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9807B -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9807B
CN102029807B CN201010298880.7A CN201010298880A CN102029807B CN 102029807 B CN102029807 B CN 102029807B CN 201010298880 A CN201010298880 A CN 201010298880A CN 102029807 B CN102029807 B CN 102029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r
recording medium
positioning states
pattern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88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9807A (zh
Inventor
康庄
牛山佳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9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9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打印机(1)沿传送路径A传送从三联单用纸输送的记录纸(2)的同时进行印刷,印刷之后,通过记录纸排出口(4)附近的切割器(7)来切断记录纸(2)。若印刷终止,则控制部(8)将已印刷页的后端的穿孔(2a)定位到印刷位置(C)上,并在已完成定位的状态下形成使记录纸(2)保持的扯断状态。在该扯断状态下接收到新的印刷数据时,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的期间内,禁止记录纸(2)的传送动作而继续扯断状态,并在经过待机时间后立刻反馈记录纸(2),进行下一发印刷用的变址。在连续纸上印刷的打印机中,抑制产生在用户切断已印刷页之前就开始下一个印刷用的记录纸的反馈的情形。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长条状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的打印机,尤其涉及在印刷之后,能够使记录介质的切断位置前进到切割器位置(cutter position)而进行切断,并在进行下一次印刷时,使记录介质后退,使下一个印刷起始位置与打印头部的印刷位置相匹配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打印机进行印刷的记录介质,使用将长条状的记录纸缠绕为辊状的卷轴式纸(roll paper)和按每一页长度将具有剪裁用的穿孔(perforations)的记录纸在穿孔的位置处折叠的三联单用纸(fanfold)等。在使用三联单用纸的打印机中,通常在印刷终止后,按压开关,使已印刷页的后端的穿孔前进到切割器的切断位置,从而切断记录纸。之后,按下开关,为了下一次印刷,进行将下一页的印刷区域的前端反馈至打印头部的印刷位置的变址(頭出し)动作。另外,在使用卷轴式纸的情况下,也同样使在记录纸的已印刷区域的后方所设定的切断目标位置前进到切割器的切断位置,从而切断记录纸,之后为了下一次印刷,反馈记录纸。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三联单用纸和卷轴式纸上进行印刷的打印机。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终止了印刷时,进行所谓扯断(tear off)动作,即,使已印刷页的后端的切断目标位置自动前进至切割器的切断位置而加以保持。在这种结构中,不需要用户通过手动操作使记录纸前进至切断位置,而是仅通过进行拉伸自动送到切断位置的印刷物、或进行操作切割器操作杆(lever)等的切割操作,就能够切断记录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0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在用户切断了记录纸后还进行使记录纸在前进位置上原样待机,且在接收到下一个印刷数据时,进行使记录纸从切断位置反馈至打印头部的印刷位置的自动恢复动作。
这里,进行了如上这种扯断动作后,在多个用户使用接收到印刷数据之后立刻使记录纸自动恢复的打印机的情况下,若一个用户的印刷任务终止而执行了扯断动作之后立刻接收到来自其他用户的印刷数据,则会与前一用户还没有切断已印刷页无关地开始进行记录纸的反馈。因此,存在下一个印刷任务开始前不能切断已印刷页的隐患。或者,因在前一用户的切断操作中开始了反馈,因此存在卡纸或在偏离了穿孔等切断目标位置的位置上切断记录纸的隐患。在一个用户发送多个印刷任务的情况下也有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情形而做出,提供一种在印刷任务终止时执行扯断动作的打印机中,能够抑制在用户切断已印刷页之前开始进行记录纸的反馈而引起的不良情况的打印机、以及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是沿着传送路径传送长条状的记录介质,并通过位于该传送路径上的印刷单元的印刷位置的下游侧的切断单元能够进行所述记录介质的切断的打印机的传送控制方法,该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在印刷终止时,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切断单元的切断目标位置传送到所述传送路径上的切断位置为止的定位动作,且在该定位动作完成后的定位状态下待机,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数据时,在该接收后一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若在定位状态下接收到新的印刷数据,则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定位状态。由此,即使在印刷任务终止之后立刻接收到下一个印刷数据也不立即开始记录介质的反馈,而是至少在待机时间期间内能够将记录介质原样保持在可切断的位置上。由此,在用户切断已印刷的记录介质之前或切断中,能够抑制开始用于下一个印刷任务的传送动作。由此,即使在多个用户共用一台打印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与已印刷页的切断操作有关的各用户的便利性。另外,能够抑制不切断之前的已印刷页就开始对下一页的印刷而引起的问题。还能够抑制在一个用户发送了多个印刷任务时的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所述印刷数据时,优选经过所述待机时间之后,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起始位置传送回所述印刷位置的恢复动作。这样,若在经过待机时间之后进行恢复动作,则可确保用户进行切断任务的时间,并且能够为了下一个印刷任务而完成记录介质的变址(按照记录介质上的下一个印刷起始位置与印刷单元的位置匹配的方式进行传送)。由此,能够迅速开始下一个印刷任务。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定位状态下,进行所述打印机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或从与所述打印机相连的上级装置输入了恢复指令时开始所述恢复动作。例如,可以将恢复操作设为所述打印机的所述定位动作的手动起始开关的操作。由此,用户也可以在待机时间中根据需要,终止定位状态而开始恢复动作。由此,在用户快速切断了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不需要等待到经过待机时间,可迅速开始下一个印刷任务。
