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996B -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996B
CN102782996B CN201180011598.9A CN201180011598A CN102782996B CN 102782996 B CN102782996 B CN 102782996B CN 201180011598 A CN201180011598 A CN 201180011598A CN 102782996 B CN102782996 B CN 102782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bus bar
keeper
stator
b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2996A (zh
Inventor
中川爱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2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9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设置在定子的轴向端部上,并且与设置成在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端部上方沿轴向突出的多个线圈接线末端电连接。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多个汇流条,每个汇流条均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由形状为环或字母“C”的导电线限定,所述主体部绕所述定子的轴线设置;保持件构件,该保持件构件设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端部上以保持所述汇流条;以及多个端子构件,每个端子构件均包括与所述汇流条中的一个汇流条的主体部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线圈接线末端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的线圈连接部。

Description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条单元和包括该汇流条单元的内转子式马达。
背景技术
JP-A 2000-333400的图4和图5公开了一种汇流条,该汇流条与来自定子的线圈端子相连并且设置成向线圈提供电流。多个这样的汇流条(引线框)上下叠置,并且每个汇流条(引线框)均由在平面图具有大致环形的板材限定。每个汇流条(引线框)以及多个端子都彼此一体地限定。端子设置成沿径向从每个汇流条的外周或内周突出。简言之,每个汇流条(引线框)均由具有沿径向从其突出的多个端子的大致环形板材限定。因此,汇流条的材料成品率不是非常高。
JP-A 2004-56873公开了一种马达,其中汇流条和端子彼此独立地设置。在该马达中,汇流条由电线(电缆)限定,并且设置成将汇流条连接到线圈端子的端子与汇流条独立地设置。该布置实现对汇流条的材料成品率的改善。
[专利文献1]JP-A 2000-333400
[专利文献2]JP-A 2004-5687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JP-A 2004-56873中描述的马达实现了汇流条(busbar)的材料成品率的改善。然而,JP-A 2004-56873中描述的马达具有以下缺点,即,在端子被连接到线圈端子时需要调整线圈端子的取向。因此,根据JP-A 2004-56873中描述的马达,将端子连接到线圈端子的操作不能被有效地执行。
已构想本发明以提供汇流条的材料成品率的改善,并且还提供附接汇流条的可作业性的改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设置在定子的轴向端部。所述汇流条单元与设置成在定子的轴向端部上方沿轴向突出的多个线圈接线末端电连接。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多个汇流条、保持件构件以及多个端子构件。每个汇流条均包括由形状为环形或字母“C”形的导电线限定的主体部,该主体部绕定子的轴线设置。所述保持件构件设置在定子的轴向端部上以保持所述汇流条。每个端子构件均包括汇流条连接部和线圈连接部。所述汇流条连接部与其中一个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线圈连接部与其中一个线圈接线末端相连。
根据上述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端子构件彼此独立地限定,并且每个汇流条均由电线限定。因此,实现汇流条的材料成品率的改善。另外,每个端子构件均包括所述线圈连接部,所述线圈连接部设置成与设置成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其中一个线圈接线末端相连。这使得可以将所述汇流条与相应的线圈接线末端连接,而不需要调节调节任何线圈接线末端的取向的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能够实现汇流条的材料成品率的改善,并且也能实现附接汇流条的可作业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的剖面图;
图2是汇流条单元和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汇流条单元和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汇流条单元和定子的剖面图,示出了汇流条单元被紧固到定子的情况;
图6是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持件彼此分离;
图7是汇流条单元和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8是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9是示例端子构件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示例端子构件的展开;
图11是示出汇流条被插入端子构件中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2是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汇流条的u相保持件或v相保持件的平面图;
图13是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汇流条的w相保持件的平面图;
图14是如从下方观察的汇流条单元的平面图;
图15A是如从下方观察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汇流条的保持件的立体图,并且图15B是如从上方观察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汇流条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固定部的立体图,在所述固定部处,汇流条单元被固定到定子;
图17是示出汇流条单元被紧固到定子的情况的剖面图;
图18是示出汇流条单元被紧固到定子的情况的平面图;
图19是示例端子构件的立体图;
图20示出了示例端子构件的展开;
图21是定子节段的立体图;
图22是定子节段的竖直剖面图;
图23是铁心节段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绝缘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具有附接至其上的绝缘体的铁心节段的立体图;
图26是具有绕其缠绕的线圈的铁心节段的剖面图,示出了槽及其附近;
图27是铁心节段的立体图,该铁心节段具有附接至其上的绝缘体和绕其缠绕的线圈;
图28是示出被限定在定子节段中的凹槽的立体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端子构件已被附接到线圈接线末端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30是示出用于模制树脂层的模具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1是模具的剖面图;
图32是相邻定子节段的线圈及其附近的截面的放大图;
图33是转子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4是转子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35是从由图34的线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转子罩的剖面图;
图36A和36B是用于说明支承区域和凸面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7是用于说明支承区域等所需的条件的示意图;
图38是用于说明支承区域等所需的条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39A、39B、39C和39D是用于说明基部限定步骤的示意图;
图40A、40B、40C和40D是用于说明基部限定步骤的示例变型的示意图;
图41是用于说明凹进分隔部限定步骤的示意图;
图42是用于说明支承区域限定步骤的示意图;
图43是用于说明支承区域限定步骤的另一示意图;
图44是如从由图43的线II-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与图43对应的剖面图;
图45是用于说明支承区域限定步骤的又另一示意图;
图46是用于说明轴环部限定步骤的示意图;
图47是用于说明轴环部限定步骤的另一示意图;
图48是用于说明轴环部限定步骤的又一示意图;
图49是示出汇流条的示例变型的立体图;
图50是示出如从上方观察的汇流条单元的示例变型的立体图;
图51是图50所示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持件彼此分离;
图52是如从下方观察的汇流条单元的示例变型的立体图;
图53是图52所示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持件彼此分离;
图54是示出汇流条的示例变型的立体图;
图55是如从下方观察的汇流条单元的示例变型的立体图;
图56是图55所示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保持件彼此分离。
附图标记说明 
1       马达
100     汇流条单元
101u    u相保持件(保持件)
101v    v相保持件(保持件)
101w    w相保持件(保持件)
116     导槽
117     竖直导槽
120     汇流条
1201    主体部
1202    外连接部
130     端子构件
200    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注意,下列描述意味着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其应用或其目的。
[马达的总体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转子300的马达1。马达1是待安装在车辆中的内转子式无刷马达,并且用于驱动例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马达1包括外壳2、汇流条单元100、定子200、转子300、轴6等。
外壳2包括:容器2a,该容器2a具有底部并且大致为筒形;和大致盘形的盖2b。该盖2b紧固到容器2a的凸缘。容器2a的凸缘设置成绕该容器2a的开口的周向径向向外突出。定子200等被容置在容器2a内。通孔3被限定在盖2b的中央部。支承部4设置在容器2a的与通孔3相对的底面上。轴承5设置在支承部4中并且在通孔3内。轴6穿过轴承5被支承以能相对于外壳2旋转。轴6的一个端部设置成通过通孔3从盖2b向外突出。轴6的端部通过减速器(未示出)连接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子300固定到轴6的中部,使得该转子300与轴6同轴。定子200固定到容器2a的内周面使得该定子200包围转子300。定子200的内周面和转子300的外周面彼此相对设置,在它们之间具有微小间隙,使得马达1能有效展现其性能。汇流条单元100附接到定子200的端部。图1中,附图标记“7”指示设置成检测旋转角的旋转角传感器。
马达1设置有多种发明以便实现提高的生产率、降低的生产成本等。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其细节。
[汇流条单元100的结构]
现在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汇流条单元100的结构。参看图2和图3,汇流条单元100设置在定子200的轴向端部(即,图2的上端部)上。汇流条单元100电连接到来自定子200的多个线圈接线末端204a,这将在下面描述。汇流条单元100设置成向定子200的线圈204供应电流,这将在下面描述。
参看图4、5、6、7、8和9,汇流条单元100包括保持件101u、101v和101w, 汇流条120以及端子构件130。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20的数量为3,并且每个汇流条120均设置用于定子200的线圈204的相中的单独一个,即,u相、v相和w相。设置总计三个保持件,即,u相保持件101u、v相保持件101v、以及w相保持件101w。每个保持件均设置成独立地容置和保持汇流条120中的单独一个。另外,多个端子构件130连接到每个汇流条120。
参看图7和图8,每个汇流条120均由主体部1201限定,该主体部由环形的导电线限定。具体地,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每个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优选地由不具有绝缘涂层的裸电线(即,裸铜丝)限定。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在彼此隔开的预定位置处的端子连接部121。端子构件130连接到端子连接部121。每个端子连接部121在其连接到端子构件130时均变形成具有矩形截面。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的除端子连接部121以外的其它部分设置成具有大致圆形截面。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的截面面积大于用于定子200的线圈204的线圈接线的截面面积。
注意,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20可以具有任何截面形状,只要汇流条120由导电线限定。还应注意,汇流条120可不必呈环形,但是可以呈字母“C”形。还应注意,汇流条120可以由导电线限定,该导电线具有设置在其外周上的绝缘涂层。在汇流条由导电线限定的情况下,其中导电线具有设置在其外周上的绝缘涂层,必须从汇流条120的端子连接部121移除绝缘涂层。绝缘涂层的移除可以借助机械方法或借助电阻焊接来实现,只要端子连接部121能够实现与端子构件130的电连接。
