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491B - 层叠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491B
CN102035491B CN201010289998.3A CN201010289998A CN102035491B CN 102035491 B CN102035491 B CN 102035491B CN 201010289998 A CN201010289998 A CN 201010289998A CN 102035491 B CN102035491 B CN 1020354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ole
inductor
pass filter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99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491A (zh
Inventor
谷口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5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27Electromagnetic interstage coupling
    • H01P1/20336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 H01P1/20345Multilayer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08Comprising bridging elements, i.e. elements in a series path without own reference to ground and spanning branching nodes of another series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16Comprising foot-point elements
    • H03H7/1725Element to ground being common to different shunt paths, i.e. Y-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75Parallel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小型化、且阻抗值的设计自由度及设计精度高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在第1、第2电容器电极(29、30)和接地电极(31)之间分别构成第1、第2电容器。另外,利用通孔电极(40、41)和第1电感器电极(21)来构成第1电感器,利用通孔电极(42、43)和第2电感器电极(22)来构成第2电感器。而且,利用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来构成两个LC并联谐振器,构成各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的通孔电极(41)和(43)通过通孔间接合电极(23)进行电连接。

Description

层叠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多个电介质层和电极层而形成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以往,适于小型、廉价的高频的带通滤波器,是通过在层叠有电介质层和电极层的层叠体内设置多个LC并联谐振器而构成。
作为这种层叠带通滤波器,披露有专利文献1。
参照图9和图10来说明专利文献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200的结构。
图9是层叠带通滤波器200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其等效电路。如图9所示,对于层叠带通滤波器200,是通过层叠空白(dummy)层210、在表面形成有浮动接地电极220的电介质层211、在表面形成有两个1/2波长谐振器222和224的电介质层212、在表面分别形成有电容器电极228~236的电介质层213~215、及在表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电极238和240及接地电极242的电介质层216而构成。
1/2波长谐振器222、224分别形成为反L形和L形,在电介质层212的中央隔开预定的间隔,对称配置,且相互进行磁耦合。各谐振器的长边侧的端部利用导体电极226进行连接,通过通孔电极253与接地电极242电连接。在各谐振器的短边侧的端部分别设有通孔电极251、255,利用该通孔电极,将各谐振器的短边侧的端部分别与形成在电介质层215上的输入输出负载电容器电极234、236电连接。
输入输出负载电容器电极234、236以与输入输出电容器电极230、232相对的方式夹着电介质层214,形成在电介质层215上。通过使输入电容器电极230与输入负载电容器电极234相对,从而构成输入电容器C1,通过使输出电容器电极232与输出负载电容器电极236相对,从而构成输出电容器C2。
而且,输入输出负载电容器电极234、236夹着电介质层215与接地电极242相对,从而分别构成输入输出负载电容C4、C5。
输入输出耦合电容器电极228以与输入输出电容器电极230、232相对的方式夹着电介质层213,形成在电介质层213上,且为矩形。输入输出电容器电极230、232与输入输出耦合电容器电极228之间构成输入输出耦合电容C3。
图10是图9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10中,电感器L1、L2分别相当于图9所示的将输入输出电极238、240和输入输出电容器电极230、232之间电连接的通孔电极261、263。电感器L3相当于图9所示的将导体电极226和接地电极242之间电连接的通孔电极253,所述导体电极226使两个1/2波长谐振器222和224的长边侧的端部导通。另外,电感器L4、L5分别相当于图9所示的将两个1/2波长谐振器222、224的短边侧的端部和输入输出负载电容器电极234、236加以连接的通孔电极251、25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3962号公报
但是,一般在构成高频电路系统时,为了防止因阻抗不匹配而导致的电信号的损耗,并为了在构成系统的各电子元器件间进行阻抗匹配,将滤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设计为所要的值。在现有的层叠带通滤波器200中,利用图10所示的C1和C4之比及C2和C5之比,将滤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值设计为所要的值。
另一方面,该层叠带通滤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值是根据1/2波长谐振器222和224之间的电磁耦合的程度来决定,实际上根据所述两个1/2波长谐振器的间隔来决定。
因此,为了获得所要的阻抗值,需要使1/2波长谐振器的间隔确保预定尺寸的大小,在谐振器间的间隔较大的情况下,存在元器件整体尺寸变大的问题。
