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619B -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619B
CN102782619B CN201180012396.6A CN201180012396A CN102782619B CN 102782619 B CN102782619 B CN 102782619B CN 201180012396 A CN201180012396 A CN 201180012396A CN 102782619 B CN102782619 B CN 102782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inkage
functional layer
layer
plastic foil
plyw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3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2619A (zh
Inventor
栗岛进
根岸聪史
长谷川刚
相川隆行
高桥幸史
牛尾成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mo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mo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o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mot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2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2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6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32B2255/205Metall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柔软性、韧性强、且起模操作性良好的功能性层叠板。功能性层叠板是在借助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层叠板的、上述塑料膜的至少1片的单面或两面具有功能层的功能性层叠板,上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功能层是例如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热射线反射功能、气体阻隔功能、面状发热功能的层,可以设置在层叠板的内部。或者,功能层是具有光反射功能、光透射调节功能、防模糊功能的层,可以设置在层叠板的最表面。此外,在借助上述粘接层贴合有透明塑料膜的透明层叠板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制成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

Description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 摸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层叠板,其可以使厚度薄化同时韧性强,在起模处理时,可以防止塑料膜从粘接层剥离。此外,本发明涉及轻质、无破损风险且加工(起模处理)适用性优异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以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磁波屏蔽膜、热射线反射膜、气体阻隔膜、光反射膜、光透射调节膜、防模糊膜等各种功能性膜面世。这些功能性膜单独使用时韧性差,因此贴合于塑料板等补强板而使用。
但是,使功能性膜贴合于塑料板而成的功能性层叠板,虽然韧性良好但厚度变厚而欠缺柔软性,进而,在用以制成所期望的尺寸的起模加工时会有破裂的问题。在塑料板直接形成功能层的功能性塑料板也有同样的问题。
为了避免起模加工时的上述问题,考虑预先在成为既定尺寸的塑料板上贴附功能性膜或者形成功能层,但该情况下会有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静电容量式触摸屏、电阻膜式触摸屏中,使用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电极。作为透明基材,有时也使用塑料膜,但在重视耐久性、韧性的情况下,使用玻璃。
但是,在使用玻璃作为透明基材的情况下,会有重量变重并且在破损时会飞散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使用充分厚的塑料板作为透明基材。
但是,使用充分厚的塑料板作为透明基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板,虽然韧性充分,但是因为韧性过强而欠缺按压感(触摸的感触),进而,在用以制成所期望的尺寸的起模加工时会有破裂的问题。
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起模加工时的上述问题,考虑在预先形成为既定尺寸的透明塑料板上形成透明导电层,但是在该情况下会有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本申请人提出有关隔着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层叠板作为适合于表面保护膜等的材料的技术(专利文献1)。该层叠板已具有将厚度抑制到很薄并且韧性强等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将其用作形成功能性膜、透明导电层的基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7/080774号公报(权利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层叠板在施以起模处理时可以防止破裂的发生,但是有时在塑料膜和粘接层之间会产浮起、剥离。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进行起模处理在塑料膜和粘接层之间也不产生浮起或剥离、较薄而具有柔软性且韧性强的功能性层叠板,还提供轻质同时具有韧性和按压感(触摸的感触)、处理时无破损风险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发现:对层叠板进行起模处理时产生的塑料膜和粘接层之间的浮起、剥离,仅通过提高塑料膜和粘接层的粘接性并不会得到改善,粘接层的硬度与该浮起、剥离有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一种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隔着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且在上述塑料膜的至少1片具有功能层的功能性层叠板,上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另外,本发明中,功能层是对所使用的塑料膜赋予该塑料膜所不具有的物理的功能例如光学的功能、电功能、热力学的功能、对热射线或气体等的遮蔽功能等功能的层。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的第一个方案为,其是隔着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层叠板,在塑料膜和塑料膜之间的至少之一具有功能层,上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的第二个方案为一种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隔着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层叠板,在至少最表面的塑料膜的一方的面上具有功能层,上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的第三个方案为一种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具体而言,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用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透明塑料膜而成的透明层叠板的至少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
在第一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中,功能层是例如具有选自电磁波屏蔽功能、热射线反射功能、气体阻隔功能、面状发热功能的功能的层。
在第二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中,功能层是例如具有选自光反射功能、光透射调节功能、防模糊功能的功能的层。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塑料膜和粘接层的合计厚度为250~700μm且各个塑料膜的厚度为50~400μm。
此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粘接层的树脂含有热固化型树脂或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进而,本发明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
即,本发明的触摸屏的第一个方案为一种静电容量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在在透明基材的至少单面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基材,上述透明基材用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透明塑料膜而成的透明层叠板。
本发明的触摸屏的第二个方案为一种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使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上部电极和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下部电极隔着间隔件以透明导电层彼此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上述上部电极的透明基材和/或上述下部电极的透明基材用马氏硬度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透明层叠板。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通过采用隔着粘接层贴合有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的结构,可以制成使塑料膜和粘接层之间不产生浮起、剥离,使厚度较薄且韧性强,制成起模处理性优异的层叠板。此外,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与具有同样厚度的1片塑料膜相比,其韧性强,能够防止进行起模处理时的破裂。可使功能性层叠板不容易破裂的理由,认为是由于构成层叠板的塑料膜可以使用容易起模的程度的厚度的塑料膜,并且粘接层吸收起模时的冲击。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为轻质且在处理时无破损的风险。由此,能够提供轻质且具有韧性和按压感(触摸的感触)、处理时无玻璃飞散的风险的触摸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表面型)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投影型)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阻膜式触摸屏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板及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以下,无特别区别时,也统称为功能性层叠板)具有用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层叠体结构作为通用结构。首先,对在各实施方式中通用的层叠体的材料及其构成进行说明。
作为塑料膜,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三乙酰纤维素、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形成的各种塑料膜。其中,在韧性强且起模时不易破裂的方面,优选经延伸加工尤其是双轴延伸加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此外,在使用3片以上的塑料膜的情况下,优选以在两表面配置经双轴延伸加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并夹持其他塑料膜的方式使用。另外,也可以对塑料膜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底涂易粘接处理等易粘接处理。
功能性层叠板使用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或层叠体的内部存在功能层且在需要光透射性的用途中塑料膜的透明性高的层叠板。根据功能层的性质,也可以是在不要求透明性的用途中塑料膜不透射光的层叠板,例如,也可以使用发泡膜、白色或黑色膜。
各个塑料膜的厚度优选为50~400μm,更优选为100~350μm,进一步优选为150~300μm。通过使各个塑料膜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能够容易地进行起模处理、并且容易地防止起模时的破裂。在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中,可以使按压感变得良好。此外,为了防止卷曲的发生,在功能性层叠板由2片塑料膜形成时,优选使2片塑料膜为相同的厚度,在功能性层叠板由3片以上的塑料膜形成时,优选使位于表面侧的2片塑料膜的厚度相同。例如,可以是使厚度相同的薄塑料膜贴合在400μm的塑料膜的两面。
功能性层叠板的塑料膜和粘接层的合计厚度(从功能性层叠板除去了功能层的厚度)优选为200μm~1mm,下限更优选为25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上。在第一方案、第三个方案的功能性层叠板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350μm以上。通过使厚度为250μm以上,能够成为不容易挠曲的韧性。上限优选为700μm以下。通过使厚度为1mm以下,能够容易进行起模处理。在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中,能够使韧性强度适度并使按压感变得良好。
