CN104937845B -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7845B
CN104937845B CN201480004415.4A CN201480004415A CN104937845B CN 104937845 B CN104937845 B CN 104937845B CN 201480004415 A CN201480004415 A CN 201480004415A CN 104937845 B CN104937845 B CN 104937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pacitor
inductor
pore electrod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44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7845A (zh
Inventor
谷口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7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7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7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7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75Ladder networks, e.g. electric wa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91Combined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复合LC谐振器包括:接地电极(G1),该接地电极(G1)配置于层叠体的第1主面(S1)侧;第1电容器电极(Ep),该第1电容器电极(Ep)配置于接地电极(G1)的内层侧,与接地电极(G1)一起构成第1电容器(Cp);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该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一起构成第2电容器(Cs);过孔电极(V1),该过孔电极(V1)的第1端与第1电容器电极(Ep)导通,其第2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导通,从而构成的第1电感器(L1);以及过孔电极(V2),该过孔电极(V2)的第1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导通,其第2端与所述接地电极导通,从而构成第2电感器(L2)。由此,能够在通频带外设置衰减极,内置屏蔽功能,且具备Q值较高的电感器,并能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Description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电感器及多个电容器的复合LC谐振器以及包含多个复合LC谐振器的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该层叠带通滤波器在包含多个绝缘体层的层叠体内具备:将线路电极与过孔电极相组合而成的环状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电极。专利文献1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中,分别使由并联LC谐振电路构成的多个谐振器依次进行耦合。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LC谐振元件,该LC谐振元件在包含多个绝缘体层的层叠体内具备:与绝缘体层平行的电容器电极、以及形成为其一端与一个电容器电极垂直相连的电感器导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44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013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中,难以在通频带以外任意设计衰减极。为了设置衰减极而需增加电抗元件的元件数,为此将导致大型化。另外,专利文献1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沿着层叠体的下表面具备接地电极,但不具有将层叠带通滤波器整体屏蔽的屏蔽功能。若以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沿着层叠体的上表面形成接地电极,则在线路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会产生不需要的电容,带通滤波器的特性可能变差。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示的结构中,沿着层叠体的上下主面具备接地电极,因此确保了上述屏蔽功能。然而,伴随着层叠体的薄型化,由过孔电极构成的电感值变小,无法构成具有所希望的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或具有所希望的带通特性的滤波器,因此难以小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LC谐振器以及包含该复合LC谐振器的带通滤波器,其能够在通频带外设置衰减极,内置屏蔽功能,且具备Q值较高的电感器,并能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复合LC谐振器在电路上的特征在于,
该复合LC谐振器是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成的层叠体,所述多个绝缘体层具有沿着主面形成的平板电极以及在层方向上贯通的过孔电极,该复合LC谐振器由所述平板电极及所述过孔电极所形成的多个电容器及多个电感器来构成,或者由所述平板电极及所述过孔电极中的某一个所形成的多个电容器及多个电感器来构成,该复合LC谐振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接地电极(G1),该接地电极(G1)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第1主面侧(第1主面附近);
第1电容器电极(Ep),该第1电容器电极(Ep)配置于所述接地电极(G1)的内层侧,与所述接地电极(G1)一起构成第1电容器(Cp);
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
