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899B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899B
CN102387899B CN201080016227.5A CN201080016227A CN102387899B CN 102387899 B CN102387899 B CN 102387899B CN 201080016227 A CN201080016227 A CN 201080016227A CN 102387899 B CN102387899 B CN 102387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axis
axis direction
tool
tool bod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6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7899A (zh
Inventor
古泽正规
糟谷喜洋
竹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87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7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4Damping the reaction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B25D17/043Han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relative to the hammer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22/00Materials of the tool or the workpiece
    • B25D2222/54Plastics
    • B25D2222/57Elastomers, e.g.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371Use of springs

Abstract

提供在冲击工具中有助于提高把手的防振效果及使用性的技术。一种冲击工具,在长轴方向上以直线状驱动工具头(119),由此使该工具头(119)执行规定的锤作业,具有:马达(111);由马达(111)驱动而使工具头(119)进行直线动作的冲击机构部(113、115);容置马达(111)及冲击机构部(113、115)的工具主体(103);覆盖工具主体(103)的至少一部分并通过防振用的第1弹性体(153、155、157、159)能够在与工具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于该工具主体(103)的外轮廓壳体(102);供作业者握持的手柄(109),其通过防振用的第2弹性体(123)能够在工具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于外轮廓壳体(102)的工具头(119)的相反侧。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击工具的防振技术。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第352013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动锤,在该电动锤中,一体地具备把手的壳体通过弹性体连接于冲击机构部,所述冲击机构部使锤击头进行冲击动作。
使用电动锤进行加工作业时,冲击机构部中不仅在工具头的冲击方向即长轴方向产生振动,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产生振动,因此期望抑制多个方向的振动的对策。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把手的防振效果及使用性的冲击工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优选方式,构成在长轴方向上以直线状驱动工具头而使该工具头执行规定的锤击作业的冲击工具。此外,本发明的“冲击工具”不仅是指工具头在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动作的结构的锤,还适宜包括工具头进行长轴方向的直线动作和围绕长轴的旋转动作的锤钻。
本发明的冲击工具,作为特征性的结构,具有:马达;冲击机构部,其由马达驱动,用于使工具头进行直线动作;工具主体,其容置马达及冲击机构部;外轮廓壳体,其覆盖工具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第1弹性体,其以使外轮廓壳体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在与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使该外轮廓壳体以弹性移动的状态与工具主体连接;把手,其供作业者握持,具有沿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握持区域;机械弹簧,以使把手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在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使该握持区域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外轮廓壳体相连接;在所述把手上形成有在所述机械弹簧中贯通并沿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滑动部件,在所述外轮廓壳体上形成有对所述滑动部件进行引导的筒状构件,在所述滑动部件上,以与所述滑动部件一起在所述机械弹簧中贯通的方式安装有限位螺栓,该限位螺栓用于规定所述把手向向后方移动时的后退端。
本发明的“冲击机构部”典型地说由运动变换机构和冲击件构成,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将马达的旋转动力变换为直线运动,所述冲击件通过该运动变换机构的直线运动并借助压力变动(空气弹簧)被直线驱动而冲击工具头。另外,弹簧或橡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及“第2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在容置振动发生源即冲击机构部的工具主体上产生的振动中的、工具头的长轴方向(冲击方向)的振动,通过将外轮廓壳体和把手连接的第2弹性体而减小,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振动通过将工具主体和外轮廓壳体连接的第1弹性体而减小。因此,通过分别设定第1及第2弹性体的硬度(弹簧常数),使把手不仅具有长轴方向的防振效果,还具有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防振效果,并且能够抑制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摇晃,而提高使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又一方式,把手具有沿与工具头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握持区域,该握持区域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通过构成用于第2弹性体的机械弹簧与外轮廓壳体连接。对于冲击工具的情况,握住把手的作业者一边向将工具头压向被加工件的方向对把手作用按压力一边进行加工作业。因此,如本发明这样,把手的握持区域形成沿与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工具头的按压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又一方式,外轮廓壳体在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且通过将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相互接合在一起。根据本发明,例如通过利用螺钉的连结而接合多个分割体时,能够容易地在将第1弹性体夹入外轮廓壳体和工具主体之间的状态下进行组装,提高组装性。
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又一方式,工具主体具有沿工具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筒状的桶部,在桶部的外周面和覆盖该桶部的外轮廓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具有O型圈,通过该O型圈来实现工具主体和外轮廓壳体在径向上的定位。此外,本发明的“径向”相当于与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O型圈具有作为将外轮廓壳体连接于工具主体的第1弹性体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另一方式,构成如下的冲击工具:在长轴方向上以直线状驱动工具头,由此使该工具头执行规定的锤击作业。此外,本发明的“冲击工具”不仅是指工具头在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动作的结构的锤,还适宜包括工具头进行长轴方向的直线动作和围绕长轴的旋转动作的锤钻。
