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9848B -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该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该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9848B
CN102069848B CN201010534341.9A CN201010534341A CN102069848B CN 102069848 B CN102069848 B CN 102069848B CN 201010534341 A CN201010534341 A CN 201010534341A CN 102069848 B CN102069848 B CN 102069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ing component
sleeve pipe
vehicle body
subfram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43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9848A (zh
Inventor
大浜彰介
宫原哲也
福永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43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663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43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0523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9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9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98Combined manufacture including applying or shaping of fluent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由弹性组件(43)将配置在车身(21)下方的副车架(11)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结构。弹性组件(43)包括:位于车身的下方且位于副车架的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51);离开第一安装部件(51)而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的第二安装部件(52);夹在第一安装部件(51)与第二安装部件(52)之间的弹性体(53)。第一安装部件(51)安装于车身。第二安装部件(52)安装于副车架(11)。

Description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该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于车身下方的副车架向车身的安装。 
背景技术
通常,位于车身下方的副车架通过防振用的弹性组件安装于车身。例如,如日本特开2004-98799号公报公开所示,已知有一种例如将位于车身下方的副车架的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分别经由弹性组件安装于车身的副车架安装结构。 
在日本特开2004-98799号公报所公开的副车架中,尤其是中间部的弹性组件(以下,称为中间弹性组件)包括由上下一对水平板构成的上金属板及下金属板、在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之间一体地成形的防振用的弹性体。弹性体由橡胶形成。上金属板经由从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套管(カラ一),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的下表面。下金属板经由从侧端向下方延伸的托架,通过多个螺栓安装在副车架的侧面。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9879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在进一步提高弹性体对来自副车架的载荷的耐久性方面存在界限。 
此外,在组装作业方面,中间弹性组件大多在安装于副车架前安装于车身。中间弹性组件相对于车身的安装通过将贯通筒状的套管中的一个螺栓拧入车身来进行。在进行该螺栓的拧入作业时,套管有可能产生与螺栓向同方向旋转的所谓一起旋转。由于中间弹性组件一起旋转,而相对于副车架的安装的方向产生变动。 
相对于此,通常,在套管的上端通过焊接等固定有旋转止动部件。通过将旋转止动部件卡止于车身,而套管在紧固螺栓的作业时不会一起旋转。 
然而,为了制造中间弹性组件,在成型用模具中安放上金属板、下金属板和套管,将橡胶组成物注入在模具的内部形成的型腔中,通过使所述橡胶组成物硬化,而形成弹性体。然而,在套管上固定旋转止动部件时,模具不得不变得复杂。即,模具需要形成为在进行开闭时不与旋转止动部件相干涉的结构。例如,除能够上下开闭的模具之外,也考虑设置能够向左右开闭的滑动模具。这使得模具成为复杂的结构。而且,在仅设置滑动模具时,弹性体的外周面上可能产生由滑动模具彼此的对合面(分型线)引起的飞边。该飞边在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方面不优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的副车架的安装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模具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防止在弹性组件的成形时产生飞边的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其为副车架向车身的安装结构,具备:所述车身;弹性组件;所述副车架,其配置在所述车身的下方且经由所述弹性组件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弹性组件具备:第一安装部件,其位于所述车身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副车架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车身;第二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副车架,从所述副车架向上方延伸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正上方;弹性体,其夹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之间。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安装于车身的第一安装部件的正上方经由弹性体配置第二安装部件,并将该第二安装部件安装于副车架,因此副车架的向下载荷作为压缩载荷从第二安装部件传递到弹性体上,并进一步从弹性体传递到第一安装部件上。即,弹性体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之间被压缩。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弹性体相对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结合的耐久性。 
