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480B -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480B
CN106101480B CN201610048928.6A CN201610048928A CN106101480B CN 106101480 B CN106101480 B CN 106101480B CN 201610048928 A CN201610048928 A CN 201610048928A CN 106101480 B CN106101480 B CN 106101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e
images
document images
nth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89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1480A (zh
Inventor
林卿菁
许四福
李振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Av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Av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01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1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6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a plurality of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a single side of a plurality of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18Sk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48Detecting edges, e.g. of a stationary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2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 H04N1/3873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6Recombination of partial images to recreate the original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04N1/3878Skew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产生影像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序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处理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及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以及依据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依序的累加尺寸进行依序的文件编排,而产生对应于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一种图像处理设备亦一并提供。如此,可以避免小尺寸文件影像打印于大尺寸纸张上所造成的浪费,且使用者可以依据输出页面的排列顺序得知文件的排列顺序,故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直接且符合环保需求的复印的技术方案,亦可以更进一步调整输出结果。

Description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数字复印机、多功能事务机或其他的复印设备一般都是用来扫描同尺寸的原稿,然后作对应尺寸的输出。有些复印设备具备证件或二合一(2-in-1)复印功能,以符合用户要复印证件的需求。如果要复印如身份证等证件,用户可以在复印或扫描身分证之前,将机台设定成证件复印模式,再启动复印程序。虽然可以将证件的正反面的内容复印于同一面纸张上,但是使用者必须知道如何置放证件,而且使用者已经知道证件的尺寸与复印纸张的尺寸,证件的尺寸通常远小于复印纸张的尺寸的一半。因此,复印装置不需要进行尺寸的判断与比对。
再者,当使用者有一叠不同尺寸的原稿需要复印时,使用者只能将这些原稿复印在同尺寸的复印纸张上,最后进行裁减。如此会浪费掉相当多的纸张,不利于环保的需求。虽然用户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排版,但是除了浪费时间进行排版以外,对于软件操作不熟悉的用户而言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能依据多个文件的累加尺寸与输出页面的尺寸进行判断比对,以依序将多个文件影像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内,并依序将这些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本发明亦可应用至特别是具有不同尺寸的多个文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生影像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序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处理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及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以及依据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依序的累加尺寸进行依序的文件编排,而产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含扫描模块、馈送器以及处理模块。馈送器用于传送多个文件通过扫描模块。扫描模块扫描文件,并依序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处理模块连接至扫描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处理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及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以及依据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依序的累加尺寸进行依序的文件编排,而产生对应于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与设备,可以依据多个文件的累加尺寸与输出页面的尺寸进行判断比对,从而依序将多个文件影像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内,并依序将这些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如此,可以避免小尺寸文件影像打印于大尺寸纸张上所造成的浪费,且使用者可以依据输出页面的排列顺序得知文件的排列顺序,故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直接且符合环保需求的复印的技术方案。再者,亦可以判断基于尺寸判断的排版是否可行,以更进一步调整输出结果,达到更符合环保需求的复印的技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方块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产生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产生影像的方法的详细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显示多个文件的示意图;
图6与图7显示输出页面的单面排版的示意图;
图8显示图6与图7的输出页面的缩小排版的示意图;