参看图9,每个端子构件130均由单个板材制成。端子构件130包括:汇流条连接部131,该汇流条连接部131与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相连;线圈连接部135,该线圈连接部与来自定子200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相连;以及结合部134,该结合部设置成在汇流条连接部131和线圈连接部135之间连续延伸。
汇流条连接部131优选地由两个C形管状部132以及板部133制成,该板部133设置成将两个C形管状部132的端面彼此结合。两个C形管状部132中的每个均是通过弯曲板材以呈现字母“C”形而限定的管状部。两个C形管状部132设置成彼此同轴。汇流条120设置成穿过C形管状部132。线圈连接部135是通过弯曲板材以大致呈现字母“C”形而限定的管状部。线圈接线末端204a设置成穿过该管状部。 线圈连接部135的轴线和每个C形管状部132的轴线设置成彼此垂直。结合部134由从线圈连接部135的端面延伸到汇流条连接部131的板部133的板材限定。结合部134被沿板厚方向在中间弯曲。具体地,结合部134设置成沿线圈连接部135的轴向从该线圈连接部的端面延伸,并且被沿大致垂直于线圈连接部135的轴向的方向弯曲以向上延伸到板部133。因此当沿线圈连接部135的轴向从上方观察时整个端子构件130在平面图中大致呈现字母“T”形,并且当沿汇流条连接部131的轴向从上方观察时整个端子构件130在平面图中大致呈现字母“L”形。
图10示出了端子构件130的展开。单个板材被根据图10的展开切割。所得到的板材经受弯曲过程以限定端子构件130。如从图10明显可见,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端子构件130具有能获得材料的高成品率的这样的形状。
参看图11,汇流条120在其被成形为环之前被插入端子构件130中。换言之,形状为直线的裸电线被插入端子构件130的C形管状部132中。C形管状部132接着被压接或焊接到汇流条120的相应的端子连接部121上。形状为直线的汇流条120(即,裸电线)此后成形为环。结果,多个端子构件130与汇流条120电连接(见图7)。注意,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形状为直线并且具有附接至其上的端子构件130的汇流条120成形为环之后,端子构件130的C形管状部132可以被压接或焊接到汇流条120的相应的端子连接部121上。
三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限定成整体的环形构件,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参看图7,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包括呈环形的保持件主体。保持件主体105的环形表面105a包括限定在其中的环形容置槽106。具有连接至其上的端子构件130的环形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被放置并保持在容置槽106内。容置槽106包括多个(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六个)端子容置部107,这些端子容置部设置在沿周向彼此隔开的预定位置处。端子容置部107设置成将端子构件130放置并保持在其中。容置槽106的每个端子容置部107均包括设置成防止端子构件130脱落的防脱落部109。容置槽106的除端子容置部107以外的其它部分包括多个设置成防止汇流条120脱落的防脱落部110。容置槽106的防脱落部109和110由卡爪限定。保持件主体105的外壁包括切口108,该切口设置在端子容置部107处以允许每个端子构件130的结合部134能够从其穿过以从保持件主体105径向向外突出。
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保持件主体105的内壁均包括多个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的钩111。具体地,每个钩111均由保持件主体105的内壁的设置成沿轴向延伸以突出到保持件主体105的环形表面105a上方的一部分限定。保持件主体105的内壁还包括多个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并且在钩111之间设置的竖直槽112。具体地,每个竖直槽112均设置成在保持件主体105的内壁中沿轴向延伸。每个竖直槽112均包括设置在其底部而径向向内突出的突起113。
参看图12和图13,端子构件130中的五个连接到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20中的每个,使得五个端子构件130中的四个以90度的规则间隔设置。剩余的端子构件130设置在汇流条120上的四个端子构件130中的一个附近。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20被放置在w相保持件101w内的方式略微不同于汇流条120被放置在u相保持件101u和v相保持件101v中的每个内的方式。具体地,参看图12,在u相保持件101u和v相保持件101v中的每个的容置槽106中,端子容置部107中的三个彼此紧挨着设置,并且在这三个端子容置部107中,位于图12的最右的端子容置部107不设置有任何端子构件130。同时,参看图13,在w相保持件101w的容置槽106中,端子容置部107中的三个彼此紧挨着设置,并且在三个端子容置部107中,位于图13最左的端子容置部107不设置有任何端子构件130。另外,具有放置在其中的汇流条120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中,每个端子构件130的线圈连接部135设置成径向向外突出。另外,每个线圈连接部135的轴线和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轴线设置成大致彼此平行。
参看图2、4、5和6,汇流条单元100由沿定子200的轴向上下叠置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而限定,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将相应的汇流条120安装且保持在其中。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沿轴向,u相保持件101u放置在顶部,v相保持件101v放置在中部,并且w相保持件101w放置在底部。然而要注意,保持件沿轴向设置的顺序不限于此。参看图5和图6,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环形表面105a设置成沿轴向面向下。也就是说,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容置槽106的开口表面设置成不彼此面对。
参看图4和图5,上下叠置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由于上述钩111和竖直槽112的上述突起113彼此接合而彼此紧固。更具体地,保持件101u、101v的钩111分别与保持件101v、101w的突起113接合,以将上下叠置的三个保持件101u、 101v和101w彼此紧固。
参看图14,保持件101u、101v和101w彼此周向移位,使得当沿轴向从上方观察时,任何两个端子构件130(130u、130v和130w)设置成都不彼此重叠。注意,图14中,附图标记“130u”、“130v”和“130w”表示分别安装在u相保持件101u、v相保持件101v和w相保持件101w上的端子构件。还应注意,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不与来自定子200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连接的端子构件。具体地,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12槽结构。因此,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上下叠置使得除未与线圈接线末端204a中的任一个连接的三个端子构件130以外的端子构件130(130u、130v和130w)中的十二个沿周向以30度的规则间隔设置。注意,马达1的槽的上述数量仅仅是个示例,并且对本发明不是必要的。虽然未示出,但是不与来自定子200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中的任一个连接的三个端子构件130中的每个均与借助控制设备(例如电子控制单元(ECU))与从外电源引入的导电线连接。电源电流由此从外电源被供给到每个汇流条120和定子200的线圈204。ECU设置成控制马达1的旋转功率。
参看图6和图15A,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环形表面105a均包括多个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的凸起部114。参看图15B,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与环形表面105a相反的环形表面包括多个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并且与凸起部114对应的凹进部115。凸起部114和凹进部115用于当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上下叠置时适当地定位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也就是说,保持件101u和101v的凸起部114分别装配到保持件101v和101w的凹进部115中,以适当地确定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周向取向。而且,将凸起部114装配到相应的凹进部115中有助于抑制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周向运动。
参看图4和图6,安装在放置在顶部的u相保持件101u上的端子构件130设置成使得端子构件130中的每个的结合部134均设置成在u相保持件101u外面沿轴向向下弯曲。另一方面,分别安装在放置在中部和底部的v相保持件101v和w相保持件101w上的端子构件130设置成使得,端子构件130中的每个的结合部134设置成分别在v相保持件101v和w相保持件101w外面沿轴向向上弯曲。也就是说,在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100中,安装在放置在顶部的u相保持件101u上的端子构件130中的每个的结合部134,以及安装在放置在底部的w相保持件101w上 的端子构件130中的每个的结合部134设置成弯曲而面朝彼此。因此,安装在放置在顶部的u相保持件101u上的全部端子构件130均不突出到u相保持件101u的上端面上方。而且,安装在放置在顶部的w相保持件101w上的全部端子构件130都不突出到w相保持件101w的下端面下方。这有助于降低汇流条单元100的高度。
参看图16和图17,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底部的w相保持件101w的钩111与类似于前述突起113并且被限定在定子200中的突起205g接合,使得汇流条单元100被紧固到定子200的轴向端部。而且,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底部的w相保持件101w的凸起部114装配到被限定在定子200的轴向端部上的凹进部205h中,使得汇流条单元100被适当地定位。此外,将凸起部114装配到凹进部205h中有助于抑制汇流条单元100的周向运动。 
还如图3、5、17和18示出的,汇流条单元100附接到定子200的轴向端部,使得汇流条单元100和定子200彼此同轴。在汇流条单元100和定子200处于该情况时,汇流条120设置在定子200上方。同时,在定子200中,数量为二十四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设置成从定子200的轴向端部轴向突出。线圈接线末端204a沿周向以15度的规则间隔设置,而绕定子200的轴线对中。换言之,线圈接线末端204a设置在具有相同半径的圆上并且该圆的中心是定子200的轴线。
上述线圈接线末端204a被分成相端子20a和中性点末端20b,该相端子20a设置用于相应的相并连接到安装在汇流条单元100中的端子构件130。相端子20a和中性点末端20b彼此交替设置。中性点末端20b借助将下面描述的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与中性点汇流条250连接。中性点汇流条250由保持部保持,该保持部已被模制在定子200的轴向端部中并且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外周的径向外部。也就是说,中性点汇流条250紧固到定子200的轴向端部。因此不需要向汇流条单元100提供用于中性点的保持件,使得可以总体上降低汇流条单元100的高度或马达1的高度。而且,更有效地确保每个汇流条120和中性点汇流条250之间的绝缘。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线圈连接部135的轴向均与定子200的轴向一致。也就是说,每个线圈连接部135的轴向与每个线圈接线末端204a设置成沿其突出的方向一致。如上所述,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端子构件130均设置有汇流条连接部131和线圈连接部135,该汇流条连接部与沿周向延伸的环形汇流条120连接,该线圈连接部与沿定子200的轴向延伸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连接。因此通过沿轴向 朝向定子200的轴向端部简单地移动汇流条单元100,可以将线圈接线末端204a插入相应的线圈连接部135中。因此,将汇流条单元100的端子构件130装配到定子200并因此将汇流条单元100装配到定子200能被容易地实现,而不需要调节任何线圈接线末端204a的取向的操作。这导致缩短将汇流条单元100装配到定子200的程序,继而导致提高制造马达1的生产率。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20和端子构件130彼此独立,并且每个汇流条120均由电线限定。因此同相关技术中使用具有一体端子的带形导体的情况相比,实现了材料成品率的提高。这导致用于汇流条单元100和马达1的材料的成本的降低,继而导致生产成本降低。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端子构件130设置成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如上所述实现材料的高成品率。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
此外,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20由不具有绝缘涂层的裸电线限定。绝缘涂层的缺少导致如何将端子构件130结合到汇流条120的选择数量增大。例如,在选择中可包括压接、焊接等。
此外,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100设置有多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多个保持件中的每个均设置成环形。另外,多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包括设置成单独地容置和保持汇流条120中的单独一个的环形容置槽106。这导致确保汇流条120之间的绝缘。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具有相同的构造。这附加地改善了生产率。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环形表面105a(因此,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容置槽106的开口表面)设置成不彼此面对。这导致进一步确保汇流条120之间的绝缘。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汇流条单元100中的端子构件130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这有助于消除对调节任何线圈接线末端204a的取向的操作的需要。
