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8602B - 白色聚酯膜 - Google Patents

白色聚酯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8602B
CN101348602B CN2008101333270A CN200810133327A CN101348602B CN 101348602 B CN101348602 B CN 101348602B CN 2008101333270 A CN2008101333270 A CN 2008101333270A CN 200810133327 A CN200810133327 A CN 200810133327A CN 101348602 B CN101348602 B CN 101348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polyester film
weight
white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33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8602A (zh
Inventor
吉田达朗
上田隆司
宫崎太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4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8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8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8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25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16Solid spheres
    • C08K7/18Solid spher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02Amorpho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Resistive to light or to UV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6Void-containing component contains also a solid fiber or solid partic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鉴于以往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高反射率和高隐蔽性,并且不易产生膜损坏,并且生产率高的白色聚酯膜。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白色聚酯膜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即,一种白色聚酯膜,具有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并且相对于B层中的构成成分的总量,含有3~15重量%的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2~10重量%的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以及5~25重量%的无机粒子,并且分散于(B)层中的所述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分别为0.4~3μm,同时最大粒径不超过5μm。

Description

白色聚酯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色聚酯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膜内部含有空洞,反射特性、隐蔽性优异,并且生产率良好的聚酯膜,并且涉及适合用于图像显示用的背光源装置和灯光反射器的反射片、照明用器具的反射片、照明广告板用反射片、太阳电池用背面反射片等的白色聚酯膜。
背景技术
白色聚酯膜由于其均匀、高亮度、尺寸稳定性、廉价等特性,因此广泛用于在液晶显示器等中所用的平面型图像显示方式中的面光源装置的反射板和反射片、照明广告板的背面反射片、太阳电池的背面反射片等用途中。作为显示出高亮度的方法,广泛使用:在聚酯膜中含有大量例如硫酸钡等无机粒子,并利用在聚酯树脂与粒子的界面以及以粒子为核而生成的微细空洞的空洞界面的光反射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1);混合聚酯和不相容的树脂,并利用在以不相容的树脂为核而生成的微细空洞的空洞界面的光反射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2);在压力容器中使惰性气体含浸于聚酯膜,并利用在内部所生成的空洞界面的光反射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3)等;利用聚酯膜中所含的无机粒子与聚酯树脂的折射率差以及微细空洞与聚酯树脂的折射率差的方法。
近年来,特别是使用液晶显示器的用途的扩大非常惊人,除了以往的笔记本个人电脑、监视器、便携终端外,在液晶电视等中也广泛采用,对此,要求画面的高亮度化、高精细化。应对画面的高亮度化,对于反射片,要求更高的亮度、隐蔽性。对此,需要增加聚酯膜中的无机粒子的量,增加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的量等,增加聚酯膜中反射界面的数目,但由于增加无机粒子、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量,因此有在双轴拉伸时经常产生膜损坏,生产率差的问题,并且很难兼顾高亮度·高隐蔽性和膜的生产率。
另一方面,对于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也进行了研究(参见专利文献4、5)。然而,在这些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中,很难应对近年来的高亮度、高隐蔽性。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30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4-2395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97/01117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特开平05-9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08-302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些以往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高亮度和高隐蔽性,并且不易产生膜损坏、宽度方向的亮度不均,以及兼顾生产率和性能的白色聚酯膜。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白色聚酯膜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1)一种白色聚酯膜,具有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并且相对于B层中的构成成分的总量,含有:
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3~15重量%,
聚亚烷基二醇与下述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2~10重量%,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形成,以及
无机粒子5~25重量%,
并且分散于B层中的所述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分别为0.4~3μm,同时最大粒径不超过5μm。
(2)如上述(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230℃。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光线反射率为97%以上,总光线透射率小于5%。
(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中,含有相对于B层中构成成分为1~10重量%的含有脂环族二醇的共聚聚酯树脂。
(5)如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至少单面相邻的层(A层)中,实质上不含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
(6)如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至少单面相邻的层(A层)中,含有相对于A层中的构成成分为0.5~20重量%的与B层中的无机粒子相同种类的无机粒子。
(7)如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相邻的层(A层)中,含有相对于A层中的构成成分为0.05~10重量%的耐光剂。
(8)一种反射片,在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聚酯膜的表层施加有耐光性涂层(coating)。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得到一种兼顾高亮度和高隐蔽性,并且在制造中不易产生膜损坏、宽度方向的亮度不均,以及兼顾生产率和性能的白色聚酯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照片的模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粒径测定法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粒子(无机粒子、与聚酯不相容的聚烯烃类树脂(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
2空洞
3聚酯树脂
4在OHP片上涂抹了粒子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们,对解决前述问题、即兼顾高亮度和高隐蔽性,并且在制造中不易产生膜损坏,以及生产率高的白色聚酯膜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结构的聚酯膜能够同时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发明中,下述白色聚酯膜是必要的,所述白色聚酯膜具有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构成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树脂,包括聚酯树脂、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聚亚烷基二醇与下述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并且B层含有无机粒子,并且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为0.4~3μm,同时最大粒径不超过5μm,由此可以飞跃性地提高膜的亮度和隐蔽性。
