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13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135A
CN101544135A CN200910118607A CN200910118607A CN101544135A CN 101544135 A CN101544135 A CN 101544135A CN 200910118607 A CN200910118607 A CN 200910118607A CN 200910118607 A CN200910118607 A CN 200910118607A CN 101544135 A CN101544135 A CN 101544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utting knife
printing
cut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8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章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4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12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 B26D1/2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 B26D1/26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 of cut
    • B26D1/3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 of cut with limited pivotal movement to effect cut
    • B26D1/30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 of cut with limited pivotal movement to effect cut for thin material, e.g. for sheets, stri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2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with interrelated action between the cutting member and work f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固定上侧切刀(51)并使下侧切刀(52)向上方移动,来切断打印纸(P1)、(P2),而且,在比上侧切刀(51)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保护部件(53),该保护部件(53)防止正在运送的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51)的刀尖接触。因此,能够将已形成于纸张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并确实地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内,并且能够防止打印面在纸张运送过程中与上侧切刀接触而损坏打印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用于照片打印系统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打印机主体中设置有纸张收纳室,该纸张收纳室收纳已卷成卷(roll)状的、尺寸很长的纸张,收纳在该纸张收纳室内的纸张被供给打印部。在打印部,用喷墨式等的打印头对由纸张收纳室供来的纸张进行打印。用切纸机组将该打印后的纸张切断成事先决定的长度,并向设置有排出盘等的排出位置进行运送。在此,将用切纸机组切断后的纸张的碎片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中(参照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61038号公报)。
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6103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用来切断纸张的切纸机组即下述圆盘状切纸部(roller cutter),即:一边使圆形刀旋转,一边使该圆形刀从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来切断纸张的圆盘状切纸部。此外,作为切纸机组的其他形态,已知还有所谓的闸刀式切纸机(guillotine cutter)。该闸刀式切纸机具有配置在夹着纸张的上下两侧的上侧切刀和下侧切刀,通过在将下侧切刀固定好的状态下将上侧切刀推向纸张并与纸张接触,利用剪断力切断纸张。
然而,在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用闸刀式切纸机作切纸机组的情况下,不能将已形成于长尺寸纸张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断并使该部分落下。这是一个问题。
具体而言,在推压上侧切刀并接触纸张来切掉纸张空白部分的情况下,碎片会跨在配置于运送路径中比切纸机组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的引导板及下侧切刀的刀尖上,该碎片的两端被支撑,碎片不会被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中,而残留在运送路径上。在此,即使在碎片残留在运送路径上的情况下,若该碎片是纸张前端的空白部分或多个图像之间的空白部分,那么残留在运送路径上的碎片就被依次运送来的纸张推出而落入切纸碎片回收盒中,因而基本上也不会成为问题。
然而,在形成于纸张上的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或残留在运送路径上的情况下,因为不存在要运送的下一张纸张,所以该后端空白部分不被推向切纸碎片回收盒,而一直残留在运送路径上,该情况不适宜。因此,必须在不用切纸机组切断的状态下将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从装置中排出,并且工作人员必须亲手将该后端空白部分切掉,因而工作效率很低。
