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9878B - 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9878B
CN102099878B CN200980128931.7A CN200980128931A CN102099878B CN 102099878 B CN102099878 B CN 102099878B CN 200980128931 A CN200980128931 A CN 200980128931A CN 102099878 B CN102099878 B CN 102099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s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8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9878A (zh
Inventor
大塚保纪
大泽孝
南史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9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9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27/065Mounting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01F2027/2857Coil formed from wound foil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包括:第一芯(6),具有贯穿电路基板(2)的线圈的腿部(9a)、(9b)、(9c),且在中央腿部(9a)具有间隙形成部(9f);板状的第二芯(7),配置在所述第一芯(6)的前端,将所述第一芯(6)与所述第二芯(7)组合成一体,在所述中央的腿部(9a)与所述第二芯(7)之间形成气隙G,并且包括将所述第一芯(6)和第二芯(7)相对于所述线圈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11),所述固定部件(11)包括:夹持部(13a)、(13b),具有从所述第二芯(7)夹住所述第一芯(6)的外侧腿部的爪部(14a)、(14b);第一弹簧部(16a)、(16b),从所述第二芯侧向所述电路基板延伸,使所述第一芯的所述腿部的内侧平面部与所述线圈抵接;以及第二弹簧部(15a)、(15b),按压所述第二芯的与所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9b)、(9c)对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形成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箔(铜箔)作为线圈的DC/DC转换器用的片状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构成DC/DC转换器的变压器中,由于包含芯的外形较薄、容易构成高效率的DC/DC转换器等原因,使用片状变压器的单元较多。片状变压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2、3等中有所披露。
专利文献1披露的变压器是在多层基板形成线圈、并利用芯夹着的变压器。专利文献2披露的变压器是使用在装载电子元器件的基板形成的线圈、和在重叠的基板形成的线圈来构成的变压器。专利文献3披露的变压器是使用将芯进行组合的部件,将分为2个部分的芯进行组合并固定,同时形成线圈,相对于基板来固定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6-215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8-236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3-324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的任一个文献中,都没有提及线圈与芯的位置关系,没有考虑到变压器的特性。特别是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得到良好的特性,相对于基板在特定的位置固定芯是一个问题,且该位置不限于芯相对于基板是良好的位置。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确定片状变压器的线圈与芯的位置关系、间隙(gap)等,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片状变压器的特性。
第一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包括:线圈,在装载有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形成为平面状;第一芯,具有在平板部包含贯穿上述线圈的腿部的多个腿部;以及板状的第二芯,配置在上述第一芯的腿部的前端,在将上述第一芯与上述第二芯组合的芯的一部分形成有间隙,相对于上述线圈固定保持上述第一芯及第二芯,使得上述第一芯的内侧平面部与上述平面状的线圈抵接,上述间隙的位置与上述线圈的位置不位于同一面。
第二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包括:线圈,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形成为平面状;第一芯,在平板部具有多个腿部,且在该腿部中中央的贯穿上述线圈的腿部具有间隙形成部;以及板状的第二芯,配置在上述第一芯的腿部的前端,将上述第一芯与上述第二芯组合成一体,在上述中央的腿部与上述第二芯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包括将上述第一芯和第二芯相对于上述线圈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而成,上述固定部件包括:夹持部,具有从上述第二芯侧夹住上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的爪部;第一弹簧部,从上述第二芯侧向上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延伸,使上述第一芯的上述腿部的内侧平面部与上述线圈抵接;第二弹簧部,按压上述第二芯的与上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对置的位置;以及定位部,将上述第二芯相对于上述第一芯固定在任意的位置。
另外,在第一发明及第二发明中,可以使得将上述第一芯及第二芯进行组装的形成有线圈的基板采用另外的部件。即,设有与装载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不同的线圈用基板,在该线圈用基板形成平面状的线圈,相对于该线圈来组装第一芯及第二芯。