优选,所述弹性组件还具有筒状的套管和贯通该套管内部的螺栓,所述套管是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并且上端面与所述车身的下表面重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的定位的部件,所述螺栓是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上下贯通,且贯通所述套管的内部而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从 而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紧固部件,所述弹性体以包入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和所述套管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及所述套管一体地形成。因此,通过弹性体能够充分地阻挡并吸收从副车架传递给第一安装部件的上下方向的振动。 
优选,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处,所述套管所贯通的部分及其周围由所述弹性体包入。因此,在套管所贯通的部分及其周围,能够抑制弹性体上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与第二安装部件结合的部分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将配置在车身下方的副车架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部件,其位于车身的下方且位于副车架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车身;第二安装部件,其离开该第一安装部件而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件的正上方,且安装于所述副车架;筒状的套管,其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并且上端面与所述车身的下表面重合;螺栓,其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上下贯通,且贯通所述套管的内部而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从而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车身;旋转止动部件,其在该螺栓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时,以通过卡挂在所述车身上来进行所述套管的旋转止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套管的上端;弹性体,其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及所述套管一体地成形,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使用仅能够沿所述弹性组件的上下分割的成型模具,将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及所述套管一体地成形的步骤;然后,将所述旋转止动部件压入所述套管的上部的步骤。 
因此,成形弹性体时使用的成形模具可以仅能够沿弹性组件的上下分割。即,无需使用能够沿弹性组件的横向分离的滑动模具。因此,能够将用于成形弹性组件的成形模具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将成形模具的用于合模、分模的机构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而且,由于不使用能够沿弹性组件的横向分离的滑动模具,因此能够防止弹性体的成形时产生纵向的飞边。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仅通过相对于套管的上端压入旋转止动部件来安装旋转止动部件,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旋转止动部件相对于套管的安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车身和副车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2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副车架的立体图。 
图4是基于图2的线4-4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的5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中间弹性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基于图6的线7-7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6所示的中间弹性组件与旋转止动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从图8的箭头9观察到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中间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成形模具中安放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及套管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将橡胶组成物注入图10所示的成形模具的型腔内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打开图11所示的成形模具的工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副车架11安装在车辆的车身21的前部。车身21的前部是以左右的前侧车架26、27为主要结构的承载式车身。左右的前侧车架26、27在车身前部的两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副车架11配置在车身21的下方,即配置在左右的前侧车架26、27的下方,其对未图示的发动机及传动装置进行固定,并且在副车架11左右两侧安装有左右的前悬架。 
如图1~图3所示,该副车架11由俯视观察下呈大致四边形状的框架构成,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前车架部36;从该前车架部36的两端向后方延伸的左车架部38及右车架部39;架设在左、右车架部38、39的中间的横梁37。 
副车架11的安装结构采用在车身21上经由六个弹性组件41、41、42、42、43、43安装副车架11的方式的结构的所谓浮动式安装结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副车架11的左右的前端部44、45分别经由前部弹性组件41、41安装在左右的前侧车架26、27的前支承部31、31上。 
副车架11的左右的后端部46、47分别经由后部弹性组件42、42安装在左右的前侧车架26、27的后支承部33、33上。 
副车架11的左右的中间部48、49分别经由中间弹性组件43、43安装在左右的前侧车架26、27的中央支承部32、32上。 
接下来,基于图4~图9,详细说明左方的中间弹性组件43。此外,右方的中间弹性组件43由于与左方的中间弹性组件43为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中间弹性组件43包括:第一安装部件51、第二安装部件52、弹性体53、套管61、旋转止动部件71。 
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安装部件51是位于车身21即左前侧车架26的下方且位于副车架11上方的部件,通过第一螺栓75安装在车身21(左前侧车架26)上。如此,第一安装部件51位于车身21与副车架11之间。 
