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4163A -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4163A
CN105644163A CN201510642512.2A CN201510642512A CN105644163A CN 105644163 A CN105644163 A CN 105644163A CN 201510642512 A CN201510642512 A CN 201510642512A CN 105644163 A CN105644163 A CN 105644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k ribbon
trace
recording medium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25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4163B (zh
Inventor
松元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44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4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02Ink ribb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they are wo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05Ink ribbons having coatings other than impression-material coatings
    • B41J31/06Ink ribbons having coatings other than impression-material coatings the coatings being directly on the base material, i.e. below impression transfer material; Ink ribbons having base material impregnated with material other than impression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05Ink ribbons having coatings other than impression-material coatings
    • B41J31/08Ink ribbons having coatings other than impression-material coatings the coatings being superimposed on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墨色带(IB)包括:色带基层(155a);被构造成与色带基层(155a)分离且被设置在色带基层(155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层(155b);和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且被设置在第一层(155b)上的第二层(155d;155cˊ)。第二层(155d;155cˊ)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色带盒包括:墨色带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该墨色带;和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墨色带卷。打印机包括该色带盒。本发明能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取得平衡。

Description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印迹的墨色带、包括该墨色带的色带盒和使用该色带盒执行印迹形成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用于通过将墨色带(包含染料的热转印打印带)的墨的转印而在记录介质(织物带)上打印的技术是已知的(例如参考JP06-340183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墨色带的打印技术中,通过接收热而熔融的墨附着到转印目标,形成印迹。为了提高打印质量,用于熔融墨的熔点优选较低以快速熔融和转印。如果熔点太低,然而,例如在高环境温度条件下运输期间等墨色带的耐久性可能下降。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不特别考虑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的取得平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取得平衡的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墨色带,包括:色带基层;第一层,所述第一层被构造成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层被设置在所述色带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和第二层,所述第二层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并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所述第二层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
根据第一发明的墨色带,附着到转印目标的第二层的熔点是相对低的90℃以下。通过该布置,即使没接收到大量热,第二层熔融,与色带基层分离,且快速附着到转印目标,使得能够提高打印质量。特别地,如果执行高速打印,打印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如果熔点太低,在高环境温度条件下运输期间等墨色带的耐久性下降。在本发明中,第二层的熔点被设定为60℃以上,能够抑制在上述高温时耐久性下降。结果,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取得平衡。
根据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中,墨色带进一步包括第一墨层,所述第一墨层包括颜料,并且所述第一墨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层是底涂层,所述底涂层被构造成通过热接收而熔融且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层是外涂层,所述外涂层被构造成附着到所述转印目标。
根据第三发明,在根据第一发明的墨色带中,所述第一层是底涂层,所述底涂层被构造成通过热接收而熔融且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层是第二墨层,所述第二墨层包含颜料,并且所述第二墨层被构造成附着到所述转印目标。
根据第四发明,在根据第三发明的墨色带中,所述底涂层包含热熔树脂,所述热熔树脂包括烯烃基共聚物树脂、弹性体、聚异丁烯和聚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第五发明,在根据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墨色带中,在所述第二层中包含的蜡成分的重量比是50%以上且70%以下。
根据第五发明,蜡成分被设定为50%以上,使得能够可靠地提高对转印目标的附着性。此外,蜡成分被设定为70%以下,使得能够抑制抗磨损性的下降且可靠地维持墨色带的完整性。
根据第六发明,在根据第五发明的墨色带中,所述蜡成分包括天然蜡、石油蜡和合成蜡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七发明,提供一种色带盒,包括:墨色带卷,所述墨色带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墨色带;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墨色带卷;所述墨色带包括:色带基层;第一层,所述第一层被构造成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层被设置在所述色带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和第二层,所述第二层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并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所述第二层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八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第一存储部,所述第一存储部被构造成存储介质盒和第一支撑构件,所述介质盒包括记录介质卷,所述记录介质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长记录介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记录介质卷;第二存储部,所述第二存储部被构造成存储色带盒和第二支撑构件,所述色带盒包括墨色带卷,所述墨色带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墨色带,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墨色带卷;馈送器,所述馈送器被构造成馈送从所述介质盒的所述记录介质卷馈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通过使用从所述墨色带卷馈送出的所述墨色带的热转印打印在所述馈送器馈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希望的印迹,以建立长已记录介质;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被构造成绕外周区域顺序缠绕由所述打印头产生的所述已记录介质,以形成已记录介质卷;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馈送器和所述打印头协作;所述墨色带包括:色带基层;第一层,所述第一层被构造成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层被设置在所述色带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和第二层,所述第二层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并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所述第二层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
