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2101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2101B
CN104102101B CN201410130993.4A CN201410130993A CN104102101B CN 104102101 B CN104102101 B CN 104102101B CN 201410130993 A CN201410130993 A CN 201410130993A CN 104102101 B CN104102101 B CN 104102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rrection
data
opportunity
rotary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09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2101A (zh
Inventor
铃木伸五
金子悟士
平井秀二
工藤宏
工藤宏一
山根淳
加藤真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2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2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2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2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从上一次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检测时刻开始经过显影辊等的回转体回转规定回转数的时间后还是没有检测到基准回转位置时,在不发生停歇时间的情况下降低该具有该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每当检测到显影辊的原本位置(HP)时,都以根据该检测时机的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按照通过从降低显影辊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表格的先头补正值依次读取的补正值来补正的显影偏压的图像形成控制。当根据补正表格的最终补正值的图像形成控制结束的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还是没有检测到原本位置时,就接着该控制结束时机来从该补正表格的先头补正值开始补正显影偏压的图像形成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将形成在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最终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来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在通过带电装置被均匀带电的感光体等的像载置体的表面上,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来形成静电潜像,并在静电潜像上通过显影装置来附着调色剂后形成调色剂像的。这种图像形成装置近年来,随着高画质化的发展,另外,也因为原稿的作成及修改比较容易,所以不仅是办公室,还在印刷产业开始普及,从而使得对高速输出且高画质化的要求快速提高。为了对应于这种要求,在高速输出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开发并搭载有各种各样的技术。
在关于高画质化的要求项目中,较高的是要求页内图像浓度均匀性,也就是说形成在用纸等一张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浓度均匀性,这已经成为用户在选定图像形成装置时的一个判断标准了。因此,尽量抑制页内的图像浓度不均很重要。所述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已经知道的是源自于各种原因的。例如,可以例举的有在带电装置中对像载置体的表面进行带电时的带电不均匀(带电不均)、曝光装置导致的曝光不均、感光体等的像载置体的回转摆动或感度不均(感光体的感光特性不均)、显影辊等的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摆动或电阻不均、调色剂的带电不均、转印装置等的转印不均等。
在这些要素原因中,像载置体(回转体)的回转摆动或像载置体回转方向中的感度不均、显影剂载置体(回转体)的回转摆动或显影剂载置体回转方向中的电阻不均等因素会产生具有这些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一般地,为了形成记录在一个图像(形成在一页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即一页的图像)上的调色剂像,较多的是使得像载置体或显影剂载置体做一周以上的回转的。因此,这些要素在一页内产生周期性的图像浓度不均,而该图像浓度不均容易被用户视觉认知,所以是应该改善的重要的图像浓度不均。
在专利文献1中,以总括地减少在图像上周期性地发生条纹状的浓度不均为目的,公开一种事先存储图像浓度的周期性浓度变动数据,并根据该浓度变动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存储对应于显影剂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浓度变动数据(图像浓度不均信息、),并对带电电压、曝光光量、显影电压及转印电压中的某一个进行控制后,来降低对应于该浓度变动数据的图像浓度不均。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通过根据显影剂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来控制处理条件(图像形成条件),来降低具有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
对于因像载置体或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摆动而引起图像浓度不均的机理,以像载置体的回转摆动为例来说明。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像载置体和与其接近地相向而对配置的显影剂载置体之间产生电位差后,在显影区域内施加显影偏压,并通过由此在显影区域内产生的电场的作用,来使得调色剂移动后附着到像载置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后,来形成调色剂像的。这时,如果在像载置体中产生回转摆动,像载置体和显影剂载置体的间隔(显影间距)就会随着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而变动。因此,即使将一定的显影偏压保持在稳定里,显影区域内的电场强度也会因为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而变动。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因为是根据显影区域内的电场强度而变化的,当像载置体发生回转摆动时,即使想获得相同的图像浓度,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也会因为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而变动。其结果是,在图像上就会产生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还有,对于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摆动也是同样的。
另外,像载置体回转方向上的像载置体的感度不均因为改变像载置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部分的电位,所以是以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来使得像载置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部分和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电位差变动的。因此,在存在像载置体回转方向上的像载置体的感度不均时,即使想获得相同的图像浓度,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因为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而变得,就会导致在图像上产生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还有,对于显影剂载置体回转方向上的显影剂载置体的电阻不均也是同样的。
为了降低因这种机理发生的图像浓度不均,具体的控制是以如下的控制为好。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例举的是降低因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产生的图像浓度不均,但对于降低因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周期产生的图像浓度不均时也同样适合。
首先,是以规定的补正信息生成时机,将像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检测用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并通过图像浓度检测机构来检测该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然后,根据该检测结果来取得以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的像载置体的基准回转位置(以下,适当地称为“原本位置”)为基准时的像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然后,生成以对应于像载置体的各回转位置的补正量来补正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表格数据(补正信息),如此来降低从取得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获得的像载置体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该补正表格数据是使得对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进行补正的补正量和以原本位置为基准的像载置体的各回转位置相关联的数据信息。在生成这种补正表格数据后的图像形成动作中,是每当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像载置体的原本位置时,就以根据该检测的时机的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根据通过前述补正表格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由此,像载置体的每一次回转,都能够使得根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与像载置体的实际的回转动作同步。
由对应于像载置体的各回转位置的补正量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控制的实施时的回转位置,和该时刻中的像载置体的实际的回转位置之间的偏离,会随着像载置体的回转的进行而累积地增加。当该偏离变大时,即使采用恰当的补正表格数据也不再能够合适地降低图像浓度不均,而且,有时候还可能导致图像浓度不均会比根据补正前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控制时的图像浓度不均更大的情况发生。因此,如上所述地,如果是使得根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与像载置体的实际的回转动作同步的图像形成控制,与不进行该同步或同步频率较少的情况相比,就能够在抑制前述偏离的累积增加后,来持续维持对图像浓度不均的适当的降低。
然而,因为噪音等的一时的原因,也可能导致进行某环绕回转的原本位置会一时检测不到。另外,有时也会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像载置体的回转速度稍微变慢,并且即使像载置体从上一次的原本位置检测时刻开始已经经过了一周回转的时间,还是检测不到原本位置。在补正表格数据中因为没有包括对应于像载置体在一周回转后的回转位置的补正量,所以就会导致,补正量作为不定值来被处理,或是对应于包含在补正表格数据中的最终回转位置的补正量被原样不动地适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进行适当的补正,就会导致不能够适当地降低图像浓度不均,有时候还可能发生图像浓度不均会比根据补正前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控制时的图像浓度不均更大的问题。
作为这种问题的对应方法,可以考虑在即使像载置体从上一次的原本位置检测时刻开始经过了一周回转的时间后还是检测不到原本位置的时刻,就停止采用了补正表格数据的补正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在即使像载置体从上一次的原本位置检测时刻开始经过了一周回转的时间后还是检测不到原本位置的时刻以后,因为是根据补正前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执行图像形成控制的,所以就不会发生停歇时间,从而能够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而且,还可以避免图像浓度不均会大于执行根据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时的事态。然而,在该方法中,至少在原本位置得不到检测的原因没有被解决之前,会存在不能够降低具有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状态会继续的问题。
还有,该问题并不局限于通过以与像载置体或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同步的补正量来补正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后,使得具有这些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降低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是像载置体或显影剂载置体以外的回转体,只要是通过以与该回转体的回转同步后的补正量来补正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后来降低具有该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就有可能产生与前述问题相同的问题。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例举的是在像载置体或显影剂载置体等回转体的每一周回转后来使得根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与该回转体的回转动作同步的例子,但对于回转体在每回转两周以上的规定回转数后进行同步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62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986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发生了回转体从上一次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检测时刻开始经过了回转规定回转数的时间后还是检测不到基准回转位置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停歇时间,并且比起执行根据补正前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的情况来,要更能够降低具有该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机构,其在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后将该调色剂像最终地向记录材料转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其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执行控制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其检测构成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其将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检测用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到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并根据所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该调色剂图样的结果,来取得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的回转体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补正数据生成机构,其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后,使得从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获得的回转体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下降地来生成以对应于所述回转体的各回转位置的补正量来补正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数据,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每当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进行规定回转数检测后,就以根据该检测的时机的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按照通过所述补正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在即使该图像形成控制结束的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也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之后开始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
根据本发明,就能够获得以下的良好效果,即使发生回转体从上一次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检测时刻开始经过了回转规定回转数的时间后还是检测不到基准回转位置的事态,也不会发生停歇时间,并且比起执行根据补正前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的情况来,要更能够降低具有该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构成例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个其他构成例的概要构成图。
图4所示是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设置状况例的部分斜视图。
图5(a)所示是将各色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在主扫描方向的相同位置里后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例的说明图。图5(b)所示是将各色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在主扫描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里后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例的说明图。
