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908A -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5908A CN102905908A CN2011800262687A CN201180026268A CN102905908A CN 102905908 A CN102905908 A CN 102905908A CN 2011800262687 A CN2011800262687 A CN 2011800262687A CN 201180026268 A CN201180026268 A CN 201180026268A CN 102905908 A CN102905908 A CN 1029059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 layer
- type belt
- ink ribbon
- hot print
- h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02—Ink ribb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they are woven
- B41J31/04—Ink ribb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they are woven woven from synthet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0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41M5/385 - B41M5/39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带盒和带打印设备,带盒结合有墨色带,带打印设备使用带盒,带盒能够防止当在打印带上打印时打印图像模糊地打印和防止打印带上的打印图像出现墨空白,从而允许在打印带上打印清楚的打印图像。在带打印设备(1)中使用的带盒结合有包括热打印层的墨色带(9),热打印层包括包含涂布在基膜上的蜡和颜料的着色层和涂布在着色层上的粘着层,热打印层的凝固点被控制成89摄氏度或更高,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和热打印层的熔点之间的差被控制成23摄氏度或更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盒和带打印设备,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和墨色带,该带打印设备利用该带盒,该带打印设备被构造成利用带盒生成已打印的带,在该已打印的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结合有墨色带的带盒,该带盒能够防止当在打印带上打印时打印图像被模糊打印或防止在打印带上打印图像中出现墨空白,以便允许在待打印的打印带上形成清楚的打印图像;以及使用该带盒的带打印设备。由于所谓反转印的现象的出现导致打印带的打印图像中出现墨空白,在反转印中在墨从墨色带被转印到打印带之后,在打印带上的转印墨被转印回墨色带。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经提出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机的墨色带,该热转印打印机具有热头,该热头允许在从打印能量高的低速打印到打印能量低的高速打印的情况下在各种打印介质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在日本专利特许3025311中公开的。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30253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传统墨色带中,带有膜形成特性的热塑性粘着层被形成在具有蜡材料作为着色层的载体的主要成分的着色层的表面上,以便形成热转印层,并且具有过冷特性的材料被用于粘着层,从而能够延长维持粘着层熔化且软化以展现高粘着力状态的持续时间并且在各种打印介质上形成打印图像。
然而,如果上述墨色带中维持粘着层熔化且软化以展现高粘着力状态的持续时间延长,则即使可以在各种打印介质上形成打印图像,由于粘着层的熔化和软化持续期间较长,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的可能性变高。
因而,如果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则在打印介质上的打印图像中出现墨空白,因而阻止清楚的打印图像。
本发明已经做出以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目的:提供一种结合有墨色带的带盒和一种使用该带盒的带打印设备,该带盒能够防止打印在打印带上的模糊打印图像和防止在打印带上的打印图像中出现墨空白,以便允许清楚的打印图像被打印在打印带上。
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供针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提供带打印设备,所述带打印设备包括:热头;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提供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提供带打印设备,所述带打印设备包括:热头;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提供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提供带打印设备,所述带打印设备包括:热头;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提供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根据针对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提供带打印设备,所述带打印设备包括:热头;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基膜;和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发明的效果
在针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内部的墨色带中,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凝固点被设定为89摄氏度或更高,从而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下热打印层也凝固。通过热打印层的凝固,在热头的打印能量高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设定为23摄氏度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在针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打印设备中,在结合于带盒中的墨色带中的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凝固点被设定为89摄氏度或更高,从而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下热打印层也凝固。通过热打印层的凝固,在热头的打印能量高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化温度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设定为23摄氏度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在针对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内部的墨色带中,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凝固点被设定为89摄氏度或更高,从而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下热打印层也凝固。通过热打印层的凝固,在热头的打印能量高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设定为0.44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这里,在玻璃化转变点变低或熔化能量降低时,墨色带的敏感度被提高。因此,熔化能量除以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可以是表示用于熔化能量的量和玻璃化转变点的敏感度的临界值的值。
在针对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打印设备中,在结合于带盒中的墨色带中的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凝固点被设定为89摄氏度或更高,从而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下热打印层也凝固。通过热打印层的凝固,在热头的打印能量高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设定为0.44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在针对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盒内部的墨色带中,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从而熔化后直到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设定为23摄氏度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在针对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打印设备中,在结合于带盒中的墨色带中的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从而熔化后直到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设定为23摄氏度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在针对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盒内部的墨色带中,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从而熔化后直到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设定为0.44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在针对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打印设备中,在结合于带盒中的墨色带中的包括着色层和粘着层的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从而熔化后直到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侧上。