第三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包括第一芯和第二芯,该第一芯在平板具有中央腿部和形成于该中央腿部的外侧的外侧腿部,使上述中央腿部贯穿在基板形成为平面状的线圈;该第二芯为平板状,且具有使上述第一芯的中央腿部贯穿的贯穿孔,配置在上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的内侧,且在外周部具有与上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的内侧面对置的面,将两个芯的各自的内侧平面与形成于上述基板的线圈的两面分别抵接,进行固定。
第四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对形成为平面状的线圈、具有平板和贯穿上述线圈的腿部的第一芯、以及配置在该第一芯的腿部侧的板状的第二芯,使用混合有磁性粉末的树脂,将两个芯的内侧平面与线圈抵接,使平面状线圈和芯成为一体,进行固定保持。
根据第一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由于使形成于基板的线圈与芯抵接并进行固定,因此可以得到高效率的、稳定的变压器的特性。
根据第二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通过用廉价的固定部件进行简单组装,可以得到高效率的、稳定的变压器特性。
根据第三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可以使线圈产生的磁能量易于传递至芯,使芯中储存的磁能量易于传递至线圈,减少能量的泄漏。
根据第四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可以形成比第一及第三发明的固定单元更接近线圈的芯,可以提高变压器的特性。另外,可以容易成形,更为廉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固定部件的中央部分的剖视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固定部件,(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视图。
图6是其他例所涉及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7进一步表示图6所示的固定部件,(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简要主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片状变压器的简要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线圈与电极的连接例的简要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线圈与电极的不同连接例的简要主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片状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片状变压器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片状变压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以往的平面状线圈的俯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线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是第一发明及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的简要主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图3是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固定部件的中央剖视图,图5(A)、(B)、(C)是固定部件的主视图、仰视图、侧视图。
片状变压器1将该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即电路基板2作为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而构成。电路基板2是层叠形成有多个布线用导体的层叠基板,在该电路基板2装载有构成电路的电子元器件,并且形成有线圈。线圈包括在基板的正反两面利用导电箔(铜箔)形成的1次线圈、以及在内层利用导电箔(铜箔)形成的2次线圈。在电路基板2贯穿形成有芯中央腿部插通孔3a及其两侧的芯外侧腿部插通孔3b、3c,上述线圈形成为以芯中央腿部插通孔3a的中心作为轴的近似同心状。在图1中,示出电路基板2的正反的1次线圈4、5。
芯由E形芯6与I形芯7构成。E形芯6是截面形状为E形的芯,包括平板部8、竖直设置在该平板部8的中央部的中央腿部9a、以及竖直设置在平板部9的两端的外侧腿部9b、9c。中央腿部9a的高度略低于外侧腿部9b、9c。I形芯7是其截面形状为I形的平板状的芯。E形芯6、I形芯7例如都是将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粉末烧结成形而制作的。
从电路基板2的一侧(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从上侧),E形芯6的中央腿部9a通过电路基板2的芯中央腿部插通孔3a,外侧腿部9b、9c通过芯外侧腿部插通孔3b、3c,从电路基板2的另一侧(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从下侧)配置I形芯7,使其表面7a与E形芯6的外侧腿部9b、9c的端面9d、9e抵接。在E形芯6的中央腿部9a的端面9f与I形芯7的表面7a之间形成有间隙G。在回扫变压器中,利用该间隙G来调整电感量。在该状态下,E形芯6、I形芯7利用从电路基板2的下方侧组装的固定部件11进行固定,并且相对于电路基板2进行固定。
基于图3、图4、图5,说明固定部件11。从板状的基板部12的两端竖立形成有夹持部13a、13b。夹持部13a、13b的上端部向内侧弯折,成为爪部14a、14b。基板部12的两侧部向上方弯折为山形,形成作为第一弹簧部的基板按压弹簧部15a、15b。将基板按压弹簧部15a与15b的间隔设定为略大于E形芯6的宽度。基板部12的中央部的左右两端部被切下且向上方弯折,形成作为第二弹簧部的腿部按压弹簧部16a、16b。固定部件11由不锈钢等金属板或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基板按压弹簧部15a、15b及腿部按压弹簧部16a、16b发挥弹簧弹性的作用。
在电路基板2组装有E形芯6和I形芯7的状态下,从电路基板2的下侧,使固定部件11的夹持部13a、13b通过电路基板2的芯外侧腿部插通孔3b、3c与插入其中的E形芯6的外侧腿部9b、9c的间隙,将夹持部13a、13b的上部的爪部14a、14b卡合在E形芯6的平板部8的外侧平面部8a。固定部件11的基板按压弹簧部15a、15b以弹力与电路基板2的背面抵接。即,利用夹持部13a、13b和基板按压弹簧部15a、15b,将E形芯6相对于电路基板2进行按压来加以固定。据此,E形芯6的平板部8的各腿部9a、9b、9c间的内侧平面部8b,与电路基板2的表面的1次线圈4紧贴。