粘接层包含树脂和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作为构成粘接层的树脂,优选使用利用加热和/或电离辐射线照射等而进行交联固化的热固化型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这些树脂通过交联固化,从而能够提高对塑料膜的粘接性并且增强功能性层叠板的韧性。
根据在塑料膜上涂布含有热固化型树脂的涂布液后利用热使其交联固化这一制法上的要求,热固化型树脂优选能够利用塑料膜的耐热温度以下的热进行交联固化的热固化型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利用热使三聚氰胺系、环氧系、氨基醇酸系、聚氨酯系、丙烯酸系、聚酯系、酚醛系等交联性树脂进行交联固化的树脂。特别优选可增强制成功能性层叠板时的韧性且与塑料膜的粘接性也良好的丙烯酸系热固化型树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交联性、交联固化涂膜的硬度,优选添加固化剂。另外,本发明中,热固化型树脂也包括在常温(5~35℃)下固化的常温固化型树脂。
作为固化剂,可配合合适的树脂适当使用聚异氰酸酯、氨基树脂、环氧树脂、羧酸等化合物。
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优选使用至少由能够利用电离辐射线(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的照射进行交联固化的涂料所形成的树脂。作为这样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涂料,可以使用可进行光阳离子聚合的光阳离子聚合性树脂、可进行光自由基聚合的光聚合性预聚物若或者光聚合性单体等中的1种或混合2种以上的混合物。在这样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涂料中可以添加各种的添加剂,但在固化时使用紫外线的情况下,优选添加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敏化剂等。
粘接层,除上述的固化性树脂以外,也可以含有丙烯酸系粘合性树脂等热塑性树脂。通过混合热塑性树脂,可以对粘接层赋予常温的压敏粘接性,因此能够容易地粘贴塑料膜彼此。此外,通过混合热塑性树脂,能够将马氏硬度调节得到较低,在进行起模处理时,在塑料膜和粘接层之间不易产生浮起、剥离。为了得到韧性强的功能性层叠板,热塑性树脂优选为构成粘接层的树脂的60%以下。
在不妨碍后述的功能层的功能的范围内,在粘接层中,除上述的树脂以外,也可以添加流平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静电剂、颜料、染料等添加剂。此外,在粘接层中可以通过添加添加剂等途径来赋予其他功能。例如,通过使粘接层中含有光扩散剂,从而能够赋予作为光扩散板的功能、作为透射型屏幕(screen)的功能。
粘接层通过对上述的热固化型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涂料进行加热和/或电离辐射线照射而进行固化。这里所说的固化是指从在常温具有流动性的涂料的状态变成丧失流动性的状态的变化,固化的程度可以具有一定的范围。固化的程度可以通过照射量来进行调节。
固化后的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1~50μm。作为粘接层的下限,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作为上限,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通过使厚度为1μm以上,可以得到充分的韧性和粘接力。使厚度为50μm以下的原因在于,即使厚度为50μm以上,也不太会得到因厚度产生的增强韧性的效果,并且功能性层叠板的厚度变得过厚。此外,由于使粘接层的厚度较厚,而对塑料膜的电离辐射线的照射量变多,因此也会导致塑料膜的劣化。
固化后的粘接层的硬度以马氏硬度计为260N/mm2以下,优选为200N/mm2以下,特别优选为100N/mm2以下。马氏硬度是粘接层的硬度的指标,表示由在利用维氏硬度压头压入粘接层的表面时的试验荷重和压入表面积求出的粘接层的硬度(凹陷难度)。本说明书中,马氏硬度是用在温度20℃、相对湿度60%的气氛下基于ISO-14577-1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值。
通过使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从而在进行起模处理时能够防止在塑料膜及功能层与粘接层之间产生浮起、剥离。其理由认为是,在马氏硬度大于260N/mm2时,用刀刃裁断塑料膜需要较大的力量,塑料膜的回弹力变得过大,因此,在塑料膜及功能层与粘接层之间产生浮起、剥离。另外,马氏硬度的下限优选为1N/mm2以上,更优选为2N/mm2以上。通过使马氏硬度为1N/mm2以上,从而能够维持韧性的强度,即使在对层叠体施加局部的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压痕残留。
作为使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的方法,可列举出对构成用于粘接层的树脂的单体、寡聚物的配合,用于粘接层的树脂、添加剂的配合(马氏硬度不同的树脂的组合、热塑性树脂的添加等)进行调节的手段。作为光聚合性单体,特别优选使用具有羟基或氨基的丙烯酸酯系单体。通过使用具有羟基或氨基的丙烯酸酯系单体,从而能够增加粘接力,通过对其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马氏硬度。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带羟基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带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羟基乙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以及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酰吗啉等。
此外,也可以如上述那样通过热塑性树脂的添加、使粘接层固化时的电离辐射线的照射量的增减来调节马氏硬度。
有关粘接层的粘接力,优选具有在粘接层的固化后在功能层和粘接层之间、或者塑料膜与粘接层之间不容易剥离的适度的粘接力。其原因在于,采用容易剥离的粘接力时,在进行起模处理时会因塑料膜的回弹力而导致产生浮起、剥离,并且其原因还在于,即使是不容易剥离的粘接力,粘接层的粘接力小也会因起模时的塑料膜的回弹力而导致产生浮起、剥离。具体而言,塑料膜或功能层与粘接层的粘接力优选为5N/25mm宽幅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N/25mm宽幅以上。此外,进一步优选为难以剥拉的15N/25mm宽幅以上。
可以通过调节构成用于粘接层的树脂的单体、寡聚物的种类并且通过调节树脂的配合,从而进行粘接力的调节。
从韧性的观点出发,粘接层的铅笔硬度(JIS-K5600-5-4:1999)优选为HB以上。
下面,对功能层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分为在构成上述层叠体的塑料膜和塑料膜之间设置功能层的构成(第一实施方式)、设置功能层作为层叠体的最表面层的构成(第二实施方式)、以及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构成(第三实施方式),依次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在塑料膜和塑料膜之间的至少之一具有功能层。其具体例如图1~图4所示。图1及图2表示塑料膜为2片情况,图3及图4表示塑料膜为3片的情况。层叠体1中的功能层13的位置也根据功能层的目的、形成手法而不同,可以如图1、图3所示那样在塑料膜11和粘接层12之间,也可以如图2、图4那样在粘接层12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由于在层叠体的内部存在功能层,因此能够防止功能层的损伤,提高耐久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层,可列举出具有选自电磁波屏蔽功能、热射线反射功能、气体阻隔功能、面状发热功能的功能的层。
电磁波屏蔽功能层可以通过将导电性材料设为格子状或者在一面设置导电层而形成。
导电性格子图案优选使其间距为40~250目〔每1英寸(25.4mm)的格子数目〕左右并且格子的线宽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使间距为50~200目且格子的线宽为70μm以下。在格子的间距超过250目时,存在可见光线的透射率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格子的间距小于40目时,存在格子图案容易被肉眼看到的倾向。此外,在格子的线宽超过100μm时,存在格子容易被肉眼看到的倾向。
导电性格子图案可以通过将导电性网眼贴合在塑料膜上、或者在塑料膜上使导电性糊剂涂布、干燥和固化成格子图案状、或者通过镀敷、蚀刻使金属形成为格子图案状等方式来设置。
导电层可以通过在塑料膜的一面使导电性糊剂涂布、干燥和固化、或者在塑料膜贴合金属箔、或者在塑料膜上溅射或蒸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方式来设置。此外,导电层优选交替地层叠金属层和电介质层而成的导电层、交替地层叠高折射率物质层和低折射率物质层而成的导电层。这样的导电层可以使透明性良好。
此外,作为形成电磁波屏蔽功能层的手段,也可列举出将进行自组织化的金属微粒溶液涂布和干燥为塑料膜状的手段,根据该手段,能够形成不规则的网眼图案,因此能够防止网纹干扰(moire)的发生。进行自组织化的金属微粒溶液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表2008-546165号所述的材料。
热射线反射功能层至少由金属层构成。从能够使透明性良好的方面出发,热射线反射功能层优选采用依次层叠有电介质层、金属层及电介质层的构成。
金属层可以使用金、银、铜、铝、镍、钯、锡等金属或其合金,其中,优选制成几乎不吸收可见光线的、使用了银或其合金的薄膜。此外,这样的金属层可以使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ion plating)法、热CVD法、等离子体CVD法、光CVD法等气相生长法、以及镀敷法来进行成膜。
电介质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锡、氧化硅、氧化铟、氮氧化钛、氧化铌、氧化铟锡(ITO)、氮化钛、氮氧化硅、氮化硅等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此外,这样的电介质层可以使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热CVD法、等离子体CVD法、光CVD法等气相生长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涂布法来进行成膜。
作为气体阻隔功能层,可列举出无机薄膜或树脂层。
作为构成无机薄膜的无机物,可列举出硅、铝、钛、硒、镁、钡、锌、锡、铟、钙、钽、锆、钍、铊等的氧化物或卤化物的纯物质或混合物等无机金属化合物、玻璃等陶瓷。
作为构成树脂层的有机物,可列举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双轴拉伸聚丙烯(OPP)、未拉伸聚丙烯(CPP)、环状聚烯烃、聚氯三氟乙烯(PC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PFA)等合成树脂。
作为面状发热功能层,可列举出配置了成为发热体的导电电路或铜线的功能层、使碳等导电性粉末分散于合成橡胶等粘结剂树脂而成的发热层等。
在构成面状发热功能层的导电电路、铜线、发热层上连接有电极,此外,导电电路、铜线、发热层夹入在塑料膜、粘接层等绝缘层之间。导电电路可以用在塑料膜上贴合金属箔后进行蚀刻、蒸镀金属、溅射金属、或印刷导电糊剂等公知的方法来形成。
除上述的功能层以外,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也可以设置最表面的层或在层间印刷而成的层(印刷层)、其他的层。印刷层,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所使用用途,例如为了隐蔽存在于功能性层叠板的下侧的结构的目的或者显示所需的信息的目的而制作的,可以是在构成层叠板的塑料膜上直接印刷框线、文字、格线、花样等的印刷层,也可以是印刷在具有印刷适性的膜、纸等材料上的印刷层。
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可以通过隔着粘接层对设有功能层的塑料膜和塑料膜进行贴合、对依次设有粘接层及功能层的塑料膜和设有粘接层的塑料膜进行贴合、隔着粘接层对塑料膜、功能层(可单独进行处理的情况)和塑料膜进行贴合等方式来制作。作为粘接层的形成方法,可列举出制备涂布液,将该涂布液利用辊涂法、棒涂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涂布在塑料膜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电离辐射线照射的方法,其中,制备涂布液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使热固化型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的构成成分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从而制备涂布液;或者不使用溶剂而直接混合粘接层的构成成分,从而制备涂布液。电离辐射线的照射量为500~1500mJ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可以根据用途进行起模处理为所期望的形状。起模处理,例如可以利用使用了汤姆逊刃模(维克刃模)的起模机等用以往公知的方法来进行。
如此地,通过进行使用起模机的起模处理,能够进行多片或大面积的同时加工,即使使功能性层叠板的厚度变厚,加工时间也短,并且与利用激光进行的切削加工相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如上述那样,由于以特定的结构具有固化后的马氏硬度为特定范围的粘接层,因此,也不会在起模时导致功能性层叠板破裂,也不会在塑料膜或功能层和粘接层的界面上产生剥离、浮起。
