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708B -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708B
TWI607708B TW103137470A TW103137470A TWI607708B TW I607708 B TWI607708 B TW I607708B TW 103137470 A TW103137470 A TW 103137470A TW 103137470 A TW103137470 A TW 103137470A TW I607708 B TWI607708 B TW I6077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green tea
tea extract
extract composition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7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1590A (zh
Inventor
Yuichi Shimoda
Yoshiaki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1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7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6Reducing or removing alkaloid conten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23F3/38Reducing or removing alkaloid content from tea ex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2Drying or concentrating tea extra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Description

綠茶萃取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綠茶萃取組合物。
通常藉由以溫水或冷水萃取綠茶,而形成包含可溶性茶成分之綠茶萃取物。藉由將該綠茶萃取物濃縮或純化,而形成濃縮綠茶萃取物或純化綠茶萃取物,通常於冷凍、冷藏或乾燥之狀態下保存。
例如,作為口中之觸感或後味得到改善之純化茶萃取物,已知有如下純化茶萃取物,其固形物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純度為50質量%以上,固形物成分中之鎂之含量為300mg/kg以下,且固形物成分中之鎂與錳之質量比(錳/鎂)為0.25以下(專利文獻1)。又,作為透明度及顏色得到改善之綠茶萃取物,已知有如下綠茶萃取物,其特徵在於:含有特定量之兒茶素混合物、茶胺酸、鈣、鎂、錳、鋁、鋅、及鐵離子(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152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1-197863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綠茶萃取組合物、調配該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之容器裝飲料、以及調配該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之即溶粉末飲料,該綠茶萃取組合物包含以下之成分(A)、(B)、(C)及(D):(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B)糖類、 (C)鐵、及(D)咖啡因,且(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5~45質量%,(B)糖類之含量為6~13質量%,(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為0.000005~0.00016,(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為0.2~0.7,且含水率為10質量%以下。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綠茶萃取組合物根據含水率不同而產生如下不同現象:若未冷凍或冷藏而長期保存,則於含水率較高時發黑,相對於此,若含水率較低則發紅。因此,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減少口腔內之殘留感及苦味,且於保存時不易產生色調變化之綠茶萃取組合物。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殘留感」,係指於口腔內塊狀粒子發澀,口感較差之刺激味。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將綠茶萃取組合物中所含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及特定成分之各含量、該特定成分與特定金屬之量比、該特定成分與咖啡因之量比、以及含水率控制為特定量,可獲得減少殘留感或苦味,且於保存時不易產生色調變化之綠茶萃取組合物。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減少殘留感或苦味,且於保存時不易產生色調變化之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而,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可用作減少口腔內之殘留感或苦味而無不適感之容易入口之飲料的製造原料。
[綠茶萃取組合物]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5 ~45質量%,就茶風味之維持及生理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7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以上,又,就減少苦味及殘留感、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4質量%以下,更佳為4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8質量%以下。作為該(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之範圍,於綠茶萃取組合物中,較佳為27~44質量%,更佳為30~42質量%,進而較佳為33~40質量%,進而較佳為35~38質量%。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對包含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之沒食子酸酯體與包含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及兒茶素之非沒食子酸酯體之一併之總稱。再者,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係基於上述8種之合計量而定義,於本發明中,含有上述8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至少1種即可。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關於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就茶風味之維持及生理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3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又,就減少苦味及殘留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7質量%以下,更佳為56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5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4質量%以下。作為該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之範圍,較佳為30~57質量%,更佳為35~56質量%,進而較佳為35~55質量%,進而較佳為40~54質量%。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上述4種沒食子酸酯體相對於8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質量比率。