另外,基板按压弹簧部15a、15b的内侧边缘部15c、15d位于E形芯6和I形芯7的两个侧面,限制I形芯7相对于E形芯6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基板按压弹簧部15a、15b的内侧边缘部15c、15d成为位置限制部。再有,腿部按压弹簧部16a、16b将I形芯7的端部向E形芯6的外侧腿部9b、9c的端面9d、9e进行按压,使两者紧贴。另一方面,维持E形芯6的中央腿部9a的端面9f与I形芯7的表面7a之间的间隙G。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中央腿部9a的端面9f成为间隙形成部。
图6、图7示出其他例所涉及的固定部件21。图6是固定部件21的立体图,图7(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视图。
从板状的基板部22的两端竖立形成有夹持部23a、23b。夹持部23a、23b的上端部向内侧弯折,成为爪部24a、24b。基板部22的两侧部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弯折,形成作为第一弹簧部的基板按压弹簧部25a、25b。将基板按压弹簧部25a与25b的间隔(基板按压弹簧部25a、25b的边缘间)设定为略大于E形芯6的宽度。基板部22的中央部的左右两端部被切下且向上方弯折,形成作为第二弹簧部的腿部按压弹簧部26a、26b。固定部件21由不锈钢等金属或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基板按压弹簧部25a、25b及腿部按压弹簧部26a、26b发挥弹簧弹性的作用。
使用该固定部件21时的E形芯6、I形芯7的固定步骤与固定部件11时相同。但是,在该固定部件21中,基板按压弹簧部25a、25b与电路基板2的背面抵接,将E形芯6与电路基板2固定。
另外,即使是在中央具有间隙的EE型的芯(第一芯及第二芯都是E形芯的组合),也可以使芯的内侧平面部与平面状线圈即一次线圈抵接,若平面状线圈的间隙的位置不重叠,则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良好的特性,但由于与抵接于平面状线圈的芯的内侧平面部对置的面与平面状线圈的空间变宽,磁通容易泄漏,因此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使用间隙靠近芯的一侧的EI型的芯。
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1,通过利用固定部件11,使形成于电路基板2的1次线圈4与E形芯6抵接加以固定,可以得到高效率的、稳定的变压器的特性。另外,由于仅通过组装固定部件11就可以将E形芯6和I形芯7相对于电路基板2进行固定,因此可以降低成本,组装的操作也变得简单。由于固定部件11的腿部按压弹簧部16a、16b将I形芯7的端部向E形芯6的外侧腿部9b、9c的端面9d、9e按压,使两者紧贴,但不按压I形芯7的中央部,因此可以用准确的尺寸确保回扫变压器所需的间隙G。另外,由于不按压I形芯7的中央部,因此在I形芯7的中央部也不会产生应力而导致损坏。另外,使用固定部件21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2是在第一发明及第二发明中,设有与装载电子元器件的基板不同的变压器形成(平面线圈形成)用的基板,在此组装芯。图8是本实施方式2的简要主视图,图9是其简要分解立体图。
在该片状变压器31中,在装载电子元器件的基板即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上设有线圈用基板33。在该线圈用基板33形成线圈。芯34是E形芯35和与其组合的I形芯36。E形芯35与实施方式1的E形芯6相同,包括平板部37、竖直设置在该平板部37的中央部的中央腿部38a、以及竖直设置在平板部37的两端的外侧腿部38b、38c。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贯穿形成有用于使E形芯35的中央腿部38a通过的中央腿部插通孔39a、以及用于使E形芯35的外侧腿部38b、38c通过的外侧腿部插通孔39b、39c。在线圈用基板33,以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腿部插通孔39a、39b、39c相同的配置,贯穿形成有线圈用基板侧中央腿部插通孔40a、线圈用基板侧外侧腿部插通孔40b、40c。
线圈用基板33是层叠形成有多个线圈用导线的层叠基板,在其正反两面形成有1次线圈,在内层形成有2次线圈。1次线圈及2次线圈在线圈用基板33中,形成为以芯中央腿部插通孔40a的中心作为轴的近似同心状。在图9中,示出形成于线圈用基板33的表面的1次线圈41。
在该片状变压器31中,关于E形芯35与I形芯36的结合、及其向线圈用基板33的固定,是利用与图3~图5所示的固定部件、或者图6、图7所示的固定部件同样构造的固定部件来进行。但是,固定部件的夹持部分延长了相当于线圈用基板33的厚度的量。
该片状变压器31的组装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相同。将E形芯35的中央腿部38a、外侧腿部38b、38c,通过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用基板侧中央腿部插通孔40a、线圈用基板侧外侧腿部插通孔40b、40c、及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腿部插通孔39a、39b、39c,并配置I形芯36,使得与E形芯35的外侧腿部38b、38c的端面抵接。之后,从I形芯36一侧使固定部件的夹持部通过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外侧腿部插通孔39b、39c及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用基板侧外侧腿部插通孔40b、40c,使夹持部分前端的爪部与E形芯35的外表面卡合。即,片状变压器31是由芯34贯穿2个基板32、33而构成。在组装的状态下,在E形芯36的中央腿部38a与I形芯36的表面之间,形成回扫变压器所需的间隙。
如图8所示,在线圈用基板33形成有与线圈连接的焊接用的端子42,该端子42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一侧的电极(未图示)进行焊接。在图8中,焊接部分如标记43所示。
作为将与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连接的端子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侧的电极进行连接的方法,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有贯穿线圈侧的电极孔和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一侧的电极孔的棒状的端子44,将该端子44进行焊接。
