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3507A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及构成该制造装置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用丝网 - Google Patents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及构成该制造装置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用丝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43507A CN101243507A CNA2006800301500A CN200680030150A CN101243507A CN 101243507 A CN101243507 A CN 101243507A CN A2006800301500 A CNA2006800301500 A CN A2006800301500A CN 200680030150 A CN200680030150 A CN 200680030150A CN 101243507 A CN101243507 A CN 1012435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recording
- silk screen
- coating
- recording medium
- resin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9
- 210000004276 hyal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530 defoa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28 spin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9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16 photochemical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SWFCLXCOIISFI-UHFFFAOYSA-N cyclopenta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1 ZSWFCLXCOIISF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RIDQFICGBMAFQ-UHFFFAOYSA-N (E)-8-Octadec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WRIDQFICGBMA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IWUKEYIRIRTPP-UHFFFAOYSA-N 2-ethylhexan-1-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O YIWUKEYIRIRTP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QJBNNIYVWPHFW-UHFFFAOYSA-N 20:1omega9c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O)=O LQJBNNIYVWPHF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SBYPNXLFMSGKH-UHFFFAOYSA-N 9-Heptadecensaeur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O)=O QSBYPNXLFMSGK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QPPMHVWECSIRJ-UHFFFAOYSA-N Ole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ZQPPMHVWECSIR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642 Ole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TXRWKRVRITETP-UHFFFAOYSA-N Vin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OC=C XTXRWKRVRITET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45 anionic surf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925 cyclo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72 dega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664 diazo group Chemical group [N-]=[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54 diazo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O diazynium Chemical compound [NH+]#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SOCTUWSJJQCPFX-UHFFFAOYSA-N dichromate(2-) Chemical compound [O-][Cr](=O)(=O)O[Cr]([O-])(=O)=O SOCTUWSJJQCPF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5 emulsify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XJSBBXBKPUZAA-UHFFFAOYSA-N isoole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QXJSBBXBKPUZ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36 nonionic surf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ZQPPMHVWECSIRJ-KTKRTIGZSA-N ole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O)=O ZQPPMHVWECSIRJ-KTKRTIGZ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72 polyolefin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54 tal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23 tal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22 talc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工序:第1工序,其在所述信号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上形成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和第2工序,其使供给至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利用在所述丝网上滑动刮板而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内,从而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而形成所述树脂层;将所述第1工序和所述第2工序分别进行预定次数,在各第2工序中,使未涂覆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的所述丝网上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为目的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利用信息设备或影像音响设备等处理的信息量的增加,数据存取(data access)简单、可以存储大容量数据、且可以适应设备小型化的光盘等信息记录介质备受注目。另外,对于信息记录介质研究了信息的高密度记录化,作为可以高密度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提出了使用具备具有波长约为400nm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为0.85的聚光透镜的光头(optical head)的记录再生装置来记录再生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信息记录介质,例如对于单一的记录层可以存储25GB左右容量的数据、对于2层的记录层可以存储50GB左右容量的数据。
接着,使用图13A~图15J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及制造方法。