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在功能层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的情况下,可以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EL显示装置等表面保护板。此外,在功能层具有热射线反射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嵌入框(例如,纱窗的框)内并设置于窗的滑轨而使用。此外,在功能层具有气体阻隔功能的情况下,可以组装成箱状作为气体阻隔装置来使用。此外,在功能层具有面状发热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嵌入框内作为薄型加热器来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至少在最表面的塑料膜的一个面具有功能层。其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图5及图6表示在功能性层叠板1的一方的最表面设置功能层13的情况,图7表示在功能性层叠板1的两个最表面均设置功能层13的情况。此外,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除了设置在最表面的功能层13以外,在层叠板的内部也设置功能层13。另外,图5~图7表示由2片塑料膜11构成的层叠板,也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图3、图4那样由3片或其以上的塑料膜构成层叠板。此外,功能层还可以隔着粘接层12粘接在最上层的塑料膜上。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层,可列举出具有选自光反射功能、光透射调节功能、防模糊功能的功能的层。
光反射功能层只要是能够对光(包括热射线)进行反射的层即可,可列举出白色层、金属薄膜层等。
作为白色层,可以使用发泡白色膜、添加了白色颜料的二氧化钛、硫酸钡等的白色树脂层等。
作为金属薄膜层,是利用物理的蒸镀方法(PVD)层叠而成的,例如可以使用能够利用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溅射法、离子束蒸镀法等形成的、银、铝等的金属薄膜等。金属薄膜层的厚度优选为50nm以上且1000nm以下,进而在80nm以上且300nm以下时,更优选。
此外,在未设置光反射功能层的面(设有粘接层的面、或其他塑料膜的一个面)上可以设置其他同样的光反射功能层、其他功能层。例如,为了使未被光反射功能层反射的光进一步发生光反射,也可设置光反射功能层,或者未了使未被光反射功能层反射的光被吸收,也可以设置黑色等的有色树脂层。此外,通过在其他的面设置光扩散功能层,从而可以作为反射型屏幕来使用。
此外,通过组合防光反射功能层和光反射功能层,从而也能够投射可见光,反射热射线。
防光反射功能层只要是能够防止光的反射的层即可,可列举出折射率调节层、凹凸赋予层等。
折射率调节层为将多个折射率不同的膜层叠而成的层、低折射率或高折射率的单层膜等,是用于防止或减轻在空气、塑料膜、折射率调节层等的界面处的产生反射光的层。
作为这样的折射率调节层,可列举出适当地选择粘结剂树脂、或者在粘结剂树脂中添加了颜料的树脂层、金属的薄膜层等。
作为调节折射率的颜料,可以使用例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锑、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等。作为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下。通过使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折射率调节层的光的漫反射,并且防止透明度的降低。
作为在折射率调节层中使用的金属,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锡、氧化硅、氧化铟、氮氧化钛、氮化钛、氮氧化硅、氮化硅等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这样的金属的薄膜可以用与光反射功能层的金属薄膜层同样的方法进行设置。
凹凸赋予层可以通过设置在功能性层叠板的最表面从而来防止塑料膜表面的反射。这样的凹凸赋予层可以由粘结剂树脂和颜料来形成,或者通过对塑料膜实施喷砂处理等而设置。
防模糊功能层用于防止因水滴等所致的模糊的层。作为这样的防模糊功能层,可列举出亲水性层、疏水层等。
亲水性层优选使用亲水性聚合物。亲水性聚合物的主链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优选的主链结构,可列举出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脲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聚酯树脂等,以及纤维素、直链淀粉、壳聚糖(chitosan)等天然物环状聚合物树脂、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特别优选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亲水性聚合物可以是共聚物。
作为亲水性基团,优选可列举出羧基、羧基的碱金属盐、磺酸基、磺酸基的碱金属盐、羟基、酰胺基、氨基甲酰基、磺酰胺基、氨磺酰基等官能基。这些基团可以存在于聚合物中的任意位置。优选的是,由聚合物主链直接或借助连接基来结合,或者结合于聚合物侧链、接枝侧链中,并且存在多个的聚合物结构。
此外,亲水性层,可以是在无机系粘结剂中混合具有光催化功能的锐钛矿型氧化钛、金红石型氧化钛、板钛矿型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铁、三氧化二铋、三氧化钨、钛酸锶等而成的层。
这样的亲水性层与水的接触角优选为20°以下。此外,优选对亲水性层表面赋予凹凸。通过制成这样的亲水性层,即使在表面附着水滴的情况下,水滴也会瞬间润湿展开,因此能够发挥防模糊效果。
疏水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硅系树脂、氟系树脂等,作为疎水性基团,可列举出苯基、烷基、氟烷基、乙酰氧基、肟基、甲氧基、酰胺基、丙烯氧基、甲基等。
疏水性层与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以上。通过制成这样的疏水性层,即使在附着水滴的情况下,水滴也会流掉,因此能够发挥防模糊效果。
防模糊功能层也可以是亲水性层和多孔质疏水性层的层叠结构。通过如此地在亲水性层上设置多孔质的疏水性层,即使在亲水性层含水而在亲水性层表面显现粘合性的情况下,由于亲水性层并不位于最表面,因此不会发生因粘合性所致的不良情况;在疏水性层表面附着水滴时,水滴容易从疏水性层的孔部分渗入亲水性层,不会使水滴残留在防模糊功能层表面,因此防模糊效果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可以设置最表面的层、印刷在层间的层(印刷层)、其他的层。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板通过隔着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制作。例如,在一个塑料膜上形成粘接层,在该涂布面贴合另一个塑料膜后,进行加热或电离辐射线照射而使粘接层固化,由此制作该层叠板。粘接层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
功能层与接触层同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形成,即,利用辊涂法、棒涂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在塑料膜上涂布含有构成功能层的材料的涂布液,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电离辐射线照射,由此形成功能层。这些功能层中可以添加流平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板为适用于显示装置的表面保护板的材料,也可以用于表面保护板以外的用途,可以根据用途进行起模处理为所期望的形状。
起模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例如可以利用使用了汤姆逊刃模(维克刃模)的起模机等用以往公知的方法来进行,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性层叠板,在功能层具有光反射功能、光透射调节功能的情况下,可以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EL显示装置等的表面保护板。此外,作为光反射功能层,在制成金属薄膜层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不破裂的镜子。此外,在功能层具有防模糊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嵌入框(例如,纱窗的框)内并设置于窗的滑轨而使用。此外,还可以组装成机箱状作为防模糊装置来使用。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是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在透明层叠板的至少一个面设置透明导电层。其具体例如图8~图10所示。
图8是在透明层叠板10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6,其可以用作电阻膜式触摸屏的上部电极或下部电极、或者表面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的构件。图9是在透明层叠板10的两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6,其可以用作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或者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的表面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图10是在透明层叠板10的一个面隔着绝缘层3具有2个透明导电层2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6,其可以用作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
透明导电层可以使用一般常见的透明导电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ITO)、金、银、钯等透明导电性物质。它们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溶液涂布法等在层叠板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此外,也可以使用有机导电性材料而形成透明导电层。
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因应用的材料而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为使表面电阻率为1000Ω以下、优选500Ω以下的厚度。也考了经济性时,为10nm以上,优选20nm以上,且80nm以下,优选70nm以下的范围是合适的。
透明导电层根据需要通过蚀刻等形成图案。例如,在图9、图10所示的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用的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情况下,一个透明导电层由辨识X坐标的X电极形成,另一个透明导电层由辨识Y坐标的Y电极形成。此外,在多点触控式的电阻膜式触摸屏用的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情况下,将导电层隔开间隔形成为细长的短栅状。组入触摸屏时,使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短栅方向垂直的方式进行配置。
另外,优选在塑料膜和透明导电层之间具有折射率调节层。在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多点触控式的电阻膜式触摸屏的情况下,通过在塑料膜和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与构成电极的材料的折射率接近的材料所形成的折射率调节层,从而能够使电极的图案变得不容易醒目。作为折射率调节层,可以使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材料。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通过隔着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制作。例如,在一个塑料膜上形成粘接层,在该涂布面贴合另一个塑料膜后,进行加热、电离辐射线照射而使粘接层固化,从而制作该层叠板。粘接层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形成透明导电层的时机可以在贴合塑料膜彼此之前,也可以在贴合之后。
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优选在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的面或塑料膜和透明导电层之间具有硬涂层。通过具有硬涂层,能够使韧性进一步增强,并且变得不易刮伤。硬涂层优选由热固化型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形成,从起模处理的观点出发,厚度优选为2~15μm。
此外,在静电容量式触摸屏的情况下,从防止刮伤的观点出发,优选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保护膜。保护膜,可列举出利用溅射等形成了二氧化硅等无机氧化物的无机薄膜等。这样的无机薄膜也可以用作图10所示的绝缘层3。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根据用途进行起模处理为所期望的形状,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即,不会在起模时破裂,不会在塑料膜和粘接层的界面产生剥离、浮起。
接着,对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触摸屏的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触摸屏主要有静电容量式触摸屏和电阻膜式触摸屏,本发明均可适用。根据触摸屏的类型,选择使用适当的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以下,对各类型的触摸屏进行说明。
静电容量式触摸屏可以分为表面型(Surface Capacitive)和投影型(ProjectedCapacitive)。
表面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20的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在图示的触摸屏中,在透明基材(透明层叠板)10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保护层4、另一个面具有电磁波屏蔽层5的透明导电性层叠板6上连接基本电路。此外,透明基材10是隔着粘接层12层叠有2片塑料膜11的透明层叠板。