图9与图10显示输出页面的另一种单面排版的示意图;
图11显示图9与图10的输出页面的缩小排版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产生影像的方法的详细例子的流程图;
图13与图14显示为第二实施例的输出页面的双面排版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CT:裁减线
D1至D4:文件
I1至IN:扫描影像
IMD:影像数据
IMD1:第一影像数据
IMD2:第二影像数据
J1至JN:文件影像
OP1、OP2:输出页面
OP1A:输出页面的正面
OP1B:输出页面的反面
PM:打印媒体
RP、RPA、RPB:参考点
S1至S3:步骤
S30至S37:步骤
10:扫描模块
20:馈送器
30:处理模块
32: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
34:排列判断单元
36:加框单元
40:输出模块
50:打印模块
60:储存装置
100:图像处理设备
110:扫描装置
120:打印装置
130:自动文件馈送装置
140:供应匣
200:外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图像处理设备100包含扫描装置110、打印装置120及自动文件馈送装置130。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设备100为多功能事务机,可进行扫描、打印、复印、电子邮件传送、传真及网络归档等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设备100可以是数字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影像输入设备。图像处理设备100的自动文件馈送装置130及扫描装置110可以相互配合而自动馈送置放于供应匣140中的大量文件(特别是不同尺寸的文件)D1至D4,达到自动扫描的效果。打印装置120可以将扫描及排版处理后的结果打印于打印媒体PM上。其中,上述的媒体PM可以为纸张、投影纸、或是图像文件的输出。
图2显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0的方块图。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产生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图3与图1所示,图像处理设备100包含扫描模块10、馈送器20以及处理模块30。馈送器20用于传送多个文件D1至D4通过扫描模块10,而扫描模块10用以扫描文件D1至D4的影像,处理模块30用于处理扫描模块扫描的图像文件案,如排版、编辑、尺寸变动。
如图2与图3所示,产生影像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或动作。首先,于步骤S1,扫描模块10扫描这些文件D1至D4,并依序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I1至IN,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N等于8。处理模块30连接至扫描模块10,并配置有软件或韧体等程序代码来自动执行以下动作或步骤。
接着,于步骤S2,处理模块30进行图像处理,用于处理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I1至IN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以及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的尺寸。此尺寸包含横向与纵向尺寸。在一个例子中,处理模块30包含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32,对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I1至IN进行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及其尺寸。于另一例子中,处理模块30对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I1至IN进行边缘检测及歪斜校正,甚至添加外框,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及其尺寸。
然后,于步骤S3,处理模块30依据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的依序的累加尺寸进行依序的文件编排,而产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于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0将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OP1、OP2(参见图6至图8)内而产生排版结果,并依据排版结果将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处理成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OP1、OP2的影像数据IMD。根据上述的依序的文件编排可以进入第一处理模式与第二处理模式。于第一处理模式(又称为单面处理模式)下,处理模块30依据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的依序的累加尺寸及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OP1、OP2(参见图6至图8)的尺寸进行依序的尺寸判断,其目的是要依序将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内以产生排版结果。因此,处理模块30可以更包含排列判断单元34,电连接至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32,并执行步骤S3。进行尺寸判断后,处理模块30依序将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处理成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IMD。所谓的依序在本实施例中是依据扫描的顺序,目的是为了避免破坏用户放置文件的顺序,以免让用户产生混淆。于另一实施例中,是依据影像取得的顺序进行上述处理。
输出页面为虚拟打印媒体的一面或正反面,对应于最终所欲输出的影像数据的尺寸。尺寸的单位可以为英吋(inch)、公厘(mm),位(bit)、画素(pixel)等。所谓的累加尺寸,于本实施例中是指文件影像J1至JN的累加宽度及累加长度。实施上,先累加第1至第2个文件影像的宽度,判断累加宽度是否大于输出页面的宽度,如果没有大于输出页面的宽度的话,表示第1至第2个文件影像可以水平并排,更进一步判断第1至第3个文件影像的累加宽度是否大于输出页面的宽度,依此类推。如果大于输出页面的宽度的话,更判断第1至第2个文件影像的累加长度是否大于输出页面的长度,如果是大于输出页面的长度的话,表示第1至第2个文件影像不能水平排列,只能竖直排列,依此类推。
图4显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产生影像的方法的详细例子的流程图。如图4与图3所示,步骤S3包含步骤S31至S37。于步骤S31,先设定一个参数n,其中n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n的初始值等于2。然后,于步骤S32,判断n是否大于N。若步骤S3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则进行步骤S33,判断基于依序的尺寸判断的排版是否可行,也就是判断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是否可依序的排列于输出页面中。在一例子中,排列判断单元34是判断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是否可依序沿着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排列于输出页面中,也就是譬如由左至右(水平方向),由上至下(竖直方向)地依序排列,且文件影像的顺序固定不动,文件影像的缩放比例也维持为1。另一实施例中,文件影像的顺序可以更动。又另一实施例中,文件的缩放比例也维持不等于1,文件影像的排列也可以对准于文件的中心点;其中,文件的缩放须先确定照原尺寸的多个影像编排完后,照比例缩放至一个页面上。