另外,在改变谐振器间的间隔时,随之配置在各谐振器的短边侧的端部的通孔电极251、255的位置也改变。由此,需要改变与该通孔电极连接的输入输出负载电容器电极234、236及位于该通孔电极的路径上的其它电极的形成位置,其结果是还存在如下问题:必须重新研究元器件整体的设计,设计自由度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小型化、且阻抗值的设计自由度高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包括多个电介质层、电容器电极、电感器电极、接地电极、及贯通所述电介质层的通孔电极,将所述电容器电极配置成与所述接地电极相对,形成用于构成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所述电感器电极的一个端部利用第一所述通孔电极与所述电容器电极连接,另一个端部利用第二所述通孔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连接,利用所述第一及第二通孔电极和所述电感器电极,形成用于构成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排列有多个由所述电容器及所述电感器构成的所述LC并联谐振器,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中,构成一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的通孔电极的一部分、和构成与所述一个LC并联谐振器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的通孔电极的一部分,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电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上述结构,通过改变配置有通孔间接合电极的电介质层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及电介质层的厚度,从而能自由且高精度地调整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阻抗值。
而且,较佳为,将所述电感器定义为以所述电容器电极为起点、经由所述电感器电极、以所述接地电极为终点的环路时,将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排列成使得这些所述环路具有共同的中心轴,并将所述电感器构成为使得从所述排列方向来看,所述环路的方向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耦合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方向相同,从而可得到高效的LC并联谐振器间耦合。因此,可实现具有良好的Q值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而且,较佳为,从所述通孔间接合电极到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通孔电极由共同的通孔电极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共同的通孔电极,从而可形成电容器电极的区域增加。因此,可实现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
而且,较佳为,具有多个所述通孔间接合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置多个通孔电极,从而能分开调整输入侧和输出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量。因此,层叠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能构成可小型化、且阻抗值的设计自由度及设计精度高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现有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现有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标号说明
10、50、60、100、200···层叠带通滤波器
11~17、61~67、101~107、210、216···电介质层
21、22、71~74、110~114···电感器电极
222、224···1/2波长谐振器
23、75、115、116···通孔间接合电极
24、76···耦合电容器电极
25、26、77、78、238、240···输入输出电极
29、30、81~84、130~134、230、232、234、236···电容器电极
27、28、32、33、79、80、85、86···引出电极
31、87、220、242···接地电极
40~43、90~97、120~129、241~247、253···通孔电极
226···导体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型滤波器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3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图1是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其外观立体图,图3是其等效电路图。
如图1所示,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滤波器10,是通过层叠分别形成有预定电极图案的多个电介质层12、14、15、16、17和空白电介质层11、13而构成。
例如利用刮刀法在薄膜上涂覆以钛酸钡等陶瓷电介质材料为原料的浆料,来制作电介质层11~17。
例如利用旋涂法等将感光性导电糊料涂敷在绝缘体层上,使用光刻法来形成电极图案。另外,也可通过金属掩模,利用丝网印刷将导电糊料直接形成在绝缘体层上。
上述的电介质层及电极图案的制作方法对于之后的实施例也相同。
首先,对形成于电介质层12~17的电极图案及通孔电极进行详细说明。
电介质层15上形成有输入输出电极25、26和第3电容器电极24。输入输出电极25、26分别形成在电介质层15的两个短边侧的中央部且为矩形,利用引出电极27、28,分别朝电介质层的两短边侧引出。另外,第3电容器电极24形成在电介质层15的一个长边侧,例如为凹字形。
电介质层17上形成有接地电极31。接地电极31配置在电介质层17上的几乎整个表面,利用引出电极32、33,分别朝电介质层17的两长边侧引出。
电介质层16上形成有用于构成LC谐振器的第1和第2电容器电极29、30。第1电容器电极29配置在电介质层16的一个短边侧,使得与第3电容器电极24的一个端部相对。第2电容器电极30配置在电介质层16的另一个短边侧,使得与第3电容器电极24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另外,将第1和第2电容器电极29、30配置成夹着电介质层16与接地电极31相对。而且,第1和第2电容器电极29、30利用通孔电极40、42的一部分,分别与输入输出电极25、26电连接。
电介质层12上形成有第1、第2电感器电极21、22和通孔电极40、41、42、43,电介质层14上形成有通孔间接合电极23。第1电感器电极21形成在电介质层12的一个短边侧且为矩形,其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40,经由输入电极25,与第1电容器电极29电连接。第1电感器电极21的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41,经由通孔间接合电极23,与接地电极31电连接。另外,第2电感器电极22形成在电介质层12的另一个短边侧且为矩形,其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42,经由输出电极26,与第2电容器电极30电连接。第2电感器电极22的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43,经由通孔间接合电极23,与接地电极31电连接。
