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7894B - 乙烯基磺酸、其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乙烯基磺酸、其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7894B
CN101977894B CN2009801102052A CN200980110205A CN101977894B CN 101977894 B CN101977894 B CN 101977894B CN 2009801102052 A CN2009801102052 A CN 2009801102052A CN 200980110205 A CN200980110205 A CN 200980110205A CN 101977894 B CN101977894 B CN 101977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nyl sulfonic
sulfonic acid
content
sodium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2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7894A (zh
Inventor
秋风裕
宫井武彦
一色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Fine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Fine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Fine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Fine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7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7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8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06Evaporators with vertical tubes
    • B01D1/065Evaporators with vertical tubes by film evap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00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 B01D3/02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in boilers or sti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9/00Sulf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09/01Sulfonic acids
    • C07C309/02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09/20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42Nitriles
    • C08F220/44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8/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bond to sulfur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 C08F228/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bond to sulfur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by a bond to sulfu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2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 H01M8/1023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having only carbon, e.g. polyarylenes, polystyrenes or polybutadiene-styr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2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 H01M8/1025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having only carbon and oxygen, e.g. polyethers, sulfonated polyetheretherketones [S-PEEK], sulfonated polysaccharides, sulfonated celluloses or sulfonated polyes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2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 H01M8/103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having nitrogen, e.g. sulfonated polybenzimidazoles [S-PBI], polybenzimidazoles with phosphoric acid, sulfonated polyamides [S-PA] or sulfonated polyphosphazenes [S-PP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41Polymer electrolyte composites, mixtures or blends
    • H01M8/1044Mixtures of polymers, of which at least one is ionically conducti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9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M8/1072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by chemical reactions, e.g. insitu polymerisation or insitu crosslin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1)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的乙烯基磺酸;或者,(2)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的乙烯基磺酸;以及,它们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它们的制造方法、或适于它们的制造的薄膜蒸馏装置。

Description

乙烯基磺酸、其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乙烯基磺酸及其聚合物、它们的制造方法和适于制造的装置、以及包含它们的电气/电子材料。
背景技术
乙烯基磺酸作为构成功能性聚合物、导电性材料的单体正备受高度地瞩目。
但是,通常市售的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75重量%以下。因此,在将乙烯基磺酸浸渍于多孔性基材之后,即便要聚合,其聚合也不能充分进行,得不到作为质子传导性聚合物而起作用的物质。
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了纯度98%的乙烯基磺酸。但是,金属含量为数ppm。
近年来,乙烯基磺酸或其聚合物作为构成功能性聚合物和导电性材料的成分、以及作为面向电子仪器和半导体的材料而受到瞩目。
例如,报导了将乙烯基磺酸或其聚合物用于:抗蚀剂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2)、抗蚀剂保护膜用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3、4)、CMP浆料(专利文献5、6)、碱性二次电池用间隔件(专利文献7、8)、燃料电池电解质膜(专利文献1、9)、导电性聚合物掺杂剂(专利文献10、11)等。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06/059582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0-0356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平10-1209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6-25938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2004-031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2006-179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公开2000-195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公开2003-03119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4048063号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公表2005-536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专利公开2005-190940号公报
但是,这些用途中有很多不希望金属和杂质混入的用途。
例如,为面向半导体的材料时,该材料所含的杂质、特别是金属杂质,在晶圆制造工序中有可能产生向晶圆内部扩散并污染晶圆等问题。此外金属污染有可能诱发绝缘膜的可靠性降低、泄露电流的发生、成膜的异常等,存在对半导体装置产生较大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参照专利文献12、13、14)。
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公开2007-150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专利公开2004-189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专利公开2001-250807号公报
此外近年来,从对环境负荷少、减少二氧化碳排出的观点出发,使用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在汽车用、家庭固定用等各种用途中进行了研究。
作为该高分子电解质膜,目前使用在全氟骨架的侧链结合有磺酸基的全氟烷基磺酸型高分子。此外,开发了实施了各种改良的全氟磺酸型高分子。但是,由于使用了高分子的制造工序复杂、成本大幅降低困难的氟化碳系材料,因此费用变高。
于是,开发了不使用氟系聚合物、且提高了质子导电率的烃系高分子电解质膜。烃系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合成容易、可对应复杂的分子结构、物性容易控制。此外从再利用的观点出发,由于不含氟,因而在不产生有害物质方面是有利的。
但是,烃系高分子的情形中,与全氟烷基磺酸型高分子相比,化学稳定性差。其原因在于,氢和氧隔着电解质膜发生交叉泄露(cross leak)而在电极催化剂上反应产生过氧化氢,由其产生的自由基使得膜发生劣化。此外铁离子由于是促进过氧化氢的氧化能力的催化剂,因此加速了膜劣化。(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Fuel Cel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Handbook of Fuel Cells.p647-662.2003
但是,以往对于乙烯基磺酸或其聚合物,并不知晓其为金属含量被充分降低的物质。
另一方面,对于制造乙烯基磺酸的方法,已知各种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2)。例如,专利文献15中记载了将乙烯基磺酸钠用盐酸脱钠处理从而制造乙烯基磺酸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16中记载了将羟乙磺酸用脱水剂五氧化二磷或焦磷酸进行脱水处理从而制造乙烯基磺酸的方法。
但是该记载的方法得不到充分品质的物质。
非专利文献2:国近三吾、片桐孝夫、工业化学杂志、第64卷第5号、1961、pp.929-932
专利文献15:美国专利第3312735号
专利文献16:美国专利第25976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的乙烯基磺酸。此外,提供以该乙烯基磺酸作为构成成分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提供包含该乙烯基磺酸或其聚合物的电气/电子材料。进而,提供适于前述乙烯基磺酸的制造的装置或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主要目的而进行了反复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得到具有优异性质的乙烯基磺酸,进而进行反复深入研究直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共聚物、制造方法、装置以及电气/电子材料。
项1:一种乙烯基磺酸,其特征在于,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
(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项1-1.一种项1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为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而得到的乙烯基磺酸,使得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项1-2.一种项1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为通过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得到的乙烯基磺酸。
优选为一种项1-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脱金属处理为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的处理: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项1-3.一种项1-1或1-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进而通过薄膜蒸馏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而得到。
项2.一种乙烯基磺酸,其特征在于,
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
(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
(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项2-1.根据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其为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而得到的乙烯基磺酸,使得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项2-2.根据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为通过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而得到的乙烯基磺酸。
优选为根据项2-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脱金属处理为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的处理: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项2-3.根据项2-1或2-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进而通过薄膜蒸馏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而得到。
项2-4.根据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使得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并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使用如下的薄膜蒸馏装置精制而得到(制成),该薄膜蒸馏装置为:
(1)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由钽形成的薄膜蒸馏装置,或
(2)前述(1)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具备:
蒸发蒸馏原料的蒸馏塔,
