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86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868A
CN102759868A CN2012101255140A CN201210125514A CN102759868A CN 102759868 A CN102759868 A CN 102759868A CN 2012101255140 A CN2012101255140 A CN 2012101255140A CN 201210125514 A CN201210125514 A CN 201210125514A CN 102759868 A CN102759868 A CN 102759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paper
image
paper
printing
sheet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55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868B (zh
Inventor
富田教夫
深田泰章
渥美英要
若本宏治
小河敦
酒井亮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59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9Calibration, test runs, test pr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99Timing,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42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we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供纸部;印刷部;定位辊;与所述定位辊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纸张顶端传感器;对从所述定位辊开始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存储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及基准时间的存储器部;印刷控制部;以及求取所述基准时间和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的时间的差分的运算部。所述印刷控制部根据基于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1年4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98298号要求优先权。在这里言及的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校正图像对记录纸张的印刷位置,防止图像的印刷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像担载体表面均匀地带电,通过光束对像担载体表面进行扫描,在像担载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着,对像担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像担载体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然后,将调色剂像从像担载体表面转印到记录纸张,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在这里,调色剂像从像担载体表面向记录纸张的转印,是通过将记录纸张夹在像担载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夹区域中来进行的,当记录纸张到达夹区域的时刻偏移时,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在纸张搬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偏移。或者,当记录纸张相对于像担载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夹区域在与纸张搬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上偏移时,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
因此,与像担载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夹区域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上游侧设置定位辊,通过定位辊调整记录纸张到达夹区域的时刻,或使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在纸张搬送方向上位移,防止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偏移。或者,使像担载体表面的调色剂像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位移,防止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偏移。
此外,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偏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并且不是固定的。例如,在设置多个供纸盒,通过各供纸盒的任一个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的结构中,每个供纸盒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相异。或者,即使是同一供纸盒,根据由该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的种类(尺寸、基本重量),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相异。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预先测定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将该测定值与供纸盒对应地存储在存储器中,在由任一个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从存储器读出与该供纸盒对应的测定值,根据该读出的测定值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防止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偏移。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8-6332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按照记录纸张的种类、厚度,预先求取印刷位置的调整值,将该调整值与记录纸张的种类、厚度对应地存储在存储器中,在将调色剂像印刷到记录纸张时,检测记录纸张的种类、厚度等,从存储器读出与该检测的记录纸张的种类、厚度等对应的调整值,基于该读出的调整值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防止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偏移。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6-24864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与定位辊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检测记录纸张的顶端的传感器,根据从定位辊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到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控制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记录纸张顶端从定位辊到达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的时间为固定,防止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偏移。
可是,在大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供纸盒的个数多,按每个供纸盒预先测定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是不容易的。此外,即使是同一供纸盒,由于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中产生偏差,所以即使按每个供纸盒测定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该测定值的可靠性也低。因此,即使根据每个供纸盒的测定值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也不一定能进行适当的校正。
此外,如专利文献1那样对每个记录纸张的种类预先求取印刷位置的调整值也是不容易的。并且,与根据每个供纸盒的测定值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的情况同样地,即使是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由于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中产生偏差,所以即使对每个记录纸张的种类求取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值,该调整值的可靠性也低。因此,即使根据每个记录纸张的种类的调整值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也不一定能适当地校正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
当然,如果针对同一供纸盒、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测定多枚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求取其平均值的话,测定值、调整值的可靠性变高,但对多个供纸盒、多种记录纸张的每一个进行这样的作业是极其困难的。
此外,即使如专利文献2那样控制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记录纸张顶端从定位辊到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的时间为固定,当记录纸张的搬送速度变高、定位辊的旋转速度变高时,这样的定位辊的旋转速度的控制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供纸盒的个数、记录纸张的种类无关地,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正确地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供纸部;印刷部,形成图像,将形成的所述图像印刷到记录纸张;定位辊,配置在所述各供纸部和所述印刷部之间,接收从所述各供纸部的任一个搬送来的记录纸张,将记录纸张向所述印刷部搬送;纸张顶端传感器,与所述定位辊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进行检测;计时部,对从所述定位辊开始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存储器部,存储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和基准时间,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是从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开始时刻起至所述定位辊的记录纸张的搬送开始时刻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的基准值,所述基准时间是从所述搬送开始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的基准值;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控制所述印刷部及所述定位辊来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由此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运算部,当以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时,求取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求取所述基准时间和所述比较时间的差分,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其它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是针对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此外,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基准时间,是针对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通过所述计时部预先检测的时间。即,具有所述印刷控制部和所述运算部的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求取针对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时间来作为比较时间,求取针对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由所述计时部预先检测出的基准时间和所述比较时间的差分,基于所述差分变更针对从所述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在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校正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印刷位置。
在这样的发明中,针对从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开始搬送的时刻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并且将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预先设定为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且,针对从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求取从定位辊开始搬送的时刻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求取基准时间和比较时间的差分。该差分对应于通过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顶端和通过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顶端的位置差,对应于通过所述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校正前的印刷位置与通过所述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偏移量。因此,基于该差分变更预先设定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对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正确地进行校正。
这样的根据校正的印刷位置,也能够针对从各供纸部供纸的任意的记录纸张进行求取 。因此,只要针对成为基准的单一的供纸部预先求取并设定基准时间和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即可,不需要针对其它的供纸部预先设定基准时间、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纸部;印刷部,形成图像,将形成的所述图像印刷到记录纸张;定位辊,配置在所述供纸部和所述印刷部之间,接收从所述供纸部搬送来的记录纸张,将记录纸张向所述印刷部搬送;纸张顶端传感器,与所述定位辊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进行检测;计时部,对从所述定位辊开始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存储器部,存储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和基准时间,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是从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开始时刻起至所述定位辊的记录纸张的搬送开始时刻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的基准值,所述基准时间是从所述搬送开始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的基准值;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控制所述印刷部及所述定位辊来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由此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运算部,当以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时,求取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求取所述基准时间和所述比较时间的差分,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是针对从所述供纸部供纸的预先设定的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此外,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基准时间,是针对从所述供纸部供纸的预先设定的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的时间。即,具有所述印刷控制部和所述运算部的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求取针对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时间来作为比较时间,求取针对从所述供纸部供纸的预先设定的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由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基准时间和所述比较时间的差分,基于所述差分变更针对所述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校正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
