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030A - 层叠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030A
CN114208030A CN202080056761.2A CN202080056761A CN114208030A CN 114208030 A CN114208030 A CN 114208030A CN 202080056761 A CN202080056761 A CN 202080056761A CN 114208030 A CN114208030 A CN 114208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pacitor
ground
via conducto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6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圭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08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4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with other electric elements, the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ing of a capacitor, e.g. RC comb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08Comprising bridging elements, i.e. elements in a series path without own reference to ground and spanning branching nodes of another series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66Parallel LC in series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75Parallel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prising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层叠滤波器(1)具备第一接地电极(111)以及第二接地电极(112)、第一LC谐振器(LC1)、以及第二LC谐振器(LC2)。第一LC谐振器(LC1)包含第一线路电极(101)、第一电容器电极(102)、第一通孔导体(V11)、以及第二通孔导体(V12)。第二通孔导体(V12)从第一线路电极(101)向配置了第一电容器电极(102)的一侧延伸,并将第一线路电极(101)以及第一接地电极(111)连接。第二LC谐振器(LC2)包含第二线路电极(201)、第二电容器电极(202)、第三通孔导体(V21)、以及第四通孔导体(V22)。第四通孔导体(V22)从第二线路电极(201)向配置了第二电容器电极(202)的一侧延伸,并将第二线路电极(201)以及第二接地电极(112)连接。

Description

层叠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滤波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作为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形成的层叠滤波器。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2/009225号(专利文献1)公开有层叠带通滤波器。在该层叠带通滤波器中,在同层隔开恒定间隔配置有构成谐振器的两个带状线。通过平行地排列两个带状线,能够使电磁耦合产生。其结果,能够省去谐振器间的电容,能够实现层叠体的薄型化。
另外,在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专利文献2)公开了基于输入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回路的方向、和基于与输入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回路的方向相反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另外,也公开了在接地电极形成层形成了相互分离的三个接地电极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2/009225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
为了改善层叠滤波器的衰减特性(通过频带外的插入损耗的频率特性),需要使谐振器间的电磁耦合(电场耦合以及磁场耦合)平衡,使通过频带的边界上的衰减量的变化的陡峭性以及通过频带外的衰减量的确保双方兼得。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带通滤波器中,未考虑在平行地排列的两个带状线之间产生的电磁耦合的平衡。
在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使相互相邻的两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回路的方向相反的情况下,能够减弱磁场耦合,但磁场耦合的微调困难。另外,在相同的电介质层形成多个接地电极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制造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层叠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本发明的层叠滤波器具备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第一LC谐振器、以及第二LC谐振器。第一LC谐振器与第一接地电极连接。第二LC谐振器与第二接地电极连接。第一LC谐振器包含第一线路电极、第一电容器电极、第一通孔导体、以及第二通孔导体。第一电容器电极配置在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一线路电极之间。第一通孔导体将第一线路电极以及第一电容器电极连接。第二通孔导体从第一线路电极向配置了第一电容器电极的一侧延伸,并将第一线路电极以及第一接地电极连接。第二LC谐振器包含第二线路电极、第二电容器电极、第三通孔导体、以及第四通孔导体。第二电容器电极配置在第二接地电极以及第二线路电极之间。第三通孔导体将第二线路电极以及第二电容器电极连接。第四通孔导体从第二线路电极向配置了第二电容器电极的一侧延伸,并将第二线路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滤波器,第一LC谐振器与第一接地电极连接,并且第二LC谐振器与第二接地电极连接,从而能够改善衰减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图1的层叠滤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2的层叠体的内部形成的多个电极的图。
