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3438B -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3438B
CN102963438B CN201210320045.8A CN201210320045A CN102963438B CN 102963438 B CN102963438 B CN 102963438B CN 201210320045 A CN201210320045 A CN 201210320045A CN 102963438 B CN102963438 B CN 102963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vehicle body
side seal
width direction
vertic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00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3438A (zh
Inventor
杉岛孝幸
福山诚二
川浪彰
滩野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63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3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3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3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60R13/083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for 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6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doors, windows, openable roofs, lids, bonnets, or weather strips or se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翼子板、发动机室、发动机罩、车颈格栅、安装在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上部上的中间密封件、以及由比车颈格栅的纵壁部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的侧密封件。在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纵壁部的间隙空间。侧密封件具有与关闭状态下的发动机罩抵接的密封部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以堵塞所述间隙空间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由此,能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并且还能实现行人保护。

Description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噪音进入车颈(cowl)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领域中,为了降低发动机室内的角部的声压以保持室内安静而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04-349051号所公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如图16所示,在车室51与发动机室53之间设置有前围板52,通过该前围板52阻隔发动机室53内产生的噪音进入车室51内。前围板52包括下前围板54与上前围板55,在下前围板54上安装有围板吸音材料56。发动机室53的上面由开闭自如的发动机罩板57覆盖,发动机罩板57的后端与密封垫58抵接,在发动机罩板57的内表面安装有发动机罩吸音材料59。此外,在围板吸音材料56的上部一体地设置有向斜前上方竖立的车颈侧吸音部60,在该车颈侧吸音部60与车颈箱61之间形成有阻隔空间62。
该图16所示的以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于车颈侧吸音部60的上缘部与发动机罩吸音材料59抵接,因此能通过该车颈侧吸音部60与阻隔空间62降低发动机室53内的角部的声压,从而使噪音不会进入车室51内而能保持安静。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于在发动机罩板(发动机罩)57后端的密封垫58的前方形成有阻隔空间62,因而存在发动机室上部相应地变窄的问题,此外,由于该密封垫58和车颈侧吸音部60的上端部都与发动机罩板57的内表面抵接而形成双重密封结构,因此造成浪费。
此外,作为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其他以往例,已知有密封部件在车颈格栅上架设在左右翼子板间的结构。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必须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除此以外还必须通过扩大当与行人碰撞时在发动机罩与该发动机罩下方的车身部件之间的缓冲行程来保护行人。然而,以往的上述车身前部结构对于行人的保护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并且还能实现行人保护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一对翼子板,设置在车身前方的两侧;前室,收纳设置在所述一对翼子板之间的驱动源;发动机罩,从上方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前室;车颈格栅,包含位于所述前室与车室之间的纵壁部,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该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中间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上部,由弹性部件形成,该弹性部件隔断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之间;侧密封件,安装在所述中间密封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由比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所述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所述纵壁部的间隙空间,所述侧密封件包括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抵接的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以堵塞所述间隙空间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分别在该支撑部的上缘及下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壁及下壁、以及以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彼此连接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