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871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871B
CN101135871B CN2007101477817A CN200710147781A CN101135871B CN 101135871 B CN101135871 B CN 101135871B CN 2007101477817 A CN2007101477817 A CN 2007101477817A CN 200710147781 A CN200710147781 A CN 200710147781A CN 101135871 B CN101135871 B CN 101135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correction
writing position
image wr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77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5871A (zh
Inventor
渥美英要
薮田纯子
井上达也
米田泰治
中泽进二
藤井修二
小河敦
三好文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5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5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8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0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 B65H9/103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acting by friction or suction on the articl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t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e.g. against a st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6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 B65H2301/362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 B65H2301/3621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perpendicularly to a first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already in registered position
    • B65H2301/36212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perpendicularly to a first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already in registered position centering, positioning material symmetrically relatively to said firs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424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moving in parallel to their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9Single-function copy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一对定位辊,在一对定位辊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该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感光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该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预先设定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8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发明2006-232568号以及2007年3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发明2007-057393号的优先权。通过言及于此,其全部内容被纳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与1分钟向转印部的输送张数超过100张的高速机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设置空间的关系,不占地方的立式输送类型已经成为主流。即,成为在装置主体的下部在多层中配置有多个供纸盒、在其上部配置有转印部和定影部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从供纸盒供给的输送用纸暂且向上方输送,在转印部的跟前弯曲大致90度而转换成向水平方向输送,然后向转印部进行输送。
图22A表示转印部的跟前侧的用纸输送路径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呈弯曲状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28中,一对输送辊R31、R32、定位前辊(pre-registration roller)R41、R42、以及定位辊(registrationroller)R51、R52沿着用纸输送方向S依次配置,定位辊R51、R52与作为静电潜像载持体(感光鼓)14与转印辊17a的接触部分的压印部(nip portion)N1隔开大约50mm左右的距离而相对。
图23是表示定位辊R51、R52与定位前辊R41、R42的动作定时的图。
当用纸P在用纸输送路径28中被输送至定位辊R51、R52,并且用纸前端与定位辊R51、R52的压印部N5接触时,在时刻t1,定位辊R51、R52首先停止,在其稍后的时刻t2,定位前辊R41、R42停止。由于具有这样的时间差的停止,由定位辊R51、R52以及定位前辊R41、R42夹持的用纸P,如图22A所示,以弯曲成稍弯曲状的状态被保持。
此后,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在使用纸P的图像形成位置(例如前端)与在感光鼓14上已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例如前端)一致的定时、即时刻t3,再次开始用纸P的输送。此时,因为已使用纸P稍微弯曲,所以能够使用纸P的前端从定位辊R51、R52的送出定时在用纸的宽度方向上一致,由此,能够防止用纸P的走纸歪斜,消除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图像的变形。即,由定位辊R51、R52暂且停止的用纸P,在该停止过程中,由定位辊R51、R52对与用纸输送方向S平行的方向上的用纸输送位置(例如前端位置)的微调整、输送时的用纸P的输送路径(参照用纸输送方向S)上的中心位置调整、以及输送时的用纸P的输送路径(参照用纸输送方向S)上的走纸歪斜等进行矫正。
但是,近几年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要求打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例如,在以往,60张/分钟(A4横向输送的情况下)以上的被认为是高速机,但是,最近几年,80张/分钟以上的才被称为高速机,而且,100~120张/分钟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也在进行中。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提高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tonerimage)转印至用纸上时的打印品质,为了确保该打印品质,提高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用纸P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定位精度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作为用于提高这样的定位精度的技术,已提出了特开2003-248410号公报和特开2003-330334号公报的用纸输送装置。
在特开2003-2484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对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离长度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以修正图像写入位置的装置。在特开2003-3303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对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离长度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使得:如果该偏离长度在规定值以内,则继续图像形成,如果该偏离长度超过规定值,则暂且停止用纸的输送的装置。
但是,在近几年的高速机中,因用纸输送速度的高速化,在多张的连续打印时,除了第一张之外的其后的输送用纸的定时调整在时间上变得很困难。即,打印第一张时,在装置的初始化工序等中有宽裕时间,因此,通过加快来自供纸部的供纸定时,能够确保用于图像写入位置调整的宽裕时间。但是,第二张以后的用纸输送定时依赖于打印处理速度、即输送速度,第二张以后,在用纸前端与定位辊的压印部接触之前,开始向感光鼓上写入图像信息,因此,成为完全没有用于在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上的期望的位置调整的宽裕时间的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用纸上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与向像载持体上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定位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用于在用纸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在设置在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图像形成位置中,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像载持体(例如,作为静电潜像载持体的感光鼓或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等);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进行用纸的输送和输送停止的定位辊;和对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进行检测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上述定位辊被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并且,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被设置在上述定位辊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上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上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上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上述预先设定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在上述结构中,当采用例如直接转印方式时,可以: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上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上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上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上述像载持体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上述预先设定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上述像载持体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当采用例如中间转印方式时,可以: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上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上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上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上述像载持体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上述预先设定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上述像载持体间接地向用纸进行图像形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上述定位辊被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并且,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被设置在上述定位辊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上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上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上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直接/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上述其它的用纸,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直接/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用纸上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与向像载持体上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定位。另外,关于上述其它的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对上述预先设定的用纸的检测,因此,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一边进行多张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修正一边进行图像形成。另外,对于上述其它的用纸,即使在开始图像写入之后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该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可以根据由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相对于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来决定。
在该情况下,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可以根据由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相对于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来决定,因此,能够向任意方向进行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其结果,能够应对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用纸输送位置向任意方向的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上述偏移量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上述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上述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测定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上述偏心量,根据上述偏心量决定向上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上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上述其它的用纸,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在该情况下,上述偏移量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上述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上述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测定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上述偏心量,根据上述偏心量决定向上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上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上述其它的用纸,根据上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因此,能够应对上述用纸输送位置向与上述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上述定位辊的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可以对上述多个供纸部的每个独立地进行。在该结构中,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以上述多个供纸部为单位而进行,上述多个供纸部不受分别已对其它的供纸部进行的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的影响。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定位辊的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对上述多个供纸部的每个独立地进行,因此,与上述多个供纸部的功能无关,能够区别多个上述供纸部的各个而进行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其结果,与从任意的供纸部供给的用纸无关,能够适当地对被收纳在各供纸部中的用纸进行图像形成。
在上述结构中,当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改变了上述供纸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改变后的上述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在该情况下,当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改变了上述供纸部的情况下,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改变后的上述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因此,能够对上述多个供纸部的每个设定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从而能够对各上述供纸部独立地提高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精度。
