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1712A -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1712A
CN101271712A CNA2008100875120A CN200810087512A CN101271712A CN 101271712 A CN101271712 A CN 101271712A CN A2008100875120 A CNA2008100875120 A CN A2008100875120A CN 200810087512 A CN200810087512 A CN 200810087512A CN 101271712 A CN101271712 A CN 101271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center
contact
radially
cylindrical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75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1712B (zh
Inventor
高木仁
岩井优介
仓本聪
多多良辰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1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1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包括:用于以可分离方式保持盘片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具有中心壳,所述盘片的中心开口被插入至该中心壳。所述中心壳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的圆筒形部分、用于盖住所述中心壳的圆筒形部分的轴向上侧的盖部和固定到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的基座部分;容纳在所述中心壳内的弹性元件;以及保持与相应弹性元件接触的爪件,所述爪件能够径向移动以将所述盘片保持到位。所述中心壳除了其基座部分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接触之外,所述中心壳的其它部分均与所述转子保持器隔开。

Description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以可移开方式保持盘片的夹持装置的马达以及一种装有所述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并且,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夹持装置的盘片保持力并且减小盘片安装力的技术。
背景技术
当前已开发夹持装置作为以可移开方式保持比如高密度盘等光盘(以下简称为“盘片”)的装置。通常,这种夹持装置连接马达的顶部并与所述马达一起旋转从而使盘片旋转。
为了适应近来对薄型(low profile)盘片驱动装置的需求,重要的是要减少装有夹持装置的马达的厚度。这种马达中,夹持装置的厚度占了马达全部厚度很大的百分比。因此,减少所述夹持装置的厚度对于提供一种薄型盘片驱动装置是很有效的。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2005-251298(JP2005-251298A)公开了一种实现了厚度减少的常规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用于保持盘片的爪件。各爪件具有与盘片接触的盘片保持面和一对形成在所述盘片保持面的相对周向侧上的向下延伸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各爪件径向向内移动。
随着储存在盘片中的信息量的增加,近年来最近的趋势是经常使用将两个盘片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层叠盘片,比如DVD等。由于这种层叠盘片的厚度增加,所以薄型夹持装置不能够施加足够大的盘片保持力(以下称为“保持力”)以保持所述层叠盘片。特别是在JP2005-251298A公开的爪件的情况中,由于向下延伸的引导面形成在盘片保持面的相对侧上,所以难以增加盘片保持面的周向宽度。这意味着JP2005-251298A公开的夹持装置不能够施加足够大的保持力以保持加厚的盘片。
可以想到增加螺旋弹簧的弹簧力来获得所需的保持力。然而,如果弹簧力增加,则当盘片被安装至夹持装置时所述爪件难以沿径向向的方向移动。这又造成盘片安装力增加的问题。
与盘片驱动装置的厚度减少相应,盘片横过马达所需的移动距离要变小。这样减少了将盘片安装至夹持装置的力。因此,需要夹持装置具有允许盘片被轻松安装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以及一种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可实现轻松安装盘片并可施加足够大的保持力以保持比如层叠盘片等加厚盘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
夹持装置,其用于以可分离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分的盘片;
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能够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转子磁体;
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轴的轴承件;以及
转子保持器,其具有:用于将所述转子磁体保持到位的圆筒形部分;从所述圆筒形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盖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轴固定部分,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在其中心区域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轴承件的一部分的圆筒形中心伸出部分,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轴向布置在所述转子保持器之上并且包括:所述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插入其中的中心壳,所述中心壳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的圆筒形部分、用于盖住所述中心壳的圆筒形部分的轴向上侧的盖部和固定到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的基座部分;容纳在所述中心壳内的弹性元件;以及保持与相应弹性元件接触的爪件,所述爪件能够径向移动以将所述盘片保持到位,
并且其中所述中心壳除了其基座部分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接触之外,所述中心壳的其它部分均与所述转子保持器隔开。
采用这这种结构,通过仅接触所述中心壳的基座部分和所述轴固定部分,亦即不使所述中心壳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的上表面接触,可防止所述中心壳由于所述中心壳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的上表面接触造成的倾斜。相应地,所述中心壳能够以高精度安装。所以,可精确地布置所述爪件,使得所述爪件可具有稳定的盘片安装力和盘片保持力。此外,由于所述转子保持器具有中心伸出部分,所以可增加所述轴承件的轴向长度。因此,所述轴承件可在延伸的轴向范围支撑所述轴,从而抑制了所述轴的旋转振动。所以,所述盘片能够以高精度旋转。这样,本发明的马达具有稳定的盘片安装力和盘片保持力并且实现了盘片的精确旋转。相应地,可提供一种马达,其中盘片易于安装并且可获得非常精确的旋转而不会在记录及再现所述盘片的过程中产生错误。
优选的是,所述转子保持器通过挤压金属板制成。
这样,可以以有节省成本的方式获得马达。
优选的是,所述基座部分具有牢固固定至所述轴固定部分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和与所述弹性元件接触的外周面,在所述基座部分的外周面的周向部分上形成有接触部分,各接触部分具有接触相应弹性元件的接触面,并且所述接触面延伸以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的外周面径向重叠,并且各弹性元件的一端仅接触相应的接触面。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各弹性元件的径向内端仅与相应的接触面接触而不与除所述接触面之外的其它部分接触,所以可使所述弹性元件保持稳定。此外,由于所述接触面轴向延伸以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的外周面重叠,所以可获得薄型马达。相应地,本发明的马达可制造得紧凑并使所述爪件获得稳定移动。
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包括内圆筒形部分和用于将所述内圆筒形部分和所述轴固定部分互连的内盖部,所述内圆筒形部分和所述内盖部通过具有圆形外表面的弯曲部分互相接合,并且各接触部分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弯曲部分相对的斜面。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各接触部分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弯曲部分相对的斜面,所以可使所述接触面的径向位置更靠近所述中心伸出部分的内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相应地,可增加所述爪件的径向移动距离,使得与所述爪件的移动有关的设计灵活性得到提高。此外,可增加所述弹性元件的径向距离,使得设计所述弹性元件的灵活性也得到提高。此外,由于所述接触部的内斜面,所以可增加所述接触部分的径向厚度,从而提高所述接触部分的强度。所以,可提供一种包括夹持装置的马达,其中在增加了所述接触部分的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与所述爪件和所述弹性元件有关的设计灵活性。
优选的是,所述接触部分的内表面沿所述中心伸出部分的内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弯曲。
采用这种结构,可更加径向向内地定位所述接触面的径向位置。相应地,可进一步提高与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爪件有关的设计灵活性。
