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9422A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9422A CN102169422A CN201110042592XA CN201110042592A CN102169422A CN 102169422 A CN102169422 A CN 102169422A CN 201110042592X A CN201110042592X A CN 201110042592XA CN 201110042592 A CN201110042592 A CN 201110042592A CN 102169422 A CN102169422 A CN 1021694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sheet material
- image
- continuous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6—Printer job scheduling or printer resource hand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所述打印控制设备具有决定装置、打印控制装置和确定装置。决定装置决定连续片材上的双面打印的打印次序。打印控制装置根据决定的打印次序使打印装置执行第一面上的第一面图像的连续打印并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后执行第二面上的第二面图像的连续打印。在确定装置确定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前出现中断因素的情况下,打印控制装置执行向第二面上的打印的切换,并使打印装置执行相对于已打印于第一面上的任何第一面图像的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任何第二面图像的打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连续片材执行打印的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卷纸的连续片材的两面上打印图像的典型打印设备中,在引入打印单元中的连续片材的一面上执行打印,并且连续片材被切割并且暂时缠绕。连续片材被重新引入打印单元中以在另一面上执行打印(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11-249346)。为了在这种打印设备中执行高效的打印,以这样的次序执行打印:对于多个页连续执行一面上的打印,并且,一旦一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结束,执行另一面上的打印。
在以这样的次序执行打印的情况下,决定页次序,使得打印次序变为上述的次序。但是,当在执行一面上的打印时出现诸如纸用光的中断因素时,打印在该时间点结束,并且,不执行该一面上的剩余页的打印和另一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这样,在中途结束打印的情况下,必须从开始重新开始打印,这是低效的。
发明内容
实施例提供一种使打印单元执行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打印作为连续片材的两面上的打印的打印控制设备。所述打印控制设备包括决定单元、打印控制单元和确定单元。所述决定单元根据在第一面上打印的第一面图像的布置和在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打印的第二面图像的布置,决定当使打印单元在连续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时的打印次序。所述打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决定单元决定的打印次序,使打印单元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一面上的那些第一面图像的连续打印并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后使打印单元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那些第二面图像的连续打印。所述确定单元关于由打印单元执行的打印确定是否出现中断因素。在确定单元确定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前出现中断因素的情况下,打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切换到第二面上的打印并使打印单元执行相对于已打印于第一面上的任何第一面图像的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任何第二面图像的打印。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
图2是示出与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上的控制相关的配置的框图。
图3A~3C示出在连续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的情况下的图像的布置。
图4是在连续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设备的各部件的相对布置和设备形状等仅出于解释而不是限制的目的。
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控制设备的例子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配置。仅具有打印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的打印功能的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被示出,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应用用作进一步具有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的读取设备的复印机的设备或添有其它功能的多功能设备。
并且,将描述使用卷形片材作为要在上面执行打印处理的记录材料(记录介质或记录片材)的例子。该卷形片材是连续片材的例子,但是,对于连续片材,也可使用缠绕成卷的片材以外的片材。并且,可通过图像形成设备自动执行连续片材的切割,或者可在用户发出手动指令的同时切割。记录材料的材料不限于纸,并且,只要可执行打印处理,就可使用各种材料。并且,图像形成设备不仅被设计为在连续片材上执行打印。可以应用还能够在通过将片材事先切割成预定尺寸而获得的切割片材上执行打印的图像形成设备。
并且,打印系统不限于基于将在后面描述的使用用于图像打印的液体墨的喷墨系统的图像打印。对于施加到记录材料的记录剂,可以使用固体墨,并且,可以采用诸如使用调色剂的电子照相系统、升华系统、热转印系统和点冲击系统的各种系统。并且,图像形成设备不仅仅被设计为通过使用多种颜色的记录剂执行彩色记录。可以执行仅基于黑色(包含灰色)的单色记录。并且,打印不限于可见图像的打印,并且,可以为不可见图像或难以被视觉识别的图像的打印。并且,除了常规图像以外,打印可以为诸如例如布线图案、部件制造中的物理图案和DNA的碱基序列的各种图像的打印。换句话说,只要可在记录材料上施加记录剂,实施例可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记录设备。
并且,在基于来自与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连接的外部设备的指令执行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打印处理的操作的情况下,该外部设备用作打印控制设备。
图1是使用卷形片材(沿传输方向具有比打印单位(一页)的长度长的尺寸的连续片材)作为记录材料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的概要的断面图。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以下的部件101~115,并且,这些部件被布置在单一外壳中。但是,注意,也可以采用单独地在多个外壳中布置这些部件的配置。
控制单元108具有内置的控制单元,并被配置为掌控整个图像形成设备上的各种控制,该内置的控制单元具有控制器(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器单元(MPU))、用于用户接口信息的输出设置(用于显示信息或声音信息等的发生器)和各种输入/输出(I/O)接口。
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包含上级片材盒101a和下级片材盒101b的两个片材盒作为被布置为保持和供给卷形片材的单元。用户将卷形片材(以下,称为片材)放入盒仓(magazine)中并然后将盒仓加载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从上级片材盒101a拉出的片材沿图中的“a”方向传输,而从下级片材盒101b拉出的片材沿图中的“b”方向传输。来自任一个盒子的片材沿“c”方向行进并且到达传输单元102。传输单元102在打印处理期间沿“d”方向(水平方向)经由多个旋转辊104传输片材。当供给源处的片材盒从一个切换到另一个时,已拉出的片材重新缠绕到盒子中,并且,从其中放置了要新供给的片材的盒子新供给片材。
在传输单元102的上侧,头单元105被布置为面对传输单元102。在头单元105中,沿传输方向保持用于多种颜色(根据本实施例为7种颜色)的独立的打印头106。在本例子中,设置与包含C(青色)、M(品红色)、Y(黄色)、LC(浅青色)、LM(浅品红色)、G(灰色)和K(黑色)的7种颜色对应的7个打印头。当然,也可以使用用于这些以外的颜色的打印头,并且,未必使用用于7种颜色的所有打印头。
本图像形成设备通过与由传输单元102的片材传输同步地从打印头106喷射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注意,打印头106被布置在墨的喷射目的地不与旋转辊104重叠的位置处。作为直接将墨喷射到片材上的替代,通过将墨施加到中间转印部件上并然后将墨施加到片材上,墨可被用于形成图像。
通过包括上述的传输单元102、头单元105和打印头106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打印的单元。
墨槽109独立地存放各种颜色的墨。通过导管从墨槽109向被设置为与各颜色对应的子槽供给墨,并且,经由导管从子槽向各打印头106供给墨。
