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440B - 帶通濾波器 - Google Patents

帶通濾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440B
TWI508440B TW101141518A TW101141518A TWI508440B TW I508440 B TWI508440 B TW I508440B TW 101141518 A TW101141518 A TW 101141518A TW 101141518 A TW101141518 A TW 101141518A TW I508440 B TWI508440 B TW I5084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tor
electrode
pass filter
inductor
band p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8181A (zh
Inventor
Yutaka Masuda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28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8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4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8Strip line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27Electromagnetic interstage coupling
    • H01P1/20336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 H01P1/20345Multilayer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53Electrical filters; Controlling thereof
    • H03H7/0161Bandpass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Description

帶通濾波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積層型帶通濾波器。
習知,適合於小型、低高度化之高頻帶通濾波器係藉由在積層有電介質層之積層體內設置複數個LC諧振器所構成。參照圖12對習知之帶通濾波器之構造進行說明。
該帶通濾波器1由複數個電介質層R2~R9構成,具備3個LC諧振器Q10、Q20、Q30。
在各電介質層R2~R9中適當地形成有: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6a、16b、17a、17b、18a、18b;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R13~R15、19、20;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21;接地側電容器電極31~33;接地電極25;線路電極26~28;以及貫穿電介質層而形成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0a~10d、11a~11d、12a~12d;連接用通孔電極41a、41b、42a、42b、43a、43b。
其中,LC諧振器Q10由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6a、16b;接地側電容器電極31;接地電極25;線路電極26;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0a~10d以及連接用通孔電極41a、41b構成。
LC諧振器Q20由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7a、17b;接地側電容器電極32;接地電極25;線路電極27;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1a~11d以及連接用通孔電極42a、42b構成。
又,LC諧振器Q30由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8a,18b; 接地側電容器電極33;接地電極25;線路電極28;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2a~12d以及連接用通孔電極43a,43b構成。
以下,作為LC諧振器Q10~Q30之代表,使用LC諧振器Q10對構造進行說明。
上述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0a~10d相連接,而構成柱狀電感器L10。上述柱狀電感器L10與線路電極26連接而構成諧振器用電感器L10。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6a、16b分別透過連接用通孔電極41a、41b電連接,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6a、16b係配置成與接地電極25及接地側電容器電極31相對向,在該等之間形成有諧振器用電容器C10。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6a、16b與電感器L10之端部即10a連接,由諧振器用電感器L10與諧振器用電容器C10構成LC諧振器Q10。同樣地構成有LC諧振器Q20、Q30。
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R13、R14、R15與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9、20形成電容,並形成用於使相鄰之LC諧振器間產生耦合之相鄰耦合用電容器Cs10,Cs20。又,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R13、R15與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21相對向形成電容,並形成用於使LC諧振器Q10與LC諧振器Q30產生跳躍耦合之耦合用電容器Cs30。
上述所構成之帶通濾波器係藉由接地電極25將構成帶通濾波器之3個LC諧振器覆蓋,因此可阻斷(cut)來自外部電子元件之雜訊,並獲得優異之頻率特性,該接地電極25係形成於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一主面之電介質層之幾乎整面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76807
