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6448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6448B
CN101266448B CN200810085362.XA CN200810085362A CN101266448B CN 101266448 B CN101266448 B CN 101266448B CN 200810085362 A CN200810085362 A CN 200810085362A CN 101266448 B CN101266448 B CN 1012664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torque
print processing
paper
ink powder
w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53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6448A (zh
Inventor
立石嘉信
难波丰明
谷口匡
御喜田俊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6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6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6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64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具备:定影辊,使转印到纸张上的墨粉图像定影;清洁构件,通过以与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接触的形态从动旋转的金属辊来清洁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驱动控制部件,在预先设定的预定定时,以比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仅高预先设定的一定速度的旋转速度使所述定影辊高速旋转;负载转矩检测部件,检测所述定影辊的驱动源的负载转矩;以及判定部件,基于在通过所述驱动控制部件的高速旋转中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检测的负载转矩,判定所述清洁构件的污染程度。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基于2007年3月1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065507号要求优先权。由此将其全部内容都包含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及搭载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具备清洁构件,该清洁构件中设有以与定影辊的外周面接触的形态从动旋转的金属辊,所述定影辊使转印的墨粉图像定影到纸张上,通过该金属辊清洁定影辊的外周面。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纸张上的未定影墨粉熔化、固定的定影装置。在这种定影装置中,采用热定影辊方式,即,将纸张夹入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压接部(定影夹持部)进行传送,同时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来加热纸张和对纸张加压,使得纸张上的墨粉加热熔化并定影。
在这种热定影辊方式的定影装置中,通过配置在加热辊内部的发热源(加热器)加热两辊表面。因此,被传送的纸张在定影夹持部熔化,且墨粉被固定(定影)在纸张上。这时,纸张上的未定影墨粉不会全部固定在纸张上,经由加热辊或定影夹持部成为附着在加压辊的状态。因此,在加热辊及加压辊上分别配置用以清扫附着状态的“污染墨粉”的清洁构件。其中,清扫加压辊表面的清洁构件一般是以与加压辊外周面接触的形态从动旋转的金属辊。
近年,以能进行两面打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多功能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两面打印的场合,传送纸张的非定影面(加压辊侧)也有图像信息(墨粉图像),因此这种状态的纸张通过定影夹持部时,通过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和施加到定影夹持部的压力,使半熔化状态的墨粉也附着到加压辊侧。
在这种场合,可配置与加热辊侧同样大规模的清洁构件(卷筒纸(web)清洁单元等)作为配置在加压辊上的清洁构件,但是在这情况下,不仅导致装置的大型化,而且导致装置驱动源的负载增大,因此通常作为加压辊侧的清洁构件,往往采用上述的金属辊。
于是,一直以来提出了根据这种金属辊来改善清洁性能的定影装置方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166626号公报)。该定影装置将加压辊的表面温度总是保持在一定温度(例如,150℃),使附着加压辊的污染墨粉处于熔化状态,从而提高了通过配置在加压辊外围的清洁构件即金属辊的回收效率。
可是,如上述那样使两面打印多样化时,由于附着加压辊的墨粉量也增加,仅用金属辊清洁时,在装置设计阶段设定的金属辊替换周期来到之前,金属辊污染会很严重,存在污染墨粉反向转移到加热辊或污染传送纸张背面等发生的可能性高的问题。而且,如上述日本特开2001-166626号公报所示,当提高了金属辊的回收率时,金属辊的替换周期会进一步缩短,因此会频繁地发生污染墨粉反向转移到加热辊或污染传送纸张背面等。
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若金属辊的污染超过某一水平,则强制停止装置的驱动(制动(lock)状态),从而防止品质下降。但是,对用户来说,装置突然停止是预测以外的情况,如果能在事前进行任何预告或警告就方便很多。
作为进行这种预告或警告的方法有例如用累积打印张数设定金属辊的替换周期,例如设定为在10万张时要替换的场合,如果累积的打印处理张数例如达到8万张就进行替换时期的预告的方法。
但是,如上述那样将两面打印等多样化时和未多样化时,金属辊的污染程度出现很大差异,因此只以简单的累积打印张数进行预告的方法只是可靠性低的安慰程度的预告。实际上可在检测纸张污染后发出预告或警告,但这需要检测纸张的墨污染的机构或电路结构,并且还需要用以判断污染的判断方法,并非很实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如表示金属辊的污染与定影驱动源的制动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图11所示,定影驱动部的负载状态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时刻或维护结束时刻的初始状态开始,负载逐渐增大。如上所述,通常在定影装置中配置加热辊、加压辊、加热辊侧的清洁构件即卷筒纸清洁单元及加压辊侧的清洁构件即金属辊作为旋转构件。其中,卷筒纸清洁单元通过独立驱动来与加热辊相同速度旋转,以使未污染的新纸张(fresh sheet)总是供给到加热辊表面,从而不考虑该卷筒纸清洁单元和加热辊的接触部分上的负载增大。另外,加热辊表面被卷筒纸清洁单元清扫,加压辊表面也被金属辊清扫,因此只要确实进行了清扫,这些加热辊及加压辊本身上负载增大的可能性少。因而,认为定影驱动部负载增大的主要因素是配置在加压辊外围并从动旋转的金属辊因回收污染墨粉而外径增大,导致与加压辊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大的结果。即,认为金属辊的污染程度以定影驱动部的负载增大来体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构思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不追加新机构或电路的情况下,以监视定影驱动部的负载增大的简单方法来检测金属辊的污染程度,并在发生纸张污染之前确实地进行金属辊替换等的预告或警告。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定影辊,使转印到纸张上的墨粉图像定影;清洁构件,通过以与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接触的形态从动旋转的金属辊来清洁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驱动控制部件,在预先设定的预定定时,以比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仅高预先设定的一定速度的旋转速度使所述定影辊高速旋转;负载转矩检测部件,检测所述定影辊的驱动源的负载转矩;以及判定部件,基于在通过所述驱动控制部件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检测的负载转矩,判定所述定影辊的污染程度。
这里,所述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最好设定在所述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的1.3~2.0倍范围内。当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在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以下也称为“处理(process)速度”)的1~1.3倍(其中,小于1.3)范围内时,负载转矩上几乎不出现差距,因此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检测精度。另外,若超过2.0倍,则各辊会以相当高的速度旋转,因此各辊的表面有可能因与加热辊或加压辊表面接触的纸张剥离爪而受伤。因此,从检测精度和防止零件损伤的观点来说,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最好在处理速度的1.3~2.0倍范围内,若设定在1.3~1.5的范围内则更好。