此外,在用闸刀式切纸机作切纸机组的情况下,若纸张朝上弯曲,则纸张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的刀尖就会在纸张运送过程中互相摩擦,有损坏打印面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包括具有上下配成一对的切刀的切纸机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已形成于纸张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并确实地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内,并且防止打印面在纸张运送过程中与上侧切刀接触而损坏打印面。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上下配成一对的切刀中的下侧切刀向上方移动,来切断纸张,而且,在比上侧切刀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防止正在运送的纸张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的刀尖接触。
具体而言,本发明以下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象,即:一边沿着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长尺寸纸张,一边将图像形成在该纸张上,将形成图像后的该纸张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并向规定位置进行运送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本发明采取了下述解决方案。
就是说,第一方而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切断机组,该切断机组具有配置在夹着所述纸张的上下方的上侧切刀和下侧切刀,通过固定该上侧切刀并使该下侧切刀向上方移动,来切断该纸张。在比所述上侧切刀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保护部件,沿着所述纸张的运送路径来看,该保护部件和该上侧切刀的刀尖重叠,该保护部件防止正在运送的所述纸张的打印面和该上侧切刀的刀尖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夹着纸张的上下方配置上侧切刀和下侧切刀,通过固定上侧切刀并使下侧切刀向上方移动,来切断纸张。因此,当将已形成于纸张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时,能够使碎片不残留在运送路径上。
具体而言,在固定下侧切刀并且设为上侧切刀能够移动的切断机组中,碎片在有些情况下跨在配置于运送路径中比该切断机组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的引导板及下侧切刀的刀尖上,该碎片的两端被支撑,使得碎片不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中,而残留在运送路径上。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设为下侧切刀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一直被下侧切刀的刀尖支撑的碎片随着下侧切刀下降的动作而滑下,因而能够使该碎片确实地落入配置于切断机组的下方的切纸碎片回收盒中。
而且,在比上侧切刀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以沿着纸张运送路径来看与上侧切刀的刀尖重叠的方式配置保护部件。因此,能够防止正在运送的纸张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的刀尖接触。
就是说,在固定上侧切刀并设为下侧切刀能够移动的切断机组中,有必要将纸张的打印面与上侧切刀的刀尖之间的间隔设为一定程度上窄的间隔,以得到规定的剪断力。不过,例如在纸张朝上弯曲着的情况下,有出现下述情况之虞,即:纸张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的刀尖在纸张运送过程中互相摩擦而损坏打印面。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能够用保护部件防止正在运送的纸张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的刀尖接触,因而打印面不会摩擦并受到损伤,在确保产品质量这一点上很有利。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下侧切刀的上方位置上配置有闭塞部件,该闭塞部件防止当切断所述纸张时被该下侧切刀向上方顶起来的碎片飞散。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下侧切刀的上方位置上配置闭塞部件,该闭塞部件防止当切断纸张时被下侧切刀向上方顶起来的碎片飞散。因此,能够防止碎片向上方飞散而成为不能回收的状态或者堵塞在运送路径上。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上侧切刀的刀尖构成靠近所述纸张的打印面并且当切断该纸张时抑制该下侧切刀将该纸张顶起来的推压部件。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使上侧切刀的刀尖靠近纸张的打印面,由该刀尖构成当切断纸张时抑制下侧切刀将纸张顶起来的推压部件。因此,当使下侧切刀向上方移动而切断纸张时,即使纸张随着下侧切刀的移动而被顶起来,因为用上侧切刀压上纸张,所以也能够顺利地切断纸张。此外,不需要另外设置用来防止纸张被顶起来的推压部件,因而在降低成本这一点上很有利。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比所述切断机组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相向地配置有上侧引导板和下侧引导板,该上侧引导板与该下侧引导板之间形成所述纸张的运送路径。所述上侧引导板具有上侧水平面部和从该上侧水平面部朝着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斜上方倾斜的上侧倾斜面部。所述下侧引导板具有下侧水平面部和从该下侧水平面部朝着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斜下方倾斜的下侧倾斜面部。由于所述上侧倾斜面部及所述下侧倾斜面部的存在,所述上侧引导板和所述下侧引导板的纸张插入口以锥形开口。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配置于比切断机组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的一对引导板的纸张插入口以锥形开口。