在上述结构中,当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进行了上述供纸部的更新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已更新的上述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在该情况下,当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进行了上述供纸部的更新的情况下(为了向上述供纸部进行供纸),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已更新的上述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因此,即使在进行了上述供纸部的更新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与更新相伴的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偏移,从而对各供纸部独立地提高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精度。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对于从同一上述供纸部输送的预先设定的多张用纸,测定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将多张用纸的修正量的平均值作为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在该情况下,对于从同一上述供纸部输送的预先设定的多张用纸,测定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将多次测定的该修正量的平均值作为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因此,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的对象为多张用纸,从而能够提高用纸上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与向像载持体上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定位的精度。另外,作为对象的多张用纸,并不限定于连续输送的用纸,例如,也可以任意设定为奇数张数或偶数张数的间隔1张的用纸、从1张至10~30张的用纸、从2张至8张的用纸、任意设定的张数的用纸等。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将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限定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修正量,将上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修正量从平均值的数据中排除。
在该情况下,将上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限定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修正量,将上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修正量从平均值的数据中排除,因此,不采用可靠性低的数据作为平均值的数据,从而提高平均值的数据的精度,其结果,能够提高用纸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精度。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可以在利用上述定位辊使用纸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
在该情况下,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在利用上述定位辊使用纸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因此,能够在将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移动消除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从而能够抑制由用纸输送移动导致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可以在利用上述定位辊输送用纸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具体地说,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可以在从利用上述定位辊使用纸停止的状态直至由上述定位辊进行的用纸输送结束的期间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特别优选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将用纸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一侧的端部作为检测对象。
在该情况下,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在利用上述定位辊输送用纸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因此,能够在将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弯曲消除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从而能够抑制因用纸的弯曲而导致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上述定位辊的上述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用于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在从上述多个供纸部中的用于进行图像写入而选择的上述供纸部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的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前,从上述已选择的供纸部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
在该情况下,在从上述多个供纸部中的用于进行图像写入而选择的上述供纸部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的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前,从上述已选择的供纸部向上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因此,能够加快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
具体地说,上述供纸部的选择可以根据进行图像写入的对象的原稿尺寸及其倍率设定而进行。或者,上述供纸部的选择也可以根据从进行外部输入的操作单元输入的指示内容而进行。或者,上述供纸部的选择也可以根据从外部设备远程输入的指示内容而进行。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在对上述供纸部进行了更新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从上述进行了更新的供纸部向上述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
在该情况下,在对上述供纸部进行了更新的情况下(为了向上述供纸部进行供纸),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从上述进行了更新的供纸部向上述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因此,能够加快对已经更新的供纸部进行向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
在上述结构中,在改变了上述供纸部时,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可以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外。
在该情况下,在改变了上述供纸部时,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外,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
在上述结构中,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可以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外。
在该情况下,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外,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可以被排出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并被输送至供给该用纸的上述供纸部。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排出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并被输送(返回)至供给该用纸的上述供纸部,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并且能够抑制用纸的浪费的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也可以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时作为清洁用纸(cleaningpaper)而被排出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下游。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时作为清洁用纸而被排出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下游,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并且,能够对进行图像形成的部件进行清洁。即,能够通过清洁用纸的废弃来对进行图像形成的部件进行清洁,因此,在运行成本方面也优选。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也可以被输送至供给该用纸的供纸部以外的其它的供纸部。
在该情况下,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并且能够抑制用纸的浪费的排出。特别地,也可以重新设置用于收纳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的预备供纸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上述预备供纸部中再收纳用纸,并且,能够抑制再收纳用纸时所产生的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卡纸(paper jam)。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也可以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被排出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下游。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被排出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下游,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也可以被输送至用于在用纸的双面上打印图像的双面供纸装置。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输送至上述双面供纸装置,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并且能够抑制用纸的浪费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2A是本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的概略侧面图。图2B是其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对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心量进行调整时的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的中心位置与用纸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对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心量进行了调整时的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的中心位置与用纸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6是对实施例1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对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心量进行修正时的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的中心位置与用纸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对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心量进行了修正时的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的中心位置与用纸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与搓纸检测相关的ON/OFF(通/断)、与PIN传感器的用纸检测相关的ON/OFF、图像信息的写入定时的ON/OFF、与定位辊R51、R52的输送驱动相关的ON/OFF、以及与CIS传感器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相关的ON/OFF的关系的时间图(timingchart)。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与搓纸检测相关的ON/OFF、与PIN传感器的用纸检测相关的ON/OFF、图像信息的写入定时的ON/OFF、与定位辊的输送驱动相关的ON/OFF、以及与CIS传感器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相关的ON/OFF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6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0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以及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位置输送用纸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17是在未超过在图16所示的步骤S102中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时间内,在步骤S103中没有改变供纸部时的时间图。
图18是在超过在图16所示的步骤S102中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的时间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1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以及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位置输送用纸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2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以及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位置输送用纸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其它方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22A是表示转印部的跟前侧的用纸输送路径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2B是将定位辊部分放大表示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定位辊与定位前辊的动作定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具有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的各模式的数字图像形成装置,在前面侧设置有操作面板10。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面配置有硬质透明玻璃体的原稿台11,在原稿台11的上方配置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在原稿台11的下方配置有光学单元13。
在光学单元1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系统,在该图像形成系统中,感光鼓14(像载持体)旋转自由地被支撑,该感光鼓14是表面由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静电潜像载持体。在该感光鼓14的周围,以与感光鼓14的周面相对的状态配置有带电器15、显影器16、转印单元17和清洁器18。
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来指示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时,光学单元13对被载置在原稿台11上的原稿的图像面进行扫描,来自光学单元13内的复印灯(copy lamp)的光在原稿图像面上的反射光被照射在感光鼓14的表面。
感光鼓14的表面,在照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之前,由带电器15均匀地带有单一极性的电荷,利用由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照射产生的光导电作用,在感光鼓14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器16向已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4的表面供给调色剂(toner),将静电潜像显像成显影剂图像。
在感光鼓14的下游侧,配置有由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的定影单元20。在该定影单元20与感光鼓14之间,配置有上述转印单元17的转印带50和导纸机构(paper guide)19,利用该转印带50与导纸机构19形成从感光鼓14至定影单元20的用纸定影输送路径。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设置有排纸托盘33,在定影单元20与排纸托盘33之间形成有排纸输送路径22。该排纸输送路径22的一部分,通过分支闸(branch gate)25分支成与配置在感光鼓14下方的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连续的再输送路径24。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方设置有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面侧装卸自由地安装的4个供纸盒26。各供纸盒26分别收纳不同尺寸的用纸,在感光鼓14的旋转之前,来自4个供纸盒26中的任意1个供纸盒26的用纸通过供纸辊27进行供纸。被供给的用纸由输送辊R31、R32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后端由定位前辊(pre-registration roller)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egistrationroller)R51、R52接触而停止。该部分的结构与图22所示的结构相同。另外,定位辊R51、R52与定位前辊R41、R42的动作定时也与图23所示的动作定时相同,利用定位辊R51、R52进行在由感光鼓14将用纸向下述的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图2所示的压印部N1)输送的用纸输送路径(参照用纸输送方向S)上的用纸的输送和输送停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大容量供纸单元(LCC)60。该大容量供纸单元60的详细结构省略,但从大容量供纸单元60供给的用纸经由在输送辊R31、R32的跟前与共用输送路径28汇合的单元侧输送路径61,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的方向输送,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停止。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用纸输送路径由用纸定影输送路径、排纸输送路径22、再输送路径24、共用输送路径28、和单元侧输送路径61构成。
定位辊R51、R52与感光鼓14的旋转同步进行旋转,将用纸导向感光鼓14与转印单元17之间的压印部(图像形成区域)N1。已被导向图像形成区域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接受转印单元17的电晕放电,被载持在感光鼓14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用纸的表面。
已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用纸沿着转印带50和导纸机构19被输送至定影单元20,在定影单元20中接受加热和加压,显影剂图像在用纸的表面上熔融并定影。
当在用纸的单面上打印图像的单面打印模式时,通过定影单元20后的用纸经由排纸输送路径22,由排纸辊31从排纸口32排出至排纸托盘33上。此时,排纸辊31由未图示的排纸辊驱动部沿着用纸输送方向被往复驱动。
当在用纸的两面上打印图像的双面打印模式时,分支闸25在排纸输送路径22的一部分中露出,通过定影单元20后的用纸经由具备输送辊34的再输送路径24被输送至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被输送至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的用纸,由再供纸辊35以前后反转的状态进行供纸,由再输送辊36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以表面背面反转的状态再次向感光鼓14的方向输送,其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其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而停止。