这里,可以是如下结构:在所述定位状态下,进行所述操作单元的延长操作、或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了延长指令时,继续所述定位状态,直到进行所述操作单元的延长解除操作、或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延长解除指令为止。由此,由于用户根据需要将定位状态延长期望的时间,所以在用户没有立即切断记录介质的情况等,也能够在定位状态下待机期望的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延长解除操作和延长解除指令等,在期望的时刻终止定位状态,从而为下一个印刷任务做准备。
此时,将所述延长操作设作所述打印机的印刷暂时停止开关的操作,将所述延长解除操作设作所述打印机的所述定位动作的手动起始开关的操作。由于不会同时发生印刷暂时停止和延长,所以能够兼用一个开关。由于定位状态的手动开始和延长解除也不会同时发生,所以可以兼用一个开关。由此,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如下结构:预先将包含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的多个动作模式的任一个作为所述打印机的动作模式来选择性地加以设定,其中,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是在所述定位状态下从接收印刷数据到经过所述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是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数据时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起始位置恢复到所述印刷位置的恢复动作的模式。由此,可以通过设定来选择待机时间的有无。由此,例如,在多个用户使用该打印机时,设定为第一动作模式,能够提高与已印刷页的切断任务有关的各用户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单独的用户使用该打印机时,设定为第二动作模式,能够抑制因设定待机时间而引起的印刷处理的延迟等。
这里,可以构成为根据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的定位开始指令进行所述定位动作的结构。由此,在打印机侧不需要判断定位执行条件是否成立。由此,不会复杂化打印机侧的控制。
优选在所述定位动作的执行时刻、进入所述待机时间的时刻、终止所述定位状态的时刻、延长所述定位状态的时刻的至少其中一个时刻下,使所述打印机鸣叫。由此,由于可以在可切断已印刷页时向用户通知该情形来促使切断,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断任务。另外,在待机时间的起始时刻使用户识别该情形而促使进行切断任务,能够抑制在待机时间中切断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形的发生。另外,在定位状态被延长时和待机时间终止而进行下一个印刷任务用的变址任务时,都向用户通知该情形,从而用户能够根据状况来行动,而不需进行无用的行动。
接着,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单元,其沿着传送路径传送长条状的记录介质;印刷单元,其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印刷位置上进行对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切断单元,其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切断位置上能够切断所述记录介质;和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各结构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印刷任务终止之后立刻接收到下一个印刷数据,也不会立即开始记录介质的反馈,而是至少在待机时间期间内能够设为将记录介质保持在可切断的位置上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在用户切断已印刷的记录介质之前、或在切断中因下一个印刷任务而开始传送动作的情况。由此,即使在多个用户共用一台打印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与已印刷页的切断任务有关的各用户的便利性。另外,能够抑制不切断之前的已印刷页就开始对下一页的印刷而造成的问题。另外,还能够抑制一个用户发送了多个印刷任务时的同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3扯断状态(定位状态)和变址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第一动作模式下的打印机的状态转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打印机和该打印机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的说明图。打印机1具备记录纸装填部(未图示),用于装载三联单用纸,该三联单用纸处于在每隔一定长度所附带的穿孔位置处被折叠的状态。通过传送机构3(传送单元),将从装载的三联单用纸输送的记录纸2沿着打印机1内的传送路径A(与表示记录纸2的点划线相同的路径)传送,并从记录纸排出口4排出。在传送路径A上,滚筒(platen)5和记录头6(印刷单元)被对置配置,且通过该滚筒5和记录头6来规定向记录纸2的印刷位B。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头6构成为使记录线冲击墨带而使墨带的墨液粘附在记录纸2上从而进行印刷的串行击打式点阵(SIDM)打印头部。作为记录头6,也可以使用喷墨头等在其他印刷方法中使用的记录头。
传送机构3包括在滚筒5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这两个位置上把持记录纸2的送纸辊对3A、3B。通过送纸电机3C使这些送纸辊对3A、3B同步后,使这些送纸辊对3A、3B沿着正反方向旋转,从而沿着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传送记录纸2。