对于打印头106,沿打印时的传输方向,即“d”方向,设置各颜色(根据本实施例为7种颜色)的线状头(line head)。各颜色的线状头可由无缝单一喷嘴凹口(chip)形成,或者可通过沿直线或规则地像之字形排列那样设置分割的喷嘴凹口形成。根据本实施例,采用所谓的全多头(full multi head),在该全多头中,在覆盖可被本设备使用的最大尺寸片材的打印区域的宽度的范围中设置喷嘴。用于从喷嘴喷射墨的喷墨系统可采用使用加热器元件的系统、使用压电元件的系统、使用静电元件的系统和使用MEMS元件的系统等。基于打印数据从各头的喷嘴喷射墨,但是,通过传输编码器103的输出信号决定喷射的定时。
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之后,片材从传输单元102被传输到扫描仪单元107。扫描仪单元107在光学上读取片材上的打印图像或特定图案,以执行打印图像是否有问题的检查和关于包含墨的喷射状态的本设备的状态的检查等。对于打印图像的检查方法,可通过读取用于检查头的状态的图案或通过经由与原图像的比较检查打印的成功或失败,检查墨的喷射状态。可适当地从各种方法选择检查方法。
片材沿“e”方向从扫描仪单元107的附近被传输并被引入切割器单元110中。切割器单元110对于每个预定打印单位长度切割片材。该预定打印单位长度根据要打印的图像的尺寸改变。例如,在L打印照片尺寸中,传输方向的长度为135mm,并且,在A4尺寸中,传输方向的长度为297mm。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切割器单元110以页单位切割片材,但是,根据打印作业的内容,切割器单元110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以页单位切割片材。并且,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对于预定长度连续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切割器单元110不以页单位在片材的第一面(首先执行打印的面:例如,正面)上切割,然后,以页单位在第二面(然后执行打印的面:例如,背面)上切割。注意,切割器单元110不限于用于在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的背面打印时对于一张上的各图像切割片材的切割器单元。不执行切割直到在将片材传输预定长度为止,并且,在将片材传输预定长度之后,片材被切割,并且,一个片材(一页)上的各图像的切割和分离也可经由手动操作等由另一切割器设备执行。并且,关于片材的宽度方向,在需要切割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另一切割器设备切割片材。
从切割器单元110传输的片材在单元中沿图中的“f”方向被传输,并且被传输到背面打印单元111中。在仅在片材的一面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背面打印单元111是被布置为在片材的背面上打印预定信息的单元。在片材的背面上打印的信息包含与各打印图像对应的诸如字符、符号或码的信息(例如,次序管理序号等)。在打印头106打印双面打印的打印作业的图像的情况下,背面打印单元111在打印头106打印图像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打印上述信息。背面打印单元111可采用诸如记录剂的压印、热转印和喷墨的系统。
穿过背面打印单元111的片材然后被传输到干燥化单元112。干燥化单元112是这样的单元,该单元被布置为通过温风(加热的气体物质(空气))加热在单元中沿图中的“g”方向穿过的片材,以在短时间段内使在其上施加墨的片材变干。注意,对于干燥化方法,作为使用温风的替代,也可采用诸如使用冷风、通过加热器加热、仅基于静置自然干燥、和照射诸如紫外线的无线电波的各种方法。以打印单位长度切割的片材在干燥化单元112内逐张地穿过,并且沿图中的“h”方向被传输到分选单元114。
分选单元114保持多个托盘(根据本实施例,为18个托盘),并根据打印单位长度等选出片材的排出目的地处的托盘。各托盘被分配托盘序号。在分选单元114中,沿图中的“i”方向在单元内穿过的片材被排出到与对于各打印图像设定的托盘序号对应的托盘中,同时,通过各托盘上设置的传感器检查托盘中的空闲空间或者检查是否装满片材。关于用作切割片材的排出目的地的托盘,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打印作业的发出来源(主机设备)指定特定的托盘,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设备侧任意地指定具有空闲空间的托盘。可以将多达事先决定的数量的片材排出到一个托盘中。在超过该事先决定的片材数量的打印作业的情况下,片材被排出到多个托盘中。可被排出到托盘的片材的数量、尺寸和类型等根据托盘的尺寸(类型)等改变。在图1中,在垂直(上下)设置的一组托盘(以下,将称为大托盘)中,可以排出具有大尺寸(比L打印尺寸大,诸如A4尺寸)和小尺寸(L打印尺寸)的片材。并且,在水平(左右)设置的一组托盘(以下,将称为小托盘)中,可以执行具有小尺寸(L打印尺寸)的片材的排出,但是,不能执行具有大尺寸的片材的排出。然后,与小托盘相比,在大托盘中可排出的输出片材的数量更多。
并且,可由用户通过使用显示设备(例如,使用LED等)识别正在排出片材或完成排出等的状态。例如,在各托盘中设置发射相互不同的不同颜色光的多个LED,并且,根据发光LED的颜色、发光状态和闪烁状态等,可将各托盘的各种状态通知给用户。
并且,多个托盘中的每一个可被分配优先顺序,并且,当执行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设备在遵循优先顺序的次序的同时将具有空闲空间(不存在片材)的托盘分配为片材排出目的地。在缺省状态中,对于大托盘,上侧的托盘具有更高的优先顺序,并且,对于小托盘,更为左侧的托盘具有更高的优先顺序。并且,小托盘的优先顺序比大托盘的优先顺序高。关于该优先顺序,用户可容易地取出片材的位置处的托盘的优先顺序可预先为更高。并且,可通过用户的操作等适当地改变优先顺序。
片材缠绕单元113将没有对于各页进行切割并且在其上的正面上执行打印的片材进行缠绕。在双面打印时,首先,在其上的正面上执行图像形成的片材不以页单位被切割器单元110切割,并且,在结束正面上的连续打印之后切割片材。在其上的正面上执行打印的片材沿图中的“j”方向在单元内穿过,并由片材缠绕单元113缠绕。然后,在结束一系列页的正面上的图像形成之后,缠绕的片材重新在单元内沿图中的“k”方向被传输,同时,与最后的正面相反的面被设为可打印面,换句话说,面向打印头106的面被翻转。通过上述的传输,在与最后的正面相反的背面上执行图像的打印。在普通的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其上打印图像的片材在不被片材缠绕单元113缠绕的情况下被传输到分选单元114。
以这种方式,在双面打印时,通过使用片材缠绕单元113执行片材的缠绕,并且,片材被翻转以在背面上执行打印。因此,在单面打印时和双面打印时,片材的面在排出到分选单元114中时不同。即,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不执行使用片材缠绕单元113的片材的翻转,因此,其上打印第一页上的图像的片材以第一页上的图像面朝下的状态被排出。然后,在对于多个页存在一个打印作业的作业的情况下,从第一页上的片材起,片材被排出到托盘中。然后,在随后的页上依次排出片材,并且,片材被堆叠起来。上述的排出被称为面朝下排出。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执行使用片材缠绕单元113的片材的翻转,因此,其上打印第一页上的图像的片材以第一页上的图像面朝上的状态被排出。然后,在一个打印作业用于输出多个片材的作业的情况下,从包含最后页的片材起,片材被排出。然后,更小序号的页上的片材被依次排出,并且,片材被堆叠起来。最后,排出其上打印第一页上的图像的片材。上述的排出被称为面朝上排出。
操作单元115是用于由用户执行各种操作并将各条信息通知给用户的单元。例如,能够检查各命令(order)的打印状态,诸如其上打印图像的片材堆叠于由用户指定的哪个托盘中或者是正在打印图像还是打印结束。并且,用户可操作/检查操作单元,以检查诸如剩余墨量和剩余片材数量的设备的各种状态并指示诸如头清洁的设备维护的执行。
图2是用于描述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控制相关的配置的框图。图像形成设备200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但是,注意,以下的配置是例子,并且,可以实现各种变更方式。
在控制单元108中主要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PU)201、只读存储器(ROM)2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图像处理单元207、引擎控制单元208和扫描仪控制单元209。然后,硬盘驱动器(HDD)204、操作单元206和外部接口(I/F)205等经由系统总线210与控制单元108连接。
CPU 201是具有微处理器(微计算机)模式的中央处理单元,并且被包含于图1的控制单元108中。CPU 201基于程序的执行或硬件的激活,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200的操作。ROM 202存储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和对于图像形成设备200的各种操作所需要的固定数据。RAM 203被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域和各条接收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并存储各条设定数据。HDD 204可在内置的硬盘中存储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打印数据和对于图像形成设备200的各种操作所需要的设定信息,或者读出数据。注意,作为HDD 204的替代,也可采用另一大容量存储设备。
操作单元206包含用于使用户执行各种操作的硬键和触摸面板以及用于向用户呈现(通知)各条信息的显示单元,并且与图1的操作单元115对应。并且,也可通过基于来自声音发生器的声音信息输出声音(蜂音、语音等),执行向用户的信息呈现。
图像处理单元207执行图像处理或使由图像形成设备200应对的打印数据(例如,以页描述语言表达的数据)展开(render)(转换)为图像数据(位图图像)。包含于输入打印数据中的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例如,YCbCr)被转换成标准RGB颜色空间(例如,sRGB)。并且,在必要时,在图像数据上应用包含向有效像素数(图像形成设备200可执行打印处理)的分辨率转换、图像分析和图像校正等的各种图像处理。通过这些图像处理获得的图像数据被存储于RAM 203或HDD 204中。
