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156B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9156B
CN103459156B CN201280015920.XA CN201280015920A CN103459156B CN 103459156 B CN103459156 B CN 103459156B CN 201280015920 A CN201280015920 A CN 201280015920A CN 103459156 B CN103459156 B CN 103459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exciting light
region
recording medium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9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9156A (zh
Inventor
齐田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5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9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1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Handling wide copy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根据油墨间激活光的吸收特性差异以及要利用油墨形成的层特性实现了良好的固化处理。一种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喷墨头(24)的扫描设备,该喷墨头包括喷射第一油墨的喷嘴阵列(61Y、M、C、K、LC、LM)和喷射第二油墨的第二喷嘴阵列(61W);相对移动设备,其相对于喷墨头(24)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记录介质;喷射控制设备,其将喷嘴阵列(61)在第二方向上划分成多个区域并针对所划分的喷嘴区的每个单位(61-1,61-2)来控制油墨喷射;激活光照射设备(32A,32B),其利用激活光照射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油墨;照射区划分设备,将照射范围划分成分别与划分的喷嘴区相对应的划分照射区(32A-1,32A-2、32B-1、32B-2);以及光量控制设备,其针对所划分的照射区来分别控制光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和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并尤其涉及一种在使用油墨的喷墨系统中的图像形成技术,通过利用诸如紫外光的激活光的照射来固化该油墨。
背景技术
作为通用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有喷墨记录装置,该装置从喷墨头喷射彩色油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期望的图像。近年来,不仅使用了具有渗透性的介质(例如纸张),而且还使用了不可渗透的(低渗透性)介质(例如树脂膜),并已经提出了通过利用紫外光作为激活光照射油墨来固化着陆在介质上的油墨的装置。应用于这种装置的紫外线可固化油墨包含对紫外光具有预定灵敏度的引发剂。
在应用紫外线可固化油墨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安装了喷墨头的托架上安装了用于紫外线照射的光源,使紫外光源跟踪喷墨头进行扫描,墨滴在着陆到介质上之后立刻被紫外光照射,并避免了墨滴的位置移位和着陆干扰。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紫外线可固化型的印刷系统,其中设置在喷墨头主要扫描方向的两侧的固化光源被构造成可以移动到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印刷系统在油墨沉积之后立刻利用小光量的紫外光照射墨滴以进行半固化(临时固化),并在过去恒定时间之后利用大光量的紫外光照射墨滴以进行永久固化。
油墨在被淀积之后立刻被部分地固化到禁止墨滴移位和变形这样的程度的步骤被称为“临时固化”、“部分固化”、“半固化”、“束缚(pin)”、“凝固(set)”等。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临时固化”、“束缚”等。同时,通过在临时固化之后进行进一步紫外照射来充分固化油墨的步骤被称为“永久固化”或“固化”。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No.7600867
发明内容
通过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区分束缚照射和固化照射,已经能够提高油墨固化的可控性。即,通过在临时固化和永久固化之间提供时间间隔,实现了固化油墨和介质之间粘附力的增强。此外,在下游侧一次性执行硬化油墨的固化,由此与执行叠瓦喷射的同时执行束缚和固化的照射方法相比,相邻油墨的累积光量大致变得基本相同。这带来了改善表面固化(阻塞)特性的优点。
然而,例如,在用于具有喷嘴阵列,用于喷射除彩色油墨之外的白色油墨或透明(透明(clear))油墨的喷墨头时,对喷墨头中的喷嘴阵列进行划分,并通过从相应划分的喷嘴区喷射,通过在介质上堆叠,形成彩色层、要作为彩色层基础的白色油墨层(白色层)或在彩色层上用以改善光泽性的透明油墨层(透明层),如果应用常规构造,则在白色油墨层或透明层上条带现象可能会比较显著。这里被称为条带现象的现象是这样的现象:响应于多次经过印刷的行迹(swath)宽度周期,光泽性有所不同。
作为更多评估和研究该现象的结果,已发现条带条纹有时变得非常显著,这是因为根据形成彩色层的彩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的油墨种类,而对紫外线照射光量的固化性能分别不同。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印刷系统改变了用于临时固化和永久固化的光量;然而,应用于所有油墨的光量基本相同。在堆叠彩色油墨层以及白色油墨或透明油墨层的图像形成中,由于紫外光吸收特性在相应油墨间的差异,而导致上述问题难以解决。
此外,在作为基础层的白色油墨层以及作为最外层并改善光泽性的透明层中,不像彩色层那样要求那么高的点分解,相反,往往将层的平坦性和均匀性视为是重要的。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这些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响应于相应油墨的激活能量的吸收特性差异和要由相应油墨形成的层特性,来实现优选的固化处理。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喷嘴阵列的喷墨头,多个喷嘴阵列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第一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一油墨的多个喷嘴,利用激活光照射来固化第一油墨,在第二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二油墨的多个喷嘴,第二油墨的固化特性与第一油墨的固化特性不同;扫描设备,其被构造成相对于沉积了从所述喷墨头喷射的所述第一油墨和所述第二油墨的记录介质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喷墨头;相对移动设备,其被构造成在不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喷墨头相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控制设备,其被构造成针对划分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控制所述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其中通过将每个喷嘴阵列在第二方向上分成多个区域来获得所述划分喷嘴区;激活光照射设备,其被构造成利用所述激活光照射所述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油墨;照射区划分设备,其被构造成将由激活光照射设备利用激活光所照射的范围分成分别与所述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多个划分照射区;以及光量控制设备,其被构造成控制分别用于由所述照射区划分设备划分的所述划分照射区的光量。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相对于记录介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具有多个喷嘴阵列的喷墨头的扫描步骤,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一油墨的多个喷嘴,利用激活光照射来固化所述第一油墨,在所述第二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二油墨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二油墨的固化特性与所述第一油墨的固化特性不同;相对移动步骤,在不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喷墨头相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控制步骤,针对划分的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控制所述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其中通过将每个所述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划分成多个区域来获得所述划分喷嘴区;以及激活光照射步骤,利用激活光照射在所述喷射控制步骤中从所述喷墨头喷射并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油墨,将利用激活光照射的范围划分成分别与所述划分喷嘴区对应的多个划分照射区,通过控制分别用于所述划分照射区的光量来进行激活光的照射。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将知晓其它发明模式。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应于喷嘴阵列区域的划分来划分激活光的照射区,并实现了与所划分的喷嘴区对应的照射区的调节。由此,可以针对每个所划分的喷嘴区进行合适的固化处理。根据本发明,可以针对在形成白色层和透明层时的油墨沉积区,约束激活光的照射,促进这些层的平坦化和均匀化,并可以避免条带现象。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图2是示意性示出在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纸页传送路径的说明图。
[图3]图3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喷墨头和紫外线发射部的设置构造的平面透视图。
[图4]图4是示出了移动图3所示的紫外线发射部的光源移动部的构造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
[图6]图6是示出了用于形成图5所示的图像的喷墨头和紫外线发射部的构造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图7是示出用作一个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一构造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
[图8]图8是在图7中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平面透视图。
[图9]图9是根据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透视图。
[图10]图10是图9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侧视图。
[图11]图11是示出了在图9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内部中的光线的透视图。
[图12]图12(a)是示出了在图11所说明的整个表面照射时在介质上的照度分布的图示,而图12(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12(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13]图13是仅在根据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的下游侧进行发光的情况中的透视图。
[图14]图14(a)是示出了当在根据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打开上游侧而关闭下游侧时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14(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14(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15]图15(a)是示出了当在根据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关闭上游侧而打开下游侧时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15(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15(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16]图16是示出了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LED布置形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图17是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紫外线发射部的设置构造的示意图。
[图18]图18是从下表面侧看到的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透视图。
[图19]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的视图。
[图20]图20是示出了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划分部件(镜子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1]图21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在整个表面照射时的光线的透视图。
[图22]图22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仅在上游侧照射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3]图23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仅在下游侧照射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4]图24(a)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在整个表面照射时的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24(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24(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25]图25(a)是示出了当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打开上游侧而关闭下游侧时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25(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25(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26]图26(a)是示出了当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打开上游侧而关闭下游侧时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26(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26(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27]图27是示意性示出了由根据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过程形成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
[图28]图28是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形成图27所示的图像的喷墨头和紫外线发射部的构造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9]图29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
[图30]图30是示出了用于形成图29所示图像的紫外线发射部的构造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31]图3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
[图32]图32是示出了用于形成图31所示的图像的紫外线发射部的构造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33]图33是示出根据第四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构造的侧面透视图。
[图34]图34是图33中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平面透视图。
[图35]图35是示出了根据第五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侧面透视图。