图13A~图13F表示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压模,stamper)的制造方法。首先,在玻璃板201上涂覆光致抗蚀剂等感光材料而形成感光膜202(参照图13A)。接着,使用激光203进行用于将凹坑(pit)或引导槽等的图案转印至感光膜202上的曝光(参照图13B)。图9B中,202a为激光203所照射的部分(曝光部)。曝光部的感光材料通过经过显影工序而除去,从而获得在玻璃板201上形成有凹坑或引导槽等的图案204的光记录母盘205(参照图13C)。接着,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在图案204上形成导电膜206。
这样,图案204的形状被转印至导电膜206上(参照图13C和图13D)。接着,在导电膜206上形成镀膜207,从而提高导电膜206的刚性,且使导电膜206具有厚度(参照图13E)。接着,将由镀膜207和导电膜206所构成的层叠体从光记录母盘205上剥离,从而获得压模208(参照图13F)。
图14表示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剖面图。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含有第1信号基板301。在第1信号基板301上配置有第1信息记录部302、在第1信息记录部302上配置有第2信号基板303。在第2信号基板303上依次配置有第2信息记录部304、透明层305和透明基板306。透明层305是用于将透明基板306粘贴在第2信息记录部304上而设置的。
第1信号基板301具有带有凹坑或引导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该信息面是在使用图13F所示的压模208、通过注射压缩成型法来形成第1信号基板301时而形成的。第1信号基板301的平均厚度为1.1mm左右。第1信息记录部302和第2信息记录部304分别含有记录膜和反射膜等,是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的。
第2信号基板303如下形成:在通过旋涂法涂覆而成的光固化性树脂上粘贴具有凹凸面的信号转印用基板,在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后,将信号转印用基板从光固化性树脂上剥离,从而形成。信号转印用基板与图13F所示的压模208同样地具有凹凸面。
透明基板306由相对于记录再生光充分透明的材料构成。透明层305由光固化性树脂、压敏粘接剂等粘接剂形成。透明基板306和透明层305的总平均厚度为0.075mm左右。如此制作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通过从透明基板306侧入射记录再生激光而进行。
接着,使用图15A~图15J更加详细地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第1信号基板401的信息面上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第1信息记录部402。第1信号基板401处于通过抽吸器等手段而固定于旋转台403的状态(参照图15A)。接着,使用分散器(dispenser)在第1信息记录部402上按照描画具有所需半径的圆的方式涂覆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404(参照图15B)。接着,将旋转台403旋转来延展涂料404。在延展时,通过离心力除去剩余的树脂和气泡。延展后的涂料404的厚度可以通过任意地设定涂料404的粘度、旋转台的转速、旋转时间、气氛条件(温度或湿度等)而控制为所需的值。停止旋转后,通过使用光照射机405的光照射将涂料404固化,从而制成光固化性树脂层404’(参照图15C)。
另一方面,在旋转台407上固定信号转印用基板406。信号转印用基板406具有与图13F所示的压模208同样的凹凸面(参照图15D)。使用分散器在信号转印用基板406上按照描画具有所需半径的圆的方式涂覆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408。接着,将旋转台407旋转来延展涂料408。延展后的涂料408的厚度可以通过与涂料404情况相同的方法进行控制(参照图15E)。停止旋转台407的旋转后,通过使用光照射机409的光照射将涂料408固化,从而制成光固化性树脂层408’(参照图15F)。
接着,在旋转台403上按照光固化性树脂层408’和404’相向的方式、介由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412将基板410和基板411重叠,并在此状态下使旋转台403旋转(参照图15G)。通过旋转台403的旋转,可以将涂料412控制(延展)在所需的厚度。之后,通过使用光照射机405的光照射将涂料412固化,从而制成光固化性树脂层412’(参照图15H)。接着,将信号转印用基板406从光固化性树脂层408’上剥离。
另外,在涂料404所含的光固化性树脂中,选择与第1信息记录部402和光固化性树脂层412’的粘接性良好的树脂。在涂料408所含的光固化性树脂中,选择与信号转印用基板406的剥离性良好、且与光固化性树脂层412’(参照图15H)的粘接性良好的树脂。为了可以形成很薄的光固化性树脂层,涂料404、412、408的粘度均调整至约150mPa·s左右。另外,由光固化性树脂层404’、408’、412’所构成的一体化物(也称为树脂层)相当于图14中的第2信号基板303。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上述一体化物的厚度记为比图14的第2信号基板303的厚度更厚。
接着,在光固化性树脂层408’的第1信号基板401侧的面的相反面上、即第2信息面上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第2信息记录部413,在第2信息记录部413上涂覆用于形成透明层415的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接着,在涂覆的涂料上粘贴透明基板414后,将旋转台403旋转,从而除去混入在涂料中的气泡,同时延展涂料。之后,透过透明基板414向涂料照射预定波长的光而使光固化性树脂固化,从而将涂料制成透明层415(参照图15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92969号公报
但是,通过旋涂法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等时,会发生圆周方向的细微膜厚变化或半径方向的较大膜厚变化。特别是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加上配置于相邻信息记录部间的信号基板(树脂层)的膜厚变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整体的厚度变化增大。
另外,在旋涂法中,涂料一直涂布至被涂覆面的边缘部。因此,在通过光照射使光固化性树脂固化时,配置在边缘部上的光固化性树脂由于表面张力而隆起,结果被涂覆面边缘部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层404’的厚度明显大于被涂覆面的其它部分上的厚度(参照图15J)。该厚度变化引起由光固化性树脂层404’、408’、412’所构成的一体化物(树脂层)的厚度变化。树脂层的厚度变化在使用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时,由于球面像差的增大,会引起光斑的尺寸变化。而且,上述厚度变化还会对维持光斑在信息面上的焦点的聚焦控制、或光斑随动于信号列的追踪控制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结果是会发生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无法良好进行的问题。
另外,在旋涂法中,为了抑制上述厚度变化,必须制作用于控制旋转台的旋转速度或转速等的复杂程序。由此,当想要在旋涂法中抑制上述厚度变化时,会发生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ct time)增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在树脂层的形成中未使用旋涂机,而是尝试了应用丝网印刷技术。下面,使用图16A~图16D说明使用了丝网印刷技术的树脂层的形成。
如图12A所示,首先,通过真空等手段将表面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502的第1信号基板501固定在工作台(未图示)上。接着,在第1信息记录部502上隔开预定间隔配置例如丝网504等孔板。丝网504固定在丝网框506上。接着,将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涂料供给至丝网504上未开孔的部分,如图16B所示,通过滑动刮刀(scraper)507,将涂料填充于丝网504的网孔内。接着,滑动刮板(squeegee)508以使得在丝网504上施加预定的压力,从而将填充于丝网504的网孔内的含树脂涂料从网孔中挤出,涂覆在第1信息记录部502上(参照图16C、图16D)。更换放入第1信号基板501,进行从图16A至图16D的操作,从而可以获得多个表面涂覆有涂料的第1信号基板501。另外,为了进行顺畅且确实的涂覆,在图16A中,供给至丝网504上的涂料量多于形成一层涂料层所需的量。因此,仅通过剩余的涂料形成其它的涂料层或者在上述剩余涂料中追加新的涂料来形成其它的涂料层。
在这种丝网印刷中,设置信号基板的时间和刮刀507及刮板508在丝网上滑动的时间之和相当于涂料涂覆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因此与旋涂法相比,可以更加比较容易地实现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的短缩化。