根据第九发明,在根据第八发明的打印机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馈送器和所述打印头协作,使得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打印速度成为100mm/sec以上且200mm/sec以下。
根据第九发明的打印机,在100mm/sec以上的高速打印期间打印质量效果能被显著地实现。此时,上限被抑制到200mm/sec以下,使得能够保证有利的可熔性和到转印目标的附着性,且可靠地提高打印质量。
根据第十发明,在根据第八发明或第九发明的墨色带中,从所述介质盒的所述记录介质卷馈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是使用沿介质纵向方向的经线和沿与所述介质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纬线通过6枚缎以上且10枚缎以下缎纹织造的记录织物介质,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具有30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的所述经线的织造密度和8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的所述纬线的织造密度,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经受砑光处理,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包括印迹接收面,所述印迹接收面具有通过从所述打印头接收热的所述墨色带的所述第二层的热转印打印的印迹形成,其中通过在所述印迹接收面上的所述缎纹织造,所述经线比所述纬线露出更多,并且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通过从所述墨色带卷馈送出的所述墨色带的所述第二层的热转印打印在由所述馈送器馈送的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印迹接收面上形成希望的印迹,以建立长已记录织物介质。
根据第十发明,记录织物介质包括印迹接收面。从打印头接收热的墨色带的第二层经受热转印打印,在该印迹接收面上形成印迹。此时,该记录织物介质是在介质前表面上露出更多经线的缎纹织造物,且该介质前表面被建立为印迹接收面,从而使得能够减少印迹接收面的不平坦。特别地,经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300线/英寸以上,使得能够增加经线的数目且可靠地增加露出。特别地,缎纹被建立为至少6枚缎,使得能够减少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且可靠地增加经线的织造密度。此外,经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540线/英寸以下,使得能够抑制由于经线变得太精细而引起的耐久性下降和缎纹织造中发生滑动。此外,虽然使用织造机制造织物介质需要织造机根据缎纹枚数精细地划分且纵向移动经线,在本发明中,缎纹被建立为10枚缎以下,使得能够抑制织造变得太复杂且通过织造机可靠地制造织物介质。
此外,印迹接收面经受砑光处理,该处理通过辊施加热和压力,使得能够赋予印迹接收面光泽。因而,能够实现具有小不平坦、高经线露出和光泽的印迹接收面,使得能够以这种方式也提高打印质量,特别地当执行高速打印时进一步增加质量提高效果。
根据第十一发明,在根据第十发明的打印机中,所述记录织物介质包括:被设置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每个边缘上的热切割处理部;和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具有比所述热切割处理部的厚度小的厚度,并且所述记录部被设置在所述两侧的所述边缘上的所述热切割处理部之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部上形成所述希望的印迹。
记录织物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经受热切割处理,使得能够抑制在两侧的边缘上出现擦破。此外,避免在具有更大厚度的热切割处理部上的印迹形成,在具有较小厚度的记录部上执行印迹形成,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模糊印迹等的出现。
根据第十二发明,在根据第八发明或第七发明的打印机中,所述打印头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并且在沿介质纵向方向的经线和沿与所述介质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纬线中,所述多个加热元件的布置方向是所述纬线的方向,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被设置在从所述介质盒的所述记录介质卷馈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中。
根据第十三发明,在根据第十发明的打印机中,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经线的粗度是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纬线的粗度是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
根据第十三发明,记录织物介质的经线的粗度被设定为30旦尼尔以上,使得能够可靠地抑制由于经线变得太精细而引起的耐久性的下降和在缎纹织造中出现滑动。此外,经线的粗度被设定为90旦尼尔以下,使得能够可靠地抑制由于织造密度下降和松散的织造引起的打印质量降低。然后,与经线的粗度范围对应,纬线的粗度被设定为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使得能够获得与实现上述优势的经线适当组合的记录织物介质。
根据第十四发明,在根据第十发明的打印机中,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经线的粗度小于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纬线的粗度。
本发明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取得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打印机的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2是示出带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3是示出第一和第二开/闭盖打开的状态下带打印机的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和第二开/闭盖打开且带盒和色带盒被去除的状态下带打印机的分解侧视图。
图5是示出带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6A是示出织物带的印迹接收面的部分的概念顶视图。
图6B是沿图6A的剖面X-X'的概念横截面图。
图6C是示出附着的墨滴在织物带上的附着行为的说明图。
图7A是示出基于比较例的印迹形成结果的织物带的外观图。
图7B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印迹形成结果的织物带的外观图。
图8是示出织物带的制造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A是示出墨色带的层状结构的说明图。
图9B是示出到织物带上的转印行为的说明图。
图10A是示出基于另一比较例的印迹形成结果的织物带的外观图。
图10B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印迹形成结果的织物带的外观图。
图11A是示出墨色带的层状结构的说明图。
图11B是示出在墨层也具有附着功能的变型中到织物带上的转印行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在图中表示“前”、“后”、“左”、“右”、“上”、“下”的情况下,在说明书的说明中,术语“前方(前)”、“后方(后)”、“左方(左)”、“右方(右)”、“上方(上)”、“下方(下)”指所表示的方向。
带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首先,将参考图1-4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在图1-4中,在本实施例中,带打印机1包括构成设备外框架的壳体2、后方侧开/闭部8和前方侧开/闭盖9。
壳体2包括壳体主体2a、设置在壳体主体2a的后方侧上的第一存储部3和设置在壳体主体2a的前方侧上的第二存储部4和第三存储部5。