通孔电极41和通孔电极43在电介质层14上通过通孔间接合电极23进行电连接。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23,将通孔电极41、43分别分隔成位于电感器电极侧的通孔电极411、431和位于接地电极侧的通孔电极412、43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孔间接合电极被配置成将通孔电极41和通孔电极43加以连接,但实际上,只要通孔电极40、41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和通孔电极42、43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连接即可。
接着,对第1、第2、第3电容器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使第1电容器电极29与接地电极31相对,从而构成第1电容器。同样地,通过使第2电容器电极30与接地电极31相对,从而构成第2电容器。另外,通过使第1和第2电容器电极29、30与第3电容器电极24相对,从而构成第3电容器。
接着,对第1、第2、第3电感器进行详细说明。
利用第1电感器电极21、通孔电极40、和通孔电极411,来构成第1电感器,利用第2电感器电极22、通孔电极42、和通孔电极431,来构成第2电感器。另外,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23和通孔电极412、432,来构成第3电感器。
接着,对第1、第2LC并联谐振器进行详细说明。
第1电感器在与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中心轴,构成为以通孔电极40和第1电容器电极29的连接点为起点、以通孔电极41和接地电极17的连接点为终点的环路状。因而,利用第1电感器和第1电容器,来构成位于输入侧的第1LC并联谐振器。
同样地,第2电感器也在与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中心轴,构成为以通孔电极42和第2电容器电极30的连接点为起点、以通孔电极43和接地电极17的连接点为终点的环路状。因而,利用第2电感器和第2电容器,来构成位于输出侧的第2LC并联谐振器。
而且,将构成第1LC并联谐振器的环路状电极和构成第2LC并联谐振器的环路状电极配置成,从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这些环路状电极时,环路面重叠,而且配置成,这些环路状电极的各自的中心轴成为平行。
图2是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外观立体图。将电介质层11~17依次层叠,与布线电极同时进行烧成。此后,将外部输入输出电极3、5形成为与输入输出电极25、26的引出电极27、28连接,将外部接地电极7、9形成为与接地电极31的引出电极32、33连接,成为图2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外部输入输出电极3、5及外部接地电极7、9分别形成在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两短边侧的侧面和两长边侧的侧面。
图3是图1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等效电路图。图3中,电容器C13相当于第1电容器,电容器C15相当于第2电容器。电容器C35相当于第3电容器。
另外,图3中,电感器L13相当于第1电感器,电感器L15相当于第2电感器。电感器L35相当于第3电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若通孔电极40~43中流过电流,则在与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围绕各个通孔电极那样的磁场。利用该磁场,使通孔电极40、41和通孔电极42、43进行磁场耦合。另外,若第1电感器电极21和第2电感器电极22中流过电流,则在与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围绕各个电感器电极那样的磁场。利用该磁场,使第1电感器电极21和第2电感器电极22进行磁场耦合。
特别是,由于通孔电极40~43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是与接地电极31平行的方向,所以该磁场和接地电极31不会相交。因此,能抑制在接地电极31产生涡流,能提高第1及第2电感器的Q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1LC并联谐振器和第2LC并联谐振器的耦合的程度可由图3所示的第1、第2电感器L13、L15和第3电感器L35的电感值的比率来决定。实际上,所述L13、L15和L35的电感值的比率可由形成有通孔间接合电极23的电介质层14的层叠方向的配置位置来决定,而且可由电介质层14的层厚度及通孔间接合电极23的电极厚度来高精度地进行调整。
另外,即使使第1、第2电感器L13、L15和第3电感器L35的电感值的比率变化,构成第1LC并联谐振器及第2并联谐振器的电感量的值也不变化。因此,能调整两个并联谐振器间的耦合的程度,而不使LC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变化。
另一方面,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阻抗值由输入侧的第1LC并联谐振器和输出侧的第2LC谐振器的耦合程度来决定。因而,通过配置通孔间接合电极23,从而能利用该通孔间接合电极的层叠方向的配置位置和电极厚度来自由且高精度地调整层叠带通滤波器10的阻抗值。
[第2实施方式]
图4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50的分解立体图。由于其外观立体图及等效电路图与图2及图3相同,因此这里进行省略。另外,图4中,对与图1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层叠带通滤波器50中,使用共同的通孔电极44,以取代第1实施例中的通孔电极412、432。通孔电极44配置在通孔间接合电极23的中央,通孔间接合电极23通过通孔电极44,与接地电极31电连接。根据该结构,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23和通孔电极44来形成T字形的电路,第1电感器及第2电感器利用该T字形的电路,共同与接地电极31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孔间接合电极被配置成将通孔电极41和通孔电极43加以连接,但实际上,只要通孔电极40、41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和通孔电极42、43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连接,且该通孔间接合电极利用共同的通孔电极44与接地电极31连接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可得到的效果以外,还可利用共同的通孔电极44将通孔间接合电极23和接地电极31加以连接,从而减小形成通孔电极所需的区域。因此,由于能增加可形成电容器电极的区域,因此能实现层叠带通滤波器的整体的小型化。