注意,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端子构件130可以用如图19所示的端子构件140代替。该端子构件140由单个板材制成。端子构件140包括:与汇流条120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141;与线圈接线末端204a连接的线圈连接部145;以及结合部144,该结合部设置成延伸以与汇流条连接部141和线圈连接部145相连。汇流条连接部 141由一个C形管状部142和板部143制成,该板部143设置成与C形管状部142的端面相连。端子构件140的结构在其它方面类似于图9所示的端子构件130的结构。端子构件140的作用和有益效果也类似于图9所示的端子构件130的那些作用和有益效果。换言之,除端子构件140仅包括一个C形管状部142之外,端子构件140相同于图9所示的端子构件130。图20示出了端子构件140的展开。单个板材根据该展开被切割。所得到的板材经受弯曲过程以限定端子构件140。如同端子构件130的情况一样,端子构件140具有这样的形状从而获得材料的高成品率。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设置成具有相同构造。注意,然而,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可以设置成具有不同构造,只要这些保持件101u、101v和101w能够在确保汇流条120之间的绝缘的同时保持相应的汇流条120。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三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设置成分别保持汇流条120。注意,然而,可仅提供设置成保持所有汇流条120的一个保持件。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由绝缘材料制成。注意,然而,在汇流条120中的每个均由具有设置在其外周上的绝缘涂层的导电线限定的情况下,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不必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由设置成容置和保持整个相应汇流条120的环形构件限定。注意,然而,在汇流条120中的每个均由具有设置在其外周上的绝缘涂层的导电线限定的情况下,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可以由设置成沿周向仅部分地保持汇流条120的构件或多个构件来代替。
还应注意到,端子构件130的最小要求在于端子构件130由这样的单个构件限定,该单个构件包括待与沿周向延伸的环形汇流条120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131、以及待与沿定子200的轴向延伸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连接的线圈连接部135。也就是说,端子构件的形状不限于上面提及的形状。
现在将参照图49、50、51、52和53在下面描述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100的示例变型。根据本示例变型的汇流条单元100与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汇流条120以及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结构。
根据本示例变型的每个汇流条120均由弯曲成合适形状的单个导电线限定。具体地,每个汇流条120均包括主体部1201和外连接部1202。主体部1201由成形为环的导电线的一部分限定。每个外连接部1202均设置成从主体部1201向内径向延伸并且此后沿轴向弯曲并延伸。外连接部1202和主体部1201由单个连续构件限定。也就是说,单个导电线被弯曲成环形,并且此后单个导电线的两个端部被径向向内弯曲并且接着被沿轴向弯曲以限定汇流条120。根据本示例变型的汇流条120(即,主体部1201和外连接部1202)也由不具有绝缘涂层的裸电线(例如,裸铜丝)限定,如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20的情况一样。四个端子构件130连接到汇流条120的主体部1201。也就是说,连接到汇流条120的主体部1201上的端子构件130的数量比连接到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20的端子构件130的数量少一个。四个端子构件130沿周向以大约90度的规则间隔设置。外连接部1202电连接到外电源,使得电源电流被从外电源供给到主体部1201。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变型的汇流条120不仅由设置成与来自定子200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建立连接的导电线(即,主体部1201)构成,而且由设置成与外电源建立电连接的导电线(即,外连接部1202)构成,所述导电线(即,外连接部1202)和所述外电源被限定成一个单元体。
根据本示例变型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分别类似于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不同之处在于,根据本示例变型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还包括导槽116和竖直导槽117。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导槽116设置成从环形容置槽106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接着沿轴向延伸。换言之,导槽116包括径向延伸槽和竖直延伸槽,该径向延伸槽被限定在保持件101u、101v或101w的环形表面105a中而从容置槽106径向向内延伸,该竖直延伸槽与径向延伸槽相连并且被限定在保持件101u、101v或101w的内周面中而沿轴向延伸贯穿保持件101u、101v或101w。应注意到,在本示例变型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均仅包括限定在其中的一个导槽116。对于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汇流条120的主体部1201被放置并保持在容置槽106中,而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被放置和保持在导槽116中。也就是说,外连接部1202从容置槽106通过导槽116被径向向内引出,此后被沿轴向引出。同时,每个竖直导槽117均优选地设置在保持件101u、101v或101w的内周面中以沿轴向延伸贯穿保持件101u、 101v或101w。另外,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每个竖直导槽117均设置与在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不同一个保持件中的导槽116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当三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彼此叠置时,竖直导槽117设置成容纳并保持沿轴向被从导槽116引出的外连接部1202。外连接部1202被沿轴向平滑地引出通过竖直导槽117。应注意到,在本示例变型中,包括在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中的竖直导槽117的数量是二。
在本示例变型中,三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上下叠置使得相应的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导槽116彼此周向移位从而当沿轴向观察时彼此不重叠。而且,三个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上下叠置使得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的两个竖直导槽117与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其他两个的导槽116对齐。这使得可以沿轴向引出每个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而不需要与任何外连接部1202交叉。此外,在本示例变型中,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上下叠置使得每个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能被沿轴向向上引出。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变型的汇流条单元100构造成使得每个汇流条120的主体部1201均被保持在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相应一个的容置槽106中,并且每个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沿径向被从容置槽106引出并且接着被沿轴向引出。
根据上述示例变型,设置成与外电源建立电连接的导电线(即,外连接部1202)被一体地包括在每个汇流条120中。这消除了对每个汇流条120设置有端子构件的需要,从外电源引出的导电线连接到该端子构件,而对于每个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20来说该端子构件是必须的。结果,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外周外面的端子构件130沿周向彼此更远地隔开。而且,前述端子构件的不必要性消除了对用于端子构件的压接操作的需要。这导致改善将端子构件130压接到来自定子200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上的可作业性。这继而导致额外降低马达1的生产成本。
此外,每个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在被沿轴向引出之前被沿径向引出。这使得可以沿轴向引出外连接部1202,同时防止外连接部1202与沿轴向设置的任何汇流条120的主体部1201接触。
此外,对于保持件101u、101v和101w中的每个,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被沿径向向内引出。这避免了外连接部1202被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外周外面的情况。这消除了为将外连接部1202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外周外面而提供空间的 需要。这导致额外改善将端子构件130压接到线圈接线末端204a上的可作业性。
此外,在本示例变型中,外连接部1202在被沿径向向内引出之前不是简单地被沿轴向引出,而是被沿轴向引出并且同时该外连接部被放置和保持在限定于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内周面中的槽(即,导槽116中的竖直延伸槽、竖直导槽117)中。这有助于减小用于设置外连接部1202的空间。
应注意到,在本示例变型中,汇流条120的外连接部1202可以被径向向内引出超过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内周面,并且接着被沿轴向引出。
还参看图54、55和56,外连接部1202可以在被沿轴向引出之前不是向内而是向外沿径向被从容置槽106引出。在该情况下,如图55和56所示,导槽118的竖直延伸槽和竖直导槽119被限定在保持件101u、101v和101w的外周面中。外连接部1202可以在被放置和保持在这些槽中的同时沿轴向(即,沿轴向向上)被引出。这避免了外连接部1202设置在汇流条单元100的外周外面的情况。因此,几乎不削弱将端子构件130压接在线圈接线末端204a上的可作业性。
而且,外连接部1202可以沿径向向外从容置槽106被拉出,并且接着设置成例如沿径向延伸而不沿轴向被引出。换言之,外连接部1202被引出的方向可以根据马达1设置的方向或外电源的位置以任何方式被修改。
而且,在本示例变型中,单个导电线的两个端部都作为外连接部1202从容置槽106被引出。注意,然而,这对本发明不是必要的,并且单个导电线的仅一个端部能够作为外连接部1202从容置槽106被引出。也就是说,单个导电线的仅一个端部能够作为外连接部1202从容置槽106被引出,其中单个导电线的剩余部成形为环以限定环形主体部1201。这导致汇流条120的材料成本降低。
还应注意到,汇流条120的主体部1201可以设置呈字母“C”形而不是环形。例如,足够的是,四个端子构件130连接到主体部1201以使得端子构件130以90度的规则间隔设置。因此,足够的是,主体部1201设置呈至少270度的弧形。
[定子的结构]
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定子200由多个定子节段201构成。如图2所示,定子200呈圆筒形。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一起限定定子200的定子节段201的数量(在下文称为“段数”)是十二。每个定子节段201的圆心角因此是30度。图21是定子节段201的立体图。图22是定子节段201的竖直剖面图。如图22所示,定子节段 201包括铁心节段202、绝缘体203、线圈204和树脂层205。
在下列描述中假定定子200或定子节段201的轴向或竖直方向是指轴6的轴线方向;水平方向是指垂直于轴6的轴线方向;术语“径向向内”、“径向内部”等是指更靠近轴6的一侧;并且术语“径向向外”、“径向外部”等是指更远离轴6的一侧。
<铁心节段202>
图23是铁心节段202的立体图。铁心节段202由多个沿轴向上下叠置的电磁薄钢板限定。如从图23明显可见,铁心节段202的截面大致呈字母“T”形。
更详细地,铁心节段202包括齿部202a、铁心背部202b和内轭部202c。铁心背部202b是设置成在铁心背部202b限定定子200的一部分时沿定子200的周向延伸的一部分。被限定在铁心背部202b的两个周向端壁202e之间的角与铁心节段202的圆心角对应。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铁心节段202的圆心角是30度。齿部202a是设置成沿定子200的径向从铁心背部202b延伸的一部分。内轭部202c设置成与齿部202a的径向内端连续。内轭部202c是设置成沿周向延伸过的距离比铁心背部202b设置成沿周向延伸过的距离更小的一部分。位于齿部202a的两个周侧的被限定在内轭部202c和铁心背部202b之间的空间限定设置成容纳线圈204的槽202d。
<绝缘体203(绝缘层)>