后方侧开/闭部8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连接到壳体主体2a的后方侧的上区域。该后方侧开/闭部8通过枢转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存储部3上方的区域。后方侧开/闭部8包括第一开/闭盖8a和第二开/闭盖8b。
第一开/闭盖8a通过绕设置在壳体主体2a的后方侧的上区域中的预定枢转轴线K1枢转而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存储部3的前方侧上方的区域。头保持体10被设置在第一开/闭盖8a(参考图3)的内部。然后,第一开/闭盖8a绕上述枢转轴线K1枢转,使得能够将设置在头保持体10中的打印头11(热头)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设置在壳体主体2a中的馈送辊12。
第二开/闭盖8b被设置在比上述第一开/闭盖8a更后方侧,且通过绕设置在壳体主体2a的后方侧的上端的预定枢转轴线K2能够与上述第一开/闭盖8a的打开和关闭分离地打开和关闭第一存储部3的后方侧上方的区域。
然后,第一开/闭盖8a和第二开/闭盖8b被构造成使得当每一个关闭时,第一开/闭盖8a的外周部18和第二开/闭盖8b的边缘部19彼此顺序接触且覆盖第一存储部3的上方的几乎整个区域。
前方侧开/闭盖9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连接到壳体主体2a的前方侧的上区域。前方侧开/闭盖9通过绕设置在壳体主体2a的前方侧的上端的预定枢转轴线K3枢转而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存储部4上方的区域。具体地,前方侧开/闭盖9能够从其覆盖第二存储部4上方的区域的关闭位置(图1-3中的状态)枢转到其露出该区域的打开位置(图4中的状态)。
此时,带盒TK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主体2a中前方侧开/闭盖9(当关闭时)下方的第一预定位置13。带盒TK包括形成为绕轴线O1缠绕的第一卷R1和联接臂16(参考图4)。
第一卷R1被该联接臂16支撑在带盒TK的后方侧,且当带盒TK被安装到壳体主体2a时能够旋转。第一卷R1预先绕在左右方向上的轴线O1缠绕通过馈送而消耗的长织物带153。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每个图中,设置作为上述第一卷R1的上述织物带153被适当地省略(以避免图示复杂),仅示出设置成夹着织物带15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大致圆形卷边缘部。在该情况下,为了方便,卷边缘部被用附图标记“R1”示意地描绘。
然后,此时,第一卷R1通过带盒TK的安装从上方接收且以织物带153的缠绕轴线O1在左右方向上的状态存储在第一存储部3中。然后,存储在第一存储部3(带盒TK安装的状态)中的第一卷R1在第一存储部3内部在预定旋转方向(图2中的方向A)上旋转,从而馈送出织物带153。
上述织物带153的一侧的表面(图2中上侧的表面),如图2中的放大图中所示,大致光滑地抛光(后面详细描述)其上通过上述打印头11形成印迹的印迹接收面153A。即,带打印机1使用上述打印头11根据来自作为操作终端的PC217(参考后面描述的图5)的打印数据在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上通过后面描述的墨色带IB的墨的热转印打印执行希望的打印。这将在后面描述。
此外,上述馈送辊12被设置在壳体主体2a的第一存储部3和第三存储部5的中间上方侧上。馈送辊12经由齿轮机构(未示出)被设置在壳体主体2a中的馈送马达M1驱动,从而将从存储在第一存储部3中的第一卷R1馈送出的织物带153以带宽度方向是在左右方向上的带姿势馈送。
此外,设置在第一开/闭盖8a上的上述头保持部10包括上述打印头11。该打印头11被设置在头保持部10的面对馈送辊12上方的区域的位置中,在第一开/闭盖8a关闭的状态下,与馈送辊12协作夹着由馈送辊12馈送的织物带153。因此,当第一开/闭盖8a被关闭时,打印头11和馈送辊12被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设置。打印头11包括多个加热元件(未示出)。多个加热元件的布置方向是纬线的方向(后面描述)。然后,使用后面描述的色带盒RK的墨色带IB,打印头11在夹在打印头11和馈送辊12之间的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上形成希望的印迹,织物带153成为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
此时,色带盒RK被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预定位置14中,该位置在壳体主体2a中在第一开/闭盖8a(当关闭时)的下方且在带盒TK的上方。色带盒RK包括壳体RH(参考图3和图4)、墨色带供应卷R4和墨色带卷取卷R5。
墨色带供应卷R4被色带盒RK的后方侧的壳体RH可旋转地支撑,绕预定轴线缠绕墨色带IB(参考后面描述的图9等)。然后,墨色带供应卷R4在色带盒RK安装的状态下在预定旋转方向(图2中的方向D)上旋转,从而馈送出上述墨色带IB,用于通过打印头11形成印迹。
墨色带卷取卷R5由色带盒RK前方侧的壳体RH可旋转地支撑,且在色带盒RK安装的状态下在预定旋转方向(图2中的方向E)上旋转,从而在印迹形成之后卷取用过的墨色带IB。
此外,墨色带卷取辊(未示出)被设置在沿第一开/闭盖8a的带输送方向延伸的打印头11的下游侧。墨色带卷取辊将用过的墨色带IB引导到墨色带卷取卷R5。
即,从墨色带供应卷R4馈送出的墨色带IB被进一步设置在夹在打印头11和馈送辊12之间的织物带153的打印头11侧,接触打印头11下方的区域。然后,墨色带IB的层(后面详细描述)的部分通过来自打印头11的热转印到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以执行印迹形成,且用过的墨色带IB被墨色带卷取卷R5顺序地卷取同时由墨色带卷取辊引导。
此外,打印之后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被缠绕在卷取机构40的外周侧上,从而形成第二卷R2。即,用于顺序缠绕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的上述卷取机构40被从上方接收且存储在第二存储部4中,从而被绕轴线O2可旋转地支撑,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的缠绕的轴线O2在左右方向上。然后,存储在第二存储部4中的卷取机构40经由齿轮机构被设置在壳体主体2a中的卷取马达M2驱动,且在第二存储部4内部在预定旋转方向(图2中的方向B)上旋转,卷取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且使之成层。通过该布置,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被顺序缠绕在卷取机构40的外周侧上,形成上述第二卷R2。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每个图中,设置在上述卷R2上的带有印迹的上述织物带153'被适当地省略(以避免图示复杂),仅示出设置成夹着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大致圆形的卷边缘部。在该情况下,卷边缘部被使用附图标记“R2”示意地示出。
带打印机的操作的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带打印机1的操作的概述。
即,当带盒TK被安装在第一预定位置13中时,位于带盒TK的后方侧的上述第一卷R1被存储在第一存储部3中,带盒TK的前方侧的部分被存储在第三存储部5中。此外,用于形成第二卷R2的卷取机构40被存储在第二存储部4中。
此时,馈送辊12被驱动,将通过存储在第一存储部3中的第一卷R1的旋转馈送出的织物带153馈送到前方侧。然后,希望的印迹通过打印头11形成在馈送的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上,且织物带153成为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被进一步馈送到前方侧,引导入第二存储部4,缠绕在第二存储部4内部的卷取机构40的外周侧上,从而形成第二卷R2。此时,设置在比第二卷R2更后方侧、即在沿带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卷2的上游侧的开/闭盖9的前方侧的切割器机构30切割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通过该布置,能够基于使用者希望的定时切割将被缠绕在第二卷R2中的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且在切割后从第二存储部4去除第二卷R2。
注意,可布置用于将上述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的馈送路径夹在面对第二卷R2的侧面和面对排出口(未示出)的侧面之间切换的滑槽15。即,利用切换杠杆(未示出)在滑槽15的切换操作中切换带路径,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可被从例如设置在壳体2的第二开/闭盖8b侧上的排出口(未示出)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没有被缠绕在第二存储部4内部)。
控制系统
注意,将描述打印机11的控制系统。在图5中,带打印机1包括CPU212。CPU212被连接到RAM213、ROM214、显示部215和操作部216。CPU212根据预先存储在ROM214中的程序执行信号处理,同时利用RAM213的临时存储功能,从而控制整个带打印机1。此外,CPU212被连接到控制驱动上述馈送辊12的上述馈送马达M1的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218、控制驱动上述第二卷R2的上述卷取马达M2的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219和控制上述打印头11的加热元件的传导的打印头控制电路223。
