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9387B -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9387B
CN101449387B CN2007800186723A CN200780018672A CN101449387B CN 101449387 B CN101449387 B CN 101449387B CN 2007800186723 A CN2007800186723 A CN 2007800186723A CN 200780018672 A CN200780018672 A CN 200780018672A CN 101449387 B CN101449387 B CN 101449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ester film
protective sheet
solar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86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9387A (zh
Inventor
寺西正芳
美川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9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9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9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93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其由叠层材料构成,所述叠层材料包括依次叠层的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均为0.5%以下。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保护薄片由吸湿造成的组件发电性能下降很小,能使入射光有效地反射而进行再利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Module)用背面保护薄片(sheet)。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半永久且无公害的新能源正在被实用化,近年来成为新一代能源而备受瞩目。太阳能电池被用于建筑领域,并且正在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电气电子部件的开发。
众所周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表面保护薄片、粘附性树脂层、光敏器件(Photosensor)、粘附性树脂层、背面保护薄片。
最近,利用非晶硅等半导体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正在快速普及,其也逐渐被用作一般住宅用的电源。
将太阳能电池与屋顶部件构成一体使用时,所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通常组合若干太阳能电池元件,并用适当的覆盖材料保护表面和背面。并且,还公开了将光反射膜、氧化物蒸镀层(蒸着層)、以及耐水解性聚酯薄膜叠层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保护薄片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2、3)。
太阳能电池的表面保护薄片、背面保护薄片都要求水蒸气隔绝性,在使用氧化铝蒸镀来构成薄片的情况下,在将保护薄片热压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时发生收缩,水蒸气隔绝性劣化,而产生组件发电性能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4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4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007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150℃、30分钟热处理,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均为0.5%以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该保护薄片由叠层材料制成,所述叠层材料包括依次叠层的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在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引張伸度,tensile elongation)均保持在6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组件的截面图。
图2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的截面图。
图3是举例说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表面保护薄片
2光敏器件
3粘附性树脂
4背面保护薄片
5白色聚酯薄膜
6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
71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
711树脂涂层
712无机氧化物蒸镀薄膜层
713聚酯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150℃、30分钟热处理,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均为0.5%以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该保护薄片由叠层材料制成,所述叠层材料包括依次叠层的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薄片构成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薄片进行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薄片一个实施方式的叠层结构进行说明的侧视截面图。由表面保护薄片1、光敏器件2、粘附性树脂层3、以及背面保护薄片4构成。来自外部的光从表面保护薄片入射,通过粘附性树脂层3,到达光敏器件2,产生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并且,由背面保护薄片反射的光也到达光敏器件2,产生电动势。
图2是表示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的一例的截面模式图。从光照射面侧开始,依次叠层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
图3是表示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一例的截面模式图。依次叠层氧化铝蒸镀薄膜层、高分子聚酯薄膜而成。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使用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目的是,使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部件在长期使用后难以产生:白化、黄变、强伸度(強伸度)降低、以及由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吸湿导致的发电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在40℃、90%下的水蒸气渗透率优选为1.5g/m2·天(g/m2·day)以下,根据所要求的水蒸气隔绝性可以使用若干层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在非蒸镀面侧聚酯薄膜上形成易粘附涂层,还可以提高其与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粘附性树脂层的粘附力。40℃、90%下的水蒸气渗透率更优选为1g/m2·天以下。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优选为氧化铝蒸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并且,从加工性、透明性、耐热性、价格等方面考虑,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向延伸薄膜(Biaxial oriented film)。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优选为,总透光率(全光線透過率)达到85%以上的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中所用的聚酯薄膜,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薄膜内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抗静电剂、UV吸收剂、稳定剂等。
