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7609B -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7609B
CN103587609B CN201310486132.5A CN201310486132A CN103587609B CN 103587609 B CN103587609 B CN 103587609B CN 201310486132 A CN201310486132 A CN 201310486132A CN 103587609 B CN103587609 B CN 103587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ine
slide plate
chassis
line
interior t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61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7609A (zh
Inventor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861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7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7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7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7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7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包括:内饰装配线、底盘装配线以及滑板;所述内饰装配线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始端连接;所述滑板的本体设置有升降机;所述滑板通过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经所述内饰装配线后,进入所述底盘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在所述底盘装配线内的升降工位段内,所述升降机能够起升和降落,以满足底盘装配的需要;进而实现总装的一个流生产,提高整个装配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简化若干移载工序,提高总装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械输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装配线是将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总成或者成品的过程,在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各类装配线,尤其是在汽车总装生产中,广泛使用汽车总装生产线进行总装生产。
各类装配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其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检测设备等有机的组合,以满足汽车零件的装配要求。由此可见,装配线是由输送设备和专业设备构成的有机整体,人和机器的有效结合是装配线的特点之一。在汽车生产企业中,各个装配线对生产工作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车总装车间使用的汽车总装生产系统主要由内饰线1-1、仪表分装线1-2、门输送线1-3、车门分装线1-4、车身存储线(PBS)1-5、发动机分装线1-6、副车架分装线1-7、后桥分装线1-8、底盘线1-9、终装线1-10等组成。该系统主要是将油漆车间涂装完成后的白车身,运至总装车间内,并通过吊具在工艺流水线间的转换及输送,将其装配成为整车并下线。
其中,内饰装配线主要采用的是地面摩擦驱动的滑板输送方式;底盘装配线和车门输送线主要采用的是空中悬挂输送方式;终装线主要采用的是地面板式输送链(简称板链)的输送方式;发动机总成和后悬总成分装线通常采用地面积放辊道;车门总成分装线(即车门线),通常采用空中悬挂输送方式,其中,车门线兼有合装输送的功能;发动机总成和后悬总成的合装输送线通常采用轨道导向小车(RGV:Railed Guided Vehicle)或自动导向小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上述现有的汽车总装生产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内饰装配、底盘装配和最终装配采用的是不同的输送设备和输送方式,工件在不同设备之间转接时,必须设置相应的转接辅助设备和缓冲工位,如移载升降机,而且还要保证转接设备的可靠性和精度,一旦输送线上出现转接故障,转接工位就会成为整个装配输送线系统的瓶颈。另一方面是,由于输送方式种类比较多,如滑板式、悬挂式等等,使得整个装配系统结构复杂且现场安装难度大,而且对厂房的承载和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总装生产系统,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种滑板输送方式完成整个总装生产的输送任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包括:内饰装配线、底盘装配线以及滑板;所述内饰装配线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始端连接;所述滑板的本体设置有升降机;所述滑板通过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经所述内饰装配线后,进入所述底盘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在所述底盘装配线内的升降工位段内,所述升降机能够起升和降落,以满足底盘装配的需要。