若步骤S33的判断结果为肯定,则进行步骤S34,把n值递增1(n=n+1),然后再回到步骤S32,也就是要重复步骤S33及S36,直到n大于N为止。若步骤S3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则进行步骤S36,则将第1至第n-1个文件影像J1至Jn-1处理成对应于输出页面的第一影像数据IMD1,然后进行步骤S37,将N重设为N-(n-1),然后回到步骤S31。
若步骤S3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则表示N个文件影像都可以排版在输出页面中,所以进行步骤S35,将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处理成对应于输出页面的第二影像数据IMD2。
图5为多个文件D1至D4的示意图。图6与图7为输出页面OP1与OP2的单面排版的示意图。值得注意的是,文件D1的正面印制有10001,反面印制有10002;文件D2的正面印制有20001,反面印制有20002;文件D3的正面印制有30001,反面印制有30002;文件D4的正面印制有40001,反面印制有40002。因此,于步骤S1中,扫描模块10扫描4个文件D1至D4的正反面,以获得第1至第8个扫描影像I1至I8;且于步骤S2,处理模块30处理第1至第8个扫描影像I1至I8以获得第1至第8个文件影像J1至J8;处理模块30执行步骤S3后,得到的结果是文件影像J1至J6可以排版在输出页面OP1中,文件影像J7至J8只能排版在输出页面OP2中,因此获得图6与图7的结果。
进行正反面扫描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硬件的设置方式。在第一种硬件设置下,扫描模块10为双面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文件D1至D4的正反面,而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I1至IN。于第二种硬件设置下,馈送器20为双面馈送器20,用于馈送文件D1至D4的正反面通过扫描模块10,以让扫描模块10扫描文件D1至D4的正反面,而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I1至IN。
进行排版时,可以在输出页面OP1设定一个参考点RP,让文件影像从此点开始排列。各文件影像中可以设定一个间隔参数,以隔开相邻的文件影像。对应于间隔参数的影像可以直接包含在文件影像中,可以是全白、全黑、其他彩色影像、或其他图案影像,譬如单线外框(可以表示正面影像)、双线外框(可以表示背面影像)、单线外框加上全白影像等,于此不作特别限制。因此,处理模块30可以更包含一加框单元36,对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32的输出添加外框,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
于其他实施例中,间隔参数可以从输出页面扣除,且依据文件影像的水平排列次数或铅直排列次数而有所调整。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有间隔参数。
文件影像J1与J2的累加宽度小于输出页面OP1的宽度,所以两个文件影像J1与J2可以水平排列。文件影像J1、J2与J3的累加宽度大于输出页面OP1的宽度,所以文件影像J3必须排列在文件影像J1的下方。文件影像J3与J4的累加宽度大于输出页面OP1的宽度,所以文件影像J4必须排列在文件影像J3的下方,依此类推,可以获得图6的输出页面OP1以及图7的输出页面OP2。在图6与图7中,排版的对齐方式是以左上角的参考点RP为基准,也就是靠上靠左的对齐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输出页面OP1与OP2具有相同尺寸。但是于其他实施例中,输出页面OP1与OP2亦可具有不同尺寸。
图8显示图6与图7的输出页面的缩小排版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处理模块30依据用户设定或自动的识别(譬如获得打印媒体PM的剩余张数少于预定值的信息时),进行输出页面的缩小排版。也就是说,将图6与图7的影像旋转90度,并缩小以排版进入一个输出页面OP1中。因此,在第一影像数据IMD1与第二影像数据IMD2的总数大于或等于2(图6与7共两笔)的情况下,将第一影像数据IMD1与第二影像数据IMD2进行旋转及缩小运算以产生对应于输出页面OP1的第三影像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当影像数据有两笔以上时(包含两笔),缩小的指令是通过默认的版面编排,排入缩小后输出页面OP1。故,如输出的影像数据有三面,且用户默认指令一页输出,则排版会进入预设的模板,如OFFICE软件输出的四面排版输出,则输出页面会有1/4呈现空白。
图9与图10显示输出页面的另一种单面排版的示意图。此排版方式是属于置中对齐的排版方式,且图10的输出页面OP2上有额外多印出一条裁减线CT。但是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印出裁减线。图11显示图9与图10的输出页面的缩小排版的示意图,由于类似于图8,故于此不再详述。
图12显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产生影像的方法的详细例子的流程图。图13与图14显示为第二实施例的输出页面的双面排版的示意图。如图12至图14所示,亦是依据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依序的累加尺寸进行依序的文件编排,而产生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输出页面OP1为虚拟打印媒体的正反面,且对应于文件D1至D4的正反面的文件影像J1至J8是背对背地配置。如此,用户可以依据文件影像J1进行裁减以获得印制于正反面的文件影像J1与J2。虚拟打印媒体是直接存在图像处理设备100中的数据库,其尺寸数据可以对应至一个实体打印媒体,譬如是A4纸张、B4纸张等。
如图12至图14所示,于第二处理模式下,步骤S3包含步骤S30至S37。在步骤S30中,处理模块30将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J1至JN分成第1至第M个奇数页文件影像J1、J3、J5与J7,及第1至第M个偶数页文件影像J2、J4、J6与J8。接着,在步骤S31中,处理模块30设定一个参数n,其中n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n的初始值等于2。然后,于步骤S32,判断n是否大于M。若步骤S3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则进行步骤S33,判断基于依序的尺寸判断的排版是否可行,也就是判断第1至第n个奇数页或偶数页文件影像是否可依序的排列于输出页面的正面或反面中。若步骤S3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则于步骤S36,将该第1至第n-1个奇数页及偶数页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若步骤S33的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将n递增1,并重复步骤S32至S33,直到n大于M为止。于步骤S32,当n大于M时,将第1至第M个奇数页及偶数页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该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于本实施例中,因为文件影像J1、J3、J5与J7可以排列在输出页面的正面OP1A及输出页面的反面OP1B中,故流程没有进行到步骤S36,只有进行到步骤S35而产生第二奇数页与第二偶数页影像数据,分别显示于图13与图14。
其中,进行排版时,可以在输出页面的正面OP1A的一边的距离设定一个参考点RPA,让奇数页影像数据从此点开始排列,且输出页面的反面OP1B在相对输出页面的正面OP1A的对边处同样该距离设定一个参考点RPB,让偶数页影像数据从此点开始排列。
回到图2,图像处理设备100更包含输出模块40及打印模块50。输出模块40连接至处理模块30,并输出影像数据IMD至外部装置200及图像处理设备100的储存装置60的至少其中之一。外部装置200连接至图像处理设备100,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传真机等各式电子装置或云端处理器,以让影像数据可以透过譬如邮件传送、传真及网络归档的方式传送出去。打印模块50连接至处理模块30,用于将影像数据IMD处理成打印数据,以及将打印数据打印于一个或多个打印媒体PM上。