另外,所述金属辊是由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的所述定影辊中与所述加压辊接触的金属辊,所述驱动源是所述加热辊的驱动源。
这里,所述判定部件的判定具体如下。
即,所述判定部件构成为:当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在所述定影辊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检测的驱动源的负载转矩超过基于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在打印处理中检测的负载转矩而设定的警告检测值时,进行预告通知,以预告接近了清洁构件的替换或清扫定时。
另外,所述判定部件构成为:当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在打印处理中检测的负载转矩超过所述警告检测值时,进行警告清洁构件的替换或清扫定时的警告告知。
作具体说明则如图4所示,加热辊的驱动源的负载转矩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时刻或维护结束时刻的初始状态开始逐渐增大。在本例中直线形状增大,但是实际上随着打印模式,金属辊污染程度的进程也不是恒定的,因此认为以若干曲线状态增加,但在这里为了简单说明而作成直线形状。
这里,图中实线表示的直线A1是对应处理速度的负载转矩的变化,虚线表示的直线A2是以处理速度的例如1.5倍高速旋转时的负载转矩的变化。另外,在该图表中设定了装置成为制动状态的制动水平和稍在该水平之下的警告水平。这些水平是这样设定的:预先通过实验求出在实际驱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动作时加热装置因驱动源的负载增大而停止驱动时的负载转矩,将这时的负载转矩的水平设定为制动水平Ls,比该制动水平Ls稍低的水平设定为警告水平Lc。
这里,判定部件例如在时刻t3的定时,若使定影辊以高速旋转,则高速旋转中负载转矩会成为警告水平Lc,因此在该时刻进行预告通知。另外,判定部件在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时,若负载转矩达到警告水平Lc(时刻t4),则会在该时刻进行警告通知。这些预告通知或警告通知可为电子音的通知或声音合成的通知,也可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消息来通知,还可通过组合它们来进行通知。
这里,判定污染程度的预定定时(图4的时刻t3等),可为打印处理刚结束后旋转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或者依据升温开始电机驱动时,或者从省电模式的恢复时的任何1个以上的定时。
将预定定时设为打印处理刚结束后旋转的打印后旋转时的场合,具有在之前打印处理而金属辊上新附着很多污染墨粉时,能够立刻判定其附着状态的优点。
另外,将预定定时设为依据升温开始电机驱动时的场合,在该时刻加热辊和加压辊都处于温度低的状态,附着在金属辊上的墨粉确实被固化。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高速旋转,容易使附着在金属辊的污染墨粉的影响更加明确地以驱动源的负载转矩变化来体现,从而能以更高精度检测金属辊的污染状态。
另外,将预定定时设为从省电模式的恢复时的场合,与上述依据升温开始电机驱动时同样,在该时刻加热辊和加压辊都处于温度低的状态,附着在金属辊上的墨粉确实被固化。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高速旋转,容易使附着在金属辊的污染墨粉的影响更加明确地以驱动源的负载转矩变化来体现,从而能以更高精度检测金属辊的污染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控制部件可构成为在进行了本装置的维护时,以从该维护结束后开始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达到预先设定的预定张数后的预定定时进行高速旋转控制。即,在刚作完维护后,金属辊上未附着污染墨粉,即使其后因打印处理而附着了一些污染墨粉,这也在金属辊的墨粉附着的容许范围内。因而,在维护后,例如进行了100张的打印处理时,即使在打印刚结束后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由判定部件进行判定处理也没有意义。因此,本发明中考虑这点,例如金属辊的替换周期的基准设定在累积打印处理张数10万张时,例如将预定张数设定为5万张。然后,到这5万张为止不作本发明的判定处理,而在超过5万张并在金属辊上附着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墨粉的阶段,其后以预定定时进行判定处理即可。从而,可避免刚维护后没必要的判定处理的实施。
另外,本发明中,预先设定的所述预定张数对应于从所述维护结束后开始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可准备多种。这时,多种预定张数的间隔可设定为随着接近下次维护的开始而减少的张数间隔。还有,所述驱动控制部件可构成为每分别累积该多种预定张数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高速旋转控制。
具体地说,将预定张数设定为5万张、6万张、6万5千张、6万8千张、7万张这5种的场合,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5万张时,比较部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1次判定处理,然后到6万张为止不作判定处理,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6万张时,比较部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2次判定处理,然后到6万5千张为止不作判定处理,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6万5千张时,比较部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3次判定处理,然后到6万8千张为止不作判定处理,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6万8千张时,比较部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4次判定处理,然后到7万张为止不作判定处理,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7万张时,比较部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5次判定处理。然后,由于这以后越来越接近下次的维护时期,因此每到预定定时,进行判定处理即可。但是,上述具体例仅仅是一个例子,其后也可更加详细地设定预定张数。
另一方面,与这样详细设定预定张数的场合相反,可以将多种预定张数的间隔设定为一定张数的间隔。例如,在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5万张后,例如每作100张打印处理就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判定处理也可。
由于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无需追加新的机构或电路,而以监视定影驱动部的负载增大的简单方法,通过检测金属辊的污染程度,能够在发生纸张污染之前确实地进行金属辊替换等的预告或警告。另外,通过进行这种预告或警告,能够避免图像形成装置的不必要的紧急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定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概略示出从侧面观看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定影装置中旋转驱动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金属辊的污染与定影驱动源即电机的制动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用以说明传统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用以说明传统驱动控制方法的时序图。
图7是用以说明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用以说明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方法1的时序图。
图9是用以说明考虑了预定张数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方法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以说明考虑了预定张数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方法的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金属辊的污染与定影驱动源的制动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定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取得从原稿用纸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并在记录用纸上形成由该图像数据表示的单色图像,若大分其结构,则由原稿用纸传送部(ADF)101、图像读取部102、印刷部103、记录用纸传送部104及给纸部105构成。
