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6456A - 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6456A
CN102046456A CN200980118684.2A CN200980118684A CN102046456A CN 102046456 A CN102046456 A CN 102046456A CN 200980118684 A CN200980118684 A CN 200980118684A CN 102046456 A CN102046456 A CN 102046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conveyor
line portion
main line
ground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86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6456B (zh
Inventor
寺泽良彦
清水喜和
南川明
岩崎全直
吉田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46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6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6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64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06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 B65G47/0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spacing or grouping the articles during feeding
    • B65G47/08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spacing or grouping the articles during feeding grouping articles in a predetermined 2-dimensional pattern
    • B65G47/08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spacing or grouping the articles during feeding grouping articles in a predetermined 2-dimensional pattern cylindrica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4Joining preassembled modular units composed of sub-units performing diverse functions, e.g. engine and bonn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具备:对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100);对上述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40);对上述悬挂传送带(100)及上述地面侧传送带(40)进行动作控制的控制装置(90);载置有上述行走部件的传送装置(1),其中,上述同步传送装置在上述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安装工序中使上述各传送带彼此同步。

Description

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安装工序中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本发明基于2008年5月23日日本国申请的特愿2008-135524号主张优先权,其内容在此加以引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的车体安装工序中,有对搭载于悬挂传送带进行传送的车体安装发动机、变速装置或者悬架装置等行走部件的工序。在该工序中,有在工厂地板上使用与工件传送方向平行设置的平板传送带将载置有上述行走部件的台车与在悬挂传送带上传送的车体一起传送,且使该台车和行走部件在规定位置上升而安装于车体的工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平板传送带受设置于工厂地板下的地槽内的底架支承。在上述地槽内含有台车返回装置。该台车返回装置使到达平板传送带的下游侧的台车下降到工厂地板下。另外,该台车返回装置使该台车通过平板传送带下方的地下空间而向上游侧行进并再次上升到工厂地板上。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示有使台车相对于平板传送带的位置根据车型(轴距)而变化的同步传送装置。该台车的位置的变化在彼此处于同步状态的悬挂传送带及平板传送带内以搭载于悬挂传送带的车体为基准进行。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的同步传送装置的目的在于使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安装位置因车型而不同。
具体而言,上述同步传送装置具有:安装于平板传送带的架(170)及夹头(3D);与通过该夹头动作的车型相对应的多个开始信号开关(S1、S2、S3);配置于台车而将上述架的规定部位夹紧的夹紧机构(150);可通过平板传送带使台车的行进停止的台车制动装置(10);发送车型信息的主计算机。上述各开始信号开关全都可以检测上述夹头。但是,根据来自上述主计算机的车型信息信号,只有与该车型相对应的开始信号开关检测夹头。此时,设于台车两侧的夹紧机构夹紧设于平板传送带的两侧的架。而且,在上述台车制动装置使台车停止的状态下,当与上述该车型对应的开始信号开关检测到夹头时,台车的各夹紧机构夹紧平板传送带的各架。与此同时,解除上述台车制动装置进行的台车的停止。由此,对搭载于悬挂传送带的车体在定位于适合车型的位置的状态下,传送由平板传送带传送的台车及行走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664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构成中,构成使用地槽使台车升降的比较大型的台车返回装置。其结果是,装置的设置成本及运转成本增大。
另外,在变更或者增加在行走部件的安装工序中的车型时,必须变更上述开始信号开关的位置或数量。因此,上述现有的构成繁杂。另外,在平板传送带上需要对每个台车设置上述一对架。同时,在台车上也必须设置上述一对夹紧机构。因此上述现有的构成需要高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装置及同步传送方法中抑制该装置的设置成本及运转成本。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抑制因与车型变更的对应而造成的繁琐程度,同时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具备:对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对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对所述悬挂传送带及所述地面侧传送带进行动作控制的控制装置;载置所述行走部件的传送装置,其中,在将所述行走部件安装到所述车体时,所述悬挂传送带和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彼此同步,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具有:具有与所述悬挂传送带的工件传送方向平行的主线路部且沿着工厂地面设置的主路径;使所述传送装置沿该主路径行进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摩擦传送带,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具有:具有与所述主路径的所述主线路部并列的副线路部,且沿所述工厂地面设置的副路径;与沿该副路径行进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的卡合部,所述摩擦传送带具有:将所述主路径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和始点之间连结的返回部;配置于该返回部且通过与所述传送装置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