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0455A - 绿茶提取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绿茶提取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80455A
CN107580455A CN201680024720.9A CN201680024720A CN107580455A CN 107580455 A CN107580455 A CN 107580455A CN 201680024720 A CN201680024720 A CN 201680024720A CN 107580455 A CN107580455 A CN 107580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tea
mass
composition
extraction composition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47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80455B (zh
Inventor
霜田祐
霜田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80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0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80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0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15Inorganic Compounds
    • A23V2250/156Mineral combination
    • A23V2250/1592Ir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20Natural extracts
    • A23V2250/21Plant extracts
    • A23V2250/2108Caffeine, coffee ex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20Natural extracts
    • A23V2250/21Plant extracts
    • A23V2250/2132Other phenolic compounds, poly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20Natural extracts
    • A23V2250/21Plant extracts
    • A23V2250/214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60Sugars, e.g. mono-, di-, tri-, tetra-saccharid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绿茶提取组合物,其含有如下成分(A)、(B)、(C)、(D)以及(E):(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B)糖类、(C)铁、(D)咖啡因及(E)没食子酸;且(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5~45质量%,(B)糖类的含量为4~13质量%,(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为0.2~0.8,(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为55~2500,并且(F)含水率为10质量%以下。

Description

绿茶提取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提取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般通过利用温水或冷水对茶叶进行提取,而形成含有可溶性茶成分的绿茶提取物。通过将该绿茶提取物进行浓缩或精制,而形成浓缩绿茶提取物或精制绿茶提取物,再一般以冷冻、冷藏或干燥的状态下进行保存。
例如,作为口中的触感或余味得到改善的精制茶提取物,已知有一种精制茶提取物,其固形物成分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纯度为50质量%以上,固形物成分中的镁的含量为300mg/kg以下,且固形物成分中的镁与锰的质量比(锰/镁)为0.25以下(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透明度及颜色得到改善的绿茶提取物,已知有一种绿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特定量的儿茶素混合物、茶氨酸、以及钙、镁、锰、铝、锌及铁离子(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152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197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茶提取组合物、配合该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的容器装饮料、以及配合该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的速溶粉末饮料,该绿茶提取组合物含有如下成分(A)、(B)、(C)、(D)以及(E):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
(B)糖类、
(C)铁、
(D)咖啡因及
(E)没食子酸;且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5~45质量%,
(B)糖类的含量为4~13质量%,
(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为0.2~0.8,
(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为55~2500,并且
(F)含水率为10质量%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发现:绿茶提取组合物若在不冷冻或冷藏的情况下长时间保存,则根据含水率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在含水率较高时会发黑,相对于此,若含水率较低则会发红。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在保存时不易产生色调变化且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得到减轻的绿茶提取组合物。
本发明者发现:通过将绿茶提取组合物中所含有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及特定成分的各含量、该特定成分与咖啡因的含量比、特定成分与特定金属的含量比、以及含水率控制为特定量,能够获得一种在保存时不易产生色调变化且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得到减轻的绿茶提取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保存时不易产生色调变化且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或不像绿茶味的异味得到减轻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而,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能够用作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或不像绿茶味的异味得到减轻而无不适感的容易饮用的饮料的制造原料。
[绿茶提取组合物]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5~45质量%,从维持茶风味及生理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7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2质量%以上,另外,从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抑制色调变化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4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8质量%以下。作为该(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的范围,在绿茶提取组合物中,优选为27~43质量%,更优选为30~4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2~38质量%。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是将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没食子酸酯体与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及儿茶素的非没食子酸酯体合并的总称。再者,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是基于上述8种的合计量来定义的,在本发明中,只要含有上述8种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至少1种即可。再者,成分(A)的含量可通过通常所知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分析法中的适合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分析。再者,在测定时可视需要实施适当处理,例如对试样进行冷冻干燥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检测区域,或去除试样中的夹杂物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分离能力。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从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3质量%以下,尤其优选为51质量%以下,另外,从维持茶风味及生理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上,尤其优选为40质量%以上。作为该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的范围,优选为10~57质量%,更优选为15~57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57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5~55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5~53质量%,尤其优选为40~51质量%。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是上述4种没食子酸酯体相对于8种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质量比率。