优选的是,在各所述接触面处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伸出部分,所述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并且各弹性元件接合相应接触面的伸出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面的伸出部分与所述斜面径向重叠。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接触面的伸出部分与所述斜面径向重叠,所以可增加包括所述斜面的所述接触部分的厚度并增加所述接触部分的强度。此外,由于所述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并且所述螺旋弹簧接合相应接触面的伸出部分,所以可限制所述螺旋弹簧的径向移动。相应地,所述接触部分可将所述螺旋弹簧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所以,可提供一种装有所述夹持装置的马达,其中可提高所述接触部分的强度并可将所述弹性元件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此外,可在各所述接触面的相对周侧上形成有一对径向向内凹陷的防接触部分以避免与相应爪件接触。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所述接触面的相对周侧上形成有所述防接触部分,所以可增加所述爪件径向向内移动的距离。相应地,可提高与所述爪件的径向移动有关的设计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包括:
夹持装置,其用于以可分离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分的盘片;
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能够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转子磁体;
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轴的轴承件;以及
转子保持器,其具有:用于将所述转子磁体保持到位的圆筒形部分;从所述圆筒形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盖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轴固定部分,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在其中心区域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轴承件的一部分的圆筒形中心伸出部分,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轴向布置在所述转子保持器之上并且包括:所述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插入其中的中心壳,所述中心壳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的圆筒形部分、用于盖住所述中心壳的圆筒形部分的轴向上侧的盖部和固定到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的基座部分;容纳在所述中心壳内的弹性元件;以及保持与相应弹性元件接触的爪件,所述爪件能够径向移动以将所述盘片保持到位,
其中所述中心壳通过注塑树脂材料形成,
其中所述盖部具有多个浇口部分,在注塑过程中所述树脂材料通过所述浇口部分注入,并且
其中所述浇口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径向向外地形成。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径向向外地形成所述浇口部分,所以可提高所述浇口部分的设计灵活性。具体地说,如果相对于所述中心伸出部分径向向内形成所述浇口部分,则所述浇口部分的深度在所述中心壳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薄部处,这就限制了所述浇口部分的深度。因此,在所述浇口部分必然形成的突起有可能伸出所述盖部之上。所以,盘片在所述夹持装置之上移动时,所述盘片的底面有可能接触所述突起而导致所述盘片损坏。然而,本发明中,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径向向外形成所述浇口部分,所述浇口部分可形成在所述中心壳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厚部处,使得所述浇口部分具有足够的深度来防止所述突起伸出所述盖部的上表面之上。相应地,可提供一种包括非常可靠的夹持装置的马达,其中盘片不会损坏。
所述中心壳通过注塑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所述中心壳具有减小直径部分,该部分的外径在包括所述中心壳底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的下部处径向径向减小。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在所述中心壳包括其底端的圆筒形部分的下部形成减小直径部分,可防止在注塑所述中心壳时形成从所述中心壳的底端径向向下轴向延伸的毛刺。相应地,可防止由于所述毛刺和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的上表面接触导致所述中心壳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装有前述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所述盘片驱动装置包括:光读取机构,其用于在所述盘片上光学地记录信息和从所述盘片再现信息;移动机构,用于沿所述盘片的径向移动所述光读取机构;以及底架,所述马达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底架具有开口,所述光读取机构被布置在所述开口内。
采用这种结构,可提供一种非常可靠的薄型盘片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马达以及一种装有所述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马达装有一种夹持装置,使得可以轻松地安装盘片并可施加足够大的保持力以保持比如层叠盘片等加厚的盘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变得显而易见,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是图示了图1所示的马达的夹持装置及其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中心壳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中心壳的俯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中心壳的仰视图;
图7是图示了图4所示的中心壳的停靠部分及其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8是图示了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中心壳的停靠部分及其附近的径向视图;
图9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爪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爪件的正视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爪件的俯视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爪件的仰视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爪件的后视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中采用的爪件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5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保持在备用状态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图16是图示了盘片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上的状态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图17是图示了盘片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上的状态的另一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图18是图示了所述盘片完全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上的状态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图19是图示了厚度减少的盘片完全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上的状态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马达的整体结构>
现在将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马达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马达10包括:设计为绕特定中心轴线J1旋转的旋转体20;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旋转体20的固定体30;以及布置在旋转体20的轴向顶侧用于以可移除方式保持盘片(未示出)的夹持装置40。
首先将作出与旋转体20有关的说明。
旋转体20包括:与中心轴线J1成同轴关系布置的大致呈柱状的轴21;固定在轴21上部的转子保持器22:以及牢固地固定在转子保持器22上的环形转子磁体23。
转子保持器22通过挤压成形薄磁性金属板制成。转子保持器22包括:具有固定在轴21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的圆筒形轴固定部分221;从轴固定部分221径向向外延伸的盖部222;以及从盖部222的外周边轴向向下延伸的圆筒形部分223。转子磁体23通过粘合剂粘合在圆筒形部分223的内周面上。