引擎控制单元208根据从CPU 201等接收的控制命令,对基于打印数据的图像在片材上的打印处理执行控制。执行对于各颜色的打印头106的喷墨指令、用于调整记录介质上的点位置(墨冲击位置)的喷射定时设定、或基于头驱动状态的获得的调整等。根据打印数据,执行打印头的驱动控制,从打印头喷射墨,并且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并且,执行用于拉出片材的拉出辊的驱动指令、用于传输拉出片材的传输辊的驱动指令、和传输辊的旋转状况的获得等,使得执行传输辊的控制,并且,片材在适当的路径中以适当的速度被传输并且停止。
扫描仪控制单元209根据从CPU 201等接收的控制命令控制图像传感器以读取片材上的图像,并获得要转换成数字数据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模拟亮度数据。对于图像传感器,可以采用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并且,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线图像传感器或区域图像传感器。并且,扫描仪控制单元209基于驱动指令和图像传感器的驱动获得图像传感器的状况,分析从图像传感器获得的亮度数据,并且执行来自打印头106的墨的不喷射和片材的切割位置的检测等。通过扫描仪控制单元209确定出正确地打印图像的片材经受对于片材上的墨的干燥化处理,并然后被排出到分选单元的指定托盘中。
主机设备211是这样的设备,其与上述外部设备对应、与本图像形成设备200的外部部分连接,并用作使图像形成设备200执行打印的图像数据的供给源,并发出各种打印作业的命令。
主机设备211可由通用个人计算机(PC)或另一类型的数据供给设备实现。其它类型的数据供给设备包括用于捕获图像并产生图像数据的图像捕获设备。图像捕获设备是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并产生图像数据的读取器(扫描仪),或用于读取负胶片或正胶片并产生图像数据的胶片扫描仪等。并且,图像捕获设备的其它例子包括用于拾取静物图像并产生数字图像数据的数字照相机和用于拾取动画并产生运动图像数据的数字视频照相机。另外,可以采用在网络上安装照片存储器的这种配置,或者,图像形成设备可具有插入可拆卸地可附接便携式存储器的插口。因此,存储于照片存储器或便携式存储器中的图像文件被读出以生成为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并且,作为通用PC的替代,可以采用诸如本图像形成设备的专用终端的各种数据供给设备。这些数据供给设备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图像形成设备的部件或者是与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部分连接的另一设备。并且,在主机设备211由PC构成的情况下,在PC的存储设备中,安装OS、用于产生图像数据的应用软件和用于图像形成设备200的打印机驱动器。打印机驱动器控制本图像形成设备200或者将从应用软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可由图像形成设备200应对的格式以产生打印数据。并且,可在主机设备211侧上执行从打印数据向图像数据的转换,然后,可将数据供给到图像形成设备200。注意,无需通过使用软件实现所有的上述处理,并且,可通过使用硬件实现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利用图像形成设备200经由外部I/F 205传送和接收从主机设备211供给的图像数据、其它命令,以及,进一步地,状态信号等。外部I/F 205可以为局部I/F或网络I/F。并且,外部I/F 205可具有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
图像形成设备200中的上述各部件经由系统总线210被连接并可相互通信。
注意,在上述例子中,一个CPU 201控制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200中的所有部件,但是,也可采用这种配置以外的配置。即,各功能块中的一些分离地具有CPU,并且,各CPU可执行单独的控制。并且,各功能块可采用基于图2所示的配置以外的负担分担方式将功能块适当地分成单个的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并且功能块中的一些被集成的各种模式。并且,对于从存储器读取数据,可以使用DMAC(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
图3A~3C是用于描述通过图像形成设备200在卷形片材的两个面上执行打印的情况下的打印次序的说明图。图3A~3C示出没有间隙地布置的各页上的图像,但是,可以在各页之间设置页边。即,以下,多个图像的连续打印包含在一个图像和另一图像之间设置页边的打印,并且指的是不在中途切割片材的连续打印。并且,在图3A~3C中,一页上的图像被布置在排出到托盘中的一个片材的各个面上,但是,多个页上的图像可被布置在同一面上。
首先,用于14页的打印数据与双面打印指定信息一起以页码1、2、3、...、13和14的次序从主机设备211经由外部I/F 205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200。这里,如图3A所示,在遵循页次序的同时,在正面(第一面)和背面(第二面=反面)上交替地布置打印图像(在正面上为奇数页,在背面上为偶数页)。注意,各页的布置根据所指示的打印的内容改变。即,在指示装订打印的情况下,例如,在页1上的背面上布置最后的页(这里为页14),这是与图3A的布置不同的布置。这里,将在以图3A所示的布置指示打印的情况下描述例子。
一般地,在执行使用切割片材的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遵循输入页次序的同时,以1(正)、2(背)、3(正)、...、13(正)和14(背)的次序执行打印。但是,由于本图像形成设备200使用卷形片材,因此,在正面上打印之后,必需切割片材。然后,在片材被缠绕之后,片材被翻转,并然后执行背面上的打印。出于这种原因,如果每次对于正面和背面完成一个片材,那么花费很多的时间执行打印。因此,在本图像形成设备200在卷形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的情况下,在一系列页上的正面上执行全部的打印,然后执行片材缠绕和切割。然后,在翻转的片材上连续地执行背面上的剩余打印。然后,每当对于一页执行背面上的打印时,就对于一个片材切割连续片材。因此,每当对于一页执行一个面上的打印时,无需翻转片材,并且,可以缩短打印时间。即,当本图像形成设备200接受打印作业时,在遵循作业内容的同时,为了高效地执行作业,执行在片材的各面上要打印的图像的次序的调度。
将描述当在卷形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时从打印数据的输入到打印处理的序列的一般流程。
首先,CPU 201在HDD 204中暂时存储以上述的页次序输入的打印数据。然后,这里,当指示图3A所示的布置的双面打印时,CPU 201将打印次序决定为1(正)、3(正)、...、13(正)、14(背)、12(背)、...、和2(背)(正面为升序,背面为降序)。在布置次序方面,该打印次序与输入打印数据的次序(页次序)不同。然后,CPU201在遵循上述决定的打印次序的同时将各页的打印数据供给到图像处理单元207。图像处理单元207执行向可执行对于正面上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处理的格式的转换(向图像数据的展开处理),并且将该图像数据存储于HDD 204中。然后,以上述的页次序将产生的图像数据供给到引擎控制单元208。此时,与该图像数据一起,将针对在片材的哪个面上进行打印的图像数据、页码、和可识别打印作业的信息通知给引擎控制单元208。
接收图像数据的引擎控制单元208根据要打印的图像的尺寸从保持片材的片材盒101a或101b供给片材。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8使传输单元102将片材传输到头单元105的打印位置,以依次执行在片材正面上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以将片材传输到扫描仪单元107的读取位置。基于通过由扫描仪单元107读取打印图像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内容,检查是否正确地打印图像,并且,片材被传输到切割器单元110。此时,在检查到图像被正确打印的情况下,在不由切割器单元110以页单位进行切割的情况下,在保持在其上页被打印到正面上的片材不被切割的同时,片材穿过干燥化单元112以经受墨干燥化处理,并且,通过片材缠绕单元113执行缠绕。另一方面,在检查到图像不被正确地打印的情况下,CPU 201使切割器单元110切割片材,使得不正确地打印图像的页要被排出。然后,该切割片材被排出到分选单元114的各托盘中的用于不合格品的托盘(例如,位于最下面的部分处的托盘)中。然后,为了重新对于不正确执行打印的片材执行打印,CPU 201重新向引擎控制单元208供给图像数据,以重复执行上述的随后处理。
如上所述,当检查到被指示正面上打印的各页上的图像被正确打印时,CPU 201使切割器单元110根据需要切割已执行正面上的打印的片材,并随后在背面上执行打印处理。此时,正面上的打印数据仍保持在HDD 204中。在遵循以上述方式决定的打印次序的同时,CPU201将背面上的各页的打印数据供给到图像处理单元207。图像处理单元207将背面上的打印数据转换成可执行打印处理的格式(展开为图像数据的处理),并且在HDD 204中存储获得的图像数据。此时,根据打印指令的内容,在一些情况下可将图像数据旋转180度。然后,产生的图像数据以上述的页次序被供给到引擎控制单元208。这里,如正面那样,与该图像数据一起,将针对在片材的哪个面上进行打印的图像数据、页码和可识别打印作业的信息通知给引擎控制单元208。
引擎控制单元208重新将已被片材缠绕单元113缠绕的在正面上打印了图像的片材传输到传输单元102,并且,从背面上的最后的页起依次开始打印。注意,当在片材的背面上执行打印时,从来自片材缠绕单元113的被切割器单元110切割的侧起开始传输,并且,背面被设为面向头单元105侧。当片材被传输到头单元105的打印位置时,引擎控制单元208在相应正面上的图像的背面上依次打印存在对于背面的打印指令的页上的图像。然后,如正面那样,通过扫描仪单元107检查是否正确地执行打印,并且,片材也以页单位被切割器单元110切割。然后,如果检查到打印被正确地执行,那么切割的片材穿过干燥化单元112并经受墨干燥化处理。然后,片材被依次传输到分选单元114并被排出到指定的托盘。此时,从最后的片材(在图3A中,打印页13和页14的片材)起,片材被排出到托盘中。因此,在面朝上的状态(正面上的图像面朝上的状态)中,依次地排出布置更小序号的页的片材。通过该配置,片材以正确的次序被堆叠,因此,用户无需执行重新布置。注意,在位于分选单元114的上部中的小托盘中,片材在直立的同时被堆叠,但是,片材仍被依次排出,使得页序号变小,并且片材以正确的次序被堆叠。然后,这里,直到托盘的允许片材数量,所有的片材被排出到同一托盘中。这是由于基于一个打印作业(命令)的打印产品尽可能地被排出到同一托盘中。但是,注意,超过托盘的允许片材数量的基于作业的打印产品被排出到另一托盘中。另一方面,基于扫描仪单元107,在检查到背面上的图像被不正确地打印的情况下,切割的片材被排出到用于不合格品的托盘中。然后,保持在HDD 204中的相反面的正面上的图像和背面上的图像被重新打印。这里,两个面上的图像的重新打印的处理细节将被省略。