RAM213包括将从PC217接收的图像数据格式的打印数据扩展成用于在上述织物带153上打印的点图案数据(或根据操作部216的操作产生)且存储点图案数据的图像缓冲器213a。根据存储在ROM214中的适当控制程序,在通过馈送辊12馈送出织物带153的同时,根据存储在图像缓冲器213a中的上述打印数据,CPU212经由打印头控制电路223通过打印头11在上述印迹接收面153A上执行与打印数据对应的打印。注意,根据本实施例,馈送辊12和打印头11彼此同步且通过已知技术协调控制,从而通过CPU212的控制对于织物带153的打印速度成为100mm/sec或更高且200mm/sec或更低。
实施例的特定特征
在上文中,参考打印带1,使用上述打印头11通过墨色带IB的墨的热转印在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上执行与上述打印数据对应的希望打印,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特定特征在于织物带153和墨色带IB的构造,用于防止上述织物带153的不平坦形状导致的不方便且在上述打印期间保证高打印质量。在下文中,将按顺序描述功能的细节。
织物带的不平坦
织物介质例如上述织物带153通常通过织造经线(沿带长度方向延伸)和纬线(沿带宽度方向延伸)来构造,结果,在前表面上存在织造引起的不平坦。该不平坦在大时妨碍通过使用前面提到的墨色带IB热转印打印而平滑的印迹形成。因此,需要一些措施以保证高打印质量。特别地,如果将执行高速打印,由于不能花费充分时间以熔融和转印墨色带IB的墨,需要充分的对策。
缎纹织造
作为反复独立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织物带153成为在前表面上露出更多经线的缎纹织造、织物带153的一个或其它厚度方向侧面上无论哪个经线比纬线多地露出而建立介质前表面,能够降低印迹接收面153A的不平坦,如上述印迹接收面153A。图6A和图6B示出表示本实施例中织物带153的上述缎纹织造的细节的概念视图。图6A是示出印迹接收面153A的部分的概念顶视图,图6B是沿图6A中的剖面X-X'截取的概念横截面图。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织物带153是所谓的7枚缎的缎纹织造物。图6A中示出的上述印迹接收面153A的区域,例如是八个经线(1)-(8)和七个纬线(1)-(7)彼此交叉的织造构造。
在本示例中,经线(1)在与纬线(1)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印迹接收面153A的相反侧,下文相同),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2)-(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印迹接收面153A,下文相同)露出。类似地,经线(2)在与纬线(5)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1)-(4)和(6)-(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此外,经线(3)在与纬线(2)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1)和(3)-(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此外,经线(4)在与纬线(6)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1)-(5)和(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此外,经线(5)在与纬线(3)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1)-(2)和(4)-(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此外,经线(6)在与纬线(7)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1)-(6)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此外,经线(7)在与纬线(4)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1)-(3)和(5)-(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此外,经线(8)在与纬线(1)交叉的位置被织造在背侧,但是被织造成在与其余纬线(2)-(7)交叉的位置在前侧露出。根据本实施例,作为例如以上描述的织造构造的结果,能够相对减少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的不平坦。
经线和纬线的织造密度
此外,作为反复同时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上述织物带153中相对增加经线的织造密度(300线/英寸以上,例如)能够增加经线数目以可靠地增加露出。特别地,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上述缎纹织造中建立至少六枚缎,能够可靠地增加经线的织造密度(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可被减少,因此)。结果在上述图6A和图6B中示出的印迹接收面153A的区域中,经线露出增加,例如,在大量露出的区域中在宽范围上,能够从墨色带IB附着大量墨滴(包括由后面描述的底涂层155b、墨层155c和外涂层155d制成的转印层155A)I1-I13,如图6C所示。注意,在使用织造机制造期间,织物介质例如上述织物带153通常要求织造机根据缎纹枚数精细地划分且纵向移动经线。也作为关于该点独立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织造机将织物带153构造为10枚缎以下能够抑制织造太复杂且可靠地制造织物介质。
此外,如果经线的织造密度太高,在经线可能变得太精细时,引起耐久性下降和在缎纹织造中出现滑动,本申请的发明人等作为独立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经线的织造密度设定为例如540线/英寸以下,能够防止上述不利影响。注意,根据本实施例中的织物带153,纬线的织造密度的范围被设定为8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以便与30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的经线织造密度的前述范围匹配,且执行平滑的织造。
基于比较例的低打印质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基于5枚缎织造制造织物带153作为比较例以确认上述研究结果。此时,经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少于300线/英寸,纬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少于80线/英寸。然后,在本比较例中,发明人等通过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带打印机1中在织物带153上执行100mm/sec的打印速度的所谓高速打印以制造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印迹形成结果在图7A中示出。在图7A中,在本示例中执行大写字符“O”的印迹形成时,如上所述,缎纹枚数小,且经线的织造密度低,导致没有太多经线露出。通过该布置,印迹接收面153A'的不平坦相对大,引起在字符“O”中出现大量模糊印迹区域,导致低打印质量。
通过按照研究结果的制造条件的高打印质量
对应于上述比较例,本申请发明人等按照上述研究结果基于6枚缎以上且10枚缎以下(例如,7枚缎)制造上述织物带153。此时,经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30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例如,360线/英寸),纬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8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例如,106线/英寸)。然后,发明人等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带打印机1中以与上述比较例相同的方式在织物带153上执行100mm/sec打印速度的高速打印以制造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印迹形成结果在图7B中示出。如图7B所示,在本示例中,缎纹枚数大于上述比较例,且经线织造密度高,足以增加经线露出。通过该布置,印迹接收面153A'的不平坦相对小,导致在字符“O”中具有极小量模糊打印区域的高打印质量。
砑光处理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织物带153,在印迹接收面153A侧上执行已知的砑光处理以便提高上述打印质量。以下使用图8描述细节。
图8示出上述织物带153的制造设备的概念构造。在图8中示出的制造设备200中,砑光处理之前的生织物153-0被缠绕在供应卷201中。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生织物153-0中的经线和纬线都由聚酯制成,例如。从该供应卷201馈送的生织物153-0经由引导辊202、203引入砑光处理装置210。
在本示例中,砑光处理装置210包括可加热旋转鼓210A、210A、旋转鼓210B、210B和旋转鼓210C、210C。然后,引入的上述生织物153-0在以预定速度馈送的同时被相应对旋转鼓210A、210B、210C加热且挤压。通过该布置,上述生织物153-0成为光亮织物153-1,其中至少成为印迹接收面A的侧面(在本示例中两侧面)被平滑化且被赋予光泽(参考放大图)。注意,例如在160℃以上的加热温度、10m/min以下的上述馈送速度和7MPa以上的上述挤压压力的条件下执行该砑光处理。