又,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B)糖類之含量為6~13質量%,就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5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質量%以上,又,就維持茶風味之觀點而 言,較佳為12.5質量%以下,更佳為12.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2.1質量%以下。作為該(B)糖類之含量之範圍,於綠茶萃取組合物中,較佳為6.5~12.5質量%,更佳為7~12.3質量%,進而較佳為8~12.1質量%。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糖類」,係對葡萄糖、果糖及蔗糖之一併之總稱。再者,(B)糖類之含量係基於上述3種之合計量而定義,於本發明中,含有上述3種中之至少1種即可。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關於(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就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19以上,進而較佳為0.2以上,又,就維持茶風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5以下,更佳為0.45以下,進而較佳為0.4以下。作為該質量比[(B)/(A)]之範圍,較佳為0.1~0.5,更佳為0.19~0.45,進而較佳為0.2~0.4。
又,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關於(C)鐵之含量,就減少殘留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0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014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0002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0.0016質量%以下,更佳為0.001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01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9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007質量%以下。作為該(C)鐵之含量之範圍,於綠茶萃取組合物中,較佳為0.00001~0.0016質量%,更佳為0.0001~0.0012質量%,進而較佳為0.00014~0.001質量%,進而較佳為0.0002~0.0009質量%,進一步較佳為0.0002~0.0007質量%。此處,於綠茶萃取組合物中所含之「鐵」有非離子狀態之鐵與解離狀態之鐵,又,解離之鐵有二價鐵離子、三價鐵離子。再者,(C)鐵之含量係基於非離子狀態之鐵與解離狀態之鐵之合計量而定義,於本發明中,含有上述3種中之至少1種即可。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 為0.000005~0.00016,就減少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01以上,更佳為0.000015以上,進而較佳為0.00002以上,又,就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14以下,更佳為0.00012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1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0007以下。作為該質量比[(C)/(B)]之範圍,較佳為0.00001~0.00014,更佳為0.000015~0.00012,進而較佳為0.00002~0.0001,進一步較佳為0.00002~0.00007。
進而,於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含有(D)咖啡因。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關於(D)咖啡因之含量,就減少殘留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2.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上,又,就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質量%以下,更佳為5.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4質量%以下。作為該(D)咖啡因之含量之範圍,於綠茶萃取組合物中,較佳為2~6質量%,更佳為2.5~5.5質量%,進而較佳為3~5質量%,進一步較佳為3~4質量%。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關於(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A)],就減少殘留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4以上,更佳為0.05以上,進而較佳為0.06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7以下,更佳為0.16以下,進而較佳為0.14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11以下。作為該質量比[(D)/(A)]之範圍,較佳為0.04~0.17,更佳為0.05~0.16,進而較佳為0.06~0.14,進一步較佳為0.06~0.11。
又,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為0.2~0.7,就抑制色調變化、減少殘留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23以上,更佳為0.25以上,進而較佳為0.3以上,進而較佳為0.35以上,又,就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65以下, 更佳為0.6以下,進而較佳為0.55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5以下。作為該質量比[(D)/(B)]之範圍,較佳為0.23~0.65,更佳為0.25~0.6,進而較佳為0.3~0.55,進一步較佳為0.35~0.5。
又,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關於(C)鐵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C)/(D)],就減少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03以上,更佳為0.000035以上,進而較佳為0.00004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45以下,更佳為0.0004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3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002以下。作為該質量比[(C)/(D)]之範圍,較佳為0.00003~0.00045,更佳為0.000035~0.0004,進而較佳為0.00004~0.0003,進一步較佳為0.00004~0.0002。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中之(E)含水率為10質量%以下,就抑制保存時之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4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3質量%以下。若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E)含水率為5質量%以下,則形態成為粉體,故而不僅操作性優異,亦可提高保存穩定性。再者,關於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E)含水率之下限值,就抑制保存時之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