基本电路的驱动信号使用正弦波,一般采用的是极微弱的电流从四个角同时流入透明导电层的恒定电压电路。在人未触碰时,由于是四个角同时电位,因此面板几乎没有电流流动,在某个点有手指触碰时,由人体容量而改变了流动在面板的电流。此时的电流变化量与从四个角到触点的距离成反比。接着,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从而确定坐标。
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20的构成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图示的触摸屏包含以下的构成:在透明基材10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保护层4,在另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引出电极线7、保护层4。此外,透明基材10是隔着粘接层12层叠有2片塑料膜11的透明层叠板。另外,在图12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20中,也可以将透明导电性层叠板6变换为图9或图10所示的透明导电性层叠板6。
在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中,一个透明导电层由辨识X坐标的X电极形成,另一个透明导电层由辨识Y坐标的Y电极形成。对手指接近所产生的X-Y电极间的电压变化进行检测,并由此来确定触点的坐标。
电阻膜式触摸屏是隔着间隔件以透明基材上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的透明导电层彼此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的。
电阻膜式触摸屏20的构成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图示的触摸屏具有以下构成:隔着间隔件8以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的透明导电层2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在透明基材10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且在另一个面具有硬涂层9的上部电极、以及在透明基材10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2的下部电极。
在电阻膜式触摸屏中,触点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接触,根据通电时的电压的值来确定触点的坐标。在多点触控式的电阻膜式触摸屏的情况下,以使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短栅方向垂直的方式进行配置。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触摸屏,其结构与以往的静电容量式或电阻膜式触摸屏同样,通过使用利用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至少2片以上的透明塑料膜而成的透明层叠板作为其透明基材,从而能够制成轻质且具有韧性和按压感(触摸的感触)、处理时无玻璃飞散的风险的触摸屏。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另外,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份”、“%”为重量基准。
1.功能性层叠板(第一方案)
[实施例1]
在厚度为188μm的透明聚酯膜A(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设置厚度为15nm的氧化钛层(电介质层:第1层),在其上设置厚度为12nm的银层(金属层:第2层),再在其上设置厚度为25nm的氧化钛层(电介质层:第3层),形成热射线反射层。另外,上述3层均用真空下(5×100-5torr)的溅射法形成。此外,由于上述热射线反射层具有银层,因此还兼具电磁波屏蔽功能。
接着,在聚酯膜A的与热射线反射层相反侧的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成为5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硬涂层涂布液,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制作具有热射线反射层和硬涂层的透明聚酯膜。
<硬涂层涂布液>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8份
(DIABEAM UR6530:三菱RAYON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1.8份
(IRGACURE 651:CIBA JAPAN公司)
■甲乙酮 80份
■甲苯 60份
■乙基溶纤剂 7份
接着,在透明聚酯膜A的热射线反射层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粘接层涂布液S1。接着,在粘接层上贴合厚度为188μm的透明聚酯膜B(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制作实施例1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1>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60份
(NK OLIGO U-200P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35份
■丙烯酸2-羟基乙酯 5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2]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2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2>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NK OLIGO U-200P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ARONIX M-6100:东亚合成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3]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3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3>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ARONIX M-6100:东亚合成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4]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4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4>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6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5]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A及透明聚酯膜B均变换为厚度250μm的聚酯膜(COSMOSHINE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5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6]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A及透明聚酯膜B均变换为厚度100μm的聚酯膜(COSMOSHINE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6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7]
代替透明聚酯膜A而使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具有热射线反射层和硬涂层的聚酯膜。接着,在该聚酯膜的热射线反射层侧的面以及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D(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利用棒涂法分别以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与实施例1同样的粘接层涂布液S1,得到2片粘接膜。接着,将所得的2片粘接膜和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E(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成为硬涂层/膜C/热射线反射层/粘接层/膜D/粘接层/膜E的方式进行贴合,进行紫外线照射而使粘接层固化,制作实施例7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8]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D变换为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制作实施例8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9]
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5,在涂布粘接层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后,进行贴合,不进行紫外线照射,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9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5>
■热固化型树脂 90份
(TAKELAC A-606:三井化学公司)
■固化剂 10份
(TAKENATE A-50:三井化学公司)
■稀释溶剂 146份
[比较例1]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1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6>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5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NK ESTER A-TMM-3N: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性单体 20份
(ACMO:兴人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2]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7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2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7>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00份
(NK OLIGO U-15H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3]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8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3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8>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00份
(NK ESTER A-TMM-3N: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4]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中间层涂布液S9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4的功能性层叠板。
<中间层涂布液S9>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90份
(NK OLIGO U15-H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丙烯酸丁酯 1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5]
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设置厚度15nm的氧化钛层(电介质层:第1层),在其上设置厚度12nm的银层(金属层:第2层),再在其上设置厚度25nm的氧化钛层(电介质层:第3层),形成热射线反射层。另外,上述3层均用真空下(5×10-5torr)的溅射法形成。接着,在与热射线反射层相反侧的面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硬涂层涂布液,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制作比较例5的功能性膜。
<硬涂层涂布液>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8份
(DIABEAM UR6530:三菱RAYON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1.8份
(IRGACURE 651CIBA JAPAN公司)
■甲乙酮 80份
■甲苯 60份
■乙基溶纤剂 7份
[比较例6]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变换为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制作比较例6的功能性膜。
(1)马氏硬度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F(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实施例1~9及比较例1~4的粘接层涂布液S1~S9。在粘接层上贴合脱模膜,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量1000mJ)而使粘接层固化后,从粘接层剥离脱模膜,在温度20℃、相对湿度60%的气氛下,利用超微小硬度试验装置(商品名:Fischer ScopeHM2000,Fischer instruments公司),通过依据ISO-14577-1的方法对固化后的粘接层的表面的硬度进行测定。其中,马氏硬度是以最大试验荷重:1mN进行测定的值。结果如表1所示。