在盖部222的中心区域中以大致与中心轴线J1同轴的关系形成轴向向上凹进的中心伸出部分2221。具有多个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241(本实施方式中有3个凸缘)的防移出元件24固定在盖部222的下侧,所述盖部从中心伸出部分2221的下端径向向外延伸。
接下来将作出与固定体30有关的说明。
固定体30包括:用于以可旋转方式径向支撑轴21的套筒31;具有用于将套筒31保持到位的孔的轴承套32;用于盖住轴承套32的孔的轴向下端的盖板33;布置在盖板33的顶面上用于通过与轴21的下端面接触以可旋转方式沿轴向支撑轴21的止推板34;固定在轴承套32外侧的定子35;布置在定子35之下的电路板36;以及固定到轴承套32的连接板37,所述连接板37具有保持与电路板36的下表面接触的上表面。
套筒31由含油烧结金属制成并成形为大致圆筒形使得其可具有起到轴停靠面的作用的内周面以支撑轴21的外周面。套筒31具有固定在轴承套32的内周面上的外周面。
轴承套32具有用来将套筒31保持到位的圆筒形部分321和从圆筒形部分321径向向外延伸以将定子35保持到位的定子固定部分322。在轴承套3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用于通过压边(caulking)固定盖板33的内伸出部分323,以及相对于内伸出部分323径向向外布置并且用于通过压边固定连接板37的外伸出部分324。径向向外延伸的钩部3211形成在圆筒形部分321的顶端。就这一点而言,防移出元件24的凸缘241定位在钩部3211的轴向下侧。各凸缘241具有相对于钩部3211的外周边径向向内定位的内周边。即使在旋转体20被促使轴向向上移动时,这也确保了各凸缘241的上表面接触钩部3211的下表面,从而限制旋转体20的轴向向上移动。
用于轴向向下吸合转子保持器22的环形吸合磁体25布置在轴承套32的上表面,所述轴承套的上表面与防移出元件24保持轴向正对的关系。
定子35通过粘合剂固定在轴承套32的定子固定部分322。定子35包括由多个轴向分层薄磁性钢板形成的定子铁芯351和由缠绕定子铁芯351的导线形成的线圈352。定子铁芯351由环形芯背部分3511和多个从芯背部分3511径向向外延伸的齿部3512构成。线圈352通过将所述导线缠绕齿部3512多圈形成。
如果从外部电源(未示出)对线圈352供电,则在线圈352和转子磁体23之间形成旋转磁场。因此,旋转体20由绕中心轴线J1作用的转矩沿特定的周向旋转。
<夹持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夹持装置40。图2是图示了所述夹持装置及其附近的放大视图。图3是夹持装置40的俯视图。
图4至8示出了在夹持装置中采用的中心壳41。具体地说,图4是中心壳41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图5是中心壳41的俯视图以及图6是中心壳41的仰视图。图7和8是示出了夹持装置40的停靠部分4141及其附近的放大视图。具体地说,图7是图示了停靠部分4141及其附近的放大视图。图8是停靠部分4141的正视图。
图9至14示出了夹持装置40的爪件42。具体地说,图9是爪件42的立体图,图10是爪件42的正视图,图11是爪件42的俯视图,图12是爪件42的仰视图,图13是爪件42的后视图,并且图14是爪件42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2和3,夹持装置40包括:以与中心轴线J1同轴的关系布置的大致圆盘形的中心壳41;从中心壳41伸出可径向移动的爪件42(本实施方式中有三个爪件);容纳在中心壳41内用来径向向外偏压相应爪件42的弹性元件43(本实施方式中是螺旋弹簧);以及相对于中心壳41径向向外布置并适于接触盘片(未示出)下表面的盘片支撑部分44。
参照图2,转子保持器22的中心伸出部分2221包括内圆筒形部分2221a和用于将内圆筒形部分2221a和轴固定部分221互连的内盖部2221b。内盖部2221b在其内周边接合轴固定部分221。
中心壳41包括下述的基座部分411,所述基座部分的内周面与轴固定部分221的外周面接触并牢固固定于其上。基座部分411具有不与内盖部2221b的上表面接触的下表面。换言之,在基座部分411的下表面和内盖部2221b的上表面之间留出微小的轴向间隙。中心壳41包括下述的圆筒形部分414,其下表面不与盖部222的上表面接触。换言之,在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和盖部222的上表面之间留出微小的轴向间隙。这些结构可使中心壳41非常精确地与转子保持器22连接而不影响基座部分411的下表面的平行性和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的平行性。因此,可精确地设定形成在中心壳41中的停靠部分4141的轴向和径向位置,这样防止了各爪件42在移动中的偏移。
参照图4至9,中心壳41由注塑例如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而整体形成。中心壳41包括:具有与轴固定部分221的外周面接触的内周面的基座部分411;以从基座部分411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基座部分411的轴向上侧的盖部412;从盖部412的外周边径向向外延伸的轴向向下倾斜的引导部分413;从引导部分413的外周边轴向向下延伸的圆筒形部分414;以及与爪件42周向隔开180度的定位爪415(本实施方式中有三个定位爪)。
基座部分411的下表面轴向形成在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之上,并轴向形成在圆筒形部分414的上端之下。在基座部分411的外周面以约120度的周向间隔形成多个接触部分4111。各接触部分4111接触弹性元件43的径向内端。各接触部分4111具有轴向向下延伸的下表面,其位置在基座部分411的下表面之下并在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之上。这允许了弹性元件43的径向内端仅与下述接触面4111a接触,这意味着弹性元件43的径向内端的定位精度只取决于接触面4111a的表面精度。因此,可增加弹性元件43的径向内端的定位精度。此外,通过将各接触部分4111的下表面轴向地形成在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之上,可防止每个接触部分4111的下表面与转子保持器22的盖部222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可相对于转子保持器22精确地布置中心壳41。
以与弹性元件43的延伸方向大致呈垂直的关系在各接触部分411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接触面4111a。在接触面4111a的中心处形成大致呈柱形的径向向外延伸的伸出部分4111b。各接触部分4111的径向内表面沿转子保持器22的中心伸出部分2221的内圆筒形部分2221a的外周面周向延伸以避免各接触部分4111的径向内表面与内圆筒形部分2221a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各接触部分4111的径向内表面由径向向内并且轴向向上(朝盖部412)倾斜的倾斜部分4111c形成。倾斜部分4111c的作用是增加各接触部分4111的厚度,从而提高接触部分4111的强度。这样可使接触面4111a的径向位置更靠近转子保持器22的中心伸出部分2221的内圆筒形部分2221a的外周面。因此,可增加中心壳41的接触面4111a和圆筒形部分414之间的径向距离。因此,可增加爪件42和弹性元件43被安装在其中的空间。这样可提高与爪件42的径向向内移动有关的设计灵活性。还可提高与弹性元件43的径向向内移动有关的设计灵活性。
连接部分416从基座部分411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连接部分416接合圆筒形部分414(或引导部分413)的内周面并且也接合盖部412的下表面。连接部分416以互相平行的关系形成在各接触部分4111的相对的周侧上。各连接部分416具有轴向定位在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之上的下表面。
在各个接触部分4111和连接部分416之间存在一对周向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为从接触面4111a径向向内延伸。换言之,形成一对径向向内凹陷的槽部4161(防接触部分)。
盖部412具有:开口4121,其形成在可伸缩地容纳相应爪件42的位置上;以及开口4122,其与相应定位爪415对准形成。
开口4121形成在引导部分413中以延伸至圆筒形部分414的轴向上部。开口4121具有:增加了周向宽度的宽开口部分4121a,宽开口部分4121a形成在引导部分413的上端和其轴向下侧之间;以及具有轴向向上递减的周向宽度的倾斜部分4121b,倾斜部分4121b形成在引导部分413之中以从宽开口部分4121a轴向向上延伸。倾斜部分4121b有助于避免在注塑过程中脱模时产生毛刺。在薄型盘片驱动装置的情况中,在夹持装置40的盖部412的上表面和移动的盘片的下表面之间存在尺寸不大于约0.1mm的轴向间隙。因此,如果产生轴向向上伸出的毛刺,有可能损坏所述盘片的下表面。这样就留下了在记录及再现盘片期间出错的可能性。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形成倾斜部分4121b防止轴向向上伸出的毛刺的产生,从而可避免损坏盘片的下表面。因此,可提供一种装有非常可靠的夹持装置的马达,当盘片被移动到夹持装置时,所述夹持装置有助于保持盘片免遭损坏。
开口4122形成在定位爪415的相对的周侧上。开口4122在引导部分413和圆筒形部分414中的开口宽度相同。
盖部412具有三个浇口部分4123,所述浇口部分形成在注塑过程中注入树脂材材料的位置中。各个浇口部分4123均形成为圆筒状的槽形。各个浇口部分4123中设置有圆柱状突起4123a。突起4123a形成为在盖部412的上表面之下轴向向上延伸。各浇口部分4123相对于转子保持器22的中心伸出部分2221的内圆筒形部分2221a径向向外形成。各浇口部分4123具有下表面,其轴向向下形成在基座部分411的下表面之下。这有助于提高设计各圆筒形凹陷的浇口部分4123的深度的灵活性。因此,可容易地设计模具,突起4123a可由该模具形成而不会轴向向上伸出越过盖部412的上表面。就此而言,各浇口部分4123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可在径向上与基座部分411重叠。
在盖部412的与突起4111b对准地形成有用来将接触面4111a的突起4111b露出到外部的孔4124。这样就可沿轴向脱模,从而允许容易地形成突起4111b。
定位爪415包括:从盖部412的开口4122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臂部4151;与引导部分413的倾斜度一致延伸的第二臂部4152;以及相对于圆筒形部分414径向向外布置以接触盘片中心开口部分(未示出)的第三臂部4153。通过接触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第三臂部4153起到使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的中心与夹持装置40的中心对准的作用。