图6所示是从光电遮断器输出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和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感光体鼓回转周期成分),以及根据这些信号作成的补正表格之间的关系图。
图7所示是控制部的输入输出数据的说明图。
图8所示是输入到控制部中的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和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之间关系的时机(timing)图。
图9所示是包括有检测显影辊的原本位置的光电遮断器的显影回转位置检测装置。
图10所示是该光电遮断器的输出信号的示例图。
图11所示是根据来自于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变动和该光电遮断器的输出信号(显影辊回转位置检测信号)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图。
图12所示是将通过包含在该光电遮断器的输出信号里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来划分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后获得的将多个信号区分重叠后的图。
图13所示是感光体鼓的回转摆动引起的显影间距的变动说明图。
图14所示是补正方法1中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5(a)所示是实现补正方法1中的控制的一个构成例的模块图。图15(b)所示是实现补正方法1中的控制的其他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16所示是实现补正方法2中的控制的一个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17所示是实现补正方法2中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8(a)所示是感光体鼓一周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的检测结果的示例图。
图18(b)所示是将图18(a)所示检测结果进行频率分析后分解成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n=1-4)的正弦波后的图。
图19(a)所示是将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的检测结果进行频率分析后分解成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n=1-4)的正弦波后的图。图19(b)所示是将图19(a)所示四个图合成后的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波形图。
图20所示是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所示是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所示是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所示是实施方式中的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和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存储数据说明图。
图24所示是显影辊一时性地稍微减缓回转速度,并且原本位置检测时机比通常要延迟时,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和各补正值之间的关系说明图。
图25所示是某环绕回转的原本位置没有被检测到时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和各补正值之间的关系说明图。
图26(a)是从最后的原本位置被检测到开始,即使经过规定时间后也没有检测到原本位置时,显示停止带电偏压的补正控制的时机的时机图。图26(b)是从最后的原本位置被检测到开始,即使经过规定时间后也没有检测到原本位置时,显示停止显影偏压的补正控制的时机的时机图。
图27(a)-(e)所示是用于说明在检测不到原本位置时就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都为零的时机的说明图。
图28所示是带电偏压、感光体鼓的非图像部电位及图像部电位(低浓度图像部和实心图像部)、显影偏压的电位关系的说明图。
图29所示是实施方式中停止补正控制的时机的其他例的说明图。
图30(a)-(c)所示是用于说明作成补正表格的时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概要构成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虽然是四联串列型中间转印方式的全彩色机的构成例,但在后记的四联串列型直接转印方式的全彩色机、单鼓型中间转印方式的全彩色机、单鼓型直接转印方式等的黑白机等的其他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发明也能够适用。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和沿着中间转印带1的伸展面或张紧架设面被排列设置并作为像载置体的潜像载置体后成为回转体的感光体鼓2Y、2M、2C、2K。符号Y、M、C、K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颜色。
以黄色的成像站为代表来说明如下。在感光体鼓2Y的周围,沿着其回转方向依次配置了作为带电机构的带电装置的带电充电器3Y、构成检测感光体鼓2Y的基准回转位置(原本位置)的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的光电遮断器18Y、在感光体鼓2Y上进行曝光后作为写入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机构的光写入机构之作为曝光机构的光写入单元4Y、作为检测感光体鼓2Y的表面电位的电位检测机构的表面电位传感器19Y、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5Y、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6Y、包括未图示的刮板及刮刷等而作为潜像载置体清洁机构的感光体清洁单元7Y、作为除电机构的猝熄灯(Quenching Lamp)8Y。
在中间转印带1上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形成机构是由感光体鼓2Y、带电充电器3Y、光写入单元4Y、显影单元5Y、一次转印辊6Y等构成的。其他颜色的成像站也是同样的。
中间转印带1通过多个作为支持构件的辊11、12、13被支持为可以回转,并在与辊12相向而对的部位中,设置有包括未图示的刮板及刮刷等的带清洁单元15。这些中间转印带1、辊11、12、13、带清洁单元15构成了中间转印单元33。在与辊13相向而对的部位中,设置有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16。
在光写入单元4的上方设置有作为图像读取机构的扫描部9、作为自动原稿供给机构的ADF10等。在装置本体99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的作为供纸部的供纸盘17。被收容在各供纸盘17中作为记录材料的记录纸20通过卷取辊21、供纸辊22来被供纸,并由搬送辊对23搬送,通过对位辊对24的规定的时机来向中间转印带1和二次转印辊16相互相向而对的二次转印区域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2传送。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里设置有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单元25。
在感光体鼓2Y、2M、2C、2K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后将该调色剂像最终向记录纸20转印的图像形成机构是通过四个成像站、光写入单元4、中间转印单元33、二次转印辊16等的与图像形成有关的各构件来构成的。
在图1中,符号26表示排纸盘,符号27表示转向辊对,符号37表示搭载有未图示的CPU及非挥发性存储器和挥发性存储器后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部。
显影单元5Y、5M、5C、5K分别具有隔着显影间距与感光体鼓2Y、2M、2C、2K的表面邻近配置后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体的显影辊5Ya、5Ma、5Ca、5Ka。显影辊5Ya、5Ma、5Ca、5Ka对显影单元5Y、5M、5C、5K内的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进行载置,并将所载置的双成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在与感光体鼓2Y、2M、2C、2K相向而对的显影夹持处附着到感光体鼓2Y、2M、2C、2K上,以在感光体鼓2Y、2M、2C、2K上形成图像。
在各感光体鼓的回转轴上固定了设有一处切口的检测板,并且该检测板是和感光体鼓一体地回转的。感光体鼓每进行一周回转,检测板也会一周回转,然后检测板的切口会通过透过型的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的检测区域。当检测板的切口以外的部分存在于检测区域中时,光电遮断器的光路会被遮蔽后使得输出信号为无(OFF),而当检测板的切口存在于检测区域中时,光电遮断器的光路没有被遮蔽,输出信号变为有(ON)。由此,根据光电遮断器的检测信号,感光体鼓每进行一周回转,都能够检测作为感光体鼓的基准回转位置的原本位置。还有,其具体的构成与后记的检测显影辊的原本位置的构成是同样的。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虽然是采用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的例子,但是,只要是回转式编码器等的能够检测回转位置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成。这一点如后所述地,对于检测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机构也是同样的。
表面电位传感器19Y、19M、19C、19K用于检测通过光写入单元4Y、4M、4C、4K被写入到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静电潜像的电位,也就是说,检测的是通过显影单元5Y、5M、5C、5K来附着调色剂并被显影之前的感光体鼓2Y、2M、2C、2K的表面电位。所检测到的表面电位被反馈到带电充电器3Y、3M、3C、3K的带电偏压和光写入单元4Y、4M、6C、4K的激光功率等的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数据里,并用于保持图像浓度的稳定性。
光写入单元4Y、4M、4C、4K根据图像数据通过未图示的激光控制部来驱动四个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源,并通过带电充电器3Y、3M、3C、3K在暗中朝向被均匀带电的感光体鼓2Y、2M、2C、2K的表面来分别射出写入光。光写入单元4通过该写入光在暗中分别对感光体鼓2Y、2M、2C、2K进行扫描后,在感光体鼓2Y、2M、2C、2K的表面写入Y、M、C、K用的静电潜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写入单元4Y、4M、4C、4K采用的是使得从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源射出的激光通过未图示的多面镜来偏向的同时,由未图示的反射镜反射或通过光学透镜等后来进行光扫描的。作为光写入单元4的取代构成,也可以采用通过LED阵列来写入静电潜像。
在图1所示构成中,对整个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当打印开始指令输入时,在感光体鼓2Y、2M、2C、2K的周围、中间转印带1的周围、供纸搬送路径等中的各辊就以既定的时机开始回转,并且从供纸盘17进行的记录纸的供纸得到开始。另一方面,各感光体鼓2Y、2M、2C、2K通过带电充电器3Y、3M、3C、3K来将其表面带电为均匀的电位,并通过从光写入单元4Y、4M、4C、4K照射来的写入光根据图像数据来曝光其表面。被曝光后的电位图样称为静电潜像,在载置有该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2Y、2M、2C、2K的表面上,通过供给来自于显影单元5Y、5M、5C、5K的调色剂,被载置在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静电潜像就得到显影了。
在图1的构成中,因为感光体鼓2Y、2M、2C、2K有四种颜色,所以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颜色顺序会因系统而异)的调色剂像就会分别在各感光体鼓2Y、2M、2C、2K上得到显影。被显影在各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2Y、2M、2C、2K和中间转印带1的相向而对区域的作为一次转印区域的一次转印夹持夹持部N1中,通过施加在与感光体鼓2Y、2M、2C、2K相向而对设置的一次转印辊6Y、6M、6C、6K中的一次转印偏压及按压力,来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上。对于该一次转印动作,通过在对准时机的同时进行四种颜色的重复,就在中间转印带1上形成了全彩色调色剂像。
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中,通过对位辊对24来对准时机后,转印到被搬送来的记录纸20上。这时,就通过施加在二次转印辊16上的二次转印偏压及按压力来进行二次转印。转印有全彩色调色剂像的记录纸20在通过定影单元25时,载置在该记录纸2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加热定影。
如果是单面打印,就不变地被直线搬送后向排纸盘26搬送,而如果是双面打印,就将搬送方向改为向下后向用纸反转部搬送。到达用纸反转部的记录纸20在这里是通过转向辊对27将搬送方向反转后来从纸的后端开始离开用纸反转部的。该动作称为转向动作,通过该动作,记录纸20的正反面就得到了翻转。正反面翻转后的记录纸20不返回到定影单元25里,而是通过再供纸搬送路径后与原来的供纸路径汇合。之后,就与正面打印时同样地在转印了调色剂像后,通过定影单元25来被排纸。这是双面打印动作。
另外,直至最后来说明各部的动作就是,通过一次转印夹持夹持部N1后的感光体鼓2Y、2M、2C、2K在其表面载置有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并通过感光体清洁单元7Y、7M、7C、7K来除去。之后,通过猝熄灯8Y、8M、8C、8K来将其表面除电为均匀后,为下一次图像进行带电。另外,关于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N2后的中间转印带1,虽然其表面载置有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也是通过带清洁单元15来除去,并准备下一次的调色剂像的转印的。通过重复这样的动作,来进行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及置了由光学传感器等构成的作为光学传感器单元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结果将用于后记的用于降低图像浓度不均(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浓度不均。以下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控制。
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是在与中间转印带1卷绕辊11的部分相向而对的位置的二次转印之前的位置P1处配置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如该图所示地,也可以配置在N2下游侧的二次转印之后的位置P2处。在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配置在位置P2那样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下游侧里时,就如该图所示地,在中间转印带1的环绕内侧里设置有用于中间转印带1的摆动停止的辊14,并以与该辊14相向而对地来设置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为好。
在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上述两种配置位置之中,二次转印之前的位置P1是对二次转印工序之前的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图样进行检测的位置,只要没有设备布置上的制约,一般采用的是这种构成。另外,二次转印之前的位置P1因为在形成图像浓度不均检测用的调色剂图样(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后能够立刻检测,等待时间较少,还有,因为无需使得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挤过二次转印夹持部N2,还具有无需为此费力的优点。
但是,在第四色(图1所示例中是黑色)的成像站后紧接着就是二次转印夹持部N2那样的二次转印位置的机器种类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位置P1处设置传感器从空间上来说较为困难。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二次转印之后的位置的位置P2处设置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并在使得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上的图像图样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N2后,由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来检测该调色剂像的浓度。作为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方法可以考虑有二次转印辊16离开中间转印带1,并对二次转印辊16施加反向偏压等,这里不作特别的限定。
这里,对于不同于上述图1所示构成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2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构成例的概要构成图。
还有,在图2中,对于与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的构件或装置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单鼓型中间转印方式的全彩色机,包括有鼓状的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2,和与此相向而对作为显影机构的旋转(revolver)显影单元51。旋转显影单元51以回转轴为中心通过回转的保持体来保持作为显影机构的时个显影器51Y、51M、51C、51K。这些显影器51Y、51M、51C、51K用于将感光体鼓2上的静电潜像通过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调色剂来显影。
旋转显影单元51是通过回转保持体,将显显影器51Y、51M、51C、51K中任意颜色的显影器移动到与感光体鼓2相向而对的显影位置里后,来将感光体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到任意的颜色里的。在形成全彩色图像时,是例如在使得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移动大约四周的过程中,一边在感光体鼓2上依次形成Y、M、C、K用的静电潜像,一边通过显影器51Y、51M、51C、51K来对它们进行依次显影。然后,将感光体鼓2上获得的Y、M、C、K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夹持部N1处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上。