上述帶通濾波器1藉由將接地電極25設置於濾波器之上表面,而可將來自外部之雜訊遮斷,可獲得具有優異之頻率特性之帶通濾波器。但是,若進一步將帶通濾波器1進行小型化、低高度化化,則電介質層之厚度將變薄,接地電極25與構成帶通濾波器1之LC諧振器Q10~Q30之距離將變近。其結果,產生如下之問題:藉由接地電極25,於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6a、17a、18a將產生不希望之電磁耦合,且不能獲得所欲之頻率特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小型之帶通濾波器,該帶通濾波器係遮斷來自外部之雜訊之同時,在形成於帶通濾波器內之電極間、於Q10、Q20及Q30不產生不希望之電磁耦合,並獲得所欲之頻率特性。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帶通濾波器,具備積層體,該積層體具有:經積層之複數個電介質層;形成於上述電介質層之電容器電極;形成於上述電介質層之線路電極;以及通孔電感器,將貫穿上述電介質層而形成複數個通孔電極連接所構成,並在與積層體之積層方向正交之方 向排列配置有複數個LC諧振器,該LC諧振器連接有包含上述通孔電感器之電感器、與由一對上述電容器電極形成之電容器,其特徵在於: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分別連接有上述電感器之一端與上述電容器之一電容器電極而構成,構成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中之既定之LC諧振器之電容器係配置於上述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一主面側,構成剩餘之上述LC諧振器之電容器配置於上述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另一主面側,構成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之電容器之另一電容器電極接地。若如此構成,則構成LC諧振器之線路電極彼此之距離變遠,並透過外部之元件之屏蔽(shield)或接地電極等之電極產生之不需要之電磁耦合進行抑制,因此可獲得所欲之特性。
又,較佳為,從上述積層體之積層方向觀之,上述接地之另一電容器電極係成形為至少覆蓋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於此情形時,可以去除來自外部之雜訊,且可獲得可抑制不需要之電磁耦合之小型帶通濾波器。
又,較佳為,上述帶通濾波器包含:具備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與具備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且位於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下一段之LC諧振器為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於此情形時,可獲得具有優異之頻帶外衰減特性之帶通濾波器。
又,較佳為,構成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之上述電感器分別具備上述線路電極與一對通孔電感器,且於上述線路電極之一端與另一端分別連接有一對通孔電感器之一端, 而形成環形狀電感器。於此情形時,可獲得電感較大之帶通濾波器。
又,較佳為,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中、至少1個LC諧振器之上述電感器由上述通孔電感器構成。於此情形時,由於在線路電極與接地電極之間產生之不需要之耦合減小,因此可獲得頻率特性更為理想之帶通濾波器。
又,較佳為,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係分別具備線路電極,上述線路電極之兩端與上述通孔電感器電連接以形成環形狀電感器,並形成有與上述線路電極相對向之耦合電極,上述耦合電極係形成為與構成和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中之至少一個相鄰之LC諧振器之電感器連接,或者,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於此情形時,由於在保持帶通濾波器大小不變之況態下可增大電容,因此可獲得特性優異之帶通濾波器。
由上述說明可知,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小型帶通濾波器,該帶通濾波器可藉由改變LC諧振器之配置抑制LC諧振器間之不需要之電磁耦合,且將電容器電極兼作為屏蔽,在保持不設置屏蔽時之特性之同時,不易受到來自外部之雜訊之影響。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3,對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進行說明。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其分解立體圖,省略了接地端子2、3。圖3係等效電路圖。
由圖2可知,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100係具備積層體,該積層體積層有複數個電介質層,該複數個電介質層形成有後述之既定之電極、以及於積層方向貫穿電介質層之通孔電極。
上述帶通濾波器100由3個LC諧振器構成,第1段之LC諧振器Q1具備輸入電極,第3段諧振器Q3具備輸出電極。以下,對各電介質層進行詳細說明。
在電介質層111形成有連接用通孔電極151、251、258、351,進而於電介質層111之背面,形成有帶通濾波器之輸入電極131、輸出電極331以及接地電極231。
在電介質層112形成有使第1段與第3段之LC諧振器Q1,Q3間產生電容耦合之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2以及連接用通孔電極152、252、257、352。
在電介質層113形成有一電容器電極133、332與連接用通孔電極153、253、256、353。
在電介質層114形成有另一電容器電極134、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54、354以及連接用通孔電極254、255。
在電介質層115形成有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Q2之 線路電極232、以及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55、160、355、360。
在電介質層116形成有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5以及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56、159、248、264、356、359。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5具備與通孔電極248導通之引出部。
在電介質層117形成有構成第1段與第3段之LC諧振器之線路電極136、333。又,在電介質層117形成有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57、158、259、263、357、358。
在電介質層118形成有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3以及電感器用通孔電極260、262。
在電介質層119形成有幾乎覆蓋至電介質層119整個表面之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該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具備引出部,該引出部延伸至電介質層119之長邊側之兩個側面為止。又,在電介質層119形成有於積層方向貫穿之通孔電極261。
電介質層120為最外層,且不形成有電極。
其次,對第1段之LC諧振器Q1之構成進行說明。
諧振器用電容器C1係將一電容器電極即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33、與另一電容器電極即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相對向配置而構成。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接地。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54~157、158~160相連接構成柱狀電感器L11、L12。柱狀電感器L11、L12之一端即通孔電極157、158分別與線路電極136之兩端連接,而形成環形狀諧振器用電感器L1。