又,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保存時之色調變化得到抑制。具體而言,可將於55℃下保存14天後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值與保存開始前、例如剛製造後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值的差量之絕對值(△a*)較佳為設為未達6,更佳為設為未達4,進而較佳為設為未達3.5,進而更佳為設為2以下,進一步較佳為設為1.9以下,進一步更佳為設為1.8以下。此處,所謂「a*值」,係於以L*a*b*表色系統表現顏色時表示色相、彩度之座標值之一,係表示紅色方向之彩度之座標值。於L*a*b*表色系統中,亦存在表示亮度之L*與作為表示黃色方向之彩度 之座標值的b*,但於本發明中,對在綠茶萃取組合物產生色調變化時最容易表面化之a*進行規定。再者,色調變化(△a*)之測定係依據下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色相變化之測定」。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可為任何方法,例如,藉由使溫水接觸於新鮮茶葉之表面後,利用水萃取該茶葉,繼而將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液固液分離,以使含水率成為10質量%以下之方式進行濃縮或乾燥,可製造將綠茶萃取組合物中所含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及糖類之各含量、該糖類與鐵及咖啡因之各量比、及含水率控制為特定量的綠茶萃取組合物。
(新鮮茶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新鮮茶葉」,係指採摘後且熱處理前之茶葉、或採摘後且於熱處理前進行冷藏或冷凍保存之茶葉。又,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新鮮茶葉通常使用採摘之狀態之茶葉(整葉(full leaf))。進而,不僅可使用茶葉,亦可使用梗。
作為新鮮茶葉,只要為通常栽培之茶品種,則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選擇1種或2種以上使用。茶葉之採摘時期可為頭茬茶、二茬茶、三茬茶及四茬茶之任一者。又,作為採摘方法,可列舉:二葉採摘、三葉採摘、普通採摘等。
(溫水處理)
溫水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適當選擇自來水、蒸餾水、離子交換水、天然水等使用。
又,就減少苦味及殘留感、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溫水之溫度較佳為60~99℃,更佳為70~97℃,進而較佳為80~95℃。
作為接觸方法,只要可使新鮮茶葉之表面與溫水接觸,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使新鮮茶葉浸漬於溫水中之方法、以噴淋狀對新鮮茶葉供給溫水之方法等。
溫水之量可根據接觸方法或規模而適當選擇。例如,以水與新鮮茶葉之質量比(水/新鮮茶葉)計,較佳為5~40,更佳為10~35,進而較佳為20~30。又,就減少苦味及殘留感、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與溫水之接觸時間較佳為10~300秒,更佳為30~270秒,進而較佳為120~240秒。
溫水處理後,可藉由振盪等去除附著於茶葉之表面之水分,亦可利用碎布、紙等輕輕擦拭。又,亦可對溫水處理後之茶葉進行乾燥。
又,於進行萃取前,為了提高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可對茶葉進行CTC(Crush,Tear,Curl,碾碎撕碎揉捲)處理、切碎處理或粉碎處理等。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CTC處理」,係指一次進行碾碎(Crush)、撕碎(Tear)及揉捲(Curl)之處理的處理,可使用CTC處理裝置進行。該CTC處理為用於紅茶之處理,通常不於綠茶之處理中進行。再者,於本發明中,未必需要揉撚等揉搓茶葉之步驟。
(萃取)
作為萃取方法,可採用攪拌萃取、管柱萃取、滴濾萃取等公知之方法。
關於萃取中所使用之水之溫度,就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100℃,更佳為50~98℃,進而較佳為55~92℃。
又,作為水,可使用與上述同樣者,其中,就味道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水。
水之量可根據萃取方法而適當選擇,例如,以水與新鮮茶葉之質量比(水/新鮮茶葉=浴比)計,較佳為1~50,更佳為2~45,進而較佳為3~40。又,萃取時間根據規模等而不同,例如較佳為5~60分鐘,進而較佳為10~40分鐘。
(固液分離)
萃取後,將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液固液分離。
作為固液分離,例如可適當選擇過濾、離心分離、膜處理等,亦可組合1種或2種以上而進行。其中,就抑制色調變化、減少殘留感及苦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膜處理,進而較佳為使用微濾膜(MF(microfiltration,微濾)膜)之處理。
膜處理之條件例如如下所述。溫度較佳為5~70℃,進而較佳為10~60℃。壓力條件較佳為30~400kPa,進而較佳為50~350kPa。 作為膜孔徑,較佳為0.1~10μm,進而較佳為0.2~5μm。再者,作為膜孔徑之測定方法,可列舉使用水銀壓入法、泡點試驗、細菌過濾法等之通常之測定方法,較佳為使用利用泡點試驗求出之值。
作為膜之材質,例如可列舉:烴系高分子、氟化烴系高分子或碸系高分子、陶瓷。又,作為膜之形態,可列舉:平膜、螺旋膜、中空纖維膜、單片型膜、筆型膜等。
離心分離可使用分離板型、圓筒型、傾析器(dccantcr)型等之通常之設備。作為離心分離條件,溫度較佳為5~70℃,進而較佳為10~40℃。關於轉數與時間,例如於分離板型之情形時,較佳為4000~10000rpm,更佳為5000~10000rpm,進而較佳為6000~10000rpm,較佳為0.2~30分鐘,更佳為0.2~20分鐘,進而較佳為0.2~15分鐘。
過濾例如可採用利用濾紙、不鏽鋼等金屬製過濾器等之過濾器分離。金屬製過濾器之篩孔尺寸例如為18~300目。
(濃縮、乾燥)
作為綠茶萃取組合物之形態,例如可列舉:液體、漿體、半固體、固體等各種形態。於作為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品形態較理想為液體之情形時,例如可藉由減壓濃縮、逆滲透膜濃縮等進行濃縮,作為 減壓濃縮,具體而言,可列舉蒸發器等。又,於較理想為粉體之情形時,例如可藉由噴霧乾燥或冷凍乾燥等進行乾燥而粉體化,亦可與濃縮組合而進行。於該情形時,以成為上述含水率之方式加以調整。
[容器裝飲料]
本發明之容器裝飲料係調配上述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者。
綠茶萃取組合物向飲料中之調配量可適當選擇,例如可以於容器裝飲料中較佳為含有(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0.1~0.3質量%、進而較佳為含有0.12~0.2質量%之方式加以調配。於該情形時,亦可以成為所需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量之方式利用水或其他茶萃取物等進行稀釋。作為水,可列舉與上述同樣者,其中,就味道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水。容器裝飲料之pH值(25℃)較佳為2~7,更佳為2.5~6.5,進而較佳為3~6。
本發明之容器裝飲料可為茶飲料亦可為非茶系飲料。作為茶飲料,例如可列舉:綠茶飲料、烏龍茶飲料、紅茶飲料。又,作為非茶系飲料,例如可列舉:果汁、蔬菜汁、運動飲料、等滲透壓飲料、營養強化水(enhanced water)、瓶裝水(bottled water)、似水飲料(near water)、咖啡飲料、營養飲劑、美容飲劑等非酒精飲料,啤酒、葡萄酒、清酒、梅酒、發泡酒、威土忌、白蘭地、蒸餾酒、朗姆酒、杜松子酒、甜露酒類等酒精飲料。再者,飲料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容易攝取之形態,則可為液體、凝膠狀、漿體狀等之任一者。
進而,於本發明之容器裝飲料中,可組合香料、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各種酯類、色素類、乳化劑、防腐劑、調味料、酸味劑、果汁萃取物、蔬菜萃取物、花蜜萃取物、品質穩定劑等添加劑之1種或2種以上而加以調配。該等添加劑之含量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適當設定。