用于引导相应爪件42的移动的支撑部分4141以与相应开口4121对准的方式形成在圆筒形部分414中。在停靠部分4141的内周侧上,形成有径向向内并且轴向向下倾斜的斜面4141a。斜面4141a是在周向中没有斜度的平面。曲面部分4141b形成为使得其可接合到斜面4141a的外边(即斜面4141a的上端)。曲面部分4141b包括停靠部分4141的顶端部分。曲面部分4141b接合到停靠部分4141的外周即圆筒形部分414的外周面。斜面4141a和曲面部分4141b是镜面加工形成的。斜面4141a和曲面部分4141b的表面粗糙度按Ry的方式是约0.8μm。这样就可顺滑引导爪件42的径向向内的移动。因此,可减少安装盘片所需的力(盘片安装力)。
在停靠部分4141的周向中心内形成有直线部分4141c。在直线部分4141c的相对的周侧上形成有延伸离开直线部分4141c的周向曲部4141d。
连接部分4142形成为沿周向从停靠部分4141延伸。连接部分4142接合到圆筒形部分414。各连接部分4142具有径向向内并且轴向向下倾斜的上斜面(如图7和8中的虚线所示)。各连接部分4142的倾斜角优选地设定为在备用状态中不接触下述爪件42的爪侧斜面4215的范围内尽可能小。就这一点而言,所述倾斜角是指各连接部分4142的斜面相对于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平面所形成的锐角。通过减小该倾斜角,可使各连接部分4142的内周面的轴向位置变高。换言之,可增加各连接部分4142的内周面的轴向宽度。因此,可提高连接部分4142的强度。这样便可提供一种具有非常可靠的夹持装置的马达,其中,即使在爪件42的爪侧止挡块4216反复接触下述停靠部分4141的平面部分4143a时,所述夹持装置也可保持停靠部分4141和连接部分4142免遭塑性变形。
在圆筒形部分414与各开口4121的周向位置相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陷部分4143,所述第一凹陷部分形成停靠部分4141和连接部分4142的内周面;以及布置在第一凹陷部分4143相对的周侧上的第二凹陷部分4144。
在第一凹陷部分4143的周向中心形成有与径向垂直的平面部分4143a。在第一凹陷部分4143的平面部分4143a的相对周侧上形成有曲面部分4143b,其曲率半径与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下述爪件42的爪侧止挡块4216与平面部分4143a接触。平面部分4143a的周向宽度与停靠部分4141的周向宽度基本相同。
此外,第一凹陷部分4143的周向宽度与下述爪件42的爪部分421的周向宽度基本相同。这样可限制爪件42的周向移动。通过相对于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径向向外地形成第一凹陷部分4143可增加爪件42的径向移动距离。因此,可提高设计爪件42的径向移动的灵活性。
第二凹陷部分4144相对于第一凹陷部分4143径向向内并且也相对于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径向向外形成。各第二凹陷部分4144的周向宽度与以下将说明的爪件42的翼部422的横向延伸部分4222的周向宽度基本相同。这样可提高设计爪件42的径向移动的灵活性使得横向延伸部分4222可相对于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径向向外移动。也可增加圆筒形部分414的径向厚度,从而加强圆筒形部分414的强度。这在需要制成薄型的夹持装置中特别理想。
在圆筒形部分414的外周面的下部——包括其底端——形成有直径减小部分4145,其外径径向减小。直接减小部分4145有助于防止在注塑中心壳41的过程中沿轴向脱模时产生的轴向向下伸出的毛刺。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圆筒形部分414的下表面与盖部222的上表面接触。这样可精确地将中心壳41与转子保持器22连接。
参照图9至14,通过注塑例如聚甲醛等树脂材料整体形成爪件42。爪件42包括爪部421,所述爪部具有用于将盘片保持到位的盘片保持面4213,和一对从爪部421径向向内延伸的翼部422。
爪部421包括:引导部分4211,在将盘片安装至夹持装置40时在爪件42的其它部分中盘片首先与该引导部分接触;曲面形状的末端部分4212,其从引导部分4211的外周边径向向外隆起;盘片保持面4213,其与末端部分4212接合并且径向向内并轴向向下倾斜;滑动部分4214,其在盘片保持面4213的周向中心区域上形成为凹陷形状;以及爪侧倾斜部分4215,其与盘片保持面4213接合并形成在盘片保持面4213之下。
引导部分4211形成为与中心壳41的盖部412的上表面基本平行的平面。引导部分4211的周向宽度小于盘片保持面4213的周向宽度。引导部分4211的相对周向侧上,形成有一对与中心壳41的盖部412的下表面接触的上接触面4211a。引导部分4211从上接触面4211a轴向向上伸出(并且因此可称为上伸出部分)。引导部分4211布置在与中心壳41的盖部412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基本相同的轴向位置中。可在盖部412的厚度范围内降低引导部分4211的轴向高度。如果引导部分4211轴向布置在盖部412之上,则盘片(未示出)在移近中心壳41的上表面时有可能接触引导部分4211。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分4211布置在与盖部412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基本相同的轴向位置中或在盖部412的厚度范围内降低引导部分4211的轴向高度。这样可提供一种非常可靠的马达,其可使所述盘片在经过中心壳41的上表面的径向移动过程中保持不与引导部分4211接触,以及提供一种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将这种马达应用到薄型盘片驱动装置是特别理想的。各上接触面4211a的径向长度与引导部分4211的径向长度基本相同。在各上接触面4211a的外周边中形成有末端侧部分4212a,其是一个曲率半径小于末端部分4212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末端侧部分4212a和末端部分4212形成为当从俯视图观察爪件42时它们具有相同的圆周曲率。
末端部分4212形成为具有与引导部分4211的周向宽度基本相同的周向宽度。优选的是,末端部分4212形成为在从轴向截取的剖面图中观察爪件42时呈半径是0.25mm至0.3mm的圆弧形状。
盘片保持面4213的作用是在盘片安装在盘片支撑部分44上的状态下通过将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的上边压紧来保持盘片。盘片保持面4213具有形成在爪部421的整个周向上的上部。在所述上部的下侧形成有大致呈曲面形状的凹陷部分4213a,在所述凹陷部分的中心区域具有直线部分4213b。盘片保持面4213形成的方式是凹陷部分4213a沿周向对心地定位。因此,盘片保持面4213从正视图看时是倒U形。盘片保持面4213具有一对侧面区域,其形成在凹陷部分4213a的相对周侧上。各侧面区域在其越来越靠近末端部分4212时逐渐变宽。因此,凹陷部分4213a具有逐渐减小的周向宽度,因此增加了盘片保持面4213的面积。这样可增加盘片保持面4213与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接触的面积。因此,可通过减小作用在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上的压力来防止盘片变形。所以,可以增加定位盘片的精确度。此外,如果如上所述盘片保持面4213和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则盘片向上移动的阻力变大。由于爪件42的盘片保持面4213对盘片的移动施加增加的阻力,所以即使盘片在旋转时由于受到外部冲击而倾斜时也可以可靠地保持盘片。
凹陷部分4213a由从盘片保持面4213沿周向连续延伸为曲面的第一曲部4213c、向直线部分4213b倾斜的倾斜部分4213d和从倾斜部分4213d与直线部分4213b沿周向连续延伸为曲面的第二曲部4213e形成。直线部分4213b中形成有径向向内并且轴向向下倾斜而沿周向没有斜度的斜面。直线部分4213b的周向宽度大于停靠部分4141的直线部分4141c的周向宽度。凹陷部分4213a的第二曲部4213e和倾斜部分4213d形成得比停靠部分4141的曲面部分4141d更缓和。这样可防止停靠部分4141的直线部分4141c或其它部分与爪件42的凹陷部分4213a的直线部分4213b或其它部分接触。如果在爪件42的径向向内移动过程中其它部分与另一个部分接触,则这种接触会阻碍爪件42的移动,从而增加盘片安装力。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防止爪件42的任何部分与停靠部分4141互相接触使爪件42沿径向向内的方向顺滑地移动。这样可减小盘片安装力。
相对于凹陷部分4213a径向向内设置有爪侧止挡块4216。爪侧止挡块4216通过与中心壳41的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接触限制爪件42径向向外的移动。爪侧止挡块4216由平面形成,该平面沿径向延伸并且还垂直于轴向延伸。爪侧止挡块4216在凹陷部分4213a内沿周向形成。爪侧止挡块4216的周向宽度大于凹陷部分4213a的直线部分4213b的周向宽度。这样确保了爪件42牢固地保持到位而不会沿周向偏移。在爪侧止挡块4216的相对周侧上形成有周向倾斜部分4216a,其在周向远离爪侧止挡块4216的同时径向向内倾斜。这样便排除了爪件42上除爪侧止挡块4216之外的其它部分与中心壳41的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可防止爪件42沿周向倾斜,在爪侧元件42上除爪侧止挡块4216之外的其它部分与中心壳41的圆筒形部分414接触时会出现这种倾斜的情况。这样可牢固地将爪件42保持到位。
爪侧止挡块4216形成的方式是其周向宽度变得比形成在中心壳41的圆筒形部分414的内周面上的平面部分4143a的周向宽度小。这种结构确保了爪侧止挡块4216仅与平面部分4143a接触,从而更牢固地将爪件42保持到位。