作为中间转印带1的支持构件的辊13和二次转印单元28的二次转印辊16相向而对的二次转印夹特部N2是中间转印带1和二次转印单元28的转印搬送带28a以规定的夹持宽度来接触的二次转印夹持的夹持部。当上述中间转印带1上的四色重叠调色剂像通过该二次转印夹持部N2时,就对应于该通过的时机,来将中间转印带1上的四色重叠调色剂像总括地二次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单元28的转印搬送带28a搬送来的记录纸20上。
在记录纸20的两面形成图像时,通过定影单元25后的记录纸20会被搬送到双面单元17’里,在双面单元17’被正反面翻转后的记录纸20会再次被搬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N2中,并在该记录纸20的背面上总括地进行中间转印带1上的四色重叠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在图2所示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是在与中间转印带1卷绕辊11的部分相向而对的位置的二次转印之前的位置P3处配置有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
图3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个其他构成例的概要构成图。
还有,在图3中,对于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的构件或装置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四联串列型直接转印方式的全彩色机,在四组成像站的下方,设置有将形成在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20上的转印单元29。该转印单元29包括有通过多个作为支持构件的辊11a-11d来被支持为可以回转的环状的转印搬送带29a。转印搬送带29a被挂绕在驱动辊11a和从动辊11b-11d上,并以规定的时机在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驱动的同时,载置并搬送记录纸20后来使其通过各成像站的转印位置N。在转印搬送带29a的环绕内侧,设置有在各转印位置N处赋予转印电荷后来用于将各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20上的转印辊6Y、6M、6C、6K。
在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当例如四色重叠的全彩色模式通过求图示的操作部来被选择时,在各色的成像站的感光体鼓2Y、2M、2C、2K上分别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工序就与记录纸20的搬送同步地得到执行。另一方面,从供纸盘17供送来的记录纸20通过对位辊对24以规定的时机被送出后载置到转印搬送带29a上,并被搬送去通过各成像站的转印位置N。各色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而形成有四色重叠的彩色图像的记录纸20上的调色剂像在通过定影单元25来定影后,被排出到排纸盘26上。
在图3所示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是在转印单元29的记录纸搬送方向最下游侧的与转印搬送带29a卷绕辊11a的部分相向而对的位置的定影前的位置P4处配置有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
还有,在图1至图3分别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100’、100”的构成例中,由于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在感光体鼓2Y、2M、2C、2K或者感光体鼓2上形成后被转印到下游侧的带状的中间转印带1或转印搬送带28a、29a上,所以,也可以与各感光体鼓2Y、2M、2C、2K或感光体鼓2的表面相向而对地来设置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这时,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0的设置位置是在从显影单元5Y、5M、5C、5K或旋转显影单元51的显影位置开始至对中间转印带1或转印搬送带28a、29a的转印位置的一次转印夹持部N1或转印位置N为止的之间。
接着,对于用于降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浓度不均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控制进行说明。该补正控制是为了实现所形成的图像的高画质化,形成后记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并在检测所形成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后来降低图像浓度不均的。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是对适用于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对于具有图2或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100”或其他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适用。
图4所示是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设置状况例的部分斜视图。
图4所示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二次转印之前的位置P1处设置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例子。该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是在传感器底板32上搭载有四个光学传感器的传感器头31的四头型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因此,图4所示例是在与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换句话说就是在感光体鼓2Y、2M、2C、2K的轴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四个传感器头31。
根据该构成,就能够同时测定主扫描方向上四处的调色剂附着量,从而可以使得各传感器头31专用于各色。还有,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中的传感器头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例如,既可以是包括1-3个的传感器头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构成,也可以是5个以上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构成。
各传感器头31与中间转印带1的外周面之间,作为检测距离是在设置有5mm左右的距离后相向而对地来配设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的附近,并在根据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来补正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数据的同时,根据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附着位置来决定成像时机,但也可以是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配设为与感光体鼓2Y、2M、2C、2K相向而对,或者是与转印有来自于中间转印带1的图像的记录纸20相向而对地,配设在例如与图2所示转印搬送带28a相向而对的位置里。
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来的输出信号在控制部37中通过附着量变换算法来变换到调色剂附着量里,作为图像浓度来存储到控制部37具有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或挥发性存储器中。从这一点来说,控制部37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一起构成了图像浓度检测机构。控制部37将所述图像浓度作为具有规定的采样间隔的时序数据来存储。对于附着量变换算法来说,因为与现有技术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在控制部37具有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或挥发性存储器中,另外还存储有关于表面电位传感器19Y、19M、19C、19K等的各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补正用数据、控制结果等的数据。
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如图5(a)或图5(b)所示地,对于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各色来形成图像浓度较高的阴影部的。由于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的浓度越高就越容易检测到图像浓度的变动,所以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补正用调色剂图样采用的是实心图像(最大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像)。还有,补正用调色剂图样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实心图像,但是,只要能够检测到图像浓度的变动,比其浓度低的图像也是可以的。
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对于每一种颜色都在中间转印带1的回转方向(副扫描方向)上形成有长条图样。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副扫描方向长度是具有与图像浓度不均的周期成分相同的回转周期或上个回转周期的整数倍的回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感光体鼓2Y、2M、2C、2K或显影辊5Ya、5Ma、5Ca、5Ka)的至少一个周长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感光体鼓2Y、2M、2C、2K的三个周长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为了抑制因为感光体鼓2Y、2M、2C、2K和显影辊5Ya、5Ma、5Ca、5Ka之间的显影间距的周期性变动导致的图像浓度不均,来进行补正控制的。更为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时就是,作为所述显影间距的变动要素可以例举有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摆动,并且,该回转摆动可以例举有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中心位置的偏心等。如此,在显影间距的变动导致的图像浓度不均中,包含了具有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周期(包含该回转周期的1个回转周期的整数倍,以下相同)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然后,为了检测该图像浓度不均成分,作为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副扫描方向长度,就需要感光体鼓2Y、2M、2C、2K的至少一个周长的长度。
图5(a)所示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例是将各色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在主扫描方向的相同位置里后的例子。该位置是与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传感器头31的配设位置是一致的。还有,在图5(a)的例子中,虽然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主扫描方向位置处于中间转印带1的中央部,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中间转印带1的主扫描方向端部附近。另一方面,图5(b)所示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例是将各色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在主扫描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里后的例子。该位置分别与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传感器头31的配设位置一致。
在形成图5(a)所示例那样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时,具有检测各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的传感器头31的数量只要1个就可以的优点。另一方面,在形成图5(b)所示例那样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时,可以并列地检测各色的调色剂图样,从而具有以短时间来完成全色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的优点。
还有,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如前所述地,也可以是相对于感光体鼓2Y、2M、2C、2K来分别设置,并检测形成在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图像的浓度,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变动产生的影响。另外,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如前所述地,也可以是与转印有从中间转印带1来的图像的记录纸20相向而对地设置,并检测形成在记录纸20上的图像的浓度,如此一来,就避免了记录纸20的移动变动产生的影响。
形成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具体来说就是,例如带电充电器3Y、3M、3C、3K中的带电条件、光写入单元4Y、4M、4C、4K中的曝光条件(写入条件)、显影单元5Y、5M、5C、5K中的显影条件、一次转印辊6Y、6M、6C、6K中的转印条件等被维持在一定里。这里,作为带电条件可以例举有带电偏压、作为写入条件可以例举有写入光的强度、作为显影条件可以例举有显影偏压、作为转印条件可以例举有转印偏压。还有,带电充电器3Y、3M、3M、3K,光写入单元4Y、4M、4C、4K,显影单元5Y、5M、5C、5K以及一次转印辊6Y、6M、6C、6K等在作成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时候,是与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时同样地,承担着显影、带电、曝光等的一系列的成像处理的。
如果没有显影间距的变动以及其他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要困(感光体鼓2Y、2M、2C、2K的感度不均等),将图像形成条件维持在一定里后来形成由实心图像构成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时,该图像浓度在副扫描方向是均匀的,且不会发生图像浓度不均。然而,即使将图像形成条件维持在一定里后来形成由实心图像构成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电会因为显影间距的变动等的图像浓度不均发生要因而产生图像浓度不均。该图像浓度不均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在对副扫描方向上的长长的实心图像的带状图样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进行连续检测后就能够获得。具体来说就是,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输出信号以规定的采样间隔作为时序数据被输入到控制部37里时,控制部37就根据各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来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作为以各感光体鼓2Y、2M、2C、2K的原本位置为基准的时序列的图像浓度来存储。
图6所示是从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输出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和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感光体鼓回转周期成分),以及根据这些信号作成的补正表格(补正信息)之间的关系图。还有,图6所示是感光体鼓2Y、2M、2C、2K的两周长度的信号。
在图6中,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是作为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动来显示的。如图6所示地,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是以与回转位置检测信号的周期相同的周期来变动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产生与该图像浓度不均为相反相位的图像浓度不均地,来补正显影单元5Y、5M、5C、5K或带电充电器3Y、3M、3C、3K的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数据后,来生成抵消该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表格的。
这里,作为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显影偏压、曝光功率、带电偏压等,因为符号为负的时候,或者其绝对值增大时附着量有可能减少,所以以相反相位来表现有时会不恰当,因此,这里所说的以相反相位来表示指的是,生成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所示图像浓度不均的消除方向的补正表格,也就是说,生成了制作与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所示图像浓度不均为相反相位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表格。
关于决定该补正表格时的增益(gain),也就是说,对于相对于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变动量(V),补正表格的变动量应该是多少来说,虽然从原理上来说是从理论值来求取的,但在实际机器搭载时,较好的是以理论值为基础来进行实际机器检验后,最终是由实验数据来决定。采用如此来决定的增益后,在生成从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来产生其相反相位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表格时,该补正表格就如图6所示的时机那样地,是以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输出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为基准来生成的。在图6所示例中,是以补正表格的先头为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回转位置检测信号的出现时机)那样地来生成的。