[图36]图36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五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仅照射在下游侧1/3区域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7]图37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五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不照射在中心部分1/3区域的情况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8]图38(a)是示出了在图36所示的1/3照射时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38(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38(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39]图39(a)是示出了图37所示的未照射中心1/3区域的情况下在介质表面上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39(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39(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40]图40是示出根据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41]图41是示出了设置于根据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壳体中的分割构件(镜子构件)的构造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2]图42是示出了设置于根据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壳体中的分割构件(镜子构件)的构造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3]图43(a)是示出了在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照射整个表面的情况下在介质表面上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43(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43(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44]图44(a)是示出了在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中仅不照射中心1/3区域的情况下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44(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44(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的曲线图。
[图45]图45是示出了光源移动机构的另一构造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6]图46是示出了图45所示的光源移动机构的锁定释放状态的透视图。
[图47]图47是示出了图45所示的光源移动机构的设置的平面图。
[图48]图48是示意性示出了永久固化光源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49]图49是示出了喷墨头的油墨供应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框图。
[图50]图50是示出了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外部透视图。喷墨记录装置10是宽格式印刷机,其利用紫外线可固化油墨(UV可固化油墨)在记录介质12上形成彩色图像。宽格式印刷机是一种有利于记录宽图像形成范围(例如大尺寸海报和商用宽表面广告)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将对应于A3加(通常,483mm×329mm,但对于精确尺度没有规则,并可以包括稍大于A3(420mm×297mm)的尺寸)或更大的格式称为“宽格式”。
喷墨记录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20和支撑腿22,该支撑腿22支撑着装置主体20。装置主体20设置有按需滴落型的喷墨头24,其朝向记录介质(介质)12喷射油墨;支撑记录介质12的压盘26;以及作为头部移动设备(扫描设备)的导向机构28和托架30。
导向机构28设置于压盘26上方并沿扫描方向(Y方向)延伸,该扫描方向(Y方向)垂直于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X方向)并平行于压盘26的介质支撑表面。托架30由导向机构28支撑,以沿导向机构28在Y方向上往复移动。在托架30上,固定喷墨头24,并固定利用紫外光照射记录介质12上的油墨的临时固化光源(束缚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固化光源)34A和34B。
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是这样的光源,即在从喷墨头24喷射的墨滴着陆在记录介质12上之后,施加紫外光来将油墨临时固化到防止相邻液滴彼此成一体的程度。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是这样的光源,即通过在临时固化之后进行额外的照射,施加紫外光以最终完全固化(永久固化)油墨。尽管稍后将描述细节,但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任一个或两个都被构造成可在X方向上移动,从而相对于Y方向与喷墨头24和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对齐。
设置于托架30上的喷墨头24、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沿着导向机构28与托架30一体式(一起)移动。有时将托架30的往复移动方向(Y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且有时将记录介质12的传送方向(X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Y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且X方向对应于“第二方向”。
对于记录介质12,可以使用各种介质,不管什么材料,无论是可渗透介质还是不可渗透介质,例如纸张、无纺织物、氯乙烯、合成化学纤维、聚乙烯、聚酯和防水油布。从装置的背面,以卷纸状态(参见图2)供给记录介质12,在印刷之后,在装置的正面由绕纸辊(图1中未示出,图2中的附图标记44)缠绕。从喷墨头24向传送到压盘26上的记录介质12喷射墨滴,并从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向已经沉积在记录介质12上的墨滴施加紫外光。
在图1中,在正面的左手侧,面对装置主体20的正面,布置了油墨盒36的安装部38。油墨盒36是可更换的油墨供应源(油墨罐),其存储着紫外线可固化油墨。提供油墨盒36以对应于在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所使用的相应彩色油墨。根据颜色的相应油墨盒36通过油墨供应路径(未示出)连接到喷墨头24,它们彼此独立形成。在相应颜色的剩余油墨量变小时,更换油墨盒36。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用于喷墨头24的维护部布置在右手侧,面对装置主体20的正面。维护部设置有用于在不印刷期间保持喷墨头24的水分的帽,以及用于清洁喷墨头24的喷嘴面(油墨喷射面)的擦拭构件(叶片、网等)。盖着喷墨头24的喷嘴面的帽设置有油墨接收器,来用于接收从喷嘴喷射的墨滴,以便维护。
<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说明>
图2是示意性示出喷墨记录装置10中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以倒置沟槽的形状形成压盘26,且其顶表面用作记录介质12的支撑表面(介质支撑表面)。在压盘26的附近,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上其上游侧,布置一对轧辊40以用作间歇性传送记录介质12的记录介质传送设备。轧辊40在压盘26上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移动记录介质12。
由布置在印刷部入口(在压盘26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对轧辊40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间歇性传送从供应侧的辊(发出供应辊)42(其被构造卷绕型介质传送设备)供给出的记录介质12。由喷墨头24对于到达喷墨头24正下方的印刷部的记录介质12执行印刷,且在印刷之后,在卷起辊44上卷起记录介质12。在印刷部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布置了用于记录介质12的导向器46。
在压盘26的位于面对印刷部分中的喷墨头24的位置的后表面(与支撑记录介质12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侧,布置了用于调节印刷时的记录介质12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50。在对温度调节部50进行调节以使印刷时的记录介质12具有预定温度时,着陆在记录介质12上的墨滴的物理特性值(例如粘度和表面张力)变成了期望值,并可以获得期望的点直径。注意,根据必要性,可以在温度调节部50的上游侧布置预温度调节部52,并可以在温度调节部50的下游侧布置事后温度调节部54。
<喷墨头的说明>
图3是示出了设置在托架30上的喷墨头24、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设置形式的实施例的平面透视图。
喷墨头24设置有用于喷射对应颜色的油墨的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61LM、61CL和61W,相应颜色的油墨为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浅青色(LC)、浅品红(LM)、透明(透明)油墨(CL)和白色油墨(W)。图3利用点线示出了喷嘴阵列,并省去了个体喷嘴的图示。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利用通常代表喷嘴阵列的附图标记61来表示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61LM、61CL和61W。
油墨颜色的种类(颜色数量)以及颜色的组合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省去LC和LM的喷嘴阵列的形式、省去CL和W的喷嘴阵列的任一个的形式、增加金属油墨喷嘴阵列的形式、替代W喷嘴阵列而设置有金属油墨喷嘴阵列的形式、增加喷射特殊颜色油墨的喷嘴阵列的形式等均是可行的。此外,喷嘴阵列根据颜色的设置顺序不受特别限制。然而,优选的构造为:在多种油墨中,将对紫外光的固化灵敏度较低的油墨设置于接近临时固化光源32A或32B一侧。
根据颜色分别为喷嘴阵列61构造头模块,且将头模块对齐,并由此可以构造能够进行彩色图像印刷的喷墨头24。例如,可行的模式为:将具有喷射黄色油墨的喷嘴阵列61Y的头模块24Y、具有喷射品红油墨的喷嘴阵列61M的头模块24M、具有喷射青色油墨的喷嘴阵列61C的头模块24C、具有喷射黑色油墨的喷嘴阵列61K的头模块24K、以及分别具有喷射LC、LM、CL和W的相应颜色油墨的喷嘴阵列61LC、61LM、61CL和61W的头模块24LC、24LM、24CL和24W等间距地设置,以沿着托架30的往复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Y方向)对齐。可以将根据颜色的头模块24Y、24M、24C、24K、24LC、24LM、24CL和24W的模块组(头组)视为“喷墨头”,或者可以将这些模块分别视为“喷墨头”。可替换地,可行的构造为:包括喷嘴阵列,该喷嘴阵列利用一个喷墨头通过根据在一个喷墨头24内部这些颜色独立形成油墨流动路径来喷射多种颜色油墨。
在每个喷嘴阵列61中,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X方向)以恒定间距成一直线(直线地)排列多个喷嘴。在本实施例的喷墨头24中,构造每个喷嘴阵列61的喷嘴的设置间距(喷嘴间距)为254μm(100dpi),构造每个喷嘴阵列61的喷嘴数为256个喷嘴,每个喷嘴阵列61的整个长度Lw(喷嘴阵列的整个长度)大约为65mm(254μm×255=64.8mm)。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喷射频率为15kHz,且可以通过改变驱动波形来独立喷射三种喷射液滴量,10pl、20pl和30pl。
作为喷墨头24的油墨喷射系统,采用通过使压电元件(压电致动器)变形而喷射墨滴的系统(压电喷射系统)。作为喷射能量产生元件,除了使用静电致动器的形式(静电致动器系统)之外,也可以采用通过利用诸如加热器的热产生器(加热元件)加热油墨以产生气泡并通过压力来喷射墨滴的形式(热喷射系统)。然而,紫外线可固化油墨与溶剂油墨相比一般具有高粘度,并因此,在使用紫外线可固化油墨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具有相对大喷射力的压电喷射系统。
<图像形成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应用多次经过(multipass)系统的图像形成控制,且喷墨记录装置10能够通过改变印刷经过次数来改变印刷分辨率。例如,准备三种图像形成模式,即高生产模式、标准模式和高图像质量模式,且在相应模式中,印刷分辨率不同。响应于印刷目的和使用目的,可以选择图像形成模式。
在高生产模式中,以例如600dpi(在主扫描方向上)×400dpi(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分辨率执行印刷。在高生产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经过两次(扫描两次)来实现600dpi的分辨率。在第一次扫描中(托架30的向外行程),以300dpi的分辨率形成点。在第二次扫描中(回程),形成点,以便插置在第一次以300dpi的扫描(向外行程)所形成的点当中的空间,且对于主扫描方向获得600dpi的分辨率。
同时,针对副扫描方向,喷嘴间距为100dpi,且在副扫描方向上通过一次(一次经过)主扫描,以100dpi的分辨率来形成点。因此,通过由四次经过印刷(扫描四次)执行插置印刷来实现400dpi的分辨率。注意,高生产模式中托架30的主扫描速度为1270mm/sec。
在标准模式中,以例如600dpi×800dpi的分辨率执行印刷,并且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两次经过印刷和在副扫描方向上八次经过印刷,来获得600dpi×800dpi的分辨率。
在高图像质量模式中,以例如1200×1200dpi的分辨率执行印刷,并且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四次经过和在副扫描方向上12次经过,来获得1200dpi×1200dpi的分辨率。
<<叠瓦式(Shingling)扫描的行迹宽度>>
在宽格式装置的图像形成模式中,分别针对分辨率设定来确定用于叠瓦(交织)的图像形成条件。更具体地,通过将喷墨头喷嘴阵列的宽度Lw(喷嘴阵列的长度)除以经过次数(扫描重复次数)来进行叠瓦图像形成,并因此,行迹宽度根据喷墨头的喷嘴阵列宽度和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的经过次数(要交织的分割数)而不同。注意,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06617中描述了通过多次经过系统进行叠瓦图像形成的细节。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利用由FUJIFILMDimatix公司制造的QS-10头(100dpi,256个喷嘴)的情况下,经过的次数与叠瓦图像形成而造成的行迹宽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表1)。在图像形成中假定的行迹宽度的值是通过将要使用的喷嘴阵列宽度除以在主扫描方向上经过次数和在副扫描方向上经过次数之积来获得的。
[表1]
使用的喷嘴阵列宽度(mm) 64.8 64.8 64.8 64.8
主经过的次数 1 1 2 2
副经过的次数 2 4 2 4
行迹宽度(mm) 32.4 16.2 16.2 8.1
<紫外线发射部的设置>
如图3所示,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设置在喷墨头24的托架移动方向(Y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此外,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设置在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上的下游侧。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设置在从喷墨头24在Y方向上比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更向外的一侧(更远的位置)。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被构造成可以在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X方向)上移动,并可以改变设置,以使得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沿托架移动方向与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喷墨头24对齐。
通过在液滴着陆之后上方立刻经过的临时固化光源32A(或32B),利用紫外光照射从喷墨头24的彩色油墨喷嘴(在喷嘴阵列61Y、61M、61K、61LC和61LM中包括的喷嘴)喷射并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油墨滴,以进行临时固化。
此外,由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利用紫外光照射记录介质12上的墨滴(其利用记录介质12的间歇传送已经经过喷墨头24的印刷区),来进行永久固化。于是,使墨滴临时进入临时固化状态,由此可以确保点的显影时间(点扩展到预定尺寸的时间段),同时防止着陆干扰,可以使点的高度均匀,并可以增强墨滴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并可以增加相互的粘附力。
同时,由白色油墨形成的白色层变为彩色图像层的基础,并因此,不需要与彩色图像层具有同样高的点分辨率。类似地,由透明油墨形成的透明层变为表面光泽层,来用于增强彩色图像层表面的光泽性,并因此,不需要具有与彩色图像层那样高的点分辨率。
在详细检查基础白色层和透明层的条带(banding)现象时,对于彩色油墨而言需要束缚光以固定沉积位置;然而,白色或透明油墨形成基础层或表面层,并因此,不必被束缚在所沉积的位置。如果有的话,在形成白色层和透明层时,优选通过产生不束缚着陆液滴的状态,并通过对应于白色或透明油墨的喷射位置关闭束缚光量(0mJ/cm2)或减小光施加量来造成油墨容易润湿展开的状况,使得这些层平坦化并均匀化。
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不应用紫外光的构造,或采用即使在应用紫外光时也应用比在临时固化彩色油墨时小的光量的紫外光的构造,来用于临时固化从白色油墨喷嘴(包括在喷嘴阵列61W中的喷嘴)喷射并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的白色墨滴以及从透明油墨喷嘴(包括在喷嘴阵列61CL中的喷嘴)喷射并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的透明墨滴。
由此,可以确保已着陆在记录介质上的白色油墨或透明油墨点的展开的时间段,并可以增强该层的平坦性和均匀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永久固化光源34A(其响应于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而移动到可能进行紫外线照射的位置)利用与在永久固化处理时基本相同量的紫外光,来照射已经从白色油墨喷嘴(在喷嘴阵列61W中包括的喷嘴)喷射并着陆于记录介质上的白色油墨。
由于利用白色油墨形成的白色层的紫外线透射率低,所以在白色油墨的膜厚度小的状态(从白色油墨刚刚着陆于记录介质上之后的时间起)下施加与永久固化时基本相同量的激活能量,并执行固化处理。
注意,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可以在喷墨头24的印刷操作期间被同时点亮,或者可以通过仅点亮位于主扫描方向上在托架移动的后侧的临时固化光源来延长光源的寿命。此外,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在喷墨记录装置10的印刷操作期间被同时点亮。在低扫描速度的图像形成模式中,可以关闭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之一,并且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发光开始时刻可以相同或不同。