同时,通过将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设定为0.44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通过使该温度差更小,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热打印层能够以良好的敏感度可软化且熔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以模糊打印状态打印在打印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主框架内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放置且存储在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机设备的主框架内部的带盒。
图3是示出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4是形成分别针对示范性实施例1和比较例1至3的墨色带中的热打印层的成分的表。
图5是示出针对示范性实施例1和比较例1至3的墨色带的物理特性值和评价结果的表。
图6是示出针对示范性实施例2和比较例4至6的墨色带的物理特性值和评价结果的表。
图7是示出针对示范性实施例3和比较例7至9的墨色带的物理特性值和评价结果的表。
图8是示出针对示范性实施例4和比较例10至12的墨色带的物理特性值和评价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现在将参考附图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带盒和带打印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被参考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可以采用的技术特征且仅用于说明性目的。首先,将参考图1和图2讨论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的概要构造。
在图1中,带打印设备1包括主框架2、布置在主框架2的前部中的键盘3、安装在主框架2内部的后部处的打印机构PM、能够显示文字或符号且设置在键盘3正后方的液晶显示器(LCD)2、覆盖主框架2的上表面的盖框架6等。而且,在主框架2的上表面中,设置当附接或拆卸带盒CS时用于打开盖框架6的释放按钮4,该带盒CS被设计成被安装在打印机构PM上。此外,在盖框架6的侧缘(图1中的左侧端)处,设置用于自动切断已打印的带19的切断操作按钮5。
在键盘3上布置各种键,例如:用于输入字母、数字、符号等的字符键;空格键;回车键;换行键;用于向左或向右移动光标的光标移动键;和用于任意设定待打印的字符尺寸的尺寸设定键。
接下来,将参考图2讨论打印机构PM。矩形的带盒CS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打印机构PM上。带盒CS以可旋转方式结合带卷轴8、色带卷轴10、卷取卷轴11、馈送卷轴13和接合辊14,透明打印带7围绕该带卷轴8缠绕,具有基膜的墨色带9围绕该色带卷轴10缠绕,该基膜带有用于通过施加热而熔化的墨,该卷取卷轴11用于卷取墨色带9的,具有与打印带7相同宽度的双面粘着带12以该双面粘着带12的剥离片面向外的方式围绕该馈送卷轴13缠绕,该接合辊14用于将打印带7和双面粘着带12粘结。粘着层在双面粘着带12的两侧上形成在双面粘着带12的基带上,剥离片被贴到基带的两侧上的粘着层中的一个粘着层上。
热头35被升高到打印带7和墨色带9接触的位置。支撑体18被枢转地支撑在主框架2中。在支撑体18处,有可旋转地支撑的压盘辊16和输送辊17,该压盘辊16用于将打印带7和墨色带9挤压到热头5上,该输送辊17用于将打印带7和双面粘着带12挤压到接合辊14上以便产生已打印的带19。在热头15上,由128个加热器元件组成的加热器元件组(未示出)在上下方向上(与带表面垂直的方向)被布置成列。
因此,如果带输送马达47(参考图3)在预定旋转方向上被驱动,则接合辊14和卷取卷轴11在预定旋转方向上彼此同步被驱动,且加热器元件组被通电从而预定加热器元件产生热量以加热墨色带9。通过该热量,施加到墨色带9的墨熔化且被热转印到打印带7上。结果,字符或条码被以多个点列打印在打印带7上。然后在与双面粘着带12粘结的同时,打印带7作为已打印的带19在带输送方向A上被输送,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到主框架2外侧(图1的左侧)。附带地,这里省略关于打印机构PM的构造的详细描述,因为该构造已经在日本专利特开平2-106555中描述且是公知的。
接下来,参考图2讨论为了切断已打印的带19而设置的手动切断装置30。主框架2在其内侧包含具有板状形状的辅助框架31,辅助框架31设有固定成面向上的固定刀片32。辅助框架31还设有固定于其中的枢轴33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操作杆34。在靠近操作杆34前端部的部分,操作杆34被枢轴33枢转地支撑。此外,在操作杆34中,在比与枢轴33对应的部分更向前的部分处,可移动刀片35被附接以便与固定刀片32面对。
此外,操作杆34的后端部位于切割操作按钮5下方,且处于正常状态的操作杆34被弹簧构件(未示出)在使可移动刀片35离开固定刀片32的方向上弹性地推压。而且,在操作杆34的前端部上附接切断开关41,该切断开关41通过切断操作按钮5的下压检测操作杆34的用于切断的枢转运动。
在字符等被打印之后,已打印的带19通过固定刀片32的可移动刀片35之间,且延伸到主框架2外部,因此如果切断操作按钮5被压下,则可移动刀片35通过操作杆34朝向固定刀片32移动,且已打印的带19被两刀片32、35切断。
接下来,参考图3讨论关于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的控制的构造。在图3中,控制单元C由CPU52、输入/输出接口50、CGROM53、ROM54、55和RAM60组成,该CPU52控制带打印设备1中的各装置,该输入/输出接口50经由数据总线51联接到CPU52。另外,计时器52a被安装在CPU52内部。
输入/输出接口50被分别联接到键盘3、切断开关41、液晶显示控制器(下文中称为LCDC)23、驱动电路48和驱动电路49,该液晶显示控制器23包括用于在LCD22中显示显示数据的视频RAM24,该驱动电路48用于驱动热头15,该驱动电路49用于驱动带输送马达47。
用于显示关于各字符中的每一个的点图案数据分别与代码数据关联且存储在CGROM53处。
ROM54(作为点图案数据存储器操作)存储打印点图案数据,所述打印点图案数据用于打印与各种字符中的每一个有关的字符例如字母和符号。而且,ROM54还存储图形图案数据,所述图形图案数据用于打印包括灰度表现的图形图像。
ROM55存储显示驱动控制程序和打印驱动控制程序等。显示驱动控制程序是用于将LCDC23与从键盘3输入的文字和数字的字符代码数据关联以控制LCDC23的程序。打印驱动控制程序是用于从打印缓冲器62读出数据以驱动热头15和带输送马达47的程序。
RAM60包括文本存储器61、打印缓冲器62、计数器63等,文本存储器61存储从键盘3输入的文本数据。打印缓冲器62存储用于多个文字和符号的打印点图案作为打印数据。计数器63存储在灰度控制处理中与每个加热器元件关联地计数的计数值N。
此外,电源单元B将电力供应到如上所述的控制单元C和打印机构PM,且包括:电池电源66,该电池电源66用于将功率供应到整个设备;电压检测单元67,该电压检测单元67用于检测电池电源66的电压;和稳定电源65,该稳定电源65用于将电池电源66的电压转换成恒定电压并输出该转换的电压。
电池电源66被联接到驱动电路48、49中的每一个,以便将功率从电池电源66直接供应到驱动电路48、49。同时,稳定电源65被联接到包括LCD22的控制单元C,并且来自电池电源66的转换成恒定电压的功率被供给到稳定电源65。附带地,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源,电池电源66被用于本实施例中。然而,代替电池电源66,可以使用由AC适配器组成的DC电源,AC适配器接收商用电源、整流并且逐步减低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电流以便输出直流电流。
电压检测单元67被联接到控制单元C的CPU52,在打印期间以预定周期检测电池电源66的电压且将检测结果输出到CPU52。
接下来,参考附图讨论安装在带盒CS内部的墨色带9。
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中使用的带盒CS内部的墨色带9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形成的基膜。基膜具有施加且形成于该基膜上的着色层。通过揉合颜料例如炭黑、蜡例如石蜡、树脂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各种添加剂得到着色层。此外,着色层具有施加并形成在该着色层上的粘着层。通过揉合蜡例如石蜡、树脂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各种添加剂得到粘着层。
这里,当在带打印设备1中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时使用墨色带9。基于带输送马达47的驱动,接合辊14和卷取卷轴11输送打印带7和墨色带9。用于输送打印带7和墨色带9的速度被设定成在10mm/秒至80mm/秒的范围内。
下文中讨论设定输送速度的下限为10mm/秒的原因。在带打印设备1的尺寸被减小以允许电源驱动的情况下,可通过电池驱动实现的输送速度是大约10mm/秒。此外,低于10mm/秒的输送速度对于打印设备来说太低,而且低于10mm/秒的输送速度还可在步进电机被用作带输送马达47的情况下引起倾倒。
此外,下文中讨论设定输送速度的上限为80mm/秒的原因。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是以普通家庭使用为前提的。然而,用于实现比80mm/秒快的高速打印需要以高打印能量打印,并且需要高电压供应以供应该高打印能量。考虑带打印设备1的家庭使用,高电压供应的使用可能引起安全顾虑。此外,热头15的电阻值可被降低以用于实现高打印能量供应的目的,但是电阻值的该降低意味着在基板中更大的电流,意味着增加基板的成本。而且,基板可能需要变大,这导致带打印设备1的整体尺寸的增加,阻止实现家庭使用的小尺寸。更进一步,对于电源和带打印设备1本身的条件,如果输送速度被设定为比80mm/秒快,则马达扭矩不足,从而妨碍稳定的带行进。