从砑光处理装置210导出的光亮织物153-1经由引导辊204供应到热切割处理装置220。热切割处理装置220包括在光亮织物153-1的馈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可加热切割器部221、221。根据本实施例,生织物153-0(即光亮织物153-1)包括热熔纤维,并且光亮织物153-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被上述切割器部221、221切割(热切割处理),从而成为上述织物带153。注意上述切割器部221的加热条件是525℃,例如。作为该处理的结果,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包括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的相对厚的耳部153a、153a和在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位于这些耳部153a、153a之间的其上通过前述打印头11形成印迹的打印区域153b。注意除了图8之外的每个图省略了耳部153a以避免图示复杂。
如此形成的织物带153经由引导辊205缠绕在原始缠绕卷206内部。注意,作为上述处理的结果,上述织物带153的经线的粗度和纬线的粗度分别为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具体地,例如48旦尼尔)和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具体地,例如75旦尼尔)。此外,上述第一卷R1仅需要使用上述原始缠绕卷206形成或带有再一次从绕适当的缠绕芯缠绕的原始缠绕卷206馈送出的织物带153的卷(从而印迹接收面153A是在外周侧上)。
墨色带
另一方面,以与上述墨色带IK相同方式利用墨的热转印打印的印迹通过由于接收热而熔融的墨滴附着到转印目标而形成。为了提高打印质量,用于熔融墨色带的熔点优选较低以快速熔融和转印。如果熔点太低,然而,墨色带在高环境温度条件下运输期间等的耐久性可能降低,例如。因而,为了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降低之间取得平衡,关于墨色带的层状结构、每个层的物理特性等需要一些措施。
墨色带的层状结构的细节
作为独立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在墨色带IB的层状结构中,通过将附着到织物带153的层的熔点设定在预定范围(后面描述)内,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降低耐久性之间取得平衡。图9A示出表示本实施例中墨色带IB的层状结构的细节的概念图。
如在图9A中所示,在本示例中,墨色带IB是具有五层的层状结构,包括作为色带基层的由PET膜等制成的色带基层155a、设置成在厚度方向上与该色带基层155a的第一侧(在图中下侧)相邻的通过预定热接收熔融且与色带基层155a分离的底涂层155b、设置成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底涂层155b的上述第一侧相邻的(即在厚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位于后面描述的外涂层155d和底涂层155b之间)包含颜料(例如)且赋予用于打印的视觉颜色的墨层155c、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墨层155c的上述第一侧相邻的附着到转印目标的外涂层155d和设置成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色带基层155a的第二侧(图中的上侧)相邻的起耐热涂层作用的背涂层155e。
可用于色带基层155a的膜除了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之外,包括例如诸如聚萘膜(PEN)、聚芳酯膜(PAR)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PBT)的聚酯膜,各种其它膜通常被用作墨色带的基膜。
底涂层155b和外涂层155a包含树脂成分和蜡成分,墨层155c包含树脂成分、颜料成分和蜡成分(后面描述)。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墨色带IB中,上述底涂层155b通过来自打印头11的热的热接收而熔融,从而使由底涂层155b、墨层155c和外涂层155d形成的转印层155A与上述色带基层155a分离。然后,转印层155A的外涂层155d侧被转印且附着到作为转印目标的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参考图9B)。通过该布置,通过墨色带IB在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上执行印迹形成,产生上述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
设定熔点
作为反复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将上述外涂层155a的熔点设定为60℃以上且90℃以下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降低耐久性之间取得平衡。即,外涂层155a的熔点被设定为相对低的90℃以下,从而使得层熔融,与色带基层155a分离,且快速附着到作为转印目标的织物带153,即使没有太多热接收。结果,能够提高打印质量。特别地,如果执行例如100mm/sec以上的高速打印,上述打印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如上所述。另一方面,如果熔点太低,在高环境温度条件下运输期间等整个墨色带IB的耐久性可能降低。在本实施例中,外涂层的熔点被设定为60℃以上,使得能够抑制上述在高温下的耐久性降低。结果,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取得平衡。
基于比较例的低打印质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通过使用具有上述外涂层155a的熔点设定为小于90℃的墨色带IB、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带打印机1在上述织物带153上执行100mm/sec的打印速度的所谓高速打印制造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作为用于确定上述研究结果的比较例。印迹形成结果在图10A中示出。在图10A中,在该示例中执行大写字母“O”的印迹形成时,外涂层155a的熔点与如上所述一样低,引起通过快速熔融和转印执行附着的失败(由于熔融和转印速度相对于馈送速度不足够快,不能及时完成处理)。通过该布置,在印迹接收面153A'上的字符“O”中产生大量模糊印迹区域,导致低打印质量。
通过按照研究结果的制造条件的高打印质量
响应上述比较例,本申请的申请人等按照上述研究结果,使用包括具有60℃以上且90℃以下(例如80℃)的熔点的外涂层155a的墨色带IB、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带打印机1在上述织物带153上以与上述比较例相同的方式执行100mm/sec的打印速度的高速打印制造带有印迹的织物带153'。印迹形成结果在图10B中示出。如图10B所示,在该示例中,外涂层155a的熔点比上述比较例中的低,使得通过熔融和转印的附着快速执行(熔融和转印速度相对于馈送速度足够快)。通过该构造,在印迹接收面153A'上字符“O”中的模糊印迹区域的数目极小,导致高打印质量。
注意,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墨色带IB中,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外涂层155a中树脂与蜡成分的比例(重量比)是树脂:蜡=5:5。此外,例如,在底涂层155b中树脂与蜡成分的比例(重量比)是树脂:蜡=1:9,例如,作为结果,整个外涂层155b的熔点是大约95℃。此外,例如,在墨层155c中树脂与颜料与蜡成分的比例(重量比)是树脂:颜料:蜡=4:5:1,例如,作为结果,整个墨层155c的熔点是约85℃。注意,作为关于外涂层155a中蜡成分的重量比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设定蜡成分的重量比为50%以上能够可靠地提高到转印目标的附着性。此外,发明人等发现通过设定蜡成分的重量比为70%以下能够抑制耐磨性的下降。
注意,用于上述底涂层155b、外涂层155a和墨层155c中的上述蜡成分仅需要例如是选自天然蜡例如蜂蜡(动物蜡)、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日本蜡、米蜡(植物蜡)、褐煤蜡、地蜡和纯地蜡(矿物蜡),石油蜡例如石蜡和微晶蜡和合成蜡例如费-托蜡、聚乙烯蜡(烃合成蜡)、高级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酮、胺和氢硬化油中的一种类型(或两种以上类型混合在一起)。
此外,用于上述底涂层155b、外涂层155a和墨层155c中的上述树脂(热熔融树脂)成分仅需要是,例如,选自烯烃基共聚物树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弹性体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织物素树脂、乙烯醇树脂、石油树脂、酚醛树脂、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氯丁二烯树脂、聚异丁烯和聚丁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类型混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优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织物带153被制造成在前表面上有更多经线露出的缎纹织造物,更多经线露出的表面被建立为印迹接收面153A,使得能够降低印迹接收面153A的不平坦。特别地,经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300线/英寸以上,使得能够增加经线数目且可靠地增加露出。特别地,缎纹被建立为至少6枚缎,使得能够减少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且可靠地增加经线的织造密度。此外,在上述印迹接收面153A上执行砑光处理,使得能够对印迹接收面153A的前表面赋予光泽。结果,能够实现具有小不平坦、高经线露出和光泽的印迹接收面153A,使得当使用上述墨色带IB通过墨滴的转印(在本示例中上述转印层155A)形成印迹时能够提高打印质量。特别地,当执行例如100mm/sec以上的高速打印时,质量提高效果显著。