绝缘体203是设置成确保铁心节段202和线圈204之间的绝缘的绝缘层。绝缘体203设置在线圈204和齿部202a之间,如下面所述。也就是说,绝缘体203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绝缘层。绝缘体203因此由绝缘材料制成。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用作绝缘材料。
图24是绝缘体203的立体图,示出了绝缘体203的结构。参看图24,绝缘体203具体地包括主体部203a以及端壁203b和203c。主体部203a大致呈字母“U”形,并且被装配到齿部202a上。图25是示出附接到铁心节段202的绝缘体203的立体图。两个绝缘体203用于每个定子节段201中。两个绝缘体203中的一个的主体部203a装配到铁心节段202的一个轴向端(即,输出侧端),而另一绝缘体203的主体部203a装配到铁心节段202的另一轴向端。结果,齿部202a由绝缘体203的主体部203a覆盖。
当绝缘体203已被装配到铁心节段202时,该绝缘体的端壁203b和203c设置成 突出超过铁心节段202的轴向端壁。端壁203c设置在铁心节段202的内侧面202f的径向外部。参看图24,端壁203c包括设置在与铁心节段202的轴向端对应的位置处的台阶部203e。
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设置成相对于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沿齿部202a的方向被略微凹进(即,周向向内)。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和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之间存在测量为大约0.1mm的台阶。
<线圈204>
每个线圈204均由绕铁心节段202以规则缠绕方式缠绕的电线(即,铜丝)(诸如涂有瓷釉的铜丝)限定,其中绝缘体203设置在线圈和铁心节段之间。电线的缠绕以线圈204不会膨胀到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上方的方式被执行。图26是当线圈204已被绕铁心节段202缠绕时槽202d和其附近的剖面图。图26中,齿部202a被示出位于底部,并且铜丝沿由图26所示的箭头所示的顺序被绕齿部202a缠绕。图26中,示出到线圈204的每层的右边的数字(例如,8·7…2·1等)表示匝数。例如,线圈204的第一层(即,图26中的最低层)与第一到第八匝对应。匝数根据马达1的额定功率来确定。采用对线圈204的规则缠绕有助于防止线圈204膨胀超过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面。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大约0.1mm的间隙设置在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面与将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连接的线(即,由图26中的双点划线表面的线)之间。
图27是铁心节段202的立体图,该铁心节段202具有装配到其上的绝缘体203和绕其缠绕的线圈204。如图27所示,线圈204包括一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线圈接线末端204a设置成大致彼此平行地朝向输出侧端(即,沿定子节段201的轴向)延伸。限定于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圆心角(在下文中还称为“节距角”)是铁心节段202的圆心角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5度。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通过树脂层205被固定,使得被限定在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圆心角是铁心节段202的圆心角的一半。当定子节段201已被组装在一起以限定呈环形的定子200时,线圈接线末端204a因此以15度的规则间隔设置。应注意到,为了描述方便在下文中将具有装配到其上的绝缘体203和绕其缠绕的线圈204的铁心节段202称为子组件206。
<树脂层205>
树脂层205设置成除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以外密封整个线圈204。用树脂层205涂覆整个线圈204有助于防止与另一定子节段201间的短路(即,相间短路)。而且,树脂层205有助于降低线圈204的激励振动。 
树脂层205被模制在子组件206上。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树脂层205由类似于绝缘体203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制成。当然,树脂层205可以由如马达中通常使用的热固性树脂制成。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树脂层205的周向端壁205d设置在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的周向内部。另外,树脂层205设置成不占据绝缘体203的端壁203c以及铁心节段202的内侧表面202f上方的空间。 
此外,树脂层205的输出侧端面包括设置成容纳中性点汇流条250的槽205a,该中性点汇流条用作用于接地的布线构件(即,中性点)。图28是示出设置在定子节段201中的槽205a的立体图。当定子节段201已被组装在一起以限定呈环形的定子200时,定子节段201的槽205a设置成一起限定环形槽(见图2)。槽205a和其附近的剖面在图17中示出。图17示出了槽205a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中性点汇流条250的情况。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中性点汇流条250是环形或C形布线构件。十二个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附接到中性点汇流条250。应注意到,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的数量等于段数。每个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均大致呈字母“T”形,如同用于汇流条单元100的端子构件130一样。每个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均借助锻造等固定到中性点汇流条250。当定子节段201已被组装在一起以限定呈环形的定子200时,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使得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中的每相邻的中性点末端构件彼此周向隔开一定角度,该角度与铁心背部202b的圆心角对应。
每个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均设置在槽205a中从而与定子节段201中的单独一个定子节段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中的一个端子对齐。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接着被装配到相应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图29是示出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被装配到线圈接线末端204a的情况的示意图。在图29中,中性点汇流条250为了描述方便而被省除。如图29所示,相应的定子节段201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中的一个沿轴向被插入每个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中,使得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与线圈接线末端204a电连接。
此外,参看图28,槽205a的内侧壁面包括多个凸出部205b。凸出部205b设置成防止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和中性点汇流条250脱落。参看图17,每个中性点末端 构件250a被保持在凸出部205b和槽205a的底部之间。凸出部205b有助于防止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等从槽205a脱落。这继而有助于进一步确保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和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参看图21,树脂层205包括平坦部205e,该平坦部设置在树脂层的输出侧端而使得汇流条单元100安装在其上。此外,参看图17、21和22,树脂层205包括设置在其输出侧端的径向内角部处的凹进部205f。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定子200由十二个定子节段201构成。因此,在定子200中,凹进部205f以30度的规则间隔设置。每个凹进部205f均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突起205g。保持件101w的钩111中的一个与突起205g机械地结合。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凹进部205f和突起205g一起限定示例性的固定部。
<树脂层的模制>
图30是示出用于模制树脂层205的模具26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1是模具260的剖面图。图31示出了子组件206设置在模具260内的情况。模具260包括固定侧模具部260a、线圈接线末端侧模具部260b、可动侧模具部260c以及滑动部260d。
线圈接线末端侧模具部260b设置成定位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具体地,线圈接线末端侧模具部260b包括两个设置成使得线圈接线末端204a插入其中的孔260e。这两个孔260e彼此隔开预定距离。这使得当定子节段201已被组装在一起以限定呈环形的定子200时,定子200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以15度(节距角=15度)的规则间隔设置。线圈接线末端侧模具部260b设置有预定密封结构以防止注入的树脂通过任何线圈接线末端204a和线圈接线末端侧模具部260b(即,任何孔260e)之间的间隙漏出。
滑动部260d滑动成在注入树脂之前与铁心节段202的相反轴向端(即,与输出侧端相反的一端)接触。
接下来,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绝缘体203的台阶部203e。能假定固定侧模具部260a具有相同尺寸,这是因为相同的固定侧模具部260a被重复使用。相反,铁心节段202在轴向尺寸方面可以具有个体差异。在铁心节段202具有减小的轴向尺寸的情况下,在固定侧模具部260a、铁心节段202的相反轴向端以及绝缘体203的端壁203c之间限定额外空间。被注入以限定树脂层205的树脂流入该额外空间。如果已经流入额外空间的树脂具有非常小的厚度,那么树脂可以从定子200的内周面朝向转子300被移 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台阶部203e被限定在绝缘体203中。当模制树脂层205时树脂流入台阶部203e。结果,被限定的树脂层205具有足够的厚度。
固定侧模具部260a设置成沿着绝缘体203的端壁203c和铁心节段202的内侧面202f延伸,使得防止树脂层205延伸超过端壁203c和铁心节段202的内侧面202f。参看图29,由于固定侧模具部260a,已流入台阶部203e的树脂的表面205c设置成与铁心节段202的内侧面202f齐平。
此外,固定侧模具部260a设置成在两侧与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接触。此外,固定侧模具部260a还设置成在两侧与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接触。也就是说,当模制树脂层205时周向端壁203d和202e用作基准。因为固定侧模具部260a设置成在两侧与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接触,因此防止了树脂层205延伸超过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
如上所述,台阶被限定在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和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之间。固定侧模具部260a包括与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和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之间的台阶对应的台阶(每个测量为大约0.1mm)。相似尺寸的台阶(即,每个测量为大约0.1mm)因此被限定在树脂层205的周向端壁205d和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之间。也就是说,树脂层205的周向端壁205d设置在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的周向内部。结果,当定子200已被组装时,定子节段201的相邻定子节段的树脂层205设置成不彼此周向接触,而铁心节段202的相邻铁心节段的周向端壁202e设置成彼此接触。
图32是定子节段中的相邻定子节段的线圈204和其附近的剖面的放大图。如上所述,在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和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之间存在测量为大约0.1mm的台阶。因此,如图32所示,在相邻定子节段201之间能够确保测量为大约0.2mm以上的空气绝缘层。因为每个线圈和相应绝缘体203的周向端壁203d彼此隔开大约0.1mm,因此在铜丝中的相邻铜丝之间确保大约0.4mm以上的距离。
如上所述,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定子200的铁心节段202的周向端壁202e设置成彼此接触,而树脂层205设置成不彼此周向接触。因此可以构造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具有铁心节段202的精确度的定子200。因此,与其树脂层设置成彼此周向接触的定子节段用来构造定子的情况相比,使用定子节段201构造定子200有助于实现定子的内周的圆度改善。因为定子的内周的圆度影响马达的特性,因此根据本优选实 施方式的马达1能够实现改善的特性。
此外,绝缘体203的端壁203c包括台阶部203e。台阶部203e有助于吸收铁心节段202的轴向尺寸的累积误差。