在传送路径A的记录纸排出口4的附近配置有切割器7(切断单元),通过该切割器7来规定记录纸2的切断位置C。本实施方式的切割器7是使刀刃面向传送路径A上的记录纸2而安装的手动切割器(扯断杆)。用户手持从记录纸排出口4排出的已印刷页并拉伸记录纸2至将记录纸2按压在切割器7的刀刃的一侧,从而能够在切断位置C中沿宽度方向切断记录纸2。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将切割器7预先构成为具备可动刀刃和固定刀刃的钳式结构,并基于设置在打印机1的外壳上的切割器操作杆的操作,使可动刀刃工作。该情况下,通过在记录纸2与切断位置C位置匹配的状态下,用户操作切割器操作杆,从而能够在切断位置C中沿宽度方向切断记录纸2。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控制系统具有以包含CPU、ROM、RAM等的MPU为中心构成的控制部8。向控制部8供给来自包括沿传送路径A配置的记录纸传感器、用于检测打印机1的开关罩的开关状态的开关传感器等的各种传感器组9的检测信号。另外,向控制部8供给来自在打印机1的外壳等上配置的操作部10的各种操作信号。进一步,向控制部8供给来自与打印机1相连的或者可与打印机1进行通信的上级装置11的印刷数据和各种指令等。控制部8基于这些检测信号或操作信号、印刷数据等来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分。
控制部8在进行印刷任务时,基于从上级装置11供给的印刷数据,与记录纸2的传送同步地驱动搭载了记录头6的托架(carriage)和记录头6,并控制各印刷任务的印刷动作。
在打印机1的操作部10(操作单元)中设有暂停开关10a(印刷暂时停止开关)。若在进行印刷动作时供给表示按下暂停开关10a的情形的操作信号,则控制部8使记录头6和传送机构3停止,从而中止印刷动作。在操作部10中设有扯断开关10b(扯断动作的手动开启开关)。扯断开关10b是用于用户在任意时刻开始后述的扯断动作的开关。在打印机1中设有蜂鸣器12,控制部8进行在预定时刻使蜂鸣器12鸣叫的控制。
(印刷任务终止后的记录纸的传送控制)
图3(a)是使记录纸的切断目标位置定位到切割器的切断位置的状态(扯断状态(定位状态))的说明图,图3(b)是使记录纸的印刷起始位置定位到记录头的印刷位置的状态(变址状态)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印刷任务终止后,无延缓地自动开始扯断动作(定位动作),并如图3(a)所示,使作为已印刷页的后端的穿孔2a的位置定位到切断位置C,从而在该位置上形成保持记录纸2的扯断状态。若用户在扯断状态下进行记录纸2的切断操作,则能够在切断目标位置上容易且准确地切断停止状态的记录纸2。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将多个用于使所形成的扯断状态终止从而能够由传送机构3进行记录纸2的传送的扯断恢复条件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并且,预先将使用这些多个扯断恢复条件的哪一个作为打印机1的动作模式来设定。动作模式的设定可通过来自上级装置11的设定指令来进行,还可通过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存储器开关等的操作来设定动作模式。控制部8在进行扯断动作时,从存储器中读出与所设定的动作模式对应的扯断恢复条件,并根据该恢复条件终止扯断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选择下面说明的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设定。
(第一动作模式)
第一动作模式是在扯断状态下接收到新的印刷数据时,将接收到该印刷数据之后经过预设的待机时间的情形设作扯断恢复条件。除此之外,在还包含上述的待机时间的扯断状态中,将进行预定的扯断恢复操作、或者从上级装置11输入扯断恢复指令的情形作为扯断恢复条件。在设定动作模式时,能够将第一动作模式下的待机时间设定为1秒~30秒范围的任意值。若预先设定待机时间的默认值,并选择第一动作模式,则也可以构成为自动将待机时间设定为默认值。
图4是第一动作模式的打印机的状态转移图。在第一模式中,控制部8在每次印刷任务终止时,基于扯断起始指令,无延迟地开始扯断动作之后进入扯断状态(状态1),其中,所述扯断起始指令是基于与印刷数据一起接收到的扯断开始指令、或印刷任务的终止而从上级装置11输入的。另外,也可以预先将印刷任务的终止作为扯断动作的开始条件的控制程序存储到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并基于该控制程序来开始扯断动作。
在扯断状态中,若从上级装置11接收到新的印刷数据,则控制部8禁止记录纸2的传送动作之后进入继续扯断状态的待机状态(状态2)。在待机状态中,控制部8监视从印刷数据的接收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若经过所设定的待机时间,则终止待机状态,并开始为了下一印刷任务而进行记录纸2的变址的自动恢复动作。该自动恢复动作是反馈记录纸2并使已印刷页的下一页的印刷起始位置2b(参照图3(a)(b))后退至印刷位置B的记录纸2的传送动作。这里,如图3(a)所示,印刷起始位置2b位于从已印刷页的后端即穿孔2a的位置向后方偏离了各页的上边距的长度d的位置上。通过自动恢复动作的完成,打印机1成为可无延迟地开始对记录纸2的印刷的变址状态(状态3)。
这里,第一动作模式中,在接收印刷任务前(状态1)和接收印刷任务后的待机时间中(状态2),进行预定的扯断恢复操作或者从上级装置11输入了扯断恢复指令时,直接终止扯断状态并开始自动恢复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扯断恢复操作设作扯断开关10b的按下。即,即使在待机时间中,供给表示进行了扯断开关10b的按下的内容的操作信号、或者接收到扯断恢复指令时,在待机时间前终止扯断状态后,直接进行自动恢复动作,并形成变址状态(状态3)而能够进行印刷动作。
在第一模式中,设定用于无期限地继续扯断状态的扯断延长条件,并在延长后,继续扯断状态,直到具备预定的扯断延长解除条件为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扯断延长条件设为按下暂停开关10a、或者从上级装置11输入扯断延长指令。并且,将延长解除条件设为按下扯断开关10b、或者从上级装置11输入扯断延长解除指令。
控制部8在接收印刷任务之前(状态1)和接收印刷任务之后的待机时间中(状态2),若被供给表示进行了暂停开关10a的按下的情形的操作信号、或者接收扯断延长指令,则从该时刻开始,进入无期限的扯断延长状态(状态4)。由于控制部8在该延长状态下,禁止包含自动恢复动作的记录纸2的传送动作,所以不能将记录纸2设为变址状态,不能进行印刷。该扯断延长状态是基于表示进行了扯断开关10b的按下的情形的操作信号或扯断延长解除指令的接收来加以解除的。解除后,立刻进行自动恢复动作,形成变址状态(状态3),从而能够进行印刷动作。
在第一动作模式下,控制部8与扯断动作的执行连动地使蜂鸣器12鸣叫,并使用户识别进入到扯断状态(状态1)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的状态1~4的各状态间的转移时刻使蜂鸣器12鸣叫,并能够使用户识别打印机1的控制状态转移的情况。具体而言,在接收印刷数据而进入待机状态时(从状态1向状态2转移时)、经过待机时间而开始自动恢复动作时(从状态2向状态3转移时)、基于扯断开关10b的按下开始自动恢复动作时(从状态1、2向状态3转移时)、通过暂停开关10a的按下而进入扯断延长状态时(从状态1、2向状态4转移时)、通过再次按下暂停开关10a而解除了扯断延长状态时(从状态4向状态3转移时)的各时刻,使蜂鸣器12鸣叫。