但是,在该制造方法中,供给至丝网504上的涂料随着刮刀507和刮板508的滑动而变质。变质的原因认为如下:由于随着刮刀507和刮板508的滑动,涂料一边摄入空气一边移动,所以粘度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刮刀507和刮板508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等造成涂料的温度发生变化等。当涂料的粘度发生变化时,涂料层的厚度有可能每层涂料层有所不同。涂料层的厚度为每层涂料不同时,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品质会发生偏差。另外,即便一个涂料层或树脂层,也有可能发生厚度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可以形成厚度均匀性高的树脂层而良好地进行信息的再生或信息的记录再生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为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工序:第1工序,其在所述信号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上形成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和第2工序,其使供给至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利用在所述丝网上滑动刮板而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内,从而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而形成所述树脂层;将所述第1工序和所述第2工序分别进行预定次数,在各第2工序中,使未涂覆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的所述丝网上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其是使用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的。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为用于制造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形成所述信息记录部的信息记录部形成部和形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部;所述树脂层形成部含有印刷部和树脂固化实施部;其中所述印刷部含有: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能够向所述丝网上供给所述含树脂涂料的树脂供给部;能够在所述丝网上滑动、且通过在所述丝网上滑动而使利用所述涂料供给手段供给至所述丝网上的所述含树脂涂料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从而能够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的刮板;所述树脂固化实施部能够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所述除去区域通过使未涂覆于所述信息记录部上而残留在所述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能够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用丝网为构成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丝网,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涂覆区域,其具有多个第1孔,且能够使供给至所述丝网上的所述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而涂覆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上;和除去区域,其具有多个第2孔,且能够通过使未涂覆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上而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本发明的连续制造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为将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连续制造多个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工序: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其在所述信号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上形成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形成工序,其使供给至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利用在所述丝网上滑动刮板而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内,从而在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而形成所述树脂层;为了制造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将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和树脂层形成工序分别进行预定次数,使未涂覆在各信息记录部上的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在每形成1个以上的涂料层时或形成其它涂料层的过程中通过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可以形成厚度均匀性良好的树脂层而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另外,对于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可以抑制品质偏差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为构成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第1信息记录部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3A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是表示刚要涂覆含树脂涂料之前的样子的图。
图3B为表示图3A所示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4A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是表示刚涂覆含树脂涂料之后的样子的图。
图4B为表示图4A所示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5A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5B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5C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5D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6A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是表示刚要涂覆含树脂涂料之前的样子的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7A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子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是表示刚涂覆含树脂涂料之后的样子的图。
图7B为表示图7A所示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8为用于收纳从丝网除去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9A为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又一其它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是表示刚要涂覆含树脂涂料之前的样子的图。
图9B为表示图9A所示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10A为表示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又一其它例子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是表示刚涂覆含树脂涂料之后的样子的图。
图10B为表示10A所示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成概念图。
图12为表示构成图1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树脂层形成部的一个例子的构成概念图。