在爪部分421的背面上形成有与弹性元件43的径向外端接触的爪侧接触面4217。在爪侧接触面4217上形成有大致呈圆锥形的伸出部分4217a,其径向向内延伸以接合弹性元件43。弹性元件43接合伸出部分4217a。换言之,伸出部分4217a插入构成弹性元件43的螺旋弹簧内。伸出部分4217a和接触面4217之间的连接部分,即伸出部分4217a的基座面,由直径径向向外增加的环形斜面4217b形成。弹性元件43与环形斜面4217b接触。环形斜面4217b相对于引导部分4211的内表面部分4211b径向向外地布置。也就是说,从剖面图看时,在引导部分4211的内表面部分4211b和伸出部分4217a之间的轴向间隙中形成有凹陷部分4217c。布置在凹陷部分4217c中的弹性元件43和引导部分4211的内表面部分4211b之间形成的轴向间隙的尺寸小于弹性元件43和伸出部分4217a之间形成的轴线间隙的尺寸。这样可限制弹性元件43的轴向移动,在弹性元件43松弛地接合伸出部分4217a的时候会出现这种轴向移动的情况。因此,弹性元件43可沿特定方向将力传给爪件42,从而确保爪件42的稳定的移动。内表面部分4211b的下表面(即轴向正对弹性元件43的表面)由倾斜的倾斜部分4211c形成使得凹陷部分4217c的轴向宽度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增加。这样允许了弹性元件43易于插入凹陷部分4217c中,即使弹性元件43和倾斜部分4211c之间的轴向间隙被设定得很小时也是如此。这意味着弹性元件43可与爪侧接触面4217良好地接触,即使在凹陷部分4217c的轴向宽度被设定得很小时也是如此。所以,可保证爪件42的稳定移动。
各翼部422包括形成在爪侧接触面4217的各相对周侧上的基座部分4221和相对于基座部分4221径向向内并且周向向外形成的横向延伸部分4222。
基座部分4221被形成为其周向宽度与上接触面4211a的周向宽度基本相同。基座部分4221具有倾斜上表面4223,其径向向内并轴向向下倾斜。倾斜上表面4223的倾斜角与爪部分421的爪侧斜面4215的倾斜角基本相同。这允许了在注塑过程中易于脱模。
相应的翼部422的基座部分4221具有在周向正对弹性元件43的内表面4224。基座部分4221的内表面4224的倾斜方向使得内表面4224之间的周向宽度径向向内增加。本实施方式中,倾斜角θ等于5度,这里倾斜角θ是指各内表面4224相对于径向平面形成的锐角。这样,使得互相正对的内表面4224的最窄的部分(即与爪侧接触面4217接触的部分)的周向宽度接近等于弹性元件43的外径。所以,可减少弹性元件43的周向自由移动,从而保证了爪件42的稳定移动。由于内表面4224按以上方式倾斜,所以互相正对的内表面4224之间的周向间隙变得大于在基座部分4221的径向内侧中的弹性元件43的外径。这样可易于将弹性元件43插在相应基座部分4221的内表面4224之间。因此,可易于制造所述夹持装置。带倾斜角形成的内表面4224使得在注塑过程中易于脱模。
横向延伸部分4222从基座部分4221径向向内延伸。横向延伸部分4222具有径向外斜面,其在周向远离基座部分4221的同时径向向内倾斜。横向延伸部分4222的斜面径向正对中心壳41的第二凹陷部分4144的内周面。通过在横向延伸部分4222中形成斜面,可防止所述斜面与第二凹陷部分4144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由于爪件42的径向向外移动被限制,所以爪件42中除爪侧止挡块4216之外的其它部分不与中心壳41接触,所述止挡块与中心壳41的第一凹陷部分4143的平面部分4143a接触。所以,在备用状态中可稳定地保持爪件42的周向位置。
横向延伸部分4222周向地正对槽部4161,所述槽部形成在中心壳41的各个接触部分4111和连接部分416之间。这意味着允许横向延伸部分4222越过接触面4111a径向向内移动。所以,可增加爪件42径向向内移动的距离并且也可提高设计爪件42的径向向内移动的灵活性。也可提高设计各翼部422的径向长度的灵活性。
由于槽部4161周向地正对横向延伸部分4222,所以可增加各接触部分4111的周向宽度。如以上所述,各接触部分4111的内周面形成为沿转子保持器22的内圆筒形部分2221a的外周面延伸的曲面。此外,接触面4111a是与径向垂直的面。因此,各接触部分4111形成为其径向厚度朝其周向端部逐渐增加。就这一点而言,随着各个接触部分4111的周向宽度变大,各接触部分4111的相对的周向端部的径向厚度增加。这样可增加接触部分4111的强度。优选的是,各接触部分4111具有高强度,特别是因为弹性元件43将径向向内的作用力传给各个接触部分4111以及因为弹性元件43的偏压力随爪件42的径向移动变化。因此,采用周向宽度增加的结构是理想的,正如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分4111。
横向延伸部分4222具有周向地正对弹性元件43的内表面4222a。内表面4222a由倾斜以沿径向向内的方向互相离开(本实施方式中以约5度的倾斜角θ,这里倾斜角θ是指各内表面4222a相对于径向平面形成的锐角)的斜面形成。
横向延伸部分4222的上表面的倾斜角与基座部分4221的上表面4223的倾斜角相同。
基座部分4221的下表面和横向延伸部分4222形成为大致的球形。因此,爪件42在两点处接触转子保持器22的盖部222的上表面。在备用状态中,基座部分4221和横向延伸部分4222的各下表面具有第一接触部分4225(参见图15),其周向位置位于各翼部422的中心。各下表面在其远离第一接触部分4225的同时轴向向上弯曲(即变成远离盖部222)。第一接触部分4225的径向位置相对于爪部421径向向内地设定。
<备用状态>
接下来将参照图15说明夹持装置40的备用状态,图15示出了保持在备用状态的夹持装置40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图15中省略了弹性元件43。
参照图15,爪件42保持静止,其状态是爪部分421的滑动部分4214保持与停靠部分4141接触,上接触部分4211a保持与盖部222的下表面接触,各翼部422的第一接触部分4225保持与盖部222的上表面接触,并且爪侧止挡块4216保持与停靠部分4141的平面部分4143a接触。这种接触使爪件42保持在指定的姿势。
在备用状态中,爪件42的爪侧斜面4215保持最靠近将停靠部分4141和圆筒形部分414互相连接的连接部分4142(图15中用虚线表示)。连接部分4142的上斜面的内外周边可轴向向上定位,只要所述斜面在备用状态中不接触爪侧斜面4215。这样可增加连接部分416的轴向高度,从而提高连接部分4142的强度。
在备用状态中,引导部分4211的轴向高度基本上等于或轴向低于中心壳41的盖部412的上表面的轴向高度。这种结构可防止爪件42的引导部分4211在盘片移动贴近夹持装置40的盖部412的上表面时接触所述盘片的下表面。
<盘片安装过程中爪件42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16至18说明在将盘片D1安装至夹持装置40时爪件42的操作。图16是图示了盘片D1开始接触夹持装置40的状态的示意性半剖面图。图17是图示了爪件42径向向内移动到最大可能的程度的状态的示意性半剖面图。图18是图示了盘片D1由爪件42保持到位的状态的示意性半剖面图。就此而言,盘片D1是通过将两个盘片基体粘合在一起制成的层叠盘片。
参照图16,盘片D1的中心开口部分D1a的下端接触爪件42的引导部分4211的上表面。这样使得盘片D1将轴向向下的作用力传给爪件42。作为响应,爪件42的末端部分4212绕上接触面4211a的径向内边与盖部412的下表面的接触点轴向向下旋转。在这种旋转的同时,爪件42径向向内移动,此时滑动部分4214沿停靠部分4141的上表面滑动。
参照图17,如果盘片D1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中进一步轴向向下移动,盘片D1的中心开口部分D1a的内周面接触爪件42的末端部分4212。这种状态中,爪件42的末端部分4212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保持轴向向下移动。此外,爪件42的横向延伸部分4222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保持径向向内移动。此外,横向延伸部分4222的径向位置相对于中心壳41的接触面4111a的径向位置径向向内布置。换言之,各横向延伸部分4222的一部分被容纳在槽部4161内。
参照图16和17,各翼部422的下表面从第一接触部分4225的径向向外的位置中接触盖部222的上表面。由于各翼部422的下表面是大致的球形,其点对点地接触盖部222的上表面。这样减小了翼部422和盖部2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作用在爪件42和盖部222之间的摩擦力。所以,爪件42可以以顺滑的方式径向向内移动。因此,可减小将盘片D1安装至夹持装置40所需的力。
当爪件42径向向内移动时,爪件42的滑动部分4214沿停靠部分4141的曲面部分4141b滑动。这意味着滑动部分4214在其滑移过程中线对线地接触停靠部分4141。这有助于减小作用在滑动部分4214和停靠部分4141之间的摩擦力。所以,爪件42可以以顺滑的方式径向向内移动。因此,可进一步减少将盘片D1安装至夹持装置40所需的力。
参照图18,一旦盘片D1的下表面被支撑在盘片支撑部分44的上表面上,爪件42的末端部分4212就从图17所示的状态轴向向上移动。此外,爪件42被致使径向向外移动。爪件42的盘片保持面4213接触盘片D1的中心开口部分D1a的上边,爪件42借此将盘片D1保持到位。
图18所示的状态中,盘片保持面4213布置在凹陷部分4213a之上的末端侧上的区域接触盘片D1的中心开口部分D1a的上边。换言之,盘片保持面4213的连续延伸的周向区域接触盘片D1的中心开口部分D1a的上边。这有助于增加盘片保持面4213接触中心开口部分D1a的面积。因此,可减小盘片保持面4213作用在中心开口部分D1a上的压力。所以,可防止盘片保持面4213引起的盘片D1变形。这样可高度精确地将盘片D1与夹持装置40对准。
由于盘片D1在很宽的面积上接触盘片保持面4213,所以盘片D1很难与夹持装置40分开,即使在盘片D1旋转过程中由外部冲击等将盘片倾斜力传给盘片D1时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盘片D1和盘片保持面4213之间增大的接触面积起到增大在中心开口部分D1a被促使抵推盘片保持面4213轴向向上移动时作用的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可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非常可靠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在盘片旋转过程中可保持所述盘片不会被移除。
<在安装薄盘片的情况下所述爪件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19说明爪件42在具有比盘片D1小的轴向厚度的盘片D2被安装至夹持装置40时的操作。图19是图示了盘片D2被安装至盘片安装部分44的状态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参照图19,当盘片D2被安装到位时,爪件42比盘片D1被安装到位时径向移动得更加向外。这是因为盘片D2的中心开口部分D2a的上边的轴向位置比盘片D1的低,从而降低了盘片保持面4213和盘片D2的中心开口部分D2a的上边之间的接触位置。由于盘片保持面4213是由轴向向下并且径向向内倾斜的斜面形成的,所以盘片保持面4213和具有减小的轴向厚度的盘片D2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相对于盘片保持面4213和盘片D1之间的接触点在径向上更加向内。因此,盘片D2保持与相对于凹陷部分4213a周向向外定位的盘片保持面4213接触。
当盘片D2被安装到位时,爪件42的末端部分4212比当盘片D1被安装到位时更加从中心开口部分D2a径向向外定位。这意味着在将盘片D2从夹持装置40移开时爪件42需要移动的距离比在移开盘片D1时需要移动的距离更长。因此,与盘片D1相比难以将盘片D2从夹持装置移开。