再有,作为将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一侧的电极进行连接的方法,如图11所示,也可以考虑将与形成于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连接的电极孔、和形成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电极孔,通过压入贯穿两者的压入配合端子45来进行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31中,由于将用于形成片状变压器31的线圈用基板33作为不同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零部件,因此可以使线圈用基板33中的导电箔厚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中的导电箔。例如,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导电箔为35μm左右,与之不同的是,使线圈用基板33的导电箔为70μm左右。通过使形成线圈的导电箔变厚,可以使截面积增大,降低线圈的电阻值。若导电箔变厚,则成本必然会升高,但由于形成线圈的线圈用基板33与装载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相比较小,因此对成本的影响较小。因而,可以比较廉价地构成特性较好的片状变压器。
根据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31,不仅能取得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1相同的效果,还能取得以下的效果。
为了形成作为变压器的线圈,优选的是使用4层以上的多层基板,但装载电子元器件的基板容易使用廉价的正反2层的基板。如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31所示,若使构成片状变压器31的线圈用基板33、与装载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分别形成,则可以使得线圈用基板33中的较窄(较小)的线圈部分为多层,较宽(较大)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为2层,可以实现廉价、一体化的片状变压器,可以廉价地制作DC/DC转换器,而且可以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8、图10所示,若利用焊料将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电极连接,则可以不经由特殊的工序而利用回流焊料进行组装,简化组装工序。另外,如图11所示,若对于线圈用基板33的线圈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32的电极的连接是使用压入配合端子45,则可以不经由焊接工序而进行片状变压器的组装,可以简化工序,还提高生产率。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3是第三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实施方式。
图1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简要剖视图,图13是其分解立体图,图14是俯视图。
该片状变压器51的芯包括作为第一芯的外侧芯52、和作为第二芯的内侧芯53。外侧芯52是在圆板上的平板部54的中心部设有中央腿部55a、在平板部54的边缘设有圆弧状的外侧腿部55b、55c而形成,其截面形状成为E形。另外,外侧腿部55b与55c之间成为在基板形成的线圈的进出口。内侧芯53成为近似圆板状,在其中心部开有贯穿孔56。
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形成有:用于使中央腿部55a贯穿的圆形的中央腿部贯穿孔58a、用于使外侧腿部55b、55c贯穿的圆弧状的外侧腿部贯穿孔58b、58c。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形成有以中央腿部贯穿孔58a作为中心的平面状的线圈。线圈例如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正反面形成有1次线圈59、60,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内层形成有多层2次线圈(未图示)。
外侧芯52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表面侧,将其中央腿部55a通过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中央腿部贯穿孔58a,将外侧腿部55b、55c通过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外侧腿部贯穿孔58b、58c,从而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进行组装。内侧芯53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下侧,使其贯穿孔56通过外侧芯52的中央腿部55a,配置在外侧芯52的外侧腿部55b、55c的内侧。外侧芯52的中央腿部55a与外侧腿部55b、55c之间的内侧平面部54a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表面的1次线圈59紧贴。内侧芯53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背面的1次线圈60紧贴。在内侧芯53的外周面53a与外侧芯52的外侧腿部55b、55c的内侧面55d、55e之间形成圆周方向的间隙G1。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1次线圈59、60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一侧的电极的连接,是通过外侧芯52的外侧腿部55b与55c之间进行。
内侧芯53可以是圆形,也可以为非圆形、例如椭圆形。若内侧芯53为椭圆形,则通过旋转内侧芯53,可以改变内侧芯53的外周面53a与外侧芯53的外侧腿部55b、55c的内侧面55d、55e的间隙,可以调整特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51,由于外侧芯52及内侧芯53与电子元器件用基板57的正反两侧的1次线圈59、60紧贴,因此特性提高。即,由1次线圈所产生的磁能量易于传递至芯52、53,在芯52、53中所储存的磁能量易于传递至2次线圈,可以减少能量的泄漏。另外,在内侧芯53为非圆形时,通过使内侧芯53旋转,可以改变间隙G1的长度,可以将作为变压器的电感量调整为所需的值,可以构成特性偏差较小的变压器。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是第三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的实施方式。图15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71的截面。