此外,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从透明性方面考虑,优选使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内部不含有以赋予润滑性为目的的惰性粒子。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还可以使用将氧化铝蒸镀薄膜与涂层组合而得的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作为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蒸镀薄膜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Sputtering)、离子镀覆法(Ion plating),优选使用真空蒸镀法。
以蒸镀前基片(Base film)的总透光率为100时,氧化铝蒸镀薄膜的总透光率优选为99.8以下,在该总透光率下形成时,抑制了相应于薄膜热收缩的水蒸气隔绝性的劣化。在与蒸镀前基片相同的总透光率下形成氧化铝蒸镀薄膜层时,虽然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膜非常脆,热处理时有时会因薄膜收缩而导致水蒸气隔绝性劣化。以蒸镀前基片的总透光率为100时,优选通过在99.8以下的总透光率下形成氧化铝蒸镀薄膜的方式,可以在蒸镀薄膜中残留铝金属部分,使蒸镀膜的延伸性提高。通过在99.8以下的总透光率下形成氧化铝蒸镀薄膜的方式,即使在0.5%的薄膜收缩中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将水蒸气隔绝性劣化防止到最小限度。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膜,优选以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0.6≤B/A≤0.72而制造。如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0.6≤B/A≤0.72,那么通过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背面保护薄片加热熔融、压接的方式进行叠层时就可抑制水蒸气渗透率的劣化,故是优选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更优选为0.6≤B/A≤0.7。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为了提高水蒸气隔绝性,可以在氧化铝蒸镀薄膜层上形成树脂涂层。在氧化铝蒸镀薄膜层上形成树脂涂层时,该树脂涂层的涂膜厚度优选为0.2~2.0μm。如果树脂涂层的涂膜厚度为0.2~2.0μm,那么就不会因制造工序中的压辊(Roll)擦过无机氧化物蒸镀薄膜层表面而发生损伤,因而阻气性(Gas Barrier)不会降低。并且,如果树脂涂层的涂膜厚度为0.2~2.0μm,那么透明性不会降低,不会引起阻碍(Blocking)。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白色聚酯薄膜优选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并且,从加工性、透明性、耐热性、价格等方面考虑,白色聚酯薄膜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向延伸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为了使太阳光反射、提高发电效率而使用白色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优选为波长λ=550nm的反射率为30%以上的聚酯薄膜,更优选波长λ=550nm的反射率为40%以上的聚酯薄膜,进一步优选为波长λ=550nm的反射率为50%以上的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作为白色聚酯薄膜,优选使用使聚酯薄膜内部含有微细气泡的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作为白色聚酯薄膜,将聚酯薄膜着色为白色时,优选添加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钙、硫酸钡等白色添加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白色度,使用噻吩亚基(thiophenediyl)等荧光增白剂也有效。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必须使用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
一般来说,聚酯中的羧基末端基团担任催化剂的作用,通过水分子进攻酯键部分进行水解。通过水解,生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而造成分解,由于称为拉伸强度和拉伸长度的薄膜物性劣化,因而导致耐冲击性等劣化。即使为了防止同劣化而在强制加湿条件下保存后,断裂伸展度(破断伸度)也保持在一定值以上的薄膜,通常是具有耐水解性能的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作为具有耐水解性能的聚酯薄膜,使用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
作为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的例子,采用JIS C2151(1996确认)测定薄膜的断裂伸展度时,与在140℃高压蒸汽条件下进行蒸汽处理前相比较,50%伸展度(伸度)降低时间为无耐水解性薄膜的2倍以上的聚酯薄膜已上市,故是优选的。从加工性、透明性、耐热性和价格等方面考虑,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向延伸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在叠层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和白色聚酯薄膜之后,叠层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优选设置在光照反射相对面(反对面)的最表层上。
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优选为具有高透明度并富有柔韧性、在耐热性、防湿性、耐水解性上具有优秀性能的聚酯薄膜,起到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作用。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可叠层根据需要添加了各种添加剂的树脂层,所述添加剂可为公知的热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抗阻塞剂、染料、颜料、光敏剂、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可叠层含有各种添加剂的树脂层,所述添加剂可为公知的热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抗阻塞剂、染料、颜料、光敏剂、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纵向和横向收缩率均为0.5%以下。
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背面保护薄片时,通常通过加热熔融、压接、冷却来一体化形成粘着树脂层。加热熔融、压接通常在130~150℃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左右。考虑加热熔融条件时,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必须要在150℃、30分钟热处理时,将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均抑制到0.5%以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的热收缩率大时,会造成组件尺寸不一致的情况。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的热收缩率大时,作为无机氧化物的氧化铝蒸镀薄膜会因薄膜收缩应力而产生龟裂,并因水蒸气隔绝性劣化而对由太阳光产生的发电造成损失。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其收缩率优选为纵向1.0%以下、横向1.0%以下,更优选为纵向0.5%以下、横向0.5%以下。