本发明的冲击工具,作为特征性的结构,具有:马达;冲击机构部,其由马达驱动,用于使工具头进行直线动作;工具主体,其容置马达及冲击机构部;外轮廓壳体,覆盖工具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把手,其一体形成在外轮廓壳体的与工具头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供作业者握持。并且,外轮廓壳体为至少通过第1弹性体和第2弹性体与工具主体相连接的结构,其中,第1弹性体能够在与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第2弹性体能够在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弹性变形。此外,本发明的“冲击机构部”典型地说由运动变换机构和冲击件构成,其中,运动变换机构将马达的旋转动力变换为直线运动,该冲击件通过该运动变换机构的直线运动并借助压力变动(空气弹簧)被直线驱动而冲击工具头。另外,本发明的“一体”适宜包括一体形成外轮廓壳体和把手的方式、或在后序工序将分别形成的部件彼此固定的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另外,弹簧或橡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及“第2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在握住冲击工具的把手而进行加工作业的情况下,在冲击机构部上产生并传递至外轮廓壳体的振动中的、工具头的长轴方向的振动,通过第2弹性体来防振,在与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振动通过第1弹性体来防振。因此,通过分别设定第1及第2弹性体的硬度(弹簧常数),能够使把手不仅具有长轴方向的防振效果,还具有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防振效果,并且能够抑制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摇晃,而提高使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又一方式,在外轮廓壳体上一体形成有把手的冲击工具中,工具主体上,设有在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贯通该工具主体的棒状构件,该棒状构件发挥对特定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的功能,该特定的相对移动是指,外轮廓壳体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移动。通过如此结构,能够使外轮廓壳体相对于工具主体在工具头长轴方向的相对移动动作稳定,提高把手的使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又一方式,棒状构件和外轮廓壳体通过第1弹性体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第1弹性体合理地构建有关外轮廓壳体及把手的与工具头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防振的防振结构。
在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又一方式中,外轮廓壳体上设置有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用于抑制该外轮廓壳体的工具头长轴方向的振动。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动态吸振器的减振功能进一步减轻未被第2弹性体吸收的工具头长轴方向的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在冲击工具中有助于提高把手的防振效果及使用感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锤钻的整体结构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锤钻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锤钻的外侧壳体和连接于外侧壳体的手柄的外观图。
图4是从前方(锤钻头侧)观察在前后方向上被分割了的外侧壳体的后壳体部所看到的图。
图5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图2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图5的D-D线剖视图。
图9是图5的E-E线剖视图。
图10是图2的F-F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锤钻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G-G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H-H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I-I线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锤钻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说明曲柄壳体的底板及设于该底板的外侧壳体用防振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侧面图。
图18是图16的底面图。
图19是图17的J-J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第1实施方式与技术方案1~4所记载的发明相对应。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例使用电动式的锤钻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概括地看,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1以外侧壳体102、主体部103、锤钻头119和供作业者握持的手柄109为主体而构成,其中,所述外侧壳体102形成锤钻101的外轮廓,所述主体部103由该外侧壳体102覆盖,所述锤钻头119经由中空的工具头架137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所述手柄109连接于外侧壳体102的与锤钻头119一侧相反的一侧。锤钻头119由工具头架137保持,而能够沿其长轴方向进行相对直线运动。外侧壳体102对应于本发明的“外轮廓壳体”,主体部103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主体”,锤钻头119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头”,手柄109对应于本发明的“把手”。为了便于说明,将锤钻头119侧称为前,将手柄109侧称为后。
如图2所示,主体部103由容置有驱动马达111的马达壳体105和包括桶部106的曲柄壳体107构成,其中,该桶部106容置有运动变换机构113、冲击要素115及动力传递机构117。驱动马达111配置成旋转轴线成为大致与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垂直的纵向(图3中为上下方向)。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动力被运动变换机构113适当地变换为直线运动后传递至冲击要素115,经由该冲击要素115产生向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冲击力。运动变换机构113及冲击要素115对应于本发明的“冲击机构部”。另外,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动力被动力传递机构117适当减速后经由工具头架137传递至锤钻头119,该锤钻头119沿周向进行旋转运动。此外,驱动马达111通过扣押操作配置于手柄109的扳机109a而被通电驱动。
运动变换机构113以曲柄机构为主体而构成。曲柄机构构成为,通过被驱动马达111旋转驱动,作为构成该曲柄机构的末端可动构件的驱动件的活塞135在缸体141内沿锤钻头长轴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另一方面,动力传递机构117以多个齿轮构成的齿轮减速机构为主体而构成,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力传递至工具头架137。由此,工具头架137在铅垂面内旋转,随之,由该工具头架137保持的锤钻头119旋转。此外,关于运动变换机构113及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冲击要素115以作为打击件的撞击器143和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45为主体而构成,其中,所述撞击器143与活塞135一起配置在缸体141的孔内壁中,且能够自由滑动,所述冲击栓145滑动自如地配置在工具头架137中。撞击器143通过伴随活塞135的滑动动作形成的缸体141的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压力变动)而被驱动,撞击(冲击)冲击栓145,从而经由该冲击栓145向锤钻头119传递冲击力。
此外,锤钻101通过由作业者适当操作安装在曲柄壳体107的上面罩107a的作业模式切换标度盘147,能够在锤击模式和钻模式之间切换,其中,锤击模式是指仅对锤钻头119施加长轴方向的冲击力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模式,钻模式是指施加长轴方向的冲击力和周向的旋转力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模式。此外,关于锤击模式和钻模式之间的作业模式切换,由于是公知的技术,且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说明。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锤钻101中,驱动马达111被通电驱动时,其旋转输出经由运动变换机构113变换为直线运动后,经由冲击要素115使锤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的直线运动,即进行冲击动作。除了使锤钻头119进行上述的冲击动作以外,还经由通过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输出驱动的动力传递机构117传递旋转动作,由此使锤钻头119进行周向的旋转动作。即,在以钻模式进行作业时,锤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和周向的旋转动作,对被加工件进行锤钻加工作业。另一方面,在以锤击模式进行作业时,动力传递机构117的旋转动力传递被离合器切断。因此,锤钻头119仅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件进行锤击加工作业。
在上述的锤击作业时或钻作业时,在主体部103上,除了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产生冲击性且周期性的振动以外,还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产生振动。接着,对用于防止或减少在主体部103发生的振动向作业者握持的手柄109传递的防振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中示出了覆盖主体部103的外侧壳体102和安装于该外侧壳体102的手柄109。从图3与图1的比较可以理解,外侧壳体102为覆盖主体部103中的除了马达壳体105以外的区域的结构。当然,由作业者操作的部位、具体而言就是装夹构件149及作业模式切换标度盘147为从外侧壳体102露出,其中装夹构件149配置于工具头架137的前端区域,用于将锤钻头119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工具头架137。