图13A为说明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3B为说明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3C为说明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3D为说明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3E为说明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3F为说明制作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4为表示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5A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B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C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D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E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F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G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H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I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5J为图15C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6A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又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6B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又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6C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又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图16D为说明以往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又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1、901、1001、701e刮板
102、902、1002丝网框
103、903、1003、701c含树脂涂料
104、904、1004、701b丝网
106、906、1006涂覆区域
107、907、1007除去区域
108、908、1008、701f容器
109、909、1009、708工作台
110、910、1010涂料层
914除去辅助区域
601第1信号基板
602第1信息记录部
603第2信号基板(树脂层)
604第2信息记录部
605第3信号基板(树脂层)
606第3信息记录部
607第4信号基板(树脂层)
608第4信息记录部
609透明层
801减压槽
802信号转印用基板
803减压泵
804加压板
805、712光照射装置
701印刷部
702信号转印部
703树脂固化实施部
704剥离处理部
705信息记录部形成部
706透明层形成部
707树脂层形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从丝网上除去的含树脂涂料被再循环处理,并再次供给至丝网上。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丝网还进一步含有沿着刮板的行进方向设置于涂覆区域的周围且具有多个第3孔的除去辅助区域。或者,丝网还进一步具有按照夹持涂覆区域的方式而配置的1对除去辅助区域,各除去辅助区域具有多个第3孔。这样,在丝网具有除去辅助区域时,优选除去区域与除去辅助区域相连。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在第2工序中,使丝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以使得除去区域低于涂覆区域。然后,使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对应着丝网也倾斜。在此状态下,在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涂覆含树脂涂料。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含树脂涂料中所含的树脂例如为光固化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含树脂涂料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脱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在第2工序中,介由涂料层将具有凹凸表面的信号转印用基板和信号基板粘贴,接着,将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而形成树脂层。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后,将信号转印用基板从树脂层上剥离。此时,优选在低于大气压的气压下粘贴信号转印用基板和信号基板。信号转印基板优选含有聚烯烃树脂。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为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来制造的,因此树脂的厚度均匀性优异。因此,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光(记录光、再生光)的从入射侧表面至各信息记录部的记录的距离、即光路长度的变化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由于球面像差的增大所导致的光斑尺寸的变化被抑制,聚焦控制和追踪控制也稳定地进行。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构成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印刷部具有能够收纳从丝网上除去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树脂层形成部还进一步包含含有信号转印用基板的信号转印部、和将信号转印用基板从树脂层上剥离的剥离处理部。信号转印用基板具有凹凸面作为信息面,通过粘贴在涂料层上,可以将信息面转印至涂料层。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树脂层形成部具有能够以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信号基板的工作台。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丝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以使得除去区域低于涂覆区域,且工作台也对应着丝网倾斜。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树脂固化实施部具有光照射装置。该光照射装置例如可以照射紫外线。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具有再循环机构,其可以对从丝网上除去后留在容器中的含树脂涂料进行再循环处理,并将经过再循环处理的含树脂涂料供给至涂料供给手段。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丝网具有沿着刮板的行进方向设置在涂覆区域的周围且具有多个第3孔的除去辅助区域。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丝网具有按照夹持涂覆区域的方式而配置的1对除去辅助区域,各除去辅助区域具有多个第3孔。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一个例子中,除去区域和除去辅助区域相连。
本发明的连续制造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在每形成1层涂料层时,在丝网上补充含树脂涂料。
本发明的连续制造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一个例子中,刮板的滑动距离周期性地变化。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了圆盘状信息记录介质作为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但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并非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存储卡等信息记录介质。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1~图5D说明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