如上所述,应在第一面上布置的多个图像被连续打印,并且,在完成在第一面上一次期望的所有图像的打印之后,连续地执行应在已在第一面上打印的图像的反面上布置的第二面上的图像的打印。通过该配置,完成执行指示的双面打印的一系列打印产品。
上述的过程针对在一次执行打印的单元中存在足以在一系列页上的两个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和墨(在打印一系列页的过程中,打印不中断)的情况。以这种方式,在首先连续执行第一面上的打印并然后连续执行反面上的打印的情况下,由于错误等,有时必需中断打印。中断因素包括例如由于另一打印作业引起的中断打印的出现、片材短缺、片材阻塞和墨短缺。以下,将描述这种情况下的打印过程。
图3B示出在由于一些中断因素(例如,上述的因素)中断正面上的一系列期望页的打印之前出现中断的情况下的打印次序。这里,还将描述打印指令自身指示执行图3A所示的布置的情况下的例子。然后,假定正确地执行直到页5(正)的打印(要被切割的在片材单位下的第三片材),并且出现中断因素。
当出现中断因素时,引擎控制单元208将中断位置(打印已执行到哪个页或者从哪个页起还没有执行打印等)通知给CPU 201。接收该通知的CPU 201改变打印次序,并且在反面上执行图像的打印,以不使已正确打印正面上的图像的部分波动。
当出现中断因素时,CPU 201使切割器单元110切割片材以将直到正确执行打印的页的部分与随后的部分分开。但是,注意,在中断因素是片材短缺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执行该点处的片材的切割。然后,完成通过片材缠绕单元113的片材缠绕以静置。然后,在不重新开始静置的片材打印作业并且发出用于取消的指令的情况下,CPU 201使缠绕片材被直接排出到用于不合格品的托盘中。
当去除中断因素并指示打印重新开始(或者检测到中断因素的去除)时,首先,CPU 201按以下方式改变以上决定的1(正)、3(正)、...、13(正)、14(背)、12(背)、...、2(背)的打印次序。即,已打印页被跳过以将打印次序改变(重新调度)为6(背)、4(背)、2(背)、7(正)、9(正)、11(正)、13(正)、14(背)、12(背)、10(背)和8(背)。
注意,中断因素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墨短缺。这里,即使在由于墨短缺引起中断的情况下,打印次序也以上述的方式改变,但是,在充入短缺的供给墨之后,也可在不改变打印次序的情况下直接重新开始打印。并且,在片材阻塞的情况下,执行各种恢复处理,但是,这里将省略其描述。并且,在中断打印的情况下,用于先前打印作业的片材在被片材缠绕单元113缠绕的状态下静置,因此,仅允许基于单面打印的中断。基于中断打印的打印产品被排出到与用于基于这里描述的打印作业的打印产品的托盘不同的托盘中。
当打印次序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改变时,CPU 201使引擎控制单元208指示传输单元102重新传输被片材缠绕单元113缠绕的已在其正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以在遵循新决定的打印次序的同时在背面上执行打印。除了改变打印次序的点以外,与图3A的例子类似地执行处理,并且,当结束背面上的打印(直到页2)和对于各页的切割时,片材被排出到分选单元114的托盘中。
然后,CPU 201对于页7和随后的页执行打印,并使引擎控制单元208为图像数据作好准备并且还新开始片材传输。从与片材盒101a或101b中的先前使用的盒子不同的盒子供给或者从同一盒子供给新的片材(在一些情况下,在新放置卷形片材之后)。然后,以与图3A的例子类似的过程执行图3B中的中断位置之后的打印。但是,注意,关于这里的片材排出,中断位置之后的片材被排出到分选单元114的多个托盘中的与用于先前三个片材(打印页1~6上的图像)的托盘不同的托盘中。换句话说,虽然存在基于一个打印作业(命令)的打印产品,但是,中断前后的片材被排出到相互不同的托盘中。这是由于,如上所述,在本图像形成设备200中,随着从较大序号页的片材到较小序号页的片材依次排出片材,在第一片材之后,第四片材被排出,次序改变,避免用户的重新布置变得麻烦的情况。因此,这里,即使在超过可在中断之前对于排出目的地处的托盘排出的片材的最大数量之前,中断之后的片材也被排出到不同的托盘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利于用户的操作,优选采用这样的设置,即,用于在中断之后排出片材的托盘被设为尽可能地更接近用于在中断之前排出片材的托盘的托盘。并且,此时,对于排出基于一个打印作业的打印产品的多个托盘设置的LED以相同的颜色发光。因此,用户可容易地识别分别排出到多个托盘中的打印产品基于一个打印作业。注意,除了对于各托盘设置的LED以相同的颜色发光的配置以外,通过另一方法(例如,向操作单元206的显示),可以向用户通知基于一个打印作业的输出被排出到多个托盘中。
如上所述,在一系列页的打印期间(在正面上的一系列页的打印期间),即使在出现中断因素的情况下,在正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也不被浪费,打印被切换到背面上的打印,并且,能够在与已打印图像对应的反面上打印图像。然后,可适当地继续剩余的打印。并且,在出现中断因素之前被切割的在第一面上打印图像(还在第二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和在出现中断因素之后被切割的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被排出到不同的排出目的地,使得这些片材不被混合。即,随着具有相互不同的布置次序的片材组被堆叠并被排出到同一排出目的地,能够防止用户通过手动操作执行重新布置的麻烦。
并且,在如上所述出现中断因素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可事先(在执行打印作业之前)预测由于片材短缺引起的中断因素的出现。以下,将描述这种情况下的处理。
首先,确定在一系列打印作业中使用的片材的量(长度)。基于在打印作业中指定的图像的尺寸、是否指定双面打印、以及打印的页数等执行该确定。并且,确定在片材盒101a或101b中放置的卷形片材的剩余量。当在片材盒中新放置卷形片材时的片材长度的总量被存储于RAM 203中并且传输编码器103在RAM 203中依次存储片材的传输量的同时,可以估计卷形片材的剩余量。即,在从放置的片材的片材长度的总量减去目前为止传输的片材量的同时可以估计当前的剩余量。并且,作为其替代,可基于卷形片材的直径(或半径)或者基于卷形片材的直径(或半径)和片材的类型,估计剩余量。通过比较以上述方式确定的在打印作业中使用的片材量与应使用的片材的剩余量,能够确定要在此后执行的打印作业的打印期间是否出现片材短缺以及打印可被执行到哪页。基于该确定结果,决定打印次序。
这里,从以上假定,如图3C所示,CPU 201确定出在对于第三片材执行打印时由于片材短缺出现中断。在图3B的例子中,片材在中断之前和之后被排出到不同的托盘中,这里,决定打印次序,使得中断之后的片材不以出现中断为理由被排出到不同的托盘中。即,如图3C所示,打印次序被决定为6(正)、4(正)、2(正)、1(背)、3(背)、5(背)、14(正)、12(正)、10(正)、8(正)、7(背)、9(背)、11(背)和13(背)。这意味着图3C中的正和背的布置与图3A和图3B相反。用于打印的处理过程与在图3A和图3B中描述的处理过程类似,并且,这里将省略其描述。在这种状态中,当执行与图3A和图3B类似的过程时,第一页面向下(面朝下),随后,包含随后的页的片材被堆叠起来。因此,在开始双面打印之前,当确定出现中断因素并且事先设定这种打印次序时,能够在不改变中断前后的托盘的情况下排出片材,同时,用户不需要执行重新布置。通过该配置,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但是,注意,在片材超过可被排出到一个托盘中的片材的数量的情况下,片材被排出到不同的托盘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托盘也优选尽可能地更接近先前的托盘。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在正和背的布置与图3A和图3B相反时,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的表面处理状态等优选相同,或者,用户优选地允许反转正和背的布置。可以不区分用于在正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处理状态与用于在背面上打印图像的片材处理状态。
并且,在以上的描述中,在双面打印时,在正常的状态下,假定执行面朝上排出,但是,另一方面,在正常的状态下,可以执行面朝下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图3A和图3B中的打印次序和页布置次序反转。即,在图3A的情况下,打印次序被设为14(背)、12(背)、...、4(背)、2(背)、1(正)、3(正)、...、11(正)和13(正)。在图3B的情况下,打印次序被设为14(背)、12(背)、10(背)、<中断出现>、9(正)、11(正)、13(正)、<托盘改变>、8(背)、6(背)、4(背)、2(背)、1(正)、3(正)、5(正)和7(正)。以下,在面朝下状态中排出双面打印的输出的情况下,也可反转打印页次序和打印面的设置。
鉴于以上的描述,将描述在CPU 201将存储于ROM 202或HDD204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203中并执行控制程序的同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4是示出该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当图像形成设备200接受新的打印作业时,该流程图开始。假定接受的打印作业由用于指示按图3A所示的布置的两个面上的打印的指令信息和从主机设备211接收的打印目标的打印数据构成。但是,注意,在按与图3A不同的布置的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只有页布置是不同的,并且,连续执行第一面上的打印的条件是类似的,然后,连续执行反面上的打印。并且,在总页数是奇数的情况下或者仅部分地执行一个面上的打印的情况下等,存在没有打印图像的面。并且,将在中断因素是片材短缺的情况下描述例子,但是,在上述的其它中断因素的情况下,也在类似过程中执行处理。