柱狀電感器L11、L12另一端上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54與160分別與形成有諧振器用電容器C1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33及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連接,而構成第1段之LC諧振器Q1。又,連接用通孔電極151及152相連接,而形成柱狀輸入電極G11。柱狀輸入電極G11之一端上之連接用通孔電極153與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33連接,柱狀輸入電極G11另一端上之連接用通孔電極151與輸入電極131連接。
其次,對第2段之LC諧振器Q2之構成進行說明。
諧振器用電容器C2係將一電容器電極即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3、與另一電容器電極即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相對向配置而構成。將電感器用通孔電極248~260、261~264相連接構成柱狀電感器L21、L22。分別位於柱狀電感器L21、L22之一端上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248、264與線路電極232之兩端連接,而形成環形狀諧振器用電感器L2。柱狀電感器L21、L22之另一端上即電感器用通孔電極260與261分別形成諧振器用電容器C2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3與電容器另一電極即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連接,而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Q2。
對第3段之LC諧振器Q3之構成進行說明。
諧振器用電容器C3係一電容器電極即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332、與另一電容器電極即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相對向而構成。電感器用通孔電極354~357、358~360相連接構成柱狀電感器L31、L32。
分別位於柱狀電感器L31、L32之一端上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357、358分別與線路電極333之兩端連接,而形成環形狀諧振器用電感器L3。柱狀電感器L31,L32之另一端上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354,360分別與形成諧振器用電容器C3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332及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連接,而構成第3段之LC諧振器Q3。
又,連接用通孔電極351與352相連接形成柱狀輸出電極G14,柱狀輸出電極G14之一端上之連接用通孔電極353與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332連接,柱狀輸出電極G14之另一端上之連接用通孔電極351與輸出電極331連接。
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33、332係與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2相對向配置,而形成用於使LC諧振器Q1與Q3產生跳躍耦合之跳躍耦合用電容器Cs1。又,線路電極136、333係隔著電介質層117與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5相對向,而形成耦合用電容器Cs2、Cs3。
連接用通孔電極251~254、255~258相連接構成柱狀接地電極G12、G13。
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與上述柱狀接地電極G12、G13之一端上之連接用通孔電極254、255連接,接地電極231與柱狀接地電極G12、G13之另一端上之連接用通孔電極251、258連接。LC諧振器Q1、Q3係經由柱狀接地電極G12、G13接地。
如圖1所示,重疊電介質層111~120而構成之帶通濾波器100為重疊上述電介質層後之積層體,並由4個側面、 以及具有一主面及另一主面之2個主面構成。於該積層體之4個側面中、長邊側之側面上設置有接地端子2、3。在該接地端子2、3連接有圖2所示出之形成於電介質層111之接地電極231、與形成於電介質層119之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之引出部。輸入輸出電極131、331以及接地電極231於該積層體之另一主面上露出。
藉此,積層體內之3個LC諧振器Q1、Q2、Q3係在LC諧振器Q1與Q2間、以及LC諧振器Q2與Q3間產生電磁耦合,包含跳躍耦合用電容器Cs1與耦合用電容器Cs2、Cs3在內之電等效電路顯示於圖3。
圖4(a)、圖4(b)以及圖4(b)分別顯示比較1之帶通濾波器之頻率特性、比較例2之帶通濾波器之頻率特性以及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頻率特性。
構成比較例1之帶通濾波器之積層體800之分解立體圖顯示於圖13。
該帶通濾波器係與圖3所示之本實施形態相同之電等效電路之積層型帶通濾波器。與本實施形態之差異點在於,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在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一主面側接地,相對於此,在比較例1中,LC諧振器Q11、Q21,Q31均在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另一主面側接地,且在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一主面側沒有作為屏蔽之電極。
比較例2係在圖13所示積層體800之積層方向之一主面設置有用於阻斷(cut)來自其他元件之雜訊之屏蔽電極 801之帶通濾波器。構成該帶通濾波器之積層體900之分解立體圖如圖14所示。由於比較例1、2之外觀立體圖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1相同,因此不予圖示。又,將積層體外部之接地端子2、3省略。
圖4(a)係圖13所示比較例1之頻率特性(通過特性S21、反射特性S11),作為頻率特性顯示較佳之特性。然而,由於在該帶通濾波器中未設置屏蔽電極,因此可能會受到外部雜訊之影響。
圖4(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比較例2之頻率特性(通過特性S21、反射特性S11),該比較例2在比較例1之帶通濾波器設置了用於阻斷(cut)來自外部之雜訊之屏蔽電極。由圖4(b)可知,頻率通帶係比較例1之一半以下,且低頻側之衰減極(attenuation pole)之衰減量減少,不能獲得足夠之衰減量。
圖4(c)係本實施形態之頻率特性(通過特性S21、反射特性S11)。第2段之LC諧振器Q2之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設置成具有屏蔽功能。相同地,若與設置有屏蔽電極之比較例2進行比較,則頻率通帶變寬,且低頻側之衰減極附近之衰減量被抑制得十分低。