因此,当向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引导板运送用切断机组切断后的纸张时,纸张不会挂在纸张插入口上并弯曲,能够顺利地进行纸张的授受。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与所述上侧引导板中的所述上侧水平面部与所述上侧倾斜面部之间的交界位置相比,所述下侧引导板中的所述下侧水平面部与所述下侧倾斜面部之间的交界位置在更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使下侧水平面部与下侧倾斜面部之间的交界位置位于比上侧水平面部与上侧倾斜面部之间的交界位置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因此,能够让用下侧切刀切断后的碎片不进入上侧引导板与下侧引导板之间,来防止碎片堵塞。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下侧切刀的刀尖在切断前的待命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在切断前的待命位置上,使下侧切刀的刀尖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规定角度。因此,与使刀尖在待命位置上成为水平状态的情况相比,碎片更不易残留在刀尖上,促进碎片落下,能够将碎片确实地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上侧切刀及下侧切刀配置在夹着纸张的上下方,通过固定上侧切刀并使下侧切刀向上方移动来切断纸张。因此,即使在将已形成于纸张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时,碎片残留在下侧切刀的刀尖上,因为碎片随着下侧切刀的下降动作倾斜并滑下,所以也能够使该碎片确实地落入配置于切断机组的下方的切纸碎片回收盒中。
而且,在比上侧切刀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保护部件,沿着纸张运送路径来看,该保护部件和上侧切刀的刀尖重叠。因此,能够防止正在运送的纸张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的刀尖接触,打印面不会摩擦而受到损伤,在确保产品质量这一点上很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显示示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
图2是立体图,显示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内部结构。
图3是平面图,显示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内部结构。
图4是正面图,显示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内部结构。
图5是从壳体右侧来看而得到的概略图,显示打印纸的运送路径。
图6是侧面图,显示切纸机组的结构。
图7是正面图,显示切纸机组的结构。
图8是剖面图,显示干燥机组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补充说明一下,以下适当的示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基本上只不过是例子,没有对本发明、采用本发明的对象或其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
图1显示示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打印机A的外观,图2到图5显示喷墨打印机A的内部结构。该喷墨打印机A用于照片打印系统,例如根据从取得图像数据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处理等的接收块经由通讯电缆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P1、P2上进行印刷。该喷墨打印机A构成为:能够进行自动印刷和手动进纸印刷,当进行自动印刷时拉出已卷成卷状的尺寸很长的打印纸P2的一端并在该打印纸P2(以下,称为卷纸P2)的打印面上进行印刷;当进行手动进纸印刷时在已切断成规定尺寸的薄片状打印纸P1(以下,称为薄片纸P1)的打印面(相当于印刷面)上进行印刷。
补充说明一下,在以下说明中,当不需要区别薄片纸P1和卷纸P2时将薄片纸P1及卷纸P2称为打印纸P1、P2。此外,打印面是指进行印刷的面,薄片纸P1的打印面是在将薄片纸P1设在手动进纸盘7(参照图5)上时决定的。具体而言,当将薄片纸P1设在手动进纸盘7上时,朝向上侧的面就是打印面。另一方面,当卷纸P2处于卷成卷状的状态时,朝向直径方向的外侧的面就是卷纸P2的打印面。
—整体结构—
如图1到图5所示,所述喷墨打印机A包括打印机主体部90、手动进纸盘7及排出盘5,手动进纸盘7用来通过手动设薄片纸P1而将该薄片纸P1提供给打印机主体部90内,该排出盘5用来接住从打印机主体部90排出来的打印纸P1、P2。
所述打印机主体部90包括壳体6、卷纸收纳室1、打印部2(参照图2和图5)、油墨积存部3及辊机组200。该卷纸收纳室1设置在该壳体6内的下部,以打印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已卷成卷状的卷纸P2收纳在该卷纸收纳室1内。该打印部2设置在壳体6的上部(比卷纸收纳室1还靠近上侧),根据图像数据对从手动进纸盘7提供的薄片纸P1的打印面或从卷纸收纳室1内拉出的卷纸P2的打印面进行印刷。该油墨积存部3在壳体6的下部位于卷纸收纳室1的两侧侧边,用来积存提供给打印部2的油墨。该辊机组200设置在开闭自如地安装在壳体6中的门部件95的上部,当门部件95处于关闭状态时向打印部2运送并提供设在手动进纸盘7上的薄片纸P1。
在所述壳体6的上部且比打印部2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部位配置有切纸机组U3(切断机组)、背面打字机组4、干燥机组U6及排出机组U4。该切纸机组U3用来将打印后的打印纸P1、P2的无用部分切掉。该背面打字机组4用来在打印纸P1、P2的背面上打印整理用号码。该干燥机组U6使在打印部2中印刷后的打印纸P1、P2干燥。该排出机组U4将在打印部2中印刷后的打印纸P1、P2进一步送向下游一侧。在比该排出机组U4还靠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排出盘5,该排出盘5设置为从壳体6的排出口向外侧突出,并且用来接住从排出辊46排出来的打印纸P1、P2。