并且还能实现行人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所设置的中间密封件与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2的VI-VI线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7是图1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身右侧所设置的侧密封件被取出后且从斜前上方被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身右侧所设置的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图,其中,(A)是正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仰视图,(E)是从车身右侧观察时的侧视图,(F)从车身左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7的X-X线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所设置的中间密封件与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正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5沿图2的V-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2的VI-VI线观察时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车身前部结构1在其两侧具有一对翼子板2,在这些翼子板2之间形成有发动机室4。在该发动机室4内设置有作为车辆驱动源的发动机(未图示)。此处,作为驱动源,除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以外,还可包含电动机或混合动力系统等。此外,发动机室4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前室”。
在发动机室4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罩6。发动机罩6通过其后端部经由发动机罩铰链26安装在车身上而可开闭地覆盖发动机室4。
另外,如图4所示,在发动机室4与车室8之间设置前车颈板10,此外,在前挡玻璃12的下端部的前方设置有沿整个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颈格栅14。另外,该车颈格栅14在其前端侧一体地具有向斜前上方延伸的树脂制的纵壁部16。该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详情如下所述,仅形成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且在车颈格栅14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不存在纵壁部16的间隙空间18(参照图5及图7)。
如图4所示,在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上端面16a上安装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间密封件20。中间密封件20具有中空的剖面,且在中间密封件20的内部形成有空洞。该中间密封件20通过与关闭状态的发动机罩6的下表面抵接,从而阻隔噪音等从发动机室4进入车室8内。
如图3所示,在中间密封件20的两端侧经由连结部21(参照图7)而一体地形成有侧密封件22。
此处,中间密封件20由弹性部件制作,侧密封件22由比车颈格栅14的硬质树脂制的纵壁部16柔软的材质例如橡胶材料等(例如,EPDM橡胶或热塑性弹性材料(TPE))制作。然而,该侧密封件22的刚性高于中间密封件20,以确保后述的自立稳定性。为了使该两部件间表现出刚性差,例如,中间密封件20可采用含气泡的海绵材料而设为低刚性,侧密封件22可采用不含气泡的固体材料而设为高刚性。
接下来,根据图1及图7对侧密封件22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图7是图1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1及图7所示的侧密封件22设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部,且设置成以堵塞上述车颈格栅14的不存在纵壁部16的间隙空间18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
另外,在车颈格栅14的侧部前表面附近设置有支柱(strut)塔的连接部24,另外,在车颈格栅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附近设置有发动机罩铰链26(参照图1)。另外,侧密封件22以避开支柱塔的连接部24的方式且以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变大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呈弯曲的形状,且设置在从支柱塔的连接部24的后方位置至发动机罩铰链26的前方位置的区域中(参照图1)。
接下来,根据图5、图7、图8及图9详细说明侧密封件22的形状等。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身右侧所设置的侧密封件被取出后且从斜前上方被观察时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身右侧所设置的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图。图9中,(A)是正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仰视图,(E)是从车身右侧观察时的侧视图,(F)从车身左侧观察时的侧视图。此外,此处对设置在车身右侧(从驾驶席观察的右侧)的侧密封件22进行说明,但设置在车身左侧的侧密封件22的基本结构也相同,且呈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对称的形状。
侧密封件22包括:密封部28,通过与关闭状态的发动机罩6的下表面抵接,从而阻隔噪音等从发动机室4进入车室8内;以及支撑部30,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28,这些密封部28及支撑部30通过模具成形等一体地形成。
如图5所示,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包括:上壁30a及下壁30b,朝向后方延伸;以及纵壁30c,连接这些上壁30a及下壁30b的各自后端部彼此。由此,支撑部30以具有朝向后方开口的方形C(squareC)字状剖面的方式形成。另外,密封部28以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方形C字状剖面的方式形成。侧密封件22通过设为此种形状,从而其自身能自立在车颈格栅14上。此外,图5所示的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的剖面形状是发动机罩6闭合时的形状。即,密封部28通过在发动机罩6闭合时从发动机罩6的下表面接受向下的按压力,从而变形为图5所示的方形C字状的剖面形状。另一方面,在发动机罩6敞开时,通过解除上述变形,密封部28的上壁部(与C字的上边对应的部分)向上敞开而恢复为图7、图8、图9的(C)等所示的形状。