值得注意的是,图11的缩小及旋转排版亦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中。亦即,当处理模块30判断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的总数大于或等于4(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各有两笔)的情况下,将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进行旋转及缩小运算的一者或两者以产生对应于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三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于本实施例中,因为只有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也就是第二奇数页影像数据以及第二偶数页影像数据总共只有2笔影像数据,所以不作缩小排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与第二处理模式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是同时存在,举例而言,处理模块可以分别进入第一与第二处理模式,其中第一处理模式是要依扫描顺序产生输出结果,避免用户混淆顺序,譬如老师要发不同的考卷给不同的学生;而第二处理模式主要是符合环保的需求,譬如老师只要留存到底发了哪些考卷给学生。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依据多个文件的累加尺寸与输出页面的尺寸进行判断比对,以依序将多个文件影像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内,并依序将这些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的影像数据。如此,可以避免小尺寸文件影像打印于大尺寸纸张上所造成的浪费,且使用者可以依据输出页面的排列顺序得知文件的排列顺序,故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直接且符合环保需求的复印的技术方案。再者,亦可以判断基于尺寸判断的排版是否可行,以更进一步调整输出结果,达到更符合环保需求的复印的技术。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所做的种种变化实施,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产生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依序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b)处理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及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其中,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是通过检测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的边缘得到的;以及
(c)所述 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包括各文件的正面文件影像和背面文件影像,将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分成第1至第M个正面文件影像及第1至第M个背面文件影像,所述第1至第M个正面文件影像排版于奇数页,形成奇数页文件影像,所述第1至第M个背面文件影像排版于偶数页,形成偶数页文件影像;分别依序对正面文件影像和背面文件影像的累加尺寸进行判断,先判断文件影像的累加宽度,如果大于输出页面宽度,更判断累加长度,以依序将奇数页文件影像和偶数页文件影像背对背地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含:
S30:将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分成第1至第M个奇数页文件影像及第1至第M个偶数页文件影像;
S31:设定一个参数n,其中n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n的初始值等于2;
S32:判断n是否大于M;
若S32结果为否,则进行S33:判断所述第1至第n个奇数页或偶数页文件影像是否可依序的排列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面或反面中;
若 S33 的结果为否,则进行S36:将所述第1至第n-1个奇数页及偶数页文件影像处理成对应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以及
若 S33的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34:将n递增1;并重复步骤S32至S33,直到n大于M为止;
当n大于M时,S32结果为是,则进行S35:将所述第1至第M个奇数页及偶数页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的总数大于或等于4的情况下,所述步骤(c)更包含:
将所述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进行旋转及缩小运算的一者或两者,以产生对应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三奇偶数页影像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以下步骤:将排版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文件影像处理成打印数据;以及打印所述打印数据于一个或多个打印媒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含:
对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进行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以获得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含:
对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进行歪斜校正、边缘检测及添加外框,以获得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
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扫描模块;
馈送器,用于传送多个文件通过所述扫描模块,其中所述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文件,并依序获得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以及
处理模块,连接至所述扫描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a)处理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以获得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及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其中,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的尺寸是通过检测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的边缘得到的;以及
(b) 所述 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包括各文件的正面文件影像和背面文件影像,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分成第1至第M个正面文件影像及第1至第M个背面文件影像,所述第1至第M个正面文件影像排版于奇数页,形成奇数页文件影像,所述第1至第M个背面文件影像排版于偶数页,形成偶数页文件影像;分别依序对正面文件影像和背面文件影像的累加尺寸进行判断,先判断文件影像的累加宽度,如果大于输出页面宽度,更判断累加长度,以依序将奇数页文件影像和偶数页文件影像背对背地排版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页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含:
S30:将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分成第1至第M个奇数页文件影像及第1至第M个偶数页文件影像;
S31:设定一个参数n,其中n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n的初始值等于2;
S32:判断n是否大于M;
若S32结果为否,则进行S33:判断所述第1至第n个奇数页或偶数页文件影像是否可依序的排列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面或反面中;
若S33的结果为否,则进行S36:将所述第1至第n-1个奇数页及偶数页文件影像处理成对应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以及
若S33的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34:将n递增1;并重复步骤S23至S33,直到n大于M为止;
当n大于M时,S32结果为是,则进行S35:将所述第1至第M个奇数页及偶数页文件图像处理成对应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的总数大于或等于4的情况下,所述步骤(b)更包含:
将所述第一奇偶数页影像数据与所述第二奇偶数页影像数据进行旋转及缩小运算的一者或两者,以产生对应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正反面的第三奇偶数页影像数据。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扫描模块为双面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文件的正反面,而获得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或
所述馈送器为双面馈送器,用于馈送所述文件的正反面通过所述扫描模块,以让所述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文件的正反面,而获得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输出模块,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并将排版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文件影像输出至外部装置及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的储存装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打印模块,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排版于所述输出页面的文件影像处理成打印数据,以及打印所述打印数据于一个或多个打印媒体上。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含:
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对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进行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以获得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更包含:
排列判断单元,电连接至所述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并执行所述步骤(b)。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含:
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对所述第1至第N个扫描影像进行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
加框单元,对所述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的输出添加外框,以获得所述第1至第N个文件影像;以及
排列判断单元,电连接至所述歪斜校正及边缘检测单元,并执行所述步骤(b)。
CN201610048928.6A 2015-04-27 2016-01-25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Active CN106101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3340A TWI543110B (zh) 2015-04-27 2015-04-27 產生影像之方法及影像處理設備
TW104113340 2015-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480A CN106101480A (zh) 2016-11-09
CN106101480B true CN106101480B (zh) 2021-06-18

Family

ID=56997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8928.6A Active CN106101480B (zh) 2015-04-27 2016-01-25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69351B2 (zh)
CN (1) CN106101480B (zh)
TW (1) TWI543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1043B2 (en) * 2018-07-06 2024-01-23 Rakuten Group, Inc.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422A (zh) * 2010-02-26 2011-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2316233A (zh) * 2010-07-09 2012-01-11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产生文件复本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影像处理设备
CN102346656A (zh) * 2010-08-03 2012-02-08 奥多比公司 对文档进行重构以节约油墨和纸张的系统和方法
WO2012086086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印刷管理装置、印刷管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管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294417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4243735A (zh) * 2013-06-11 2014-12-24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复制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事务机与文件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0183A (en) * 1995-12-26 1999-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tecting an outer shape of an original image and controlling to inhibit image frame process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tection result
TWI245226B (en) 2002-07-22 2005-12-11 Avision Inc Method for arranging image files which are generated by a plurality of scanners at the same time