对由实施例1~9及比较例1~6得到的功能性层叠板和功能性膜进行下述项目的测定及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2)加工适性(剥离/浮起)
利用起模机(手动冲压机,型号:Torque pack press TP Series,Amada公司)进行起模,此时未产生剥离、浮起的情况设为“○”,产生浮起、剥离的情况设为“×”。
(3)粘接性
将功能性层叠板的具有硬涂层的聚酯膜与构成层叠板的其他构件与T型剥离试验同样地在左右以剥离速度100mm/min进行剥离,测定剥离力。将剥离所需的力为10N/2mm宽幅以上的情况设为“○”,将剥离所需的力小于10N/2mm宽幅的情况设为“×”。
(4)韧性
将以手机接触时不挠曲的情况设为“◎”,将接触时微微挠曲的情况设为“○”,将接触时较大挠曲的情况设为“×”。
表1
另外,表中示出的层叠板的厚度表示不包括硬涂层和其他功能层的厚度的基材形式的厚度(表2、表3中也同样)。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9的功能性层叠板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因此能够防止进行起模处理时的浮起、剥离。尤其在实施例1~5和实施例9的功能性层叠板中,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为250μm~700μm的范围内,韧性充分。
此外,实施例1的功能性层叠板的粘接层的粘接力为15N/25mm宽幅以上。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后,将2片塑料膜特别牢固地粘接而不会发生剥落。
实施例6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薄。由于总厚度(210μm)较薄,实施例6的功能性层叠板在以手指接触时微微挠曲,但韧性的强度显示出:与比其厚度厚的1片塑料(比较例5:250μm)为相同,与同程度厚度的1片塑料膜相比,韧性更强。
此外,实施例7~8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厚。由于厚度较厚,因此韧性极为充分。但是,由于总厚度较厚,因此,与实施例1~6的功能性层叠板相比,起模需要很大的力。
另一方面,比较例1~3的功能性层叠板的马氏硬度比260N/mm2大,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时产生浮起、剥离。
比较例4的功能性层叠板中,代替粘接层而设置的中间层的马氏硬度比260N/mm2大,2片塑料膜的粘接力小于10N/25mm宽幅。因此,塑料膜和粘接层的粘接性差,塑料膜容易剥离,因此,在起模处理时无法抑制塑料膜的回弹力,产生浮起、剥离。
比较例5~6的功能性膜是在1片塑料膜上设置热射线反射层和硬涂层而成的。由于未预先层叠2片以上的塑料膜并且塑料膜的厚度也薄,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韧性。
另外,即使在代替热射线反射层而设置其他功能层(电磁波屏蔽层、气体阻隔层、面状发热层)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同样的结果。
2.功能性层叠板(第二方案)
[实施例10](防光反射层:LR)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A(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防反射层涂布液,并进行干燥,形成折射率1.38的防反射层,制作具有防反射层的透明聚酯膜。
<防反射层涂布液>
■二氧化硅溶胶 200份
■多孔状二氧化硅微粒分散液 100份
(二氧化硅成分:5%、平均粒径:55nm)
■异丙醇350份
■正丁醇350份
接着,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B(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硬涂层涂布液,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制作具有硬涂层的透明聚酯膜。
<硬涂层涂布液>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8份
(DIABEAM UR6530:三菱RAYON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1.8份
(IRGACURE 651:CIBA JAPAN公司)
■甲乙酮 80份
■甲苯 60份
■乙基溶纤剂 7份
接着,在与透明聚酯膜A的防反射层相反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粘接层涂布液S1。接着,在粘接层上贴合上述具有硬涂层的透明聚酯膜的与硬涂层相反的面,进行紫外线照射,制作实施例10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1>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60份
(NK OLIGO U-200P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35份
■丙烯酸2-羟基乙酯 5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11](光反射功能层·涂布)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A(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两个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粘接层涂布液S2,在一个面上贴合75μm的发泡白色聚酯膜B(LUMILAR E-60:TORAY公司),在另一面上贴合75μm的透明聚酯膜C(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从透明聚酯膜C侧照射紫外线,从而制作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2>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NK OLIGO U-200P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阳离子聚合性寡聚物 30份
(ARONIX M-6100:东亚合成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接着,按照以重量比计为硫酸钡:二氧化钛:树脂=21:9:5的方式在聚氨酯树脂(ADEKA BON TIGHTER U-500:旭电化工业公司)中分散硫酸钡(B-55:堺化学工业公司)和二氧化钛(Ti pure R-700:杜邦公司),制备白色树脂层用涂料。将此涂料以使干燥涂膜厚度为单面50μm的方式涂布在位于层叠板的最表面的发泡白色聚酯膜B和透明聚酯膜C的面(最表面)上,制作具有白色树脂层(光反射功能层)的实施例11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12](光反射层·金属)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A(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粘接层涂布液S3,在一个面上贴合75μm的发泡白色聚酯膜B(LUMILAR E-60:TORAY公司),在另一个面上贴合75μm的透明聚酯膜C(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从透明聚酯膜C侧照射紫外线照射,制作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3>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ARONIX M-6100:东亚合成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接着,用真空下(5×10-5torr)的溅射法在层叠板的透明聚酯膜C的一个面上设置厚度12nm的铝层,形成金属层(光反射功能层),制作实施例12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13](防模糊功能)
使用具有防模糊层的聚酯膜来代替实施例10的具有硬涂层的聚酯膜,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实施例13的功能性层叠板。具有防模糊层的聚酯膜通过以下方式来制作,即,在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涂布下述亲水性层涂液,进行干燥,接着,利用超高压汞灯照射紫外线,从而形成亲水性层,在该亲水性层上以18g/m2涂布下述处方的表面保护层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表面保护层。
<亲水性层涂布液>
■环氧乙烷改性二丙烯酸酯 20份
(NEW FRONTIER PE-60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乙醇 4份
<表面保护层涂布液>
■四乙氧基硅烷 20份
(原硅酸四乙酯:和光纯药公司)
■乙炔二醇 3份
(Sarfinol 465:Air Product公司)
■乙醇 20份
■0.01标准盐酸水溶液 5份
将以上物质混合,在室温下使其搅拌反应10小时后,制成涂布液。
<粘接层涂布液S4>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6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14]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A及透明聚酯膜B均变换为厚度250μm的聚酯膜(COSMOSHINE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实施例14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15]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A及透明聚酯膜B均变换为厚度100μm的聚酯膜(COSMOSHINE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实施例15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16]
使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来代替透明聚酯膜A,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具有防反射层的聚酯膜。接着,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D(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与实施例10同样的粘接层涂布液S1,并贴合透明聚酯膜C的与防反射层相反的面。
接着,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E(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了具有硬涂层的透明聚酯膜。接着,在与硬涂层相反的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实施例10的粘接层涂布液S1,以成为硬涂层/膜E/粘接层/膜D/粘接层/膜C/防反射层的方式进行贴合,进行紫外线照射而使粘接层固化,制作实施例16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17]
除将透明聚酯膜D变换为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制作实施例17的功能性层叠板。
[实施例18]
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5,在涂布粘接层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后,进行贴合,不照射紫外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实施例18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5>
■热固化型树脂 90份
(TAKELAC A-606:三井化学公司)
■固化剂 10份
(TAKENATE A-50:三井化学公司)
■稀释溶剂 146份
[比较例7]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6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比较例7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6>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NK ESTER A-TMM-3N: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阳离子聚合性单体 20份
(ACMO:兴人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8]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7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比较例8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7>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00份
(NK OLIGO U-15H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9]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8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比较例9的功能性层叠板。
<粘接层涂布液S8>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00份
(NK ESTER A-TMM-3N: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10]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中间层涂布液S9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比较例10的功能性层叠板S9。
<中间层涂布液>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90份