又,本發明之容器裝飲料可填充至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 主成分之成形容器(所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瓶)、金屬罐、與金屬箔或塑膠膜複合而成之紙容器、瓶等通常之包裝容器中而提供。
又,本發明之容器裝飲料可經加熱殺菌,作為加熱殺菌方法,只要為符合應當應用之法規(於日本為食品衛生法)中所規定之條件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蒸煮殺菌法、高溫短時間殺菌法(HTST(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法)、超高溫殺菌法(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法)等。又,亦可根據容器裝飲料之容器之種類而適當選擇加熱殺菌法,例如,於如金屬罐般可將飲料填充至容器中後連同容器一起進行加熱殺菌之情形時,可採用蒸煮殺菌。又,對如PET瓶、紙容器般無法蒸煮殺菌者,可採用預先於與上述同等之殺菌條件下將飲料加熱殺菌,並於無菌環境下填充至經殺菌處理之容器中之滅菌填充、或熱裝填充等。
[即溶粉末飲料]
本發明之即溶粉末飲料係調配上述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者,且係溶解於水等液體中而以還原飲料之形式被飲用者。作為水,例如可列舉:離子交換水、蒸餾水、天然水、自來水等。水之溫度可適當選擇,例如為5~100℃。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即溶粉末飲料」,係包含即溶粉末綠茶飲料、即溶粉末紅茶飲料、及即溶粉末烏龍茶飲料等之概念。所謂「即溶粉末綠茶飲料」,係指含有上述綠茶萃取組合物、及視需要之綠茶香料之即溶粉末飲料,所謂「即溶粉末紅茶飲料」,係指含有上述綠茶萃取組合物、以及紅茶萃取物及/或紅茶香料之即溶粉末飲料。又,所謂「即溶粉末烏龍茶飲料」,係指含有上述綠茶萃取組合物、以及烏龍茶萃取物及/或烏龍茶香料之即溶粉末飲料。
綠茶萃取組合物向即溶粉末飲料中之調配量可適當選擇。例如 可以使每3g即溶粉末飲料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較佳為成為280~1200mg、更佳為成為400~1200mg、進而較佳為成為450~1000mg、進而更佳為成為500~800mg之方式調配綠茶萃取組合物。具體而言,即溶粉末飲料中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含量較佳為60~10質量%,更佳為50~15質量%。
本發明之即溶粉末飲料可含有糊精。糊精之含量相對於即溶粉末飲料中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質量,較佳為0.1~15倍量,更佳為0.5~12倍量,進而較佳為1~11倍量。
本發明之即溶粉末飲料可含有抗壞血酸及/或其鹽。作為鹽,只要為生理學上容許者,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鉀鹽、鈉鹽等鹼金屬鹽,進而較佳為鈉鹽。抗壞血酸及/或其鹽之含量相對於即溶粉末飲料中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質量,較佳為0.1~15倍量,更佳為0.5~12倍量,進而較佳為1~11倍量。
進而,於本發明之即溶粉末飲料中,視需要可含有甜味劑、抗氧化劑、香料、果汁萃取物、果實片、果實粉末、藥草、有機酸類、有機酸鹽類、無機酸類、無機酸鹽類、無機鹽類、pH值調整劑、品質穩定劑等添加劑之1種或2種以上。再者,該等添加劑之調配量可於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適當設定。
本發明之即溶粉末飲料可採用適當之形態,例如可列舉分裝為每1杯量者。再者,杯子之容量較佳為100~320mL,可以符合上述杯子容量之方式適當設定所分裝之內容物之容量。
本發明之即溶粉末飲料就防腐、防菌或操作性之觀點而言,固形物成分量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6質量%以上。再者,即溶粉末飲料之固形物成分量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此處,所謂「固形物成分量」,係指利用105℃之電恆溫乾燥機將即溶粉末飲料乾燥3小時,去除揮發物質而得之殘留物。
本發明之即溶粉末可藉由適當之方法製造,例如可藉由將上述綠茶萃取組合物視需要與其他成分混合,並視需要供給至包括公知之造粒法之步驟而製造。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容器裝飲料及即溶粉末飲料。
<1>一種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包含以下之成分(A)、(B)、(C)及(D):(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B)糖類、(C)鐵、及(D)咖啡因,且(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5~45質量%,(B)糖類之含量為6~13質量%,(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為0.000005~0.00016,(B)糖類與(D)咖啡因之[(D)/(B)]為0.2~0.7,且含水率為10質量%以下。
<2>如上述<1>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較佳為27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3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35質量%以上,較佳為44質量%以下,更佳為4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38質量%以下。
<3>如上述<1>或<2>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較佳為27~44質量%,更佳為30~42質量%,進而較佳為33~40質量%,進一步較佳為35~38質量%。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3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較佳為57質量%以下,更佳為56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5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4質量%以下。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較佳為30~57質量%,更佳為35~56質量%,進而較佳為35~55質量%,進而較佳為40~54質量%。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選自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及兒茶素中之至少1種。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B)糖類之含量較佳為6.5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質量%以上,較佳為12.5質量%以下,更佳為12.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2.1質量%以下。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B)糖類之含量較佳為6.5~12.5質量%,更佳為7~12.3質量%,進而較佳為8~12.1質量%。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 糖類係選自葡萄糖、果糖及蔗糖中之至少1種。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19以上,進而較佳為0.2以上,較佳為0.5以下,更佳為0.45以下,進而較佳為0.4以下。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較佳為0.1~0.5,更佳為0.19~0.45,進而較佳為0.2~0.4。