在生成这样的补正表格,例如,补正表格是补正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补正表格时,有时会需要考虑从显影区域到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为止之间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移动时间。所述移动时间如果正好是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整数倍,那就只要将补正表格的先头对准回转位置检测信号的时机即可。当所述移动时间偏离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整数倍时,只要仅错开所偏离的时间长度的时机后来生成补正表格即可。同样地,如果是曝光功率的补正表格,就在考虑从曝光位置到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为止的调色剂图样移动时间之后来适用补正表格。同样地,如果是带电偏压的补正表格,就在考虑从带电位置到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为止的调色剂图样移动时间之后来适用补正表格。实际中,有时会因为高压电源的输出响应性的延迟、零件精度的偏差、组装精度的偏差等导致的布置距离的误差而产生相位偏差。因此,较好的是以理论值为基础来实际机器检验,最终从实验数据来调整这些相位偏差程度后来生成补正表格。
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开始时机是根据感光体鼓2Y、2M、2C、2K的原本位置由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检测到的时机来决定的。在图6的所示例中,是使得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先端位置以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回转位置检测信号的出现时机)来由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检测地,与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同步后来进行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的。
为了能够在该时机下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如图7所示地,是在控制部37里输入有从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来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的。控制部37是从输入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来取得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并与该时机同步后来控制图像形成机构并制作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
另外,如图7所示地,在控制部37中输入有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来的输出信(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在生成补正表格时,控制部37从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来取得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并与该时机同步后,来开始来自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采样,并制作补正表格的。
图8所示是输入到控制部37中的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和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输出信号(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之间关系的时机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图6所示相反相位的关系,是使得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先端位置以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回转位置检测信号的出现时机)来由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检测地,与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同步后来进行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曝光开始位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采样虽然是从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先端位置开始的,但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先头附近的调色剂附着量容易不稳定。因此,也可以不是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先端位置,而是从调色剂附着量在稳定的程度时向后端侧所偏离的位置开始,来进行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采样那样地,来决定光写入单元4Y、4M、4C、4K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曝光开始位置。
在决定这样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曝光开始位置时,需要有关于通过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检测到的感光体鼓2Y、2M、2C、2K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和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从光写入单元4Y、4M、4C、4K的曝光位置开始移动至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位置的时间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储在控制部37所具有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或挥发性存储器中,并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曝光开始位置。还有,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从光写入单元4Y、4M、4C、4K的曝光位置开始移动至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位置的时间能够从光写入单元4Y、4M、4C、4K的曝光位置到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位置为止的布置距离和处理线速度来计算。
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后端位置也可以与上述先端位置同样地来决定。另外,所述先端位置即使是任意地被决定的,所述后端位置也可以根据上述数据来决定。像这样根据上述的数据来对所述先端位置及/或后端位置进行的决定,也可以是根据通过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从检测到感光体鼓2Y、2M、2C、2K的原本位置开始的经过时间来进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先端位置及/或后端位置的决定实质上也是根据上述的数据来进行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任意地进行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写出,并将曝光结束位置决定为感光体鼓2Y、2M、2C、2K的周长的整数倍。所述经过时间例如可以是通过控制部37的CPU来测量的。在进行该测量时,控制部37的作用是作为测量该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测量机构。
通过控制这种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时机,就不再需要形成多余的长度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从而能够实现调色剂出品率(toner yield)或控制时间的降低。还有,由于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移动至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位置的时间因颜色不同而各异,虽然对各色的每一个成像站都进行适当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曝光开始位置等的调整,但如图5(b)所示地,副扫描方向上的各色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位置也可以互为不同。
上述说明虽然例举的是形成显影间距的回转体的感光体鼓2Y、2M、2C、2K和显影辊5Ya、5Ma、5Ca、5Ka之中因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摆动而导致显影间距变动的情况,但是,显影间距的变动也会因为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摆动而产生。因此,与感光体鼓2Y、2M、2C、2K一起,或者是代之以的是,与感光体鼓2Y、2M、2C、2K的时候同样地,也可以通过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基准回转位置(原本位置),并与该原本位置同步后,来生成使得具有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降低的补正表格。
图9所示是包括有检测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原本位置而作为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的光电遮断器71的显影回转位置检测装置70的模式图。
该显影回转位置检测装置70相对于显影辊5Ya、5Ma、5Ca、5Ka虽然是分别地另行设置的,但相互之间的构成相同,都如该图所示。另外,如该图所示地,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各自成为其回转中心轴的轴76借助于联轴器77来被连接到驱动马达78的输出轴的轴79中,并通过驱动马达78的驱动来被回转驱动。
显影回转位置检测装置70除了光电遮断器71以外,还具有与轴79一体的设置并随着轴79的回转而回转移动的遮光构件72。遮光构件72随着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在显影辊5Ya、5Ma、5Ca、5Ka占据规定的回转位置时,通过光电遮断器71来检测。由此,光电遮断器71就检测到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基准回转位置(原本位置)了。
在图9所示例中,关于显影辊5Ya、5Ma、5Ca、5Ka的驱动虽然采用的是与驱动马达直接连结的直接驱动方式,但也可以在驱动马达78的动力传递之间设置减速机构。只是,在采用减速机构时,以使得遮光构件72与显影辊5Ya、5Ma、5Ca、5Ka为相同的回转数地来设置在轴76上为好。这对于检测感光体鼓2Y、2M、2C、2K的基准回转位置(原本位置)的时候也是同样的。
图10所示是光电遮断器71的输出信号的示例图。
与显影辊5Ya、5Ma、5Ca、5Ka一体地回转的遮光构件72在遮住光电遮断器71的光路时,可以知道其输出基本降至0V。利用该边缘数据就能够检测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原本位置。在生成使得具有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降低的补正表格时,控制部37是根据光电遮断器71来的输出信号(显影辊回转位置检测信号)来将上述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与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原本位置同步后进行采样的。
图11所示是根据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变动和光电遮断器71的输出信号(显影辊回转位置检测信号)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图。
还有,在该图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通过上述的附着量变换算法来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换算成调色剂附着量之后的结果(调色剂附着量mg/cm2×1000)。如图11所示地,在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对补正用调色剂图样进行检测后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中,可以知道发生了对应于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的周期性变动。
在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中,如图11所示地,除了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成分以外,例如,还包含有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周期成分。因此,为了生成使得具有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降低的补正表格,就有必要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来进行抽出显影辊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处理。还有,虽然在上述说明中做了省略,但是,生成用于降低具有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表格时,也有必要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来进行抽出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处理。
作为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来抽出显影辊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处理方法,例如可以例举有以包含光电遮断器71的输出信号里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来划分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并对划分后的各信号区分进行平均化处理后来抽出显影辊的回转周期成分。
图12所示是将通过包含在光电遮断器71的输出信号里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来划分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后获得的将多个信号区分重叠后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述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感光体鼓的三个周长长度)获得有10个的信号区分N1-N10。图中粗线所示波形表示将这些信号区分平均化处理后的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10个的信号区分N1-N10进行了单纯平均处理,但只要能够抽出显影辊的回转周期成分,也可以进行其他的处理。
通过这样的信号处理,从检测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就能够独立地获得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周期成分和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成分。在从同一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来取得这些回转周期成分时,该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长度或形成位置等是根据感光体鼓2Y、2M、2C、2K的周长和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周长中较长一方的周长、回转位置、布置距离、处理线速度来设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感光体鼓2Y、2M、2C、2K的周长为较长的例子。
另一方面,在不对具有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进行补正,而是对具有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进行补正时,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长度或形成位置等是根据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周长、回转位置、布置距离、处理线速度来设定的。这里所说的布置距离指的是显影区域和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检测位置之间的区间中,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方向上的距离。
另外,在从同一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来取得感光体鼓2Y、2M、2C、2K的回转周期成分和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双方时,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时机是根据由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检测的感光体鼓2Y、2M、2C、2K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和由光电遮断器71检测的显影辊5Ya、5Ma、5Ca、5Ka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中的某一方来决定的。因此,在决定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时机的这一点上,只要检测到某一方的原本位置即可,为此,只要设置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和光电遮断器71的某一方即可。
