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7844B - 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97844B CN101797844B CN2010101128220A CN201010112822A CN101797844B CN 101797844 B CN101797844 B CN 101797844B CN 2010101128220 A CN2010101128220 A CN 2010101128220A CN 201010112822 A CN201010112822 A CN 201010112822A CN 101797844 B CN101797844 B CN 1017978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k
- chamber
- pressure
- add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墨水。该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该液体容器包括将液体存储在其内部的容器主体。此容器主体包括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和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在容器主体中设置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容器主体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输出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410029648.8,申请日为2004年3月26日,申请人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题为液体容器的发明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例如是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液体消耗装置的典型例子,有从喷头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典型例子,有设置有喷墨记录头用于图像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他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包括:设置有颜料喷头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的滤色镜等的装置,设置有电极材料(导电膏)喷头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表面发射显示器(FED)等的电极的装置,设置有生物有机材料喷头用于生产生物芯片的装置,设置有作为精度吸液管的样品喷头的装置以及其他类似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典型例子的喷墨记录装置近来已经在包括彩色印刷的许多印刷中使用,是因为其印刷时的噪音相对较低并且能够以高密度形成小点。
作为向以喷墨记录装置为代表的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方法,有一种方法,其中从存储液体的液体容器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在此方法中,为了让用户在液体容器中的液体消耗掉时能够容易地更换液体容器,液体容器一般构造成盒子,该盒子构造成可拆装地安装到液体消耗装置。
作为这种盒式液体容器的传统例子,有一种盒式液体容器,在该盒式液体容器中压缩空气被送入液体容器内部以向液体容器中的液体加压,并利用该压力将液体容器中的液体传送到盒子外部,且将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对液体容器中的液体加压并将其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例如,即使在液体消耗装置中的排液部分高于液体容器位置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从液体容器到排液部分的流动通道阻力很高的情况下,液体也能够稳定地从液体容器供应到排液部分。
(1)USP 6,290,343公开了其中压缩空气被送入到内部柔性袋的类型的墨盒,和墨盒被安装到其中的喷墨打印机。压力传感器连接到用于将空气加压的加压泵。根据此压力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加压泵以控制墨水的供应。
如上所述,在USP 6,290,343中公开的墨盒和喷墨打印机中,是基于加压泵的操作来控制墨水的供应。因此,例如即使在墨盒到喷墨打印机的安装不良、和即使在虽然加压泵被操作但墨水没有真正供应到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下,只要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加压泵的操作,就会误认为正在供应墨水。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情况后做出的,并且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加压流体被送入液体容器内部以使得容器内部的液体传递到外部,并且在所述液体容器中可以判断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是否真正被加压流体加压。
(2)作为在被构造成使用从外部供应的加压流体(一般使用空气压力)来排墨的墨盒中检测剩余的墨水量的方法,在USP 6,151,039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在由弹性材料形成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袋上将电极安装成彼此相对以检测墨水袋的厚度。USP 6,435,638公开了另一种方法,其中在将墨水袋连接到供墨端口的通道的中间设置有通孔,并且一个压力传感器被固定使得密封该通孔,以由压力传感器来检测传递压力。
在设置有检测剩余墨水量的功能的墨盒中,上述前者能够通过检测墨水袋的厚度而连续检测墨水量的变化,但在墨水用完时会有低检测精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墨水量确实非常少的时候上述后者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剩余墨水量。然而,因为上述后者检测墨水通道中的墨水压力,所以在剩余墨水量到达设定量前,例如墨水用完时,上述后者难以检测墨水量。此外,上述后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检测到墨水用完后用于打印的墨水量非常小,因此不可能进行打印。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后做出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能够在所述液体容器中容纳的液体量减小到等于或低于设定量时及时进行精确检测,并能够在检测到设定量后提供一定余量的液体。
(3)在其中将压缩空气引入到容器内部并由其压力将墨水传递到容器外部的传统墨盒中,用于在加压室和储存室之间形成密封结构的装配操作或者拆解操作十分复杂,其中压缩空气被引入到所述加压室中,而墨水存储在所述储存室中。
此外,在上述类型的传统墨盒中,即使试图再利用部分使用后的组件,结构上也难以只拆卸所需组件,而再利用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
此外,在上述类型的传统墨盒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引入到墨盒内部的压缩空气渗透过将墨水与压缩空气隔开的柔性膜,并溶解到墨水中,降低了打印质量。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后做出的,其一个目的是简化液体容器的装配和拆解操作,所述液体容器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到液体容器内部以使得容器内部的液体被传递到外部。
此外,在上述类型的液体容器中,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实现容易再利用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类型的液体容器中,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防止引入容器内部的加压流体溶解到液体中。
(4)一般地,在设置有墨水剩余量的检测单元的传统墨盒中,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通过电触点彼此连接,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该电触点从墨盒一侧传输到喷墨记录装置一侧,并且对检测单元的电力供应也通过该电触点进行。
传统墨盒中墨水剩余量的检测单元包括:一种类型,其中布置成与墨水相邻的致动器被振动,从其振动状态来检测墨水的存在;和另一种类型,其中设置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并检测它们之间的墨水的存在。在任意类型中,因为驱动检测单元所消耗的电力很大,非接触形式的电力供应不能供应充足的电力,如上所述,必须采用使用电触点的接触形式的电力供应。
然而,在使用电触点的传统墨盒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由于墨盒在喷墨记录装置上的不良安装或者有异物粘附到电触点上,可能导致电触点接触不良。如上所述在电触点处发生接触不良时,墨水剩余量的检测单元的输出不会被传输到喷墨记录装置一侧,或者因为不能对检测单元供应电力而使得检测单元的操作变得不可能,并且存在不可能检测墨水剩余量的可能性,导致了不良打印。
本发明是在考虑上述情况后做出的,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其中无需在所述液体容器和液体消耗装置之间设置电触点,所述液体容器就能够将液体剩余量的相关信息传输到液体消耗装置。
(5)在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体容器内部的墨水剩余量的检测单元和用于传输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而无需设置电触点的单元(例如,通过电波进行通信的单元)的情况下,从保护通信单元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检测单元包含在液体容器内部并且通信单元也包含在液体容器内部。
然而,因为检测单元和通信单元在液体容器内部的安装空间是受限的,所以希望在考虑空间效率的同时,将检测单元和通信单元包含在液体容器内部,并且确保两者的电连接。
除了整个通信单元布置在液体容器内部的情况,以下情况也是所希望的,即通信单元的一部分(例如天线)布置在液体容器外部,而通信单元的其他部分(例如到检测单元的电连接部分、或者用于控制通信的控制部分)布置在液体容器内部;或者以下情况也是所希望的,即通信单元是使用电触点的接触式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的一部分(例如电触点)布置在液体容器外部,而其他部分(例如到检测单元的电连接部分、或者用于控制通信的控制部分)布置在液体容器内部。
本发明是在考虑上述情况后做出的,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其中当液体剩余量的检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和通信单元包含在液体容器内部时,可以容易且确定地获得两者的电连接。
(6)其中由加压流体来对其内部的液体加压的液体容器,一般设置有阀单元。即,如上所述的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在传送内部液体的液体传送端口处设置阀单元,该阀单元在正常时间将阀保持为关闭状态,而当液体容器安装到液体消耗装置时阀被打开。
然而,液体容器中的阀单元有一个问题,即当在液体容器没有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中的状态下从外部压阀体时,空气会流入液体容器内部,或者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泄漏到外部。
作为防止空气流入的措施,可以想到设置只在传送液体的方向上打开的止回阀。然而,问题是此措施增大了部件数量,并且部件布置的规划也变得困难。此外,即使设置止回阀作为防止空气流入的措施,也没有解决从外部压阀体会从液体容器泄漏液体的问题。
本发明是在考虑上述情况后做出的,其一个目的是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引入液体容器内部以将容器内部的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容器中,防止空气流入液体容器内部以及从液体容器泄漏液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该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该液体容器包括将液体存储到其内部的容器主体。此容器主体包括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和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在容器主体中设置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容器主体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输出信号。
此外,优选地,所述液体容器还包括:液体储存室(第一储存室),其形成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并存储液体,其容积通过接受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减小;和传感器室(第二储存室),其形成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施加到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传感器室内部的液体。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室构造成其容积根据其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并且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室设置在用于连接所述液体储存室和所述液体传送端口的液体流动通道的中间。
此外,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接触式开关,所述接触式开关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容积的变化而闭合或断开。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容器主体中液体的压力是预定值或更大值的情况下,所述接触式开关处于闭合和断开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在所述容器主体中液体的压力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接触式开关处于所述闭合和断开状态中的另一个状态。
此外,优选地,所述接触式开关包括可移动侧接头和固定侧接头,所述可移动侧接头根据传感器室容积的变化而被移位,所述固定侧接头布置成与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相对。
此外,优选地,形成所述传感器室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柔性膜构成。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与所述传感器室的所述柔性膜接触的可移动施压部件,和用于朝着减小所述传感器室的容积的方向对所述施压部件加力的加力部件。由于所述传感器室的容积变化引起的施压部件的位移导致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位移。
此外,优选地,施压部件被传感器室增大的容积逆着加力部件所加的力移位,因此导致可移动侧接头的位移。
此外,优选地,当被传感器室增大的容积逆着加力部件所加的力移位的按压部件到达按压部件的可移位范围中的限制点附近时,发生可移动侧接头的位移。
此外,优选地,加压流体是压缩空气。
此外,优选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是电信号。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发射单元,用于以接触方式将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发射到液体消耗装置。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发射单元,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将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发射到液体消耗装置。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包括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与容器主体中液体有关的信息,发射单元将来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连同检测器单元的检测信号一起发射到液体消耗装置。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被构造成通过从加压流体引入端口供应的加压流体的压力,对液体容纳室(第一储存室)中的液体施加压力,以从液体传送端口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一种液体容器,被构造使得液体容纳室(第一储存室)中的液体被选择性地从外部加压,以将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从液体传送端口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和一种液体容器,被构造使得液体容纳室(第一储存室)中的液体由内置加压单元恒定地加压,以从液体传送端口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每个上述液体容器都包括连接到一个通道上的缓冲室(第二储存室),所述通道用于将所述液体容纳室连接到所述液体传送端口。通过从液体容纳室向所述缓冲室流入液体而使所述缓冲室的容积膨胀,并且当停止从液体容纳室向所述缓冲室流入液体时使所述缓冲室的容积收缩。每个上述液体容器还包括适于检测所述缓冲室容积变化的检测单元。在从加压流体引入端口供应的加压流体被用作向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施加压力的施压装置的情况下,缓冲室布置在不受加压流体压力的区域。
优选地,液体容纳室被构造成,在形成液体容器的硬箱体中形成凹入部分,并且用膜将凹入部分的开口密封。
优选地,缓冲室被构造成,在形成液体容器的硬箱体中形成凹入部分,并且用膜将凹入部分的开口密封。
优选地,液体容纳室由柔性袋形成。
优选地,缓冲室由柔性袋形成,并由加力单元加力以使其收缩。
优选地,每一个用于将液体容纳室连接到缓冲室的通道和用于将缓冲室连接到液体传送端口的通道都被构造使得在形成液体容器的硬箱体中形成凹槽或通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其中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第一储存室,形成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并用于存储液体;第一加压单元,能够对所述第一储存室中的液体加压;第二储存室,形成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储存室和所述液体传送端口连通,且其中所述第一储存室中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第二储存室内部的液体;第二加压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储存室中的液体加压以通过所述液体传送端口传送液体;和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中且其输出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储存室中液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所述第一加压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一储存室中的液体上的压力为P1,所述第二加压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二储存室中的液体上的压力为P2,而从所述液体容器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流动通道中的压力损失是P3,则使P1>P2>P3成立。