此外,树脂层205在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由线圈接线末端侧模具部260b定位的情况下被模制。这有助于确保被限定在每个定子节段201中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节距角的足够精确度。这继而有助于防止同一定子节段201中的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短路(即,所谓的相内短路)。另外,使将汇流条单元100装配到定子200更容易。装配汇流条单元100的增加容易性使得可以使用自动机械来装配汇流条单元100。此外,由于线圈接线末端204a被适当地定位,因此可以消除对电线的强制布线的需要。这有助于降低电线之间的接缝上的残余应力,并且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汇流条单元100借助定子节段201的凹进部205f机械地结合到定子节段201。这有助于提高汇流条单元100的机械刚性、抗振性和冲击阻力。
此外,每个定子节段201均包括槽205a,该槽205a设置成与汇流条单元100独立地容纳中性点汇流条250。同用于每相的电线和用于接地的电线设置在单个汇流条单元中的情况相比,这有助于减小马达1的总长。这继而有助于实现降低成本。
此外,树脂层205设置成使得线圈204被夹设在绝缘体203和树脂层205之间。这有助于降低线圈204的激励振动。 
应注意到,在本发明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绝缘层可以由涂层(即,电解沉积涂层)而不是绝缘体203来限定。
还应注意到,中性点汇流条250可以通过由板材冲压出环形或C形件来生产。在该情况下,当中性点汇流条250由板材冲压出时,中性点末端构件250a可以与中性点汇流条250一体地限定。 
还应注意到,前述定子200的段数仅仅是示例。
还应注意到,被限定在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圆心角的上述度数仅仅是示例。也就是说,被限定在该对线圈接线末端204a之间的圆心角可不必如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为铁心节段202的圆心角的一半。
[转子300的结构]
如图33和34所示,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子300是具有两段式侧转结构的转子。转子300包括转子铁心310、磁体320、间隔件330、转子罩340等。转子铁心 310、磁体320、间隔件330借助转子罩340可靠地结合,而不使用粘合剂。应注意到,图34示出了在轴环部341被限定在转子罩340中之前的该转子罩340(即,基部340a)。
包括在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子300中的转子铁心310的数量是两个。每个转子铁心310均是具有大致呈正八边形形状的截面的柱状构件。转子铁心310包括限定在其中心的通孔311。通孔311设置成大致与旋转轴线S同轴,并且设置成具有固定在其中的轴6。转子铁心310由沿着旋转轴线S上下叠置且结合成单个主体的多个金属板限定。
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子300具有八个极。换言之,附接到每个转子铁心310的磁体320(将被统称为“磁体组”)的数量是八个。每个磁体320成形为带板状。每个磁体320均包括设置成突出从而呈现劣弧截面的凸面321。每个磁体组中的磁体320均设置成使其凸面321径向向外取向。而且,每个磁体320均设置成使其凸面321平行于通孔311延伸。磁体320因此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在转子铁心310的外周面上,其中在磁体320中的相邻磁体之间限定有预定间隙。磁体320被极化使得每个磁体320均限定径向取向的南极或北极。南极和北极沿周向在径向外侧彼此交替设置。
每个均具有附接至其上的磁体组的两个转子铁心310沿着旋转轴线S上下布置。每对转子铁心310和磁体组将被称为“转子组件301”。两个转子组件301装配在转子罩340内,使得转子组件301彼此周向移位预定步进角。因此每个转子组件301中的八个磁体320中的每个磁体均与另一转子组件301中的八个磁体320中的相应一个磁体周向移位该预定步进角。换言之,转子组件301具有段式侧转结构。
包括在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子300中的间隔件330的数量是两个。每个间隔件330均是具有大致呈环形并且设置成沿着转子罩340的内周面延伸的一部分的构件。间隔件330设置成使其外径略小于转子罩340的内径。另外,间隔件330设置成使其内径具有大于通孔311的直径。间隔件330的外径至少设置成小于转子铁心310的外径。应注意到,间隔件330可以由金属或树脂制成,只要它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即可。
每个间隔件330均设置在装配在转子罩340内的转子组件301中的单独一个转子组件的端面与其中一个轴环部341之间。每个轴环部341均通过使转子罩340的端部变形来限定。每个间隔件330均设置成与相应的轴环部341结合来限制相应的转子组 件301的轴向运动。而且,间隔件330有助于便于加工轴环部341,并且还有助于防止磁体320和转子铁心310在加工期间被损坏。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转子罩340是经受金属加工的筒状金属物品。转子罩340包括筒状周壁342和开口344,该开口344设置成在转子罩340的两端处打开。转子罩340通过使大致筒状且无接缝的基部340a经受压力加工等来限定。转子组件301和间隔件330借助每个开口344被放置在转子罩340内并且被装配到转子罩340。每个转子组件301均被压配合转子罩340。转子罩340设置成保护转子组件301和间隔件330,并且适当地定位和一体地保持转子组件301和间隔件330,而不使用粘合剂。
除转子罩340包括限定在其中的轴环部341以外,转子罩340基本上相同于基部340a。基部340a的绕每个开口344的一部分(在下文还称为“加工边缘345”)被径向向内变形以限定径向向内突出的轴环部341,使得转子罩340被完成。基部340a的轴向尺寸因此设计成大于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的总轴向尺寸。
转子罩340的周壁342的外表面包括被径向向内压入的凹进分隔部350。该凹进分隔部350与设置成沿着旋转轴线S彼此相邻的两个转子组件301之间的间隙对应。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凹进分隔部350由设置成在转子罩340的轴向中心处沿周向延伸的直槽限定。凹进分隔部350有助于保持两个转子组件301,使得这些转子组件301不彼此接触。
应注意到,转子罩340的结构可以被修改,只要避免转子组件301之间的接触。也就是说,由凹进分隔部350限定在相邻转子组件301之间的间隙可以仅是微小的。注意,然而,当转子组件301被设置成彼此太接近时,转子300的高速旋转可能导致出现涡流损失。因此优选地是,凹进分隔部350设置成使两个转子组件301彼此隔开1mm或以上。
转子罩340的周壁342的外表面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多个凹槽346。凹槽346设置成以与磁体320对应的方式沿着旋转轴线S延伸。在转子罩340中的凹进分隔部350的两侧上,凹槽346设置成在任一侧都不延伸超过端部。
每个凹槽346均包括设置在其更靠近开口344的端部处的第一端壁346a。第一端壁346a设置成从转子罩340的外周面径向向内大致垂直地延伸。凹槽346的第一端壁346a沿周向大致沿直线设置。同时,每个凹槽346在更靠近凹进分隔部350的一端处的端部具有锥形。每个凹槽346在更靠近凹进分隔部350的一端处的该端部包 括第二端壁346b,该第二端壁346b设置成从转子罩340的外周面径向向内倾斜地延伸。应注意到,第二端壁346b的形状是当限定凹槽346时避免从柱状夹具360强迫移除基部340a的结果。
参看图35,由于凹槽346,转子罩340包括多个支承区域347,每个支承区域均具有呈劣弧形状的截面。每个支承区域347均设置成径向向外突出以匹配装配在转子罩340内的磁体320中的单独一个磁体的凸面321。换言之,每个磁体320设置成使得其凸面321与支承区域347中的单独一个支承区域相对设置。另外,每个磁体320均设置成与相应的支承区域347接触。每个磁体320因此均被限制周向运动,并且被保持在预定位置。
在沿周向彼此相邻的每两个支承区域347之间,限定凹进部348,该凹进部348沿着旋转轴线S呈线延伸并且与两个支承区域347相连。和支承区域347形成对比,每个凹进部348均设置成径向向内突出以具有呈劣弧形状的截面。凹进部348是嵌入被限定在每两个相邻磁体320之间的间隙中的小凹陷。每个凹进部348均设置在凹槽346中的单独一个凹槽的周向中部中。另外,凹进部348设置成从第一端壁346a延伸到第二端壁346b的附近。凹进部348有助于可靠地防止沿周向彼此相邻的任何磁体320之间的接触。
每个支承区域347均设置成与磁体320中的单独一个磁体的凸面321紧密面接触。这有助于适当地保持磁体320。
具体地,参看图36A和36B,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设置成使其曲率半径小于凸面321的曲率半径。转子罩340的部分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每个磁体320的凸面321的两个周向端定位在相应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的两个周向端的周向内部。
参看图36A,当没有外力被施加至支承区域347时,支承区域347的曲率半径小于凸面321的曲率半径。因此,当凸面321接触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时,支承区域347的靠近其两个周向端的两个单独部分接触凸面321,而支承区域347的中间部不接触凸面321。参看图36B,在转子铁心310等被装配到基部340a之后,力被施加至基部340a,好像增大基部340a的直径一样。结果,支承区域347的两个周向端部被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引出。结果,朝向旋转轴线S起作用的力被施加到支承区域347以迫使支承区域347位于磁体320上。以该方式,使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基本上全部与凸面321实现面接触。
而且,当支承区域347已紧密接触凸面321以具有与凸面321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时,具有该曲率半径并且由支承区域347限定的弧长于具有该曲率半径且由凸面321限定的弧。这有助于保证凸面321和支承区域347之间的面接触。结果,磁体320被适当地周向定位。
参看图37和图38,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用于导出支承区域347的曲率半径等的数学方程式。假定Ra表示当没有外力被作用于支承区域347时的该支承区域的曲率半径(mm),并且α表示支承区域347的圆心角(弧度)。类似地假定Rb表示凹进部348的曲率半径,并且β表示其圆心角。
假定Ra’表示当在磁体320等被装配到转子罩340之后支承区域347已被变形时该支承区域的曲率半径,并且α’表示其圆心角。类似地假定Rb’表示当在磁体320等被装配到转子罩340之后凹进部348已被变形时该凹进部348的曲率半径,并且β’表示其圆心角。应注意,Ra’等于凸面321的曲率半径。
假定R表示当磁体320等已被装配到转子罩340时该转子罩的最大外径(mm)。还假定θ表示转子300的一个极的圆心角,t表示转子罩340的厚度(mm),L表示转子罩340的周长(mm),并且E表示转子罩340的杨氏模量。 
当转子罩340被以上述方式构造时,下列几何方程成立。
α’=θ+β’                        方程式1
(R-t-Ra’)sinθ=(Ra’+Rb’+t)sinβ’方程式2
此外,当磁体320等已被装配到转子罩340时,在支承区域347和凹进部348的周向端部处产生拉力F。支承区域347和凹进部348由此被伸长,使得下列方程式成立。
&alpha; &prime; Ra &prime; - &alpha;Ra &alpha;Ra = &beta; &prime; Rb &prime; - &beta;Rb &beta;Rb = F tEL 方程式3
在支承区域347处产生的拉力F产生作用于磁体320上的径向向内力N(即,支承力)。支承力N由下述方程式表示。
N=2Fsin(α’/2)    方程式4
因此,通过使基于上述方程式计算的支承力N大于施加到磁体320的最大离心力,确保磁体320的适当保持。 
具体地,当下述不等式成立时确保磁体320的适当保持: 
N>Mm·Rm·S2       方程式5
其中Mm表示每个磁体320的质量,Rm表示从通孔311的中心到磁体320的重心的距离,并且S表示基于其设计的转子300的最大角速度。
<制造转子的方法>
接下来,现在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制造转子300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没有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将磁体320等装配到转子罩340而以便以一体的方式构造转子300。具体地,将磁体320等装配到转子罩340以便以一体的方式构造转子30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限定转子罩340的基部340a的步骤(即,基部限定步骤);限定基部340a中的凹进分隔部350的步骤(即,凹进分隔部限定步骤);限定基部340a中的支承区域347的步骤(即,支承区域限定步骤);将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装配到基部340a的步骤(即,装配步骤);以及限定基部340a中的轴环部341以完成转子罩340的步骤(即,轴环部限定步骤)。
(基部限定步骤)
参看图39A、39B、39C和39D,转子罩340的基部340a(初始状态)在基部限定步骤中被限定。具体地,参看图39A,金属板首先经受压力加工以限定压制金属物品,该压制金属物品具有底部并且大致筒状并且无接缝。从耐久性和马达性能的角度看,金属板的厚度优选地在大约0.2mm至大约0.3mm的范围内。
接着,参看图39B,压制金属物品的底部被从其移除以成形如图39C所示的该压制金属物品,并且此后切除不需要的轴环部,使得最终限定如图39D所示的大致筒状的物品,该物品在其两端具有开口并且无接缝。该物品用作转子罩340的基部340a(初始状态)。
另选地,参看图40A、40B、40C和40D,压制物品可以例如用于限定基部340a,该压制物品具有底部并且大致筒状且无接缝,该压制物品包括限定在其底部中的曲面。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底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之后,压制物品的与曲面对应的一部分借助压力加工变形以呈现筒状。不需要的轴环部此后被切除。
(凹进分隔部限定步骤)
在凹进分隔部限定步骤中,基部340a的周壁342的一部分被径向向内挤压,使得基部340a的轴向中间部包括凹进分隔部350。
参看图41,具体地,基部340a被装配到一对预定半部夹具380中的一个,使得基部340a由此被保持。该对半部夹具380中的另一个被结合到第一半部夹具380, 使得凹槽380a被限定在第二半部夹具380的外周面中。凹槽380a与凹进分隔部350对应。包括限定在其顶端的突起的冲模381压靠基部340a的周壁342而从该周壁342外侧径向向内被压入凹槽380a。结果,凹进分隔部350被限定在周壁342的预定部分处。
(支承区域限定步骤)