在这样的发明中,针对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开始搬送的时刻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并且将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预先设定为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且,针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开始搬送的时刻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求取基准时间和比较时间的差分。该差分对应于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顶端和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顶端的位置差,对应于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校正前的印刷位置与所述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偏移量。因此,基于该差分变更预先设定的在印刷部中的基准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正确地进行校正。
这样的根据校正的印刷位置,也能够针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求取 。因此,只要针对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求取并设定基准时间和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即可,不需要针对其它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基准时间、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
例如,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印刷部具备:像担载体,将静电潜像写入所述像担载体的写入部,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以及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的转印部,所述印刷控制部将从所述写入部开始静电潜像在副扫描方向的写入的时刻起至定位辊开始搬送的时刻为止的期间设为所述图像形成期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例如,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输入操作部,为了调整设定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被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或者,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即,具有所述印刷控制部和所述运算部的控制部,每当记录纸张被供纸时,反复求取所述差分,对这些差分进行平均化,将这些平均的差分用于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的校正(调整)。
在这里,由于基准时间及比较时间均是测定值而包含测定误差,所以通过求取平均的差分,降低这样的测定误差的影响。结果,能够使图像形成时间的长度(图像形成定时)收敛,减少其误差。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供纸部;印刷部,形成图像,将所述图像印刷到从所述各供纸部的任一个搬送来的记录纸张;侧端传感器,与所述印刷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对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的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进行检测;存储器部,存储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出的作为所述侧端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侧端位置,和作为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通过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从而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运算部,当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时,求取检测出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所述基准侧端位置和所述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其它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是针对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所述运算部的图像形成位置。此外,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基准侧端位置,是针对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通过所述侧端传感器预先检测的侧端位置。即,具有所述印刷控制部和所述运算部的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求取针对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出的侧端位置来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针对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由所述侧端传感器预先检测出的基准侧端位置和所述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基于所述差分变更针对从所述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在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校正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印刷位置。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针对从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基准侧端位置,并且预先设定在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而且,针对从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基准侧端位置与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该差分对应于通过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校正前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与通过基准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偏移量。因此,基于该差分变更预先设定的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对从任意的供纸部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正确地进行校正。
这样的根据校正的印刷位置,也能够针对从各供纸部供纸的任意的记录纸张进行求取 。因此,只要针对成为基准的单一的供纸部预先求取并设定基准侧端位置和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即可,不需要针对其它的供纸部预先设定基准侧端位置、在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纸部;印刷部,形成图像,将所述图像印刷到从所述供纸部搬送来的记录纸张;侧端传感器,与所述印刷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对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的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进行检测;存储器部,存储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出的作为所述侧端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侧端位置,和作为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通过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从而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运算部,当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时,求取检测出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所述基准侧端位置和所述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是针对从所述供纸部供纸的预先设定的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在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在所述存储器部中存储的所述基准侧端位置,是针对从所述供纸部供纸的预先设定的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通过所述侧端传感器预先检测的侧端位置。即,具有所述印刷控制部和所述运算部的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求取针对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出的侧端位置来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针对从所述供纸部供纸的预先设定的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由所述侧端传感器预先检测出的基准侧端位置和所述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基于所述差分变更针对所述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在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校正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针对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求取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基准侧端位置,并且预先设定在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而且,针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求取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基准侧端位置与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该差分对应于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校正前的印刷位置与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偏移量。因此,基于该差分变更预先设定的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正确地进行校正。
这样的根据校正的印刷位置,也能够针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求取 。因此,只要针对规定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求取并设定基准侧端位置和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即可,不需要针对其它种类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基准侧端位置、在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例如,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印刷部具备:像担载体,将静电潜像写入所述像担载体的写入部,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以及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的转印部,所述印刷控制部根据所述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写入部的静电潜像在主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例如,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输入操作部,为了调整设定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被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或者,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即,具有所述印刷控制部和所述运算部的控制部,每当记录纸张被供纸时,反复求取所述差分,对这些差分进行平均化,将这些平均的差分用于所述印刷位置的调整(校正)。
在这里,由于基准侧端位置及比较侧端位置均是测定值而包含测定误差,所以通过求取平均的差分,降低这样的测定误差的影响。结果,能够使图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减少其误差。
进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记录纸张的种类是与记录纸张的尺寸或基本重量对应的种类。
当这样的记录纸张的尺寸或基本重量变化时,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A是放大并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位辊对、纸张顶端传感器以及线传感器的配置关系的侧面图。
图2B是放大并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位辊对、纸张顶端传感器以及线传感器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的校正所相关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对感光鼓开始写入静电潜像的时刻、定位辊对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以及调色剂像的转印开刷时刻等的时间图。
图5是表示在记录纸张的4边设定的余白区域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用于预先设定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等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线传感器对记录纸张的一侧端的检测状态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用于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的印刷偏移的过程的转变图。
图8B是表示接着图8A的转变图所示的过程的过程的转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将由图像数据表示的单色图像印刷在记录纸张的装置,其结构大致分为包括印刷部11、纸张搬送部12以及纸张供给部13。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从外部的扫描仪、终端装置等接收图像数据,对图像数据施加各种图像处理,将图像数据输入印刷部11,在印刷部11将由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印刷到记录纸张。
在印刷部11的大致中央部分配置有感光鼓21,在周围配置有带电装置22、激光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辊25、以及清洁装置26。
感光鼓21在其表面具有光感光层,在箭头方向(参照图1)旋转,并且通过清洁装置26对其表面进行清洁,然后通过带电装置22使其表面均匀带电。带电装置22可以是充电器型的装置,也可以是与感光鼓21接触的辊型、电刷型的装置。激光曝光装置23是具备激光二极管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部(LSU),输入图像数据,根据图像数据调制激光束的强度,通过激光束对感光鼓21表面进行扫描,在感光鼓21表面写入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通过调色剂对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辊25压接于感光鼓21,在与感光鼓21之间形成夹区域,与感光鼓21一起旋转,一边将记录纸张夹入其夹区域并进行搬送,一边将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在印刷部11的上侧部分配置有定影装置27。定影装置27具有相互压接的加热辊28和加压辊29,在加热辊28和加压辊29之间的夹区域中夹入记录纸张,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纸张搬送部12具备用于对记录纸张进行搬送的多个搬送辊对31、定位辊对32、搬送路径33、迂回路径34、分路爪35、排纸辊对36、以及排纸托盘37等。
此外,纸张供给部13具备多个供纸盒(供纸部)38A、38B、38C。各供纸盒38A、38B、38C是用于收容记录纸张的托盘,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侧部分中设置有多层。此外,各供纸盒38A、38B、38C具备用于将记录纸张一枚一枚地抽出的各个拾取辊39等,将拉出的记录纸张向纸张搬送部12的搬送路径33送出。
在搬送路径33中,将从任一个供纸盒抽出的记录纸张向纸张搬送方向C搬送,向定位辊对32交接,碰到使记录纸张的顶端暂时停止的定位辊对32,使记录纸张弯曲,通过记录纸张的弹力使该记录纸张的顶端与定位辊对32平行,之后开始定位辊对32的旋转,通过定位辊对32使记录纸张向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搬送。该记录纸张通过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被转印调色剂像,通过加热辊28与加压辊29之间的夹区域,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通过排纸辊对36向正方向A搬送,向排纸托盘37排出。
此外,在对记录纸张的背面也印刷图像的情况下,在将记录纸张向正方向A搬送并向排纸托盘37排出的途中使排纸辊对36停止,也就是在夹着记录纸张的状态下使排纸辊对36停止,在使分路爪35切换到倾斜下方的朝向之后,使排纸辊对36反旋转,将记录纸张向反方向B搬送而导向迂回路径34,使记录纸张通过迂回路径34并再导向搬送路径33,使该记录纸张返回定位辊对32。
将这样的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的切换称为转回(switch back)搬送,通过该转回搬送使记录纸张的表里反转,同时使记录纸张的顶端及后端调换。因此,当记录纸张反转并返回时,记录纸张的后端抵接于定位辊32,使记录纸张的后端与定位辊对32平行,通过定位辊对32将记录纸张从其后端起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搬送,对记录纸张的背面进行印刷,通过加热辊28和加压辊29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张的背面,经由排纸辊对36将记录纸张向排纸托盘37排出。