支撑部30的纵壁30c的前表面形成为外观佳的平坦的面。在支撑部30的后表面,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提高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的加强部件即加强肋30d。此外,该加强肋30d形成为格子状(参照图9的(B)),但垂直方向的肋是必需的,水平方向的肋也可省去。
另外,在密封部28的前表面28a也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8b以提高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参照图9的(A))。
较为理想的是,加强肋28b偏靠于密封部28的下侧来形成,以使与发动机罩6的下面抵接的密封部28的上部能够柔软地发生弹性变形。更为理想的是,如图8等所示,加强肋28b以水平方向的突出部分越往上方而越小的方式形成为侧视下的三角形状。由此,密封部28能够柔软地且有挠性地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与发动机罩6密合。
在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下壁30b,形成有用于将侧密封件22经由夹件31(参照图6)安装在车颈格栅14上且包含平坦面的车身安装部32。
接下来,如图7、图8、图9的(C)、图9的(D)等所示,侧密封件22在其支撑部3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附近一体地具有向前方突出且俯视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脚部34。通过该脚部34提高侧密封件22的自立稳定性。
接下来,如图6及图9的(F)所示,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以与中空剖面的中间密封件20齐平的方式连接(熔融粘合)。
具体而言,侧密封件22通过模具成形而形成,中间密封件20通过挤出成形而形成,在独立制作这些密封件之后,通过熔融粘合等一体地连结两者。此外,也可将中间密封件20的两末端放置在使侧密封件22成型的模具中,在侧密封件22的模具成形过程中通过熔融粘合而一体化。
然后,如图7及图10所示,在翼子板2的内部安装有海绵状的隔音材料36。此外,在翼子板2上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翼子板安装部即翼子板安装支架38。该翼子板安装支架38设置在与其下方的车身部件4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位置,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端部30e被插入该间隙内。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端部30e的外侧端面与上述翼子板2的隔音材料36的内侧端面抵接。
此外,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包括向其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8c,该延伸部28c以从上方覆盖翼子板安装支架38的方式设置。
接下来,对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首先,由于在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翼子板2之间形成不存在纵壁部16的间隙空间18,因此在车颈格栅14的中央区域,既能通过纵壁部16确保车颈格栅14在行驶时的刚性,并且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附近,能通过车颈格栅14的间隙空间18确保与行人碰撞时在发动机罩6与车身部件40之间所需的缓冲行程。另外,由于该间隙空间18由侧密封件22堵塞,因此能抑制噪音从发动机室4进入车颈格栅14内(车室8)而又不降低缓冲性能。另外,由于侧密封件22具有与关闭状态下的发动机罩6抵接而变形的密封部28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28的支撑部30,并且密封部28和支撑部30分担不同的功能,因而在发动机罩6关闭时主要是密封部28发生变形,支撑部30的变形量(挠曲量)被抑制在较小程度。因此,支撑部30能够将密封部28稳定地支撑在合适的位置(与关闭状态下的发动机罩6抵接的位置)而通常不会发生坍塌,而密封部28能够柔软地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发动机罩6密合。因此,具有上述的密封部28和支撑部30的侧密封件22能长期维持气密性。此外,也可考虑取代侧密封件22而将多孔质的海绵状部件充填到缺口空间内的结构,但本实施方式的侧密封件22纤细且外观佳,耐久性(耐油、耐水、耐热性)及隔水性也较高。
另外,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包括:在其上缘与下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壁30a及下壁30b;以及以连接这些上壁30a及下壁30b彼此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30c,因此侧密封件22能稳定地自立。由此,能防止侧密封件22的长期变形造成的间隙的产生,从而能提高隔音性。
另外,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通过将纵壁30c连接于其上壁30a及下壁30b的前端部,从而在剖视时形成为朝向后方开口的方形C字状,在该支撑部30的下壁30b设置有用于将侧密封件22经由夹件31安装于车颈格栅14上的车身安装部32,因此与例如在上壁30a及下壁30b的前后方向中心连接纵壁30c时(将支撑部30设为I字状的剖面形状时)不同,即便不怎么增大侧密封件22整体的前后方向的厚度,也能在下壁30b的上表面形成比较大的平坦面。因此,既能使侧密封件22在前后方向变得纤细,又能充分确保车身安装部32的面积。
另外,侧密封件22在其支撑部30的纵壁30c的后表面侧具有加强肋30d,因此既能通过加强肋30d有效地加强侧密封件22,又能提高打开发动机罩6时的发动机室4内的外观。另外,在通过模具成形工程来形成侧密封件22时,也具有脱模较为容易的优点。
另外,侧密封件22包括从支撑部30向前方突出的脚部34,因此侧密封件22的自立变得更容易,并且能抑制噪音从发动机室4漏向侧密封件22下方。
另外,中间密封件20具有中空的剖面,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敞开剖面,且以与中间密封件20的端部齐平的方式设置,因此能通过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防止水浸入中间密封件20内部。
另外,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一体地连结于中间密封件20,因此能切实抑制噪音从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与中间密封件20之间的间隙泄漏,并且能通过侧密封件20支撑中间密封件22。此外,与分割形成侧密封件22与中间密封件20的情况相比,虽然零件单价上升,但在生产线中能显著(最大1/3)降低管理工时或零件箱数等。
另外,翼子板2包括沿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翼子板安装支架38,在该翼子板安装支架38与其下方的车身部件40之间形成间隙,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端部30e被插入该间隙内,因此能实现对碰撞到翼子板2的行人的保护,并且还能确保翼子板2下的隔音性。即,能兼顾行人保护性能与翼子板2下的隔音性。