如图4、图7及图9所示,第一安装部件51由形成为俯视观察下呈四边形的水平的平板构成,由钢板等金属板构成。第一安装部件51的周缘通过向副车架11(向下方)折回而加边。即,在第一安装部件51的周缘上形成有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向下方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部74a和从该弯曲部74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肋部74。肋部74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件51为直角。此外,第一安装部件51在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螺栓插通孔76。 
如图4、图7及图9所示,第二安装部件52是位于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且从第一安装部件51向上方离开规定距离的部件,安装在副车架11上。在此,对于第二安装部件52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件51所离开的规定距离,设定成弹性体53能够充分发挥防振性能的尺寸。 
详细来说,第二安装部件52由形成为俯视观察下呈四边形的水平的平板构成,由钢板等金属板构成。第二安装部件52与第一安装部件51平行。 
上述第二安装部件52在中央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63。该开口部63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件51的螺栓插通孔76位于同心位置。开口部63的直径大于螺栓插通孔76的直径。开口部63的缘通过向车身21的下表面(左前侧车架26的下表面26a)(向上方)折回而加边。即,在开口部63的缘上形成有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向上方弯曲成圆弧状且从其上端向上方延伸的锚部92。锚部92相对于第二安装部件52为直角。 
此外,如图4~图9所示,第二安装部件52具有从外周缘的一端向下方(向副车架11)延伸的托架部91。例如,通过折弯平板状的第二安装部件52的端而形成托架部91。具有托架部91的第二安装部件52的整体形状侧视观察下呈上下颠倒的L字状。 
为了让第二螺栓87、87通过,在托架部91上形成有下缘打开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槽93。因此,托架部91例如通过第二螺栓87、87安装在从副车架11向上方延伸的支承部47A上。其结果是,如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件52安装在副车架11的左方的中间部48上。 
如此,第一安装部件51、第二安装部件52、前侧车架26顺次相对于副车架11位于上方。 
如图4及图7所示,套管61是由钢管等金属材料制作的筒状的部件,以垂直地位于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上表面73上的方式载置在该上表面73上。其中,将套管61固定在第一安装部件51上的方法可以任意。 
所述套管61从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上表面73向上方延伸,贯通第二安装部件52的开口部63,并且上端面62与车身21的下表面(左前侧车架26的下表面26a)重合,从而形成第一安装部件51相对于车身21的上下方向的定位。 
如图4及图7所示,第一安装部件51通过第一螺栓75安装在车身21上。具体来说,在左方的前侧车架26的内部固定有螺母85。第一螺栓75是拧入螺母85的紧固部件。 
第一螺栓75从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下方插入螺栓插通孔76,将第一安装部件51的螺栓插通孔76上下贯通,并且贯通套管61的内部(贯通孔61a)而螺纹固定于车身21的螺母85。通过与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下表面78相接的第一螺栓75的头部和螺母85将第一安装部件51及套管61紧固 于车身21,从而将第一安装部件51安装于车身21。 
如图4及图8所示,旋转止动部件71在套管61的上端安装成在第一螺栓75螺纹固定于车身21时,通过卡挂在车身21上而能够进行套管61的旋转止动。更具体来说,在套管61的上端部形成有嵌合孔部81。该嵌合孔部81位于与贯通孔61a同心的位置且比贯通孔61a的直径大。 
旋转止动部件71是由嵌合环部82和卡止爪83构成的金属制的一体成型品。嵌合环部82是在一端具有凸缘84的短筒状的部件,通过压入而嵌合到嵌合孔部81。嵌合环部82相对于嵌合孔部81的“配合”程度设定为能限制旋转止动部件71相对于套管61的相对旋转的程度。因此,嵌合环部82相对于嵌合孔部81以不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成一体。套管61的上端面62通过凸缘84与车身21的下表面(左前侧车架26的下表面26a)重合。 
卡止爪83是从凸缘84的外周面向直径外方延伸且从其前端进一步向车身21延伸的大致L字状的部件。该卡止爪83能够与形成在车身21的下表面(左前侧车架26的下表面26a)上的卡止凹部26b嵌合。在旋转止动部件71安装于套管61的状态下,通过将卡止爪83插入并卡止于卡止凹部26b,来限制套管61相对于车身21的旋转。其结果是,限制中间弹性组件43相对于车身21的旋转。此外,凸缘84的有无可以任意。 
如图4及图7所示,弹性体53是夹在第一安装部件51与第二安装部件52之间的防振用的部件,由橡胶构成。该弹性体53以包入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和套管61的外周面的方式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一体地形成。套管61的外周面的直到比第二安装部件52靠上方的部分由弹性体53包入。因此,通过使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结合有旋转止动部件71的套管61、弹性体53彼此结合为一体来构成一个中间弹性组件43。 
如上所述,如图4及图7所示,在第一安装部件51的周缘上经由圆弧状的弯曲部74a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肋部74。结合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之间的弹性体53还以包入肋部74的外周面的方式向下方延伸而与肋部74结合为一体。即,弹性体53除了与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上表面73结合之外,还与弯曲部74a及肋部74的各外周面结合。因此,第一 安装部件51与弹性体53之间的结合面变宽。由于结合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分散载荷作用时的应力。而且,由于在第一安装部件51的周缘具有圆弧状的弯曲部74a,因此能够抑制周缘的部分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53与第一安装部件51结合的部分的耐久性。 
另外,如图4及图7所示,第二安装部件52的开口部63的缘形成有向上方弯曲成圆弧状且从其上端向上方延伸的环状的锚部92。锚部92的内径设定为大于套管61的外径。弹性体53夹在套管61的外周面与锚部92的内周面之间。夹在套管61的外周面与锚部92的内周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Ti(参照图7)相当于套管61与锚部92的直径差。优选该直径差即厚度Ti大,来提高弹性体53的耐久性。 
然而,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之间经由弹性体53传递载荷,并且为了提高弹性体53的减振性能,考虑增加第二安装部件52与弹性体53之间的结合面积。为此,考虑将第二安装部件52的开口部63形成为小径。将开口部63形成为小径时,开口部63的缘与套管6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减少。夹在该间隙中的弹性体53的厚度Ti也减小。其结果是,相对于载荷,弹性体53中的厚度Ti小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变形量(歪斜量)变大。为了提高弹性体53的耐久性,需要增大厚度Ti。 