除了输送速度的条件,热头15的打印能量被设定为在20mJ/mm2至45mJ/mm2范围内。
这里,下文中讨论热头15的打印能量的下限设定为20mJ/mm2的原因。如果带打印设备1的尺寸被减小以允许电源驱动,则通过电池驱动实现的打印能量是大约20mJ/mm2。此外,可在20mJ/mm打印能量以下打印的墨色带9中,需要粘着层在低温下软化且熔化。因此,在围绕色带卷轴10缠绕的状态下,墨色带9的墨层与基膜的背面紧密接触,这容易引起墨去除和增加墨色带9的拉出力的粘连现象。
此外,下文中讨论热头15的打印能量的上限设定为45mJ/mm2的原因。通常的趋势是将带打印设备1设计为能量节约型,且为了实现能量节约,打印能量的上限被设定为45mJ/mm2。此外,如果在超过45mJ/mm2的打印能量下进行连续打印,则热头15的温度太高,引起带打印设备1用于普通家庭使用的安全顾虑。
接下来,将参考图4至图8讨论关于墨色带9的示例性实施例1至4。
[示例性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制备17wt%炭墨作为颜料、36wt%石蜡作为蜡、20wt%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和10wt%添加剂例如分散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并均匀揉合,从而得到着色层混合物。着色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基膜上以在基膜上形成着色层。着色层厚度为2μm。
接着,制备8wt%石蜡作为蜡、7wt%聚已酸丙酯作为树脂成分和2wt%添加剂例如耐热改进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和均匀揉合,从而获得粘着层混合物。粘着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着色层上以形成粘着层。因而,得到关于示例性实施例1的墨色带。
在如上述得到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来自TA仪器的Q200)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5中示出。如图5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74.3摄氏度、凝固点是89.4摄氏度、熔点是97.0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2.8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带输送马达47的输送速度下,接合辊14和卷取卷轴11是10mm/秒至80mm/秒,打印能量为20mJ/mm2至45mJ/mm2,热头15被驱动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没有模糊,此外,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打印带7的反转印。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质量良好。
附带地,模糊被如下评价。墨色带被安装在由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HG盒中,HG盒被设置在由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带打印设备(PT9700PC)中,且在5摄氏度的温度的环境下以高速打印模式进行打印。尺寸10点的MSP明朝字体的字符“一二”的打印内容通过由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P-touch编辑器输入且准备,并且被打印。至于评价结果,“○”表示“在字符中没有辨认出模糊”,“×”表示“字符中辨认出模糊”。
此外,反转印被如下评价。墨色带被安装在由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HG盒中,HG盒被设置在由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带打印设备(PT9700PC)中,在35摄氏度的温度和80%的湿度的环境下连续打印8m。实体图案的打印内容通过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P-touch编辑器输入且准备,并且被打印。至于评价结果,“○”表示“在8m打印中没有辨认出反转印”,“×”表示“在8m打印中辨认出反转印”。
因而,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为23摄氏度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能够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防止打印中打印图像变模糊。
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89摄氏度或更高,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期间变短且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比较例1]
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40wt%和树脂为16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1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1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1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5中示出。如图5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5.3摄氏度、凝固点是80.7摄氏度、熔点是89.7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4.4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1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1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因而,在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大于23摄氏度的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80.7摄氏度,因此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比较例2]
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4wt%和树脂为22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1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2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2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5中示出。如图5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4.6摄氏度、凝固点是79.5摄氏度、熔点是88.9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8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2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1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因而,在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大于23摄氏度的情况下,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79.5摄氏度,因此与比较例1相同,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比较例3]
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3wt%和树脂为23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1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3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3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5中示出。如图5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8.9摄氏度、凝固点是90.2摄氏度、熔点是96.3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7.4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3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1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尽管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但是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因而,在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大于23摄氏度的情况下,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同时,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高于89摄氏度的90.2摄氏度,因此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在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并且防止了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示例性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2中,与示例性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制备17wt%炭墨作为颜料、36wt%石蜡作为蜡、20wt%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和10wt%添加剂例如分散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并且均匀揉合,从而得到着色层混合物。着色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基膜上以在基膜上形成着色层。着色层厚度为2μm。