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前述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优选为,前述(1)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具备:蒸发脱金属处理后的乙烯基磺酸的蒸馏塔,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项2-5.一种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使乙烯基磺酸盐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接触进行脱金属处理,
并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使用如下的薄膜蒸馏装置精制而得到(制成),该薄膜蒸馏装置为:
(1)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由钽形成的薄膜蒸馏装置,或
(2)前述(1)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具备:
蒸发蒸馏原料的蒸馏塔、
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前述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优选为,前述(1)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具备:蒸发脱金属处理后的乙烯基磺酸的蒸馏塔,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项A.由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形成的电气/电子材料用原料。或者,用于制造电气/电子材料的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的用途。
项3.一种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将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单独或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聚合得到的。
项3-1.以项1~1-3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作为单体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以项2~2-5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作为单体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
项3-2.项1~1-3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聚合得到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或项2~2-5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聚合得到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
项B:由项3、项3-1或项3-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形成的电气/电子材料用原料。或者,用于制造电气/电子材料的项3、项3-1或项3-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用途。
项4.一种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使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单独或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的工序。
项4-1.一种乙烯基磺酸均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项1~1-3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或者,一种乙烯基磺酸均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项2~2-5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
项4-2.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使项1~1-3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或者,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使项2~2-5任一项所述的乙烯基磺酸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
项5.一种乙烯基磺酸精制用薄膜蒸馏装置,其中,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以高耐腐蚀性材料形成。
特别是,一种乙烯基磺酸精制用薄膜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由钽形成。
项6.根据项5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蒸发蒸馏原料的蒸馏塔,
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特别是,根据项5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蒸发脱金属处理后的乙烯基磺酸的蒸馏塔,
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项7.根据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的工序,
使用项5或6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的工序。
项C.根据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使得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使用项5或6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而得到(制成)。
特别是,根据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使得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使用项6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而得到(制成)。
项D.根据项1或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使乙烯基磺酸盐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接触进行脱金属处理,
使用项5或6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而得到(制成)。
特别是,根据项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使乙烯基磺酸盐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接触进行脱金属处理,
使用项6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而得到(制成)。
项8.一种电气/电子材料,其包含项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
项9.一种电气/电子材料,其包含项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
项10.一种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其包含项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
项E.一种燃料电池,其包含项10所述的高分子电解质膜。
项11.一种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其包含项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或项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
项12.一种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其包含项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作为掺杂剂。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另外,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ppm”则表示“重量ppm”、“ppb”则表示“重量ppb”。
1.乙烯基磺酸
(1)双键含量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特别是97重量%以上、进而为99重量%以上。
本发明中,双键含量是指,对双键进行定量并换算成乙烯基磺酸的纯度;换言之,乙烯基磺酸100g中所含的双键的摩尔数乘以每1克当量乙烯基磺酸得到的值。
双键含量可通过下式从碘值的测定值求得:
双键含量(重量%)=(碘值)×(108.1/2)/126.9
(这里,108.1为乙烯基磺酸的分子量,126.9为碘的原子量。)。
(2)金属含量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优选为500ppb以下、特别是300ppb以下。进而,(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优选为800ppb以下、特别是500ppb以下。
特别是,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优选为50ppb以下、特别是10ppb以下。进而,(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优选为50ppb以下、特别是20ppb以下。
作为碱土金属,可列举钙(Ca)等。
作为第一过渡金属,可列举铁(Fe)、铬(Cr)、镍(Ni)等。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可列举如下的乙烯基磺酸:
(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i)选自第一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作为进而优选的乙烯基磺酸,可列举如下的乙烯基磺酸:
(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ppm以下、且,
(iii)铁(Fe)、铬(Cr)和镍(Ni)的各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作为特别优选的乙烯基磺酸,可列举如下的乙烯基磺酸:
(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
(iii)选自第一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作为更优选的乙烯基磺酸,可列举如下的乙烯基磺酸:
(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且,
(iii)铁(Fe)、铬(Cr)和镍(Ni)各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进而,乙烯基磺酸优选使用锂(Li)、镁(Mg)、铝(Al)、钾(K)、锰(Mn)、铜(Cu)、锌(Zn)、锆(Zr)、锡(Sn)、铅(Pb)的各金属含量也低的物质,优选使用各自为100ppb左右、更优选为50ppb左右以下的物质。
金属含量可根据公知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可使用ICP质量分析(ICP-MS)方法、ICP发光分光分析(ICP-OES/ICP-AES)、原子吸光法等。通常优选使用ICP-MS。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的杂质和金属的含量较少,可适合作为电气/电子材料用的原料使用。换言之,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在电气/电子材料的制造可适合作为原料使用。
作为电气材料,可列举燃料电池电解质膜、有机EL薄膜、电池周边材料等。此外作为电子材料,可列举半导体周边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电路基板材料等。
例如,可将乙烯基磺酸浸渍到基材中之后使其均聚而得到的物质、或与其它聚合性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物质作为燃料电池的高分子电解质使用。
此外,可将乙烯基磺酸、或将其均聚而得到的物质或与其它聚合性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物质作为光致抗蚀剂用组合物或电池用的高分子粘合剂或间隔件的材料使用。此外,可将聚合乙烯基磺酸得到的物质作为半导体制造用的研磨浆料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酸分散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EL装置中使用的导电性聚合物的掺杂剂等使用。
2.乙烯基磺酸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只要具有上述特性,则其制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通过下述制法得到。
制法1.具有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的工序的乙烯基磺酸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脱金属处理中的以下式表示的脱金属率为95%以上: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制法2.具有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的工序的乙烯基磺酸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脱金属处理为使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的处理。
制法3.进而,上述制法1或2所述的制法,其具有使用薄膜蒸馏装置对所得脱金属处理物进行精制的工序。
制法4.上述制法3所述的制法,其中,薄膜蒸馏装置为如下装置: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以高耐腐蚀性材料形成。
制法5.上述制法3所述的制法,其中,薄膜蒸馏装置为如下装置: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是钽制的。
制法6.上述制法4或5所述的制法,其中,薄膜蒸馏装置具备:
蒸发蒸馏原料的蒸馏塔,
设置于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作为原料的乙烯基磺酸盐,可列举例如,钠盐、钾盐、锂盐以及这些的混合物。其中特别适合使用乙烯基磺酸钠。
乙烯基磺酸盐可以是以组合物的形态来提供。例如,除了乙烯基磺酸盐之外还可将包含羟乙磺酸盐、双磺乙基醚的盐等的组合物作为原料使用。使用组合物时,全部组合物中的乙烯基磺酸盐的比例通常为25重量%以上左右。
脱金属处理是指从乙烯基磺酸盐除去金属并交换成氢的处理。换言之,是指从乙烯基磺酸盐除去金属离子并变换成乙烯基磺酸的处理。
将脱金属处理工序以通式所示时,如下所述:
CH2=CHSO3M→CH2=CHSO3H
(这里,M表示形成盐的金属。具体地说,表示钠、钾等)。
脱金属率优选95%以上、特别是97%以上、进而99%以上。
脱金属率是指以下式表示的值: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脱金属率换言之是指原料所含的金属对氢的交换率。例如,作为原料使用钠盐时,是由钠对氢的交换率(钠交换率)。进而换言之,是原料所含的金属盐化合物的降低率。
脱金属率可通过公知的方法测定酸值来求出。例如,可通过中和滴定测定酸值来求出。
脱金属率为95%以上时,化合物的分解或其影响显著降低。此外,可在脱金属处理后的精制工序中导入薄膜蒸馏,可以以高回收率进行大量蒸馏。进而,可以得到高品质的乙烯基磺酸,可得到蒸馏工序的馏出时着色少的乙烯基磺酸。此外可得到随时间变色少的乙烯基磺酸。
脱金属处理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换言之,优选使乙烯基磺酸盐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接触来进行脱金属处理。
使其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接触的方法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由于可靠地进行离子交换,因而优选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到柱中、并通入乙烯基磺酸盐水溶液来进行。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只要是在实现了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从公知的物质中适当选定。例如,可使用经交联的不溶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侧链上具有强酸基的化合物。作为强酸基的例子,可列举硫酸基、磷酸基和磺酸基等。