另外,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B)糖类的含量为4~13质量%,从抑制色调变化(ΔL*)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质量%以上,另外,从维持茶风味、抑制色调变化(Δa*)及减轻干涩感等令人不快风味而言,优选为1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下。作为该(B)糖类的含量的范围,在绿茶提取组合物中,优选为4.5~12质量%,更优选为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5~7.5质量%。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糖类”是将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合并的总称。再者,(B)糖类的含量是基于上述3种的合计量而定义,在本发明中,只要含有上述3种中的至少1种即可。再者,成分(B)的含量可通过通常所知的糖类的分析法中的适合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分析。再者,在测定时可视需要实施适当处理,例如对试样进行冷冻干燥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检测区域,或去除试样中的夹杂物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分离能力。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B)糖类的质量比[(B)/(A)],从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抑制色调变化(ΔL*)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1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以上,另外,从维持茶风味、减轻干涩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抑制色调变化(Δa*)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3以下。作为该质量比[(B)/(A)]的范围,优选为0.1~0.5,更优选为0.11~0.25,进一步优选为0.12~0.23。
另外,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C)铁的含量,从抑制色调变化、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减轻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0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000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009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0.006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4质量%以下。作为该(C)铁的含量的范围,在绿茶提取组合物中,优选为0.00005~0.006质量%,更优选为0.00008~0.0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009~0.004质量%。此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所含的“铁”中,有非离子状态的铁及解离状态的铁,另外,经解离的铁中,有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再者,(C)铁的含量是基于非离子状态的铁及解离状态的铁的合计量而定义,在本发明中,只要含有上述3种中的至少1种即可。另外,成分(C)的含量可通过通常所知的铁的分析法中的适合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原子吸光分析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不仅能够利用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石墨炉法进行分析,亦能够利用火焰法或电感耦合电浆发射光谱法进行分析。再者,在测定时可视需要实施适当处理,例如对试样进行冷冻干燥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检测区域,或去除试样中的夹杂物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分离能力。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B)糖类与(C)铁的质量比[(C)/(B)],从抑制色调变化、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减轻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0008以上,更优选为0.00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015以上,尤其优选为0.0002以上,并且优选为0.0008以下,更优选为0.00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06以下,尤其优选为0.0005以下。作为该质量比[(C)/(B)]的范围,优选为0.00008~0.0008,更优选为0.0001~0.0007,进一步优选为0.00015~0.0006,尤其优选为0.0002~0.0005。
进而,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含有(D)咖啡因。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D)咖啡因的含量,从维持茶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抑制色调变化(Δa*)及减轻干涩感等令人不快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6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尤其优选为4质量%以下。作为该(D)咖啡因的含量的范围,在绿茶提取组合物中,优选为2~6质量%,更优选为2.5~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尤其优选为3~4质量%。另外,成分(D)的含量可通过通常所知的咖啡因的分析法中的适合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分析。再者,在测定时可视需要实施适当处理,例如去除试样中的夹杂物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分离能力。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A)],从抑制色调变化(ΔL*)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4以上,更优选为0.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以上,尤其优选为0.086以上,另外,从抑制色调变化(Δa*)及减轻干涩感等令人不快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7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4以下,尤其优选为0.11以下。作为该质量比[(D)/(A)]的范围,优选为0.04~0.17,更优选为0.06~0.15,进一步优选为0.08~0.13,尤其优选为0.086~0.11。
另外,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为0.2~0.8,从抑制色调变化、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减轻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23以上,更优选为0.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5以上,并且优选为0.79以下,更优选为0.7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7以下,尤其优选为0.76以下,尤其优选为0.75以下,尤其优选为0.7以下。作为该质量比[(D)/(B)]的范围,优选为0.23~0.79,更优选为0.25~0.78,进一步优选为0.3~0.77,尤其优选为0.35~0.76,尤其优选为0.35~0.75,尤其优选为0.35~0.7。
另外,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C)铁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C)/(D)],从抑制色调变化、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减轻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0003以上,更优选为0.00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01以上,尤其优选为0.0002以上,并且优选为0.002以下,更优选为0.001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4以下,尤其优选为0.0011以下。作为该质量比[(C)/(D)]的范围,优选为0.00003~0.002,更优选为0.00005~0.0017,进一步优选为0.0001~0.0014,尤其优选为0.0002~0.0011。