优选地,所述底盘装配线的结束端与内饰装配线的起始端通过滑板回收线路连接,使滑板能够在整个线路循环运动。
优选地,包括:在所述内饰装配线内、所述底盘装配线内、和/或所述内饰装配线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起始端连接位置,根据需要设置线路转折部位;所述线路转折部位至少具有一处转向装置,连接转折前后的装配线。
优选地,所述线路转折部位包括两所述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相邻转向装置之间的过渡轨道。
优选地,所述转向装置为转台和/或垂直交叉的“#”形换向过道;所述转向装置为转台时,所述转台能够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所述滑板随所述转台旋转后能够进入下一装配线,或者沿所述过渡轨道行驶进入下一所述转台和/或垂直交叉的“#”形换向过道内;所述转向装置为“#”形换向过道时,所述滑板底部设置有横向滚轮和纵向滚轮,所述滑板进入所述“#”形换向过道后,所述滚轮从所述纵向滚轮转换为所述横向滚轮,或从所述横向滚轮转换为所述纵向滚轮,进入下一装配线或者沿所述过渡轨道行驶。
优选地,包括:车门拆卸工位和车门分装线;所述车门拆卸工位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处;所述车门分装线设置于所述底盘装配线两侧并且其终端至少位于车门安装工位之前。
优选地,包括车门收纳机构,该车门收纳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板本体的底部,并能够从滑板底部伸出。
优选地,所述车门收纳机构伸出所述滑板本体底部后,能够朝所述滑板顶面的方向向上翻转。
优选地,包括:采用悬链式输送方式或滑撬式输送方式的车身存储线,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处,所述车身通过移栽机构从该车身存储线运输到位于内饰装配线起始端之前的上线工位处的滑板本体上。
优选地,包括终装线,所述底盘装配线装配完毕后,通过转载机构,将所述滑板本体上的所述车身输送至该终装线的运输载体上。
优选地,在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升、降落工位段上分别设置随行供电机构,该随行供电机构能够在所述升降机起升和降落时分别提供电力支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车身移载至所述滑板上,并随同所述滑板通过所述内饰装配线初始位置的上线工位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所述车身经所述内饰装配线完成内饰装配后,直接进入所述底盘装配线内,所述滑板上设置的升降机能够根据底盘装配的需要,在所述底盘装配线内的起、降落工位段内,使所述升降机起升和降落。采用该滑板输送系统,能够实现总装的一个流生产,提高整个装配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简化若干移载工序,提高总装生产效率。该滑板输送系统还可以降低整个总装生产系统的安装难度,以及使总装生产系统便于适应厂房的布置空间。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滑板上设置有车门收纳机构,该车门收纳结构在总装开始时用于收纳从车身上拆卸下的车门,并将其随滑板运送到车门分装线,并在车门分装完成后装回原来的车身。通过采用与滑板随行的车门收纳机构,可以使原配的车门在内饰装配后重新装回车身,保证车身整体外观颜色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汽车总装车间装配输送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现有技术:内饰线1-1、仪表分装线1-2、门输送线1-3、车门分装线1-4、车身存储线(PBS)1-5、发动机分装线1-6、副车架分装线1-7、后桥分装线1-8、底盘线1-9、终装线1-10;
本申请:车身存储线(PBS)2-1,内饰装配线2-2,底盘装配线2-3,车门分装线2-4,车门收纳机构2-4-1,车门拆卸工位2-4-2,终装线2-5,滑板2-6,转向装置2-7,转台2-7-1,“#”形换向过道2-7-2,线路转折部位2-8-1/2-8-2/2-8-3,过渡轨道2-9,升、降工位段2-10,滑板回收线路2-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该系统将所述内饰装配线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始端连接;设置有升降机的滑板,承载车身行驶至所述内饰装配线起始端的上线工位,并由此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在内饰装配完毕后,所述滑板直接行使至所述底盘装配线上,当所述滑板到达起升以及降落工位段时,升降机能够起升和降落,进而满足车身底盘装配的需要。下面将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2示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2中未示出其他部分的分装线。