接着,制备8wt%石蜡作为蜡、7wt%聚已酸丙酯作为树脂成分和2wt%添加剂例如耐热改进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和均匀揉合,从而获得粘着层混合物。粘着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着色层上以形成粘着层。因而,得到针对示范例性实施例2的墨色带。
在如上述得到的示例性实施例2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来自TA仪器的Q200)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和凝固点。测量结果在图6中示出。如图6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74.3摄氏度,凝固点是89.4摄氏度。此外,熔化能量是33.0J/g,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所得的值是0.44。
结合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2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带输送马达47的输送速度下,接合辊14和卷取卷轴11是10mm/秒至80mm/秒,打印能量为20mJ/mm2至45mJ/mm2,热头15被驱动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没有模糊,此外,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打印带7的反转印。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质量良好。
因而,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设定为0.44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因此,能够认为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防止打印中打印图像模糊。
这里,在玻璃化转变点变低或熔化能量降低时,墨色带的灵敏度提高。因此,熔化能量除以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可以是表示对于玻璃化转变点和熔化能量的量的灵敏度的临界值的值。
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89摄氏度或更高,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且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比较例4]
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40wt%和树脂为16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2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4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4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范性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和凝固点。测量结果在图6中示出。如图6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5.3摄氏度,凝固点是80.7摄氏度。此外,熔化能量是37.3J/g,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所得到的值是0.57。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4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2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因而,在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超过0.44的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80.7摄氏度,因此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较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比较例5]
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4wt%和树脂为22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2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5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5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和凝固点。测量结果在图6中示出。如图6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4.6摄氏度,凝固点是79.5摄氏度。此外,熔化能量是30.1J/g,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所得到的值是0.47。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5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2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因而,在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超过0.44的情况下,与比较例4的情况相同,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79.5摄氏度,因此与比较例4的情况相同,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较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比较例6]
与比较例3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3wt%和树脂为23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2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6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6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和凝固点。测量结果在图6中示出。如图6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8.9摄氏度,凝固点是90.2摄氏度。此外,熔化能量是48.4J/g,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所得到的值是0.70。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6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2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尽管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但是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因而,在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超过0.44的情况下,与比较例4的情况相同,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同时,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高于89摄氏度的90.2摄氏度,因此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在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并且防止了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示例性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3中,与示例性实施例1、2的情况相同,制备17wt%炭墨作为颜料、36wt%石蜡作为蜡、20wt%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和10wt%添加剂例如分散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并且均匀揉合,从而得到着色层混合物。着色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基膜上以在基膜上形成着色层。着色层厚度为2μm。
接着,制备8wt%石蜡作为蜡、7wt%聚已酸丙酯作为树脂成分和2wt%添加剂例如耐热改进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和均匀揉合,从而得到粘着层混合物。粘着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着色层上以形成粘着层。因而,得到关于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