外侧壳体102形成为从侧面观察为大致L形,包括:大致筒状的前侧部分102F,沿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纵向长的后侧部分102R,从该前侧部分102F的后端向下方延伸。并且,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分割为前侧部分102F和后侧部分102R这两个部分。图3中,分割线(接合面)由附图标记L表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侧部分102F称为前壳体部,将后侧部分102R称为后壳体部。前后的壳体部102F、102R,通过在使彼此的接合面L(前壳体部102F的后表面和后壳体部102R的前表面)配合的状态下,用螺钉151将外周形成的多个前后接合凸起部151a、151b相互连结而一体化。前后的壳体部102F、102R对应于本发明的“多个分割体”。
如上所述构成的外侧壳体102通过防振用的第1~第4弹性橡胶153、155、157、159与主体部103连接,从而能够相对于该主体部103沿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及与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垂直)方向和左右(水平)方向移动。换言之,外侧壳体102通过第1~第4弹性橡胶153、155、157、159在不直接接触主体部103的外表面的分离状态(浮动状态)被支承。以下,对各弹性橡胶153、155、157、159进行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各弹性橡胶153、155、157、159中的第1弹性橡胶153,在后壳体部102R的前表面上部和曲柄壳体107的后端面上部之间以被夹持状态共配置有4个,这些4个第1弹性橡胶153隔着锤钻头119的长轴线在上下左右各配置有一个。各第1弹性橡胶153形成为圆柱状,容置保持于在后壳体部102R形成的大致圆形的筒状部161中,并且其前表面与曲柄壳体107的后端面上部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利用接触面的摩擦力限制相对于该曲柄壳体107的移动。
如图4及图6所示,第2弹性橡胶155在后壳体部102R的前表面下部与马达壳体105的后表面下部之间,以被夹持状态,隔着与锤钻头119的长轴线垂直的垂直线在左右各配置一个,总共配置2个。各第2弹性橡胶155形成为圆柱状,容置保持于在后壳体部102R形成的大致圆形的筒状部163中。并且,该第2弹性橡胶155的前表面与松配合地嵌入筒状部163内的马达壳体105的销状突部105a的后端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利用接触面的摩擦力限制相对于该马达壳体105的移动。
如图5及图7所示,第3弹性橡胶157在形成于前壳体部102F内部的径向壁面的后表面、与用于使桶部106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接合的螺钉152的头部之间,以被夹持状态,隔着锤钻头119的长轴线在上下左右各配置一个,总共配置4个。各第3弹性橡胶157形成为圆柱状,容置保持于在前壳体部102F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的筒状部165中,并且其后表面与螺钉152的头部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利用该接触面的摩擦力限制相对于该桶部106的移动。
外侧壳体102通过如下方式组装:使分割后的一方的前壳体部102F从前方覆盖桶部106,使另一方的后壳体部102R从后侧覆盖曲柄壳体107及马达壳体105,在使两壳体部102F、102R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将螺钉151拧入两壳体部102F、102R的接合凸起部151a、151b。此时,上述的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外侧壳体102的接合方向)上被按压于该曲柄壳体107、马达壳体105以及桶部106。即,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在将外侧壳体102组装于主体部103时,以弹性变形状态被夹持在该外侧壳体102和主体部103之间。此时,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分别由形成在外侧壳体102的筒状部161、163、165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该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的组装作业。
上述的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进行作用,来减小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振动中的、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垂直)方向及左右(水平)方向的振动传递至外侧壳体102。第1~第3弹性橡胶157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
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1具备用于抑制主体部103产生的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的动态吸振器171,在该动态吸振器171安装有第4弹性橡胶159。如图5所示,动态吸振器171以形成为长条中空状的作为动态吸振器主体的筒体172、配置在该筒体172内的配重173、作为弹性要素的施力弹簧174为主体而构成,其中,所述施力弹簧174为了将配重173在其与筒体172之间连接而分别在该配重173的前后配置。如此构成的动态吸振器171隔着锤钻头119的长轴线分别配置在主体部103的曲柄壳体107的左侧及右侧的侧面,并以配重173的移动方向处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方式安装为彼此平行。动态吸振器171构成如下的减振机构:通过施力弹簧174与筒体172相连接的配重173相对于主体部103上产生的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的振动相向地进行动作,从而抑制主体部103的振动。
第4弹性橡胶159形成为环状,并且如图5、图8及图9所示,对于左右的各动态吸振器171来说,第4弹性橡胶159在筒体172的外周的前后各安装一个,总共安装4个。在外侧壳体102的前壳体部102F和后壳体部102R的各内侧面上,在与第4弹性橡胶159的侧面区域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圆弧状的卡合部167,第4弹性橡胶159的侧面以面接触的方式在弹性变形状态下与该卡合部167卡合。由此,第4弹性橡胶159进行作用,来减少主体部103上产生的振动中的、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振动传递至外侧壳体102。第4弹性橡胶159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
另外,如图2所示,在外侧壳体102的前壳体部102F的内表面和桶部106的外表面之间配置有套筒131,该套筒131与前壳体部102F的内周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经由前后2个O型圈133以弹性变形状态与桶部106的外周面相抵接。O型圈133为橡胶制,不仅能够使外侧壳体102相对于桶部106实现在径向(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定位,而且通过在径向上的弹性变形能够使外侧壳体102相对于桶部106移动,所以还在该方向上发挥防振部件的作用。O型圈13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
如图1~图3所示,手柄109形成从侧面观察为大致D形,具有在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握持区域109A、从该握持区域109A的上下的各端部向前方延伸的水平状的连接区域109B、109C,并且上下的连接区域109B、109C的端部与外侧壳体102的后壳体部102R的后端部相连接。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手柄109的下侧的连接区域109C以转动轴121为支点转动自如地连接于后壳体部102R的下端部,上侧的连接区域109B通过防振用的压缩螺旋弹簧123以能够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于后壳体部102R的上端部。
如图10所示,压缩螺旋弹簧123以伸缩方向处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方式配置2个,所述2个压缩螺旋弹簧123隔着锤钻头119的长轴线在左右各配置有一个。各压缩螺旋弹簧123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介于手柄109和后壳体部102R之间,一端与手柄109侧的弹簧座面相抵接,另一端与后壳体部102R侧的弹簧座面相抵接。如此配置的压缩螺旋弹簧123进行作用,来减少主体部103上产生的振动中的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经过外侧壳体102传递至手柄109。压缩螺旋弹簧12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弹性体”及“机械弹簧”。此外,压缩螺旋弹簧123由配置在手柄109和后壳体部102R之间的防尘罩124覆盖。
在手柄109的上端部形成有在压缩螺旋弹簧123中贯通并向前方水平地延伸的作为滑动部件的柱状体125,该柱状体125在形成于后壳体部102R后表面的滑动导向用的筒状构件127内滑动,由此使得手柄109相对于后壳体部102R在锤钻头长轴方向的相对移动动作稳定。此外,在柱状体125上安装有限位螺栓129,通过该限位螺栓129的头部与筒状构件127的前表面抵接,规定手柄109向后方移动时的后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覆盖主体部103的外侧壳体102通过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能够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而通过第4弹性橡胶159及O型圈133能够在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因此,在锤击作业时或钻作业时,伴随使锤钻头119进行冲击动作在主体部103上产生并传递至外侧壳体102的振动中的、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振动,通过第4弹性橡胶159而减小,长轴方向的振动通过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而减小。如此,外侧壳体102在锤钻头的长轴方向及与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左右各方向上即在所有方向上被防振。
