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8571A -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8571A
CN101778571A CN200880102343A CN200880102343A CN101778571A CN 101778571 A CN101778571 A CN 101778571A CN 200880102343 A CN200880102343 A CN 200880102343A CN 200880102343 A CN200880102343 A CN 200880102343A CN 101778571 A CN101778571 A CN 101778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 extract
green
containe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2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8571B (zh
Inventor
福田昌弘
板屋枝里
高桥宏和
小笠原美羽
佐藤仁
四方健一
柴田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375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109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7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8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5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0Removing unwanted substa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由茶得到的第1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使得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质量%的时候的浊度为200NTU以下,从而得到第2茶提取液,接着在温度为95~140℃、F值为0.05~40分钟的条件下对第2茶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第2茶提取液中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0.2~5质量%且其固形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5~80质量%。

Description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儿茶素类的效果,已经报道了胆固醇上升抑制作用和α淀粉酶活性阻碍作用等(专利文献1和2)。为了显示出这样的生理效果,更简便地摄取大量儿茶素类是有效的。因此,作为在饮料中配合高浓度的儿茶素类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专利文献3)等将儿茶素类以溶解状态添加到饮料中的方法,但是,根据绿茶提取方法的不同有时会产生涩味等不愉快的异味。
作为减轻这种涩味的技术,已有许多提案,例如,已报道有:添加千日菊素(spilanthol)、或者来自含有千日菊素的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的高甜度的甜味剂的方法(专利文献4),添加由新西兰牡荆甙II(vicenin-2)制成的呈味改善剂的方法(专利文献5),添加α,α′-海藻糖的糖质衍生物的方法(专利文献6)等。此外,关于抑制茶的苦味使其容易饮用方面的尝试研究也进行了很多,例如,已知有添加环糊精的技术(专利文献7和8)。
然而,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茶提取物中只添加少量的这些甜味剂等则不能充分减轻不愉快的涩味,而且容易损坏茶本来的风味以及香味。而且,在对添加甜味剂后的茶提取物进行精制处理的情况下,有时添加的甜味剂还会给精制带来坏影响。因此,采用甜味剂等来减轻涩味的方法是有局限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56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33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9-2193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2310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238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4/060077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73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4-1596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下述的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1)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对由茶得到的第1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使得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质量%的时候的浊度为200NTU以下,从而得到第2茶提取液,接着在温度为95~140℃、F值为0.05~40分钟的条件下对第2茶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该第2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0.2~5质量%且其固形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5~80质量%。
(2)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而且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的条件下,对由茶得到的第1茶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茶提取物。
另外,本发明提供下述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1)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温度为80~138℃、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包含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茶提取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
(2)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而且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的条件下加热处理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工序,以及
在温度为80~138℃、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包含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和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茶提取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
(3)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而且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的条件下加热处理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工序,以及
在温度为80~138℃、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包含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
进而,本发明提供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容器装饮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茶提取液的加热条件与风味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涩味能够被抑制的茶提取物及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根据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茶提取物及容器装饮料。
本发明人获得了以下认识:根据由茶得到的茶提取液的浑浊状态以及加热处理等条件的不同,能够感受到不同风味。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由此发现: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由茶得到的茶提取液施以加热处理,能够得到涩味被减轻的茶提取物。进而,在特定条件下对由茶得到的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调整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之后,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从而能够得到涩味更可靠地被抑制的茶提取物。
根据本发明,可以简便地制造涩味被抑制的茶提取物。特别是,如果通过规定的固液分离在加热处理前对茶提取物进行处理的话,能够选择性地且高效地除去草酸、蛋白质、纤维、脂质等难溶于水的成分,因此,能够简便地得到不仅仅是涩味而且苦味以及加热产生的异臭味都更可靠地被抑制的茶提取物。
这样,本发明的茶提取物不仅仅是涩味被抑制,而且苦味以及加热产生的异臭味都被抑制,而且高浓度地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因此,作为能够方便地摄取大量儿茶素类的茶类或非茶类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原料,是有用的。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茶提取物,通过简便的操作就能够得到不愉快的涩味被抑制了的容器装饮料。
本发明中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非表体儿茶素类、以及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表体儿茶素类的总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基于上述8种的合计量来定义。而且,非表体的比率是4种非表体儿茶素类的质量和相对于上述8种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质量和的百分率的值。