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6中,将排出盘5一侧(在图3中所记载的排出一侧)称为壳体后侧,将与排出盘5相反的一侧(在图3中所记载的提供一侧)称为壳体前侧,将从壳体前侧看时的左侧称为壳体左侧,并将右侧称为壳体右侧。因此,图5的左右方向是壳体前后方向,而图5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壳体左右方向。该壳体左右方向与设在手动进纸盘7上且被运送的薄片纸P1的宽度方向以及收纳在卷纸收纳室1内且被运送的卷纸P2的宽度方向一致。
—纸张运送机构—
如图5所示,在喷墨打印机A中设置有纸张运送机构,该纸张运送机构从所述卷纸收纳室1内拉出卷纸P2并沿着规定的运送路径进行运送。该纸张运送机构从提供卷纸P2的供给机组U1开始依次包括供给机组U1、打印机组U2、切纸机组U3、干燥机组U6及排出机组U4,以构成所述运送路径,并在位于配置在打印部2中的打印机组U2的运送路径上的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上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
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实施方式中,除了从供给机组U1向打印机组U2提供卷纸P2以外,还包括对应于该打印机组U2的手动进纸供给机组U5,该手动进纸供给机组U5构成为:能够从手动进纸盘7上拉进薄片纸P1并向打印部2进行运送及提供。
当对卷纸P2进行印刷时,所述纸张运送机构用供给机组U1向打印机组U2运送并提供设在卷纸收纳室1内的卷纸P2。之后,一边用打印机组U2运送该提供来的卷纸P2,一边利用打印头H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之后,向切纸机组U3运送印刷后的卷纸P2,再用该切纸机组U3将该卷纸P2切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然后利用干燥机组U6使卷纸P2干燥,用排出机组U4送向排出盘5。补充说明一下,在以下说明中,将进行所述印刷时运送卷纸P2时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下游一侧分别简称为上游一侧、下游一侧。
所述供给机组U1包括卷芯(winding core)辊21、宽度限制辊22、运送驱动辊24及两根推压接触辊25。该卷芯辊21用来将卷纸P2卷成卷状并收纳在卷纸收纳室1内。该宽度限制辊22用来在宽度方向上对从卷芯辊21上拉出的卷纸P2进行定位。该运送驱动辊24由电动马达26(参照图4)驱动而旋转着运送卷纸P2。所述两根推压接触辊25配置为与该运送驱动辊24相向,并对运送驱动辊24进行推压及接触,以在该两根推压接触辊25与运送驱动辊24之间夹住卷纸P2。
所述供给机组U1构成为:通过驱动运送驱动辊24旋转,来从卷纸收纳室1内拉出卷纸P2并向打印部2一侧运送。
所述运送驱动辊24构成为:能够利用电动马达26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当进行该正向旋转时,所述运送驱动辊24从卷纸收纳室1内拉出卷纸P2并向打印部2一侧运送;当进行该反向旋转时,所述运送驱动辊24使该卷纸P2返回到卷纸收纳室1内。
这样,就在比打印部2还靠近下游一侧的切纸机组U3将卷纸P2中的已印刷部分切成规定尺寸后,能够使已切断的卷纸P2返回到上游一侧,再从该卷纸P2的前端开始进行印刷,或者能够使切断后的卷纸P2返回到卷纸收纳室1内,通过手动进纸供给机组U5向打印部2提供切片(cut sheet)状薄片纸P1并进行印刷。此外,还能够在将卷纸P2更换为新卷纸P2时使已拉到卷纸收纳室1的外侧的卷纸P2返回到卷纸收纳室1内。
所述打印机组U2包括打印头H、纸张保持部D及推压接触式打印运送辊33。该打印头H向打印纸P1、P2喷出油墨而形成图像。该纸张保持部D通过吸附将打印纸P1、P2保持在能够用打印头H进行印刷的位置上。该推压接触式打印运送辊33配置在比该纸张保持部D还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补充说明一下,供给机组U1的运送驱动辊24及推压接触辊25兼用于打印机组U2,起到在打印机组U2中运送打印纸P1、P2的作用。
所述打印头H构成为:能够沿轨道30移动,该轨道30沿着与打印纸P1、P2的宽度方向(壳体左右方向)一致的主扫描方向X(参照图3)延伸。具体而言,驱动马达32的旋转力通过皮带轮(pulley)传给驱动带31,打印头H根据驱动带31的旋转量在主扫描方向X上移动。
此外,打印头H具有沿副扫描方向Y(参照图3)排列的两个头机组38(参照图5),该副扫描方向Y与主扫描方向X垂直,并与打印纸P1、P2的移动方向(壳体前后方向)一致。该打印头H能够通过从设置在所述两个头机组38中的油墨喷嘴(省略图示)喷出油墨,来对打印纸P1、P2印刷规定的图像或文字等。
所述油墨积存部3分别包括配置在喷墨打印机A的左右两侧的盒状箱(case)61(参照图4),在该箱61内以能够进行安装及取下的方式收纳有封入有色调(hue)互不相同的油墨的七个油墨盒(ink cartridge)62(在图4中,在左侧收纳有三个油墨盒62,在右侧收纳有四个油墨盒62)。因此,通过将这些油墨盒62安装在箱61内或从箱61内取下,就能够将正在使用或用完的油墨盒62换为新的油墨盒62。补充说明一下,这些油墨盒62分别封入有下述各种油墨:黄(Y:yellow)、洋红(M:magenta)、青(C:cyan)、黑(K:black)、红(R:red)、紫(V:violet)及透明(CL:clear)。
接着,参考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切纸机组U3的结构加以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该切纸机组U3具有配置在夹着打印纸P1、P2的上下方的上侧切刀51和下侧切刀52,并且构成为:通过固定上侧切刀51并使下侧切刀52向上方移动,来将打印纸P1、P2切断成规定的尺寸(长度)。具体而言,下侧切刀52以转动轴52a为中心沿着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向位于上方的切断位置移动;下侧切刀52以转动轴52a为中心沿着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向位于下方的待命位置移动。
此外,所述上侧切刀51的刀尖靠近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构成当切断打印纸P1、P2时抑制下侧切刀52将打印纸P1、P2顶起来的推压部件。
如上所述,若在固定好所述上侧切刀51的状态下使下侧切刀52向上方移动来切断打印纸P1、P2,就能够在将已形成于打印纸P1、P2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时使碎片不残留在运送路径上。