图4是从X轴方向(第二方向)俯视图2的层叠滤波器的图。
图5是从Y轴方向(第一方向)俯视图2的层叠滤波器的图。
图6是比较例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7是一并示出图1~图5的层叠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实线)以及图6的层叠滤波器的通过特性(虚线)的图。
图8是表示使图4的接地通孔导体向Y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层叠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的变化的图。
图9是从Y轴方向俯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的层叠体内部的电极结构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1是从Y轴方向俯视图10的层叠滤波器的层叠体内部的电极结构的图。
图12是一并示出图11的层叠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实线)以及图5的层叠滤波器的通过特性(虚线)的图。
图13是放大了图12的4GHz~7GHz的部分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5是实施方式4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6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7是实施方式5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8是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9是实施方式6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0是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原则上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层叠滤波器1的等效电路图。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与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1A的等效电路相同。以下,通过电容器表达在两个电路元件之间产生的电场耦合。即,该两个电路元件经由该电容器相互连接。另外,在两个电路元件电连接的情况下,包含这两个电路元件直接连接的情况、以及这两个电路元件进行电场耦合(电容耦合)的情况。
如图1所示,层叠滤波器1具备输入输出端子P1(第一端子)、输入输出端子P2(第二端子)、LC并联谐振器LC1(第一LC谐振器)、LC并联谐振器LC2(第二LC谐振器)、LC并联谐振器LC3(第四LC谐振器)、LC并联谐振器LC4(第三LC谐振器)、以及电容器C10、C12、C14、C20、C23、C34。
在图1中,LC并联谐振器LC1与LC2相互电磁场耦合。磁场耦合M1、电容器C12分别表示LC并联谐振器LC1与LC2之间的磁场耦合以及电场耦合。LC并联谐振器LC2与LC3相互电磁场耦合。磁场耦合M2、电容器C23分别表示LC并联谐振器LC2与LC3之间的磁场耦合以及电场耦合。LC并联谐振器LC3与LC4相互电磁场耦合。磁场耦合M3、电容器C34分别表示LC并联谐振器LC3与LC4之间的磁场耦合以及电场耦合。此外,也有电场耦合经由电容器连接的情况。
输入输出端子P1与LC并联谐振器LC1电连接。在图1中,示出输入输出端子P1经由电容器C10与LC并联谐振器LC1连接的情况。输入输出端子P1也可以与LC并联谐振器LC1直接连接。
输入输出端子P2与LC并联谐振器LC4电连接。在图1中,示出输入输出端子P2经由电容器C20与LC并联谐振器LC4连接的情况。输入输出端子P2也可以与LC并联谐振器LC4直接连接。
LC并联谐振器LC1与LC2经由电容器C12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2与LC3经由电容器C23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3与LC4经由电容器C34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1与LC4经由电容器C14连接。
LC并联谐振器LC1包含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1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1与电容器C10以及C12的连接点之间。
LC并联谐振器LC2包含电感器L2、和电容器C2。电感器L2以及电容器C2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2与电容器C12以及C23的连接点之间。
LC并联谐振器LC3包含电感器L3、和电容器C3。电感器L3以及电容器C3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2与电容器C23以及C34的连接点之间。
LC并联谐振器LC4包含电感器L4、和电容器C4。电感器L4以及电容器C4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1与电容器C34以及C20的连接点之间。
图2是图1的层叠滤波器1的外观立体图。在图2中,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图3~图5、图9、图11中也相同。