本发明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这4种的总称,(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是,4种没食子酸酯体的质量和相对于上述8种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质量和的百分率的值。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第1茶提取液是由茶提取出的,含有1种以上的非聚合型儿茶素。作为用于提取的茶,根据发酵程度,可以举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作为不发酵茶,可以举出从Camellia属,例如C.sinensis、C.assamica以及薮北茶种、或它们的杂交种等得到的茶经过制茶得到的煎茶、焙茶、玉露、碾茶和炒青等绿茶类。作为半发酵茶或发酵茶,可以举出从Camellia属,例如C.sinensis、C.assamica以及薮北茶种、或它们的杂交种得到的茶经过半发酵或发酵工序制茶得到的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中,优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有比例高的不发酵茶。
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使用茶叶,而且可以使用茎茶(stalk teas)、梗茶(stem teas)、芽茶(bud teas)。作为茎茶,是茶的茎的部分,可以举出通常作为茎茶使用的茎茶,而作为梗茶,是茶叶的杆和茎的部分,可以举出通常作为梗茶使用的梗茶,而作为芽茶,是还没有长成叶子的软芽部分,可以举出通常作为芽茶使用的芽茶。
由茶进行的提取可以使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按照混合机提取(kneader extraction)、搅拌提取(间歇提取)、对流提取(滴落式提取)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在提取的时候,可以预先在水中添加抗坏血酸或其钠盐等有机酸或其盐类。而且,也可以并用煮沸脱气和通入氮气等惰性气体除去溶存氧、同时在所谓的非氧化性氛围下进行提取的方法。
提取操作通常在100℃以下进行,但是优选温度为50~95℃,更加优选为60~90℃,特别优选为65~90℃。通过采用这样的温度条件,能够得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回收率高且杂味少的茶提取液。
提取中所用的水的量,优选相对于茶为5~40质量倍,特别优选为5~25质量倍。提取时间依赖于提取方法及提取时候的规模,但是优选为1~120分钟左右,更加优选为1~100分钟,特别优选为1~80分钟。就使用的水而言,可以适当选择自来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而从味道方面考虑优选离子交换水。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茶提取液,可以采用用水稀释或溶解茶提取液的浓缩物而成的茶提取液,并且可以并用由茶提取的茶提取液和上述浓缩物的稀释液或者溶解液。在此,茶提取液的浓缩物是指,用热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从茶中提取得到的提取液经浓缩而成的物质,例如,根据日本特开昭59-21938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4-2058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26090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306279号公报等记载的方法制备的浓缩物。另外,作为市售的茶提取液的浓缩物,也可以使用市售的Tokyo Food Techno会社制造的“POLYPHENON”、伊藤园会社制造的“TEAFURAN”、太阳化学会社制造的“SUNPHENON”等。
接着,为了将这样得到的茶提取液中的不愉快的涩味除去,进行加热处理。有时饮用茶提取液的时候会感到与苦味不同的涩味。一般认为涩味的起因是茶成分的草酸、蛋白质以及纤维,但是还不明确。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对茶提取液施以后述的加热处理,可以除去涩味。
加热处理的条件如下所述。即,加热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但是从风味的观点考虑,加热温度的下限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另一方面,加热温度的上限优选为120℃以下,特别优选为110℃以下。
另外,F值是0.1分钟以上,但是优选为1分钟以上,特别优选为3分钟以上。另一方面,F值的上限为小于10分钟,但是优选为8分钟以下,特别优选为6分钟以下。
通过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杀菌,能够充分除去茶提取液的涩味。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F值被用作表示加热杀菌效果的指标,是换算成加热温度为121.1℃时的杀菌效果的值(单位为“分钟”),具体而言是按照下式计算出的值。
F = ( 10 t - 121.1 Z ) × sec 60
式中,Z表示常数10,t表示加热温度(℃),sec表示加热时间(秒)。
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下述方法,也可以制造涩味制被抑制的茶提取物。即,首先对茶提取液(第1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据此,被分离成固形物和水溶性部分,在本发明中,该水溶性部分被用作第2茶提取液。然后,固液分离第1茶提取液,使第2茶提取液成为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质量%的水溶液的时候,该水溶液的浊度为200NTU以下。水溶液的浊度为200NTU以下,但是优选为150NTU以下,特别优选为100NTU以下。这样,如果浊度是200NTU以下,就能有效地减轻涩味。再者,由茶提取液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浊度的下限值优选为0.01NTU以上,特别优选为0.1NTU以上。在此,浊度是指,对于经固液分离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用离子交换水稀释使得该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质量%,在波长范围850nm处,按照90。透过散射比较方式采用浊度计测定所得的值。
作为固液分离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膜处理、过滤、离心分离等,其中的膜处理,特别是微滤(MF),由于能更可靠地除去难溶于水的成分,容易调节到所希望的浊度,因而优选。另外,如果在进行膜处理之前,通过过滤和/或离心分离来分离成固形物和水溶性部分,则在之后的膜处理中滤速提高、生产效率优异,因而优选。
固液分离的条件,例如,如下所述。即,进行膜处理时的温度优选为5~70℃,特别优选为10~60℃。压力例如优选为30~400kPa,更加优选为50~400kPa,特别优选为50~350kPa。作为膜孔径,从能够简便地调整到规定的浊度的方面考虑,优选为0.1~0.8μm,更加优选为0.1~0.45μm,特别优选为0.1~0.25μm。作为膜孔径的测定方法,可以举出使用水银压入法、泡点试验(bubble point test)、细菌过滤法等一般的测定方法,优选采用泡点试验求出的值。
作为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膜,例如,可以举出烃类、氟化烃类或砜类等高分子膜,陶瓷膜。作为烃类高分子膜,例如,可以举出聚烯烃类高分子膜,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作为氟化烃类高分子膜,例如,可以举出氟化聚烯烃膜,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等。作为砜类高分子膜,例如,可以举出聚砜(PSU)膜、聚醚砜(PES)膜等。作为陶瓷膜,例如,可以举出NGK INSULATORS,LTD.制造的“Cefilt”、日本Pall会社制造的“SCUMASIV”等。其中,由于陶瓷膜的细孔分布尖锐(sharp),且过滤精度优异,因而优选。另外,作为膜的种类,可以举出平膜、螺旋膜、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s)、整体式膜(monolithic film)等,其中螺旋膜、中空纤维膜和整体式膜等连续处理型的膜由于能够进行高效处理,因而优选。
离心分离优选使用分离板型、圆筒型、沉降式(decanter-type)等一般设备。作为离心分离条件,温度优选为5~70℃,特别优选为10~40℃。转速和时间,例如,使用分离板型的情况下,优选为4000~10000rpm,更加优选为5000~10000rpm,特别优选为6000~10000rpm的转速,优选分离时间为0.2~30分钟,更加优选为0.2~20分钟,特别优选为0.2~15分钟。
过滤通常以粗过滤为目的而与其他的固液分离方法组合进行,例如,可以采用滤纸、不锈钢等金属制过滤器等的过滤器分离。金属制过滤器的网眼大小优选为18~300目。
经固液分离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0.2~5质量%,且固形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5~80质量%,而为了制成具有这样性状的茶提取液,必要时也可以从第2提取液中除去一部分水分进行浓缩。从防止加热处理造成的着色增大的观点考虑,(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优选为0.2~4质量%,特别优选为0.2~3质量%。另外,从通过加热处理来减少涩味的观点考虑,固形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优选为20~70质量%,特别优选为25~50质量%。
接着,加热处理第2茶提取液。加热处理的条件是,温度95~140℃,F值0.05~40分钟,但加热温度优选为98~135℃,特别优选为100~130℃。另外,F值优选为0.07~35分钟,特别优选为0.07~30分钟。如果加热温度以及F值为下限以上,则能够通过加热处理有效地减少涩味。另一方面,如果加热温度以及F值为上限以下,则加热产生的异臭被抑制从而能够得到风味良好的茶提取物。
在本发明中,可以用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来处理第2茶提取液或者经加热处理得到的茶提取物以减轻苦味及涩味,优选在加热处理前用鞣酸酶处理第2茶提取液。
在此所使用的鞣酸酶,只要是具有水解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没食子酸酯体的活性的鞣酸酶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通过培养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根霉属(Rhizopus)等的鞣酸酶生产菌而得到的鞣酸酶。其中,特别优选来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的鞣酸酶。
在鞣酸酶处理中,优选在第2茶提取液中添加粉末状或者溶液状的鞣酸酶,使鞣酸酶的浓度为25~500Unit/L,特别优选为50~150Unit/L。相对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0.67质量%的茶提取液1g,该鞣酸酶的添加量为0.1Unit以上,优选为0.2Unit以上。在此,1Unit定义为,在30℃的水中水解鞣酸中包含的酯键1微摩尔的酶量。