图2A、2B表示在由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夹持用纸并使其停止的状态下,对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P的用纸输送位置(用纸向与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距离预先设定的用纸输送基准(中心位置)C的偏移量(偏心量))进行检测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和对用纸进行检测的用纸检测部71的一个结构例。
如图2A、2B所示,定位辊R51、R52被设置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如图2A、2B所示,定位前辊R41、R42被设置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和用纸检测部71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另外,这些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如图2B所示,各5组的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沿左右方向(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被配置在定位辊R51、R52的附近,用纸检测部71被配置在定位前辊R41、R42的附近。即,构成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的线传感器(linesensor)的发光部70a与受光部70b隔着用纸输送路径而上下相对(图2A),并且以沿着定位辊R51、R52的方式,沿着左右方向配置(图2B)。这样配置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为了能够检测出用纸P的一个侧端边缘P1,形成为能够覆盖从被输送的用纸P的最小宽度(例如明信片尺寸)至最大宽度(例如A3纵向尺寸)的长度。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定位辊R51、R52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向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输送(供给)用纸的多个供纸部。在此所说的供纸部只要是向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输送用纸的结构部件即可,具体地说可列举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供纸盒26、LCC6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供纸部并不限定于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供纸盒26、LCC60,例如,也可以是手动供纸盒等其它的供给用纸的供纸部。
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框图,对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中央处理装置(控制部)101通过顺序控制对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光学单元13、图像形成部102和用纸输送系统103等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驱动机构部进行管理,并且,根据包括上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可列举由利用使用排成一列直线的与各像素对应的等倍透镜的阵列并使其结合的方式的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CCD传感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CIS传感器)和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的各种传感器部106的检测值,向各部输出控制信号。
操作面板10以能够相互通信的状态与控制部101连接,根据使用者通过操作该操作面板10而设定输入的打印处理条件,使图像形成装置1动作。
另外,存储器104以及图像数据通信单元105与控制部101连接。对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驱动机构部进行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另外,由用纸检测部71和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的用纸和该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值,作为历史(history)而被依次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图像数据通信单元105是为了能够与其它的数字图像设备进行图像信息和图像控制信号等的信息通信而设置的通信单元。
控制部101根据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而输入、设定的打印处理条件来进行打印处理控制。具体地说,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根据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的检测值,对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系统103(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等)进行控制,由此,根据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的多张用纸中的预先设定的用纸的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对于在预先设定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此外,在此所说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相对于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来决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是指,当在用纸的表面背面的相同位置形成相同的图像时,在用纸的表面背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偏移最大为0.5mm以下的偏移量。
另外,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由控制部101对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供纸盒26、LCC60等多个供纸部分别独立进行。即,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以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4个供纸盒26、LCC60等各供纸部为单位而进行,这些供纸部均不会受到已对其它的供纸部进行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的影响。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定位辊R51、R52被设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并且,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被设置在定位辊R51、R52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的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其它的用纸,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用纸上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与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定位。另外,关于其它的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利用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对预先设定的用纸的检测,因此,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一边进行多张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修正,一边进行图像形成。另外,即使在开始图像写入之后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对其它的用纸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该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以下,具体地举出实施例(实施例1~9),对与用纸的图像形成有关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以下,使用图4~10对本实施例1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1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图像形成位置的初始设定。首先,将图像写入位置作为初始基准位置(在刚制造后的未被调整的状态下的位置),在初始基准位置对测试图案的图像信息90a进行图像形成(测试打印)。将初始基准位置的图像信息90a示于图4。如图4所示,当用纸的中心位置C相对于用纸输送方向(箭头方向)向下方偏移、并且用纸相对于预先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实线)向下方偏移而输送用纸(虚线)时,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测定该用纸输送位置α0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104中。设定者目视测试打印,如图5所示,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基准调整量(基准调整量是距离初始基准位置的变位量)β0,使得图像信息90a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与虚线一致),对图像写入位置进行调整,并结束图像形成位置的初始设定。调整后的图像信息的位置在图5中用90b表示。
此外,上述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初始设定需要分别对多个供纸部单独实施。多个供纸部,如上所述,包括多个供纸盒26的各个、LCC60、和具备再输送辊36的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利用上述的初始设定,对这些多个供纸部分别单独设定用纸输送位置α0与基准调整量β0。下述的通常使用时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使用与在打印处理时供给用纸的供纸部对应而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α0和基准调整量β0来实施。另外,在双面打印模式时的再打印(向背面的打印)中,使用在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中已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α0和基准调整量β0来实施修正处理。
接着,使用图6对通常使用时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自动修正)进行说明。当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而接受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在步骤S1中为是(Yes)),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例如,在感光鼓14中,开始利用带电器15调整带电电位、利用清洁器18除去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沾污这样的初始化工序。
此时,控制部101从1个供纸盒26供给第一张用纸(步骤S3),并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由此,该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对此时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进行检测之后,用纸前端到达定位辊R51、R52。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检测出第一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测定偏心量α1(步骤S5),并将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偏心量α1,如图7所示,是初始设定时的用纸输送位置α0与本次测定的用纸输送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该状态下,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在步骤S6中为是(Yes))。
当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时,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偏心量α1),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7)。
使用图7、8对上述的步骤S5~S7进行说明。例如,如图7所示,当用纸的中心位置C相对于用纸输送方向(箭头方向)向下方偏移、并且用纸相对于预先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虚线)向下方偏移而输送用纸(点划线)时,将该偏移量作为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如图8所示,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并对图像写入位置进行修正,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90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与点划线一致)。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β1具体地说由β1=β0+α1决定。
在步骤S7之后,控制部101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8)。即,根据上述已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参照图8),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重新开始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的驱动,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一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开始第一张用纸的输送。
与此同时,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二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由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前一次的偏心量αn-1),对于第二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二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12)。然后,根据在步骤S1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二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二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二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在将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之后,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三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前一次的偏心量αn-1),对于第三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三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12)。然后,根据在步骤S1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三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三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三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3)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如上所述,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15的处理,进一步执行第四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
此外,图9所示的时间图(timing chart)表示本实施例1的供纸辊27的搓纸检测的ON/OFF、PIN传感器(用纸检测部71)的用纸检测的ON/OFF、利用激光向感光鼓14写入图像信息的写入定时的ON/OFF、定位辊R51、R52的输送驱动的ON/OFF、以及CIS传感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的ON/OFF的关系。图9所示的各时间如以下所述。时间t1表示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直至进行图像写入的时间。时间t2表示从图像写入直至利用定位辊R51、R52输送用纸的时间。时间t3表示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直至利用CIS传感器进行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的时间。时间t4表示第二张以后的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后端检测直至利用定位辊R51、R52进行的用纸输送停止的时间。时间t5表示从利用定位辊R51、R52进行的用纸输送直至开始供纸辊27的搓纸的时间。时间t6表示第二张以后的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直至进行图像写入的时间。时间t7表示由于装置的初始化而相对于时间t1的延迟时间。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1,利用第一张用纸的检测值,因此,与下述的图10所示的现有技术不同,在比利用激光向感光鼓14进行的图像信息的写入更早的定时,进行CIS传感器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因此,关于从CIS传感器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直至定位辊R51、R52的输送驱动为止的定位辊R51、R52的停止期间,能够将对于第一张用纸的停止期间设定为比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停止期间长。另外,对于第一张用纸的停止期间能够与装置本身的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启动时间)等重复,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对于第一张用纸的停止期间。另外,因为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利用第一张用纸的检测值,所以,可以不采用长的停止期间,适合于高速机。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9所示,对全部的用纸利用CIS传感器进行用纸输送位置检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需要的任意的用纸利用CIS传感器进行用纸输送位置检测。