(NK OLIGO U15-H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丙烯酸丁酯 1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11]
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与实施例10同样地形成厚度0.2μm的防反射层。接着,在与防反射层相反侧的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与实施例10同样的硬涂层,进行紫外线照射,制作比较例11的功能性膜。
[比较例12]
除此将透明聚酯膜变换为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比较例1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12的功能性膜。
(1)马氏硬度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F(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实施例10~18及比较例7~12的粘接层涂布液S1~S9。在粘接层上贴合脱模膜,照射紫外线(照射量1000mJ),使粘接层固化,然后,从粘接层剥离脱模膜,与实施例1~9同样地测定固化后的粘接层的表面的硬度。结果如表2所示。
对由实施例10~18及比较例7~12得到的功能性层叠板及功能性膜,与实施例1~9同样地进行了下述项目的测定及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2)加工适性(剥离·浮起):与实施例1~9同样
(3)粘接性
将形成有功能层的最上层的聚酯膜和构成该层叠板的其他构件剥离,与实施例1~9同样地测定其间的粘接性,并进行了评价。
(4)韧性:与实施例1~9同样
表2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0~18的功能性层叠板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能够防止浮起、剥离。尤其是实施例10~14及实施例18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在250μm~700μm的范围内,韧性充分。
此外,实施例10的功能性层叠板的粘接层的粘接力为15N/25mm宽幅以上。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后,将2片塑料膜特别牢固地粘接而不会剥落。
实施例15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0薄。由于总厚度(210μm)较薄,因此实施例15的功能性层叠板在以手指接触时微微挠曲,但韧性的强度显示出:与比其厚度厚的1片塑料(比较例11:250μm)为相同,与同程度厚度的1片塑料膜相比,韧性更强。
此外,实施例16、17的功能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0厚。由于厚度较厚,因此韧性极为充分。但是,由于总厚度较厚,因此,与实施例10~15的功能性层叠板相比,起模需要很大的力。
另一方面,比较例7~9的功能性层叠板的马氏硬度比260N/mm2大,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时产生浮起、剥离。
比较例10的功能性层叠板中,代替粘接层而设置的中间层的马氏硬度比260N/mm2大,2片塑料膜的粘接力小于10N/25mm宽幅。因此,塑料膜和粘接层的粘接性差,塑料膜容易剥离,因此,在起模处理时无法抑制塑料膜的回弹力,产生浮起、剥离。
比较例11、12的功能性膜是在1片的塑料膜上设置防反射层和硬涂层而成的。由于未预先层叠2片以上的塑料膜并且塑料膜的厚度也薄,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韧性。
3.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第三方案)
3.1透明基材(透明层叠板或透明膜)的制作
[实施例19]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A(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硬涂层涂布液,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制作具有硬涂层的透明聚酯膜。
<硬涂层涂布液>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8份
(DIABEAM UR6530:三菱RAYON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1.8份
(IRGACURE 651:CIBA JAPAN公司)
■甲乙酮 80份
■甲苯 60份
■乙基溶纤剂 7份
接着,在透明聚酯膜A的与硬涂层相反侧的面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粘接层涂布液S1。接着,在粘接层上贴合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B(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得到透明层叠板a。
<粘接层涂布液S1>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60份
(NK OLIGO U-200P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35份
■丙烯酸2-羟基乙酯 5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20]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2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b。
<粘接层涂布液S2>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NK OLIGO U-200P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ARONIX M-6100:东亚合成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21]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3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c。
<粘接层涂布液S3>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ARONIX M‐6100:东亚合成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22]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4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d。
<粘接层涂布液S4>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6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实施例23]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A及透明聚酯膜B均变换为厚度250μm的聚酯膜(COSMOSHINE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e。
[实施例24]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A及透明聚酯膜B均变换为厚度100μm的聚酯膜(COSMOSHINE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f。
[实施例25]
使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来代替透明聚酯膜A,与实施例19同样地制作具有硬涂层的聚酯膜。接着,在该聚酯膜的与硬涂层相反侧的面及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D(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分别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与实施例19同样的粘接层涂布液S1,得到2片粘接膜。接着,以成为硬涂层/膜C/粘接层/膜D/粘接层/膜E的方式将所得的2片粘接膜和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E(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贴合,进行紫外线照射,使粘接层固化,得到透明层叠板g。
[实施例26]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D变换为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实施例25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h。
[实施例27]
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5,在涂布粘接层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后,进行贴合,不进行紫外线照射,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7的透明层叠板i。
<粘接层涂布液S5>
■热固化型树脂 90份
(TAKELAC A-606:三井化学公司)
■固化剂 10份
(TAKENATE A-50:三井化学公司)
■稀释溶剂 146份
[比较例13]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6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j。
<粘接层涂布液S6>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0份
(KAYARADR-115:日本化药公司)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30份
(NK ESTER A-TMM-3N: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性单体 20份
(ACMO:兴人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14]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7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k。
<粘接层涂布液S7>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00份
(NK OLIGO U-15H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15]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粘接层涂布液S8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l。
<粘接层涂布液S8>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00份
(NK ESTER A-TMM-3N: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16]
除了将粘接层涂布液替换为下述中间层涂布液S9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得到透明层叠板m。
<中间层涂布液S9>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90份
(NK OLIGO U15-H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
■丙烯酸丁酯 1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公司)
[比较例17]
在厚度250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的一个面上,利用棒涂法以成为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硬涂层涂布液,进行紫外线照射,得到透明膜n。
<硬涂层涂布液>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58份
(DIABEAM UR6530:三菱RAYON公司)
■光聚合引发剂 1.8份
(IRGACURE 651:CIBA JAPAN公司)
■甲乙酮 80份
■甲苯 60份
■乙基溶纤剂 7份
[比较例18]
除了将透明聚酯膜变换为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以外,与比较例17同样地得到透明膜o。
3.2透明导电层的形成
在层叠体a~m及膜n、o的表面(未形成硬涂层的一侧)上,用溅射法以使表面电阻率成为约400Ω的厚度形成由氧化铟锡(ITO)构成的透明导电层,得到实施例19~27和比较例13~16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以及比较例17、18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膜。
(1)马氏硬度
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酯膜F(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织公司)上,利用棒涂法以使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实施例19~27及比较例13~16的粘接层涂布液S1~S9。在粘接层上贴合脱模膜,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量1000mJ),使其粘接层固化后,从粘接层剥离脱模膜,与实施例1~9同样地测定固化后的粘接层的表面的硬度。结果如表3所示。
对实施例19~27及比较例13~16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以及比较例17、18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膜,与实施例1~9同样地进行了下述项目的测定及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2)加工适性(剥离/浮起):与实施例1~9同样