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之含量較佳為0.0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0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014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0002質量%以上,較佳為0.0016質量%以下,更佳為0.001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01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9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007質量%以下。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之含量較佳為0.00001~0.0016質量%,更佳為0.0001~0.0012質量%,進而較佳為0.00014~0.001質量%,進而較佳為0.0002~0.0009質量%,進一步較佳為0.0002~0.0007質量%。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較佳為0.00001以上,更佳為0.000015以上,進而較佳為0.00002以上,較佳為0.00014以下,更佳 為0.00012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1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0007以下。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較佳為0.00001~0.00014,更佳為0.000015~0.00012,進而較佳為0.00002~0.0001,進一步較佳為0.00002~0.00007。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D)咖啡因之含量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2.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上,較佳為6質量%以下,更佳為5.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4質量%以下。
<17>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D)咖啡因之含量較佳為2~6質量%,更佳為2.5~5.5質量%,進而較佳為3~5質量%,進一步較佳為3~4質量%。
<18>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A)]較佳為0.04以上,較佳為0.05以上,進而較佳為0.06以上,較佳為0.17以下,更佳為0.16以下,進而較佳為0.14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11以下。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A)]較佳為0.04~0.17,更佳為0.05~0.16,進而較佳為0.06~0.14,進一步較佳為0.06~0.11。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較佳為0.23以上,更佳為0.25以上,進而較佳為0.3以上,進而較佳為0.35以上,較佳為0.65以下,更佳為0.6以下,進而較佳為0.55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5以下。
<21>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較佳為0.23~0.65,更佳為0.25~0.6,進而較佳為0.3~0.55,進一步較佳為0.35~0.5。
<22>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C)/(D)]較佳為0.00003以上,更佳為0.000035以上,進而較佳為0.00004以上,較佳為0.00045以下,更佳為0.0004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3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002以下。
<23>如上述<1>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C)/(D)]較佳為0.00003~0.00045,更佳為0.000035~0.0004,進而較佳為0.00004~0.0003,進一步較佳為0.00004~0.0002。
<24>如上述<1>至<2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E)含水率較佳為8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3質量%以下,較佳為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
<25>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 (E)含水率較佳為0.1~10質量%,更佳為0.1~8質量%,進而較佳為0.1~5質量%,進而較佳為1.5~4質量%,進一步較佳為1.5~3質量%。
<26>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於55℃下保存14天後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值與保存開始前、例如剛製造後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值的差量之絕對值(△a*)較佳為未達6,更佳為未達4,進而較佳為未達3.5,進而更佳為2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9以下,進一步更佳為1.8以下。
<27>一種容器裝飲料,其係調配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
<28>如上述<27>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係以於容器裝飲料中較佳為含有(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0.1~0.3質量%、進而較佳為含有0.12~0.2質量%之方式調配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者。
<29>如上述<27>或<28>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較佳為茶飲料或非茶系飲料。
<30>如上述<29>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中茶飲料較佳為綠茶飲料、烏龍茶飲料或紅茶飲料。
<31>如上述<29>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中非茶系飲料較佳為果汁、蔬菜汁、運動飲料、等滲透壓飲料、營養強化水、瓶裝水、似水飲料、咖啡飲料、營養飲劑、美容飲劑或酒精飲料。
<32>如上述<27>至<3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中pH值(25℃)較佳為2~7,更佳為2.5~6.5,進而較佳為3~6。
<33>如上述<27>至<3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較佳為填充至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主成分之成形容器(所謂PET瓶)、金屬罐、與金屬箔或塑膠膜複合而成之紙容器、或瓶中者。
<34>如上述<27>至<3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較佳為經加熱殺菌者。
<35>如上述<34>記載之容器裝飲料,其中加熱殺菌較佳為符合應當應用之法規(於日本為食品衛生法)中所規定之條件者,進而較佳為蒸煮殺菌、高溫短時間殺菌(HTST)、或超高溫殺菌(UHT)。
<36>一種即溶粉末飲料,其係調配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
<37>如上述<36>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較佳為即溶粉末綠茶飲料、即溶粉末紅茶飲料、或即溶粉末烏龍茶飲料。