图7所示控制部37在非挥发性存储器及/或挥发性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进行上述控制或处理的图像形成条件补正程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补正程序不仅是控制部37具有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及/或挥发性存储器,还可以存储在半导体媒介(例如RAM、非挥发性存储器等)、光媒介(例如DVD、MO、MD、CR-R等)、磁性媒介(例如硬盘、磁带、软盘等)等其他的存储媒介中,在所述存储器、其他的存储媒介来存储所述的图像形成条件补正程序时,就构成了可以读取存储有图像形成条件补正程序的计算机的记录媒介。
这里,对显影间距的变动和显影电场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3所示是感光体鼓的回转摆动引起的显影间距的变动的说明图。
该图所示是感光体鼓因为偏心等原因而在与显影辊之间的显影间距为最大值d1时的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1(实线所示)和与显影辊之间的显影间距为最小值d2时的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2(虚线所示)的之间发生有感光体鼓的回转摆动的示意图。通过所施加的显影偏压而当显影辊的表面电位V为一定时,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在位置1时显影电场E是最小值。这时,图像浓度相对变薄。另一方面,当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在位置2时,显影电场E为最大值,这时的图像浓度相对较浓。
由于感光体鼓是以一定周期来回转的,通过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图像浓度被相对较薄地显影后的调色剂像部分和相对较浓地被显影后的调色剂像部分就会重复发生,从而在图像上发生图像浓度不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是,即使发生这样的显影间距的变动时,也使得显影电场不变地对应于图像浓度不均的检测结果(对补正用调色剂图样来说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来对显影偏压进行调制控制,并使得图像浓度不均为降低地来进行控制。还有,对于显影辊的回转摆动,与感光体鼓的回转摆动时是同样的。
另外,图像浓度不均不仅是显影间距的变动,也会因为感光体鼓2Y、2M、2C、2K的感度不均而发生。通过环境变动、历时劣化等要因,在对于曝光的感光体鼓2Y、2M、2C、2K的感度(感光特性)中发生副扫描方向的不均时,即使以相同的曝光量来曝光,也因为在感光体鼓2Y、2M、2C、2K的曝光后的电位的明电位(潜像部电位)中产生差别,就造成了潜像部电位和显影辊表面的电位差的不同。其结果是,即使以相同曝光量来曝光的潜像部电位,也会出现调色剂附着量的不同,从而产生具有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还有,关于感光体鼓2Y、2M、2C、2K的感度不均,为了减小感度不均而采用高精度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感光体鼓2Y、2M、2C、2K时,会因为成本增加而以尽量避免为好。
〔补正方法1〕
接着,为了降低感光体的回转摆动导致的图像浓度不均,来对补正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显影偏压时的补正方法的一例(以下称为“补正方法1”)进行说明。
图14所示是本补正方法1中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补正方法中,首先对是否需要用于降低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进行判断(步骤S1)。该判断是例如在感光体鼓更换时,因某种原因导致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偏离时等的情况下,就判断为需要补正。当判断为需要补正时,就在制作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后,来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检测其图像浓度(步骤S2)。由此得到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的输出信号(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37里。在控制部37中,以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来通过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来划分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并在对各信号区分进行平均化处理后,来从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抽出具有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步骤S3)。
如此抽出的感光体鼓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数据以时序列来被保存到存储器(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里。然后,根据该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时序数据,以消除该图像浓度不均成分地对显影偏压的设定值(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进行补正(步骤S4)。具体来说就是,控制部37执行的补正控制是在以后的图像形成动作时,与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同步后,从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来依次读出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时序数据,并以消除所读出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数据地来依次计算对显影偏压的设定值进行补正的显影偏压补正值,然后将通过该显影偏压补正值补正后的显影偏压依次施加到显影辊上。由此,因感光体的回转摆动导致的感光体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显影电场变动成分就得到消除,从而能够降低图像浓度不均。
图15(a)所示是实现补正方法1中的控制的一个构成例的模块图。
构成控制部37的CPU在执行图像形成控制时,是按时序列顺序来依次读取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并对用于补正显影偏压的设定值的补正数据进行依次变换的处理。该变换处理是与从感光体鼓回转位置检测信号得到的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同步后来进行的,并且,补正后的显影偏压设定值依次通过D/A变换器被变换到模拟信号里后,来输入到显影偏压高压电源里的。显影偏压高压电源将对应于所输入的显影偏压设定值的电压向显影辊输出后,因感光体的回转摆动导致的感光体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显影电场变动成分就得到消除,从而能够降低图像浓度不均。
在对显影偏压高压电源进行PWM控制时,就如图15(b)所示地,CPU从补正数据来生成PWM控制信号,并与从感光体鼓回转位置检测信号获得的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同步后,将该PWM控制信号向显影偏压高压电源输出。这种情况下,因感光体的回转摆动导致的感光体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显影电场变动成分也被消除,因而也能够降低图像浓度不均。
〔补正方法2〕
接着,为了降低感光体鼓及显影辊的回转摆动导致的图像浓度不均,来对补正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时的补正方法的一例(以下称为“补正方法2”)进行说明。
图16所示是实现本补正方法2中的控制的一个构成例的模块图。
在本补正方法2中,首先是从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检测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结果(调色剂附着量检测信号)来取得包含感光体鼓和显影辊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的数据(图像浓度不均检测机构)。在本补正方法2中,图像浓度不均检测机构是由检测感光体鼓及显影辊的基准回转位置(原本位置)的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和检测补正用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的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和存储将图像浓度检测机构检测后的图像浓度以时序列来排列后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等构成的。
另外,是从如此得到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中来抽出具有感光体鼓回转周期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和具有显影辊回转周期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在本补正方法2中,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包括了从存储在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中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来抽出分别具有感光体鼓及显影辊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机构,和对抽出的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进行存储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
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大致分为分别作成显影偏压用及带电偏压用的补正表格的补正信息生成机构,和对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进行控制的机构。补正信息生成机构包括有根据从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抽出的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来作成分别补正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的补正表格的补正表格作成机构,和存储所作成的补正表格的补正表格存储机构。对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进行控制的机构包括有对根据存储在补正表格存储机构中的补正表格的数据而输出的电压进行D/A变换的机构,和输出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的高压电源。在通过PWM控制信号来控制高压电源的输出时,对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进行控制的机构包括有生成用于对根据所存储的补正表格数据来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的PWM控制信号的机构,和输出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的高压电源。
CPU对显影、带电偏压输出(D/A变换输出或PWM控制信号输出)、浓度传感器检测信号输出(A/D变换)、回转体(感光体、显影辊)的回转位置检测信号输出、补正表格计算处理、对存储机构的存储器进行读/写、补正次数计数、根据时钟的时间测量、温湿度传感器检测信号输入(A/D变换)等进行控制。
图17所示是本补正方法2中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采用根据通过一般的画质调整控制(处理控制)决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显影偏压和带电偏压来作成实心图像的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并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对其检测后取得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然后存储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步骤S11)中。之后,从存储在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中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以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为基准来抽出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步骤S12)。
图18(a)所示是感光体鼓一周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的检测结果的示例图。图18(b)所示是将图18(a)所示检测结果进行频率分析后分解成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n=1-4)的正弦波后的图。
图19(a)所示是将图像浓度不均数据的检测结果进行频率分析后分解成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n=1-4)的正弦波后的图。图19(b)所示是将图19(a)所示四个图合成后的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波形图。
作为抽出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方法可以例举为,对从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取得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进行FFT(高速傅立叶变换)或正交检波等的计算处理后,来求得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的振幅和相位,并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n次成分的合成波形来抽出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还有,这里所说的“n”是指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的频率分析的次数。
如此,抽出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之后,就从该图像浓度不均成分之中的1至k倍成分(k是由1-k次成分(k≤n)作成的补正表格的次数)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合成波形来分别作成显影偏压用及带电偏压用的补正表格(步骤S13)。由此就作成了感光体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各补正表格,并将它们存放到补正表格存储机构中(步骤S14)。
之后,从存储在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存储机构中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以显影辊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为基准来抽出显影辊回转周期的显影辊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步骤S15)。然后,从抽出的显影辊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之中的1至k倍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台成波形来作成显影偏压用及带电偏压用的补正表格(步骤S16)。由此就作成了显影辊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各补正表格,并将它们存放到补正表格存储机构中(步骤S17)。
还有,在本补正方法2中,为了去除感光体鼓回转周期和显影辊回转周期双方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虽然是对双方的回转周期成分进行了补正控制,但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回转周期成分的图像浓度不均发生程度或市场的要求程度,而仅是其中的某一方的补正控制。
另外,在本补正方法2中虽然是对显影偏压和带电偏压的双方进行了补正控制,但也可以仅是其中某一方的补正控制。另外,也可以通过写入曝光量来进行控制。
采用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数据来求得补正后的显影偏压的计算式例如下述式(1)所示。
Vb=Vbofs+{A1×sin(θ+φ1)+A2×sin(2θ+φ2)
+…+An×sin(nθ+φn)}…式(1)
Vb:补正后的显影偏压的设定值
Vbofs:由画质调整控制决定的基准的显影偏压(偏移)
An:n次成分的振幅
φn:n次成分的相位
θ: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
分解成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的正弦波的各振幅An因为高压电源等的频率特性而在各次数中的衰减特性不同,所以需要对这一部分进行补正后来控制。于是,如下式(2)所示地,也可以进行将振幅控制增益Gn乘法计算后的振幅控制。
Vb=Vbofs+{G1×A1×sin(0+φ1)+G2×A2×sin(20+φ2)
+…+Gn×An×sin(nθ+φn)}…式(2)
Gn:n次成分的振幅控制增益
更进一步地,为了对补正成分全体的振幅进行补正,如下式(3)所示地,也可以进行将显影偏压增益Gb乘法计算后的振幅控制。
Vb=Vbofs+Gb×{G1×A1×sin(θ+φ1)+G2×A2×sin(2θ+φ2)
+…+Gn×An×sin(nθ+φn)}…式(3)
Gb:显影偏压增益
这里,如前式(3)所示地,通过在分解成感光体鼓回转频率的n次成分的正弦波的各振幅以及控制补正成分全体中乘法计算补正该衰减部分的增益后来计算补正表格,就能够通过最适当的补正条件对显影偏压进行调制控制后来补正图像浓度不均。
另外,对于后记的带电偏压的控制也能够适用同样的控制。
接着,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涉及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
图20所示是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周期,也就是读出以时序列记述在补正表格中的各补正值(分别对应于感光体鼓的各回转位置的各补正值)的周期是以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为基准的1ms。详细来说就是,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步骤S21),在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被检测到时机(步骤S22),补正表格的先头的补正值数据被读出(步骤S23),之后就每隔1ms(步骤S24)来依次地读出下一个表格序号的补正值(步骤S26)。通常情况下,在从对应于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数据被读出后至经过1ms的期间内,下一个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得到检测(步骤S25),并再一次从补正表格的先头的补正值数据开始依次读取补正值。