本申请的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包括:内饰装配线2-2、底盘装配线2-3以及滑板2-6,并在该滑板2-6上设置有升降机(图未视)。
在上述内饰装配线2-2内、底盘装配线2-3内和/或内饰装配线2-2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2-3起始端连接位置,均可以设置线路转折部位2-8,以通过线路转向实现对车间空间布置的适应。
具体到本实施例,在内饰装配线2-2内、底盘装配线2-3内和内饰装配线2-2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2-3起始端连接位置均设置上述线路转折部位2-8,转向前后的线路均相互平行,因此,每个线路转折部位2-8实现的是线路的180度转向;采用此种布置的滑板输送系统,是为了更好的结合车间的空间对输送线进行合理布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线路转折部位2-8包括分别位于装配前后的装配线路的端点位置的转向装置2-7,两个转向装置2-7之间设置过渡轨道。在其它实施例中,线路转折部位2-8也可以实现90度或者其它角度的转向,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只有一个转向装置2-7。
以下结合图2对该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2所示,所述底盘装配线2-3,所述内饰装配线2-2均分为相互平行的两段,并且,内饰装配线2-2和底盘装配线2-3相互平行设置。上述各段之间均通过线路转折部位连接。
如图2所示,在所述内饰装配线路2-2内设置有所述线路转折部位2-8-1,该线路转折部位2-8-1将所述内饰装配线2-2分成两条相互平行的内饰装配线2-2;在两条内饰装配线2-2的同侧端分别设置一个转向装置2-7,该转向装置2-7具体采用转台2-7-1,在两个所述转台2-7-1之间通过所述过渡轨道2-9连接。
在所述内饰装配线2-2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2-3起始端之间,也设置线路转折部位2-8-2。在该线路转折部位2-8-2设置有两个转向装置2-7。位于所述内饰装配线2-2末端的为转台2-7-1,位于所述底盘装配线2-3起始端的为垂直交叉的“#”形换向过道2-7-2,并且在所述转台2-7-1和“#”形换向过道2-7-2之间通过所述过渡轨道2-9连接,进而将所述内饰装配线2-2的结束端和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起始端连接。通过上述线路转折部位2-8-2,不仅使所述内饰装配线2-2和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线路直接连通,使滑板2-6上处于总装工序中的车身无需转载机可以从内饰装配工序进入底盘装配工序;而且,通过采用上述“#”形换向过道2-7-2,可以使在滑板2-6上处于装配状态的车身在底盘装配线2-3的前段以长度方向垂直于滑板运动方向布置,便于与底盘装配线2-3的前段的发动机安装等装配工序配合。
同样的,在所述底盘装配线2-3内也设置线路转折部位2-8-3,通过该线路转折部位2-8-3可以将所述底盘装配线2-3分成相互平行的前后两段。该线路转折部位2-8-3包括位于底盘装配线2-3前段末端的“#”形换向过道2-7-2和位于底盘装配线2-3后段前端的转台2-7-1,以及连接所述“#”形换向过道2-7-2和所述转台2-7-1的过渡轨道2-9,。通过该线路转折部位2-8-3,使在滑板2-6上处于装配状态的车身在底盘装配线2-3的后段恢复长度方向与滑板运动方向一致的布置状态,便于与底盘装配线2-3的后段的车门安装等装配工序配合。
在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线的起始端之间,通过滑板回收线路2-11连接,使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结束端和所述内饰装配线2-2的起始端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循环的装配输送线,使滑板2-6能够在整个线路循环运动。在该滑板回收线路2-11中间,根据空间布置需要,设置若干线路转折部位,这些线路转折部位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上述转台2-7-1或者“#”形换向过道2-7-2实现滑板转向,但需要保证最终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2-2的滑板2-6布置方向为合适的方向,以保证车身移载到滑板2-6上后,长度方向与滑板2-6运动方向一致。
如上所述,所述转向装置2-7包括转台2-7-1和“#”形换向过道2-7-2两种形式。以下分别介绍。
所述转台2-7-1上设置有与线路轨道相接的导轨,滑板2-6沿着线路轨道运动能够驶入转台2-7-1的导轨上;该转台2-7-1能够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旋转后,其上的导轨与下一段轨道或者所述过渡轨道2-9相接,随滑板2-6所述转台2-7-1旋转后能够进入下一段轨道或者所述过渡轨道2-9内。所述转台2-7-1的旋转依靠液压或者电动驱动。