进而,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含有(E)没食子酸。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关于(E)没食子酸的含量,从抑制色调变化(Δa*)及减轻干涩感等令人不快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质量%以上,另外,从维持茶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作为该(E)没食子酸的含量的范围,在绿茶提取组合物中,优选为0.05~7质量%,更优选为0.0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4质量%,尤其优选为0.12~3质量%。另外,成分(E)的含量可通过通常所知的没食子酸的分析法中的适合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分析。再者,在测定时可视需要实施适当处理,例如去除试样中的夹杂物以使其适合于装置的分离能力。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为55~2500,从抑制色调变化(Δa*)及减轻干涩感等令人不快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尤其优选为80以上,尤其优选为100以上,尤其优选为150以上,尤其优选为250以上,另外,从维持茶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00以下,更优选为15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下。作为该质量比[(B)/(A)]的范围,优选为60~2000,更优选为65~1500,进一步优选为70~1000,尤其优选为80~1000,尤其优选为100~1000,尤其优选为150~1000,尤其优选为250~1000。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中的(F)含水率为10质量%以下,从抑制保存时的色调变化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若(F)含水率为5质量%以下,则形态成为粉体,故而不仅操作性优异,而且能够提高保存稳定性。再者,关于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F)含水率的下限值,从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具体而言,不仅能够利用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常压干燥法进行分析,亦能够利用减压干燥法或卡氏滴定法进行分析。
另外,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在保存时的色调变化得到抑制。具体而言,能够将在65℃下保存2天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L*值与保存开始前(例如,刚制造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L*值之差的绝对值(ΔL*)设为优选为小于10,更优选为小于9,进一步优选为小于8,进一步更优选为小于7.5。另外,能够将在65℃下保存2天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a*值与保存开始前(例如,刚制造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a*值之差的绝对值(Δa*)设为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2以下。此处,所谓“L*值”是以L*a*b*颜色模式表现颜色时表示亮度的L*,另外,所谓“a*值”是在以L*a*b*颜色模式表现颜色时表示色调、饱和度的坐标值,且表示红色方向的饱和度的坐标值。在L*a*b*颜色模式中,还有表示黄色方向的饱和度的坐标值即b*,但在本发明中,针对在绿茶提取组合物产生色调变化时最容易明显化的L*及a*进行规定。再者,色调变化(ΔL*)及(Δa*)的测定是根据下文提及的实施例中记载的“色调变化的测定”来进行。
关于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使所获得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具备上述构成,则无论何种方法均可。例如,在使温水接触生茶叶的表面后,利用水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并将所获得的绿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其后,视需要进行鞣酸酶处理,并进行浓缩或干燥以使含水率成为10质量%以下,藉此能够制造绿茶提取组合物中所含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及糖类的各含量、该糖类与铁或咖啡因的各量比、没食子酸与铁的含量比、以及含水率控制为特定量的绿茶提取组合物。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鞣酸酶处理”是指使绿茶提取液与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进行接触。通过鞣酸酶处理,绿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会被分解,而使没食子酸游离。
(生茶叶)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生茶叶”是指采摘后、热处理前的茶叶或采摘后、热处理前经冷藏或冷冻保存的茶叶。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生茶叶使用通常采摘的状态的茶叶(全叶)。进而,不仅可使用茶叶,亦可使用茎。
作为生茶叶,只要为一般栽培的茶品种,则并无特别限定,可适当选择1种或2种以上而使用。关于茶叶的采取时期,头茬茶、二茬茶、三茬茶及四茬茶的任一者均可。另外,作为采摘方法,可列举二叶采摘、三叶采摘、普通采摘等。
(温水处理)
温水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适当选择自来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天然水等而使用。
另外,关于温水的温度,从抑制色调变化(Δa*及ΔL*)及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减轻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60~99℃,更优选为70~97℃,进一步优选为80~95℃。
作为接触方法,只要能够使生茶叶的表面与温水接触,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使生茶叶浸渍于温水的方法、将温水呈喷淋状供给至生茶叶的方法等。
温水的量可根据接触方法或范围(scale)进行适当选择。再者,从抑制色调变化(Δa*及ΔL*)、减轻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及减轻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观点出发,水与生茶叶的质量比(水/生茶叶)优选为5~40,更优选为5~35,进一步优选为5~30,另外,与温水的接触时间优选为10~300秒,更优选为30~270秒,进一步优选为120~240秒,尤其优选为130~240秒。
温水处理后,对于附着于茶叶的表面的水分,可通过振动等将其除去,亦可利用废棉纱头、纸等轻轻拭去。另外,亦可将温水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干燥。
另外,为了提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可在进行提取之前对茶叶进行CTC处理、剪裁处理或粉碎处理等。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CTC处理”是指将压碎(Crush)、撕碎(Tear)及揉卷(Curl)的处理一次性进行的处理,可使用CTC处理装置而进行。该CTC处理是红茶制造中的发酵前所使用的处理,对于不伴随发酵的茶叶的处理而言,通常不进行该处理。再者,在本发明中,并不一定需要揉捻等对茶叶进行揉搓的步骤。
(提取)
作为提取方法,可采用搅拌提取、管柱提取、滴滤提取等公知的方法。
关于提取所使用的水的温度,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5~100℃,更优选为50~98℃,进一步优选为55~92℃。
另外,作为水,可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社会,其中,就风味的方面而言,优选为离子交换水。
水的量可根据提取方法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作为水与生茶叶的质量比(水/生茶叶=浴比),优选为1~90,更优选为2~85,进一步优选为3~80。另外,提取时间根据范围等而不一样,例如优选为5~6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40分钟。
(固液分离)
提取后,将所获得的绿茶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
作为固液分离,例如可适当选择离心分离、过滤、膜处理等,可进行1种或亦可组合2种以上进行。其中,从使本发明的效果明显奏效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膜处理,进一步优选为使用MF膜(精密过滤膜)的处理。
离心分离可使用分离板型、圆筒型、倾析型等的普通机器。作为离心分离条件,温度优选为5~70℃,进一步优选为10~40℃。关于转数与时间,例如在分离板型的情形时,优选为4000~10000rpm,更优选为5000~10000rpm,进一步优选为6000~10000rpm,且优选为0.2~30分钟,更优选为0.2~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0.2~15分钟。
关于过滤,例如可采用通过滤纸、不锈钢等金属制过滤器等的过滤器分离。关于金属制过滤器的网目大小,例如为18~300网目。
膜处理的条件例如如下所述。温度优选为5~70℃,进一步优选为10~60℃。压力条件优选为30~400kPa,进一步优选为50~350kPa。作为膜孔径,优选为0.1~10μm,进一步优选为0.2~5μm。再者,作为膜孔径的测定方法,可列举使用汞渗法(mercury penetrationmethod)、泡点试验、细菌过滤法等的普通测定方法,优选为使用通过泡点试验所求出的值。
作为膜的材质,例如可列举:烃系高分子、氟化烃系高分子或砜系高分子、陶瓷。另外,作为膜的形态,可列举:平板膜、螺旋膜、中空纤维膜、独块型膜、铅笔型膜等。
(鞣酸酶处理)
固液分离后,可对所获得的分离液进行鞣酸酶处理。
鞣酸酶只要具有使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进行水解的活性即可。具体而言,可使用将曲菌属、青霉菌属、根霉菌属等的鞣酸酶产生菌进行培养而获得的酶。其中,尤其优选为源自绿曲菌的酶。作为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的市售品,可利用:Pectinase PLAmano(Amano Enzyme公司制造)、Hemicellulase Amano 90(Amano Enzyme公司制造)、Tannase KTFH(Kikkoman公司制造)、Tannase KT05(Kikkoman公司制造)、Tannase KT50(Kikkoman公司制造)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鞣酸酶优选为具有500~100,000U/g的酶活性,若为500U/g以上,则能够在工业上没有问题的时间内进行处理,若为100,000U/g以下,则能够对反应体系进行控制。此处,所谓“1Unit”,表示在30℃的水中使鞣酸中所含的酯键水解1微摩尔的酶量。