作为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具体的例子,可列举ダイヤイオン(注册商标)(SK1B、SK116、PK216等)、アンバ一ライト(注册商标)(IR-120B、IR-124等)、ダウエツクス(注册商标)(50wx8、HCR-S、モノスフイア650C等)、レバチツト(注册商标)(S-100等)等。
通过使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金属处理,可以以高比例降低乙烯基磺酸盐,可抑制化合物的分解、提高收率。
此外,可得到品质优异、着色少的乙烯基磺酸。
此外,通过使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以1次处理有效进行脱金属处理。
此外,可在后来的精制工序中导入薄膜蒸馏,可进行大量蒸馏。
在使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的脱金属处理中,从减少气体的产生、提高蒸馏的回收率等方面出发,脱金属率优选为95%以上、特别是97%以上、进而为99%以上。
通过上述脱金属处理得到的处理物优选进而通过公知的方法精制。脱金属处理物是指,对乙烯基磺酸盐或其组合物进行脱金属处理得到的物质,具体地说,指通过脱金属处理得到的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
精制方法可通过公知的方法适当设定,优选蒸馏、特别是借助薄膜蒸馏的精制。
通过薄膜蒸馏进行精制,可得到品质优异、馏出时的着色少、随时间着色的问题少的乙烯基磺酸。此外可以以高回收率进行大量精制。
特别是,优选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使得脱金属率为95%以上,将所得到的处理物通过薄膜蒸馏进行精制。
此外,优选使乙烯基磺酸盐与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接触来进行脱金属处理,将所得到的处理物通过薄膜蒸馏进行精制。
特别是优选为,使乙烯基磺酸盐与强酸性离子树脂接触进行脱金属处理,使得脱金属率为95%以上,对所得到的处理物进行薄膜蒸馏。
由此,可降低蒸馏时的化合物的分解、进一步提高回收率。此外,容易减少蒸馏时气体的产生、稳定保持减压度。此外,可连续蒸馏、可大量蒸馏。进而,可得到具有流动性的残渣而不是高粘性的固体形状的残渣。为此,容易洗涤装置和设备。此外,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品质高,馏出时几乎得到无色的乙烯基磺酸。此外,得到随时间变色少的乙烯基磺酸。
薄膜蒸馏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
薄膜蒸馏的条件可适当设定,通常温度为150~250℃左右、优选为150~230℃左右。
此外,压力通常为10~400Pa左右、优选为10~200Pa左右。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时,可更加抑制分解和聚合。
薄膜蒸馏还可根据需要重复两次以上,也可连续蒸馏。
薄膜蒸馏装置可使用公知的装置,但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优选以高耐腐蚀性材料形成。
进而,薄膜蒸馏装置为了不混入蒸馏残渣而在蒸馏塔的中间部设置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进而优选冷却部形成在蒸馏塔的外部。
作为具体的薄膜蒸馏装置的例子,可列举下述3.记载的装置。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的制法可根据需要进一步附加上述以外的工序。例如可附加原料精制工序等。
此外,可根据需要附加与乙烯基磺酸制造相关的现有技术。
通过上述制法,可得到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的乙烯基磺酸。换言之,本发明中使用的乙烯基磺酸中含有制法1~6任一项得到的乙烯基磺酸。通过上述制法得到的乙烯基磺酸的着色少、随时间变色也少。
3.装置
本发明提供在乙烯基磺酸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使用的薄膜蒸馏装置。换言之,本发明提供乙烯基磺酸制造用薄膜蒸馏装置或乙烯基磺酸精制用薄膜蒸馏装置。
本发明的薄膜蒸馏装置,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以高耐腐蚀性材料形成。
与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以下,也称为乙烯基磺酸接触部)是指,与作为蒸馏原料的脱金属处理后的乙烯基磺酸组合物、蒸发的乙烯基磺酸蒸气、该乙烯基磺酸蒸气凝结而成的乙烯基磺酸等接触的部分。还可称为接液部和/或接气体部。
作为具备乙烯基磺酸接触部的部件,可列举例如,送液用的配管、蒸馏塔的内壁、搅拌部、滑动片(wiper)部、冷却部、搅拌密封部、蒸馏原料的导入口、馏出管线、接收器、残渣排出管线等。
作为高耐腐蚀性材料,可列举JIS规格R-3503硼硅酸盐玻璃-1、耐腐蚀试验法中判定为完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
JIS规格R-3503硼硅酸盐玻璃-1是指,JIS规格(日本工业规格)R-3503中,等级是线性膨胀系数为3.5×10-6·K- 1以下、且碱溶出量为0.10ml/g以下或31μg/g以下的玻璃。
此外,耐腐蚀试验法中判定为完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是指,侵蚀度为0.05mm/年以下金属材料。作为耐腐蚀试验法,可列举例如,根据“化学装置便览”(化学工学协会编丸善出版、1970年发行、p.500)中a.项的方法,将试片浸到165℃的乙烯基磺酸中,测定一定时间后的重量变化和外观变化的方法。
作为属于JIS规格硼硅酸盐玻璃-1的玻璃,可列举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ハリオ(注册商标)、デユラン(注册商标)等制品。
此外,作为判定为完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可列举钽。
乙烯基磺酸接触部以高耐腐蚀性材料形成时,可抑制来自这些部件或部分的杂质混入。目前,乙烯基磺酸接触部中,作为金属使用SUS等,来自这些材料的杂质混入到乙烯基磺酸中,但通过为上述构成,可降低源自材料的杂质混入。
以下,说明高耐腐蚀性材料为钽的情形的例子。
乙烯基磺酸接触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为钽制,换言之以钽形成是指,包含具备乙烯基磺酸接触部的部件的全部或至少1个是钽制的情形。此外,包括1个部件所具有的乙烯基磺酸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为钽制、即以钽形成的情形。
另外,钽制是指,由基本上不含钽以外的成分的材料形成。换言之,是指钽以外的成分由0.3重量%、特别是仅含小于300ppm的量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装置包含仅搅拌旋转部和/或滑动片部是钽制的装置。此外,包含搅拌旋转部全部为钽制的装置、滑动片部的一部分为钽制的装置。此外,可列举薄膜形成部件的全部或一部分是钽制的装置。特别是,目前,优选以金属形成的部件或部分是钽制的。
更具体地说,是下降式薄膜蒸馏装置时,则可列举搅拌旋转部、滑动片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为钽制的装置。此外,可列举离心式薄膜蒸馏装置时,转子部、圆盘(disk)部为钽制的装置。
作为装置的一例,包括下述装置A,该装置具有:
蒸馏原料的导入口、
蒸发被导入的原料的蒸馏塔、
配置在蒸馏塔的塔顶部的搅拌驱动部、
配置在蒸馏塔内部的钽制的搅拌旋转部、
与搅拌旋转部连接的、至少包含钽制的部分的滑动片部、
与蒸馏塔连接的真空泵吸引口、
配置在前述蒸馏塔的内部的冷却部、
接收前述冷凝器中被凝结的乙烯基磺酸的乙烯基磺酸接收器、和
配置在蒸馏塔的塔底的残渣接收器。
例如,图1所示的装置包括在其中。
此外,作为其它装置,可列举如下构成的装置:乙烯基磺酸蒸气从蒸馏塔的中间部出来,到达设置在蒸馏塔外部的冷却部。
该装置通过将冷却部设置在蒸馏塔之外,可以进一步限制蒸馏残渣混入到乙烯基磺酸蒸气中。此外,乙烯基磺酸蒸气由于从蒸馏塔的中间部排出,因而可抑制搅拌驱动部等塔顶部分的腐蚀等导致杂质混入。
中间部是指,从蒸馏塔的塔顶至底部的长度为100时,距离塔顶30~60、优选为40~50左右的位置。
作为这样的装置的一例,包括下述装置B,该装置具有:
蒸馏原料的导入口、
蒸发被导入的原料的蒸馏塔、
配置在蒸馏塔的塔顶部的搅拌驱动部、
配置在蒸馏塔内部的钽制的搅拌旋转部、
与搅拌旋转部连接的、至少包含钽制的部分的滑动片部、
配置在蒸馏塔的塔底的残渣接收器、
配置在前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接收冷凝器中被凝结的乙烯基磺酸的乙烯基磺酸接收器、和
与乙烯基磺酸接收器连接的真空泵吸引口。
例如,图2所示的装置包括在其中。
蒸馏塔通常具备加热设备。此外,还可在蒸馏塔中根据需要附加温度传感器等公知的设备。
搅拌驱动部为用于旋转搅拌旋转部的动力部。搅拌驱动部通常为了防止在蒸馏塔中产生的蒸气导致腐蚀,通过搅拌密封部密闭。
通过使用上述装置进行精制,可得到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的乙烯基磺酸。换言之,本发明中使用的乙烯基磺酸包含通过使用上述薄膜蒸馏装置进行精制而得到的乙烯基磺酸。
特别是,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
(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
(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的乙烯基磺酸,
其可通过使用上述装置A或装置B进行精制而适合地制造。
特别是,通过使用装置B,可适合地制造。
4.均聚物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通过将上述乙烯基磺酸作为单体使其聚合而得到。换言之,本发明提供将上述乙烯基磺酸作为构成成分的均聚物。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由于可从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的乙烯基磺酸得到,因而几乎没有杂质、金属含量也低、品质优异。
本发明的聚合物优选为,金属含量为(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特别是,(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i)选自第一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进而,(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i)铁(Fe)、铬(Cr)和镍(Ni)的各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特别是优选为,本发明的聚合物的金属含量为,(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特别是,(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ii)钙(C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iii)选自第一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进而,(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ii)钙(C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iii)铁(Fe)、铬(Cr)和镍(Ni)的各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均聚物的分子量也可根据目的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体积排除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以下为“SEC”)法测定的重均分子量计为500~400000左右、特别是2000~300000左右。
另外,体积排除色谱(SEC)分为:流动相为有机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仪(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和流动相为水溶液的凝胶过滤色谱仪(GF C,Gel FiltrationChromatography)。本说明书中的体积排除色谱(SEC)包括这两者。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的杂质和金属的含量少、品质优异,可适合作为电气/电子材料用原料使用。换言之,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在电气/电子材料的制造中可适合作为原料使用。
作为电材料,可列举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有机EL薄膜、电池周边材料等。
此外作为电子材料,可列举半导体周边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电路基板材料等。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用聚合物、光致抗蚀剂用高分子、导电性聚合物的掺杂剂、有机EL薄膜用高分子等使用。
特别是适合在电子材料用、例如半导体用等防止金属污染的重要领域中使用。
5.均聚物的制法
乙烯基磺酸均聚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一般可通过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来进行。
自由基聚合可通过在乙烯基磺酸或该水溶液中添加少量引发剂并加热来进行。作为引发剂,可使用过氧化物、过硫酸盐、偶氮化合物、或氧化还原引发剂。
光聚合是对乙烯基磺酸或该水溶液照射光来进行。例如,可通过照射太阳光线、紫外线等来进行。此时,可根据需要加入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特别是,光聚合优选在N,N-二甲基甲酰胺的存在下进行。
辐射线聚合是对乙烯基磺酸或该水溶液照射辐射线来进行。
本发明的均聚物为了进一步降低金属含量,还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精制。精制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溶剂再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溶剂再沉淀法是指,在尽可能少量的溶剂中溶解聚合物,在对该聚合物的溶解度低的溶剂中再沉淀生成沉淀来进行的精制法。离子交换法是指,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金属离子的交换的精制法。
6.其聚物
本发明的共聚物提供以上述乙烯基磺酸作为构成成分的共聚物。即,本发明的共聚物包含上述乙烯基磺酸作为必须的单体。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通过将上述乙烯基磺酸与其它单体的1或2个以上共聚而得到。
其它单体是指,与上述乙烯基磺酸不同的聚合性化合物,是共聚物的构成单元之一的化合物。
其它单体只要为可与上述乙烯基磺酸共聚的物质,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乙烯基单体。
作为乙烯基单体,可列举例如,含磺酸基乙烯基单体、含羧基乙烯基单体、含酯基乙烯基单体、含氮乙烯基单体、含卤素乙烯基单体、脂肪族乙烯基单体、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等。
具体地说,作为含磺酸基乙烯基单体可列举丙烯酰胺甲基丙烷磺酸、苯乙烯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等。
作为含羧基乙烯基单体,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等。
作为含酯基乙烯基单体,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一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含氮乙烯基单体,可列举烯丙基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腈、氰基甲基苯乙烯等。
作为含卤素乙烯基单体,可列举氯乙烯、氯丁二烯、(甲基)烯丙基氯、氯乙基乙烯基醚等。
作为脂肪族乙烯基单体,可列举乙烯、丙烯等。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
上述其它单体可仅使用1种,此外也可使用2种以上。
例如,本发明的共聚物中包括将乙烯基磺酸与选自(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
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同样,(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是指丙烯酰胺和/或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腈是指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腈。
上述单体优选金属含量少。
例如优选使用,
(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特别是50ppb以下、以及
(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特别是50ppb以下左右的单体。
作为碱土金属,可列举钙(Ca)等。
作为第一过渡金属,可列举铁(Fe)、铬(Cr)、镍(Ni)等。
特别是,优选使用(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特别是50ppb以下、(ii)钙(C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50ppb以下、以及(iii)铁(Fe)、铬(Cr)和镍(Ni)的各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特别是50ppb以下的单体。