与此相对,在图10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关于定位辊R51、R52的停止期间,对于全部的用纸,停止期间相同并且设定得较短。因此,与本实施例1同样适合于高速机,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如图10所示,从第一张用纸开始,在利用激光向感光鼓14进行图像信息写入之后,进行CIS传感器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因此,与本实施例1不同,无法对用纸进行图像形成位置的修正,从而产生用纸上的图像位置偏移。此外,在图10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与图9进行比较,方便起见,将停止时间设成与图9一致的时间图。因此,图10所示的各时间t1~t5、t7与图9所示的各时间t1~t5、t7为同一内容,此处的说明将省略。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1中,利用第一张用纸的检测值,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决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即,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实际上并不利用对该用纸的检测值,而是利用第一张用纸的检测值,因此,如图9所示,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即使在开始图像写入之后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该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由此,即使在例如1秒钟输送大约2张A4横向用纸的高速输送中,对于由定位辊R51、R52暂且停止后的用纸,也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从容地决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的最初的第一张用纸,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用纸上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与向感光鼓14上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定位。另外,关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利用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对第一张用纸的检测,因此,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一边进行多张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修正,一边进行图像形成。另外,即使在开始图像写入之后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对第二张以后的用纸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该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另外,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相对于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来决定,因此,能够进行向任意方向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其结果,能够应对用纸输送路径中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任意方向的偏移。
另外,图像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第一张用纸,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测定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根据偏心量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直接向用纸进行图像形成,因此,能够应对向与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
另外,在定位辊R51、R52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对多个供纸部的每个独立地进行,因此,与多个供纸部的功能无关,能够区别多个供纸部的各个而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其结果,与从任意供纸部供给的用纸无关,能够适当地对被收纳在各供纸部中的用纸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在由定位辊R51、R52使用纸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因此,能够在将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移动消除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从而能够抑制由用纸输送移动导致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与本实施例1同样,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以下,使用图11对本实施例2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例2与本实施例1同样,在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调整之后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另外,在图11中,对于与图6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另外,本实施例2具有与上述的本实施例1同样的流程图,因此,同样也具有与这些流程图相关的特征的作用效果。
由定位辊R51、R52暂且停止时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对于前后的用纸不必限于到达相同的位置,有稍微发生偏移的可能性。本实施例2是考虑这一点,通过求出依次输送的用纸的输送位置的检测值的平均值,吸收这样的每张用纸的稍微偏移,从而决定更高精度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的实施例。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2中,对于从同一供纸部(1个供纸盒26等)输送的预先设定的多张用纸,测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将多次测定的该修正量的平均值作为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如图11所示,当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而接受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在步骤S1中为是(Yes)),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
此时,控制部101从1个供纸盒26供给第一张用纸(步骤S3),并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由此,该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对此时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进行检测之后,用纸前端到达定位辊R51、R52。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检测出第一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测定偏心量α1(步骤S5),并将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在该状态下,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在步骤S6中为是(Yes))。
当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时,控制部101根据该偏心量α1,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7)。具体地说,利用β1=β0+α1求得。
在上述的步骤S7之后,控制部101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8)。即,根据上述已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重新开始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的驱动,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一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开始第一张用纸的输送。
与此同时,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二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由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使用前一次的偏心量α1,计算αav=α1/1(步骤S21),根据该计算结果αav(此时为α1),对于第二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二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利用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二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二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二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二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二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在将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之后,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三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计算αav=(α1+α2)/2(步骤S21),根据该平均值αav,对于第三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三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根据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三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三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三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三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三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3)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如上所述,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22的处理,进一步执行第四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即,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22的处理,在步骤S21中,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每次计算αav=(α1+α2+……αn-1)/(n-1),由此执行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2中,使用直到由定位辊R51、R52正在输送的用纸之前的用纸为止的全部用纸的全部检测值,来决定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即,对于第二张以后的用纸,实际上并不利用对该用纸的检测值,而是利用到前一张用纸为止的全部用纸的全部检测值,因此,即使在该用纸被输送至定位辊R51、R52之前,也能够决定该用纸的输送重新开始定时。由此,即使在例如1秒钟输送大约2张A4横向用纸的高速输送中,对于由定位辊R51、R52暂且停止后的用纸,也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从容地决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2,对于从同一供纸部(1个供纸盒26)输送的预先设定的多张用纸,测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并将多次测定的该修正量的平均值作为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因此,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的对象为多张用纸,从而能够提高用纸上的期望的图像形成位置与向感光鼓14上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定位的精度。另外,作为对象的多张用纸,并不限定于如本实施例2所示的连续输送的用纸,例如,也可以任意设定为奇数张数或偶数张数的间隔1张的用纸、从1张至10~30张的用纸(参照下述的实施例3)、从2张至8张的用纸、任意设定的张数的用纸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中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与本实施例2同样,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以下,使用图12对本实施例3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例3与本实施例2同样,在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调整之后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另外,在图12中,对于与图11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另外,本实施例3具有与上述的本实施例2(也包括本实施例1)同样的流程图,因此,同样也具有与这些流程图相关的特征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3中,由定位辊R51、R52暂且停止时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随着时间而逐渐偏移的可能性高。但是,在前一张输送的用纸与后一张输送的用纸之间,该偏移没有极大的差别,而在例如第一张与第三十一张之间,有可能偏移相当大。例如,在多张的连续打印(例如500张等的大量打印等)中,考虑到定位辊R51、R52因与用纸的摩擦产生的发热而热膨胀,用纸输送位置有时会由于该热膨胀等而逐渐地变化,因此,当在平均值的计算中总是使用最初的数值时,精度有可能变差。本实施例3是考虑了这一点的实施例,并且是每隔一定张数将平均值的计算处理初始化的实施例。
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将一定张数设为30张。即,将有打印要求的打印张数按每30张进行区分,对每个该区分、即对每30张,将平均值αav的计算处理初始化。此外,一定张数并不限定于30张,能够任意设定。
如图12所示,当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而接受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在步骤S1中为是(Yes)),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
此时,控制部101将表示已输送的用纸张数的n设定为1之后(步骤S2-1),从1个供纸盒26供给第一张用纸(步骤S3),并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由此,该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对此时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进行检测之后,用纸前端到达定位辊R51、R52。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检测出第一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测定偏心量α1(步骤S5),并将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在该状态下,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在步骤S6中为是(Yes))。
当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时,控制部101根据该偏心量α1,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7)。具体地说,利用β1=β0+α1求得。
在上述的步骤S7之后,控制部101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8)。即,根据上述已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重新开始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的驱动,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一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开始第一张用纸的输送。
与此同时,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在将表示已输送的用纸张数的n增加之后(步骤S9-1),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二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由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确认连续输送的用纸是否已超过作为一个区分的30张(步骤S31),在未超过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否(No)的情况下),使用前一次的偏心量α1,计算αav=α1/1(步骤S21),根据该计算结果αav(此时为α1),对于第二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二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利用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二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二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二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二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二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在将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之后,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三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确认连续输送的用纸是否已超过作为一个区分的30张(步骤S31),在未超过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否(No)的情况下),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计算αav=(α1+α2)/2(步骤S21),根据该平均值αav,对于第三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三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根据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三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三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三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三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三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 15),并将该偏心量αn(n=3)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如上所述,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31的处理,进一步执行第四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即,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31的处理,在步骤S21中,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每次计算αav=(α1+α2+……αn-1)/(n-1),由此执行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在这样的步骤S9~步骤S31的处理的重复中,控制部101当已确认连续输送的用纸已超过作为一个区分的30张的情况下(当在步骤S31中判断为是(Yes)的情况下),即当连续输送张数为第三十一张的情况下,根据之前的第三十张的用纸的检测值α30,对于第三十一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用纸的前端一致(步骤S32)。具体地说,利用β31=β0+α30求得。即,该步骤S32的处理实质上是将第三十一张视为新区分的第一张,在该意义上,与步骤S6的处理相同。