(3)粘接性
将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具有硬涂层的聚酯膜和构成该层叠板的其他构件剥离,与实施例1~9同样地测定其间的粘接性,并进行了评价。
(4)韧性:与实施例1~9同样
表3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9~27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马氏硬度为260N/mm2以下,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时能够防止浮起、剥离。尤其是实施例19~23及实施例27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在250μm~700μm的范围内,韧性是充分的。
此外,实施例19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粘接层的粘接力为15N/25mm宽幅以上。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后,将2片塑料膜特别牢固地粘接而不会剥落。
实施例24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9薄。由于总厚度(210μm)较薄,因此实施例24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在用手指接触时微微挠曲,但韧性的强度显示出:与比其厚度厚的1片塑料膜(比较例17:250μm)为相同,与同程度厚度的1片塑料膜相比,韧性更强。
此外,实施例25、26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塑料膜+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9厚。由于厚度较厚,因此韧性极其充分。但是,由于总厚度很厚,因此与实施例19~24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相比,起模需要很多的力。
另一方面,比较例13~15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马氏硬度比260N/mm2大,因此在进行起模处理时产生浮起、剥离。
比较例16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的代替粘接层而设置的中间层的马氏硬度比260N/mm2大,2片塑料膜的粘接力小于10N/25mm宽幅。因此,塑料膜和粘接层的粘接性差,塑料膜容易剥离,因此起模处理时无法抑制塑料膜的回弹力,产生浮起、剥离。
比较例17、18的功能性膜是在1片塑料膜上设置热射线反射层和硬涂层而成的。由于未预先层叠2片以上的塑料膜并且塑料膜的厚度也薄,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韧性。
4.触摸屏的制作
将实施例19~26及比较例13~16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以及比较例17、18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膜以市售的电阻膜式触摸屏的上部电极的方式继续拧组装,制作电阻膜式触摸屏。所得的触摸屏轻质且具有韧性和按压感(触摸的感触),在处理时无玻璃飞散的风险。
符号说明
1···功能性层叠板
2···透明导电层
3···绝缘层
4···保护层
5···电磁波屏蔽层
6···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
7···引出电极线
8···间隔件
9···硬涂层
10···透明层叠板
11···塑料膜
12···粘接层
13···功能层
20···触摸屏

Claims (15)

1.一种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隔着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且在所述塑料膜的至少1片的单面或两面具有功能层的经起模处理的层叠板,所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1N/mm2以上且260N/mm2以下,所述塑料膜或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力是以剥离速度100mm/min测定的剥离力为5N/25mm宽幅以上。
2.一种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隔着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经起模处理的层叠板,在塑料膜与塑料膜之间的至少之一具有功能层,所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1N/mm2以上且260N/mm2以下,所述塑料膜或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力是以剥离速度100mm/min测定的剥离力为5N/25mm宽幅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具有选自电磁波屏蔽功能、热射线反射功能、气体阻隔功能、面状发热功能的功能层。
4.一种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隔着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经起模处理的层叠板,在至少最表面的塑料膜的一方的面上具有功能层,所述粘接层的马氏硬度为1N/mm2以上且260N/mm2以下,所述塑料膜或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力是以剥离速度100mm/min测定的剥离力为5N/25mm宽幅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具有选自光反射功能、光透射调节功能、防模糊功能的功能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和粘接层的合计厚度为200~700μm,各个塑料膜的厚度为50~4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接层的树脂含有热固化型树脂或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接层的树脂含有热固化型树脂或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兼作功能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兼作功能层。
11.一种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用马氏硬度为1N/mm2以上且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透明塑料膜而成的经起模处理的透明层叠板的至少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所述透明塑料膜与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力是以剥离速度100mm/min测定的剥离力为5N/25mm宽幅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膜和粘接层的合计厚度为200~700μm,各个塑料膜的厚度为50~4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接层的树脂含有热固化型树脂或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14.一种静电容量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在透明基材的至少单面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基材的静电容量式触摸屏,所述透明基材为用马氏硬度为1N/mm2以上且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透明塑料膜而成的经起模处理的透明层叠板,所述透明塑料膜与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力是以剥离速度100mm/min测定的剥离力为5N/25mm宽幅以上。
15.一种电阻膜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是使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上部电极和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透明导电层而成的下部电极隔着间隔件以透明导电层彼此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屏,所述上部电极的透明基材和/或所述下部电极的透明基材为用马氏硬度1N/mm2以上且260N/mm2以下的粘接层贴合2片以上的塑料膜而成的经起模处理的透明层叠板,所述塑料膜与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力是以剥离速度100mm/min测定的剥离力为5N/25mm宽幅以上。
CN201180012396.6A 2010-03-04 2011-02-24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7257 2010-03-04
JP2010047258 2010-03-04
JP2010047259 2010-03-04
JP2010-047259 2010-03-04
JP2010-047258 2010-03-04
JP2010-047257 2010-03-04
PCT/JP2011/054151 WO2011108438A1 (ja) 2010-03-04 2011-02-24 機能性積層板、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導電性積層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619A CN102782619A (zh) 2012-11-14
CN102782619B true CN102782619B (zh) 2016-09-14

Family

ID=4454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3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619B (zh) 2010-03-04 2011-02-24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63393A1 (zh)
JP (1) JP5838152B2 (zh)
KR (1) KR20130005272A (zh)
CN (1) CN102782619B (zh)
TW (1) TW201139152A (zh)
WO (1) WO20111084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7808B (zh) * 2011-06-09 2014-10-2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觸摸屏
US20130154994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Kai-Ti Yang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
JP6166018B2 (ja) * 2012-02-07 2017-07-19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176985A (ja) * 2012-02-08 2013-09-09 Kimoto & Co Ltd 表面保護板の製造方法
KR101402823B1 (ko) * 2012-06-29 2014-06-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5180978A (ja) * 2012-07-27 2015-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733331B2 (en) * 2012-09-10 2017-08-15 Appl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ensors
JP6375603B2 (ja) * 2012-09-21 2018-08-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
WO2014092056A1 (ja) * 2012-12-10 2014-06-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触覚センサ用前面板
JP5651259B2 (ja) * 2013-03-25 2015-01-07 積水ナノコート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フィルムロール、並びにそれから得られうる光透過性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タッチパネル
US20140320422A1 (en) * 2013-04-26 2014-10-3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poration Touch-sensitive panel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203406B1 (ko) * 2013-08-05 2021-01-15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 부품을 제작하기 위하여 사용되는 적층체, 필름 센서 및 필름 센서를 구비하는 터치 패널 장치
JP6372745B2 (ja) * 2013-08-05 2018-08-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を作製するために用いられる積層体、フィルムセンサおよびフィルムセンサ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KR101795101B1 (ko) * 2013-10-23 2017-11-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굴절 점착제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GB2521835A (en) * 2014-01-02 2015-07-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KR102088769B1 (ko) * 2014-04-02 2020-04-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작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4020880A (zh) * 2014-05-27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JP6559662B2 (ja) * 2014-05-28 2019-08-1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部材の加工方法、積層部材の加工体および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
