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5258B -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5258B
CN102765258B CN201210135932.8A CN201210135932A CN102765258B CN 102765258 B CN102765258 B CN 102765258B CN 201210135932 A CN201210135932 A CN 201210135932A CN 102765258 B CN102765258 B CN 102765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adiation unit
nozzle
nozzle row
ir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5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5258A (zh
Inventor
可知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65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5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5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5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嘴行,具有多个喷嘴,用于喷射墨水,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扫描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相对移动装置,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相对移动;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将活性光束辐照至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上,以临时固化墨水;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喷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控制从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以及辐照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使用紫外可固化墨水的图像形成技术。
背景技术
具有通过从喷墨喷头喷射彩色墨水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期望图像的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已经作为一般图像形成设备而为人所知。近年来,除了具有渗透性的媒介(如纸张)之外,还使用不可渗透(低渗透性)媒介(如树脂薄膜),并且已经提出了通过辐照紫外光作为活性光而固化在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设备。
在使用紫外可固化墨水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将用于辐照紫外光的光源安装在安装了喷墨喷头的托架上,扫描(移动)紫外光源以跟随喷墨喷头,在墨滴落在介质上之后立即将紫外光辐照在墨滴上,从而防止墨滴的位移或点干扰(dots interference)。
此外,为了提高彩色图像的光泽度,已知在彩色图像上形成无色墨水(透明墨水)层的方法。进行各种修改以使得无色墨水的固化状态影响图像的光泽度。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89722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构造为从有色墨水记录喷头喷射有色墨水,通过光辐照设备将光辐照在有色墨水上,然后从透明墨水记录喷头喷射透明墨水,并在过去预定时段之后从光辐照设备辐照光。在该喷墨记录设备中,通过保持从透明墨水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直至光辐照的均匀时间,实现了均匀的点直径,而无论透明墨水记录喷头的移动方向如何,从而防止了光泽度不均匀。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49516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构造为通过以串行类型的图像形成方法,在将彩色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的同时辐照紫外光,来打印彩色图像,并且在打印彩色图像之后,将记录介质拉回打印起始位置,在紫外灯熄灭时将无色墨水喷射在已经打印有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上,然后将紫外光辐照至已经喷射至记录介质上的无色墨水上。该喷墨打印机通过防止在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无色墨水在墨水变平坦之前固化,来解决失去光泽度的现象。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51095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构造为通过改变用于固化已经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墨水的紫外光的强度,来实现图像光泽度的改变。
然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89722中公开的喷墨记录设备公开了调整在无色墨水沉积至记录介质上之后直至辐照紫外光的时间,但是未公开辐照紫外光的具体条件。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49516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51095公开了通过改变紫外光的辐照条件来改变图像的光泽度,但是未公开辐照紫外光的具体条件。
发明内容
鉴于这些情况构思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形成具有期望光泽度的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嘴行,具有多个喷嘴,用于将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扫描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布置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的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装置,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并在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活性光束辐照至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上,以临时固化墨水;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并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喷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控制从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以及辐照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具有喷嘴行的图像形成装置从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喷射墨水,所述喷嘴行中沿喷嘴布置方向布置了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同时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喷嘴行的喷嘴布置方向,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在使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将活性光束辐照至墨水上,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临时固化,所述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以及从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所述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其中,在临时固化记录介质上的墨水的步骤中,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
根据本发明,由于沿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喷嘴行)的相对移动方向划分布置有用于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喷嘴行,根据喷嘴行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该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通过将活性光束辐照在墨水上来临时固化已经从喷嘴行喷射并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以及针对每个辐照单元(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划分单元)来设置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然后通过从跟随特定喷嘴组之后的辐照单元辐照的活性光束来临时固化从该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并获得与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相对应的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因此,可以针对每个辐照单元(喷嘴组),控制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并且可以根据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来扩展图像的光泽度重现范围。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其他目的和优点,贯穿附图,相似的参考字符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外部斜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的纸张传送路径的示意图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喷墨喷头和紫外辐照单元的布置组成的平面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喷墨喷头的供墨系统的近似配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喷墨喷头的控制系统的近似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由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所形成的图像的示意图的说明图;
图7A和7B是用于描述随着辐照紫外光的量的改变,墨点的扩张的变化的图;
图8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喷墨喷头和紫外光辐照单元的布置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形成的图像的示意图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喷墨喷头和紫外光辐照单元的布置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11是用于形成一层彩色图像的喷墨喷头和紫外光辐照单元的布置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一层彩色图像的示意图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了紫外光辐照单元的修改的斜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光扩散板的Mie散射特性的图;
图15是示出了从临时固化光源辐照的紫外光的亮度分布(X方向)的图;
图16是示出了从临时固化光源辐照的紫外光的亮度分布(Y方向)的图;
图17是示出了临时固化光源的组成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了图17中描述的临时固化光源的亮度分布(X方向)的图;以及
图19是示出了图17中描述的临时固化光源的亮度分布(Y方向)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首先,具体描述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喷墨记录设备的总体组成
图1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外部斜透视图。该喷墨记录设备10是宽格式打印机,使用紫外可固化墨水(UV可固化墨水)在记录介质12上形成彩色图像。
宽格式打印机是适于记录宽图像形成范围的设备,例如用于大型海报或商业墙面广告等等。这里,将用于处理具有A3或更大尺寸(例如,略大于A3(297mm x 420mm),例如329mm x 483mm)的介质的打印机称为“宽格式”。
喷墨记录设备10包括设备主体20和支撑设备主体20的支架22。设备主体2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3,包括向记录介质(介质)12喷射墨水的按需滴落(drop-on-demand)类型的喷墨喷头(图1中未示出,而图3中标号24示出);支撑记录介质12的压印盘26;以及形成喷头移动装置(扫描设备(移动设备))的引导机构28和托架30。
引导机构28部署为按照扫描方向(Y方向)在压印盘26上延伸,扫描方向平行于压印盘26的介质支撑面,并垂直于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X方向)。支撑托架30,以能够沿引导机构28在Y方向上执行往复移动。
图像形成单元23安装在托架30上,将紫外光辐照至记录介质12上的墨水的临时固化光源(固定光源)32A、32B和主固化光源(固化光源)34A、34B也安装在托架30上。
临时固化光源32A、32B是以下光源:在与图像形成单元23一起沿Y方向执行扫描(移动)动作的同时,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到达墨水之上的定时起,在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在墨水上穿过时,将紫外光(活性光束)辐照至已经从图像形成单元23喷射并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墨水上。
已经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辐照紫外光的墨水被临时固化至避免着落干扰(landing interference)同时允许点的扩张(允许点充分扩散)的程度。