添加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后,优选将第2茶提取液保持在20~50℃,特别优选保持在20~40℃,直至(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达到1~60质量%。在此情况下,(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优选调整为3~55质量%,特别优选调整为5~50质量%。之后,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升温至上述加热温度,在上述F值下进行加热处理,使鞣酸酶失活、停止反应。据此,可以同时实现通过鞣酸酶的处理来减轻苦味及涩味以及通过加热处理来减轻涩味,因此,可以实现生产工序的简化、操作成本的降低,同时,可以得到涩味被进一步抑制了的、色调良好的茶提取物。另外,由于通过鞣酸酶的失活处理,能够防止之后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的下降,因此,可以简便地得到具有目标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的茶提取物。
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制造本发明的茶提取物,但是必要时,可以对得到的茶提取物进行浓缩或干燥,使其高浓度化成为固形物、粉末、颗粒这样的形态。作为经浓缩或干燥进行的高浓度化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减压浓缩、反渗透膜浓缩、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可以组合这些方法进行高浓度化。其中,减压浓缩或喷雾干燥由于热历史少而优选。另外,在反渗透膜浓缩中,由于热历史少、节能因而优选。作为高效的高浓度化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首先通过减压浓缩或反渗透膜浓缩,进行一次浓缩直至固形物浓度为30~60质量%,然后根据用途,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进行粉末化。
另外,本发明的茶提取物可以进一步分散在有机溶剂及水的混合溶液中,接着,由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进行接触处理。据此,可以得到高浓度地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同时进一步具有优异的经时稳定性、咖啡因含量低的高品质的茶提取物。
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茶提取物的精制、长期饮用性等的观点考虑,有机溶剂和水的含量质量比优选为60/40~97/3,更加优选为60/40~95/5,特别优选为85/15~95/5。
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举出:乙醇、甲醇等醇类,丙酮等酮类,醋酸乙酯等酯类等。其中,优选醇类、酮类的亲水性有机溶剂,特别是考虑到在食品中的应用的话,优选醇类,特别优选乙醇。作为水,可以举出离子交换水、自来水、天然水等。该有机溶剂和水,可以在已过滤的茶提取物中同时混合、或者各自分别混合,但是优选为制成混合溶液之后与茶提取物混合。
从能够高效处理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100质量份,茶提取物的使用量(换算为干燥质量)优选为10~40质量份,更加优选为10~3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5~30质量份。
进一步优选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添加结束后,设置10~180分钟左右的熟化时间。这些处理可以在10~60℃下进行,优选在10~50℃下,特别优选在10~40℃下进行。
从咖啡因的除去效率、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小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100质量份,活性炭的添加量优选为0.5~8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3质量份。另外,活性炭与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的配合比例按质量比为,相对于活性炭1,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1~6。
通过上述操作制造的茶提取物可以使(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和(C)咖啡因的质量比[(C)/(A)]为0.005~0.25,更加优选为0.005~0.07,特别优选为0.005~0.04。
本发明的茶提取物尽管涩味、苦味及加热产生的异臭味被抑制,也能够维持高浓度的非聚合儿茶素类,在饮料配合时候的稳定性也优异。因此,本发明的茶提取物作为容器装饮料的原料是有用的,例如,可以制成茶类饮料,也可以制成非茶类饮料。作为茶类饮料,例如,可以举出绿茶饮料等不发酵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等半发酵茶饮料,红茶饮料等发酵茶饮料,麦茶,混合茶。另外,作为非茶类饮料,例如,可以举出强化水、瓶装水、运动饮料、等渗饮料(Isotonic drink)、近水(Near-water)等,并且也可以制成起泡饮料。起泡饮料,例如,可以通过配合柠檬和酸橙香料、柑橘属的香料、可乐香精(cola flavor)等,在耐压容器中填充气压1~4kg/cm2的碳酸来得到。
(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在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茶提取物、或是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中,必要时配合后述的添加剂而得到混合物(饮料组合物),在80~138℃的温度、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而在本工序中的加热处理是通过杀菌处理来制成市售的饮料形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茶提取物中,配合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调整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并且必要时配合添加剂,制成混合物(饮料组合物)。据此,容易制备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作为配合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在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水溶液中、或是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中,配合加热处理后的茶提取物。再者,作为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可以使用对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液等进行精制得到的精制物,但是,从涩味抑制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对绿茶提取液等精制后再进行加热处理得到的精制物。
作为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可以使用:从用热水提取绿茶叶得到的溶液中除去一部分水分而精制得到的精制物,或进行精制而提高了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的精制物,也可以采用市售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作为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形态,可以举出固态、水溶液、浆状等各种形态。
另外,作为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也可以采用:通过用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进行处理而使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下降了的精制物。鞣酸酶的处理优选相对于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添加鞣酸酶使鞣酸酶的浓度在0.5~10质量%的范围。鞣酸酶处理的温度优选能够得到酶活性的15~40℃,更加优选20~30℃。鞣酸酶处理时候的pH优选能够得到酶活性的4~6,更加优选4.5~6,特别优选5~6。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加热处理条件如下所述。即,加热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但是优选为85~120℃,特别优选为90~110℃。另外,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但是优选为0.5分钟以上且小于8分钟,特别优选为1分钟以上且小于6分钟。据此,能够抑制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涩味。
另一方面,作为混合物(饮料组合物)的加热处理方法,可以采用作为制造饮料的一般方法的UHT杀菌和高压蒸气杀菌等。在本发明中,由于根据容器装饮料的pH不同,菌的耐受性不同,优选改变F值进行杀菌处理。具体而言,在pH(25℃)为5.0~6.5的中性饮料的情况下,F值优选为0.5~40分钟,更加优选为5~40分钟,特别优选为10~40分钟。另外,在pH(25℃)为2.0以上且小于5.0的酸性饮料的情况下,从避免加热导致的风味劣化的观点考虑,F值优选为0.001~0.5分钟,特别优选为0.001~0.1分钟。再者,不论液体的性质,杀菌温度都是80~138℃,但是从杀菌后的风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5~135℃,特别优选为90~131℃。
另外,加热处理可以在填充到容器等中后再进行,也可以在填充前进行。具体而言,在填充到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要成分的成形容器(所谓的PET瓶)、金属罐、瓶等容器中之后,在上述杀菌条件下进行处理。再者,对于与金属箔或塑料薄膜复合而成的纸容器这样不能进行UHT杀菌和高压蒸气杀菌的容器,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等方法:预先在与上述同等的条件下采用板式热交换器等进行杀菌后,冷却至一定温度,再填充到容器中。并且,还可以进行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杀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pH调回中性的操作,或在中性条件下加热杀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pH调回酸性等的操作。
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甜味剂、抗氧化剂、苦涩味抑制剂、香料、各种酯类、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无机盐类、色素类、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剂、酸味剂、胶、乳化剂、油、维生素、氨基酸、果汁提取物类、蔬菜提取物类、花蜜提取物类、pH调节剂、品质稳定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并用来进行配合。