在基板72形成芯的中央腿部贯穿的中央腿部贯穿孔73a、和芯的外侧腿部贯穿的外侧腿部贯穿孔73b、73c。在基板72形成有以中央腿部贯穿孔73a作为中心的平面状的线圈(导电箔)。在图15中,示出形成于基板72的正反两面的线圈74、75。在基板72的中央腿部贯穿孔73a,贯穿有构成第一芯的一部分的中央腿部的圆柱状的铁氧体芯76。通过夹着基板72流入混合有磁性粉末的树脂,则利用嵌入成形形成构成第一芯及第二芯的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的与基板72对面的部分相当于上述芯的平板部,与平板部成为一体且从平板部的边缘延伸并贯穿外侧腿部贯穿孔73b、73c的部分77a、77b相当于外侧腿部。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例如形成为从平面观察是圆形。从相当于外侧腿部的部分77a与77b之间,线圈74、75与基板72一侧的电极进行连接。另外,在与形成于基板72的线圈74、75对面的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的面是内侧平面77c、77d,这些内侧平面与线圈74、75紧贴。
若微观观察,则由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内的磁性粉末被混合的树脂割开,因此可以将其分别视作为较小的间隙,可以得到相当于磁性体(铁氧体)芯的间隙的特性。
可以将相当于第一芯及第二芯的所有部分由磁性粉末混合树脂来进行成形,但由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的磁导率较低,因此截面积无法增大的中央腿部部分为固体的磁性材料的铁氧体制的铁氧体芯76。即,磁性粉末混合树脂的磁导率较低(磁阻较大),为了仅使用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而得到良好的变压器特性,平板部及腿部的截面积都需要增大。但是,截面积的扩大在外侧腿部或平板部比较容易,但扩大磁通集中的中央腿部的截面积,会导致线圈的大型化及电阻随之增大所引起的特性劣化,若仅在中央腿部部分使用铁氧体芯76,则能以较小的截面积减少磁阻,能以较小的线圈得到良好的变压器特性。
在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4中,铁氧体芯76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以直线圆筒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在铁氧体芯78的外表面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9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纹状的凹凸部80、81,并使其嵌合,使铁氧体芯78可以相对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9沿轴向移动,卡紧在任意的深度。即,铁氧体芯78为螺栓状,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9的内表面为螺母状。
通过旋转相当于中央腿部的铁氧体芯78以使其进退,可以将铁氧体芯78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9的对置面积改变为任意的大小。另外,也可以容易固定于调整后的位置。因此,可以容易调整成为得到变压器的特性的关键点的电感量(以调整上述间隙为目的),可以稳定保持调整后的特性。
根据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片状变压器,由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7、79的部分77a、77b和79a、79b与基板72上的线圈紧贴,因此可以形成进一步接近线圈的芯,可以提高变压器的特性。另外,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的成形比较容易,可以廉价得到变压器。再有,在中央腿部为铁氧体芯76、78时,可以减小中央芯的截面积,可以将变压器小型化。如图16所示,在可以将铁氧体芯78相对于磁性粉末混合树脂芯79移动时,可以将由于与树脂混合的磁性材料(磁性粉末)的特性或混合量(浓度)而产生的电感的偏差,对每个变压器分别进行校正(调整)。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涉及形成于基板上的线圈,可以适用于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图17示出以往的螺旋状的线圈,图18示出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螺旋状的线圈。
如图17所示,由于流过宽度较宽的平面状的线圈91a、91b的电流以大致成为电阻较小的最短距离流动,因此在该最短距离部分电流会集中,该部分的电流密度提高。在图17中,i是电流,在电流分布中,i输入(iin)表示流过线圈91a、91b的内侧的电流值,i输出(iout)表示流过外侧的电流值。因此,实际上有电流流过的导体要细于外观上的导体,磁通沿着实质上较细的电流路径集中地产生。因此,还考虑到由于在导体的周边部没有电流流过,不会作为线圈起作用,反之,在较细的电流路径中产生并传递至芯的磁通会从芯漏出(磁能量泄漏),作为变压器的特性会劣化。
因此,如图18所示,将用导电箔形成的平面状的线圈(螺旋状导电箔)92、93分割为多个,作为分割线圈(分割螺旋状导电箔)92a、92b、93a、93b。各个分割线圈92a、92b、93a、93b由贯穿基板的导体分别串联连接,分别形成1条线圈。即,如图所示,分割线圈92a经由贯穿基板的导体a和b(a′及b′),与对应的分割线圈93b串联连接,形成一条线圈;分割线圈92b经由贯穿基板的导体c和d(c′及d′),与对应的分割线圈93a串联连接,形成一条线圈。通过将上述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并联卷绕,构成作为一套线圈。另外,在将形成于各层的配置在多个位置的、分割为多个的分割线圈进行串联连接时,该多个并联连接的各个线圈与在每个层位置不同的分割线圈进行选择性连接,形成作为1条线圈。另外,将线圈细分化的数量不限于2条,根据线圈宽度,分割为2条以上也是有效的。
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线圈,由于将线圈细分化,在各路径流过相同电流,因此可以防止电流集中在特定的较细的路径,产生相对于芯大致均匀的磁场,磁能量易于传递至芯,从线圈产生的、传递至芯的磁通的泄漏成分减小,提高作为变压器的特性。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具有的效果是:由于使形成于基板的线圈与芯抵接而固定,因此可以得到高效率的、稳定的变压器的特性。因此,适用于将形成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箔(铜箔)作为线圈使用的DC/DC转换器用的片状变压器等。

Claims (14)

1.一种片状变压器,包括:
线圈,在装载有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形成为平面状;
第一芯,具有在平板部包含贯穿所述线圈的腿部的多个腿部;以及