此外,优选地,当所述第二储存室中液体的压力是P时,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P>P2或P<P2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液体储存量的存储器单元,并且在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发生改变时与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液体储存量相关的数据被改写成预定量。
此外,优选地,第一加压单元被构造成通过引入容器主体内部的加压流体的压力对第一储存室加压。
此外,优选地,第一加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柔性膜构成。第一加压单元包括加压室,加压室的容积通过接受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变化。第一储存室由加压室的容积变化而加压。
此外,优选地,第一柔性膜包括与引入容器主体内部的加压流体接触并发生变形的引入端口侧膜部件,和至少构成形成第一储存室的壁的一部分并被引入端口侧膜部件的变形所按压而变形的储存室侧膜部件。
此外,优选地,当第一柔性膜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引起的压力损失是P4,而引入到容器主体内部的加压流体的压力是P1′时,则使P1′-P4=P1>P2成立。
此外,优选地,第二储存室被构造成,其容积根据第二储存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并且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第二储存室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至少构成形成第二储存室的壁的一部分的第二柔性膜,和用于朝着减小所述第二储存室容积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二柔性膜的按压部件。
此外,优选地,当第二柔性膜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引起的压力损失是P5、而从按压部件施加到第二柔性膜的压力是P2′时,使P1>P2′+P5且P2′-P5=P2>P成立。
此外,优选地,由所述第二加压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二储存室中的液体上的压力P2,根据所述第二储存室内部存储的液体量而在P2-MAX和P2-MIN之间变化,并且使P1>P2-MAX>P2-MIN>P3成立。
此外,优选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力以对第二储存室中的液体加压的压缩弹簧。
此外,优选地,当所述液体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排放部分的水头差是P7时,使P1>P2>P3-P7成立。
此外,优选地,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通过窄连通通道彼此连通。
此外,优选地,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形成为一个整体,没有窄的流动通道介于两个室之间。
此外,优选地,从液体消耗装置供应加压流体。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和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第一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存储液体并包括第一柔性膜,所述第一柔性膜至少构成形成所述第一储存室的壁的一部分;第一加压单元,用于将加压流体的压力施加到所述第一柔性膜以使所述第一柔性膜发生变形;第二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储存室和所述液体传送端口连通,并包括第二柔性膜,所述第二柔性膜构成形成所述第二储存室的壁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柔性膜将由形成所述第二储存室的刚性壁所形成的基本上为圆形或正多边形的开口密封,且施加到所述第一储存室中的液体上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第二储存室内部的液体;第二加压单元,其在所述第一储存室中液体被消耗掉且加压流体的压力没有被传递到所述第一储存室内液体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二储存室中的液体加压以从所述液体传送端口传送液体,并且其包括按压部件,用于朝着减小所述第二储存室容积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二柔性膜;和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中且其输出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储存室中液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由第二柔性膜密封的开口基本上是正方形。
此外,优选地,第二储存室被构造成其容积根据其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并且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第二储存室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第一加压单元包括加压室膜,其与从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引入容器主体内部的加压流体相接触并发生变形。第一柔性膜被加压室膜的形变所按压并发生变形。容器主体包括第一箱体部件和第二箱体部件,第一柔性膜和第二柔性膜连接到第一箱体部件以形成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加压室膜被连接到第二箱体部件以形成加压室,加压流体被引入加压室内。按压部件安装到第二箱体部件上。
此外,优选地,按压部件由整体形成在第二箱体部件上的引导部分可移动地支承。
此外,优选地,引导部分包括整体形成在第二箱体部件中的凸起,在按压部件中形成该凸起自由插入到其中的通孔,并且在凸起被插入到通孔中的状态下该凸起的顶端进行热填隙,使得按压部件不会脱离该凸起。
此外,优选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压缩弹簧,用于对按压部件加力以朝着减小第二储存室容积的方向按压第二柔性膜。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罐体单元,其包括用于存储液体的密封液体储存室和液体传送端口,所述液体传送端口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并用于将液体传送到所述液体容器外部,其中所述液体储存室的容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液体量而变化;和加压单元,其包括将加压流体引入其中以改变容积的密封加压室,和与所述加压室连通并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所述加压室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并且所述加压单元构造成通过所述加压室的容积变化对所述罐体单元的所述液体储存室加压。
此外,优选地,所述加压单元还包括存储器单元,所述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与罐体单元内部存储的液体有关的信息。
此外,优选地,所述罐体单元还包括存储器单元,所述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与罐体单元内部存储的液体有关的信息。
此外,优选地,所述罐体单元和所述加压单元分别形成为独立主体并彼此固定。
此外,优选地,所述罐体单元和所述加压单元通过热填隙彼此固定。
此外,优选地,罐体单元中形成的凸起被熔化以使得所述罐体单元和所述加压单元通过热填隙彼此固定。
此外,优选地,所述罐体单元和所述加压单元具有基本上彼此相同的外围形状,所述罐体单元和所述加压单元被堆叠起来,使得液体容器基本上整体的外部形状被确定。
此外,优选地,罐体单元包括其中形成有形成液体储存室的通孔的储存室形成部件,和堆叠在储存室形成部件上的盖部件。
此外,优选地,液体储存室包括至少构成形成液体储存室的壁的一部分的储存室侧柔性膜,而加压室包括至少构成形成加压室的壁的一部分的加压室侧柔性膜,加压室侧柔性膜布置成与储存室侧柔性膜相对。
此外,优选地,加压单元还包括用于检测罐体单元中存储的液体的剩余量的检测单元。
此外,优选地,检测单元发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根据罐体单元中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密封的附加储存室(第二储存室),其设置在罐体单元中并与液体储存室(第一储存室)和液体传送端口连通。施加到液体储存室内部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附加储存室内部的液体。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附加储存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附加储存室被构造成其容积根据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附加储存室的容积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所述罐体单元包括防错误安装单元,用于防止将所述液体容器错误地安装到不是合适液体消耗装置的其他液体消耗装置上,或者安装到所述合适液体消耗装置的非合适位置的其他位置上。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数字式地检测所述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电波将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传送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
此外,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中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由所述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进行切换。
此外,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导电弹性部件,所述导电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关于所述液体容器内存储的液体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的状态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
此外,优选地,所述导电弹性部件包括:可移动侧接头,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关于所述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的状态变化而被移位;和固定侧接头,所述固定侧接头布置成与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相对,并且其中相对于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由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位移进行切换。
此外,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按压单元,当所述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量小于所述预定值时所述按压单元被移位,以由此使得所述导电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按压并移位。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存储器单元,所述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与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有关的信息,该存储器单元与通信单元整体地形成。
此外,优选地,所述预定值被设置为处理单位量或更多的将被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进行处理的材料所需要的液体量。
此外,优选地,将被处理的材料是记录纸,将被处理的材料的单位量是一张记录纸。
此外,优选地,所述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引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液体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和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液体储存室(第一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存储液体并被构造成其容积通过接受所述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减小;和传感器室(第二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且其中施加到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传感器室中的液体。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其中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容器内部液体的剩余量;和IC模块,其电连接到所述检测单元。所述IC模块包括:与所述检测单元接触以获得电导通的多个接头;和用于通过电波将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传送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天线部件。所述多个接头沿着所述IC模块的长侧方向并排布置。
此外,优选地,所述天线部件由线圈形图案形成,所述多个接头布置在由所述线圈形图案所形成的天线部件的内部。
此外,优选地,所述天线部件由线圈形图案形成,所述多个接头布置在由所述线圈形图案所形成的天线部件的外部。
此外,优选地,检测单元包括导电弹性部件,导电弹性部件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与多个接头进行压力接触。
此外,优选地,导电弹性部件包括:可移动侧接头,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关于所述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的状态变化而被移位;和固定侧接头,所述固定侧接头布置成与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相对,且其中相对于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由所述可移动侧接头的位移进行切换。
此外,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按压单元,当所述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量小于所述预定值时所述按压单元被移位,以由此使得所述导电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按压并移位。
此外,优选地,所述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引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液体容器还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和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液体储存室(第一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存储液体并被构造成其容积通过接受所述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减小;传感器室(第二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且其中施加到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传感器室内部的液体。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该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引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加压并传送到外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用于将加压流体引入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和用于将液体传送到外部的液体传送端口;第一液体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存储液体并被构造成其容积通过接受所述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减小;第二液体储存室,其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形成,并与所述第一储存室连通,且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并且其容积根据内部液体的压力而变化,所述内部液体的压力由所述加压流体压力的传递改变;和窄流动通道,其形成在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室和所述液体传送端口的液体流动通道的中间,并且在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室中的液体没有被所述加压流体加压的状态下由可移动部分可打开地封闭,所述可移动部分根据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的容积变化而被移位。
此外,优选地,形成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柔性膜构成,所述可移动部分包括所述柔性膜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被移位以减小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的容积的所述柔性膜将所述窄流动通道封闭。
此外,优选地,还包括有施压机构,用于朝着减小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容积的方向按压所述柔性膜,由所述施压机构施加到所述柔性膜的压力值被设置为这样的值,即当所述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时,可以使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膨胀。
此外,优选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刚性的部件构成,并通过用柔性膜将刚性部件中形成的凹入的开口密封来形成第二液体储存室。
此外,优选地,所述窄流动通道包括在所述凹入的底部形成的小孔。
此外,优选地,所述窄流动通道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和所述液体传送端口的流动通道中形成。
此外,优选地,所述窄流动通道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的流动通道中形成。
此外,优选地,所述窄流动通道包括小孔,在所述小孔中,在其被所述可移动部分封闭的一侧形成有环形凸起。