另外,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包括向其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8c,该延伸部28c以覆盖翼子板安装支架38的方式设置,因此能提高密封的连续性,并且通过隐藏翼子板安装支架38,能提高发动机室4内的外观。
此外,在车颈格栅14的侧部前表面附近设置有支柱塔的连接部24,且在车颈格栅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附近设置有发动机罩铰链26,间隙空间18以避开支柱塔的连接部24的方式形成,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使刚性高于中间密封件20以便侧密封件22能自立,且以设置在从支柱塔的后方位置直至发动机罩铰链26的前方位置为止的区域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弯曲形成,因此能实现侧密封件的自立稳定性及悬架的组装性的提高。即,使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刚性高于中间密封件20,由此能提高侧密封件22的自立稳定性。另外,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在避开支柱塔的连接部24的情况下设置在支柱塔与发动机罩铰链26之间的区域中,因此不拆除车颈格栅14即能进行悬架的组装或维修。另外,通过将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设为弯曲形状,这样通过其自身就能提高侧密封件22的上下方向的刚性。另外,在位于车颈格栅14附近的强度比较高的支柱塔或发动机罩铰链26附近设置有具有高度与弹性(柔软性)的侧密封件22,因此对行人等碰撞物的反作用力(加害性)不会变得过大而能增大冲击吸收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具有向前方开口的敞开剖面,但也可与此相反地具有向后方开口的敞开剖面。图11表示其一例。图11的例子中,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设为向后方开口的方形C字状的剖面形状,密封部28的纵壁与支撑部30的纵壁30c相互连续。由此,在敞开发动机罩6并从发动机室4前方观察侧密封件22时,侧密封件22的前表面看起来为均匀的平坦面,因此发动机室4的外观性提高。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具有向后方开口的方形C字状的剖面,但也可为其他剖面形状。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通过纵壁30c来连接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上壁30a及下壁30b的各自后端部彼此,从而将支撑部30的剖面形成为朝向前方敞开的方形C字状。
另外,如图13所示,在将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设为I字状的剖面形状时,即在通过纵壁30c来连接支撑部30的上壁30a及下壁30b的前后方向中心彼此时,侧密封件22的剖面成为近似于前后对称的形状,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侧密封件22的自立稳定性。在将支撑部30的剖面形状设为I字状时,进而分别如图14及图15所示,通过使纵壁30c向前后方向偏靠(即在上壁30a及下壁30b的从前后方向中心偏向前方或后方的位置连接纵壁30c),从而将侧密封件22的剖面形状设为近似于方形C字状的非对称的I字状即可。如此一来,在下壁30b的上表面中的位于纵壁30c前方或后方的部分确保范围比较大的平坦面,因此能提高侧密封件22的自立稳定性,并且能充分确保用于将侧密封件22安装在车颈格栅14上的车身安装部32(安装夹件31的部分)的面积。
此外,也可在侧密封件22能自立的范围内,沿前后方向错开设置上壁30a与下壁30b。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附近设置向前方突出的脚部34,但该脚部34既可向后方突出,也可向前方与后方这两侧突出。在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脚部34时,在敞开发动机罩6并从发动机室4前方观察侧密封件22时,看不到作为突出物的脚部34,因此发动机室4的外观性提高。另外,侧密封件22的重心靠后而不易倒向前方。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形成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与中间密封件20,但也可独立地形成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与中间密封件20。此时,在将侧密封件22与中间密封件20组装到车身上时,较为理想的是以覆盖中空剖面的中间密封件20的方式安装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具体而言,在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如图5般具有朝前方开口的敞开剖面时,以从后方覆盖中间密封件2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后表面的方式安装密封部28。另一方面,在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如图11般具有朝后方开口的敞开剖面时,以从前方覆盖中间密封件2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前表面的方式安装密封部28。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后表面侧一体地设置作为加强部件的加强肋30d,但加强部件无须是与支撑部30为一体的肋,也可为与支撑部30分体的部件。
最后,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特征性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涉及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一对翼子板(2、2),设置在车身前方的两侧;前室(4),收纳设置在上述一对翼子板(2、2)之间的驱动源;发动机罩(6),从上方开闭自如地覆盖上述前室(4);车颈格栅(14),包括位于上述前室(4)与车室(8)之间的纵壁部(16),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该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中间密封件(20),安装在上述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上部,由弹性部件形成,该弹性部件隔断关闭状态下的上述发动机罩(6)与上述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之间;侧密封件(22),安装在上述中间密封件(20)的车宽方向外侧,由比上述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上述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上述翼子板(2)之间形成有不存在上述纵壁部(16)的间隙空间(18),上述侧密封件(22)包括与关闭状态下的上述发动机罩(6)抵接的密封部(28)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28)的支撑部(30),并且以堵塞上述间隙空间(18)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构成的车身前部结构,由于在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上述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纵壁部的间隙空间,因此在车颈格栅的中央区域,能通过纵壁部确保车颈格栅在行驶时的刚性,并且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近傍,能通过车颈格栅的间隙空间确保与行人碰撞时在发动机罩与车身部件之间所需的缓冲行程。