这些单体中的金属含量的降低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通常可通过蒸馏、升华来进行。
此时,为了防止单体的聚合,期望为了避开高温而在减压下处理、并添加适当的阻聚剂来进行。
作为阻聚剂,可列举氢醌、氢醌单甲醚、吩噻嗪、4-叔丁基邻苯二酚、3,5-二丁基-4-羟基甲苯、2,6-二硝基-对甲酚等。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可由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的乙烯基磺酸得到,因此杂质的含量低、金属含量也低、品质优异。
本发明的共聚物中包含:共聚物的(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的物质。
特别是包含:
(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i)选自第一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的物质。
进而为包含:
(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i)铁(Fe)、铬(Cr)和镍(Ni)的各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的物质。
本发明的共聚物中包含:共聚物的(i)钠(Na)的含量为200ppb以下、以及(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200ppb以下的物质。
特别是包含:
(i)钠(Na)的含量为200ppb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200ppb以下、以及
(iii)选自第一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200ppb以下的物质。
进而为包含:
(i)钠(Na)的含量为200ppb以下、
(ii)钙(Ca)的含量为200ppb以下、以及
(iii)铁(Fe)、铬(Cr)和镍(Ni)的各金属的含量为200ppb以下的物质。
构成共聚物的单体的比例可根据目的设定,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乙烯基磺酸1~99摩尔%、特别是10~90摩尔%左右、以及其它单体99~1摩尔%、特别是90~10摩尔%左右。
例如,本发明的共聚物中包括10~90摩尔%乙烯基磺酸与90~10摩尔%其它单体聚合得到的共聚物。
共聚物的分子量也可根据目的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以SEC法测定的重均分子量计为500~50000000左右、特别是2000~5000000左右。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的金属含量少,可适合作为电气/电子材料用原料使用。
作为电材料用,可列举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用、有机EL薄膜用、电池周边材料用等。
此外,作为电子材料用,可列举半导体周边材料用、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用、电路基板材料用等。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共聚物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用聚合物、光致抗蚀剂用高分子、导电性聚合物的掺杂剂、有机EL薄膜用高分子等的材料和/或其原料使用。
特别是适合在电子材料用、例如半导体用等防止金属污染的重要领域中使用。
7.共聚物的制法
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通过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进行。
自由基聚合通过将乙烯基磺酸或乙烯基磺酸水溶液与其它单体或该水溶液混合、并添加少量引发剂加热来进行。作为引发剂,可使用过氧化物、过硫酸盐、偶氮化合物、或氧化还原引发剂。
光聚合是将乙烯基磺酸或乙烯基磺酸水溶液与其它单体或该水溶液混合、并对其照射光来进行。例如,可通过照射太阳光线、紫外线等来进行。此外可根据需要加入光聚合性的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特别是,优选在N,N-二甲基甲酰胺的存在下进行。
辐射线聚合是将乙烯基磺酸或乙烯基磺酸水溶液与其它单体或该水溶液混合、并对其照射辐射线来进行。
使用2种以上其它单体时,可同时将这些混合,此外还可依次混合。
本发明的共聚物为了进一步降低金属含量,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精制。精制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溶剂再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溶剂再沉淀法是指,在尽可能少量的溶剂中溶解聚合物,在相对于该聚合物的溶解度低的溶剂中再沉淀生成沉淀来进行的精制法。离子交换法是指,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金属离子的交换的精制法。
8.电气/电子材料
本发明提供包含上述乙烯基磺酸、其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电气/电子材料。换言之,上述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其均聚物或共聚物可适合作为用于制造电气/电子材料的原料使用。
另外,本发明中,电气/电子材料是指电气材料和/或电子材料。
作为包含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的电气/电子材料,可列举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有机EL薄膜、电池周边材料、半导体周边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电路基板材料等。
此外,作为包含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和/或共聚物的电气/电子材料,可列举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有机EL薄膜、电池周边材料、半导体周边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电路基板材料等。
特别是,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和/或共聚物可适合作为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和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的材料使用。
(1)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
高分子电解质膜可通过将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成膜而得到。
成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通过由溶液状态成膜的方法(溶液浇铸法)或由熔融状态成膜的方法(熔融压制法或熔融挤出法等)等来进行。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为了得到所期望的特性而可适当设定。膜厚在溶液浇铸法中可通过溶液浓度或对基板上的涂布厚度来控制。此外,熔融压制法或熔融挤出法中可通过隔板厚度、模口隙距(die gap)、牵引速度等来控制。此外,在制造高分子电解质膜时,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使用通常的高分子中使用的增塑剂、稳定剂、脱模剂等添加剂。
所得电解质膜可适合用作燃料电池用。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高分子电解质膜除了使用用本发明的聚合物的膜以外,可根据公知的方法进行。此外,燃料电池的结构也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公知的结构。例如,可列举具有如下的电池,该电池构成为:氧极、燃料极、夹持在氧极和燃料极之间的电解质膜、配置在氧极之外侧的具有氧化剂流路的氧化剂配流板、以及配置在燃料极之外侧的具有燃料流路的燃料配流板等。
(2)光致抗蚀剂组合物
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可将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或其均聚物或共聚物通过通常的方法混合到水或有机溶剂中来制造。光致抗蚀剂组合物中还可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成分、例如其它的水溶性聚合物、碱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光聚合性的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敏化剂、光产酸剂等。
聚合物的比例可伴随水或有机溶剂、其它成分和光刻的条件等来适当设定。
可利用上述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形成抗蚀剂覆膜、并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感光膜图案。
抗蚀剂覆膜的形成方法还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通常通过将光致抗蚀剂组合物涂布到基板上之后,加热固化,并使溶剂挥发来形成。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旋转涂布、流延涂布、辊涂布等方法。此外,作为基板,可例举硅晶圆、玻璃、氧化铝、特氟龙(注册商标)等。
对所形成的抗蚀剂覆膜曝光之后,除去剩余部分的抗蚀剂,根据图案进行蚀刻,最后完全除去抗蚀剂,从而可形成图案。作为曝光源,可列举半导体激光、金属卤灯、高压汞灯、受激准分子激光、电子射线等。
(3)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可作为导电性聚合物的掺杂剂使用。
作为导电性聚合物,可列举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等。
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可如下制造:将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前述导电性聚合物与前述导电性聚合物进行离子键合,或者在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的存在下对形成导电性聚合物的单体进行电解聚合、化学聚合来制造。
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还可成膜来作为导电性聚合物膜使用。作为成膜方法,可列举,溶解到适当的溶剂中进行的浇铸法或旋涂法、使用熔融的导电性高分子的熔融法、电解聚合法、真空蒸镀法、等离子聚合法、Langmuir-B1odgett法、分子自组装法等。
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或由其得到的膜可用于各种光电子工学部件的用途、例如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光发电、二次电池、导电性高分子传感器、薄膜晶体管元件、电致发光元件、电解电容器等。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可得到着色少、随时间变色也少、高品质的乙烯基磺酸。
并且,将该乙烯基磺酸用于单体得到的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和共聚物,几乎没有杂质的存在,金属含量也低,品质也优异。
基于这样优异的性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和共聚物即便在高温且强的氧化气氛下的恶劣环境下也具有充分的耐久性,因此可适合作为电气/电子材料、例如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等、或其原料使用。
进而,本发明提供适于制造高品质的乙烯基磺酸的薄膜蒸馏装置。使用本发明的装置进行精制时,可得到双键含量高、且金属含量低的乙烯基磺酸。并且,根据本发明,还可使薄膜蒸馏装置连续运转而大量生产高品质的乙烯基磺酸。
可见,本发明可工业上生产高品质乙烯基磺酸。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II-1中使用的薄膜蒸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II-2~II-4中使用的薄膜蒸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乙烯基磺酸接收器:玻璃(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制
2...残渣接收器:玻璃(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制
3...加热器
4...搅拌驱动部(搅拌发动机)
5...搅拌旋转部:钽制
6...冷却部:玻璃(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制
7...搅拌密封部:氟树脂(特氟龙(注册商标))制
8...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导入口
9...真空泵吸引口
10...蒸馏塔:玻璃(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制
11...滑动片部:以钽制部分和氟树脂(特氟龙(注册商标))制部分构成
12...塔壁流下物回收用壁面:玻璃(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材料和测定方法
作为原料的乙烯基磺酸盐,使用乙烯基磺酸钠。
金属含量的测定用ICP质量分析装置(サ一モフイツシヤ一サイエンテイフイツク株式会社制型号:X系列X7ICP-MS)以内标法进行定量,同时减去实施的操作空白值来求得含量。
酸值和碘值的测定基于日本工业规格JISK0070-1992进行。酸值用中和滴定法测定。
双键含量通过下式从碘值的测定值计算。
双键含量(重量%)=(碘值)×(108.1/2)/126.9
这里,108.1为乙烯基磺酸的分子量,126.9为碘的原子量。
脱金属率(脱钠率)通过下式由酸值的测定值决定。
脱金属率(%)={(脱金属处理后的酸值)/(脱金属处理前的酸值)}×100
此外制造工序的收率通过下式由碘值的测定值计算。
收率(%)={(脱金属处理后的碘值)/(脱金属处理前的碘值)}×100
此外蒸馏工序的回收率通过下式由碘值的测定值计算。
回收率(%)={(蒸馏后的碘值)/(蒸馏前的碘值)}×100
此外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在下述A或B的条件下测定。
A条件:溶剂将聚环氧乙烷作为标准试样,通过体积排除色谱(SEC)法测定0.2M硝酸钠水溶液。使用的柱如下:连接东曹株式会社制的SEC柱TSK-GELα-2500、α-3000和α-4000这三根。
B条件:溶剂将聚苯乙烯作为标准试样,通过体积排除色谱(SEC)法测定0.1重量%溴化锂/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使用的柱如下:连接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GPC柱KF-803、KF-804和KF-805这三根。
吸光度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UV-2450),在光程长1cm的石英池中装入测定样品,在波长248或365nm下测定吸光度。
差热-热重同时测定(TG-DTA)使用理学制TG8120、在氮气气氛下、升温速度10℃/分钟、温度范围30~450℃下测定。此外,该测定从开始时计重量减少10%的时刻作为10%热分解温度(Td10%)。
另外,只要没有明确说明,各例中的%为摩尔%,收率表示摩尔收率。
比较例I-1:利用盐酸的脱钠处理和间歇蒸馏
在7.5Kg 25%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中加入3Kg 35%盐酸,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在减压下,浓缩约4L的水,过滤析出的盐,从而进行脱钠处理。进而进行2次该脱钠处理,将乙烯基磺酸钠的钠交换成氢,得到乙烯基磺酸水溶液。
从脱钠处理前的酸值的3次脱钠处理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3.5%。此外,脱钠处理前的碘值和3次脱钠处理后的碘值求得的收率为94.8%。
将4.5Kg所得乙烯基磺酸水溶液在5L玻璃烧瓶中进行减压下蒸馏,得到2.1Kg乙烯基磺酸。回收率为67%。减压度为500~1000Pa左右,变动较大,难以保持减压度。此外,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8重量%、Fe含量为750ppb、Na含量为5.7ppm、Ca含量为240ppb、Cr含量为330ppb、Ni含量为220ppb,从馏出时着色为浓的暗紫色。此外,残渣为黑色无流动性的物质。
比较例I-2: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间歇 浓缩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的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8.4%。此外,收率为94.3%。
将0.6Kg通过该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其结果,得到双键含量75重量%、Fe含量为1000ppb、Na含量为0.11重量%、Ca含量为430ppb、Cr含量为130ppb、Ni含量为24ppb的乙烯基磺酸。