<38>如上述<36>或<37>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係以使每3g即溶粉末飲料較佳為含有(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280~1200mg、更佳為含有400~1200mg、進而較佳為含有450~1000mg、進而更佳為含有500~800mg之方式調配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者。
<39> 如上述<36>至<3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較佳為進而含有糊精。
<40>如上述<39>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中糊精之含量相對於即溶粉末飲料中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質量,較佳為0.1~15倍量,更佳為0.5~12倍量,進而較佳為1~11倍量。
<41>如上述<36>至<4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較佳為進而含有抗壞血酸及或其鹽。
<42>如上述<41>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中抗壞血酸及或其鹽之含量相對於即溶粉末飲料中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質量,較佳為0.1~15倍量,更佳為0.5~12倍量,進而較佳為1~11倍量。
<43>如上述<36>至<4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較佳為進而含有選自甜味劑、抗氧化劑、香料、果汁萃取物、果實片、果實粉末、藥草、有機酸類、有機酸鹽類、無機酸類、無機酸鹽類、無機鹽類、pH值調整劑、及品質穩定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添加劑。
<44>如上述<36>至<4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中即溶粉末飲料之形態較佳為分裝為每1杯量者。
<45>如上述<36>至<4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即溶粉末飲料,其中即溶粉末飲料之固形物成分量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6質量%以上。
[實施例] 1.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及咖啡因之分析
使用島津製作所製造之高效液相層析儀(型號SCL-10AVP),安裝導入十八烷基之液相層析儀用填充管柱(L-Column TM ODS,4.6mm ×250mm,財團法人化學物質評價研究機構製造),於管柱溫度35℃下藉由梯度法對以純水溶解稀釋而成之試樣進行測定。流動相A液係設為含有乙酸0.1mol/L之蒸餾水溶液,B液係設為含有乙酸0.1mol/L之乙腈溶液,並於流速1mL/min、試樣注入量10μL、UV(Ultra Violet,紫外線)檢測器波長280nm之條件下進行。再者,梯度條件如下所述。
濃度梯度條件(體積%)
2.糖類之測定 1)試樣之製備
於以純水稀釋試樣後,依序通過二氧化矽基質之填充劑(BONDELUTE C18,Varian公司製造)0.5g、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SAX,Varian公司製造)0.5g、及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SCX,Varian公司製造)0.5g中而製備試樣。
2)測定裝置
使用高效液相層析儀(D-2000,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
3)測定條件
於高效層析儀上安裝強陰離子交換管柱(TSKgel Suger Axi,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管柱溫度70℃下藉由柱後反應法進行測定。流動相液係設為含有硼酸0.5mol/L之蒸餾水溶液,流速係設為0.4mL/min,試樣注入量係設為10μL。又,柱後反應試劑係設為含有精胺酸1%及硼酸3%之蒸餾水溶液,並於150℃下進行反應。檢測器係使用螢光檢測計,於激發波長320nm、螢光檢測波長430nm之條件下進行。
3.鐵之分析
於以0.1M硝酸水溶液溶解稀釋試樣後,使用原子吸光光度計(Z-2000,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藉由石墨爐法進行測定。將所稀釋之試樣20μL以80-140℃乾燥40秒鐘,以500℃灰化20秒鐘,以2200℃原子化5秒鐘。然後,以測定波長248.3nm、狹縫0.2mm進行測定。
4.含水率之測定
稱量試樣約1g,以105℃乾燥3小時,並稱量乾燥後之試樣。根據乾燥前後之試樣之質量算出含水率(質量%)。
5.色調變化之測定
使用分光光度計(型號Color Meter ZE-2000,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將粉末、或漿體試樣添加至30 之圓形比色皿中而測定L*a*b*表色系統之a*值。求出於55℃下保存14天後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值與剛製造後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值的差量之絕對值(△a*)。
6.官能評價
由4名專業官能檢查員飲用各容器裝飲料,以下述基準對殘留感、苦味進行評價,其後藉由協商而決定最終得分。
殘留感之評價基準
將實施例1之容器裝飲料之殘留感之評分設為「1」,將比較例2之容器裝飲料之殘留感之評分設為「5」而以5等級進行評價。具體之評價基準如下所述。
5:強烈地感覺到殘留感
4:感覺到殘留感
3:感覺到稍許殘留感
2:幾乎感覺不到殘留感
1:無殘留感
苦味之評價基準
將實施例1之容器裝飲料之苦味之評分設為「1」,將比較例2之容器裝飲料之苦味之評分設為「5」而以5等級進行評價。具體之評價基準如下所述。
5:強烈地感覺到苦味
4:感覺到苦味
3:感覺到稍許苦味
2:幾乎感覺不到苦味
1:無苦味
實施例1
根據以下之順序,製造綠茶萃取組合物。
溫水處理
將採摘之新鮮茶葉於90℃之離子交換水中浸漬210秒鐘,其後利用金屬篩網進行過濾,並將茶葉洗液廢棄。離子交換水之使用量以溫水/新鮮茶葉之質量比計為25。
CTC處理
去除進行了熱水浸漬之茶葉之水分,進行CTC(Crush,Tear,Curl) 處理,並進行乾燥而獲得乾燥茶葉。
萃取
利用60℃之離子交換水對乾燥茶葉進行10分鐘攪拌萃取,其後利用金屬篩網進行過濾而獲得綠茶萃取液A。離子交換水之使用量以水/新鮮茶葉之質量比計為120。
固液分離
安裝作為微濾組件之筆型組件(旭化成化學公司製造,細孔徑0.2μm,材質:聚偏二氟乙烯),於錶壓100kPa、溫度25℃下,將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液A加壓過濾而獲得綠茶萃取液B。
濃縮、噴霧乾燥
利用蒸發器將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液B濃縮,其後利用噴霧乾燥器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又,以使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成為0.175g/100mL之方式利用離子交換水對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稀釋後,填充至容器中,以138℃殺菌30秒鐘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評價。將其結果一併示於表1。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將於溫水中之浸漬時間變更為240秒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
於實施例1中,將於溫水中之浸漬時間變更為140秒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4
於實施例1中,將於溫水中之浸漬時間變更為40秒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於實施例1中,將於溫水中之浸漬時間變更為20秒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6
於實施例1中,分別將於溫水中之浸漬時間變更為150秒鐘,將萃取溫度變更為9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7
於實施例6中,將萃取溫度變更為7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6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8