<盘片驱动装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20说明装有所述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图20是所述盘片驱动装置的轴向截取的示意性半剖面图。
参照图20,盘片驱动装置50包括:主轴马达51,其用于旋转在中心具有开口61的盘片60,马达51被插入盘片60的开口61中以将开口61的中心同轴地对准盘片60的旋转轴线;光读取机构52,其用于通过向盘片60发射激光光束在盘片60上记录信息和从盘片60再现信息;齿轮机构53,其用于沿盘片60的径向移动光读取机构52;以及壳体54,其用于容纳主轴马达51、光读取机构52和齿轮机构53。
主轴马达51和光读取机构52由底架55保持到位。由于底架55被致使至少在轴向移动,所以盘片60在开口61处被安装至主轴马达51的夹持装置。底架55设置有孔并且光读取机构52布置在该孔内。
齿轮机构53包括马达531,其具有输出轴和与该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532,其用于接收接收马达531的扭矩。
在壳体54内形成有薄隔离板541,其用于将盘片60与齿轮机构53隔开。此外,壳体54具有出入开口542,盘片60经该出入开口插入和取出。
光读取机构521包括用于发射激光光束的记录和再现单元521以及用于移动该记录和再现单元521的移动单元522,移动单元522设置为与沿盘片60的径向移动的记录和再现单元521的移动方向成直角。移动单元522具有啮合部分522a,其啮合从动齿轮532。记录和再现单元521与移动单元522啮合并因此径向移动。
从动齿轮532通过啮合与马达531连接的齿轮部分531a而旋转。移动单元522由于从动齿轮532保持与移动单元522的啮合部分522a啮合而径向移动。由于移动单元522的移动,记录和再现单元521径向移动。
将所述马达10应用在盘片驱动装置50的主轴马达51上便可提供一种非常可靠的盘片驱动装置,其能够防止盘片60在旋转过程中从夹持装置40移开。
相应地,可提供一种非常可靠的盘片驱动装置,其能够防止在将盘片60安装至主轴马达51时可能产生的记录和再现错误。
虽然上文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变型和改型。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包括:
夹持装置,其用于以可分离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分的盘片;
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能够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转子磁体;
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轴的轴承件;以及
转子保持器,其具有:用于将所述转子磁体保持到位的圆筒形部分;从所述圆筒形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盖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轴固定部分,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在其中心区域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轴承件的一部分的圆筒形中心伸出部分,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轴向布置在所述转子保持器之上并且包括:所述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插入其中的中心壳,所述中心壳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的圆筒形部分、用于盖住所述中心壳的圆筒形部分的轴向上侧的盖部和固定到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的基座部分;容纳在所述中心壳内的弹性元件;以及保持与相应弹性元件接触的爪件,所述爪件能够径向移动以将所述盘片保持到位,并且
其中所述中心壳除了其基座部分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接触之外,所述中心壳的其它部分均与所述转子保持器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转子保持器通过挤压金属板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基座部分具有牢固固定至所述轴固定部分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和与所述弹性元件接触的外周面,
在所述基座部分的外周面的周向部分上形成有接触部分,各接触部分具有接触相应弹性元件的接触面,并且
所述接触面延伸以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的外周面径向重叠,并且各弹性元件的一端仅接触相应的接触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包括内圆筒形部分和用于将所述内圆筒形部分和所述轴固定部分互连的内盖部,
所述内圆筒形部分和所述内盖部通过具有圆形外表面的弯曲部分互相接合,并且
各接触部分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弯曲部分相对的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接触部分的内表面沿所述中心伸出部分的内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弯曲。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马达,其中在各所述接触面处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伸出部分,
所述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并且各所述弹性元件接合相应接触面的伸出部分,并且
所述接触面的伸出部分与所述斜面径向重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在各所述接触面的相对周侧上形成有一对径向向内凹陷的防接触部分以避免与相应爪件接触。
8.一种马达,包括
夹持装置,其用于以可分离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分的盘片;
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能够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转子磁体;
用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轴的轴承件;以及
转子保持器,其具有:用于将所述转子磁体保持到位的圆筒形部分;从所述圆筒形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盖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轴固定部分,所述转子保持器的盖部在其中心区域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轴承件的一部分的圆筒形中心伸出部分,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轴向布置在所述转子保持器之上并且包括:所述盘片的中心开口部分插入其中的中心壳,所述中心壳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的圆筒形部分、用于盖住所述中心壳的圆筒形部分的轴向上侧的盖部和固定到所述转子保持器的轴固定部分的基座部分;容纳在所述中心壳内的弹性元件;以及保持与相应弹性元件接触的爪件,所述爪件能够径向移动以将所述盘片保持到位,
其中所述中心壳通过注塑树脂材料形成,
其中所述盖部具有多个浇口部分,在注塑过程中所述树脂材料通过所述浇口部分注入,并且
其中所述浇口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子保持器的中心伸出部分径向向外地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中心壳通过注塑树脂材料形成,并且
所述中心壳具有减小直径部分,该部分的外径在包括所述中心壳底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的下部处径向减小。
10.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装有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马达,所述盘片驱动装置包括:
光读取机构,其用于在所述盘片上光学地记录信息和从所述盘片再现信息;
移动机构,其用于沿所述盘片的径向移动所述光读取机构;以及
底架,所述马达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底架具有开口,所述光读取机构被布置在该开口内。
CN2008100875120A 2007-03-19 2008-03-19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70650 2007-03-19
JP2007070650A JP4978257B2 (ja) 2007-03-19 2007-03-19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712A true CN101271712A (zh) 2008-09-24
CN101271712B CN101271712B (zh) 2010-09-15

Family

ID=39776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5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712B (zh) 2007-03-19 2008-03-19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2902B2 (zh)
JP (1) JP4978257B2 (zh)
KR (1) KR100949208B1 (zh)
CN (1) CN1012717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136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1771318B (zh) * 2008-12-29 2012-09-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6208B2 (ja) * 2006-06-29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保持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ユニット