具体而言,在固定好下侧切刀52的状态下使上侧切刀51向下方移动来切断打印纸P1、P2时,在有些情况下,碎片会跨在配置于比切纸机组U3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的引导板44及下侧切刀52的刀尖上,该碎片的两端被支撑,碎片不会被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65中,而残留在运送路径上。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将下侧切刀52设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一直被下侧切刀52的刀尖支撑的碎片随着下侧切刀52下降的动作倾斜并滑下,因而能够使该碎片确实地落入配置于切纸机组U3的下方的切纸碎片回收盒65中。
此外,如图7所示,下侧切刀52的刀尖在切断前的待命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规定角度。这样,残留在下侧切刀52的刀尖上的碎片就容易滑下,与使待命位置上的下侧切刀52的刀尖成为水平状态的情况相比,碎片更不易残留在刀尖上,因而进一步促进碎片落下。
此外,使所述上侧切刀51的刀尖靠近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这样,就即使在使下侧切刀52向上方移动而切断打印纸P1、P2时,打印纸P1、P2随着下侧切刀52的移动被顶起来,也会用上侧切刀51压上打印纸P1、P2,能够顺利地切断打印纸P1、P2。
所述上侧切刀51配置于比下侧切刀52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在比上侧切刀51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保护部件53,沿着打印纸P1、P2的运送路径来看,该保护部件53和上侧切刀51的刀尖重叠。
所述保护部件53由覆盖上侧切刀51中位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外周面的保护板构成。所述保护部件53防止正在运送的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51的刀尖接触。这样,就即使在打印纸P1、P2朝上弯曲的情况下,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51的刀尖也不会在运送打印纸P1、P2的过程中互相摩擦而损坏打印面,在确保产品质量这一点上很有利。
在所述下侧切刀52的上方位置上配置有闭塞部件54,该闭塞部件54防止切断打印纸P1、P2时被下侧切刀52向上方顶起来的碎片飞散。该闭塞部件54由覆盖下侧切刀52的上方的闭塞板构成,因为被下侧切刀52顶起而飞散的碎片与该闭塞部件54接触并落下,所以能够防止碎片向上方飞散而成为不能回收的状态或者堵塞在运送路径上。
在比所述切纸机组U3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相向地配置有上侧引导板55和下侧引导板56,该两个引导板55、56之间形成打印纸P1、P2的运送路径。
所述上侧引导板55具有上侧水平面部55a和上侧倾斜面部55b,该上侧倾斜面部55b从运送方向上的上侧水平面部55a上游侧端部开始朝着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斜上方折弯并倾斜。下侧引导板56具有下侧水平面部56a和下侧倾斜面部56b,该下侧倾斜面部56b从运送方向上的下侧水平面部56a上游侧端部开始朝着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斜下方折弯并倾斜。
由于上侧倾斜面部55b及下侧倾斜面部56b的倾斜,形成在所述上侧引导板55与下侧引导板56之间的运送路径的纸张插入口以锥形开口。这样,当将用切纸机组U3切断的打印纸P1、P2送向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于上侧引导板55与下侧引导板56之间的运送路径时,打印纸P1、P2就不会挂上并折弯,也就能够顺利地进行打印纸P1、P2的授受。
而且,与上侧引导板55中的上侧水平面部55a与上侧倾斜面部55b之间的交界位置相比,所述下侧引导板56中的下侧水平面部56a与下侧倾斜面部56b之间的交界位置已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移动一个距离X。这样,就即使用下侧切刀52切断而形成的碎片飞散,也能够使该碎片不进入运送路径中的上侧引导板55与下侧引导板56之间的部分,从而能够防止碎片堵塞在运送路径上。
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下述形态,即:通过将下侧切刀52设为可动式切刀,并将闭塞部件54设置在该下侧切刀52的上方,来设为使碎片不残留在下侧切刀52的刀尖上。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设置送风机组,该送风机组向残留在下侧切刀52的刀尖上的碎片积极地喷出空气等,来使该碎片落下。
在比所述切纸机组U3还靠近下方的位置上配置有用来对由于切断而形成的打印纸P1、P2的碎片进行回收的回收路径42。经过回收路径42落下的碎片被收纳在配置于回收路径42的下端一侧的切纸碎片回收盒65内。工作人员能够握住把手66使该切纸碎片回收盒65向壳体后侧滑动,来向壳体6的外部取出该切纸碎片回收盒65,能够将收纳在切纸碎片回收盒65内的碎片扔掉。
此外,由所述切纸机组U3切断的打印纸P1、P2由推压接触式运送辊43送向排出机组U4。补充说明一下,在切纸机组U3与排出机组U4之间配置有背面打字机组4。在该背面打字机组4中,将整理用号码等打印在通过该部分的打印纸P1、P2的背面(下表面)上。
所述排出机组U4具有两组推压接触式排出辊45、46,该两组推压接触式排出辊45、46用来运送打印纸P1、P2并向排出盘5进行排出。
在此,所述运送辊43和所述排出辊45、46由未示的电动马达驱动而以同步旋转。
此外,所述运送辊43和排出辊45、46是这样的,即:在由上游一侧的运送驱动辊24及打印运送辊33运送来的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夹在该运送辊43或排出辊45、46的辊与辊之间以前,解除该辊与辊互相进行推压接触。
具体而言,在打印纸P1、P2从所述运送驱动辊24及打印运送辊33向运送辊43运送来的情况下,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接触到运送辊43之前,位于上侧的辊向上方移动,来解除辊与辊互相进行推压接触。同样,在向排出辊45、46运送来已通过运送辊43的打印纸P1、P2的情况下,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分别接触到排出辊45、46之前,位于上侧的辊向上方移动,来解除辊与辊互相进行推压接触。这样,就能够解决下述问题,即: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挂在运送辊43或排出辊45、46上,使得打印纸P1、P2折弯等问题。