此外,优选地,至少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可移动部分相接触的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中且其输出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储存室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接触式开关,其根据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室的容积变化而断开/闭合。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箱体部件的箱体部件提供步骤,所述箱体部件形成有其中将填充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其中所述箱体部件包括用于将液体注入所述箱体部件内部的液体注入端口、连通所述液体注入端口与所述液体储存室的液体注入通道、和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并用于将液体从所述液体容器传送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传送端口,其中在所述液体流动通道中设置用于封闭所述液体注入通道的分隔壁,其中形成所述液体储存室的壁表面的一部分和形成所述液体注入通道的壁表面的一部分由柔性膜构成,以及其中在所述分隔壁的顶表面上设置所述柔性膜,但所述柔性膜不安装到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液体注入步骤,用于将液体从所述液体注入端口注入到所述液体注入通道中,使得液体通过在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和所述柔性膜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入到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和通道封闭步骤,用于在将液体注入所述液体储存室内完成后,通过将所述柔性膜安装到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上以封闭液体的流动通道。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箱体部件提供步骤中提供的所述箱体部件的所述分隔壁顶表面上,形成用于界定在所述柔性膜和所述分隔壁顶表面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凸起部分。在所述流动通道封闭步骤中,所述凸起部分被熔化以使得所述柔性膜被焊接到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
此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箱体部件提供步骤完成之后、所述液体注入步骤开始之前的流体排放步骤。在所述流体排放步骤中,所述液体注入端口被封闭,而所述液体储存室和所述液体注入通道内的流体从所述液体传送端口被排放。
此外,优选地,所述柔性膜被安装到在所述箱体部件的所述分隔壁顶表面上形成的所述凸起部分的顶表面,其中所述箱体部件是在所述箱体部件提供步骤中提供的。
此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流动通道封闭步骤完成后的真空排放步骤,所述真空排放步骤经由所述液体注入端口将所述液体注入端口和所述分隔壁之间存在的液体进行真空排放。
此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真空排放步骤完成后将所述液体注入端口封闭的注入端口封闭步骤。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加压并从液体传送端口传送到外部。
此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单元安装步骤,用于将检测单元安装到液体容器内部,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储存室被构造成通过接受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减小其容积。液体容器还包括传感器室,其形成在液体容器内部,与液体储存室连通,且其中施加到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传感器室内部的液体。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室被构造成其容积根据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箱体部件,形成有其中填充液体的液体储存室。所述箱体部件包括用于将液体注入所述箱体部件内部的液体注入端口;连通所述液体注入端口与所述液体储存室的液体注入通道;和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并用于将液体从所述液体容器传送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传送端口。在所述液体流动通道中设置用于封闭所述液体注入通道的分隔壁。形成所述液体储存室的壁表面的一部分和形成所述液体注入通道的壁表面的一部分由柔性膜构成。所述柔性膜设置在所述分隔壁的顶表面之上。在所述柔性膜没有安装到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的状态下,液体从所述液体注入端口注入到所述液体注入通道中,以使得液体通过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和所述柔性膜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入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在将液体注入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完成之后,通过将所述柔性膜安装到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上,来封闭液体的流动通道。
此外,优选地,当液体被注入液体储存室内部时,在所述箱体部件的所述分隔壁顶表面上,形成用于界定在所述柔性膜和所述分隔壁顶表面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凸起部分。在将液体注入液体储存室内部完成后,所述凸起部分被熔化以使得所述柔性膜被焊接到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顶表面。
此外,优选地,在将液体注入到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后,经由所述液体注入端口将所述液体注入端口和所述分隔壁之间存在的液体进行真空排放。
此外,优选地,通过向液体注入端口焊接密封部件而将其封闭。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加压并从液体传送端口传送到外部。
此外,优选地,液体容器还包括检测单元,其输出信号根据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储存室被构造成其容积通过接受加压流体的压力而减小。液体容器还包括传感器室,其形成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部并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且其中施加到所述液体储存室内部的液体上的加压流体的压力通过液体被传递到所述传感器室内部的液体。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室被构造成其容积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内部液体的压力变化而变化。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所述传感器室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优选地,液体消耗装置是喷墨记录装置,而液体容器是可拆装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
本公开涉及包含在以下日本专利申请中的主题:
No.2003-085097(申请日2003年3月26日);
No.2003-154991(申请日2003年5月30日);
No.2003-160836(申请日2003年6月5日);
No.2003-160815(申请日2003年6月5日);
No.2003-160685(申请日2003年6月5日);
No.2003-198631(申请日2003年7月17日);
No.2003-198638(申请日2003年7月17日);
No.2003-296687(申请日2003年8月20日);和
No.2003-190527(申请日2003年7月2日);
每个申请都通过全文引用而清楚地包含于此。
附图说明
图1A至1C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容器的轮廓的俯视图(1A)、主视图(1B)和侧视图(1C)。
图2是构成液体容器的两个封底盒之一的结构从前表面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3是构成液体容器的两个封底盒之一的结构从配合表面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4是构成液体容器的两个封底盒中的另外一个的结构从前表面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5是构成液体容器的两个封底盒中的另外一个的结构从配合表面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6A和6B是沿图1A中A-A和B-B线的横截面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7是沿图1B中C-C线的横截面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8是沿图1A中D-D线的横截面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液体容器的通道结构的视图。
图10A和10B是示意性示出在液体容器安装到为一种液体消耗装置的记录设备中之前(10A)和它被安装并且墨水被施压之后(10B)的状态的视图。
图11A和11B是示意性示出容墨室中的墨水被消耗到一定程度(11A)和停止施压(11B)的状态的视图。
图12A和12B是示意性示出容墨室中的墨水被消耗掉(12A)和缓冲室中的墨水减少(12B)的状态的视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液体容器中的墨水全部被消耗掉的状态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液体容器的容墨室、缓冲室和通道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18A至18D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视图,其中图18A是平面图、图18B是侧视图、18C是主视图而18D是后视图。
图19A是图18所示的墨盒的仰视图,而图19B是侧视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图18所示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并且是将图20上下颠倒的视图。
图22A是图18所示的墨盒的剖视图,而图22B是图22A的分解视图。
图23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加压单元的透视图。
图24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加压单元的平面图。
图25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加压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罐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27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罐体单元的透视图,并且是将图26上下颠倒的视图。
图28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IC板放大后的平面图。
图29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墨盒的IC板的修改示例放大后的平面图。
图30是示出图18所示的墨盒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状态的框图。
图31A至31C是示意性示出墨盒来解释图18所示的墨盒的检测单元的检测操作的剖视图,其中图31A示出了墨水储存室充分地装满墨水而压缩空气没有引入墨水加压室的状态,图31B示出了压缩空气被引入到其墨水储存室充分地装满墨水的墨盒的墨水加压室中的状态,图31C示出了墨水储存室中几乎不存在墨水的状态。
图32A、32B和32C是分别示出图31A、31B和31C的检测单元部分放大后的视图。
图33是示出根据图18所示的墨盒中的墨水消耗而变化的供墨压力的视图。
图34是示出在图18所示的墨盒中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根据墨水的存在和加压泵的工作/停止而转换的视图。
图35是示出根据在图18所示的墨盒中的墨水的消耗而变化的供墨压力,和示出考虑到墨室膜和加压室膜的形变时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的视图。
图36A至36C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图18等示出的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墨盒的剖视图,其中图36A示出了墨水储存室充分地装满墨水而压缩空气没有引入墨水加压室的状态,图36B示出了压缩空气被引入到其墨水储存室充分地装满墨水的墨盒的墨水加压室中的状态,图36C示出了墨水储存室中几乎不存在墨水的状态。
图37是示出在图18所示墨盒的制造工艺中在罐体单元和加压单元通过热填隙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8A是示出图37的A部分放大后的视图,而图38B是示出热填隙肋被热填隙的状态的视图。
图3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40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而且是图39被上下颠倒的视图。
图41A是第三实施例沿着图18A所示的A-A线所取的剖视图,并且图41B是第三实施例沿着图18A所示的B-B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4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罐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4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罐体单元的透视图,并且是图42被上下颠倒的视图。
图4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修改示例的罐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45是图44中所示罐体单元被上下颠倒的透视图。
图46A、46B和46C是分别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检测单元部分的视图。
图47A示出了当墨水填充到墨盒中时在分隔壁的顶表面和和底膜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而图47B示出了在墨水的填充完成后分隔壁的顶表面和底膜彼此依附以封闭流动通道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1A至1C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一个实施例墨盒的示意图,该墨盒用于容纳将要供应给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记录装置的墨水。在此实施例中,封底盒(箱体部件)10和20结合起来以形成硬箱体,用于构造作为液体容器的盒子1。盒体10和20是硬箱体的半壳体,它们几乎是彼此对称的。
在安装方向上的末端侧的表面中(图1B),形成有墨水传送端口11和空气引入端口21。用作液体传送端口的墨水传送端口11可以连接到与液体消耗装置的记录头连通的供墨针,在此实施例中液体消耗装置是记录设备。用作加压流体引入端口的空气引入端口21可以连接到与加压流体源连通的空气供应针。
图2和图3示出了封底盒10的示例,其由框架10a和盖体10b两块结构形成。封底盒10具有:凹入部分12,用于形成用作液体容纳室(第一储存室)的容墨室12′;凹入部分13,用于形成缓冲室13′(第二储存室);凹槽14,用于形成将容墨室12′连接到缓冲室13′的第一墨水通道14′;以及凹槽16,用于形成将缓冲室13′连接到阀容纳室15的第二墨水通道16′。
形成凹入部分12和13,使得在框架10a中形成的通孔被盖体10b从盒子的前表面侧密封。同时,凹槽14和16被盖体10b密封以形成第一墨水通道14′和第二墨水通道16′。
此外,如图6A所示,由例如螺旋弹簧30之类的加力单元加力的阀31被容纳在墨水传送端口11的阀容纳室15中。将与记录头连通的供墨针插入墨水传送端口11中以使阀31缩回而打开通道。此外,32表示环状密封件,用于与供墨针的外围弹性配合。
凹入部分12的开口侧被可由空气变形的膜17密封以界定一个空间即容墨室12′,用于在其中容纳墨水。类似地用膜密封凹入部分13的开口侧以界定一个空间即缓冲室13′,其容积可以随墨水压力而改变。而且,膜17被安装到封底盒10的环形凸起19上,此凸起布置在膜17的可变形区域的外围。此外,安装到封底盒10的膜17和18可以是单个膜,只要能够确保膜17和18所要求的收缩性。
如图4、5和6B所示,箱体20的凹入部分22经由通道24与空气引入端口21连通。此外,在与缓冲室相对的区域中,形成凹入部分25以布置用于检测缓冲室容积变化的检测机构26。在检测机构26中形成两个接头,其中接头被配置成可在板28的连通部分处短路,并且当缓冲室13′膨胀到设定容积时一个触点被打开或关闭以与板28配合而输出检测信号。
此外,用以检测缓冲室13′中的容积变化可以采用各种装置,只要它能够检测出缓冲室13′的顶部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因此,例如可以采用微型开关、电磁开关和接近式光控开关作为检测装置。
图8图示了缓冲室13′的一个示例,其中构造成缓冲室13′的凹入部分的开口侧用膜18密封,膜18的外表面被弹簧29通过板28在减小容积的方向上恒定施力。所施加的力被选择为略微小于加压流体所施加的压力。更具体地,所施加的力被设置成这样的值,即只要能够从容墨室12′向缓冲室13′供应墨水则缓冲室13′就膨胀到限值,而当容墨室12′中的墨水消耗掉时缓冲室13′就收缩。
缓冲室13′被设计成具有允许打印一段时间的容积,所述一段时间是检测机构26检测到墨水快用完后(更明确地,在容墨室12′中的墨水已经被消耗掉后)准备下一个墨盒所要求的时间。缓冲室13′的容积例如是允许打印几张纸的量,也就是说可以容纳约1cc至2cc墨水的容积。
下一步,将基于图9、图10A至图12B描述这种结构的墨盒的操作,其中,在图9中通道结构的图示被简化了,图10A至图12B图示了在各种状态下容墨室12′和缓冲室13′的容积变化。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墨水传送端口11用阀31密封以防止墨水在非使用状态下泄漏出去。
同时,墨盒被安装在用作液体消耗装置的记录装置上,供墨针50如图10B所示与墨水传送端口11配合,而供墨针50逆着弹簧30使阀31缩回以打开通道。此外,与记录设备的加压流体供应源连通的空气供应针(未示出)配合空气引入端口21。
在墨盒1被安装在设定位置时,从加压流体供应源供应空气,使得空气被引入到封底盒20的凹入部分22和膜17之间以向容墨室12′的膜17施加压力。因此,容墨室12′中的墨水通过通道14流入缓冲室13′。因此,构造缓冲室13′的膜18逆着弹簧29膨胀以增大容积。
因此,板28在图中向上移动以接触检测机构26,这确定盒子中包含了至少足以填充缓冲室13′的容积的墨水,以及墨盒被正确地安装。
当这种状态下墨水在记录操作中被消耗时,容墨室12′中的墨水通过缓冲室13′供应到记录头。容墨室12′中的墨水减少相应的量,但缓冲室13′的容积保持在设定容积(图11A)。
当在容墨室12′中剩余有墨水的状态下关闭记录设备的电源以停止空气供应时,由缓冲室13′的弹簧29施加的压力超过容墨室12′中墨水的压力。因此,缓冲室13′中的墨水逆向流入容墨室12′中以减小缓冲室13′的容积(图11B)。
此逆向流动允许缓冲室13′中的墨水与容墨室12′中的墨水混合起来以防止粘度的增大。缓冲室13′中的墨水粘度相对增大因为它接近墨水传送端口,而容墨室12′中的墨水具有较低粘度。
此外,在容易产生沉淀的墨水,如颜料墨水的情况下,可以产生从缓冲室13′到容墨室12′中具有较低墨水流动速率的逆向流动,以搅拌沉淀的颜料。
更具体地,通过启动或停止记录设备,缓冲室13′用作泵室,并由此也用作搅拌单元以搅拌容墨室12′中的墨水。此外,记录设备最初被设计成不会由于加压流体所施加的压力而从记录头泄漏墨水。因此,不会在缓冲室13′的弹簧29所施加的压力范围内从记录头泄漏墨水。
同时,当容墨室12′中的墨水在记录操作中被全部消耗掉而只有缓冲室13′中的墨水剩余时(图12A),在此状态下仍然从检测机构26输出信号。然而,墨水在记录设备中被进一步消耗,于是只从缓冲室13′供应墨水。因此,缓冲室13′的容积减小,板28受弹簧29作用并缩回ΔL,以从检测机构分离(在图12B中其向下移动),检测信号停止输出。