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该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一起构成第2电容器(Cs);
第1电感器(L1),该第1电感器(L1)的第1端与第1电容器电极(Ep)导通,其第2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导通;以及
第2电感器(L2),该第2电感器(L2)的第1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导通,其第2端与所述接地电极(G1)导通;
本发明的带通滤波器在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复合LC谐振器形成于单一的层叠体,并具备使相邻的复合LC谐振器互相进行耦合的耦合用电极。由此,通过使多个复合LC谐振器进行耦合,从而能构成在通频带的两侧具有衰减极的带通滤波器。
所述耦合用电极例如包含与构成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及第1电容器电极导通的耦合用电容器电极。由此,能够利用电容使谐振器之间进行耦合,从而能实现低频侧的衰减特性优异的滤波器。
所述耦合用电极例如包含耦合用电感器电极及与其并联连接的耦合用电容器电极。由此,能够利用并联LC谐振器使谐振器进行耦合,从而能实现高频带侧的衰减特性优异的滤波器。
优选为,所述耦合用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由所述过孔电极构成。由此,能够提高耦合用电感器的Q值,降低滤波器的插入损耗。
优选为,所述耦合用电感器电极的过孔电极配置于构成所述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与构成所述第2电感器的过孔电极之间。由此,能够进行第1级的复合LC谐振器(101A)的电感器(L11、L21)与耦合用电感器(Lc)之间的耦合调整、以及第2级的复合LC谐振器(101B)的电感器(L12、L22)与耦合用电感器(Lc)之间的耦合调整。也就是说,能根据经由耦合用电感器的两级复合LC谐振器的耦合来设定滤波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a)能够利用层叠体的第1主面侧的接地电极来屏蔽复合LC谐振器的谐振电路。
(b)第1电感器与第2电感器电气性地串联连接,且能够在层叠体内并排放置而非纵向放置,因此能实现层叠体的薄型化、小型化。
(c)在第1电感器与第2电感器之间具备第2电容器,从而在并联LC谐振电路的内部构成串联LC谐振电路,因此能形成衰减极。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复合LC谐振器101构成为层叠有多个绝缘体层而成的层叠体时的该层叠体的立体图。
图2是复合LC谐振器101的电路图。
图3(A)是表示复合LC谐振器101的频率特性的图,图3(B)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LC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01的电路图。
图5是带通滤波器201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带通滤波器201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带通滤波器201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8(A)、(B)、(C)是表示使图4所示的电路中的第1电容器Cp1、Cp2与第2电容器Cs1、Cs2的电容比发生变化时的滤波特性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02的电路图。
图10是带通滤波器202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带通滤波器202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带通滤波器202的频率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举出几个具体例,来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各图中对相同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各实施方式是示例,毫无疑问地,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进行局部置换或组合。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复合LC谐振器10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立体图。该示例是将复合LC谐振器101构成于层叠有多个绝缘体层的层叠体时的该层叠体的立体图。其中,省略多个绝缘体层的图示,以双点划线来表示层叠体10的外形。复合LC谐振器101具有沿着绝缘体层的主面形成的平板电极以及在层方向上贯通的过孔电极。
层叠体10的第1主面S1侧(靠近第1主面)配置有由平板电极构成的接地电极G1。接地电极G1的内层侧配置有由平板电极构成的第1电容器电极Ep。该第1电容器电极Ep与接地电极G1构成第1电容器Cp。
层叠体10的第2主面S2侧(靠近第2主面)配置有由平板电极构成的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的内层侧配置有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该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与第2电极Esb构成第2电容器Cs。
第1电容器电极Ep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之间配置有过孔电极V1,该过孔电极V1的第1端与第1电容器电极Ep导通,其第2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导通,从而构成第1电感器L1。
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与接地电极G1之间配置有过孔电极V2,该过孔电极V2的第1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导通,其第2端与接地电极G1导通,从而构成第2电感器L2。
