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7139B - 面饰层 - Google Patents

面饰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7139B
CN102027139B CN2009801176836A CN200980117683A CN102027139B CN 102027139 B CN102027139 B CN 102027139B CN 2009801176836 A CN2009801176836 A CN 2009801176836A CN 200980117683 A CN200980117683 A CN 200980117683A CN 102027139 B CN102027139 B CN 102027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odulus
fluidity
natural leath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76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7139A (zh
Inventor
柏仓伸次
小川正彦
小野孝士
村形美和
伊藤义行
石桥正人
山口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Midori H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Midori H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7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7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7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71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CCHEMICAL TREATMENT OF HIDES, SKINS OR LEATHER, e.g. TANNING, IMPREGNATING, FINISHING; APPARATUS THEREFOR;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11/00Surface finishing of leather
    • C14C11/003Surface finishing of leather u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14C11/006Surface finishing of leather u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using 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03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transformed in a latent form by physical means
    • C08G18/705Dispersion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in a liquid medium
    • C08G18/706Dispersion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in a liquid medium the liquid medium being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BMECHANICAL TREATMENT OR PROCESSING OF SKINS, HIDES OR LEATHER IN GENERAL; PELT-SHEARING MACHINES; INTESTINE-SPLITTING MACHINES
    • C14B7/00Special leathers and their manufacture
    • C14B7/02Composite lea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CCHEMICAL TREATMENT OF HIDES, SKINS OR LEATHER, e.g. TANNING, IMPREGNATING, FINISHING; APPARATUS THEREFOR;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1/00Chemical treatment prior to tanning
    • C14C1/06Facilitating unhairing, e.g. by painting, by liming
    • C14C1/065Enzymatic unhai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CCHEMICAL TREATMENT OF HIDES, SKINS OR LEATHER, e.g. TANNING, IMPREGNATING, FINISHING; APPARATUS THEREFOR;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3/00Tanning;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3/02Chemical tanning
    • C14C3/08Chemical tanning by organic agents
    • C14C3/18Chemical tanning by organic agents usin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or precursors thereof
    • C14C3/20Chemical tanning by organic agents usin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or precursors thereof sulfon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CCHEMICAL TREATMENT OF HIDES, SKINS OR LEATHER, e.g. TANNING, IMPREGNATING, FINISHING; APPARATUS THEREFOR;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3/00Tanning;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3/02Chemical tanning
    • C14C3/08Chemical tanning by organic agents
    • C14C3/22Chemical tanning by organic agents using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CCHEMICAL TREATMENT OF HIDES, SKINS OR LEATHER, e.g. TANNING, IMPREGNATING, FINISHING; APPARATUS THEREFOR;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3/00Tanning;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3/02Chemical tanning
    • C14C3/28Multi-step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4SKINS; HIDES; PELTS; LEATHER
    • C14CCHEMICAL TREATMENT OF HIDES, SKINS OR LEATHER, e.g. TANNING, IMPREGNATING, FINISHING; APPARATUS THEREFOR; COMPOSITIONS FOR TANNING
    • C14C9/00Impregnating leather for preserving, waterproofing, making resistant to heat or similar purposes
    • C14C9/02Impregnating leather for preserving, waterproofing, making resistant to heat or similar purposes using fatty or oily materials, e.g. fat liquor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0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azo dy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5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D06P1/52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D06P1/5285Polyurethanes; Polyurea; Polyguan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02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 D06P3/04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 D06P3/32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leather skins
    • D06P3/3206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leather skins using acid dy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02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 D06P3/04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 D06P3/32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leather skins
    • D06P3/3286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leather skins using reactive dy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Of Natural Fur Or Leather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天然皮革,其具有近似皮革的新型涂膜层,其保持了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且当使用者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存在于天然皮革表面的涂膜层具有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本发明的天然皮革,其具有涂膜,该涂膜为在皮革表面上混合如下涂层而形成:混合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硬成分(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和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作为着色层,且将混合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中间成分(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和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作为面饰层。

Description

面饰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鞣制后的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形成有涂膜的天然皮革。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内饰用部件使用的天然皮革很受人们喜爱。该喜爱得益于天然皮革优异的特性。进而,随着汽车的高档化需求,所使用的天然皮革也被赋予了与高档化需求相应的新性能。具体地说,作为汽车内饰部件的汽车座椅,不仅要求具有天然皮革的触感,还要求结实,具有耐磨损性。因而人们需要在结实的同时、而且与人接触时感到柔软触感的天然皮革。
现在,面向高档化的天然皮革的特性,需要在保持以往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材料物性的同时,具有以往的天然皮革所没有的特性即特有触感的新型天然皮革。
如果将特有触感所意味的内容从技术性能方面进行描述,则形成的天然皮革的涂膜层的特性为:在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方面可以保持现状,当人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是近似皮革的、会感到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现在人们需要这种特性的涂膜层。据本发明人所知,目前尚未发现有这种天然皮革存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过去为了实现天然皮革的涂膜层的特性在技术上进行了哪些研究。
使用天然皮革的汽车座椅的涂膜层需要具有天然皮革的触感,并且结实、具有耐磨损性。这已经通过使用合成树脂来形成涂膜层得到实现。为了形成涂膜,进行苯胺涂饰,以提高完成的涂膜的透明度、形成皮革原有的银面图案。具有对此改良的苯胺风格的涂饰、半苯胺涂饰、表面涂饰(covering finish)。此外,与此不同,利用聚合物、聚合物乳液、水性聚合物乳液形成涂膜,其中作为聚合物使用聚氨酯树脂。现在的涂膜层,通过聚合物、聚合物乳液、水性聚合物乳液来形成涂膜。
涂膜形成中使用的聚氨酯树脂有:使用湿气固化性一成分漆的聚氨酯树脂,在嵌段化异氰酸酯聚合物的水性分散液中添加添加剂的聚氨酯树脂,使用皮革鞣剂的聚氨酯树脂等。所述皮革鞣剂与链停止剂反应会生成含有末端芳香族氨基的聚氨酯。优选使用将多元醇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混合使用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来作为涂膜,近年来考虑到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因素,采用水性二液性聚氨酯树脂。
为了使涂膜充分发挥其性能,已开发出了在二液性聚氨酯树脂中添加各种添加物而成的涂膜层。
在形成涂膜时,要进行底涂、中涂和上涂这三步处理,其中在通过上涂形成面饰层时,添加了各种功能性材料(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25569号、日本特开08-6790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035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8779号公报)。
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有的应力和伸长率的关系(S-S曲线)(图1:用于说明一般的树脂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当高分子材料受到外力时,材料会与外力相应地、在材料内部产生应力,与此同时材料出现伸长。上述曲线示出了该状态。应力增加不久就会达到屈服点(1A)(σY:屈服点的应力、εY:屈服点的应变)。在越过该点后,应力和应变之间所表现的比例关系消失,即使是在应力被移除的情况中,应变也会作为永久应变保留下来。进而,如果施加应力的状态继续下去,则会达到断裂点(1B)(σB:断裂点的应力,εb:断裂点的应变)、高分子材料被破坏(非专利文献1旭化成ァミダス株式会社等编集塑料·数据手册1999年12月1日株式会社工业调查会发行102页,一般的S-S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的项))。与之相反,可以根据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来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分类。用图来说明根据树脂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说明树脂的类别(图2)(非专利文献1旭化成ァミダス株式会社等编集塑料·数据手册1999年12月1日株式会社工业调查会发行102页(根据S-S曲线的类型来对塑料分类的项))。图2中分成了2A(软且弱(拉伸弹性模量:小、抗拉强度:小、伸长率:中)型应力-应变曲线、2B(硬且脆(拉伸弹性模量:小、抗拉强度:中~大、伸长率:小)型应力-应变曲线、(2C:硬且强(拉伸弹性模量:大、抗拉强度:大、伸长率:中)型应力-应变曲线)、2D(硬且粘性强(拉伸弹性模量:小、抗拉强度:中、伸长率:大、或拉伸弹性模量:中、抗拉强度:中~大、伸长率:大)型应力-应变曲线)、和2E(硬且粘性强(拉伸弹性模量:大、抗拉强度:大、伸长率:大)型应力-应变曲线)等进行显示。利用该关系可以选出具有希望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并且还可以关注于各个材料(例如聚氨酯),通过改变成分使所得的单个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研究此时各材料的特性的变化,由此选择出具有希望特性的材料。
作为通过选择具有耐磨损性、柔软特性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解决课题的情况有以下具体例。
以提供确保耐磨损性,同时保持柔软感、提高触感的皮革材料为课题,有下述发明(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77323公报),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在天然皮革或合成皮革上被覆高分子材料层而成的皮革材料,该高分子材料层中含有硅系共聚物,应变20%时的应力为2.4MPa以下、并且应变100%时的应力为3.5MPa以上”。关于硅系共聚物,描述了“应变20%时的应力大于2.4MPa时,触感变差,当应变100%时的应力小于3.5MPa时,耐磨损性变差。”(0015)。以特定的硅系共聚物解决了得到柔软和耐磨损性特性的课题。
同样选择特定的聚合物,向其中添加特定成分并实现效果的情况有以下的例子。
有以下发明(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314919公报):“是由含有二液性聚氨酯树脂(A)100质量份、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B)40~100质量份、有机硅系化合物(C)5~25质量份、和填料(D)5~120质量份的水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皮革用表面涂饰剂,上述有机硅系化合物(C)是聚醚改性有机硅的皮革用表面涂饰剂”。
关于由实质上不含有有机溶剂、且涂布适应性优异、可以赋予皮革高耐磨损性的水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皮革用表面涂饰剂和使用该涂饰剂而成的皮革,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配合过量的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和有机硅系化合物,再配合有机或无机填料,可以在实质上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赋予皮革以优异的涂布适应性优异、高耐磨损性。
下面是在聚合物中使用特定的氨基甲酸酯,添加有机硅和微粉末作为粘合剂的例子。
对于形成涂膜层的表皮材料而言,需要确保耐磨损性、同时保持柔软感、改善触感,以兼顾耐磨损性和触感为课题,公开了一种面饰层(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307397号公报):面饰层的硬度为标准状态,通常厚度设定在2.0~5.0μm的范围,是将氨基甲酸酯、有机硅等粘合剂和甲苯、MEK等的溶剂与微粉末等混合在一起,涂布在基材上,从而得到的含有微粉末、表面粗糙度Ra在标准状态下在特定范围的面饰层。
由上面的叙述可知,为了实现以往的天然皮革所要求的特性,可以通过选择与特性一致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确定必要的添加成分,来解决该课题。
关于本发明人等此次所研究的涂膜层,已经讲述了:特有触感是指,从某角度出发,保持以往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的物性,且在使用者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存在于天然皮革表面的涂膜层具有天然皮革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特性(近似皮革),而这种涂膜成为新需求。
具有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的特性(近似皮革),作为特性是两种不同的特性,难以根据过去得到的一个成分的应力-应变曲线而得到上述两种不同特性。
在想创新得到性质不同的两种特性时,已经通过将以下的特性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来得到作为新的目标特性。
有以下发明(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2707169号、日本特开平4-233983号公报):通过使用由含有以水分散性的聚氨酯作为基材的第1成分、以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作为基材的第2成分、以及对成分1和2使用由含多元醇的组合物形成的二成分系的聚氨酯分散液,可以得到具有以往所没有的硬度、挠性和耐溶剂性的皮膜。