图21所示是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同样地,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周期,也就是读出以时序列来记述在补正表格中的各补正值(分别对应于显影辊的各回转位置的各补正值)的周期是以显影辊的原本位置检测时机为基准的1ms。详细来说就是,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步骤S31),在显影辊的原本位置被检测到时机(步骤S32),补正表格的先头的补正值数据被读出(步骤S33),之后就每隔1ms(步骤S34)来依次地读出下一个表格序号的补正值(步骤S36)。通常情况下,在从对应于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数据被读出后至经过1ms的期间内,下一个显影辊的原本位置得到检测(步骤S35),并再一次从补正表格的先头的补正值数据开始依次读取补正值。
另外,通过从显影偏压用补正表格读取的补正值来补正显影偏压设定值的周期,和通过带电偏压用补正表格读取的补正值来补正带电偏压设定值的周期都是1ms。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时机(补正值读取时机)和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更新时机(补正值读取时机),以及补正后的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的设定值输出时机分别是不同步的时机。
图22所示是显影偏压及带电偏压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显影偏压设定值及带电偏压设定值的更新(补正)是在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步骤S41),每当补正值被读取时(步骤S42)就得到执行的(步骤S43、步骤S44)。另外,以执行显影偏压设定值及带电偏压设定值的更新(补正)的时机来进行被补正后的显影偏压设定值及带电偏压设定值的输出(步骤S45、步骤S4G)。被输出的显影偏压设定值是在事先由画质调整控制(处理控制)决定的显影偏压中,分别读取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显影偏压用补正表格读出的补正值和从显影辊回转周期的显影偏压用补正表格读出的补正值后进行加算后(补正后)得到的(步骤543)。同样地,被输出的带电偏压设定值也是在事先由画质调整控制(处理控制)决定的带电偏压中,分别读取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带电偏压用补正表格读出的补正值和从显影辊回转周期的带电偏压用补正表格读出的补正值后进行加算后(补正后)得到的(步骤S44)。
图23所示是实施方式中的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和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存储数据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因为感光体鼓直径为50mm、显影辊直径为20mm、感光体鼓的回转速度(线速度)为显影300mm/s、显影辊的回转速度(线速度)为显影450mm/s,所以感光体鼓回转周期是523.6ms、显影辊回转周期是139.6ms。由于各补正表格的更新周期(补正值读取周期)是1ms,当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感光体鼓一周长度)在使得对应于原本位置检测时机的补正值为先头的表格序号0时,最终的表格序号就是528。同样地,当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显影辊一周长度)在使得对应于原本位置检测时机的补正值为先头的表格序号0时,最终的表格序号就是139。
以与感光体鼓作成补正表格时相同的回转周期来进行适当的回转动作,并当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分别以各回转周期来被正常地检测时,从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被读取开始到经过1ms之前,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得到了检测。因此,在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信被读取后的下一个更新时机中,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的补正值被再次读取,并在此后每隔1ms都按照表格序号的顺序来依次读取补正值。对于显影辊来说也是同样的。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从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被读取开始到经过1ms之前,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有时会得不到检测。具体来说就是,通常情况下,从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被检测到开始在经过523.6ms后的时机中会再次检测到原本位置,但有时会在经过524ms后还是检测不到原本位置。这种情况下,对应于补正表格的补正值数据是不存在的。这时,在经过523.6ms后的的各更新时机中,例如,补正值为不定值,或者,采用继续使用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数据那样的处理方法时,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图像浓度不均。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补正控制是,在从采用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的更新时机开始经过1ms后还是检测不到原本位置时,就在从采用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的更新时机开始经过1ms后的时机(控制结束时机)时假定原本位置是得到了检测的,然后读取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的补正值,并在此后每隔1ms都按照表格序号的顺序来读取补正值。
例如图24所示地,考虑的一种情况是,因为负荷变动等影响在显影辊里产生速度变动,并一时性地稍微减缓回转速度后,原本位置的检测时机比通常延迟2ms。这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采用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139)的补正值的更新时机经过1ms后的时机中,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0)的补正值被读取,再经过1ms后,表格序号(1)的补正值被读取。然后,在经过下一个1ms之前,因为原本位置得到检测,在经过该下一个1ms的时机中,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的补正值被读取,并在此后每隔1ms部按照表格序号的顺序来依次读取补正值。
这时,虽然与实际的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有所偏差,但只是很小的时机的偏差,另外,图像浓度不均数据是连续的,与相邻的变动部分的区别是很小的。因此,就不会引起急剧的图像浓度变化,从而充分维持了降低感光体鼓及显影辊的两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效果。
另外,例如图25所示地来考虑因为噪音等的影响而检测不到某环绕回转的原本位置的情况。这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采用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139)的补正值的更新时机开始经过1ms后的时机中,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0)的补正值被读取,并在此后到最终表格序号(139)为止,每隔1ms来依次读取补正值。然后,从该最终表格序号(139)的补正值被读取开始到经过1ms之前,因为原本位置得到检测,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的补正值被读取,并在此后每隔1ms都按照表格序号的顺序来依次读取补正值。
以上说明虽然是对感光体鼓或显影辊一时性地发生限小的速度变动的情况,或是对一时性地产生原本位置检测错误的情况的有效的处理,但对于感光体鼓或显影辊发生较大的回转速度变动的情况,或是原本位置不能检测的情况下,是在不使得补正表格的更新时机(补正值的读取时机)与感光体鼓或显影辊的回转动作同步的情况下,来继续补正控制的。这时,补正表格的更新时机(补正值的读取时机)和感光体鼓或显影辊的回转位置之间的偏差被累积,反而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图像浓度不均。因此,这种情况下,以规定的时机来停止补正控制为好。
图26是从最后的原本位置被检测到开始,即使经过规定时间后也没有检测到原本位置时,显示停止补正控制的时机的时机图。还有,这里虽然是对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得不到检测时就停止采用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而进行的说明,但对于显影辊的原本位置得不到检测时来停止采用显影辊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图26所示例是每一个感光体鼓回转周期时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在H1、H2、H3的时机被检测,但在之后的H4的时机以后检测不到原本位置。其原因可以考虑是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的故障,回转调色剂附着到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上后堵住了光路等。由于某种原因,在一个回转或几个回转之间,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不能检测时,如果期间不能使得补正控制和感光体鼓的回转同步,感光体鼓的回转速度的误差较小时,就如上所述地,通过以从采用补正表格的最终表格序号的补正值的更新时机开始经过1ms后的时机(控制结束时机)来读取补正表格的先头表格序号的补正值后继续进行补正控制,就能够继续降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然而,即使感光体鼓的回转速度的误差较小,在不能检测原本位置的情况下重复感光体鼓的环绕回转时,感光体鼓的回转和补正控制之间的时机误差会累积增大,从而成为新的图像浓度不均的原因。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控制是,在从最后检测到原本位置的时机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规定的时机中,停止对再也检测不到原本位置的回转体(这里是感光体鼓)进行降低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补正控制。这时,当显影辊的原本位置检测为正常进行时,就不停止并继续降低显影辊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的补正控制。虽然也可以停止感光体鼓和显影辊的双方的补正控制,但这时候,在紧跟着停止补正控制之后,因为两者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会突然出现,所以就容易视觉认知到图像浓度不均。
关于从最后检测到原本位置的时机开始到停止补正控制的规定时间,在图26所示例中,是将从最后检测到原本位置的H3的时机开始到感光体鼓经过两个回转又四分之一圆周的回转时间为止的时间来设定为规定时间的。作为规定时间的决定方法,如果是从最后检测到原本位置的H3的时机开始到感光体鼓经过一个回转的回转时间之后的时刻,就以确认到几次回转的原本位置没有被检测到后的时机,或通过事先的实验得知的因为前述的累积误差而在图像浓度不均中产生影响之前的时机等为基准来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a)所示地,进行的处理是在感光体鼓的原本位置即使经过规定时间后还是检测不到的时机时,就使得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带电偏压用补正表格的补正值都为零。因此,在该时机以后,通过带电充电器3Y、3M、3C、3K来降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控制不再执行。
然后,再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如图26(b)所示地,进行的处理是使得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显影偏压用补正表格的补正值都为零。因此,在该时机以后,通过显影单元5Y、5M、5C、5K来降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控制不再执行。还有,该规定时间是感光体鼓从通过带电充电器3Y来接受带电处理的带电位置开始向显影区域移动所要的时间t,从带电位置开始至显影区域为止的感光体鼓的周长为d、感光体鼓的回转速度(处理线速度)为V时,能够从t=d/V来求得。
图27(a)-(e)所示是用于说明在检测不到原本位置时就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都为零的时机的说明图。
当感光体鼓的每一次回转原本位置都被适当地检测到时,通过感光体回转周期的补正表格的补正值来补正的带电偏压的时间变化就如图27(a)所示地,感光体回转周期显示的是连续的波形。当检测不到原本位置时,就如图27(b)所示地,在补正值为最大的时机(带电偏压的振幅A为最大的时机)处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为零时,该时机前后的带电偏压的差ΔA就是最大的ΔAmax。这时,该时机的前后中的图像浓度的变化为最大,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中的图像浓度变化会被显著地视觉认知。
使用图28来对将原本位置不再被检测到时的补正控制停止时机采用为补正值的绝对值为较小时机的优点进行说明。
以通过带电充电器3Y、3M、3C、3K施加的带电偏压V1来对感光体鼓的表面进行均匀带电。其结果是,感光体鼓的表面电位(非图像部电位)被带电为V3。接着,通过光写入来曝光图像部。由此,低浓度图像部的感光体鼓表面电位为V5、实心图像部的感光体鼓表面电位为V6。接着,以通过显影辊施加的显影偏压V4来将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向感光体鼓的图像部移动后进行显影处理。这时,在低浓度图像部和实心图像部(高浓度图像部)中附着了对应于图28中的斜线部分的电位差的量的调色剂后,就形成了调色剂像。当感光体鼓的非图像部电位V3和显影偏压V4的电位差ΔV变大时,就有可能发生载体附着,反过来,当电位差ΔV变小时,就有可能发生底面污染。
在进行使用上述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时,带电偏压(即感光体鼓的非图像部电位)及显影偏压因为各自的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而周期性地变动。从该状态来停止补正控制时,因为补正值变为零,停止补正控制时的补正值的绝对值为接近于最大的值,在该补正控制停止时机的前后,非图像部电位V3和显影偏压V4的电位差ΔV会急剧变化,并有可能发生载体附着或底面污染。
另一方面,图27(c)所示地,在补正值为最小(零)的时机(带电偏压的振幅A为最小的时机)处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为零时,该时机前后的带电偏压的差ΔA就是最小的ΔAmin。这时,该时机的前后中的图像浓度没有变化,从而不存在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中的图像浓度变化。而且,在该补正控制停止时机的前后,因为非图像部电位V3和显影偏压V4的电位差ΔV没有变化,所以也不会发生载体附着或底面污染。因此,停止补正控制的时机(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为零的时机)尽可能地以带电偏压的补正所用的补正值为接近零时的时机为好。例如,可以例举有从紧接补正表格的前面的更新时机开始,以经过补正值的符号变化的零交的时机到来为止的时间后的时机来停止补正控制。
图27(d)所示是,补正值不是最小时,以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值的时机来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为零的情况的说明图。该阈值被发定为使得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前后中的带电偏压的差ΔA为小于基准值A的值。该基准值A是在事先的实验中变化偏压后,以能够允许的图像浓度不均的水平来决定,并且是以不发生载体附着或底面污染为条件来决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e)所示地,是以使得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前后中的带电偏压的差ΔA的绝对值变为小于基准值A的值的时机来使得补正表格的补正值为零的。由此,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即使是正在对于一个图像进行的带电处理或显影处理的途中,也能够将该时机的前后的图像浓度的变化抑制在容许范围内。还有,这里虽然是对停止带电偏压用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的情况做的说明,但对于停止显影偏压用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只是,比起显影偏压来,停止带电偏压的补正控制的时机仅领先从带电位置移动到显影区域为止的移动时间t,由于该时间是事先知道的,根据显影偏压用补正表格数据和该关系,就可知道停止带电偏压用补正表格的补正控制的时机。
图29所示是实施方式中停止补正控制的时机的其他例的说明图。图29所示例的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是不位于正在对一个图像进行的带电处理或显影处理的途中的时机,具体来说就是,该例设定的是图像和图像之间的非图像区间存在于带电位置或显影区域中的时机。还有,本例中,比起显影偏压来,停止带电偏压的补正控制的时机也是仅领先从带电位置移动到显影区域为止的移动时间t。根据本例,因为不需要考虑补正控制的停止时机的补正值的值,所以就能够进行比较简单的控制。
接着,对于作成补正表格的时机进行说明。
图30(a)-(c)所示是用于说明作成补正表格的时机的说明图。
图30(a)所示是感光体鼓(显影辊也是同样的)的回转误差较小时,具体来说就是,现在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相对于形成、检测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后来作成现在的补正表格时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0来,是在±ΔT0的误差范围内。这时,由于补正表格的补正值变动周期和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的误差较小,该补正表格的各补正值和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的对应关系的误差较小,所以就能够适当地降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