作为甜味剂,例如,可以举出碳水化合物类、甘油类、糖醇、人工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在容器装饮料中配合的量优选为0.0001~20质量%,更加优选为0.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1~10质量%。在以蔗糖甜度作为1时,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甜度优选为2以上(参考文献:JISZ8144,功能评价分析-用语,编号3011,甜味;JISZ9080,功能评价分析-方法,试验方法;饮料用语词典4-2甜度的分类,资料11(Beverage Japan,Inc.);性能等级测试mAG试验、ISO 6564-1985(E)、“Sensory Analysis-Methodology-Flavour profile method”等)。另一方面,如果甜度在8以上,则能够抑制粘喉的感觉,改善下咽感。再者,这些甜味剂也包括来自茶提取液等的甜味剂。
作为碳水化合物类甜味剂,例如,可以举出单糖、低聚糖、复合多糖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优选使用从葡萄糖、蔗糖、果糖及果糖葡萄糖液糖中选出的1种以上甜味剂。
作为单糖,例如,可以举出葡萄糖、果糖等。葡萄糖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01~20质量%,更加优选为0.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1~10质量%。果糖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01~20质量%,更加优选为0.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1~10质量%。果糖葡萄糖液糖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1~7质量%,更加优选为0.1~6质量%,特别优选为1.0~5质量%。如果这些甜味剂的合计配合量在20质量%以下,在饮料的保存过程中不容易发生由于褐变造成的着色。
作为低聚糖,例如,可以举出蔗糖、麦芽糖糊精、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龙舌兰提取物(Agave extract)、枫糖浆(maple syrup)、甘蔗、蜂蜜等。该低聚糖优选蔗糖。蔗糖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1~20质量%,更加优选为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1~10质量%。
复合多糖优选的例子是麦芽糖糊精。另外,碳水化合物衍生物、多元醇、例如甘油类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
作为糖醇,例如,可以举出赤藓醇、山梨糖醇、木糖醇、海藻糖、麦芽糖醇、乳糖醇、帕拉金糖(palatinose)、甘露醇、塔格糖(tagatose)等。其中优选没有热量的赤藓醇。
作为人工甜味剂,例如,可以举出阿斯巴甜、甜味素(sucralose)、糖精、甜蜜素(cyclamate)、安赛蜜(Acesulfame-K)、L-天冬氨酰-L-苯基丙氨酸低级烷基酯、L-天冬氨酰-D-丙氨酰胺、L-天冬氨酰-D-丝氨酰胺、L-天冬氨酰-羟甲基链烷酰胺、L-天冬氨酰-1-羟乙基链烷酰胺、甜味素等高甜度的甜味剂,甘草甜素,合成烷氧基芳香族化合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甜蛋白(Thaumatin)、蛇菊苷以及其他天然来源的甜味剂。
另外,在容器装饮料中,可以配合作为电解质的钠和/或钾。在此,钠和钾的合计浓度优选为0.001~0.5质量%,在该范围内嗜好性良好,适于长期饮用而优选。
作为钠,例如,可以配合抗坏血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磷酸钠、磷酸氢钠、酒石酸钠、安息香酸钠等钠盐及它们的混合物。另外,还包括来自所配合的果汁或者茶成分的钠。钠浓度过高,则饮料变色的程度也变高。因此,从产品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钠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1~0.5质量%,更加优选为0.002~0.4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0.2质量%。
作为钾,可以配合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醋酸钾、碳酸氢钾、柠檬酸钾、磷酸钾、磷酸氢钾、酒石酸钾、山梨酸钾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这样的钾盐,也包括来自果汁或香料的钾。较之钠浓度,钾浓度对长期高温保存时的色调的影响更大。因此,从稳定性的观点出发,钾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1~0.2质量%,更加优选为0.002~0.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0.12质量%。
作为酸味剂,例如,可以举出选自抗坏血酸、柠檬酸、葡萄糖酸、琥珀酸、酒石酸、乳酸、富马酸、磷酸、苹果酸及它们的钠盐类、钾盐类中的1种以上。
作为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可以举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偏磷酸三钠、磷酸三钾等。这些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1~0.5质量%,特别优选为0.02~0.3质量%。
为了提高口味嗜好性,可以在本发明的饮料中配合香料(flavor)和果汁(fruit juice)。例如,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香料和果汁。它们可以从果汁、水果香料、植物香料或它们的混合物中选择。特别优选果汁与茶香料(特别是绿茶香料或黑茶香料)的组合。作为果汁,特别优选使用苹果、梨、柠檬、酸橙、中国柑桔(mandarine)、柚子、蔓越橘、橘子、草莓、葡萄、猕猴桃、菠萝、鸡蛋果(passionfruits)、芒果、番石榴、木莓和樱桃。其中,最优选柑橘属的果汁(优选柚子、橘子、柠檬、酸橙、中国柑桔)、芒果、鸡蛋果及番石榴的果汁,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的天然香料有茉莉花、母菊、蔷薇、薄荷、山楂、菊花、菱、甘蔗、荔枝、竹笋等。果汁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1~20质量%,特别优选为0.002~10质量%。
特别优选的香料是包括橘子香料、柠檬香料、酸橙香料及柚子香料的柑橘属的香料。代替柑橘属的香料也可以使用苹果香料、葡萄香料、木莓香料、番石榴香料、樱桃香料、菠萝香料等各种其他的水果香料。这些香料可以是从果汁及香油这样的天然原料衍生得到的产物,也可以是合成产品。香料中可以包含各种香料的混合物,例如柠檬与酸橙香料、柑橘属的香料与选择的辛香料(spice)(典型的可乐软饮料香料)等。这样的香料在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0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01~3质量%。
作为维生素,优选配合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另外,也可以加入维生素D等其他维生素。作为维生素B,例如,可以举出选自肌醇、盐酸硫胺素、硝酸硫胺素、核黄素、核黄素5′-磷酸酯钠、烟酸、烟酰胺、泛酸钙、吡哆醇盐酸盐(pyridoxine hydrochloride)、氰钴胺素(cyanocobalamin)中的维生素B族,叶酸、生物素也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这些维生素优选每瓶饮料中的含量为1日所需量(美国RDI标准:US2005/0003068记载:U.S.Reference Daily Intake)的至少10质量%以上。
作为矿物质,例如,可以举出钙、铬、铜、氟、碘、铁、镁、锰、磷、硒、硅、钼和锌等。特别优选的矿物质为镁、磷和铁。
另外,为了抑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苦味,还可以配合环糊精。作为环糊精,例如,可以举出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
如上所述得到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容器装饮料中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03质量%、0.04质量、0.05质量%、0.06质量%、0.08质量%,特别优选为0.1质量%;另一方面其上限优选为1.0质量%、0.5质量%、0.4质量%、0.3质量%、0.25质量%,特别优选为0.2质量%。如果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摄取大量的非聚合儿茶素类、且风味变化少,因而从该观点考虑也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另外,(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优选为5~50质量%,更加优选为30~50质量%,特别优选为40~50质量%。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浓度如果在30~100mg/100mL范围内则口中余味佳,因而优选。
另外,(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和(C)咖啡因的质量比[(C)/(A)],优选为0.0001~0.16,更加优选为0.001~0.15,进一步优选为0.01~0.14,特别优选为0.05~0.13。如果咖啡因相对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比率在上述范围,则风味平衡足够,从饮料的色调的观点考虑也优选。咖啡因可以是在用作原料的茶提取液、香料、果汁及其他的成分中天然存在的咖啡因,也可以是新加入的咖啡因。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卡路里,优选作为低卡路里的40kcal/240mL以下,更加优选为2~35kcal/240mL以下,特别优选为3~30kcal/240mL以下。
从风味和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优选pH(25℃)为2~7、2.5~6.5、2.8~5.0、3.0~4.5,特别优选为3.8~4.2。如果pH在上述范围内,则长期保存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稳定性变好。pH的调节可以用抗坏血酸或其盐或者柠檬酸等调节到上述范围内,据此,成为能够长期保存的、具有适度酸味的饮料。
实施例
(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测定)
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样后,再用膜过滤器(0.8μm)过滤,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试样,对于这样得到的试样,使用安装了导入十八烷基的液相色谱用柱L-columnTM ODS(4.6mmφ×250mm;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造)的岛津制作所制造的高效液相色谱(型号SCL-10AVP),在柱温35℃下运用梯度法测定。流动相A液为含有0.1mol/L醋酸的蒸馏水溶液,B液为含有0.1mol/L醋酸的乙腈溶液,试样注入量为20μL,UV检测器波长为280nm,在此条件下进行测定。