所述“#”形换向过道2-7-2,包括相互垂直交叉布置的两段导轨,两段导轨分别与转弯前的轨道和转弯后的轨道相接;所述滑板2-6底部设置有横向滚轮和纵向滚轮,分别与上述两段导轨相对;所述滑板进入所述“#”形换向过道2-7-2后,所述滚轮能够从所述纵向滚轮转换为所述横向滚轮,或从所述横向滚轮转换为所述纵向滚轮,进入下一段的过渡轨道2-9或者进入下一装配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通过在所述滑板上设置升降机实现在所述内饰装配线2-2和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装配过程中,仅通过采用滑板的输送方式完成内饰与底盘的装配。而所述内饰装配线2-2和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装配需求设定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所述内饰装配线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起始端直接连接,形成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无需任何转向装置2-7或过渡轨道2-9,即可完成内饰装配与底盘装配;或者,所述内饰装配线的结束端可以通过所述转台2-7-1和/或“#”形换向过道2-7-2直接与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始端连接,使所述内饰装配线结束端和所述底盘装配线起始端相互垂直,形成“L”形的总装生产线,在此结构中,不需在所述转台2-7-1和/或“#”形换向过道2-7-2之间连接过渡轨道2-9,也就是,当所述转向装置2-7为转台2-7-1时,所述滑板随所述转台2-7-1的旋转后,能够直接进入下一装配线内;当所述转向装置2-7为“#”形换向过道2-7-2时,通过所述滑板底部滚轮互换,使滑板直接进入下一装配线内;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的具体结构,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而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显然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装配线上需要对车身的方向进行转变,以便于装配操作。以本实施例为例,在线路转折部位2-8-2设置转台2-7-1和“#”形换向过道2-7-2,通过二者与所述过渡轨道2-9的配合,实现车身方向的变化。具体地,滑板2-6在经过转台2-7-1旋转后,使得所述滑板2-6仍然保持进入转台2-7-1前的横向或纵向滚轮驶出转台2-7-1,滑板通过过渡轨道2-9进入所述“#”形换向过道2-7-2内,并从所述“#”换向过道驶出时,所述滑板2-6将横向滚轮转换为纵向滚轮,或纵向滚轮转换为横向滚轮行驶,使得车身方向改变并进入底盘装配线2-3的前段。
为了便于车门的安装,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车门拆卸工位2-4-2和车门分装线2-4。
所述内饰装配线2-2的初始位置处设置上述车门拆卸工位2-4-2,在所述车门拆卸工位2-4-2,将车门拆卸并放置于滑板2-6底部伸出的车门收纳机构2-4-1内,并且该车门收纳机构2-4-1收纳车门后能够还原至滑板2-6底部。为了便于操作,在该位置,车门收纳机构2-4-1伸出后还可以向所述滑板2-6顶部向上翻转,车门拆卸工序之后,车门收纳机构2-4-1则收回至滑板2-6底部。该车门收纳机构2-4-1的向上翻转运动以及收回动作,均可以在专门的收纳机构引导轨的引导下实现。
所述车门分装线2-4设置于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两侧,并且该车门分装线2-4的终端至少位于车门安装工位之前。在滑板2-6运行到所述车门分装线2-4时,所述车门收纳机构2-4-1从滑板2-6底部自动伸出,可以取下车门安置在车门分装线2-4上分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车门分装也可以在所述车门收纳机构上完成,进而无需设置车门分装线。分装完毕后,在车门分装线2-4末端使用吊运机构将车门运送到滑板2-6上,进行车门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车身可以通过在所述内饰装配线2-2初始位置前,即在内饰装配线起始端之前的上线工位,通过采用悬链式输送方式或滑撬式输送方式的车身存储线(PBS)2-1,将车身从车身存储仓库运送到该位置,并在该位置将所述车身从悬链或者滑撬移载至滑板2-6的升降机上,之后进入内饰装配线2-2。
类似的,在完成底盘装配线2-3装配工作后,滑板2-6在底盘装配线2-3的末端,通过转载机构,将所述车身输送至终装线2-5上,完成最后的装配工序;所述终装线2-5可采用板链式输送机。车身移载至滑板2-6上时,升降机可以处于起升状态,以减小输送距离。
在底盘装配线2-3中,所述滑板2-6上的升降机需要电力支持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底盘装配线2-3升降机起升、降落工位段2-10的随行供电机构,在升起和降落时为所述升降机提供电力支持。
以上为本实施例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结构的描述,下面结合上述结构,通过图2提供的情况,即两条内饰装配线2-2和底盘装配线2-3分别分为前段、后段两段,以及车门分装线2-4位于底盘装配线2-3结束位置处,对本申请的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的工作过程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上述设置仅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滑板输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实质上,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装配工作的需要以及装配环境的要求对转向的角度和次数任意设置。车门分装线2-4也可以设置在底盘装配线2-3的某一位置上,如底盘装配的前段位置。装配线内的转向装置2-7也可以根据预定线路的设定而设置。以下按照滑板2-6在该输送系统上的行进过程进行说明。