关于鞣酸酶处理,优选为以相对于绿茶提取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成为0.5~10质量%的范围的方式添加鞣酸酶,进一步优选为1.0~10质量%。鞣酸酶处理的温度优选为能够获得酶活性的15~40℃,进一步优选为20~30℃。鞣酸酶处理时的pH值(25℃)优选为能够获得酶活性的4~6,更优选为4.5~6,进一步优选为5~6。其后,尽可能快速地升温至45~95℃、优选为75~95℃,使鞣酸酶失活,藉此使反应停止。通过该鞣酸酶的失活处理,能够防止其后的没食子酸酯体率降低,从而获得具有目标的没食子酸酯体率的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
(浓缩、干燥)
作为绿茶提取组合物的形态,例如可列举液体、浆料、半固体、固体等各种形态。作为绿茶提取组合物的制品形态,在较理想为液体的情形时,例如可通过减压浓缩、逆渗透膜浓缩等进行浓缩,作为减压浓缩,具体而言,可列举蒸发器等。另外,较理想为粉体的情形时,例如可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进行干燥而实现粉体化,亦可与浓缩组合而进行。不管为何种形态,均进行调整以成为上述含水率。
[容器装饮料]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配合有上述绿茶提取组合物。
绿茶提取组合物在饮料中的配合量可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优选为含有0.1~0.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含有0.12~0.2质量%的方式配合于容器装饮料中。此情形时,亦可利用水或其它茶提取物等进行稀释以成为所需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量。
作为水,可列举与上述相同的水,其中,就风味的方面而言,优选为离子交换水。容器装饮料的pH值(25℃)优选为2~7,更优选为2.5~6.5,进一步优选为3~6。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可为茶饮料,亦可为非茶类饮料。作为茶饮料,例如可列举: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红茶饮料。另外,作为非茶类饮料,例如可列举:果汁、蔬菜汁、运动饮料、等渗饮料、增强水、瓶装水、似水饮料、咖啡饮料、营养饮剂、美容饮剂等含有绿茶提取组合物的非酒精饮料、或啤酒、葡萄酒、清酒、青梅酒、发泡酒、威士忌、白兰地、烧酒、朗姆酒、杜松子酒、甜露酒类等含有绿茶提取组合物的酒精饮料。再者,饮料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只要为容易摄取的形态,则液体、凝胶状、浆料状等任一种均可。
进而,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可配合1种或组合配合2种以上如下添加剂:香料、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各种酯类、色素类、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剂、酸味剂、果汁提取物、蔬菜提取物、花蜜提取物、品质稳定剂等。这些添加剂的含量可在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可填充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成分的成形容器(所谓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或塑料膜复合而成的纸容器、瓶等通常的包装容器进行提供。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可进行加热杀菌,作为加热杀菌方法,只要适合于必须应用的法规(在日本为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条件,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蒸馏杀菌法、高温短时杀菌法(HTST法)、超高温杀菌法(UHT法)等。另外,亦可根据容器装饮料的容器的种类适当选择加热杀菌法,例如,在像金属罐那样将饮料填充于容器后能够连容器一起进行加热杀菌的情形时,可采用蒸馏杀菌。另外,针对如PET瓶、纸容器那样无法进行蒸馏杀菌的,可采用预先在与上述同等的杀菌条件下对饮料进行加热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下填充于经杀菌处理的容器的灭菌填充、或热装填充等。
[速溶粉末饮料]
本发明的速溶粉末饮料配合有上述绿茶提取组合物,且溶解于水等液体中以还原饮料的方式进行饮用。作为水,例如可列举:离子交换水、蒸馏水、天然水、自来水等。水的温度可进行适当选择,例如5~100℃。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速溶粉末饮料”是包含速溶粉末绿茶饮料、速溶粉末红茶饮料及速溶粉末乌龙茶饮料等的概念。所谓“速溶粉末绿茶饮料”是指含有上述绿茶提取组合物及根据需要的绿茶香料的速溶粉末饮料,所谓“速溶粉末红茶饮料”是指含有上述绿茶提取组合物、以及红茶提取物及/或红茶香料的速溶粉末饮料。另外,所谓“速溶粉末乌龙茶饮料”是指含有上述绿茶提取组合物、以及乌龙茶提取物及/或乌龙茶香料的速溶粉末饮料。
绿茶提取组合物在速溶粉末饮料中的配合量可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每3g速溶粉末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成为优选为280~1200mg、更优选为400~1200mg、进一步优选为450~1000mg、进一步更优选为500~800mg的方式配合绿茶提取组合物。具体而言,速溶粉末饮料中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含量优选为60~10质量%,更优选为50~15质量%。
本发明的速溶粉末饮料可含有糊精。糊精的含量相对于速溶粉末饮料中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质量,优选为0.1~15倍量,更优选为0.5~12倍量,进一步优选为1~11倍量。
本发明的速溶粉末饮料可含有抗坏血酸和/或其盐。作为盐,只要为生理学上许可的,则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钾盐、钠盐等碱金属盐,进一步优选为钠盐。抗坏血酸和/或其盐的含量相对于速溶粉末饮料中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质量,优选为0.1~15倍量,更优选为0.5~12倍量,进一步优选为1~11倍量。
进而,在本发明的速溶粉末饮料中,可根据所需而含有甜味剂、抗氧化剂、香料、果汁提取物、果实片、果实粉末、草本植物(herb)、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无机盐类、pH调节剂、品质稳定剂等添加剂1种或2种以上。再者,这些添加剂的配合量可在不阻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定。
本发明的速溶粉末饮料可采取适当的形态,例如可列举按每一杯的量进行分装的形态。再者,杯子的容量优选为100~320mL,可以适合于上述杯子容量的方式适当设定所小包装的内容物的容量。
关于本发明的速溶粉末饮料,从防腐、防菌或操作的观点出发,固形物成分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6质量%以上。再者,速溶粉末饮料的固形物成分量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定,亦可为100质量%。此处,所谓“固形物成分量”是指将速溶粉末饮料在105℃的电恒温干燥机中干燥3小时来去除了挥发物质的剩余量。
本发明的速溶粉末可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而制造:将上述绿茶提取组合物根据所需与其它成分进行混合,并视需要供于包含公知的造粒法的步骤中。
关于上述实施形态,本发明进而揭示以下绿茶提取组合物、容器装饮料及速溶粉末饮料。
<1>一种绿茶提取组合物,其含有如下成分(A)、(B)、(C)、(D)以及(E):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
(B)糖类、
(C)铁、
(D)咖啡因及
(E)没食子酸;且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5~45质量%,
(B)糖类的含量为4~13质量%,
(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为0.2~0.8,
(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为55~2500,并且
(F)含水率为10质量%以下。
<2>
如上述<1>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优选为27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2质量%以上,且优选为4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8质量%以下。
<3>
如上述<1>或<2>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优选为27~43质量%,更优选为30~4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2~38质量%。
<4>
如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优选为5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3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1质量%以下,且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上,尤其优选为40质量%以上。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优选为10~57质量%,更优选为15~57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57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5~55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5~53质量%,尤其优选为40~51质量%。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选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及儿茶素中的至少1种。
<7>
如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B)糖类的含量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下。
<8>
如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B)糖类的含量优选为4.5~12质量%,更优选为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5~7.5质量%。
<9>