如图2所示,层叠滤波器1形成为在Z轴方向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100。层叠体100例如为长方体状。将与Z轴方向垂直的层叠体100的最外层的面设为上表面UF以及底面BF。上表面UF以及底面BF在Z轴方向对置。
在底面BF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1、P2、以及接地端子110。输入输出端子P1、P2、以及接地端子110例如是在底面BF规则地配置了平面电极的LGA(Land Grid Array:格栅阵列)端子。底面BF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连接。
图3是表示在图2的层叠体100的内部形成的多个电极的图。图4是从X轴方向(第二方向)俯视图2的层叠滤波器1的图。图5是从Y轴方向(第一方向)俯视图2的层叠滤波器1的图。
参照图1,图3~图5,在层叠体100的内部形成有接地电极111(第一接地电极)、和接地电极112(第二接地电极)。接地电极111配置在接地端子110与接地电极112之间。接地电极111通过通孔导体V1、V2、V3、V4、V5、V6(第二通孔导体)与接地端子110连接。接地电极112分别通过通孔导体V81(第一接地通孔导体)以及通孔导体V82(第一接地通孔导体)与接地电极111连接。接地电极111、112分别与图1的接地点G1、G2对应。接地电极111、112作为相互独立的导体形成。
LC并联谐振器LC1包含线路电极101(第一线路电极)、电容器电极102(第一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103、通孔导体V11(第一通孔导体)、和通孔导体V12(第二通孔导体)。线路电极101向Y轴方向延伸。电容器电极102配置在接地电极112与线路电极101之间。通孔导体V11将线路电极101以及电容器电极102连接。通孔导体V12从线路电极101向配置了电容器电极102的一侧延伸,并将线路电极101以及接地电极111连接。电容器电极103配置在电容器电极102与接地电极112之间。电容器电极103通过通孔导体V13与接地电极112连接。在通孔导体V11的延伸方向上,线路电极101与接地电极112的距离比线路电极101与接地电极111的距离短。
在输入输出端子P1与电容器电极102之间配置有电容器电极104(第五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104通过通孔导体V10与输入输出端子P1连接。
通过电容器电极102以及104形成电容器C10。通过通孔导体V12、线路电极101、以及通孔导体V11,形成环状的电感器L1。通过电容器电极102以及103形成电容器C1。
LC并联谐振器LC2包含线路电极201(第二线路电极)、电容器电极202(第二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203、通孔导体V21(第三通孔导体)、以及通孔导体V22(第四通孔导体)。线路电极201向Y轴方向延伸。电容器电极202配置在接地电极112与线路电极201之间。通孔导体V21将线路电极201以及电容器电极202连接。通孔导体V22从线路电极201向配置了电容器电极202的一侧延伸,并将线路电极201以及接地电极112连接。电容器电极203配置在电容器电极202与接地电极112之间。电容器电极203通过通孔导体V23与接地电极112连接。
通过通孔导体V22、线路电极201、以及通孔导体V21,形成环状的电感器L2。通过电容器电极202以及203形成电容器C2。
在线路电极101与电容器电极102之间,耦合电极121(第三耦合电极)与通孔导体V11连接。耦合电极121与各电容器电极102、202对置。通过电容器电极102、202以及耦合电极121,形成电容器C12。
LC并联谐振器LC3包含线路电极301(第二线路电极)、电容器电极302(第二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303、通孔导体V31(第三通孔导体)、以及通孔导体V32(第四通孔导体)。线路电极301向Y轴方向延伸。电容器电极302配置在接地电极112与线路电极301之间。通孔导体V31将线路电极301以及电容器电极302连接。通孔导体V32从线路电极301向配置了电容器电极302的一侧延伸,并将线路电极301以及接地电极112连接。电容器电极303配置在电容器电极302与接地电极112之间。电容器电极303通过通孔导体V33与接地电极112连接。
通过通孔导体V32、线路电极301、以及通孔导体V31,形成环状的电感器L3。通过电容器电极302以及303形成电容器C3。
在线路电极201与电容器电极202之间,配置有耦合电极222。耦合电极222与各电容器电极202、302对置。通过电容器电极202、302以及耦合电极222形成电容器C23。
LC并联谐振器LC4包含线路电极401(第三线路电极)、电容器电极402(第三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403、通孔导体V41(第五通孔导体)、以及通孔导体V42(第六通孔导体)。线路电极401向Y轴方向延伸。电容器电极402配置在接地电极112与线路电极401之间。通孔导体V41将线路电极401以及电容器电极402连接。通孔导体V42从线路电极401向配置了电容器电极402的一侧延伸,并将线路电极401以及接地电极111连接。电容器电极403配置在电容器电极402与接地电极112之间。电容器电极403通过通孔导体V43与接地电极112连接。
在输入输出端子P2与电容器电极402之间配置有电容器电极404(第六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404通过通孔导体V20与输入输出端子P2连接。
通过电容器电极402以及404形成电容器C20。通过通孔导体V42、线路电极401、以及通孔导体V41,形成环状的电感器L4。通过电容器电极402以及403形成电容器C4。
在线路电极201与电容器电极202之间,配置有耦合电极221。耦合电极221与各耦合电极121、122对置。通过耦合电极121、122、221形成电容器C14。
参照图4,在Y轴方向上各通孔导体V21、V31、V41与通孔导体V12相比更接近通孔导体V11。在Y轴方向上通孔导体V22、V32、V42与通孔导体V11相比更接近通孔导体V12。电感器L1~L4各自的从接地电极向电容器电极的卷绕方向相同。电感器L1~L4各自的空芯部重叠。在Y轴方向上通孔导体V81、V82与通孔导体V12相比更接近通孔导体V11。