首先,在S401中,确定出可以确定在接受的打印作业中使用的剩余片材。在可确定剩余片材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03,并且,在不能确定剩余片材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02。注意,在开始时,在图像形成设备200不具有确定剩余片材的功能的情况下或者在不执行考虑剩余片材的同时决定打印次序的情况下,流程在不执行S401中的确定的情况下前进到S402。
在S402中,以图3A所示的方式决定打印次序,以页序号的升序在正面上布置所有的奇数页,并且,以降序在背面上布置所有的偶数页,使得在片材的各面上连续执行打印。
在S403中,确定是否可以用剩余片材执行此时的打印作业的正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在可执行所有页的打印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05,并且,在不能执行所有页的打印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04。
在S404中,如图3C所示,对于中断之前的图像,进行变化,使得偶数页上的图像以降序被布置于正面上,并且,奇数页上的图像以降序被布置于背面上。并且,对于中断之后的图像,如图3C所示的那样进行变化。
在S405中,在两个面的打印数据中,执行被决定为首先执行打印的正面上的图像的打印。在该打印的步骤中,不执行页单位的片材的切割。然后,直到在S406中确定应以先前决定的打印次序连续执行的正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被完成或者在S407中确定片材用尽之前,依次执行正面上的页的打印。由于这里执行的打印是用于双面打印的打印作业,因此通过片材缠绕单元113依次缠绕在正面上执行打印的片材。
在S406中,在确定结束正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10,并且,在确定不结束打印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07。注意,在S406中,在确定结束正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的情况下,对于背面上的打印,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执行通过切割器单元110的片材切割和通过片材缠绕单元113的缠绕。
在S407中,在确定在结束正面上的所有页的打印之前片材用光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08,并且,如通过使用图3B和图3C描述的那样,通过切割器单元110切割片材,并且,完成通过片材缠绕单元113的缠绕。但是,注意,根据片材用光的位置,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执行这里的切割。
然后,在S409中,如通过使用图3B描述的那样,打印次序改变。但是,注意,在流程从S404前进到S409的情况下,中断之后的打印次序已被决定,并且,该处理被跳过。
在S410中,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07产生针对在与完成打印的正面对应的背面上打印的图像数据。随后,在S411中,在遵循产生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如上所述,依次执行背面上的图像的打印。在S412中,通过切割器单元110执行页单位的片材切割,并且,片材被排出到分选单元114的托盘中的一个中。在图4中,托盘被设为托盘1,但是,托盘不被设为固定托盘。如果打印作业指定,那么选择指定的托盘,并且,如果打印作业不指定,那么选择可用托盘中的一个。
然后,在S413中,确定是否必需执行新片材上的打印。换句话说,这里,在没有结束所有页的打印并且如图3B和图3C那样出现中断的情况下,进行肯定确定。在进行肯定确定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S414。当进行否定确定时,换句话说,当打印全部结束时,这里结束对于打印作业的处理。
在S414中,从片材盒101a或101b新供给片材,并且,执行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剩余打印。即,以上述方式执行图3B和图3C中的中断位置之后的打印。
然后,在S415中,确定是否在S409中改变在S414中执行的打印的打印次序。如果没有在S409中改变打印次序,那么这是图3C的例子的情况,并且,片材被排出到与在S412中排出片材的托盘相同的托盘中(直到托盘的允许片材数量)。另一方面,在S409中改变打印次序的情况下,这是图3B的例子的情况,为了减轻上述的用户重新布置的负担,片材被排出到与在S412中排出片材的托盘不同的托盘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通过使用连续片材执行双面打印时,当在连续打印第一面上布置的图像之后打印反面上的图像的情况下,即使当在结束在第一面上期望的连续数量的片材的打印之前中断打印时,也能够适当地应对这种情况。
即,如图3B的例子那样,通过由于中断因素的出现在执行打印作业的打印期间改变期望的打印次序,在不浪费执行第一面上的打印的片材的同时,能够在反面上执行打印。并且,此时,由于排出目的地在中断前后改变,因此用于具有不同次序的打印作业的片材不混合,并且,能够减轻用户执行重新布置的麻烦。并且,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改变排出目的地处的托盘防止片材的混合,但是,配置不限于此。可通过各种方法,例如,通过在分别在相同托盘中偏移的同时排出中断之前的片材和中断之后的片材以及通过在中断前后的边界处设置分隔片材,防止中断前后的片材的混合。在任一种情况下,只要可将中断之前的排出片材与中断之后的排出片材区分开,就可使用任何方法。
并且,如图3C的例子那样,由于事先预测到出现中断并且基于预测决定打印次序,因此,可以在不浪费在中断之前打印图像的片材的情况下完成打印作业。并且,此时,能够在不改变中断前后的托盘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次序排出用于打印作业的片材,可以减轻用户取出片材的麻烦。
并且,在以上的描述中,以作业单位或页单位等执行通过切割器单元110的片材切割,但是配置不限于此。即,图像形成设备200不具有切割器单元110,打印第一面上的图像,直到放置的片材在片材盒中用光,并且,在片材用光之后直到结束,可以执行反面上的打印。此时,用户通过使用分离设置的切割设备切割片材。并且,无需在第一面上继续打印直到片材用光。在片材用光之前,由用户通过使用切割设备执行片材的切割,改变片材的面,并且,重新放置片材,并然后可通过图像形成设备200执行第二面上的打印。
注意,在以上描述中,通过诸如主机设备或外部控制器的外部设备实现用于执行打印的部分以外的诸如打印次序的调度等的处理,并且,在遵循这一点的同时,可使图像形成设备执行打印。此时,外部设备从图像形成设备获得状态(关于上述中断因素等的出现的信息)以决定图像的打印次序或布置。在这种情况下,该外部设备用作打印控制设备。
并且,还通过执行以下的处理实现实施例。即,执行这样的处理,即,用于实现实施例的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被供给到系统或设备,并且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CPU或MPU等)读出并执行程序。并且,可通过单个计算机或相互可操作地关联的多个计算机执行程序。并且,无需通过软件实现所有的上述处理,并且,可通过硬件实现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例子中,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使打印控制设备执行这里描述的方法的程序。在另一例子中,中央处理单元(CPU)可被配置为控制在这里描述的方法或设备中利用的至少一个单元。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更方式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使打印装置执行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打印作为连续片材的两面上的打印的打印控制设备,该打印控制设备包括:
决定装置,所述决定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在第一面上打印的第一面图像的布置和在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打印的第二面图像的布置决定当使打印装置在连续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时的打印次序;
打印控制装置,所述打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决定装置决定的打印次序,使打印装置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一面上的那些第一面图像的连续打印并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后使打印装置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那些第二面图像的连续打印;和
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被配置为确定关于由打印装置执行的打印是否出现中断因素,
其中,在确定装置确定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前出现中断因素的情况下,打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切换到第二面上的打印并使打印装置执行相对于已打印于第一面上的任何第一面图像的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任何第二面图像的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连续片材是第一连续片材,并且,当完成相对于已在第一连续片材的第一面上打印的任何第一面图像的各第二面图像的打印时,打印控制装置使打印装置在第二连续片材的第一面上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一连续片材的第一面上的任何剩余第一面图像的打印,并在完成第二连续片材的第一面上的任何剩余第一面图像的打印之后执行第二连续片材的第二面上的打印。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打印控制设备,还包括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被布置为切割连续片材,