如上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糖类为选自葡萄糖、果糖及蔗糖中的至少1种。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B)糖类的质量比[(B)/(A)]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1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以上,且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3以下。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B)糖类的质量比[(B)/(A)]优选为0.1~0.5,更优选为0.11~0.25,进一步优选为0.12~0.23。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C)铁的含量优选为0.00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000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009质量%以上,且优选为0.006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4质量%以下。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C)铁的含量优选为0.00005~0.006质量%,更优选为0.00008~0.0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009~0.004质量%。
<14>
如上述<1>~<13>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B)糖类与(C)铁的质量比[(C)/(B)]优选为0.00008以上,更优选为0.00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015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0002以上,且优选为0.0008以下,更优选为0.00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06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0005以下。
<15>
如上述<1>~<14>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B)糖类与(C)铁的质量比[(C)/(B)]优选为0.00008~0.0008,更优选为0.0001~0.0007,进一步优选为0.00015~0.0006,尤其优选为0.0002~0.0005。
<16>
如上述<1>~<15>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D)咖啡因的含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优选为6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4质量%以下。
<17>
如上述<1>~<16>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D)咖啡因的含量优选为2~6质量%,更优选为2.5~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4质量%。
<18>
如上述<1>~<17>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A)]优选为0.04以上,更优选为0.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086以上,且优选为0.17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11以下。
<19>
如上述<1>~<18>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A)]优选为0.04~0.17,更优选为0.06~0.15,进一步优选为0.08~0.13,尤其优选为0.086~0.11。
<20>
如上述<1>~<19>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优选为0.23以上,更优选为0.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35以上,且优选为0.79以下,更优选为0.7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7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76以下,尤其优选为0.75以下,尤其优选为0.7以下。
<21>
如上述<1>~<20>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优选为0.23~0.79,更优选为0.25~0.78,进一步优选为0.3~0.77,尤其优选为0.35~0.76,尤其优选为0.35~0.75,尤其优选为0.35~0.7。
<22>
如上述<1>~<21>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C)铁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C)/(D)]优选为0.00003以上,更优选为0.00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01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0002以上,且优选为0.002以下,更优选为0.001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0011以下。
<23>
如上述<1>~<22>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C)铁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C)/(D)]优选为0.00003~0.002,更优选为0.00005~0.0017,进一步优选为0.0001~0.0014,尤其优选为0.0002~0.0011。
<24>
如上述<1>~<23>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E)没食子酸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质量%以上,且优选为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
<25>
如上述<1>~<24>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E)没食子酸的含量优选为0.05~7质量%,更优选为0.0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4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0.12~3质量%。
<26>
如上述<1>~<25>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80以上,尤其优选为100以上,尤其优选为150以上,尤其优选为250以上,且优选为2000以下,更优选为15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下。
<27>
如上述<1>~<26>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优选为60~2000,更优选为65~1500,进一步优选为70~1000,尤其优选为80~1000,尤其优选为100~1000,尤其优选为150~1000,尤其优选为250~1000。
<28>
如上述<1>~<27>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F)含水率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且优选为0.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
<29>
如上述<1>~<28>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F)含水率优选为0.1~10质量%,更优选为0.1~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5质量%。
<30>
如上述<1>~<29>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65℃下保存2天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L*值与保存开始前(例如,刚制造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L*值之差的绝对值(ΔL*)优选为小于10,更优选为小于9,进一步优选为小于8,进一步更优选为小于7.5。
<31>
如上述<1>~<30>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在65℃下保存2天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a*值与保存开始前(例如,刚制造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a*值之差的绝对值(Δa*)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2以下。
<32>
如上述<1>~<31>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该绿茶提取组合物是使温水接触生茶叶的表面后利用水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并将所获得的绿茶提取液进行鞣酸酶处理而获得的。
<33>
一种容器装饮料,其是配合如上述<1>~<32>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的。
<34>
如上述<33>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是将绿茶提取组合物以(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优选为含有0.1~0.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含有0.12~0.2质量%的方式配合于容器装饮料中而成。
<35>
如上述<33>或<34>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pH值(25℃)优选为2~7,更优选为2.5~6.5,进一步优选为3~6。
<36>
如上述<33>~<35>中任一项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优选为茶饮料或非茶类饮料。
<37>
如上述<36>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中茶饮料优选为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或红茶饮料。