主固化光源34A、34B是以下光源:在已经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将紫外光辐照至记录介质12上的墨水之后,执行追加曝光,并最终辐照用于完全固化(主固化)墨水的紫外光。
部署在托架30上的图像形成单元23、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和主固化光源34A、34B沿引导机构28与托架30一致(一起)移动。
托架30的往复运动方向(Y方向)可以称为“主扫描方向”或“图像形成单元23的扫描方向”,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X方向)可以称为“副扫描方向”或“图像形成单元23和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
各种媒介可以用于记录介质12,对材料没有任何限制,无论介质是可渗透还是不可渗透;因此,纸张、无纺布、氯乙烯、化合物纤维、聚乙烯、聚酯、油布等等可以用于记录介质12。
记录介质12以卷曲状态从设备背面提供(见图2),在打印之后,介质卷至设备正面的卷取滚筒上(图1中未示出,而在图2中的参考标号44示出)。墨滴从图像形成单元23喷射至已经传送至压印盘26上的记录介质12上,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和主固化光源34A、34B将紫外光辐照至已经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墨滴上。
在图1中,墨盒36的安装部分38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左侧正面(从正面看设备)。墨盒36是均存储紫外可固化墨水的可更换供墨源(墨罐)。
墨盒36被设置为与在本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10中使用的相应墨水相对应。相应颜色的墨盒36分别由独立形成的供墨通道(未示出)连接至与图像形成单元23的相应颜色相对应的喷墨喷头。
如果墨盒36中的墨水的剩余量变低,则发布对此的通知。墨水剩余量变低的墨盒36可以从设备主体20中被移除,并更换为新墨盒36。
尽管图中未示出,图像形成单元23的喷墨喷头的维护单元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右侧(从正面看)。该维护单元包括用于在不打印时保持喷墨喷头潮湿的盖;以及用于清洁每个喷墨喷头的喷嘴表面(墨水喷射表面)的擦拭构件(刀片(blade)、薄片(web)等等)。盖住每个喷墨喷头的喷嘴表面的盖具有墨水容器,用于容纳为了维护目的从喷嘴喷射的墨滴。
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描述
图2是示出了喷墨记录设备10中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示意图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压印盘26以反沟槽形状形成,其上表面是记录介质12的支撑面(介质支撑面)。
在压印盘26附近,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X方向),在压印盘26的上游侧设置一对夹持滚筒40,夹持滚筒40形成用于间歇传输记录介质12的记录介质传送设备。这些夹持滚筒40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在压印盘26上移动记录介质12。
一对夹持滚筒40将从构成辊到辊(roll-to-roll)类型记录介质传送设备的供应侧辊(放出供应辊)42输出的记录介质12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间歇传送,夹持滚筒40设置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入口(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设置在压印盘26的上游侧)。
当记录介质12已经到达直接位于图像形成单元23之下的图像形成区域时,图像形成单元23执行打印,然后在打印之后将记录介质卷到卷取辊44上。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在图像形成区域的下游侧设置记录介质12的引导46。
在图像形成区域中,在与喷墨喷头24相对的位置处,在压印盘26的背面侧(与支撑记录介质1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侧)上设置用于在图像形成期间调整记录介质12的温度的温度调整单元50。
当在图像形成期间将记录介质12调整至预定温度时,落在记录介质12上的墨滴的粘性、表面张力和其他属性取得预定值,并且可以获得期望点直径。根据需要,可以在温度调整单元50的上游侧设置热预调整单元52,或者在温度调整单元50的下游侧提供热后调整单元54。
图像形成单元、临时固化光源和主光源的描述
图3是示出了布置在托架30上(见图1)的图像形成单元23、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和主固化光源34A、34B的布置示例的平面透视图。
图3示出的图像形成单元23包括基于喷墨方法的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对应于黄(Y)、品红(M)、青(C)、黑(K)、淡青(LC)和淡品红(LM)的相应彩色的墨水。
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分别具有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其中布置有用于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
在图3中,喷嘴行由实线指示,未示出各个喷嘴。在以下给出的描述中,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可以统称为“喷墨喷头24”;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可以统称为“喷嘴行61”。
如图3所示,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沿主扫描方向等间隔布置。
此外,将分别设置在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上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在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上分为两组。
在图3中,参考标号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分配给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组(划分单元),参考标号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分配给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组。
图3所示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和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具有相同的长度,该长度为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总长度的一半。
此外,在图3所示的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中,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从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的墨水喷射和从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的墨水喷射。
如图3所示,临时固化光源32A部署在喷墨喷头24Y的外侧,在图像形成单元23的一个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临时固化光源32B部署在喷墨喷头24LM的外侧,在图像形成单元23的另一端部(图3中的右端部)。
临时固化光源32A、32B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分为两部分,以与喷嘴行61的划分相对应。将参考标号32A-1和32B-1分配给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在上游侧的辐照单元(划分单元),参考标号32A-2和32B-2分配给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在下游侧的辐照单元。
临时固化光源32A的上游侧辐照单元32A-1的辐照区域和临时固化光源32B的上游侧辐照单元32B-1的辐照区域对应于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的墨水喷射区域(可能的图像形成区域)。
此外,临时固化光源32A的下游侧辐照单元32A-2的辐照区域和临时固化光源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32B-2的辐照区域对应于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的墨水喷射区域(可能的图像形成区域)。
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组成为使得可以关于每个辐照单元来控制辐照光的量,使得墨水固化条件可以关于喷嘴行61的每个喷嘴组而变化。
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具有多个紫外LED元件(UV-LED元件)35。在图3所示的模式中,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均包括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在一行中布置的8个紫外LED元件35。
此外,在临时固化光源32A、32B中,关于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在上游侧布置的4个紫外LED元件35属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上游侧辐照单元32A-1、32B-1;关于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在下游侧布置的4个紫外LED元件35属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32A-2、32B-2。
通过针对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每个辐照单元32A-1,32A-2,32B-1,32B-2独立调整紫外LED元件35的辐照光的量,可以针对上游侧辐照单元32A-1、32B-1和下游侧辐照单元32A-2、32B-2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改变辐照紫外光的量。
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类似,主固化光源34A、34B具有多个紫外LED元件35。在图3所示的模式中,主固化光源34A、34B的紫外LED元件35沿喷墨喷头24的扫描方向布置在一行中。
紫外LED元件35的布置和数目不限于图3所示的模式。例如,还可以采用紫外LED元件35按照喷墨喷头24的扫描方向和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布置在二维配置中的模式。
墨水颜色的类型(颜色的数目)和颜色的组合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还可以采用省略LC和LM喷嘴行的模式、添加无色墨水(CL)喷嘴行和/或白色墨水(W)喷嘴行的模式、添加用于金属墨水的喷嘴行的模式、提供用于金属墨水的喷嘴行而不是W喷嘴行的模式、或者添加喷射特殊颜色墨水的喷嘴行的模式。此外,相应颜色的喷嘴行的布置顺序不限于特定顺序。
在图3中,示出了配备有用于相应颜色的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的图像形成单元23,但是还可以采用在一个喷墨喷头24中提供用于相应颜色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模式。
例如,可以采用在一个喷墨喷头24中,多个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沿主扫描方向等间隔布置的模式。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喷墨喷头24中,构成每个喷嘴行61的喷嘴的布置间距(喷嘴间距)为254μm(100dpi),构成一个喷嘴行61的喷嘴数目为256个喷嘴,每个喷嘴行61的总长度Lw近似为65mm(254μm×255=64.8mm)。此外,喷射频率为15kHz,通过改变驱动波形,可以选择性喷射3种类型的喷射滴量:10pl、20pl、30pl。
喷墨喷头24的墨水喷射方法采用通过压电元件(压电致动器)的形变来推送墨滴的方法(压电喷射方法)。对于喷射能量产生元件,除了使用静电致动器的模式(静电致动器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通过使用加热器(加热元件)产生气泡并利用这些气泡的压力来推送墨滴的模式(热喷射方法)。
然而,由于与溶剂墨水相比,紫外可固化墨水一般具有较高的粘性,在使用紫外可固化模式时,期望采用具有相对较大喷射力的压电喷射方法。
图像形成模式的解释
本实施例示出的喷墨记录设备10采用多程(multi-pass)图像形成控制,通过改变打印程数,可以改变打印分辨率。例如,使用3种图像形成模式:高生产率模式、标准模式、高质量模式,相应模式中的打印分辨率不同。根据打印目的和应用来选择图像形成模式。
在高生产率模式中,以600dpi(主扫描方向)x400dpi(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来执行打印。在高生产率模式中,沿主扫描方向通过两程(两个扫描动作)来实现600dpi的分辨率。
在第一扫描中(托架30向外移动),以300dpi的分辨率形成点。在第二扫描中(返回移动),形成被内插在第一扫描(向外移动)形成的点之间的点,沿主扫描方向获得600dpi的分辨率。
另一方面,沿副扫描方向的喷嘴间距为100dpi,通过一个主扫描动作(一程)沿副扫描方向以100dpi的分辨率形成点。因此,通过四程打印(四次扫描)来执行内插打印,实现400dpi的分辨率。
在标准模式中,以600dpi x 800dpi的分辨率执行打印,通过沿主扫描方向两程打印和沿副扫描方向八程打印来实现该600dpi x 800dpi分辨率。
在高质量模式中,以1200dpi x 1200dpi的分辨率来执行打印,通过沿主扫描方向四程打印和沿副扫描方向十二程答应来实现该1200dpi x1200dpi分辨率。在高生产率模式中托架30的主扫描速度为1270mm/sec。
供墨系统
图4是示出了喷墨记录设备10的供墨系统的配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墨盒36中容纳的墨水由供应泵70吸引,并经由副罐72传送至喷墨喷头24。
副罐72具有用于调整副罐72中的墨水的压力的压力调整单元74。
压力调整单元74包括经由阀76连接至副罐72的减压泵77,以及在阀76与减压泵77之间提供的压力计78。
在正常打印期间,减压泵77沿吸引副罐72内的墨水的方向操作,并保持副罐72内的负压力和喷墨喷头24内的负压力。另一方面,在喷墨喷头24的维护期间,减压泵77沿增加副罐72内的墨水的压力的方向操作,从而强制提升副罐72的内部压力和喷墨喷头24的内部压力,喷墨喷头24内的墨水经由喷嘴射出。从喷墨喷头24强制射出的墨水容纳在上述盖的墨水容器(未示出)中。
喷墨记录设备控制系统的描述
图5是示出了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10的控制系统的示意组成的框图。如图5所示,在喷墨记录设备10中,提供了控制单元(控制设备)102,作为执行整个设备的总体控制的控制设备。