此外,在得到聚氨酯组合物时,有以下发明(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3419593号、日本特开平9-3321号公报。):将低硬度的热塑性聚氨酯、高硬度的热塑性聚氨酯混合而得到的组合物是柔软性、回弹性、力学强度等优异的聚氨酯组合物。同样还有关于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嵌段共聚物的组合物的发明(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9-25407号公报)。同样有以下发明(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第3630820号、日本特开平9-208820号公报):由特定的JIS A硬度55~85的热塑性聚氨酯和JIS A硬度为40~80的烯烃系弹性体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在无损作为热塑性聚氨酯的特性、特别是回弹性、强伸度、柔软性等力学特性的情况下,得到制膜稳定性、脱模性、耐粘连性等优异的膜、座椅等。有以下发明(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平11-58534号公报、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平10-296939号公报):可以在一步工序中成型发泡倍率的比率(对比率)大的纤维强化高密度聚氨酯树脂发泡层和低密度聚氨酯树脂发泡层,从而得到实现绝热性和抗弯性、刚性之间的平衡的成形品。此外,还已知有下述发明:一种物品(专利文献13日本特表2002-533488号公报),具有由水性二成分聚氨酯系形成的、耐冲击性提高、提供高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特性的被膜;一种物品(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2002-67239号公报),在基体上交替叠层光学折射率不同的两种高分子化合物材料,而形成含有可使可见光反射干涉并显色的显色性复合纤维的涂膜层;还有一发明,不仅提供厚度薄且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绝热性的硬质聚氨酯泡沫,而且还提供了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的、具有性质不同的两种以上聚氨酯形成层2、3、且制成一体的平板状面板(专利文献15日本特开2007-321031号公报)等。还有一发明(专利文献16日本特开2007-298662号公报):通过使用至少含有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的两种以上多异氰酸酯对内酯改性多元醇交联而成的聚氨酯树脂,虽然具有低硬度材料特有的压缩永久形变变大的趋势,但可使硬度和压缩永久形变两者充分低,而实现平衡,抑制压缩永久形变性能。此外,还有如下构成的半导体器件研磨用垫的发明(专利文献17日本专利第3788729号、日本特开2002-75933号公报):与聚氨酯发泡体层相邻的、比聚氨酯发泡体层弹性模量大的树脂层(第2层),并进一步在与第2层的聚氨酯发泡体层相反一侧上叠层了比上述第2层弹性模量低的层(第3层)。
以上的具体例并没有暗示:通过混合种类不同的两种聚氨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可以得到天然皮革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特性。
在本发明之前,本发明人等已对制造天然皮革时的鞣制工序和复鞣工序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具有柔软性、具有比皮更好的独特弹性的软度、皮革不会过度伸长、具有回复力”的天然皮革(日本特愿2007-170359)。
对于具有比皮更好的独特弹性的软度、皮革不会过度伸长、具有回复力的皮革,期待形成一种涂膜,其保持了以往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且当使用者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存在于天然皮革表面的涂膜层具有天然皮革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25569号、日本特开08-67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03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8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77323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314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307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2707169号、日本特开平4-233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3419593号、日本特开平9-3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9-25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第3630820号、日本特开平9-208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平11-58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平10-296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特表2002-533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2002-67239号公报
专利文献15:日本特开2007-321031号公报
专利文献16:日本特开2007-298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17:日本专利第3788729号、日本特开2000-7593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旭化成ァミダス株式会社等编集《プラスチック·デ一タブック》1999年12月1日株式会社工业调查会发行102页,利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S-S曲线)对塑料分类的项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天然皮革,其具有近似皮革的新型涂膜层,其保持了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且当使用者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存在于天然皮革表面的涂膜层具有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天然皮革,其由于保持了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且当使用者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存在于天然皮革表面的涂膜层具有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从而具有近似皮革的新型涂膜层,且作为涂膜层的底皮的天然皮革不会使天然皮革本身过度伸长、具有回复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甲)本发明人要得到具有下述特性的涂膜层:其保持了以往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且当使用者直接触摸天然皮革时,作为课题的涂膜层具有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乙)为了客观地评价、判断在开发具有这种特性的天然皮革时所得的结果,需要使用尽量直接表现该内容的计测手段测定,并基于该测定结果来判断是否是具有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同时具有平滑性(光滑感)特性的涂膜层。
(丙)关于新形成的涂膜,对以下项目进行数值测定(测定法的方法依照图13的使用KES测定湿润感的说明图、和图14的使用KES测定光滑感的说明图来进行。),当测定结果中包含预先可判断为优选的数值结果时,可以判断是良好的涂膜。
(a)润湿感(湿润感)的测定(图13)
润湿感通过测定表面摩擦进行。
(i)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的测定
将摩擦力检测子(图13a所示的13A)、摩擦力检测子13A安装在摩擦力测定装置13D的摩擦力检测子保持件13G上(13b),测定表面摩擦μ0,计算平均摩擦系数μm(MIU)(13c)。平均摩擦系数μm(MIU)是表示表面的滑动难易程度的指标。
(ii)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的测定
以同样方式,根据表面摩擦μ0计算平均偏差(也称作“表面摩擦系数的变化性”。MMD)。平均偏差(MMD)是表示表面粗糙程度的指标(13c)。
(iii)天然皮革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上述(i)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与(ii)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之间的比值(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来计算。
(iv)在以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作为评价润湿感(湿润感)的指标时,该值较大的,表示表面的触感较好。实用上需为25以上。
(b)是否具有平滑性(光滑感)是通过测定表面粗糙度,求出其平均偏差来判断的(图14)。图14由14a(显示表面粗糙度检测子的结构)、14b(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子测定摩擦力的装置)和14c(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子测定表面粗糙度,所得平均偏差SMD的图示)组成。
(i)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的计算
表面粗糙度,可以通过在皮革的表面形成的涂膜表面上移动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也称作“U字型传感器”),测定表面粗糙度检测子造成的上下厚度变化来测定表面粗糙度,从而计算出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是显示表面的平坦程度的指标。
(ii)在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的值为2.5μm以下的情况,判断为良好。
(IV)对要保持涂膜的耐磨损性等物性方面的范围,测定以下的评价项目来确认。
(a)耐磨损性
(i)耐磨损性试验机(图15)由显示摩擦子(横宽60mm、厚度25mm)的图(15a)和安装该摩擦子的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Colorfastness/Rubbing(Gakushin)Tester)(15B)(15b显示整体,テスタ一产业株式会社制AB301型)说明。将试验片(15C)如图15a所示那样安装在摩擦试验机的摩擦子(15A)上,使摩擦子与载荷(15F)连接,将6号棉帆布(15D)固定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15B)上。一边肉眼观察涂膜的状态,一边摩擦直至涂膜剥离。记录观察到涂膜刚开始剥离时的往复次数,将2片试验片的次数进行平均,作为学振磨损次数。
(ii)将耐磨损性试验(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测定)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的情况,看作保持了涂膜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等物性。
(V)形成涂膜层的强度的测定,是通过对形成涂膜层的树脂测定相对于应力的应变(应力-应变曲线的制作)来进行的。测定方法是哑铃法。
(a)试验片的调制(图16)
将树脂注入到有机硅模具中,在室温(20±5℃)下放置3天以上进行干燥,调制厚度为0.4~0.8mm左右的树脂膜。
使用冲裁模具从树脂膜冲裁出哑铃型的试验片(图16)。在试验片的中央刻划距离30mm的标记。
试验片的宽度W(mm)=20
试验片的初始标记间距L0(mm)=30
(b)试验方法
在图16所示的C、L、R的3点测定试验片的厚度,求出3点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片的厚度T(mm)。
载荷-拉伸曲线的制作
使用TENSILON万能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AG-1 AUTOGRAPH),以100±20mm/分钟的速度拉伸试验片直至试验片断裂,得到载荷和标记间的伸长量的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的制作
通过下式使载荷除以截面积来修正应力。
S=P/(W×T)
S:应力(MPa)
P:载荷(N)
W:试验片的宽度(mm)
T:试验片的厚度(mm)
通过下式将标记间的伸长量修正为应变(伸长率)。
s=ΔL/L0×100
s:应变(%)
ΔL:标记间的伸长量(mm)
L0:初期标记间距(mm)
10%模量
以应变10%时的应力作为10%模量(单位:MPa)
(2)本发明人等根据以往的经验想到,在欲通过聚氨酯树脂形成涂层时,如果以以下方式形成涂膜,也许会得到具有上述特性的涂膜,按照这样的想法来形成涂膜。
此时在涂膜的形成中,在经过鞣制、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所得的天然皮革(底皮)的表面上形成涂膜(下文中将涂膜形成前的天然皮革称作“底皮”,将涂膜形成后的天然皮革称作“天然皮革”,加以区分)。先形成预涂层,再形成底涂层。
预涂层主要作用是抑制底涂层涂料向底皮浸渗,对于底涂层的厚度较薄的、半苯胺涂饰的情况特别重要。此外,还有强化底皮和底涂层之间的附着性的作用,对于不刮削而保留底皮表面的银层的情况特别重要。预涂层涂料几乎都渗入到底皮中。底涂层是用于使具有凹凸的天然皮革的表面变平整,制作平滑涂装面的层。是在底皮上形成的作为涂膜层基础的层。此外,还具有使形成在其上面的着色层附着性良好、不剥离、固定的作用。这些层在层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验上可以理解为,对涂膜的感触、触感而言,不会受下面的层直接影响,而感触、触感是专门由在该层上面形成的涂膜直接影响的。因此,可以认为,只要在上面形成的层的性状与上述性状一致即可。
(3)以往,车座椅等的涂膜由3层形成,仅最上层具有作为涂膜的特性强度,由具有耐磨损性和强度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形成层。关于该二液性聚氨酯树脂,认为当考虑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所得的特性来形成涂膜时,可以形成目标的具有聚氨酯的特征的膜。
(4)实际上已清楚,对于着色层和面饰层的二层,通过以以下方式将多种根据特定形状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特定化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各层是有效的。
需说明的是,将在下文中出现的“10%模量”是指要伸长10%时是需要以多大程度的力(应力)拉伸的情况。实际组合如下。
(I)一种天然皮革,其中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着色层,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面饰层。
(II)关于上述各成分,若考虑混合比例,则如下所示。
一种天然皮革,作为上述着色层,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48~90重量%、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52~10重量%混合在一起形成上述着色层,并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15.0~35.0重量%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65.0~85.0重量%混合在一起形成上述面饰层。
(5)在此次的发明之前,关于以往从没有想到的天然皮革的底皮,本发明人已经发明并使用过(日本特愿2007-170359。该说明书中记载的、作为实验例具体示出的皮革。)。这里对它们进行了汇总,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2~10是在实施例1所得的、实验6的底皮(BLC50)的表面上形成涂膜的实施例。
其中的实施例2~6是具体示出,当在实施例1记载的底皮的表面上形成涂膜的着色层和面饰层时的、着色层的软成分与硬成分的配合比例、以及面饰层的中间成分与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例子。此外,实施例7~10是使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实施例11是显示,对实施例1中得到的底皮(BLC50)进行磨皮(buffing)处理并刮削作为底皮,在所得的皮革上形成涂膜,得到良好结果的具体例。
实施例12是在铬鞣制所得的皮革的表面上形成涂膜,得到良好的结果的具体例。
相对该底皮形成上述涂膜。
(6)对形成有涂膜的底皮进行上述评价。
(7)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a)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TECH CO.,LTD.制)测定形成有涂膜的天然皮革,结果光滑感(SMD)为1.8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确认光滑感(SMD)在0.70μm~1.50μm之间,满足标准即2.5μm以下。
关于湿润感(MIU/MMD),确认在26.3~34.3之间,满足标准即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
(b)此外,关于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进行的耐磨损性试验,确认在5000~10000次之间,满足标准即4000次以上。
(c)形成有上述涂膜的底皮均满足上述(a)和(b),满足标准,是本发明实际需要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经过鞣制工序、复鞣、染色和加脂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形成预涂层,然后形成底涂层,再在其表面上形成特定成分的着色层和面饰层,由此可以得到具有下述涂膜层的天然皮革:保持了以往所具有的强度、耐磨损性等材料物特性,且具有以往的天然皮革所没有的特性,即直接触摸时会感到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通过以日本特愿2007-170359中记载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并以对同样的该天然皮革进行磨皮处理并刮削而成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或者以进行铬鞣制所得的皮革作为底皮,在这些表面上形成本发明特定的涂膜,则可以得到目标的、具有以往的天然皮革所没有的触感特性的新型天然皮革。
本发明的天然皮革可以作为方向盘、座椅、门、仪表板、扶手和抓手类等的汽车用内饰材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通常的树脂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2是根据树脂的应力-应变曲线说明树脂类型的图。
图3是显示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4是显示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5是显示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6是显示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7是显示将上述图3、4、5和6的各应力-应变曲线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得到的着色层树脂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8是显示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9是显示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10是显示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11是显示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12是显示将上述图8、9、10、11的各应力-应变曲线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得到的面饰层树脂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13是说明通过KES测定湿润感的图。
图14是说明通过KES测定光滑感的图。
图15是说明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的图。
图16是说明拉伸试验片的图。
图17是确定复鞣剂的含量的图。
图18是确定最大Al含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   屈服点
1B   断裂点
σY  屈服点的应力
εY  屈服点的应变
σB  断裂点的应力
εb断裂点的应变
2A软且弱(拉伸弹性模量:小、抗拉强度:小、伸长率:中)型应力-应变曲线
2B硬且脆(拉伸弹性模量:小、抗拉强度:中~大、伸长率:小)型应力-应变曲线
2C硬且强(拉伸弹性模量:大、抗拉强度:大、伸长率:中)型应力-应变曲线
2D硬且粘性强(拉伸弹性模量:小、抗拉强度:中、伸长率:大、或拉伸弹性模量:中、抗拉强度:中~大、伸长率:大)型应力-应变曲线
2E硬且粘性强(拉伸弹性模量:大、抗拉强度:大、伸长率:大)型应力-应变曲线
13a显示摩擦力检测子结构的放大图
13b显示通过摩擦力检测子测定摩擦力的装置的图
13c测定摩擦系数(μ0)所得的平均偏差MMD的图示和平均摩擦系数(MIUμm)的图示
13A  摩擦力检测子