在原稿用纸传送部101中,若在原稿放置架11上放置了至少1张原稿用纸,则从原稿放置架11一张一张地抽出原稿用纸加以传送,并引导该原稿用纸通过图像读取部102的原稿读取窗102a,然后将该原稿用纸排出到排纸架12。
在原稿读取窗102a上方配置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Sensor)13。该CIS13在原稿用纸通过原稿读取窗102a时,主扫描方向上重复读取原稿用纸背面的图像,输出表示原稿用纸背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图像读取部102在原稿用纸通过原稿读取窗102a时,通过第一扫描单元15的灯使原稿用纸表面曝光,并通过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16的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用纸表面的反射光导入成像透镜17,通过成像透镜17,使原稿用纸表面的图像成像于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18上。CCD18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复读取原稿用纸表面的图像,并输出表示原稿用纸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而且,当原稿用纸置于图像读取部102上面的稿台玻璃上时,使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16相互维持预定速度关系并同时移动,通过第一扫描单元15使稿台玻璃上的原稿用纸表面曝光,并通过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16将来自原稿用纸表面的反射光导入成像透镜17,由成像透镜17使原稿用纸表面的图像成像于CCD18上。
通过微型计算机等控制电路,对从CIS 13或者CCD18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然后输出到印刷部103。
印刷部103在纸张上记录由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该印刷部103具备感光鼓21、带电器22、光写入单元23、显影器24、转印单元25、清洁单元26及定影装置27等。
感光鼓21单向旋转,用清洁单元26清洁其表面后,用带电器22使其表面均匀带电。带电器22可为充电型,也可为与感光鼓21接触的辊型或电刷型。
光写入单元23是具备两个激光照射部28a、28b及两个反射镜组29a、29b的激光扫描单元(LSU)。该光写入单元23被输入图像数据,使各激光照射部28a、28b分别射出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经由各反射镜组29a、29b使这些激光照射到感光鼓21,曝光均匀带电的感光鼓21表面,在感光鼓21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为了对应高速打印处理,该光写入单元23采用具备两个激光照射部28a、28b的双光束方式,从而减轻伴随照射定时的高速化而产生的负担。
另外,光写入单元23可采用将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形的EL写入头或LED写入头,以替代激光扫描单元。
显影器24将墨粉供给到感光鼓21表面,使静电潜影显影,并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墨粉图像。转印单元25将感光鼓21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张传送部104传送的记录用纸上。定影装置27对记录用纸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记录用纸上的墨粉图像定影。然后,通过纸张传送部104将记录用纸进一步传送并排出到排纸架47。另外,清洁单元26除去并回收显影、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的墨粉。
这里,转印单元25具备转印带31、驱动辊32、从动辊33及弹性导电性辊34等,将转印带31架在该各辊32~34和其它辊上,使之旋转。转印带31具有预定电阻值(例如,1×109~1×1013Ω/cm),传送承载于其表面的记录用纸。弹性导电性辊34隔着转印带31按压在感光鼓21表面,将转印带31上的记录用纸按压在感光鼓21表面。该弹性导电性辊34上,被施加与感光鼓21表面的墨粉图像的电荷相反极性的电场,通过该相反极性的电场,感光鼓21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记录用纸。例如,当墨粉图像具有(-)极性的电荷时,施加到弹性导电性辊34的电场的极性为(+)极性。
定影装置27具备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在加压辊36两端配置未图示的加压构件,使加压辊36以预定压力压接到加热辊35。若记录用纸传送到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之间的压接区(称为定影夹持部),则记录用纸通过各辊35、36被传送,同时记录用纸上的未定影墨粉图像被加热熔化且被加压,墨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用纸上。
纸张传送部104具备用以传送记录用纸的多对传送辊41、一对阻挡(resist)辊42、传送路径43、反转传送路径44a、44b、多个分叉爪45及一对排纸辊46等。
在传送路径43上,从给纸部105取得记录用纸,并将记录用纸传送,直到记录用纸的前端到达阻挡辊42为止。由于这时阻挡辊42暂时停止,记录用纸的前端到达阻挡辊42而与之抵接,记录用纸挠曲。通过该挠曲的记录用纸的弹力,使该记录用纸前端与阻挡辊42平行对齐。然后,使阻挡辊42开始旋转,由阻挡辊42传送记录用纸到印刷部103的转印单元25,再由排纸辊46传送记录用纸到排纸架47。
阻挡辊42的停止及旋转通过对阻挡辊42与驱动轴之间的离合器进行开关(ON/OFF)切换,或者对作为阻挡辊42的驱动源的电机进行开关切换来实现。
另外,在对记录用纸背面也记录图像时,有选择地切换各分叉爪45,将记录用纸从传送路径43导入反转传送路径44b,然后暂时停止记录用纸的传送,再次有选择地切换各分叉爪45,将记录用纸从反转传送路径44b导入反转传送路径44a,使记录用纸正反面反转,然后使记录用纸通过反转传送路径44a,返回到传送路径43的阻挡辊42。
将这种记录用纸的传送称为转回(switch back)传送,通过该转回传送,能够使记录用纸的正反面反转,同时记录用纸的前端与后端也转换。因而,若记录用纸反转后返回,则记录用纸的后端与阻挡辊42抵接,记录用纸的后端与阻挡辊42平行对齐,记录用纸通过阻挡辊42从其后端开始向印刷部103的转印单元25传送,在记录用纸的背面打印,通过定影装置27的各辊35、36间的定影夹持部来加热熔化记录用纸背面的未定影墨粉图像并加压,使墨粉图像在记录用纸背面定影,然后由排纸辊46传送记录用纸到排纸架47。
传送路径43及反转传送路径44a、44b上,对应各部位配置检测记录用纸位置等的传感器,基于各传感器检测的记录用纸位置,驱动控制传送辊或阻挡辊,进行记录用纸的传送及定位。
给纸部105具备多个给纸架51。各给纸架51是用以储放记录用纸的架子,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下方。另外,各给纸架51具备用以一张一张地抽出记录用纸的抽取辊等,将抽出的记录用纸传送到纸张传送部104的传送路径43。
图像形成装置100以高速打印处理为目标,因此各给纸架51有确保可容纳500~1500张定型尺寸的记录用纸的容积。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设有可容纳许多多种记录用纸的大容量给纸盒(LCC)52及主要用来供给不定型尺寸的记录用纸的手动架53。
排纸架47配置在手动架53相反侧的侧面。作为附件可配置排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装订、穿孔处理等)或多级式排纸架,以替代该排纸架47。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打印处理速度高速化,使得使用有效性提高。例如,使用A4型记录用纸时,将记录用纸的传送速度设定在110张/分钟(处理速度540mm/sec)。
在定影装置27中,若记录用纸的传送速度或处理速度为高速,则不能对通过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间的定影夹持部的记录用纸充分提供热量,各辊35、36的表面温度有下降趋势,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记录用纸上墨粉图像的不良定影。
因此,在定影装置27中,各辊35、36内部均装入加热器,从而加热各辊35、36。
[定影装置27的更具体的说明]
图2是概略示出从侧面观看的定影装置27的剖视图。该定影装置27中包括:加热辊35、加压辊36、除去加热辊35表面的附着墨粉的清洁单元26、除去加压辊36表面的附着墨粉(污染墨粉)的金属辊39以及设于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各表面的纸张剥离爪71、72。
清洁单元26包括:缠上由油(硅油)浸薄(40μm左右厚度)布作成的卷筒纸带61的送出辊62;连接该卷筒纸带61前端的卷绕辊63;在从送出辊62到卷绕辊63的卷筒纸带61的传送路径上给予该卷筒纸带61张紧的多个张紧辊64;以及在送出辊62与卷绕辊63之间使卷筒纸带61压接加热辊35上的压接辊65。通过压接辊65将卷筒纸带61压接在加热辊35表面,擦拭并除去附着在加热辊35表面的残留墨粉。
卷筒纸带61在压接辊65与加热辊35之间的夹持区N2因压接辊65而压接在加热辊35表面。夹持区N2的卷筒纸带61部分被加热辊35表面的残留墨粉污染,由于该卷筒纸带61部分而难以除去残留墨粉时,使送出辊62和卷绕辊63仅旋转一定量,将卷筒纸带61从送出辊62向卷绕辊63仅送出一定量。从而,使夹持区N2的卷筒纸带61部分成为新的部分,通过该新的卷筒纸带61部分能够除去残留墨粉。