進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第2段之LC諧振器Q2與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2之間,於積層方向設置有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藉此,抑制了在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2、與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之線路電極232或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3之間產生之寄生電容。
如此,若如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構成,則可獲得受外部雜訊影響小、具有優異之頻率特性之小型帶通濾波器。以上,對本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其中,本發明之帶通濾波器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在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改變。
(第2實施形態)
圖5係第2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200之分解立體圖。由於外觀立體圖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1相同,因此不予圖示。又,將圖5之積層體外部之接地端子2、3省略。
如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由3段之LC諧振器構成。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點係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之電感器並非由通孔電感器與線路電極構成之環形狀電感器,而為由通孔電感器構成。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以下,參照圖5,對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即第2段之LC諧振器之構成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電感器用通孔電極264、265、266、267相連接,而構成一根通孔電感器L2a。
又,在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3與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間形成諧振器用電容器C2。
而且,通孔電感器L2a之一端上之通孔電極264與構成第1段與第3段之LC諧振器之另一接地側電容器電極134連接,通孔電感器之另一端上之通孔電極267與構成諧 振器用電容器C2之一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3連接,而構成LC諧振器Q2a。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之通孔電感器L2a中未包含線路電極,因此可獲得Q值較高之帶通濾波器。
(第3實施形態)
圖6、圖7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300。圖6係外觀立體圖。圖7係其分解立體圖,且將形成於積層體外部之輸入輸出端子4、6、7、9以及接地端子5、8省略。
如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由3段之LC諧振器構成。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點係在第1實施形態中,構成第2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配置於積層體之一主面上,而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第1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配置於積層體之一主面。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300另外設置有輸入輸出電極,且在積層體外部設置有輸入輸出端子。
第1段之LC諧振器用Q1a係由電感器L1a與諧振器用電容器C1a構成,該電感器L1a由形成於電介質層115、116、117、118、119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161、162、163、164、165、166、167及線路電極136a構成;諧振器用電容器C1a,由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134a與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構成。
第2段之LC諧振器Q2b由電感器L2b與諧振器用電 容器C2a構成,該電感器L2b由形成於電介質層114、115、116、117之電感器用通孔電極268、269、270、271、272、273、274以及線路電極237構成,該諧振器用電容器C2a由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235與236構成。
第3段之LC諧振器用Q3a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由環形狀電感器L3a與諧振器用電容器C3a構成,該諧振器用電容器C3a由一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335與另一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5構成。
在電介質層116形成有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2a。
在如此構成之LC諧振器Q1a、Q2b、Q3a係在LC諧振器Q1a與Q2b間、以及LC諧振器Q2b與Q3a間產生電磁耦合,LC諧振器Q1a與Q3a經由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132a互相耦合。
如圖6所示,在積層體之4個側面中之長邊側之側面上形成有輸入端子4、9、輸出端子6、7以及接地端子5、8。
輸入端子4、9與形成於電介質層111之背面之輸入電極131之引出部及輸入電極137連接。輸出端子6、7與輸出電極331之引出部及輸出電極334連接。接地端子5、8與圖7所示之形成於電介質層111之接地電極231以及形成於電介質層119之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之引出部連接。
如此,即便構成為使第1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配置於積層體之一主面側,亦可獲得受外部雜訊影響小、不產生不需要之電磁耦合之小型帶通濾波器。
(第4實施形態)
圖8、圖9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400。圖8係外觀立體圖。圖9係其分解立體圖,且將形成於積層體外部之輸入輸出端子10、12以及接地端子11、13省略。
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400係由5段之LC諧振器構成。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點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100由3個LC諧振器構成,而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具備5個LC諧振器。