13B  摩擦力检测端(指肚)
13C  摩擦力检测部
13D  摩擦力测定装置
13E  样品
13F  显示移动方向
13G  摩擦力检测子保持件
14a  显示表面粗糙度检测子的结构的放大图
14b  显示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子测定摩擦力的装置的图
14c  显示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子测定表面粗糙度,所得平均偏差SMD的图示
14A  表面粗糙度检测子
14B  表面粗糙度检测端(指尖)
14C  表面粗糙度检测部
14D  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
14E  样品
14F  显示移动方向
14G  表面粗糙度检测子保持件
15a  显示摩擦子的图
15b  安装摩擦子的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
15A  摩擦子
15B  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
15C  试验片
15D  棉帆布
15E  载荷臂
15F  载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经过皮鞣制工序、又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的天然皮革是基于现在已知的操作制造出的,在以其作为底皮的天然皮革上形成涂膜。该天然皮革既可以是具有优选特性的特别限定的天然皮革,也可以是依照以往方法制造出的天然皮革。
在依照以往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作为底皮的天然皮革上设置本发明的涂膜层时,可以得到一种具有以下涂膜层的天然皮革,该涂膜层在保持以往具有的强度、耐磨损性等材料物性的同时,具有以往的天然皮革所没有的特性,即直接触摸时可以感到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天然皮革(日本特愿2007-170395):通过本发明得到的皮革,在不使用铬作为鞣剂的情况下,得到了具有以往所没有的柔软性、具有比皮更好的独特弹性的软度,并且不会使天然皮革过度伸长、具有回复力的本发明的皮革。如果以数值表现该皮革的特性,则得到了“抗弯性为5.0mm以上且最大定型率为10%以下”,和“抗弯性为4.42mm以上4.90mm以下、且最大定型率为10.7以上13.9以下的状态”的过去从未有过的特性值的皮革。
该天然皮革的底皮,是具有不会使天然皮革过度伸长的回复力特性的天然皮革。在作为具有该特性的底皮的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具有涂膜层,当直接触摸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存在的涂膜层时,具有天然皮革所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
即使是在将上述底皮的天然皮革的银面进行磨皮(使用砂纸)、刮削作为底皮的情况中,也可以得到以下良好的结果:具有本发明的涂膜的特性,并且上述作为底皮的天然皮革的特性留存下来。
而且,即使是在进行以往的铬鞣制的情况中,有时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同样理想的结果。
形成天然皮革的表面涂膜也是本发明的特征。
涂膜的形成法的方法是形成以下的四层:形成(1)预涂层、(2)底涂层,再在底涂层上形成(3)着色层和(4)面饰层。
(1)预涂层是用于抑制底涂层的涂装浸渗底皮的层,并且具有强化底皮和底涂层的附着性的作用。在形成预涂层时,将由树脂、颜料、助剂和水分形成的组合物涂布在皮革的表面上。作为固体成分的树脂、颜料和助剂的比例为40~70∶20~35∶10~30(总计为100%,重量比)。树脂使用二液性聚氨酯树脂。
颜料使用具有所需颜色的颜料。助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增稠剂、调节剂等。
树脂、颜料和助剂相对于水分的比例为40~70∶60~30(总计为100%,重量比)。涂布方法,是在含有水溶液的状态下,从刷涂、喷涂、幕涂、辊涂中适当选择使用。涂布量为30~50g/m2,涂布后向表面吹送暖风使水分蒸发。浸渗底皮的比例较多,膜厚为4~6μm。
(2)底涂层形成在皮革表面的预涂层与着色层和面饰层之间,是用于使皮革表面凹凸变得平坦,准备稳定地在上部形成层的层。此外还具有使两者彼此稳定地牢固结合的作用。在形成底涂层时,将由树脂、颜料、助剂、触感剂及流平剂和水形成的组合物涂布在皮革表面上。
作为固体成分的树脂、颜料和助剂的比例为50~75∶10~20∶10~20(总计为100%,重量比)。树脂使用二液性聚氨酯树脂。颜料使用具有所需颜色的颜料。助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增稠剂、调节剂、消光剂等。树脂、颜料、助剂、触感剂及流平剂与水分的比例为60~70∶40~30(总计为100%,重量比)。涂布方法是在含有水溶液的状态下,从刷涂、喷涂、幕涂、辊涂中适当选择使用。涂布量为35~55g/m2,涂布后向表面吹送暖风使水分蒸发。膜厚为7~10μm。
(3)着色层是用于使皮革着色,具有颜料和染料的层,从皮革看,设置在底涂层的上部。在形成着色层时,将含有树脂、颜料、助剂、交联剂、触感剂及流平剂和水形成的组合物涂布在皮革的表面上。
作为固体成分的树脂、颜料、助剂、交联剂、触感剂、流平剂的比例为50~75∶10~20∶0~10∶3~10∶1~4(总计为100%,重量比)。树脂使用二液性聚氨酯树脂。颜料使用具有所需颜色的颜料。助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增稠剂、调节剂等。树脂、颜料、助剂、触感剂及流平剂与水分的比例为70~80∶30~20(总计为100%,重量比)。涂布方法是在含有水溶液的状态下,从刷涂、喷涂、幕涂、辊涂中适当选择使用。涂布量为30~45g/m2,涂布后向表面吹送暖风使水分蒸发。膜厚为7~10μm。
(4)面饰层,形成在着色层的表面上,是用于强化涂膜表面以形成较硬表面,同时添加消光剂、无光剂使皮革呈光线反射不多的状态,防止必要以上的光亮的层。在形成面饰层时,作为固体成分的树脂、少量的颜料、交联剂、触感剂和流平剂的比例为45~55∶0.1~3.0∶30~40∶8~15(总计为100%,重量比)。树脂使用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助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增稠剂、调节剂等。树脂、颜料、助剂、交联剂、触感剂及流平剂与水分的比例为75~90∶25~10(总计为100%,重量比)。涂布方法是在含有水溶液的状态下,从刷涂、喷涂、幕涂、辊涂中适当选择使用。涂布量为30~45g/m2,涂布后向表面吹送暖风使水分蒸发。涂布量为20~30g/m2,涂布后向表面吹送暖风使水分蒸发。膜厚为10~15μm。
本发明的预涂层、底涂层、着色层和面饰层使用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其中使用(1)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与该聚氨酯树脂类似的(2)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聚氨酯无光剂等。
(1)关于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
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是水性的,作为涂料使用的。
当在天然皮革上形成涂膜时,使用时将水性的多元醇和作为固化剂的水性多脂肪族异氰酸酯混合在一起,使它们反应而使用。
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具有必需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涂布操作等处理的限制(适用寿命(potlife)),在本发明的天然皮革处理的情况中只要在2~4小时左右内处理即可,在操作方面没有问题。具有形成的涂膜稳定,并且涂膜不变黄等优点。
水性多脂肪族异氰酸酯以以下方式制造。
使作为脂肪族异氰酸酯的、1,4-二异氰酸根合丁烷、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5-二异氰酸根合-2,2-二甲基戊烷、2,2,4-和2,4,4-三甲基-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10-二异氰酸根合癸烷等的异氰酸酯等的脂肪族异氰酸酯改性而形成具有脲二酮基、异氰脲酸酯基、尿烷基、脲基甲酸酯基、缩二脲基和/或噁二嗪基的多异氰酸酯,与含有环氧乙烷单元的聚环氧烷聚醚醇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混合物(日本专利第2961475说明书)。
作为水性多元醇,可以使用作为具有羧基的二醇的、二羟甲基丁烷酸、二羟甲基戊烷酸、二羟甲基庚酸、二羟甲基辛酸、二羟甲基壬酸。其中,从工业成本等观点来看,优选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庚酸、二羟甲基壬酸,最优选二羟甲基丁酸。含有羧基的二醇可以通过公知的合成方法获得,通常,通过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甲醛与烷基醛进行醇醛缩合,接着使过氧化物作用将醛基氧化来获得(日本专利3493796号说明书、日本特开平8-359884号公报等)。
交联剂可以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如上述日本专利第2961475说明书等中的记载)。通过使用由上述二羟甲基烷酸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形成的OH基,可以获得作为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18000到35000左右的水性聚氨酯树脂涂料(日本专利第3493796号说明书、日本特开平8-359884号公报)。
可以得到上述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通常为12000~20000,进一步35000的范围、70000左右的水性聚氨酯树脂。这里的数均分子量是将1重量%聚氨酯树脂溶解在四氢呋喃中,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并进行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值。分子量的测定使用以下的测定方法。
根据最终聚氨酯的目标分子量,调节与反应相关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分子量。
数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下的水性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造。
使用以下两种组合物:(I)由(a)和(b)形成的组合物、(II)由(c)和(d)形成的组合物,并使用(III)(c)胺和(IV)水。(III)和(IV)作为链停止剂发挥作用。
最初,将成分(a)和(b)、(c)和(d)混合在一起进行反应,得到NCO预聚物,向其中添加成分(e)水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具有2~6个OH官能性的聚氨酯。
反应在7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
(I)使用由(a)至少一种具有1500~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多元醇与(b)至少一种具有61~499g/mol的分子量的二醇构成的组合物。
至少一种具有1500~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多元醇具体地是二元醇与二元羧酸的反应产物。二元羧酸可列举出丁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
二元醇可列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新戊二醇、2-甲基-1,3-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二丁二醇和聚丁二醇。
以及,(b)至少一种具有61~499g/mol的分子量的二醇,具体地是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三甲基戊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及其混合物,优选使用1,4-丁二醇。
(II)使用由(c)分子量168~262g/mol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d)具有至少一个羧基或羧酸酯基的、分子量小于450g/mol的至少一种二醇构成的组合物。
(c)的脂肪族异氰酸酯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丁烷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
(d)具有至少一个羧基或羧酸酯基的二醇适宜是二羟甲基乙酸、2,2-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2,2-二羟甲基戊酸、二羟基丁二酸之类的2,2-双(羟甲基)链烷羧酸。
(III)(e)胺起着引入末端羟基的作用,异氰酸酯在按照本发明的聚氨酯分散液的下述进一步说明的制造方法中专门与氨基反应。(e)的化合物例如是乙醇胺、丙醇胺、N-甲基乙醇胺、二乙醇胺、N,N,N’-三-2-羟乙基-乙二胺,优选使用乙醇胺和二乙醇胺。
(IV)(f)水在分散之后起着进一步增加分散液的摩尔质量的作用。通过NH2基团与NCO基团反应来形成,而且,进一步通过与NCO基团反应,通过脲键而使摩尔质量增加。
(V)成分(a)的多元醇与多元醇(b)和(d)之和的摩尔比是1∶2~1∶3,多元醇(a)、(b)和(d)之和与异氰酸酯(c)的摩尔比为1∶1.2~1∶1.7,聚氨酯的OH官能度为2~4。
(VI)所得到的聚氨酯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500~10000g/mol(以上为日本特开2000-119511号公报所公开)。
(2)关于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乳液
这里所说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是水性的。
当在天然皮革上形成涂膜时,使用时将水性的多元醇和作为固化剂的水性多脂肪族异氰酸酯混合在一起,使它们反应而使用。
虽然具有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处理的适用寿命问题,但只要在6小时左右内处理即可,具有形成的涂膜稳定,并且涂膜不变黄等特征。
水性多脂肪族异氰酸酯以以下方式制造。
使作为脂肪族异氰酸酯的、1,4-二异氰酸根合丁烷、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5-二异氰酸根合-2,2-二甲基戊烷、2,2,4-和2,4,4-三甲基-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10-二异氰酸根合癸烷等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改性,而形成具有脲二酮基、异氰脲酸酯基、尿烷基、脲基甲酸酯基、缩二脲基和/或噁二嗪基的多异氰酸酯,与含有环氧乙烷单元的聚环氧烷聚醚醇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混合物。
作为与上述水性多脂肪族异氰酸酯反应的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的含有羟基的聚丙烯酸酯。使用包含含有羟基的聚丙烯酸酯、聚酯和醇酸树脂与氧化烯加成的产物的聚酯树脂。
原则上,也适合使用含有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结合剂的任一水溶液或水性分散体。在用于该目的时,本发明的多异氰酸酯混合物一般是以异氰酸酯基相对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的基团、特别是醇性羟基的当量比为0.5∶1~2∶1的量使用。本发明的多异氰酸酯混合物、或者为了改善各种特性,例如,还可以添加少量作为用于改善接合性的添加剂的官能性的水性漆(lacquer)结合剂。
(3)聚氨酯无光剂的利用
聚氨酯无光剂是用于具有略微的光泽度和轻微的再上光的可能性的包覆的包覆剂。在制造方法中具有特征的是由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构成的聚氨酯的混合物。因此可以作为聚氨酯使用。具体地说,在日本特表2005-530868号公报中示出。
含有10~60质量%的由单体I(有机基本骨架没有侧链烷基的单体I,选自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4,4’-二异氰酸基-二环己基甲烷)、
单体II(有机基本骨架具有至少一个侧链烷基的单体II,选自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
单体III(二元的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
单体IV(二元醇)、
单体V(羟基羧酸)、
单体VI(多胺)、
单体VII(氨基醇)、
单体VIII(通过环氧烷烷氧化而成的一元聚醚醇或一元聚醚醇)构成的至少一种聚氨酯A,在该情况下引入的单体I~VIII的量如下所述:
单体III/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1~0.75,
单体IV/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2~0.8,
单体V/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05~0.5,
单体VI/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0.4,
单体VII/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0.4,
单体VIII/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0.2,
单体III~VIII的总和/单体(I+II)的(-OH+>N-H)/NCO-当量比为0.80~1.25。
水性聚氨酯调配剂为:单体I与单体II的总量相对于单体I含有50~100mol%,水性调配剂中每1kg聚氨酯A中引入的单体V的羧基50~2000mMol以阴离子形式存在(日本特表2005-530868号公报)。
该聚氨酯调配剂在聚氨酯基质中含有不溶性的颗粒,在该情况下,该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20μm,特别有利地为2~15μm,特别有利地为3~10μm,尤其3~7μm(上述公报中,第0042段)。聚氨酯分散液可以含有市售的助剂和添加剂,例如发泡剂、消泡剂、乳化剂、浓稠化剂、湿润剂和触变剂、着色剂,例如染料和颜料。
水性聚氨酯调配剂优选用于皮革,降低所减少的光泽,具有耐磨损性、水稳定性、弹性、轻度的再上光可能性、深颜色浓度以及愉悦、温暖而柔和的感触。
在购买使用时,聚氨酯无光剂可以使用以下制品。
(4)作为使这些聚氨酯固化的交联剂,可以使用各种多异氰酸酯、特别是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1种以上。这些交联剂特别优选改性成三羟甲基丙烷等具有多个羟基的化合物的交联剂、或结合有3分子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脲酸酯型交联剂使用。这些交联剂与上述结合剂中含有的官能团等结合,而使树脂交联。交联剂的含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结合剂,优选为10~30重量份。在使热固化性树脂固化时,一般在常温下老化12小时即可。
本发明中在作为底皮的天然皮革上形成以下涂膜。
具体地说,在着色层和面饰层的形成中,作为将树脂按照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分类成各成分,将分类成各成分的树脂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层。
在形成着色层的形成时,是通过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并且,在着色层上形成的面饰层是通过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此外,考虑各成分的量时以以下方式形成层。
作为着色层,通过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48~90重量%、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52~10重量%混合来形成,作为上述面饰层,通过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15.0~35.0重量%、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65.0~85.0重量%混合来形成。
本发明中,着色层,关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是通过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作为在着色层上形成的面饰层,是通过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属于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这样将上述树脂分类成硬成分、中间成分和软成分三成分,并将其中的硬成分和软成分(着色层)组合在一起,将中间成分和软成分(面饰层)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层叠层,就可以形成具有与以往特性不同的、新的特性的层叠体。这与通过以往的应力-应变曲线来分类、且与仅显示分类特性的特性涂膜是不同的。
重要地是,需要按照上述成分来选择树脂,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将可使用的树脂分类如下。只要从其中适当选择树脂使用即可。
关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下面列举出了作为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的树脂的具体产品名。
ASTACIN MATTING MA、ASTACIN FINISH PF、ASTACIN FINISH PE、ASTACIN FINISH PFM、ASTACIN TOPLH(以上BASF社制)、
AQUALEN TOP 2006.B(CLARIANT社制)、