实施例I-1: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的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8.4%。此外,收率为94.3%。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连续供给4.2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60~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7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94%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5重量%、且,Fe含量为455ppb、Na含量为465ppb、Ca含量为50ppb、Cr含量为120ppb,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2: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的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6.5%。此外,收率为97.0%。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连续供给5.2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80~22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70~9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90%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6重量%、Fe含量730ppb、Na含量为220ppb、Ca含量为130ppb、Cr含量为155ppb、Ni含量为145ppb,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3: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的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6.8%。此外,收率为95.3%。将4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连续供给8.3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70~19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55~10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73%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重量%、Fe含量为44ppb、Na含量为35ppb、Ca含量为160ppb、Cr含量为9ppb、Ni含量为6ppb,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4: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的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6.8%。此外,收率为95.3%。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连续供给3.5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90~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65~13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14%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重量%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
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将该蒸馏时产生的残渣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其结果,回收率为17%左右,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8重量%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
再次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将该蒸馏时产生的残渣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同样反复5次该操作。
该5次操作所得的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均为99重量%,且,Fe、Na、Ca、Cr、和Ni的各含量不足1ppm,馏出时为浅黄色。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5: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9%。此外,收率为90%。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连续供给5.2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209~221℃。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15~25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90%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2重量%、Fe含量为415ppb、Na含量为62ppb、Cr含量为141ppb、Ni含量为113ppb,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6:乙烯基磺酸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聚合
在20ml样品瓶内,混合2g实施例I-3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和1g(相对于1摩尔乙烯基磺酸为0.74摩尔)N,N-二甲基甲酰胺(片山化学公司制造特级试剂)后,使用UV照射机照射360nm的紫外线。在聚合温度35~45℃下聚合1小时后,体系内为透明树脂状的固体。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再次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浅黄色透明的固体,以体积排除色谱(以下为“SEC”)(A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5.0×104的聚合物。
实施例I-7:乙烯基磺酸的自由基聚合
在聚合管中,将10g实施例I-3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与10g离子交换水混合,添加0.2g偶氮双异丁腈进行充分减压脱气封管后,60℃下在暗处进行聚合。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再次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浅黄色透明的固体,以SEC(A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3.3×104的聚合物。
比较例II-1:利用盐酸的脱钠处理
在7.5Kg 25%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中加入3Kg35%盐酸,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接着,减压下浓缩约4L水,过滤析出的盐,从而进行脱钠处理。进而进行2次该脱钠处理,将乙烯基磺酸钠的钠交换成氢,得到乙烯基磺酸水溶液。
从脱钠处理前的酸值和3次脱钠处理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3.5%。此外,从脱钠处理前的碘值和3次脱钠处理后的碘值求得的收率为94.8%。
将4.5Kg所得乙烯基磺酸水溶液在5L玻璃烧瓶中进行减压下蒸馏,得到2.1Kg乙烯基磺酸。回收率为67%。减压度为500~1000Pa左右,变动较大,难以保持减压度。此外,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8重量%、Fe含量为750ppb、Na含量为5.7ppm、Ca含量为240ppb、Cr含量为330ppb、Ni含量为220ppb,从馏出时着色为浓的暗紫色。此外,残渣为黑色无流动性的物质。
比较例II-2: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间 歇浓缩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8.4%。此外,收率为94.3%。
将0.6Kg通过该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其结果,得到双键含量75重量%、Fe含量为1000ppb、Na含量为0.11重量%、Ca含量为430ppb、Cr含量为130ppb、Ni含量为24ppb的乙烯基磺酸。
比较例II-3: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 膜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8.4%。此外,收率为94.3%。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连续供给4.2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60~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7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94%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5重量%、且,Fe含量为455ppb、Na含量为465ppb、Ca含量为50ppb、Cr含量为120ppb,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I-1: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8.4%。此外,收率为94.3%。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使用图1所示的薄膜蒸馏装置,连续供给3.6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60~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7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96%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重量%、Fe含量24ppb、Na含量为25ppb、Ca含量为30ppb、Cr含量5ppb、Ni含量为4ppb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另外,对于钽,根据化学装置便览(化学工学协会编丸善出版、1970年发行、p.500)中a.项的方法,将试片浸到165℃的乙烯基磺酸中,测定19小时后的重量变化和外观变化以进行耐腐蚀试验,结果,侵蚀度保持为0.05mm/年以下。
实施例II-2: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8.4%。此外,收率为94.3%。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使用图2所示的薄膜蒸馏装置,连续供给3.6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60~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7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96%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重量%、Fe含量7ppb、Na含量为25ppb、Ca含量为不足20ppb、Cr含量为不足1ppb、Ni含量为不足1ppb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I-3: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6.8%。此外,收率为95.3%。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使用图2所示的薄膜蒸馏装置,连续供给3.5Kg所得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90~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65~13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14%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7重量%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
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将该蒸馏时产生的残渣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其结果,回收率为17%左右,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8重量%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
再次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将该蒸馏时产生的残渣用薄膜蒸馏装置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同样反复5次该操作。
该5次操作所得的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均为99重量%、Fe含量为10~15ppb、Na含量为不足10ppb、Ca含量为不足20ppb、Cr含量为不足1ppb、Ni含量为不足1ppb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试验例1
实施例I-2和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的248nm和365nm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
表1
  248nm   365nm
  实施例I-2   0.97   0.24
  实施例II-2   0.72   0.08
如表1所示,实施例I-2和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的吸光度均小。特别是实施例II-2中所得乙烯基磺酸可见吸光度更小、即透过率变得更大。
由此可以想到,将该金属含量少的乙烯基磺酸用于光致抗蚀剂组合物时,可以以稳定的线宽形成曝光时的光的透过率高、且在显影后形成的光致抗蚀剂膜的抗蚀剂图案。
实施例II-4: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脱钠处理和薄膜 蒸馏
将预先用盐酸再生的26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注册商标)モノスフイア650C)填充到内径200mm、高900mm的柱塔中,从柱下流入12.2Kg 25重量%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旭化成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N-SVS-25),接着,用100Kg离子交换水从柱下洗涤以进行脱钠处理。从1次脱钠处理前后的酸值求得的脱钠率为99%。此外,收率为88.4%。将300kg通过如此脱钠处理得到的稀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使用图2所示的薄膜蒸馏装置,连续供给15.4Kg所得的乙烯基磺酸组合物,尝试减压下进行连续蒸馏。温度条件为185~200℃。其结果,减压度保持为100~150Pa,可稳定地继续蒸馏运转。此外,完全没有亚硫酸气体的气味,回收率保持为80%左右。
所得乙烯基磺酸的双键含量为98.1重量%、Fe含量为1.5ppb、Na含量为10ppb、Ca含量为不足20ppb、Cr含量为不足1ppb的高纯度,馏出时为浅黄色,随时间经过6个月后也看不到着色的进行。此外尽管蒸馏时产生残渣,但残渣为黑褐色、且为流动性的,可容易洗涤。
实施例II-5:乙烯基磺酸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聚合
在20ml样品瓶内,混合2g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和1g(相对于1摩尔乙烯基磺酸为0.74摩尔)N,N-二甲基甲酰胺(片山化学公司制造特级试剂)后,使用UV照射机照射360nm的紫外线。在聚合温度35~45℃下聚合1小时后,体系内为透明树脂状的固体。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再次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浅黄色透明的固体,以SEC(A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5.0×104的聚合物。