其中,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分别被切割装置切割,并且,
打印控制装置将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相互区分开以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打印控制设备,还包括被布置为通知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被排出到不同的排出目的地的通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打印控制设备,还包括:
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被布置为切割连续片材;和
第二确定装置,所述第二确定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是否在开始第一连续片材的两面上的打印之前出现第一连续片材的两面上的打印的中断因素,
其中,决定装置以出现中断因素之前的第一连续片材上的第一面图像的布置和出现中断因素之后的第二连续片材上的第一面图像的布置相互没有不同的方式决定打印次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由确定装置确定的中断因素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连续片材的用光、连续片材的阻塞、由打印装置用于打印的记录剂的短缺、和中断打印。
7.一种使打印装置执行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打印作为连续片材的两面上的打印的打印控制设备的打印控制方法,该打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在第一面上打印的第一面图像的布置和在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打印的第二面图像的布置,决定当使打印装置在连续片材的两面上执行打印时的打印次序;
根据决定的打印次序,使打印装置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一面上的那些第一面图像的连续打印并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后使打印装置执行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那些第二面图像的连续打印;以及
确定关于由打印装置执行的打印是否出现中断因素,
其中,在确定在完成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前出现中断因素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切换到第二面上的打印并使打印装置执行相对于已打印于第一面上的任何第一面图像的被预定为布置于第二面上的任何第二面图像的打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41654 | 2010-02-26 | ||
JP2010041654A JP5398584B2 (ja) | 2010-02-26 | 2010-02-26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9422A true CN102169422A (zh) | 2011-08-31 |
CN102169422B CN102169422B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3735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2592.XA Active CN102169422B (zh) | 2010-02-26 | 2011-02-22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641305B2 (zh) |
EP (1) | EP2361776B1 (zh) |
JP (1) | JP5398584B2 (zh) |
CN (1) | CN10216942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1480A (zh) * | 2015-04-27 | 2016-11-09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98584B2 (ja) * | 2010-02-26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540441B2 (en) | 2010-03-24 | 2013-09-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
JP5300766B2 (ja) | 2010-03-24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20236351A1 (en) * | 2011-03-16 | 2012-09-20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
JP6004630B2 (ja) * | 2011-10-21 | 2016-10-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917084B2 (ja) | 2011-10-21 | 2016-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584733B2 (ja) | 2012-06-08 | 2014-09-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及び印刷物の排出方法 |
KR101990457B1 (ko) * | 2013-02-22 | 2019-06-18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
JP6188398B2 (ja) * | 2013-04-19 | 2017-08-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4218043A (ja) * | 2013-05-10 | 2014-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148976B2 (ja) * | 2013-12-18 | 2017-06-14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境界決定方法およびメディア切断方法 |
JP2015179122A (ja) * | 2014-03-18 | 2015-10-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排出制御装置 |
JP6393580B2 (ja) * | 2014-10-23 | 2018-09-19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2016087903A (ja) * | 2014-10-31 | 2016-05-23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プリント位置とカット位置との調整方法 |
JP6437339B2 (ja) * | 2015-02-19 | 2018-12-12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3416104B1 (en) * | 2017-06-13 | 2019-12-25 | OCE Holding B.V. | Roll-fed printing assembly, software mediu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oll-fed printing assembly |
JP2019014145A (ja) * | 2017-07-07 | 2019-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 |
JP7301630B2 (ja) * | 2019-06-28 | 2023-07-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US11675555B1 (en) * | 2022-03-25 | 2023-06-13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r for printing on a long sheet and method theref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62785A (ja) * | 1993-03-11 | 1994-09-20 | I Ii S:Kk | 熱発色式両面印字装置 |
US5868069A (en) * | 1996-09-17 | 1999-02-09 | Escher-Grad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generating proofs of print signatures |
JP2005067757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Oki Data Corp | 印刷装置 |
US20080159800A1 (en) * | 2006-12-28 | 2008-07-03 | Fuji Xerox Co., Ltd. | Printing system, cutting device, and cuttt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65101B2 (ja) * | 1999-10-25 | 2008-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両面画像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