另外,由此,接地电极G1配置于层叠体的第1主面侧,在第2主面侧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从而在该接地电极G1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之间配置两个电感器L1、L2以及两个电容器Cp、Cs,因此谐振电路由接地电极G1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来进行屏蔽。
接地电极G1、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第1电容器电极Ep以及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与过孔电极V1、V2正交,因此接地电极G1、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第1电容器电极Ep以及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不会阻碍过孔电极V1、V2所产生的磁场,难以感应出涡流。因此,接地电极G1、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第1电容器电极Ep以及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所产生的涡流损耗较小,能够构成Q值较高的电感器L1、L2。
另外,电感器L1、L2利用过孔电极获得电感值,因此与利用电容器电极中使用的平板电极(线状电极)来形成电感器的情况相比,每单位电感值的直流电阻(DCR)较小,因此Q值较高。
另外,第1电感器L1与第2电感器L2采用经由第2电容器Cs折回的结构,因此电感器L1、L2电气性串联连接,能够在厚度较薄的层叠体内获得规定电感值的电感器(L1+L2)。
图2是上述复合LC谐振器101的电路图。该复合LC谐振器101具备:第1电容器Cp、第2电容器Cs、第1电感器L1以及第2电感器L2。第1电容器Cp的第1端及第1电感器L1的第1端与输入输出端子P1相连。第1电感器L1的第2端与第2电感器L2的第1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2电容器Cs。第1电容器Cp的第2端及第2电感器L2的第2端与接地端子GND相连。
复合LC谐振器101具备由第2电容器Cs、第1电感器L1以及第2电感器L2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SR。另外,该串联LC谐振电路SR与第1电容器Cp构成并联LC谐振电路PR。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LC谐振器101在输入输出端子P1与接地端子GND之间的路径配置有谐振电路的电容器,因此不存在有直流电流流过的路径。因此,无需去直流用的电容器,能以简易的电路来构成没有直流电流流过的复合LC谐振器,能够降低损耗,实现小型化。另外,在由第2电容器Cs、第1电感器L1以及第2电感器L2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SR的谐振频率附近产生衰减极。
图3(A)是表示复合LC谐振器101的频率特性的图,图3(B)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LC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图。比较例的LC谐振器在图2中未设置第2电容器Cs,而构成单个电感器,利用该电感器及电容器Cp来构成并联LC谐振电路。图3(A)、(B)是将谐振器并联连接于两端子间而构成的两端子对电路中的S参数S11、S21的频率特性图,曲线I是插入损耗(S21)的特性,曲线R是反射损耗(S11)的特性。
将图3(A)与图3(B)相比较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复合LC谐振器,如图3(A)所示,在衰减极频率f1产生衰减极。该衰减极是由图2所示的由第2电容器Cs、第1电感器L1以及第2电感器L2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SR的谐振而产生的。因此,通过设定第2电容器Cs的值,能设定衰减极频率f1。另外,中心频率fo附近的通频带的高频带侧的阻断频带中的衰减较为陡峭。这是通过设置图2所示的第2电容器Cs,从而增大第1电容器Cp的电容值来对并联LC谐振电路PR的谐振频率的上升进行补偿的结果。与不存在第2电容器Cs的结构相比,通过设置第2电容器Cs,并使第1电容器Cp的电容值增大约2倍,从而高频带的衰减特性提高。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带通滤波器。图4是带通滤波器201的电路图。图4所示的带通滤波器201具备两个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以及耦合用电容器Cc。两个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经由谐振器耦合用元件即耦合用电容器Cc来进行耦合。两个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的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
两个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
图5是带通滤波器201的外观立体图。带通滤波器201构成为层叠体。经由层叠体的侧面从第1主面S1到第2主面S2为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1、P2、接地端子GND。该带通滤波器201的外形尺寸例如为1.6×0.8×0.6mm。
图6是带通滤波器201的分解立体图。层叠体将绝缘体层10a~10m进行层叠而成。这些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规定绝缘体层沿着主面形成有平板电极。另外,这些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规定绝缘体层形成有在层方向上贯通的过孔电极。此外,例如使用低温烧结型的玻璃陶瓷的生片来作为绝缘体层,可以通过对这些绝缘体层进行层叠压接并烧成,从而形成层叠体,或者也可以使用树脂多层基板。
绝缘体层10m的下表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1、P2以及接地端子GND。绝缘体层10b形成有接地电极G1。接地电极G1经由形成于层叠体的两侧面的侧面接地电极与接地端子GND相连(参照图5)。绝缘体层10c形成有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与输入输出端子P1、P2经由形成于层叠体的侧面的输入输出端子电极而相连接(参照图5)。上述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与接地电极G1构成第1电容器Cp1、Cp2。