<永久固化光源移动的说明>
图4是示出了永久固化光源34A的移动机构(光源移动部)35的构造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4中所示的光源移动部35,应用齿条齿轮系统的直线移动机构。即,光源移动部35包括:轴35A,其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即永久固化光源34A的移动方向固定设置;齿条35B,其附着于永久固化光源34A的盒体且具有沿轴35A形成的齿形突出和凹陷;驱动电机35D,其具有附着于旋转轴的小齿轮35C;以及光学位置传感器35F,其用于检测形成于齿条35B端部的检测片35E。
在转动驱动电机35D的旋转轴时,小齿轮35C旋转,齿条35B通过小齿轮35C和齿条35B的轮齿啮合沿轴35A移动,且永久固化光源34A沿轴35A与齿条35B一起移动。在布置于齿条35B末端的检测片35E进入位置传感器35F的检测范围时,停止驱动电机35D的旋转,且永久固化光源34A停止在预定位置。
注意,可以构造位于永久固化光源34A相对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B(喷墨头24位于其间),以便也可以通过包括有类似构造的移动机构来移动。此外,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可以构造成通过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35F而移动到多个位置。
<图像形成过程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被构造成通过堆叠以彩色油墨(Y、M、C、K、LC、LM等)形成的彩色图像层(利用图5中的附图标记82表示)、以白色油墨形成的白色层(利用图5中的附图标记80表示)和/或以透明油墨形成的透明层(利用图29中的附图标记84表示)来形成分层结构的图像。此外,根据层形成的顺序和油墨的紫外线吸收特性(油墨的固化特性)来控制紫外线照射量。
例如,由于白色油墨包含氧化钛、氧化锌等作为颜料,所以与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相比,白色油墨在紫外光的透射率方面较差,并在施加与彩色油墨或透明油墨相同的每单位体积的紫外光量时,固化时间更长。为了消除由于白色油墨、彩色油墨以及透明油墨之间紫外线透射特性而导致的固化特性差异,控制紫外线照射,以使得至白色油墨的每单位时间的紫外线照射量大于至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的每单位时间的紫外线照射量。稍后将描述上述图像形成的具体实施例。
注意,根据紫外线透射特性的观点,将K油墨分类为固化时间长的油墨,但因为K油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层,因此被分类为彩色油墨,并需要在沉积之后立即临时固化以防止沉积干扰。
<<白色层和表面光泽层(透明层)>>
与利用彩色油墨所形成的彩色层相反,要成为其基础的白色油墨层(白色层)一般使用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作为颜料,并具有比彩色油墨更低的透射率。同时,透明层不包含任何颜料,具有高透射率,并且是由光聚合固化的单体形成的聚合物。在用于宽格式印刷机中时,这些油墨层的任一个都用作基础层或表面光泽层,并因此不必在沉积之后立即进行束缚照射(临时固化)。如果有的话,为了促进液滴(构成白色油墨层和透明层的液滴)在沉积之后积极地润湿展开并变平坦,优选的构造为:其采用与彩色层不同的不施加束缚光的机构,或采用减少束缚光固化动作的机构。
根据试验,希望在沉积之后立即利用每单位面积1mJ/cm2到20mJ/cm2作为束缚光来照射彩色层,且更优选于2mJ/cm2到6mJ/cm2。同时,希望在沉积之后立刻利用0mJ/cm2到4mJ/cm2的束缚光作为束缚光量,照射要作为基础的白色层或要作为表面光泽层的透明层,且更优选于0mJ/cm2到2mJ/cm2
在沉积油墨之后立刻通过托架扫描来施加束缚光一次到多次,以避免与其它油墨合一、由于干扰而失去液滴形状、或液滴移动。固化光是指完全固化形成图像的油墨的光应用。也通过托架扫描来施加固化光多次。通过一次到多次施加束缚光,并多次施加固化光,总计施加的光量达到200mJ/cm2到1000至3000mJ/cm2的光量。由紫外线可固化油墨中所含的引发剂和敏化剂对照射波长的灵敏度及其含量来确定油墨灵敏度的趋向,且油墨由自由基聚合和阳离子聚合来固化。
在本实施例中,对临时固化光源的发射区进行划分以对应于所划分的喷嘴区,并调节相应区域的光量(照度分布),从而可以响应于形成相应层(例如彩色层、白色层和透明层)的所划分的喷嘴区的图像形成范围来施加合适的束缚光。稍后将描述细节。
<图像形成过程的详细说明>
应用于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图像形成方法是将每个喷嘴阵列61相对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划分成多个区域,利用任意划分区域来喷射彩色油墨、透明油墨或白色油墨,并形成彩色图像层、透明层和白色层。喷嘴阵列61的划分数量是图像形成层的数量N。
此外,记录介质12被构造成沿一个方向间歇地供给一单位,这一单位是通过对喷嘴阵列61的划分区域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进行除法计算来获得(这一单位通过(“喷嘴阵列的总长度Lw”/“图像形成层的数量N”)/“多次经过的次数”来获得),以使得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区域喷射的油墨层堆叠在从喷嘴阵列61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区域喷射的油墨层上。在这里,由在托架扫描方向上经过的次数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经过的次数之积来定义“多次经过的次数”。
此外,在着陆之后立刻由移动到白色油墨喷射位置的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中的任一个,利用与永久固化处理时基本相同光量的紫外光来照射白色油墨,白色油墨在固化前需要比其它油墨更长的时间。为了利用与永久固化处理时相同光量的紫外光仅照射沉积了白色油墨的区域,将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照射区的长度设定为(“喷嘴阵列总长度Lw”/“图像形成层的数量N”)或更小。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进行描述所基于的前提为: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照射区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与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确定实际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考虑到对照射区的扩展而获得预定照射区。此外,有时将“图像形成层的数量N”描述为“划分数量”。
<第一具体实施例>
图5是示意性示出了由根据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过程所形成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图5中所示的图像具有层结构,其中,在记录介质12上形成白色层80,且在白色层80上形成(堆叠)彩色图像层82,并且图像形成层的数量为两个。
图6是示意性示出用于形成具有图5所示层结构的图像的喷墨头24构造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布置的说明图。注意,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是图6中向下箭头线所示的从上向下方向,且托架30的往复移动方向(Y方向)为横向。
如图6中所示,将每个喷嘴阵列61划分为两个,即上游侧区域61-1和下游侧区域61-2,且仅从喷嘴阵列61W的上游侧区域61-1喷射白色油墨,而仅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下游侧区域61-2喷射彩色油墨。接下来,在形成从上游侧区域61-1喷射的白色油墨的白色层80(参见图5)时,将记录介质12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移动一定距离((Lw/2)/“多次经过的次数”),并在先前形成的白色层80上形成从下游侧区域61-2喷射的彩色油墨的彩色图像层82。
在白色层80上形成彩色图像层82的同时,仅从喷嘴阵列61W的上游侧区域61-1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与彩色油墨的沉积位置相邻的白色油墨沉积位置处,喷射白色油墨。即,在形成彩色图像层82的同时,提前形成白色层80,该白色层80将成为下一彩色图像的形成区域。此外,应用上述多次经过系统来喷射形成白色层80的白色油墨并喷射形成彩色图像层82的彩色油墨。
将永久固化光源34A移动(移动方向由向上的箭头线表示)到利用附图标记34A-1表示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即,与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对应的位置(在托架移动方向上与喷射白色油墨的喷嘴阵列61W的上游侧对齐的位置),并且由永久固化光源34A在白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刻施加与永久固化处理基本相同量的紫外光。同时,在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进行临时固化处理之后,由永久固化光源34B向彩色油墨应用永久固化处理。
即,图像形成过程的步骤1是白色层80的形成步骤,对应于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附图标记34A-1)移动图6中左手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A,并使托架30(参见图3)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接下来,仅从喷嘴阵列61W的上游侧区域61-1喷射白色油墨。在托架30从图6中的左手侧移向右手侧时,喷射白色油墨,且在白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刻由永久固化光源34A向白色油墨施加紫外光,该永久固化光源跟随喷嘴阵列61W并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通过托架扫描一次,施加与永久固化处理相同量的紫外光(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或更多),并形成白色油墨基本固化的白色层80(参见图5)。
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托架30从图6中的右手侧移向左手侧时,在扫描时停止喷射白色油墨,但保持永久固化光源34A的点亮状态,并继续从永久固化光源34A施加紫外光。
在白色油墨中,固化膜发黄变得非常显著,并因此,白色油墨的反应引发剂含量低于彩色油墨等的反应引发剂含量,以防止发黄。此外,白色油墨包含氧化钛或氧化锌作为颜料,并因此,与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相比,白色油墨的特性较不易于吸收紫外光(较不易于固化)。
在考虑如下情况时:应用紫外光发光二极管(UV-LED)元件作为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光源,UV-LED元件的发光波段仅为365nm到405nm的长波段,调整油墨中所含引发剂的长波变得必要。同时,由于针对长波调整引发剂有时导致油墨固化膜变黄,因此,在变黄非常显著的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中,限制引发剂的含量。
此外,白色层80是所谓的固体图像,因此能够使用与彩色图像的点(液滴)尺寸相比,更大的点(液滴)尺寸。此外,由于如上所述,白色油墨(白色层80)的紫外线透射率低于彩色油墨等,所以在白色油墨的膜厚度小的状态下施加与永久固化处理时基本相同量的激活能量,并执行针对白色油墨的固化处理。因此,对于白色油墨而言,不执行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束缚光照射(或执行比彩色油墨的束缚光量更低光量的照射),并尽可能地确保着陆液滴润湿展开的时间,之后,利用相当于要完全固化的永久固化处理的激活能量来照射白色油墨。
步骤2是彩色图像层82的形成步骤。在下游侧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距记录介质12的白色油墨沉积位置一定距离(Lw/2)的彩色油墨喷射位置中,已经形成了白色层80。在彩色图像层形成步骤(步骤2)中,使托架30在白色层80上方的位置中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下游侧区域61-2喷射彩色油墨,并通过覆盖在白色层80上来沉积彩色油墨。
此外,彩色油墨在被着陆于记录介质12之后,立刻被施加来自跟随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紫外光,以便临时固化彩色油墨并使彩色油墨进入凝胶状态。通过如上所述这样做,防止了彩色油墨的着陆干扰。
此时,在彩色油墨着陆之后立刻从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向该彩色油墨施加的紫外光具有低的光量,例如托架每次扫描1到5mJ/cm2。用于临时固化的、施加到本实施例中所示图像形成的低光量大约为永久固化的大光量的1/10到1/2。
此外,尽管稍后将描述细节,但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响应于被划分成两个的喷嘴阵列的相应划分喷嘴区(上游侧区域61-1、下游侧区域61-2)的图像形成范围,在X方向上将发射区划分成两个,并能够控制以图6中的附图标记32A-1、32A-2、32B-1和32B-2来表示的每个划分单元(划分的发射区)中的光量。
步骤3是从形成步骤直到彩色图像层82的永久固化处理步骤的时间段,并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记录介质12的彩色油墨沉积位置又一(Lw/2)的白色层80上堆叠彩色图像层82的部分是在喷嘴阵列61的喷射位置之外,并位于永久固化光源34B的紫外线照射区中。通过在临时固化处理步骤和永久固化处理步骤之间提供预定时间段,增强了白色层80和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和亲和力,促进了点的展开,同时促进了堆积高度的减小,并进一步增强了彩色图像的光泽性。
步骤4是永久固化处理步骤,其中利用设置于喷墨头24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B,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并由永久固化光源34B向移动到紫外线照射位置的彩色图像层82施加永久固化处理。托架的每次扫描在彩色图像层82的永久固化处理中的紫外光量为10mJ/cm2或更多。通过永久固化彩色图像层82,更增强了彩色图像层82的光泽性,并使得白色层80与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的提高和彩色图像层82膜质量的固化得以兼容。
<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一构造实施例>
图7是示出用作本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一构造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图8是其平面透视图。根据图7和图8中示出的第一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0具有基本长方体的箱形。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0所具有结构是:在铝壳体(外壳)212中容纳多个紫外光发射二极管元件(在下文中称为“UV-LED元件”)214,并且在壳体212的底面部分上设置透射型光漫射板216。
在LED安装表面221面向光漫射板216的状态(图7中UV-LED元件214的发光面面向下的状态)中,将安装了LED元件214的配线基板220设置于壳体212的上部。
安装于配线基板220上的UV-LED元件214的数量不受特别限制,但从所需UV应用宽度和成本的角度讲,优选使该数量尽可能小。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线基板220上的单条线中并排设置六个UV-LED元件214。为了获得UV应用宽度(通过该UV应用宽度可以针对喷嘴阵列宽度Lw沿图3和图6描述的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执行一次UV照射),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并排设置六个UV-LED元件214。图7中的横向是指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并将记录介质12从图7中的右手侧传送至左手侧。
对于配线基板220,使用散热和耐热性得到加强的金属基板。尽管未示出金属基板的详细结构,但在铝、铜等的金属基板上形成绝缘层,并在绝缘层上形成UV-LED元件214和用于驱动LED等的配线电路(阳极配线、阴极配线)。注意,可以使用具有在基底金属上形成的电路的金属基底基板,或可以使用金属板掩埋于基板内部的金属芯基板。
此外,向配线基板220中的LED安装表面221上的LED元件214的周边,施加具有抗UV和高反射率的抗白处理。通过抗白层(未示出),可以在配线基板220的表面上反射并散射紫外光,并可以将UV-LED元件214产生的光有效地用于UV照射,以进行临时固化。
光漫射板216是由对UV-LED元件214发射的光透射的同时进行漫射的光学材料所形成的半透明板。例如,对于光漫射板216,可以使用散布了白色颜料(光漫射物质)的白色丙烯酸板。不限于白色丙烯酸板,也可以使用将用于光漫射的细小颗粒散布并混合到诸如玻璃的透明材料中而模制的光学构件。通过改变光漫射物质(白色颜料等)的含量和平均粒度,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透射率和漫射特性的光漫射板。
注意,作为透射型光漫射板,漫射光的手段不限于将硅石粉末散布到丙烯酸树脂中的手段,也可以通过向由熔融硅石制造的基板的表面应用起霜处理、毛玻璃处理、磨砂玻璃处理等来容易地实现。
如上所述的透射型光漫射板216设置于壳体212的下部,以面对配线基板220的LED安装表面221。在图7中,光漫射板216的下表面(附图标记217)是面对记录介质(未示出)的发光表面。在点亮所有的UV-LED元件214时(对于本实施例而言为六个),从光漫射板216的发光表面217向记录介质12上发射紫外光,其中光施加宽度不小于喷墨头24的喷嘴阵列宽度Lw。
在本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0中,将在X方向排列六个UVLED元件214的LED阵列划分成两个区域。即,将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UV-LED元件214划分成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为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224-1和下游侧的区域224-2,并将三个UV-LED元件214包括在所划分的区域224-1和224-2的每个中。
在壳体212的内部,布置具有遮光效应的分割构件226作为范围限制构件,用于将LED元件阵列的上述区域分割成两个,以便提供在区域之一中的UV-LED元件214的光不会进入另一区域的结构。通常,UV-LED元件具有宽的发射范围以及传播同时变宽的特性,并通过如本实施例这样利用分割构件226遮盖LED元件周边的结构,可以对发射区进行划分。