在支承区域限定步骤中,基部340a的周壁342的部分被径向向内挤压,使得凹槽346被限定在其中。结果,支承区域347被限定在其中。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凹进部348被与支承区域347同时限定。
支承区域限定步骤包括第一支承区域限定步骤和第二支承区域限定步骤。在第一支承区域限定步骤中,支承区域347被限定在由凹进分隔部350分隔的基部340a的两个轴向半部中的一个中。在第二支承区域限定步骤中,支承区域347被限定在基部340a的另一轴向半部中,使得基部340a的另一轴向半部中的支承区域347与基部340a的第一轴向半部中的支承区域347周向移位预定步进角。
参看图42、43、44和45,八个压杆361(即,压模)等用于支承区域限定步骤。压杆361设置用于柱状夹具360以及两个转子组件301中的一个的凹槽346。夹具360的轴向尺寸大约为基部340a的轴向尺寸的一半,并且夹具360的外径略小于基部340a的内径。夹具360的外周面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八个凹陷部362。凹陷部362设置成与凹槽346的截面对应,换言之,与支承区域347和凹进部348的截面对应。每个凹陷部362均设置成从轴向中部延伸到夹具360的外周面的上边缘。每个凹陷部362均包括封闭端362a和开口端362b,该封闭端由径向伸展的端面封闭。
每个压杆361均包括压面361a。压面361a设置成以与凹槽346的截面对应的方式突出。压杆361绕夹具360设置,使得其压面361a设置成面向夹具360的凹陷部362。另外,每个压杆361均能够被沿径向偏移。每个压杆361的压面361a的轴向端与凹陷部362中的单独一个的封闭端362a对齐。每个压杆361的压面361a的另一轴向端轴向定位在夹具360的上边缘下面。
参看图42,在支承区域限定步骤中,基部340a首先被装配到夹具360,使得基部340a的开口344中的一个被放置在夹具360的上边缘(装配边缘)上方。接着,参看图43,支承夹具360a借助基部340a的相对开口344插入基部340a中。此后,压杆361被压靠在基部340a的外周面上。周壁342的预定部分因此变形以使凹槽346 成形(第一支承区域限定步骤)。
每个凹陷部362均包括设置在夹具360的上边缘处的开口端362b。因此,在压杆361被向后偏移之后,通过简单地将基部340a拉离夹具360能容易地从夹具360移除基部340a,而而不需要强制移除。
接着,参看图45,基部340a被倒置并且周向移位预定步进角。此后,基部340a被再次装配到夹具360,使得基部340a的相对开口344被放置在夹具360的上边缘上方。基部340a的周壁342的预定部分于是变形以使凹槽346以类似于上述的方式成形(第二支承区域限定步骤)。
凹槽346并且因此支承区域347由此被限定为如图33和其它图所示的。
(装配步骤) 
在于支承区域限定步骤之后执行的装配步骤中,转子铁心310、磁体320和间隔件330装配到基部340a以使得它们以一体方式被暂时组装。
首先,将其中一个转子组件301装配到基部340a的轴向半部中的一个。例如,支承工具用来支承转子组件301,其中磁体320设置在转子铁心310的外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接着将转子组件301装配到基部340a以使得基部340a被放置在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的轴向端上方,将转子组件301压配合到基部340a以使得磁体320与凹进分隔部350接触。这时,转子组件301与基部340a周向对齐,使得每个磁体320的凸面321的两个周向端定位在相应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的两个周向端的周向内部。
当转子组件301被与基部340a周向对齐以使得每个磁体320的凸面321的两个周向端定位在相应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的两个周向端的周向内部时,凸面321被设置成与相应支承区域347面接触。磁体320由此沿周向被可靠地保持。而且,凹进部348被嵌入每对相邻磁体320之间。这有助于防止磁体320之间的接触。 
接着,将另一转子组件301装配到基部340a的另一轴向半部,使得该另一转子组件301从第一转子组件301周向移位预定步进角。例如,支承工具用来支承第二转子组件301,其中磁体320设置在该第二转子组件的转子铁心310的外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接着将第二转子组件301装配到基部340a使得该基部340a被放置在该第二转子组件的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的轴向端上方,并且将第二转子组件301压配合到基部340a使得该第二转子组件的转子铁心310与第一转子组件301的转子铁心310 接触,并且使得该第二转子组件的磁体320与凹进分隔部350接触。这时,第二转子组件301与基部340a周向对齐,使得每个磁体320的凸面321的两个周向端定位在相应支承区域347的内表面的两个周向端的周向内部。
最后,将间隔件330设置在装配到基部340a的转子组件301中的每个的面向开口344的端面上。当转子铁心310、磁体320和间隔件330已被适当地装配到基部340a时,基部340a的绕开口334的每个端部(即,所加工的边缘345)设置成突出超过相应间隔件340的端面。
(轴环部限定步骤)
在于装配步骤之后执行的轴环部限定步骤中,使基部340a的所加工的边缘345变形以限定轴环部341。轴环部341设置成密封转子罩340内的磁体320等。
现在将参照图46、47和48在下面描述轴环部限定步骤。在轴环部限定步骤中,专用的车床装置370被用来限定轴环部341,如图46至48所示。车床装置370包括卡盘371、尾架372等,该卡盘371能够绕旋转轴线S旋转。尾架372设置成沿着旋转轴线S与卡盘371相对,并且设置成在支承其中一个间隔件330的同时与卡盘371同步旋转。
车床装置370还包括设置在其顶部并能自由地旋转的小直径辊子(即,凸轮从动件373)。车床装置370还包括压接工具374。该压接工具374能够相对于卡盘371的旋转轴线S等沿径向偏移。另外,压接工具374能够至少在旋转轴线S和垂直于该旋转轴线S的轴线之间的范围内倾斜。此外,车床装置370还包括用于在加工期间确定基准位置的触针375。车床装置370还包括控制装置等(未示出),该控制装置用来执行卡盘371、尾架372、凸轮从动件373、压接工具374和触针375的集中控制。车床装置370设置成自动执行用于限定轴环部341的一系列过程。
在轴环部限定步骤中,首先,借助卡盘371保持具有附接至其上的转子铁心310等的基部340a,使得基部340a的其中一个开口344设置成面向外。这时,卡盘371和基部340a设置成大致彼此同轴以共用同一旋转轴线S。参看图46,一旦车床装置370被致动,触针375就被驱动。接着使触针375与间隔件330的端面接触。在加工期间被用作基准的基准面由此被设定。应注意,基于基准面执行加工有助于应对不同部分的尺寸的变化。
参看图47,尾架372基于设定的基准面开始操作。接着将尾架372朝向卡盘371 适当地压靠在间隔件330上。基部340a由此由车床装置370保持。另外,使基部340a连同卡盘371和尾架372绕旋转轴线S以预定旋转速度旋转。
参看图48,当基部340a旋转时,凸轮从动件373被压靠在基部340a的加工边缘345上。参看图47,凸轮从动件373以步进方式倾斜,使得所加工的边缘345径向向内变形以限定轴环部341。当轴环部341已被限定时,间隔件330被保持在轴环部341和转子铁心310的端部之间。 
凸轮从动件373设置成在这时根据需要旋转。凸轮从动件373的旋转有助于防止出现所加工的边缘345和凸轮从动件373之间的过大摩擦力(即,侵蚀性磨损)和不需要的力。此外,间隔件330有助于防止损坏任何磁体320和转子铁心310的端部。此外,间隔件330还有助于克服凹槽346的影响而保持所加工的边缘345的环形。间隔件330因此有利于轴环部341的成形。
轴环部341由此成形为沿径向均匀地延伸以具有精细光洁度。轴环部341设置成与间隔件330紧密接触以限制间隔件330的运动。
轴环部341优选地设置成从周壁342径向向内突出大约1mm以上。1mm以上的突出确保轴环部341可靠地成形为平坦的而不起皱,并且还确保间隔件330的可靠保持。应注意,轴环部341可以不必设置成沿着其整个外周均匀地延伸。也就是说,切口或多个切口可以被限定在轴环部341的一部分或多部分中。
此后,将基部340a以相反取向放置在车床装置370中,并且以类似的方式执行上述一系列过程以使另一加工边缘345变形以限定另一轴环部341。
当另一轴环部341已被限定时完成转子罩340。轴环部341、间隔件330和凹进分隔部350结合以限制装配到转子罩340内的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的轴向运动。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由此被保持在预定位置处。如上所述,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转子300能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被构造。这导致提高生产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以在不使用居间粘合剂的情况下将磁体沿周向以大致规则间隔设置。这导致改善转子的不平衡度。
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子300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变化和修改。
例如,转子铁心310的截面的形状不限于八边形。根据设置在转子铁心310上的磁体320的数量和每个磁体320的形状,转子铁心310的截面的形状可以变成合适的 圆形、各种各样的其它八边形中的任一种等。
还应注意,还可以如此设置使得转子铁心310的数量是一个,而多个磁体组沿着转子铁心310的旋转轴线上下叠置地布置。
还应注意,凹进分隔部限定步骤可以在支承区域限定步骤之后执行。还应注意,凹进分隔部可以不必设置成沿其整个圆周连续延伸,而是可以由一部分或沿周向间断设置的多个部分限定,只要磁体因此被轴向保持即可。

Claims (17)

1.一种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设置在定子的轴向端部上,并且所述汇流条单元与设置成在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端部上方沿轴向突出的多个线圈接线末端电连接,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
多个汇流条,每个汇流条均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由形状为环或字母“C”的导电线限定,所述主体部绕所述定子的轴线设置;
保持件构件,该保持件构件设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端部上以保持所述汇流条;以及
多个端子构件,每个端子构件均包括与所述汇流条中的一个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线圈接线末端中的一个线圈接线末端连接的线圈连接部,
所述保持件构件具有沿轴向叠放的多个环形保持件,
所述多个环形保持件包括容置槽,该容置槽呈环形或字母“C”形,
所述多个环形保持件在相互的所述容置槽的开口面之间不彼此面对的状态下层叠,
在所述多个环形保持件的主体的内壁形成有多个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的钩,以及多个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并且在每个所述钩之间设置的竖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汇流条均包括外连接部,该外连接部由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续并成为一体的导电线限定,并且所述外连接部设置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所述容置槽设置成独立地容纳并保持所述汇流条中的单独一个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所述容置槽设置成独立地容纳并保持所述汇流条中的单独一个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和导槽,所述导槽设置成容纳并保持所述汇流条的所述外连接部,以允许该外连接部沿径向从所述容置槽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汇流条的所述外连接部在沿径向从所述容置槽引出之后被沿轴向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每个保持件的所述导槽设置成从所述容置槽径向向内延伸,接着沿轴向延伸;并且
每个保持件的内周面均包括竖直导槽,该竖直导槽以与这些保持件中的一个不同保持件的所述导槽对应的方式限定在该保持件中,并且所述竖直导槽设置成容纳并保持穿过所述不同保持件的所述导槽而引出的所述外连接部,以允许所述外连接部被沿轴向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保持件均具有相同的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保持件均具有相同的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保持件均包括第一环形表面和第二环形表面,所述第一环形表面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环形表面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多个凹进部,以使得这些保持件中的不同保持件的凸起部装配在所述凹进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每个端子构件均由单个板材限定;并且
每个端子构件均包括板形的结合部,该结合部设置成在所述汇流条连接部和所述线圈连接部之间连续延伸,所述结合部沿其板厚方向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汇流条均由裸电线限定。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汇流条均由裸电线限定。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汇流条均由裸电线限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每个汇流条均由裸电线限定。
15.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和
定子,该定子包括多个线圈以及设置成沿轴向从其突出的多个线圈接线末端;其中所述汇流条单元设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端部上,所述汇流条单元的所述端子构件与所述定子的所述线圈接线末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线圈接线末端绕所述定子的轴线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该马达还包括:
中性点汇流条,该中性点汇流条由形状为环或字母“C”的导电线限定;和
槽部,该槽部限定在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端部上以保持所述中性点汇流条;其中
所述定子的所述线圈以星形构造连接;
所述线圈接线末端包括中性点末端;并且