另外,由于该间隙空间由侧密封件堵塞,因此能抑制噪音从前室进入车颈格栅内(车室)而又不降低缓冲性能。另外,由于侧密封件具有与关闭状态下的发动机罩抵接而变形的密封部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密封部和支撑部分担不同的功能,因此,支撑部难以发生坍塌,从而能长期维持气密性。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侧密封件的上述支撑部(30)具有分别在该支撑部的上缘及下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壁(30a)及下壁(30b)、以及以将上述上壁(30a)和上述下壁(30b)彼此连接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30c)。
根据该结构,侧密封件的支撑部具有I字状或方形C字状的剖面,侧密封件的自立稳定性得以确保,因此能防止长期变形所造成的间隙发生,从而能提高隔音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纵壁(30c)在相对于上述上壁(30a)及上述下壁(30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偏向前方或偏向后方的位置连接上述上壁(30a)和上述下壁(30b),以使上述侧密封件(22)的支上述撑部(30)形成为剖视下的方形C字状(也就是呈“匚”的形状)或(以纵壁(30c)为基准线)非对称的I字状,上述支撑部(30)的下壁(30b)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述侧密封件(22)安装于上述车颈格栅(14)的车身安装部(32)。
根据该结构,在支撑部的下壁的上表面中的位于纵壁前方或后方的部分确保范围比较大的平坦面,因此不增大侧密封件整体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在使侧密封件在前后方向变得纤细的情况下)就能充分确保车身安装部的面积。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侧密封件(22)的上述支撑部(30)形成为剖视下的向后方开口的方形C字状(也就是呈“匚”的形状)或者上述纵壁(30c)相对于上述(上壁(30a)及上述下壁(30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偏向前方而(以纵壁(30c)为基准线)非对称的I字状,在上述支撑部(30)的上述纵壁(30b)的后表面侧设置有加强部件(30d)。
根据该结构,既能通过加强部件有效地加强侧密封件,又能提高打开发动机罩时的前室内的外观性。另外,在通过脱模来形成侧密封件时,也具有脱模较为容易的优点。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侧密封件(22)还包括从上述支撑部(30)向前后方向的至少一方向突出的脚部(34)。
根据该结构,侧密封件更容易自立,能抑制噪音从前室向侧密封件的下方泄漏。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中间密封件(20)具有中空的剖面,上述侧密封件(22)的上述密封部(28)具有向前方开口的敞开剖面,并且该密封部(28)以与上述中间密封件(20)的端部齐平的方式或以从后方覆盖上述中间密封件(20)的后表面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侧密封件的密封部设为容易进行模具成形的敞开剖面,并且以与中间密封件的端部齐平的方式或以从后方覆盖中间密封件的后表面的方式设置密封部,从而能切实地防止水浸入中间密封件内部。
此外,上述侧密封件(22)的密封部(28)也可具有向后方开口的敞开剖面。此时,密封部(28)以与上述中间密封件(20)的端部齐平的方式或以从前方覆盖上述中间密封件(20)的前表面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侧密封件(22)的上述密封部(28)与上述中间密封件(20)一体地连结。
根据该结构,能切实地抑制噪音从侧密封件的密封部与中间密封件之间的间隙泄漏,并且能通过侧密封件支撑中间密封件。此外,与分别地形成侧密封件与中间密封件时相比,虽然零件单价上升,但在生产线中能显著(最大1/3)降低管理工时以及零件箱数。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翼子板(2)包括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翼子板安装部(38),在该翼子板安装部(38)与该翼子板安装部(38)下方的车身部件(40)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侧密封件(22)的上述支撑部(30)的端部插入在该间隙内。
根据该结构,能实现对与翼子板碰撞的行人的保护,并且能确保翼子板下的隔音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侧密封件(22)的上述密封部(28)还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8c),该延伸部(28c)以覆盖上述翼子板安装部(38)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提高密封的连续性,并且通过遮盖翼子板安装部,能提高前室内的外观性。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车颈格栅(14)的侧部前表面近傍设置有支柱塔的连接部(24),并且在上述车颈格栅(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近傍设置有发动机罩铰链(26),上述间隙空间(18)以避开上述支柱塔的连接部(24)的方式形成,上述侧密封件(22)的支撑部(30)的刚性高于上述中间密封件(20)的刚性以使上述侧密封件(22)能自立,并且该支撑部(30)以设置在从上述支柱塔的后方位置至上述发动机罩铰链的前方位置的区域中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弯曲或折曲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中间密封件提高侧密封件的支撑部的刚性,因此能提高侧密封件的自立稳定性。另外,侧密封件的支撑部在避开支柱塔的连接部的情况下设置在支柱塔与发动机罩铰链之间的区域中,因此不拆除车颈格栅即能进行悬架的组装或维修。另外,通过将侧密封件的支撑部设为弯曲或折曲形状这样的设置自身还能够提高侧密封件的上下方向的刚性。另外,由于在位于车颈格栅近傍的强度比较高的支柱塔或发动机罩铰链附近设置具有高度与弹性(柔软性)的侧密封件,因此对行人等碰撞物的反作用力(加害性)不会变得过大而能增大冲击吸收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能抑制噪音从发动机室进入车室内并且也能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翼子板,设置在车身前方的两侧;