可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中产生偏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定位辊对32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C(副扫描方向)下游侧设置检测记录纸张的顶端的纸张顶端传感器41,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记录纸张的时刻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使用该时间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记录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进行调整(校正)。此外,与定位辊对32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C上游侧设置检测记录纸张的侧端的线传感器(侧端传感器)42,使用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的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调整(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的印刷位置。
此外,设置有多个供纸盒38A、38B、38C是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中产生偏移的1个原因,根据从各供纸盒38A、38B、38C的哪一个供纸了记录纸张,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发生变化。例如,由于按各供纸盒38A、38B、38C的每一个,碰到定位辊32时的记录纸张的顶端的位置相异,或者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相异,所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变化。因此,按各供纸盒38A、38B、38C的每一个,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调整(校正)。
接着,说明用于进行这样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的调整(校正)的结构。图2A及图2B是放大并表示定位辊对32、纸张顶端传感器41以及线传感器42的配置关系的侧面图及平面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与定位辊对32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C下游侧配置有纸张顶端传感器41,与纸张顶端传感器41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C更下游侧配置有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此外与定位辊对32相比在纸张搬送方向C上游侧配置有线传感器42。
在这里,在定位辊对32中,使一方的轴32a穿过多个短小辊32b并固定该短小辊32b,使另一方的轴32a也穿过多个短小辊32b并固定该短小辊32b,一方的轴32a的各短小辊32b与另一方的轴32a的各短小辊32b相互压接。在该定位辊对32暂时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搬送辊对31搬送来的记录纸张的顶端碰到定位辊对32,使记录纸张的顶端与定位辊对32平行,之后开始定位辊对32对记录纸张的搬送,通过定位辊对32将记录纸张向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搬送。
纸张顶端传感器41被定位在从定位辊对32的夹区域起在纸张搬送方向C下游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并且是定位辊对32的长尺寸方向(与纸张搬送方向C正交的主扫描方向D)的中央位置。此外,纸张顶端传感器41例如是具备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光学传感器,使发光元件的光向记录纸张的搬送路径33出射,以光接收元件对来自在沿着搬送路径33搬送的记录纸张的反射光进行光接收,通过光接收元件的输出变化来检测记录纸张的顶端。
线传感器42以能够检测最小宽度~最大宽度的记录纸张的一端侧的位置的方式,例如具有记录纸张的最大宽度的1/2以上的长度,并且以覆盖沿着搬送路径33搬送的最大宽度的记录纸张的一端侧到中央的方式而配置。该线传感器42例如是接触型印刷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以下称为CIS),具备向搬送路径33出射沿着主扫描方向D的线状的光的光源,和在主扫描方向D排列,对来自搬送路径33的记录纸张的反射光进行接收的多个光接收元件,将接收到来自搬送路径33的记录纸张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和没有接收到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之间的位置检测为记录纸张的一端侧位置。
再有,线传感器42也可以应用具有记录纸张的最大宽度以上的长度,检测记录纸张的两端位置的传感器。此外,作为线传感器42,也可以应用其他种类的传感器。进而,也可以将线传感器42配置在定位辊对32的夹区域的纸张搬送方向C下游侧。
图3是表示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的校正所相关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3中,驱动部51具备:驱动搬送辊对31、定位辊对32、排纸辊对36及拾取辊39的各电动机52,以及驱动控制各电动机52的电动机控制部53。输入操作部54具备显示画面、多个操作键等,能够在显示画面中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指导,或通过各操作键的操作来输入指示。激光控制部55对通过激光束在感光鼓21表面写入静电潜像的激光曝光装置23进行驱动控制,控制激光束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副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时刻、主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位置。主控制部56具备:进行用于基于纸张顶端传感器41、线传感器42的检测输出等求取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的运算处理等的运算部57;对由运算部57求取的各种数据等进行存储的存储器部58;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控制各电动机52,使搬送辊对31、定位辊对32、排纸辊对36以及拾取辊39旋转及停止,或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的印刷控制部59。运算部57具备:对从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检测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571。
在这样的结构中,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以如下方式进行。
首先,如上述的那样,根据从各供纸盒38A、38B、38C的哪一个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相异。例如,如图4的时间图所示那样在时刻t1开始利用激光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即,开始图像形成),进行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显影,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在时刻t4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在该情况下,在时刻t2之前记录纸张的顶端到达定位辊对32,在时刻t2开始定位辊对32对记录纸张的搬送,在时刻t4记录纸张的顶端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当在该夹区域中将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时,调色剂像印刷在记录纸张上的适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当记录纸张的顶端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的时刻,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的时刻t4一致时,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没有偏移,调色剂像被印刷在记录纸张上的适当的位置。可是,当根据从各供纸盒38A、38B、38C的哪一个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记录纸张的顶端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的时刻变化,该时刻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的时刻t4不一致时,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偏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预先将供纸盒38A设定为基准的供纸盒,适宜地调整从该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求取这时的从时刻t1到时刻t2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将求取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设为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图像形成定时、参照图4)。此外,针对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将求取的时间设为基准时间△t11(参照图4)。再有,以上述方式求取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及基准时间△t1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针对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t12作为比较时间,求取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参照图4)。之后,在对从同一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继续进行图像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以上述差分dt对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进行校正,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T1=△T-dt),将求取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设为该印刷处理中的图像形成期间(即,从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在副扫描方向写入静电潜像起至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为止的期间)的长度。也就是说,仅以差分dt变更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在副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时刻t1或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t2。
在这里,从上述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的顶端到达纸张顶端传感器41之后,接着以固定的搬送速度从纸张顶端传感器41被搬送到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但此时的搬送速度与上述记录纸张是从哪个供纸盒供纸的无关,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差分dt与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顶端到达夹区域的时刻和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顶端到达夹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大致一致,对应于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校正前的印刷位置与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差。
此外,当将从时刻t1到时刻t2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变更为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时,对记录纸张顶端到达夹区域的时刻变更该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的变更量(即,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和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的差分),变更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
因此,当将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变更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T1=△T-dt),以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变为上述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的方式调整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时,例如当使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提前或延迟时,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的顶端在时刻t4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该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被正确地校正。
接着,说明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的具体的过程。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如图5所示,进行设定记录纸张P的顶端的余白区域Bb的宽度sb及后端的余白区域Bc的宽度sc的点调整,由于在各余白区域Bb、Bc的内侧转印调色剂像进行印刷,所以通过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调整,也能够调整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
按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通过这样的点调整进行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设定过程。
首先,将记录纸张从基准的供纸盒38A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供纸。此外,通过激光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测试图案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对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在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夹入记录纸张,从感光鼓21向记录纸张转印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27使记录纸张上的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定影(步骤S101)。在该处理中,印刷控制部59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当利用激光束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时,从该写入开始时刻t1开始计时,在该计时时间到达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初始设定值)的时刻,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对定位辊对32的驱动用的电动机52进行驱动控制,利用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
然后,通过计时部571对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将该计时时间作为基准时间△t1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进行暂时设定(步骤S102)。
然后,操作者测定图5所示那样的记录纸张P的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确认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和规定宽度的差是否是容许值以下。
在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和规定宽度的差不是容许值以下的情况下,由于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偏移,所以调整变更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调整印刷位置。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变更量,能够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来输入指示(步骤103)。
主控制部56的运算部57将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初始设定值)变更与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变更量对应的时间,将该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进行暂时设定(步骤S104)。
之后,运算部57判定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变更量是否是固定值以下(步骤S105),如果变更量不是固定值以下的话(步骤S105中为“否”),返回从步骤S101起的处理。