对于该控制单元102,可以使用例如配备有中央处理单元(CPU)等的计算机。控制单元102用作根据预定程序来控制喷墨记录设备10的控制设备,以及用作执行各种计算的计算设备。
控制单元102包括记录介质传送控制单元104、托架驱动控制单元106、光源控制单元108、图像处理单元110和喷射控制单元112。这些相应单元由硬件电路或软件或这些的组合来实现。
记录介质传送控制单元104控制传送驱动单元114以传送记录介质12(见图1)。传送驱动单元114包括驱动图2所示的夹持滚筒40的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电路。
根据喷墨喷头24执行的沿主扫描方向的往复扫描动作(打印程动作),传送至压印盘26(见图1)上的记录介质12沿副扫描方向以行迹(swath)宽度单位间歇传送。
图5所示的托架驱动控制单元106控制主扫描驱动单元116以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托架30(见图1)。主扫描驱动单元116包括连接至托架30的移动机构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电路。
光源控制单元108是经由光源驱动电路118控制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紫外LED元件35(见图3)的发光以及经由光源控制驱动电路119控制主固化光源32A、34B的发光的控制设备。
例如,光源控制单元108通过改变提供给紫外LED元件35的电流值的电流值控制、改变施加于紫外LED元件35的电压(脉冲电压)的占空比的脉宽调制控制、紫外LED元件35的开/关控制等等,来控制紫外LED元件35的发光。
对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和主固化光源32A、34B的发光,除了紫外LED元件35(见图1)之外,还可以采用如金属卤素灯等等的UV灯。
输入设备122(如操作板)和显示器120连接至控制单元102。输入设备122是用于将外部操作信号手动输入至控制单元102的设备,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键盘、鼠标、触摸板、或操作按钮等等。
显示设备120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CRT等等。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输入设备122来选择图像形成模式、输入打印条件以及输入和编辑附加条件等等,并且能够经由显示设备120上的显示来确认输入细节和各种信息(如搜索结果)。
此外,在喷墨记录设备10中提供存储各种信息的信息存储单元124和用于获取打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接口126。可以采用串行接口或并行接口用于图像输入接口。在这一部分,还可以安装缓冲存储器(未示出)以实现高速通信。
图像处理单元110将经由图像输入接口126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用于打印的数据(点数据)。一般地,通过对多色调图像数据进行颜色转换处理和半色调处理来产生点数据。
颜色转换处理是用于将由sRGB系统等等表示的图像数据(例如RGB的相应颜色的8比特RGB图像数据)转换为由喷墨记录设备100所使用的墨水的相应颜色的颜色数据的处理。
半色调处理是用于通过误差扩散、阈值矩阵等等,将颜色转换处理产生的相应颜色的颜色数据转换为相应颜色的点数据的处理。用于半色调处理的装置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方法,如误差扩散方法、抖动方法、阈值矩阵方法、密度图案方法等等。
一般地,半色调处理将具有3个或更多半色调值的分级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比原始色调数目少的色调值的分级图像数据。在最简单的示例中,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2个值的点图像数据(点开/点关),但是在半色调处理中,还可以执行与不同类型的点大小(例如3种类型的点:大点、中点和小点)相对应的多值量化。
使用按照这种方式获得的二进制或多值图像数据(点数据)来驱动(开)或不驱动(关)每个喷嘴,在多值数据的情况下,该图像数据用作墨水喷射数据(喷射滴控制数据),以控制滴量(点大小)。
喷射控制单元112基于图像处理单元110中产生的点数据来产生用于喷头驱动电路128的喷射控制信号。此外,喷射控制单元112包括未示出的驱动波形产生单元。
驱动波形产生单元是产生驱动电压信号以驱动与喷墨喷头24的每个喷嘴相对应的喷射能量产生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电元件)的设备。驱动电压信号的波形数据先前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124中,要使用的波形数据在根据需要在需要时示出。
从驱动波形产生单元输出的信号(驱动波形)提供至喷头驱动电路128。从驱动波形产生单元输出的信号可以是数字波形数据或模拟电压信号。
通过经由喷头驱动电路128向喷墨喷头24的每个喷射能量产生设备施加公共驱动电压信号,并根据相应喷嘴的喷射定时来切换连接至能量产生元件的各个电极的切换元件(未示出)开和关,从相应喷嘴喷射墨水。
控制单元102的CPU要执行的程序和控制目的所需的各种数据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124中。基于图像形成模式,信息存储单元124存储临时固化光源32A、32B和主固化光源34A、34B的分辨率设置信息、程数(扫描重复的数目)和控制信息等等。
编码器130附着至主扫描驱动单元116的驱动电机和传送驱动单元114的驱动电机,并输出与每个驱动电机的旋转量和旋转速度相对应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被提供给控制单元102。基于从编码器130输出的脉冲信号来确定托架30的位置和记录介质12的位置。
传感器132包括在设备的相应单元中提供的传感器,如位置检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例如,示例是安装于托架30上用于确定记录介质12的宽度和位置的传感器、确定压印盘26(见图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等等。
尽管图中未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包括:控制泵(如供应泵70和图4所示的加压和减压泵77等等)的操作的泵控制单元;以及控制阀(如阀76)的操作的阀控制单元。
泵控制单元基于从控制单元102发送的控制信号,发送指示供应泵70和加压和减压泵77的开/关切换、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的命令信号。
此外,阀控制单元基于从控制单元102发送的控制信号,发送指示阀76的开/关切换的命令信号。
图像形成方法
接下来,解释在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10中采用的图像形成方法。图6是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10形成的图像200的解释图。
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喷墨记录设备10针对每个辐照单元32A-1,32A-2,32B-1,32B-2,改变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辐照的光量,从而针对与辐照单元32A-1,32A-2,32B-1,32B-2相对应的每个辐照区域,改变墨水的固化状态。
图6示出的图像200包括在实质上中心部分的无光泽纹理202以及外围部分的光泽纹理204。从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喷射至要形成无光泽纹理202的部分上的有色墨水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上游侧辐照单元32A-1和32B-1接收高量的紫外光辐照。
被高量紫外光辐照的墨水被固化至阻止点扩张同时防止着落干扰的凝胶状态。换言之,在墨水落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即将高量紫外光辐照至墨水上时,墨水(点)在完全扩散之前被临时固化。
此外,从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喷射至要形成光泽纹理204的部分上的墨水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32A-2和32B-2接收低量的紫外光辐照。
被低量紫外光辐照的墨水被固化至允许点扩张同时防止着落干扰的凝胶状态。换言之,在墨水落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即将低量紫外光辐照至墨水上时,墨水(点)被临时固化以充分扩散。
图7A是示出了通过辐照高量的紫外光来固化的墨水(墨点)206的示意图的说明图。图7A中示出的墨水206固化为点尚未充分扩张并且墨水具有较高堆积高度(pile height)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墨水206形成的图像(图6中的无光泽纹理202)是低光泽度的纹理(高度表面粗糙),称为“无光泽”纹理。
图7B是示出了通过辐照低量的紫外光来固化的墨水(墨点)208的示意图的说明图。图7B中示出的墨水208固化为点已经充分扩张并且具有较低堆积高度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墨水208形成的图像(图6中的光泽纹理204)是高光泽度的纹理(精细表面粗糙),称为“光泽”纹理。
如图3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喷墨记录设备10中,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划分喷嘴行61和临时固化光源32A、32B,上游侧辐照单元形成具有无光泽纹理的图像,而下游侧辐照单元形成具有光泽纹理的图像。
上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至步骤3。
步骤1
当记录介质12上要形成无光泽纹理202的区域到达直接位于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下方时,从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喷射彩色墨水,然后在彩色墨水落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上游侧辐照单元32A-1和32B-1将高量的紫外光辐照至彩色墨水上,以形成无光泽纹理202。
步骤2
此外,当记录介质12上要形成光泽纹理204的区域到达直接位于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下方时,从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喷射彩色墨水,然后在彩色墨水落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32A-2和32B-2将低量的紫外光辐照至彩色墨水上,以形成光泽纹理204。
步骤3
在记录介质12已经离开图像形成单元23的图像形成区域之后,从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下游侧的主固化光源34A、34B辐照比临时固化光源32A、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32A-2和32B-2甚至更高量的紫外光,从而停止点的扩散,并执行用于固化墨水薄膜的完全固化过程。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从步骤1至步骤3的步骤,利用单程方法,在一个图像中形成具有无光泽纹理202和光泽纹理204的组合的图像200,而无需沿反方向返回记录介质12。
这里,临时固化过程中的低光量不小于2mJ/cm2并且不大于4mJ/cm2,临时固化过程中的高光量不小于8mJ/cm2并且不大于10mJ/cm2
换言之,有利地,在临时固化中,高光量相对于低光量的比值不小于两倍,不大于5倍。
此外,主固化过程中辐照光量不小于150mJ/cm2并且不大于300mJ/cm2,因此,与临时固化过程中的高光量相比,不小于15倍而不大于150倍。根据所使用的墨水的组成,合适地改变辐照紫外光的量。
根据上述组成的喷墨记录设备,可以通过执行图像形成的单程方法,在沿一个方向传送记录介质12而不沿反方向返回记录介质12的同时,在相同图像200中形成无光泽纹理202和光泽纹理204,因此增加了光泽和无光泽重现范围。
此外,由于不反向传送记录介质12,即使在形成组合了无光泽纹理和光泽纹理的图像时,可以缩短图像形成时间,此外,在无光泽纹理202和光泽纹理204之间不出现位移。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在以下描述中,与先前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以相同参考标号来标记,并且这里省略其进一步解释。
打印单元的组成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打印单元223的近似组成的平面透视图。除了图3中示出的图像形成单元23之外,图8所示的打印单元223包括与无色墨水(CL)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CL。
如图8所示,可以添加与白色墨水(W)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W。
喷墨喷头24CL布置在与淡品红(LM)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LM外侧。此外,在添加喷墨喷头24W的模式中,喷墨喷头24W进一步布置在喷墨喷头24CL外侧。
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分为两部分,即分为从传送方向的上游测的一端起具有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总长度的1/3长度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和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端起具有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总长度的2/3长度的下游侧喷嘴组61Y-2,61M-2,61C-2,61K-2,61LC-2,61LM-2。
此外,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将喷墨喷头24CL分为3个部分。换言之,设置在喷墨喷头24CL中的喷嘴行61CL包括: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端起,具有喷嘴行61CL的总长度的1/3长度的上游侧喷嘴组61CL-1;包括沿传送方向的中心部分、具有喷嘴行61CL的总长度的1/3长度的中间喷嘴组61CL-2;以及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一端起具有喷嘴行61CL的总长度的1/3长度的下游侧喷嘴组61CL-3。
与彩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的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用作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喷嘴行。
此外,与无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CL的中间喷嘴组61CL-2和下游侧喷嘴组61CL-3用作用于形成层叠于彩色图像上的无色墨水层的喷嘴行。