另外,认为每消耗一定量墨粉时因夹持区N2的卷筒纸带61部分而残留墨粉的除去变得困难,因此使送出辊62及卷绕辊63仅旋转一定量,使夹持区N2的卷筒纸带61部分成为新的部分。因而,送出辊62和卷绕辊63被间歇地旋转驱动。
金属辊39配置成以与定影辊36的外周面接触的形态从动旋转。该金属辊39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在该凹部回收加压辊36表面的附着墨粉(污染墨粉)。
各纸张剥离爪71、72配置在各辊35、36旋转方向上的定影夹持部N1的下游侧。这些纸张剥离爪71、72的根附近被自由摇动或弹性地支撑,各纸张剥离爪71、72的前端侧通过弹性构件向各辊35、36一侧产生作用力,各纸张剥离爪71、72的前端附近轻轻压接到各辊35、36表面。当记录用纸卷到各辊35、36的任一个时,记录用纸的前端因各纸张剥离爪71、72任一个前端而被剥离,记录用纸从辊表面剥离。从而,防止记录用纸的阻塞。
各辊35、36以预定下押压力(例如600N)相互压接,在它们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N1。该定影夹持部N1的长度(各辊35、36沿旋转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例如9mm。各辊35、36加热至规定定影温度(例如180℃)并同时旋转,使通过定影夹持部N1的记录用纸上的墨粉图像加热熔化。
加热辊35是在芯轴外表面设置弹性层,并在该弹性层外表面形成脱模层的3层结构的辊。芯轴例如采用铁、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另外,弹性层采用硅橡胶,脱模层采用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化树脂。
加热辊35内部(芯轴内部)设有加热该辊35的热源即2个卤素加热器37a、37b。
加压辊36与加热辊35同样,也是由铁、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构成的芯金;该芯轴表面的硅橡胶等弹性层;以及其上的PFA或PTFE等脱模层组成的3层结构的辊。而且,加压辊36内部(芯金内部)也设有加热该辊36的卤素加热器38。
另外,在加热辊35表面附近配置了热敏电阻(thermistor)56,通过该热敏电阻56检测加热辊35的表面温度。
这里,加热辊35通过电机及动力传递机构等(未图示)旋转驱动其轴,按箭头E表示的方向旋转。由于加压辊36与加热辊35压接,按箭头F表示的方向从动旋转。由于金属辊39与加压辊36压接,按箭头G表示的方向从动旋转。
另外,基于通过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5的表面温度,控制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的各卤素加热器37a、37b、38,调节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的表面温度。从而,各辊35、36的表面温度得到适当控制,可确实地定影记录用纸的墨粉图像。
在上述结构的定影装置27中,缠在加热辊35上的记录用纸因纸张剥离爪71而被强制剥离,但在用该纸张剥离爪71强制剥离纸张时,附着在加热辊35侧的熔化墨粉附着到纸张剥离爪71上。当附着在纸张剥离爪71上的熔化墨粉在纸张剥离爪71上累积一定量时会脱离纸张剥离爪71,向加热辊35反向转移而到达清洁单元26,因清洁单元26而被回收。
另外,在两面打印的场合,当记录用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1时,加压辊36侧也有墨粉图像,因此以这种状态记录用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1时,因加压辊36的表面温度和施加在定影夹持部N1的压力而半熔化状态的墨粉还附着到加压辊36侧。若该附着墨粉到达金属辊39,则被回收到金属辊39的凹部。
但是,一旦图像形成装置成为高速化且打印处理张数为大量,则从纸张剥离爪71脱离的熔化墨粉量也就越多,存在会挤到清洁单元26的卷筒纸带61的问题。因此,不仅使加热辊35的清扫不完全,而且由定影夹持部N1转移到加压辊36上,且金属辊39的熔化墨粉的回收量也增加。因此,由金属辊39不能完全回收的情况下,会传送到下个打印处理,导致记录用纸的背面污染。
因而,在事前向用户通知金属辊39的污染程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以往仅用累积打印张数进行替换时期预告等的方法,存在精度极低,只能作到安慰程度的预告的问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监视定影驱动部的负载增大的方法,检测金属辊39的污染程度,以在发生记录用纸背面污染之前,确实地进行替换金属辊39等的预告或警告。
即,如图11所示,定影驱动部的负载状态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时刻或维护结束时刻的初始状态,负载逐渐增大。如上所述,定影装置27中作为旋转构件配置了加热辊35、加压辊36、加热辊35侧的清洁构件即卷筒纸清洁单元26及加压辊36侧的清洁构件即金属辊39。其中,卷筒纸清洁单元26被独立驱动而与加热辊35以相同速度旋转,以使未受污染的新带片总是供给到加热辊35表面,因此不认为该卷筒纸清洁单元26与加热辊35的夹持区N2上的负载增大。另外,由卷筒纸清洁单元26清扫加热辊35表面,并由金属辊39也清扫加压辊36表面,因此只要确实进行了清扫,这些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本身上负载增大的可能性少。因而,认为定影驱动部的负载增大的主要因素是配置在加压辊36外围并从动旋转的金属辊39因回收污染墨粉而外径增大,导致与加压辊36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大的结果。即,金属辊39的污染程度以定影驱动部的负载增大来体现。本实施方式鉴于此点进行定影装置27的驱动控制。
图3是表示定影装置27中旋转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装置控制部271具有温度控制部件的功能,即,基于定影动作时(进纸时)由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5的表面温度驱动灯驱动器272,并通过控制对各卤素加热器37a、37b、38的通电,控制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的温度接近预定定影温度。另外,装置控制部271具有驱动控制部件的功能,即,基于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5的表面温度,驱动电机驱动器273,并通过控制加热辊35的驱动源即电机274的旋转驱动,控制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的旋转驱动,同时在升温模式时或从省电模式的恢复时等,控制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的旋转驱动。
另外,具备检测电机27的负载转矩的负载转矩检测部275,装置控制部271还具有判定部件的功能,即,基于该负载转矩检测部275检测的电机274的负载转矩,判定金属辊39的墨粉污染。另外,装置控制部271还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后或维护后实施的打印处理上导入累积打印处理张数的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输出,基于该印纸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打印张数累积值,控制判定金属辊39的墨粉污染的判定处理定时的功能。还有,装置控制部271还具有经由通知部277向用户通知判定部件的判定结果的功能。通知部277可考虑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消息的通知、像电子蜂鸣器那样的蜂鸣器声音的通知、进而通过声音合成由内部扬声器发出声音消息的通知等。
[本实施方式的金属辊的污染判定处理的说明]
在上述结构中,装置控制部271在预先设定的预定定时,使加热辊35以比处理速度仅高预先设定的一定速度的旋转速度来高速旋转,这时根据负载转矩检测部275检测的负载转矩,判定金属辊39的污染程度。
这里,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设定在处理速度的1.3~2.0倍范围内。当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在处理速度的1~1.3倍(其中,小于1.3)范围内时,负载转矩上不会出现多少差异,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检测精度。另外,若超过2.0倍,则加热辊35及加压辊36会以相当高的速度旋转,因此各辊35、36的表面可能因与各辊35、36表面接触的纸张剥离爪71、72而受伤。因此,从检测精度和防止零件损伤的观点来看,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最好设定在处理速度的1.3~2.0倍范围内,若为1.3~1.5倍范围内则更好。
图4是表示金属辊39的污染与定影驱动源即电机274的制动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加热辊35的驱动源即电机274的负载转矩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时刻或维护结束时刻的初始状态开始逐渐增大。在本例中直线形状增大,但是实际上随着打印模式,金属辊污染程度的进程也不是恒定的,因此认为以若干曲线状态增加,但在这里为了简单说明而作成直线形状。