此外,对于所划分的区域224-1和224-2中的每一个,可以控制每个区域中的UV-LED元件214的发光量。例如,在利用白色油墨形成层时,关闭属于上游侧区域224-1的三个UV-LED元件214,并打开属于下游侧区域224-2的三个UV-LED元件214。
通过组合由像这样的分割构件226划分的发光范围和属于相应区域224-1和224-2的LED元件的发光控制,可以划分紫外光的发射区,并可以逐个控制相应的所划分的发射区的光量。
即,图7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构造实施例是上侧发射型的LED光源单元(其中LED元件阵列设置于光源箱的上部分),并被构造成执行LED发光区域的划分照明控制,以对应于喷墨头24喷嘴阵列的划分区域。发光量的控制包括电流值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开关控制等。可以由采用控制电流值的电流控制设备、执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设备、以及执行开关控制的开关控制设备中的任一种或这些设备的适当组合的构造来进行发光量的控制。
不限于图7和图8中所示的构造,可以通过在壳体212的下表面上设置决定发射区的具有高反射率的铝板并偏移铝板的框架,来切换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发射区。可替换地,通过替代具有高反射率的铝板的框架来改变发射区的模式也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射范围受具有高反射率的铝板的限制,并因此,铝板对应于“范围限制构件”。此外,通过设置限制发光范围的机械快门、液晶快门等来限制发射区的模式也是可行的。
<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二构造实施例>
图9是根据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透视图。图10是侧视图,且图11是内部的透视图。在附图中,利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7和图8中所述第一构造实施例中那些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省略其描述。
图9到图11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0具有光源箱的结构,其中UV-LED元件214设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个端面上,并可以根据被点亮的LED元件来选择发射区。壳体232的内表面包括通过铝化获得的反射表面234和235,并将壳体232的内表面上反射的光施加到记录介质12。
分别针对设置于上游侧(图10中的右手侧)的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组和设置于下游侧(图10中的左手侧)的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组进行发光控制,由此可以独立控制与划分成两个的喷嘴阵列的上游侧喷嘴区(参见图6中的附图标记61-1)的图像形成范围相对应的上游侧区域的临时固化光照射,以及与下游侧喷嘴区(参见图6中的附图标记61-2)的图像形成范围相对应的下游侧区域的临时固化光照射。
图11是透视图,其示出了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两个端面上的LED元件组均被点亮,并向对应于喷嘴阵列(在进行整面发光的情况下)的整个宽度(Lw)的图像形成范围中的所有区域施加临时固化紫外光时的光线。在图11中,在壳体232的左手侧(下游侧)的顶面的一半是倾斜面,其中高度朝着上游侧逐渐变低。在倾斜顶面(反射面234)上反射从设置于壳体232的下游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所发射的光,并将其引导到下方的记录介质12。
类似地,在图11中,在壳体232的右手侧(上游侧)的顶面的一半是倾斜面,其中高度朝着下游侧逐渐变低。在倾斜顶面(反射面235)上反射从设置于壳体232的上游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发射的光,并将其引导到下方的记录介质12。
图12(a)是示出了在图11所描述的整面发光时在介质表面上照射光量分布(照度分布)的图示,而图12(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12(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注意,图12(b)示出了介质表面上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
注意,图12(a)的坐标轴是X轴,正方向对应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方向,而负方向对应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方向。
图13是仅在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0中的下游侧进行发光的情况中的透视图。关闭设置于一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并打开在另一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由此如图13中的那样可以独立控制发射区。注意,关闭设置于下游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并打开设置于上游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由此可以仅在上游侧进行光发射。
图14(a)示出了在关闭上游侧UV-LED元件214并打开下游侧UV-LED元件214时,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图14(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14(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15(a)示出了在打开上游侧UV-LED元件214并关闭下游侧UV-LED元件214时,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图15(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15(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在上述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0中,分别设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端面上的UV-LED元件214可以被对称设置,以彼此面对,但可以如图16所示的那样以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来设置。
图16是示出了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0的LED布置形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16中,左手侧对应于纸页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而右手侧对应于下游侧,其中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0居于其间。相对于喷嘴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排列的喷嘴阵列61而言,设置于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0上游侧端面的UV-LED元件214-1和设置于下游侧上的UV-LED元件214-2被设置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仅在距喷嘴长距离的区域中,油墨在被沉积并束缚之后展开更大,因此,条带条纹等变得较不突出。因此,实现了适于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的固化。
<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三构造实施例>
图17是示出使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紫外线发射部的设置构造的示意图。在图17中,省略了喷墨头的图示,且仅示出了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A和240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设置形式。此外,在图17中,为了示出了构成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相应UV-LED元件215的设置形式,示出了LED的背面。
图17中的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每个都包括十二个UV-LED元件215,且每个所具有的设置形式为:在X方向上排列两个LED元件阵列,每个阵列具有在Y方向上以恒定间隔排列的六个LED。以交错的状态设置具有六乘两行设置的LED元件组,其中在X方向上游侧的LED元件阵列和下游侧LED元件阵列的设置位置在Y方向上偏移。注意,构成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LED的数量和设置形式不限于本实施例。
图17中所示的每个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A和240B都具有光源箱的结构,在该光源箱的结构中,多个UV-LED元件214设置于X方向下游侧的端面上,并可以由点亮的LED选择发光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A和240B的每个,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为将UV-LED元件214中的四个设置成二乘二的布置形式,且两个垂直行和两个横向行,但LED的数量和设置形式不限于本实施例。
图18是从下表面一侧看到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A或240B的透视图。图18中示出了结构共有的由附图标记240来表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A和240B之一。在设置于壳体242底面上的光漫射板246的发光表面247的邻近UV-LED元件214的区域上,形成用于调节光量分布的图案248。
图19示出了壳体242的内部结构。在图19中,省略了光漫射板246的图示。如图19所示,在壳体242中,镜子构件252作为划分部件,其将垂直排列的UV-LED元件214的光透射空间分开。图20是示出了设置于壳体242内部的划分部件(镜子构件252)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光源箱)内部是由镜子构件252分割的双顶结构。镜子构件252上侧的表面252A和下侧的表面252B都充当反射面。此外,构成壳体242的框架构件254的顶面(在壳体242内侧上的表面)也充当反射面。
图21是示出了在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中的整个面发光时的光线的透视图。图22是示出了仅在上游侧发光时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23是示出了仅在下游侧发光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22所示,从出自四个UV-LED元件214(其设置于壳体242的X方向上的一侧端面上)当中设置于上排的两个UV-LED元件214所发射的光在镜子构件252的顶表面侧(252A)和壳体242的顶表面242A上被反射,并被引导到记录介质12上。上排LED的发射区261是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的整个发射范围在X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
同时,如图23所示,从出自四个UV-LED元件214当中设置于下排的两个UV-LED元件214所发射的光在镜子构件252的下表面侧(252B)上被反射,并被施加到记录介质12上。下排LED的发射区262是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的整个发射范围在X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镜子构件252,将紫外光的发射区划分成上游侧和下游侧两个区域,且相应的发射区对应于喷嘴阵列的划分区域(参见图6中的附图标记61-1和61-2)。根据上述构造,能够进行的光量控制为:在利用上游侧的喷嘴(附图标记61-1)沉积要作为基础的白色油墨层时,在上游侧的一半中不施加束缚光,或使得束缚光量的光量小于在下游侧一半中的光量,以使得着陆的油墨在记录介质12上展开。
图24(a)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中整面发光时的介质表面上照射分布的图示,而图24(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24(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25(a)示出了当打开下游侧并关闭上游侧时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图25(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25(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26(a)示出了当关闭下游侧并打开上游侧时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图26(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26(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上的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第二具体实施例>
图27是示意性示出了由根据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过程所形成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而图28是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形成图27所示的具有层结构的图像的喷墨头24的构造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设置的说明图。在以下描述中,利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上述部分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省略其描述。
在图27所示的图像中,图像形成层的数量是两个,彩色图像层82形成于透明记录介质12上,而白色层80形成于彩色图像层82上。在具有像这种结构的图像中,从记录介质12的后表面(与形成图像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看,可在视觉上识别出彩色图像层82,其中白色层80作为背景。
步骤1是彩色图像层82的形成步骤,将在图28左手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A移动到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在托架移动方向上与喷嘴阵列61W的下游侧区域对齐的位置),该喷射位置利用附图标记34A-2表示的虚线示出(利用向上的箭头线表示移动方向)。接下来,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并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上游侧区域61-1向记录介质12上沉积彩色油墨。此外,通过托架扫描一次,在彩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从跟随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立刻向该彩色油墨施加小光量(托架每次扫描1到5mJ/cm2)的紫外光,且彩色油墨被临时固化并进入凝胶状态。通过这样做,防止了彩色油墨的着陆干扰。
步骤2是从彩色图像层82的形成步骤直到白色层80的形成步骤的时间段,通过将临时固化状态保持预定时间段,来增强记录介质12和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和亲和力,促进了点的展开,同时促进了堆积高度的减小,且进一步增强彩色图像的光泽性。
步骤3是白色层80的形成步骤。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油墨喷射位置(Lw/2)处的白色油墨喷射位置(在已经形成的彩色图像层82上),使托架30(参见图3)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且仅从喷嘴阵列61W的下游侧区域61-2向处于临时固化状态的彩色图像层82上沉积白色油墨。接下来,在白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且在白色油墨下面的彩色图像层82处于临时固化状态,从跟随喷嘴阵列61W并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的永久固化光源34A立刻向该白色油墨施加相当于由托架扫描一次在永久固化处理中的光量或更多的大光量的紫外光(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并形成了白色层80(参见图29),同时促进了彩色图像层82的固化。
针对白色层80,对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发射区的控制类似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
步骤4是永久固化处理步骤,其中利用设置于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B向白色层80和彩色图像层82应用永久固化处理。这种永久固化处理中的紫外光量为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通过永久固化白色层80和彩色图像层82,更增强了彩色图像层82的光泽性,且使得白色层80与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的提高和彩色图像层82的膜质量的固化得以兼容。
<第三具体实施例>
图29是示意性示出了由根据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过程所形成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而图30是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形成图29所示的具有层结构的图像的喷墨头24的构造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2A和34B的设置的说明图。在图29所示的图像中,图像形成层的数量是两个,彩色图像层82形成在记录介质12上,且透明层84形成在彩色图像层82上。