因此,可以确定墨水已经减少到快用完了。之后,弹簧29挤压缓冲室13′中的墨水,以将其供应给记录头直到最后(图13)。在此实施例中,缓冲室13′的容积被设置成可以打印几张记录介质的量。因此,即使在此状态下仍然可以继续打印,在此期间可以准备下一个新墨盒。
而且,当墨盒在记录设备上的安装产生故障时,容墨室12′中的压力下降。因此,板28受弹簧作用缩回并从检测机构26分离以停止输出检测信号。因此,可以得知不正常状态。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缓冲室13′由弹簧在收缩方向上恒定加力。然而,在缓冲室13′形成为可伸缩结构而可伸缩部分固定地设置在收缩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相同的优点。
在此实施例中,配置有容墨室12′和缓冲室13′,其中在硬箱体中形成凹入部分12和13,这些凹入部分的开口用可变形膜17和18密封。然而,用粘合剂将围绕封底盒20的加压区布置的环形凸起23密封到用膜17密封的凸起19上,所述粘合剂还用作密封剂,例如,该密封剂允许加压区域形成为气密性结构。
此外,如图14所示,容墨室12′和缓冲室13′形成为袋子42和可伸缩件43,并且由例如管子的通道形成单元44和45连接起来,或者它们可以形成为一个部件。于是,如此连接或如此形成为一个部件的容墨室12′和缓冲室13′被容纳在硬箱体中,该硬箱体界定加压流体的加压区。此修改方案也可以产生相同的优点。
此外,如图15所示,可以将与封底盒10的容墨室中的膜17分开的膜46,设置到封底盒20以界定加压室47。膜46优选地由可膨胀和可收缩的柔性部件形成,以对膜17施压,或者,膜46可以以一定松弛度安装到盒子20来使得加压室47可膨胀和可收缩。此修改方案可以发挥相同优点。此外,在图15中,为了清楚起见将膜46描绘成离膜17有一定距离。
以此方式,可以独立于容墨室12′柔性地界定出加压区域(加压室47)。此布置消除了封底盒10到封底盒20的接合部分中的气密性密封。可以通过简单地将封底盒10和封底盒20装配起来而完成此盒子,这与真空密封接合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装配过程。
上面所讨论的实施例采用使用加压流体作为向容墨室12′施加压力的手段的机制。然而,如图16所示,例如弹簧48的加压单元可以被容纳在硬箱体中与形成容墨室12′的膜17的前表面相对的区域中。此修改方案也可以发挥相同的优点。
加压单元48所施加的力设置成这样的范围,即在容墨室12′中剩余有墨水时可使得缓冲室13′膨胀至最大。在容墨室12′中的墨水被消耗的时候,缓冲室13′的容积收缩,与上述内容类似,这允许检测机构26检测到墨水快用完了,并且允许用缓冲室13′中剩余的墨水进行打印。
此外,在此修改方案中,使用弹簧作为加压单元。然而,与图15中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可以在与容墨室相对的区域中由膜46来界定用于保持压力的区域,所界定的区域在加压空气注入所界定区域后被密封。或者,允许所界定的区域通过硬箱体中的止回阀与大气连通,并通过利用硬箱体的弹性而允许所界定的区域具有泵功能。
此外,在此实施例及其修改方案中,在硬箱体中建立加压单元。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可以发挥相同的优点,即例如能够控制压力的驱动源49的加压单元,诸如螺线管或流体致动器,被布置在液体喷射装置主体侧,而在与形成硬箱体容墨室的膜17相对的区域中形成窗口20a,使得通过如图17所示的驱动源49的位移经由窗口20a可以按压膜17。
根据此修改方案,在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操作停止时驱动源49的压力被解除。缓冲室13′中的墨水可以返回到容墨室12′,并可以获得搅拌效果。
而且,同样在此实施例中,与上述内容相似,在容墨室12′中剩余有墨水的状态下缓冲室13′可以膨胀到最大。当容墨室12′中的墨水全部被消耗掉时,开始消耗缓冲室13′中的墨水且其容积收缩,因此检测机构26可以检测到墨水快用完。此后,可以用缓冲室13′中剩余的墨水进行打印。
虽然没有提到,同样在图14至17所示的修改方案中,可以通过在构造液体容器的硬箱体中布置凹槽或通孔,来形成用于将容墨室12′连接到缓冲室13′的通道和用于将缓冲室13′连接液体传送端口11的通道。
根据这样的构造,当压力施加到容墨室12′或者压力消除时,液体以高速在容墨室12′和缓冲室13′之间流过由凹槽或者通孔形成的通道。因此,可以产生搅拌效果。
如上所讨论的,在液体容纳室(第一储存室)12′中的液体全部消耗掉且低于缓冲室(第二储存室)13′的最大容积时,可以获得剩余液体量的检测信号。因此,通知液体容器需要被更换的检测信号可以比监测液体容纳室中的墨水量更确定地获得。此外,即使在预定液体喷射操作期间检测到信号时,在缓冲室13′中剩余的液体也允许液体喷射持续一个预定时间段。
具体地,在液体为墨水的情况下,当在打印期间检测到信号时可以连续不中断地打印固定量的纸。
此外,当液体消耗设备的操作使得压力被施加到液体容纳室12′,或者液体消耗设备的操作被停止以消除容墨室12′中的压力时,缓冲室13′的容积大幅度地变化以用作泵室。因此,其具有搅拌液体的效果,在液体粘度增大和具有例如颜料的固体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固体沉淀。
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来构造液体容器,在该工艺中,预定形状的硬箱体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并将膜安装硬箱体上。
只有存在液体的区域被构造成独立的产品,并且它可以简单地安装到硬箱体上以形成液体容器。因此,可再利用部件的数量增加了。
可以在硬箱体的注射成型中形成连接分离区域的通道,并且通道由管子或凹槽形成。因此,增大了进入容墨室12′的逆向流动或流入缓冲室13′的墨水流速,可以获得更大的搅拌效果。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作为本发明液体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图18和1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墨盒101的外观的视图,图20和图21是墨盒101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2是墨盒101的剖视图及其分解视图。
墨盒101包括容器主体102,此容器主体102由第一箱体部件102A、第二箱体部件102B和第三箱体部件102C构成。如从图20和图21理解的那样,在第二箱体部件102B的周边部分形成有多个热填隙肋103,这些热填隙肋103插入到第一箱体部件102A和第三箱体部件102C中形成的多个通孔104和105中,并进行热填隙。这样,第一箱体部件102A保持在第二箱体部件102B和第三箱体部件102C之间,并且这三个箱体部件102A、102B和102C被结合起来。
顺便地说,在箱体部件102A、102B和102C之间没有设置密封结构。
如上所述,通过热填隙将三个箱体部件102A、102B和102C固定,使得当压缩空气被引入墨盒101内部时,这些热填隙部件可以可靠地接收在使箱体部件分离的方向上产生的力。
如图18C所示,容器主体102设置有墨水传送端口106,用于将容器主体102内部的墨水传送到外部。正如从图20和21所理解的那样,墨水传送端口106形成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
此外,在与形成墨水传送端口106的表面相同的表面中,形成用于将压缩空气引入到容器主体102内部的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此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形成在第二箱体部件102B中。
此外,在与形成墨水传送端口106的表面相同的表面中,形成在制造墨盒101时用于填充墨水的墨水注入端口108。此墨水注入端口108形成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通过焊接密封部件105将墨水注入端口108封闭。
此外,在容器主体102的一个转角部分上设置防错误安装块109,该转角部分包括与其中形成墨水传送端口106、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和墨水注入端口108的表面相同的表面。此防错误安装块109具有这样的形状,以使得除了具有正确种类墨水的墨盒101之外的其他墨盒不能被安装,使得当墨盒101被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中时,具有预定种类墨水的墨盒101被正确安装到预定位置。
如图20和21所示,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和第三箱体部件102C之间设置有底膜110。此底膜110液密性地密封形成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的墨水室通孔111和传感器室通孔112的底侧开口。
此外,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和第二箱体部件102B之间设置有柔性墨水室膜113A、柔性传感器室膜113B和柔性加压室膜114。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由一个膜一体地形成。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液密性地密封形成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的墨水室通孔111和传感器室通孔112的上侧开口。此外,加压室膜114气密性地密封形成在第二箱体部件102B中的加压室凹入115的开口。
此处,传感器室通孔112形成为基本上具有正方形截面。这样,在传感器室膜113B变形时的反作用力变得很小,通过较小压力使传感器室膜113B变形成为可能。
顺便地说,传感器室通孔112除了正方形之外的其他优选截面形状包括圆形和多边形。
密封橡胶128安装到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形成的墨水传送端口106,并且阀体129插入到墨水传送端口106内部。
在用于连通传感器室凹入112和墨水传送端口106的流动通道的中间,设置过滤器130和止回阀131。
图26和图27是示出第一壳体部件102A放大后的透视图,并且如图26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102A中钻出用于固定防错误安装块109的固定孔127。
此外,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102A中的墨水注入端口108通过墨水注入流动通道132与墨水室通孔111连通。此外,墨水室通孔111和传感器室凹入112通过窄的连通通道135彼此连通。此外,传感器室凹入112通过止回阀安装部分131A和过滤器安装部分131B与墨水传送端口106连通,其中止回阀131布置在止回阀安装部分131A中,过滤器130安装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31B中。
下一步,将参考图23至25描述布置在墨盒101的内部中的检测单元116。
在检测单元116中,其输出信号根据容器主体102中墨水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而墨水压力由是否实际施加压缩空气的压力改变。此外,此检测单元116数字式地检测存储在墨盒101内部的墨水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多。
此检测单元116包括弹簧座部件117,该弹簧座部件117的形状具有能够可移动地插入在第一壳体部件102A中所形成的传感器室通孔112内部的外径,并且此弹簧座部件117可移动地安装到在第二壳体部件102B中形成的引导凸起上。
作为一种安装方法,将在第二壳体部件102B中形成的引导凸起118插入到此弹簧座部件117的通孔117a中,对引导凸起118的顶端进行热填隙,并且可以使得弹簧座部件117不与引导凸起118分离。这样,弹簧座部件117被可移动地安装到引导凸起118。如上所述,因为弹簧座部件117通过热填隙安装到引导凸起118,其装配很容易,并且不需要提供具有复杂结构的成型模具,而在例如形成用于钩接的爪部件的情况下需要具有复杂结构的成型模具。顺便地说,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弹簧座部件117的移动距离,需要将引导凸起118形成得比较长。
此外,作为另一种安装方法,例如如图32所示,引导凸起18形成得相对较短,弹簧座部件117的内部管体部分117A形成得相对较长,并且此内部管体部分117A可滑动地安装到引导凸起118上。在此情况下,引导凸起118的顶端不进行热填隙。
在弹簧座部件117和第二壳体部件102B之间设置压缩弹簧119,弹簧座部件117被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压力推向远离第二壳体部件102B的方向。
弹簧座部件117和压缩弹簧119构成检测单元116的一部分,同时,构成加压单元用于对在随后提到的传感器室142(图32)内部的墨水加压。如上所述,弹簧座部件117被压缩弹簧119推压,使得可以由简单机构构造成该加压单元。
此外,检测单元116包括接触式开关120,其通过从压缩空气实际施加到容器主体102中得墨水的压力打开/关闭。此接触式开关120包括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布置成与可移动侧接头120A相对的固定侧接头120B,其中可移动侧接头120A由从压缩空气实际施加到容器主体102中的墨水上的压力所移动。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分别由导电弹性部件制成。在此实施例中,可移动侧接头120A被弹簧座部件117的周边部分117B施压而移动(图32)。
与接触式开关120相邻并具有控制IC 160的IC板(IC模块)121布置在第二箱体部件102B的内壁表面上,此IC板121通过固定肋121以热填隙固定。IC板121包括与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接触的触点接头123。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通过例如热填隙固定至设置在第二箱体部件102B中的凸起部分102B01,使得由板簧部件制成的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通过弹簧压力与各个触点接头123进行压力接触。
此外,IC板121包括天线部件124,并通过使用此天线部件124在喷墨记录装置和IC板121之间以电波进行非接触方式(无线)通信,传送信息和电力。
顺便地说,在第二壳体部件102B中形成的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通过空气流动通道125与加压室凹入115连通。
此外,在图23中,标号126标示膜焊接部分,加压室膜114气密性地连接到此膜焊接部分126。
加压单元由第二壳体部件102B、检测单元116和加压室膜114等构成。
图26和27是示出第一箱体部件102A放大后的透视图,如图26所示,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钻出用于固定防错误安装块109的固定孔127。如图27所示,密封橡胶128被安装到墨水传送端口106,而阀体129被插入墨水传送端口106内部。
此外,在用于连接墨水传送端口106和传感器室通孔112的通道的中间,设置过滤器130和止回阀131。此外,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形成的墨水注入端口108通过墨水注入通道132与墨水室通孔111连通。此外,墨水室通孔111和传感器室通孔112通过窄的连通通道135彼此连通。
顺便地说,在图26中,标号133A和133B标示膜焊接部分,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33B分别被液密性地连接到膜焊接部分133A和膜焊接部分133B。
此外,在图27中,标号136A和136B标示膜焊接部分,底膜110被液密性地连接到膜焊接部分136A和136B。
此外,在图27中,标号134标示密封部分,在此密封部分134中,当墨水填充到容器主体102中之后将墨水注入通道132密封。例如,密封部分134如以下描述的那样使用。止回阀131和过滤器部件130被安装到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底膜110焊接到第一箱体部件102A的焊接部分(膜焊接部分136A和136B、止回阀安装部分131A和过滤器安装部分131B周边的焊接部分以及墨水注入流动通道132周边的焊接部分)。在所述焊接时,底膜110与密封部分134没有被焊接。此外,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被焊接到膜焊接部分133A和133B。在装配这些部件后,通过墨水注入端口108将预定量的墨水注入到由第一箱体部件102A、底膜110、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在注入后,通过焊接底膜110和密封部分134将注墨流动通道132密封。在注入时,因为墨水传送端口106用作将内部空间中的墨水排出的开口或用作降低内部空间压力的开口,在注入墨水之前阀体129插入墨水传送端口106内部且将密封橡胶128安装到墨水传送端口106的情况下,在注入墨水时,移动阀体129且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气或者减压装置连通。
罐体单元由第一箱体部件102A、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等构成。
如上所述,第一箱体部件102A侧构造为罐体单元,第二箱体部件102B侧构造为加压单元,因此可以减小部件数量并减小了成本,而且使再利用加压单元成为可能。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如图26所示,在构成罐体单元的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钻出用于固定防错误安装块109的固定孔127。如上所述,防错误安装块109设置在罐体单元一侧,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罐体单元中存储的墨水种类和防错误安装块109的种类的结合中出错。
图28是示出墨盒101中包含的IC板(IC模块)121放大后的平面图,如图28所示,在IC板121上形成一对触点接头123。该对触点接头123沿着IC板121长侧方向并排布置。顺便地说,IC板121在容器主体102内部布置成其长侧方向与墨盒101的容器主体102的长侧方向一致。
此外,天线部件124由IC板121两侧上的线圈形图案形成,该对触点接头123布置在由线圈形图案所形成的天线部件124的外部。
此外,在IC板121上设置控制IC 160,此控制IC 160与该对触点接头123一起布置在由线圈形图案所形成的天线部件124的外部。
图29示出了IC板121的修改示例,在此修改示例中,一对触点接头123和一个控制IC 160布置在线圈形图案形成的天线部件124的内部。
图30是示出墨盒101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200中的状态的框图。如图30所示,来自喷墨记录装置200的加压泵201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被引入到墨盒101内部。这样,墨水从墨盒101的墨水传送端口106被传送,并且墨水被供应到喷墨记录装置200的记录头202。从喷墨记录装置200供应压缩空气,由此可以使墨盒101小型化,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天线203与设置在墨盒101内部的天线124相邻,并被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200一侧。设置在墨盒101内部的检测单元116的输出信号以非接触方式从墨盒101中的天线124发射到喷墨记录装置200一侧的天线203。由天线203所接收到的检测单元116的检测信号被发送到喷墨记录装置200的控制部分204。控制部分204控制加压泵201、记录头202和驱动机构205,如滑架。
此外,设置在墨盒101内部的IC板121具有存储与墨盒101中的墨水相关信息的功能,并且IC板121中存储的与墨水相关信息与检测单元116的检测信号一起从墨盒101一侧中的天线124发射到喷墨记录装置200一侧中的天线203。IC板121中存储的信息是例如与墨盒101中墨水剩余量、墨水种类、墨水型号等有关的信息。
顺便地说,在此实施例中,虽然使用天线124和203以非接触方式将检测单元116的输出信号发射到喷墨记录装置200,但信号也可以以接触方式进行发射,在所示接触方式中,墨盒101中设置的电触点与喷墨记录装置200一侧中设置的电触点相接触。
下面,将参考图31至图34描述包括接触式开关120的检测单元116的检测操作。
图31A、31B和31C是示意性示出墨盒101以描述检测单元116的检测操作的剖视图。如从图31可清楚了解到的那样,在墨盒101的容器主体102内部形成用于存储墨水的墨水储存室(第一液体储存室)140、在墨水储存室140上面形成的墨水加压室141、以及在用于连接墨水储存室140和墨水传送端口106的流动通道中间设置的传感器室(第二液体储存室)142。
顺便地说,在图31中,虽然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形成在墨盒101的上表面中,但优选的是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在与形成墨水传送端口106的表面相同的表面中形成。
形成墨水储存室140的壁的一部分由墨水室膜113A构成,形成传感器室142的壁的一部分由柔性传感器室膜113B构成,形成墨水加压室141的壁的一部分由柔性加压室膜114构成。