这里,图中实线表示的直线A1是对应处理速度的负载转矩的变化,虚线表示的直线A2是以处理速度的例如1.5倍高速旋转时的负载转矩的变化。另外,在该图表中设定了图像形成装置成为制动状态的制动水平Ls和稍在该水平之下的警告水平Lc。这些水平是这样设定的:预先通过实验求出在实际驱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动作时加热装置27因驱动源的负载增大而停止驱动时的负载转矩,将这时的负载转矩的水平设定为制动水平Ls,比该制动水平Ls稍低的水平设定为警告水平Lc。
这里,装置控制部271例如在时刻t3的定时,若使加热辊35以高速旋转,则高速旋转中负载转矩会成为警告水平Lc,因此在该时刻通过通知部277进行预告通知。另外,装置控制部271在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时,若负载转矩达到警告水平Lc(时刻t4),则会在该时刻通过通知部277进行警告通知。
还有,上述预定定时在本实施方式可为打印处理刚结束后旋转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的定时,依据升温开始电机驱动时的定时,以及从省电模式的恢复时的定时等3个定时中的任何1个以上的定时(即,可作组合)。
将预定定时设为打印处理刚结束后旋转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的场合,具有在之前打印处理而金属辊39上新附着很多污染墨粉时,能够立刻判定其附着状态的优点。
另外,将预定定时设为依据升温开始电机驱动时的场合,在该时刻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都处于温度低的状态,附着在金属辊39上的墨粉确实被固化。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高速旋转,容易使附着在金属辊的污染墨粉的影响更加明确地以驱动源的负载转矩变化来体现,从而能以更高精度检测金属辊39的污染状态。
另外,将预定定时设为从省电模式的恢复时的场合,与上述依据升温开始电机驱动时同样,在该时刻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都处于温度低的状态,附着在金属辊39上的墨粉确实被固化。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高速旋转,容易使附着在金属辊39的污染墨粉的影响更加明确地以驱动源的负载转矩变化来体现,从而能以更高精度检测金属辊39的污染状态。
本实施方式就将预定定时作为上述3个定时中打印处理刚结束后旋转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时的墨粉污染的判定处理作具体说明,在这之前,先就传统驱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传统驱动控制方法的说明>
图5是用以说明传统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时序图。
在请求打印前的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处于待机模式,各部分的旋转驱动源全部在断开状态。因而,定影装置27也如图5所示,在请求打印前(时刻t11前)处于待机模式201。
向待机中的图像形成装置请求打印(时刻t11)时(步骤S1),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控制部271从待机模式201过渡到打印工序处理202,开始打印处理用的动作。即,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全部旋转驱动源的输入(步骤S2)。这时,装置控制部271控制对旋转驱动源即电机274的输入电压,图像形成装置为打印处理用而进行装置内部的各部分的初始化,进行打印前旋转处理202a(步骤S3)。该打印前旋转处理的时间T1通常是感光鼓21至少旋转1次以上的时间。通过该处理进行装置内的各传感器的初始化;感光鼓21上残留的表面电位的除电;感光鼓21上的残留墨粉的清扫;定影装置27的各辊35、36的清扫;以及加热辊35的表面温度是否达到定影设定温度的判定,还可作是否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传送路中有滞留的纸张的判定等。
若这些打印前旋转处理202a结束(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则装置控制部271进行通过感光鼓21的转印工序在记录用纸上使请求打印的图像信息显影的打印处理(步骤S5)。然后,打印结束并且通过定影装置27的记录用纸排出到排纸架47时,装置控制部271进行是否有下个打印的确认(步骤S6),当有下个打印时(在步骤S6中判断为“是”时),进行下个打印处理(步骤S5)。
另一方面,若请求打印的图像信息的打印全部结束(在步骤S6中判断为“否”),则装置控制部271与刚才打印前旋转处理202a同样,执行打印后旋转处理202b(步骤S7)。这里,打印后指的是请求打印的最终纸张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1之后。然后,若打印后旋转处理202b结束(在步骤S8判断为“是”),则再过渡到待机模式203(步骤S9)。即,全部的旋转驱动源停止,并且只有加热辊35的表面温度控制进行动作。以上就是传统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的说明。
<打印处理刚结束后旋转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的说明>
图7是用以说明打印后旋转处理时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时序图。
这里,图7的步骤S1至步骤S7的处理与图5所示的用以说明传统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相同,因此在这里就步骤S7以后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7中若开始打印后旋转处理,则装置控制部271使加热辊35的旋转速度保持原样(图8的符号202b1的状态),由负载转矩检测部275检测电机274的负载转矩(步骤S8)。将这时的检测负载转矩设为La。然后,将预先设定的警告水平Lc和检测负载转矩La作比较(步骤S9)。其结果,当检测负载转矩La达到警告水平Lc时(即,图4中时刻t4和t5之间的状态),步骤S9中的判断成为“是”,判断为金属辊39的墨粉污染多,在通知部277例如显示屏上显示催促金属辊39的清扫或者替换的消息(步骤S10)。由于已经到发出警告的水平,将这时的消息设为催促紧急替换的警告消息。然后,进行如通常的打印后旋转处理工序,若打印后旋转处理结束(在步骤S16中判断为“是”),则再恢复到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检测负载转矩La未达到警告水平Lc的场合(即,图4中时刻t4跟前(图4中左侧)的状态),步骤S9的判断成为“否”。因此,装置控制部271在该时刻使加热辊35的旋转速度成为仅快一定速度的高速旋转[=(处理速度)×(1.3~2.0)](步骤S11)。该状态是图8的符号202b2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由负载转矩检测部275检测电机274的负载转矩(步骤S12)。将这时的检测负载转矩设为Lb。然后,将预先设定的警告水平Lc和检测负载转矩Lb作比较(步骤S13)。其结果,当检测负载转矩Lb达到警告水平Lc时(即,图4中时刻t4和t5之间的状态),步骤S13中的判断成为“是”,判断为金属辊39的墨粉污染多,在通知部277例如显示屏上显示催促金属辊39的清扫或替换的消息(步骤S14)。由于离警告还有一些富余,将这时的消息设为通知金属辊39的污染快达到警告水平的预告消息。
另一方面,当检测负载转矩Lb未到达警告水平Lc的场合(即,图4中t3跟前(图4中左侧)的状态),步骤S13的判断成为“否”。即,离警告水平还有富余。因此,装置控制部271在该时刻使加热辊35的旋转速度返回到原来的旋转速度(步骤S15),进行如通常的打印后旋转处理(图8的符号202b3的状态),若打印后旋转处理结束(在步骤S16中判断为“是”),则再恢复到待机状态。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监视定影驱动部即电机274的负载增大,确实检测清洁辊即金属辊的污染程度,在发生纸张污染之前以适当的定时进行金属辊替换等的预告或警告。另外,通过进行这样的预告或警告来在成为制动水平Ls之前能够适当地应对,因此可避免图像形成装置上突然发生的紧急停止。
还有,在上述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方法的说明中,将警告水平设定在比因电机负载增大而使图像形成装置紧急停止的制动水平稍低的水平上,由高速旋转时的负载转矩是否达到该警告水平来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但也可不设这种警告水平,由高速旋转时的负载转矩是否达到制动水平来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这时的警告消息(步骤S10)在图像形成装置紧急停止的状态下进行,但之前的预告消息(步骤S14)可在图像形成装置紧急停止的稍前进行,因此对用户来说,该定时也能充分应对。
<考虑了预定张数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的说明>
在上述说明中使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总以预定定时(上述3个定时中的任一定时或者其组合)进行,但是例如在刚设置本装置后或刚进行维护后,金属辊39上不会有污染墨粉附着,并且即使因其后的打印处理而附着了一些污染墨粉,也在金属辊39的墨粉附着的容许范围内。因而,例如在维护后进行了100张的打印处理时,即使在打印刚结束后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也没有意义。