本发明者们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光反射性并不是如以往所述由空洞体积、不相容成分的添加量简单地控制,而是主要由膜内部存在的空洞所形成的界面数目和尺寸进行控制,由此完成本发明。通过将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和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混合并熔融挤出,以及使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量为层中构成成分的15重量%以下,可以防止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再凝集,实现微分散化。此外,仅用上述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时,它们与聚酯之间所生成的空洞少,反射特性、隐蔽性不足,因此必须通过添加无机粒子,对其进行补充。
本发明中,空洞(以下,有时记作气相)的成分,通常为空气,并且也可以是真空,或充满其它气体成分,例如,作为气体成分,可以列举氧气、氮气、氢气、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一氧化氮、硫化氢、亚硫酸、甲烷、乙烯、苯、甲醇、乙醇、甲醚、乙醚等。这些气体成分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混合。此外,空洞中的压力可以是大气压以下,也可以是大气压以上。
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中所用的聚酯树脂,可以列举以下物质作为其构成成分。作为二羧酸成分,例如为芳香族二羧酸,可以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硫酸钠、邻苯二甲酸、联苯甲酸以及它们的酯衍生物为代表例,另外例如为脂肪族二羧酸,可以列举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十烷酸、二聚酸以及它们的酯衍生物为代表例,另外例如为脂环族二羧酸,可以列举1,4-环己烷二羧酸以及它们的酯衍生物为代表例,以及例如为多官能酸,可以列举偏苯三酸、均苯四酸以及它们的酯衍生物为代表例。此外,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环己烷二甲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四亚甲基二醇、聚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二醇这样的聚醚等作为代表例。如果考虑所制造的聚酯膜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制造成本等,则本发明的聚酯树脂优选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本构成。这种情况下的基本构成,表示相对于所含的聚酯树脂,50重量%以上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此外,在本发明中,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本构成,还可以导入共聚成分。作为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中所混合的共聚聚酯树脂的共聚成分,在上述共聚成分中,特别是二醇成分的主成分为脂环族二醇的共聚聚酯树脂,由于其具有使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分散状态稳定的作用,因此是优选的,并且其含量相对于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构成成分的总量,优选为1重量%~10重量%,并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6重量%。作为导入共聚成分的方法,可以在作为原料的聚酯粒(pellet)聚合时添加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预先聚合了的粒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下述方法,即,将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那样的单独聚合的粒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粒的混合物供给至挤出机,并在熔融时通过酯交换反应而共聚化的方法。对这些共聚成分的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各种特性方面考虑,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相对于各种成分都优选为1~50摩尔%,并更优选为1~20摩尔%。
作为上述聚酯树脂的缩聚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优选列举锑化合物、钛化合物、锗化合物和锰化合物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这些催化剂中,从很难生成吸收光的金属催化剂凝集物的观点考虑,优选钛化合物、锗化合物,并且从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钛化合物。作为钛化合物,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四丁氧基钛或四异丙氧基钛等烷氧基钛、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等主要金属元素由钛和硅所组成的复合氧化物、钛络合物等。并且,可以使用アコ一デイス社制造的钛·硅复合氧化物(商品名:C-94)等的超微粒氧化钛。
在这些聚酯树脂中,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物,例如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抗氧化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有机润滑剂、无机微粒、填充剂、耐光剂、抗静电剂、成核剂、染料、分散剂、偶联剂等。
作为与本发明中的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适合使用二环[2,2,1]庚-2-烯、6-甲基二环[2,2,1]庚-2-烯、5,6-二甲基二环[2,2,1]庚-2-烯、1-甲基二环[2,2,1]庚-2-烯、6-乙基二环[2,2,1]庚-2-烯、6-正丁基二环[2,2,1]庚-2-烯、6-异丁基二环[2,2,1]庚-2-烯、7-甲基二环[2,2,1]庚-2-烯、三环[4,3,0,12.5]-3-癸烯、2-甲基-三环[4,3,0,12.5]-3-癸烯、5-甲基-三环[4,3,0,12.5]-3-癸烯、三环[4,4,0,12.5]-3-癸烯、10-甲基-三环[4,4,0,12.5]-3-癸烯等非晶性环状烯烃树脂与乙烯共聚而得到的物质等。特别优选与聚酯的临界表面张力差大,很难因拉伸后的热处理而变形的树脂,其中特别优选乙烯与双环烯烃的共聚物。作为该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空洞的层(B层)中的构成成分的总量,优选为3重量%~15重量%,并进一步优选为4重量%~12重量%。如果比这少,则白色化的效果小,无法得到高反射性,因此不优选。此外,如果比这多,则膜本身的强度等机械特性变低,同时容易产生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凝集,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中所用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物可以使用公知的液相聚合法进行制造。例如,可以根据特开昭61-271308号公报中所举例的方法来制造环状烯烃共聚树脂。通过这些方法所得到的本发明中所用的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有时称为“Tg”)优选为120℃~230℃。在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到120℃的情况下,如果拉伸膜,则环状烯烃共聚树脂产生塑性变形,并且阻碍了空洞的生成,因此不优选。此外,在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230℃的情况下,当使用挤出机等,将聚酯树脂和环状烯烃共聚树脂进行熔融混炼,并吐出为片状时,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分散变得不充分,并且难以达到后述的树脂的数均粒径和最大粒径。作为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优选为160℃~200℃。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改变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共聚比率而进行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使用差示扫描型热量计,在20℃/分钟的升温速度进行升温时的JIS K7121-1987的中间点玻璃化转变温度(Tmg)。
此外,环状烯烃共聚树脂,为了在熔融挤出组合物时的温度下兼顾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粘度,其分散状态改变,因此优选为具有适当粘度的树脂,并且在260℃下的MVR优选为1~15ml/10分钟。进一步优选,MVR为2~10ml/10分钟。当MVR超过15时,树脂本身存在有不稳定的情况,因此不优选。此外,当260℃时的MVR不到1ml/10分钟时,在熔融混炼聚酯树脂和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并挤出时,在过滤器上施加了负荷,因此产生了无法提高至优选的吐出量的制约,并且存在有分散性恶化的情况。另外,MVR可以通过环状烯烃共聚树脂聚合时的反应时间、温度、聚合催化剂量、其种类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中,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在由聚酯树脂所形成的基体中,需要以0.4至3.0μm的数均粒径进行分散,并优选为0.5~1.5μm的范围。当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数均粒径不到0.4μm时,即使在膜中生成空洞,厚度方向的空洞厚度也比可见光线的波长小,作为反射可见光的界面,效率也变差,因此无法得到高亮度和高隐蔽性。另一方面,在数均粒径超过3μm时、最大粒径超过5μm时,不仅膜强度降低,拉伸时容易产生破裂,而且膜厚度方向的界面数也不足,因此,结果是无法得到高亮度和高隐蔽性。另外,数均粒径和最大粒径,是切出膜的截面,使用SEM-XMA观测其截面,求出100个粒子的面积,并将其换算为圆时的直径平均值和最大值。