而且,由于利用共同的通孔电极44将通孔间接合电极23和接地电极31之间加以连接,所以可增加通孔间接合电极23中形成通孔电极44的区域。因此,能增大通孔电极44的截面积,因而可提高第1及第2电感器的Q值,可使层叠带通滤波器50的损耗降低。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通孔电极44配置在通孔间接合电极23的中央,但也可从中央朝左或朝右移动,进行配置。由此,由于能对第1及第2电感器的电感值进行微调,因此能自由地调整LC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第3实施方式]
图5、图6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图5是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6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其等效电路图。由于其外观立体图与图2相同,因此这里省略。
如图5所示,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滤波器60,是通过层叠分别形成有预定电极图案的多个电介质层62、63、64、65、66、67和空白电介质层61而构成。
首先,对形成于电介质层62~67的电极图案及通孔电极进行详细说明。
电介质层65上形成有输入输出电极77、78。输入输出电极77、78分别配置在电介质层65的两个短边侧的中央部,利用引出电极79、80,朝电介质层的两短边侧引出。
电介质层64上形成有耦合电容器76。耦合电容器76配置在电介质层64的中央,例如形成为凹字形,其一个端部与输入电极77相对,另一个端部与输出电极78相对。
电介质层66上形成有用于构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第1至第4电容器电极81~84。第1至第4电容器电极81~84以彼此平行的方式等间隔排列,而且,将第1电容器电极81和第4电容器电极84配置成分别与输入电极79和输出电极80相对。
电介质层67上形成有接地电极87。接地电极87配置在电介质层67上的几乎整个表面,利用引出电极85、86,朝电介质层67的两长边分别引出。输入输出电极77、78通过通孔电极90、96的一部分,分别与接地电极87电连接。
电介质层62上相互平行地排列有第1至第4电感器电极71~74,在各电感器电极的端部分别形成有通孔电极90~97。另外,电介质层63上形成有矩形的通孔间接合电极75。
第1电感器电极71的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0,经由输入电极77,与接地电极87电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1,与第1电容器电极81电连接。第2电感器电极72的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2,与第2电容器电极82电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3,经由通孔间接合电极75的一个端部,与接地电极87电连接。第3电感器电极73的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4,与第3电容器电极83电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5,经由通孔间接合电极75的另一个端部,与接地电极87电连接。第4电感器电极74的一个端部通过通孔96,经由输出电极80,与接地电极87电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电极97,与第4电容器电极84电连接。
通孔电极93和通孔电极95在电介质层63上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75进行电连接。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75,将通孔电极93、95分别分隔成位于电感器电极侧的通孔电极931、951和位于接地电极侧的通孔电极932、95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孔间接合电极被配置成将通孔电极93和通孔电极95加以连接,但实际上,只要通孔电极92、93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和通孔电极94、95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连接即可。
接着,对第1、第2、第3、第4、第5电容器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使第1电容器电极81与接地电极87相对,从而构成第1电容器,通过使第2电容器电极82与接地电极87相对,从而构成第2电容器。通过使第3电容器电极83与接地电极87相对,从而构成第3电容器,通过使第4电容器电极84与接地电极87相对,从而构成第4电容器。另外,通过使输入输出电极77、78与耦合电容器电极76同时相对,从而构成第5电容器。
接着,对第1、第2、第3、第4电感器进行详细说明。
利用第1电感器电极71、通孔电极90、和通孔电极91,来构成第1电感器,利用第2电感器电极72、通孔电极92、和通孔电极931,来构成第2电感器。利用第3电感器电极73、通孔电极94、和通孔电极951,来构成第3电感器,利用第4电感器电极74、通孔电极96、和通孔电极97,来构成第4电感器。另外,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75、通孔电极932、和通孔电极952,来构成第5电感器。
接着,对第1、第2、第3、第4LC并联谐振器进行详细说明。
第1~第4LC并联谐振器由第1~第4电感器和第1~第4电容器构成。第1~第4电感器在与层叠带通滤波器60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中心轴,分别构成为以通孔电极91、92、94、97和第1、第2、第3、第4电容器电极的连接点为起点、以通孔电极90、96和接地电极87的连接点为终点、或者以通孔电极931、951和通孔间接合电极75的连接点为终点的环路状。因而,各LC并联谐振器和电感器电极、电容器电极及通孔电极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表1中的所谓环路方向,是指从LC并联谐振器的排列方向的一个方向观察电感器的环路时的、从该环路的起点开始的旋绕方向。例如,图5中从输入电极77朝向输出电极78,观察构成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时,在第1电感器中,以通孔电极91和电容器电极81的连接点(起点)→通孔电极91→电感器电极71→通孔电极90→通孔电极90和接地电极87的连接点(终点)的顺序形成环路,环路方向为右旋。另外,在第2电感器中,以通孔电极92和电容器电极82的连接点(起点)→通孔电极92→电感器电极72→通孔电极93和接地电极87的接点(终点)的顺序形成环路,环路方向为左旋。这里,由于环路方向只有左旋、右旋两个方向,因此表1中将一个方向记为1,将另一个方向记为0。
另外,构成第2电感器的通孔电极93和构成第3电感器的通孔电极95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75相互电连接,由此,第2LC并联谐振器和第3LC并联谐振器进行耦合。
图6是图5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60的等效电路图。图6中,电容器C31相当于第1电容器,电容器C32相当于第2电容器。另外,电容器C52相当于第3电容器,电容器C51相当于第4电容器。而且,电容器C53相当于第5电容器。