浓度梯度条件(体积%)
时间       流动相A      流动相B
0分钟        97%       3%
5分钟        97%       3%
37分钟       80%       20%
43分钟       80%       20%
43.5分钟     0%        100%
48.5分钟     0%        100%
49分钟       97%       3%
62分钟       97%       3%
(浊度的测定)
用离子交换水稀释经固液分离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使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质量%,将其作为试样,采用浊度计(Turbidimeter/TN-100 EUTECH INSTRUMENTS公司制造),在波长范围850nm处,按照90。透过散射比较方式进行测定。
(风味的评价)
用离子交换水稀释各个茶提取物,使非聚合型儿茶素浓度为175mg/100mL,由5名评测人员,按照下述标准评价风味(涩味、苦味、加热产生的异臭)。商议、综合各个评价结果。其结果如表1、2和3所示。
另外,由5名评价小组人员针对各容器装饮料实施饮用试验。评价项目是饮用后残留的涩味的强度,商议、综合各个评价结果。其结果如表4和5所示。
(1)茶提取物的涩味、苦味以及加热产生的异臭的评价标准
A:难感觉到
B:较难感觉到
C:稍微感觉到
D:感觉到
(2)容器装饮料的涩味的评价标准
A:作为饮料的饮用性优异
B:作为饮料饮用没有问题
C:作为饮料稍差但可以饮用
D:有异味不适合饮用
实施例1
(1)将100g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放入3kg 50℃的热水中,搅拌15分钟,进行间歇提取,得到第1茶提取液。接着,用70目、200目的金属丝网粗过滤第1茶提取液,冷却到25℃后,为了除去第1茶提取液中的细粉末,采用间歇式的离心分离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制造,高速冷却离心机CR22G),在25℃、8000rpm下进行离心分离操作10分钟,得到第2茶提取液2300g。
(2)将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100g浸入温度设定为100℃热水浴中9分钟,冷却后,采用冷冻干燥机(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制造,FD-81)对得到的茶提取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茶提取物。
实施例2
除了将100g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放入80℃的热水中进行提取而得到第1茶提取液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实施例3
除了将100g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放入90℃的热水中进行提取得到第1茶提取液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实施例4
(1)根据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将100g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放入3kg 80℃的热水中,搅拌15分钟,进行间歇提取,得到第1茶提取液。接着,用70目、200目的金属丝网粗过滤并冷却到25℃后,用0.2μm的陶瓷过滤器(NGK INSULATORS,LTD.制造,Cefilt),在25℃、平均过滤压力0.1MPa下对第1茶提取液进行微滤(MF处理),得到第2茶提取液。
(2)根据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加热处理得到的第2提取液100g之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茶提取物。
实施例5
除了将100g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放入75℃的热水中进行提取得到第1茶提取液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实施例6
(1)根据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在75℃的热水中搅拌15分钟进行间歇提取得到第1茶提取液。接着,用70目、200目的金属丝网粗过滤第1茶提取液,冷却到25℃后,用0.2μm的陶瓷过滤器(NGKINSULATORS,LTD.制造,Cefilt)在25℃、平均过滤压力0.1MPa下对第1茶提取液进行微滤(MF处理),得到第2茶提取液。
(2)以110ml/min的流量将得到的第2提取液供入连续式加热处理装置(升温:油浴、内径2.27mmφ×10m、保温部:内径10.7mmφ×2m),在124℃、滞留时间1.5min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连续进行直到冷却至25℃。之后,采用冷冻干燥机对得到的茶提取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茶提取物。
实施例7
除了将加热处理条件改为130℃、1.5min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实施例8
除了将加热处理条件改为133℃、1.5min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实施例9
除了将加热处理条件改为138℃、0.5min,保温部:内径10.7mmφ×0.67m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4(1)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保持温度为25℃,相对于第2茶提取液添加120ppm(60Unit/L)鞣酸酶(龟甲万株式会社(KikkomanCorporation)制造,鞣酸酶KTFH,500U/g),保持100分钟之后,在实施例6记载的加热处理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之后,采用冷冻干燥机对得到的茶提取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茶提取物。
比较例1
除了不对第2茶提取液100g进行加热处理而采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比较例2
(1)将100g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放入3kg 80℃的热水中,搅拌15分钟进行间歇提取,得到第1茶提取液。接着,用70目、200目的金属丝网粗过滤第1茶提取液,冷却到25℃后,得到第2茶提取液。
(2)将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100g浸入温度设定为100℃的热水浴中9分钟,冷却后,采用冷冻干燥机对得到的茶提取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茶提取物。
比较例3
除了将离心分离条件改为3000rpm、10分钟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比较例4
除了将加热处理条件改为90℃、30分钟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比较例5
除了将加热处理条件改为100℃、3分钟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比较例6
除了将加热处理条件改为133℃、3分钟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茶提取物。
比较例7
将实施例4(1)得到的第2茶提取液保持温度为25℃,相对于第2茶提取液添加120ppm(60U/L)鞣酸酶(龟甲万株式会社制造,鞣酸酶KTFH,500U/g),保持100分钟之后,加热至80℃,保持3分钟使酶失活。之后,采用冷冻干燥机对得到的茶提取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茶提取物。
实施例1~4、比较例1~3得到的茶提取物的分析结果及关于风味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9、比较例4~6得到的茶提取物的分析结果及关于风味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0、比较例7得到的茶提取物的分析结果及关于风味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另外,关于实施例5~9及比较例4~6得到的茶提取物的加热条件和风味的关系如图1所示。
表1
Figure GPA00001021260800211
表2
Figure GPA00001021260800221
表3
从表1~3可以确认,实施例1~10得到的茶提取物的涩味、苦味及加产生的异臭味都被抑制,风味良好。而比较例1~5及比较例7得到的茶提取物的涩味很强,另外比较例6得到的茶提取物加热产生的异臭及苦味强。另外,从图1中证明了在温度95~140℃、F值0.05~40分钟下进行加热处理的意义。
实施例11~20
采用实施例1~10得到的茶提取物,按照表4所示的配方制造容器装饮料。然后,对得到的容器装饮料的涩味进行评价。其结果综合起来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GPA00001021260800241
从表4可以确认,实施例11~20得到的容器装饮料的涩味都被抑制,风味良好,所以实施例1~10得到的茶提取物作为容器装饮料的原料是有用的。
实施例21
(绿茶提取液11的制造)
在混合机中放入4320g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144g宫崎产的绿茶叶,搅拌提取5分钟。然后用茶叶分离板除去茶叶,将由此得到的茶提取液转移到烧杯中,浸入设定为98℃的热水浴中13分钟,加热杀菌(F值4分钟)。之后冷却到25℃以下得到绿茶提取液11。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的制造)
取100g市售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三井农林株式会社“Polyphenon HG”),分散在900g的90.0质量%乙醇中,熟化30分钟,用2号滤纸及孔径0.2μm的滤纸过滤,加水200mL减压浓缩。将其中的75.0g投入不锈钢容器,加入离子交换水使总量为1000g,添加3.0g的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整pH为5.5。然后,在22℃、150r/min的搅拌条件下,添加在1.07g离子交换水中已溶解0.27g鞣酸酶(龟甲万株式会社制,Tannase KTFH(Industrial Grade,500U/g以上))的溶液(相对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2.4质量%),55分钟后pH降低到4.24时结束酶反应。接着将不锈钢容器浸入95℃的温水浴中,保持98℃13分钟(F值4分钟)使酶的活性完全失活,同时进行杀菌处理,冷却到25℃,浓缩处理后,得到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在绿茶提取液11中配合环糊精和抗坏血酸钠得到调合液。接着,混合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和调合液,调节茶饮料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后,添加绿茶香料,用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然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40分钟)。得到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2