<38>
如上述<36>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中非茶类饮料优选为含有绿茶提取组合物的非酒精饮料(例如,果汁、蔬菜汁、运动饮料、等渗饮料、增强水、瓶装水、似水饮料、咖啡饮料、营养饮剂、美容饮剂等)、或含有绿茶提取组合物的酒精饮料(例如,啤酒、葡萄酒、清酒、青梅酒、发泡酒、威士忌、白兰地、烧酒、朗姆酒、杜松子酒、甜露酒类等)。
<39>
如上述<33>~<38>中任一项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优选为进一步配合从香料、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各种酯类、色素类、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剂、酸味剂、果汁提取物、蔬菜提取物、花蜜提取物及品质稳定剂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添加剂而成的。
<40>
如上述<33>~<39>中任一项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优选为填充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成分的成形容器(所谓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或塑料膜复合而成的纸容器、或瓶中而成的。
<41>
如上述<33>~<40>中任一项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优选为经加热杀菌的容器装饮料。
<42>
如上述<41>记载的容器装饮料,其中加热杀菌优选为适合于必须应用的法规(在日本为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条件,进一步优选为蒸馏杀菌、高温短时杀菌(HTST)、或超高温杀菌(UHT)。
<43>
一种速溶粉末饮料,其是配合如上述<1>~<32>中任一项记载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
<44>
如上述<43>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优选为速溶粉末绿茶饮料、速溶粉末红茶饮料、或速溶粉末乌龙茶饮料。
<45>
如上述<43>或<44>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是将绿茶提取组合物以每3g速溶粉末饮料含有(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优选为280~1200mg、更优选为400~1200mg、进一步优选为450~1000mg、进一步更优选为500~800mg的方式进行配合而成的。
<46>
如上述<43>~<45>中任一项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优选为进一步含有糊精。
<47>
如上述<46>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中糊精的含量相对于速溶粉末饮料中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质量,优选为0.1~15倍量,更优选为0.5~12倍量,进一步优选为1~11倍量。
<48>
如上述<43>~<47>中任一项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优选为进一步含有抗坏血酸和/或其盐。
<49>
如上述<48>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中抗坏血酸和/或其盐的含量相对于速溶粉末饮料中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质量,优选为0.1~15倍量,更优选为0.5~12倍量,进一步优选为1~11倍量。
<50>
如上述<43>~<49>中任一项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优选为进一步配合从甜味剂、抗氧化剂、香料、果汁提取物、果实片、果实粉末、草本植物、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无机盐类、pH调节剂及品质稳定剂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添加剂而成的。
<51>
如上述<43>~<50>中任一项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中速溶粉末饮料的形态优选为按每一杯的量进行分装的形态。
<52>
如上述<43>~<51>中任一项记载的速溶粉末饮料,其中速溶粉末饮料的固形物成分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6质量%以上。
实施例
1.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及没食子酸的分析
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式SCL-10AVP),并安装导入十八烷基的液相色谱仪用填充管柱(L-管柱TM ODS,4.6mmφ×250mm: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造),在管柱温度35℃下通过梯度法对经纯水溶解稀释的试样进行测定。在如下条件下进行:流动相A液设为含有乙酸0.1mol/L的蒸馏水溶液,B液设为含有乙酸0.1mol/L的乙腈溶液,流速设为1mL/min,试样注入量设为10μL,UV检测器波长设为280nm。再者,梯度(gradient)条件如下。
浓度梯度条件(体积%)
2.糖类的测定
1)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利用纯水稀释,其后,依序通过二氧化硅基底的填充剂(BONDELUTE C18,Varian公司制造)0.5g、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SAX,Varian公司制造)0.5g、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SCX,Varian公司制造)0.5g,而制备试样。
2)测定装置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D-2000,日立制作所公司制造)。
3)测定条件
将强阴离子交换管柱(TSKgel Suger Axi,Tosoh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安装于高效色谱仪,在管柱温度70℃下通过管柱后反应法(post-column reaction method)进行测定。流动相液设为含有硼酸0.5mol/L的蒸馏水溶液,流速设为0.4mL/min,试样注入量设为10μL。另外,管柱后反应试剂设为含有精氨酸1%及硼酸3%的蒸馏水溶液,在150℃下进行反应。在如下条件下进行:检测器使用荧光检测计,激发波长为320nm,荧光检测波长为430nm。
3.铁的分析
将试样用0.1M硝酸水溶液溶解稀释,其后,使用原子吸光光度计(Z-2000,日立制作所公司制造)并通过石墨炉法进行测定。将经稀释的试样20μL在80-140℃下干燥40秒钟,在500℃下灰化20秒钟,在2200℃下原子化5秒钟。接着,以测定波长248.3nm、狭缝0.2mm进行测定。
4.含水率的测定
称量试样约1g,在105℃下干燥3小时,并称量干燥后的试样。根据干燥前后的试样的质量算出含水率(质量%)。
5.色调变化的测定
使用分光光度计(形式Color Meter ZE-2000,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造),并将粉末试样或糊剂试样加入至的圆形槽中,测定L*a*b*颜色模式的L*值及a*值。(再者,测定利用反射测定来进行。)求出在65℃下保存2天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L*值及a*值与刚制造后的绿茶提取组合物的L*值及a*值之差的绝对值(ΔL*)及(Δa*)。
6.感官评价
4名专业感官评价员对各容器装饮料进行饮用,并针对令人不快风味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其后通过协商决定最终分数。
评价基准
令人不快风味分为干涩感、刺激感、不像绿茶味的异味并按5个阶段进行评价。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干涩感”是指如舌头干渴般的刺激味。
将实施例7的容器装饮料的干涩感及刺激感的评分设为1,并将实施例11的容器装饮料的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评分设为1。另一方面,将比较例3的容器装饮料的干涩感、刺激感及不像绿茶味的异味的评分设为5。具体评价基准如下。
干涩感
5:强烈感觉到干涩感
4:感觉到干涩感
3:感觉到少许干涩感
2:几乎感觉不到干涩感
1:无干涩感
刺激感
5:强烈感觉到刺激感
4:感觉到刺激感
3:感觉到少许刺激感
2:几乎感觉不到刺激感
1:无刺激感
不像绿茶味的异味
5:强烈感觉到不像绿茶味的异味
4:感觉到不像绿茶味的异味
3:感觉到少许不像绿茶味的异味
2:几乎感觉不到不像绿茶味的异味
1:无不像绿茶味的异味
实施例1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绿茶提取组合物。
温水处理
将所采摘的生茶叶在90℃的离子交换水中浸渍180秒,其后通过金属网进行过滤,将茶叶洗液废弃。离子交换水的使用量以温水/生茶叶的质量比计为5。
CTC处理
将经过热水浸渍的茶叶的水分甩掉,进行CTC(Crush,Tear,Curl)处理,并加以干燥而获得干燥茶叶。
提取
将干燥茶叶在90℃的离子交换水中搅拌提取10分钟,其后通过金属网进行过滤,而获得绿茶提取液A。离子交换水的使用量以水/生茶叶的质量比计为75。
固液分离
安装作为精密过滤模块的铅笔型模块(Asahi Kasei Chemicals公司制造,细孔径0.45μm,材质:聚偏氟乙烯),在表压100kPa、温度25℃下对所获得的绿茶提取液A进行加压过滤,而获得绿茶提取液B。
鞣酸酶处理
将所获得的绿茶提取液B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调整以成为3质量%,在25℃、150r/min的搅拌条件下,以相对于绿茶提取液成为40ppm的浓度将Tannase KT05(Kikkoman公司制造)添加在离子交换水中,并在10分钟后结束酶反应。接着,将不锈钢容器浸渍在95℃的温浴中,在90℃下保持10分钟,使酶活性完全失活,而获得绿茶提取液C。
浓缩、喷雾干燥
将所获得的绿茶提取液C利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其后利用喷雾干燥器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