因为墨水加压室141由加压室膜114气密性密封,所以引入墨盒101内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会传递到布置弹簧座部件117、压缩弹簧119等的空间143。
图31A和32A示出了墨水储存室140被充分填充墨水,而压缩空气没有引入墨水加压室141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因为压缩空气的压力没有施加于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所以墨水储存室140的内部具有大气压。因此,弹簧座部件117被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按压到容器主体102的内壁底部,并且在此状态下,如图32A所示,接触式开关120的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彼此接触。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接触式开关120处于闭合状态(导通状态)。
图31B和32B示出了墨盒101的墨水储存室140被充分填充墨水,而压缩空气被加压泵201从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引入到墨水加压室141内部。
在此实施例中,当由压缩空气实际施加到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上的压力是P1、而由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实际施加到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上的压力是P2时,压缩空气和压缩弹簧119弹簧力的压力被设置成使P1>P2成立。
更具体地,因为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根据其压缩量而变化,所以根据传感器室142内部存储的墨水量,由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施加于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的压力P2在P2-MAX至P2-MIN的范围内变化。于是在此实施例中,压缩空气和压缩弹簧119弹簧力的压力被设置成使P1>P2-MAX>P2-MIN成立。
如上所述,使得压缩弹簧119的最大压力P2-MAX小于压缩空气的压力P1,因此可以可靠地操作检测单元116。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当由于在墨水室膜113A和加压室膜114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是P4,而从压缩空气引入端口107引入到墨水加压室141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是P1′时,压缩空气和压缩弹簧119弹簧力的压力被设置成使P1′-P4=P1>P2成立。
这样,即使在墨水室膜113A和加压室膜114发生变形产生反作用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操作检测单元116。
如图31B和32B所示,加压室膜114被引入到墨水加压室141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压向墨水储存室140一侧并且发生变形,变形的加压室膜114与墨水室膜113A接触,墨水室膜113A被压向墨水储存室140一侧并发生变形。这样,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被加压,加压的墨水通过连通通道135流入到传感器室142中。
于是,传感器室膜113B由于已经流入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的压力而向上变形,弹簧座部件117逆着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被向上按压。于是,如图32B所示,接触式开关120的可移动侧接头120A由被按压上来的弹簧座部件117所按压并且被向上按压。这样,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彼此分离以产生非接触状态,接触式开关120处于断开状态(非导通状态)。
也就是说,在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由压缩空气加压,而墨水储存室140和传感器室142内部的墨水的压力在具有预定值或更大值的情况下,接触式开关120处于断开状态。
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的墨盒101的检测单元116中,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由压缩空气加压,并且墨水储存室140中已加压墨水的压力被传递到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此时,在传感器室142内部的墨水的压力P大于预定值即由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施加到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上的压力P2的情况下,弹簧座部件117被向上压到上限位置,而接触式开关120处于断开状态。
顺便地说,此实施例被构造成,当传感器室142增大的容积逆着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使弹簧座部件117移位到达限制点(上限位置)附近时,弹簧座部件117与可移动侧接头120A接触,并且可移动侧接头120A被移位。
此外,此实施例被构造成,当传感器室膜113B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是P5、而从弹簧座部件117施加到传感器室膜113B的压力是P2′时,使P1>P2′+P5且P2′-P5=P2>P成立。这样,即使在当传感器室膜113B发生变形时产生反作用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操作检测单元116。
此外,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传感器室通孔112被构造成具有基本上为正方形的截面,使得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减小,并减小由于变形引起的压力损失P5。
此外,此实施例被构造成,当从墨盒101到喷墨记录装置200的墨水流动通道中的压力损失是P3时,使P1>P2>P3成立。更具体地,压缩弹簧119的最小压力P2-MIN大于墨水流动通道的压力损失P3。这样,传感器室142中存在的几乎全部墨水都可以确定地由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从墨水传送端口106传送走。
顺便地说,因为用于对传感器室142加压所需的压力可以小于用于对墨水储存室140加压所需的压力,所以如此实施例一样由压缩弹簧119产生该加压力,因此可以使墨盒101小型化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此外,此实施例被构造成,当墨盒101相对于喷墨记录装置200的记录头202的水头差是P7时,使P1>P2>P3-P7成立。这样,即使在记录头202位于比墨盒101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将墨水从墨盒101供应到记录头202。
在喷墨记录装置200中,当墨水被消耗时,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量减少,墨水储存室140的容积逐渐减小。此时,当墨水储存室140中剩余墨水量是预定值或更多时,施加到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上的压缩空气压力通过墨水被传递到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因此,在此情况下,保持弹簧座部件117逆着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被向上压到上限位置的状态,并保持接触式开关120的断开状态。
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被进一步消耗,并且如图31C所示,当出现墨水储存室140中几乎不存在墨水的状态时,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会被传递到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于是,弹簧座部件117随着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的消耗而下降,并且如图32C所示,可移动侧接头120A被弹簧座部件117压到上面的状态被解除,出现可移动侧接头120A与固定侧接头120B接触的状态,并且接触式开关120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
也就是说,压缩空气的压力没有被传递到容器主体102中的墨水,并且在容器主体102中墨水的压力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接触式开关120处于闭合状态。
此外,换句话说,当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全部消耗掉而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成为墨盒101中所存储的仅有墨水时,接触式开关120工作并处于闭合状态。也就是说,包括接触式开关120的检测单元116可以数字式地检测墨盒101内部所存储的墨水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所述预定值对应于传感器室142内部可以存储的墨水量的最大值。
此处,优选的是,与传感器室142内部可以存储的墨水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预定值被设置成这样一个墨水量,即它可以打印一张或多张将由喷墨记录装置200进行处理的记录纸。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预定值,即使由检测单元116检测到墨水快用完(N/E)后,也无需停止打印,并可以防止浪费记录纸。
如上所述,因为可移动侧接头120A被弹簧座部件117按压并移位,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结构而可靠地执行接触式开关120的开关操作。
顺便地说,在此实施例中,可移动侧接头120A被上升的弹簧座部件117向上按压,并且接触式开关120从闭合状态(导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非导通状态)。然而,一个修改示例也可以是这样的,即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的布置上下颠倒,并且在无压力状态下,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处于非接触状态,而在加压时,可移动侧接头120A被上升的弹簧座部件117向上按压而与固定侧接头120B接触。
图33和35示出了随墨盒101中墨水的消耗而变化的墨水供应压力,水平轴表示墨盒101中墨水的剩余量。此处,“墨水供应压力”是从墨盒101的墨水传送端口106所传送的墨水的压力。
顺便地说,图33是在没有考虑当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的图形,图35是考虑当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的图形。
如从图33所理解的,在墨盒101充满墨水的状态(初始状态)下,压缩空气的压力P1完全成为墨水供应压力。然后,只要墨盒101中的墨水的剩余量是预定值或更大值,墨水供应压力就保持为压缩空气的压力P1。
然后,当出现墨盒中墨水的剩余量变得小于预定值的状态(此实施例中,也就是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几乎被消耗完的状态)时,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会被传递到墨盒101中的墨水。在此状态下,墨水供应压力由压缩弹簧119的弹簧力确定。
也就是说,在墨盒101中墨水的剩余量低于预定值时,即在墨水快用完(N/E)时,处于最大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19的最大弹簧压力P2-MAX成为墨水供应压力。
然后,随着传感器室142中墨水消耗的进行,压缩弹簧119的压缩量变小,并且在弹簧座部件117到达容器主体102的内底部时弹簧压力减小到弹簧压力(最小弹簧压力)P2-MIN。此时,即使传感器室142中也没有剩余墨水,而墨盒101处于墨水用完状态(I/E)。
此外,如从图35所理解的,在初始状态下,压缩空气的压力P1基本上完全成为墨水供应压力。当墨水不断消耗而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减少时,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的反作用力逐渐变大,墨水供应压力逐渐降低。
然后,当出现墨水储存室140中墨水的剩余量变得小于预定值的状态时,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会被传递到墨盒101中的墨水。在此状态下,墨水供应压力由压缩弹簧119和传感器室膜113B的反作用力确定。
顺便地说,图33(和图35)中的压力P3表示从墨盒101到记录头202的墨水流动通道的压力损失。压缩弹簧119的最小弹簧压力P2-MIN被设置成大于墨水流动通道中的压力损失P3,因此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可以被用完。
此外,图34时示出检测单元116的输出信号根据墨水的存在和加压泵的工作/停止而转换的表。顺便地说,图34中的“有墨水”表示墨盒101中墨水的剩余量是预定值或更大值的情况,而“无墨水”表示墨盒101中墨水的剩余量小于预定值的情况。
如从图34所理解的,在加压泵在有墨水状态下工作的情况下,检测单元116处于断开状态(非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即使在加压泵201工作的情况下,当出现没有墨水的状态时,检测单元116处于闭合状态(导通状态)。此外,在加压泵201停止的情况下,检测单元116处于闭合状态而不管墨水储存室140中是否存在墨水。
于是,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通过使用检测单元116的上述工作特性,如以下描述的那样,可以检测墨盒101到喷墨记录装置200的不良安装(插入不充分等),或者检测检测单元116的故障。
也就是说,在墨盒101中墨水的剩余量是预定值或更大值(例如安装一个新墨盒101)的情况下,当尽管加压泵201在工作但检测单元116没有断开时,可以知道发生了墨盒101的不良安装或者检测单元116的故障。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显示促使用户确认墨盒101的安装状态的消息。
顺便地说,关于在墨盒101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200中时墨盒101中墨水的剩余量是否为预定值或更大值的消息,预先被存储在墨盒101中所包含的IC板121中。
此外,虽然加压泵201处于停止状态但在检测单元116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检测单元116有故障。
下一步,将描述装配墨盒101的方法。
当装配墨盒101时,包括第一箱体部件102A、墨水室膜113A、传感器室膜113B、第三箱体部件102C等的罐体单元,和包括第二箱体部件102B、检测单元116、加压室膜114等的加压单元,首先分别形成为独立主体。而后,罐体单元和加压单元堆叠起来,并通过热填隙将彼此固定。
此处,墨水储存室140和传感器室142在罐体单元中形成为密封状态,同时墨水加压室141在加压单元中形成为密封状态。因此,当罐体单元和加压单元彼此堆叠并固定起来时,不需要保证两个单元之间的密封。
下一步,将参考图47讨论上述墨盒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讨论将墨水注入墨水储存室140内部的方法。
首先,在提供箱体部件的步骤中,在被接合到第二箱体部件102B和第三箱体部件102C之前的第一箱体部件102A被提供。此第一箱体部件102A处于这样的状态,即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被安装到第一箱体部件102A的一个表面上的膜焊接部分133A和133B,而底膜110被焊接到第一箱体部件102A的另一个表面上的膜焊接部分136A和136B。
如图47A所示,设置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的墨水注入通道132(参见图27)中间的密封部分134,包括:用于封闭墨水注入通道132的分隔壁134a;和在此分隔壁134a顶表面134b上形成的间隙形成凸起部分134c。
在箱体部件提供步骤中所提供的第一箱体部件102A由于分隔壁134a顶表面134b上所形成的间隙形成凸起部分134c,而在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和底膜110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此时的底膜110没有焊接到分隔壁134a顶表面134b,而只焊接到了间隙形成凸起部分134c的顶部。此外,底膜110被焊接到凸起部分132a的顶表面,以形成用于界定墨水注入通道132的壁表面的一部分。
下一步,在流体排放步骤中,墨水注入端口108被暂时封闭,而真空单元被连接到墨水传送端口106,由此墨水储存室140和墨水注入通道132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并降压。
下一步,在墨水注入步骤中,将墨水从墨水注入端口108注入墨水注入通道132,使得注入墨水注入通道132的墨水通过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和底膜110之间的间隙,并流进墨水储存室140内部。
在将墨水注入墨水储存室140内部完成后,此方法进入流动通道封闭步骤,其中底膜110被焊接到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以封闭墨水流动通道。在此流动通道封闭步骤中,如图47B所示,底膜110通过热压施加装置被焊接到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同时将在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上形成的间隙形成凸起部分134c熔化掉。
下一步,在真空排放步骤中,墨水注入端口108和分隔壁134a之间的墨水注入通道132中存在的墨水通过墨水注入端口108被真空排放掉。
此后,在注入端口封闭步骤中,密封部件150被焊接到墨水注入端口108以封闭墨水注入端口108。
如上所述,墨水注入端口108和分隔壁134a之间的墨水被真空排放掉,被这样排放的墨水可以再次使用,因此消除了对墨水的浪费处理。
此外,在墨水注入端口108和分隔壁134a之间没有剩余墨水。因此,可以防止从墨水注入端口108泄漏墨水。此外,当墨盒101中的墨水被彻底用完后,不会产生似乎还有墨水剩余在墨盒101中的感觉。
此外,因为密封部件150被焊接以封闭墨水注入端口108,所以更加可靠地防止了从墨水注入端口108泄漏墨水。
如上所述,当墨水被注入第一箱体部件102A的墨水储存室140中以后,将第一箱体部件102A、第二箱体部件102B和第三箱体部件102C结合起来。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及其制造方法中,在连通墨水注入端口108和墨水储存室140的墨水注入通道132中设置分隔壁134a。当墨水填充到墨水储存室140中时,墨水通过底膜110和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之间的间隙流动。在填充墨水完成后,底膜110被连接到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因此,即使在墨水储存室140由例如第一箱体部件102A的刚性部件和例如墨水室膜113A的柔性部件界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至墨水储存室140之中的墨水注入,而在墨水注入完成后可以将墨水注入期间所使用的墨水流动通道可靠地密封起来。
通过在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上形成间隙形成凸起部分134c,在墨水注入期间可以可靠地保证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和底膜110之间的间隙。此外,当墨水注入之前墨水储存室140和墨水注入通道132被降压时,墨水注入通道132在分隔壁134a和墨水注入端口108之间的部分可以被可靠地降压。
此外,从将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焊接到其上的观点出发,第一箱体部件102A用适合于将膜材料焊接到其上的材料形成。由于这个原因,即使在分隔壁134a形成为第一箱体部件102A整体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将底膜110焊接到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也可以毫无困难地进行。