滑板2-6在内饰装配线起始端之前的上线工位位置,被移载上来自车身存储线(PBS)2-1的车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的方向与所述滑板2-6的运行方向一致,具体的,车尾的方向朝向所述滑板2-6运行的方向。
载有车身的滑板2-6运行到内饰装配线2-2前段前端的拆卸车门工位2-4-2上,此时,车门收纳机构2-4-1已经在引导轨道的引导下从滑板2-6底部伸出并且翻转到滑板2-6台面上,便于操作人员从车身上将所述车门拆卸并放置于所述车门收纳机构2-4-1上,该操作完成后,滑板2-6前行,车门收纳机构2-4-1还原至滑板2-6底部;同时,载有车身的滑板2-6在所述内饰装配线2-2内行驶中进行车身内饰的装配工序;所述滑板由内饰装配线2-2前端行驶至内饰装配线2-2后段时,所述滑板2-6先驶入设置在该内饰装配线2-2内的线路转折部位2-8-1处的转台2-7-1上,该转台2-7-1载着滑板2-6逆时针旋转90度,使车尾的方向与滑板2-6行驶方向保持一致,滑板2-6通过过渡轨道2-9行驶至下一转台2-7-1,该转台2-7-1载着滑板2-6顺时针旋转,旋转90度后驶入内饰装配线2-2后段,并且车尾的方向与所述滑板2-6行驶方向一致。
当内饰装配完毕后,所述滑板2-6行驶到位于线路转接部位2-8-2的转台2-7-1上,所述滑板2-6通过所述转台2-7-1顺时针旋转90度后,沿所述过渡轨道2-9行驶至“#”形换向过道2-7-2内,所述滑板2-6与轨道配合的滚轮由纵向滚转变为横向滚轮,并在横向滚轮的驱动下进入所述底盘装配线2-3前段,进而使所述滑板2-6由所述内饰装配线的结束端驶入所述底盘装配线2-3的起始端,并且此时,所述车身的方向与所述滑板2-6行驶的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与所述车身方向一致的滚轮定义为纵向滚轮;与所述车身方向垂直的定义为横向滚轮。在滑板2-6进入底盘装配线2-3起升工位段2-10时,滑板2-6升降机(图未视)的取电接口与设置起升工位段2-10内的随行供电机构(图未视)的供电接口对接,该随行供电机构向所述升降机提供电力,使升降机能够升高到预定的高度,以便对车身底盘进行装配。当装配完毕后,所述升降机通过降落工位段的随行供电机构获得电力支持,实现降落。
所述滑板在所述底盘装配线2-3前段行驶至底盘装配线2-3后段时,所述滑板2-6先驶入设置在该底盘装配线2-3线路转折部位2-8-3的“#”形换向过道2-7-2内,在该“#”形换向过道2-7-2内,所述滑板2-6底部的纵向滚轮转变为横向滚轮行驶,此时,车头的方向与所述滑板2-6运行的方向一致,所述滑板2-6由该“#”形换向过道2-7-2驶入过渡轨道2-9上,经由过渡轨道2-9使所述滑板2-6进入转台2-7-1上,所述转台2-7-1逆时针旋转90度后,使滑板2-6行驶的方向与所述车身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并进入底盘装配线2-3后段内。当滑板2-6驶入底盘装配线2-3后段的后部,进入车门分装线2-4所在段,此时,所述车门收纳机构2-4-1在引导轨道作用下伸出,可以将车门通过移载装置或手动方式,移载至车门分装线2-4上,并在车门分装线2-4上对车门进行分装;在分装完毕后,再通过移载装置将车门移载至滑板2-6上,装配人员将车门取下进行车身与车门的合装;底盘装配完成。装配完毕后的车身通过移载装置从所述底盘装配线2-3移载到终装线2-5的装载机构上。
车身从所述滑板2-6移载下后,滑板2-6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底盘装配线结束端与内饰装配线起始端的滑板回收线路2-11返回至内饰装配线2-2,实现滑板2-6在该系统内的循环;该滑板回收线路上也可以根据空间布置的需要设置线路转折部位,。具体地,所述滑板2-6进入“#”形换向过道2-7-2内,所述纵向滚轮转换为横向滚轮驶入所述过渡轨道2-9内,接着进入下一线路转折部位2-8设置的转台2-7-1上,经过转台2-7-1顺时针旋转90度,使滑板2-6仍然保持以横向滚轮行驶,滑板2-6以横向滚轮在过渡轨道2-9上行驶至下一线路转折部位2-8设置的转台2-7-1内,随转台2-7-1逆时针旋转90度后,滑板2-6仍然保持横向滚轮行驶,进入下一个线路转折部位2-8的“#”形换向过道2-7-2,在该“#”形换向过道2-7-2内,滑板将所述横向滚轮转换为纵向滚轮行驶,并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2-2初始位置前的上线工位,准备接收车身移载,然后开始进行下一轮的装配输送。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装配线、底盘装配线以及滑板;
所述内饰装配线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始端连接;其中,在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处设置有车门拆卸工位;所述底盘装配线的两侧设置有车门分装线,所述车门分装线的终端至少位于车门安装工位之前;
所述滑板的本体设置有升降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滑板底部并能够从其底部伸出的车门收纳机构;