板状的第二芯,配置在所述第一芯的腿部的前端,
在将所述第一芯与所述第二芯组合的芯的一部分形成有间隙,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变压器还包括弹簧部,该弹簧部将所述第二芯的端部向所述第一芯的腿部进行按压以使两者紧贴,
相对于所述线圈固定保持所述第一芯及第二芯,使得所述第一芯的内侧平面部与所述平面状的线圈抵接,所述间隙的位置与所述线圈的位置不位于同一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另外设置的线圈用基板形成所述线圈,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及线圈用基板将所述第一芯及第二芯进行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用基板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线圈连接的焊接用的端子,通过将该端子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所包括的电极进行焊接,将所述端子和所述电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棒状的端子,贯穿与所述线圈用基板具有的所述线圈连接的电极孔、和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具有的电极孔,通过焊接所述棒状的端子,将所述两个基板的电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压入配合端子,将所述两个基板的电极连接,所述压入配合端子贯穿与所述线圈用基板的所述线圈连接的电极孔、和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的电极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线圈用基板的形成所述线圈的导电箔厚于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的导电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将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多层螺旋状导电箔利用贯穿所述基板的导体串联连接,作为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层的螺旋状导电箔被分割为多个分割螺旋状导电箔部,
各个分割螺旋状导电箔部由贯穿所述基板的导体串联连接,分别形成1条线圈,
通过将串联连接所述分割螺旋状导电箔部的多个线圈进行并联连接,成为一套线圈,
在将形成于各层的配置在多个位置的、分割为多个的分割导电箔部进行串联连接时,所述并联连接的各个线圈与在每层位置不同的分割导电箔部进行选择性连接,作为1条线圈。
8.一种片状变压器,包括:
线圈,在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形成为平面状;
第一芯,在平板部具有多个腿部,且在该腿部中中央的贯穿所述线圈的腿部具有间隙形成部;以及
板状的第二芯,配置在所述第一芯的腿部的前端,
将所述第一芯与所述第二芯组合成一体,在所述中央的腿部与所述第二芯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包括将所述第一芯和第二芯相对于所述线圈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夹持部,具有从所述第二芯侧夹住所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的爪部;
第一弹簧部,从所述第二芯侧向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延伸,使所述第一芯的所述腿部的内侧平面部与所述线圈抵接;
第二弹簧部,按压所述第二芯的与所述第一芯的外侧腿部对置的位置;以及
定位部,限制所述第二芯相对于所述第一芯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另外设置的线圈用基板形成所述线圈,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及线圈用基板将所述第一芯及第二芯进行组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用基板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线圈连接的焊接用的端子,通过将该端子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所包括的电极进行焊接,将所述端子和所述电极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棒状的端子,贯穿与所述线圈用基板具有的所述线圈连接的电极孔、和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具有的电极孔,通过焊接所述棒状的端子,将所述两个基板的电极连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压入配合端子,将所述两个基板的电极连接,所述压入配合端子贯穿与所述线圈用基板的所述线圈连接的电极孔、和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的电极孔。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线圈用基板的形成所述线圈的导电箔厚于所述电子元器件用基板的导电箔。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状变压器,将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多层螺旋状导电箔利用贯穿所述基板的导体串联连接,作为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层的螺旋状导电箔被分割为多个分割螺旋状导电箔部,
各个分割螺旋状导电箔部由贯穿所述基板的导体串联连接,分别形成1条线圈,
通过将串联连接所述分割螺旋状导电箔部的多个线圈进行并联连接,成为一套线圈,
在将形成于各层的配置在多个位置的、分割为多个的分割导电箔部进行串联连接时,所述并联连接的各个线圈与在每层位置不同的分割导电箔部进行选择性连接,作为1条线圈。
CN200980128931.7A 2008-09-05 2009-07-02 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 Active CN102099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8566 2008-09-05
JP2008-228566 2008-09-05
PCT/JP2009/003074 WO2010026690A1 (ja) 2008-09-05 2009-07-02 Dc/dcコンバータ用シートトラン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9878A CN102099878A (zh) 2011-06-15