此外,因为使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形成的墨水注入端口108和墨水传送端口106来进行墨水注入,所以不必要沿重力方向向下注入墨水,这在墨盒由墨水袋构成的情况下是必需的。因此,在墨水填充期间墨水注入方向的自由度是很高的。由于这个原因,墨盒101可以布置成,在墨水注入完成后将底膜110焊接到分隔壁134a的顶表面134b时,用于焊接的热压施加装置的运动可以定向为朝下(在重力方向)。与柔性袋类型墨盒中所要求的热压施加装置水平运动的情况相比,此布置使焊接操作更容易。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如图28或29所示,因为IC板121上所形成的触点接头123对沿着IC板121的长侧方向上并排布置,所以接触式开关120的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可以更容易、更可靠地与触点接头123对相接触,并且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的结构可以做得很简单,此外,在墨盒101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容易地目测确定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确实与触点接头123对接触。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如图28所示,触点接头123对被布置在由线圈形图案所形成的天线部件124的外部,使得可以确保天线部件124和接触式开关120的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防止天线部件124发射的电波干扰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因为由导电弹性部件构成的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在其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与触点接头123对进行压力接触,所以可移动侧接头120A和固定侧接头120B能够确实地与触点接头123对进行接触,此外,不需要进行焊接等来连接接头,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检测单元116的再利用也变得容易。
此外,如图29所示,当触点接头123对和控制IC 160被布置在由线圈形图案所形成的天线部件124内部时,由IC板构成的板体的面积可以做得很小,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因为罐体单元和加压单元各自包括密封室,所以不需要确保两个单元之间的密封,且墨盒的装配和拆解很容易。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虽然压缩空气没有直接接触墨水室膜113A,但由于接触压缩空气而变形的加压室膜114与墨水室膜113A形成接触。因此,可以很大程度地抑制渗透过墨水室膜113A并溶解在墨水中的空气量,可以防止由于空气溶解到墨水中而引起的打印质量下降。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通过使用天线部件114在喷墨记录装置200和IC板121之间利用电波进行通信,并且发射检测单元116所获得的与墨水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和到检测单元116的电力,因此喷墨记录装置200和墨盒101之间的电触点变得不必要,并可以避免不良接触故障,这在设置电触点时是一个问题。
顺便地说,虽然通过电波进行的通信难以提供很大的电力,但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设置了用于数字式地检测墨水剩余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的检测单元116,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小的电力来检测墨水剩余量。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因为由从压缩空气实际施加于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的压力来操作检测单元116,所以可以可靠地判断来自墨盒101墨水传递的存在。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因为传感器室通孔112形成为具有基本上为正方形的截面,所以在传感器室膜113B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变得很小,可以用小的压力使传感器室膜113B变形。因此,可以可靠地检测传感器室142中墨水的压力变化。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可以检测当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几乎耗尽而传感器室142中充满墨水时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当发生墨水接近用完(N/E)时的时间点。因此,可以避免在打印中间发生墨水用完(I/E)而浪费记录纸的情形。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从墨水接近用完(N/E)的时间点到墨水用完(I/E)的时间点可以供应的墨水量由在墨水接近用完(N/E)的时间点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量来确定。于是,因为在墨水接近用完(N/E)的时间点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量在设计阶段被确定,此墨水量存储在墨盒101的IC板121中,而在检测单元116检测到墨水接近用完(N/E)时的时间点处,此墨水剩余量改写为预定墨水量,因此可以精确判断墨水用完(I/E)的时间点。因此可以避免以下情形,即虽然墨盒101中剩余有充足的墨水却做出墨水用完(I/E)的判断而浪费了墨水,或者几乎已经出现墨水用完(I/E)却做出剩余有充足墨水的错误判断,并在打印当中出现墨水用完(I/E)的情况而浪费了记录纸。
此外,因为从墨水充满罐体状态的时间点到墨水接近用完(N/E)的时间点所消耗的墨水量在设计阶段确定,此墨水量存储在墨盒101的IC板121中,因此,在墨水接近用完(N/E)的时间点,可以基于排出墨滴的次数来校正关于墨滴的单位重量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墨水接近用完(N/E)后的墨水消耗量的计算精度,可以更精确地判断墨水用完(I/E)的时间点。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因为检测墨盒101中的墨水是否由压缩空气加压的信号,和检测墨盒101中的墨水剩余量变为接近用完(N/E)的时间点的信号,都是从检测单元116输出的相同信号,所以可以简化用于检测的机构。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压缩弹簧119的最小弹簧压力P2-MIN被设置成大于墨水流动通道中的压力损失P3,因此传感器室142中的墨水可以被用完。
图36A、36B和36C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修改示例,图36A、36B和36C的各个状态对应于图31A、31B和31C的各个状态。
如图36所示,在根据此修改示例的墨盒中,墨水储存室140和传感器室142形成为一个整体,没有窄的流动通道介于两个室之间。此外,墨水室膜113A和传感器室膜113B构造为独立主体,两个膜113A和113B布置使得对墨水室膜113A的施压方向和对传感器室膜113B的施压方向彼此相对。
同样在此修改示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修改示例,如图37所示,热填隙肋151可以在罐体单元150一侧形成,而用于插入肋的通孔153可以在加压单元152一侧形成。在装配时,如图38A所示,当热填隙肋151插入通孔153后,如图38B所示,将热填隙肋15被热填隙。顺便地说,罐体单元150和加压单元152之间的密封不必要。
如上所述,热填隙肋151在罐体单元150一侧形成,因此当用过的墨盒被拆解并被再利用时,没有受到热填隙引起变形的加压单元152事实上可以完全被再利用。这样,因为加压单元152可以被再利用,而其中布置的检测单元116包括昂贵的IC板121,可以获得通过再利用而降低成本的效果。
此外,作为此实施例的另一个修改示例,如图37中虚线所示,具有存储与墨盒101中墨水相关信息的功能的IC板121也可以设置在罐体单元150一侧。这样,可以可靠地防止罐体单元150中实际存储的墨水与IC板121中存储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中,因为IC模块中形成的多个接头沿着IC模块的长侧方向并排布置,所以检测单元可以更容易、更可靠地与IC模块的多个接头相接触,并且检测单元一侧的接头的结构可以做得很简单,此外,在液体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容易地目测确定检测单元一侧的接头确实与IC模块一侧的接头相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被构造使得将加压流体送入液体容器内部使得容器中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判断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是否确实被加压流体加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液体容器内部使得容器中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判断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是否确实被加压流体加压,并且第二储存室中的液体可以被用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液体容器内部使得容器中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很容易进行装配和拆解工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类型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实现易于再利用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类型的液体容器中,可以防止被引入到容器内部的加压流体溶解到液体中。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中,设置有检测单元,用于数字式地检测液体容器内部存储的墨水量是否是预定值或更大值,并且通过电波将此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发射到液体消耗装置,因此液体消耗装置和液体容器之间的电触点变得不必要,并且可以避免不良接触故障,而这在设置电触点的情况下却正是个问题。
第三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39至46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实施例的传感器室通孔112形成为传感器室凹入212。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标号来标示,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在第一箱体部件102A中形成的墨水注入端口108通过墨水注入流动通道132与墨水室通孔111连通。此外,墨水室通孔111和传感器室凹入212通过窄连通通道135A彼此连通。此外,其中插入过滤器130的过滤器安装部分131通过窄连通通道135B与传感器室凹入212彼此连通。
于是,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如图42所示,在传感器室凹入212底部的中心部分形成小孔137,并且此小孔137位于用于连通传感器室凹入212和过滤器安装部分131的窄连通通道135B的一个末端侧。在小孔137中形成凸出到传感器室凹入212内部的环形凸起138。此环形凸起138由弹性材料形成。
顺便地说,作为一个修改示例,如图44和45所示,用于连接墨水室通孔111和传感器室凹入212的窄连通通道135A的一端也可以连接到小孔137。在此情况下,用于连通传感器室凹入212和过滤器安装部分131的窄连通通道135B的一端被布置成开口到传感器室凹入212的底部外围部分中。
于是,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中,如从图41A、41B和46A所理解的,在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没有被压缩空气加压的状态下,构成根据传感器室142容积变化而移位的可移动部分的传感器室膜113B被挤压到环形凸起138的顶端,并且这样小孔137被可打开地密封。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101,在墨水储存室140中的墨水没有被压缩空气加压的状态下,因为小孔137被传感器室膜113B密封,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空气流入墨盒101内部和墨水从墨盒101泄漏。
此外,因为小孔137和环形凸起部分138可以布置在传感器室142内部,所以空间效率也非常高。
此外,因为构成用于密封小孔137的可移动部分的传感器室膜113B是构成传感器室142原本所需的部件,因此不必要为小孔的密封而设置额外的新部件,并且不会出现部件数量增大而规划变得复杂的问题。
此外,环形凸起138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可以防止传感器室膜113B由于反复接触环形凸起138而被损坏,并可以使小孔137被传感器室膜113B可靠地密封。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因为传感器室凹入212被形成为具有基本上为正方形的截面,所以在传感器室膜113B发生变形时的反作用力变小,并可以用小压力使传感器室膜113B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传感器室142中墨水的压力变化。
如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诸如箱体部件10,20,102A,102B和102C之类的构成容器主体的每一部件,以及依附于其上的诸如膜部件17,18,46,113A,113B,114和110之类的部件,优选由聚苯乙烯或聚丙烯制成以提高热焊接性能。每一膜部件可以是单层膜部件或是多层膜部件。当是多层膜部件时,该膜部件的其中一层由同箱体部件相同的材料制成,其中在所述的层上形成一表面以与箱体部件热焊接。该多层膜部件优于该单层膜部件在于该多层膜部件既可包含该提高热焊接性能层,又可包含一层(如乙烯层)以提供气体不可渗透的性能。
Claims (4)
1.一种用于存储将被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容器,其被构造成将加压流体送入其内部以使得内部的液体被传送到外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
罐体单元,其包括用于存储液体的密封液体储存室和液体传送端口,所述液体传送端口与所述液体储存室连通并用于将液体传送到所述液体容器外部,其中所述液体储存室的容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液体量而变化;和
加压单元,其包括将所述加压流体引入其中以改变容积的密封加压室,和与所述加压室连通并用于将所述加压流体引入所述加压室内部的加压流体引入端口,并且所述加压单元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加压室的容积变化对所述罐体单元的所述液体储存室加压,
所述液体储存室至少部分地由第一柔性构件限定,并且所述加压室至少部分地由第二柔性构件限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罐体单元还包括存储器单元,所述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与其罐体单元内部存储的液体有关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罐体单元和所述加压单元分别形成为独立主体并通过热填隙彼此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罐体单元包括防错误安装单元,用于防止将所述液体容器错误地安装到不是合适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其他液体消耗装置,或者安装到所述合适液体消耗装置的非合适位置的其他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85097 | 2003-03-26 | ||
JP2003085097 | 2003-03-26 | ||
JP2003154991A JP4107165B2 (ja) | 2003-05-30 | 2003-05-30 | 液体容器 |
JP2003-154991 | 2003-05-30 | ||
JP2003160836A JP4131199B2 (ja) | 2003-06-05 | 2003-06-05 | 液体容器 |
JP2003-160685 | 2003-06-05 | ||
JP2003-160836 | 2003-06-05 | ||
JP2003160815A JP4129741B2 (ja) | 2003-06-05 | 2003-06-05 | 液体容器 |
JP2003-160815 | 2003-06-05 | ||
JP2003160685A JP4235942B2 (ja) | 2003-06-05 | 2003-06-05 | 液体容器 |
JP2003-190527 | 2003-07-02 | ||
JP2003190527A JP4129742B2 (ja) | 2003-07-02 | 2003-07-02 | 液体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198631A JP4103705B2 (ja) | 2003-07-17 | 2003-07-17 | 液体容器 |
JP2003-198638 | 2003-07-17 | ||
JP2003-198631 | 2003-07-17 | ||
JP2003198638A JP3972873B2 (ja) | 2003-07-17 | 2003-07-17 | 液体容器 |
JP2003-296687 | 2003-08-20 | ||
JP2003296687A JP4348681B2 (ja) | 2003-08-20 | 2003-08-20 | 液体容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0296488A Division CN1532063B (zh) | 2003-03-26 | 2004-03-26 | 液体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97844A CN101797844A (zh) | 2010-08-11 |
CN101797844B true CN101797844B (zh) | 2013-08-14 |
Family
ID=3283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282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7844B (zh) | 2003-03-26 | 2004-03-26 | 液体容器 |
CN2004100296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32063B (zh) | 2003-03-26 | 2004-03-26 | 液体容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0296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32063B (zh) | 2003-03-26 | 2004-03-26 | 液体容器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404628B2 (zh) |
EP (1) | EP1462263B1 (zh) |
KR (1) | KR101088947B1 (zh) |
CN (2) | CN101797844B (zh) |
AT (1) | ATE547251T1 (zh) |
AU (1) | AU2004201278A1 (zh) |
CA (2) | CA2461959C (zh) |
HK (1) | HK1067340A1 (zh) |
SG (4) | SG2011097540A (zh) |
TW (1) | TWI3275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61959C (en) * | 2003-03-26 | 2012-07-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