所述滑板运行至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处的所述车门拆卸工位,经所述车门收纳机构收纳车门后,进入所述内饰装配线;经所述内饰装配线后,进入所述底盘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在所述底盘装配线内的升降工位段内,所述升降机能够起升和降落,以满足底盘装配的需要;在所述车门分装线内,对所述车门收纳机构内的车门进行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配线的结束端与内饰装配线的起始端通过滑板回收线路连接,使滑板能够在整个线路循环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内饰装配线内、所述底盘装配线内、和/或所述内饰装配线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线起始端的连接位置,根据需要设置线路转折部位;所述线路转折部位至少具有一处转向装置,连接转折前后的装配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转折部位包括两个所述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相邻转向装置之间的过渡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为转台和/或垂直交叉的“#”形换向过道;
所述转向装置为转台时,所述转台能够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所述滑板随所述转台旋转后能够进入下一装配线,或者沿所述过渡轨道行驶进入下一所述转台和/或垂直交叉的“#”形换向过道内;
所述转向装置为“#”形换向过道时,所述滑板底部设置有横向滚轮和纵向滚轮,所述滑板进入所述“#”形换向过道后,所述滚轮从所述纵向滚轮转换为所述横向滚轮,或从所述横向滚轮转换为所述纵向滚轮,进入下一装配线或者沿所述过渡轨道行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收纳机构伸出所述滑板本体底部后,能够朝所述滑板顶面的方向向上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悬链式输送方式或滑撬式输送方式的车身存储线,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线的初始位置处,所述滑板上的车身通过移栽机构从所述车身存储线运输到位于内饰装配线起始端之前的上线工位处的滑板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装线,所述底盘装配线装配完毕后,通过转载机构,将所述滑板上的车身输送至该终装线的运输载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装配线的起升、降落工位段上分别设置随行供电机构,该随行供电机构能够在所述升降机起升和降落时分别提供电力支持。
CN201310486132.5A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Active CN103587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6132.5A CN103587609B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6132.5A CN103587609B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7609A CN103587609A (zh) 2014-02-19
CN103587609B true CN103587609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07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6132.5A Active CN103587609B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76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4872A (zh) * 2014-06-19 2014-09-17 衢州市沃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装配滑板输送线
CN107598406B (zh) * 2016-11-28 2020-04-28 珠海瑞凌焊接自动化有限公司 电动四轮车车架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107364510B (zh) * 2017-06-23 2019-07-23 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组装的方法
CN109263762B (zh) * 2018-10-15 2020-04-21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总装柔性生产系统和方法
CN109368148B (zh) * 2018-10-30 2023-09-29 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ps小车物料集配系统
CN109334821A (zh) * 2018-10-31 2019-02-15 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装配输送线及其合装方法
CN109625824B (zh) * 2019-01-22 2023-12-19 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装配用双层滑板结构及双层升降滑板