另一方面,手柄109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3能够相对于外侧壳体102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因此,从外侧壳体102向手柄109传递的振动中的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3而减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振动中的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主要通过使外侧壳体102和手柄109连接的压缩螺旋弹簧123而减小,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振动通过使主体部103和外侧壳体102连接的第4弹性橡胶159而减小。因此,使手柄109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及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具有防振效果,并且提高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防振的第4弹性橡胶159的弹簧常数而设定得稍硬,由此能够抑制手柄109相对于主体部103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摇晃,而提高使用性。
本实施方式中,以被夹持状态配置在外侧壳体102和主体部103之间的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为,在如前所述用螺钉151将前壳体部102F和后壳体部102R连结接合时以压缩状态被夹持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是主要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3来进行手柄109的长轴方向的防振的结构,对于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来说,也可以是能够从该被压缩了的状态进一步压缩变形(能够进行长轴方向的防振)的结构、或不能压缩变形(不能进行长轴方向的防振)的结构中的任一种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主体部103具备动态吸振器171的结构。因此,对于在该主体部103上产生的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动态吸振器171的减振要素即配重173及施力弹簧174协动而进行动态减振。由此能够抑制主体部103的振动。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图1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2实施方式对应于技术方案1~4所记载的发明。本实施方式涉及有关外侧壳体102的防振结构的变形例,尤其是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防振的变形例。并且,对于该防振结构以外的结构,例如锤钻101的整体结构、与驱动锤钻头119相关的结构、与安装手柄109相关的结构等,完全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外侧壳体102通过防振用的第1~第3弹性橡胶153、155、157(其中,关于第2弹性橡胶155参照图6)以弹性移动的状态连接于主体部103,而在前端侧(前端侧),如图11所示,通过套筒131及O型圈133连接于桶部106。另外,如图11所示,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手柄109的下侧的连接区域109C以转动轴121为支点转动自如地连接于后壳体部102R的下端部,上侧的连接区域109B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3能够在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于后壳体部102R的上端部。关于上述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以锤钻101的主体部103不具备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态吸振器171情况为对象。如图12~图14所示,在主体部103的曲柄壳体107的左右的侧面区域,配置有第5弹性橡胶176,通过该第5弹性橡胶176,外侧壳体10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3在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第5弹性橡胶176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4弹性橡胶159,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
第5弹性橡胶176在曲柄壳体107的左右的外侧面和与其相对的外侧壳体102的前壳体部102F的左右的内侧面之间以被夹持状态前后各配置一个,总共配置4个。各第5弹性橡胶176形成为圆柱状,以一部分从筒状部177突出的方式容置保持于大致圆形的筒状部177内,并且其突出端面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形成在前壳体部102F的内侧面的突部178相抵接,利用接触面的摩擦力限制相对于该前壳体部102F的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筒状部177形成在曲柄壳体107上且向侧方开口。
根据如上所述第5弹性橡胶176被夹持的本实施方式,第5弹性橡胶176能够减少在主体部103产生的振动中的、与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的振动,来对外侧壳体102进行防振。此外,关于其他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为利用曲柄壳体107的筒状部177保持第5弹性橡胶176的结构,因此在组装前壳体部102F和后壳体部102R时能够防止第5弹性橡胶176脱落,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该筒状部177的设置部位也可以从曲柄壳体107侧变更为外侧壳体102侧。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图18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3实施方式对应于技术方案5~7所记载的发明。如图15所示,概括地看,本实施方式的锤钻201以形成锤钻201的外轮廓的外侧壳体202、被该外侧壳体202覆盖的主体部203、锤钻头219、供作业者握持的手柄209为主体而构成,其中,所述锤钻头219经由中空的工具头架237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该主体部2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所述手柄209连接于外侧壳体202的与锤钻头219一侧相反的一侧。锤钻头219由工具头架237保持,而能够沿其长轴方向进行相对直线运动。外侧壳体202对应于本发明的“外轮廓壳体”,主体部203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主体”,锤钻头219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头”,手柄209对应于本发明的“把手”。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锤钻头219侧称为前,将手柄209侧称为后。
主体部203由容置有驱动马达211的马达壳体205和包括桶部206的曲柄壳体207构成,其中,所述桶部206容置有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图示的运动变换机构、冲击要素及动力传递机构。曲柄壳体207,桶部206以外的区域容置于马达壳体205,并且曲柄壳体207与该马达壳体205接合。驱动马达211配置成旋转轴线处于与主体部203的长轴方向(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大致垂直的纵方(图15中为上下方向)。
驱动马达211的旋转动力由运动变换机构适当变换为直线运动后传递至冲击要素,经由该冲击要素使锤钻头219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运动变换机构及冲击要素对应于本发明的“冲击机构部”。另外,驱动马达211的旋转动力由动力传递机构适当减速后经由工具头架237传递至锤钻头219,该锤钻头219在周向上进行旋转动作。即,在以钻模式进行作业时,锤钻头219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和周向的旋转动作,对被加工件进行钻加工作业。另一方面,在以锤击模式进行作业时,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动力传递被离合器切断。因此,锤钻头219仅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件进行锤击加工作业。此外,驱动马达211通过扣押操作配置在手柄209的扳机209a被通电驱动。
接着,在锤击作业时或钻作业时,对于用于防止或减小从主体部203向作业者握持的手柄209传递振动的防振结构,参照图15~图19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手柄209和外侧壳体202形成一体的结构、或彼此固定而一体的结构。并且,外侧壳体202通过防振用的压缩螺旋弹簧281连接于主体部203,而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3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移动,并且通过防振用的多个橡胶环283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3在与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垂直)方向及左右(水平)方向相对移动。橡胶环28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弹性体”,压缩螺旋弹簧28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弹性体”。