这样,打印机1的第一动作模式即使接收到印刷任务也不会立即驱动传送机构3,而是在待机时间期间使记录纸2原样停止。由此,例如,在多个用户共用打印机1的情况下,抑制在某一用户切断终止自己的印刷页之前其他用户发送印刷数据而开始了用于变址的记录纸2的反馈,能够提高各用户的便利性。另外,根据需要,通过暂停开关10a和扯断开关10b的操作、来自上级装置11的指令发送等而终止或延长扯断状态。因此,能够根据状況,缩短待机时间来抑制印刷处理的延迟,或者根据用户的情形而变更下一个印刷任务的起始时刻。
(第二动作模式)
第二动作模式将以下情况设为扯断恢复条件:将扯断开关10b的操作信号供给控制部8(进行扯断恢复操作);输入来自上级装置11的扯断恢复指令;或者接收到新的印刷数据。在第二动作模式中,与第一动作模式同样,在每次终止印刷任务时,自动进行扯断动作,从而进入扯断状态。第二动作模式的扯断状态无期限地持续到具备上述的扯断恢复条件为止,若具备这些恢复条件,则立刻开始上述的自动恢复动作。
即,在第二动作模式中,由于没有设定待机时间,所以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在接收到新的印刷任务后无延迟地开始自动恢复动作。在第二动作模式中,与第一动作模式同样,由于在扯断动作的执行时或自动恢复动作的开始时等状态转移时,使蜂鸣器12鸣叫,所以能够在这些时刻唤起用户的注意。
这样,通过在打印机1中预先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能够选择待机时间的有无。由此,例如,若在多个用户使用该打印机1时设定为第一动作模式,则能够提高与已印刷页的切断任务有关的各用户的便利性。另一方面,若在单独的用户使用该打印机1时设定为第二动作模式,则能够抑制设定待机时间而造成的印刷处理的延迟等。
(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纸2使用了三联单用纸,但是在使用卷轴式纸等其他长条状的记录纸2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传送控制。也可以不具备穿孔。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蜂鸣器12向用户通知了与扯断动作的执行和扯断状态有关的状态转移,但是也可以在打印机1中设置扯断显示灯等,通过扯断显示灯的点亮,用户能够确认与扯断动作的执行和扯断状态有关的状态转移。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可选择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中的一方,但是也可以进一步设定其他动作模式,并设定为从三个以上的动作模式中进行选择。作为其他动作模式,考虑例如即使印刷终止也不进行扯断动作,且仅在按下扯断开关10b时进行扯断动作的动作模式等。由此,还能够应对在集中进行多个印刷任务之后想要手动切断各穿孔的情况等。

Claims (13)

1.一种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该传送控制方法是沿着传送路径传送长条状的记录介质,并通过位于该传送路径上的印刷单元的印刷位置的下游侧的切断单元能够进行所述记录介质的切断的打印机的传送控制方法,该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在印刷终止时,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切断目标位置传送到所述传送路径上的所述切断单元的切断位置为止的定位动作,且在该定位动作完成后的定位状态下待机,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数据时,在该接收后一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所述印刷数据时,经过所述待机时间之后,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起始位置传送回所述印刷位置的恢复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进行所述打印机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或从与所述打印机相连的上级装置输入了恢复指令时,开始所述恢复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进行所述操作单元的延长操作、或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了延长指令时,
直到进行所述操作单元的延长解除操作、或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延长解除指令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预先将包含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的多个动作模式的任一个作为所述打印机的动作模式来选择性地加以设定,其中,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是在所述定位状态下从接收印刷数据到经过所述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是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数据时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起始位置恢复到所述印刷位置的恢复动作的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的定位开始指令,进行所述定位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动作的执行时刻、进入所述待机时间的时刻、终止所述定位状态的时刻、延长所述定位状态的时刻的至少其中一个时刻下,使所述打印机鸣叫。
8.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单元,其沿着传送路径传送长条状的记录介质;
印刷单元,其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印刷位置上进行对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
切断单元,其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切断位置上能够切断所述记录介质;和
控制部,其进行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