(绿茶提取液12的制造)
将100g宫崎产绿茶叶填充入封闭型提取柱(内径70mm、高度137mm)中,以0.5L/min的速度从柱子的下方往上方通入3000g已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循环通液15分钟后回收到储罐中。此时,初期的茶叶填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13.0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1.1min。接着,在98℃下对回收到储罐中的茶提取液进行加热杀菌(F值4分钟)13分钟。之后冷却到25℃以下,得到绿茶提取液12。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的制造)
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除了使用绿茶提取液12代替绿茶提取液11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容器装绿茶饮料。所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3
(绿茶提取液11的制造)
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绿茶提取液11。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2的制造)
用24000g 90℃的去离子水提取1,200g肯尼亚产CTC绿茶叶10分钟,冷却、榨汁后,用金属丝网过滤,回收19120g的绿茶提取液。接着,进行浓缩操作之后,以13分钟的滞留时间(F值4分钟)通入设定到98℃的热交换器中,进行杀菌处理,接着进行喷雾干燥得到382g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在得到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中取100g分散在900g 90质量%的乙醇中,熟化30分钟,用2号滤纸及孔径0.2μm的滤纸过滤,加入200mL水进行减压浓缩,得到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2。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除了代替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而使用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2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容器装绿茶饮料。所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4
(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的制造)
在设置有搅拌机的烧杯中放入8640g已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和288g中国产绿茶叶,搅拌提取5分钟。然后将除去茶叶后的茶提取液转移到烧杯中,浸入设定为98℃的热水浴中13分钟,进行加热杀菌(F值4分钟)。之后冷却到25℃以下,得到绿茶提取液。接着进行浓缩操作和喷雾干燥,得到150g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的制造)
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用水溶解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柠檬酸酐、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接着,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柠檬酸酐、抗坏血酸、绿茶香料、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使总量为1000g。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40分钟)。所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5
(红茶提取物的浓缩物的制造)
在设置了搅拌机的烧杯中放入8640g加热到85℃的离子交换水和288g肯尼亚产CTC红茶叶,搅拌提取5分钟。除去茶叶,将茶提取液转移到烧杯中,浸入已设定为98℃的热水浴中13分钟(F值4分钟)。之后冷却到25℃以下,得到红茶提取液。接着,进行喷雾干燥作为浓缩操作,得到150g红茶提取物的浓缩物。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的制造)
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
(容器装红茶饮料的制造)
溶解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红茶提取液的浓缩物、柠檬酸酐、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接着,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抗坏血酸、红茶香料,使总量为1000g。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0.001分钟)。所得的容器装红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6
(乌龙茶提取液21的制造)
在具备80目金属丝网的、内径97mm的柱式提取机中装入281g乌龙茶叶,使其高度均匀并使茶叶上表面平。接着,以喷淋形式从柱上方供给0.4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70℃),同时从柱下方排出茶提取液。供给相对于乌龙茶叶的填充质量为5质量倍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之后,用离子交换水(90℃)代替碳酸氢钠水溶液进行喷淋来供给,继续从柱下方排出茶提取液。排出的茶提取液的质量为乌龙茶叶填充质量的50倍的时候结束供给,均匀混合乌龙茶提取液。接着,在98℃下对回收到储罐中的提取液进行加热杀菌13分钟(F值4分钟)。之后冷却到25℃以下,得到乌龙茶提取液21。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的制造)
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
(容器装乌龙茶饮料的制造)
在乌龙茶提取液21中配合环糊精和抗坏血酸钠得到调合液。接着,混合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和调合液,调节乌龙茶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后,添加乌龙茶香料,用碳酸氢钠调节pH。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40分钟)。所得的容器装乌龙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7
(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制造)
在实施例21得到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中,添加无水结晶葡萄糖、赤藓醇、甜味素、柠檬酸酐、柠檬酸钠、抗坏血酸、食盐、柚子香料、柚子果汁、环糊精,用离子交换水使总量为1,000g。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0.001分钟)。所得的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实施例28
(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制造)
溶解实施例21得到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柠檬酸酐、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接着,在该溶液中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抗坏血酸、柠檬酸橙香料,使总量为1,000g。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0.001分钟)。所得的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比较例11
(绿茶提出物13的制造)
除了未进行加热杀菌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制造绿茶提取液13。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的制造)
除了没有进行加热杀菌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3同样的方法制造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在绿茶提取液13中配合环糊精和抗坏血酸钠得到调合液。接着,混合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和调合液,调节茶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后,添加绿茶香料,用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40分钟)。所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比较例12
(绿茶提取液14的制造)
在混合机中放入4,320g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和144g宫崎产绿茶叶,搅拌提取5分钟。之后,用茶叶分离板除去茶叶,对除去了茶叶后的提取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1分钟、F值15分钟)。之后,冷却到25℃以下得到绿茶提取液14。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4的制造)
除了没有进行138℃、杀菌时间0.1分钟(F值15分钟)的加热杀菌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3同样的方法制造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4。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在绿茶提取液14中配合环糊精和抗坏血酸钠得到调合液。接着,混合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4和调合液,调节茶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后,添加绿茶香料,用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40分钟)。所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比较例13