作为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在150℃、30分钟热处理中将纵向和横向收缩率均抑制到0.5%以下的方法,例如,已知通过退火(Anneal)处理,预先对加工薄膜给予热量使薄膜收缩,从而在后续工序中防止在加热层压板(Laminate)或热压等工序中收缩的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其水蒸气渗透率的增加率为,与热处理前的水蒸气渗透率相比,优选不足30%,更优选不足10%。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中,优选对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聚酯薄膜进行叠层粘附,所述聚酯薄膜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作为粘附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一片薄膜上涂布粘附剂后,与另一片薄膜重合,在加压或加热下进行粘附。
对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进行粘附时,作为在该薄膜的粘附中使用的粘附剂,其代表物质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苯酚、聚烯烃、离聚物(Ionomer)、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エチレン酢ビ共重合体)、聚乙烯醇缩醛等,以及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等。
从粘附力和阻气性的观点出发,粘附剂优选为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离聚物,最优选为聚氨酯树脂。
从粘附力和阻气性的观点出发,粘附剂的厚度优选为0.1~10μm。粘附剂厚度更优选为0.3~8μm,特别优选为0.5~5μm。
特别是当粘附剂厚度为0.5~5μm时,即使金属氧化物层上有针孔(Pinhole)或微细的龟裂,也能发挥优异的阻气性和坚固的粘附性。
如图1所示,众所周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包括:表面保护薄片、粘附性树脂层、光敏器件、粘附性树脂层、背面保护薄片。
通常,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通过树脂粘附层与光敏器件、树脂粘附层、表面保护薄片叠层,通过将粘附树脂层加热熔融、压接、冷却,从而一体化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为了达到覆盖光敏器件的凹凸处,并保护光敏器件不受温度变化、湿度、撞击等的影响,同时确保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表面保护薄片的粘附性的目的,使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树脂粘附层。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树脂粘附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附性薄膜,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乙酸乙烯酯部分皂化物、有机硅树脂、聚酯类树脂等。从耐光性、渗透性、耐湿性、经济性的观点出发,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树脂粘附层特别优选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特别优选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5~40%。如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树脂粘附层的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5~40%,就不会降低透明性,树脂不会发粘,加工性和操作性也良好。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树脂粘附层中,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等交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另外,为了减轻加热熔融时皱褶的发生,并提高加工性,也可以使用预先进行压花(Emboss)加工的树脂片。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保护薄片,抑制了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热压背面保护薄片时的水蒸气隔绝性的劣化。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保护薄片,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热压背面保护薄片时收缩很小。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保护薄片,由吸湿造成的组件发电性能的下降很小,有效地反射入射光并进行再利用,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保护薄片,尤其能有效地反射入射光并进行再利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因此是太阳光反射性能也优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实施例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份数表示固体成分的重量,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时是指重量%。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本发明的特性值是根据如下所示的测定方法以及评价基准来确定的。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粘附层,系在某一材料上涂布了聚氨酯类粘附剂层(东洋モ一トン(株)制造的AD50310份与同公司制造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CAT-10 1份的混合物),用热风循环式烘箱在80℃下干燥2分钟,膜厚设置为3μm,与其他构成材料贴合叠层,并使其在40℃烘箱内固化老化(Aging)48小时。
(1)水蒸气渗透率
使用MOCON社制的PERMATRAN W-TWIN,按照1992年8月1日制定的“塑料薄膜和薄片的水蒸气渗透度试验方法(仪器测定法)JIS K7129B法”,在40℃、90%RH条件下测定。
(2)总透光率
使用日本精密光学社制SEP-H-S型积分球式混浊度测量仪(ヘイズメ一タ),测定白色光线(1952年8月25日制定的“颜色表示方法-XYZ表色系以及X10Y10Z10表色系JIS Z8701”中规定的A光)下的透光率。
(3)热收缩率
使用タバイ社制P-212烘箱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进行150℃、30分钟的热处理。使用株式会社ミツトヨ制的数显卡尺(デジタルノギス)测定实施热处理前后的热收缩率。
(4)氧化铝蒸镀膜厚
使用日立制作所制透射型电子显微镜H-7100FA,拍摄截面照片,实测照片上的厚度,利用照片倍率计算出实际的厚度。
(5)反射率
用分光光度计U-3410((株)日立制作所制),在安装Φ60积分球130-063((株)日立制作所制)和10°倾斜间隔区(スペ一サ一)的状态下,求出薄膜两个表面550nm的反射率,以该薄膜的反射率为最大值。标准白色板使用U-3410所配备的标准白色板((株)日立制作所制)。
(6)140℃高压蒸汽下保存后的拉伸长度保持率
采用JIS C2151(1996)上记载的测定方法,使用宽15mm、长150mm的试验片,以100mm的一节为间隔,在5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定薄膜的拉伸长度。
并且,在140℃高压蒸汽中,采用JIS C2151(1996)中记载的测定方法,使用宽15mm、长150mm的试验片,以100mm的一节为间隔,在5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定经过规定时间保存后的薄膜的拉伸长度。
从在140℃高压蒸汽中保存之前的薄膜的拉伸长度和在140℃高压蒸汽中保存之后的薄膜的拉伸长度,求出薄膜的拉伸长度保持率。
实施例1