此外,为了将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微分散为优选的形状,需要添加聚亚烷基二醇与下述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树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形成。其中,特别优选聚亚烷基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嵌段共聚物。这种树脂,可以作为预先在聚合反应中共聚合该树脂而得的聚酯使用,也可以直接使用。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构成成分的总量,优选为2~10重量%,并更优选为3~9重量%。当添加量少于2重量%时,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微细化的效果变小,并且无法得到优选的粒径。此外,当添加量多于10重量%时,会出现生产稳定性降低、成本上升等问题。
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无机粒子,例如,可以列举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硫化锌、碱性碳酸铅(铅白)、硫酸钡等,其中,在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中吸收少的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钛等,从反射特性、隐蔽性、制造成本等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本发明中,在使用碳酸钙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胶体碳酸钙可以得到稳定性和适度的分散直径,因此优选。此外,使用二氧化钛的情况,与锐钛矿型相比,由于金红石型的情况下的结晶构造致密,因此折射率高,从而与聚酯树脂的折射率差变大,可以得到界面处的高反射作用,因此优选使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情况。作为粒径,通过使用数均粒径为0.4~2μm的物质,可以实现优异的反射性、隐蔽性。此处所述的数均粒径,是切出膜的截面,使用SEM-XMA观测其截面,求出100个粒子的面积,并将其换算为圆时的直径的平均值。作为无机粒子的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空洞的层(B层)中的构成成分的总量,优选为5重量%~25重量%,并进一步优选为7重量%~20重量%。如果比这少,则白色化的效果小,无法得到高反射性、高隐蔽性,因此不优选。此外,如果比这多,则制膜性恶化,同时由于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剂而产生光吸收损失的影响,因此不优选。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在聚酯树脂中含有相对于B层构成成分的总量,优选为0.05~1.0重量%,并更优选为0.1~0.5重量%的抗氧化剂,可以进行更加稳定的聚合物挤出和制膜。作为抗氧化剂,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受阻酚类、受阻胺类抗氧化剂。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外面叠层构成不同的热塑性树脂层(A层)。通过共挤出等方法,在膜内部形成有空洞的膜的至少单面上,叠层实质上不含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聚酯树脂,从(i)由于可以分别设计含有空洞的层和表层,因此通过功能分离很容易进行表面的光泽度调整、白色度调整等,并且(ii)通过叠层空洞少、具有高机械强度的表层,可以防止生成膜时的损坏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此处所述的实质上不含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表示有意图地不添加,具体来说,是表示相对于形成该层的聚酯树脂,不足1重量%的含量。通过叠层这种热塑性树脂层,可以赋予膜表面平滑性和高机械强度。
此时,在叠层的热塑性树脂层(A层)中,可以含有有机或无机微粒,作为微粒,例如,可以列举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硫化锌、碱性碳酸铅(铅白)、硫酸钡等,并且含有与(B层)同种的无机粒子的情况,从成本、生产率、循环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叠层的聚酯树脂中的无机微粒的含量,相对于A层的构成成分的总量,优选为0.5~20重量%,更优选为1~18重量%,进而特别优选为1~15重量%。当其含量不足0.5重量%时,膜的平滑性变差,相反,当其超过20重量%时,有时制膜时膜发生损坏。
此外,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的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B层)相邻的层(A层)中优选含有耐光剂。通过含有耐光剂,可以防止膜因紫外线而产生的色调变化。作为优选使用的耐光剂,只要在不损害其它特性的范围内,就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选择耐热性优异,与聚酯树脂的相容性良好,可以均匀分散,同时着色少,对树脂和膜的反射特性不产生坏影响的耐光剂。作为这种耐光剂,例如,可以列举水杨酸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氰基丙烯酸酯类、三嗪类等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等紫外线稳定剂等。具体来说,例如,可以列举水杨酸类的对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二苯甲酮类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苯并三唑类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氰基丙烯酸酯类的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作为三嗪类的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等。
此外,作为紫外线稳定剂,例如,可以列举受阻胺类的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丁二酸二甲基·1-(2-羟基乙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缩聚物、作为其它物质的镍二(辛基苯基)硫化物、和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等。在这些耐光剂中,优选使用与聚酯的相容性优异的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2,2’-亚甲基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和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上述耐光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结合使用。
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中的耐光剂的含量,相对于含有耐光剂的层(A层),优选为0.05~10重量%,更优选为0.1~5重量%,并进一步优选为0.15~3重量%。当耐光剂的含量不足0.05重量%时,耐光性不足,长期保存时的色调变化增大,此外,当耐光剂的含量超过10重量%时,由于耐光剂而导致着色,因此膜的颜色产生变化,同时,由于耐光剂本身吸收了光,因此有时反射率降低,因而不优选。
本发明中,在至少单面设计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由于这样可以防止长期使用时的膜黄变,因此优选。该紫外线吸收层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并且在多层时,从保持耐气候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其任一层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更优选2层以上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该紫外线吸收层,可以通过将在热塑性、热固化性、活性固化型树脂等树脂成分中含有或共聚紫外线吸收剂,例如,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三嗪类、氰基丙烯酸酯类、水杨酸酯类、苯甲酸酯类或者无机类的紫外线遮蔽剂等而获得的物质,叠层而得到。其中,更优选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单体,只要是在基本骨架中具有苯并三唑,并且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优选的单体,优选2-(2’-羟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作为与这些单体共聚的丙烯酸单体和/或低聚物,可以例举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单体,例如具有羧基、羟甲基、酸酐基、磺酸基、酰胺基、氨基、羟基、环氧基等的单体。