(乌龙茶提取液22制造)
除了没有进行加热杀菌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造乌龙茶提取液22。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的制造)
除了没有进行加热杀菌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3同样的方法制造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
(容器装乌龙茶饮料的制造)
在乌龙茶提取液22中配合环糊精和抗坏血酸钠得到调合液。接着,混合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和调合液,调节乌龙茶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后,添加乌龙茶香料,用10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13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40分钟)。所得的容器装乌龙茶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比较例14
(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制造)
在比较例11得到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3中,添加葡萄糖、赤藓醇、甜味素、柠檬酸、柠檬酸钠、抗坏血酸、食盐、柚子香料,柚子果汁,环糊精,用离子交换水使总量为1,000g。最后对该溶液进行UHT杀菌处理(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0.5分钟、F值0.001分钟)。所得的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组成、涩味的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Figure GPA00001021260800311
表6
Figure GPA00001021260800321
从表5、6明显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容器装饮料的涩味减少。

Claims (14)

1.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由茶得到的第1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使得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质量%的时候的浊度为200NTU以下,从而得到第2茶提取液,接着在温度为95~140℃、F值为0.05~40分钟的条件下对第2茶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所述第2茶提取液中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0.2~5质量%且其固形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5~80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孔径为0.1~0.8μm的膜进行固液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处理第2茶提取液,调整(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1~60质量%,然后进行加热处理。
4.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序:在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而且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的条件下,对由茶得到的第1茶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为绿茶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为半发酵茶叶或者红茶叶。
7.一种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
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
8.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序:在温度为80~138℃、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包含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提取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
9.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而且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的条件下加热处理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工序,以及
在温度为80~138℃、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包含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提取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
10.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130℃、而且F值为0.1分钟以上且小于10分钟的条件下加热处理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工序,以及
在温度为80~138℃、且F值为0.001~40分钟的条件下,对包含加热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装饮料中含有0.05~0.5质量%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5~50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容器装饮料中的(C)咖啡因与(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质量比[(C)/(A)]为0.0001~0.16。
14.一种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根据权利要求8~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
CN2008801023431A 2007-08-08 2008-08-07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8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6754 2007-08-08
JP2007206754 2007-08-08
JP2007-337521 2007-12-27
JP2007337521A JP5111096B2 (ja) 2007-12-27 2007-12-27 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PCT/JP2008/002140 WO2009019876A1 (ja) 2007-08-08 2008-08-07 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9807.9A Division CN103493928A (zh) 2007-08-08 2008-08-07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8571A true CN101778571A (zh) 2010-07-14
CN101778571B CN101778571B (zh) 2013-10-30

Family

ID=4034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234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8571B (zh) 2007-08-08 2008-08-07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201310449807.9A Pending CN103493928A (zh) 2007-08-08 2008-08-07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9807.9A Pending CN103493928A (zh) 2007-08-08 2008-08-07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1761A1 (zh)
EP (1) EP2177108B1 (zh)
KR (1) KR101475758B1 (zh)
CN (2) CN101778571B (zh)
WO (1) WO200901987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0455A (zh) * 2015-04-28 2018-01-12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组合物
CN115605097A (zh) * 2020-05-15 2023-01-13 好侍食品株式会社(Jp) 加工肉桂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711B (zh) * 2011-04-29 2015-11-25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KR101974442B1 (ko) * 2012-11-30 2019-05-03 (주)아모레퍼시픽 사이클로덱스트린을 포함하는 카테킨 생체 이용률 증진제
TWI607708B (zh) * 2013-10-29 2017-12-11 Kao Corp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JP6309261B2 (ja) * 2013-12-17 2018-04-11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WO2015094224A1 (en) 2013-12-18 2015-06-25 Nestec S.A. Methods for increasing the clarity and refreshing attributes and reducing the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of green tea
CN105580932B (zh) 2014-10-22 2021-11-30 可口可乐公司 制备具有不同味道的茶叶提取物的方法
JP6499422B2 (ja) * 2014-11-18 2019-04-10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紅茶飲料