装置行进的可单独驱动的多个摩擦滚轴,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所述悬挂传送带进行彼此同步控制,且以在所述返回部的规定部位使所述传送装置按规定速度行进并停止的方式对所述摩擦传送带进行控制,在将在所述返回部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上游侧停止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于与所述悬挂传送带同步的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所述卡合部时,对配置于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的上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而将所述传送装置输送到所述主线路部,使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所述传送装置行进至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在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解除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卡合部的卡合时,所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所述返回部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的下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导入所述返回部。
所述的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也可以以下述的方式构成:所述传送装置具有:将所述行走部件搭载于规定的位置的基台;从该基台向下方突出且以可在所述主路径行进的方式进行与所述主路径卡合的耳轴销;设于所述基台,使所述耳轴销的位置相对于该基台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的相位切换部;经由包括所述耳轴销的多个销彼此连结的多个杆部件;由这些杆部件的彼此连续的多个面构成,与所述摩擦滚轴接触而承受其驱动力的承受部;分别轴支承于所述各销的多个载重滑车,在轴支承于所述各耳轴销的所述各载重滑车上设有与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方法,其具备:对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对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在将所述行走部件安装到所述车体时,使所述悬挂传送带和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彼此同步,其中,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具有:具有与所述悬挂传送带的工件传送方向平行的主线路部,且沿着工厂地面设置的主路径;使载置有所述行走部件的传送装置沿该主路径行进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摩擦传送带,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具有:具有与所述主路径的所述主线路部并列的副线路部,且沿所述工厂地面设置的副路径;与沿该副路径行进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的卡合部,所述摩擦传送带具有:将所述主路径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和始点之间连结的返回部;配置于该返回部且通过与所述传送装置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装置行进的可单独驱动的多个摩擦滚轴,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所述悬挂传送带进行彼此同步控制,以在所述返回部的规定部位使所述传送装置按规定速度行进并停止的方式对所述摩擦传送带进行控制,在将在所述返回部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上游侧停止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于与所述悬挂传送带同步的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所述卡合部时,对配置于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的上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输送到所述主线路部,使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所述传送装置行进至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在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解除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卡合部的卡合时,所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所述返回部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的下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导入所述返回部。
根据本发明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在对悬挂传送带所传送的车体安装地面侧传送带所传送的行走部件的工序中,使传送装置(台车)绕沿工厂地面的主路径旋转。而且,将其与在主路径的主线路部绕沿着同一工厂地面的副路径旋转的卡合部卡合。其结果是,可以一起传送搭载有车体的悬挂传送带和搭载有行走部件的台车。而且,与使用地槽使台车升降的使用大规模台车返回装置的工序相比,本发明可抑制该装置的设置成本及运转成本。
在所述同步传送系统中,在传送装置卡合于以与悬挂传送带同周期进行动作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卡合部时,使行走部件的位置相对于耳轴销及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卡合部在工件传送方向进行位移。所述行走部件搭载于该传送装置的基台及以规定的定位状态搭载于该基台。根据该同步传送方法,可使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安装位置根据车型而不同。另外,在所述同步传送方法中,所述基台及耳轴销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通过设于基台的相位切换部完成。由此,可抑制与车型变更相对应的繁杂程度及高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主要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送装置的工厂地板下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送装置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主要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送装置的传送装置的工厂地板上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传送装置
2:第一杆部件
2a:前销
2b:前头杆部件
3:前载重滑车
4:第二杆部件
5:从动载重滑车
5d:从动突起(被卡合部件)
6:第三杆部件
6a:连结销
7:负载载重滑车
8:第四杆部件
8a:后销
8b:后尾杆部件
9:后载重滑车
10:基台
20:耳轴销
24:地面侧链式传送带
24a:驱动突起(卡合部)
25:导轨(副路径)
25a:副线路部
27:工厂地板
28:切槽(主路径)
28a:主线路部
28b:始点
28c:终点
28d:返回部
30:摩擦滚轴
31:摩擦传送带
35:承受部
36:相位切换部
40:地面侧传送带
90:控制装置
100:悬挂传送带
200: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
W:车体