另一方面,图30(b)所示是现在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比作成现在的补正表格时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0还要短ΔT1的情况。图30(c)所示是现在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比作成现在的补正表格时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0还要长ΔT2的情况。如这些情况所示,现在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和作成现在的补正表格时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0的误差较大时,补正表格的补正值变动周期和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的误差变大。因此,该补正表格的各补正值和感光体鼓的回转位置的对应关系的误差变大,就不能够适当地降低感光体鼓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成分,并且还有可能造成新的图像浓度不均。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现在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和作成现在的补正表格时的感光体鼓的一周回转时间T0的误差超过容许范围时,为了重新作成补正表格是在作成以及检测补正用调色剂图样之后来生成新的补正表格的。还有,容许范围ΔT1及ΔT2是事先通过实验在使得回转速度可变后来测量图像浓度不均的变动水平以及进行目视评价后,根据能够容许图像浓度不均的范围来决定的。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上述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在权力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的复台机,是可以进行全彩色的图像形成的彩色数字式复合机,此外也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绘图仪的单体,或者也可以是复印机和打印机的复合机等组合后的复合机。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要求,虽然如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等的可以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越来越多,但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仅形成黑白图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仅限于一般地用于复印的普通纸,也可以是将0HP片材、卡片、明信片等的厚纸或信封等的某一个来作为记录片材的片材状的记录媒介后,在其中进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在作为记录媒介的记录体的记录纸的转印纸的单面上可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不局限于双成分显影剂,也可以是单成分显影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效果仅仅是列举有本发明产生的最佳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
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例,本发明在下面的各种方式中都具有特有的效果。(方式A)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机构,其具有在感光体鼓2Y、2M、2C、2K等的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后将该调色剂像最终地向记录纸20等的记录材料转印的四个成像站、光写入单元4、中间转印单元33、二次转印辊16等;控制部37等的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其根据带电偏压或显影偏压的设定值等的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执行控制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30等的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光电遮断器18Y、18M、18C、18K或光电遮断器71等的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其检测构成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感光体鼓或显影辊等的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原本位置);控制部37等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其将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检测用的调色剂图样(补正用调色剂图样)形成到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并根据所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该调色剂图样的结果,来取得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的回转体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控制部37d等的补正数据生成机构,其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后,使得从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获得的回转体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下降地来生成以对应于所述回转体的各回转位置的补正量(补正值)来补正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显影偏压或带电偏压)的补正表格等的补正数据,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每当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进行规定回转数(例如是1次)检测后,就以根据该检测的时机的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按照通过所述补正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从补正表格的先头补正值来依次读取后开始对显影偏压或带电偏压进行补正的控制),在即使该图像形成控制结束的控制结束时机(根据补正表格的最终补正值的显影偏压或带电偏压的补正控制结束的时机)到来后也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之后开始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
由此,在从上一次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检测时机开始经过回转体回转规定回转数的时间后还是没有检测到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将该经过时间里的基准回转位置作为已被检测到的来开始按照根据补正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由此,即使发生前述的事态,在也能够在不发生停歇时间的情况下,比起执行根据补正前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来,更能够降低该具有该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
(方式B)
根据(方式A)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正数据是将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的所述回转体的各回转位置和补正所述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量进行关联后的补正表格数据,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每当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进行规定回转数检测后,就以所述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通过与所述补正表格数据的各回转位置相关联的补正量来对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依次补正的图像形成控制,在通过所述补正表格数据中关于最终回转位置的补正量的图像形成控制结束的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也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之后开始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
由此,就能够实现图像形成控制时读取补正表格的补正量后来进行补正处理的简单的控制。
(方式C)
根据方式A或B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载置体由回转体构成,所述补正数据包含降低所述像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
由此,就能够降低像载置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
(方式D)
根据方式A至C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包括使用载置在由邻近于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后被相向面对配置的回转体构成的显影辊5Ya、5Ma、5Ca、5Ka等的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的显影剂,来将形成在该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后进行调色剂显像化的显影单元5Y、5M、5C、5K等的显影机构,所述补正数据包含降低所述像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由此,就能够降低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
(方式E)
根据方式A至D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包括,带电充电器3Y、3M、3C、3K等的带电机构,其使得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带电;光写入单元4Y、4M、4C、4K等的潜像形成机构,其在通过该带电机构带电的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形成潜像;显影单元5Y、5M、5C、5K等的显影机构,其通过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后进行调色剂显像化,通过所述补正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是用于控制所述带电机构、所述潜像形成机构、所述显影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设定数据(带电偏压、曝光功率、显影偏压等)。
由此,就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控制来降低所述回转体的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
(方式F)
根据方式A至E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执行按照没有根据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所述图像形成控制。
不是在回转体里发生一时的很小的速度变动,或发生一时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检测错误的情况,而是在回转体中发生较大的回转速度变动,或在不能够检测到基准回转位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将基准回转位置作为已经被检测到的以后来继续开始按照根据补正数据来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的控制时,补正量和回转体的实际的回转位置的对应关系的偏差会累积地变大,反而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图像浓度不均。根据本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停止按照根据补正数据来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补正控制)。如此,就能够抑制反而产生较大的图像浓度不均的事态。
(方式G)
根据方式F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正数据包含分别降低构成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至少两个回转体(感光体鼓和显影辊)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由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回转体的各基准回转位置的多个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构成,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多个的中的一个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以外,按照使用降低所述至少两个回转体中另一个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控制。
由此,对应于不能检测基准回转位置的回转体的按照根据补正数据来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补正控制)停止时,对应于能够检测基准回转位置的其他回转体的按照根据补正数据来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补正控制)会继续。其结果是,对于一部分的回转体不能检测基准回转位置时,与停止所有的回转体的补正控制的情况相比,更能够抑制图像浓度不均。
(方式H)
根据方式F或G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以该回转体位于补正量在既定值以下的回转位置里的时机,从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向按照没有根据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切换。
由此,即使该切换时机在图像形成处理的途中,也能够将该切换时机的前后的图像浓度的变化抑制为较小。
(方式I)
根据方式F或G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在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下的所述图像形成机构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后到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对下一个图像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为止的非图像形成动作期间,从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向按照没有根据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切换。
由此,因为是在非图像形成动作期间进行该切换的时机的,所以就不会在图像中出现该切换时机的前后的图像浓度的变化。
(方式J)
根据方式A至I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在相对于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时间间隔的规定时间的误差超过规定的误差范围时,来取得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并且,所述补正数据生成机构在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取得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后来生成所述补正信息、。
由此,当现在的补正数据和回转体的回转位置的偏差变大时,就能够重新生成与回转体的回转位置的偏差较小的补正数据,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降低图像浓度不均。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3年04月04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078384,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其在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后将该调色剂像最终地向记录材料转印;
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其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执行控制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控制,
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样的图像浓度;
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其检测构成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
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其将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检测用的调色剂图样形成到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并根据所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该调色剂图样的结果,来取得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的回转体一个回转周期以上的图像浓度不均数据;