US4923848A (en) * | 1986-04-11 | 1990-05-08 |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ation on objective bodies |
US5161233A (en) * | 1988-05-17 | 1992-11-03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and recording medium |
US4881132A (en) * | 1988-05-04 | 1989-11-14 | Honeywell Bul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the front and back of a printer apparatus having two-sided printing capability |
JP2997513B2 (ja) * | 1990-07-25 | 2000-01-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シエアード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
DE4303797C2 (de) * | 1993-02-10 | 2001-09-20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Rotationsdruckmaschine zum Bedrucken von Bogen |
JP3019281B2 (ja) * | 1993-03-01 | 2000-03-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US5987300A (en) * | 1997-04-10 | 1999-11-16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nting on both sides of a printing medium |
EP0980312B1 (de) * | 1997-05-05 | 2002-07-31 |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 Lagerung für einen 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
US5970304A (en) * | 1997-09-30 | 1999-10-19 | Xerox Corporation | Two sided imaging of a continuous web substrate with a single print engine with in line transfer stations |
JPH11249346A (ja) * | 1998-02-27 | 1999-09-17 | Hitachi Koki Co Ltd | 連続紙の記録装置 |
US6745688B1 (en) * | 1998-03-31 | 2004-06-08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Lithographic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
JP2000261595A (ja) * | 1999-03-04 | 2000-09-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US6401608B1 (en) * | 2000-05-05 | 2002-06-11 | Halm Industries, Co., Inc. | Printing press with perfecting station |
US6624875B2 (en) * | 2001-06-15 | 2003-09-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JP2003114782A (ja) * | 2001-07-30 | 2003-04-1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2003149931A (ja) * | 2001-11-08 | 2003-05-2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389879B1 (en) * | 2001-12-15 | 2003-07-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duplex printing in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function of duplex printing |
JP4355123B2 (ja) * | 2002-01-09 | 2009-10-28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US7284479B2 (en) * | 2002-07-26 | 2007-10-23 | Tohoku Ricoh Co., Ltd. | Printer operable in duplex print mode |
JP2004066761A (ja) * | 2002-08-09 | 2004-03-04 | Fuji Xerox Co Ltd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
US7212309B1 (en) * | 2002-08-30 | 2007-05-0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Best fit printing |
JP2004195956A (ja) * | 2002-10-22 | 2004-07-15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複写機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4167932A (ja) * | 2002-11-21 | 2004-06-1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画像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
JP2004209808A (ja) * | 2002-12-27 | 2004-07-29 | Cano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Inc | 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6786149B1 (en) * | 2003-04-01 | 2004-09-07 | Xerox Corporation | High speed continuous feed printing system |
JP2004306462A (ja) * | 2003-04-08 | 2004-11-04 | Riso Kagaku Corp | 両面印刷装置 |
JP4410500B2 (ja) * | 2003-06-30 | 2010-02-03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US7334859B2 (en) * | 2003-09-03 | 2008-02-26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ischarge defect determination method |
US6964530B2 (en) * | 2004-01-23 | 2005-11-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elf-correcting printing system |
JP4632405B2 (ja) * | 2004-06-14 | 2011-02-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485923B2 (ja) * | 2004-11-19 | 2010-06-23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5388403B2 (ja) * | 2004-12-15 | 2014-01-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6209513A (ja) * | 2005-01-28 | 2006-08-1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06238287A (ja) * | 2005-02-28 | 2006-09-07 | Ricoh Co Ltd | 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141470B2 (ja) * | 2005-10-25 | 2008-08-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605386B2 (ja) * | 2005-11-30 | 2011-01-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2007183894A (ja) * | 2005-12-06 | 2007-07-19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制御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4760402B2 (ja) * | 2006-01-30 | 2011-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005974B2 (ja) * | 2006-07-07 | 2012-08-22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08049641A (ja) * | 2006-08-28 | 2008-03-06 | Canon Inc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8108124A (ja) * | 2006-10-26 | 2008-05-08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ジョブ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ジョブ生成装置 |