在该情况下,印刷控制部59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当利用激光束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时,从该写入开始时刻t1开始计时,在该计时时间到达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在初次的步骤S104中暂时设定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时,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对定位辊对32的驱动用的电动机52进行驱动控制,利用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由此,记录纸张的顶端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的时刻被变更,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被调整,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被变更(步骤S101)。此外,通过计时部571对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将该计时时间作为基准时间△t1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更新暂时设定的基准时间△t11(步骤S102)。
然后,操作者测定记录纸张P的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确认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和规定宽度的差是否是容许值以下。
在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和规定宽度的差不是容许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对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进一步的变更量进行输入指示(步骤S103),再次变更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再次调整印刷位置。
主控制部56的运算部57根据从输入操作部54输入指示的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进一步的变更量,更新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步骤S104)。
之后,运算部57判定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进一步的变更量是否是固定值以下(步骤S105),如果变更量不是固定值以下的话(步骤S105中为“否”),再次返回从步骤S101起的处理。
此外,如果变更量是固定值以下的话(在步骤S105中为“是”),确定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时间△t11及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图6的流程图的处理结束。确定了的基准时间△t11及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也用于从各供纸盒38A、38B、38C的任一方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位置调整。
再有,在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的变更量变为固定值以下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101~S105,是为了确认各余白区域Bb、Bc的宽度sb、sc和为了使基准时间△t11及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的精度提高。
接着,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对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进行输入指示,因此主控制部56的印刷控制部59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控制任意的供纸盒的拾取辊39等的驱动用的电动机52,从被指示的供纸盒进行记录纸张的供纸。然后,印刷控制部59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利用激光束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从该写入开始时刻t1开始计时,当该计时时间到达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的时刻时,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对定位辊对32的驱动用的电动机52进行驱动控制,利用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将记录纸张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间的夹区域引导,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此外,运算部57针对从被指示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t12(即通过计时部571检测的时间)来作为比较时间,求取该比较时间△t12和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时间△t11的差分dt,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图像形成定时)减去该差分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图像形成定时),将该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与被指示的供纸盒关联起来存储在存储器部58内。
然后,在从在存储器部58内存储有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的供纸盒对新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或进行上述的转回搬送,通过印刷部11继续进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印刷控制部59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利用激光束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从该写入开始时刻t1开始计时,当该计时时间到达存储器部58内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时,例如如图4所示到达时刻(t2-差分dt)时,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对定位辊对32的驱动用的电动机52进行驱动控制,利用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将记录纸张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间的夹区域引导,使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即,基于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使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提前差分dt。由此,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的顶端在时刻t4到达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调色剂像被印刷到记录纸张上的正确的印刷位置。
但是,根据图4的时间图很明显,针对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在求取比较时间△t12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时间△t11的差分dt,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差分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时,定位辊对32已经开始该记录纸张的搬送,不能调整定位辊对32的该记录纸张的搬送开始时刻。因此,在从该任意的供纸盒供纸了记录纸张时,通过基于针对从同一供纸盒以前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的、在上述存储器部58中存储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即,基于在从任意的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以前从上述任意的供纸盒对其它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和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对定位辊对32开始该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进行调整,从而调整从写入开始时刻t1起至搬送开始时刻t2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再有,在存储器部58中没有存储针对以前从同一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的情况下,例如在从被指示的供纸盒首次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的情况下,基于在存储器部58中存储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调整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
在这里,只要是从同一供纸盒进行供纸,即使对多个记录纸张进行供纸,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比较时间△t12的变化也小。因此,针对以前的记录纸张求取比较时间△t12及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针对下一个记录纸张,基于以前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调整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也能够正确地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此外,即使使定位辊对32的旋转速度高速化,由于仅是调整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所以也能进行准确的校正。
再有,调色剂像的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对各供纸盒38A、38B、38C都进行,所以需要对各供纸盒38A、38B、38C求取比较时间△t12、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以及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就算比较时间△t12的变化小,在比较时间△t12中也产生误差,同样的误差也包含在基准时间△t11中。该误差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对间歇旋转的定位辊对32传递旋转的齿轮组的侧隙(backlash)。
因此,即使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调整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基准时间△t11,在基准时间△t11中也包含误差,在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中也包含误差。也就是说,不确定是否是不包含误差的真的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和真的基准时间。
因此,优选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反复求取比较时间△t12、以及基准时间△t11与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对这些差分dt进行平均化,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该差分的平均值/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
在这里,即使在基准时间△t11及比较时间△t12中包含误差,当反复求取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12的差分dt,对这些差分dt进行平均化时,该差分的平均值/dt收敛到基准时间△t11与不包含误差的真的基准时间的差分。由此,如果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差分的平均值/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的话,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记录纸张上的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具体来说,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运算部57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t12(即通过计时部571检测的时间)来作为比较时间,求取该比较时间△t12和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时间△t11的差分dt,将该差分与该记录纸张的供给源的供纸盒关联起来存储到存储器部58中。而且,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从存储器部58读出反复求取的(与该记录纸张的供纸源的供纸盒关联起来的)全部差分dt,求取这些差分dt的平均值,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这些差分dt的平均值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将该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与该记录纸张的供纸源的供纸盒关联起来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另一方面,印刷控制部59从通过激光束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写入静电潜像的时刻t1开始计时,当该计时时间到达存储器部58内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具体来说,与记录纸张的供给源的供纸盒关联地存储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时,利用定位辊对32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将记录纸张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间的夹区域引导,使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由此,能够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接近最正确的印刷位置。即,印刷控制部59当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上述任意的供纸盒供纸记录纸时在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dt和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调整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由此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接近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像这样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中,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调整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基准时间△t11。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针对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t12作为比较时间,基于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对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进行校正,由此求取用于设定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正确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
因此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仅关于基准的供纸盒38A设定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及基准时间△t11即可,调整及设定的作业容易。
此外,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反复求取基准时间△t11与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对这些差分dt进行平均化,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该差分的平均值/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因此能够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再有,也可以仅在基准时间△t11与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为固定值以下时更新平均值/dt。由此,能够排除纸张顶端传感器41的检测错误导致的不规则的比较时间△t12的影响。此外,为了节约存储器部58的存储容量,也可以限制差分dt的存储数量,从存储日期时间旧的差分dt起依次擦除差分dt。此外,也可以存储平均值/dt和为了求取平均值/dt而使用的差分dt的个数k,基于新求取的差分dt、平均值/dt、以及个数k更新平均值/dt。
接着,针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的校正详细地进行说明。该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也根据从各供纸盒38A、38B、38C的哪一个对记录纸张进行工作而相异。这是因为各供纸盒38A、38B、38C各自的记录纸张的设置位置的偏离等导致的。
因此,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预先将供纸盒38A设定为基准的供纸盒,适宜地调整从该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求取与这时的通过激光曝光装置23的激光束进行扫描的感光鼓21表面上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对应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此外,如图7所示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P的侧端pa,将该记录纸张P的侧端pa的位置设定为基准侧端位置j1。再有,以上述方式求取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基准侧端位置j1存储在存储器部中。