JP4277605B2 (ja) * | 2003-07-31 | 2009-06-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US7384133B2 (en) * | 2003-08-08 | 2008-06-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capable of maintaining airtightness |
US8070272B2 (en) * | 2004-06-16 | 2011-12-0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adapted to be mounted on a carriage to reciprocate together with a liquid ejecting head |
JP2006035484A (ja) * | 2004-07-23 | 2006-02-09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
JP4706421B2 (ja) * | 2004-11-15 | 2011-06-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に液体を供給する液体収容容器用の液体検出装置、及びこの液体検出装置を内蔵した液体収容容器 |
GB2431722B (en) * | 2005-03-31 | 2007-08-08 | Seiko Epson Corp |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
JP4682862B2 (ja) * | 2005-03-31 | 2011-05-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及びその液体充填方法 |
EP1863645B1 (en) | 2005-03-31 | 2012-05-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and circuit board for liquid container |
GB2424709B (en) | 2005-03-31 | 2007-02-14 | Seiko Epson Corp | Liquid detecting device,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
US7625077B2 (en) * | 2005-05-12 | 2009-12-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artridge,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
JP4898147B2 (ja) | 2005-06-01 | 2012-03-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 |
KR100860425B1 (ko) * | 2005-06-09 | 2008-09-25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카트리지, 접촉 장치, 기록 장치 및 액체 소비 장치 |
CN1915674A (zh) * | 2005-08-16 | 2007-02-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和液体喷射设备 |
KR20080059433A (ko) * | 2005-11-08 | 2008-06-27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용기 및 액체 충전 방법 |
DE102006003054B4 (de) * | 2006-01-20 | 2014-10-02 | Phoenix Contact Gmbh | Verfahren, Flüssigkeitsversorgungseinheit und Messvorrichtung für eine Füllstandsanzeige |
US8141992B2 (en) * | 2006-03-24 | 2012-03-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
JP4877028B2 (ja) * | 2006-04-18 | 2012-02-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 |
JP4952093B2 (ja) * | 2006-06-30 | 2012-06-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8012677A (ja) * | 2006-06-30 | 2008-01-2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JP5114878B2 (ja) * | 2006-06-30 | 2013-01-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935208B2 (ja) * | 2006-07-01 | 2012-05-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918823B2 (ja) | 2006-08-11 | 2012-04-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
US8141998B2 (en) | 2006-11-06 | 2012-03-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
US8267495B2 (en) * | 2006-12-26 | 2012-09-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with residual liquid quantity detecting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4862683B2 (ja) | 2007-02-19 | 2012-01-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8322835B2 (en) * | 2007-02-19 | 2012-12-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ealing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reusing fluid container |
JP2008230214A (ja) * | 2007-02-19 | 2008-10-02 | Seiko Epson Corp |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
US20080218566A1 (en) * | 2007-03-07 | 2008-09-11 | Malik Craig L | Metallized print head container and method |
US20090027462A1 (en) * | 2007-07-24 | 2009-01-29 | Berg Richard H | Wide format ink cartridge |
EP2033792A3 (en) * | 2007-09-10 | 2010-10-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
US20090179974A1 (en) * | 2008-01-16 | 2009-07-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supply sour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ATE481246T1 (de) * | 2008-02-28 | 2010-10-15 | Brother Ind Ltd | Tintenpatrone und 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tintenpatrone |
JP4985500B2 (ja) * | 2008-03-21 | 2012-07-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
JP5471260B2 (ja) * | 2008-11-14 | 2014-04-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 |
US8454136B2 (en) * | 2009-04-30 | 2013-06-04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ink cartridge |
EP2528741B1 (en) * | 2010-01-29 | 2014-12-1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device |
JP5381757B2 (ja) | 2010-01-29 | 2014-01-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3533174A (ja) * | 2010-06-10 | 2013-08-22 | デイヴィッド バーンスタイン | 液体容器 |
US8511493B2 (en) | 2010-06-10 | 2013-08-20 | David Bernstein |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serving a liquid |
JP5919737B2 (ja) | 2010-12-08 | 2016-05-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検出システム、液体容器 |
JP6035724B2 (ja) | 2010-12-22 | 2016-11-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取付部材、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DE202011110616U1 (de) | 2010-12-22 | 2015-03-18 | Seiko Epson Corp. | Patrone |
EP2661412B1 (en) * | 2011-01-05 | 2024-10-16 | Fize Medical Ltd. | A fluid flow meter |
JP5565329B2 (ja) * | 2011-01-26 | 2014-08-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に装着される液体収容容器 |
EP2481591A1 (en) * | 2011-01-28 | 2012-08-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JP5716430B2 (ja) * | 2011-02-04 | 2015-05-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210726A (ja) * | 2011-03-30 | 2012-11-01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5787193B2 (ja) | 2011-05-09 | 2015-09-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SE536206C2 (sv) * | 2011-10-29 | 2013-06-25 | Inkit Ab | Vätskeförsörjningssystem för en bläckstråleskrivare |
JP2013159037A (ja) * | 2012-02-06 | 2013-08-19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5979906B2 (ja) | 2012-02-23 | 2016-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装着可能な装置 |
JP5615392B2 (ja) | 2012-02-23 | 2014-10-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装着可能な装置 |
JP6051595B2 (ja) * | 2012-05-21 | 2016-12-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US8708470B1 (en) * | 2012-11-29 | 2014-04-29 |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 Ink system |
JP2015080906A (ja) * | 2013-10-23 | 2015-04-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
CN104669796B (zh) * | 2013-11-27 | 2017-05-03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EP2982515B1 (en) * | 2014-08-08 | 2018-09-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
EP2982516B1 (en) | 2014-08-08 | 2018-10-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JP2016141087A (ja) * | 2015-02-04 | 2016-08-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 |
CN106626776A (zh) * | 2015-10-30 | 2017-05-10 | 周利军 | 新型供墨系统 |
US10654280B2 (en) | 2015-12-11 | 2020-05-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head assembly |
WO2017099811A1 (en) * | 2015-12-11 | 2017-06-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llapsible container and sensor |
JP6932899B2 (ja) * | 2016-03-31 | 2021-09-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ク |
CN106004069A (zh) * | 2016-07-01 | 2016-10-12 | 珠海中润靖杰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气膜式储墨腔的墨盒 |
CN106024084A (zh) * | 2016-07-05 | 2016-10-12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一种水箱支撑结构 |
JP6702056B2 (ja) * | 2016-07-25 | 2020-05-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立体造形装置 |
EP3336781A1 (en) * | 2016-12-13 | 2018-06-20 | Sigma-Aldrich International GmbH | Electronics assembly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t least one status information |
CN106738944A (zh) * | 2017-01-06 | 2017-05-31 | 珠海欣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体盒 |
CN106626175A (zh) * | 2017-01-06 | 2017-05-10 | 珠海欣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膜片成型方法和成型设备 |
CN108313412B (zh) * | 2018-02-09 | 2023-05-30 | 佛山市顺德区瑞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化妆品瓶子环形包装生产装置 |
CN108357807A (zh) * | 2018-03-13 | 2018-08-03 | 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压缩空气源的容器 |
USD921748S1 (en) | 2018-07-13 | 2021-06-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mbined print liquid supply cap and key |
USD918999S1 (en) | 2018-07-13 | 2021-05-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k cartridge |
CA3121459A1 (en) | 2018-12-03 | 2020-06-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EP3681723B1 (en) | 2018-12-03 | 2021-07-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ES2902154T3 (es) | 2018-12-03 | 2022-03-25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Circuitos lógicos |
EP3682359B1 (en) | 2018-12-03 | 2021-01-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CN113168444A (zh) | 2018-12-03 | 2021-07-2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逻辑电路系统 |
BR112021010563A2 (pt) * | 2018-12-03 | 2021-08-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ircuitos lógicos |
AU2018452256B2 (en) | 2018-12-03 | 2022-09-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US11338586B2 (en) | 2018-12-03 | 2022-05-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EP3687820B1 (en) | 2018-12-03 | 2022-03-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WO2021080607A1 (en) | 2019-10-25 | 2021-04-2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CN110449312B (zh) * | 2019-08-30 | 2024-05-14 | 武汉东环车身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交叉臂式升降器齿板的自动涂油装置及齿板涂油方法 |
US20210078791A1 (en) | 2019-09-13 | 2021-03-18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 Aerosol Dispenser |
JP2022001417A (ja) | 2020-06-22 | 2022-0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貯留機構 |
JP7508925B2 (ja) * | 2020-07-28 | 2024-07-0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圧力変動抑制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GB202019077D0 (en) * | 2020-12-03 | 2021-01-20 |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CN113198391B (zh) * | 2021-04-28 | 2022-04-2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在水热液化反应中精准控压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15106254B (zh) * | 2022-07-01 | 2023-08-15 |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间隙刮枪 |