FINISH BB、BAYDERM FINISH 61UD、AQUADERMFINISH HAT、BAYDERM FINISH DLH、BAYDERM FINISH71UD、BAYDERM FINISH 80UD、BAYDERM FINISH 95UD(以上LANXESS社制)、WT-7370、WT-2511(以上STAHL社制)、HUX-561M1(ァデカ社制)。
关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下面列举出了作为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的树脂的具体产品名。
ASTACIN FINISH PUMN(BASF社制)、
AQUALEN TOP DP-2055、AQUALEN TOP 2002.A、MELIOPROMUL 68.A、MELIO PROMUL 66.A、AQUALEN TOPD-2017(以上CLARIANT社制)、LCCバィンダ一UB-1770(DIC社制)、BAYDERM FINISH 85UD、BAYDERM FINISH 65UD、HYDRHOLAC  CR-5 EMULSION、HYDRHOLAC UD-2DISPERSION(以上、LANXESS社制)、WT-13-492、WT-13-485、RU-13045、RU-6125、WT-2586(STAHL社制)。
关于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下面列举出了作为含有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的树脂的具体产品名。
ASTACIN FINISH PUM、ASTACIN FINISH SUSI、NOVOMATT GG(以上BASF社制)、
AQUALEN TOP 2003.A、AQUALEN TOP 2007.A、AQUALEN TOP D-2012.B、AQUALEN TOP D-2019、PROMUL95.A(以上CLARIANT社制)、LCCバィンダ一UB-1450、UB-1650F(以上DIC社制)、BAYDERM FINISH 60UD、BAYDERM BOTTOM 51UD、BAYDERM BOTTOM DLV、BAYDERM FINISH 50UD、BOTTOM CTR、HYDRHOLAC 3089、HYDRHOLAC HW-G HYDRHOLAC TS(以上LANXESS社制)、RH-6663、RH-6677、RU-3906、WT-13-486、WT-2524(以上STAHL社制)。
下文中示出了各成分的具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并示出内容。
关于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可以通过10%模量的值来分类。10%模量是指用于产生10%的应变而需要的应力,表示在欲伸长10%时需要多大程度的力来拉伸。
某树脂的10%模量比其它树脂大是指,与其它树脂的情况相比,需要以更大的力进行拉伸,与其它树脂的情形相比更难以伸长。是按照其伸长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组的。
在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进行成分分类时,可以任意决定将成分所含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当作1个成分或多个成分。虽然可以预见到当使成分所含的种类数增多时,可以进行更细微的变化,但结果是,即便对于所有成分都进行相同变化的情况也难以一概而论,所以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考虑种类以及含量。
着色层由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硬成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形成。
下面将对属于硬成分的树脂和属于软成分的树脂进行组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我们知道,在进行成分组合时,不仅成分的种类数是重要的,而且要构成的树脂的总量也是重要的。
在单独使用上述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2.88,图3)时,为78重量%(实施例11的情况)。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是由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2.77,图4)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在对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2.77,图4)进行组合的情况,两者总计为70重量%(实施例2~6)。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是由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实施例2~6,两者总计为30重量%。
实施例7~10是固定面饰层的成分不变,而改变着色层的硬成分的树脂的比例和软成分的树脂的比例的情况。以这种方法计算数值,则可以使着色层的成分改变范围更加清晰。
实施例7中,硬成分为90重量%、软成分为10重量%,
实施例8中,硬成分为80重量%、软成分为20重量%。
实施例9中,硬成分为70重量%、软成分为30重量%,
实施例10中,硬成分为60重量%、软成分为40重量%。
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混合的结果均处于该范围内。
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是由属于中间成分的树脂(二液性聚氨酯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使用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从实施例2到实施例6分别变为7.5、15、25、30、37.5重量%。实施例7~实施例10的面饰层的中间成分为25重量%。
上述实施例中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均在15.0~35.0重量%的范围内。
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是由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实施例2中总计为85重量%,
实施例3中总计为70重量%,
实施例4中总计为75重量%,
实施例5中总计为70重量%,
实施例6中总计为62.5重量%,
实施例7~10中总计为75重量%,
实施例11中各中间成分为25重量%,共3种成分,总计为75重量%。
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的总计均在65.0~85.0重量%的范围内。
关于着色层和面饰层的各成分的比例,在上述范围内时就可以得到良好结果。
在上述范围外时,不能得到优选的面饰层。
在涂膜形成后,根据需要进行老化、空打、振动、加压等,在经检查工序接受检查。
上面说明的是在底皮上形成涂膜的工序。
下面将对底皮进行说明。将说明作为经过皮鞣制工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的、具有以往所没有的优异特性的、本发明人等的皮革的制造工序。本发明人所获得的、作为经过鞣制工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的、具有以往所没有的优异特性的、本发明人的皮革如下(日本特愿2007-170359中记载的)。本发明通过使用该部分得到的皮革,并在上面形成涂膜,从而得到了最好的结果。下面将以获得以实现该目的为前提的、作为底皮的皮革的工序为中心进行叙述。在本发明中讲述了以下两个发明是良好的皮革。以下的发明1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最好的天然皮革。发明2也是良好的皮革。当然包括作为本发明的前提的良好皮革。
作为经过皮鞣制工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的、具有以往所没有的优异特性的本发明人等的皮革如下(日本特愿2007-170359中记载的)。
发明1如下。
一种经下述步骤而得到的天然皮革,
(1)在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
(2)以戊二醛作为鞣剂进行鞣制的工序,
(3)利用复鞣剂进行复鞣,染色,然后再利用由(I)合成油和天然油以及(II)合成油和天然成分的混合油形成的加脂剂进行加脂处理,
(4)复鞣后的后处理,
其中,上述步骤(3)中的复鞣剂由合成鞣剂、树脂和铝化合物构成,其中的合成鞣剂由以下成分构成:(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类、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以及(c)乙二醛,其中的树脂由以下成分构成:(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
发明2如下。
是经下述步骤而得到的天然皮革,
(1)在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
(2)以戊二醛作为鞣剂进行鞣制的工序,
(3)利用复鞣剂进行复鞣,染色,然后再利用由(I)合成油和天然油以及(II)合成油和天然成分的混合油形成的加脂剂进行加脂处理,
(4)复鞣后的后处理,
其中,上述步骤(3)中的复鞣剂由合成鞣剂和树脂构成,其中的合成鞣剂由以下成分构成:(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以及(c)乙二醛,其中的树脂由以下成分构成:(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
上述发明1中,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上述复鞣剂由合成鞣剂20~30重量%,树脂13~25重量%和铝0.7~4.0重量%构成,上述合成鞣剂中含有(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类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0.45~0.50、(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0.38~0.43和(c)乙二醛0.10~0.15(以上为重量比,总计为1.00),上述树脂中含有(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0.67~0.72、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0.28~0.33(以上为重量比,总计为1.00),由(I)合成油和天然油以及(II)合成油和天然成分的混合油形成的加脂剂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为15~19重量%。
上述发明1的特性包括以下状态:从经复鞣后的后处理而得到的皮革的一部分上取下的试样抗弯性为5.0mm以上,并且最大定型率为10%以下。
上述发明2是下述天然皮革:
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上述复鞣剂由合成鞣剂20~30重量%和树脂13~25重量%(均是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构成,上述合成鞣剂中含有(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缩合物类、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0.45~0.50、(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0.38~0.43和(c)乙二醛0.10~0.15(以上为重量比,总计为1.00),上述树脂中含有(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0.67~0.72、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0.28~0.33(以上为重量比,总计为1.00),由(I)合成油和天然油以及(II)合成油和天然成分的混合油形成的加脂剂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为15~19重量%。
上述发明2的特性包括以下状态:从经复鞣后的后处理而得到的皮革的一部上取下的试样抗弯性为4.42mm以上4.90mm以下,并且最大定型率为10.7以上13.9以下。
上述2两个发明均是本发明人在日本特愿2007-170395中记载的发明。
具体制造方法如下。
为了得到经过皮鞣制工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的天然皮革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
(1)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如下。
将从成年牛皮上取下的原皮浸渍在水中,水洗后取出,机械地除去背面的胶料(脂肪、肉),进行石灰浸渍,使皮表面的毛溶解,去除皮表面的污垢,使石灰浸入到皮内部以使纤维松散,然后使用带式刀将皮分割成银层(皮的表面)和底层(皮的背面)。该工序是为了除去表皮的角蛋白、下层的弹性蛋白而进行的处理。皮革变成了除胶原蛋白纤维以外的其它部分被从皮组织上除去的状态。这些处理是过去一直以来进行的内容,适当采用已经公开的处理方法。
(2)“鞣制”工序如下。
对经前工序而得到的银层和底层进行脱灰以中和、除去前工序的石灰(散布已调节pH值的水进行处理,使得蛋白质分解酶容易作用。使用30~35℃的水、或含有含氯化铵1~2%的亚硫酸氢钠等的水进行处理。),在蛋白质分解酶(使用配合了胰酶等酶的软化剂)存在下进行酶解(浸渗含有分解酶的水的处理,利用含有酶剂0.8~1.2%、氯化铵0.5%的水进行处理),使胶原蛋白组织变软,除去酶,然后使用鞣剂进行鞣制(使含有鞣剂的水浸渗)。
使用戊二醛作为鞣剂。相对于皮的重量使用1~10重量%戊二醛。在pH1.8~5的条件下,在20℃~30℃下处理8~12小时。在温度30℃左右的水中利用鞣剂进行处理,使用戊二醛时的热收缩温度为65~70℃。
脱灰、酶解和鞣制这一系列的处理是在一个转鼓中经一定时间进行的。鞣制处理结束后进行脱水,干燥成目标皮厚,然后对反面进行刮削以调节厚度(削匀)、再切去皮周边的不需要的部分(修边)。
(3)“复鞣”工序如下。
使用由合成鞣剂和树脂形成的复鞣剂将通过鞣制工序所得皮革进行复鞣,染色,加入加脂剂以加脂。复鞣、染色和加脂是在同一个转鼓中各处理一定时间。
复鞣剂,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上述复鞣剂以20~30重量%的合成鞣剂和13~25重量%的树脂的比例使用。
复鞣时先确认是否已被中和。向皮革的截面滴加pH指示剂,观察其变色层。作为大概的标准,对于上层皮来说,应使表面层为pH5~6左右,使内部层为3~4左右。
复鞣工序中使用的合成鞣剂等的鞣剂,相对于所使用的皮革的重量,有利地是以含有50~200%的重量的水溶液状态使用。
在条件为3.0~8.0、优选3.5~6.5的pH值范围内使用。复鞣处理优选进行1.5~24小时、特别是2~8小时。
上述合成鞣剂含有:(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缩合物类、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缩合物0.45~0.50、(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0.38~0.43和(c)乙二醛0.10~0.15(以上为重量比,总计为1.00)。
并且,上述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缩合物类(将其重量比作为1.0)是芳香族磺酸为大于0且0.3(重量比)以下、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缩合物为小于1且0.7以上(重量比)的范围的混合物。
并且,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将其重量比作为1.0)是芳香族磺酸为大于0且0.3(重量比)以下、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为小于1且0.7以上(重量比)的范围的混合物。
上述芳香族磺酸是将选自苯、联苯、二苯基醚、萘等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磺化而得到的单砜或二砜或其盐。还已知其作为复鞣剂使用(德国专利第578578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2315951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3906037号说明书、日本特开昭56-28300号公报)。
具体可以使用萘磺酸、羟基苯磺酸、磺化二甲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基砜、磺化二苯基甲烷、磺化联苯、磺化三联苯或苯磺酸、萘二磺酸、羟基苯二磺酸、二磺化二甲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基二砜、二磺化二苯基甲烷、二磺化联苯、二磺化三联苯或苯二磺酸。
可以使用这些酚系磺酸和这些酚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具体可以使用シネクタンPN、シネクタンWF(均为ゼネカ社制)、タニガンLH(バィェル社制)、フォレスタンDW(フォレスト社制)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这些萘系磺酸和萘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具体可以使用シネクタンACNN(ゼネカ社制)。
另外可以列举出タニガン3LN(バィェル社制)、バシンタンDLX(BASF社制)、フォレスタンLC(フォレスト社制)等的酚系磺酸和这些酚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作为萘系磺酸和萘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タニガン3LN(バィェル社制)、バシンタンDLX(BASF社制)、フォレスタンLC(フォレスト社制)等的含有PSA和NSA的鞣剂。
并且这些萘系磺酸和萘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400~4000,酚系磺酸和这些酚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00~2000。
上述芳香族磺酸是将选自苯、联苯、二苯基醚、萘等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磺化而得到的单砜或二砜或其盐。还已知其作为复鞣剂使用(德国专利第578578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2315951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3906037号说明书、日本特开昭56-28300号公报)。
具体可以使用萘磺酸、羟基苯磺酸、磺化二甲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基砜、磺化二苯基甲烷、磺化联苯、磺化三联苯或苯磺酸、萘二磺酸、羟基苯二磺酸、二磺化二甲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基二砜、二磺化二苯基甲烷、二磺化联苯、二磺化三联苯或苯二磺酸。
可以使用这些酚系磺酸和这些酚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具体可以使用シネクタンPN、シネクタンWF(均为ゼネカ社制)、タニガンLH(バィェル社制)、フォレスタンDW(フォレスト社制)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这些萘系磺酸和萘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具体可以使用シネクタンACNN(ゼネカ社制)。
另外可以列举出タニガン3LN(バィェル社制)、バシンタンDLX(BASF社制)、フォレスタンLC(フォレスト社制)等的酚系磺酸和这些酚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作为萘系磺酸和萘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タニガン3LN(バィェル社制)、バシンタンDLX(BASF社制)、フォレスタンLC(フォレスト社制)等的含有PSA和NSA的鞣剂。
并且这些萘系磺酸和萘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00~4000,酚系磺酸和这些酚系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2000。
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如下。
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是苯酚、甲酚和二羟基二苯基甲烷。
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是上述羟基芳香族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以及被磺化的苯酚与甲醛的缩合物、被磺化的苯酚或甲酚与甲醛的缩合物、4、4’-二羟基二苯基砜和(羟基)芳基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含磺基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芳基卤化物的甲醛缩合物、苯酚和羟基苯磺酸的尿素-甲醛缩合物(日本特开平8-23200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01757号公报)。
乙二醛,除了可以作为本发明的鞣剂以外,是还可以作为纤维加工剂、纸加工剂、土壤固化剂、以及其它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使用的化合物。
作为乙二醛的制造方法,一般已知将对应的醇化合物、羟基乙醛等氧化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已知在银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乙二醇氧化脱氢的方法(日本特公昭61-5401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329575公报)。可以购买这些公知物质使用。