此外,在用所述打印机组U2印刷图像后且用切纸机组U3切断打印纸P1、P2之前,使运送辊43及排出辊45、46中已向上方移动的位于上侧的辊分别同时返回到推压接触位置上,这样来夹住打印纸P1、P2。这样切断纸张时,打印纸P1、P2就不会错位,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切断。
如图8所示,所述干燥机组U6设置在排出机组U4的两组推压接触式排出辊即上游侧及下游侧排出辊45、46之间,将空气从形成在壳体6的排出口的上方附近的吸入口48吸入到壳体6内,并对吸入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以该加热后的空气作为干燥风送出,并且将喷向打印纸P1、P2后的干燥风从排气口49向壳体6外部排出。
所述干燥机组U6包括干燥室71、干燥装置72及外部罩(cover)70。该干燥室71设置在打印纸P1、P2的运送路径上。该干燥装置72向干燥室71送干燥风。该外部罩70将从排气口49排出的干燥风引导到吸入口48。该干燥室71是由夹着打印纸P1、P2相向而设的上侧划分壁71a及下侧划分壁71b划分而成的,构成使从干燥装置72向打印纸P1、P2喷出的干燥风滞留的滞留空间。
所述干燥装置72包括吸入风扇73、加热部74、排气喷嘴部75、保险温度计76及温度传感器78。为将空气从外部经由壳体6的吸入口48吸入到干燥装置72内,以互相留有间隔的方式沿壳体6的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吸入风扇73。该加热部74对由吸入风扇73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该排气喷嘴部75设置在干燥装置72的下端部,口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开,将由加热部74加热后的干燥风喷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该保险温度计76检测干燥装置72内的温度,紧急地停止加热部74。该温度传感器78设置在排气喷嘴部75的下游侧附近,对干燥风的温度进行测量。此外,在包括排气喷嘴部75在内的干燥装置72的主体外壁中靠近纸张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部位,设置有隔热材料77。通过设置这样的隔热材料77,就能够抑制从干燥装置72中放出的热传给例如使用墨带(ink ribbon)的背面打字机组4等配置于纸张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怕热的机组。
所述外部罩70设置在比壳体6的排出口47还靠近上方的位置上,用来覆盖壳体6的吸入口48及排气口49,使从排气口49排出的干燥风流通于外部罩70内部的流通空间80,并将该干燥风引导到吸入口48。此外,在外部罩70的下表面上即与从排出口47排出的打印纸P1、P2相向的面上,形成有用来将外部罩70外部的空气吸入到流通空间80内的外界空气吸入口79。
该干燥机组U6构成为: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对着印刷图像后的打印纸P1、P2喷出干燥风,并且将喷出后的干燥风的一部分经过壳体6的排出口47喷向壳体6外部,而将干燥风的剩余部分经过排气口49喷向外部罩70的流通空间80。而且,经过壳体6的排出口47喷到壳体6外部的干燥风的一部分、以及外部罩70外部的空气经过外部罩70的外界空气吸入口79被吸入到流通空间80内。
从排气口49排出的干燥风、从外界空气吸入口79吸入的空气、以及从排出口47喷出后经过外界空气吸入口79吸入的干燥风在流通空间80内混合起来,该混合的空气经过吸入口48由干燥装置72的吸入风扇73吸入,再被加热部74加热,然后作为干燥风喷向打印纸P1、P2。
通过设置这样的干燥机组U6,则即使在打印头H喷向打印纸P1、P2后的油墨还没干燥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干燥风的送出促进油墨干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打印机A,通过将上侧切刀51及下侧切刀52配置在夹着打印纸P1、P2的上下方,固定上侧切刀51并使下侧切刀52向上方移动,来切断打印纸P1、P2。因此,即使在将已形成于打印纸P1、P2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时,碎片残留在下侧切刀52的刀尖上,碎片也会随着下侧切刀52的下降动作倾斜并滑下,能够使该碎片确实地落入配置于切断机组U3的下方的切纸碎片回收盒65中。
而且,在比上侧切刀51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保护部件53,沿着打印纸P1、P2的运送路径来看,该保护部件53和上侧切刀51的刀尖重叠。因此,能够防止正在运送的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和上侧切刀51的刀尖接触,打印面不会摩擦而受到损伤,在确保产品质量这一点上很有利。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得到下述实用性很高的效果,该效果是:在包括具有上下配成一对的切刀的切纸机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将已形成于纸张上的多个图像中最后一个图像的后端空白部分切掉并确实地回收到切纸碎片回收盒内,并且防止打印面在纸张运送过程中与上侧切刀接触而损坏打印面。因此,本发明很有用,本发明的工业实用性很高。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一边沿着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长尺寸纸张(P1)、(P2),一边将图像形成在该纸张(P1)、(P2)上,将形成图像后的该纸张(P1)、(P2)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并向规定位置进行运送,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切断机组(U3),该切断机组(U3)具有配置在夹着所述纸张(P1)、(P2)的上下方的上侧切刀(51)和下侧切刀(52),通过固定该上侧切刀(51)并使该下侧切刀(52)向上方移动,来切断该纸张(P1)、(P2);