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当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如图7所示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主扫描方向D的记录纸张PB的侧端pb,求取该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j2,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和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参照图7)。之后,在对从同一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继续进行图像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以上述差分△j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进行校正,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M1=△M+△j),对应于求取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来调整感光鼓21表面上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利用激光束向感光鼓21表面进行静电潜像的写入。
在这里,在通过激光曝光装置23的激光束扫描的主扫描线的一端的基准位置设置光接收元件,通过调整从该光接收元件检测到激光曝光装置23的激光束的时刻起至利用激光束开始主扫描线的写入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从而变更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当该写入开始位置被变更时,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及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被变更,在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被变更。
此外,差分△j是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与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在主扫描方向D的偏移量。
因此,当以主扫描方向D的差分△j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进行校正,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M1=△M+△j),根据该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变更激光束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时,感光鼓2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及调色剂像的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被变更,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被正确地校正。
接着,说明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的具体的过程。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如图5所示,对记录纸张P的两端进行设定各自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点调整,由于在各余白区域Bd、Be的内侧转印调色剂像进行印刷,所以通过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调整,也能够调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
按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通过这样的点调整进行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的设定过程。
首先,将记录纸张从基准的供纸盒38A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供纸。此外,通过激光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测试图案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对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在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夹入记录纸张,从感光鼓21向记录纸张转印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27使记录纸张上的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定影(步骤S101)。在该处理中,印刷控制部59根据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初始设定值)调整设定激光曝光装置23的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D的写入开始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而且,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将该侧端位置作为基准侧端位置j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进行暂时设定(步骤S102)。
然后,操作者测定图5所示那样的记录纸张P的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确认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和规定宽度的差是否是容许值以下。
在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和规定宽度的差不是容许值以下的情况下,由于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偏移,所以变更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调整印刷位置。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变更量,能够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来输入指示(步骤S103)。
主控制部56的运算部57根据从输入操作部54输入指示的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变更量来变更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初始设定值),将该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进行暂时设定(步骤S104)。该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利用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像素数来表示。
之后,运算部57判定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变更量是否是固定值以下(步骤S105),如果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变更量不是固定值以下的话(步骤S105中为“否”),返回从步骤S101起的处理。
在该情况下,印刷控制部59根据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在初次的步骤S104中暂时设定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调整设定激光曝光装置23的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D的写入开始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由此,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被变更,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被变更(步骤S101)。而且,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将该侧端位置作为基准侧端位置j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更新暂时设定的基准侧端位置j1(步骤S102)。
然后,操作者测定记录纸张P的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确认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和规定宽度的差是否是容许值以下。
在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和规定宽度的差不是容许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对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进一步的变更量进行输入指示(步骤S103),再次变更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再次调整印刷位置。
主控制部56的运算部57根据从输入操作部54输入指示的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进一步的变更量,更新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步骤S104)。
之后,运算部57判定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进一步的变更量是否是固定值以下(步骤S105),如果变更量不是固定值以下的话(步骤S105中为“否”),再次返回从步骤S101起的处理。
此外,如果变更量是固定值以下的话(在步骤S105中为“是”),确定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侧端位置j1及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图6的流程图的处理结束。确定了的基准侧端位置j1及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也用于从各供纸盒38A、38B、38C的任一方供纸的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印刷位置的调整。
再有,在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变更量变为固定值以下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101~S105,是为了确认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和为了使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基准侧端位置j1的精度提高。
接着,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对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进行输入指示,因此主控制部56的印刷控制部59通过电动机控制部53控制任意的供纸盒的拾取辊39等的驱动用的电动机52,从被指示的供纸盒进行记录纸张的供纸。而且,印刷控制部59当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开始利用激光束向感光鼓21表面写入静电潜像时,每当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时,根据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设定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此外,运算部57针对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j2,求取该比较侧端位置j2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侧端位置j1的差分△j,将该差分△j加到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将该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之后,在从存储器部58内存储有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的供纸盒对新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或进行上述的转回搬送来利用印刷部11继续进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印刷控制部59当通过激光控制部55控制激光曝光装置23,开始利用激光束向感光鼓21表面写入静电潜像时,每当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时,根据存储器部58内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设定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由此,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被变更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调色剂像被印刷到记录纸张上的正确的印刷位置。
但是,在针对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到记录纸张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时,利用激光束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已经开始,不能变更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因此,在从该任意的供纸盒供纸了记录纸张时,根据针对从同一供纸盒以前供纸的记录纸张求取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即,基于在从任意的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以前从上述任意的供纸盒对其它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j和基准图像位置△M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调整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
在这里,只要从同一供纸盒进行供纸,即使对多个记录纸张进行供纸,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的比较侧端位置j2的变化也小。因此,针对以前的记录纸张求取比较侧端位置j2及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针对下一个记录纸张,将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变更为以前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也能够正确地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
再有,调色剂像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的校正对各供纸盒38A、38B、38C都进行,所以需要对各供纸盒38A、38B、38C求取比较侧端位置j2及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
另一方面,虽然这样的比较侧端位置j2的变化小,也在比较侧端位置j2中产生误差,在基准侧端位置j2中也包含同样的误差,不确定是否是不包含误差的真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及真的基准侧端位置。
因此,优选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反复求取比较侧端位置j2及基准侧端位置j1和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对这些差分△j进行平均化,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加上该差分的平均值,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
在这里,即使在基准侧端位置j1及比较侧端位置j2中包含误差,当反复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和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对这些差分△j进行平均化时,该差分的平均值收敛到基准侧端位置j1与不包含误差的真的基准侧端位置的差分。由此,如果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加上差分的平均值,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的话,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记录纸张上的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具体地,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利用线传感器42测定记录纸张的比较侧端位置j2,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将求取的差分△j与该记录纸张的供纸源的供纸盒关联起来暂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而且,针对从同一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反复进行求取,从存储器部58读出与该记录纸张的供纸源的供纸盒关联起来的全部差分△j,求取这些差分△j的平均值,将该差分的平均值/△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将该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与该记录纸张的供纸源的供纸盒关联起来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另一方面,印刷控制部59每当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扫描时,根据存储器部58内的记录纸张的供纸源的供纸盒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设定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变更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变更在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由此,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接近最正确的印刷位置。即,印刷控制部59当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上述任意的供纸盒供纸记录纸时在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j和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设定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由此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接近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接着,按照图8A、图8B的转变图,说明求取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的过程的具体例子。