此外,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织物带153的经线的粗度被设定为30旦尼尔以上,使得能够可靠地抑制由于经线变得太精细引起的耐久性下降和在缎纹织造中发生滑动。此外,经线的粗度被设定为90旦尼尔以下,使得能够可靠抑制由织造密度下降和松散织造引起的打印质量下降。然后,与经线的上述粗度范围对应,纬线的粗度被设定为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使得能够获得与实现上述优势的经线适当组合的织物带153。
此外,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织物带15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经受热切割处理。通过该布置,能够抑制在两侧边缘出现擦破。
此外,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显著实现上述打印质量效果,特别是在打印速为100mm/sec以上的高速打印期间,如上所述。此时,打印速度的上限被限制到200mm/sec以下,使得能够保证墨色带IB的墨滴(在该示例中上述转印层155A)的满意熔融性和到转印目标的满意附着性,且可靠地提高打印质量。
注意,从上述增加经线露出和减少不平坦的观点,虽然经线的织造密度被设定为300线/英寸以上,织造密度也可考虑打印头11的分辨率确定(织物带153具有大于或等于打印头11的分辨率的织造密度)。即,例如,当分辨率相对高(例如300dpi)时,如果织物带153的织造密度的值低于打印头11的分辨率(小于300线/英寸,大约200线/英寸,例如),以精细分辨率产生的墨滴的附着性受到松散织造密度的不平坦性的阻碍,使得附着和因此点形成不可能。因此,如果打印头11的分辨率被设定为大约300dpi,例如,如上所述,最好将织物带153的织造密度设定为至少等于该分辨率或比该分辨率高的300线/英寸以上的值,优选为大约高20%的大约360线/英寸。通过该布置,能够可靠地实现高打印质量。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在墨色带IB中的外涂层155a的熔点被设定为60℃以上且90℃以下,使得能够在提高打印质量和抑制耐久性下降之间取得平衡。
此外,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包括在墨色带IB的外涂层155a中的蜡成分的重量比被设定为50%以上且70%以下(在前述示例中为50%),使得能够可靠地提高对转印目标的附着性且抑制耐磨性下降,从而可靠地维持墨色带的完整性。
此外,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织物带15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成为经受热切割处理的耳部153a,使得能够抑制在两侧边缘上出现擦破。此外,避免在具有更大厚度的耳部153a上的印迹形成,而在具有较小厚度的打印区域153b中执行印迹形成,从而使得能够可靠地抑制模糊印迹等的出现。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方面,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进行各种变型。下文一个接一个描述满足这种条件的各种变型。注意,与上述实施例中完全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其描述将被适当省略或简化。
(1)当墨色带的墨层也作为附着功能时
图11A示出表示在本变型中墨色带IB的层状结构的细节的概念图。如图11A所示,在本变型中,层状结构是四层,其中具有附着功能的墨层155c'被设置代替上述实施例的图9A中示出的层状结构的墨层155c和外涂层155d,墨层155c'具有这两个层的特征。该墨层155c'包括赋予用于打印的视觉颜色的颜料,且也包括用于附着到转印目标的功能。墨层155c'与上述墨层155c类似,包含树脂成分、颜料成分和蜡成分。
具有上述构造的墨色带IB中,上述底涂层155b通过来自打印头11的热的热接收而熔融,从而将由底涂层155b和墨层155c'制成的该变型的转印层155A与上述色带基层155a分离。然而,转印层155A被转印且附着到作为转印目标的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层153A(参考图11B)。通过该布置,通过墨色带IB在织物带153的印迹接收面153A上执行印迹形成,产生在该变型中具有印迹的上述织物带153'。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发现本变型的构造中,通过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外涂层155a相同的方式将整个墨层155c'的熔点设定到60℃以上且90℃以下(例如,在本变型中80℃),能够在上述提高打印质量和降低耐久性之间取得平衡。特别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例如,如果执行100mm/sec或更高的高速打印,上述打印质量提高效果显著。
此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作为关于墨层155c'中包含的蜡成分的重量比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等确认通过将蜡成分的重量比设定为50%以上且70%以下,能够可靠地提高到转印目标的附着性,同时抑制耐磨性的下降。
(2)其它
注意,在上文中,图5中示出的箭头表示信号流的示例,但是信号流方向不限于此。
此外,不同于以上已描述的,基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型的每一个的技术也可适当地组合使用。

Claims (14)

1.一种墨色带,包括:
色带基层;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被构造成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层被设置在所述色带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和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并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
所述第二层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色带,进一步包括:
第一墨层,所述第一墨层包括颜料,并且所述第一墨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层是底涂层,所述底涂层被构造成通过热接收而熔融且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
所述第二层是外涂层,所述外涂层被构造成附着到所述转印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色带,其中
所述第一层是底涂层,所述底涂层被构造成通过热接收而熔融且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
所述第二层是第二墨层,所述第二墨层包含颜料,并且所述第二墨层被构造成附着到所述转印目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色带,其中
所述底涂层包含热熔树脂,所述热熔树脂包括烯烃基共聚物树脂、弹性体、聚异丁烯和聚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色带,其中
在所述第二层中包含的蜡成分的重量比是50%以上且7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色带,其中
所述蜡成分包括天然蜡、石油蜡和合成蜡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色带盒,包括:
墨色带卷,所述墨色带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墨色带;和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墨色带卷;
所述墨色带包括:
色带基层;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被构造成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层被设置在所述色带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和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并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
所述第二层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
8.一种打印机,包括:
第一存储部,所述第一存储部被构造成存储介质盒和第一支撑构件,所述介质盒包括记录介质卷,所述记录介质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长记录介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记录介质卷;