在如上述得到的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来自TA仪器的Q200)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5中示出。如图5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74.3摄氏度,凝固点是89.4摄氏度,熔点是97.0摄氏度。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2.8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带输送马达47的输送速度下,接合辊14和卷取卷轴11是10mm/秒至80mm/秒,打印能量为20mJ/mm2至45mJ/mm2,热头15被驱动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没有模糊,此外,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打印带7的反转印。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质量良好。
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89摄氏度或更高,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且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并且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能够认为,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设定为7.6摄氏度或更小,在熔化之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如上面已经讨论的,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为7.6摄氏度或更小,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示例性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设定为23摄氏度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能够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防止打印中打印图像模糊。
[比较例7]
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40wt%和树脂为16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7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7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7中示出。如图7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5.3摄氏度、凝固点是80.7摄氏度并且熔点是89.7摄氏度。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8.9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4.4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7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3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80.7摄氏度,因此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较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可以认为,由于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超出7.6摄氏度的8.9摄氏度,熔化之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变长,从而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在根据比较例7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大于23摄氏度,且在该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可以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和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比较例8]
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4wt%和树脂为22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8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8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7中示出。如图7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4.6摄氏度、凝固点是79.5摄氏度并且熔点是88.5摄氏度。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8.9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8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8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3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79.5摄氏度,因此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较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可以认为,由于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超出7.6摄氏度的8.9摄氏度,熔化之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变长,从而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在根据比较例8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大于23摄氏度,在该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比较例9]
与比较例3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3wt%和树脂为23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9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9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以与示例性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7中示出。如图7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8.9摄氏度、凝固点是90.2摄氏度,熔点是96.3摄氏度。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6.1摄氏度,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7.4摄氏度。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9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3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尽管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但是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同时,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高于89摄氏度的90.2摄氏度,因此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在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并且防止了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可以认为,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为6.1摄氏度,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设定为7.6摄氏度或更小,在熔化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能够被缩短,从而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同时,与比较例3的情况相同,在根据比较例9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热打印层的熔点和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大于23摄氏度,在该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示例性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至3的情况相同,制备17wt%炭墨作为颜料、36wt%石蜡作为蜡、20wt%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和10wt%添加剂例如分散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和均匀揉合,从而能够得到着色层混合物。着色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基膜上以在基膜上形成着色层。着色层厚度为2μm。