实施例II-6:乙烯基磺酸的自由基聚合
在聚合管中,混合10g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与10g离子交换水,添加0.2g偶氮双异丁腈进行充分减压脱气封管后,60℃下在暗处进行聚合。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再次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四氢呋喃中,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浅黄色透明的固体,以SEC(A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3.3×104的聚合物。
比较例II-4:聚乙烯基磺酸钠
测定聚乙烯基磺酸钠(アルドリツチ公司制造)的分子量和评价热物性。分子量以SEC(A条件)进行测定,其重均分子量为9.0×104
试验例2
实施例I-7和II-5中得到的聚合物和比较例II-4的聚合物的差热-热重同时测定(TG-DTA)测定结果示于表2。这里,Td10%表示10%热分解温度。
[表2]
  Td10%
  实施例I-7   156℃
  实施例II-5   187℃
  比较例II-4   355℃
如表2所示可知,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得到的聚合物,具有150℃以上的Td10%
比较例II-4的聚乙烯基磺酸钠由于磺酸基为钠盐的形态,因此可知热稳定性优异。但是,聚乙烯基磺酸钠由于为金属盐,因而为水溶性,在水存在下离子化。因此作为燃料电池膜是不适合的。
乙烯基磺酸在结构上仅由乙烯基和磺酸基构成。因此,将乙烯基磺酸作为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与使用其它含磺酸基乙烯基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相比,磺酸基的密度非常高。
进而,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得到的聚合物的杂质少、金属含量也少,因此磺酸基的密度更高。
进而,如表2的结果所示,可推测,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得到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也优异,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通常的工作温度、即室温开始距离120℃左右是充分稳定。
进而,本发明的聚合物由于是使用低金属量的乙烯基磺酸而得到,因而可推定金属含量也降低、高分子电解质膜的耐氧化性也提高。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聚乙烯基磺酸聚合物可作为优异的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优异的材料使用。
试验例3:PEDOT/PVS的化学氧化聚合和其导电率
在聚乙烯基磺酸(以下为“PVS”)水溶液中,将3,4-乙撑二氧噻吩化学氧化聚合,合成由聚(3,4-乙撑二氧噻吩)(以下为“PEDOT”)和聚乙烯基磺酸(以下为“PVS”)形成的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PEDOT/PVS。
在100ml茄型烧瓶中,加入0.135g实施例II-5的聚乙烯基磺酸、50ml离子交换水、0.71g3,4-乙撑二氧噻吩,搅拌1小时。
加入1.14g过硫酸铵,用氩气充分置换,室温下聚合12小时。聚合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子交换水、使用排除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膜(Spectrum公司制造、Spectra/Por(注册商标))进行3天透析,除去低分子成分。
将所得PEDOT/PVS分散液浇铸成膜到特氟龙(注册商标)板上,在40℃下加热干燥一夜后,使用四探针测定器(共和理研K-705RS)在室温下测定导电率。
为了比较,将同样测定PEDOT/PSS(聚苯乙烯磺酸)(アルドリツチ公司制造)的导电率的结果示于表3。
[表3]
  导电率(Scm-1)
  实施例   PEDOT/PVS   5.6×10-3
  比较例   PEDOT/PSS   3.9×10-3
如表3所示,从PEDOT/PSS的导电率,显示PEDOT/PVS为高的值。
认为PEDOT将PSS作为掺杂剂分散到水中,PVS也与PSS同样发挥掺杂剂的功能。
此外,由于在结构上PSS具有芳香环,因而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与基板的接触性差。另一方面,PVS由于不具有芳香环,因而可预想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与基板的接触性优异。
即,可知PVS可作为比PSS优异的导电性聚合物的掺杂剂使用。
实施例III-1: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利用紫外线 照射的共聚
在4.5ml石英池中加入0.5g实施例I-1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0.5g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5g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如下物质: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放入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加入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为0.1重量%的氢醌单甲醚,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
对所得混合物照射20分钟紫外线。其后,将该反应液滴加到大量的甲醇中,分离白色固体。将所得白色固体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所得聚合物为白色透明的固体,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1.1×106的聚合物。
实施例III-2: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利用紫外线 照射的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为表4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1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3: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利用紫外线 照射的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为表4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1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1~III-3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4。另外,以下,摩尔%表示:基于由单体的重量(g)算出的摩尔数,构成共聚物的全部单体的摩尔数为100时的各单体的摩尔数的比例。
[表4]
Figure BPA00001230440600491
实施例III-4: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自由基聚合
在50ml茄型烧瓶中加入1.73g实施例I-1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和0.29g丙烯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44mg作为引发剂的过硫酸铵、4ml作为反应溶剂的离子交换水。另外,44mg过硫酸铵相对于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总mol数相当于1mol%。
将乙烯基磺酸、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溶解后,充分进行氮气置换,在60℃下搅拌16小时。室温冷却后,加入15ml甲醇,过滤、洗涤而除去残留的引发剂。
浓缩甲醇滤液,滴加到大量的四氢呋喃中,分离白色固体。并且将所得白色固体、在60℃、加热减压干燥2天,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对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可溶。此外,对所得聚合物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8×104的聚合物。
实施例III-5: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自由基聚合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重量为表5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4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6: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自由基聚合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重量为表5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4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4~III-6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5。
[表5]
Figure BPA00001230440600501
实施例III-7: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在4.5ml石英池中加入0.5g实施例I-1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0.5g丙烯酰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和0.5g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后,UV照射20分钟,得到聚合物。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乙腈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再次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乙腈中,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对所得聚合物以SEC(A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4.0×105的聚合物。
实施例III-8: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重量为表6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7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9: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重量为表6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7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7~III-9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6。
[表6]
实施例III-10: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在55mmφ的盘中加入0.6g实施例I-1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2.0g丙烯腈、0.3gN,N-二甲基甲酰胺和25mg偶氮双异丁腈,均匀混合。丙烯腈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丙烯腈(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加入相对于丙烯腈为0.1重量%的氢醌单甲醚,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N,N-二甲基甲酰胺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N,N-二甲基甲酰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
对混合物照射25分钟紫外线。其后,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后,滴加到溶液的20倍重量的离子交换水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白色透明的固体,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2.0×106的聚合物。
实施例III-11: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为表7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10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12: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为表7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II-10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II-10~III-12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7。
[表7]
从表4~表7所示可知,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可得到具有充分的重均分子量的乙烯基磺酸的共聚物。
实施例III-13: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在10mm石英池中加入0.9g实施例I-5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1.0g丙烯腈、和0.45g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后,UV照射40分钟,得到聚合物。丙烯腈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丙烯腈(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N,N-二甲基甲酰胺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N,N-二甲基甲酰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后,滴加到溶液的20倍重量的异丙醇中。过滤所得沉淀物,用100ml的异丙醇洗涤后,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0.28g的聚合物。
对所得聚合物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3.2×106的聚合物。此外,用氯化钠对聚合物离子交换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定并测定聚合物中的乙烯基磺酸单元的比例,为12.8重量%。
从实施例III-13的结果可知,使用高纯度且低金属量的乙烯基磺酸得到的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可得到含有大量乙烯基磺酸单元、且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由于含有大量乙烯基磺酸单元,可知可得到质子传导性优异的高分子电解质膜。
此外,高分子量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的成膜性良好,可知可作成牢固的膜。
实施例IV-1: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利用紫外线 照射的共聚
在4.5ml石英池中加入0.5g实施例II-1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0.5g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5g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如下物质: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放入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加入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为0.1重量%的氢醌单甲醚,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