此外,与无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CL的中间喷嘴组61CL-2利用无色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下游侧喷嘴组61CL-3形成光泽纹理。
与白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W用作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下层(白色层)的喷嘴行。例如,在使用透明或半透明介质时,形成包括白色墨水的下层。
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划分为3部分,以与无色墨水喷嘴行61CL相对应,每个辐照单元的辐照区域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相同(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辐照区域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3)。
更具体地,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具有上游侧辐照单元232A-1、232B-1、中间辐照单元232A-2、232B-2以及下游侧辐照单元232A-3、232B-3。
关于每个辐照单元,控制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辐照紫外光的量,上游侧辐照单元232A-1、232B-1用作将低量的紫外光辐照至彩色墨水形成的图像上的紫外光源。
此外,在利用无色墨水来形成无光泽纹理时,中间辐照单元232A-2、232B-2用作将高量的紫外光辐照至无色墨水上的紫外光源;当利用无色墨水来形成光泽纹理时,下游侧辐照单元232A-3、232B-3用作将低量的紫外光辐照至无色墨水上的紫外光源。
图像形成方法的描述
图9是示出了使用图8中所示的打印单元223形成的彩色图像的示意图的说明图。该图中示出的彩色图像240具有无色墨水层244层叠在彩色图像层242之上的结构,此外,无色墨水层244包括无光泽纹理246和光泽纹理248。
图9所示的彩色图像240通过以下描述的步骤11至步骤14形成。
步骤11
在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中分别设置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中,从上游侧喷嘴组61Y-1,61M-1,61C-1,61K-1,61LC-1,61LM-1喷射相应颜色的墨水。
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墨水从落在介质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上游侧辐照单元232A-1、232B-1接收低量的紫外光辐照(例如不小于2mJ/cm2并且不大于4mJ/cm2),从而将墨水固化至避免着落干扰的凝胶状态。
步骤12
接下来,从喷墨喷头24CL中设置的喷嘴行61CL的中间喷嘴组61CL-2,将无色墨水喷射至无光泽纹理施加区域。已经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用于无光泽纹理的无色墨水从落在介质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中间辐照单元232A-2、232B-2接收高量的紫外光辐照(例如不小于8mJ/cm2并且不大于10mJ/cm2),从而在无色墨水完全扩散之前将其固化。
步骤13
从喷墨喷头24CL中设置的喷嘴行61CL的下游侧喷嘴组61CL-3,将无色墨水喷射至光泽纹理施加区域。已经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用于光泽纹理的无色墨水从落在介质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232A-3、232B-3接收低量的紫外光辐照(例如不小于2mJ/cm2并且不大于4mJ/cm2),从而将其固化为充分扩散的状态(减小的堆积高度的状态)。
在形成高度光泽纹理时,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232A-3、232B-3关闭,不将紫外光辐照至已经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用于高度光泽纹理的无色墨水上。
步骤14
在从喷嘴行61CL的下游侧喷嘴组61CL-3喷射的无色墨水已经充分扩散之后,从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打印单元223的下游侧的主固化光源34A、34B辐照高量的紫外光(例如不小于150mJ/cm2并且不大于300mJ/cm2),从而完全固化彩色图像层242和无色墨水层244。
通过上述步骤11至步骤14,形成图9所示的具有扩展的光泽重现范围的彩色图像240。
根据具有上述组成的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在彩色图像层242之上形成无色墨水层244,并且通过在无色墨水层244上形成无光泽纹理246和光泽纹理248,可以控制彩色图像240的光泽度。
修改示例
接下来描述关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修改示例。图10是示出了关于本修改示例的打印单元223’的近似组成的平面透视图。
在图10中示出的打印单元223’中,不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划分与彩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中设置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
另一方面,沿传送方向将与无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CL中提供的喷嘴行61CL划分为两部分。在喷墨喷头24CL中,在上游侧喷嘴组61CL-1和下游侧喷嘴组61CL-2中独立(单独)控制墨水喷射。
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将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分为两部分,以与喷墨喷头24CL的喷嘴组61CL相对应,在上游侧辐照单元232A-1、232B-1和下游侧辐照单元232A-2、232B-2中,可以独立(单独)控制辐照紫外光的量。
图10所示的打印单元223’能够通过应用以下描述的步骤12’和步骤13’来取代上述步骤12和步骤13,形成图9所示的彩色图像240。
步骤12’
已经形成彩色图像层242的记录介质12返回与无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CL的喷射起始位置,然后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再次传送。
从与无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CL的上游侧喷嘴组61CL-1喷射的无色墨水从落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上游侧辐照单元232A-1、232B-1接收高量的紫外光辐照(例如不小于8mJ/cm2并且不大于10mJ/cm2),并在充分扩散之前固化。
步骤13’
从与无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CL的下游侧喷嘴组61CL-2喷射的无色墨水从落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即从临时固化光源232A、232B的下游侧辐照单元232A-2、232B-2接收低量的紫外光辐照(例如不小于2mJ/cm2并且不大于4mJ/cm2),并在充分扩散之前固化。
如上所述,通过步骤11、步骤12’、步骤13’和步骤14,可以形成如图9所示具有扩大的光泽度重现范围的彩色图像240。
根据该修改示例,由于未划分与彩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与图8所示的模式相比,可以增加喷射频率,并且将可以通过打印单元223’的一个扫描(移动)动作形成图像的区域扩大3倍。
参考示例
该参考示例描述了在配备有串行类型喷墨喷头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的一般图像形成方法。
图11是示出了关于本参考示例的图像形成单元23’的近似组成的平面透视图。在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23’中,不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来划分喷嘴组61和临时固化光源32A、32B。
更具体地,通过从与彩色墨水相对应的喷墨喷头24Y,24M,24C,24K,24LC,24LM中设置的喷嘴行61Y,61M,61C,61K,61LC,61LM喷射相应颜色的墨水来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墨水从临时固化光源32A、32B接收低量的紫外光辐照(例如不小于2mJ/cm2并且不大于4mJ/cm2),从而将墨水固化为可以防止着落干扰的凝胶状态。
此后,允许充足的时间直至主固化,从而促进墨水渗透入记录介质和点的扩散(堆积高度减小),改进光泽度、以及改进彩色墨水对记录介质12的附着。
在点充分扩散之后,从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部署在图像形成单元23’的下游侧的主固化光源34A、34B辐照高量的紫外光(例如不小于150mJ/cm2并且不大于300mJ/cm2),从而完全固化点。
通过该主固化过程,可以实现彩色墨水的改进的光泽度和对记录介质12的附着,以及墨水的硬膜(hard film)属性。
图12是示出了使用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23’形成的彩色图像300的示意图的说明图。
临时固化光源的修改
组成示例1
图13是示出了临时固化光源410的组成(修改)示例的斜视图。如图13所示,根据本示例的临时固化光源410具有实质上矩形平行六面体盒状。临时固化光源410具有以下结构:其中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元件414容纳在铝外壳(包围)412中,透光扩散板416设置在外壳412的底面。接线衬底420(UV-LED元件414安装在接线衬底420上)布置在外壳412的上部(在LED安装面面向光扩散板416的状态下)。
有利地,从成本和所需UV辐照宽度的观点看,安装在接线衬底420上的UV-LED元件414的数目尽可能小。在本示例中,在接线衬底420上设置两个UV-LED元件414。为了获得使UV光能够同时辐照至根据图3所示的喷墨喷头24中沿记录介质12传送方向的喷嘴61的整个长度Lw的区域,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对齐布置两个UV-LED元件414。
这些多个(这里为两个)UV-LED元件414沿X方向布置的LED元件行的长度(LED元件行的宽度)Lu短于喷墨喷头24的喷嘴行16的整个长度Lw(Lu<Lw)。
使用具有增强热辐射属性和热阻的金属衬底用于接线衬底420。金属衬底的具体结构未示出,但是,绝缘层形成于由铝或铜等制成的金属板上,UV-LED元件414和用于确定LED的接线电路(阳极线、阴极线)等等形成于绝缘层上。还可以使用具有在基底金属上形成的电路的金属基底衬底,或者金属板嵌入衬底中的金属核衬底。
此外,在接线衬底420的LED安装面上的UV-LED元件414的周围设置阻止UV光并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阻隔。通过该白色阻隔层(未示出),可以在接线衬底420的表面上反射和散射紫外光,因此从UV-LED元件414发射的光可以非常高效地用于临时固化目的的UV辐照。
光扩散板416是由透射或扩散从UV-LED元件414发射的光的光学材料制成的乳白色板。例如,光扩散板416采用散布白颜料(光散射材料)的白色丙烯酸板。
光扩散板不限于白色丙烯酸板,还可以使用通过混合或散布细小粒子而形成的光学构件,以便透明材料(如玻璃)中的光扩散。通过改变光扩散材料的成分(白颜料等等),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透射率和扩散特性的光扩散板。
扩散光的透光扩散板不限于硅粉末散布于丙烯酸树脂中的板,还可以通过对由熔融石英制成的衬底的表面应用磨砂处理、云纹玻璃处理或毛玻璃处理来容易地实现。
具有如图14所示的扩散属性的光扩散板416布置在外壳412的下部,以与接线衬底420的LED安装面相对。在图13中,光扩散板416的下表面是与记录介质相对的发光面417。通过等于或大于喷墨喷头24的喷嘴行宽度Lw的光辐照宽度,光扩散板416扩散的光从发光面417辐照至记录介质。
光扩散板416的上表面(换言之,与光扩散板416的发光面417相反的表面,与UV-LED元件414相对的表面)是光输入面418,光经由光输入面418输入光扩散板416。用于反射和散射UV-LED元件414的直接入射光的反射镜432(反射部分)层叠在光扩散板416的光输入面418上,位于与相应UV-LED元件414相对的位置。
UV-LED元件414和反射镜432布置在相对应的位置,以在外壳412内互相面对。
临时固化光源410的外壳412由铝金属板(未处理)制成,外壳412的内围表面用作侧面反射板。可以在外壳412的内围表面上提供抛光处理或白涂覆等等以提高反射率。
根据具有这种组成的临时固化光源410,从UV-LED元件414发射的光由光扩散板416上的反射镜432反射和散射,由反射镜432、外壳412的内围表面(侧面反射板)和接线衬底420的白色阻隔层等等反射和散射,并进入光扩散板416。
从光扩散板416的光输入面418进入的光在通过光扩散板416时扩散,并从发光面417向记录介质辐照。
图15和图16是示出了从临时固化光源410辐照的紫外光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5示出了记录介质上X方向的亮度分布,图16示出了记录介质上Y方向的亮度分布。
关于本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410的发光面417具有近似70mm的X方向宽度和近似12mm的Y方向宽度。如图15和16所示,已经通过光扩散板416的光扩散为实质上均匀的亮度分布并在该状态辐照。
根据本示例的临时固化光源410,即使使用采用较少数目(这里为两个)UV-LED元件414的组成,仍可以实现长度等于或大于喷嘴行61的总长度Lw的光辐照宽度(Lu<Lw)。
根据本实施例,使用较少数目的UV-LED元件,可以高效地产生具有等于或大于适于临时固化的喷嘴行的光辐照宽度的辐照分布。
单行扫描的行迹宽度
在宽格式机器的图像形成模式中,针对不同分辨率设置分别确定单行(隔行)操作的图像形成条件。更具体地,由于通过将喷墨喷头的喷射喷嘴行的宽度Lw除以程数(扫描重复数目)来执行单行操作的图像形成,行迹宽度随着喷墨喷头的喷嘴行宽度和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程数(隔行划分的数目)而变化。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06617中描述了基于多程方法的单行图像形成的细节。
例如,在使用FUJIFILM Dimatix公司制造的QS-10喷头时,程数与单行图像形成中的行迹宽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所示。在图像形成中设计的行迹宽度是通过将所使用的喷嘴行的宽度除以沿主扫描方向的程数与沿副扫描方向的程数之积而获得的值。
表1
组成示例2
如上所述,在单行扫描操作中从喷嘴行喷射墨滴的同时执行紫外光曝光的打印方法的情况下,一个行迹包括已经接收大量累积曝光的墨滴和已经接收少量累积曝光的墨滴。从改进由于曝光次数不同而导致曝光总量波动的观点看,期望修改临时固化光源的辐照分布,以沿介质传送方向应用亮度分布,从而亮度强度向喷嘴行的下游侧增加。
图17是实现这种亮度分布的临时固化光源450的组成示例。在图17中,与上述临时固化光源410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标记,这里省略其进一步解释。