R:后悬架装置(行走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3表示在汽车的车体安装工序中对搭载于悬挂传送带100进行传送的车体W安装后悬架装置R(行走部件)的工序所使用的同步传送装置。
悬挂传送带100使吊钩100沿导轨104行进。吊钩101通过使从动突起103卡合于驱动突起102而构成。在工厂的地板(地面侧)配置有使用于传送后悬架装置R的传送装置1行进的地面侧传送带40。控制装置90对这些传送带40、100进行动作控制。
在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中,各传送带40、100彼此同步地传送车体W及后悬架装置R。另外,在规定位置可使后悬架装置R上升而安装于车体W上。在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中,悬挂传送带100大致水平且直线状地传送车体W。另外,图中箭头f表示悬挂传送带100的传送方向。图中f’表示地面侧传送带40的工件传送方向。
地面侧传送带40包含:切槽28、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摩擦传送带31。切槽28形成于工厂地面27。该切槽28包含:悬挂传送带100、和将工件传送方向设为平行(在上面看几乎重叠)的直线状的主线路部28a。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使后悬架装置R传送用的传送装置1沿切槽28行进。
切槽28在上面看形成沿悬挂传送带100的工件传送方向呈长的椭圆状的环状传送路径。下面,将除去切槽28中的上述主线路部28a的部位设为返回部28d。该返回部28d为主线路部28a自终点28c至始点28b的部分。在返回部28d将多个摩擦滚轴30配置于适宜部位。该摩擦滚轴30以使上述传送装置1可按规定速度行进且可停止的方式由上述控制装置90进行动作控制。另外,在主线路部28a的从始点28b至终点28c之间,进行上述后悬架装置的安装。
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包含:副线路部25a、导轨25、驱动突起24a。副线路部25a以直线状与上述切槽28的主线路部28a形成并列。导轨25沿工厂地面27设置。驱动突起24a与沿导轨25行进的上述传送装置1对置。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和悬挂传送带100通过上述控制装置90以彼此同步的方式进行动作控制。
导轨25从上面看形成沿悬挂传送带100细长延伸的环状的传送路径。导轨25从上面看除去副线路部25a而配置于切槽28的内周侧。导轨25的周长比切槽28的周长小。导轨25配置于切槽28下方(工厂地面)的小空间27a的底部。
摩擦传送带31包含上述返回部28d和各摩擦滚轴30。各摩擦滚轴30分别包含电动式的驱动机构29。该驱动机构29通过上述控制装置90单独进行驱动控制。通过各摩擦滚轴30与上述传送装置1的承受部35进行摩擦接触,传送装置1行进或者停止。
下面,参照图3进行说明。传送装置1以将后悬架装置R适当定位于基台10上的状态进行装载并传送。传送装置1包含前销2a,其在基台10下方(工厂地板下)的上述小空间27a内大致水平延伸的第一杆(节)部件2的前端上下延伸。在前销2a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前载重滑车3的主体部3a。在第一杆部件2的后端,通过在第二杆部件4的前端上下延伸的耳轴销20,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第二杆部件4。在耳轴销20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从动载重滑车5的主体部5a。在第二杆部件4的后端,通过在第三杆部件6的前端上下延伸的连结销6a,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第三杆部件6。在连结销6a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负载载重滑车7的主体部7a。在第三杆部件6的后端,通过在第四杆部件8的前端上下延伸连结销6a,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第四杆部件8。在连结销6a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上述同样的负载载重滑车7的主体部7a。在第四杆部件8的后端,设有上下延伸的后销8a。在后销8a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后载重滑车9的主体部9a。
前载重滑车3包含:上述主体部3a、滚轮3b、导向滚轴3c。滚轮3b以沿着其主体部3a的前后两侧面的方式轴支承。导向滚轴3c以沿着主体部3a的上面的方式轴支承。在上述前销2a上,以指向该前销2a的旋转方向的方式固定前头杆部件2b。
从动载重滑车5包含:上述主体部5a、滚轮5b、导向滚轴5c、从动突起5d。滚轮5b以沿着其主体部5a的前后两侧面的方式轴支承。导向滚轴5c以沿着主体部5a的上面的方式轴支承。从动突起5d以可沉入主体部5a的下方的方式设置。
各负载载重滑车7分别包含:上述主体部7a、滚轮7b、导向滚轴7c。滚轮7b以沿着其主体部7a的前后两侧面的方式轴支承。导向滚轮7c以沿着主体部7a的上面的方式轴支承。
后载重滑车9包含:上述主体部9a、滚轮9b、导向滚轴9c。滚轮9b以沿着其主体部9a的前后两侧面的方式轴支承。导向滚轴9c以沿着主体部9a的上面的方式轴支承。在上述后销8a,以指向该后销8a的旋转方向的方式固定后尾杆部件8b。
各杆部件2、2b、4、6、8、8b的侧面以作为一个面连续的方式配置。这些杆部件2、2b、4、6、8、8b的侧面作为上述摩擦滚轴30的承受部35而构成。
下面,参照图4~6进行说明。传送装置1的基台10配置于工厂地板上。在该基台10的前部可旋转地卡合(轴支承)有耳轴销20的上端。在基台10的前后两侧轴支承多个车轮10a。在各连结杆行进时,基台10经由耳轴销20被牵引而行进。
在工厂地板下的小空间27a内,彼此隔着间隔对置配置有剖面大致U字形的一对导轨23。上述各载重滑车3、5、7、9两侧的滚轮3b、5b、7b、9b分别在这些各导轨23内行进。另外,图6以从动载重滑车5为例进行表示。其它的载重滑车3、7、9也是同样的构成。
各载重滑车3、5、7、9的导向滚轴3c、5c、7c、9c以夹持在各导向滚轮23的上端部间的方式进行配置。这些各导向滚轴3c、5c、7c、9c适当抵接于各导向滚轴23的上端部。由此,防止各载重滑车3、5、7、9的振动。
耳轴销20相对于基台10的卡合位置通过构成于基台10上的相位切换部36,沿着形成于基台10的前部中央的工件传送方向(前后方向)且沿着长的长孔37可前后位移。
相位切换部36包含:一对导轨11、一对导向部件12、滑动部件13。导轨11沿着基台10上面的敷设于夹有上述长孔37的两侧的工件传送方向延伸。导向部件12以可进行长度方向的移动的方式与各导轨11每一根卡合。滑动部件13支承于各导向部件12上。在导向部件13上,经由轴承部件14卡合耳轴销20的上端部。耳轴销20的上端部从工厂地板下贯通上述长孔37向基台10上方突出。
在基台10上以与长孔37并列的方式轴支承螺杆15。该螺杆15以使滑动部件贯通于前后的方式与其阴螺纹部16旋合。螺杆15的前端连结有支承于基台10上的电机17的驱动轴。例如,电机17经由带式传动机构18连结。电机17由上述控制装置90进行驱动控制。通过该电机17的驱动,经由传动机构18而螺杆15旋转。其结果是,滑动部件13前后位移。
在基台10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通过气缸21进行升降的升降部22。该升降部22上以规定的定位状态搭载对上述后悬架装置R进行定位且载置的托盘50。
传送装置1的各载重滑车3、5、7、9两侧的滚轮3b、5b、7b、9b在一对导轨23内行进。该导轨23在工厂地板下从上面看成环状敷设。向基台10的下方突出的耳轴销20及其后方的导向滚轴26在与各导轨23同样的上面看环状地在形成于工厂底面27的切槽28内行进。
即,各导轨23与切槽28一同形成在从上面看为环状的传送路径。在导轨23的下方(小空间27a的底部)敷设有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导轨25(参照图3)。
下面,参照图2进行说明。各摩擦滚轴30配置于切槽28的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之前、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之后、和其它多个部位。这样,摩擦传送带31包含这些各摩擦滚轴30、和返回部28d。其结果是,摩擦传送带31可以以比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高的速度传送传送装置1。