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为,使用冈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Film coater),在160℃的干燥温度下,对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12μm的双向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T705(宽1000mm、长4000m)进行60秒钟处理,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0.2%的蒸镀前薄膜。之后,使用日本真空社制的连续式真空蒸镀装置,在2×10-2Pa的真空度下,用反应性蒸镀的方式以100m/分钟的加工速度,使厚度20nm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6,形成蒸镀膜,以蒸镀前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该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98。
白色聚酯薄膜是,使用冈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在160℃的干燥温度下,对东丽株式会社制的50μm E20(宽1000mm,长4000m)进行60秒钟处理。该白色聚酯薄膜,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的收缩率为0.2%,波长λ=550nm的反射率为89%。
作为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使用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80%的东丽株式会社制的188μm X10S(宽1000mm,长4000m)。
使用冈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在160℃的干燥温度下进行60秒钟处理,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0.2%的薄膜。
将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蒸镀面朝向白色聚酯薄膜侧进行粘附后,贴合东丽株式会社制的188μm X10S,在40℃烘箱中进行48小时固化老化,再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制造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的收缩率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制作实施例2的背面保护薄片时,使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7,并且以蒸镀前聚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99.8,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例2的背面保护薄片。
实施例3
制作实施例3的背面保护薄片时,使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72,并且以蒸镀前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100,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例3的背面保护薄片。
实施例4
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是,使用冈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在160℃的干燥温度下,对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12μm的双向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T705(宽1000mm、长4000m)进行20秒钟处理,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0.5%的蒸镀前薄膜。之后,使用日本真空社制的连续式真空蒸镀装置,在2×10-2Pa的真空度下,用反应性蒸镀的方式以100m/分钟的加工速度,使厚度20nm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6,形成蒸镀膜,以蒸镀前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该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98。
白色聚酯薄膜是,使用冈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在160℃的干燥温度下,对东丽株式会社制的50μm E20(宽1000mm,长4000m)进行20秒钟处理,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0.5%的薄膜。
作为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使用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在160℃的干燥温度下对东丽株式会社制的188μm X10S(宽1000mm,长4000m)进行20秒钟处理,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0.5%的薄膜。
将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蒸镀面朝向白色聚酯薄膜侧进行粘附后,再贴合东丽株式会社制的188μm X10S,在40℃烘箱中进行48小时固化老化后,制造出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0.5%的实施例4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比较例1
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是,将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12μm的双向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T705(宽1000mm、长4000m),使用日本真空社制的连续式真空蒸镀装置,在2×10-2Pa的真空度下,用反应性蒸镀的方式以100m/分钟的加工速度,使厚度20nm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6,形成蒸镀膜,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1.2%的薄膜,以蒸镀前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所述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98。
作为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使用冈崎机械工业社制的涂膜机,在160℃的干燥温度下对东丽株式会社制的188μm X10S(宽1000mm,长4000m)进行10秒钟处理,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1.2%的薄膜。
将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蒸镀面与用涂膜机进行热干燥的白色聚酯薄膜、以及没有用涂膜机进行热干燥的东丽株式会社制的188μm X10S贴合、老化后,得到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收缩率为1.1%的薄膜。
比较例2
制作比较例2的背面保护薄片时,使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7,并且以蒸镀前聚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99.8,除此之外,采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比较例2的背面保护薄片。
比较例3
制作比较例3的背面保护薄片时,使透明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摩尔/分钟]与氧气导入量[摩尔/分钟]之比为B/A=0.72,并且以蒸镀前聚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蒸镀膜的总透光率为100,除此之外,采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比较例3的背面保护薄片。
[表1]
Figure GSB00000237506900131