接着,制备8wt%石蜡作为蜡、7wt%聚已酸丙酯作为树脂成分和2wt%添加剂例如耐热改进剂,然后这些被混合、搅拌和均匀揉合,从而得到粘着层混合物。粘着层混合物通过涂布器被施加到着色层上以形成粘着层。因而,得到关于示例性实施例4的墨色带。
在如上述得到的示例性实施例4的墨色带9中,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来自TA仪器的Q200)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8中示出。如图8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74.3摄氏度,凝固点是89.4摄氏度,熔点是97.0摄氏度,熔化能量是33.0J/g。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所得的值是0.44。
结合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4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带输送马达47的输送速度下,接合辊14和卷取卷轴11是10mm/秒至80mm/秒,打印能量为20mJ/mm2至45mJ/mm2,热头15被驱动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没有模糊,此外,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打印带7的反转印。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质量良好。
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89摄氏度或更高,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即使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并且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可以认为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设定为7.6摄氏度或更小,熔化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可被缩短,从而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如已经在上面讨论的,通过设定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为7.6摄氏度或更小,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示例性实施例2的情况相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4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设定为0.44或更小,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小。因此,能够认为在热头的打印能量低的区域中,热打印层能够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防止打印中打印图像模糊。
这里,在玻璃化转变点变低或熔化能量降低时,墨色带的灵敏度提高。因此,通过将熔化能量除以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可以是表示对于玻璃化转变点和熔化能量的量的灵敏度的临界值的值。
[比较例10]
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40wt%和树脂为16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10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10的墨色带9中,以与示例性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8中示出。如图8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5.3摄氏度,凝固点是80.7摄氏度,熔点是89.7摄氏度,熔化能量是37.3J/g。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8.9摄氏度,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是0.57。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10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4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80.7摄氏度,因此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较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可以认为,由于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超出7.6摄氏度的8.9摄氏度,熔化之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变长,从而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在根据比较例10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在通过将热打印层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超过0.44的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比较例11]
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4wt%和树脂为22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3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11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11的墨色带9中,以与示范性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8中示出。如图8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4.6摄氏度,凝固点是79.5摄氏度,熔点是88.5摄氏度,熔化能量是30.1J/g。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8.9摄氏度,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是0.47。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11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4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此外,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此外,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低于89摄氏度的79.5摄氏度,因此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不到比较低的温度热打印层不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较长,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可以认为,由于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超出7.6摄氏度的8.9摄氏度,熔化之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变长,从而打印图像被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在根据比较例11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在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超过0.44的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变模糊。
[比较例12]
与比较例3的情况相同,除了在着色层中蜡含量为33wt%和树脂为23wt%的变化之外,以与用于示例性实施例4的墨色带的相同方法得到比较例12的墨色带9。
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比较例12的墨色带9中,以与示范性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通过差动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由着色层和粘着层组成的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凝固点和熔点。测量结果在图8中示出。如图8所示,玻璃化转变点是68.9摄氏度,凝固点是90.2摄氏度,熔点是96.3摄氏度,熔化能量是48.4J/g。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6.1摄氏度,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是0.70。
结合有根据比较例12的墨色带9的带盒CS被安装到带打印设备1上。然后,在与示例性实施例4中相同的输送速度和打印能量的条件下驱动热头15以加热,以便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并且评价打印图像。尽管形成在打印带7上的打印图像中有模糊,但是没有发生打印图像到墨色带9的反转印。