图6是比较例的层叠滤波器10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10的等效电路是从图1的层叠滤波器1的等效电路除去接地点G2,而LC并联谐振器LC1~LC4分别与接地点G1短路的等效电路。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图7是一并示出图1~图5的层叠滤波器1的通过特性(实线)以及图6的层叠滤波器10的通过特性(虚线)的图。通过特性是指插入损耗的频率特性。图7的纵轴的衰减量从0dB向朝下的方向增加。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图8、图12、图13中也相同。
一并参照图1、图5、以及图7,通过在物理上分离使各LC并联谐振器LC1、LC4短路的接地点G1(接地电极111)和使各LC并联谐振器LC2、LC3短路的接地点G2(接地电极112),能够降低磁场耦合M1、M3。其结果,能够改善层叠滤波器1的衰减特性。
如图7所示,对于2GHz~4GHz的频带下的插入损耗的极小值来说,层叠滤波器1比层叠滤波器10大。层叠滤波器1能够在比通过频带低的频带(低频侧)确保比层叠滤波器10大的衰减量。即,能够与层叠滤波器10的衰减特性相比改善层叠滤波器1的衰减特性。
在层叠滤波器1中,通过使图4的通孔导体V81、V82向Y轴方向移动,图1的接地点G1以及G2之间的电感器成分变化。其结果,能够调整在高频侧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
图8是表示在使图4的通孔导体V81、V82向Y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层叠滤波器1的插入损耗的变化的图。在图8中,通过特性A1表示通孔导体V81、V82配置于图4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的通过特性。通过特性A2表示与通过特性A1的情况相比通孔导体V81、V82接近通孔导体V12的情况下的通过特性。通过特性A3表示与通过特性A2的情况相比通孔导体V81、V82接近通孔导体V12的情况下的通过特性。
参照图4以及图8,在通过特性A1~A3中,通过频带以及低频侧的通过特性几乎相同。在比通过特性A1的通过频带高的频带(高频侧)在频率f1产生衰减极。在通过特性A2的高频侧在频率f2(>f1)产生衰减极。在通过特性A3的高频侧在频率f3(>f2)产生衰减极。通过使通孔导体V81、V82接近通孔导体V12,能够提高在高频侧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
在层叠滤波器1中,对电容器电极102、202、302、402分别与接地电极112所连接的电容器电极103、203、303、403形成电容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各电容器电极102、202、302、402与接地电极112形成电容器。
图9是从Y轴方向俯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1A的层叠体内部的电极结构的图。层叠滤波器1A的电极结构是从图5的层叠滤波器1的电极结构除去了电容器电极103、203、303、403、以及通孔导体V13、V23、V33、V43后的电极结构。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参照图1以及图9,电容器电极102、202、302、402与接地电极112对置。在层叠滤波器1A中,电容器电极102、202、302、402与接地电极112一起,分别形成电容器C1~C4。通过根据层叠滤波器要求的所希望的特性,选择实施方式1或者变形例的任意一个,能够调节电容器C1~C4各自的电极间的距离。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能够改善衰减特性。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通过使实施方式1的层叠滤波器的两个端子相互电场耦合,进一步改善层叠滤波器的衰减特性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层叠滤波器2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0所示,层叠滤波器2的等效电路是对图1的层叠滤波器1的等效电路追加了电容器C22的等效电路。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如图10所示,输入输出端子P1、P2经由电容器C22相互连接。
图11是从Y轴方向俯视图10的层叠滤波器2的层叠体内部的电极结构的图。层叠滤波器2的电极结构是对图5的层叠滤波器1的电极结构追加了耦合电极231(第一耦合电极)、以及耦合电极232(第二耦合电极)后的电极结构。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11所示,耦合电极231在接地电极111以及112之间与通孔导体V10连接,并从输入输出端子P1朝向P2延伸。耦合电极232在接地电极111以及112之间与通孔导体V20连接,并从输入输出端子P2朝向P1延伸。耦合电极231的边在从输入输出端子P1朝向P2的方向上与耦合电极232的边对置。通过耦合电极231、232,形成图10的电容器C22。
图12是一并示出图11的层叠滤波器2的通过特性(实线)以及图5的层叠滤波器1的通过特性(虚线)的图。如图12所示,在层叠滤波器1中,在低频侧的频率f21附近产生衰减极。另一方面,在层叠滤波器2中,除了低频侧的频率f21之外还在f22(<f21)产生衰减极。其结果,对于低频侧的插入损耗的极小值来说,层叠滤波器2比层叠滤波器1大。层叠滤波器2能够在低频侧确保比层叠滤波器1大的衰减量。即,能够与层叠滤波器1的衰减特性相比改善层叠滤波器2的衰减特性。
图13是放大了图12的4GHz~7GHz的部分的图。如图13所示,层叠滤波器2的插入损耗的最小值与层叠滤波器1的插入损耗的最小值大致相同。即,层叠滤波器2的通过频带下的通过特性维持层叠滤波器1的通过频带下的通过特性。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的层叠滤波器,能够维持通过频带下的通过特性,并且进一步改善衰减特性。
在实施方式1、2中,对包含四个LC谐振器的层叠滤波器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滤波器所包含的LC谐振器的数目并不限定于四个。以下,分别在实施方式3、4、5、6中对实施方式的层叠滤波器所包含的LC谐振器的数目为3、5、6、7的情况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层叠滤波器3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3的等效电路是从图1的层叠滤波器1所包含的LC并联谐振器LC1~LC4除去LC并联谐振器LC4后的等效电路。除了除去LC并联谐振器LC4所带来的变更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14所示,LC并联谐振器LC3(第三LC谐振器)与接地点G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3经由电容器C20与输入输出端子P2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3经由电容器C13与LC并联谐振器LC1连接。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3的层叠滤波器,能够改善衰减特性。