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及悬挂传送带100通常通过脉冲控制等方法以同步状态工作。而且,将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和悬挂传送带100的脉冲数据输入到控制装置90。控制装置90获取与卡合悬挂传送带100的吊钩101的驱动突起102的位置有关的信息。而且,控制装置获取与卡合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传送装置1的驱动突起24a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下面,参照图1和图2进行说明。在摩擦传送带31的中间部分配置有第一搬运部60和第二搬运部70。第一搬运部60将载置有后悬架装置R的托盘50搬运到传送装置1的升降部22。第二搬运部70将倒空的托盘50从传送装置1的升降部22排出。第一搬运部60配置于返回部28d的下游侧(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侧)。而且,第二搬运部70配置于返回部28b的上游侧(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侧)。这样,将搬运部60和70以彼此邻接的方式配置。
在第二搬运部70的附近配置有写入装置80。写入装置80将车型信息写入安装于传送装置1的ID片等存储部1a。写入装置80与控制装置90连接。控制装置90将基于由生产管理计算机(未图示)发出的生产计划的车型信息依次发送到存储部1a。
另一方面,在吊钩101上也设有ID片等存储部101a。吊钩101悬垂于悬挂传送带100进行传送。在存储部101a中,在车体安装工序的初期通过与上述生产管理计算机连接的写入装置(未图示)写入搭载于吊钩101的车体W的车型、规格等信息。在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之前,在悬挂传送带100的附近配置有读取装置100a。读取装置100a读取写入到上述存储部101a的车型信息。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作用。
首先,从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使传送装置1进入返回部28d内。于是,适当驱动各摩擦滚轴30。而且,传送装置1在以较高的速度传送至上述第二搬运部70后,暂时停止。另外,在第二搬运部70,从传送装置1的升降部22排出倒空的托盘50。与此同时,将与依次载置于该升降部22的后悬架装置R相对应的车型信息通过上述写入装置80写入上述存储部1a。
然后,适当驱动各摩擦滚轴30。其结果是,将传送装置1快速传送至第一搬运部60并暂时停止。在该第一搬运部60,以规定的定位状态将载置有后悬架装置R的托盘50搭载于传送装置1的升降部22。
其后,适当驱动各摩擦滚轴30。而且,将传送装置1以高速传送至返回部28d的主线路部28a靠近自己侧(上游侧)的待机位置40a。传送装置1在该位置停止而待机,直至送到主线路部28a。
即,摩擦传送带31通过各摩擦传送带30的单独驱动使传送装置1在返回部28d的任意部位以任意速度行进且停止。摩擦传送带31与悬挂传送带100及与其同步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独立执行该动作。
此时,电机17基于写入上述存储部1a的车型信息而动作。该电机17支承于基台10上。滑动部件13及耳轴销20通过螺杆15的旋转相对于基台10沿导轨11行进。其结果是,调整基于上述车型信息的车体W和后悬架装置R之间的相位。
即,耳轴销20相对于基台10的位置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由此,该耳轴销20下的从动载重滑车5的从动突起5d和搭载于基台10上的后悬架装置R的相对位置,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
与悬挂传送带100同步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不改变与搭载于悬挂传送带100的车体W的相对位置。取而代之,如上所述,使从动突起5d和后悬架装置R的相对位置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由此,可以使车体W和后悬架装置R的相对位置,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即,可以调节相位。
这样,搭载于悬挂传送带100的吊钩101的车体W和搭载于传送装置1的后悬架装置R的相对位置,在通过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同步传送时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由此,可使车体W的后悬架装置R的安装位置(减振器安装部及螺栓孔等)和后悬架装置R的位置(减振器的被安装部及螺栓孔等)在工件传送方向相一致。
控制装置90从上述脉冲数据获取悬挂传送带100的吊钩101传送到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之前的位置信息。于是,控制装置90驱动配置于上述待机位置40a的摩擦滚轴30。同时,控制装置90驱动配置于该摩擦滚轴30的下游侧的摩擦滚轴30(也包含配置于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的之前的摩擦滚轴30)。而且,控制装置90将处于上述待机位置40a的传送装置1快速送往主线路部28a上游侧的搬运位置40b。
此时,传送装置1的耳轴销20及从动突起5d位于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附近。在该位置,从动突起5d与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卡合。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与悬挂传送带100同步。换言之,控制装置90在使处于上述待机位置40a的传送装置1的从动突起5d在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附近与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卡合时,将传送装置1送至主线路部28a。
另外,此时,配置于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之前的上述读取装置100a,对写入设置于吊钩101的存储部101a的车型信息间进行读取。同时,读取装置100a将该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90。于是,在控制装置90,进行该车型信息和写入发送到主线路部28a的传送装置1的存储部1a的车型信息(即,载置于该传送装置1的后悬架装置R的车型信息)的比较。
而且,在上述两车型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将上述悬挂传送带100的吊钩101直接送入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同时,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与传送装置1的从动突起5d卡合。而且,将吊钩101及传送装置1同步传送。此时,车体W的后悬架装置R的安装位置和后悬架装置R的位置在垂直方向彼此分开且从上面看彼此一致。
在该状态下,使传送装置1的气缸21伸长而与升降部22一同使后悬架装置R上升。而且,将该后悬架装置R固定于车体W的后悬架装置R的安装位置。其结果是,可进行后悬架装置R相对于车体W的安装作业。
在车体W上安装后悬架装置R之后,使传送装置1行进至主线路部28a下游侧的搬运位置40c。于是,该传送装置1的从动突起5d沉入到从动载重滑车5的主体部5a内。由此,解除传送装置1的从动突起5d相对于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的卡合。此时,悬挂传送带100的吊钩101处于从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送出的之前的位置。
另外,此时,传送装置1的从动突起5d及耳轴销20从上面看处于工厂地面27的切槽28和工厂地板下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导轨25的分支位置。即,从动突起5d及耳轴销20位于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附近。而且,在解除上述卡合后,传送装置1与地面侧传送带40分开。这样,传送装置1进入切槽28的返回部28d侧。
控制装置90从上述脉冲数据获取将悬挂传送带100的吊钩101从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送出之前的位置信息。然后,控制装置90驱动配置于摩擦传送带31的返回部28d的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之后的摩擦滚轴30。同时,控制装置90驱动配置于上述摩擦滚轴30的下游侧且第二搬运部70的上游侧的摩擦滚轴30。这样,由控制装置90将进入返回部28d侧的传送装置1快速传送至第二搬运部70。换言之,控制装置90在解除传送装置1的从动突起5d和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的卡合时,将传送装置1导入返回部28d。