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400構成為:將構成5段之LC諧振器中之第2~4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C2,C4,C5配置於積層體400a之一主面側,構成剩餘之第1段與第5段之LC諧振器之諧振器用電容器C1b、C3b配置於積層體400a之另一主面側。
本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輸入輸出電極131a、331a形成於電介質層114之短邊側。
在電介質層111形成有輸入電極431及輸出電極432。
在電介質層116形成有耦合用電容器電極435、436。該耦合用電容器電極435與環形狀電感器L2電連接,並配置成與電感器L1b之線路電極136相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436與電感器L5電連接,並設置成與環形狀電感器L3b之線路電極333相對向。
如圖8所示,在積層體400a之4個側面中之長邊側之側面設置有接地端子11、13,在短邊側之側面設置有10、 12。該接地端子11、13與圖9所示之形成於電介質層111之接地電極231與形成於電介質層119之接地側電容器電極234之引出部連接。
如此,由於具備5段之LC諧振器,因此可獲得具有頻率通帶更陡峭之帶通濾波器。
(第5實施形態)
圖10係第5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500之分解立體圖。由於外觀立體圖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1相同,因此不予圖示。並將圖10之積層體外部之接地端子2、3省略。
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由3段之LC諧振器構成。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點係第1段之LC諧振器與第3段之LC諧振器間不產生跳躍耦合。其他構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即便如此不設置耦合用電容器,亦可獲得具有所欲之頻率特性之帶通濾波器。
(第6實施形態)
圖11係第6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600之分解立體圖。外觀立體圖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將圖11之積層體外部之輸入輸出端子4、6、7、9以及接地端子5、8省略。
如圖11所示,本實施形態由2段之LC諧振器Q1a,Q2b構成,其構成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
如此,亦可適用於由2段之LC諧振器構成之帶通濾波 器。
1、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帶通濾波器
2、3、4、5、6、7、8、9、10、11、12、13‧‧‧接地端子
2~9、111~120‧‧‧電介質層
131、131a、137、331、331a、431‧‧‧輸入電極
331、331a、334、432‧‧‧輸出電極
16a、16b、17a、17b、18a、18b、133、134a、233、235、236、332、335‧‧‧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
31~33、134、234‧‧‧接地側電容器電極
13~15、21、132、132a‧‧‧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
13~15、19、20、135、435、436‧‧‧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
26~28、136、136a、232、333‧‧‧線路電極
25、231‧‧‧接地電極
41a、41b、42a、42b、43a、43b、151~153、251~256、351~353‧‧‧連接用通孔電極
10a~10d、11a~11d、12a~12d、154~167、248~274、354~360‧‧‧電感器用通孔電極
L11、L12、L21、L22、L31、L32‧‧‧通孔電感器
L1、L1a、L1b、L2、L2a、L2b、L3、L3a、L3b、L4、L5、L10、L20、L30、L100、L200、L300‧‧‧電感器
Q1、Q1a、Q1b、Q2、Q2a、Q2b、Q3、Q3a、Q3b、Q4、Q5、Q10、Q20、Q30、Q11、Q21、Q31‧‧‧LC諧振器
C1、C1a、C1b、C2、C2a、C3、C3a、C3b、C4、C5、C10、C20、C30、C11、C21、C31‧‧‧諧振器用電容器
Cs1、Cs1a、Cs2、Cs2a、Cs3、Cs3a、Cs10、Cs20、Cs30、Cs11、Cs21、Cs31‧‧‧耦合用電容器
G11、G111‧‧‧柱狀輸入電極
G14、G141‧‧‧柱狀輸出電極
G12、G13、G15、G16、G17、G121、G131‧‧‧柱狀接地電極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電等效電路圖。
圖4(a)係比較例1之帶通濾波器之頻率特性,圖4(b)係比較例2之帶通濾波器之頻率特性,圖4(c)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頻率特性。
圖5係第2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第3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之外觀立體圖。
圖7係第3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第4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之外觀立體圖。
圖9係第4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10係第5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11係第6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所具備之積層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專利文獻1之積層型LC複合元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比較例1。
圖14係第1實施形態之帶通濾波器之比較例2。
100‧‧‧帶通濾波器
111~120‧‧‧電介質層
131、331‧‧‧輸入電極
133、233‧‧‧諧振器用電容器電極
134、234‧‧‧接地側電容器電極
132‧‧‧跳躍耦合用電容器電極
135‧‧‧相鄰耦合用電容器電極
136、232、333‧‧‧線路電極
231‧‧‧接地電極
151~153、251~256、351~353‧‧‧連接用通孔電極
154~160、248~264、354~360‧‧‧電感器用通孔電極
L11、L12、L21、L22、L31、L32‧‧‧通孔電感器
L1、L2、L3‧‧‧電感器
Q1、Q2、Q3、LC‧‧‧諧振器
C1、C3‧‧‧諧振器用電容器
Cs1、Cs2、Cs3‧‧‧耦合用電容器
G11‧‧‧柱狀輸入電極
G14‧‧‧柱狀輸出電極
G12、G13‧‧‧柱狀接地電極

Claims (15)