对所得混合物照射20分钟紫外线。其后,将该反应液滴加到大量的甲醇中,分离白色固体。将所得白色固体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白色透明的固体,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1.1×106的聚合物。
实施例IV-2: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利用紫外线 照射的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为表8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1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3: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利用紫外线 照射的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为表8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1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1~IV-3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8。
[表8]
实施例IV-4: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自由基共聚
在50ml茄型烧瓶中加入1.73g实施例II-1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0.29g丙烯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44mg作为引发剂的过硫酸铵、4ml作为反应溶剂的离子交换水。另外,44mg过硫酸铵相对于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总mol数相当于1mol%。
将乙烯基磺酸、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溶解后,充分进行氮气置换,在60℃下搅拌16小时。室温冷却后,加入15ml甲醇,过滤、洗涤而除去残留的引发剂。
浓缩甲醇滤液,滴加到大量的四氢呋喃中,分离白色固体。并且将所得白色固体、在60℃、加热减压干燥2天,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对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可溶。此外,对所得聚合物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8×104的聚合物。
实施例IV-5: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自由基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重量为表9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4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6: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自由基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酸的重量为表9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4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4~IV-6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9。
[表9]
Figure BPA00001230440600561
实施例IV-7: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在4.5ml石英池中加入0.5g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0.5g丙烯酰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和0.5g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后,UV照射20分钟,得到聚合物。
将所得聚合物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乙腈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再次溶解到离子交换水中后,滴加到水溶液的20倍重量的乙腈中,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对所得聚合物以SEC(A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4.0×105的聚合物。
实施例IV-8: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重量为表10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7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9: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酰胺的重量为表10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7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7~IV-9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10。
[表10]
实施例IV-10: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在55mmφ的盘中加入0.6g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2.0g丙烯腈、0.3gN,N-二甲基甲酰胺和25mg偶氮双异丁腈,均匀混合。丙烯腈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丙烯腈(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加入相对于丙烯腈为0.1重量%的氢醌单甲醚,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N,N-二甲基甲酰胺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N,N-二甲基甲酰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
对混合物照射25分钟紫外线。其后,将所得聚合溶解物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后,滴加到溶液的20倍重量的离子交换水中。过滤所得沉淀物,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为白色透明的固体,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2.0×106的聚合物。
实施例IV-11: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为表11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10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12: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为表11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IV-10同样进行聚合得到共聚物。
实施例IV-10~IV-12中使用的单体的重量、摩尔%、和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示于表11。
[表11]
Figure BPA00001230440600591
如表8~表11所示,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可得到具有充分的重均分子量的乙烯基磺酸的共聚物。
实施例IV-13:乙烯基磺酸与丙烯腈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 共聚
在10mm石英池中加入0.9g实施例II-4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1.0g丙烯腈、和0.45g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后,UV照射40分钟,得到聚合物。丙烯腈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丙烯腈(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N,N-二甲基甲酰胺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将N,N-二甲基甲酰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加入到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减压下进行蒸馏精制而得到。
将所得聚合溶解物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后,滴加到溶液的20倍重量的异丙醇中。过滤所得沉淀物,用100ml的异丙醇洗涤后,在50℃加热真空干燥一昼夜得到0.19g的聚合物。
对所得聚合物以SEC(B条件)进行测定,为重均分子量为3.8×106的聚合物。此外,用氯化钠对聚合物离子交换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定并测定聚合物中的乙烯基磺酸单元的比例,为13.8重量%。
实施例IV-13的结果可知,使用高纯度且低金属量的乙烯基磺酸得到的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可得到含有大量乙烯基磺酸单元、且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由于含有大量乙烯基磺酸单元,可知可得到质子传导性优异的高分子电解质膜。
此外,高分子量的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的成膜性良好,可知可作成牢固的膜。
试验例4
使用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求出Q值、e值。
这里,Q值和e值是指,式Alfrey-Price所示的常数,是通过下式1的生长反应的速度常数k12假设以下式2表示得到的值。
[式1]
M1·+M2→M2·
[式2]
k12=P1Q2exp(-e1e2)
式中,P1表示M1·的一般反应性(共振稳定化),Q2表示M2的共振稳定化的程度,e1和e2分别表示M1·和M2的极性效果。
作为基准选择苯乙烯,其Q值为1.0,e值为-0.8。
合成实施例II-2中得到的乙烯基磺酸与苯乙烯的共聚物,其结果,所得乙烯基磺酸的Q值为0.09、e值为1.3。
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乙烯基磺酸(乙烯磺酸)的Q值为0.09、e值为1.3。
使用这些的值,通过下式求出与各种共聚单体的反应性比r1、r2
[式3]
r 1 = k 11 k 12 = Q 1 Q 2 exp { - e 1 ( e 1 - e 2 ) }
r 2 = k 22 k 21 = Q 2 Q 1 exp { - e 2 ( e 2 - e 1 ) }
式中、Q1、e1表示成为M1的乙烯基磺酸的Q值、e值。此外,Q2、e2表示成为M2的各种共聚单体的Q值、e值。另外,共聚单体的Q值、e值使用引自POLYMER HANDBOOK FOURTHEDITION(JOHN WILEY & SONS INC PUBLISHED p.II-318-319)的下述表所示的值。
[表12]
本发明和非专利文献2中的乙烯基磺酸的Q值和e值示于表13。此外所得反应性比r1和r2的结果示于表13。
[表13]
Figure BPA00001230440600614
  M2   r1   r2   r1   r2
  甲基丙烯酸甲酯   0.036   12.422   0.098   7.939
  丙烯酸   0.063   13.346   0.142   7.039
  丙烯酰胺   0.146   3.852   0.377   2.328
  丙烯腈   0.171   5.813   0.336   2.666
其结果,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时,r1为1.9~2.7倍,推定在共聚物中含有较多乙烯基磺酸。
可见,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有与各种乙烯基单体的共聚效率得到大幅改善的启示,可得到乙烯基磺酸含量增加的共聚物。
乙烯基磺酸含量增加时,认为聚合物中的磺酸基含量也变多,质子导电率进一步提高,因而可认为本发明的共聚物成为优异的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材料。
进而,本发明的乙烯基磺酸聚合物通过使用低金属量的乙烯基磺酸而得到,从而还降低了金属含量,因此,认为也可提高高分子电解质膜的耐氧化性。

Claims (12)

1.一种乙烯基磺酸,其中,
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
(i)钠(Na)的含量为1ppm以下、以及
(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pp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其中,
双键含量为95重量%以上,且,
(i)钠(Na)的含量为100ppb以下、以及
(ii)选自由碱土金属和第一过渡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含量为100ppb以下。
3.一种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其是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单独或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聚合得到的。
4.一种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单独或与可与其共聚的1个或多个其它单体自由基聚合、光聚合或辐射线聚合的工序。
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精制用薄膜蒸馏装置,其中,与所述乙烯基磺酸或其组合物接触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以高耐腐蚀性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其具备:
蒸发蒸馏原料的蒸馏塔、
设置于所述蒸馏塔的中间部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馏出口、和
配置于蒸馏塔之外、用于凝结从馏出口得到的乙烯基磺酸蒸气的冷凝器。
7.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
对乙烯基磺酸盐进行脱金属处理的工序、
使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薄膜蒸馏装置精制所得脱金属处理物的工序。
8.一种电气/电子材料,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
9.一种电气/电子材料,其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
10.一种燃料电池用高分子电解质膜,其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
11.一种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基磺酸、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
12.一种导电性聚合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乙烯基磺酸均聚物或共聚物作为掺杂剂。
CN2009801102052A 2008-03-28 2009-03-27 乙烯基磺酸、其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7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5693 2008-03-28
JP2008-085670 2008-03-28
JP2008-085693 2008-03-28
JP2008085670 2008-03-28
JP2008143400 2008-05-30
JP2008143072 2008-05-30
JP2008-143072 2008-05-30
JP2008-143400 2008-05-30
JP2008-167810 2008-06-26
JP2008167810 2008-06-26
PCT/JP2009/056286 WO2009119806A1 (ja) 2008-03-28 2009-03-27 ビニルスルホン酸、その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7894A CN101977894A (zh) 2011-02-16
CN101977894B true CN101977894B (zh) 2013-09-11

Family

ID=4111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20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7894B (zh) 2008-03-28 2009-03-27 乙烯基磺酸、其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72983B2 (zh)