所述端子构件包括中性点末端构件,该中性点末端构件设置成使所述中性点汇流条和所述中性点末端彼此相连。
CN201180011598.9A 2010-03-03 2011-02-28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6955 2010-03-03
JP2010-046955 2010-03-03
JP2010145082A JP5703604B2 (ja) 2010-03-03 2010-06-25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モータ
JP2010-145082 2010-06-25
PCT/JP2011/055156 WO2011108734A1 (en) 2010-03-03 2011-02-28 Ro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and mo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996A CN102782996A (zh) 2012-11-14
CN102782996B true CN102782996B (zh) 2015-07-15

Family

ID=4454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5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996B (zh) 2010-03-03 2011-02-28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60217B2 (zh)
JP (1) JP5703604B2 (zh)
CN (1) CN102782996B (zh)
DE (1) DE112011100325T5 (zh)
WO (1) WO20111087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3661A (zh) * 2016-12-05 2019-07-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0801B2 (ja) * 2012-03-30 2016-06-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用モ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90603B2 (ja) * 2012-07-23 2015-10-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電リング及び電動機
DE102012020547A1 (de) * 2012-10-19 2014-04-24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mit Stator
JP5849939B2 (ja) * 2012-12-20 2016-02-0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電リング及び電動機
JP6032038B2 (ja) * 2013-02-08 2016-11-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電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3003024A1 (de) * 2013-02-22 2014-08-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omotor, insbesondere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JP6190599B2 (ja) * 2013-03-08 2017-08-30 Kyb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155057B2 (ja) 2013-03-08 2017-06-28 Kyb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製造方法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2014176209A (ja) 2013-03-08 2014-09-22 Kayaba Ind Co Ltd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286129B2 (ja) * 2013-03-08 2018-02-28 Kyb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053002B2 (ja) 2013-03-08 2016-12-27 Kyb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024609B2 (ja) * 2013-07-09 2016-11-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電リング
JP6113606B2 (ja) * 2013-08-27 2017-04-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電部材の保持構造、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FR3010850B1 (fr) * 2013-09-13 2017-05-05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Bridage d'un interconnecteur sur un stator
KR102051599B1 (ko) * 2013-09-16 2020-01-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인슐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EP2858212B1 (de) * 2013-10-01 2016-01-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verfahren für eine Statorwicklung und entsprechender Stator
JP5661161B1 (ja) * 2013-10-07 2015-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WO2015093138A1 (ja) * 2013-12-16 2015-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電一体型駆動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924847A1 (de) * 2014-03-28 2015-09-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Zusammengesetzt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052244B2 (ja) * 2014-06-30 2016-12-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JP6276122B2 (ja) * 2014-07-01 2018-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DE102014214183A1 (de) * 2014-07-22 2016-02-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element für einen Stator,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s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02014012824A1 (de) * 2014-08-28 2016-03-03 Audi Ag Schaltring für eine Elektromaschine
JP6331950B2 (ja) * 2014-10-14 2018-05-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2016082695A (ja) * 2014-10-16 2016-05-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モータのロータ、これを備え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モータ、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DE102014115379A1 (de) * 2014-10-22 2016-04-28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Statorvorrichtung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EP3038236B1 (en) * 2014-12-22 2017-10-11 Magneti Marelli S.p.A. Electric machine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
US10622864B2 (en) 2015-01-22 2020-04-14 Jtekt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unit and drive unit for vehicle
CN110098685B (zh) 2015-02-27 2021-11-30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结构组件
DE102015217017A1 (de) * 2015-09-04 2017-03-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Statorbaugruppe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16208577A (ja) * 2015-04-16 2016-12-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電リング及び電動機
KR102388468B1 (ko) * 2015-05-28 2022-04-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6458647B2 (ja) * 2015-05-29 2019-01-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線接合構造、及び、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線接合方法
WO2017026492A1 (ja) * 2015-08-10 2017-02-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US10903711B2 (en) * 2015-08-10 2021-01-26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JP6652811B2 (ja) * 2015-10-27 2020-02-26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モータ
DE102016200115A1 (de) 2016-01-08 2017-07-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mit einer Verschaltungseinrichtung für Statorspulen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m derartigen Stator
WO2017145274A1 (ja) * 2016-02-24 2017-08-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EP3425776B1 (en) * 2016-03-02 2021-05-05 LG Innotek Co., Ltd. Busbar assembly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DE102016204935A1 (de) * 2016-03-24 2017-09-28 Robert Bosch Gmbh Verschaltungsplatte für einen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P3496238B1 (en) * 2016-08-05 2022-02-2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O2019044953A1 (ja) * 2017-08-31 2019-03-07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JPWO2019082411A1 (ja) * 2017-10-26 2020-11-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モータ
JPWO2019102640A1 (ja) * 2017-11-24 2020-11-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TWI636640B (zh) * 2017-12-26 2018-09-2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定子結線固定裝置
DE102018102976A1 (de) * 2018-02-09 2019-08-14 Nidec Corp. Drahthalter
CN111788760B (zh) * 2018-02-28 2022-11-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020810A (zh) * 2018-04-25 2020-12-01 博格纳瑞典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
US11876414B2 (en) 2018-07-19 2024-01-16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ctric motor comprising a wiring un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 motor comprising a wiring unit
JP2020088877A (ja) * 2018-11-14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
JP7024747B2 (ja) * 2019-02-26 2022-0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そ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DE102019205116A1 (de) * 2019-04-10 2020-10-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Stator für einen dreiphasigen elektrischen Motor