  1. 一種帶通濾波器,具備積層體,該積層體具有:經積層之複數個電介質層;形成於上述電介質層之電容器電極;形成於上述電介質層之線路電極;以及通孔電感器,該通孔電感器將貫穿上述電介質層而形成之複數個通孔電極連接而構成,並在與積層體之積層方向正交之方向排列配置有複數個LC諧振器,該LC諧振器連接有包含上述通孔電感器而構成之電感器、與由一對上述電容器電極構成之電容器,其特徵在於: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分別連接有上述電感器之一端與上述電容器之一電容器電極而構成,構成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中之既定之LC諧振器之電容器係配置於上述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一主面側,構成剩餘之上述LC諧振器之電容器配置於上述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之另一主面側,構成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之電容器之另一電容器電極接地;上述帶通濾波器包含:具備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與具備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分別具備線路電極;上述線路電極之兩端,係與上述通孔電感器電連接而形成環形狀電感器; 具備:將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與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跳躍耦合之電感器電極,且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與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與電感器電極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為互相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從上述積層體之積層方向觀之,上述接地之另一電容器電極係成形為至少覆蓋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位於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下一段之LC諧振器為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構成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之上述電感器分別具備上述線路電極與一對通孔電感器,且於上述線路電極之一端與另一端分別連接有一對通孔電感器之一端,而形成環形狀電感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構成上述複數個LC諧振器之上述電感器分別具備上述線路電極與一對通孔電感器,且於上述線路電極之一端與另一端分別連接有一對通孔電感器之一端,而形成環形狀電感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中、至少1個LC諧振器之上述電感器由上述通孔電感器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 上述既定之LC諧振器中、至少1個LC諧振器之上述電感器由上述通孔電感器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係分別具備線路電極,上述線路電極之兩端與上述通孔電感器電連接,而形成環形狀電感器,並形成有與上述線路電極相對向之耦合電極,上述耦合電極係形成為與構成和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中之至少一個相鄰之LC諧振器之電感器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係分別具備線路電極,上述線路電極之兩端與上述通孔電感器電連接,而形成環形狀電感器,並形成有與上述線路電極相對向之耦合電極,上述耦合電極係形成為與構成和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中之至少一個相鄰之LC諧振器之電感器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帶通濾波器,其中,上述耦合電極係以構成具備上述輸入端子之LC諧振器、及具備上述輸出端子之LC諧振器之上述線路電極與其相對向之方式形成。
TW101141518A 2011-12-19 2012-11-08 帶通濾波器 TWI508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7334A JP2013128232A (ja) 2011-12-19 2011-12-19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181A TW201328181A (zh) 2013-07-01
TWI508440B true TWI508440B (zh) 2015-11-11

Family

ID=4858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518A TWI508440B (zh) 2011-12-19 2012-11-08 帶通濾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75983B2 (zh)
JP (1) JP2013128232A (zh)
CN (1) CN103166588B (zh)
TW (1) TWI5084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792B (zh) * 2016-08-17 2018-07-21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Multilayer LC filt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339B (zh) * 2011-02-16 2015-06-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KR101548808B1 (ko) * 2013-10-24 2015-08-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복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JP5975198B1 (ja) * 2015-01-27 2016-08-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6607173B2 (ja) * 2016-05-20 2019-11-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電子部品
CN111316565B (zh) 2017-10-30 2023-06-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JP6791107B2 (ja) * 2017-12-08 2020-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7232083B2 (ja) 2019-03-05 2023-03-0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