手柄209形成从侧面观察为大致D形,具有沿与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握持区域209A、从握持区域209A的上下的各端部向前方大致水平状地延伸的连接区域209B、209C,并且,上下的连接区域209B、209C的前端部与外侧壳体202的后端部一体地连接。如图15所示,压缩螺旋弹簧281以伸缩方向处于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的方式,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介于外侧壳体202的与手柄209的连接区域即上端部前表面侧和主体部203的曲柄壳体207的后部上端后表面侧之间,一端与外侧壳体202侧的弹簧承受部202a相抵接,另一端与曲柄壳体207侧的弹簧承受部207a相抵接。如此配置的压缩螺旋弹簧281进行作用,来减少在主体部203上产生的振动中的、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向手柄209传递。
此外,压缩螺旋弹簧281对曲柄壳体207作用向前方的作用力,与此相伴手柄209及外侧壳体202相对地受到向后方的作用力。因此,如图15所示,在主体部203的马达壳体205的外侧前表面205a和与该外侧前表面205a相对的外侧壳体202的内表面径向的台阶面202b之间,具有橡胶制或树脂制的限位环282,由此,规定初始状态下的外侧壳体202和主体部203的相对位置。
如图16~图19所示,橡胶环283通过橡胶环保持件285固定地安装于长条状的销构件284的长轴方向的两端部外周。销构件284对应于本发明的“棒状构件”。曲柄壳体207的底板207b的下表面(外表面),隔着锤钻头219的长轴线在左右配置有长条状的2个筒状构件286,该2个筒状构件286沿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左右的筒状构件286一体地形成于或固定于曲柄壳体207。各筒状构件286上,分别以贯通地配置有销构件284,并且如图19所示,在该左右的筒状构件286的两端部,销构件284沿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相对滑动自如地被滑动轴承287支承。并且,左右的销构件284的长轴方向两端部从筒状构件286向外部突出,在左右的销构件284的突出端部上通过橡胶环保持件285同轴地安装有橡胶环283。因此,在曲柄壳体207的外侧下部,在前后左右的4个部位各配置一个橡胶环283,总共配置4个橡胶环283。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外侧壳体202上形成有用于分别容置保持4个橡胶环283的4个筒状保持部288。各橡胶环283以面接触的方式与筒状保持部288的内周面相接触,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变形地连接。于是,外侧壳体202在该主体部203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区域即曲柄壳体207的底部附近,通过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排列的4个橡胶环283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3在与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及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接。
此外,销构件284的长轴方向的两端面(橡胶环保持件285的端面)与筒状保持部288的孔底相抵接,由此外侧壳体202和销构件284形成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被限制了的一体结构。因此,销构件284与外侧壳体202一起相对于曲柄壳体207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作为引导外侧壳体202的移动的导轨发挥功能。
另外,如图16所示,在筒状构件286的上面侧中的与曲柄壳体207的底板207b的内表面(壳体内部)相面对的区域,形成有开口286a,经由该开口286a将曲柄壳体207内部的润滑油(grease)导入筒状构件286内。如此通过润滑油将销构件284和筒状构件286(滑动轴承287)的滑动面润滑,由此提高滑动动作的顺滑性或耐久性。此外,在滑动轴承287的外侧设有防止润滑油漏出的油封289。
此外,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为了覆盖主体部203而设置的外侧壳体202为覆盖主体部203中的除了马达壳体205的下部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结构,关于由作业者操作的部位、具体而言是装夹构件249及切换锤钻头219的作业模式的作业模式切换标度盘247,从外侧壳体202露出,其中,装夹构件249配置于工具头架237的前端区域,用于将锤钻头219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工具头架237。
另外,在曲柄壳体207的左右的侧面安装有动态吸振器271。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具体的图示,动态吸振器271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态吸振器171同样,构成如下的减振机构:通过作为弹性要素的施力弹簧与筒体相连接的配重,相对于主体部203上产生的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相向地动作,由此抑制主体部203的振动。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覆盖主体部203的外侧壳体202和手柄209形成一体。并且,外侧壳体202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81连接于主体部203,而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3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且通过橡胶环283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3在与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在锤击作业时或钻作业时,伴随使锤钻头119进行冲击动作而在主体部203上产生并传递至外侧壳体202的振动中的、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的振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81而减小,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振动,通过橡胶环283而减小。如此,外侧壳体102及手柄209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及与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左右各方向、即所有方向上被防振。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使作业者握持的手柄209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及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具有防振效果,并且提高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防振的橡胶环283的弹簧常数而设定得稍硬,由此能够抑制手柄209相对于主体部203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摇晃,而提高使用性。
此外,可以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橡胶环283不仅在与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防振,在长轴方向上也进行防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曲柄壳体207设有在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上贯通且滑动自如的销构件284,并且外侧壳体202与该销构件284一起相对于曲柄壳体207沿锤钻头219的长轴方向相对移动。即,销构件284作为引导外侧壳体202相对于曲柄壳体207移动的导轨而发挥功能,能够使外侧壳体202的相对移动动作稳定,而提高使用性。另外,由于是向销构件284和筒状构件286的滑动面供给曲柄壳体207内的润滑油的结构,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该滑动部位的顺滑性、耐久性。
此外,第1~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例对锤钻101、20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够适用于锤钻头119、219仅进行冲击动作的锤。
鉴于上述发明的主旨,还能够构成以下的方式。
(方式1)
“根据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弹性体具备多个,并且该多个第1弹性体隔着工具头的长轴线对称配置。”
(方式2)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接合所述分割体时,所述第1弹性体由所述工具主体或外轮廓壳体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的筒状部保持。”
(方式3)
“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吸振器具有筒体、容置于该筒体内并能够沿所述工具头长轴方向进行直线移动的配重、在配重和筒体之间连接该配重的弹性要素,所述第1弹性体以弹性变形状态与所述外轮廓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周。”
(方式4)
“根据技术方案5~7中任一项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弹性体在所述工具主体的、与工具头长轴方向交叉的垂直方向的中间区域,在同一水平面上以排列状态配置有多个。”
(方式5)
“根据技术方案6或7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形成向所述棒状构件和所述工具主体的滑动部位供给该工具主体内的润滑油的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 锤钻(冲击工具)
102 外侧壳体(外轮廓壳体)
102F 前壳体部(分割体)
102R 后壳体部(分割体)
103 主体部(工具主体)
105 马达壳体
105a 销状突部
106 桶部
107 曲柄壳体
107a 上面罩
109 手柄(把手)
109A 握持区域
109B 上连接区域
109C 下连接区域
109a 扳机
111 驱动马达(马达)
113 运动变换机构(冲击机构部)
115 冲击要素(冲击机构部)
117 动力传递机构
119 锤钻头(工具头)
121 转动轴
123 压缩螺旋弹簧(第2弹性体)124 防尘罩
125 柱状体
127 筒状构件
129 限位螺栓
131 套筒