[实施方式4]
图15是实施方式4的层叠滤波器4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4的等效电路是对图1的层叠滤波器1所包含的LC并联谐振器LC1~LC4追加了LC并联谐振器LC5(第三LC谐振器)的等效电路。除了追加LC并联谐振器LC5所带来的变更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15所示,磁场耦合M4表示LC并联谐振器LC4与LC5之间的磁场耦合。LC并联谐振器LC5经由电容器C45与LC并联谐振器LC4(第三LC谐振器)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5经由电容器C15与LC并联谐振器LC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5经由电容器C20与输入输出端子P2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5与接地点G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4与接地点G2连接。
LC并联谐振器LC5包含电感器L5、和电容器C5。电感器L5以及电容器C5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1与电容器C45以及C20的连接点之间。
图16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4A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4A的等效电路是将图15的连接各LC并联谐振器LC1、LC5的接地点从G1变更为G2,并且将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3的接地点从G2变更为G1的等效电路。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4以及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能够改善衰减特性。
[实施方式5]
图17是实施方式5的层叠滤波器5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5的等效电路是对图15的层叠滤波器4所包含的LC并联谐振器LC1~LC5追加了LC并联谐振器LC6(第三LC谐振器)的等效电路。除了追加LC并联谐振器LC6所带来的变更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17所示,磁场耦合M5表示LC并联谐振器LC5与LC6之间的磁场耦合。LC并联谐振器LC6经由电容器C56与LC并联谐振器LC5(第四LC谐振器)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6经由电容器C16与LC并联谐振器LC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6经由电容器C20与输入输出端子P2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6与接地点G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5与接地点G2连接。
LC并联谐振器LC6包含电感器L6、和电容器C6。电感器L6以及电容器C6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1与电容器C56以及C20的连接点之间。
图18是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5A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5A的等效电路是将图17的连接各LC并联谐振器LC1、LC6的接地点从G1变更为G2,并且将连接各LC并联谐振器LC3、LC4的接地点从G2变更为G1的等效电路。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5以及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能够改善衰减特性。
[实施方式6]
图19是实施方式6的层叠滤波器6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6的等效电路是对图17的层叠滤波器5所包含的LC并联谐振器LC1~LC6追加了LC并联谐振器LC7(第三LC谐振器)的等效电路。除了追加LC并联谐振器LC7所带来的变更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19所示,磁场耦合M6表示LC并联谐振器LC6与LC7之间的磁场耦合。LC并联谐振器LC7经由电容器C67与LC并联谐振器LC6(第四LC谐振器)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7经由电容器C17与LC并联谐振器LC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7经由电容器C20与输入输出端子P2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7与接地点G1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6与接地点G2连接。
LC并联谐振器LC7包含电感器L7、和电容器C7。电感器L7以及电容器C7并联连接在接地点G1与电容器C67以及C20的连接点之间。
图20是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6A的等效电路图。层叠滤波器6A的等效电路是将图19的连接各LC并联谐振器LC1、LC7的接地点从G1变更为G2,并且将连接LC并联谐振器LC4的接地点从G2变更为G1的等效电路。除此以外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6以及变形例的层叠滤波器,能够改善衰减特性。