WO2020195260A1 (ja) * 2019-03-25 2020-10-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0429920A (zh) * 2019-09-04 2019-11-08 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多层陶瓷带通滤波器
JP7322968B2 (ja) * 2019-10-24 202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CN114208030A (zh) * 2019-12-03 2022-03-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滤波器
JP7456797B2 (ja) * 2020-02-25 2024-03-2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CN115298957A (zh) * 2020-04-10 2022-11-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c谐振器以及lc滤波器
CN111865252B (zh) * 2020-07-27 2022-03-08 电子科技大学 高抑制高通滤波器
CN116076019A (zh) * 2020-09-15 2023-05-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及具备该滤波器装置的高频前端电路
CN116235260A (zh) * 2020-09-29 2023-06-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谐振元件以及滤波器
JPWO2022181651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3268B2 (en) * 2004-09-02 2008-10-2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andpass filter within a multilayered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substr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4037B2 (ja) * 1990-03-23 2000-09-04 東光株式会社 積層型共振子と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タ
JP2002076807A (ja) 2000-08-24 2002-03-15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lc複合部品
JP2002252503A (ja) * 2000-12-19 2002-09-06 Murata Mfg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317404B1 (ja) * 2001-07-25 2002-08-26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誘電体装置
JP4693587B2 (ja) * 2005-10-25 2011-06-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CN102647165B (zh) * 2006-04-14 2015-04-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分层带通滤波器
JP4849959B2 (ja) * 2006-05-29 2012-01-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機器
JP2008017242A (ja) * 2006-07-07 2008-01-24 Tdk Corp 電子部品
JP4505827B2 (ja) * 2007-05-23 2010-07-21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3268B2 (en) * 2004-09-02 2008-10-2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andpass filter within a multilayered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substra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792B (zh) * 2016-08-17 2018-07-21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Multilayer LC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75983B2 (en) 2015-03-10
CN103166588B (zh) 2015-11-04
JP2013128232A (ja) 2013-06-27
TW201328181A (zh) 2013-07-01
US20130154769A1 (en) 2013-06-20
CN103166588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440B (zh) 帶通濾波器
TWI729327B (zh) 積層帶通濾波器
TWI492526B (zh) 帶通濾波器
JP5741783B1 (ja)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TWI594572B (zh) 電子零件
TWI500262B (zh) Laminated LC filter
JP5772918B2 (ja)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WO2015059963A1 (ja)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2009218756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5804076B2 (ja) Lcフィルタ回路及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H0685506A (ja) デュプレクサ
JP2017079362A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
JP2011147090A (ja) 積層型マルチプレクサ、積層型トリプレクサ及びフィルタ回路
JP5725158B2 (ja) 電子部品
JP2004328569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2006332979A (ja) ハイパスフィルタ
JP7371702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3176859B2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4256317B2 (ja) 積層型帯域阻止フィルタ
TW202245412A (zh) 積層型濾波器裝置
JP2008294817A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6471995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12803914A (zh) 宽带高频混合型滤波器
JPH04154102A (ja) 複合電子部品
JP2022138074A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