CN110834913B (zh) * 2019-11-27 2021-07-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装配全线sps物料集配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975A (zh) * 2010-08-17 2011-04-20 大福(中国)有限公司 台车式柔性输送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2730106A (zh) * 2011-04-14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组装线中车门的输送方法及车身组装线中车门的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TO20011223A1 (it) * 2001-12-27 2003-06-27 Cpm Spa Sistema trasportatore integrato per la movimentazione di carichi,in particolare di veicoli lungo una linea di produzione.
JP4189685B2 (ja) * 2005-08-04 2008-12-0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台車式搬送装置
JP4958003B2 (ja) * 2007-08-2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台車利用の作業設備
CN102730101B (zh) * 2012-06-19 2014-10-0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共线装配生产线及其装配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975A (zh) * 2010-08-17 2011-04-20 大福(中国)有限公司 台车式柔性输送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2730106A (zh) * 2011-04-14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组装线中车门的输送方法及车身组装线中车门的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7609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7609B (zh)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系统
CN203959208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升降台自锁装置
CN203997870U (zh) 滑板旋转换向的滑板输送系统
CN203921931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转向台
CN203921930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旋转导向装置
CN104044872A (zh) 汽车装配滑板输送线
WO2012169321A1 (ja) 車体組立ライ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体組立方法
CN102873534A (zh) 转向架柔性流水线布局结构及转向架柔性流水线装配方法
CN203920981U (zh) 具有多种轨道的滑板输送系统
CN203921933U (zh) 转向台
CN203959731U (zh) 刚性链式升降台
CN203921934U (zh) 双架式升降台
CN203997875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双架式升降台
CN203997871U (zh) 集成多种装配线的滑板输送系统
CN203958379U (zh) 升降台
CN203997872U (zh) 随行供电小车
CN204022393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刚性链式升降台
CN204022389U (zh) 可举升工件的滑板
CN204137164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运行控制系统
CN203958384U (zh) 剪叉式升降台
CN203958387U (zh) 用于牵引工件收纳机构进行滑行及翻转的辅助轨道
CN203921928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可收纳工件的滑板
CN203920980U (zh) 工位可升降的滑板输送系统
CN203529325U (zh)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CN104692056B (zh) 一种移行转接装置及旋转式车身涂装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42012 No. 9 East Yi Road, Hubei, Shiyan

Patentee after: Hua 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442012 No. 9 East Yi Road, Hubei, Shiyan

Patentee before: Hubei 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