这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也能够预定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实施。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为例示而应该理解并不是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的说明示出而由技术方案示出,包含与技术方案同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6、1A、4A~6A、10…层叠滤波器,100…层叠体,101、201、301、401…线路电极,102~104、202、203、302、303、402~404…电容器电极,110…接地端子,111、112…接地电极,121、122、221、222、231、232…耦合电极,C1~C7、C10、C12~C17、C20、C22、C23、C34、C45、C56、C67…电容器,L1~L7…电感器,LC1~LC7…并联谐振器,P1、P2…输入输出端子,V1~V6、V10~V13、V20~V23、V31~V33、V41~V43、V81、V82…通孔导体。

Claims (11)

1.一种层叠滤波器,具备:
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
第一LC谐振器,与上述第一接地电极连接;以及
第二LC谐振器,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连接,
上述第一LC谐振器包含:
第一线路电极;
第一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一接地电极以及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之间;
第一通孔导体,连接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以及
第二通孔导体,从上述第一线路电极向配置了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一接地电极,
上述第二LC谐振器包含:
第二线路电极;
第二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以及上述第二线路电极之间;
第三通孔导体,连接上述第二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以及
第四通孔导体,从上述第二线路电极向配置了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上述第二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二接地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二线路电极分别向第一方向延伸,
在从第二方向俯视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上述第三通孔导体与上述第二通孔导体相比更接近上述第一通孔导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上述第四通孔导体与上述第一通孔导体相比更接近上述第二通孔导体,上述第二方向分别与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一通孔导体的延伸方向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还具备第一接地通孔导体,该第一接地通孔导体将上述第一接地电极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在从上述第二方向俯视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上述第一接地通孔导体与上述第二通孔导体相比更接近上述第一通孔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滤波器,还具备:
接地端子;以及
第二接地通孔导体,将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第一接地电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滤波器,还具备:
第三LC谐振器;
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一LC谐振器电连接;以及
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LC谐振器电连接,
上述第三LC谐振器包含:
第三线路电极;
第三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一接地电极以及上述第三线路电极之间;
第五通孔导体,连接上述第三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三电容器电极;以及
第六通孔导体,从上述第三线路电极向配置了上述第三电容器电极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上述第三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一接地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还具备第四LC谐振器,
上述第四LC谐振器包含:
第四线路电极;
第四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以及上述第四线路电极之间;
第七通孔导体,连接上述第四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四电容器电极;以及
第八通孔导体,从上述第四线路电极向配置了上述第四电容器电极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上述第四线路电极以及上述第二接地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与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之间,