CN115583107B (zh) * | 2022-08-30 | 2024-06-14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墨盒及制造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23037A1 (en) * | 2001-01-09 | 2002-07-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calculation of ink consumed therei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20941U (zh) | 1979-02-20 | 1980-08-27 | ||
JPS5734967A (en) | 1980-08-13 | 1982-02-25 | Canon Inc | Detector for residual amount of ink |
JPS57103877A (en) | 1980-12-22 | 1982-06-28 | Ricoh Co Ltd | Accumulator of ink jet printing device |
JPS57185158A (en) | 1981-05-09 | 1982-11-15 | Ricoh Co Ltd | Ink jet recorder |
US4558326A (en) * | 1982-09-07 | 1985-12-10 |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 Purging system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S59115857A (ja) | 1982-12-23 | 1984-07-04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
US4604633A (en) * | 1982-12-08 | 1986-08-05 |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S61277460A (ja) | 1985-06-04 | 1986-12-08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容器 |
JPS62121062A (ja) | 1985-11-21 | 1987-06-02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トリツジの製造方法 |
SE456597B (sv) | 1987-02-12 | 1988-10-17 | Scandot System Ab | Anordning vid ett ventilarrangemang for utmatning av vetska hos en vetskestralskrivare |
JP2570312B2 (ja) | 1987-08-07 | 1997-01-08 |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炭素繊維樹脂成形品 |
JPH01176566A (ja) | 1987-12-29 | 1989-07-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WO1990000972A1 (de) | 1988-07-25 | 1990-02-0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Anordnung zur ermittlung des tintenvorratsendes in auswechselbaren tintenbehältern von tintenschreibeinrichtungen |
JPH04235942A (ja) | 1991-01-16 | 1992-08-25 | Hiroshi Nakai | 粉末酢酸カルシウムの顆粒化法 |
JPH04286653A (ja) | 1991-03-15 | 1992-10-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645736U (ja) | 1991-12-18 | 1994-06-21 | セイコー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袋パック |
EP0567270B1 (en) * | 1992-04-24 | 1996-12-04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Back pressure control in ink-jet printing |
JPH0612882U (ja) | 1992-07-20 | 1994-02-18 |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 2方弁 |
JPH06143612A (ja) | 1992-11-06 | 1994-05-24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残量検出装置 |
JPH06171106A (ja) | 1992-12-07 | 1994-06-21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残量検出装置 |
JP3603329B2 (ja) * | 1994-05-13 | 2004-12-22 |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脱気方法 |
US5825387A (en) * | 1995-04-27 | 1998-10-2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
US6290343B1 (en) * | 1996-07-15 | 2001-09-1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ink pressurization in a modular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an inkjet printer |
US6322205B1 (en) * | 1997-01-21 | 2001-11-2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
US6151039A (en) * | 1997-06-04 | 2000-11-2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level estimation using drop count and ink level sense |
US6270207B1 (en) * | 1998-03-30 | 2001-08-0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nd remaining ink volume detection method |
ATE263028T1 (de) * | 1998-07-15 | 2004-04-15 | Seiko Epson Corp | Tintenzufuhreinheit |
DE19906826B4 (de) * | 1998-09-01 | 2005-01-27 | Hewlett-Packard Co.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 Auf Druck basierender Tintenpegeldetektor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eines Tintenpegels |
JP3592112B2 (ja) * | 1998-12-24 | 2004-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US6302527B1 (en) * | 1999-04-20 | 2001-10-1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between a printer portion and a replaceable printing component |
GB9910313D0 (en) | 1999-05-05 | 1999-06-30 | Cambridge Consultants | Fluid-pressure controlled ink pressure regulator |
US6471343B1 (en) * | 1999-06-24 | 2002-10-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3607839B2 (ja) | 1999-08-27 | 2005-01-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 |
DE19951090B4 (de) * | 1999-10-23 | 2005-02-24 | Tally Computerdrucker Gmbh | Tintendrucker mit einem Tintendruckkopf auf einem hin- und herbewegbaren Schlitten und mit einem an den Tintendruckkopf angeschlossenen Tintenkapillarspeicher |
ATE269788T1 (de) | 1999-11-05 | 2004-07-15 | Seiko Epson Corp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
ES2335521T3 (es) | 2000-01-21 | 2010-03-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ucho de tinta. |
JP3687517B2 (ja) | 2000-10-12 | 2005-08-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EP2052863B1 (en) | 2000-01-21 | 2012-04-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for use with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02019135A (ja) | 2000-07-04 | 2002-01-23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CN1184076C (zh) * | 2000-02-16 | 2005-01-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US6243115B1 (en) * | 2000-03-09 | 2001-06-05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ressurized ink supply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WO2001087626A1 (fr) | 2000-05-18 | 2001-11-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consommation d'encre |
ATE381436T1 (de) * | 2000-10-17 | 2008-01-15 | Seiko Epson Corp | Tintensack und damit versehenes aufzeichnungsgerät |
US6435638B1 (en) * | 2000-10-27 | 2002-08-2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bag fitment with an integrated pressure sensor for low ink detection |
US6644794B1 (en) | 2000-10-27 | 2003-11-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llapsible ink reservoir with a collapse resisting insert |
JP4023145B2 (ja) | 2000-12-05 | 2007-1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6666549B2 (en) | 2001-03-15 | 2003-12-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upply method therein |
JP2002273898A (ja) | 2001-03-15 | 2002-09-25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
JP2002331684A (ja) | 2001-05-11 | 2002-11-1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DE60211443T2 (de) * | 2001-10-05 | 2006-11-16 | Canon K.K. | Tintenbehälter, Flüssigkeitszufuhrvorrichtung und 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
US6626593B2 (en) | 2001-10-16 | 2003-09-30 | Intel Corporation | Pen printer |
EP1389531B1 (en) | 2002-08-12 | 2007-07-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ntainer for printing material, technique of detecting information on printing material in container, and technique of allowing for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ntainer and printing device |
CA2461959C (en) | 2003-03-26 | 2012-07-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
-
2004
- 2004-03-25 CA CA2461959A patent/CA2461959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25 CA CA2745944A patent/CA274594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26 SG SG2011097540A patent/SG2011097540A/en unknown
- 2004-03-26 CN CN2010101128220A patent/CN1017978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26 EP EP04007410A patent/EP146226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26 AU AU2004201278A patent/AU200420127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03-26 KR KR1020040020743A patent/KR10108894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26 SG SG2011097557A patent/SG2011097557A/en unknown
- 2004-03-26 CN CN2004100296488A patent/CN15320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26 US US10/811,470 patent/US74046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26 AT AT04007410T patent/ATE547251T1/de active
- 2004-03-26 SG SG200401664-8A patent/SG148011A1/en unknown
- 2004-03-26 SG SG2008022576A patent/SG185823A1/en unknown
- 2004-03-26 TW TW093108560A patent/TWI32752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12-30 HK HK04110350.9A patent/HK106734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
- 2008-07-14 US US12/172,814 patent/US799770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23037A1 (en) * | 2001-01-09 | 2002-07-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calculation of ink consumed therei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62263B1 (en) | 2012-02-29 |
KR101088947B1 (ko) | 2011-12-01 |
US20040252146A1 (en) | 2004-12-16 |
EP1462263A3 (en) | 2006-04-26 |
AU2004201278A1 (en) | 2004-10-14 |
SG185823A1 (en) | 2012-12-28 |
SG148011A1 (en) | 2008-12-31 |
SG2011097557A (en) | 2014-06-27 |
CN1532063A (zh) | 2004-09-29 |
US7404628B2 (en) | 2008-07-29 |
CA2745944C (en) | 2012-07-31 |
CN101797844A (zh) | 2010-08-11 |
ATE547251T1 (de) | 2012-03-15 |
EP1462263A2 (en) | 2004-09-29 |
HK1067340A1 (en) | 2005-04-08 |
US7997703B2 (en) | 2011-08-16 |
US20080273048A1 (en) | 2008-11-06 |
CN1532063B (zh) | 2010-05-26 |
TWI327526B (en) | 2010-07-21 |
CA2461959A1 (en) | 2004-09-26 |
SG2011097540A (en) | 2014-06-27 |
CA2461959C (en) | 2012-07-24 |
CA2745944A1 (en) | 2004-09-26 |
KR20040085026A (ko) | 2004-10-07 |
TW200508040A (en) | 2005-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7844B (zh) | 液体容器 | |
KR102100600B1 (ko) |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 |
EP1849608B1 (en) |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02555503B (zh) |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 |
CN100562433C (zh) | 墨容器和喷墨记录设备 | |
CN101850660B (zh) | 液体容器 | |
CN101633267B (zh) |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4635463B2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
CN101284451B (zh) |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分解方法、以及液体检测单元 | |
JP3687517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CN101219605B (zh) | 液体容器 | |
CN100382972C (zh) | 具有气体吸收装置的液体容器 | |
JP2005103857A (ja)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 |
WO2009014224A1 (en) | Ink container, ink supplying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907719B (zh) | 液体容器 | |
JP2006248188A (ja) | 洗浄液回収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2756563A (zh) | 用于成像装置的液体盒 | |
JP4103705B2 (ja) | 液体容器 | |
CN200974362Y (zh) | 储墨囊及带有储墨囊的墨盒 | |
EP2479033A1 (en) | Ink cartridge | |
JP2005153523A (ja) | インキ供給システム | |
CN101003213A (zh) | 液体容器 | |
JP2005066902A (ja) | 液体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