於實施例6中,將萃取溫度變更為6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6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9
於實施例1中,將萃取溫度變更為8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0
於實施例1中,將萃取溫度變更為9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1
於實施例6中,將固液分離所使用之作為微濾組件之筆型組件(旭化成化學公司製造)變更為細孔徑0.25μm、材質:聚烯烴,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6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2
於實施例11中,將萃取溫度變更為3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3
於實施例12中,於藉由過濾而獲得之綠茶萃取液中添加果糖,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2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 1。
實施例14
於實施例1中,將萃取時間變更為20分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5
於實施例6中,分別將萃取溫度變更為5℃,將萃取時間變更為20小時,將固液分離所使用之作為微濾組件之筆型組件(旭化成化學公司製造)變更為細孔徑0.25μm、材質:聚烯烴,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6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於實施例4中,將萃取溫度變更為9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未進行溫水處理以外,藉由與實施例6同樣之操作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3
將藉由國際公開第2004/037022號之實施例2中所記載之方法,即,使綠茶萃取物溶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其後使之與活 性碳與酸性白土接觸,並去除有機溶劑而獲得之兒茶素類組合物濃縮、噴霧乾燥,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4
於國際公開第2004/037022號之實施例3中,分別將對濾液之活性碳(KURARAY COAL GLC,可樂麗化學公司製造)之添加量自30g變更為50g,將酸性白土(Mizuka Ace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造)之添加量自30g變更為55g,除此以外,依據國際公開第2004/037022號之實施例3中之記載而獲得兒茶素組合物。即,藉由將綠茶萃取物溶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其後使之與活性碳與酸性白土接觸,並去除有機溶劑之方法而獲得兒茶素組合物。繼而,將所獲得之兒茶素類組合物濃縮、噴霧乾燥,而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繼而,對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分析後,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操作而製備容器裝飲料,並進行官能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1。
根據表1可獲得以下之見解。即,若(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及(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過多,則獲得就抑制保存時之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良好,但殘留感或苦味增強而風味不足之綠茶萃取組合物(比較例1、2)。另一方面,若(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過多、或(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過小,則獲得減少口腔內之殘留感或苦味而就風味之觀點而言良好,但保存時之色調變化抑制不充分之綠茶萃取組合物(比較例3、4)。相對於此,藉由將(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及(B)糖類之各含量、(B)糖類與(C)鐵及(D)咖啡因之各質量比、以及含水率控制為特定量,可獲得不僅減少殘留感或苦味而風味良好,且於保存時亦不易產生色調變化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實施例1~15)。
製備混合下述配方例1~3中所記載之各成分,並調配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之即溶粉末飲料。
配方例1 即溶粉末綠茶飲料
配方例2 即溶粉末紅茶飲料
配方例3 即溶粉末烏龍茶飲料

Claims (13)

  1. 一種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包含以下之成分(A)、(B)、(C)及(D):(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B)糖類、(C)鐵、及(D)咖啡因,且(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5~45質量%,(B)糖類之含量為6~13質量%,(B)糖類與(C)鐵之質量比[(C)/(B)]為0.000005~0.00016,(B)糖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B)]為0.2~0.7,且(E)含水率為10質量%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C)/(D)]為0.00003~0.00045。
  3. 如請求項1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之含量為0.00001~0.0016質量%。
  4. 如請求項2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C)鐵之含量為0.00001~0.0016質量%。
  5. 如請求項1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為0.1~0.5。
  6. 如請求項2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為0.1~0.5。
  7. 如請求項3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為0.1~0.5。
  8. 如請求項4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糖類之質量比[(B)/(A)]為0.1~0.5。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D)咖啡因之質量比[(D)/(A)]為0.04~0.17。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30~57質量%。
  11. 如請求項9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30~57質量%。
  12. 一種容器裝飲料,其係調配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
  13. 一種即溶粉末飲料,其係調配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綠茶萃取組合物而成。
TW103137470A 2013-10-29 2014-10-29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TWI607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4219 2013-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590A TW201521590A (zh) 2015-06-16