补正数据生成机构,其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后,使得从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获得的回转体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下降地来生成以对应于所述回转体的各回转位置的补正量来补正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数据,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每当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进行规定回转数检测后,就以根据该检测的时机的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按照通过所述补正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在即使该图像形成控制结束的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也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之后开始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正数据是将以所述基准回转位置为基准的所述回转体的各回转位置和补正所述基准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补正量进行关联后的补正表格数据,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每当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进行规定回转数检测后,就以所述控制开始时机来开始通过与所述补正表格数据的各回转位置相关联的补正量来对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依次补正的图像形成控制,在通过所述补正表格数据中关于最终回转位置的补正量的图像形成控制结束的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也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之后开始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置体由回转体构成,所述补正数据包含降低所述像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包括使用载置在由邻近于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后被相向而对配置的回转体构成的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的显影剂,来将形成在该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后进行调色剂显像化的显影机构,
所述补正数据包含降低所述像载置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包括,
带电机构,其使得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带电;
潜像形成机构,其在通过该带电机构带电的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形成潜像;
显影机构,其通过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后进行调色剂显像化,
通过所述补正数据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是用于控制所述带电机构、所述潜像形成机构、所述显影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设定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按照没有根据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补正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进行所述图像形成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正数据包含分别降低构成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至少两个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
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由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回转体的各基准回转位置的多个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构成,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是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多个的中的一个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在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以外,按照使用降低所述至少两个回转体中另一个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就以所述回转体位于补正量在既定值以下的回转位置中的时机来从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向按照没有根据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控制结束时机到来后经过规定时间还是没有通过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到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时,在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下的所述图像形成机构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后到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对下一个图像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为止的非图像形成动作期间,从按照所述补正后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向按照没有根据降低所述回转体的一个回转周期的图像浓度不均的补正数据来补正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数据的图像形成控制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在相对于所述基准回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所述回转体的基准回转位置的时间间隔的规定时间的误差超过规定的误差范围时,来取得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
并且,所述补正数据生成机构在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取得机构取得所述图像浓度不均数据后来生成补正信息。
CN201410130993.4A 2013-04-04 2014-04-02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102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8384A JP6156729B2 (ja) 2013-04-04 2013-04-0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78384 2013-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2101A CN104102101A (zh) 2014-10-15
CN104102101B true CN104102101B (zh) 2017-01-04

Family

ID=5038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0993.4A Active CN104102101B (zh) 2013-04-04 2014-04-0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52663B2 (zh)
EP (1) EP2787393B1 (zh)
JP (1) JP6156729B2 (zh)
CN (1) CN104102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3652B2 (ja) * 2014-02-17 2016-09-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6346B2 (ja) 2014-06-11 2018-03-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1130A (ja) 2014-09-02 2016-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137B2 (ja) 2014-10-01 2019-02-1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学増幅型ネガ型レジスト材料、光硬化性ドラ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パターン形成方法並びに電気・電子部品保護用皮膜
JP6566288B2 (ja) * 2014-10-30 2019-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778593B2 (en) 2014-12-24 2017-10-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41111A (ja) 2015-02-04 2016-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補正データ生成方法
JP2016200696A (ja) 2015-04-09 2016-1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6453B2 (ja) * 2015-06-25 2017-10-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4361B2 (ja) * 2015-10-08 2018-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106974A (ja) * 2015-12-07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65952B2 (ja) * 2015-12-07 2021-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41634B2 (ja) 2016-03-18 2020-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061226B2 (en) 2016-04-28 2018-08-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702030B2 (ja) * 2016-06-30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補正方法、走査制御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790661B2 (ja) * 2016-09-23 2020-1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7735B2 (ja) * 2016-11-14 2022-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01063A (ja) * 2016-12-21 2018-06-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22497B2 (ja) * 2017-07-12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77462B2 (ja) * 2017-10-05 2021-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948842B2 (en) 2018-05-08 2021-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18516B2 (ja) 2018-08-30 2023-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10023376A (ko) * 2019-08-23 2021-03-0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광 검출 소자를 이용한 레이저 스캔 장치 상태 판단
JP2022035258A (ja) * 2020-08-20 2022-03-0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29159A (ja) * 2022-03-04 2023-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2042A (ja) 1995-08-28 1997-03-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27940A (ja) * 1996-06-07 1997-12-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825184B2 (ja) 1998-09-24 2006-09-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117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JP4765576B2 (ja) * 2005-11-22 2011-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補正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JP2008093832A (ja) * 2006-10-06 2008-04-24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5621B2 (ja) * 2009-05-2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周方向の特定位置検出システム、電子写真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716462B2 (ja) * 2010-10-20 2015-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610971B2 (en) * 2010-10-20 2013-12-17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46850B2 (en) * 2011-02-04 2015-06-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image density irregularity
JP2012163645A (ja) * 2011-02-04 2012-08-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9182720B2 (en) 2011-10-26 2015-11-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image density irregularity
JP2013097237A (ja) 2011-11-02 2013-05-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8547B2 (ja) 2012-03-14 2016-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74457B2 (ja) 2012-03-14 2016-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119713A (ja) * 2012-12-19 2014-06-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7393B1 (en) 2018-10-03
EP2787393A2 (en) 2014-10-08
US9052663B2 (en) 2015-06-09
JP6156729B2 (ja) 2017-07-05
JP2014202890A (ja) 2014-10-27
EP2787393A3 (en) 2017-10-04
CN104102101A (zh) 2014-10-15
US20140301748A1 (en)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210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76978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luctuation-pattern detection and fine-tuning-pattern correction
US496389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rame registration
CN1975593B (zh) 能够有效校准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的成像方法和装置
JP48652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数の像担持体の位相合わせ方法
US83640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0275986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灰度修正方法
CN101403874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方法
US75025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ensing displacement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body
JP20110082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0067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0790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2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37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8231A (ja) 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およびプロセス制御で2重に調整されたパッチ
JP34965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9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25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09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641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52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7003126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xposure unit used therefor
US2008001971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 head
JP51510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