在本发明优选使用的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中,也可以将上述丙烯酸类单体和/或低聚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率共聚,并优选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以相对于丙烯酸单体为2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以上进行聚合,这从叠层膜的硬度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苯并三唑类单体和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比是,相对于两者的总量,苯并三唑类单体的比率为10重量%~70重量%,优选为20重量%~65重量%,并进一步优选为25重量%~60重量%,这从耐久性、与基材膜的粘合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对该共聚物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0以上,这从涂布层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该共聚物的制作,可以通过例如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得到,并且没有特别限定。上述共聚物,作为有机溶剂或水分散体叠层在基材膜上,其厚度通常为0.5~15μm,优选为1~10μm,并进一步为1~5μm的范围,这从耐光性的观点考虑,是特别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中,为了调整表面的光泽度等,也可以在涂布层中添加有机和/或无机粒子。作为无机粒子,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碳酸钙、沸石、高岭土、滑石等,作为有机粒子,可以使用硅氧烷类化合物、交联苯乙烯、交联丙烯酸、交联三聚氰胺等。有机和/或无机粒子的粒径优选为0.05~15μm,并更优选为0.1~10μm。此外,作为其含量,相对于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的干燥重量,优选为5~50重量%,并更优选为6~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20重量%。当所含的粒子的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防止粒子的脱落,并且可以调整表面的光泽度,因此优选。
在本发明的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中,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使用荧光增白剂、交联剂、热稳定剂、抗静电剂、偶联剂等。
此外,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可以通过任意的方法进行涂布。例如,可以使用凹槽辊涂布、辊涂、旋涂、逆辊涂布、棒涂、丝网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浸渍涂布、挤出叠层等方法,特别是通过使用微凹槽辊(microgravure roll)的吻合涂布进行涂布的方法,在涂布外观、光泽度的均一性方面优异,因此优选。此外,在涂布后固化涂布层时,其固化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热固化,或使用紫外线、电子束、放射线等活性线的方法,以及将它们组合起来的方法。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热风烘箱的热固化方法或者通过紫外线照射的紫外线固化法。此外,作为设置涂布层的方法,可以是在制造基材膜的同时进行涂布的方法(在线涂布),也可以在结晶配向完成后的基材膜上进行涂布(离线涂布)。
本发明中,膜整体的表观密度优选为0.5~1g/cm3,进一步优选为0.6~1g/cm3,并特别优选为0.7~1g/cm3。如果表观密度不足0.5,则膜强度差,产生破裂,立体加工时产生褶皱,并且,在膜制造工程中经常产生破裂,生产率差等问题,因此不优选。此外,如果表观密度超过1g/cm3,则聚酯膜中存在的空洞量不足,因此有时反射率恶化。另外,本发明中的表观密度是,将膜切割为100mm×100mm的尺寸,并在直读式厚度计(dial gauge)中,通过安装有直径为10mm测定子的设备测定10点的厚度,计算厚度的平均值d(μm),然后使用直读天平称量膜,将重量w(g)读数至10-4g的单位而算出的值。
在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中,其在80℃下30分钟时的热收缩率优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都为0.5%以下,更优选为0.0~0.3%,并进一步优选为0.0~0.1%。当热收缩率超过0.5%时,膜的尺寸变化增大,膜的平面性恶化,因此产生亮度不均,因而不优选。此外,优选热收缩率大于0%的情况。当其不足0.0%时,也就是说加热时膜为伸长时,在装入背光源单元后,由于冷阴极管的热等导致膜伸长,因此容易产生弯曲、起伏。对使热收缩率不足0.5%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列举在双轴拉伸膜制造时降低拉伸倍率,提高热处理温度,在热处理的同时,沿宽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实施松驰处理等方法。为了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都得到规定的热收缩率,优选沿长度方向也进行松驰处理。对于该松驰处理,在双轴拉伸聚酯膜的制造中进行的方法(在线处理),从制造成本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并且也可以使用将以前制造的膜再次通过烘箱,进行松弛处理的方法(离线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中,为了保持隐蔽性,优选总光线透射率为不足5%。为了使总光线透射率不足5%,可以通过增加膜全体的厚度,提高适当的空洞比率,减小膜中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调整(A层)(B层)的叠层比等而实现。另外,总光线透射率更优选为3%以下。此外,总光线透射率,是使用浊度计(例如,スガ试验器(株)社制造的HZ-2),并根据JIS K7105(1981年)测定所得的值。
此外,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的光线反射率为97%以上的情况下,在将其装入背光源时,可以得到高亮度,因此优选。为了使光线反射率为97%以上,在本发明B层的构成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膜全体的厚度,提高适当的空洞比率,减小膜中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调整A层和B层的叠层比等而实现。另外,光线反射率更优选为99%以上,并最优选为100%以上。
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的厚度优选为50~500μm,并更优选为100~300μm。当厚度不到50μm时,难以确保膜的平坦性,并且在用作反射板时,容易产生亮度不均。另一方面,当其厚于500μm时,在作为光反射膜用于液晶显示器等中时,形成原有亮度性能以上的多余的厚度,导致成本上升。此外,膜的表层部分/内层部分的比率优选为1/200~1/3,并更优选为1/50~1/4。在表层部分/内层部分/表层部分的3层叠层膜的情况下,该比率通过两表层部分的合计/内层部分来表示,各表层部分的厚度不必是相同的,其可以根据功能性而改变比率。
接着,对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的制造方法,说明其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仅不限定于这种例子。
在得到A/B/A的叠层构成的膜的情况下,在具有挤出机(M)和挤出机(S)的复合制膜装置中,首先,为了形成聚酯层(A层),将熔点为230~280℃的聚酯粒和无机粒子的母料粒按照无机粒子为0.5~20重量%那样进行混合,并充分真空干燥。在该干燥原料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接着,将该干燥原料供给至已加热至240~300℃温度的挤出机(S),熔融挤出后,使用截止径为10~50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导入至T型模头复合口模中。另一方面,为了形成聚酯层(B层),将真空干燥了的聚酯粒,和根据需要进行了真空干燥的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以及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母料粒,再进一步与无机粒子的母料粒混合,使相对于B层,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为3~15重量%,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为3~15重量%,无机粒子为10~30重量%。为了能够将各种树脂以均匀的比率熔融挤出,以谋求膜性能的均匀性,并且能够防止挤出时的吐出变化、防止对过滤器的压力变化,以及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小膜中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粒径分布,优选使用下述原料,即,预先使用挤出机等将聚酯树脂、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熔融混炼而得到的原料。进一步,还可以使用通过挤出机等将聚酯树脂、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熔融挤出,其中预先将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聚亚烷基二醇和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熔融混合至高浓度,并且在供给至挤出机中成膜时,使用聚酯树脂进行稀释的方法。将混合的树脂供给至已加热至260~300℃温度的挤出机(M),与聚酯层(A层)的情况同样熔融,过滤,并导入至T型模头复合口模中。另外,在该原料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1~10重量%的共聚聚酯树脂,进一步,还可以将以前生产本发明白色膜时所产生的损失的部分,作为回收原料循环使用。在T型模头复合口模中,按照使挤出机(M)的聚合物成为中部,使挤出机(S)的聚合物成为两表面侧那样,形成A层/B层/A层,共挤出成型为片状,得到熔融叠层片。为了如此形成本发明的白色膜,预先将准备的原料真空干燥,然后供给至已加热至240~300℃温度的挤出机,熔融挤出后使用截止径为20~40μm的烧结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导入至T型模头口模中,并通过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叠层片。
通过静电将该熔融叠层片粘合在表面温度冷却至10~60℃的鼓上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叠层膜。将该未拉伸叠层膜引入已加热至70~120℃温度的辊群中,沿长度方向(纵向,即膜的前进方向)拉伸3~4倍,并在20~50℃温度的辊群中冷却。