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另外,将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以使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浓度成为0.175g/100mL,其后,填充于容器中,在138℃下进行30秒钟杀菌而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评价。将其结果合并示于表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15分钟,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时间设为30分钟,并且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15分钟,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时间设为20分钟,并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10分钟,并且以酶添加量为相对于绿茶提取液成为60ppm的浓度添加酶,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时间设为30分钟,并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20分钟,并且以酶添加量为相对于绿茶提取液成为60ppm的浓度添加酶,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时间设为30分钟,并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30分钟,并且以酶添加量为相对于绿茶提取液成为60ppm的浓度添加酶,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时间设为10分钟,并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10分钟,并且以酶添加量为相对于绿茶提取液成为60ppm的浓度添加酶,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中,将温水中的浸渍时间变更为120秒钟,并将提取时的离子交换水的使用量设为以温水/生茶叶的质量比计为25,将提取时间设为75℃,并且不进行鞣酸酶处理,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温度变更为75℃,并且不进行鞣酸酶处理,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中,不进行鞣酸酶处理,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时间变更为30分钟,且不进行鞣酸酶处理,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5中,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35分钟,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5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5中,将鞣酸酶处理的酶反应时间设为45分钟,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5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4
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获得浓缩液,其后,加入没食子酸进行调整以成为表1所示的没食子酸量,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5
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获得浓缩液,其后,加入没食子酸进行调整以成为表1所示的没食子酸量,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0中,使用中国产绿茶作为原料茶叶,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将提取温度变更为60℃,并将提取时的离子交换水的使用量设为以水/生茶叶的质量比计为120,并且不进行鞣酸酶处理,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在国际公开第2004/037022号的实施例3中,将滤液中的活性碳(Kuraraycoal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添加量从30g变更为50g,并将酸性白土(Mizuka Ace#600,水泽化学公司制造)的添加量从30g变更为55g,除此以外,依据国际公开第2004/037022号的实施例3中所记载,而获得儿茶素组合物。即,利用如下方法获得儿茶素组合物:将绿茶提取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其后使其与活性碳及酸性白土接触,而去除有机溶剂。
接着,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将所获得的儿茶素类组合物进行浓缩并进行喷雾干燥,而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不进行温水处理,并将提取时间变更为75℃,将提取时的离子交换水的使用量设为以水/生茶叶的质量比计为75,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接着,针对所获得的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进行分析,其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饮料,并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根据表1可知:通过将(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及(B)糖类的各含量、(B)糖类与(C)铁、(D)咖啡因以及(E)没食子酸的各质量比、以及含水率控制为特定量,能够获得不仅干涩感或刺激感等令人不快风味得到减轻且不像绿茶味的异味亦得到减轻从而风味良好,而且在保存时不易产生色调变化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实施例1~16)。
将下述配方例1~3中记载的各成分进行混合,制备配合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的速溶粉末饮料。
配方例1
速溶粉末绿茶饮料
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绿茶提取组合物 30质量%
糊精 68质量%
抗坏血酸钠 2质量%
配方例2
速溶粉末红茶饮料
配方例3
速溶粉末乌龙茶饮料

Claims (10)

1.一种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含有如下成分(A)、(B)、(C)、(D)以及(E):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
(B)糖类、
(C)铁、
(D)咖啡因,以及
(E)没食子酸;且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5~45质量%,
(B)糖类的含量为4~13质量%,
(B)糖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B)为0.2~0.8,
(E)没食子酸与(C)铁的质量比(E)/(C)为55~2500,并且
(F)含水率为10质量%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B)糖类与(C)铁的质量比(C)/(B)为0.00008~0.000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C)铁的含量为0.00005~0.006质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E)没食子酸的含量为0.05~7质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C)铁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C)/(D)为0.00003~0.002。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B)糖类的质量比(B)/(A)为0.1~0.5。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D)咖啡因的质量比(D)/(A)为0.04~0.17。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其中,
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10~57质量%。
9.一种容器装饮料,其中,配合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
10.一种速溶粉末饮料,其中,配合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组合物而成。
CN201680024720.9A 2015-04-28 2016-01-29 绿茶提取组合物 Active CN107580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2122 2015-04-28
JP2015-092122 2015-04-28
PCT/JP2016/052720 WO2016174888A1 (ja) 2015-04-28 2016-01-29 緑茶抽出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0455A true CN107580455A (zh) 2018-01-12
CN107580455B CN107580455B (zh) 2021-04-30

Family

ID=56701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4720.9A Active CN107580455B (zh) 2015-04-28 2016-01-29 绿茶提取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2371B2 (zh)
JP (1) JP5969717B1 (zh)
KR (1) KR101899277B1 (zh)
CN (1) CN107580455B (zh)
TW (1) TWI700040B (zh)
WO (1) WO20161748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708B (zh) 2013-10-29 2017-12-11 Kao Corp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JP2018014995A (ja) * 2016-07-15 2018-02-01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スタント粉末茶
CN109475142A (zh) * 2016-07-15 2019-03-15 花王株式会社 速溶粉末茶
CN108841525B (zh) * 2018-06-26 2022-02-01 石阡县苔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酒的配制方法