在这里,着眼于基准的供纸盒38A和其它的供纸盒38B。此外,利用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像素数来表示差分△j、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以及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进而,基准侧端位置j1是以像素数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计上的规定位置起至在主扫描方向离开的该基准侧端位置j1为止的距离的值。再有,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是将差分△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的值。
如图8A所示,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的前阶段,对从各供纸盒38A、38B供纸的各个记录纸张,图像形成位置预先设定为初始值R(=50)。该初始值R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计上的值,是表示从设置在主扫描线的一端的基准位置的光接收元件检测到激光曝光装置23的激光束的时刻起至利用激光束开始主扫描线的写入的时刻为止的时间(像素数)的值。此外,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差分△j被初始设定为“0”。
在该状态下,按照图6的流程图,反复进行如下处理,即,印刷记录纸张上的测试图案的调色剂像,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基准侧端位置j1,测定记录纸张P的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输入指示各余白区域Bd、Be的宽度sd、se的变更量,调整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调整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而且,确定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10)及基准侧端位置j1(=-5)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将初始值R和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和差分△j的初始值(即“0”)的和作为控制值(=60)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接着,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当例如从供纸盒38A对第1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被设定为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对应的控制值Q(初始值R与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的和),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然后,通过显影装置24对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在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从感光鼓21向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
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3),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2),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因此,针对第1枚记录纸张,在与在工厂中设定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对应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印刷调色剂像,第一次求取比较侧端位置j2及差分△j。
接着,当从供纸盒38A对第2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10)对应的控制值Q(初始值R+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60)加上差分△j(=2),求取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是“62”(初始值R和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差分△j)的和),将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设为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
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1),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4),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上次的差分△j(=2)与本次的差分△j(=4)被平均化,求取该差分的平均值/△j(=3)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再有,存储器部58中,如图8A及图8B所示,按供纸盒38A、38B的每一个,设置有用于存储差分的平均值/△j、比较侧端位置j2以及差分△j的历史的记录区域,在从供纸盒38A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求取的差分△j以及差分的平均值/△j存储在供纸盒38A用的存储区域中。
因此,针对第2枚的记录纸张,将针对第1枚记录纸张求取的差分△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在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印刷调色剂像,初次求取差分△j的平均值/△j。
接着,当从供纸盒38A对第3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10)对应的控制值Q(初始值R+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60)加上平均值/△j(=3),求取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是“63”(初始值R和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差分△j)的和),将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设为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
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7),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2),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到此为止的差分△j(=2、4、-2)被平均化,求取该差分的平均值/△j(=1.3)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因此,针对第3枚的记录纸张,将针对第1枚和第2枚记录纸张求取的各差分△j的平均值/△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在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印刷调色剂像,更新差分△j的平均值/△j。
在以后同样地,当从供纸盒38A对第n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对应的控制值Q(=60)加上到第(n-1)枚记录纸张为止求取的各差分△j的平均值/△j,求取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将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设为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而且,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到此为止的差分△j被平均化,求取该差分的平均值/△j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再有,也可以仅在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为固定值以下时更新平均值/△j。由此,能够排除线传感器42的检测错误导致的不规则的比较侧端位置j2的影响。此外,为了节约存储器部58的存储容量,也可以限制差分△j的存储数量,从存储日期时间旧的差分△j起依次擦除差分△j。此外,也可以存储平均值/△j和为了求取平均值/△j而使用的差分△j的个数k,基于新求取的差分△j、平均值/△j、以及个数k更新平均值/△j。
例如,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将差分△j的存储数量限制为“5”,仅在差分△j是“±5”以下时更新平均值/△j。此外,每次更新平均值/△j时,存储为了求取该平均值/△j而使用的差分△j的个数k。
在该图8B所示的例子中,当从供纸盒38A对第5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与上述的第1枚~第3枚中的处理同样地,对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10)对应的控制值Q(初始值R+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60)加上平均值/△j(=3),求取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是“63”(初始值R和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差分△j)的和),将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设为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2),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3),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到此为止的差分△j(=2、4、-2、8、3)被平均化,求取该差分的平均值/△j(=3.0)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进而,存储为了求取平均值/△j而使用的△j的个数k(=5)。因此,针对第5枚的记录纸张,将针对第1枚~第4枚记录纸张求取的各差分△j的平均值/△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在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印刷调色剂像,更新差分△j的平均值/△j、和为了求取平均值/△j而使用的差分△j的个数k。
而且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当从供纸盒38A对第6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10)对应的控制值Q(初始值R+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60)加上平均值/△j(=3),求取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是“63”(初始值R和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差分△j)的和),将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设为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6),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1)。在该求取的差分△j(=-1)是固定范围以内(在本例中是±5以内)的情况下,在存储器部58中存储求取的差分△j(=-1)(这时,在存储器部58内存储的差分△j中的存储日期时间最旧的差分△j(=2)从存储器部58中被擦除),基于储存的差分△j、到此为止的差分△j的平均值(=3.0)、为了求取该平均值/△j而使用的差分△j的个数k(=5),求取差分的平均值(=(-1+3×5)/6),将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j(=3.0)和为了求取该平均值/△j(=3.0)而使用的△j的个数k(=6)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另一方面,在求取的差分△j不是固定范围以内(在本例中不在±5以内)的情况下,求取的差分△j不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也不求取差分△j的平均值(即,不更新存储器部58内的差分△j的平均值)。
此外,当从其它的供纸盒38B对第1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如图8B所示,根据与存储器部58内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对应的控制值Q(=60),设定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
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4),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9),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
因此,针对从供纸盒38B供纸的第1枚记录纸张,在与在工厂中设定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对应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印刷调色剂像,第一次求取比较侧端位置j2及差分△j。
接着,当从同一其它供纸盒38B对第2枚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存储器部58内的控制值Q(=60)加上差分△j(=9),求取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69”,将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设为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开始向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的写入,静电潜像被显影,在夹区域中对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
此外,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出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上次的差分△j(=9)与本次的差分△j被平均化,求取该差分的平均值/△j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再有,存储器部58中,如图8A及图8B所示,按供纸盒38A、38B的每一个,设置有用于存储差分的平均值/△j、比较侧端位置j2以及差分△j的历史的记录区域,在从供纸盒38B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求取的差分△j以及差分的平均值/△j存储在供纸盒38B用的存储区域中。
因此,针对从供纸盒38B供纸的第2枚的记录纸张,将针对第1枚记录纸张求取的差分△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来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在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印刷调色剂像,初次求取差分△j的平均值/△j。
接着,在从同一其它的供纸盒38B对第3枚以后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以与基准的供纸盒38A同样的过程,再设定与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对应的控制值Q,求取差分△j,求取差分的平均值/△j。
像这样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中,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调整从基准的供纸盒38A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将该侧端位置作为基准侧端位置j1来求取。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针对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比较侧端位置j2,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根据该差分△j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进行校正,由此求取用于设定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正确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
因此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仅关于基准的供纸盒38A设定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基准侧端位置j1即可,调整及设定的作业容易。
此外,每当从同一供纸盒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反复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和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对这些差分△j进行平均化,将该差分的平均值/△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因此能够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可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各供纸盒的每一个在副扫描方向及主扫描方向调整并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但也能够对每个记录纸张的种类,在副扫描方向及主扫描方向调整并校正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