根据所传送的车体W反复进行上述循环。由此,可连续进行不同车型的车体W及后悬架装置R的安装。
另外,有时写入上述吊钩101的存储部101a的车型信息和写入传送装置1的存储部1a的车型信息不一致。该情况下,控制装置90为停止后悬架装置安装工序200而使各传送带40、100停止。与此同时,控制装置90使警报灯90a及警报器90b工作。这样,控制装置90将异常告知周围。该情况下,作业人员进行补充作业。例如,作业人员通过目视识别车体W及后悬架装置R的车型。或者,作业人员在发生简单的数据差异等时,在进行其修正之后恢复该工序。另外,实际上在车型不同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准备标准的后悬架装置R而另外安装于车体W。
如以上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装置(及同步传送方法)具备:对上述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100;对上述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40;对上述各传送带40、100进行动作控制的控制装置90;上述同步传送装置通过上述行走部件相对于上述车体W的安装工序200使上述各传送带40、100彼此同步,上述地面侧传送带40具有:具有使工件传送方向与上述悬挂传送带100平行的主线路部28a且沿着工厂地面27设置的主路径;使上述行走部件传送用的上述传送装置1沿该主路径行进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及摩擦传送带31,上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具有:具有与上述主路径的上述主线路部28a并列的副线路部25a且沿上述工厂地面27设置的副路径;对沿该副路径行进的上述传送装置的卡合部,上述摩擦传送带31具有:从上述主路径中的上述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返回到始点28b的返回部28d;配置于该返回部28d且通过与上述传送装置1接触而使上述传送装置1行进的可单独驱动的多个摩擦滚轴30,上述控制装置90对上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及上述悬挂传送带100进行同步控制,上述控制装置90以在上述返回部28d的规定部位使上述传送装置1按规定速度行进并停止的方式对上述摩擦传送带31进行控制,上述控制装置90在上述返回部28d中的上述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的上游侧使上述传送装置1停止后,上述控制装置90将该传送装置1卡合于与上述悬挂传送带100同步的上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上述卡合部进行卡合时,上述控制装置90对配置于上述主线路部28a的始点28b的上游侧的上述摩擦滚轴30进行驱动,将上述传送装置1输送到上述主线路部28a,在使卡合于上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上述卡合部的上述传送装置1行进至上述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之后,在解除该传送装置1与上述卡合部的卡合时,上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上述返回部28d的上述主线路部28a的终点28c的下游侧的上述摩擦滚轴30进行驱动,将上述传送装置1导入上述返回部28d。
根据该构成,在对悬挂传送带100所传送的车体W安装地面侧传送带40所传送的后悬架装置R的工序中,使传送装置1(台车)绕沿工厂地面27的切槽28旋转。与此同时,使传送装置1卡合于驱动突起24a。驱动突起24a在切槽28的主线路部28a与传送装置1同样地绕沿着工厂地面27的导轨25旋转。通过上述那样的构成,可使搭载有台车W的悬挂传送带100和搭载有后悬架装置R的台车彼此同步地进行传送。即,与使用地槽而使台车升降那样的使用大规模台车返回装置的情况相比,可抑制传送装置的设置成本及运转成本。
另外,上述同步传送装置1还具有:将上述行走部件搭载于规定的定位位置的基台10;从该基台10向下方突出且以可沿上述主路径行进的方式进行卡合的耳轴销20;设于上述基台10且使上述耳轴销20相对于该基台10的位置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的相位切换部36;经由上述耳轴销20及其它销2a、6a、8a彼此连结的多个杆部件2、2b、4、6、8、8b;含有以通过这些各杆部件2、2b、4、4、6、8、8b彼此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面,且与上述摩擦滚轴30接触而接受其驱动力的承受部35;分别轴支承于上述各销2a、6a、6a的多个载重滑车3、5、7、9,在轴支承于上述耳轴销20的上述载重滑车5上设有相对上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上述卡合部的被卡合部。
根据该构成,在将传送装置1卡合于与悬挂传送带100同步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时,使该传送装置1的基台10及以规定的定位状态搭载于该基台10的后悬架装置R的位置,相对于耳轴销20而且相对于地面侧链式传送带24的驱动突起24a,在工件传送方向进行位移。由此,可使后悬架装置R相对于车体W的安装位置因车型而不同。另外,由设于基台10的相位切换部36完成上述基台10及耳轴销2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此可抑制因与车型变更的对应而引起的繁杂及高成本。
另外,该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除后悬架装置R以外,还可应用于将发动机、变速装置等其它行走部件安装于车体W的工序。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为本发明之一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彼此同步地传送搭载有车体的悬挂传送带和搭载有行走部件的台车。即,与使用地槽使台车升降那样的使用大规模台车返回装置的情况相比,可抑制传送装置的设置成本及运转成本。
根据本发明,可使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安装位置因车型而不同。另外,可抑制因车型变更的相对应而引起的繁杂及高成本。

Claims (5)

1.一种同步传送系统,具备:
对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
对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
对所述悬挂传送带及所述地面侧传送带进行动作控制的控制装置;
载置所述行走部件的传送装置,
该同步传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行走部件安装到所述车体时,所述悬挂传送带和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彼此同步,
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具有:
具有与所述悬挂传送带的工件传送方向平行的主线路部且沿着工厂地面设置的主路径;
使所述传送装置沿该主路径行进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摩擦传送带,
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具有:
具有与所述主路径的所述主线路部并列的副线路部,且沿所述工厂地面设置的副路径;
与沿该副路径行进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摩擦传送带具有:
将所述主路径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和始点之间连结的返回部;
配置于该返回部且通过与所述传送装置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装置行进的可单独驱动的多个摩擦滚轴,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所述悬挂传送带进行彼此同步控制,且以在所述返回部的规定部位使所述传送装置按规定速度行进并停止的方式对所述摩擦传送带进行控制,