接着,一边用夹子夹持膜的两端,一边将其引至拉幅机中,在已加热至90~150℃温度的气氛中,沿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宽度方向)拉伸至3~4倍。
拉伸倍率,优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为3~5倍,并且其面积倍率(纵拉伸倍率×横拉伸倍率)为9~15倍。如果面积倍率不足9倍,则所得的双轴拉伸叠层膜的反射率、隐蔽性、膜强度都不足,相反,如果面积倍率超过15倍,则存在拉伸时容易产生损坏的倾向。
为了完成所得的双轴拉伸叠层膜的结晶配向,赋予其平面性和尺寸稳定性,继续在拉幅机内在150~240℃温度下进行1~30秒的热处理,均匀并缓慢地冷却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根据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与其它材料的粘合性,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并卷绕,由此可以得到本发明的白色聚酯膜。在上述热处理工序中,根据需要,还可以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实施3~12%的松弛处理。
此外,双轴拉伸可以是逐次拉伸或同时双轴拉伸的任一种,但在使用同时双轴拉伸法时,可以防止制造工序的膜损坏,很难发生因粘合在加热辊上而产生的转印缺陷。并且,在双轴拉伸后,还可以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进行再拉伸。
根据需要,使用微凹槽辊或者吻合涂布,在如此所得到的白色聚酯膜上,设置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涂布层,在80~140℃下干燥后,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涂布层固化。在涂布具有紫外线吸收能的层之前,还可以实施设置易粘合层、抗静电层等的前处理。
[特性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特性值,根据下述评价方法和评价基准求出。
(1)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和最大粒径
将膜冷冻处理后,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切割切出截面,使用SEM将该截面放大至4000倍进行观察,收集L版(89mm×127mm)尺寸的截面照片(图1)。将拍摄的L版截面照片扩印至B4尺寸(257mm×364mm),将已制成的A4尺寸的OHP膜(透明膜)贴合在复印的图像上,使图像不露出,并使用油性记号笔(Magic)在OHP上涂抹粒子部分(图2)。接着,将该OHP膜从截面图像剥去,在背面通过纯白的纸再次进行等倍地复印,使用修正液消去复印时的缺陷(黑点),并通过图像处理进行2值化处理,由各粒子的短径·长径作为椭圆求出面积,将各个面积换算为圆形,同时由拍摄的比例换算为实际直径,求出各个直径。另外,反复进行测定,以得到100个以上如此得到的数据,求出各个直径的平均值,并分别将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各截面的平均值作为数均粒径。此外,各个直径的最大值为最大粒径。
(2)总光线透射率
对聚酯膜使用浊度计(スガ试验器(株)社制造的HZ-2),根据JISK7105(1981年)测定总光线透射率,并按照以下基准进行判定。
◎:极好(总光线透射率为不足2.0%)
○:良好(总光线透射率为2.0%以上、不足3.0%)
△:稍差(总光线透射率为3.0%以上、不足5.0%)
×:差(总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上)。
(3)光线反射率
在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UV2450)中安装带有积分球的装置((株)岛津制作所制ISR2200),在下述条件下,以硫酸钡作为标准板,测定以标准板为100%的相对反射率。在420~670nm的波长范围中,以每10nm波长的相对反射率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反射率,并按照以下基准进行判定。
◎:极好(101%以上)
○:良好(99%以上、不足101%)
△:稍差(97%以上、不足99%)
×:差(不足97%)
<测定条件>
扫描速度:中速
缝隙:5.0nm
反射角度:8°。
<标准板作成方法>
将34g硫酸钡白色标准试剂(EASTMAN White Reflectance StandardCat No.6091)放入直径为50.8mm、深度为9.5mm的圆柱形凹陷中,使用玻璃板压缩,制作压缩密度为2g/cm3的硫酸钡白色标准板。
(4)玻璃化转变温度
使用差示扫描型热量计(DSC-2型,パ一キンエルマ一社制),熔解5mg样品,急冷之后,再次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并采用JIS K7121-1987的中间点玻璃化转变温度(Tmg)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5)MVR(ml/10分钟)
基于ISO1133(2005年),在260℃下施加2.16kg的负荷时,根据10分钟内吐出的聚合物体积算出。
(6)膜厚度
将5片膜重叠,在三豊制作所(株)制直读式厚度计NO.2109-10中使用标准测定子900030,进而使用直读式厚度计架NO.7001DGS-M,测定在直读式厚度计的按压部上施加50g时的厚度d(μm),并根据下式求出膜厚度。
膜厚度(μm)=d/5。
(7)膜的叠层比
将膜冷冻处理后,沿着长度方向切出截面,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S-2100A型((株)日立制作所制),将该截面放大至4000倍进行观察,按照之后将照片贴合在一起、使整个厚度成为一张图像那样地没有遗漏地沿整个厚度方向进行拍摄,连接照片使其贴合起来,以使整个厚度方向成为一张图像,并由照片测定各个层的长度,算出叠层比。
(8)热收缩率
根据ASTM D1204(1984年),测定80℃30分钟的热收缩率。
(9)亮度
背光源,是为了评价而准备的在笔记本个人电脑中使用的直管一灯型侧光式背光源(14.1英寸),作为背面反射板,用使用了东丽(株)制“ルミラ一”E60L(膜厚度为188μm)的膜的材料。
首先,取下背光源上的扩散片、棱镜片等片体,将背光源面划分为2×2的4个区域,使用トプコン社制的BM-7,测定在保持为25℃的环境下点灯1小时以上后的法线亮度,求出面内4处的亮度的算数平均值,并求出平均亮度α0。接着,取下背面反射板上所安装的反射板,将制造的膜的宽度方向上中间(中央)位置的样品安装在评价用背光源中,与求出平均亮度α0时同样地求出平均亮度α1,并通过下式和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亮度(%)=100×α1/α0
评价基准
◎:亮度为105%以上
○:亮度为102%以上、不足105%
△:亮度为100%以上、不足102%
×:亮度为不足100%
上述的◎和○为合格。
(10)制膜稳定性
用膜损坏的发生次数进行评价。用每一天的损坏次数进行评价,并根据以下基准进行判定。另外,○、△为合格。
○:良好(几乎未发生损坏(不到1次/天))
△:稍差(偶尔发生损坏(1~2次/天))
×:差(经常发生损坏(2次以上/天))
××:无法制膜。
实施例
使用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A.聚酯树脂(A)
用4小时依次将100kg高纯度对苯二甲酸(三井化学社制)和45kg乙二醇(日本触媒社制)的浆料供给至预先装入了约123kg对苯二甲酸二(羟基乙基)酯,并且保持在温度为250℃、压力为1.2×105Pa的酯化反应槽中,供给结束后,再进行1小时的酯化反应,将123kg该酯化反应生成物移送至缩聚槽中。
接着,在移送了酯化反应生成物的前述缩聚反应槽中,添加0.01kg二乙基膦酰基乙酸乙酯,再添加0.04kg乙酸镁4水盐,并进一步添加作为聚合催化剂的三氧化锑(住友金属鉱山社制)的乙二醇溶液,使锑元素相对于所得的聚酯树脂的重量为0.03g/kg。
然后,一边以30rpm的速度搅拌低聚物,一边用60分钟将反应体系从250℃升温至285℃,同时将压力降低至40Pa。另外,到达最终压力的时间为60分钟。在达到规定的搅拌扭矩时,用氮气清洗反应体系,回到常压并停止缩聚反应,以绳状吐出至20℃的冷水中,并立即切割,得到聚酯树脂粒。另外,从开始减压到达到规定的搅拌扭矩的时间为3小时。所得的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65。
B.聚烯烃类树脂
(聚烯烃类树脂(B1))
使用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聚甲基戊烯“TPX DX820”。
(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B2))
使用作为乙烯和降冰片烯的共聚物的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社制“TOPAS 6013”(玻璃化转变温度:140℃,MVR:14ml/10分钟)。
(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B3))
使用作为乙烯和降冰片烯的共聚物的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社制“TOPAS 6017”(玻璃化转变温度:180℃、MVR:5ml/10分钟)。
(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B4))
使用作为乙烯和降冰片烯的共聚物的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社制“TOPAS 6018”(玻璃化转变温度:190℃、MVR:4ml/10分钟)。
C.分散剂(C)
作为聚亚烷基二醇和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所形成的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使用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亚烷基二醇(PAG)的嵌段共聚物的,东レ·デュポン株式会社制“ハイトレル(R)(注册商标)7277”。
D.共聚聚酯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D1))
使用以脂环族二元醇的环己烷二甲醇为二元醇成分,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而成的イ一ストマン社制“Eastar copolyester 6763”,作为共聚聚酯树脂(D1)。
(共聚聚酯树脂(D2))
使用下述树脂作为共聚聚酯树脂(D2),即,使用88摩尔%对苯二甲酸和12摩尔%间苯二甲酸的混合物作为酸成分,使用乙二醇作为二元醇成分,并添加三氧化锑作为聚合催化剂,使按照锑按原子换算、相对于所得的聚酯粒为300ppm,由此进行缩聚反应所获得的特性粘度为0.68的树脂。