相对于此,如上所述,实施例的第二安装部件52的开口部63的缘形成有向上方弯曲成圆弧状且从其上端向上方延伸的环状的锚部92。因此,能够相应地增加第二安装部件52与弹性体53之间的结合面积。由于结合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分散载荷作用时的应力。而且,由于开口部63的缘与锚部92之间形成为圆弧状,因此能够抑制周缘的部分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53与第二安装部件52结合的部分的强度。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具有锚部92,而增加第二安装部件52与弹性体53之间的结合面积。因此无需为了增加结合面积而将开口部63形成为小径。在开口部63的位置,能够增大弹性体53的厚度Ti。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厚度Ti增大的部分中的上下方向的变形量(歪斜量)。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53的耐久性。 
另外,如图4、图6及图7所示,在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52a处,套管61所贯通的部分(开口部63及锚部92)及其周围由弹性体53包入。 即,弹性体53包入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52a及开口部63,并且弹性体53还具有用于包入锚部92的突出部67。因此,在套管61所贯通的部分及其周围能够抑制弹性体53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53与第二安装部件52结合的部分的耐久性。 
然而,在后述的成形弹性体53的成形工序中,在模具中安放弹性体53时,至少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上的与弹性体53结合的面上涂敷未图示的粘接剂。通过涂敷粘接剂,能够使弹性体53相对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的结合状态更牢固。 
上述结构的副车架11的安装结构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如图4所示,副车架11的安装结构是在中间弹性组件43中,在安装于车身21的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经由弹性体53配置第二安装部件52,并将第二安装部件52安装于副车架11的结构。 
因此,副车架11的向下载荷作为压缩载荷从第二安装部件52传递到弹性体53上,并进一步从弹性体53传递到第一安装部件51上,并从该第一安装部件51经由第一螺栓75传递给车身21。 
即,弹性体53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之间被压缩。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53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弹性体53相对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结合的耐久性。 
另外,弹性体53以包入用于形成第一安装部件51相对于车身21的上下方向的定位的套管61、和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的方式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一体地形成。因此,通过弹性体53能够充分地阻挡并吸收从副车架11传递给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上下方向的振动。 
接下来,基于图8、图10~图12,说明实施例的副车架11安装用的中间弹性组件43的制造方法。制造中间弹性组件43的工序如下所述。 
首先,准备图12所示的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和图8所示的旋转止动部件71(第一工序。金属部件的准备工序)。此外,也可以在后面准备旋转止动部件71。 
接下来,通过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中的规定的部位即至少与弹性体53(参照图7)结合的面上涂敷粘接剂,从而形成未图 示的粘接剂层(第二工序。粘接剂的涂敷工序)。通过涂敷粘接剂,能够使弹性体53相对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的结合状态更牢固。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在安装于成形机111的成形模具112中安放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并合模(第三工序。金属部件的安放工序)。在此,成形模具112是仅能够沿弹性体53(参照图7)的上下分割的分割成两部分的模具。成形模具112的开闭方向与图7所示的套管61的长度方向一致。即,成形模具112包括能够沿上下方向开闭的上模具120和下模具130。例如,下模具130是被固定的固定模具,上模具120是能够相对于下模具130上下移动的可动模具。 
上模具120具有:在下端具有对合面(分割面)121且从对合面121向内方形成的模具面122;与模具面122相连而在中央形成的套管保持部123。对合面121设计成与图7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52a一致或大体一致。模具面122是成形图7所示的弹性体53的上半部的部分的凹部。套管保持部123是将图7所示的套管61的上半部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凹部。 
下模具130具有:在上端具有对合面(分割面)131且从对合面131向内方形成的模具面132;与该模具面132相连而形成的第一安装部件保持部133及第二安装部件保持部134。对合面131设计成与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52a一致或大体一致。模具面132是成形图7所示的弹性体53的下半部的部分的凹部。第一安装部件保持部133是将图7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51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凹部。第二安装部件保持部134是将图7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51保持在固定位置上的凹部。 
作为第三工序的具体的安放方法,将套管61如箭头b1所示安放在套管保持部123中,将第一安装部件51如箭头b2所示安放在第一安装部件保持部133中,将第二安装部件52如箭头b3所示安放在第二安装部件保持部134中。然后,将成形模具112合模。此时,如图11所示,对合面121、131与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52a一致。并且,在成形模具112的内部形成型腔113。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将未加硫状态的橡胶组成物(橡胶材料)注 入成形模具112的型腔113,加硫而成形规定形状的橡胶部件,与此同时,通过使该橡胶部件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粘接,而成形弹性体53(第四工序。弹性体的成形工序)。作为将橡胶组成物注入型腔113的方法,有注射模塑成形法或传递模塑法等周知的方法。 
其结果是,弹性体53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结合为一体,并且包入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中的规定的部位。如此,以下将使弹性体53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结合的部件称为弹性组件半成品43A。由于成形模具112的分型线114即对合面121、131与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52a一致,因此成形后的弹性体53上不会产生飞边。 