在将在所述返回部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上游侧停止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于与所述悬挂传送带同步的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所述卡合部时,对配置于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的上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而将所述传送装置输送到所述主线路部,
使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所述传送装置行进至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
在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解除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卡合部的卡合时,所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所述返回部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的下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导入所述返回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装置具有:
将所述行走部件搭载于规定的位置的基台;
从该基台向下方突出且以可在所述主路径行进的方式进行与所述主路径卡合的耳轴销;
设于所述基台,使所述耳轴销的位置相对于该基台在工件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的相位切换部;
经由包括所述耳轴销的多个销彼此连结的多个杆部件;
由这些杆部件的彼此连续的多个面构成,与所述摩擦滚轴接触而承受其驱动力的承受部;
分别轴支承于所述各销的多个载重滑车,
在轴支承于所述各耳轴销的所述各载重滑车上设有与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3.一种同步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
以与所述悬挂传送带同步的方式进行控制,对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
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具有:
沿工厂地面设置的主路径;
使载置有所述行走部件的传送装置沿所述主路径行进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摩擦传送带;
沿所述工厂地面设置的副路径,
所述主路径具有与所述悬挂传送带的车体传送方向平行的主线路部、和将该主线路部的终点和始点之间连结的返回部,
所述副路径具有与所述主线路部并列的副线路部,
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具有沿所述副路径行进的可与所述传送装置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摩擦传送带具有配置于所述返回部且通过与所述传送装置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装置行进的可单独驱动的多个摩擦滚轴。
4.一种同步传送方法,具备:
对车体进行传送的悬挂传送带;
对行走部件进行传送的地面侧传送带,
在将所述行走部件安装到所述车体时,使所述悬挂传送带和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彼此同步,
该同步传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地面侧传送带具有:
具有与所述悬挂传送带的工件传送方向平行的主线路部,且沿着工厂地面设置的主路径;
使载置有所述行走部件的传送装置沿该主路径行进的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摩擦传送带,
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具有:
具有与所述主路径的所述主线路部并列的副线路部,且沿所述工厂地面设置的副路径;
与沿该副路径行进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摩擦传送带具有:
将所述主路径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和始点之间连结的返回部;
配置于该返回部且通过与所述传送装置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装置行进的可单独驱动的多个摩擦滚轴,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及所述悬挂传送带进行彼此同步控制,
以在所述返回部的规定部位使所述传送装置按规定速度行进并停止的方式对所述摩擦传送带进行控制,
在将在所述返回部中的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上游侧停止的所述传送装置卡合于与所述悬挂传送带同步的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的所述卡合部时,对配置于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的上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输送到所述主线路部,
使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所述传送装置行进至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
在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解除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卡合部的卡合时,所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所述返回部的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的下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导入所述返回部。
5.一种同步传送方法,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所述主线路部的始点的上游侧停止的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时,对配置于所述始点的上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输送到所述主线路部的工序;
通过与所述悬挂传送带同步的所述地面侧链式传送带,使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所述传送装置从所述主线路部的所述始点行进至所述终点的工序;
在所述主线路部的终点解除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卡合部的卡合时,对配置于所述终点的下游侧的所述摩擦滚轴进行驱动,将所述传送装置输送到所述返回部的工序。
CN2009801186842A 2008-05-23 2009-05-22 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6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5524A JP5255906B2 (ja) 2008-05-23 2008-05-23 車体に対する足回り部品の同期搬送装置及び同期搬送方法
JP135524/08 2008-05-23
PCT/JP2009/059424 WO2009142293A1 (ja) 2008-05-23 2009-05-22 車体に対する足回り部品の同期搬送システム及び同期搬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6456A true CN102046456A (zh) 2011-05-04
CN102046456B CN102046456B (zh) 2013-11-27

Family

ID=41340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868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6456B (zh) 2008-05-23 2009-05-22 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27942B2 (zh)