KR102114998B1 (ko) * 2018-09-11 2020-05-26 하이트진로 주식회사 메탄올 함량이 저감된 복분자주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9384A (ja) 1983-05-30 1984-12-10 Mitsui Norin Kk 天然抗酸化剤の製造方法
JPS6013780A (ja) * 1983-07-05 1985-01-24 Mitsui Norin Kk 茶カテキン類の製造方法
JPS60156614A (ja) 1984-01-26 1985-08-16 Mitsui Norin Kk コレステロ−ル上昇抑制剤
JP3018013B2 (ja) 1989-10-19 2000-03-13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α―アミラーゼ活性阻害剤
JPH0420589A (ja) 1990-05-16 1992-01-24 Mitsui Norin Kk 茶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518752B2 (ja) * 1991-08-21 1996-07-31 食品産業超高圧利用技術研究組合 茶飲料の殺菌方法
JP3115691B2 (ja) 1992-03-17 2000-12-11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低カフェイン含量茶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法
JPH05306279A (ja) 1992-04-07 1993-11-19 Shokuhin Sangyo High Separeeshiyon Syst Gijutsu Kenkyu Kumiai 茶カテキン類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3395116B2 (ja) * 1993-04-28 2003-04-07 株式会社 伊藤園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ATE240049T1 (de) * 1995-12-07 2003-05-15 Nestle Sa Herstellung von tee-extrakt
US5952023A (en) * 1996-02-05 1999-09-14 Lipton, Division Of Conopco, Inc. Enzyme extraction process for tea
JPH10290667A (ja) * 1997-04-18 1998-11-04 Sapporo Breweries Ltd 清澄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DE69840028D1 (de) * 1997-10-23 2008-10-30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kontiuierlichen hitzesterilisierung von fluessigkeiten
JP3735070B2 (ja) * 2001-03-26 2006-01-11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乳化飲料
JP2003199495A (ja) * 2001-12-28 2003-07-15 Sapporo Breweries Ltd 茶類飲料及び茶類飲料の製造方法
JP3773854B2 (ja) * 2002-01-17 2006-05-10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DE60320527T2 (de) * 2002-02-05 2009-06-10 Kao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rünteepolyphenol
JP2004073057A (ja) 2002-08-14 2004-03-11 Ito En Ltd 茶飲料の加温劣化抑制方法及び茶飲料
EP1557097B1 (en) * 2002-10-28 2013-10-23 Kao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moving caffeine from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JP3782390B2 (ja) * 2002-10-31 2006-06-07 株式会社 伊藤園 新規な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4060077A1 (ja) 2002-12-27 2006-05-11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不快味及び/又は不快臭の低減方法
JP3597839B2 (ja) 2003-06-04 2004-12-08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BRPI0412297A (pt) 2003-07-03 2006-09-19 Procter & Gamble composições contendo catequinas de chá verde e um ou mais cátions minerais polivalentes
JP3597856B2 (ja) * 2003-10-31 2004-12-08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JP4554184B2 (ja) * 2003-10-31 2010-09-29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茶飲料の脱渋味処理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茶飲料
JP3597859B2 (ja) * 2003-12-22 2004-12-08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JP4247166B2 (ja) * 2004-08-06 2009-04-02 花王株式会社 非重合体カテキン類含有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2006042728A (ja) * 2004-08-06 2006-02-16 Suntory Ltd アミノ酸含有茶飲料
JP4621852B2 (ja) * 2004-12-27 2011-01-26 大阪府 ポリイミド多孔体及び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4688517B2 (ja) 2005-02-15 2011-05-25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呈味改善剤
JP2006238828A (ja) 2005-03-04 2006-09-14 Ogawa & Co Ltd 高甘味度甘味料の呈味改善剤
JP4694974B2 (ja) * 2005-05-20 2011-06-08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191087B2 (ja) * 2005-06-08 2013-04-24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KR101334438B1 (ko) * 2005-09-01 2013-11-29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녹차 추출물의 제조법
JP4728747B2 (ja) * 2005-09-01 2011-07-20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4745784B2 (ja) * 2005-10-13 2011-08-10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0455A (zh) * 2015-04-28 2018-01-12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组合物
CN107580455B (zh) * 2015-04-28 2021-04-30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组合物
CN115605097A (zh) * 2020-05-15 2023-01-13 好侍食品株式会社(Jp) 加工肉桂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7108A1 (en) 2010-04-21
KR20100055406A (ko) 2010-05-26
EP2177108A4 (en) 2013-01-16
WO2009019876A1 (ja) 2009-02-12
US20120121761A1 (en) 2012-05-17
EP2177108B1 (en) 2014-01-22
CN101778571B (zh) 2013-10-30
KR101475758B1 (ko) 2014-12-23
CN103493928A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8571B (zh)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142086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1420863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USH1628H (en) Tea extract and process
CN101790317B (zh) 速溶粉末饮料
KR101411195B1 (ko) 발포성 용기에 담은 음료
KR101355311B1 (ko) 용기에 담은 녹차 음료
KR100966439B1 (ko) 녹차 폴리페놀의 제조방법
TWI409036B (zh) A black tea drink in a container
CN101588728A (zh) 容器装饮料
CN1981587A (zh) 容器装茶饮料
KR20090102768A (ko) 용기에 담은 음료
TWI400041B (zh) A container containing a herbal juice containing a black tea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8178401A (ja) 容器詰飲料
CN192302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WO2004068961A1 (ja) 容器詰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02655761B (zh) 精制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JP3638560B2 (ja) 半発酵茶飲料、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法
US7022367B2 (en) Oolong tea beverag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516014B2 (ja) 半発酵茶又は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3561783B2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に由来する苦み、渋み又はアク味の軽減方法
KR20240032489A (ko) 탄산이 함유된 차 음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탄산이 함유된 차 음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