JP2008126530A (ja) * | 2006-11-21 | 2008-06-05 | Nippon Oce Kk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73937A (ja) * | 2007-01-22 | 2008-07-31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43872B2 (ja) * | 2007-01-25 | 2012-05-30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2008188874A (ja) * | 2007-02-05 | 2008-08-21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両面印刷物の作製方法および両面印刷装置 |
US7676191B2 (en) * | 2007-03-05 | 2010-03-09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duplex printing on sheet media |
US20090060610A1 (en) * | 2007-09-03 | 2009-03-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 producing method |
JP2009066815A (ja) * | 2007-09-11 | 2009-04-02 | Fuji Xerox Co Ltd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US8542381B2 (en) * | 2008-03-05 | 2013-09-24 | Ricoh Production Print Solutions LLC | Purging of print jobs from a print data path |
JP2009226706A (ja) * | 2008-03-21 | 2009-10-08 | Riso Kagaku Corp | 印刷装置 |
JP5364286B2 (ja) * | 2008-03-31 | 2013-12-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JP2009269229A (ja) * | 2008-05-01 | 2009-11-19 | Olympus Corp |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JP5415836B2 (ja) * | 2008-06-17 | 2014-0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698744B2 (ja) * | 2009-02-02 | 2011-06-08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US20100310268A1 (en) * | 2009-06-03 | 2010-12-0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US8733874B2 (en) * | 2009-06-23 | 2014-05-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JP4798470B2 (ja) * | 2009-07-06 | 2011-10-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EP2507060A4 (en) * | 2009-08-21 | 2014-01-08 | Zamtec Ltd | CONTINUOUS BAND PRINTER WITH SHORT SUPPORT FEEDBACK |
JP5751783B2 (ja) * | 2010-02-26 | 2015-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00810B2 (ja) * | 2010-02-26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98584B2 (ja) * | 2010-02-26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43410B2 (ja) * | 2010-02-26 | 2015-07-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44408B2 (ja) * | 2010-02-26 | 2015-07-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00766B2 (ja) * | 2010-03-24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623192B2 (ja) * | 2010-08-31 | 2014-11-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
2010
- 2010-02-26 JP JP2010041654A patent/JP53985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1-30 US US12/957,199 patent/US86413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11 EP EP11150549A patent/EP236177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2-22 CN CN201110042592.XA patent/CN102169422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08 US US14/150,620 patent/US2014011975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62785A (ja) * | 1993-03-11 | 1994-09-20 | I Ii S:Kk | 熱発色式両面印字装置 |
US5868069A (en) * | 1996-09-17 | 1999-02-09 | Escher-Grad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generating proofs of print signatures |
JP2005067757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Oki Data Corp | 印刷装置 |
US20080159800A1 (en) * | 2006-12-28 | 2008-07-03 | Fuji Xerox Co., Ltd. | Printing system, cutting device, and cuttting method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1480A (zh) * | 2015-04-27 | 2016-11-09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
CN106101480B (zh) * | 2015-04-27 | 2021-06-18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61776A1 (en) | 2011-08-31 |
CN102169422B (zh) | 2014-01-15 |
US8641305B2 (en) | 2014-02-04 |
JP5398584B2 (ja) | 2014-01-29 |
US20140119751A1 (en) | 2014-05-01 |
EP2361776B1 (en) | 2012-11-21 |
US20110211892A1 (en) | 2011-09-01 |
JP2011177905A (ja) | 2011-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9422B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 |
CN102211473B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 |
CN102166896B (zh) | 打印控制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 |
CN102166895B (zh) | 打印控制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 |
CN102189845B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 |
CN102616019B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 |
JP6425479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83748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2431325B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 |
JP6004630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025943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025303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44558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868472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5112815A (ja)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83745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822885B2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2153095A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1184175A (ja)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