接下来,如图12所示,打开成形模具112,取出弹性组件半成品43A(第五工序。弹性组件半成品的取出工序)。 
接下来,如图8所示,通过相对于套管61的上端(上端面62)压入旋转止动部件71来安装旋转止动部件71,从而完成图6所示的中间弹性组件43(第六工序。弹性体的成形工序)。 
如此,根据中间弹性组件43的制造方法,打开成形模具112时,能够从上模具120拔出套管61,保持套管61的成形模具112(上模具120)的结构简单。 
即,根据中间弹性组件43(以下,称为弹性组件43)的制造方法,首先使用仅能够沿弹性组件43的上下分割的成形模具112,将弹性体53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套管61一体地成形,然后,通过相对于套管61的上端(上端面62)压入旋转止动部件71来安装旋转止动部件71。 
因此,成形弹性体53时,比套管61向直径外方突出的旋转止动部件71(参照图7)未安装于套管61。由于没有向直径外方的突出物,因此成形弹性体53时使用的成形模具112仅能够沿弹性组件43的上下分割即可。即,无需使用能够沿弹性组件43的横向分离的滑动模具。因此,能够将用于成形弹性组件43的成形模具112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将成形模具112的用于合模、分模的机构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而且,由于不使用能够沿弹性组件43的横向分离的滑动模具,因此 能够防止弹性组件43的成形时产生纵向的飞边。从而能够提高弹性体53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仅通过相对于套管61的上端面62压入旋转止动部件71来安装旋转止动部件71,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旋转止动部件71相对于套管61的安装作业。 

Claims (3)

1.一种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其为副车架向车身的安装结构,具备:
所述车身(21);
弹性组件(43);
所述副车架(11),其配置在所述车身的下方且经由所述弹性组件(43)安装于所述车身,
所述弹性组件(43)具备:
第一安装部件(51),其位于所述车身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副车架(11)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车身(21);
第二安装部件(52),其安装于所述副车架(11),从所述副车架向上方延伸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
弹性体(53),其夹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件(52)之间,
所述弹性组件(43)还具有筒状的套管(61)和贯通该套管(61)内部的螺栓(75),
所述套管(61)是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上表面(73)向上方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安装部件(52),并且该套管(61)的上端面(62)与所述车身(21)的下表面(26a)重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的定位的部件,
所述螺栓(75)是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上下贯通,且贯通所述套管(61)的内部而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21),从而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紧固部件,
所述弹性体(53)以包入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和所述套管(61)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所述套管(61)一体地形成,
所述第二安装部件(52)具有供所述套管(61)贯通的开口部(63),且沿着该开口部(63)的上端缘形成有向上方弯曲成圆弧状的环状的锚部(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其中,
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件(52)的上表面处,所述套管(61)所贯通的部分及其周围由所述弹性体(53)包入。
3.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将配置在车身下方的副车架(11)安装于所述车身(21),
所述弹性组件(43)包括:
第一安装部件(51),其位于车身(21)的下方且位于副车架(11)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车身;第二安装部件(52),其离开该第一安装部件(51)而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且安装于所述副车架(11);筒状的套管(61),其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的上表面(73)向上方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安装部件(52),并且该套管(61)的上端面(62)与所述车身的下表面(26a)重合;螺栓(75),其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上下贯通,且贯通所述套管(52)的内部而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从而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51)安装于所述车身;旋转止动部件(71),其在该螺栓(75)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时,以通过卡挂在所述车身上来进行所述套管(61)的旋转止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套管(61)的上端;弹性体(53),其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所述套管(61)一体地成形,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使用仅能够沿所述弹性组件(43)的上下分割的成型模具(112),将所述弹性体(53)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51、52)及所述套管(61)一体地成形的步骤;
然后,将所述旋转止动部件(71)压入所述套管(61)的上部的步骤。
CN201010534341.9A 2009-11-19 2010-11-02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该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069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4322A JP5166390B2 (ja) 2009-11-19 2009-11-19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取り付け用弾性部の製造方法
JP2009-264322 2009-11-19
JP2009264304A JP2011105235A (ja) 2009-11-19 2009-11-19 サブ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JP2009-264304 2009-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9848A CN102069848A (zh) 2011-05-25