上述树脂含有:(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0.67~0.72、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0.28~0.33(以上为重量比,总计为1.00)。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是指由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和这些聚合物的混合物。
此外,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是指由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形成的共聚物、它们的混合物。
此外,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还包括将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聚合,并进而与这些单体聚合而成的接枝聚合物。
聚合物优选具有1000~250000、更优选为1000~100000的重均分子量。可以购买市售品使用。
这些树脂是为了赋予粘弹性(橡胶)的性质,同时另一方面赋予较硬且难以伸长的性质而添加的。可以认为,这些丙烯酸系树脂会赋予皮革弹性、大大促进定型率的提高(即便伸长也容易恢复)。但如果从该特性来看,使用必要量以上的丙烯酸系树脂时会对皮革的特性影响过大,所以不优选。因此重要的是在上述范围内。
关于以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为基础的聚合物等,从日本特开昭56-5990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6-161500号公报等中公知可使用它们作为鞣剂。其中指出了它们有时稳定性不充分,有时表面出现褶皱、皲裂(日本特开平4-8990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95700公报),其使用法必须如本发明那样组合使用。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
在日本特开昭63-8960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3-89599号公报等中记载了使用由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合物形成的树脂。
三聚氰胺相对于甲醛的比例为1/1.5~1/6左右时有效。
使用含有由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树脂和阴离子树脂形成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树脂混合物或混合树脂时也有效。
另外,使用乙二醇醚或烷撑二醇醚将相对三聚氰胺使用的甲醛的至少一部分醚化后使用也是有效的。
本来期待三聚氰胺树脂具有赋予皮革蓬松感觉的特性,但在组合丙烯酸系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的结果中,通过将二者组合使用而产生了本发明的良好结果。
在染色工序中使用染料进行染色。
在染色工序中根据要染的颜色来使用染料、颜料。
使用酸性水性染料对经由上述处理方法所得皮革染色。酸性水性染料由水性介质、染料等的成分构成。水性介质是指水和水与醇等的水溶性溶剂的混合物。另外,作为染料,可以使用可在皮革的上色中使用的任意一种染料,可以列举出例如酸性染料、反应染料等。
加脂工序中使用加脂剂进行处理。
加脂工序是在复鞣后的染色工序之后进行的处理,是为了赋予皮革制品所要求的柔软性而进行的,使用被称作“加脂剂”的油剂进行处理。加脂剂是容易渗入到皮革内部的物质。
染色工序后加脂工序处理前的皮革呈被水润湿的状态,由于在纤维束内、纤维间隔之间存在的水而保持了纤维的柔软性,但若干燥则纤维彼此胶粘,纤维和组织硬化。在干燥前先用阻碍纤维之间胶粘的物质即油剂进行处理是有效的。此外,赋予保护皮革纤维(疏水性、防水性)的功能、赋予触感、蓬松。因此有加脂工序,使用加脂剂。
使用加脂剂进行处理时在25~50℃左右的处理温度下处理1~6小时。
加脂剂相对于削匀革重量100重量%为15~19重量%。
使用合成油和天然油、合成油和天然油成分的混合物作为加脂剂(两者的比例以重量比记为0.4~0.6∶0.6~0.4)。作为合成油可以使用磺化油、由聚烯烃形成的烷基磺酸。此外还可以使用环氧乙烷油。作为天然油,有作为硫酸化油的动植物甘油酯的硫酸酯、作为亚硫酸化油的鱼油甘油酯的烷基磺酸、单甘油酯油等。
合成油和天然油、合成油和天然油成分的混合物的混合比可适当确定。
(4)皮革加工工序的复鞣后的后处理工序如下。
作为复鞣后的后处理,进行干燥和涂饰作业(干燥、涂装)。将干燥前的进行了润湿涂饰作业的、已被染色和加脂的润湿状态的皮革干燥一次,由此强化加脂剂、染料的附着,以具有染色坚牢性、耐水性和柔软性。并使皮革呈平板状,使皮革表面的褶皱伸展。其特征在于,加入了该褶皱伸展作业。
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后的皮革的水分约为70~80%,容易挤出水分干燥,用定形器使皮革伸展、使皮革平滑、脱水。使水分变为50~60%。然后在30~50℃下吊干干燥,干燥至7%以下。该干燥时有时采用板上绷平干燥、真空干燥。通过回湿来对干燥后的状态赋予调节水分。
通过拉软来调节皮革的柔软度。为此而进行振动拉软。
拉软后进行空打3.5~6.5小时,使皮革纤维松散,皮革变柔软。
然后通过绷平,将皮革固定在网上进行网上绷平干燥。该条件是温度45~65℃、进行2~3小时。在欲仔细进行这些操作时,可以反复进行回湿、拉软、空打、通过绷平而进行的网上绷平干燥的操作。
然后,切去因干燥而变硬的边部、绷平时的剪切痕、以及非常薄的部分,修边以整理皮革的形状。进行空打4~6小时。
本发明中,除了以上述皮革作为底皮以外,还可以使用进行铬鞣制而得的皮革作为底皮,通过在其表面上形成本发明特定的涂膜,来得到作为目标的、具有以往的天然皮革所没有的特性即触感的新型天然皮革。
本发明在形成特定的涂膜的情况下得到的天然皮革的湿润感(MIU/MMD,不会影响底皮的鞣制方法,即使是在使用铬鞣制的底皮的情况中,也可以得到与戊二醛鞣制的底皮同样的良好湿润感(MIU/MMD)。
但底皮的柔软性,不论鞣制方法如何,都会影响湿润感(MIU/MMD),在较硬底皮的情况中不能得到良好的湿润感(MIU/MMD)。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测定MMD(表面摩擦系数的变化性)时,如果是柔软的底皮,则底皮会吸收涂膜的微小凹凸,MMD变小,湿润感(MIU/MMD)增多,而如果是硬底皮的情况,则底皮不能吸收微小的凹凸,MMD增大,湿润感(MIU/MMD)变小的缘故。
如果是BLC抗弯性为3.0以上的底皮,则可以得到良好的湿润感(MIU/MMD)。
下面将对使用铬鞣制的底皮的情况进行叙述。
一种天然皮革,是经过以下步骤得到的:(1)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2)使用3价铬配合物作为鞣剂进行鞣制的工序,(3)使用相对于皮革重量为10重量%的含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或它们的共聚物的树脂鞣剂和合成鞣剂进行复鞣、染色、然后再利用加脂剂进行的处理,(4)复鞣后的后处理。
该制法是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操作,可以使用上述那样的树脂鞣剂、合成鞣剂。
(1)鞣制和复鞣工序如下。
(I)鞣制工序如下。
对前面工序中得到的银层和底层进行脱灰处理以中和、除去前面工序中的石灰(散布已调节pH值的水,并进行处理使得蛋白质分解酶容易作用。使用30~35℃的水、或含有含氯化铵1~2%的亚硫酸氢钠的水进行处理。),在蛋白质分解酶(使用配合胰酶等酶的软化剂)存在下进行酶解(浸渗含有分解酶的水的处理,利用含有酶剂0.8~1.2%、氯化铵0.5%的水进行处理),使胶原蛋白组织变软,除去酶。
然后使用硫酸和甲酸调节pH值为2~3(酸洗),处理约3小时。这是由于,铬鞣剂不是酸性时不能溶解的缘故。
接着对原料皮添加3.0重量%的市售硫酸铬鞣剂,然后慢慢添加碳酸氢钠以提高铬鞣剂的碱性,使皮上吸附铬。将鞣制浴的温度调节到30~40℃,将鞣制结束后的最终pH值调节到3.6。设定鞣制时间为5小时。慢慢提高pH值,是为了使铬鞣剂充分浸渗到皮革中。当急剧提高pH值时,结果会是仅在皮革的表面吸附有铬。
水洗和脱水后,干燥成目标的皮革厚度,从反面刮削以调节厚度(削匀)、再切去皮周边的不需要的部分(修边)。
接着,进行甲酸钠处理,调节浴液pH值为4.0~5.0(中和工序),然后进行复鞣。复鞣时使用相对于皮革重量为5~15重量%的合成鞣剂(萘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和烯丙基磺酸的亚甲基环缩聚物)和相对于皮革重量为3~10重量%的聚丙烯酸树脂鞣剂,在35℃下进行60分钟。铬鞣剂比戊二醛鞣皮性强,通过鞣制工序可以得到几乎充分的耐热性,所以可以使复鞣剂的使用量比戊二醛鞣剂的使用量少。复鞣工序的主要目的使复鞣剂沉积在皮革纤维之间,改善蓬松等的触感、充实感。
(II)染色和加脂工序如下。
相对于皮革重量为0.5~5重量%的偶氮系酸性染料(按照目标颜色来改变)处理2小时,使用甲酸将pH值降低到4.0,使染料固定,皮革染色。
接着加入相对于皮革重量为3~12%的加脂剂(合成油和天然油的混合油)处理1小时,使用甲酸将pH值降低到3.5,从而使加脂剂固定。
(2)涂膜的形成
涂膜的形成以与本发明的情况同样的方式进行。
下面将对本发明中使用的试验测定方法予以说明。
本发明中如下所述,通过图13和图14中记载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测定,评价具有可观性。
(1)润湿感(湿润感)的测定(图13)
润湿感是通过表面摩擦的状态进行测定的。
(I)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的测定
使摩擦力检测子(图13a中示出的13A,也称作“U字型传感器”(U字宽度为10mm,在其宽度10mm的部位设置20根成束的粗0.5mm的钢琴丝制成10mm的宽度)(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在载重50g的状态下以摩擦速度1mm/秒,向固定方向(13F)定速移动,借助摩擦力检测端(13B指肚)测定表面摩擦μ0(如13c所示)。
在计算表面摩擦μ0时,将摩擦力检测子13A安装在摩擦力测定装置13D的摩擦力检测子保持件13G上,使样品13E的表面沿着移动方向(13F)移动。由摩擦力检测子13A测定的表面摩擦μ0向摩擦力检测子保持件13G传递,经过摩擦力检测部(13C),在摩擦力测定装置(13D)内进行数值化,显示出结果。根据表面摩擦μ0计算平均摩擦系数μm(MIU)。
平均摩擦系数μm(MIU)是表示表面的滑动难易程度的指标。
(II)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的测定
以同样方式根据表面摩擦μ0计算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也称作“表面摩擦系数的变化性”。MMD)。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是表示表面粗糙程度的指标。
(III)天然皮革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上述(I)平均表面摩擦系数与(ii)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之间的比值(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来计算。
(IV)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是评价湿润感的指标。该值越大,表示表面的触感越好。实用上为25以上时是允许的范围。
(2)具有平滑性(光滑感),可以通过测定表面粗糙度,求出其平均偏差来判断(图14)。图14由14a(显示表面粗糙度检测子的结构的放大图)、14b(显示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子测定摩擦力的装置的图)和14c(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子测定表面粗糙度,从而得到的平均偏差SMD的图示)组成。
(I)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的计算
测定表面粗糙度,并计算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
在所得皮革的表面上形成的涂膜表面上移动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也称作“U字型传感器”),测定上下厚度的变化,由此求出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是U字宽度为5mm,在其宽度5mm的位置设置伸展成0.5mm的钢琴丝而成的器件(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CO.,LTD.制)。在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载重10g的状态下,以1mm/秒摩擦速度、向固定方向(14F)以定速移动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由表面粗糙度检测端(14B,也称作“指尖”)测定上下厚度变化,求出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
在计算表面粗糙度时,将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安装在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14D)上,使样品(14E)的表面沿着移动方向(14F)移动。由表面粗糙度检测子(14A)测定的表示表面粗糙度的上下厚度变化沿着表面粗检测子保持件14G传递,并被传递到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14D),计算出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示于图中(14c)。
(II)将S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的值为2.5μm以下的情况评为良好。
(3)在保持涂膜的耐磨损性等物性的限度内,测定并确认以下评价项目。
(I)耐磨损性
耐磨损性试验机(图15)由显示摩擦子(横宽60mm、厚度25mm)的图(15a)和安装该摩擦子的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Colorfastness/Rubbing(Gakushin)Tester)(15B)(15b显示整体,テスタ一产业株式会社制AB301型)说明。
(II)试验方法如下。
采用2张10mm×50mm的皮革试验片。1张以长边平行于皮革的纵向(头至尾方向)的方式取样,另外1张以长边平行于横向(背-肚方向)的方式取样。以图15a所示的方式将试验片(15C)安装在摩擦试验机的摩擦子(15A)上,在载荷臂(15E、110mm)和载荷(15F)上连接摩擦子,调节摩擦子使其位于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15B)的进行试验的部分。将6号棉帆布(15D)切成宽30mm长250mm的大小。此时,使棉帆布的网纹与长边成直角。接着将棉帆布固定在摩擦试验机的进行试验的部分,并使长边平行于进行试验部分(宽120mm、半径200mmR的圆弧状部分)的运动方向。
在往复速度为30次/分钟、移动距离为100mm的条件下施加1.0kg的载荷(15F),在每往复500~1000次时停止机械,一边肉眼观察涂膜的状态一边摩擦,直至涂膜剥离。
记录观察到涂膜开始剥离时的往复次数,平均2张试验片的次数,作为学振磨损次数。
(4)关于保持涂膜的强度时的范围,对在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形成的涂膜测定相应于应力产生的应变(应力-应变曲线的制作)。测定方法采用哑铃法。
(I)试验片的调制(图16)
将树脂注入到有机硅模具中,在室温(20±5℃)下放置3天以上进行干燥,调制厚度为0.4~0.8mm左右的树脂膜。
使用冲裁模具从树脂膜冲裁出哑铃型的试验片(图16)。在试验片的中央刻划距离30mm的标记。
试验片的宽度W(mm)=20
试验片的初始标记距离L0(mm)=30
(II)试验方法
在图16所示的C、L、R的3点测定试验片的厚度,平均3点测定值,作为试验片的厚度T(mm)。
载荷-拉伸曲线的制作
使用TENSILON万能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AG-1 AUTOGRAPH),以100±20mm/分钟的速度拉伸试验片直至试验片断裂,得到载荷和标记间的伸长量的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的制作
(a)通过下式使载荷除以截面积来修正应力。
S=P/(W×T)
S:应力(MPa)
P:载荷(N)
W:试验片的宽度(mm)
T:试验片的厚度(mm)
(b)通过下式将标记间的伸长量修正为应变(伸长率)。
s=ΔL/L0×100
s:应变(%)
ΔL:标记间的伸长量(mm)
L0:初期标记间距(mm)
(c)10%模量
以应变10%时的应力作为10%模量(单位:MPa)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受以下所述的实施例限定。
以下所述的实施例记载了以下内容。
实施例1是关于“具有柔软性、具有比皮更好的独特弹性柔软,皮革不会过度伸长、具有回复力”的皮革的实施例(日本特愿2007-170359),作为制造底皮的具体例示出大量实验例。本说明书中,作为包含这些实验例的实施例1示出。记载在(0077)~(0086)段中。
实施例2~10是在上述实施例1所得的实验6的底皮(BLC50)的表面上形成涂膜的实施例。其中的实施例2~6是具体示出在实施例1所记载的底皮的表面上形成涂膜的着色层和面饰层时的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以及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例子。此外,实施例7~10是使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实施例11是显示对实施例1所得的底皮(BLC50)进行磨皮处理,在所得的皮革上形成涂膜,得到良好结果的具体例。
实施例12是在铬鞣制所得的皮革的表面上形成涂膜、得到良好结果的具体例。
将上述所有结果都一并示于表4中。
本发明的内容不受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1
下面是“具有柔软性,具有比皮更好的独特弹性,而且具有不会使皮革过度伸长的回复力”的皮革(日本特愿2007-170359)的制造例的具体例。
使天然皮革经过皮鞣制工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等一系列处理,得到了天然皮革。
使用以下的鞣剂进行复鞣。鞣剂以外的处理条件依照上述条件。
“复鞣”工序的鞣剂使用组成如下的鞣剂。
[表1]
Figure BPA00001256213600521
加脂剂使用以下的物质。
[表2]
Figure BPA00001256213600522
加脂剂的使用量是根据以往的复鞣工序经验计算出的,即相对于待处理的100重量%皮革,比例在15~19重量%的范围时良好。
使用上述鞣剂1~4,但此时在鞣剂4中额外添加铝进行复鞣,对所得的皮革测定抗弯性和定型率,确认各鞣剂和铝的效果。
对于所得的皮革,总结了所得的结果,并示出其中的最好结果。
复鞣的处理条件和定型率、BLC的结果如下。
表3
[表3-1]
Figure BPA00001256213600531
[表3-2]
Figure BPA00001256213600532
BLC(抗弯性),是在以每单位面积500g的载荷按压皮革的状态下,对试验片皮革测定在皮革上按压的深度的值,是同时测定柔软性和回弹力的值,以单位mm表示。显示出的值是柔软度的指标。
“最大定型率”,是通过从皮革的正交的X轴和Y轴两方向取样,将测定值中的较大的值称作最大定型率。定型率是,施加8Kg的载荷使样品呈伸长状态,然后去掉载荷,由恢复状态中的标线的伸长百分率表示,是测定回复力的值。并且可以通过这两个测定值判断皮革的状态,当两结果处在满意的范围内时判断为良好的皮革。
实验1(复鞣剂1仅使用植物鞣剂的情况(不含树脂))、实验2(复鞣剂2仅使用合成鞣剂的情况(不含树脂))的情况。均不含树脂。
对实验3(含有植物鞣制、合成鞣剂和树脂的情况)、实验4(合成鞣剂与树脂的组合)测定了最大定型率和BLC。
实验1中的BLC值为3.67,结果较低。最大定型率为7.6,在这方面不存在问题,但BLC值过低。本发明需要使BLC值和最大定型率两方面的结果均在良好的范围。
实验2中BLC值为4.22,结果较低。最大定型率为10.6,在这方面不存在问题,但BLC值过低。本发明需要使BLC值和最大定型率两方面的结果均在良好的范围。
实验1和2示出了复鞣剂使用过去一直使用的植物鞣剂和合成鞣剂的情况的结果,是以往例。
实验3是使用含有植物鞣制和合成鞣剂、以及树脂的复鞣剂的情况。与实验1和2相比,由于实验3中含有树脂,所以BLC值为4.47,得到了较高的结果,但最大定型率为13.9,结果较低。本发明需要使BLC值和最大定型率两方面的结果均在良好的范围。
实验4(鞣剂4)、实验5(鞣剂4)实验8(鞣剂4)、实验9(鞣剂4)、实验10(鞣剂4)、实验11(鞣剂4)示出了鞣剂使用合成丹宁和树脂的情况的结果。与实验1~3比较可知,任一试验的BLC值和最大定型率两者的结果均是良好的结果。
实验4的BLC值为4.78,最大定型率为11.1,
实验5的BLC值为4.90,最大定型率为11.5,
验8的BLC值为4.70,最大定型率为10.7,
实验9的BLC值为4.90,最大定型率为12.0,
实验10的BLC值为4.72,最大定型率为13.9,
实验11的BLC值为4.42,最大定型率为12.4。
除了含有铝的实验6和7的结果以外,图20中也示出了结果。根据实际所得的数值,将实验4、5、8、9、10和11的结果与实验3的结果进行比较,在BLC值(抗弯性)为4.42mm以上4.90mm以下(以B表示)、并且最大定型率为10.7以上13.9以下(以A表示)方面,可以说本发明的由合成鞣剂和树脂形成的鞣剂产生了有效的结果(需说明的是,组合使用鞣剂和树脂这本身就不是本发明完成前公知的技术,是用于清楚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而示出的。从这点来看,上述A和B所示的值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的结果。)。
以添加铝化合物而含有铝的状态处理的情况结果如下。
实验5(No56)中含有铝0重量%的情况、实验6(No61)中含有铝3.0重量%的情况、实验7(No82)中含有铝5.0重量%的情况的最大定型率、和BLC如下。
实验6(No61)的最大定型率为8.5,BLC为5.3,该结果是最大定型率目标值为10.0以下、BLC目标值为超过5.0以上的结果。铝含量为0%时的实验5(No56)(BLC为4.90,最大定型率为11.5)和含有5重量%铝时的实验7(No82)(最大定型率为12.4、并且BLC为4.77)和上述实验6(No61)的情况中,如果将最大定型率和BLC的结果连成曲线,则如图21所示。可知,在要求BLC的目标值5.0以上的范围和最大定型率的范围10.0以下时,当最大定型率的铝含量的范围在0.7~4.0的范围内时,则可以满足BLC目标值。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求出,当铝含量的范围在0.7~4.0的范围时,在最大定型率为10.0以下,BLC目标值为5.0以上的范围。