步骤1是彩色图像层82的形成步骤,其中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同时不移动永久固化光源34A,并保持该永久固化光源34A设置于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利用图30中的附图标记34A-0表示),并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上游侧区域61-1向记录介质12上沉积彩色油墨。此外,通过托架扫描一次,在彩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之后,从跟随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立刻向该彩色油墨施加小光量(托架每次扫描1到5mJ/cm2)的紫外光,以临时固化彩色油墨并使彩色油墨进入凝胶状态。通过这样做,防止了彩色油墨的着陆干扰。
步骤2是透明层84的形成步骤,其中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油墨沉积位置(Lw/2)处的透明油墨喷射位置(向已经形成的彩色图像层82上),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且从喷嘴阵列61CL的下游侧区域61-2向处于临时固化状态的彩色图像层82上沉积透明油墨。此外,在透明油墨着陆于彩色图像层82之后,通过托架扫描一次,从跟随喷嘴阵列61CL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立刻向该透明油墨施加小光量(比彩色图像层82的束缚照射光更小的光量)的紫外光。可替换地,不对透明油墨执行束缚照射。由此,促进了透明油墨的润湿展开,并可以实现透明层的平坦化和均匀化。
步骤3是从形成步骤直到彩色层82的永久固化处理步骤的时间段,其中,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油墨沉积位置又一(Lw/2)的彩色图像层82上堆叠透明层84的部分是在喷嘴阵列61的喷射位置之外,并位于永久固化光源34B的紫外线照射区中。将透明油墨的临时固化状态保持预定时间,由此可以促进向彩色图像层82中的渗透、点的展开以及堆积高度的减小。此外,更增强了彩色图像层82的光泽性,并还提高了记录介质12和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彩色图像层82和透明层84的粘附力。
步骤4是永久固化处理步骤,其中利用设置于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并向彩色图像层82和透明层84应用永久固化处理。像这种永久固化处理中的紫外光量是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或更多。彩色图像层82和透明层84被永久固化,由此更加提高了记录介质12和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因此可使得彩色图像层82的膜质量固化与提高记录介质12和彩色图像层82的粘附力得以兼容。
<第四具体实施例>
图31是示意性示出由根据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图形形成过程所形成的图像的层结构的说明图。图32是示意性示出用于形成图31所示的具有层结构的图像的喷墨头24的构造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的设置的说明图。图31中所示的图像所具有的结构为:图形形成层的数量为三个,且相应的层按照第一彩色图像层82-1、白色层80和第二彩色图像层82-2的顺序堆叠在透明记录介质12上。即,该图像所具有的结构为:白色层80布置于上下彩色图像层82-1和82-2之间。在具有像这种结构的图像中,从记录介质12的两面,在视觉上识别出以白色层80作为背景的彩色图像层82。
如图32中所示,每个喷嘴阵列61都被分成三部分,即上游侧区域61-11、中间区域61-12和下游侧区域61-13,仅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上游侧区域61-11和下游侧区域61-13喷射彩色油墨,并仅从喷嘴阵列61W的中间区域61-12喷射白色油墨。
即,在利用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上游侧区域61-11喷射的彩色油墨形成彩色图像层82-1时,在记录介质12上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离为(Lw/3)处的白色油墨喷射位置中的彩色图像层82-1上形成(堆叠)从喷嘴阵列61W的中间区域61-12喷射的白色油墨的白色层80,并在记录介质12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距离为又一(Lw/3)处的彩色油墨喷射位置中,利用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下游侧区域61-13喷射的彩色油墨形成(堆叠)彩色图像层82-2。
在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每一个中,将发射区沿X方向划分成三部分,其对应于上述分成三部分的喷嘴阵列的每个的相应划分喷嘴区(上游侧区域61-11、中间区域61-12和下游侧区域61-13)的图像形成范围,并能够针对利用图32中的附图标记32A-11、32A-12、32A-13、32B-11、32B-12和32B-13所表示的每个划分单元(划分的发射区)进行光量控制。
此外,将永久固化光源34A移动到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在托架移动方向上对齐的位置,其中喷嘴阵列61W的中间区域61-12喷射白色油墨),其利用附图标记34A-12表示的虚线所示出,且通过托架扫描一次,在白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立刻向该白色油墨施加相当于永久固化处理的大光量(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或更多的紫外光。注意,将永久固化光源34A的X方向光施加宽度设定为对应于划分喷嘴区的宽度(附图标记61-12)。
同时,在通过来自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托架每次扫描1到5mJ/cm2的紫外线照射进行临时固化处理之后,从永久固化光源34B(或永久固化光源34A)向彩色油墨施加由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或更多的紫外线照射而进行的永久固化处理。
图形形成过程的步骤1是彩色图像层82-1的形成步骤,其中将永久固化光源34A移动到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且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上游侧区域61-11向记录介质12上沉积彩色油墨。此外,通过托架扫描一次,在彩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从跟随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立刻向该彩色油墨施加小光量(托架每次扫描1到5mJ/cm2)的紫外光,以临时固化彩色油墨并使彩色油墨进入凝胶状态。通过这样做,防止了彩色油墨的着陆干扰。
步骤2是从彩色图像层82-1的形成步骤直到白色层80的形成步骤的时间段,在形成彩色图像层82的部分中,将临时固化状态保持恒定时间段,由此增强彩色图像层82-1和记录介质12的粘附力,并促进了点的展开和堆积高度的减小。
步骤3是白色层80的形成步骤,其中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记录介质12上的彩色油墨沉积位置为(Lw/3)处的白色油墨喷射位置中,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并仅从喷嘴阵列61W的中间区域61-12向处于临时固化状态的彩色图像层82-1上沉积白色油墨。接下来,通过托架扫描一次,在白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且白色油墨下方的彩色图像层82-1处于临时固化状态,从跟随喷嘴阵列61W扫描的永久固化光源34A立刻向该白色油墨施加相当于永久固化处理的大光量的紫外光(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或更多),形成白色油墨基本固化的白色层80。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相对于白色层80的发射区的光量控制类似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
步骤4是彩色图像层82-2的形成步骤,其中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距记录介质12上的白色油墨沉积位置又一(Lw/3)处的彩色油墨喷射位置中,使托架30在托架移动方向上扫描,并从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下游侧区域61-13向白色层80上沉积彩色油墨。此外,通过托架扫描一次,在彩色油墨着陆于记录介质12上之后,从跟随喷嘴阵列61Y、61M、61C、61K、61LC和61LM的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立刻向该彩色油墨施加小光量(托架每次扫描1到5mJ/cm2)的紫外光,以临时固化彩色油墨并使彩色油墨进入凝胶状态。
通过这样做,防止了着陆于白色层80上的彩色油墨的着陆干扰,且将临时固化状态保持恒定时间段,由此促进了点的扩展和堆积高度的减小。
步骤5是从形成步骤直到彩色图像层82的永久固化处理步骤的时间段,其中利用设置于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永久固化光源34B,向彩色图像层82-1和82-2以及布置于彩色图像层82-1与82-2之间的白色层80应用永久固化处理。像这种永久固化处理中的紫外光量为托架每次扫描10mJ/cm2或更多。彩色图像层82-1和82-2以及白色层80被永久固化,由此更增强了彩色图像层82-1和82-2的光泽性,使得记录介质12与彩色图像层82-1的粘附力以及彩色图像层82-1和82-2与白色层80的粘附力的提高和彩色图像层82-1与82-2的膜质量固化得以兼容。
<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四构造实施例>
图33是示出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00的构造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其对应于图31和图32中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图像形成。图34是其平面透视图。在图33和图34所示的第四构造实施例中,利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7和图8中所述第一构造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省略其描述。
图33和图34中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00在基本构造方面与第一构造实施例(图7和图8)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0相同,而与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0的不同之处在于LED元件阵列的划分形式为三部分划分。即,在图33和图34中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00中,将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UV-LED元件214划分成三个区域,即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下游侧的区域304-1、在中间部分的区域304-2、以及上游侧的区域304-3,并在划分区域304-1、304-2和304-3的每个中包括两个UV-LED元件214。
在壳体212内部,将具有遮光效应的分割构件226布置成范围限制构件,其用于分割上述被划分成三部分的LED元件阵列的区域。设置分割构件226以包围属于中间部分的区域304-2的两个UV-LED元件214的周边。
在利用白色油墨形成层时,关闭属于中间部分的区域304-2的UV-LED元件214,并打开属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区域304-1和304-3的UV-LED元件214。
可替换地,代替关闭属于中间部分的区域304-2的UV-LED元件214的控制,可行的模式为通过将属于在中间部分的区域304-2的UV-LED元件214的发光量设定为低于属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区域304-1和304-3的UV-LED元件214的光量,来使中间部分的UV-LED元件214发光。
<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五构造实施例>
图35是示出了对应于图31和图32所述的三层结构图像的形成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另一构造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在图35中所示的第五构造实施例中,利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9到图11中所述的第二构造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省略其描述。
图35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10与第二构造实施例的共同之处在于,类似于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0(图9到图11),UV-LED元件214设置于上游侧端面和下游侧端面上,而与第二构造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壳体232内部,设置与图19所述的镜子构件252类似的镜子构件312和313,并将照射区划分成三个部分。
图36是示出了在分成三个部分的照射区中仅照射在下游侧的1/3区域的状态的透视图。在这种情况下,打开设置于下游侧端面上下排的UV-LED元件214,并关闭其它UV-LED元件。从点亮(打开)的UV-LED元件214发射的光在镜子构件312的下表面312A上被反射,并被施加至记录介质12。
注意,点亮设置于上游侧端面上下排的UV-LED元件214,并关闭其它UV-LED元件,由此仅照射上游侧的1/3。
图37是示出如下情况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在分成三个部分的照射区中,在相对于下游侧的1/3区域和上游侧的1/3区域进行照射,而不照射在中间部分的1/3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打开设置于下游侧和上游侧两个端面上的下排的UV-LED元件214,并关闭在上排的UV-LED元件。从点亮(打开)的UV-LED元件214所发射的光在镜子构件312和313的下表面312A和313A上被反射,并被施加至记录介质12。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造,实现了独立的照射控制,使从喷嘴阵列上游侧(参见图32中的附图标记61-11)和下游侧(参见附图标记61-13)沉积的彩色层受到临时固化照射,并不对中间的白色油墨层进行束缚照射(或进行比彩色层更小光量的束缚照射)。
图35到图37中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10中镜子构件312的下表面侧上的反射面312A对应于“第一反射表面”。镜子构件234的下表面侧上的反射表面对应于“第二反射表面”。镜子构件313的下表面侧上的反射表面313A对应于“第三反射表面”,且镜子构件235的下表面侧上的反射表面对应于“第四反射表面”。此外,利用图37中的附图标记304-1表示的区域对应于“第一发射区”,利用附图标记304-2表示的区域对应于“第二发射区”,且利用附图标记304-3表示的区域对应于“第三区域”。
图38(a)是示出了图36所示的在1/3照射时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图38(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38(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39(a)是示出了在图37所示的不照射中心1/3区域的情况下,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在照射相应下游和下游区域的情况下)。图39(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39(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第六构造实施例>
图40是示出了适用于形成三层结构图像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的另一构造实施例的透视图。在图40中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50中,利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7到图23所述的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的构造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并省略其描述。
图40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50与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0的共同之处在于,将多个UV-LED元件214设置于一个端面,即上游侧或下游侧端面上,但与第三构造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壳体内部,设置了将下排上的两个UV-LED元件214横向分成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分割构件362,并将照射区分成三个部分。分割构件362的相应表面充当反射表面。
在将紫外光施加至喷嘴阵列的整个范围时,点亮所有的UV-LED元件214。在仅使中心部分的照射区避开紫外线照射时,关闭在下排的UV-LED元件214中的一个UV-LED元件(在图40的后侧)。点亮在下排的另一(在图40的前侧)UV-LED元件,且从该UV-LED元件发射的光在分割构件362的反射表面362A、362B、362C等上被反射,并从光通过部分364朝着记录介质12发射。此外,从上排的UV-LED元件214发射的光在分割构件362的顶表面和壳体内的表面上被反射并被引导到记录介质12上。以这种方式,使得能够进行仅关闭在中间部分的区域(提供小量的光)的独立照射控制。
在图40到图42中所示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50中,反射表面362A、362B和362C的组合对应于“第五反射表面”。分割构件362的反射表面362D、362E和362F的组合对应于“第六反射表面”,且由壳体242的顶表面形成的反射表面对应于“第七反射表面”。
在图40中所示的四个UV-LED元件214中,在下排前侧的一个对应于“属于第一组的激活发光元件”,在下排后侧的一个对应于“属于第二组的激活发光元件”。设置于上排的两个UV-LED元件214对应于“属于第三组的激活发光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四个UV-LED元件214的构造,属于每个组的UV-LED元件的数目是一个或两个,但每组中的发光元件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任意数量的发光元件,只要在每个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