另外,图6中,电感器L31相当于第1电感器,电感器L32相当于第2电感器。另外,电感器L52相当于第3电感器,电感器L51相当于第4电感器。而且,电感器L53相当于第5电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可得到的效果以外,由于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75相互耦合的第2电感器和第3电感器的环路方向相同,所以可得到高效的LC并联谐振器间耦合。因此,可实现具有良好的Q值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第4实施方式]
图7、图8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4实施方式。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其等效电路图。由于其外观立体图与图2相同,因此这里进行省略。
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60具有第1~第4这四个LC并联谐振器,利用一个通孔间接合电极使第2和第3LC并联谐振器进行耦合,与此不同的是,第4实施方式的层叠滤波器100具有第1~第5这五个LC并联谐振器,利用两个通孔间接合电极使第2和第3及第3和第4LC并联谐振器进行耦合。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首先,对第1~第7电感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电介质层101上相互平行地排列有第1~第5电感器电极110~114,在各电感器的端部形成有通孔电极120~129。
电介质层102、103上分别形成有通孔间接合电极115、116。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115、116将通孔电极125分隔成位于电感器电极112和通孔间接合电极115之间的通孔电极125A、位于通孔间接合电极115和通孔间接合电极116之间的125B、及位于通孔间接合电极116和接地电极之间的通孔电极125C。另外,通孔电极125A和通孔电极123通过通孔间接合电极115进行电连接,通孔电极125B和通孔电极127通过通孔间接合电极116进行电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孔间接合电极被配置成将通孔电极123和通孔电极125及通孔电极125和通孔电极127加以连接,但实际上,只要通孔电极122、123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和通孔电极124、125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连接,并且通孔电极124、125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和通孔电极126、127中的任一个通孔电极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连接即可。
利用第1电感器电极110和通孔电极120、121,来构成第1电感器,利用第2电感器电极111和通孔电极122、123,来构成第2电感器。利用第3电感器电极112和通孔电极124、125A,来构成第3电感器,利用第4电感器电极113和通孔电极126、127,来构成第4电感器,利用第5电感器电极114和通孔电极128、129,来构成第5电感器。
另外,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115和通孔电极125B,来构成第6电感器,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116和通孔电极125C,来构成第7电感器。
接着,对第1~第5LC并联谐振器进行详细说明。
将构成LC并联谐振器的第1~第5电容器电极130~134形成为与第1~第5电感器电极对应,通过与接地电极相对,从而构成第1~第5电容器。
第1~第5LC并联谐振器由第1~第5电感器和第1~第5电容器构成。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第1至第5电感器在与层叠带通滤波器100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中心轴,构成为以构成各电感器的一个通孔电极和电容器电极的连接点为起点、以另一个通孔电极和接地电极、或者通孔间接合电极的连接点为终点的环路。因而,各LC并联谐振器和电感器电极、电容器电极及通孔电极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表2中的所谓环路方向,以与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方式进行定义,其为从LC并联谐振器的排列方向的一个方向观察电感器的环路时的、从该环路的起点开始的旋绕方向。
第2和第3电感器及第3和第4电感器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115和116分别进行电连接,由此,第2和第3及第3和第4LC谐振器相互耦合。
图8是图7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0的等效电路图。图8中,电容器C23~C27分别相当于第1~第5电容器,电感器L23~L29相当于第1~第7电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除了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可得到的效果以外,由于使用多个通孔间接合电极使LC并联谐振器耦合,因此可分开调整层叠带通滤波器100的输入侧的阻抗和输出侧的阻抗。实际上,通过改变电介质层103、104的配置位置、或者该电介质层的层厚度,从而能调整图8所示的L28和L29的电感量的比率。由此,能自由决定输入输出间的阻抗比。因而,通过设置多个通孔间电感器,从而层叠带通滤波器100的阻抗值的设计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Claims (5)

1.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电介质层、电容器电极、电感器电极、接地电极、及贯通所述电介质层的通孔电极,
将所述电容器电极配置成与所述接地电极相对,形成用于构成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
所述电感器电极的一个端部利用第一所述通孔电极与所述电容器电极连接,另一个端部利用第二所述通孔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连接,利用所述第一及第二通孔电极和所述电感器电极,形成用于构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器,
排列有多个由所述电容器及所述电感器构成的所述LC并联谐振电路,
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中,构成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器的通孔电极的一部分、和构成与所述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相邻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器的通孔电极的一部分,利用通孔间接合电极进行电连接,