此后,将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作为过去的历史的α1~α30清除(步骤S33),在将本次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偏心量α31的符号更改为α1之后(即,检测值原封不动而仅更改符号之后),将表示已输送的用纸张数的n初始化为1(步骤S34),返回步骤S9。由此,对于下一个区分的30张,与它之前的区分的30张同样地,依次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3中,一边对每个预先设定的多张(在该例子中为30张)的区分进行初始化,一边实施上述实施例2的计算处理。即,实际上不使用被输送至定位辊R51、R52并停止时的该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值,而是使用到同一区分内的前一张用纸为止的全部用纸的全部检测值,因此,即使在该用纸被输送至定位辊R51、R52之前,也能够决定该用纸的输送重新开始定时。由此,即使在例如1秒钟输送大约2张A4横向用纸的高速输送中,也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从容地决定由定位辊R51、R52暂且停止后的用纸的输送重新开始定时。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3中,是1个打印要求、即1个作业内的处理,而本实施例4是连续的打印要求、即连续执行多个作业的情况下的实施例。即,通常,当打印要求不同时,用纸的尺寸和使用的供纸盒有可能不同。因此,考虑这样的情况,在上述实施例1~3中,对于每一个打印要求都使处理结束。
但是,即使是多个打印要求,在不将装置的动作停止而连续处理该多个打印要求、并且所使用的供纸盒也相同的情况下,对于连续的打印要求,即使照原样地继续实施上述实施例1~3的处理,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本实施例4是考虑了这一点的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
在有多个打印要求的情况下,控制部101总是监视当前的打印处理是否是同一个打印要求、即是否是同一作业的打印处理(步骤S41)。然后,在结束一个作业的打印处理、执行下一个作业的打印处理时,确认下一个作业的处理是否是从前一个作业的处理结束之后、不使装置停止而连续实施的连续打印(步骤S42),在是连续打印时(在步骤S42中判断为是(Yes)时),接着,确认进行供纸的用纸托盘是否是与前一个作业中使用的用纸托盘相同的托盘(步骤S43)。
其结果,在供纸托盘相同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判断为是(Yes)的情况下),对于下一个作业,控制部101照原样地继续实施已在前一个作业中实施的上述实施例1~3中任一个的处理(图4~图6中任一个的处理)(步骤S44)。
另一方面,在不是连续打印(在步骤S42中为否(No))、也不是相同的供纸托盘(在步骤S43中为否(No))的情况下,对于下一个打印要求,从最初开始实施上述实施例1~3中任一个的处理(步骤S45)。也就是说,在步骤S45中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
<实施例5>
当进行高速的连续打印时,由于因定位辊R51、R52的压印部N5与通过该压印部的用纸的摩擦等所产生的发热,定位辊R51、R52有可能发生膨胀。由于定位辊R51、R52发生膨胀等,被夹持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有可能从某一时刻开始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5中,考虑这一点,每次求出连续输送的2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值的差分值,在该差分值超过预先设定的容许值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例1~4中任一个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中,对平均值的计算处理进行初始化。在此,容许值是考虑因定位辊R51、R52的旋转摩擦而产生的发热、和装置的机内温度上升等的两辊的热膨胀特性等,预先通过实验等而求出的。
以下,参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5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例5中,与上述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任一个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并行地实施以下的处理。
即,控制部101当在作为上述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任一个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的步骤S15中,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由定位辊R51、R52夹持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时,求出该偏心量αn与前一个偏心量αn-1的差分值ΔX(步骤S51),将该差分值ΔX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X1进行比较(步骤S52)。当ΔX为容许值X1以下时、即在容许值X1的范围内时(在步骤S52中判断为是(Yes)时),照原样地实施步骤S15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ΔX超过容许值X1时(在步骤S52中判断为否(No)时),从步骤S6的处理开始实施。即,将在此之前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过去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全部清除,从而进行初始化,将本次的偏心量αn重新作为第一次的检测值,从步骤S6继续进行输送重新开始定时决定处理。
由此,即使用纸输送位置由于定位辊的发热等原因而突然发生大的变化,也能够立即与此对应,并其精度良好地决定输送重新开始定时。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1~5中,利用过去的偏心量αn决定接下来被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但是,这样的决定方法的条件是被输送的用纸为同一尺寸的用纸。即,当在打印处理中途切换了供纸盒时,在该时刻供给的用纸尺寸有可能改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的偏心量αn本身就完全没有意义。因此,在本实施例6中,考虑这一点,当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改变了供纸部的情况下(例如,在将供纸部从供纸盒26改变为LCC60的情况下等),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改变后的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改变后的第一张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另外,当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供纸部进行了更新的情况下(例如,在进行了向供纸盒26中收纳用纸的情况下等),进行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更新后的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更新后的第一张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具体地说,当在一个作业的打印处理中途切换了供纸盒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例1~5中任一个的输送重新开始定时决定处理中,对平均值的计算处理进行初始化。
以下,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6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例6中,与上述实施例1~5中任一个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并行地实施以下的处理。
即,控制部101在上述实施例1~5中任一个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中,监视供纸盒是否已切换或者是否已更新(步骤S61)。供纸盒的切换,例如有切换为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面侧装卸自由地安装的4个供纸盒26中任一个的情况,也有从这些供纸盒切换为大容量供纸单元(LCC)60侧的情况,还有切换为在大容量供纸单元(LCC)60中未图示的任一个供纸盒的情况。另外,供纸盒的更新,例如有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面侧装卸自由地安装的供纸盒26打开并供给用纸的情况,也有将在大容量供纸盒(LCC)60中未图示的任一个供纸盒打开并供给用纸的情况。
控制部101在检测出这样的供纸盒的切换或更新时(在步骤S61中判断为是(Yes)时),将在此之前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过去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全部清除,从而进行初始化,将本次的偏心量αn重新作为第一次的检测值,从步骤S6继续进行输送重新开始定时决定处理。
由此,即使在打印处理中供纸盒被切换或更新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与此对应,并且精度良好地决定输送重新开始定时。
根据该实施例6,当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改变了供纸部的情况下,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改变后的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因此,能够对多个供纸部的每个设定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从而能够对各供纸部独立地提高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的精度。
另外,当在对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进行了供纸部的更新(例如,进行向供纸部供纸等供纸部的装卸)的情况下,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更新后的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因此,即使在进行了供纸部的更新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与更新相伴的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偏移,能够对各供纸部独立地提高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的精度。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1~5中,利用过去的偏心量αn决定接下来被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但是,这样的决定方法的条件是打印动作是连续的。即,当在一个作业中打印处理动作中断时,在打印重新开始时,从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工序开始实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与上述实施例6的盒切换同样,将在此之前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过去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全部清除,从而进行初始化,从步骤S2的初始化工序的处理开始实施。
<实施例8>
上述实施例1~7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为打印模式是单面打印时的实施例。但是,打印模式除了单面打印之外,也存在双面打印的模式。本实施例8是该双面打印模式时的实施例。即使是相同的用纸,两面均未被打印的最初的用纸和单面已被打印的状态的用纸,在由定位辊R51、R52夹持时的接触状态不同,因此,与定位辊R51、R52接触并停止时的用纸输送位置有可能不同。因此,在本实施例8中,考虑这一点,在打印模式为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对用纸的每个打印面(表面侧和背面侧)实施上述实施例1~3中的任一个,对每个打印面决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即,控制部101判断,在一个作业的打印处理中,被输送至定位辊R51、R52的用纸是否是刚从供纸盒中供给的两面均未被打印的用纸(表面侧的打印),或者是否是表面侧已经被打印,由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的再供纸辊35以前后反转的状态供给,并且由再输送辊36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以表面背面反转的状态输送来的用纸(背面侧的打印)。然后,根据该判断结果,区别表面侧打印的情况与背面侧打印的情况,分别实施上述实施例1~7中的任一个。即,在表面侧打印的情况下,仅使用在对表面侧进行打印时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并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表面侧打印时的检测值来决定输送重新开始定时,在背面侧打印的情况下,仅使用在对背面侧进行打印时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并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背面侧打印时的检测值来决定输送重新开始定时。由此,即使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向用纸打印的状态(表面侧打印的情况和背面侧打印的情况)对应,从而精度良好地决定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实施例9>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2、3中,使用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计算这些全部检测值的平均值αav。但是,可考虑例如由于向供纸盒26的供纸状态,其中仅1张发生大的偏移而被供给到供纸盒中的情况,以及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输送中发生用纸的输送偏移的情况等。在这些情况下,由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的对该用纸的的检测值,与其它的检测值相比,很有可能成为显著不同的值。因此,当以与其它的检测值显著不同的检测值作为全部检测值的平均值αav的对象的情况下,平均值αav向显著不同的检测值偏移,从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的精度变差。
因此,在本实施例9中,将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限定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修正量,将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修正量从平均值的数据中排除。例如,将修正量的范围设为最大±0.5mm。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平均值的数据中不采用可靠性低的数据作为数据,从而提高平均值的数据的精度,其结果,能够提高向用纸的图像形成位置的精度。
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9中,在对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中,在开始连续打印处理之后,从供纸部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从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
因此,以下,对从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
使用附图(特别是图16~图18)对本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从供纸部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结构不同。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包括上述实施例1~9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将对于相同结构的说明省略。因此,由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相同,将与该相同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相关的说明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与包括上述实施例1~9的实施方式1同样,在多个供纸部26中选择用于进行图像写入的供纸部,从该选择的供纸部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多张用纸,进行向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该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前,从已选择的供纸部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
具体地说,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即在图像写入前,用纸由供纸辊27从已选择的供纸部(例如,图1所示的最上层的供纸盒26)搓起,并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在图像形成位置,用纸在被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夹持的状态下停止(待机)。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从多个供纸部中选择供纸部,根据要进行图像写入的图像对象的原稿尺寸以及其倍率设定而进行。或者,该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LAN等与PC等外部设备连接,根据从该外部设备远程输入的指示内容而进行。或者,根据从使用者进行外部输入的操作单元(图3所示的操作面板10等)输入的指示内容而进行。此外,在此所说的供纸部的选择,也包括在对供纸部进行了更新时,选择已进行了更新的供纸部。供纸部的更新是指,在供纸部中收纳的用纸的改变或补充等在供纸部中收纳的用纸信息发生改变时进行供纸部的设定改变(重设(reset))。例如,是指当在供纸部中收纳的用纸用完时,为了向该供纸部中补充用纸而装卸供纸部等。
以下,使用附图,对由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的与用纸的图像形成相关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以及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位置输送用纸的具体的实施例(实施例10~12)进行说明。
<实施例10>
使用图16~18,对由实施例10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的与用纸的图像形成相关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以及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向图像位置输送用纸进行说明。
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初始设定需要对多个供纸部分别单独实施。因此,对于多个供纸部,通过上述的初始设定,分别单独设定用纸输送位置α0与基准调整量β0。下述的通常使用时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处理,使用与在打印处理时供给用纸的供纸部对应而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α0和基准调整量β0来实施。另外,在双面打印模式时的再打印(向背面的打印)中,使用在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中已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α0和基准调整量β0来实施修正处理。