由表1判断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的收缩率非常小,纵向和横向收缩率均为0.5%以下,并且水蒸气渗透率的降低也非常小。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薄片,在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而一体化形成时,其水蒸气渗透率的降低非常小,故可以防止因水分影响而造成的发电量降低。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其由叠层材料构成,所述叠层材料包括依次叠层的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以及在140℃高压蒸汽下保存10小时后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长度均保持在60%以上的聚酯薄膜,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经150℃、30分钟热处理,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均为0.5%以下,
以蒸镀前的聚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100时,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总透光率为99.8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其经150℃、30分钟热处理后的水蒸气渗透率的增加率为,与热处理前的水蒸气渗透率相比,不足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其中,白色聚酯薄膜的波长λ=550nm的反射率为30%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其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在40℃、90%下的水蒸气渗透率为1.5g/m2·天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氧化铝蒸镀聚酯薄膜的氧化铝膜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铝蒸发量A与氧气导入量B之比为0.6≤B/A≤0.72,其中平均铝蒸发量A的单位是摩尔/分钟,氧气导入量的单位是摩尔/分钟。
CN2007800186723A 2006-03-28 2007-03-19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9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9051 2006-03-28
JP089051/2006 2006-03-28
PCT/JP2007/055490 WO2007122936A1 (ja) 2006-03-28 2007-03-19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9387A CN101449387A (zh) 2009-06-03
CN101449387B true CN101449387B (zh) 2011-08-10

Family

ID=3862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867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9387B (zh) 2006-03-28 2007-03-19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9924A1 (zh)
EP (1) EP2001056A2 (zh)
JP (1) JPWO2007122936A1 (zh)
KR (1) KR20080112283A (zh)
CN (1) CN101449387B (zh)
WO (1) WO20071229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7063A (ja) * 2007-12-13 2009-07-02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KR101556427B1 (ko) * 2008-04-02 2015-10-01 데이진 듀폰 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태양 전지 이면 보호막용 필름
JP2010027815A (ja) * 2008-07-18 2010-02-04 Daio Paper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5136937B2 (ja) * 2008-10-06 2013-02-06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用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459427B (zh) * 2009-06-09 2016-03-30 Skc株式会社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69217B1 (ko) * 2009-06-09 2011-09-30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이축연신 폴리에스터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GB0915687D0 (en) 2009-09-08 2009-10-07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Polyester films
US20130209816A1 (en) * 2010-05-20 2013-08-15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Backside protective sheet for solar cell module
US8912427B2 (en) * 2010-07-14 2014-12-16 Toyobo Co., Ltd. Polyester film for sealing backside of solar cell
CN103189426B (zh) * 2010-10-11 2016-06-22 Novo聚合物公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退火处理光伏封装聚合物薄膜的方法
JP5951645B2 (ja) * 2011-01-31 2016-07-13 トーレ・フィルムズ・ユアロップ 多層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の一部としてのフィルムの使用
GB2488787A (en) * 2011-03-07 2012-09-12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Stabilised polyester films
KR20140074376A (ko) * 2011-10-05 2014-06-17 도레이 필름 카코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태양전지 모듈용 이면 보호 시트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태양전지 모듈
KR102005474B1 (ko) * 2012-02-23 2019-07-31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태양광모듈용 백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170098B (zh) * 2012-03-14 2017-03-01 东洋纺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背面密封片材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KR20140139598A (ko) * 2012-03-30 2014-12-0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개선된 가수분해 안정성을 갖는 백시트 필름
US20140311560A1 (en) * 2013-04-17 2014-10-23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Multilayer laminate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GB201310837D0 (en) 2013-06-18 2013-07-31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Polyester film -IV