CN102069848B true CN102069848B (zh) 2013-04-24

Family

ID=4401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4341.9A Active CN102069848B (zh) 2009-11-19 2010-11-02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该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23258B2 (zh)
CN (1) CN102069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25941B2 (en) * 2011-10-13 2015-01-06 Axletech International Ip Holdings, Llc Modular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WO2013187112A1 (ja) * 2012-06-15 2013-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N103144672B (zh) * 2013-02-22 2015-09-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机构
JP5953582B2 (ja) * 2013-09-13 2016-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
JP6283375B2 (ja) * 2013-12-27 2018-0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ES2609932T3 (es) * 2014-02-03 2017-04-25 Autotech Engineering Deutschland GmbH Falso chasis para un automóvil, en particular falso chasis de eje delantero, y carrocería con un falso chasis de este tipo
CN106184368B (zh) * 2014-08-08 2019-02-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结构
JP6131226B2 (ja) * 2014-09-24 2017-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ブフレーム締結構造
US9701342B2 (en) 2015-03-31 2017-07-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suspension moun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subframe to a frame
CN104999879B (zh) * 2015-05-25 2018-03-16 合肥创智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USD814979S1 (en) 2016-06-06 2018-04-10 Axletech International Ip Holdings, Llc Suspension axle
WO2018138954A1 (ja) * 2017-01-30 2018-08-0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サポート装置
FR3065488B1 (fr) * 2017-04-20 2019-06-28 Faurecia Systemes D'echappement Element de ligne d'echappement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element
CN108466651A (zh) * 2018-03-27 2018-08-31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悬置及汽车
US10718253B2 (en) * 2018-08-14 2020-07-21 The Pullman Company Exhaust system isolator mount with anti-rotation feature
FR3098180B1 (fr) * 2019-07-01 2021-06-11 Psa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de train avant de véhicule comprenant un berceau à cornes et des tirants de berceau filtrés
CN114810917B (zh) * 2022-05-18 2023-10-03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重型工程装备驾驶室隔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67806A (en) * 1930-08-11 1932-07-19 Checker Cab Mfg Corp Motor vehicle body mounting
US2132840A (en) * 1936-12-17 1938-10-11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Resilient mounting
US3078103A (en) * 1960-01-04 1963-02-19 Ford Motor Co Isolated chassis frame member for a vehicle
JPS5264570A (en) * 1975-11-21 1977-05-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Rubber vibration insulator
JPS6054537B2 (ja) * 1980-10-09 1985-11-3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減衰付ゴム支承装置
JPS59195472A (ja) * 1983-04-21 1984-11-06 Saitama Jidosha Kogyo Kk つり下げ式振動防止装置をそなえた車輌用荷台
JPS61232968A (ja) * 1985-04-06 1986-10-17 Nissan Motor Co Ltd 産業車両のキヤブ取付構造
FR2613799B1 (fr) * 1987-04-13 1990-12-07 Peugeot Support hydroelastique, notamment pour la suspension d'un moteur de vehicule
JPH037507A (ja) * 1989-06-05 1991-01-14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キヤビン取付構造
JPH0333530A (ja) * 1989-06-29 1991-02-13 Toshiba Corp 振動絶縁装置
JP2874005B2 (ja) * 1990-03-29 1999-03-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車体のマウント装置
DE4011827A1 (de) * 1990-04-12 1991-10-17 Daimler Benz Ag Abstuetzlager
JP2595759B2 (ja) * 1990-04-27 1997-04-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取り付け構造
JPH0492770A (ja) 1990-08-09 1992-03-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の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取付構造