在图17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450中,通过在光扩散板416的发光面417上的镜面涂覆,形成带状反射部分(反射镜)452。反射镜452的带被布置为:沿介质传送方向越向下游的位置,亮度强度变得越大。
反射镜452的带,沿介质传送方向,向上游逐渐变宽(沿X方向宽度),向下游逐渐变窄。与反射镜452相对应的部分不透射光,从不存在反射镜452的部分(由参考标号454指示)辐照光。
更具体地,在到达光扩散板416的发光表面417的光中,到达反射镜452的部分的光被反射镜452反射,并通过光扩散板416返回。另一方面,在到达光扩散板416的发光面417的光中,到达不存在反射镜452的部分(反射镜452的带之间的光透射部分454)的光经由光透射部分454输出至光扩散板416的外部。
在光扩散板416的发光面417上的反射镜452的带宽度的变化基于多项式表达式来设计,以获得期望亮度分布。未层叠反射镜452的光透射部分454的宽度(X方向宽度)向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变宽,实现亮度强度向下游侧变大的亮度分布。
图18是示出了图17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450沿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X方向)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9示出了沿图像形成单元23的扫描方向(沿Y方向)的亮度分布的截面。这些示出了介质表面的辐照区域的中心线上的分布(Y方向的中心线和X方向的中心线)。如图18所示,获得亮度强度沿介质传送方向向下游侧增加的分布。
为了按这种方式实现临时固化光源的光量和亮度分布的调整,采用临时固化光源的光扩散板416可更换的组成。预先准备具有不同扩散透射度和发光面417中的反射镜452的不同分布的多种类型的光扩散板416,根据所使用的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模式来改变光扩散板416。
例如,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反射率越高,则使用具有越低透射的光扩散板。此外,针对每个图像形成模式,预先准备具有实现合适亮度强度分布的反射镜452分布的光扩散板,操作者(打印机用户)根据用于打印的图像形成模式来执行改变至对应光扩散板的任务。
为了便于改变光扩散板416的任务,在外壳412的下部设置用于可移除地安装光扩散板416的安装结构。更具体地,在外壳412的光扩散板安装部分中形成用于支撑光扩散板416的边缘的槽,通过沿槽插入光扩散板416来将光扩散板416设置就位。
在更换光扩散板416时,将设置就位的光扩散板416拉出,并插入另一光扩散板。安装结构不限于这种拉出系统,还可以采用各种安装结构,如通过使用挂钩的接合来安装和移除板的结构,或者使用凸部和凹部的互锁来安装和移除板的结构。
此外,还可以采用改变包括光扩散板在内的临时固化光源的组成,而不是仅改变光扩散板。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准备与所使用的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模式相对应的多种类型的临时固化光源,在打印期间,操作者(打印机用户)根据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类型或图像形成模式,执行改变至对应临时固化光源的任务。
通过更换光扩散板或包括光扩散板的临时固化光源,调整用于临时固化的光量分布,可以将高量紫外光仅辐照至具有对紫外光的低敏感度的慢固化墨水的喷射区域上。
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使用紫外光作为用于固化墨水的活性光束的示例,但是还可以使用具有不同于紫外光的波长带的光束作为活性光束。更具体地,固化墨水的活性光束可以采用能够辐照固化墨水所需的能量的波长带的光束。此外,还可以使用在主固化光源和临时固化光源中分别具有不同波长带的活性光束。
例如,临时固化光源可以采用辐照用于将墨水固化至抑制墨水移动的程度的能量量但是产生低于主固化光源的活性能量的光源。另一方面,主固化光源采用能够产生高于临时固化光源的活性能量的光束。
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应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可以做出合适修改。
附录
从以上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显而易见,本说明书包括各个技术构思的公开,包括以下描述的发明方面。
模式1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嘴行,具有多个喷嘴,用于将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扫描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布置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的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装置,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并在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活性光束辐照至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上,以临时固化墨水;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并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喷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控制从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以及辐照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
根据本发明的该模式,由于沿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喷嘴行)的相对移动方向划分布置有用于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喷嘴行,根据喷嘴行来划分通过将活性光束辐照在墨水上来临时固化已经从喷嘴行喷射并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以及针对每个辐照单元(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划分单元)来设置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然后通过从跟随特定喷嘴组之后的辐照单元辐照的活性光束来临时固化从该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并获得与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相对应的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因此,可以针对每个辐照单元(喷嘴组),控制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并且可以根据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来扩展图像的光泽度重现范围。
在本发明中,紫外光束是“活性光束”的一个示例。
在本发明中,“临时固化状态”是墨滴被固化为防止墨水在记录介质上移动的程度的状态。
模式2
有利地,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喷嘴行,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辐照单元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辐照单元;辐照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根据该模式,可以在相同图像内形成具有不同光泽度的无光泽纹理和光泽纹理。此外,通过将第一辐照单元(上游侧)的辐照光量设置为高光量,并将第二辐照单元(下游侧)的辐照光量设置为低光量,可以避免在形成彩色图像期间,在喷墨喷头的上游侧出现的在行迹边缘处的着落干扰,从而减小条带化。
模式3
有利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
根据该模式,可以形成包含具有不同光泽度的多个图像(区域)的彩色图像。
在该模式中,“彩色墨水”的示例是包含黄、品红、青和黑着色材料的墨水。此外,“彩色墨水”的示例可以是具有比标准彩色低的密度的淡色墨水,如淡品红、淡青等等。
模式4
有利地,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辐照单元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辐照单元;以及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两倍,不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五倍。
在该模式中,可以将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设置为不小于2mJ/cm2并且不大于4mJ/cm2。此外,可以将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设置为不小于8mJ/cm2并且不大于10mJ/cm2
模式5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关闭第二辐照单元。
根据该模式,可以通过不从第二辐照单元辐照活性光束来形成高光泽度纹理。
模式6
有利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和喷射无色墨水的无色墨水喷嘴行,彩色墨水喷嘴行和无色墨水喷嘴行沿扫描方向布置,并被沿相对移动方向划分,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最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一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二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三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与彩色墨水喷嘴行和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第二喷嘴组和第三喷嘴组相对应的第一辐照单元、第二辐照单元和第三辐照单元;喷射控制装置控制墨水喷射,以从彩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喷射彩色墨水,并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和第三喷嘴组喷射无色墨水;辐照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三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三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根据该模式,可以通过改变辐照至无色墨水上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来改变无色墨水层的临时固化状态,从而形成具有低光泽度的无光泽纹理和具有高光泽度的光泽纹理。
在该模式中,“无色墨水”可以是不含着色材料的透明墨水,或者包含某一程度的少量着色材料从而颜色不可见的墨水。
模式7
有利地,沿相对移动方向,彩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长度是彩色墨水喷嘴行的总长度的1/3;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长度、第二喷嘴组的长度和第三喷嘴组的长度是无色墨水喷嘴行的总长度的1/3。
模式8
有利地,喷射控制装置控制从彩色墨水喷嘴行的墨水喷射和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使得由无色墨水喷嘴行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的无色墨水层层叠在由从彩色墨水喷嘴行喷射的彩色墨水形成的彩色图像层上。
根据该模式,由于无色墨水形成的无色墨水层在彩色墨水创建的彩色图像层之上,通过仅改变无色墨水的临时固化状态,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光泽度的区域的组合的彩色图像。
模式9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两倍,不大于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五倍。
模式10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关闭第三辐照单元。
模式11
有利地,相对移动装置沿一个方向相对移动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该模式,可以通过仅沿一个方向相对移动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在彩色图像层上形成无色墨水层,从而可以防止彩色图像层和无色墨水层的位移,可以避免记录介质的传送异常。
模式12
有利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和喷射无色墨水的无色墨水喷嘴行,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无色墨水喷嘴行,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和第二喷嘴组相对应的第一辐照单元和第二辐照单元;在从彩色墨水喷嘴行将彩色墨水喷射在记录介质上之后,相对移动装置将记录介质返回无色墨水喷嘴行的喷射起始位置,然后沿相对移动方向移动记录介质;喷射控制装置控制墨水喷射,以使得从彩色墨水喷嘴行将彩色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然后,在相对移动装置将记录介质返回无色墨水喷嘴行的喷射起始位置之后,使得将无色墨水喷射在沿相对移动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上;辐照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模式13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两倍,不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五倍。
模式14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关闭第二辐照单元。
模式15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的15倍,不大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的150倍。
在该模式下,可以将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设置为不小于150mJ/cm2并且不大于300mJ/cm2
模式16
有利地,辐照控制装置执行电流控制、脉宽调制控制和开/关控制中的任一项,以改变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和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
根据该模式,可以单独控制紫外LED元件的发光,并且可以根据墨水固化特性,将最优活性光束辐照至相应墨水的喷射位置。