第二存储部,所述第二存储部被构造成存储色带盒和第二支撑构件,所述色带盒包括墨色带卷,所述墨色带卷具有绕轴线缠绕的墨色带,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墨色带卷;
馈送器,所述馈送器被构造成馈送从所述介质盒的所述记录介质卷馈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通过使用从所述墨色带卷馈送出的所述墨色带的热转印打印在所述馈送器馈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希望的印迹,以建立长已记录介质;
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被构造成绕外周区域顺序缠绕由所述打印头产生的所述已记录介质,以形成已记录介质卷;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馈送器和所述打印头协作;
所述墨色带包括:
色带基层;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被构造成与所述色带基层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层被设置在所述色带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和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被构造成附着到转印目标,并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
所述第二层的熔点是60℃以上且9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馈送器和所述打印头协作,使得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打印速度成为100mm/sec以上且200mm/sec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从所述介质盒的所述记录介质卷馈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是使用沿介质纵向方向的经线和沿与所述介质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纬线通过6枚缎以上且10枚缎以下缎纹织造的记录织物介质,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具有30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的所述经线的织造密度和80线/英寸以上且540线/英寸以下的所述纬线的织造密度,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经受砑光处理,并且所述记录织物介质包括印迹接收面,所述印迹接收面具有通过从所述打印头接收热的所述墨色带的所述第二层的热转印打印的印迹形成,其中通过在所述印迹接收面上的所述缎纹织造,所述经线比所述纬线露出更多;并且
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通过从所述墨色带卷馈送出的所述墨色带的所述第二层的热转印打印在由所述馈送器馈送的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印迹接收面上形成希望的印迹,以建立长已记录织物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记录织物介质包括:
被设置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每个边缘上的热切割处理部;和
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具有比所述热切割处理部的厚度小的厚度,并且所述记录部被设置在所述两侧的所述边缘上的所述热切割处理部之间;
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部上形成所述希望的印迹。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打印头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并且
在沿介质纵向方向的经线和沿与所述介质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纬线中,所述多个加热元件的布置方向是所述纬线的方向,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被设置在从所述介质盒的所述记录介质卷馈送出的所述记录介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经线的粗度是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并且
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纬线的粗度是30旦尼尔以上且90旦尼尔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经线的粗度小于所述记录织物介质的所述纬线的粗度。
CN201510642512.2A 2014-11-28 2015-09-30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Active CN105644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2563A JP6354550B2 (ja) 2014-11-28 2014-11-28 印刷装置
JP2014-242563 2014-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4163A true CN105644163A (zh) 2016-06-08
CN105644163B CN105644163B (zh) 2020-03-13

Family

ID=5414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2512.2A Active CN105644163B (zh) 2014-11-28 2015-09-30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64577B2 (zh)
EP (2) EP3321091B1 (zh)
JP (1) JP6354550B2 (zh)
CN (1) CN1056441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5555A (zh) * 2015-09-30 2017-07-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788080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胶带盒、胶带卷、胶带卷的生产方法和具有盒的打印机
CN108372726A (zh) * 2018-03-09 2018-08-07 北京鼎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带结构
CN109693455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热转印打印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381A (ja) * 1986-07-02 1988-01-18 Fuji Kagakushi Kogyo Co Ltd 感熱溶融転写記録媒体
US5198835A (en) * 1990-03-13 1993-03-30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of regenerating an ink image recording medium
EP0765760A2 (en) * 1995-09-29 1997-04-02 Kabushiki Kaisha TEC Thermal transfer type color printer
US20020012038A1 (en) * 1999-05-28 2002-01-31 Ming Xu Digital printable reactive dye and process
US20020110670A1 (en) * 2000-12-20 2002-08-15 Keeton Mark Edward Thermal transfer mediu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537728A (zh) * 2003-04-18 2004-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设有卷纸器的打印机
CN101005953A (zh) * 2004-08-06 2007-07-25 赛福尔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和装置
CN102905908A (zh) * 2010-09-16 2013-0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CN103507206A (zh) * 2012-06-21 2014-01-15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膜与装饰物件的制造方法
CN104057733A (zh) * 2014-06-28 2014-09-24 周永生 适用于多种承印物的全树脂热转印打印碳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1792A (ja) * 1989-03-16 1990-09-26 Fujitsu Ltd 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