CN102099878B true CN102099878B (zh) 2013-01-09

Family

ID=4179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8931.7A Active CN102099878B (zh) 2008-09-05 2009-07-02 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2121A1 (zh)
JP (1) JP5328797B2 (zh)
CN (1) CN102099878B (zh)
DE (1) DE112009001937T5 (zh)
WO (1) WO2010026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3975B2 (ja) * 2009-08-25 2012-03-07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5216938B2 (ja) * 2010-09-22 2013-06-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用コイル
JP5449424B2 (ja) * 2012-02-14 2014-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力変換装置
CN104937681B (zh) * 2012-11-26 2017-11-17 弗兰克·扎伊茨 电感组件的绕组布置和生产电感组件的绕组布置的方法
JP6084147B2 (ja) 2013-03-15 2017-02-22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イル一体型プリント基板、磁気デバイス
JP6084079B2 (ja) 2013-03-15 2017-02-22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磁気デバイス
KR101983150B1 (ko) * 2013-10-11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519270B1 (ko) * 2013-12-19 2015-05-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친환경 자동차 부품용 커버 일체형 클램프 및 이의 장착방법
JP2015188033A (ja) * 2014-03-27 2015-10-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薄型コイル及びトランス
JP6781043B2 (ja) * 2014-07-22 2020-11-04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複合磁路インダクタ
US9847165B2 (en) * 2015-10-08 2017-12-19 Kinsus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Corp. Winged coi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049640B2 (en) * 2016-01-21 2021-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ircuit device and power converter
DE112017000477T5 (de) * 2016-01-21 2018-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chaltungseinrichtung und Energie-Umwandlungseinrichtung
DE102016203613A1 (de) * 2016-03-04 2017-09-07 Würth Elektronik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20190066906A1 (en) * 2016-04-25 2019-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6783308B2 (ja) 2016-06-24 2020-1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絶縁型コンバータ
DE102016113752A1 (de) * 2016-07-26 2018-02-01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Senso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Ultraschallsensor und einer einen planaren Transformator aufweisenden Spannungsversorgungsvorrichtung, Fahrerassistenzsystem sowie Kraftfahrzeug
JP6869796B2 (ja) * 2017-04-27 2021-05-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075185B2 (ja) 2017-04-27 2022-05-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JP7056016B2 (ja) * 2017-06-13 2022-04-1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FR3081625B1 (fr) * 2018-05-24 2020-06-26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Systeme electrique presentant au moins une inductance a architecture amelioree
JP6636089B2 (ja) * 2018-06-01 2020-01-29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7089222B2 (ja) 2018-08-09 2022-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US11972889B2 (en) * 2018-11-16 2024-04-3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Reactor
JP2021111714A (ja) * 2020-01-14 2021-08-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トランス及び絶縁トランスの製造方法
CN111986867B (zh) * 2020-07-29 2022-05-17 法雷奥西门子新能源汽车(深圳)有限公司 部件安装组件和部件安装方法