利用所述通孔间接合电极的层叠方向的配置位置和电极厚度来调整所述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阻抗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感器定义为以所述电容器电极为起点、经由所述电感器电极、以所述接地电极为终点的环路时,将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排列成使得从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环路时这些所述环路的一部分重叠,并将所述电感器构成为使得所述环路各自的中心轴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通孔间接合电极到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通孔电极由共同的通孔电极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通孔间接合电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通孔间接合电极。
CN201010289998.3A 2009-09-28 2010-09-17 层叠带通滤波器 Active CN102035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3417 2009-09-28
JP2009223417A JP4983881B2 (ja) 2009-09-28 2009-09-28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491A CN102035491A (zh) 2011-04-27
CN102035491B true CN102035491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640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9998.3A Active CN102035491B (zh) 2009-09-28 2010-09-17 层叠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80950B2 (zh)
EP (1) EP2312687B1 (zh)
JP (1) JP4983881B2 (zh)
CN (1) CN102035491B (zh)
TW (1) TWI442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0775A1 (en) * 2010-10-18 2012-05-10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iniaturized passive low pass filter
WO2012077498A1 (ja) * 2010-12-06 2012-06-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2013021449A (ja) * 2011-07-08 2013-01-31 Murata Mfg Co Ltd 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WO2013069419A1 (ja) * 2011-11-09 2013-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KR20130076246A (ko) * 2011-12-28 2013-07-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공통 모드 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621823B2 (ja) * 2012-09-14 2014-11-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ィルタ
WO2014045648A1 (ja) 2012-09-19 2014-03-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
WO2014179693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Rfaxis, Inc. Coupled resonator on-die filters for wifi applications
JP6277944B2 (ja) 2014-11-20 2018-0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354551B2 (ja) * 2014-12-02 2018-07-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CN107005213B (zh) * 2014-12-10 2020-07-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JP6295968B2 (ja) 2015-01-26 2018-03-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428918B2 (ja) * 2015-03-23 2018-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および積層型の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EP3168989A4 (en) * 2015-03-24 2018-02-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owpass filter
JP6380315B2 (ja) * 2015-09-26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JP6380321B2 (ja) * 2015-09-29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並列共振器および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TWI630792B (zh) * 2016-08-17 2018-07-21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Multilayer LC filter
JP6784184B2 (ja) * 2017-02-03 2020-11-11 Tdk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WO2018198608A1 (ja) * 2017-04-25 2018-11-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7232083B2 (ja) * 2019-03-05 2023-03-0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
JP7322968B2 (ja) * 2019-10-24 202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US11862835B2 (en) 2020-08-13 2024-01-02 Cyntec Co., Ltd. Dielectric filter with multilayer resonator