US5551661A (en) * 1994-10-11 1996-09-03 Bunker; Donald D.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mount
JPH08189544A (ja) * 1995-01-10 1996-07-23 Fukoku Co Ltd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JPH08338468A (ja) * 1995-06-09 1996-12-24 Fukoku Co Ltd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WO1997046766A1 (en) * 1996-06-04 1997-12-11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Work machine with operator's cabin
US5941511A (en) * 1997-12-16 1999-08-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Bushing apparatus
JPH11310150A (ja) 1998-04-28 1999-11-09 Daihatsu Motor Co Ltd サブ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US6158726A (en) * 1998-05-11 2000-12-12 Freudenberg Nok-General Partnership Integrated cup insert jounce bumper
JP2000072029A (ja) 1998-09-02 2000-03-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US6416102B1 (en) * 2001-03-20 2002-07-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body mount with anti-rotation feature
CN2521114Y (zh) * 2001-12-04 2002-11-20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挂车副车架的连接结构
EP1321319B1 (de) 2001-12-21 2006-03-01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Federbeinstützlager
KR20030085715A (ko) * 2002-05-01 2003-11-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코쿠 액체봉입식 마운트장치
JP2003335261A (ja) * 2002-05-21 2003-11-25 Toyota Motor Corp マウントクッション構造
JP4026815B2 (ja) * 2002-09-06 2007-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ブフレーム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4291795A (ja) * 2003-03-26 2004-10-21 Tokai Rubber Ind Ltd キャブマウント
JP2005271731A (ja) * 2004-03-24 2005-10-06 Mitsubishi Fuso Truck & Bus Corp マウントブラケットを備えた車体構造
JP3988745B2 (ja) * 2004-05-06 2007-10-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2778593Y (zh) * 2005-03-11 2006-05-10 宁波拓普减震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前悬挂系统和车身顶端连接板总成
JP2006290238A (ja) 2005-04-13 2006-10-2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懸架装置及び弾性支持装置
US7416244B2 (en) * 2006-03-06 2008-08-26 Cnh America Llc Vibration isolator with limited free movement
JP4851921B2 (ja) * 2006-12-06 2012-01-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キャビン付き作業車
KR20080092838A (ko) * 2007-04-12 2008-10-1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캐빈을 구비한 주행 차량
KR20090083136A (ko) * 2008-01-29 2009-08-0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서브프레임 고정장치
US20090289472A1 (en) * 2008-04-02 2009-11-26 Catanzarite David M Construction vehicle cab suspension mou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5258A1 (en) 2011-05-19
CN102069848A (zh) 2011-05-25
US8523258B2 (en) 2013-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9848B (zh)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该副车架安装用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03805331U (zh) 组合件
CN104080626B (zh) 包括轻量板簧组件的车辆悬架
CN101209475A (zh) 一种具有孔的零件的成型方法
CN103790262B (zh) 一种可更换式耗能钢板组合开缝剪力墙
CN107530924A (zh) 混合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2893A (zh) 防振装置
CN102562939A (zh) 防振装置
CN108025764A (zh) 汽车用转向节的制造方法及汽车用转向节
CN103448218A (zh) 成型机
CN106378908B (zh) 一种手机外壳的叠层注塑模具结构
CN108481637B (zh) 一种用于生产橡胶止水带的制备模具及橡胶止水带的制备方法
CN203769114U (zh) 一种可更换式耗能钢板组合开缝剪力墙
CN101332658A (zh) 一种需侧抽芯的塑件的热流道注射方法及其成形模具
CN101622118B (zh) 注射成型用模具
CN107030257A (zh) 一种轮毂铸造模具系统
EP2657109B1 (en) Fender structure for work machine
CN103612358A (zh) 用于成型带有气囊框的软质仪表板的发泡模具
CN108349129A (zh) 用于在结构的部件之间进行连接的系统
CN102155242B (zh) 一种盾构管片模具
JP6254131B2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体
KR20170013573A (ko) 차량의 어퍼 암
US20120161359A1 (en) Resin member molding method and resin molding apparatus
CN102562894A (zh) 防振装置
CN202225753U (zh) 高速铁路电气化接触网用导管双耳抱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