133 O型圈(第1弹性体)
135 活塞
137 工具头架
141 缸体
141a 空气室
143 撞击器
145 冲击栓
147 作业模式切换标度盘
149 装夹构件
151 螺钉
151a 前接合凸起部
151b 后接合凸起部
152 螺钉
153 第1弹性橡胶(第1弹性构件)
155 第2弹性橡胶(第1弹性构件)
157 第3弹性橡胶(第1弹性构件)
159 第4弹性橡胶(第1弹性构件)
161 筒状部
163 筒状部
165 筒状部
167 卡合部
171 动态吸振器
172 筒体
173 配重
174 施力弹簧
176 第5弹性橡胶(第1弹性构件)
177 筒状部
178 突部
201 锤钻(冲击工具)
202 外侧壳体(外轮廓壳体)
202a 弹簧承受部
202b 台阶面
203 主体部
205 马达壳体
205a 外侧前表面
206 桶部
207 曲柄壳体
207a 弹簧承受部
207b 底板
209 手柄(把手)
209A 握持区域
209B 上连接区域
209C 下连接区域
209a 扳机
211 驱动马达
219 锤钻头(工具头)
237 工具头架
247 作业模式切换标度盘
249 装夹构件
271 动态吸振器
281 压缩螺旋弹簧(第2弹性体)
282 限位环
283 橡胶环(第1弹性体)
284 销构件(棒状构件)
285 橡胶保持件
286 筒状构件
286a 开口
287 滑动轴承
288 筒状保持部
289 油封

Claims (8)

1.一种冲击工具,在长轴方向上以直线状驱动工具头,由此使该工具头执行规定的锤击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
冲击机构部,其由所述马达来驱动,用于使所述工具头进行直线动作;
工具主体,其容置所述马达及所述冲击机构部;
外轮廓壳体,其覆盖所述工具主体的至少一部分;
第1弹性体,其以使所述外轮廓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在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使该外轮廓壳体以弹性移动的状态与所述工具主体相连接;
把手,其供作业者握持,具有沿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握持区域;
机械弹簧,以使所述把手能够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使该握持区域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外轮廓壳体相连接;
在所述把手上形成有在所述机械弹簧中贯通并沿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滑动部件,在所述外轮廓壳体上形成有对所述滑动部件进行引导的筒状构件,
在所述滑动部件上,以与所述滑动部件一起在所述机械弹簧中贯通的方式安装有限位螺栓,该限位螺栓用于规定所述把手向后方移动时的后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壳体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并且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相互接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主体具有沿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桶部,在所述桶部的外周面和覆盖该桶部的所述外轮廓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具有O型圈,通过该O型圈来实现所述工具主体和所述外轮廓壳体在径向上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具主体上设置有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用于抑制该工具主体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具主体上设置有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用于抑制该工具主体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振动。
6.一种冲击工具,在长轴方向上以直线状驱动工具头,由此使该工具头执行规定的锤击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有:
马达,
冲击机构部,其由所述马达来驱动,用于使所述工具头进行直线动作,
工具主体,其容置所述马达及所述冲击机构部,
外轮廓壳体,其覆盖所述工具主体的至少一部分,
把手,其在所述外轮廓壳体的与所述工具头一侧相反的一侧与该外轮廓壳体形成为一体,并供作业者握持,
第1弹性体,其能够在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第2弹性体,其能够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弹性变形;
所述外轮廓壳体至少通过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与所述工具主体相连接,
所述工具主体上,设有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贯通该工具主体的棒状构件,该棒状构件发挥对特定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的功能,该特定的相对移动是指,所述外轮廓壳体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构件和所述外轮廓壳体通过所述第1弹性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具主体上设置有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用于抑制该工具主体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振动。
CN201080016227.5A 2009-04-10 2010-04-09 冲击工具 Active CN102387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6498 2009-04-10
JP2009096498A JP5361504B2 (ja) 2009-04-10 2009-04-10 打撃工具
PCT/JP2010/056459 WO2010117063A1 (ja) 2009-04-10 2010-04-09 打撃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899A CN102387899A (zh) 2012-03-21
CN102387899B true CN102387899B (zh) 2015-06-24

Family

ID=4293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227.5A Active CN102387899B (zh) 2009-04-10 2010-04-09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067605A1 (zh)
EP (1) EP2418051B1 (zh)
JP (1) JP5361504B2 (zh)
CN (1) CN102387899B (zh)
RU (1) RU2532656C2 (zh)
WO (1) WO2010117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6781B2 (ja) * 2008-07-07 2013-11-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5361504B2 (ja) * 2009-04-10 2013-12-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DE102012103587A1 (de) * 2012-04-24 2013-10-24 C. & E. Fein Gmbh Handführbare Werkzeugmaschine mit Außengehäuse
JP5984659B2 (ja) * 2012-12-25 2016-09-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EP3189940B1 (en) 2012-12-25 2018-01-31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6096593B2 (ja) * 2013-05-29 2017-03-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1505300S (zh) * 2013-07-05 2015-11-09
JP1519186S (zh) * 2013-11-18 2015-03-16
JP6116058B2 (ja) * 2013-11-26 2017-04-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6334144B2 (ja) * 2013-11-26 2018-05-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EP2898993B1 (en) 2014-01-23 2019-01-30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EP2898994A1 (en) 2014-01-23 2015-07-29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rear handle
EP2898992B1 (en) 2014-01-23 2016-05-0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rear hand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art of a handle assembly for a power tool and method of disassembling a part of a handle assembly for a power tool
EP2898991B1 (en) 2014-01-23 2018-12-26 Black & Decker Inc. Rear handle
JP6208061B2 (ja) * 2014-03-25 2017-10-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6183549B2 (ja) * 2014-04-30 2017-08-2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作業工具