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切断目标位置传送到所述传送路径上的所述切断单元的切断位置为止的定位动作,并在该定位动作已完成的定位状态下待机,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数据时,在该接收之后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所述印刷数据时,经过所述待机时间之后,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起始位置传送回所述印刷位置的恢复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进行所述打印机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或从与所述打印机相连的上级装置输入了恢复指令时,开始所述恢复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状态下,进行所述操作单元的延长操作、或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了延长指令时,
直到进行所述操作单元的延长解除操作、或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延长解除指令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预先将包含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的多个动作模式的任一个作为所述打印机的动作模式来选择性地加以设定,其中,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是在所述定位状态下从接收印刷数据到经过所述待机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继续所述定位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是在所述定位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数据时进行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起始位置恢复到所述印刷位置的恢复动作的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所述上级装置输入的定位开始指令,进行所述定位动作。
CN201010298880.7A 2009-10-07 2010-09-29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Active CN102029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3070 2009-10-07
JP2009233070A JP5370058B2 (ja) 2009-10-07 2009-10-07 記録媒体の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807A CN102029807A (zh) 2011-04-27
CN102029807B true CN102029807B (zh) 2013-05-01

Family

ID=43569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8880.7A Active CN102029807B (zh) 2009-10-07 2010-09-29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16794B2 (zh)
EP (1) EP2308685B1 (zh)
JP (1) JP5370058B2 (zh)
CN (1) CN102029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1899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 apparatus
WO2012008582A1 (ja) * 2010-07-16 2012-01-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12198487A (ja) * 2011-03-07 2012-10-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10319B2 (ja) * 2012-05-29 2016-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71610B2 (ja) * 2012-10-06 2017-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4608A (ja) 2012-11-26 2014-06-09 Seiko Epson Corp 単票発行装置、および単票発行方法
JP6201454B2 (ja) * 2013-06-27 2017-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111896B2 (ja) * 2013-06-27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媒体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6201455B2 (ja) * 2013-06-27 2017-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システム、媒体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6155941B2 (ja) * 2013-07-31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媒体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408286B2 (ja) * 2014-08-05 2018-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6398617B2 (ja) * 2014-10-31 2018-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394284B2 (ja) * 2014-10-31 2018-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切断補助部材
JP6582711B2 (ja) * 2015-08-13 2019-10-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7661A (zh) * 2005-08-01 2007-0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切纸装置和打印机
CN101544135A (zh) * 2008-03-25 2009-09-30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0118A (en) * 1976-03-25 1978-05-1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Workpiece shear control
DE68903233T2 (de) * 1988-03-14 1993-04-08 Seiko Epson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apierzufuhr in dem drucker.