DE102019205121A1 (de) * 2019-04-10 2020-10-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Stator für einen dreiphasigen elektrischen Motor
DE102019205123A1 (de) * 2019-04-10 2020-10-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Stator für einen dreiphasigen elektrischen Motor
US11133719B2 (en) 2019-06-26 2021-09-28 Atieva, Inc. Motor winding connector ring
JP7270783B2 (ja) * 2019-08-20 2023-05-10 安徽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母線、母線本体、モ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TWI708459B (zh) * 2019-09-26 2020-10-2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定子結線裝置
US12034347B2 (en) * 2019-10-10 2024-07-09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and busbar for the motor
US11791673B2 (en) * 2019-10-11 2023-10-1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ator routing system
TWI699075B (zh) * 2019-10-14 2020-07-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定子結線裝置
US20230022912A1 (en) * 2019-12-23 2023-01-26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JP6840217B1 (ja) * 2019-12-23 2021-03-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20230024882A1 (en) * 2020-02-24 2023-01-26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JP7463775B2 (ja) * 2020-03-13 2024-04-09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
CN115315887A (zh) * 2020-03-25 2022-11-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EP3893364A1 (de) * 2020-04-06 2021-10-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system für stromschienen an statoren bzw. statorsegmenten dynamoelektrischer maschinen
DE102020110651B4 (de) 2020-04-20 2021-11-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Kontaktierung eines Stator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S11811287B2 (en) 2020-06-05 2023-11-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US20220109341A1 (en) * 2020-10-01 2022-04-0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Connection unit for electric motor
DE112020007715T5 (de) * 2020-10-20 2023-08-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ammelschienenklemmen, Kollektorring und Motor
JP7556801B2 (ja) * 2021-02-09 2024-09-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US11658530B2 (en) * 2021-07-15 2023-05-23 Stoneridge, Inc. Modular brushless DC (BLDC) motor construction
EP4254742A1 (en) * 2022-03-29 2023-10-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ic machine
DE102022210663A1 (de) 2022-10-10 2023-11-02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Stromschienensystem zur Versorgung eines Stators einer Axialflussmaschine und Stat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373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集配电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397A (en) * 1984-11-30 1986-05-20 Sundstrand Corporation Terminal block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H06233483A (ja) * 1993-01-29 1994-08-19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テータに於けるコイル巻線の結線構造
JP3489484B2 (ja) 1999-05-19 2004-01-19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端子台
JP2001119885A (ja) 1999-10-21 2001-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3相電動機の固定子および3相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装置
JP3613262B2 (ja) 2002-04-26 2005-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77673B2 (ja) 2002-07-17 2008-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7582999B2 (en) * 2003-11-20 2009-09-01 Intelligent Electric Motor Solutions Pty Ltd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magnetically inducible core
JP2005312277A (ja) * 2004-04-26 2005-11-04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集中巻き型ステータコイル
JP4112535B2 (ja) 2004-07-30 2008-07-02 株式会社一宮電機 ステ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281733B2 (ja) 2005-11-21 2009-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モータの分割ステータ
JP2007174869A (ja) 2005-12-26 2007-07-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セグメント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4353950B2 (ja) 2006-03-06 2009-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07259523A (ja) 2006-03-20 2007-10-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インシュレータ
JP2007288821A (ja) 2006-04-12 2007-11-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分割ステータ
JP2007311123A (ja) * 2006-05-17 2007-11-29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機器と給電端子部との接続構造および車両
JP2008220027A (ja) * 2007-03-02 2008-09-18 Asmo Co Ltd バスバー装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278704A (ja) * 2007-05-02 2008-11-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そのコイル端末とバスバー用端子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JP5026871B2 (ja) 2007-07-04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構造
JP4661849B2 (ja) 2007-09-27 2011-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子構造
JP4404145B2 (ja) 2008-01-16 2010-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分割固定子製造方法
JP2009261220A (ja) 2008-03-19 2009-11-05 Toyota Motor Corp 固定子製造方法
JP4465396B2 (ja) * 2008-04-15 2010-05-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配電接続構造および回転電機の配電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
US8154163B2 (en) 2008-04-15 2012-04-10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power collection/distribution ring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373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集配电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3661A (zh) * 2016-12-05 2019-07-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CN109983661B (zh) * 2016-12-05 2021-05-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996A (zh) 2012-11-14
JP2011205875A (ja) 2011-10-13
US20120319512A1 (en) 2012-12-20
WO2011108734A1 (en) 2011-09-09
US9160217B2 (en) 2015-10-13
DE112011100325T5 (de) 2012-10-31
JP5703604B2 (ja)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2996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02782992B (zh) 转子、制造转子的方法以及马达
CN102782995B (zh) 定子及马达
CN102782994B (zh) 定子节段及马达
US10855132B2 (en) Bus bar unit,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us bar unit
CN103190060B (zh) 汇流条、马达以及制造汇流条和马达的过程
JP6267907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EP3142235B1 (en) Stator-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JP6353723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20100033044A1 (en) Motor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2007174869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セグメント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US10193405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583004B2 (en) Short-circuiting member, commu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ort-circuiting member
CN108028558B (zh)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JP2007174826A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5800075B2 (ja) ロータ、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
US7414344B2 (en) Commutator and an armature
JP5351614B2 (ja) 電動モータのブラシ装置
JP5958767B2 (ja) バスバー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24073683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