在比所述上侧切刀(51)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保护部件(53),沿着所述纸张(P1)、(P2)的运送路径来看,该保护部件(53)和该上侧切刀(51)的刀尖重叠,该保护部件(53)防止正在运送的所述纸张(P1)、(P2)的打印面和该上侧切刀(51)的刀尖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侧切刀(52)的上方位置上配置有闭塞部件(54),该闭塞部件(54)防止当切断所述纸张(P1)、(P2)时被该下侧切刀(52)向上方顶起来的碎片飞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切刀(51)的刀尖构成靠近所述纸张(P1)、(P2)的打印面并且当切断该纸张(P1)、(P2)时抑制该下侧切刀(52)将该纸张(P1)、(P2)顶起来的推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切断机组(U3)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相向地配置有上侧引导板(55)和下侧引导板(56),该上侧引导板(55)与该下侧引导板(56)之间形成所述纸张(P1)、(P2)的运送路径;
所述上侧引导板(55)具有上侧水平面部(55a)和从该上侧水平面部(55a)朝着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斜上方倾斜的上侧倾斜面部(55b);
所述下侧引导板(56)具有下侧水平面部(56a)和从该下侧水平面部(56a)朝着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斜下方倾斜的下侧倾斜面部(56b);
由于所述上侧倾斜面部(55b)及所述下侧倾斜面部(56b)的存在,所述上侧引导板(55)和所述下侧引导板(56)的纸张插入口以锥形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上侧引导板(55)中的所述上侧水平面部(55a)与所述上侧倾斜面部(55b)之间的交界位置相比,所述下侧引导板(56)中的所述下侧水平面部(56a)与所述下侧倾斜面部(56b)之间的交界位置在更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切刀(52)的刀尖在切断前的待命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CN200910118607A 2008-03-25 2009-02-26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15441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7670A JP2009226846A (ja) 2008-03-25 2008-03-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7670 2008-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135A true CN101544135A (zh) 2009-09-30

Family

ID=4078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8607A Pending CN101544135A (zh) 2008-03-25 2009-02-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45913A1 (zh)
EP (1) EP2105314A1 (zh)
JP (1) JP2009226846A (zh)
CN (1) CN10154413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9807A (zh) * 2009-10-07 201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2310660A (zh) * 2010-06-29 2012-01-1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3847253A (zh) * 2012-12-05 201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5922757A (zh) * 2016-04-27 2016-09-0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8367878A (zh) * 2015-07-23 2018-08-03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片材裁切装置
CN110091377A (zh) * 2019-06-03 2019-08-06 江苏万宝瑞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涂布自动断切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3249B2 (ja) * 2010-08-26 2014-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5298166B2 (ja) * 2011-07-11 2013-09-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用紙排出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65823B2 (ja) * 2014-04-09 2018-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3940A (en) * 1987-11-13 1993-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of cutter blades and retraction of recording medium web in response to detection of a cut sheet
GB9208533D0 (en) * 1992-04-21 1992-06-03 Esselte Dymo Nv Tape cutting apparatus
JP3003794B2 (ja) * 1995-03-29 2000-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0335029A (ja) * 1999-05-31 2000-12-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ッタ付きプリンタ
JP2002127523A (ja) * 2000-10-19 2002-05-08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2264304A (ja) * 2001-03-07 2002-09-18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738710B2 (ja) * 2001-07-19 2006-01-25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JP2004230851A (ja) * 2003-01-31 2004-08-19 Sato Corp カッタの用紙ガイド