实施例2
实施例2~10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底皮(BLC50)的表面上形成涂膜的实施例。其中的实施例2~6是具体示出在实施例1所记载的底皮的表面上形成涂膜的着色层和面饰层时的、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以及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例子。此外,实施例7~10是使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I)下面的实施例2将说明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工序。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将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混合在一起,总计为7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3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7.5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总计为92.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2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86、湿润感(MIU/MMD)为34.3,上述评价(b)为50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3
(I)实施例3中,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进行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工序。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7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30重量%。
用于构成上述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
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15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30重量%,总计为92.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3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89、湿润感(MIU/MMD)为30.1,上述评价(b)为75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4
(I)实施例4中,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进行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工序。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7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3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25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和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总计为7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4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74、湿润感(MIU/MMD)为30.4,上述评价(b)为90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5
(I)实施例5示出了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工序。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7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3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30重量%。
上述用于构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和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总计为70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5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68、湿润感(MIU/MMD)为33.6,上述评价(b)为75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6
(I)实施例6中,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形成本发明的涂膜。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7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3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
作为上述面饰层,是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作为软成分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总计为62.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6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72、湿润感(MIU/MMD)为32.9,上述评价(b)为55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7
(I)实施例7~10是使涂膜的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涂膜的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9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1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25重量%。
上述用于构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作为软成分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和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总计为7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7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59、湿润感(MIU/MMD)为32.7,上述评价(b)为10000次,确认均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使涂膜的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涂膜的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I)实施例8中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形成本发明的涂膜。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重量%,总计为8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2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25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15.0%~85.0%,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总计为7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8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1.02、湿润感(MIU/MMD)为30.6,上述评价(b)为85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9
实施例9是使涂膜的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涂膜的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I)实施例9中,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进行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工序。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6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软成分的总计为40重量%。
作为上述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25重量%。
上述用于构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和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的重量%,总计为7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9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70、湿润感(MIU/MMD)为34.1,上述评价(b)为50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是使涂膜的面饰层的中间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固定,改变涂膜的着色层的软成分和硬成分的配合比例的研究例。
(I)在实施例10中,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进行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工序。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总计为50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的%,软成分的总计为50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25重量%。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作软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为25重量%,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为25重量%,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为25重量%,总计为75重量%。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10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72、湿润感(MIU/MMD)为30.5,上述评价(b)为85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11
实施例11是显示对实施例1的实验6所得的底皮(BLC50)进行磨皮处理,在所得的皮革上形成涂膜,得到良好结果的具体例。
(I)下面将讲述磨皮处理,示出在其表面形成涂膜后所得的良好结果。
(1)底皮的调制
底皮的调制如下。
对上述天然皮革进行磨皮(使用砂纸)进行刮削,作为底皮(该底皮为本发明的标准型。)使用。
(2)涂膜的形成
在形成着色层时,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78重量%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22重量%混合在一起,形成着色层,作为上述面饰层,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25.0重量%、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75.0重量%混合在一起,形成面饰层。
(II)评价同前,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11的上述(II)评价(a)中的光滑感(SMD)为2.50μm、湿润感(MIU/MMD)为26.3,上述评价(b)为100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是在铬鞣制所得的皮革的表面上形成涂膜、得到良好结果的具体例。
(I)上面示出了,本发明人等发明的、上述实施例1所得的底皮(BLC50)、和以对其进行磨皮处理所得的皮革(实施例11)作为底皮涂布涂膜的情况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
下面将示出,即使不使用该底皮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可以在底皮上形成涂膜的结果。
底皮的形成如下。
该情况中进行铬鞣制。鞣制工序中使用3价铬配合物作为鞣剂。
(1)底皮的调制
经过皮鞣制前的前处理、皮鞣制工序、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而得到天然皮革底皮。
前处理
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如下。
将从成年牛皮上取下的原皮浸水,水洗后取出,机械地除去背面的胶料(脂肪、肉),进行灰浸,使皮表面的毛溶解,去除皮表面的污垢,使石灰浸入到皮内部以使纤维松散,然后使用带式刀将皮分割成银层(皮的表面)和底层(皮的背面)。该工序是为了除去表皮的角蛋白、下层的弹性蛋白而进行的处理。皮革变成了除胶原蛋白纤维以外的部分被从皮组织上除去的状态。这些处理是一直以来进行的内容,适当采用已经公开的处理方法。
(II)鞣制工序
对前工序中得到的银层和底层,将前工序的石灰中和、除去,进行脱灰(散布已调节pH值的水进行处理,使得蛋白质分解酶容易作用。使用30~35℃的水、或含有含氯化铵1~2%的亚硫酸氢钠等的水进行处理。),在蛋白质分解酶(使用配合胰酶等酶的软化剂)存在下酶解(浸渗含有分解酶的水的处理,利用含有酶剂0.8~1.2%、氯化铵0.5%的水进行处理),使胶原蛋白组织变软,除去酶。
然后使用硫酸和甲酸调节pH值为2~3(酸洗),处理约3小时。这是由于,铬鞣剂不是酸性时不能溶解的缘故。接着对原料皮添加3.0重量%的市售硫酸铬鞣剂,然后慢慢添加碳酸氢钠以提高铬鞣剂的碱性,使皮上吸附铬。将鞣浴的温度调节到30~40℃,将鞣制结束后的最终pH值调节到3.6。设定鞣制时间为5小时。慢慢提高pH值,是为了使铬鞣剂充分浸渗到皮革中。当急剧提高pH值时,结果会是仅在皮革的表面吸附有铬。
水洗和脱水后,干燥成目标的皮革厚度,从反面进行刮削以调节厚度(削匀)、再切去皮周边的不需要的部分(修边)。
接着,进行甲酸钠处理,调节浴液pH值为4.0~5.0(中和工序),然后进行复鞣。复鞣时使用相对于皮革重量为5~15重量%的合成鞣剂(萘磺酸的甲醛缩合物和烯丙基磺酸的亚甲基环缩聚物)和相对于皮革重量为3~10重量%的聚丙烯酸树脂鞣剂,在35℃下进行60分钟。铬鞣剂比戊二醛鞣皮性强,通过鞣制工序可以得到几乎充分的耐热性,所以可以使复鞣剂的使用量比戊二醛鞣剂的使用量少。复鞣工序的主要目的使复鞣剂沉积在皮革纤维之间,改善蓬松等的触感、充实感。
(III)染色和加脂工序如下。
加入相对于皮革重量为0.5~5重量%的偶氮系酸性染料(按照目标颜色来改变)处理2小时,使用甲酸将pH值降低到4.0,使染料固定,对皮革染色。
接着加入相对于皮革重量为3~12%的加脂剂(合成油和天然油的混合油)处理1小时,使用甲酸将pH值降低到3.5,从而使加脂剂固定。
(IV)皮革加工工序的复鞣后的后处理工序如下。
作为复鞣后的后处理,进行干燥和涂饰作业(干燥、涂装)。将进行润湿涂饰作业前的、已被染色和加脂的润湿状态的皮革干燥一次,由此强化加脂剂、染料的附着,以具有染色坚牢性、耐水性和柔软性。并使皮革呈平板状,使皮革表面的褶皱伸展。其特征在于,加入了该褶皱伸展操作。
中和、复鞣、染色和加脂后的皮革的水分约为70~80%,容易挤出水分干燥,用定形器使皮革伸展、使皮革平滑、脱水。使水分变为50~60%。然后在30~50℃下吊干干燥,干燥至7%以下。该干燥时有时采用板上绷平干燥、真空干燥。通过回湿来对干燥后的状态赋予并调节水分。
通过拉软来调节皮革的柔软度。为此而进行振动拉软。
拉软后进行空打3.5~6.5小时,将皮革纤维松散,皮革变柔软。
然后通过绷平,将皮革固定在网上进行网上绷平干燥。在温度45~65℃、2~3小时、开口宽度第2刻度下进行。在欲仔细进行这些操作时,可以反复进行回湿、拉软、空打、通过绷平而进行的网上绷平干燥的操作。
然后,切去因干燥而变硬的边部、绷平时的剪切痕、以及非常薄的部分,修边以整理皮革的形状。进行空打4~6小时。
测定以此方式调制的铬鞣制底皮的BLC抗弯性,结果为3.2mm。
(2)涂膜的形成如下。
在底皮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I)在形成着色层时,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78重量%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22重量%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着色层,作为上述面饰层,将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25.0重量%、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75.0重量%混合在一起,而形成面饰层。
(II)评价同前,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实施例12中,上述(II)评价(a)的光滑感(SMD)为1.53μm、湿润感(MIU/MMD)为26.3,上述评价(b)为10000次,可确定任一情况都满足评价(a)和(b)。
比较例6
比较例6与上述实施例12同样,用铬鞣制后的皮革作为底皮。实施例12中通过形成本发明的涂膜来进行评价。
(I)本比较例6示出了涂膜的形成方法偏离本发明规定的成分和组成的情况(例如在形成面饰层时不使用中间成分,而使用硬成分,将其与软成分混合在一起而形成面饰层的情况),是与上述实施例12的情况不同的、不能得到满意评价的例子。
底皮的调制
通过实施例12所示的方法进行铬鞣制,得到皮革。
涂膜的形成如下。
在铬鞣制后的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层的形成
在上述底皮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为25重量%,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所示。)为53重量%,总计为78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为22重量%,软成分的总计为22重量%。作为着色层处于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0,硬成分为27重量%(本发明中中间成分为15.0~35.0重量%,这一点不相同),作为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0)为73重量%,总计为73重量%(不含中间成分而含有硬成分,这一点与本发明的涂膜不同)。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比较例6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2.30、湿润感(MIU/MMD)为19.0,上述评价(b)为20000次。评价(a)的光滑感(SMD)和湿润感(MIU/MMD)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比较例1
比较例1中,对使用通过一般的鞣制方法即使用戊二醛鞣制得到的皮革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进行磨皮处理,使用所得皮革作为底皮,在其上由不会形成本发明的涂膜的成分形成涂膜,并示出所得的结果。具体地说,是在面饰层的形成中采用硬成分,将硬成分和软成分混合在一起来形成面饰层的情况。结果,该情况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1)底皮的调制中,对使用通过一般的鞣制方法即使用戊二醛鞣制所得的皮革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进行磨皮处理,以所得的皮革作为底皮。
(2)涂膜层的形成如下。
(I)在上述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II)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成分)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为78重量%,处在上述范围内。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为22重量%,软成分的总计为22重量%(处在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作为上述面饰层,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0,硬成分为27重量%(本发明中中间成分为15.0~35.0重量%,这一点不同),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中,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为25重量%,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为25重量%,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为23重量%,总计为73重量%(处在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比较例1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2.60、湿润感(MIU/MMD)为17.0,上述评价(b)为20000次。评价(a)的光滑感(SMD)和湿润感(MIU/MMD)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比较例2