图43(a)是示出了在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50中进行整面发光的情况下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图43(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43(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44(a)是示出了在第六构造实施例的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50中仅不照射1/3中心区域的情况下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分布的图示。图44(b)是示出了相对于图44(a)中的介质传送方向(X方向)的照度分布截面(在介质表面上的照射区的中心线(Y方向中心线)上的分布)的曲线图。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具体实施例中,在切换要形成图像的模式(形成相应层的油墨种类、层数等)的层形成模式时,可优选的模式为:构造永久固化光源34A以自动移动到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可以响应于稍后将要描述的输入设备的输入信号(利用图50中的附图标记122表示)执行层形成模式的切换。
通过如上所述切换层形成模式来使永久固化光源34A自动移动的构造实施例可以包括光源移动部,其形式包括凸轮机构和锁定机构(停止器),该凸轮机构在托架移动方向上图像形成区域的外部按压永久固化光源34A,该锁定机构将永久固化光源34锁定到预定位置。
图45是示出了上述包括凸轮机构(凸轮35A′)和锁定机构(停止器35B′和35C′等)的光源移动部35'的构造的透视图。如图45所示,在使托架30(参见图3)沿图3(图47)中的左手侧方向扫描并移动到布置于图像形成区域外部的凸轮35A′的安装位置时,布置于永久固化光源34A底面上的凸缘滚柱35D′沿着图45所示的凸轮35A′上形成的凸轮曲线移动,且永久固化光源34A沿着滑动轴35E′和35F′在副扫描方向X上滑动(由图47中的中空箭头线所示)。
注意,通过按压弹簧35G′和35H′,向在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从图47所示空心箭头线的方向相反)推动永久固化光源34A,并在滑动轴35E′和35F′的末端,布置停止器35I′和35J。
在布置于永久固化光源34A的底面上的爪部分35K′到达锁定机构35B′和35C′(其布置于托架30处以对应于永久固化光源34A的停止位置并由弹簧(弹性变形构件)35L′和35M′在向上方向上从下侧推动)的位置时,爪部分35K′和锁定机构35B′(35C′)彼此咬合,并将永久固化光源34A固定到预定位置。
例如,停止器35C′对应于图6中的附图标记34A-1表示的永久固化光源34A的固定位置,且停止器35B′对应于由图28中的附图标记34A-2所表示的永久固化光源34A的固定位置。
图46是示出了图45所示的光源移动机构的解锁状态的透视图。在将托架30向图3中的右手侧移动并到达图像形成区域外部的解锁凸轮35N′和35O′的放置位置时,通过解锁凸轮35N′和35O′向上按压锁定机构35B′和35C′的与爪部分35K′咬合的末端相反侧的末端,锁定机构35B′和35C′的与爪部分35K′咬合的末端在向下方向上被向下按压,从而释放锁定机构35B′(35C′)和爪部分35K′的咬合。
然后,通过按压弹簧35G′和35H′的弹力(回复力),将永久固化光源34A移动至在喷墨头24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永久固化光源34A紧靠在布置于滑动轴35E′和35F′末端的停止器35I′和35J′上并停在该位置。
图47是示出了图45所示的光源移动机构的设置的平面图。如图47中所示,凸轮35A′和解锁凸轮35N′和35O′布置于图像形成区域外部,且另一结构安装在托架上。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将托架30移动到布置于图像形成区域外部的凸轮机构(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位置,由此可以将永久固化光源34A自动移动到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
注意,作为另一实施例,优选由传感器检测永久固化光源34A的位置(当前位置),并在永久固化光源34A不位于对应于层形成模式的期望位置时,优选在显示面板上显示该结果。在这样的模式中,还构想的构造为操作员可视地识别显示面板上显示的信息,并手工改变永久固化光源34A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利用金属油墨来代替白色油墨并利用金属油墨形成层的情况下,尽管省略了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但类似于上述第一到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图像形成也是可行的。即,在利用具有低紫外线吸收特性和对紫外光的较低灵敏度的油墨形成要作为背景或基础的层时,向形成背景层(基础层)的油墨应用永久固化处理,而不执行临时固化处理。
如下定义相对于本发明中的激活光的灵敏度(固化速度)。首先,在产生具有恒定膜厚的油墨膜之后,逐步进行照射,同时增加照射的光量,对着膜摩擦喷墨片,并在视觉上检查是否有转印粘附到被摩擦的喷墨片。将没有油墨粘附到摩擦过的喷墨片之前需要大照射光量的油墨被定义为对紫外光具有较低灵敏度的油墨。
更具体而言,作为对紫外光具有低灵敏度的油墨,一般会提到黑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金属油墨。这些油墨在紫外区到可见光区具有低透光率,并且要固化这些油墨所花费的时间长于诸如黄色、青色和品红油墨的彩色油墨所需要的时间。
即,不像诸如黄色、青色和品红油墨的彩色油墨那样,对紫外光具有较低灵敏度的油墨(例如黑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金属油墨)在紫外区到可见光区(200nm到700nm)中具有宽的吸收特性(对应于宽范围的频带),并因此,发射短波光和长波光是困难的。例如,在要实现当前市场上期望的图像色密度时,上述彩色油墨对于365nm紫外光(其是很多光源中的主峰波长)的透光率大约高达白色油墨等的1.5倍到十倍。
此外,如上所述,在将仅具有长波发射光波长(365nm到405nm)的紫外光发射二极管应用于固化光源时,针对长波长来调整引发剂是必要的,并因此固化膜有时发黄。因此,在发黄变得非常显著的透明油墨等中,限制引发剂的量,对紫外光的灵敏度低,且固化缓慢。
<改变永久固化光源位置的手段的变形>
图48是示意性示出了永久固化光源34A的变形的说明图。图48所示的永久固化光源34A的单元模块形成于盒子(cassette)中,且为托架30(参见图3)提供附着了永久固化光源单元模块的盒子(永久固化光源单元模块)插入部160,162和164。在图48所示的实施例中,响应于将喷嘴阵列61分成三部分的情况(第四具体实施例),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布置盒子插入部160、162和164。
即,优选的模式为:包括与图像形成层的最大数量Nmax相同数量的盒子插入部,并构造成向对应于白色油墨喷射位置的盒子插入部中插入永久固化光源单元模块。在这种情况下,永久固化光源单元模块在紫外线照射区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是(“喷嘴阵列的整体长度Lw”/“图像形成层的最大数量Nmax”)。
<油墨供应系统的说明>
图49是示出了喷墨记录装置10的油墨供应系统的构造的方框图。如图49中所示,油墨盒36中包含的油墨被供应泵70吸吮,并通过副罐(subtank)72供给给喷墨头24。为副罐72提供用于调节内部油墨压力的调压部74。调压部74包括通过阀门76与副罐72连通的调压泵77,以及布置于阀门76和调压泵77之间的压力计78。
在正常印刷时间,调压泵77在一个方向上工作以吸吮副罐72中的油墨,并将副罐72的内部压力和喷墨头24的内部压力保持为负压。与此相反,在喷墨头24的维护时间,调压泵77在一个方向上工作,以给副罐72中的油墨加压,副罐72内部和喷墨头24内部被有力地加压,并通过喷嘴释放喷墨头24中的油墨。在帽中的上述油墨接收器(未示出)中接收从喷墨头24有力释放的油墨。
<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说明>
图50是示出了喷墨记录装置10的构造的框图。如图50中所示,为喷墨记录装置10提供控制设备102作为控制手段。作为控制设备102,例如,可以使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的计算机等。控制设备102充当控制单元,其根据预定程序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的整体,并充当执行各种计算的运算单元。控制设备102包括记录介质传送控制部104、托架驱动控制部106、光源控制部108、图像处理部110和喷射控制部112。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或其组合实现相应的部分。
记录介质传送控制部104控制用于传送记录介质12的传送驱动部114(参见图1)。传送驱动部114包括驱动电机,其驱动图2中所示的轧辊40及其驱动电路。由行迹宽度单元根据喷墨头24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扫描(印刷经过的移动)在副扫描方向上间歇地供给传送到压盘26(参见图1)上的记录介质12。
图50中所示的托架驱动控制部106控制主扫描驱动部116,以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托架30(参见图1)。主扫描驱动部116包括连接到托架30的移动机构的驱动电机以及其控制电路。光源控制部108为控制模块,其通过光源驱动电路118控制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的光发射,并通过光源驱动电路119控制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光发射。作为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和永久光源34A和34B,使用UV-LED元件(紫外线LED元件)和UV灯,例如金属卤化物灯。
将诸如操作面板和显示设备120的输入设备122连接到控制设备102。输入设备122是向控制设备102人工输入外部操作信号的模块,且例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键盘、鼠标、触摸面板和操作按钮。对于显示设备120,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和CRT。操作员能够通过操作输入设备122进行图像形成模式的选择、印刷条件的输入、补充信息的输入和编辑等,并能够通过显示设备120的显示来确认各种信息,例如输入的内容和搜索结果。
此外,为喷墨记录装置10提供存储各种信息的信息存储部124和用于获得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接口126。对于图像输入接口126,可以应用串行接口,或者可以应用并行接口。关于该部分,可以安装用于提高通信速度的缓冲存储器(未示出)。
将通过图像输入接口126输入的图像数据变换成用于在图像处理部100中印刷的数据(点数据)。通常通过向多色调的图像数据执行色彩转换处理和半色调处理来产生点数据。色彩转换过程是将sRGB等表达的图像数据(例如,相对于相应RGB颜色而言的八比特图像数据)转换成喷墨记录装置10中使用的油墨的相应颜色的彩色数据的处理。
半色调处理是通过诸如误差扩散法或阈值矩阵的处理将彩色转换处理产生的相应颜色的彩色数据转换成相应颜色的点数据的处理。作为半色调处理的手段,可以应用各种已知手段,例如误差扩散法、高频振动法、阈值矩阵法和密度图案法。半色调处理将一般具有三个或更多色调值的色调图像数据转换成色调值小于原始色调值的色调图像数据。在最简单的实施例中,将色调图像数据转换成二进制(点的开和关)点图像数据;然而,在半色调处理中,也可以进行与点尺寸种类(例如,三个种类,例如大点、中点和小点)对应的多个值的量化。
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二进制值或多值图像数据(点数据)被用作相应喷嘴的驱动(开)/不驱动(关),以及在多值的情况下控制液滴量(点尺寸)的另一油墨喷射数据(喷射控制数据)。
喷射控制部112基于图像处理部110中产生的点数据向头驱动电路128产生喷射控制信号。此外,喷射控制部112包括未示出的驱动波形产生部。驱动波形产生部是产生用于驱动与喷墨头24的相应喷嘴相对应的喷射能量产生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电元件)的驱动电压信号的模块。预先在信息存储部124中存储驱动电压信号的波形数据,并根据必要而输出用于使用的波形数据。将从驱动波形产生部输出的信号(驱动波形)供应给头驱动电路128。注意,从驱动波形产生部输出的信号可以是数字波形数据,或者可以是模拟电压信号。
将公共驱动电压信号通过头驱动电路128施加至喷墨头24的相应喷射能量产生元件,且响应于相应喷嘴的喷射时刻,对连接到相应能量产生元件的个体电极的开关元件(未示出)的开/关进行切换,由此从对应的喷嘴喷射油墨。
信息存储部124存储由控制设备102的CPU所执行的程序、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等。信息存储部124存储与图像形成模式相对应的分辨率的设定信息、经过次数(扫描重复数)、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控制信息等。
编码器130附着于主扫描驱动部116的驱动电机和传送驱动部114的驱动电机,并输出与驱动电机的旋转量和旋转速度相对应的脉冲信号,并将脉冲信号发送到控制设备102。基于从编码器130输出的脉冲信号,掌握托架30的位置和记录介质12的位置。
传感器132附着于托架30,并可以基于从传感器132获得的传感器信号掌握记录介质12的宽度。
控制设备102控制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光源移动部35的操作。例如,在从输入设备122输入图像形成过程的选择信息和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位置信息时,控制设备102将永久固化光源34A(34B)移动到与图像形成过程相对应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可以响应于喷嘴阵列的划分区域独立控制束缚光照射区,并因此可以在每个油墨层中实现合适的固化处理。由此,可以避免在白色层和透明油墨光泽层中产生条带现象。即,关闭向白色油墨的油墨沉积区域和透明油墨的油墨沉积区域的束缚光照射,或减小至小光量,由此可以促进白色油墨液滴和透明油墨液滴的展开,并可以实现这些层的平坦化和均匀化。由此,可以避免能够在视觉上识别相应行迹中的周期性条纹的状况。
此外,根据这些实施例,在具有良好紫外线透射特性并对紫外光具有高灵敏度且固化迅速的油墨(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沉积之后立刻从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向该油墨施加小光量的紫外光,使该油墨进入临时固化状态,将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任一个移动到紫外线透射特性不佳(对紫外光的灵敏度低)且固化缓慢的油墨(白色油墨)的喷射位置,且对紫外光灵敏度低且固化缓慢的油墨在沉积之后立刻从永久固化光源34A(34B)向该油墨施加大光量的紫外光,以固化该油墨。因此,根据用于要产生的图像中的油墨,来优化紫外光量(照射能量的量),并能够得到堆叠两个或更多种灵敏度不同的油墨作为层的图形形成。
更具体地,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在沉积(着陆于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刻从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利用小光量的紫外光照射该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并使该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进入临时固化状态,在经过了点显影时间之后,且在堆积高度均匀化之后,利用来自永久固化光源34B(34A)的大光量的紫外光照射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并使该彩色油墨和透明油墨进入永久固化状态。因此,在临时固化和永久固化之间花费了点显影时间,由此可以使点增益更大,且此外,花费了用于堆积高度均匀化的时间,由此增强图像的颗粒性。
此外,将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可以平行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移动,并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于对紫外光的灵敏度低并且固化缓慢的油墨的喷射位置,且此外,确定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的照射区,以对应于对紫外光灵敏度低并且固化缓慢的油墨的喷射范围(“喷嘴阵列的整个长度Lw”/“图像形成层的数量N(划分的数量)”)。因此,选择性地将大光量的紫外光仅施加到对紫外光灵敏度低且固化缓慢的油墨,且可以避免由于油墨间的固化时间差异而导致的故障。
<变形1>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图像形成头部分(喷墨头24)对于每种颜色具有一个喷嘴阵列的实施例;然而,喷嘴的布置形式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对于每种颜色,可以采用两个阵列的交错布置,或更多阵列的矩阵布置以及另一种二维布置。
<变形2>
在图3中所示的喷墨头24中,沿着主扫描方向(Y方向)以恒定喷嘴阵列空间间距布置根据颜色的多个(与油墨颜色数相同的阵列数)喷嘴阵列61;然而,Y方向上的喷嘴阵列间隔不必始终恒定。
<变形3>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实施例为:在喷墨头24的两侧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对称地设置临时固化光源32A和32B以及永久固化光源34A和34B(设置成相对于中心线对称),且通过往复扫描(双向)进行墨滴喷射和UV照射;然而,可行的另一种模式为:仅在喷墨头24的一侧设置临时固化光源和永久固化光源,且在单向扫描时执行图像形成。
<变形4>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情况为: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X方向)与喷墨头的往复移动方向(Y方向)彼此垂直;然而,介质传送方向和喷墨头往复移动方向不必始终彼此垂直。为了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图像形成,介质传送方向和喷墨头往复移动方向仅需要彼此平行。
<变形5>
可以适当组合第一具体实施例到第四具体实施例。例如,可行的模式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白色层,在白色层上形成彩色图像,以及在彩色图像上形成透明层。
<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是沉积油墨的介质的通用名称,并包括以各种术语命名的介质,例如印刷介质、已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介质、图像接收介质、已沉积介质和印刷介质。关于本发明的实现,记录介质的材料、形状等不受特别限制,并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连续卷轴式纸、切割纸、封条纸、诸如OHP片、膜、布的树脂片、无纺织物、形成布线图案等的印刷电路板、橡胶板、以及不考虑材料和形状的其它各种介质。
<设备应用示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宽格式类型的喷墨记录装置;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此。应用于除宽格式类型之外的喷墨记录装置是可行的。
<附录>
从上文详述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包括各种技术思想的公开内容,其包括如下示出的发明。