US20220165488A1 (en) * 2020-11-25 2022-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pacer to reduce magnetic coup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9294A (en) * 1962-10-23 1965-09-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agnetic core structures
US3666090A (en) * 1970-01-27 1972-05-30 Coilcraft Inc Coil form and carrier strip
US3735214A (en) * 1972-01-27 1973-05-22 Coilcraft Inc A header for mounting circuit elements for incorporation in an electric circuit
US4990880A (en) * 1989-07-24 1991-02-05 Alcatel Na, Inc. Transformer clip
JPH03212913A (ja) * 1990-01-18 1991-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
JPH06151179A (ja) * 1992-11-02 1994-05-31 Murata Mfg Co Ltd コイル
JPH06215962A (ja) 1993-01-13 1994-08-05 Hitachi Ltd トランス
JPH08236365A (ja) 1995-02-27 1996-09-13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平板状トランス
JPH09246059A (ja) * 1996-03-06 1997-09-19 Kijima:Kk 小形巻線部品のフエライトコア
JP3381531B2 (ja) * 1996-10-29 2003-03-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3624766B2 (ja) * 1999-12-13 2005-03-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回路モジュール
US6359542B1 (en) * 2000-08-25 2002-03-19 Motorola, Inc. Securement for transformer core utilized in a transformer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method to assemble same
WO2002089156A1 (en) * 2001-04-26 2002-11-07 Coilcraft, Incorporated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JP4100036B2 (ja) 2002-05-07 2008-06-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装置
JP2005228758A (ja) * 2004-02-10 2005-08-2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コイルトランス及びプリント基板
WO2007069403A1 (ja) * 2005-12-16 2007-06-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複合トランスおよび絶縁型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212913A 1991.09.18
JP特开2003-324016A 2003.11.14
JP特开平10-135054A 1998.05.22
JP特开平9-246059A 1997.09.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28797B2 (ja) 2013-10-30
DE112009001937T5 (de) 2011-06-16
WO2010026690A1 (ja) 2010-03-11
US20110102121A1 (en) 2011-05-05
CN102099878A (zh) 2011-06-15
JPWO2010026690A1 (ja) 201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9878B (zh) Dc/dc转换器用片状变压器
US8659379B2 (en)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183967B2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498921B1 (en)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assembly
US8279037B2 (en)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427890B1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US8188824B2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472589B2 (ja) 磁性素子
US20070252669A1 (en) Flux channeled, high current inductor
CN107112113B (zh) 叠铁芯构造体、以及具备该叠铁芯构造体的变压器
CN102099877A (zh) 磁电装置
JP2006173572A (ja) プレート部材、このプレート部材を用いた磁性素子および磁性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1460016B (zh) 制造控制器的电路板组件的方法
US7969266B2 (en) Inductor
JP4284656B2 (ja) トランス構造
US6980078B2 (en) Magnetic core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CN212182114U (zh) 电感器
CN220155343U (zh) 低耦合系数的耦合电感和电源
JP2011139245A (ja) アンテナコイル
CN214336526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线圈支架
CN210575349U (zh) 可调式贴片电感器
JP2021180228A (ja)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32205A (ja) コイル装置
JPH07249528A (ja) プレーナ型磁性部品
CN109390137A (zh) 电感的电极片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