JP6442879B2 (ja) * 2013-06-28 2018-12-2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防湿フィルム
GB201317551D0 (en) 2013-10-03 2013-11-20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Co-extruded polyester films
KR101518137B1 (ko) * 2013-12-11 2015-05-06 율촌화학 주식회사 반사율이 향상된 태양전지 모듈용 백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6043335A1 (ja) * 2014-09-18 2016-03-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KR101896777B1 (ko) * 2016-10-06 2018-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내습성이 향상된 배리어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배리어 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9798B2 (ja) * 1985-10-29 1994-12-07 東洋メタライジング株式会社 透明ガス遮断性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S62179935A (ja) * 1986-02-05 1987-08-07 東洋メタライジング株式会社 包装用フイルム
JP3307187B2 (ja) * 1995-10-02 2002-07-24 東レ株式会社 酸化アルミニウム蒸着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イルム積層体
JPH1134214A (ja) * 1997-07-17 1999-02-0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複合フィルム
JP2000114564A (ja) 1998-09-30 2000-04-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14565A (ja) 1998-09-30 2000-04-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26354A (ja) * 2000-07-11 2002-01-25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02100788A (ja) 2000-09-20 2002-04-05 Mitsubishi Alum Co Ltd 太陽電池カバー材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3092421A (ja) * 2001-09-18 2003-03-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用裏面保護シ−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JP3955221B2 (ja) * 2002-03-08 2007-08-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ラー分散系樹脂シート、液晶セル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11923A (ja) * 2003-06-18 2005-01-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815744B2 (ja) * 2004-01-14 2011-1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蒸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4899298B2 (ja) * 2004-09-02 2012-03-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1056A2 (en) 2008-12-10
KR20080112283A (ko) 2008-12-24
WO2007122936A1 (ja) 2007-11-01
CN101449387A (zh) 2009-06-03
US20100229924A1 (en) 2010-09-16
JPWO2007122936A1 (ja) 2009-09-03
EP2001056A9 (en) 200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9387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EP1824680B1 (en)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ms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CN101518971B (zh) 聚酯叠层膜和使用该叠层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US20120318344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chlorosulfonated polyolefin layer
WO2012029499A1 (ja) 1,4-シクロヘキシレンジ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と1,4-シクロヘキシレンジメチレンイソフタレートとの共重合体フィル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11577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表面保護シート
JP2006253264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080053469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용 밀봉 필름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JP2002026354A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0822720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06106844A1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20318354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chlorosulfonated polyolefin layer
JP2009289945A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992530B2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KR101350557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용 백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모듈
WO2012063945A1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10927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表面保護シート
JP2008270685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2405083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の透明保護シート
JP200914706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0114154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封止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14041900A (ja) 太陽電池用保護材及び太陽電池
JP2012054276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713928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326499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