模式17
有利地,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具有以下结构:根据喷嘴行的划分单元,多个紫外LED元件沿与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布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个元件行沿扫描方向布置的模式,每个元件行具有沿与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对齐的多个紫外LED元件。
模式18
有利地,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的长度不大于通过将喷嘴行在与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总长度除以喷嘴行中包括的多个喷嘴组的数目而获得的值。
根据该模式,防止将活性光束辐照至非预期区域上。
在该模式中,如果沿相对传送方向喷嘴行的总长度表示为Lw,并且喷嘴行的划分数目为N,则沿相对传送方向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范围不大于Lw/N。
模式19
有利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喷嘴行;从多个喷嘴喷射的墨水形成记录介质上的点;相对移动装置通过将一个相对移动动作中的传送量设置为通过将多个喷嘴行中包括的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的长度除以多个程的数目而获得的长度,使图像形成装置与记录介质之间沿一个方向间歇地相对移动,多个程的数目被定义为以下两项的乘积:通过将多个喷嘴行在扫描方向上的布置间距除以点在扫描方向上的最小间距而获得的值与通过将多个喷嘴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布置间距除以点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最小间距而获得的值。
根据该模式,可以形成多个层相互叠加的图像,而无需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往复移动。
模式20
有利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与多个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的喷墨喷头。
模式21
有利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针对每个墨水的具有喷嘴行的喷墨喷头。
模式22
本发明的另一模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具有喷嘴行的图像形成装置从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喷射墨水,所述喷嘴行中沿喷嘴布置方向布置了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同时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喷嘴行的喷嘴布置方向,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在使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将活性光束辐照至墨水上,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临时固化,所述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以及从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所述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其中,在临时固化记录介质上的墨水的步骤中,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应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本发明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述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备选构造和等效物。

Claims (22)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嘴行,具有多个喷嘴,用于将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
扫描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布置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的喷嘴布置方向;
相对移动装置,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
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并在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活性光束辐照至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上,以临时固化墨水;
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并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
喷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控制从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以及
辐照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
其中: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喷嘴行,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
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第一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辐照单元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第二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辐照单元;
辐照控制装置以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方式来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
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两倍,不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五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关闭第二辐照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相对移动装置沿一个方向相对移动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的15倍,不大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辐照光量的150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执行电流控制、脉宽调制控制和开/关控制中的任一项,以改变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和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具有以下结构:根据喷嘴行的划分单元,多个紫外LED元件沿与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的长度不大于通过将喷嘴行在与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总长度除以喷嘴行中包括的多个喷嘴组的数目而获得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喷嘴行;
从多个喷嘴喷射的墨水形成记录介质上的点;
相对移动装置通过将一个相对移动动作中的传送量设置为通过将多个喷嘴行中包括的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的长度除以多个程的数目而获得的长度,使图像形成装置与记录介质之间沿一个方向间歇地相对移动,多个程的数目被定义为以下两项的乘积:通过将一次扫描在扫描方向上形成的点之间的间距除以点在扫描方向上的最小间距而获得的值与通过将多个喷嘴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布置间距除以点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最小间距而获得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与多个墨水相对应的喷嘴行的喷墨喷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针对每个墨水的具有喷嘴行的喷墨喷头。
13.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嘴行,具有多个喷嘴,用于将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
扫描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布置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的喷嘴布置方向;
相对移动装置,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
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并在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活性光束辐照至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上,以临时固化墨水;
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并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
喷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控制从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以及
辐照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其中: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和喷射无色墨水的无色墨水喷嘴行,彩色墨水喷嘴行和无色墨水喷嘴行沿扫描方向布置,无色墨水喷嘴行被沿相对移动方向划分,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最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一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二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三喷嘴组,以及彩色墨水喷嘴行被沿相对移动方向划分,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最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一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
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辐照单元、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辐照单元、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三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辐照单元;
喷射控制装置控制墨水喷射,以从彩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喷射彩色墨水,并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和第三喷嘴组喷射无色墨水;
辐照控制装置以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大于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方式来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三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三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
沿相对移动方向,彩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长度是彩色墨水喷嘴行的总长度的1/3;以及
沿相对移动方向,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长度、第二喷嘴组的长度和第三喷嘴组的长度是无色墨水喷嘴行的总长度的1/3。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喷射控制装置控制从彩色墨水喷嘴行的墨水喷射和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使得由无色墨水喷嘴行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的无色墨水层层叠在由从彩色墨水喷嘴行喷射的彩色墨水形成的彩色图像层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两倍,不大于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五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关闭第三辐照单元。
18.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嘴行,具有多个喷嘴,用于将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
扫描装置,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布置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的喷嘴布置方向;
相对移动装置,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
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并在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活性光束辐照至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上,以临时固化墨水;