E.耐光剂(E)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使用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
F.各种添加剂的母料粒(Com1~Com12)
将预先在160℃的温度下真空干燥了5小时的聚酯树脂(A)与各种添加剂以表1所示的重量换算比率进行混合,并供给至已加热至280℃的双螺杆挤出机,混炼,以绳状吐出至20℃的冷水中,并立即切割,得到母料粒(Com1~Com12)。
【表1】母料粒
Figure S2008101333270D00211
1)平均粒径为0.5μm的硫酸钡粒子
2)平均粒径为1.0μm的碳酸钙粒子
3)平均粒径为0.3μm的二氧化钛粒子
4)平均粒径为3.5μm的凝集二氧化硅粒子
(实施例1)
将预先在160℃的温度下真空干燥了5小时的聚酯树脂(A)和母料粒(Com 7)、母料粒(Com 9)以重量换算为41∶43∶16的比率供给至挤出机(M),同时将预先在160℃的温度下真空干燥了5小时的聚酯树脂(A)和母料粒(Com 9)以重量换算为92∶8的比率供给至挤出机(S),分别在280℃的温度下熔融挤出后,使用截止径为30μm过滤器进行异物过滤,然后导入至T型模头复合口模中。另外,此时在T型模头复合口模中,挤出机(M)将树脂送至膜的内层,挤出机(S)将树脂均等地送至膜的两个外层,使其合流并吐出以形成3层结构,共挤出为片状,形成熔融叠层片,并通过静电荷法将该熔融叠层片粘合在表面温度保持在18℃的圆筒上,使其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叠层膜。接着,按照常规方法,使用已加热至85℃温度的辊群预热该未拉伸叠层膜后,使用90℃温度的加热辊,沿长度方向(纵向)拉伸3.3倍,并使用25℃温度的辊群进行冷却,得到单轴拉伸膜。
一边用夹子夹持所得的单轴拉伸膜的两端,一边将其引至拉幅机中的90℃温度的预热区域,接着,连续在100℃温度的加热区域中,沿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宽度方向)拉伸3.2倍。再接着,在拉幅机中的热处理区域中,在200℃温度下实施10秒钟的热处理,并进一步在180℃温度下沿宽度方向进行4%的松弛处理。接着,均匀地缓慢冷却后,卷绕,得到白色聚酯膜。另外,所得的白色聚酯膜的厚度为188μm。所得膜的树脂比率、各种添加剂量,和物性及其效果记载于表2和表3中。
(实施例2~3、比较例1~3、5~7)
以表1、表2中所记载的重量换算配合比,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白色膜。所得膜的树脂比率、厚度比率、各种添加剂量、和物性及其效果记载于表2和表3中。另外,实施例2的膜厚度为225μm。
(实施例4)
除了形成A层、B层的2层结构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188μm厚度的膜。所得膜的树脂比率、厚度比率、各种添加剂量、和物性及其效果记载于表2和表3中。
(实施例5)
除了仅使用挤出机(M),并且为B层单层结构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188μm厚度的膜。所得膜的树脂比率、厚度比率、各种添加剂量、和物性及其效果记载于表2和表3中。
(比较例4)
用表1、表2所记载的重量换算的配合比,尝试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膜,但是无法消除损坏,无法得到拉伸膜。
Figure S2008101333270D00231
【表3】
Figure S2008101333270D00241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白色聚酯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反射特性、隐蔽性优异,并且生产率良好的聚酯膜,并且提供适合用于图像显示用的背光源装置和灯光反射器的反射片、照明用器具的反射片、照明广告板用反射片、太阳电池用背面反射片等的白色聚酯膜。

Claims (8)

1.一种白色聚酯膜,具有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即B层,并且,在B层中相对于B层中的构成成分的总量,含有:
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3~15重量%,
聚亚烷基二醇与下述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树脂2~10重量%,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由碳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与对苯二甲酸形成,以及
无机粒子5~25重量%,
并且分散于B层中的所述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和无机粒子的数均粒径分别为0.4~3μm,同时最大粒径不超过5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2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光线反射率为97%以上,总光线透射率小于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内部含有空洞的层即B层中,含有相对于B层中的构成成分为1~10重量%的含有脂环族二醇的共聚聚酯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即B层的至少单面相邻的层即A层中,实质上不含有与聚酯不相容的非晶性环状烯烃共聚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即B层的至少单面相邻的层即A层中,含有相对于A层中的构成成分为0.5~20重量%的与B层中的无机粒子相同种类的无机粒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在与内部含有空洞的层即B层相邻的层即A层中,含有相对于A层中的构成成分为0.05~10重量%的耐光剂。
8.一种反射片,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膜的表层施加有耐光性涂层。
CN2008101333270A 2007-07-19 2008-07-18 白色聚酯膜 Active CN101348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965/2007 2007-07-19
JP2007187965 2007-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8602A CN101348602A (zh) 2009-01-21
CN101348602B true CN101348602B (zh) 2011-09-21

Family

ID=4026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33270A Active CN101348602B (zh) 2007-07-19 2008-07-18 白色聚酯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42016A1 (zh)
JP (1) JP5157707B2 (zh)
KR (1) KR20090009107A (zh)
CN (1) CN101348602B (zh)
TW (1) TWI400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09008216A (es) * 2007-01-31 2009-10-12 Toray Industries Pelicula de poliester blanca y lamina de reflexion.
JP5239448B2 (ja) * 2007-06-04 2013-07-17 東レ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1772547B (zh) * 2007-06-07 2013-01-23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膜和使用其的面光源
KR20090009107A (ko) * 2007-07-19 2009-01-22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필름
KR101410083B1 (ko) * 2009-03-31 2014-06-25 데이진 듀폰 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태양 전지 이면 보호막용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WO2010143318A1 (ja) * 2009-06-12 2010-12-1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空洞含有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146758A1 (en) * 2009-06-29 2011-06-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Reflecting multilayer encapsulant
KR101117125B1 (ko) 2009-08-20 2012-02-24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백색 다공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10041475A1 (en) * 2009-08-20 2011-02-24 Alliant Techsystems Inc. Elastomer structures, rocket motors including elastomer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tructures from layered viscoelastic materials
KR20110023287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백색 다공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476552A4 (en) * 2009-09-11 2013-04-10 Toray Industries POLYESTER FILM AND SOLAR CELL BACK PAGE AND SOLAR CELL WITH IT
JP4947194B2 (ja) * 2009-09-30 2012-06-0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64895B2 (ja) * 2009-10-29 2014-08-06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単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反射部材