(I)比较例2是使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良好底皮,形成在家具等中使用的涂膜的情况。大家知道,家具中使用的皮革具有柔软特性。
结果显示出,当膜的形成方法为本发明所规定的组成之外的情况时,得不到满意的评价。
底皮的调制
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中得到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
涂膜的形成如下。
在上述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如图4所示。)为25重量%,与本发明的涂膜相比,硬成分不足。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54,图5)、其它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79),软成分的总计为75重量%(偏离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作为上述面饰层,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0,软成分(非常软以至于不能测定的树脂)为100%(偏离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比较例2中,(II)评价(a)中的光滑感(SMD)为1.05,湿润感(MIU/MMD)为42.2,上述评价(b)为500次。虽然评价(a)的光滑感(SMD)和湿润感(MIU/MMD)可以满足,但评价(b)差得太多。
比较例3
(I)比较例3中,使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良好的底皮,关于涂膜的形成,涂膜的形成方法是本发明规定的成分和组成之外的情况,面饰层的涂膜是由硬成分、中间成分和软成分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情况。
底皮的调制
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中得到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
涂膜的形成
涂膜的形成方法如下。
在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为78重量%,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为22重量%,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作为上述面饰层,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作为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92)为33重量%(偏离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除此以外,虽然在本发明中原本不使用硬成分,但这里使用22重量%(偏离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作为上述面饰层的软成分,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10%模量为0.11,图11)为45重量%(偏离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比较例3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1.25、湿润感(MIU/MMD)为16.5,上述评价(b)为10000次,在任一情况中评价(a)湿润感(MIU/MMD)均为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结果。
比较例4
比较例4是与比较例2同样,使用良好的底皮,形成在家具等中使用的涂膜的情况。大家知道,家具中使用的皮革具有柔软的特性。
在膜的形成方法为本发明所规定的组成之外的情况中,显示出,不能得到满意的评价。
底皮的调制
以上述实施例1的实验6中得到的天然皮革作为底皮。
涂膜的形成
在上述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为78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仅含有22重量%(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作为面饰层,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0,软成分中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上述树脂的10%模量为0.11,图11)为33重量%,(非常柔软以至于不能测定的树脂)为67重量%(偏离本发明的涂膜的范围)。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比较例1中,(II)评价(a)中光滑感(SMD)为0.87,湿润感(MIU/MMD)为30.0,上述评价(b)为2000次。虽然可以满足评价(a)的光滑感(SMD)和湿润感(MIU/MMD),但评价(b)相差太远。
比较例5
使用与上述比较例1的底皮同样的底皮。
(I)比较例5中,对使用通过一般的鞣制方法即使用戊二醛鞣制所得的皮革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进行磨皮处理,以所得的皮革作为底皮,对其使用本发明的涂膜形成时所含的成分和成分量,结果,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底皮的调制
底皮的调制中,对使用通过一般的鞣制方法即使用戊二醛鞣制所得的皮革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进行磨皮处理,以所得的皮革作为底皮。
涂膜的形成
涂膜的形成方法,比较例5中,(I)在上述天然皮革上形成预涂层涂膜(涂布量为40g/m2,膜厚为5μm),然后形成底涂层(涂布量为45g/m2,膜厚为9μm)。
在底涂层上形成以下的着色层和面饰层。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为48~90重量%,详细地说,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为25重量%和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77,图4)为53重量%,总计为78重量%。
用于形成着色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52~10重量%,本发明的软成分是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0.30,图6)为22重量%,硬成分是作为消光剂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10%模量为2.88。图3。)为78重量%。着色层的硬成分和软成分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作为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为15.0~35.0重量%,中间成分的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1.89,图8)为25重量%,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上述用于形成面饰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上述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为85.0~65.0重量%,详细地说,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消光剂)(10%模量为0.67,图9)为25重量%,二液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10%模量为0.54,图10)为25重量%,丙烯酸聚合物/聚氨酯聚合物共聚物(上述树脂的10%模量为0.11,图11)为25重量%,总计为75重量%。这也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II)由以下2个项目进行评价。(a)根据预先使用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KATO TECH CO.,LTD.制)对天然皮革测定的结果,光滑感(SMD)为2.5μm以下,并且湿润感(MIU/MMD)为25以上,(b)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结果良好。并且,在满足上述(a)和(b)的2个评价标准时,可以得出结论:是满足本发明的课题的皮革。
(III)比较例5的评价结果:光滑感(SMD)为2.06μm,湿润感(MIU/MMD)为19.5,并且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进行的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10000次。湿润感(MIU/MMD)差。
(IV)将比较例1和比较例5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例5的情况中,光滑感(SMD)为2.06μm,湿润感(MIU/MMD)为19.5。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光滑感(SMD)为2.60,湿润感(MIU/MMD)为17.0。
由以上结果可知,对于以使用通过一般的鞣制方法即使用戊二醛鞣制所得的皮革作为底皮的情况,使用本发明的涂膜形成时所含的成分和成分量的比较例5的情况,与使用的涂膜不同于本发明的涂膜的比较例1的情况相比,在光滑感(SMD)和湿润感(MIU/MMD)方面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可以理解为,本发明的根本在于,通过在一般已知的皮革上形成本发明的涂膜,可以在光滑感(SMD)和湿润感(MIU/MMD)方面得到良好的结果。
[表4]
Figure BPA0000125621360083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天然皮革是通过在使用含有铬或戊二醛的鞣剂经过皮鞣制工序、又经复鞣、染色和加脂的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形成预涂层、底涂层,再在底涂层上由特定的树脂形成着色层和面饰层,从而形成天然皮革。本发明的天然皮革具有天然皮革特有的润湿感(湿润感)和平滑性(光滑感),是近似皮革的,所以在汽车用内装饰部件以外的领域中也可以有效使用。

Claims (13)

1.一种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在经过使用含有铬或戊二醛的鞣剂进行了皮鞣制工序、并经过复鞣、染色和加脂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的表面上,形成有预涂层、底涂层,并在底涂层上混合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而形成着色层,再在着色层上混合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而形成面饰层,
其中,形成着色层的硬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形成着色层的软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形成面饰层的中间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形成面饰层的软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混合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硬成分48~90重量%、和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软成分52~10重量%而形成所述着色层,并且混合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的中间成分15.0~35.0重量%、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二液性聚氨酯树脂的软成分65.0~85.0重量%而形成所述面饰层,
其中,形成所述着色层的硬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2.3且为3.0以下的树脂,形成所述着色层的软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形成所述面饰层的中间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1.0且为2.3以下的树脂,形成所述面饰层的软成分为所述二液性聚氨酯树脂和含有聚氨酯树脂的树脂中的10%模量大于0.0且为1.0以下的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使用含有铬或戊二醛的鞣剂进行了皮鞣制工序、并经过复鞣、染色和加脂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是进行下述步骤而得到的天然皮革,
(1)在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
(2)以戊二醛作为鞣剂进行鞣制的工序,
(3)利用复鞣剂进行复鞣,染色,然后再利用由(I)合成油和天然油以及(II)合成油和天然成分的混合油形成的加脂剂进行加脂处理,
(4)复鞣后的后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复鞣剂由合成鞣剂和树脂构成,其中的合成鞣剂由下述成分构成:(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以及(c)乙二醛;其中的树脂由下述成分构成:(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使用含有铬或戊二醛的鞣剂进行了皮鞣制工序、并经过复鞣、染色和加脂工序而成的天然皮革是进行下述步骤而得到的天然皮革,
(1)在进行皮鞣制之前进行的前处理,
(2)以戊二醛作为鞣剂进行鞣制的工序,
(3)利用复鞣剂进行复鞣,染色,然后再利用由(I)合成油和天然油以及(II)合成油和天然成分的混合油形成的加脂剂进行加脂处理,
(4)复鞣后的后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复鞣剂由合成鞣剂、树脂和铝化合物构成,其中的合成鞣剂由下述成分构成:(a)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类、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甲醛的缩合物、(b)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或芳香族磺酸和芳香族磺酸与羟基芳香族化合物的亚甲基环聚合物、以及(c)乙二醛;其中的树脂由下述成分构成:(a')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以及(b')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使用KATO TECH CO.,LTD.制的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对其表面测定的SMD表示的光滑感为2.5μm以下,MIU/MMD表示的湿润感为25以上,以及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进行的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使用KATO TECH CO.,LTD.制的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对其表面测定的SMD表示的光滑感为2.5μm以下,MIU/MMD表示的湿润感为25以上,以及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进行的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使用KATO TECH CO.,LTD.制的KES-SE-SR-U带粗糙度的摩擦感测试仪对其表面测定的SMD表示的光滑感为2.5μm以下,MIU/MMD表示的湿润感为25以上,以及使用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进行的耐磨损性试验的结果为4000次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天然皮革是汽车用内饰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天然皮革是汽车用内饰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天然皮革是汽车用内饰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天然皮革是汽车用内饰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天然皮革是汽车用内饰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然皮革,其特征在于,天然皮革是汽车用内饰材料。
CN2009801176836A 2008-05-16 2009-05-15 面饰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7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9427 2008-05-16
JP2008129427 2008-05-16
PCT/JP2009/002167 WO2009139194A1 (ja) 2008-05-16 2009-05-15 トップコ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7139A CN102027139A (zh) 2011-04-20
CN102027139B true CN102027139B (zh) 2013-12-04

Family

ID=41318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6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7139B (zh) 2008-05-16 2009-05-15 面饰层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212403B2 (zh)
EP (1) EP2284285A4 (zh)
JP (1) JP5421907B2 (zh)
CN (1) CN102027139B (zh)
BR (1) BRPI0912803A2 (zh)
MX (1) MX2010012544A (zh)
RU (1) RU2494151C2 (zh)
WO (1) WO20091391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553A (zh) * 2010-10-12 2013-05-0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导电性皮革以及方向盘
JP5871502B2 (ja) * 2011-07-25 2016-03-0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光輝性天然皮革
CN102517409B (zh) * 2011-11-28 2013-07-24 郑州科信化工有限公司 皮革复鞣方法
CN102747608A (zh) * 2012-06-20 2012-10-24 浙江正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u合成革的后处理方法
CN102825853B (zh) * 2012-08-23 2016-03-02 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 羊巴pu皮革面料的制备方法
US9056962B2 (en) 2012-10-05 2015-06-16 S.C. Johnson & Son, Inc.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a colorant to a surface, protecting a surface, and providing wear resistance to a surface
US8785549B2 (en) * 2012-10-05 2014-07-22 S.C. Johnson & Son, Inc.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a colorant to a surface and/or for protecting a surface
JP6145280B2 (ja) * 2013-02-08 2017-06-0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本革製品の製造方法
EP2607499A3 (de) * 2013-02-14 2013-07-10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Leder
KR20170033384A (ko) * 2014-08-04 2017-03-24 시티즌 도케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혁 또는 가죽제품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6가 크롬 처리제, 조피혁 또는 조가죽제품 중 6가 크롬의 처리방법
MX2018007380A (es) 2015-12-18 2018-08-15 Rohm & Haas Recurtido de piel sin cromo.