JP6441588B2 (ja) * 2014-05-16 2018-12-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6348337B2 (ja) * 2014-05-16 2018-06-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6325360B2 (ja) * 2014-06-12 2018-05-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CN105835012B (zh) 2015-02-02 2020-08-21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JP6620434B2 (ja) * 2015-06-12 2019-12-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DE102017204318A1 (de) * 2016-03-30 2017-10-05 Robert Bosch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Solutions Private Limited Hand-Schneidwerkzeug
JP6863704B2 (ja) 2016-10-07 2021-04-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US10875168B2 (en) 2016-10-07 2020-12-2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EP3385034B1 (en) 2017-03-29 2019-10-16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US10913141B2 (en) * 2017-04-18 2021-02-09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RU2677903C2 (ru) * 2017-05-23 2019-01-22 Борис Самуилович Доброборский Машина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JP7080606B2 (ja) * 2017-08-29 2022-06-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6987599B2 (ja) * 2017-10-20 2022-01-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EP3501750A1 (de) * 2017-12-19 2019-06-26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Vibrationsgedämpfte handwerkzeugmaschine
RU190818U1 (ru) * 2017-12-28 2019-07-1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текту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ашина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DE102019124134A1 (de) 2018-09-10 2020-03-12 Makita Corporation Arbeitswerkzeug
JP7246202B2 (ja) 2019-02-19 2023-03-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JP7229807B2 (ja) 2019-02-21 2023-02-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DE212020000650U1 (de) * 2019-06-13 2022-03-23 Koki Holdings Co., Ltd. Elektrische Arbeitsmaschine
US11845168B2 (en) * 2019-11-01 2023-12-19 Makita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tool
DE102020216538A1 (de) 2020-12-23 2022-06-23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Handwerkzeugmaschine
JP2024011112A (ja) 2022-07-14 2024-01-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4497A (en) * 1984-02-18 1985-09-11 Bosch Gmbh Robert Hand machine tool, particularly hammer drill or percussion drill
CN1533866A (zh) * 2003-04-01 2004-10-06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915606A (zh) * 2005-08-19 2007-02-2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946520A (zh) * 2004-08-27 2007-04-11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CN101244556A (zh) * 2007-02-15 2008-08-20 希尔蒂股份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01352849A (zh) * 2007-07-24 2009-01-28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0464955C (zh) * 2003-07-15 2009-03-04 威克建设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减震手柄的成套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5827A (en) * 1971-08-05 1974-11-05 Stihl Maschf Andreas Portable implement,especially motor chain saw
US3921729A (en) * 1971-11-25 1975-11-25 Hilti Ag Electropneumatic hammer
DE2516406C3 (de) * 1975-04-15 1981-11-19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Bohrhammer
JPS6033637B2 (ja) * 1979-11-07 1985-08-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気ハンマ
SU1627399A1 (ru) * 1988-10-31 1991-02-15 Новосиби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нженеров 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Вибро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DE3839207A1 (de) * 1988-11-19 1990-05-23 Hilti Ag Tragbares handgeraet mit schlagwerk
JPH0282476U (zh) * 1988-12-09 1990-06-26
DE4415348A1 (de) 1994-05-02 1995-11-09 Hilti Ag Bohr- und Meisselgerät
JPH0825249A (ja) * 1994-07-12 1996-01-30 Makita Corp 振動工具及び防振リング
DE19730356C2 (de) * 1997-07-15 2001-05-17 Wacker Werke Kg Schwingungsgedämpfter Aufbruch- und/oder Bohrhammer
FI112450B (fi) * 2000-10-09 2003-12-15 Sandvik Tamrock Oy Rikotuslaite ja työkalu
US6805207B2 (en) * 2001-01-23 2004-10-19 Black & Decker Inc. Housing with functional overmold
GB0105547D0 (en) * 2001-03-07 2001-04-25 Black & Decker Inc Tool holder for a rotary hammer or a chisel hammer
PT1238759E (pt) * 2001-03-07 2004-04-30 Black & Decker Inc Martelo
DE10130088C2 (de) * 2001-06-21 2003-10-16 Hilti Ag Schlagendes Elektrohandwerkzeuggerät mit aktiver Vibrationsdämpfung
EP1302281B1 (de) * 2001-10-15 2007-05-0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luftleitung für ein Elektrohandwerkzeuggerät mit elektropneumatischem Schlagwerk
JP3976187B2 (ja) * 2002-11-20 2007-09-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ードリル
DE10255162A1 (de) * 2002-11-22 2004-06-03 Hilti Ag Vibrationsentkoppelte Schlagwerksbaugruppe
JP4195818B2 (ja) * 2003-01-16 2008-12-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ハンマ
AU2004222098B2 (en) * 2003-03-21 2009-11-05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incorporating such apparatus
EP1475190B1 (en) * 2003-05-09 2010-03-31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GB2402098B (en) * 2003-05-21 2007-10-17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incorporating such apparatus
ES2321942T3 (es) * 2003-07-15 2009-06-15 Wacker Neuson Se Aparato de trabajo con suspension en el mango.