JP5468927B2 (ja) * 2010-02-04 2014-04-09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反射板用積層白色フィルム
JP5508071B2 (ja) * 2010-03-15 2014-05-2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照明機器反射部材用フィルム
CN102782532B (zh) * 2010-03-23 2015-04-15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膜、使用其的光反射板以及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JP2011216406A (ja) * 2010-04-01 2011-10-27 Sony Corp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用電解液、環状ポリエステル、電動工具、電気自動車および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JP5596404B2 (ja) * 2010-04-23 2014-09-24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板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36845B2 (ja) * 2011-03-02 2015-06-17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778703A (zh) * 2011-05-13 2012-11-14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反射膜与使用该光学反射膜的发光装置
JP6020167B2 (ja) * 2011-06-30 2016-11-02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KR101220225B1 (ko) * 2011-09-02 2013-01-09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백색 다공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985809B2 (ja) * 2011-10-20 2016-09-0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板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985808B2 (ja) * 2011-10-20 2016-09-0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板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093716B2 (ja) * 2012-01-11 2017-03-08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ラント用樹脂組成物、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WO2013137196A1 (ja) * 2012-03-14 2013-09-19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781341B (zh) * 2012-11-15 2017-07-14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物可降解的聚酯混合物
KR102096671B1 (ko) * 2012-12-12 2020-04-03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고강성 백색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사시트
KR102001118B1 (ko) * 2012-12-28 2019-07-17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반사판용 적층형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001119B1 (ko) * 2012-12-28 2019-07-17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반사판용 적층형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N103217729B (zh) * 2013-05-02 2015-04-29 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6356447B2 (ja) * 2014-03-17 2018-07-11 帝人フィ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4608446B (zh) * 2015-01-16 2016-12-0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反射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4792B (zh) * 2015-01-26 2017-04-05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刮擦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0761B (zh) * 2015-11-13 2020-11-06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热力循环系统
CN110088194B (zh) * 2016-12-27 2021-06-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片
KR102601068B1 (ko) 2017-03-02 2023-11-13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적층 백색 필름 및 피기록재
CN109975902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
BR112020012803B1 (pt) 2017-12-29 2022-07-19 Penn Color, Inc Parede de recipiente, recipiente que compreende um fundo conectado à mesma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KR20210012995A (ko) * 2018-05-18 2021-02-03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US20210054189A1 (en) * 2019-08-22 2021-02-25 Penn Color, Inc. Pearlescent polyester articles
KR102305339B1 (ko) * 2020-04-06 2021-09-24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열수축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N112787041B (zh) * 2020-04-24 2022-06-28 刘桥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272984B1 (ko) * 2020-06-04 2021-07-0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7183535B (zh) * 2023-11-02 2024-02-09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耐紫外的发泡间隙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8602A (zh) * 2007-07-19 2009-01-21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469B2 (zh) * 1974-12-19 1982-03-17
JPS5247069A (en) * 1975-10-11 1977-04-14 Toyo Boseki Polyester system films with superior processibilty
US4377616A (en) * 1981-12-30 1983-03-22 Mobil Oil Corporation Lustrous satin appearing, opaque film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US4578297A (en) * 1985-07-11 1986-03-25 Mobil Oil Corporation Polymer film/polymer foam laminate and heat-resistant container fabricated therefrom
US4758462A (en) * 1986-08-29 1988-07-19 Mobil Oil Corporation Opaque film composite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US4704323A (en) * 1987-01-07 1987-11-03 Mobil Oil Corporation Resin film laminate
US5176954A (en) * 1989-03-16 1993-01-05 Mobil Oil Corporation High opacity film and method thereof
JPH0737098B2 (ja) * 1989-08-17 1995-04-26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0816175B2 (ja) * 1991-01-22 1996-02-21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2908051B2 (ja) * 1991-02-19 1999-06-21 帝人株式会社 微細空隙を含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3131466B2 (ja) * 1991-07-02 2001-01-31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軽量化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134173A (en) * 1991-11-05 1992-07-28 Mobil Oil Corporation Opaque film and method for its preparation