于是,本实施方式中考虑此点,可构成为在设置了本装置时或已作了维护时,在其后进行预定张数的打印之前,即使在上述预定定时也不作墨粉污染判定处理,而在打印了预定张数后,以上述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以下,举具体实施例来说明这种考虑了预定张数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构成为例如在进行了本装置的维护的场合,以从该维护结束后起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达到预先设定的预定张数之后的预定定时进行。
例如,金属辊39的替换周期的基准设定在累积打印处理张数10万张时,例如将预定张数设定在5万张。然后,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达到预定张数即5万张为止,不作上述墨粉污染判定处理,在超过5万张后金属辊39上附着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墨粉的阶段,其后以上述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从而,可避免刚维护后等的没必要的墨粉污染判定处理的实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对应于从维护结束后起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先准备多种预先设定的预定张数的实施例。这时,本实施例2中,将多种预定张数的间隔设定为可随着接近下次维护的开始而减少的张数间隔。所以装置控制部271可构成为每分别累积该多种预定张数时,以其后的上述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举具体例,则将预定张数设定为例如5万张、6万张、6万5千张、6万8千张、7万张这5种。装置控制部271根据这设定如下实施墨粉污染判定处理。以下,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即,装置控制部271总是监视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累积结果,判断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预定张数(步骤S21)。然后,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一旦超过最初预定张数即5万张(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在确认预定张数没有超过7万张之后(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否”之后),就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1次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23),并返回步骤S21,确认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在其后达到下个预定张数为止不作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一旦超过下个预定张数即6万张(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在确认预定张数没有超过7万张之后(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否”之后),就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2次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23),并返回步骤S21,确认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在其后达到下个预定张数为止不作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一旦超过下个预定张数即6万5千张(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在确认预定张数没有超过7万张之后(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否”之后),就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3次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23),并返回步骤S21,确认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在其后达到下个预定张数为止不作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一旦超过下个预定张数即6万8千张(在步骤S21判断为“是”),在确认预定张数没有超过7万张之后(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否”之后),就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4次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23),并返回步骤S21,确认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在其后达到下个预定张数为止不作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一旦超过下个预定张数即7万张(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下个步骤S22也判断为“是”,因此进行步骤S24的处理,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第4次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装置控制部271在实施下个维护为止的期间(在步骤S25中判断为“是”为止),按预定定时重复实施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24)。然后,一旦实施下个维护(在步骤S26判断为“是”),装置控制部271就使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累积值复位(步骤S26),再回到步骤S21。
[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2中,以打印处理张数的累积值来设定预先设定的多种预定张数,但在本实施例3中,对该累积值增加打印处理张数的间隔值来进一步详细地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举具体例来说,将作为累积值的预定张数设定为例如5万张、6万张、7万张、8万张这4种,作为打印处理张数的间隔值,对应于各累积值设定为例如1000张、500张、300张、200张这4种。装置控制部271根据这些设定值如下实施墨粉污染判定处理。以下,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即,装置控制部271总是监视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累积结果,判断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上述设定的最初的预定张数即5万张(步骤S31)。然后,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为5万张时(在步骤S31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32)。然后,监视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6万张(步骤S33)以及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设定的间隔即1000张(步骤S34),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成为1000张(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为51000张)时(在步骤S34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后(步骤S35),返回步骤S33。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从5万张达到6万张为止,打印处理张数每到1000张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成为6万张时(在步骤S33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36)。然后,监视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7万张(步骤S37)以及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500张(步骤S38),当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成为500张(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为60500张)时(在步骤S38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后(步骤S39),返回步骤S37。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从6万张达到7万张为止,打印处理张数每到500张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成为7万张时(在步骤S37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40)。