首先,如图16所示,当为了进行图像写入而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时,使用者进行上述的供纸部的选择(步骤S101),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或者,使用者进行供纸部的更新(步骤S101),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例如,开始利用带电器15调整带电电位、利用清洁器18除去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沾污这样的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另外,在本实施例10中,在步骤S101中,选择图1所示的最上层的供纸盒26。
此后,从已选择的供纸盒26(以下也称为选择供纸盒26)向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步骤S3),并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由此,该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对此时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进行检测之后,用纸前端到达定位辊R51、R52。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检测出第一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测定偏心量α1(步骤S5),并将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偏心量α1,如图7所示,是初始设定时的用纸输送位置α0与本次测定的用纸输送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该状态下,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在步骤S6中为是(Yes))。
当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时,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偏心量α1),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通过接受下述的打印要求而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7)。
当在步骤S7中,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了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之后,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等待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
在等待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的状态下,当没有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在步骤S1中为否(No)),继续等待打印要求,等待预先设定的时间(图18所示的时间t8)(步骤S102)。当超过设定时间t8时,将在图像形成位置待机的用纸输送(排出)至排纸托盘33(步骤S104),再次进行装置的初始化(步骤S2)。另外,当在步骤S102中超过设定时间t8之前有打印要求(图17所示的时间t9)、而且将选择供纸盒26改变为其它的供纸部时(在步骤S103中为是(Yes)),将在图像形成位置待机的用纸输送(排出)至排纸托盘33(步骤S104),再次进行装置的初始化(步骤S2)。另外,当在步骤S103中未进行供纸部的改变时,控制部101进行使用选择供纸部26的打印处理(步骤S8)。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有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控制部101开始使用选择供纸盒26的打印处理(步骤S8)。具体地说,根据上述已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参照图8),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重新开始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的驱动,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一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开始第一张用纸的输送。
与此同时,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二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由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前一次的偏心量αn-1),对于第二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二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 12)。然后,根据在步骤S1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二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二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二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 15),并将该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在将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之后,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三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前一次的偏心量αn-1),对于第三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三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12)。然后,根据在步骤S1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三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三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三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3)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如上所述,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15的处理,进一步执行第四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
此外,图17、18所示的时间图表示本实施例10的与供纸辊27的搓纸检测相关的ON/OFF、与PIN传感器(用纸检测部71)的用纸检测相关的ON/OFF、利用激光向感光鼓14写入图像信息的写入定时的ON/OFF、与定位辊R51、R52的输送驱动相关的ON/OFF、以及与CIS传感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相关的ON/OFF的关系。具体地说,图17是在步骤S102中在未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8的时间t9内、在步骤S103中没有改变供纸部时的情况的时间图。图18是在步骤S102中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8的情况的时间图。
另外,图17、18所示的各时间如以下所述。时间t1表示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开始,没有步骤S102中的时间,直至进行图像写入的时间。时间t2表示从图像写入直至利用定位辊R51、R52输送用纸的时间。时间t3表示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直至利用CIS传感器进行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的时间。时间t4表示第二张以后的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后端检测直至利用定位辊R51、R52进行的用纸输送停止的时间。时间t5表示从利用定位辊R51、R52进行的用纸输送直至开始供纸辊27的搓纸的时间。时间t6表示第二张以后的从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直至进行图像写入的时间。时间t7表示由于装置的初始化而相对于时间t1的延迟时间。时间t8表示等待打印要求的最大时间(上限时间)。时间t9表示直至检测出打印要求为止的相对于时间t1的延迟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0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仅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9同样的作用效果,而且,在定位辊R51、R52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在从多个供纸部中的为了进行图像写入而选择的供纸部(在本实施例10中为选择供纸盒26)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的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前,从已选择的供纸部(在本实施例10中为选择供纸盒26)向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因此,与在打印要求后供给第一张用纸的实施例1~9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
另外,在本实施例10中,在对供纸部进行了更新的情况下,在连续打印处理前从已经更新的供纸部向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因此,能够加快对已经更新的供纸部进行向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
另外,在本实施例10中,当改变了供纸部时,在连续打印处理前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排出至排出托盘33,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
另外,在本实施例10中,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8后,在连续打印处理前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排出至排出托盘33,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
另外,在本实施例10中,在连续打印处理前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在连续打印处理前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下游并被排出至排出托盘33,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
此外,在本实施例10中,在改变选择的供纸部的情况下,将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排出至排出托盘33,但是,也可以不将用纸排出至排出托盘33而仅将其用作清洁用纸(cleaning paper)。例如,可以在进行利用清洁器18除去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沾污的工序之前,将用纸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外。在该情况下,在连续打印处理前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作为清洁用纸而被排出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下游,因此,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能够避免向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并且,能够对进行图像形成的部件进行清洁。另外,根据该结构,在运行成本方面也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例10中,当改变选择的供纸部时或当在S102中经过了设定时间t8时,将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排出至排出托盘3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将用纸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外的方式,也可以是以下所示的方式。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10的结构中,可以将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排出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然后使其返回至输送该用纸的供纸部。例如,当将选择的供纸部从图1所示的配置在最上层的供纸盒26改变为配置在最下层的供纸盒26时,使输送辊R31、R32、定位前辊R41、R42、定位辊R51、R52、供纸辊27向与通常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在连续打印处理前从配置在最上层的供纸盒26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向与通常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并返回至配置在最上层的供纸盒26。
或者,也可以将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至供给该用纸的供纸部以外的其它的供纸部。具体地说,也可以重新设置预备供纸部(图示省略),将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至预备供纸部。在该情况下,因为重新设置预备供纸部,所以,能够再收纳用纸,并且,能够抑制再收纳用纸时所产生的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卡纸(paperjam)。
或者,也可以将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至用于在用纸的双面上打印图像的再供纸部。具体地说,也可以将在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至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双面供纸装置)。然后,当在下一个连续打印处理中选择了同一供纸部时,使用已输送至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的用纸,由此能够抑制用纸的浪费的排出。此外,在下一个连续打印处理是在用纸上进行双面打印时,将已输送至自动双面供纸装置23的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排出至排纸托盘3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2,均能够在加快了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的第一张的供纸的状态下,避免在不期望的用纸上打印,并且,能够抑制用纸的浪费的排出。
另外,当然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1、2的实施例1~10适当组合而使用,其结果,兼有各实施例的特征的作用效果。例如,在以下的实施例11、12中表示在实施例10的结构中应用实施例2、3的内容。
<实施例11>
如图19所示,当为了进行图像写入而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时,使用者进行上述的供纸部的选择(步骤S101),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或者,使用者进行供纸部的更新(步骤S101),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例如,开始利用带电器15调整带电电位、利用清洁器18除去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沾污这样的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另外,在本实施例11中,在步骤S101中,选择图1所示的最上层的供纸盒26。
此后,从已选择的供纸盒26(以下也称为选择供纸盒26)向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步骤S3),并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由此,该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对此时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进行检测之后,用纸前端到达定位辊R51、R52。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检测出第一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测定偏心量α1(步骤S5),并将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偏心量α1,如图7所示,是初始设定时的用纸输送位置α0与本次测定的用纸输送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该状态下,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在步骤S6中为是(Yes))。
当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时,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偏心量α1),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通过接受下述的打印要求而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7)。
当在步骤S7中,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了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之后,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等待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
在等待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的状态下,当没有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在步骤S1中为否(No)),继续等待打印要求,等待预先设定的时间(图18所示的时间t8)(步骤S102)。当超过设定时间t8时,将在图像形成位置待机的用纸输送(排出)至排纸托盘33(步骤S104),再次进行装置的初始化(步骤S2)。另外,当在步骤S102中超过设定时间t8之前有打印要求(图17所示的时间t9)、而且将选择供纸盒26改变为其它的供纸部时(在步骤S103中为是(Yes)),将在图像形成位置待机的用纸输送(排出)至排纸托盘33(步骤S104),再次进行装置的初始化(步骤S2)。另外,当在步骤S103中未进行供纸部的改变时,控制部101进行使用选择供纸部26的打印处理(步骤S8)。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有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控制部101开始使用选择供纸盒26的打印处理(步骤S8)。具体地说,根据上述已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参照图8),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重新开始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的驱动,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一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开始第一张用纸的输送。