CN113271078B (zh) * 2021-05-19 2023-10-24 上海鸿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JP2023064383A (ja) * 2021-10-26 2023-05-11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フィルタ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993A (zh) * 1999-05-25 2000-11-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压电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9005A (ja) * 1992-01-21 1993-08-06 Murata Mfg Co Ltd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2000223906A (ja) * 1999-01-28 2000-08-11 Kyocera Corp ハイパ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回路基板
JP2000341005A (ja) * 1999-05-31 2000-12-08 Kyocera Corp ハイパスフィルタおよび回路基板
JP2002217059A (ja) * 2001-01-12 2002-08-02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JP2003087005A (ja) 2001-09-12 2003-03-20 Koa Corp 多層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55738C (zh) 2004-07-23 2009-10-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复合通孔结构和滤波器
JP4134004B2 (ja) 2004-11-15 2008-08-13 Tdk株式会社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US7312676B2 (en) * 2005-07-01 2007-12-25 Tdk Corporation Multilayer band pass filter
US7671706B2 (en) * 2006-04-14 2010-03-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WO2008066198A1 (fr) 2006-12-01 2008-06-05 Hitachi Metals, Ltd. Filtre passe-bande multicouche, composant haute fréquence et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les utilisant
JP2009055344A (ja) * 2007-08-27 2009-03-12 Ngk Spark Plug Co Ltd 積層型電子部品及び積層型電子部品の周波数特性の調整方法
TW200917563A (en) 2007-09-27 2009-04-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aminated bandpass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993A (zh) * 1999-05-25 2000-11-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压电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74526A1 (en) 2011-03-31
US8680950B2 (en) 2014-03-25
TWI442624B (zh) 2014-06-21
TW201131882A (en) 2011-09-16
EP2312687A3 (en) 2011-07-06
JP2011071921A (ja) 2011-04-07
EP2312687B1 (en) 2015-02-11
JP4983881B2 (ja) 2012-07-25
EP2312687A2 (en) 2011-04-20
CN102035491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491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US7126444B2 (en)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US8629736B2 (en) Directional coupler
US6414567B2 (en) Duplexer having laminated structure
JP4992345B2 (ja) 伝送線路型共振器と、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フィルタ、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機器
TWI492526B (zh) 帶通濾波器
CN104702242B (zh) 变频谐振电路和变频滤波器
US9306528B2 (en) Composite LC resonator and band pass filter
JP4569571B2 (ja) Lc複合部品
US6587020B2 (en) Multilayer LC composite component with ground patterns having corresponding extended and open portions
CN106716634A (zh) 高频元器件
JP2009218756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2014027690A (ja)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WO2015059963A1 (ja)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CN204244192U (zh) Lc滤波器电路及高频模块
US6335663B1 (en) Multiplexer/branching filter
US9083070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7782157B2 (en) Resonant circuit, filter circuit, and multilayered substrate
US8400236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114091B1 (ko) 적층 여파기
JP5300865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JP5285951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及び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2737063B2 (ja) ストリップラインフィルタ
KR20060002124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 송/수신부용 적층 필터
JPH1051257A (ja) Lc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