绝缘体层10j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Esa2。绝缘体层10i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c1、Esc2。绝缘体层10k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上述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及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c1构成第2电容器Cs1,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2及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2、Esc2构成第2电容器Cs2。
绝缘体层10d形成有耦合用电容器电极Eca,绝缘体层10e形成有耦合用电容器电极Ecc1、Ecc2,绝缘体层10f形成有耦合用电容器电极Ecb。上述耦合用电容器电极构成耦合用电容器Cc。
绝缘体层10c~10i形成有过孔电极V11、V12。另外,绝缘体层10b~10j形成有过孔电极V21、V22。过孔电极V11、V12的第1端分别与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相导通,过孔电极V11、V12的第2端分别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Esa2相导通。另外,过孔电极V21、V22的第1端与接地电极G1相导通,过孔电极V21、V22的第2端分别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相导通。上述过孔电极V11、V12构成第1电感器L11、L12,过孔电极V21、V22构成第2电感器L21、L22。
将上述过孔电极V11、V21包含在一部分的矩形环状的面(环形面)与将过孔电极V12、V22包含在一部分的矩形环状的面(环形面)不平行,并且,过孔电极V21与V22分别远离配置。因此,复合LC谐振器101A与101B的磁场耦合较弱。因此,如图4所示,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主要经由耦合用电容器Cc来进行电容耦合。此外,在从层叠体的短边侧透视内部的情况下,构成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构成第2电感器的过孔电极、以及将这些过孔电极相连接的平板电极呈现为矩形环状。也就是说,过孔电极V11、V21、第1电容器电极Ep1、接地电极G1、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以及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c1构成矩形的环状。同样,过孔电极V12、V22、第1电容器电极Ep2、接地电极G1、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2以及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2、Esc2也构成矩形的环状。上述矩形的环状在本发明书中记载为“矩形环”,形成有矩形环的面为“环面”。
接地电极G1配置于层叠体的第1主面侧,另外,在第2主面侧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从而在该接地电极G1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之间配置有由四个电感器(L11、L21、L12、L22)以及四个电容器(Cp1、Cs1、Cp2、Cs2)形成的谐振电路,因此这些谐振电路由接地电极G1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来进行屏蔽。因此,能够抑制滤波特性因来自滤波器外部的噪声等而发生变动。
图7是表示上述带通滤波器201的频率特性的图。该图是带通滤波器20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子P1-P2之间的S参数S11、S21的频率特性图。
图7中,曲线I是插入损耗(S21),曲线R是反射损耗(S11),示出了以中心频率fo为中心的通频带。该中心频率fo是图4所示的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的并联谐振频率。另外,在衰减极频率f1产生衰减极。该衰减极是由图4所示的由第2电容器Cs1、第1电感器L11以及第2电感器L21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的谐振、以及由第2电容器Cs2、第1电感器L12以及第2电感器L22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的谐振来产生的。
图8(A)、(B)、(C)是表示使图4所示的电路中的第1电容器Cp1、Cp2与第2电容器Cs1、Cs2的电容比发生变化时的滤波特性的图。若用Cp/Cs来表示该电容比,则图8(A)是Cp/Cs=1.00时实际测量得到的特性,図8(B)是Cp/Cs=1.08时实际测量得到的特性,図8(C)是Cp/Cs=1.43时实际测量得到的特性。此处,使第1电容器Cp1、Cp2及第2电容器Cs1、Cs2的总面积恒定来进行比较。如图8(A)、(B)、(C)可知,第1电容器与第2电容器的电容比越大,通频带的中心频率fo及衰减极频率f1就越上升。另外,第1电容器与第2电容器的电容比越大,通频带的中心频率fo及衰减极频率f1之间的频率差就越小。
若用Δf来表示中心频率fo与衰减极频率f1之间的差,则在Cp/Cs=1.00时,Δf=499MHz,在Cp/Cs=1.08时,Δf=444MHz,在Cp/Cs=1.43时,Δf=403MHz。另外,关于中心频率的插入损耗,Cp/Cs=1.00时为1.55dB,Cp/Cs=1.08时为1.73dB,Cp/Cs=1.43时为1.78dB。
由此,利用第1电容器与第2电容器的电容比来决定比通频带低频率一侧的阻断频带中的衰减特性。
《实施方式3》
图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图9所示的带通滤波器202具备两个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以及使该两个谐振器进行耦合的耦合电路。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的结构与图2示出的电路相同。
上述耦合电路具备并联LC谐振电路以及串联连接的电容器Cc1、Cc2,该并联LC谐振电路包含耦合用电感器Lc以及与其并联连接的耦合用电容器Cc。
如后所示,电容器Cc1、Cc2是由寄生电容构成的电容器。利用电容器Cc1、Cc2将输入输出端子P1-P2之间进行直流隔离。