JP4534256B2 (ja) * 2006-11-16 2010-09-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992497B2 (ja) * 2007-03-19 2012-08-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076573B2 (ja) * 2007-03-19 2012-11-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978257B2 (ja) * 2007-03-19 2012-07-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092476B2 (ja) * 2007-03-19 2012-12-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992955B1 (ko) 2008-10-07 2010-11-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의 클램프 장치
KR101509512B1 (ko) * 2008-10-07 2015-04-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KR101101516B1 (ko) * 2010-04-23 2012-01-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크 척킹 장치, 모터 및 이를 탑재한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JP2012160225A (ja) * 2011-01-31 2012-08-23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5043U (ja) * 1984-03-21 1985-10-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駆動機構
US5001700A (en) * 1989-03-30 1991-03-19 Literal Corporation Disk clamp and centering apparatus for a beam addressable disk drive system
US5014143A (en) * 1989-03-31 1991-05-07 Hitachi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Co., Ltd. Data recording disk chuck mechanism
JPH0380549U (zh) * 1989-12-04 1991-08-19
JP3384002B2 (ja) * 1992-01-24 2003-03-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テーブル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KR930003031A (ko) * 1991-07-20 1993-02-23 강진구 광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구동장치
US5426548A (en) * 1992-02-29 1995-06-20 Nippon Densan Corporation Disk clamping assembly for a low profile disk drive apparatus
JP3123283B2 (ja) * 1993-01-29 2001-01-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5774445A (en) * 1993-08-09 1998-06-30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c clamp mechanism having radial disposed disc pressing elements
JPH1080119A (ja) 1996-09-05 1998-03-2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6041033A (en) * 1996-12-18 2000-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holding device
JP3355973B2 (ja) * 1996-12-18 2002-12-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保持装置
JPH1173722A (ja) 1997-07-04 1999-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保持装置
JPH1155900A (ja) 1997-07-30 1999-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6249506B1 (en) * 1998-01-27 2001-06-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dium attaching device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H11262214A (ja) 1998-03-11 1999-09-24 Nippon Seiko Kk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6222818B1 (en) * 1998-03-18 2001-04-24 Kabushiki Kaisha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Disc chucking mechanism
JPH11296942A (ja) * 1998-04-09 1999-10-2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のチャック装置
JP3640818B2 (ja) 1998-11-30 2005-04-20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小型モータ
WO2000033303A1 (en) * 1998-11-30 2000-06-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lamping device for a disc-shaped information carrier
JP4018287B2 (ja) * 1999-03-19 2007-12-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TW448419B (en) * 1999-05-24 2001-08-01 Ind Tech Res Inst Disk clamping mechanism
JP2000339802A (ja) * 1999-05-27 2000-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保持装置
JP2001286113A (ja) 2000-03-30 2001-10-12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339896A (ja) 2000-05-30 2001-12-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76742A (ja) 2000-12-08 2002-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のロータ抜け止め機構およびロータ抜け止め機構を具備した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JP2002190149A (ja) * 2000-12-20 2002-07-05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US6756711B2 (en) * 2000-12-27 2004-06-29 Asmo Co., Ltd. Motor having control circuit board for controlling its rotation
KR100573252B1 (ko) * 2001-01-10 2006-04-25 티아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클램프장치
JP2002312999A (ja) * 2001-04-16 2002-10-2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045105A (ja) 2001-08-02 2003-02-14 Canon Inc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3813485B2 (ja) 2001-10-16 2006-08-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テーブル装置
US6806601B2 (en) * 2002-03-20 2004-10-19 Nidec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an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JP3946103B2 (ja) * 2002-08-08 2007-07-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調芯機構、情報再生機構及び情報記録機構
US6957443B2 (en) * 2002-11-27 2005-10-18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Holding device for an optical disk drive
TW555132U (en) * 2002-12-25 2003-09-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Disk clamper device