US5811493A (en) * 1994-10-21 1998-09-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aper-like film
JPH08302048A (ja) * 1995-05-08 1996-11-19 Toyobo Co Ltd 微細空洞含有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WO1997001117A1 (fr) * 1995-06-23 1997-01-09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laque reflechissante
JP3139533B2 (ja) * 1996-04-11 2001-03-05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感熱記録用受容シート
US6183856B1 (en) * 1996-07-25 2001-02-06 Mobil Oil Corporation Opaque polymeric film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same
DE19932384A1 (de) * 1999-07-14 2001-01-18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ße, biaxial orient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copolymer (COC),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WO2001053407A2 (de) * 2000-01-20 2001-07-26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sse, schwerentflammbare, uv-stabile, thermoformbare folie aus einem kristallisierbaren thermoplasten
DE10009286A1 (de) * 2000-02-28 2001-08-30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sse, biaxial orientierte, schwer entflammbare und UV-stabilis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copolym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009246A1 (de) * 2000-02-28 2001-08-30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ße, biaxial orientierte und UV-stabilis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ocopolymer (COC),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009295A1 (de) * 2000-02-28 2001-08-30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sse, biaxial orientierte, schwer entflammbar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copolym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011652A1 (de) * 2000-03-10 2001-09-1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Biaxial orient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hohem Weißgra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US6719940B2 (en) * 2000-03-16 2004-04-1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Llc White, biaxially oriented polyester film with cycloolefin co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film
DE10022942A1 (de) * 2000-05-11 2001-11-15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sse, zumindest einseitig matte, biaxial orient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copolym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030238A1 (de) * 2000-06-20 2002-01-0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ße, siegelfähige, biaxial orientierte, koextrud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copolym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030235A1 (de) * 2000-06-20 2002-01-0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Weiße, siegelfähige, thermoformbare, biaxial orientierte und koextrud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ycloolefincopolym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WO2003014778A1 (fr) * 2001-08-06 2003-02-20 Yupo Corporation Reflecteur optique
KR101123479B1 (ko) * 2004-05-31 2012-03-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포 코포레숀 광반사체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면광원장치
JP5028803B2 (ja) * 2006-01-12 2012-09-19 東レ株式会社 光反射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MX2009008216A (es) * 2007-01-31 2009-10-12 Toray Industries Pelicula de poliester blanca y lamina de reflex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8602A (zh) * 2007-07-19 2009-01-21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42016A1 (en) 2009-02-12
CN101348602A (zh) 2009-01-21
KR20090009107A (ko) 2009-01-22
TWI400164B (zh) 2013-07-01
JP5157707B2 (ja) 2013-03-06
JP2009040045A (ja) 2009-02-26
TW200911531A (en) 200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8602B (zh) 白色聚酯膜
CN101605841B (zh) 白色聚酯薄膜和反射片
CN101910881B (zh) 反射片用白色叠层聚酯膜
CN101772547B (zh) 白色聚酯膜和使用其的面光源
CN101512394B (zh) 液晶显示器反射板用白色聚酯膜
CN101080442B (zh) 光学用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JP3946183B2 (ja)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0816175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WO2007007882A1 (ja) 積層フィルム
TW201418792A (zh) 反射膜
JP4734237B2 (ja) 反射板用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20050112296A1 (en) Highly reflective optical element
JP3018539B2 (ja) 面光源用反射板基材
JP2007178505A (ja) ディスプレイ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4938354B2 (ja) 白色フィルム
JP4782617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積層フィルムのロール
JP2007320238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2010052329A (ja) 液晶反射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896454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5338963B2 (ja) 液晶反射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H11157038A (ja) 積層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560254B2 (ja)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直下型面光源
JPH11170462A (ja) 積層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512578A (ja) 高反射性光学フィルム
JP5211508B2 (ja) 液晶反射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