图10是带通滤波器202的外观立体图。带通滤波器202构成为层叠体。经由层叠体的侧面从第1主面S1到第2主面S2为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1、P2、接地端子GND。该带通滤波器202的外形尺寸例如为1.6×0.8×0.6mm。
图11是带通滤波器202的分解立体图。层叠体通过将绝缘体层10a~10n进行层叠而成。这些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规定绝缘体层沿着主面形成有平板电极。另外,这些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规定绝缘体层形成有在层方向上贯通的过孔电极。
绝缘体层10n的下表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1、P2以及接地端子GND。绝缘体层10b形成有接地电极G1。接地电极G1经由形成于层叠体的两侧面的侧面接地电极与接地端子GND相连(参照图10)。绝缘体层10c形成有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与输入输出端子P1、P2经由形成于层叠体的侧面的输入输出端子电极而相连接(参照图10)。上述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与接地电极G1构成第1电容器Cp1、Cp2。
绝缘体层10k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Esa2。绝缘体层10j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c1、Esc2。绝缘体层10m形成有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及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c1构成第2电容器Cs1,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2及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2、Esc2构成第2电容器Cs2。
绝缘体层10f、10g、10h分别形成有耦合用电容器电极Eca、Ecc、Ecb。上述耦合用电容器电极构成耦合用电容器Cc。
绝缘体层10e形成有线状电极ELc。绝缘体层10e~10g形成有过孔电极VLc2,绝缘体层10e、10f形成有过孔电极VLc1。上述线状电极ELc及过孔电极VLc1、VLc2构成耦合用电感器Lc。
绝缘体层10c~10j形成有过孔电极V11、V12。另外,绝缘体层10b~10k形成有过孔电极V21、V22。过孔电极V11、V12的第1端分别与第1电容器电极Ep1、Ep2相导通,过孔电极V11、V12的第2端分别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Esa2相导通。另外,过孔电极V21、V22的第1端与接地电极G1相导通,过孔电极V21、V22的第2端分别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Esb1、Esb2相导通。上述过孔电极V11、V12构成第1电感器L11、L12,过孔电极V21、V22构成第2电感器L21、L22。
如图11所示,在从层叠体的长边侧的侧面进行透视时,耦合用电感器用的过孔电极VLc1配置于构成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V11与构成第2电感器的过孔电极V21之间。另外,在从层叠体的长边方向进行透视时,耦合用电感器的过孔电极VLc2配置于构成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V12与构成第2电感器的电极V22之间。另一方面,耦合用电感器的磁场强度由线状电极ELc的磁场所支配。线状电极ELc的磁场方向与过孔电极V11、V12及过孔电极V21、V22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正交,因此以第1电感器与第2电感器之间的磁场耦合较弱的状态来配置耦合用电感器Lc。
另外,由上述耦合用电容器Cc及耦合用电感器Lc构成的并联LC谐振电路与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之间不进行直流性的连接。因此,如图9所示,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能够用耦合用并联LC电路经由耦合用电容器电极Ecb及第2电容器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器Cc1、Cc2连接于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之间而成的电路来表示。
图9所示的电容器Cc1是构成耦合电路的并联LC谐振电路的电极(线状电极ELc、过孔电极VLc1、VLc2、以及电容器电极Eca、Ecc、Ecb)与相邻于该电极的电极(过孔电极V11、V21、第1电容器电极Ep1、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1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同样,电容器Cc2是构成上述并联LC谐振电路的电极与相邻于该电极的电极(过孔电极V12、V22、第1电容器电极Ep2、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Esa2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此外,通过改变过孔电极V11、V21与过孔电极VLc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过孔电极V12、V22与过孔电极VLc2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进行第一级的复合LC谐振器101A的电感器L11、L21与耦合用电感器Lc之间的耦合调整,以及第二级的复合LC谐振器101B的电感器L12、L22与耦合用电感器Lc之间的耦合调整。由此,也能根据经由耦合用电感器的两级复合LC谐振器的耦合来设定滤波特性。
此外,上述耦合用的并联LC谐振电路形成于不对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的形成区域产生影响的位置,因此能够对耦合量进行调整,而不会增大层叠体的尺寸。
图12是表示上述带通滤波器202的频率特性的图。该图是带通滤波器202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子P1-P2之间的S参数S11、S21的频率特性图。