JP4815931B2 (ja) * 2005-08-01 2011-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切断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770545B2 (ja) 2006-03-28 2011-09-14 Nk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9807A (zh) * 2009-10-07 201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2029807B (zh) * 2009-10-07 2013-05-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的传送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2310660A (zh) * 2010-06-29 2012-01-1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310660B (zh) * 2010-06-29 2013-12-2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
US8910550B2 (en) 2010-06-29 2014-1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CN103847253A (zh) * 2012-12-05 201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8367878A (zh) * 2015-07-23 2018-08-03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片材裁切装置
CN108367878B (zh) * 2015-07-23 2019-12-10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片材裁切装置
CN105922757A (zh) * 2016-04-27 2016-09-0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10091377A (zh) * 2019-06-03 2019-08-06 江苏万宝瑞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涂布自动断切装置
CN110091377B (zh) * 2019-06-03 2024-06-04 江苏万宝瑞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涂布自动断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26846A (ja) 2009-10-08
US20090245913A1 (en) 2009-10-01
EP2105314A1 (en)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1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97283B (zh) 打印装置
CN101497408B (zh) 卷曲消除机构
EP2174787A1 (en) Inkjet printer
CN101497410A (zh) 卷曲消除机构
EP2168776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2058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1497409A (zh) 卷曲消除机构
CN101497407A (zh) 纸张排出机构
US20090244231A1 (en) Inkjet printer
US20090085997A1 (en) Inkjet printer
US9302511B2 (en) Sheet cutting apparatus and printer, and sheet handler provided therewith
JP2012139820A (ja) プリンタ
JP2005096135A (ja)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819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1148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2338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24808B2 (ja) 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67774B2 (ja) 記録装置
JP2007261038A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20092266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3582B2 (ja) 裁断装置及び排紙トレイ
US20090033731A1 (en) Inkjet printer
JP2009092804A (ja) プリント処理システム
JP20110058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ジャム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K POW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RITSU KOK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8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02

Address after: Wakayama County

Applicant after: Noritsu Koki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kayama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Noritsu Koki Co., Lt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93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