US9921678B2 (en) * 2014-08-05 2018-03-2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elf-powered, ultra-sensi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based on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EP3223120B1 (en) * 2014-11-20 2020-09-30 Dongwoo Fine-Chem Co., Ltd. Film touch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20160071735A (ko) 2014-12-12 2016-06-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352204B2 (ja) * 2015-02-18 2018-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部材用積層体、転写材料、透明導電部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US10809418B2 (en) 2015-03-18 2020-10-20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Anti-glare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KR102003189B1 (ko) 2015-03-18 2019-07-23 리껭테크노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하드 코트 적층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433651B2 (en) 2015-03-18 2022-09-06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JP6599631B2 (ja) * 2015-04-09 2019-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04867540B (zh) * 2015-04-16 2018-02-02 浙江科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雾度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6561589B2 (ja) * 2015-05-29 2019-08-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熱線層を含む有機ガラス積層体
JP6561588B2 (ja) * 2015-05-29 2019-08-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熱線層を含む有機ガラス積層体
TWI593943B (zh) * 2015-10-19 2017-08-01 國立清華大學 可調變的感測元件
US10402019B2 (en) * 2015-10-31 2019-09-03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I618098B (zh) * 2015-11-24 2018-03-11 Konica Minolta Inc Touch panel sensor film
EP3513970B1 (en) 2016-09-14 2023-05-03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JP7064313B2 (ja) 2016-11-25 2022-05-10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積層フィルム
US20180147812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Johns Manville Roofing membrane for mitigat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KR20190128080A (ko) 2017-03-27 2019-11-14 주식회사 쿠라레 접합 유리용 폴리비닐 아세탈 수지 필름
JP6363769B1 (ja) * 2017-06-19 2018-07-25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カバーフィルム
JP7287284B2 (ja) * 2018-02-02 2023-06-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53704B1 (ko) * 2018-03-16 2019-12-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고해상도 터치 센서
TWI722363B (zh) * 2019-01-10 2021-03-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投影屏幕以及觸控投影系統
TWI718540B (zh) * 2019-05-23 2021-02-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結構及其製作方法與觸控顯示裝置
CN211972200U (zh) * 2019-10-29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胶带、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3309A (zh) * 2006-07-26 2008-01-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贴用粘着剂、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6471A (zh) * 2006-01-12 2009-01-28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用表面保护板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4631U (ja) * 1983-05-27 1984-12-08 アクリミラ−株式会社 ヘアライン調合成樹脂板
JP2509769B2 (ja) * 1991-09-17 1996-06-2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体
JPH08103985A (ja) * 1994-10-05 1996-04-23 Tsutsunaka Plast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製結露防止板の製造方法
JPH08148036A (ja) * 1994-11-18 1996-06-07 Nitto Denko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2006285332A (ja) * 2005-03-31 2006-10-19 Gunze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US20080280073A1 (en) * 2005-04-18 2008-11-1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GB2440096B (en) * 2005-04-18 2010-06-30 Sumitomo Chemical Co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7056232A (ja) * 2005-07-25 2007-03-08 Toyo Ink Mfg Co Ltd インキジェット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キ
JP2008204303A (ja) * 2007-02-22 2008-09-04 Gunze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09302029A (ja) * 2008-02-13 2009-12-24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透明導電フィルムとフレキシブル機能性素子およびこれ等の製造方法
JP5117896B2 (ja) * 2008-03-17 2013-01-16 株式会社クラレ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86960B2 (ja) * 2008-06-17 2013-09-11 日油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
JP5224965B2 (ja) * 2008-08-04 2013-07-0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樹脂硬化物およびキー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6471A (zh) * 2006-01-12 2009-01-28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用表面保护板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113309A (zh) * 2006-07-26 2008-01-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贴用粘着剂、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08438A1 (ja) 2013-06-27
TWI561388B (zh) 2016-12-11
CN102782619A (zh) 2012-11-14
JP5838152B2 (ja) 2015-12-24
TW201139152A (en) 2011-11-16
US20130063393A1 (en) 2013-03-14
KR20130005272A (ko) 2013-01-15
WO2011108438A1 (ja) 201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2619B (zh)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TWI448386B (z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touch panel provided with the same
TWI383643B (zh) 電子機器顯示窗之保護面板及保護面板之製造方法
WO2009116363A1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62064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押出樹脂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表面塗工板
JP5645426B2 (ja) 透明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導電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102155622B1 (ko) 하드 코트 필름 및 그 응용
CN104246542B (zh) 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
CN104169748B (zh) 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
JPH02503611A (ja)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スイッチ
WO2006134843A1 (ja) 照光スイッチ付き筺体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25887A (zh) 光学层叠体
CN213338265U (zh) 膜片、壳体及电子设备
JP2011129110A (ja) ハーフミラー調タッチセンサー
JP2013202844A (ja) ハードコート基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TW201001251A (en)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containing image layer
CN203825584U (zh) 便携式电子产品及其触摸屏
CN104641332A (zh) 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以及触摸面板
CN104345962A (zh) 便携式电子产品、触摸屏及触摸屏制备方法
US20210333911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10134573A (ko) 편광판 일체형 내측 터치패널 및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2089782A (ja) 導電性外光遮蔽材、導電性外光遮蔽シート体、画像表示装置前面用フィル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14873128U (zh) 一种颜色随角度变化的变色膜
KR102161313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002532B (zh) 一种透明有色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Kimoto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imoto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