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并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
喷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控制从喷嘴行的墨水喷射;以及
辐照控制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所述多个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其中: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和喷射无色墨水的无色墨水喷嘴行,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无色墨水喷嘴行,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
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辐照单元、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辐照单元;
在从彩色墨水喷嘴行将彩色墨水喷射在记录介质上之后,相对移动装置将记录介质返回无色墨水喷嘴行的喷射起始位置,然后沿相对移动方向移动记录介质;
喷射控制装置控制墨水喷射,以使得从彩色墨水喷嘴行将彩色墨水喷射至记录介质上,然后,在相对移动装置将记录介质返回无色墨水喷嘴行的喷射起始位置之后,使得将无色墨水喷射在沿相对移动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上;
辐照控制装置以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方式来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设置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和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使得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不小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两倍,不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五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辐照控制装置关闭第二辐照单元。
2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具有喷嘴行的图像形成装置从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喷射墨水,所述喷嘴行中沿喷嘴布置方向布置了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同时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喷嘴行的喷嘴布置方向,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
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
在使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将活性光束辐照至墨水上,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临时固化,所述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以及
从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所述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其中:
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喷嘴行,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在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
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第一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辐照单元和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第二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辐照单元;
在临时固化记录介质上的墨水的步骤中,以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大于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方式,根据针对第一辐照单元和第二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第一辐照单元和第二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控制第一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一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22.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具有喷嘴行的图像形成装置从喷嘴行的多个喷嘴组中的每一个喷嘴组喷射墨水,同时使图像形成装置沿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扫描方向垂直于喷嘴行的喷嘴布置方向,所述墨水能够通过活性光束的辐照来固化,在所述喷嘴行中沿喷嘴布置方向布置了用于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所述喷嘴行被分为多个喷嘴组;
使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沿喷嘴布置方向相对移动;
在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一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将活性光束辐照至墨水上,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临时固化,所述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扫描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分为与所述多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多个辐照单元;以及
从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辐照具有用于完全固化记录介质上沉积的墨水的辐照光量的活性光束,使得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完全固化,所述第二活性光束辐照装置沿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其中: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射彩色墨水的彩色墨水喷嘴行和喷射无色墨水的无色墨水喷嘴行,彩色墨水喷嘴行和无色墨水喷嘴行沿扫描方向布置,无色墨水喷嘴行被沿相对移动方向划分,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最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一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二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三喷嘴组,以及彩色墨水喷嘴行被沿相对移动方向划分,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在最上游侧的第一喷嘴组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在第一喷嘴组的下游侧的第二喷嘴组;
沿相对移动方向来划分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以包括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辐照单元、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辐照单元、以及沿相对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三喷嘴组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辐照单元;
在使图像形成装置喷射墨水的步骤中,从彩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一喷嘴组喷射彩色墨水,并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和第三喷嘴组喷射无色墨水;以及
在临时固化记录介质上的墨水的步骤中,以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大于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的方式,根据针对第二辐照单元和第三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所设置的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光量,针对第二辐照单元和第三辐照单元中的每一个辐照单元,控制从第一活性光束辐照装置的活性光束的辐照,控制第二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不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二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无光泽纹理,并控制第三辐照单元的辐照光量,以将从无色墨水喷嘴行的第三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临时固化至防止无色墨水的着落干扰并且无色墨水扩散至预定大小的状态,使得从第三喷嘴组喷射的无色墨水形成光泽纹理。
CN201210135932.8A 2011-05-06 2012-05-04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2765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3660A JP5421323B2 (ja) 2011-05-06 2011-05-06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103660 2011-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5258A CN102765258A (zh) 2012-11-07
CN102765258B true CN102765258B (zh) 2015-09-16

Family

ID=4604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5932.8A Active CN102765258B (zh) 2011-05-06 2012-05-04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88270B2 (zh)
EP (1) EP2522519B1 (zh)
JP (1) JP5421323B2 (zh)
CN (1) CN1027652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4969B2 (en) * 2011-06-14 2015-06-0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UV gel ink spreading
JP6099959B2 (ja) * 2012-09-10 2017-03-2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96503B2 (ja) * 2013-09-03 2017-09-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装飾構造
JP6243216B2 (ja) * 2013-12-20 2017-12-0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5160320A (ja) * 2014-02-26 2015-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射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301161B2 (ja) * 2014-03-05 2018-03-2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06132710B (zh) * 2014-03-12 2017-11-1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装置和喷墨印刷方法
DE102014007131A1 (de) * 2014-05-16 2015-11-19 Durst Phototechnik Digital Technology Gmbh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Banding-Effekten
JP2016007737A (ja) * 2014-06-23 2016-01-1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036933A (ja) * 2014-08-06 2016-03-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インクの印刷方法
EP3118005B1 (en) 2015-07-15 2021-09-08 SCREEN Holdings Co., Ltd. Method for limiting amount of ink discharged, method for creating color conversion table, gloss determination device, gloss determination program, and gloss determination method
US10180248B2 (en) 2015-09-02 2019-01-15 ProPhotonix Limited LED lamp with sensing capabilities
CN106864037A (zh) * 2017-03-29 2017-06-20 中国人民解放军95959部队装备部 喷印集成机头
JP6514261B2 (ja) * 2017-04-18 2019-05-15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JP6563436B2 (ja) * 2017-04-18 2019-08-2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7336527A (zh) * 2017-07-07 2017-11-10 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印彩色图案的喷印系统