GB2407790A (en) * 2003-11-04 2005-05-11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a power tool
DE102004001548A1 (de) 2004-01-10 2005-08-04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mit einer Schwingungsisoliereinrichtung
DE102004019776A1 (de) * 2004-04-23 2005-11-1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Bohr- und/oder Schlaghammer
JP4525904B2 (ja) 2004-06-08 2010-08-1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JP4509662B2 (ja) * 2004-06-16 2010-07-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打撃工具
SE528469C2 (sv) * 2004-07-05 2006-11-21 Atlas Copco Constr Tools Ab Slående verktyg med en rörligt upphängd slagmekanism
SE528471C2 (sv) * 2004-07-05 2006-11-21 Atlas Copco Constr Tools Ab Vibrationsdämpat slående verktyg med tryckluftmatningsorgan
DE102004041219A1 (de) 2004-08-26 2006-03-02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griffvorrichtung mit einer Vibrationsabschirmeinheit
JP4461046B2 (ja) * 2005-03-29 2010-05-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作動式作業工具
DE102005016453A1 (de) * 2005-04-11 2006-10-12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GB2429675A (en) * 2005-06-23 2007-03-07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dampening mechanism
DE102005038088A1 (de) * 2005-08-11 2007-02-15 Hilti Ag Verbindungsanordnung zwischen Hauptgehäuse und Griffgehäuse
DE102005038091A1 (de) * 2005-08-11 2007-02-15 Hilti Ag Handwerkzeuggerät mit Vibrationsminderung
US7383895B2 (en) * 2005-08-19 2008-06-10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power tool
DE102005047353A1 (de) 2005-10-04 2007-04-05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werkzeugmaschine
US7469752B2 (en) * 2005-12-02 2008-12-30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E102006021307A1 (de) * 2006-05-08 2007-11-1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vibrationsgedämpften Handgriff
DE102006000253A1 (de) * 2006-05-30 2007-12-06 Hilti Ag Schlag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xial beweglich gelagertem Schlagwerk
DE102006027784A1 (de) * 2006-06-16 2007-12-20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JP4626574B2 (ja) * 2006-06-16 2011-02-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8006778B2 (en) * 2006-06-16 2011-08-30 Robert Bosch Gmbh Handheld power tool
DE102006027774A1 (de) * 2006-06-16 2007-12-20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6029630A1 (de) * 2006-06-28 2008-01-03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JP4756473B2 (ja) * 2006-07-20 2011-08-2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DE102007000059A1 (de) * 2007-01-31 2008-09-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Schwingungstilger
US8485274B2 (en) * 2007-05-14 2013-07-16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US7832498B2 (en) * 2007-06-15 2010-11-16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US7806201B2 (en) * 2007-07-24 2010-10-05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with dynamic vibration damping
JP5128998B2 (ja) * 2008-04-04 2013-01-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式作業工具
DE102008001252A1 (de) * 2008-04-18 2009-10-22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Handwerkzeugmaschine
JP5290666B2 (ja) * 2008-08-29 2013-09-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US8240394B2 (en) * 2008-12-09 2012-08-14 Sp Air Kabushiki Kaisha Hammer with vibration reduction mechanism
JP5436135B2 (ja) * 2008-12-19 2014-03-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5361504B2 (ja) * 2009-04-10 2013-12-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DE102009054728A1 (de) * 2009-12-16 2011-06-22 Robert Bosch GmbH, 70469 Handwerkzeugmaschine
JP5534940B2 (ja) * 2010-05-25 2014-07-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4497A (en) * 1984-02-18 1985-09-11 Bosch Gmbh Robert Hand machine tool, particularly hammer drill or percussion drill
CN1533866A (zh) * 2003-04-01 2004-10-06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00464955C (zh) * 2003-07-15 2009-03-04 威克建设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减震手柄的成套工具
CN1946520A (zh) * 2004-08-27 2007-04-11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CN1915606A (zh) * 2005-08-19 2007-02-2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01244556A (zh) * 2007-02-15 2008-08-20 希尔蒂股份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01352849A (zh) * 2007-07-24 2009-01-28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61504B2 (ja) 2013-12-04
JP2010247239A (ja) 2010-11-04
RU2011145571A (ru) 2013-05-20
US9505118B2 (en) 2016-11-29
WO2010117063A1 (ja) 2010-10-14
CN102387899A (zh) 2012-03-21
EP2418051A1 (en) 2012-02-15
EP2418051A4 (en) 2014-06-25
RU2532656C2 (ru) 2014-11-10
EP2418051B1 (en) 2018-06-27
US20120067605A1 (en)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7899B (zh) 冲击工具
CN102666029B (zh) 冲击工具
JP5336781B2 (ja) 作業工具
RU2507059C2 (ru) Ручной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RU2577639C2 (ru)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CN100404210C (zh) 电动工具
GB2419564A (en) Hand held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damped pistol grip
RU2606139C2 (ru)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JP2009509790A (ja) 電動工作機械
US20130043052A1 (en) Hammer drill
US10406668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RU2702181C2 (ru) Бой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5147449B2 (ja) 作業工具
JP5984658B2 (ja) 打撃工具
JP4456559B2 (ja) 作業工具
JP5984659B2 (ja) 打撃工具
JP5356097B2 (ja) 打撃工具
JP2004106136A (ja) 電動工具
JP5009060B2 (ja) 打撃工具
WO2017199823A1 (ja) 打撃工具
RU2004126288A (ru) Ударно-вращательная машина
JP6612496B2 (ja) 打撃工具
JP6385003B2 (ja) 打撃工具
CN117400205A (zh) 冲击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