JPH04128070A (ja) * 1990-09-20 1992-04-28 Nec Corp プリンタ
JPH0569613A (ja) * 1991-09-11 1993-03-23 Nec Corp プリンタ
JPH068544A (ja) * 1992-06-26 1994-01-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リンタ
JPH09314937A (ja) * 1996-05-29 1997-12-09 Nec Niigata Ltd プリンタの連続用紙切断装置
US6209435B1 (en) * 1998-01-07 2001-04-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cutter and image printing and cutting method
JP3731364B2 (ja) * 1999-01-21 2006-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TE373851T1 (de) * 1999-10-05 2007-10-15 Seiko Epson Corp Zweiseitiger druck in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JP3854020B2 (ja) * 1999-10-14 2006-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1301255A (ja) * 2000-04-26 2001-10-30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の用紙カット制御方法及びプリンタ
EP1281653A3 (de) * 2001-07-30 2005-05-1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rotativen Bearbeiten von blattförmigen Bedruckstoffen
WO2003080342A1 (fr) * 2002-03-25 2003-10-0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Defaut de cadrage lors du changement de la vitesse d'impression, suppression du defaut de cadrage, ou imprimante dans laquelle la variation de la densite d'impression peut etre controlee
JP3994804B2 (ja) * 2002-06-25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4249476A (ja) 2003-02-18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4023354B2 (ja) * 2003-03-31 2007-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251014B2 (ja) 2003-05-22 2009-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5162847B2 (ja) * 2006-05-31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WO2009057346A1 (ja) * 2007-10-31 2009-05-07 Kabushiki Kaisha Sato プリンタ
JP5386881B2 (ja) * 2008-08-07 2014-0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用紙の頭出し制御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7661A (zh) * 2005-08-01 2007-0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切纸装置和打印机
CN101544135A (zh) * 2008-03-25 2009-09-30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320134A 2007.12.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8685A2 (en) 2011-04-13
JP5370058B2 (ja) 2013-12-18
CN102029807A (zh) 2011-04-27
JP2011079215A (ja) 2011-04-21
EP2308685B1 (en) 2014-12-31
US20110081190A1 (en) 2011-04-07
US8616794B2 (en) 2013-12-31
EP2308685A3 (en)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9807B (zh)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EP0580438B1 (en) Tape printing device
JP2003063071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方法
JP2006181750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CN202702888U (zh) 打印机
US8879076B2 (en) Receipt printer, receipt printer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EP263472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nt control, and printing device
JP2008238745A (ja) 印字装置
JPH03143661A (ja) 印刷装置
CN102873997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JPH08104039A (ja) 記録装置
JP2008230092A (ja) カッター付きプリンタおよび切断方法
JP4680526B2 (ja) プリンター
JP6071339B2 (ja) 熱転写記録装置
CN102774149B (zh) 双面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JP4745843B2 (ja) プリンタ
JP4539309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ラベルシートの分離カット方法
JP5910319B2 (ja)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71802A (ja) ラベル用プリンタ
JPS5954585A (ja) 自動販売機における印字発券方法
JPH07186455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データ作成装置
JP4138338B2 (ja) ラベル剥離機構付きプリンタ
JP2004181825A (ja) 記録装置
JPH07101119A (ja) プリンタ
JPH07251533A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