JP2004102712A (ja) * 2002-09-10 2004-04-02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装置、印刷指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840471B2 (ja) * 2003-12-24 2006-11-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34119C (zh) 2006-03-24 2009-08-26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扫描影像的前边界或影像范围识别方法
US20080297811A1 (en) * 2007-05-31 2008-12-04 Xerox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presentation of page layout output mimics for multiple-image up jobs
US8305593B2 (en) * 2008-12-03 2012-11-06 Xerox Corporation Predictive user interface mimics for finishing
TWI425444B (zh) 2009-02-20 2014-02-01 Avermedia Information Inc 影像資料歪斜偵測校正方法與裝置
TW201106297A (en) 2009-08-04 2011-02-16 Shanghai Microtek Technology Co Ltd Image extraction auto-adjus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340610B (zh) 2010-07-16 2014-02-19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原稿承载斜面的影像处理设备
TW201233135A (en) 2011-01-21 2012-08-01 Avision Inc Method and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esetting output layout and merging images
JP5583103B2 (ja) 2011-10-26 2014-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文書ファイル出力装置、文書ファイル出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3347139B (zh) * 2013-06-23 2016-01-06 四川海普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复印用纸成本的复印方法
US9245318B2 (en) * 2014-05-08 2016-01-2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orientation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422A (zh) * 2010-02-26 2011-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2316233A (zh) * 2010-07-09 2012-01-11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产生文件复本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影像处理设备
CN102346656A (zh) * 2010-08-03 2012-02-08 奥多比公司 对文档进行重构以节约油墨和纸张的系统和方法
WO2012086086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印刷管理装置、印刷管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管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294417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4243735A (zh) * 2013-06-11 2014-12-24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复制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事务机与文件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16104A1 (en) 2016-10-27
US9769351B2 (en) 2017-09-19
TWI543110B (zh) 2016-07-21
TW201638878A (zh) 2016-11-01
CN106101480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074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6163168A (ja) 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4328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9521279B2 (en) Image reproducing method and digital processing machine using such method
TWI514288B (zh) 產生文件複本之方法及使用其之影像處理設備
US200903240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ing scanned pages using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6101480B (zh) 产生影像的方法及图像处理设备
US924531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orientation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JP2010251875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原稿読取支援方法
JP20191030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664851B (zh) 可校正掃描影像的排列方向之電子裝置以及其方法
JP201019968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935871B2 (ja) 原稿画像データ化方法、原稿画像データ化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9587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120070508A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CN107592432B (zh) 具有影像移动及填补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复印设备及复印方法
JP20111665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3604755B2 (ja) 画像情報処理装置
US20070002394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US10979585B1 (en) Dynamic image scaling of scanned images
JP201505614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983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819604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2012034330A (ja) 画像情報入力システム、画像情報入力装置、画像情報入力方法、画像情報入力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72086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