JP7115157B2 (ja) 2017-10-06 2022-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硬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19505B2 (ja) 2018-03-30 2022-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CN108909195B (zh) * 2018-06-01 2020-01-14 深圳市容大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打印和光固化的方法和设备
US10703114B2 (en) 2018-06-15 2020-07-07 Ricoh Company, Ltd.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US10780719B2 (en) 2018-06-15 2020-09-22 Ricoh Company, Lt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7192576B2 (ja) 2018-06-15 2022-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CN108544858A (zh) * 2018-07-07 2018-09-18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采用光固化油墨的喷墨打印机
JP7149764B2 (ja) * 2018-08-10 2022-10-07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10710382B2 (en) * 2018-08-10 2020-07-14 Roland Dg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7141891B2 (ja) * 2018-08-31 2022-09-2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20093538A (ja) 2018-11-29 2020-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7147512B2 (ja) 2018-11-29 2022-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払拭部材
JP2020082589A (ja) 2018-11-29 2020-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7415431B2 (ja) 2018-11-30 2024-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吐出制御方法
EP3890985B1 (en) 2018-12-07 2024-01-17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Ink jet printer for printing with variable gloss
JP7066604B2 (ja) * 2018-12-26 2022-05-1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9703194B (zh) * 2018-12-29 2020-11-24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透明油墨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EP3736137A1 (en) 2019-05-10 2020-11-11 Ricoh Company, Lt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2022128721A (ja) * 2021-02-24 2022-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11929267B1 (en) * 2022-08-17 2024-03-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Reflector and/or method for ultraviolet curing of semiconducto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9655A (ja) * 1995-04-27 2003-02-13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EP1428670A1 (de) * 2002-12-12 2004-06-16 Lüscher, Hans Druckvorrichtung und Druckverfahren für UV-strahlungshärtbare Tinte
JP2007118421A (ja) * 2005-10-28 2007-05-17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518985A (zh) * 2008-02-29 2009-09-0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紫外线固化型喷墨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喷墨头单元结构
WO2009148074A1 (ja) * 2008-06-03 2009-12-10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0149516A (ja) * 2008-11-28 2010-07-08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光照射方法
CN101925463A (zh) * 2008-10-01 2010-12-2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以及使用了该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法
CN102039726A (zh) * 2009-10-13 2011-05-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6403B2 (ja) 1995-04-27 2005-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4306617A (ja) * 1995-04-27 2004-11-0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7073901B2 (en) * 2001-04-13 2006-07-11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ink jet fluids
US6457823B1 (en) * 2001-04-13 2002-10-01 Vu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radiation-curable ink
US6739716B2 (en) * 2002-06-10 2004-05-25 Océ Display Graphics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uring a fluid
JP2005104108A (ja) * 2003-10-02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5144679A (ja) * 2003-11-11 2005-06-09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20060158481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Vutek,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ink-jet printing
JP4026652B2 (ja) * 2005-04-08 2007-1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6289772A (ja) 2005-04-11 2006-10-26 Hitachi Metals Ltd 成形機用複合シリンダ
US7878644B2 (en) * 2005-11-16 2011-02-01 Gerber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Inc. Light cure of cationic ink on acidic substrates
JP2008143123A (ja) * 2006-12-13 2008-06-2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76735B2 (ja) 2007-08-27 2012-1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26071A (ja) * 2007-11-26 2009-06-11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231885B2 (ja) 2008-07-09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560563B2 (ja) * 2009-01-22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298897B2 (ja) * 2009-02-02 2013-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GB2470067B (en) * 2009-05-08 2013-07-17 Inca Digital Printers Ltd Method of printing
JP5577641B2 (ja) * 2009-07-24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560643B2 (ja) * 2009-10-13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413155B2 (ja) * 2009-11-30 2014-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方法
JP5447043B2 (ja) * 2010-03-17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682750B2 (ja) * 2010-03-30 2015-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598122B2 (ja) * 2010-07-09 2014-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61842B2 (ja) * 2010-11-11 2013-12-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653818B2 (ja) * 2011-03-29 2015-01-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03251B2 (ja) * 2011-05-09 2015-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76320B2 (ja) * 2011-05-12 2015-09-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9655A (ja) * 1995-04-27 2003-02-13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EP1428670A1 (de) * 2002-12-12 2004-06-16 Lüscher, Hans Druckvorrichtung und Druckverfahren für UV-strahlungshärtbare Tinte
JP2007118421A (ja) * 2005-10-28 2007-05-17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518985A (zh) * 2008-02-29 2009-09-0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紫外线固化型喷墨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喷墨头单元结构
WO2009148074A1 (ja) * 2008-06-03 2009-12-10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1925463A (zh) * 2008-10-01 2010-12-2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以及使用了该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法
JP2010149516A (ja) * 2008-11-28 2010-07-08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光照射方法
CN102039726A (zh) * 2009-10-13 2011-05-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21323B2 (ja) 2014-02-19
EP2522519A3 (en) 2018-02-28
JP2012232529A (ja) 2012-11-29
US20120281049A1 (en) 2012-11-08
EP2522519A2 (en) 2012-11-14
CN102765258A (zh) 2012-11-07
EP2522519B1 (en) 2019-08-28
US8888270B2 (en) 2014-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5258B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4039555B (zh) 用于减少光泽带的样式化透明层应用的打印系统
CN103459156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673170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70222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1851062B1 (en) Uv inkjet printing of vision control panels
CN103481670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方法
CN1028585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80697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CN103101300A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方法
US9248660B2 (en) Image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ducing method
US8727493B2 (en) Printhead modules
JP6043135B2 (ja) 導光板作成方法及び装置及び導光板
JP56562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仮硬化用の活性光線照射装置並びに照度分布の変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