前室,收纳设置在所述一对翼子板之间的驱动源;
发动机罩,从上方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前室;
车颈格栅,包含位于所述前室与车室之间的纵壁部,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中间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上部,由弹性部件形成,该弹性部件隔断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之间;
侧密封件,安装在所述中间密封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由比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其中,
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所述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所述纵壁部的间隙空间,
所述侧密封件包括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抵接的密封部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以堵塞所述间隙空间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分别在该支撑部的上缘及下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壁及下壁、以及以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彼此连接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壁在相对于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偏向前方或偏向后方的位置连接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以使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形成为剖视下的方形C字状或非对称的I字状,所述支撑部的下壁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车颈格栅的车身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形成为剖视下的向后方开口的方形C字状或者所述纵壁相对于所述中心偏向前方的非对称的I字状,在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纵壁的后表面侧设置有加强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密封件还包括从所述支撑部向前后方向的至少一方向突出的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密封件具有中空的剖面,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密封部具有向前方开口的敞开剖面,并且该密封部以与所述中间密封件的端部齐平的方式或以从后方覆盖所述中间密封件的后表面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密封件具有中空的剖面,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密封部具有向后方开口的敞开剖面,并且该密封部以与所述中间密封件的端部齐平的方式或以从前方覆盖所述中间密封件的前表面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密封部与所述中间密封件一体地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子板包括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翼子板安装部,在该翼子板安装部与该翼子板安装部下方的车身部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的端部插入在该间隙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密封部还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以覆盖所述翼子板安装部的方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颈格栅的侧部前表面近傍设置有支柱塔的连接部,并且在所述车颈格栅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近傍设置有发动机罩铰链,
所述间隙空间以避开所述支柱塔的连接部的方式形成,
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的刚性高于所述中间密封件的刚性以使所述侧密封件能自立,并且该支撑部以设置在从所述支柱塔的后方位置至所述发动机罩铰链的前方位置的区域中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弯曲或折曲形成。
CN201210320045.8A 2011-08-31 2012-08-31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Active CN102963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8214 2011-08-31
JP2011188214A JP5758233B2 (ja) 2011-08-31 2011-08-31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3438A CN102963438A (zh) 2013-03-13
CN102963438B true CN102963438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66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0045.8A Active CN102963438B (zh) 2011-08-31 2012-08-31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85678B2 (zh)
JP (1) JP5758233B2 (zh)
CN (1) CN102963438B (zh)
DE (1) DE10201201716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7408B2 (ja) * 2010-10-18 2014-05-28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ルーバー用シール構造
JP5711942B2 (ja) * 2010-11-19 2015-05-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US8915539B2 (en) * 2011-07-04 2014-12-23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DE102012023655A1 (de) * 2012-11-28 2014-05-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Muldenmodul mit Dichtung