同时,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为高于89摄氏度的90.2摄氏度,因此即使在89摄氏度或更高的高温热打印层也凝固。因此,能够认为特别地即使在低速打印中从热头15施加高打印能量的情况下,热打印层软化和熔化的持续时间变短并且防止了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此外,能够认为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是6.1摄氏度,并且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设置为7.6摄氏度或更小,在熔化后直到墨色带9中的热打印层凝固的持续时间可被缩短,从而能够防止打印图像反转印到墨色带9侧上。
而且,与比较例3的情况相同,在根据比较例12的墨色带9的热打印层中,在通过将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所得到的值超过0.44的情况下,热打印层在玻璃化转变点软化的温度和热打印层熔化的熔点之间的差变大。因此,能够认为特别是当在高速打印中从热头15供应仅低打印能量时,热打印层不能以高灵敏度软化且熔化,从而导致打印的打印图像模糊。
应该注意本发明不限于针对本实施例的各方面,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
例如,在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中,热头15被构造成固定地布置成以将打印带7和墨色带9叠加的方式输送打印带7和墨色带9。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而是还可以在所谓的串式打印型带打印设备中实现,其中当打印字符等时热头15移动而打印带7和墨色带9不移动。
此外,关于该实施例的带盒CS是层压型带盒,其中在打印带7上形成打印图像之后,双面粘着带12被层压在打印带7的其上形成打印图像的表面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但可以应用到例如所谓的非层压型带盒,在所谓的非层压型带盒中不包括双面粘着带12,而仅打印图像被形成在打印带7上。
而且,在关于该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中,将来自热头15的打印能量控制在20mJ/mm2至45mJ/mm2范围内,同时,打印带7和墨色带9通过带输送马达47等的输送速度被控制在10mm/秒至80mm/秒的范围内。然而,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发明可被应用到例如如下情况下:使用多个带打印设备1,并且对于多个带打印设备1中的每一个带打印设备的不同的打印能量和输送速度被固定地设定在上述打印能量的范围和上述输送速度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带打印设备
7 打印带
9 墨色带
15 热头
11 卷取卷轴
14 接合辊
47 带输送马达
CS 带盒
Claims (8)
1.一种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2.一种带打印设备,包括:
热头;
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
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3.一种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4.一种带打印设备,包括:
热头;
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
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是89摄氏度或更高,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5.一种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6.一种带打印设备,包括:
热头;
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
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之间的差是23摄氏度或更小。
7.一种带盒,所述带盒被构造成用于带打印设备中,所述带打印设备利用热头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并且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8.一种带打印设备,包括:
热头;
带盒,所述带盒结合有打印带卷轴和色带卷轴,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卷轴缠绕,墨色带围绕所述色带卷轴缠绕;和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分别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打印带卷轴和所述色带卷轴拉出且输送所述打印带和所述墨色带,
其中利用所述热头通过所述墨色带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打印带上形成打印图像例如字符,
其中所述带盒中的所述墨色带包括:
基膜;和
热打印层,所述热打印层形成在所述基膜上,且包括着色层和涂布在所述着色层上的粘着层,所述着色层包含蜡和颜料,并且
其中所述热打印层的熔点和所述热打印层的凝固点之间的差是7.6摄氏度或更小,并且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层的熔化能量除以所述热打印层的玻璃化转变点得到的值是0.44或更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8235 | 2010-09-16 | ||
JP2010-208234 | 2010-09-16 | ||
JP2010-208235 | 2010-09-16 | ||
JP2010208234 | 2010-09-16 | ||
PCT/JP2011/071115 WO2012036240A1 (ja) | 2010-09-16 | 2011-09-15 |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47339.9A Division CN104191823B (zh) | 2010-09-16 | 2011-09-15 |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5908A true CN102905908A (zh) | 2013-01-30 |
CN102905908B CN102905908B (zh) | 2014-08-13 |
Family
ID=458316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473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91823B (zh) | 2010-09-16 | 2011-09-15 |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
CN201180026268.7A Active CN102905908B (zh) | 2010-09-16 | 2011-09-15 |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473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91823B (zh) | 2010-09-16 | 2011-09-15 |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0155B2 (zh) |
EP (1) | EP2617579B1 (zh) |
JP (1) | JP5655858B2 (zh) |
CN (2) | CN104191823B (zh) |
WO (1) | WO201203624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44163A (zh) * | 2014-11-28 | 2016-06-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17579B1 (en) * | 2010-09-16 | 2019-08-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ing device |
US9210379B2 (en) | 2014-02-27 | 2015-12-08 | Google Inc. | Displaying a presenter during a video conference |
JP6729260B2 (ja) | 2016-09-30 | 2020-07-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62188A (ja) * | 1990-06-27 | 1992-02-27 | Pilot Corp:The | 熱転写用記録媒体 |
JPH07172010A (ja) * | 1993-12-21 | 1995-07-11 | Brother Ind Ltd | ラベル作成装置 |
CN1118887A (zh) * | 1994-03-01 | 1996-03-20 | 株式会社东芝 | 感热记录媒体及记录方法 |
JP2009155874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Sumitomo Forestry Co Ltd | 散水カーテン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24991A (ja) * | 1987-03-13 | 1988-09-20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感熱転写インキシ−ト |
JPH02106555A (ja) | 1988-10-14 | 1990-04-18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収納カセット |
JP3025311B2 (ja) | 1990-12-21 | 2000-03-27 |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 熱転写プリンター用インクリボン |
JPH04292991A (ja) * | 1991-03-20 | 1992-10-16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リボン |
EP0567085A2 (en) * | 1992-04-22 | 1993-10-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