JP7186087B2 (ja) * 2018-12-28 2022-12-08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乳含有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WO2020184367A1 (ja) * 2019-03-13 2020-09-17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TW202106168A (zh) * 2019-04-26 2021-02-16 日商三得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組成物
JP7425592B2 (ja) * 2019-12-13 2024-01-31 花王株式会社 粉末緑茶抽出組成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554A (zh) * 1994-08-08 1997-08-20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含茶和果汁的颜色稳定的组合物
CN1708238A (zh) * 2002-10-28 2005-12-14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的脱咖啡因的方法
CN1864504A (zh) * 2005-05-20 2006-11-22 花王株式会社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923021A (zh) * 2005-09-01 2007-03-07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1437405A (zh) * 2006-05-09 2009-05-2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茶饮料
CN101588728A (zh) * 2006-12-27 2009-11-25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饮料
CN101778571A (zh) * 2007-08-08 2010-07-14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3428A (en) 1996-02-26 2000-05-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Green tea extract subjected to cation exchange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to improve clarity and color
JP2001245591A (ja) 2000-03-07 2001-09-11 Saitama Prefecture 低カフェイン緑茶エキス粒
EP1557097B1 (en) * 2002-10-28 2013-10-23 Kao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moving caffeine from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JP4136922B2 (ja) 2003-07-30 2008-08-2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852376B2 (ja) 2005-09-01 2012-01-11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4977523B2 (ja) 2006-05-09 2012-07-18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KR101414410B1 (ko) * 2006-12-28 2014-07-01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차 추출물
JP5295616B2 (ja) 2007-05-08 2013-09-18 花王株式会社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US8367140B2 (en) 2007-05-08 2013-02-05 Kao Corporation Concentrate composition for drink from concentrate
JP5153319B2 (ja) * 2007-12-28 2013-02-27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紅茶抽出物
JP4927137B2 (ja) 2009-09-03 2012-05-09 花王株式会社 茶抽出物
WO2011074538A1 (ja) * 2009-12-18 2011-06-23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茶ポリフェノ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20110B2 (ja) 2010-12-03 2015-11-24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茶抽出物
JP2014096994A (ja) * 2012-11-13 2014-05-29 Kao Corp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TWI607708B (zh) * 2013-10-29 2017-12-11 Kao Corp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554A (zh) * 1994-08-08 1997-08-20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含茶和果汁的颜色稳定的组合物
CN1708238A (zh) * 2002-10-28 2005-12-14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的脱咖啡因的方法
CN1833521A (zh) * 2002-10-28 2006-09-20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的精制方法
CN1981586A (zh) * 2002-10-28 2007-06-20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物的浓缩物的精制方法
CN1864504A (zh) * 2005-05-20 2006-11-22 花王株式会社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923021A (zh) * 2005-09-01 2007-03-07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2293279A (zh) * 2005-09-01 2011-12-28 花王株式会社 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1437405A (zh) * 2006-05-09 2009-05-2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茶饮料
CN101588728A (zh) * 2006-12-27 2009-11-25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饮料
CN101778571A (zh) * 2007-08-08 2010-07-14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3493928A (zh) * 2007-08-08 2014-01-08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4888A1 (ja) 2016-11-03
US20180132502A1 (en) 2018-05-17
JP5969717B1 (ja) 2016-08-17
TW201637572A (zh) 2016-11-01
KR20170125983A (ko) 2017-11-15
JP2016208960A (ja) 2016-12-15
US10172371B2 (en) 2019-01-08
CN107580455B (zh) 2021-04-30
TWI700040B (zh) 2020-08-01
KR101899277B1 (ko)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0455A (zh) 绿茶提取组合物
JP5562229B2 (ja) 呈味改善剤及びこれを含む茶飲料
JP4739036B2 (ja) 風味の改善された茶抽出処理物の製造方法
US7972644B2 (en)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TWI244895B (en) Packaged beverag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20040078157A (ko) 녹차 폴리페놀의 제조방법
CN105472990A (zh) 绿茶提取组合物
WO2009119112A1 (ja) 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法
CN102215698A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
JP5472092B2 (ja) テアフラビン類を豊富に含む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4634409B2 (ja) 風味の改質された茶抽出処理物の製造方法
JP5336340B2 (ja)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4630295B2 (ja) 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2006333769A (ja) 茶抽出物
JP3638560B2 (ja) 半発酵茶飲料、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法
CN110022686A (zh) 饮料组合物
JP4673247B2 (ja) 風味の改善された茶抽出処理物の製造方法
EP3560346B1 (en) Food and beverages containin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nd cyclo(prolyl-threonine)
JP4088637B2 (ja) 茶抽出物
JP2006320246A (ja) 茶抽出物
JP2010514430A (ja) 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茶抽出物
JP4545640B2 (ja) 茶抽出物
CA2541255C (en)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JP5185780B2 (ja) 精製茶抽出物
EP1836899A1 (en)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