US8870271B2 (en) * 2013-03-12 2014-10-2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cowl
JP6143530B2 (ja) * 2013-04-25 2017-06-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KR101448788B1 (ko) 2013-10-10 2014-10-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엔진룸 인캡슐레이션 보강유닛
WO2015053093A1 (ja) * 2013-10-10 2015-04-16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DE102013017885A1 (de) * 2013-10-26 2015-04-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Wasserabweiser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202743B2 (ja) * 2014-01-10 2017-09-2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WO2015152096A1 (ja) * 2014-04-03 2015-10-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カウル構造
JP6484433B2 (ja) * 2014-11-14 2019-03-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FR3033291A1 (fr) * 2015-03-06 2016-09-0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atte de maintien d’un joint d’un support d’une grille d’auvent
JP6413149B2 (ja) * 2015-06-25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497518B2 (ja) * 2015-08-28 2019-04-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DE102015014646A1 (de) * 2015-11-12 2017-05-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Wasserkastenabdeck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6004110A1 (de) * 2016-04-05 2017-10-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 mit Fußgänger-Airbag
US9744928B1 (en) * 2016-04-07 2017-08-29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front fender cover
JP6460180B1 (ja) * 2017-08-22 2019-01-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保温構造
US10800228B2 (en) * 2018-04-12 2020-10-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eaf scree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leaf screen with co-molded seal and bump stop
JP6905488B2 (ja) * 2018-04-26 2021-07-21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サイド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7063113B2 (ja) * 2018-05-24 2022-05-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への騒音抑制構造
KR102621908B1 (ko) * 2018-10-30 2024-01-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후드 웨더스트립 어셈블리
JP7342601B2 (ja) * 2019-10-17 2023-09-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グリル構造
KR20220045268A (ko) * 2020-10-05 2022-04-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펜더 마운팅 구조
CN113665349A (zh) * 2021-08-31 2021-11-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进气格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DE102021122946A1 (de) 2021-09-06 2023-03-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8712A (en) * 1985-04-12 1988-01-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4721032A (en) * 1985-08-05 1988-01-26 Mazada Motor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forming automobile cowl structures
US4819550A (en) * 1987-07-28 1989-04-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US6565148B1 (en) * 1999-09-10 2003-05-20 Toyoda Gosei Co., Lt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cowl louver
CN1727245A (zh) * 2004-07-27 2006-02-01 日本塑料株式会社 车颈顶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2224U (zh) * 1978-08-24 1980-03-01
US4938526A (en) * 1986-12-04 1990-07-0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Wiper mounting structure
JPS6430888A (en) * 1987-07-28 1989-02-01 Mazda Motor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JPH0621825Y2 (ja) * 1988-04-30 1994-06-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572311B2 (ja) * 1991-05-27 1997-01-16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室とエンジンルームとの間の防音構造