与此同时,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二张)用纸(步骤S 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由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使用前一次的偏心量α1,计算αav=α1/1(步骤S21),根据该计算结果αav(此时为α1),对于第二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二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利用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二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二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二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二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二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在将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之后,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三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计算αav=(α1+α2)/2(步骤S21),根据该平均值αav,对于第三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三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根据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三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三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三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三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三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3)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如上所述,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22的处理,进一步执行第四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即,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22的处理,在步骤S21中,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每次计算αav=(α1+α2+……αn-1)/(n-1),由此执行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
<实施例12>
如图20所示,当为了进行图像写入而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时,使用者进行上述的供纸部的选择(步骤S101),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或者,使用者进行供纸部的更新(步骤S101),控制部101开始装置的初始化工序(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步骤S2)。例如,开始利用带电器15调整带电电位、利用清洁器18除去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沾污这样的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另外,在本实施例12中,在步骤S101中,选择图1所示的最上层的供纸盒26。
此后,从已选择的供纸盒26(以下也称为选择供纸盒26)向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步骤S3),并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由此,该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对此时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进行检测之后,用纸前端到达定位辊R51、R52。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检测出第一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测定偏心量α1(步骤S5),并将偏心量α1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偏心量α1,如图7所示,是初始设定时的用纸输送位置α0与本次测定的用纸输送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该状态下,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在步骤S6中为是(Yes))。
当结束装置的初始化工序时,控制部101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根据偏心量α1),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通过接受下述的打印要求而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第一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7)。
当在步骤S7中,对于第一张用纸决定了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之后,通过操作面板10的操作,等待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
在等待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的状态下,当没有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在步骤S1中为否(No)),继续等待打印要求,等待预先设定的时间(图18所示的时间t8)(步骤S102)。当超过设定时间t8时,将在图像形成位置待机的用纸输送(排出)至排纸托盘33(步骤S104),再次进行装置的初始化(步骤S2)。另外,当在步骤S102中超过设定时间t8之前有打印要求(图17所示的时间t9)、而且将选择供纸盒26改变为其它的供纸部时(在步骤S103中为是(Yes)),将在图像形成位置待机的用纸输送(排出)至排纸托盘33(步骤S104),再次进行装置的初始化(步骤S2)。另外,当在步骤S103中未进行供纸部的改变时,控制部101进行使用选择供纸部26的打印处理(步骤S8)。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有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的打印要求时,控制部101开始使用选择供纸盒26的打印处理(步骤S8)。具体地说,根据上述已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参照图8),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重新开始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的驱动,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一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开始第一张用纸的输送。
与此同时,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在将表示已输送的用纸张数的n增加之后(步骤S9-1),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二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由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确认连续输送的用纸是否已超过作为一个区分的30张(步骤S31),在未超过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否(No)的情况下),使用前一次的偏心量α1,计算αav=α1/1(步骤S21),根据该计算结果αav(此时为α1),对于第二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二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利用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二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二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二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二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二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在将偏心量αn(n=2)存储在存储器104中之后,控制部101确认是否有下一个打印(步骤S9),在有下一个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盒26供给下一张(此时为第三张)用纸(步骤S10),由输送辊R31、R32将该用纸经由共用输送路径28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然后,当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辊R31、R32向感光鼓14方向输送的用纸时(在步骤S11中为是(Yes)),在利用PIN传感器进行的用纸检测之后,控制部101确认连续输送的用纸是否已超过作为一个区分的30张(步骤S31),在未超过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否(No)的情况下),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计算αav=(α1+α2)/2(步骤S21),根据该平均值αav,对于第三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第三张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一致(步骤S22)。具体地说,根据βn=β0+αav求得。然后,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为了在图像形成位置(参照压印部N1)在第三张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输送第三张用纸。根据在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量(具体地说,修正量βn=β0+αn-1)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对第三张用纸开始打印处理(步骤S13)。
在开始对第三张用纸的打印处理之后,用纸的后端由定位前辊R41、R42夹持、前端与定位辊R51、R52接触而暂且停止。此时,当在利用用纸检测部71(PIN传感器)进行用纸检测之后经过时间t3时(当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Yes)时),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由线传感器的发光部70a和受光部70b构成的CIS传感器)测定第三张用纸在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从而检测出用纸输送位置(步骤S15),并将该偏心量αn(n=3)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如上所述,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31的处理,进一步执行第四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即,控制部101重复上述步骤S9~步骤S31的处理,在步骤S21中,使用到前一次为止的全部偏心量α1、α2、……、αn-1,每次计算αav=(α1+α2+……αn-1)/(n-1),由此执行第二张以后的用纸的打印处理。在这样的步骤S9~步骤S31的处理的重复中,控制部101当已确认连续输送的用纸已超过作为一个区分的30张的情况下(当在步骤S31中判断为是(Yes)的情况下),即当连续输送张数为第三十一张的情况下,根据之前的第三十张的用纸的检测值α30,对于第三十一张用纸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使得在感光鼓14上被显像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写入位置与由定位辊R51、R52停止的用纸的前端一致(步骤S32)。具体地说,利用β31=β0+α30求得。即,该步骤S32的处理实质上是将第三十一张视为新区分的第一张,在该意义上,与步骤S6的处理相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连续输送的用纸的张数,将30张作为一个区分,但是,一定张数并不限定于30张,能够任意设定。
此后,将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作为过去的历史的α1~α30清除(步骤S33),在将本次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偏心量α31的符号更改为α1之后(即,检测值原封不动而仅更改符号之后),将表示已输送的用纸张数的n初始化为1(步骤S34),返回步骤S9。由此,对于下一个区分的30张,与它之前的区分的30张同样地,依次决定向感光鼓14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包括实施例1~12)中,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而决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也可以根据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偏移量来决定。或者,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也可以根据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量、以及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偏移量而决定。另外,根据该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的其它方式,对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偏心、和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对于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输送方向的修正,也可以通过改变用纸的输送定时而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包括实施例1~12)中,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在利用定位辊R51、R52使用纸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能够列举: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在利用定位辊R51、R52输送用纸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可以在从利用定位辊R51、R52使用纸停止后的状态直至由定位辊R51、R52进行的用纸输送结束的期间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另外,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70也可以将用纸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一侧(相对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一侧)的端部作为检测对象。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将因定位辊R51、R52和定位前辊R41、R42对用纸的夹持(输送停止)而产生的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弯曲消除的状态下进行用纸输送位置的检测,从而能够抑制因用纸的弯曲而导致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包括实施例1~12)中,使用了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使用多个感光鼓在用纸上形成多色或单色的图像的图21所示的彩色串联方式(color tandem type)(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参照下述)。
这些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以下所示的方面是共同的。如上所述,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特征,与向感光鼓14(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定时、以及从感光鼓14在用纸上直接转印形成图像信息的转印定时相关(参照图9、17、18)。与此相对,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与向多个感光鼓中最先进行图像写入的感光鼓的图像写入定时、以及为了从感光鼓14间接地在用纸上形成图像信息而从感光鼓14转印至中间转印带(像载持体)的转印定时相关。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与感光鼓和用纸相关,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与最先进行图像写入的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相关,这些结构的不同仅在于转印对象是用纸还是中间转印带。因此,在将本发明应用于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至少,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用纸,利用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最先进行图像写入的感光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位置,通过中间转印带,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预先设定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用纸,根据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图像形成位置,通过中间转印带,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根据该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下,对图21所示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在此的说明是对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1所示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显影器16、感光鼓14、清洁器18、带电器15、中间转印带单元19、定影单元20等。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从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用纸P(记录片材)上形成多色(彩色)/单色(黑白)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如以下所述,构成为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多个(在该例子中为4个)感光鼓14,将被色分解成多色(在该例子中为4色)的图像信息叠层转印至以规定压力与各感光鼓14接触并旋转的中间转印带192(参照下述)上之后,将该图像信息一并转印至从下述的供纸盒10或手动供纸托盘20输送的用纸P上,由此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因此,感光鼓14(14a、14b、14c、14d)、带电器15(15a、15b、15c、15d)、显影器16(16a、16b、16c、16d)、清洁器18(18a、18b、18c、18d)分别各设置有4个,以形成与各色(K、C、M、Y)对应的4种潜像,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构成有4个图像站(image station)(图像形成部)。在此,后缀a的结构部件与黑色对应,后缀b的结构部件与青色对应,后缀c的结构部件与品红色对应,后缀d的结构部件与黄色对应。另外,如图21所示,在4个图像站中,被配置在距离输送路径S最远的位置的图像站是与黄色相关的图像站。
中间转印带单元19使用中间转印方式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包括中间转印辊191(191a、191b、191c、191d)、中间转印带192、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93、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94、中间转印带张力机构195、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96。