EP (1) EP2269981A4 (zh)
JP (1) JP5883560B2 (zh)
KR (1) KR101366432B1 (zh)
CN (1) CN101977894B (zh)
TW (1) TWI480258B (zh)
WO (1) WO2009119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4870B1 (ko) * 2011-04-28 2015-12-04 아사히 가세이 파인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신규한 폴리비닐 술폰산,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의 용도
KR101964200B1 (ko) * 2012-11-13 2019-04-01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고체 콘덴서용 수분산 전도성 고분자의 제조방법
CN103044589B (zh) * 2012-12-28 2016-10-12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聚合物及相关电解液与电化学腐蚀工艺
JP6225100B2 (ja) * 2013-12-20 2017-11-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ポリマー用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0362817B2 (en) * 2015-03-02 2019-07-30 Isadora Arzu Multi-use garment
RU2678101C1 (ru) 2016-01-04 2019-01-23 Мицубиси Кемикал Корпорейшн Частицы акрилового полимера, способ их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композиция печатной краски и покрыв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US10913809B2 (en) 2016-06-17 2021-02-09 Cornell University Cross-linked polymeric material
JP7484116B2 (ja) * 2018-10-02 2024-05-16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7696A (en) * 1948-03-18 1952-05-20 American Cyanamid Co Preparation of ethylenesulfonic acid
US3312735A (en) * 1963-09-30 1967-04-04 Dow Chemical Co Purification of ethylenesulfonic ac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19452A (en) * 1945-12-22 1952-11-25 Gen Aniline & Film Corp Purification of vinyl sulfonic acids
DE4041571A1 (de) 1990-12-22 1992-06-25 Basf Ag Verfahren zur freisetzung von organischen sulfonsaeuren
JPH06329615A (ja) 1993-05-21 1994-11-29 Tosoh Corp アミノエタンスルホン酸ソーダ、または、n−置換アミノエタンスルホン酸ソーダの製造方法
JPH07138224A (ja) 1993-11-17 1995-05-30 Tosoh Corp ビニルスルホン酸ソーダ水溶液の製造方法
US5498753A (en) 1994-04-25 1996-03-12 Vista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isethionate ethoxylates
JPH08206482A (ja) 1994-11-30 1996-08-13 Kao Corp アニオン界面活性剤の製造法
JPH0912531A (ja) * 1995-04-27 1997-01-14 Kao Corp スルホナートの製造法
EP0744459B1 (de) 1995-05-19 2001-10-10 Ciba SC Holding AG Multifunktioneller Waschrohstoff
JPH10120968A (ja) 1996-08-28 1998-05-12 Hitachi Chem Co Ltd レジスト保護膜用樹脂組成物、レジスト保護膜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製造法
JP2000035672A (ja) 1998-03-09 2000-0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US6180320B1 (en) 1998-03-09 2001-01-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fine pattern,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EP0976451A1 (en) 1998-07-31 2000-02-02 Haldor Topsoe A/S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perfluorinated sulphonic acids from spent acid
JP2000195489A (ja) 1998-12-25 2000-07-14 Nitto Denko Corp 電池用セパレ―タの製造方法
JP3970451B2 (ja) 1998-12-28 2007-09-05 花王株式会社 スルホン酸塩の高純度精製方法
JP2001250807A (ja) 1999-12-28 2001-09-14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エッチング液、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半導体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JP2002035607A (ja) 2000-05-18 2002-02-0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陰イオン交換樹脂
JP2003031198A (ja) 2001-07-12 2003-01-31 Nitto Denko Corp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JP4437383B2 (ja) 2001-08-27 2010-03-2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不飽和有機酸塩の精製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た弱塩基性陰イオン交換樹脂及び吸着樹脂の再生方法
JP3882580B2 (ja) 2001-11-01 2007-02-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ビニルスルホン酸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4048063B2 (ja) 2002-02-19 2008-02-1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プロトン伝導性高分子固体電解質、該電解質の製造方法、該電解質からなる電解質膜、該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該電解質及び/又は該電解質膜を用いた電気化学素子並びに該電気化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0442873B1 (ko) 2002-02-28 2004-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학적 기계적 폴리싱 슬러리 및 이를 사용한 화학적기계적 폴리싱 방법
US20040092700A1 (en) 2002-08-23 2004-05-13 Che-Hsiung Hsu Methods for directly producing stabl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polyanilines
JP3991840B2 (ja) * 2002-10-28 2007-10-17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重合体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3452265B1 (ja) 2002-12-10 2003-09-2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研磨シート用高分子材料、研磨シート、及び研磨パッド
JP4554924B2 (ja) 2003-12-26 2010-09-29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El中間体シートとその発光駆動方法
KR20070086373A (ko) 2004-12-03 2007-08-27 니토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해질막의 제조 방법, 전해질막 및 그의 전해질막을이용한 고체 고분자형 연료 전지
JP2006179678A (ja) 2004-12-22 2006-07-06 Hitachi Chem Co Ltd 半導体絶縁膜用cmp研磨剤及び基板の研磨方法
JP4595606B2 (ja) 2005-03-17 2010-12-08 Jsr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形成用組成物、積層体およ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RU2411262C2 (ru) 2005-04-15 2011-02-10 Циба Спешиалти Кемикэлз Холдинг Инк. Гидрофильные полимеры с обращенной фазой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набухающих в воде эластомерных композициях
JP5719096B2 (ja) 2005-11-17 2015-05-13 ナガセケム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3,4−ジアルコキシチオフェン)とポリ陰イオンとの複合体の水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5219334B2 (ja) 2005-11-30 2013-06-26 株式会社Sumco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品質評価方法
JP5196901B2 (ja) * 2006-08-10 2013-05-15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水性樹脂分散体
EP2128131B1 (en) * 2006-12-27 2015-05-13 Asahi Kasei Finechem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vinylsulfonic aci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7696A (en) * 1948-03-18 1952-05-20 American Cyanamid Co Preparation of ethylenesulfonic acid
US3312735A (en) * 1963-09-30 1967-04-04 Dow Chemical Co Purification of ethylenesulfonic aci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9-12531A 1997.01.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83560B2 (ja) 2016-03-15
TW201004911A (en) 2010-02-01
EP2269981A1 (en) 2011-01-05
KR101366432B1 (ko) 2014-02-24
TWI480258B (zh) 2015-04-11
EP2269981A4 (en) 2012-11-28
CN101977894A (zh) 2011-02-16
KR20100116696A (ko) 2010-11-01
WO2009119806A1 (ja) 2009-10-01
US20110017954A1 (en) 2011-01-27
US9072983B2 (en) 2015-07-07
JPWO2009119806A1 (ja)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894B (zh) 乙烯基磺酸、其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Irfan et al. Augmenting acid recovery from different systems by novel Q-DA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via diffusion dialysis
US20120244427A1 (en) Electrolyte material, and battery material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id electrolyte material
CN105924587A (zh) 一种枝化型侧链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35116B1 (ko) 비수용성 음이온 교환 재료
CN101454371A (zh) 导电聚合物组合物
KR101007864B1 (ko) 신규한 티오펜 화합물, 티오펜 중합체, 전도성 고분자 박막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도성 고분자 패턴형성방법
CN106633034A (zh) 一种聚醚醚酮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聚醚醚酮树脂
Iwatsuki et al. 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7, 8-bis (butoxycarbonyl)-7, 8-dicyanoquinodimethane
WO2020262443A1 (ja) 導電性オリゴマー、導電性組成物、導電助剤、前記導電性組成物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た、コンデンサ用電極、透明電極、電池用電極、又はキャパシタ用電極
JP2010155968A (ja) スルホン化ポリエーテルエーテルケトンケトン、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KR101720049B1 (ko) 탄닌산 유도체로 가교된 고분자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고체상 고분자 전해질
Nakaya et al. Poly (phosphatidylcholine) analogs
CN102127195A (zh) 一种光敏感发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4136886B2 (ja) 新規な脂環式ビニルエーテル類の重合体
CN104356299B (zh) 一种合成可紫外写入含氟含铒聚合物波导放大器材料的方法
CN113307910B (zh) 一种富含硼酸酯和羟基的氟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307966B (zh) 含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季铵盐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epa et al. Polyurethane–oligo (phenylenevinylene) random copolymers: π‐Conjugated pores, vesicles, and nanospheres via solvent‐induced self‐organization
JP6028963B2 (ja) 高分子電解質の製造方法
Weng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copolymer of 3‐thienylmethyl disulfide and benzyl disulfide for cathode material in lithium batteries
JP2502155B2 (ja) 共役系有機ポリマ―の製造方法
US7754837B1 (en) Flourinated aryl ether polymers exhibiting dual fluoroolefin functionality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Davies et al.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with 1-substituted imidazoles
CN117561293A (zh) 含硫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