JP (1) JP5255906B2 (zh)
CN (1) CN102046456B (zh)
GB (2) GB2472552B (zh)
WO (1) WO2009142293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3658A (zh) * 2011-06-01 2012-01-04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自动供送系统
CN102381624A (zh) * 2011-09-14 2012-03-21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搬运抓取吊具
CN102390677A (zh) * 2011-08-03 2012-03-28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随行升降功能的滑板输送系统
CN103648729A (zh) * 2011-07-14 2014-03-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组装作业用输送装置
CN103661677A (zh) * 2013-10-30 2014-03-2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与车型自动化匹配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750642A (zh) * 2018-07-09 2018-11-06 东莞市宏先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分流及合流功能的回流式传送装置及传送工艺
CN109070126A (zh) * 2016-04-13 2018-12-21 艾森曼欧洲公司 用于制造车辆的方法和制造设备和用于车辆车身的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
CN109081062A (zh) * 2018-07-17 2018-12-25 湖北猛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新型自动化地空摩擦输送系统
CN114906571A (zh) * 2022-05-25 2022-08-16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输送监控方法以及输送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51789A1 (de) * 2010-11-18 2012-05-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ertigungsring mit einem Aufrüststrang und einem Hochzeitsstrang
DE102010055959A1 (de) * 2010-12-23 2012-06-28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von Kraftwagen
US9969561B2 (en) * 2013-03-15 2018-05-15 Rsi,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conveyor system drive
JP5682538B2 (ja) * 2011-11-02 2015-03-1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搭載装置
JP5656025B2 (ja) * 2011-11-10 2015-01-2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処理装置
CN103101740B (zh) * 2012-11-12 2015-07-22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生产线上的同步物料小车输送装置
JP2014190114A (ja) * 2013-03-28 2014-10-06 Daifuku Co Ltd 搬送用走行体の走行経路構造
JP5900748B2 (ja) * 2013-03-28 2016-04-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CN103771100B (zh) * 2013-12-13 2015-11-18 南通伟越电器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线行走控制系统
CN10455250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临沂盛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进料机
DE102015002928B4 (de) 2015-03-03 2019-03-07 EXPERT-TÜNKERS GmbH Transportvorrichtung zum Bewegen von Werkstücken für den Karosseriebau der Kfz-Industrie
DE102015015104A1 (de) * 2015-11-21 2017-05-24 Man Truck & Bu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eines Nutzfahrzeugs
EP3219436B1 (de) 2016-03-19 2018-11-07 Expert-Tünkers GmbH Vorrichtung zum motorischen drehen eines starren werkstückträgers in entgegengesetzten drehrichtungen
US10029533B1 (en) * 2017-01-23 2018-07-24 Caterpillar Underground Mining Pty Ltd Vehicl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US11449039B2 (en) * 2017-10-16 2022-09-20 Nec Corporation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control devic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is stored
DE102018109934A1 (de) * 2018-04-25 2019-10-31 Eisenmann Se Behandlungsanlage zum Behandeln von Werkstücken
US10894313B2 (en) 2018-05-24 2021-01-1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ncing apparatuses, process dollies, and conveyor assemblies
CN109128819B (zh) * 2018-10-31 2023-12-08 江苏迈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减震器的压装生产线
CN109176007B (zh) * 2018-10-31 2023-12-12 江苏迈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减震器压装生产线的支撑架上料装置
US11401146B2 (en) * 2019-12-16 2022-08-0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ir cylinder driven mobile assembly support unit
US20220267962A1 (en) * 2021-02-25 2022-08-25 Honda Motor Co., Ltd. Winged stopper for overhead rai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8698A (en) * 1967-09-18 1969-11-18 Nutting Truck & Caster Co Acceleration control mechanism
JPS56103665A (en) * 1980-01-19 1981-08-18 Honda Motor Co Ltd Assembling method of lower parts in assembling line of automobile
US4894909A (en) * 1987-10-28 1990-01-23 Mazda Motor Corp.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wheel attaching unit for use in vehicle assembly line