JP2547858B2 (ja) * 1989-08-01 1996-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記録方法及び感熱転写材
JP2958162B2 (ja) * 1991-07-29 1999-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357961B2 (ja) * 1993-03-22 2002-12-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
JP2973780B2 (ja) 1993-06-03 1999-11-08 東レ株式会社 小型布帛テーププリンター、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字済み布帛テープの接着方法
JPH0726439A (ja) * 1993-07-07 1995-01-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細線印刷用織物
JP3448696B2 (ja) * 1993-12-28 2003-09-22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H07232484A (ja) * 1993-12-28 1995-09-05 Dynic Corp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法
JP3578485B2 (ja) * 1994-05-21 2004-10-20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H08118830A (ja) 1994-10-20 1996-05-14 Fujicopian Co Ltd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3787407B2 (ja) * 1997-04-18 2006-06-2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給紙カートリッジ
EP0894635B1 (en) 1997-07-30 2002-03-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4264483B2 (ja) * 1999-11-17 2009-05-20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4907397B2 (ja) * 2007-03-16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2008214849A (ja) * 2008-04-28 2008-09-18 Toyobo Co Ltd 織ネ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69332A (ja) * 2012-09-27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リボン及びインクリボンロ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381A (ja) * 1986-07-02 1988-01-18 Fuji Kagakushi Kogyo Co Ltd 感熱溶融転写記録媒体
US5198835A (en) * 1990-03-13 1993-03-30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of regenerating an ink image recording medium
EP0765760A2 (en) * 1995-09-29 1997-04-02 Kabushiki Kaisha TEC Thermal transfer type color printer
US20020012038A1 (en) * 1999-05-28 2002-01-31 Ming Xu Digital printable reactive dye and process
US20020110670A1 (en) * 2000-12-20 2002-08-15 Keeton Mark Edward Thermal transfer mediu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537728A (zh) * 2003-04-18 2004-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设有卷纸器的打印机
CN101005953A (zh) * 2004-08-06 2007-07-25 赛福尔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和装置
CN102905908A (zh) * 2010-09-16 2013-0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打印设备
CN103507206A (zh) * 2012-06-21 2014-01-15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膜与装饰物件的制造方法
CN104057733A (zh) * 2014-06-28 2014-09-24 周永生 适用于多种承印物的全树脂热转印打印碳带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5555A (zh) * 2015-09-30 2017-07-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6985555B (zh) * 2015-09-30 2020-03-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788080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胶带盒、胶带卷、胶带卷的生产方法和具有盒的打印机
CN107880803B (zh) * 2016-09-30 2021-11-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胶带盒、胶带卷、胶带卷的生产方法和具有盒的打印机
CN109693455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热转印打印机
CN108372726A (zh) * 2018-03-09 2018-08-07 北京鼎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带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1091A1 (en) 2018-05-16
EP3025869A2 (en) 2016-06-01
EP3321091B1 (en) 2019-06-05
US9764577B2 (en) 2017-09-19
JP2016101742A (ja) 2016-06-02
JP6354550B2 (ja) 2018-07-11
EP3025869B1 (en) 2018-02-07
US20160152056A1 (en) 2016-06-02
CN105644163B (zh) 2020-03-13
EP3025869A3 (en)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4163A (zh) 墨色带、色带盒和打印机
US10668750B2 (en) Tape cartridge with improved running stability when conveying fabric tape
JP603474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いてフルカラー合成画像を印刷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660384B (zh) 印刷介质、印刷介质单元和印刷装置
US10343439B2 (en) Cloth medium to be recorded, recorded cloth medium, and cloth medium cartridge
JP6432486B2 (ja) 熱転写インクリボン、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US9889676B2 (en) Printing device
EP2962851B1 (en) Multi-mode printing
US20160216645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rmal transfer print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mal transfer print sheet,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 sheet
JP5361437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US88703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ink usage adjustment values
EP2569163B1 (en) Ink pen electrical interface
EP1946937A1 (en) Composite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S5919177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7130867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該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トーンカーブ設定方法
JPH0767846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