图12中,曲线I是插入损耗(S21),曲线R是反射损耗(S11),分别在衰减极频率f1、f2产生衰减极。衰减极频率f1的衰减极是由图9所示的由第2电容器Cs1、第1电感器L11以及第2电感器L21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的谐振、以及由第2电容器Cs2、第1电感器L12以及第2电感器L22构成的串联LC谐振电路的谐振来产生的。衰减极频率f2的衰减极是由包含图9所示的耦合用电感器Lc以及与其并联连接的耦合用电容器Cc在内的并联LC谐振电路构成的衰减极。也就是说,在该并联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下衰减。此外,通过两个复合LC谐振器101A、101B进行耦合,从而产生频率f3、f4的衰减极。
由此,通过在耦合电路中具备并联LC谐振电路,从而能产生衰减极,通过将其频率设定于通频带附近的阻断频带,从而能使通频带的选择性变得锐化。另外,如图12所示,在通频带的低频率一侧附近产生由上述串联LC谐振电路产生的衰减极频率f1的衰减极的情况下,设定上述耦合电路的并联LC电路所产生的衰减频率f2的衰减极以使其产生于通频带的高频一侧附近,从而能使通频带两侧的选择性变得锐化。
此外,在上述示出的几个带通滤波器中,示出了具备两个复合LC谐振器的示例,但也能同样地构成使三个以上的复合LC谐振器依次进行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另外,过孔电极可举出在绝缘体层形成过孔并在其内部填充导电性糊料而成的过孔电极、或在过孔表面形成电极而成的过孔电极。另外,也可以使用作为层间连接用的金属引脚等导电物质。
标号说明
Cc…耦合用电容器
Cp,Cp1,Cp2…第1电容器
Cs,Cs1,Cs2…第2电容器
Eca,Ecb,Ecc,Ecc1,Ecc2…耦合用电容器电极
ELc…线状电极
Ep,Ep1,Ep2…第1电容器电极
Esa,Esa1,Esa2…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
Esb,Esb1,Esb2,Esc,Esc1,Esc2…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
G1…接地电极
GND…接地端子
L1,L11,L12…第1电感器
L2,L21,L22…第2电感器
Lc…耦合用电感器
P1,P2…输入输出端子
PR…并联LC谐振电路
S1…第1主面
S2…第2主面
SR…串联LC谐振电路
V1,V2…过孔电极
V11,V12,V21,V22,VLc1,VLc2…过孔电极
10…层叠体
10a~10n…绝缘体层
101,101A,101B…复合LC谐振器
201,202…带通滤波器

Claims (6)

1.一种复合LC谐振器,该复合LC谐振器是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成的层叠体,多个所述绝缘体层具有沿着主面形成的平板电极以及在层方向上贯通的过孔电极,该复合LC谐振器由所述平板电极及所述过孔电极所形成的多个电容器及多个电感器来构成,或者由所述平板电极及所述过孔电极中的某一个所形成的多个电容器及多个电感器来构成,该复合LC谐振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接地电极,该接地电极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第1主面侧;
第1电容器电极,该第1电容器电极配置于所述接地电极的内层侧,与所述接地电极一起构成第1电容器;
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
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该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一起构成第2电容器;
第1电感器,该第1电感器由过孔电极构成,该第1电感器的第1端与第1电容器电极导通,其第2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1电极导通;以及
第2电感器,该第2电感器由过孔电极构成,该第2电感器的第1端与第2电容器的第2电极直接连接,其第2端与所述接地电极直接连接。
2.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LC谐振器形成于单一的层叠体,并具备使相邻的复合LC谐振器互相进行耦合的耦合用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用电极包含与构成所述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及第1电容器电极导通的耦合用电容器电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用电极包含耦合用电感器电极及与其并联连接的耦合用电容器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用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由所述过孔电极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用电感器电极的过孔电极配置于构成所述第1电感器的过孔电极与构成所述第2电感器的过孔电极之间。
CN201480004415.4A 2013-10-24 2014-07-18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Active CN104937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0989 2013-10-24
JP2013220989 2013-10-24
PCT/JP2014/069143 WO2015059964A1 (ja) 2013-10-24 2014-07-18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7845A CN104937845A (zh) 2015-09-23
CN104937845B true CN104937845B (zh) 2017-08-22

Family

ID=5299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4415.4A Active CN104937845B (zh) 2013-10-24 2014-07-18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528B2 (zh)
JP (1) JP5741783B1 (zh)
CN (1) CN104937845B (zh)