DE19523294A1 (de) 1995-06-27 1997-01-02 Opel Adam Ag Anlage zum Fügen der Chassis-Aggregate mit der 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H10236641A (ja) * 1997-02-24 1998-09-08 Suzuki Motor Corp ワーク搬送設備
US6226848B1 (en) * 1998-06-09 2001-05-08 Gunter Kurtz Vehicle assembly method
JP3453076B2 (ja) * 1998-07-02 2003-10-0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キャリア式搬送装置
JP4538774B2 (ja) 2001-02-14 2010-09-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台車式搬送装置
JP3994711B2 (ja) * 2001-10-01 2007-10-2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JP4052173B2 (ja) * 2003-05-01 2008-02-2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CA2465474C (en) * 2003-05-01 2012-07-10 Daifuku Co., Ltd. Conveyance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bodies
US7127997B2 (en) * 2003-06-27 2006-10-31 Daifuku Co., Ltd. Friction drive conveyor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3658A (zh) * 2011-06-01 2012-01-04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自动供送系统
CN102303658B (zh) * 2011-06-01 2012-11-14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自动供送系统
CN103648729A (zh) * 2011-07-14 2014-03-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组装作业用输送装置
CN103648729B (zh) * 2011-07-14 2016-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组装作业用输送装置
CN102390677A (zh) * 2011-08-03 2012-03-28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随行升降功能的滑板输送系统
CN102381624A (zh) * 2011-09-14 2012-03-21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搬运抓取吊具
CN103661677B (zh) * 2013-10-30 2016-01-2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与车型自动化匹配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661677A (zh) * 2013-10-30 2014-03-2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与车型自动化匹配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70126A (zh) * 2016-04-13 2018-12-21 艾森曼欧洲公司 用于制造车辆的方法和制造设备和用于车辆车身的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设备
CN108750642A (zh) * 2018-07-09 2018-11-06 东莞市宏先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分流及合流功能的回流式传送装置及传送工艺
CN108750642B (zh) * 2018-07-09 2023-05-23 东莞市宏先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分流及合流功能的回流式传送装置及传送工艺
CN109081062A (zh) * 2018-07-17 2018-12-25 湖北猛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新型自动化地空摩擦输送系统
CN114906571A (zh) * 2022-05-25 2022-08-16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输送监控方法以及输送线
CN114906571B (zh) * 2022-05-25 2024-03-19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输送监控方法以及输送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472552A (en) 2011-02-09
US20110094855A1 (en) 2011-04-28
GB201215923D0 (en) 2012-10-24
JP5255906B2 (ja) 2013-08-07
GB201020205D0 (en) 2011-01-12
GB2472552B (en) 2013-02-13
GB2492264B (en) 2013-06-12
US8627942B2 (en) 2014-01-14
GB2492264A (en) 2012-12-26
JP2009280134A (ja) 2009-12-03
WO2009142293A1 (ja) 2009-11-26
CN102046456B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6456B (zh) 行走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同步传送系统及同步传送方法
CN106826007B (zh) 一种多车型高效随机切换的柔性总拼系统
CN107775486B (zh) 加工用于眼镜的光学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939815B (zh) 物品输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81659B (zh) 辊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013969B1 (ko) 이송 대차 순환 시스템
KR100950684B1 (ko) 다차종 생산라인의 대차 이송장치
CN101277879A (zh) 托架移送机构和利用所述机构的物品储存装置
CN102556216A (zh)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线
CN86103025A (zh) 托架组精密线性定位系统
CN1982175A (zh) 传送装置
CN103587609B (zh)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CN102900257A (zh) 泊位无源梳齿垂直升降停车设备
KR20150116380A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및 천정 반송차
CN104554514A (zh) 搬送装置
CN202413993U (zh) 报废汽车拆解线
CN102039902B (zh) 台车搬送装置
CN102574529B (zh) 以非直线空中索道形式的城市通勤者/材料运送设备
CN111482780B (zh) 搬送系统
CN112726399A (zh) 一种自适应轨道安装误差的桥梁检查车装置及方法
JP6534175B2 (ja) 組立ライン
JP2005001878A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10053955A (zh) 一种自动化升降输送系统
CN112292308A (zh) 输送系统和用于控制该输送系统的方法
CN206824944U (zh) 仪表台装配系统及其独立模块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