中间转印带192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93、中间转印带张力机构195的中间转印带张力辊197、中间转印辊19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94等架撑,并沿着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在该例子中,中间转印带192使用厚度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无端状。另外,中间转印带192被设置成由各感光鼓14和中间转印辊191夹着。通过将在各感光鼓14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并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192上,在中间转印带192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
这样的从感光鼓14向中间转印带192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利用与中间转印带192的背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191进行。该中间转印辊191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中间转印带张力机构195的中间转印辊安装部。为了将感光鼓14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92上,向中间转印辊191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中间转印辊191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等)的轴作为基础、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盖的辊。利用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能够向中间转印带192均匀地施加高电压。此外,在该例子中使用了辊状的转印电极,但是也可以使用刷状的转印电极。
如上所述,被输入的图像信息在各感光鼓14上与各色相应而被显像化,并且被叠层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92上。被叠层的图像信息通过中间转印带192的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92与2次转印辊198压接的2次转印部199,被一并转印到用纸P上(2次转印)。此时,中间转印带192与2次转印辊198在2次转印部199中以规定的压印线被压接,并且,向2次转印辊198施加用于使被叠层在中间转印带192上的多色调色剂像转印至用纸P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2次转印辊198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93中,将一个形成为硬质材料(例如金属等)的辊,将另一个形成为软质材料(例如,橡胶、发泡性树脂等)的弹性辊,从而能够恒定地得到上述压印线。
此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用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不过是例示,不应该限定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完全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另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价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适合用于具有复印、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的各模式,对大量的印刷物进行高速打印处理的高速机的数字复合机。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用纸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在设置在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路径上的图像形成位置中,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像载持体;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进行用纸的输送和输送停止、并矫正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定位辊;对被所述定位辊停止输送的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进行检测的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和定位前辊,
所述定位辊被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并且,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定位辊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所述定位前辊被设置在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的用纸输送路径上游,由所述定位辊和所述定位前辊夹持的用纸以弯曲成稍弯曲状的状态被保持,
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利用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由所述定位辊矫正过用纸输送位置的用纸的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所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所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所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利用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由所述定位辊矫正过用纸输送位置的用纸的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所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所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所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所述像载持体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所述像载持体直接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多张用纸中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利用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由所述定位辊矫正过用纸输送位置的用纸的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用纸输送位置,根据所述被检测出的用纸输送位置决定向所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所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所述像载持体间接地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在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之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其它的用纸,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利用所述像载持体间接地向用纸进行图像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由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相对于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用纸输送位置的偏移量来决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移量是用纸的用纸输送位置向与所述用纸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心量,
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对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用纸,利用所述用纸输送位置检测部测定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的所述偏心量,根据所述偏心量决定向所述像载持体的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根据所述修正量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对于所述其它的用纸,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辊的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
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对所述多个供纸部的每个独立地进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改变了所述供纸部的情况下,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改变后的所述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向多张用纸进行连续打印处理时进行了所述供纸部的更新的情况下,进行该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初始化,对于已更新的所述供纸部,进行从该供纸部输送的用纸的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从同一所述供纸部输送的预先设定的多张用纸,测定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将多张用纸的修正量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图像写入位置的修正量限定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修正量,将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修正量从平均值的数据中排除。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辊的所述用纸输送路径上游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的多个供纸部,
在从所述多个供纸部中的用于进行图像写入而选择的所述供纸部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的多张用纸的连续打印处理前,从所述已选择的供纸部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输送用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供纸部进行了更新的情况下,在所述连续打印处理前,从所述进行了更新的供纸部向所述图像写入位置输送用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改变了所述供纸部时,在所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外。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在所述连续打印处理前已被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用纸被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外。
CN2007101477817A 2006-08-29 2007-08-2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5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2568 2006-08-29
JP2006232568 2006-08-29
JP2006-232568 2006-08-29
JP2007-057393 2007-03-07
JP2007057393 2007-03-07
JP2007057393A JP4315988B2 (ja) 2006-08-29 2007-03-0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871A CN101135871A (zh) 2008-03-05
CN101135871B true CN101135871B (zh) 2012-01-04

Family

ID=3915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7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5871B (zh) 2006-08-29 2007-08-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32041B2 (zh)
JP (1) JP4315988B2 (zh)
CN (1) CN101135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2318B2 (ja) * 2006-12-11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13211B2 (ja) * 2008-02-07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6859B2 (ja) * 2008-04-28 2011-0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8021A (ja) * 2009-03-06 2010-09-24 Brother Ind Ltd 記録装置
JP5191528B2 (ja) * 2010-12-03 2013-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5387B2 (ja) * 2011-08-31 2014-05-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06994B2 (ja) * 2012-09-18 2014-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4060B2 (ja) 2014-05-23 2018-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41165B2 (ja) * 2017-05-30 2021-03-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06411A (ja) * 2018-05-29 2019-1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位置検出装置、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72048B2 (ja) * 2019-03-27 2023-05-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14061A (ja) * 2019-07-11 2021-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036329A (ja) 2021-09-02 2023-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9776A (ja) * 1996-02-09 1997-08-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799761B2 (en) * 2000-03-15 2004-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1353899A (ja) * 2000-06-14 2001-12-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14500A (ja) 2000-06-29 2002-01-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8410A (ja) * 2001-12-18 200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2003330334A (ja) 2002-05-13 2003-11-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2004090284A (ja) 2002-08-29 2004-03-25 Canon Inc 余白自動調整機能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87709B2 (en) * 2003-02-03 2006-01-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time setting method, program and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4500A 2002.01.18
JP特开2004-90284A 2004.03.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15988B2 (ja) 2009-08-19
US20080054555A1 (en) 2008-03-06
US8032041B2 (en) 2011-10-04
CN101135871A (zh) 2008-03-05
JP2008083665A (ja) 200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58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78800C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EP176466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adjusting an image registration
US78108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and sheet-conveyance control program
JP51001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169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78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715763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ment device
US20070014610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Multimode Duplexer
CN10058761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3309621B1 (e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dium
CN10110146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14508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51936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6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32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179A (ja) カール補正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9199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6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8022636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751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59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90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rrection method, and correction program
WO2022091878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53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