JP2005251304A (ja) 2004-03-04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3822610B2 (ja) 2004-03-04 2006-09-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2005251303A (ja) * 2004-03-04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3889009B2 (ja) 2004-03-04 2007-03-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4260654B2 (ja) 2004-03-04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US7480927B2 (en) * 2004-03-04 2009-01-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Chucking apparatus
JP3822608B2 (ja) 2004-03-04 2006-09-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US7581235B2 (en) * 2004-03-04 2009-08-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Chucking apparatus
US7412713B2 (en) * 2004-03-04 2008-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hucking apparatus
JP3851908B2 (ja) 2004-03-04 2006-11-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3822609B2 (ja) 2004-03-04 2006-09-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3822611B2 (ja) 2004-03-04 2006-09-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2005253239A (ja) 2004-03-05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576863B1 (ko) * 2004-03-25 2006-05-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크드라이브의 디스크 척킹장치
JP4596308B2 (ja) 2004-06-08 2010-1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113522B2 (ja) * 2004-08-04 2008-07-0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及びこの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を用いた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593924B1 (ko) * 2004-09-01 2006-06-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디스크 척킹장치
JP4481916B2 (ja) * 2004-10-20 2010-06-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
JP2006196139A (ja) * 2004-12-15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7166799A (ja) * 2005-12-14 2007-06-28 Nippon Densan Corp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KR100733246B1 (ko) * 2006-06-27 2007-06-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턴테이블조립체
JP4946208B2 (ja) 2006-06-29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保持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ユニット
JP4872505B2 (ja) * 2006-07-20 2012-0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047263A (ja) * 2006-08-21 2008-02-28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618214B2 (ja) * 2006-08-21 2011-01-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535045B2 (ja) * 2006-08-21 2010-09-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047265A (ja) * 2006-08-21 2008-02-28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7802272B2 (en) * 2006-09-04 2010-09-21 Nidec Corporation Chucking device, and motor and disc drive device having loaded thereon a chucking device
JP4534256B2 (ja) * 2006-11-16 2010-09-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092476B2 (ja) * 2007-03-19 2012-12-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978257B2 (ja) * 2007-03-19 2012-07-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076573B2 (ja) * 2007-03-19 2012-11-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992497B2 (ja) * 2007-03-19 2012-08-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318B (zh) * 2008-12-29 2012-09-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02624136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2624136B (zh) * 2011-01-31 2014-08-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32902B2 (en) 2011-10-04
US20080235717A1 (en) 2008-09-25
KR20080085721A (ko) 2008-09-24
CN101271712B (zh) 2010-09-15
JP2008234736A (ja) 2008-10-02
KR100949208B1 (ko) 2010-03-24
JP4978257B2 (ja)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1712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271711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271709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271710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US5501760A (en) Disc table for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7667362B2 (en) Disc drive apparatus mounted with improved clamping mechanism
KR20090023172A (ko) 척킹장치 및 이 척킹장치를 탑재한 브러시리스 모터 및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KR100480788B1 (ko) 박형 스핀들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마이크로 드라이브 장치
JP3332869B2 (ja) 情報記憶ディスク用の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
JPH10106134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2157162B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器
JP2003061304A (ja) ディスク装置
US20060267423A1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unit
JP2006252623A (ja) 記録ディスク載置装置、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213812A (ja)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US8607256B2 (en) Spindle motor
JP2007184060A (ja) レンズホルダ、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光ヘッド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H09231674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0298931A (ja) 回転バランス修正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130193815A1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c drive device
JPS6087473A (ja) 磁気ヘツド位置決め機構
CN102648567A (zh) 主轴电机
CN101826349A (zh)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