(模式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喷嘴阵列的喷墨头,该多个喷嘴阵列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该第一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一油墨的多个喷嘴,利用激活光照射来固化该第一油墨,在第二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二油墨的多个喷嘴,该第二油墨的固化特性与该第一油墨的固化特性不同;扫描设备,其被构造成相对于沉积了从喷墨头喷射的第一油墨和第二油墨的记录介质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喷墨头;相对移动设备,其被构造成在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喷墨头相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控制设备,其被构造成针对划分的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来控制喷墨头的油墨喷射,通过将每个喷嘴阵列在第二方向上分成多个区域来获得该划分喷嘴区;激活光照射设备,其被构造成利用激活光照射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油墨;照射区划分设备,其被构造成将激活光照射设备利用激活光所照射的范围划分成分别对应于该划分喷嘴区的多个划分照射区;以及光量控制设备,其被构造成控制分别用于由照射区划分设备划分的划分照射区的光量。
根据这种模式,对应于划分喷嘴区,实现了与相应区域对应的激活光照射控制。由此,可以针对每个划分喷嘴区进行合适的固化处理。
(模式2):在模式1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喷射控制设备通过针对划分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控制包括第一油墨和第二油墨的油墨的喷射,来控制喷墨头的油墨喷射以便在记录介质上利用分别从划分喷嘴区喷射的油墨形成层,并对利用从彼此不同的划分喷嘴区喷射的油墨而形成的层进行堆叠。
根据上述模式,针对利用从不同的划分喷嘴区喷射的油墨而形成的相应层,来实现合适的光量控制。
(模式3):在模式1或2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第一油墨为彩色油墨,且第二油墨为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之一。
对于白色油墨或透明油墨,可以进行与彩色油墨不同的照射,并可以避免白色层和透明层中的条带现象。
(模式4):在模式3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使得用于与被构造成喷射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之一的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划分照射区的光量小于用于与被构造成喷射彩色油墨的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划分照射区的光量。
根据上述模式,沉积的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滴容易展开,并可以实现这些层的平坦化和均匀化。
(模式5):在模式4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彩色油墨,并利用所喷射的彩色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层;并且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不同于形成所述彩色层的所述一个划分喷嘴区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白色油墨,且利用所喷射的白色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白色层以作为所述彩色层下面的层或所述彩色层上面的层。
可具有以下两种模式,在白色层上形成彩色层的模式,以及在彩色层上形成白色层的模式。此外,还可能具有在彩色层上形成白色层并在白色层上形成另一彩色层的模式。
(模式6):在模式4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彩色油墨,并利用所喷射的彩色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层;并且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不同于形成所述彩色层的所述一个划分喷嘴区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透明油墨,且利用所喷射的透明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透明层以作为所述彩色层下面的层或所述彩色层上面的层。
可以组合模式6和模式5。
(模式7):在模式1到6中的任一种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第一激活光照射设备,其与喷墨头一起被扫描设备移动,并用作临时固化设备,该临时固化设备被构造成利用不完全固化油墨这样程度的激活光来照射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油墨;以及除第一激活光照射设备之外的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其用作永久固化设备,该永久固化设备被构造成利用永久固化油墨这样程度的激活光来照射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油墨。
针对为了临时固化照射而照射激活光的设备,优选于应用划分照射的构造的模式。
作为模式7的具体模式,例如,优选将喷墨头、临时固化光源和永久固化光源一体安装在托架上,且相对于记录介质,扫描设备相对移动托架。
(模式8):在模式7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设置于第一方向上的比第一激活光照射设备距喷墨头更朝外的一侧;且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照射位置改变设备,其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将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移动到与划分喷嘴区的图像形成范围相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模式,可以移动激活光照射设备,使得激活光的照射范围对应于对激活光灵敏度低且固化更缓慢的油墨的喷射位置,并可以避免由于油墨间的固化灵敏度差异而导致的异常。
(模式9):在模式8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的位置设定设定为使得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的激活光照射范围对应于在包括第一油墨和第二油墨的多种油墨当中对激活光灵敏度较低且固化较慢的油墨被喷射的位置。
例如,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永久固化设备)被设置在对应于喷射与彩色油墨相比具有低灵敏度的白色油墨的划分喷嘴区的位置。
(模式10):在模式1到9中的任一项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布置了多个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并且照射区划分设备包括范围限制构件,该范围限制构件将发光元件阵列划分成多个区域并限制来自每个区域中的激活光发射元件的激活光发射范围。
通过将发光元件阵列划分成与划分喷嘴区对应的区域,使得能够调节与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照射区。
(模式11):在模式1到9中的任一项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应端面上的激活光发射元件,并具有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被构造成将从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发射至记录介质;且光量控制设备被构造成控制设置于相应端面上的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光发射量。
根据发光元件设置于第二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个端面上的构造,通过对相应端面上的发光元件进行发光控制,使得能够对与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照射区进行独立控制。
(模式12):在模式11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设置在端面的每个端面上的多个激活光发射元件;第一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第一发射区;第二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不同的第二发射区;第三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和所述第二发射区中的任一个均不同的第三发射区;以及第四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所述第二发射区。
根据上述模式,发射区被分成三部分,并可以针对每个区域控制光量。
(模式13):在模式1到9中的任一个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设置在在第二方向上仅一个端面上的多个激活光发射元件;第一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激活光引导到第一发射区;以及第二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激活光引导到与第一发射区不同的第二发射区;以及所述光量控制设备被构造成控制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和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发射光量。
根据上述模式,通过激活光发射元件设置在在第二方向上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仅一个端面上的构造,可以实现照射区的划分控制。
(模式14):在模式1到9中的任一个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的仅一个端面上的至少三个激活光发射元件,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被分成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五反射表面,被构造成对从属于第一组的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激活光引导到第一发射区;第六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属于第二组的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激活光引导到与第一发射区不同的第二发射区;以及第七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属于第三组的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激活光引导到与第一发射区和第二发射区中的任一个都不同的第三发射区;以及所述光量控制设备被构造成控制由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组单位的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发射光量。
根据上述模式,通过将激活光发射元件设置于第二方向上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仅一个端面上的构造,将照射区分成三部分,并可以针对每个区域控制光量。
(模式1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相对于记录介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具有多个喷嘴阵列的喷墨头的扫描步骤,该多个喷嘴阵列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第一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利用激活光照射而固化的第一油墨的多个喷嘴,在第二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固化特性与所述第一油墨的固化特性不同的第二油墨的多个喷嘴;相对移动步骤,其在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喷墨头相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控制步骤,针对划分的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控制喷墨头的油墨喷射,通过将每个喷嘴阵列在第二方向上分成多个区域来获得划分喷嘴区;以及激活光照射步骤,其利用激活光照射在喷射控制步骤中从喷墨头喷射并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油墨,将利用激活光照射的范围划分成分别与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多个划分照射区,通过控制分别用于所述划分照射区的光量来进行激活光的照射。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墨记录装置;12:记录介质;24:喷墨头;32A,32B:临时固化光源;34A,34:永久固化光源;35:光源移动部(移动机构);61,61C,61M,61Y,61K,61CL,61W:喷嘴阵列;61-1,61-2,61-11,61-12,61-13:划分单位;80:白色层;82,82-1,82-2:彩色图像层;84:透明层;102:控制设备;108:光源控制部;114:传送驱动部;116:主扫描驱动部;118,119:光源驱动电路;128:喷射控制部;210: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12:壳体;214,215:UV-LED元件;226:分割构件;230: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32:壳体;235:反射表面;240:临时固化光源单元;242:壳体;252:镜子构件;300,310:临时固化光源单元;312,313:镜子构件;350:临时固化光源单元。

Claims (13)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具有多个喷嘴阵列的喷墨头,所述多个喷嘴阵列包括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一油墨的多个喷嘴,利用激活光照射来固化所述第一油墨,在所述第二喷嘴阵列中,布置了构造成喷射第二油墨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二油墨的固化特性与所述第一油墨的固化特性不同;
扫描设备,其被构造成相对于沉积了从所述喷墨头喷射的所述第一油墨和所述第二油墨的记录介质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喷墨头;
相对移动设备,其被构造成在不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喷墨头相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
喷射控制设备,其被构造成针对划分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控制所述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其中通过将每个所述喷嘴阵列在第二方向上划分成多个区域来获得所述划分喷嘴区;
激活光照射设备,其被构造成利用所述激活光照射所述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油墨,其中,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
第一激活光照射设备,其与所述喷墨头一起被所述扫描设备移动并用作临时固化设备,所述临时固化设备被构造成利用不完全固化油墨这样程度的激活光来照射所述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油墨;以及
除所述第一激活光照射设备之外的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其用作永久固化设备,所述永久固化设备被构造成利用永久固化油墨这样程度的激活光来照射所述记录介质上沉积的油墨;
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
照射区划分设备,其被构造成将由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利用所述激活光照射的范围划分成分别与所述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多个划分照射区;以及
光量控制设备,其被构造成用于分别控制由所述照射区划分设备划分的所述划分照射区的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射控制设备通过针对所述划分喷嘴区的每个单位控制包括所述第一油墨和所述第二油墨的油墨的喷射,来控制所述喷墨头的油墨喷射以便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利用分别从所述划分喷嘴区喷射的油墨形成层,并对利用从彼此不同的所述划分喷嘴区喷射的油墨所形成的层进行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油墨为彩色油墨,且所述第二油墨是白色油墨和透明油墨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使得用于与被构造成喷射所述白色油墨和所述透明油墨之一的所述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所述划分照射区的光量小于用于与被构造成喷射所述彩色油墨的所述划分喷嘴区相对应的所述划分照射区的光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彩色油墨,并利用所喷射的彩色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层;并且
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不同于形成所述彩色层的所述一个划分喷嘴区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白色油墨,且利用所喷射的白色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白色层以作为所述彩色层下面的层或所述彩色层上面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彩色油墨,并利用所喷射的彩色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层;并且