然后,监视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下个预定张数即8万张(步骤S41)以及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300张(步骤S42),当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成为300张(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为70300张)时(在步骤S42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后(步骤S43),返回步骤S41。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从7万张达到8万张为止,打印处理张数每到300张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然后,当累积打印处理张数成为8万张时(在步骤S41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步骤S44)。然后,监视是否实施了下个维护(步骤S45)以及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是否为200张(步骤S46),当其后的打印处理张数成为200张(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为80200张)时(在步骤S46中判断为“是”的场合),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后(步骤S47),返回步骤S45。即,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8万张时,直到实施下个维护为止的期间(在步骤S45判断为“是”为止的期间),打印处理张数每到200张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然后,一旦实施了下个维护(在步骤S46中判断为“是”),装置控制部271就使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的累积值复位(步骤S48),再回到步骤S31。
还有,在本实施例3中,需要同时并行地进行从最初开始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的计数和打印处理张数的间隔值的计数。这时,可令打印处理张数累积部276具备计数打印处理张数的间隔值的功能,也可新增加仅对打印处理张数的间隔值进行计数的间隔值计数部。间隔值计数部计数预先设定的间隔值(1000张、500张、300张、20张),并将计数信号输出到装置控制部271后,自动将计数值复位,再开始间隔值的计数。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2、3中,将实施墨粉污染判定处理的间隔设定为刚进行维护后较长、随着接近下个维护的实施时期而缩短。但是实施墨粉污染判定处理的间隔可在刚进行维护后开始到实施下个次维护为止的整个期间上设定为一定间隔。即,可构成为将打印处理张数的间隔设定为例如200张,并在维护结束后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超过例如5万张之后,每进行该200张的打印处理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另外,也可构成为更加简单地从维护结束后的最初开始,打印处理张数每超过200张时,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墨粉污染判定处理。
还有,本发明在不超出其精神、主旨或者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其它各种形式。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也只是所有方面的一个例示,不能限定地作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并不限于说明书文字记载。而且,在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范围内所作的变形或变更均被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影辊,由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并使转印到纸张上的墨粉图像定影;
清洁构件,通过以与所述加压辊的外周面接触的形态从动旋转的金属辊,来清洁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
驱动控制部件,在预先设定的预定定时,以比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仅高预先设定的一定速度的旋转速度使所述加热辊高速旋转;
负载转矩检测部件,检测所述加热辊的驱动源的负载转矩;以及
判定部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部件控制的高速旋转中由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检测的负载转矩,来判定所述清洁构件的污染程度,
所述预定定时为:在打印处理刚结束后进行旋转的打印后旋转处理时、或基于升温的电机驱动开始时、或从省电模式的恢复时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定时,
所述一定速度为:高速旋转的旋转速度在所述打印处理中的旋转速度的1.3~2.0倍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在所述加热辊的高速旋转中检测的驱动源的负载转矩超过基于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在打印处理中检测的负载转矩而设定的警告检测值时,所述判定部件进行预告通知,以预告接近于清洁构件的替换或清扫定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负载转矩检测部件在打印处理中检测的负载转矩超过所述警告检测值时,所述判定部件进行警告告知,以警告是清洁构件的替换或清扫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件在进行了本装置的维护时,以从该维护结束后开始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达到预先设定的预定张数后的预定定时进行高速旋转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所述维护结束后开始的累积打印处理张数,准备多种预先设定的所述预定张数,同时,所述驱动控制部件在每次分别累积所述多种的所述预定张数时都以其后的预定定时进行高速旋转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的所述预定张数的间隔设定为:随着接近下次维护的开始而减少的张数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的所述预定张数的间隔设定为:固定张数的间隔。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0810085362.XA 2007-03-14 2008-03-14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6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5507A JP4347355B2 (ja) 2007-03-14 2007-03-14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5507 2007-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6448A CN101266448A (zh) 2008-09-17
CN101266448B true CN101266448B (zh) 2010-06-23

Family

ID=39762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536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6448B (zh) 2007-03-14 2008-03-14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09985B2 (zh)
JP (1) JP4347355B2 (zh)
CN (1) CN1012664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7137B2 (ja) * 2008-10-17 2013-07-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35989B1 (ko) * 2008-11-12 2013-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유닛, 이의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555444B2 (ja) * 2009-04-13 2014-07-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9547A (ja) * 2011-01-30 2012-08-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9594A (ja) * 2011-01-31 2012-08-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223A (ja) * 2011-12-16 2013-06-24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825906B (zh) * 2012-03-27 2014-10-15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硬质辊逆向擦除软质辊表面粘稠流体物质的装置