在该情况下,将记录纸张以其尺寸、基本重量(或厚度)进行分类。这是因为当记录纸张的尺寸、基本重量(或厚度)相异时,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中产生偏移。例如,根据记录纸张的尺寸、基本重量,碰到定位辊对32时的记录纸张的顶端的位置相异,以此为原因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中产生偏移。
例如,当设在供纸盒38A中收容普通尺寸且普通基本重量(或普通厚度)的记录纸张,在其他的各供纸盒38B、38C中收容其他的不同的各个种类的记录纸张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地,能够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
即,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中,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从基准的供纸盒38A对普通尺寸且普通基本重量(或普通厚度)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调整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基准时间△t11。上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及基准时间△t1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运算部57针对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一方供纸的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t12(即,通过计时部571检测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基于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对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进行校正,由此求取用于设定从任意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正确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
此外,每当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被供纸时,反复求取差分dt,对这些差分dt进行平均化,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该差分的平均值/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因此能够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记录纸张上的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同样地,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中,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从基准的供纸盒38A对普通尺寸且普通基本重量(或普通厚度)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调节该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基准侧端位置j1。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基准侧端位置j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运算部57针对从各供纸盒38A、38B、38C中的任一个供纸的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将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的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j2进行求取,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基于该差分△j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进行校正,由此求取用于设定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正确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
此外,每当从供纸盒对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反复求取差分△j,对这些差分△j进行平均化,基于该差分的平均值/△j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进行校正,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记录纸张上的最正确的印刷位置。
但是,在收容在供纸盒中的记录纸张的种类被变更时,需要初始化对差分dt平均化了的平均值/dt及对差分△j平均化了的平均值/△j。或者,与记录纸张的种类对应地,将平均值/dt、平均值/△j及用于求取平均值而使用的差分的个数k存储并保留在存储器部58中,在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再次被收容在供纸盒中,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对其种类进行输入指示时,从存储器部58读出其平均值/dt、平均值/△j及个数k继续利用也可。
进而,针对对单一的供纸盒替换的多个种类的记录纸张,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地,对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
在该情况下,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中,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从供纸盒对普通尺寸且普通基本重量(或普通厚度)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调整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纸张搬送方向C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此外求取基准时间△t11。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及基准时间△t1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运算部57针对从供纸盒供纸的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求取从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起至纸张顶端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t3为止的时间△t12(即,通过计时部571检测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基于基准时间△t11和比较时间△t12的差分dt对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进行校正,由此求取用于设定上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正确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之后,在从供纸盒对上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通过根据上述那样求取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来调整图像形成期间(具体来说,从向感光鼓21表面开始静电潜像的副扫描方向的写入时刻t1起至定位辊对32开始搬送的时刻t2为止的期间)的长度,从而调整上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即,印刷控制部59当从供纸盒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在从供纸盒对与上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dt和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调整上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此外,每当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被供纸时,对差分dt进行平均化,从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减去该差分的平均值/dt,求取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记录纸张上的最正确的印刷位置。具体地,印刷控制部59当从供纸盒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供纸盒对与上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在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dt和基准图像形成时间△T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T1,调整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同样地,在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的校正中,在出厂前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查时,从供纸盒对普通尺寸且普通基本重量(或普通厚度)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调节该供纸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印刷位置,设定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此外检测记录纸张在主扫描方向的基准侧端位置j1。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及基准侧端位置j1存储在存储器部58中。而且,在用户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时,运算部57针对从供纸盒供纸的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将通过线传感器42检测的主扫描方向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j2进行求取,求取基准侧端位置j1与比较侧端位置j2的差分△j,基于该差分△j对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进行校正,由此求取用于设定与该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正确的印刷位置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之后,在从供纸盒对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如上述那样求取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调整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调整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变更在感光鼓21和转印辊25之间的夹区域中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像在主扫描方向D的位置。即,印刷控制部59当从供纸盒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在从供纸盒对与上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在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和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调整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
此外,每当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被供纸时,对差分△j进行平均化,将该差分的平均值/△j加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求取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印刷位置收敛到记录纸张上的最正确的印刷位置。具体地,印刷控制部59当从供纸盒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对应于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供纸盒对与上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在运算部57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j和基准图像形成位置△M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M1,调整利用激光束的主扫描线的写入开始位置。
进而,在变更了收容在供纸盒中的记录纸张的种类时,初始化对差分dt平均化了的平均值/dt及对差分△j平均化了的平均值/△j。
或者,与记录纸张的种类对应地,将平均值/dt、平均值/△j及用于求取平均值而使用的差分的个数k存储并保留在存储器部58中,在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再次被收容在供纸盒中,通过输入操作部54的操作对其种类进行输入指示时,从存储器部58读出其平均值/dt、平均值/△j及个数k继续利用也可。
此外,与供纸盒同样地,针对收容任意尺寸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给的手动托盘(供纸部),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求取通过手动托盘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的比较时间,求取基准时间和比较时间的差分,基于该差分校正对通过基准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图像形成定时,对通过手动托盘供纸的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或者,求取通过手动托盘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的比较侧端位置,求取基准侧端位置和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基于该差分校正对通过基准的供纸盒供纸的记录纸张预先设定的图像形成位置,对通过手动托盘供纸的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印刷位置进行校正。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例子所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本发明请求的技术范围中,很明显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针对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即,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就能以其它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进行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各个方面不过是例示,而不能解释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本技术方案所要求的范围来表示,不被说明书的所约束。进而,属于本技术方案所要求的范围的变形、变更,全部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11 印刷部;
12 纸张搬送部;
13 纸张供给部;
21 感光鼓;
22 带电装置;
23 激光曝光装置;
24 显影装置;
25 转印辊;
26 清洁装置;
32 定位辊对;
38A、38B、38C 供纸盒(供纸部);
41 纸张顶端传感器;
42 线传感器(侧端传感器);
51 驱动部;
52 电动机;
53 电动机控制部;
54 输入操作部;
55 激光控制部;
56 主控制部;
57 运算部;
571 计时部;
58 存储器部;
59 印刷控制部。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供纸部;
印刷部,形成图像,将形成的所述图像印刷到记录纸张;
定位辊,配置在所述各供纸部和所述印刷部之间,接收从所述各供纸部的任一个搬送来的记录纸张,将记录纸张向所述印刷部搬送;
纸张顶端传感器,与所述定位辊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进行检测;
计时部,对从所述定位辊开始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
存储器部,存储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和基准时间,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是从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开始时刻起至所述定位辊的记录纸张的搬送开始时刻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的基准值,所述基准时间是从所述搬送开始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的基准值;
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控制所述印刷部及所述定位辊来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由此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
运算部,当以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时,求取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求取所述基准时间和所述比较时间的差分,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其它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纸部;
印刷部,形成图像,将形成的所述图像印刷到记录纸张;