从所述划分喷嘴区中不同于形成所述彩色层的所述一个划分喷嘴区的一个划分喷嘴区喷射所述透明油墨,且利用所喷射的透明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透明层以作为所述彩色层下面的层或所述彩色层上面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激活光照射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所述喷墨头更朝外的一侧;并且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照射位置改变设备,所述照射位置改变设备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将所述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移动到与所述划分喷嘴区的图像形成范围相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的位置设定为使得所述第二激活光照射设备的所述激活光的照射范围对应于在包括所述第一油墨和所述第二油墨的多种油墨当中对所述激活光灵敏度较低且固化较慢的油墨被喷射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布置了多个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并且
所述照射区划分设备包括范围限制构件,所述范围限制构件将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划分成多个区域并限制来自每个区域中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的激活光的发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应端面上的激活光发射元件,并具有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被构造成将从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反射至所述记录介质;并且
所述光量控制设备被构造成控制设置在所述相应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光发射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
设置在所述端面的每一个端面上的多个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
第一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第一发射区;
第二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不同的第二发射区;
第三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和所述第二发射区中的任一个均不同的第三发射区;以及
第四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设置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所述第二发射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
多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其仅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
第一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第一发射区;以及
第二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不同的第二发射区;以及
其中,所述光量控制设备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和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中的所述另一个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发射光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激活光照射设备包括:
至少三个激活光发射元件,其仅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被分成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第五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第一发射区;
第六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不同的第二发射区;以及
第七反射表面,其被构造成对从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活光进行反射,并将所述激活光引导到与所述第一发射区和所述第二发射区中的任一个均不同的第三发射区;
其中,所述光量控制设备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组、所述第二组和所述第三组的组单位的所述激活光发射元件的发射光量。
CN201280015920.XA 2011-03-29 2012-03-22 喷墨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2575 2011-03-29
JP2011072575A JP5653818B2 (ja) 2011-03-29 2011-03-29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CT/JP2012/057279 WO2012133082A1 (ja) 2011-03-29 2012-03-22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9156A CN103459156A (zh) 2013-12-18
CN103459156B true CN10345915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93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9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156B (zh) 2011-03-29 2012-03-22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51609B2 (zh)
EP (1) EP2692529B1 (zh)
JP (1) JP5653818B2 (zh)
CN (1) CN103459156B (zh)
WO (1) WO20121330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1498B2 (en) 2009-02-03 2011-08-02 Objet Geometrie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ilding painted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JP5421323B2 (ja) * 2011-05-06 2014-0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18258B2 (ja) * 2012-01-27 2015-1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74250B2 (ja) * 2012-12-13 2017-02-01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15042846A1 (zh) * 2013-09-27 2015-04-02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装置
JP6243228B2 (ja) * 2014-01-06 2017-12-0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184336B2 (ja) * 2014-01-31 2017-08-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15119130A1 (ja) * 2014-02-05 2015-08-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造形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01161B2 (ja) * 2014-03-05 2018-03-2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461557B2 (ja) * 2014-05-19 2019-01-3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753953B1 (ja) * 2014-05-29 2015-07-22 株式会社So−Ken 制御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5291619B (zh) * 2014-07-29 2017-08-25 星云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使uv固化透明油墨具有透明色彩的数字喷绘打印方法
US9951235B2 (en) * 2014-09-25 2018-04-24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Ink composition,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reusing recording medium
US10000075B2 (en) * 2015-04-08 2018-06-19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Multilayer imaging with a high-gloss clear ink layer
US10144213B2 (en) 2016-06-08 2018-12-04 Ricoh Company, Ltd. Print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printing method
US10895858B2 (en) 2016-09-06 2021-01-19 Continuous Composit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180065317A1 (en) * 2016-09-06 2018-03-08 Cc3D Ll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having in-situ fiber splicing
JP7025122B2 (ja) * 2017-03-08 2022-02-24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235180B1 (ja) * 2017-03-08 2017-11-22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19070008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Ricoh Company, Ltd. EJEC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UR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7115157B2 (ja) 2017-10-06 2022-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硬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43893B2 (ja) * 2018-03-06 2022-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方法
CN108638672B (zh) * 2018-07-07 2024-05-07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固化装置及具有该油墨固化装置的打印机
JP7149764B2 (ja) * 2018-08-10 2022-10-07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0026059A (ja) 2018-08-10 2020-02-20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186665B2 (ja) * 2019-05-16 2022-12-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016994B2 (ja) * 2019-09-11 2022-02-07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TWI735972B (zh) * 2019-10-14 2021-08-11 星雲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換位置之噴墨裝置
JP7318527B2 (ja) * 2019-12-27 2023-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定着制御方法
JP7312119B2 (ja) * 2020-01-20 2023-07-2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US20210394451A1 (en) 2020-06-23 2021-12-23 Continuous Composit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P4067096B1 (en) * 2021-03-30 2023-10-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arrier medium
CN114750522A (zh) * 2022-04-22 2022-07-15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固化源固化液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6617A (ja) 1995-04-27 2004-11-0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7073901B2 (en) 2001-04-13 2006-07-11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ink jet fluids
US7137696B2 (en) * 2003-01-09 2006-11-21 Con-Trol-Cure, Inc. Ink jet UV curing
WO2005105452A1 (ja) * 2004-04-27 2005-11-1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73383A (ja) * 2004-09-02 2006-03-16 Yuka Denshi Co Ltd 発光ユニット
US8458467B2 (en) * 2005-06-21 2013-06-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application message payload content transformation in a network infrastructure element
JP2008143123A (ja) * 2006-12-13 2008-06-2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81083A (ja) * 2007-09-27 2009-04-16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20090167794A1 (en) * 2007-12-14 2009-07-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liquid storage and control method of 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5262616B2 (ja) * 2007-12-14 2013-08-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貯留部材、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28312B2 (ja) * 2008-02-29 2013-01-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印刷方法及びヘッドユニット構造
JP5047918B2 (ja) * 2008-10-01 2012-10-1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方法
JP5560563B2 (ja) * 2009-01-22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2529A1 (en) 2014-02-05
US20140043386A1 (en) 2014-02-13
WO2012133082A1 (ja) 2012-10-04
JP5653818B2 (ja) 2015-01-14
EP2692529A4 (en) 2014-07-02
JP2012206324A (ja) 2012-10-25
CN103459156A (zh) 2013-12-18
EP2692529B1 (en) 2015-03-18
US8851609B2 (en)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156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8888270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70222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430631B2 (ja) 視覚制御パネルのuv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
CN104039555B (zh) 用于减少光泽带的样式化透明层应用的打印系统
US753398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6339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印刷方法
CN103946027B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US9597892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3188962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20130335469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269860A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80697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15100945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
JP6043134B2 (ja) 面発光照明装置の色温度の調整方法
WO2014045911A1 (ja) 導光板作成方法及び装置
JP56562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仮硬化用の活性光線照射装置並びに照度分布の変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