JP5668720B2 (ja) * 2012-05-07 2015-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06320A (ja) * 2012-11-27 2014-06-09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6977392B2 (ja) * 2017-08-21 2021-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62083B2 (ja) * 2017-09-06 2021-11-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09908B2 (ja) * 2017-11-21 202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01314A (ja) * 2017-12-06 2019-06-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28665A (ja) * 2019-08-09 2021-02-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647A (zh) * 2004-10-19 2006-04-26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及定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670A (ja) * 1991-06-30 1993-01-22 Ricoh Co Ltd 潜像担持体上のフイルミング除去方法
US5229817A (en) * 1992-03-27 1993-07-20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wear of a toner removal device
JP3070344B2 (ja) * 1992-07-31 2000-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プレス用切板ワークの清浄装置
US5600424A (en) * 1993-12-17 1997-02-0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motion of fused or unfused copy sheets entering a fuser nip
JPH0895413A (ja) 1994-09-29 1996-04-1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H08160818A (ja) * 1994-12-01 1996-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写真装置
US5842418A (en) * 1995-05-08 1998-12-01 Seratek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 roller
JPH09236958A (ja) * 1996-03-01 1997-09-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032016A (en) * 1997-09-19 2000-02-29 Minolta Co., Ltd. Fix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releasing agent
JPH11174892A (ja) * 1997-12-16 1999-07-02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1005353A (ja) * 1999-06-25 2001-01-1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US6154619A (en) * 1999-10-27 2000-11-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tate of a consumable product such as a replaceable toner cartridge
JP2001166626A (ja) 1999-12-13 2001-06-22 Toshiba Tec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13717B2 (en) * 2004-03-30 2006-09-26 Xerox Corporation Closed loop control of nip pressure in a fuser system
JP2006322995A (ja) * 2005-05-17 2006-11-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2629B2 (ja) * 2006-05-16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23803B2 (en) * 2007-04-19 2009-11-24 Xerox Corporation Fuser system of a xerographic device and a method of fusing an image in a xerographic device including a closed loop control based on the torque of a driv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647A (zh) * 2004-10-19 2006-04-26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及定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47614A 2001.05.29
JP特开2006-71788A 2006.03.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09985B2 (en) 2009-10-27
US20080226363A1 (en) 2008-09-18
JP2008225221A (ja) 2008-09-25
CN101266448A (zh) 2008-09-17
JP4347355B2 (ja)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6448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78596C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JP53400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08898B (zh) 能够防止清洁过程中的给纸错误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403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30618A (ja) 剥離爪保有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29441A1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9506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7053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US20060029442A1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22523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6240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65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2683A (ja) 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92038A (zh) 定影装置的辊驱动控制方法
JP406439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39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31563B (zh) 定影装置的辊驱动控制方法和定影装置
JP2002244473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66450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30859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駆動制御方法
EP2120102A1 (en) Method of cleaning a toner image carrier
JP20050246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14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06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