WO (1) WO20150599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4021B2 (ja) * 2015-11-04 2019-04-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WO2017169102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US10103703B2 (en) * 2016-05-20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uble-sided circuit
KR102494324B1 (ko) * 2016-07-27 2023-0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커패시터 및 그 실장 기판
WO2018100923A1 (ja) 2016-12-02 2018-06-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共振器およびlcフィルタ
US10389329B2 (en) * 2017-02-03 2019-08-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ultilayer LC filter
JP6800181B2 (ja) * 2018-06-20 2020-12-16 双信電機株式会社 共振器及びフィルタ
JP7331930B2 (ja) * 2019-08-29 2023-08-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JP7323069B2 (ja) * 2020-05-25 202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フィル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プレクサ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JP7568070B2 (ja) 2021-04-05 2024-10-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925A (zh) * 2011-02-14 2012-08-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阻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1327B2 (ja) 1995-12-28 2004-03-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共振部品
JPH10190305A (ja) * 1996-12-27 1998-07-21 Toko Inc 誘電体フィルタ
CN101421918B (zh) 2006-04-14 2013-02-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分层带通滤波器
US7671706B2 (en) 2006-04-14 2010-03-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TWI442622B (zh) * 2010-11-11 2014-06-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aminated bandpass filter
JP2013150100A (ja) * 2012-01-18 2013-08-01 Murata Mfg Co Ltd Lc共振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lcフィル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925A (zh) * 2011-02-14 2012-08-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阻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59964A1 (ja) 2015-04-30
US9306528B2 (en) 2016-04-05
US20150303890A1 (en) 2015-10-22
JPWO2015059964A1 (ja) 2017-03-09
JP5741783B1 (ja) 2015-07-01
CN104937845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7845B (zh)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CN104702242B (zh) 变频谐振电路和变频滤波器
CN103166588B (zh) 带通滤波器
CN102035491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1421918B (zh) 分层带通滤波器
TWI359527B (zh)
CN110048686A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TWI492526B (zh) 帶通濾波器
US9576733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3210584B (zh) 电子元器件
CN205680518U (zh) 电感器以及频带去除滤波器
JP2014053765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03959645B (zh) 电子元器件
CN103944525B (zh) 一种ltcc高通滤波器
CN108063606B (zh) 层叠型滤波器
JP2009218756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WO2015059963A1 (ja)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US11588461B2 (en) Resonant element, filter, and diplexer
JP2017079362A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
JP3988101B2 (ja) 積層小型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JP2004328569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TW201742375A (zh) Lc濾波器
CN106301274A (zh) 一种带通滤波器
US20240283421A1 (en) Branching filter
JPH04154102A (ja) 複合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