定位辊,配置在所述供纸部和所述印刷部之间,接收从所述供纸部搬送来的记录纸张,将记录纸张向所述印刷部搬送;
纸张顶端传感器,与所述定位辊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进行检测;
计时部,对从所述定位辊开始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的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
存储器部,存储基准图像形成时间和基准时间,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是从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开始时刻起至所述定位辊的记录纸张的搬送开始时刻为止的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的基准值,所述基准时间是从所述搬送开始时刻起至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顶端的时刻为止的时间的基准值;
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控制所述印刷部及所述定位辊来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由此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
运算部,当以所述纸张顶端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的顶端时,求取通过所述计时部检测出的时间作为比较时间,求取所述基准时间和所述比较时间的差分,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所述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具备:像担载体,将静电潜像写入所述像担载体的写入部,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以及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的转印部,
所述印刷控制部将从所述写入部开始在副扫描方向写入静电潜像的时刻起至所述定位辊的搬送开始时刻为止的期间设为所述图像形成期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入操作部,为了调整设定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被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时间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时间,调整所述图像形成期间的长度。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供纸部;
印刷部,形成图像,将所述图像印刷到从所述各供纸部的任一个搬送来的记录纸张;
侧端传感器,与所述印刷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对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的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进行检测;
存储器部,存储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出的作为所述侧端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侧端位置,和作为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
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通过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从而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
运算部,当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时,求取检测出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所述基准侧端位置和所述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其它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纸部;
印刷部,形成图像,将所述图像印刷到从所述供纸部搬送来的记录纸张;
侧端传感器,与所述印刷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对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的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进行检测;
存储器部,存储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出的作为所述侧端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侧端位置,和作为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基准值的基准图像形成位置;
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通过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从而调整所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以及
运算部,当以所述侧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纸张的侧端位置时,求取检测出的侧端位置作为比较侧端位置,求取所述基准侧端位置和所述比较侧端位置的差分,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具备:像担载体,将静电潜像写入所述像担载体的写入部,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以及将所述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的转印部,
所述印刷控制部根据所述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写入部开始在主扫描方向写入静电潜像的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入操作部,为了调整设定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被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各供纸部中的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任意的供纸部对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控制部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任意种类的记录纸张进行供纸时,根据基于在该记录纸张的供纸前每当从所述供纸部对与所述记录纸张同一种类的记录纸张供纸时在所述运算部求取的差分的平均值和所述基准图像形成位置而决定的调整图像形成位置,调整所述印刷部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纸张的种类,是与记录纸张的尺寸或基本重量对应的种类。
CN201210125514.0A 2011-04-26 2012-04-26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759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8298A JP5398776B2 (ja) 2011-04-26 2011-04-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8298 2011-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868A true CN102759868A (zh) 2012-10-31
CN102759868B CN102759868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054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5514.0A Active CN102759868B (zh) 2011-04-26 2012-04-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4086B2 (zh)
JP (1) JP5398776B2 (zh)
CN (1) CN1027598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735A (zh) * 2013-06-11 2014-12-24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复制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事务机与文件处理系统
CN111752118A (zh) * 2019-03-27 2020-10-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0238B2 (ja) * 2013-05-21 2017-07-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ローラー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7188924B2 (ja) * 2018-07-13 2022-12-1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12887A (ja) * 2018-07-13 2020-01-2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178A (ja) * 2018-11-27 2020-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6651A (en) * 1987-07-01 1990-09-1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sheet detection and timing control
US20040136734A1 (en) * 1999-12-13 2004-07-1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images on recording materials of various types and sizes
US20040190927A1 (en) * 2003-03-24 2004-09-30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CN157252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JP2006293280A (ja) * 2005-03-15 2006-10-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087A (ja) * 2005-04-18 2006-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75A (zh) * 2007-10-02 2009-04-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473A (en) * 1987-07-01 1989-01-12 Minolta Camera Kk Device for correcting tip position of paper
JPH02131958A (ja) * 1988-11-12 1990-05-21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H04314065A (ja) * 1991-04-12 1992-11-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332A (ja) 1994-06-17 1996-01-12 Fuji Xerox Co Ltd イメージ位置調整装置
JPH08335018A (ja) * 1995-06-07 1996-12-17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042743A (ja) * 1999-07-29 2001-0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4140250B2 (ja) * 2002-03-11 2008-08-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6243A (ja) 2003-02-26 2004-09-16 Kyocera Mita Corp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5186335A (ja) * 2003-12-24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3675A (ja) * 2004-03-26 2005-10-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8644A (ja) 2005-03-09 2006-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378B2 (ja) * 2006-06-02 2009-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18176B2 (ja) * 2008-04-08 2010-08-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0057B2 (ja) * 2009-06-03 2013-09-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6651A (en) * 1987-07-01 1990-09-1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sheet detection and timing control
US20040136734A1 (en) * 1999-12-13 2004-07-1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images on recording materials of various types and sizes
US20040190927A1 (en) * 2003-03-24 2004-09-30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CN157252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JP2006293280A (ja) * 2005-03-15 2006-10-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087A (ja) * 2005-04-18 2006-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75A (zh) * 2007-10-02 2009-04-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735A (zh) * 2013-06-11 2014-12-24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复制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事务机与文件处理系统
CN111752118A (zh) * 2019-03-27 2020-10-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752118B (zh) * 2019-03-27 2023-05-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0240A (ja) 2012-11-22
CN102759868B (zh) 2015-03-11
JP5398776B2 (ja) 2014-01-29
US10474086B2 (en) 2019-11-12
US20120275802A1 (en)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63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rmining type of recording sheet to prevent sheet jam
JP68426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210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5986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358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7836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1001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711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45671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0517091C (zh)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阅读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8761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69986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07261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位置調整装置
JP20021081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8696656B (zh) 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2004384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4589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8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526A (ja) タンデム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斜めずれ補正方法
JP2024019982A (ja) 剛度測定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剛度測定方法
JP20132105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722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3535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0064A (ja) 記録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40738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