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与上述第二线路电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在上述第一通孔导体的延伸方向上,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的距离比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与上述第一接地电极的距离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层叠滤波器,还具备:
第一耦合电极,在上述第一接地电极以及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之间与上述第一端子连接,并从上述第一端子朝向上述第二端子延伸;
第二耦合电极,在上述第一接地电极以及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之间与上述第二端子连接,并从上述第二端子朝向上述第一端子延伸;
第五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以及
第六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第三电容器电极对置,并与上述第二端子连接,
上述第一耦合电极在从上述第一端子朝向上述第二端子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二耦合电极对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滤波器,其中,
还具备分别与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对置的第三耦合电极。
CN202080056761.2A 2019-12-03 2020-10-26 层叠滤波器 Pending CN1142080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8719 2019-12-03
JP2019-218719 2019-12-03
PCT/JP2020/040084 WO2021111761A1 (ja) 2019-12-03 2020-10-26 積層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030A true CN114208030A (zh) 2022-03-18

Family

ID=7622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6761.2A Pending CN114208030A (zh) 2019-12-03 2020-10-26 层叠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51658B2 (zh)
CN (1) CN114208030A (zh)
WO (1) WO20211117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0195A1 (ja) * 2022-09-26 2024-04-04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09787A4 (en) * 2006-04-14 2011-04-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HISTORED BELT PASS FILTER
JP2013128232A (ja) * 2011-12-19 2013-06-27 Murata Mfg Co Ltd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6380321B2 (ja) * 2015-09-29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並列共振器および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WO2017169354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TWI656731B (zh) * 2016-12-04 2019-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Multilayer LC filter
CN111316565B (zh) * 2017-10-30 2023-06-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1761A1 (ja) 2021-06-10
JPWO2021111761A1 (zh) 2021-06-10
JP7251658B2 (ja) 2023-04-04
US20220231655A1 (en)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8197B (zh) 电子部件
US8952767B2 (en) Layered bandpass filter
US8102222B2 (en) Passive part
JP7251658B2 (ja) 積層フィルタ
CN111357198A (zh) 带通滤波器
US11588461B2 (en) Resonant element, filter, and diplexer
KR100461719B1 (ko) 적층형 유전체 필터
US11811382B2 (en) LC filter
US11817843B2 (en) LC filter
US12034426B2 (en) Multilayer filter
CN115461931A (zh) Lc滤波器以及使用该lc滤波器的双工器和复用器
CN115461991A (zh) Lc滤波器
TWI812016B (zh) 積層型濾波器裝置
CN113039720B (zh) 谐振元件、滤波器以及双工器
US11139793B2 (en) Diplexer
US20220385260A1 (en) Lc resonator and lc filter
US20230083216A1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16455345A (zh) 层叠型带通滤波器
JP2008294603A (ja) 電子部品
JP2022138076A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CN116706476A (zh) 滤波电路
JP2023121294A (ja) フィルタ
JP2022138074A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装置
JPH1168408A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