JP2621738B2 (ja) * | 1992-05-25 | 1997-06-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乾式転写材製造用感熱転写インクリボン |
JPH06171246A (ja) * | 1992-12-03 | 1994-06-21 | Fujicopian Co Ltd | 転写シートの製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熱転写リボン |
JP3477233B2 (ja) * | 1993-11-13 | 2003-12-10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連続紙を用いるプリンタ |
JPH07237362A (ja) * | 1994-02-28 | 1995-09-12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ユニット |
JP3052743B2 (ja) * | 1994-08-30 | 2000-06-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熱溶融性インク |
CN1131097A (zh) * | 1995-09-28 | 1996-09-18 | 牛宝兴 | 一种打印墨带 |
US6468379B1 (en) * | 1999-09-30 | 2002-10-2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02370464A (ja) * | 2001-06-18 | 2002-12-24 | Toshiba Corp | 熱転写記録媒体 |
TWI221127B (en) * | 2001-06-18 | 2004-09-21 | Toshiba Corp |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
US8057903B2 (en) * | 2001-11-30 | 2011-11-15 |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 Multilayer articles comprising resorcinol arylate polyest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reof |
US20060183813A1 (en) * | 2001-12-28 | 2006-08-17 | Jitendra Modi | Hot melt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same |
US7340831B2 (en) * | 2003-07-18 | 2008-03-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mak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
JP4613839B2 (ja) * | 2005-03-18 | 2011-01-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JP4469348B2 (ja) * | 2006-03-09 | 2010-05-2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01112839A (zh) * | 2006-07-28 | 2008-01-30 | 孙秀雄 | 纸制品类印刷用热转印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09084476A1 (ja) * | 2007-12-27 | 2009-07-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テープ印字装置、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4983616B2 (ja) * | 2008-01-16 | 2012-07-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熱転写記録媒体 |
DE102010044319A1 (de) * | 2010-09-03 | 2012-03-08 | Sasol Wax Gmbh | Wachsblends enthaltend langkettige Kohlenwasserstoffe und Alkohole, Druckfarbenzusammensetzungen und Thermotransferbänder enthaltend derartige Wachsblends und Verwendung der Wachsblends |
EP2617579B1 (en) * | 2010-09-16 | 2019-08-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ing device |
-
2011
- 2011-09-15 EP EP11825240.2A patent/EP26175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9-15 CN CN201410347339.9A patent/CN1041918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15 CN CN201180026268.7A patent/CN102905908B/zh active Active
- 2011-09-15 JP JP2012534052A patent/JP56558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9-15 WO PCT/JP2011/071115 patent/WO20120362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9-25 US US13/626,189 patent/US878015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62188A (ja) * | 1990-06-27 | 1992-02-27 | Pilot Corp:The | 熱転写用記録媒体 |
JPH07172010A (ja) * | 1993-12-21 | 1995-07-11 | Brother Ind Ltd | ラベル作成装置 |
CN1118887A (zh) * | 1994-03-01 | 1996-03-20 | 株式会社东芝 | 感热记录媒体及记录方法 |
JP2009155874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Sumitomo Forestry Co Ltd | 散水カーテン形成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44163A (zh) * | 2014-11-28 | 2016-06-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
CN105644163B (zh) * | 2014-11-28 | 2020-03-1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17579B1 (en) | 2019-08-28 |
EP2617579A4 (en) | 2015-03-04 |
WO2012036240A1 (ja) | 2012-03-22 |
JP5655858B2 (ja) | 2015-01-21 |
CN104191823B (zh) | 2016-07-27 |
EP2617579A1 (en) | 2013-07-24 |
US8780155B2 (en) | 2014-07-15 |
CN104191823A (zh) | 2014-12-10 |
JPWO2012036240A1 (ja) | 2014-02-03 |
CN102905908B (zh) | 2014-08-13 |
US20130021423A1 (en) | 2013-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9107534A1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テープ作成装置及びテープ作成システム | |
CN101264702B (zh) |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 |
JP2969884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02905908B (zh) |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 |
US10414169B2 (en) | Printer, printing system, method of printing control, and storage medium | |
JP2013189005A (ja) | プリンタ | |
JP6720807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05001691A (ja) | 感熱性粘着シート用熱活性化装置 | |
JP552660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3305622B2 (ja) | 2色ラベルプリンタ | |
JP535344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3202983A (ja) | 熱転写型プリンタ | |
JP2011213014A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JP2005001690A (ja) | 感熱性粘着シート用熱活性化装置、感熱性粘着シート用プリンタ | |
JPH09277577A (ja) | 熱転写型カラープリンタ | |
JP2013184379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3136189A (ja) | プリンタ | |
JP2953294B2 (ja) | 印字装置 | |
JP3031158B2 (ja) | 印字装置 | |
JPS6341173A (ja) | 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に装着可能なインクシ−トカセツト | |
JP7128604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578404B2 (ja) | 記録装置 | |
JP5051262B2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JPH10157173A (ja) | プリンタ | |
JP2003118156A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