TWI607708B true TWI607708B (zh) 2017-12-11

Family

ID=53004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7470A TWI607708B (zh) 2013-10-29 2014-10-29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68109B2 (zh)
JP (1) JP5748892B2 (zh)
KR (1) KR101721389B1 (zh)
CN (1) CN105472990B (zh)
TW (1) TWI607708B (zh)
WO (1) WO2015064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9717B1 (ja) * 2015-04-28 2016-08-17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組成物
JP2018014995A (ja) * 2016-07-15 2018-02-01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スタント粉末茶
CN109475142A (zh) * 2016-07-15 2019-03-15 花王株式会社 速溶粉末茶
JP2018068193A (ja) * 2016-10-28 2018-05-10 花王株式会社 粉末飲料
CN110035664B (zh) * 2016-11-29 2022-11-18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EP3549449A4 (en) * 2016-11-29 2020-06-24 Kao Corporation BEVERAGE COMPOSITION
CN113194735A (zh) * 2018-12-06 2021-07-30 花王株式会社 粉末绿茶提取组合物
JP7425592B2 (ja) * 2019-12-13 2024-01-31 花王株式会社 粉末緑茶抽出組成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6851A (en) * 2006-12-28 2008-07-01 Kao Corp Tea extra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19735T2 (de) * 1994-08-08 2001-08-02 Procter & Gamble Tee und obstsaft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en mit einer stabile farbe
US6063428A (en) 1996-02-26 2000-05-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Green tea extract subjected to cation exchange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to improve clarity and color
AT407942B (de) * 1997-04-16 2001-07-25 Husz Georg Bela Getränk, konzentrat-kombination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tränkes
JP2001245591A (ja) * 2000-03-07 2001-09-11 Saitama Prefecture 低カフェイン緑茶エキス粒
EP1557097B1 (en) * 2002-10-28 2013-10-23 Kao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moving caffeine from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JP4136922B2 (ja) * 2003-07-30 2008-08-2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694974B2 (ja) * 2005-05-20 2011-06-08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KR101334438B1 (ko) 2005-09-01 2013-11-29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녹차 추출물의 제조법
JP4852376B2 (ja) * 2005-09-01 2012-01-11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5297649B2 (ja) 2006-12-27 2013-09-25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5295616B2 (ja) 2007-05-08 2013-09-18 花王株式会社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CN101778571B (zh) * 2007-08-08 2013-10-30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JP5820110B2 (ja) 2010-12-03 2015-11-24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茶抽出物
JP6438647B2 (ja) 2013-10-31 2018-12-19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6309261B2 (ja) 2013-12-17 2018-04-11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969717B1 (ja) 2015-04-28 2016-08-17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6851A (en) * 2006-12-28 2008-07-01 Kao Corp Tea extr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8892B2 (ja) 2015-07-15
KR20160010651A (ko) 2016-01-27
WO2015064600A1 (ja) 2015-05-07
US20160219897A1 (en) 2016-08-04
US9968109B2 (en) 2018-05-15
JP2015109829A (ja) 2015-06-18
KR101721389B1 (ko) 2017-03-29
TW201521590A (zh) 2015-06-16
CN105472990B (zh) 2021-04-30
CN105472990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708B (zh)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TWI700040B (zh) 綠茶萃取組合物
JP5366771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
JP5922290B1 (ja) 容器詰飲料
JP5820110B2 (ja) 精製茶抽出物
JP6382427B2 (ja) 飲料組成物
JP4102748B2 (ja) 容器詰紅茶飲料
JP5295617B2 (ja)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820604B2 (ja) カテキン含有飲料の製造方法
JP5727767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427499B2 (ja)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5185780B2 (ja) 精製茶抽出物
JP2011182696A (ja)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6479374B2 (ja) 容器詰飲料
JP2013138635A (ja) 緑茶抽出物
JP2014096994A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2019118288A (ja) 飲料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