JPH0544710U (ja) * 1991-11-26 1993-06-15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防音材の取付構造
US5273341A (en) * 1992-11-23 1993-12-28 Ford Motor Company Hood sealing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JP3613060B2 (ja) * 1999-03-16 2005-01-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外気導入構造
JP3640637B2 (ja) * 2001-12-10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カウルトップパネルのシール構造
US6830288B2 (en) * 2002-12-27 2004-12-14 Collins & Aikman Automotive Company Inc. Cowl assembly with snap-on seals
JP4476118B2 (ja) * 2004-07-27 2010-06-0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US7316447B2 (en) * 2005-04-08 2008-01-08 Gdx North America, Inc. Integrated motor vehicle cowl vent and seal
JP4720422B2 (ja) * 2005-10-17 2011-07-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遮音構造
WO2008062143A2 (fr) * 2006-11-23 2008-05-29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Doublure de capo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es combinaisons avec certaines parties du vehicule
JP5346563B2 (ja) * 2008-11-27 2013-11-2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5303737B2 (ja) * 2009-06-25 2013-10-0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カウルルーバ支持構造
GB2486844B (en) * 2009-09-01 2012-10-10 Nihon Plast Co Ltd A cowl-top cover
JP5441766B2 (ja) 2010-03-08 201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スイッチおよび光スイッチ制御方法
US8573682B2 (en) * 2011-11-04 2013-11-05 Shape Corp. Vehicle cowl components adapted for hood/fender sea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8712A (en) * 1985-04-12 1988-01-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4721032A (en) * 1985-08-05 1988-01-26 Mazada Motor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forming automobile cowl structures
US4819550A (en) * 1987-07-28 1989-04-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US6565148B1 (en) * 1999-09-10 2003-05-20 Toyoda Gosei Co., Lt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cowl louver
CN1727245A (zh) * 2004-07-27 2006-02-01 日本塑料株式会社 车颈顶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9348A (ja) 2013-03-14
US20130221705A1 (en) 2013-08-29
US8985678B2 (en) 2015-03-24
CN102963438A (zh) 2013-03-13
DE102012017161B4 (de) 2017-09-07
JP5758233B2 (ja) 2015-08-05
DE102012017161A1 (de)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3438B (zh)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JP6237391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5915582B2 (ja) 車両のグリルシャッタ構造
US8602487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hinge cover on vehicle
JP6700979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JP5999447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6585952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5895520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5907691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10562B2 (ja) 車両のグリルシャッタ構造
JP2013095363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13082408A (ja) ベルトモール及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並びにベルトモール組立体
JP5472699B2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JP2007106368A (ja) 自動車の遮音構造
US20160280058A1 (en) Off-road vehicle
CN112677924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2452365A (zh) 车颈通风件密封结构
JP4329362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2011873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20037372A (ja) 車両のドア開口部構造
JP2010221846A (ja) 車両用樹脂製パネル
JP2012240527A (ja) 車両上部構造
JP534761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06205984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WO2020085146A1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