CN105950793B (zh) * 2016-06-01 2018-01-19 际华三五一二皮革服装有限公司 山羊半植鞣服装革的制作方法
KR101896789B1 (ko) * 2016-11-03 2018-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외관 품질 및 내구성이 우수한 하이브리드 천연가죽의 제조방법
JP7200494B2 (ja) * 2018-03-30 2023-01-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用湿式不織布
JP7200495B2 (ja) * 2018-03-30 2023-01-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用濾材およびフィルター
CN113939603B (zh) * 2020-01-14 2022-09-20 美多绿汽车皮革株式会社 皮革的制造方法
CN113463404B (zh) * 2021-04-21 2023-04-21 安安(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防霉水性运动鞋革的生产方法
KR102485971B1 (ko) * 2021-09-16 2023-01-09 (주)태화 자가복원성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천연가죽 소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천연가죽 소재
CN114959124B (zh) * 2022-05-30 2023-06-30 柏德皮革(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云朵印花汽车内饰皮革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7896A (zh) * 2000-05-05 2003-07-02 杜邦公司 低度变形的涂覆天然皮革
CN1854165A (zh) * 2005-04-20 2006-11-01 广州宏昌胶粘带厂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78578C (de) 1930-10-07 1933-06-15 Aeg Regeleinrichtung fuer die Drehzahl eines Motors auf die Drehzahl eines Vergleichsmotors
US2315951A (en) 1941-04-25 1943-04-06 Du Pont Condensation products of diaryl ether sulphonic acids with formaldehyde
CH513933A (de) 1968-11-02 1971-10-1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aldehyd-Kondensationsprodukten von Terphenylsulfonsäuren und deren Verwendung
GB1337259A (en) * 1970-09-21 1973-11-14 Ucb Sa Treatment of leather
DE2803318A1 (de) 1978-01-26 1979-08-09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lyoxal
DE2843233C2 (de) * 1978-10-04 1985-07-18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Gerbstoff und dessen Verwendung
DE2932688A1 (de) 1979-08-11 1981-02-26 Bayer Ag Verfahren zum nachgerben mineralisch gegerbter leder mit aromatischen sulfonsaeuren
US4314802A (en) 1979-08-24 1982-02-09 Rohm And Haas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leather
DE3013912A1 (de) 1980-04-11 1981-10-29 Röhm GmbH, 6100 Darmstadt Polymerprodukte zur behandlung von bloessen und leder
DE3632638A1 (de) 1986-09-25 1988-03-31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gerbung von leder
DE3632587A1 (de) 1986-09-25 1988-04-07 Cassella Ag Verfahren zur gerbung von leder
IT1199294B (it) * 1986-11-18 1988-12-30 Antonio Luciani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pelli destinate alla fabbricazione di tomaie per calzature e relativo prodotto
DE3702615A1 (de) * 1987-01-29 1988-08-11 Henkel Kgaa Beschichtungs- und zurichtmittel fuer leder
DE3720776A1 (de) * 1987-06-24 1989-01-12 Helmuth Schmoock Ledermaterial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H0278278A (ja) 1988-09-13 1990-03-19 Nec Corp 赤外線センサ
EP0469389B1 (en) 1990-07-30 1994-04-27 Miles Inc. Two-component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JPH0489900A (ja) 1990-08-02 1992-03-24 Lion Corp 皮革処理剤
GB9120652D0 (en) * 1991-09-27 1991-11-06 Albright & Wilson Use of phosphonium compounds in the preparation of leather
DE4136618A1 (de) 1991-11-07 1993-05-13 Bayer Ag Wasserdispergierbare polyisocyanatgemische
JPH06329575A (ja) 1992-11-12 1994-11-29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グリオキサール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触媒
JP3725569B2 (ja) 1994-08-26 2005-12-14 ホクヨー株式会社 紫外線耐性皮革およびその製法
DE4440846A1 (de) * 1994-11-15 1996-05-23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Leder und Pelzfellen unter Verwendung von Polymergerbstoffen
EP0717114A3 (de) * 1994-12-15 1996-08-21 Ciba Geigy Ag Wässrige Zusammensetzung zum Vorgerben von Hautblössen oder Nachgerben von Leder
JP3493796B2 (ja) 1995-03-22 2004-02-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塗料
JP3419593B2 (ja) 1995-06-23 2003-06-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
JPH0925407A (ja) 1995-07-11 1997-01-28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
JPH0995700A (ja) 1995-09-29 1997-04-08 Koronbusu:Kk ソフト皮革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ソフト皮革用処理材
JP3630820B2 (ja) 1996-02-07 2005-03-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DE59702308D1 (de) 1996-06-26 2000-10-1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alzarmer Präparationen von Kondensationsprodukten
JPH10296939A (ja) 1997-04-28 1998-11-10 Sekisui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ウレタン樹脂複層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58534A (ja) 1997-08-19 1999-03-02 Sekisui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ウレタン樹脂複層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JPH11158500A (ja) * 1997-11-26 1999-06-15 San Plus Kk 革の処理方法、加色方法及び得られた革製品
US6177198B1 (en) * 1998-07-07 2001-01-23 Philipp Schaefer Leather with a finish on the buffed surfa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leather of this type
DE19847791A1 (de) 1998-10-16 2000-04-20 Bayer Ag Wäßrige Polyurethandispersionen
DE19858732A1 (de) 1998-12-18 2000-06-21 Bayer Ag Wäßrige 2 K-PUR-Systeme mit erhöhter Schlagzähigkeit, hohen Beständigkeitseigenschaften und guten optischen Eigenschaften,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WO2000073513A1 (en) * 1999-05-26 2000-12-07 Rhodia Consumer Specialties Limited Leather tanning
DE69925047T2 (de) * 1999-11-01 2006-03-02 Max India Ltd. Mattes transferelement zur verleihung eines lederfinishes
US20040221395A1 (en) * 2000-03-24 2004-11-11 Claudine Biver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leather containing aqueous polymer dispersions, film-forming in the absence of organic solvent
JP3788729B2 (ja) 2000-08-23 2006-06-2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研磨パッド
JP2002067239A (ja) 2000-09-01 2002-03-05 Ge Plastics Japan Ltd 塗装された物品
JP3811350B2 (ja) * 2000-12-21 2006-08-16 株式会社トウペ 皮革用の非または難黄変型中・厚膜型ウレタン塗料
GB2371559A (en) * 2001-01-26 2002-07-31 Clariant Int Ltd Tanning process and agents
JP2003128983A (ja) * 2001-10-24 2003-05-08 Daicel Chem Ind Ltd 人工皮革コーティング用水系樹脂組成物
DE10221220A1 (de) 2002-05-13 2003-11-27 Basf Ag Wässrige Polyurethanzubereitungen
JP2004018779A (ja) 2002-06-19 2004-01-22 Hokuyo Kk 天然鉱石入り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37259A1 (de) * 2002-08-14 2004-02-26 Basf Ag Formulierung für den Einsatz in der Chromfrei- oder Chromgerbung
DE102004015430A1 (de) * 2004-03-30 2005-10-20 Bayer Chemicals Ag Wässrige Polyurethandispersionen
JP2005330358A (ja) 2004-05-19 2005-12-02 Hokuyo Kk 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07397A (ja) 2005-05-02 2006-11-09 Nissan Motor Co Ltd 表皮材料
DE102005062030B3 (de) 2005-12-22 2007-06-21 Eads Space Transportation Gmbh Hitzeschild zur Montage an einem wärmestrahlenden Gegenstand, insbesondere an einem Raketentriebwerk
JP4624255B2 (ja) 2005-12-26 2011-02-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ービン制御装置
JP4848817B2 (ja) 2006-04-04 2011-12-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皮革材
JP4966581B2 (ja) 2006-04-28 2012-07-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現像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14919A (ja) 2006-05-29 2007-12-0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皮革用表面仕上げ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皮革
JP2007321031A (ja) 2006-05-31 2007-12-1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8031467A (ja) * 2006-07-04 2008-02-14 Seiren Co Ltd 皮革着色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53546B1 (ko) * 2007-05-31 2008-08-21 (주)남청 자동차 시트용 스플릿 가죽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172228B2 (ja) * 2007-06-28 2013-03-27 ミドリホクヨー株式会社
WO2010032938A1 (en) * 2008-09-17 2010-03-25 Lg Electronics Inc. Collision preven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etween recording medium and lens
JP201014406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Midori Hokuyo K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7896A (zh) * 2000-05-05 2003-07-02 杜邦公司 低度变形的涂覆天然皮革
CN1854165A (zh) * 2005-04-20 2006-11-01 广州宏昌胶粘带厂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12403B2 (en) 2015-12-15
MX2010012544A (es) 2011-03-15
RU2494151C2 (ru) 2013-09-27
JP5421907B2 (ja) 2014-02-19
EP2284285A4 (en) 2013-03-20
EP2284285A1 (en) 2011-02-16
RU2011109817A (ru) 2012-10-27
US20110078862A1 (en) 2011-04-07
CN102027139A (zh) 2011-04-20
WO2009139194A1 (ja) 2009-11-19
JPWO2009139194A1 (ja) 2011-09-15
BRPI0912803A2 (pt) 201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7139B (zh) 面饰层
CN101784679A (zh) 皮革
JP5506398B2 (ja) トップコート
CN101142328B (zh) 具有抗油性和抗水性的可洗皮革
JP2010241963A (ja) 防汚性付与皮革
CN100378269C (zh) 一种制革用染色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5009A (zh) 水性皮革涂料组合物和用于涂覆皮革的方法
KR20090041409A (ko) 마감처리된 가죽
CN110055358B (zh) 防污、超低总碳散发、耐磨耗牛皮汽车坐垫革制造工艺
JP5753181B2 (ja) 防汚性付与皮革
WO2011061945A1 (ja) 自動車シート用床革下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前記自動車シート用床革下地を用いた自動車シート用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40259A (ja) ウレタンビーズトップコート
CN101861425A (zh) 人造皮革用水系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人造皮革的制造方法及人造皮革
EP2839041B1 (e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the retanning and fatliquoring of leather, and the leather prepared
US2022024329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ather
EP1123981B1 (en) Leather coated with fluororesin
CN101379197A (zh) 用含氟化合物处理的皮革
CN101638696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二层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18968A (zh) 车辆内饰用真皮制品
JP5469545B2 (ja) 耐オレイン酸性に優れた天然皮革製品
US3761304A (en) Treatment of leather
CN109880947A (zh) 具有耐乙醇性的真皮制品
KR870000816B1 (ko) 염색성이 우수한 스웨드조 인공피혁의 재조방법
JP2010116488A (ja) 防汚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010894A (zh) 一种合成革用聚氨酯-聚脲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Yamagat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Midori Hokuyo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