图1为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第1信号基板601、配置于第1信号基板601的信息面上的第1信息记录部602。第1信号基板601具有带有凹坑或引导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另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于第1信息记录部602上的第2信号基板603。第2信号基板603具有带有凹坑或引导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第1信号基板601侧的面的相反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于该信息面上的第2信息记录部604。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于第2信息记录部604上的第3信号基板605。第3信号基板605具有带有凹坑或引导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第2信号基板603侧的面的相反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于该信息面上的第3信息记录部606。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第3信息记录部606上的第4信号基板607。第4信号基板607具有带有凹坑或引导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第3信号基板605侧的面的相反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于该信息面上的第4信息记录部608和配置于第4信息记录部608上的透明层609。
另外,本申请中,第2~4信号基板603、605、607有时也称为树脂层603、605、607,第1信号基板601有时也仅称为信号基板601。
为了抑制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刚性、并确保与其它光盘(CD、DVD等)的互换性,第1信号基板601由外径Φ120mm、厚度1.0~1.1mm左右的圆板形成。作为第1信号基板601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或丙烯酸系树脂等。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使用聚碳酸酯作为第1信号基板601的材料。
凹凸形状的信息面例如在使用图13F所示的压模208来形成第1信号基板601的同时而形成。第1信号基板601例如可以通过注射压缩成型法等成形法形成。第1信号基板601在其中心部具有直径Φ15mm的中心孔610。通过该中心孔610,在利用播放器进行的信息的记录再生时,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能够以可以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播放器的预定位置上。
形成在第1信号基板601上的树脂层603、605、607或透明层609包含光固化性树脂时,在这些层形成时,会发生光固化收缩。该光固化收缩会引起第1信号基板601翘曲。因此,在形成树脂层603、605、607和透明层609后,将第1信号基板601预先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光固化收缩所导致的翘曲相反的翘曲,以使得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不发生翘曲。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为再生专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ROM)时,第1信息记录部602例如以Al、Ag、Au、Si、SiO2等金属或半导体、电介质作为材料,利用溅射或蒸镀等方法而形成。
接着,使用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为一次写入型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的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构成。
第1信息记录部602例如具有从第1信号基板601(参照图1)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由AlCr构成的反射膜503、由ZnS构成的第1电介质膜504、由TeOPd构成的记录膜505、由ZnS构成的第2电介质膜506的结构。这些层均可以通过例如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反射膜503的材料中,与再生专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相同,还可以使用以Ag或Au等金属为主成分的材料来代替AlCr。
第2信息记录部604、第3信息记录部606和第4信息记录部608也具有与第1信息记录部602同样的结构。通过调整反射膜503的厚度、或除去反射膜503、和/或调整第1电介质膜504或记录膜505的厚度,可以调整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光学特性。另外,第1~4信息记录部还可以为进一步具有色素膜(未图示)等的结构。
树脂层603、605、607相对于记录再生光基本是透明的。树脂层603例如优选由以丙烯酸树脂为主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树脂而形成。这是由于紫外线固化树脂仅对于紫外线区域波长的光高感度地发生反应而固化。
接着,使用图3A~图5D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3A和图4A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3A为表示刚要涂覆之前的样子的图,图4A表示刚涂覆之后的样子的图。图3B为表示刚要涂覆之前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图4B为表示刚涂覆之后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在这些图中,101表示刮板、102表示丝网框、103表示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含树脂涂料、104表示丝网、601表示第1信号基板、106表示涂覆区域、107表示用于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的除去区域、111表示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08表示用于收纳从丝网104上除去的剩余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109表示工作台、110表示通过涂覆含树脂涂料而形成的涂料层、602表示第1信息记录部。含树脂涂料103除了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树脂之外,还可以含有用于调整粘度的溶剂、固化引发剂等。用于调整粘度的溶剂可以使用例如甲苯、甲乙酮(MEK)等。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第1信号基板601的信息面上形成含有记录膜或反射膜等的第1信息记录部602(第1工序)。构成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记录膜505(参照图2)或反射膜503(参照图2)等均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而形成。第1信号基板601根据需要通过真空等手段固定在工作台109上。
接着,在第1信息记录部602上形成树脂层603(第2工序)。在第2工序中进行下述处理。
首先,在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第1信号基板601上隔开预定间隔而配置具有预定尺寸的网孔的丝网104。上述间隔只要能够良好地涂覆含树脂涂料,则并无特别限定。上述间隔根据含树脂涂料的粘度等的不同而不同,但通常1mm~5mm是适合的。
丝网104具有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11、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这些区域沿着刮板101的行进方向X依次存在。这里,所谓的刮板101的行进方向X是指将含树脂涂料涂覆在信息记录部时的刮板101的移动方向。
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11为用于暂时保持含树脂涂料103的区域。涂覆区域106具有在丝网104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第1孔。多个第1孔例如为网孔,通过该网孔内的含树脂涂料涂覆在被印刷物(信息记录部)上。通过调整各第1孔的大小和数量等,可以将涂覆量调整至适当的量。除去区域107具有在丝网104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第2孔。多个第2孔也例如为网孔,未涂覆在信息记录部上的残留的含树脂涂料通过多个第2孔内,从而从丝网104上除去。
在丝网框102上固定有丝网104的丝网部件114例如如下制作。
首先,在丝网框102上拉伸例如具有网孔等多个孔的多孔质材料等,并在该多孔质材料上涂覆感光乳剂。接着,利用遮光掩模对涂覆后的多孔质材料中成为涂覆区域106的位置和成为除去区域107的位置以外的区域进行遮挡。接着,使用曝光装置对多孔质材料照射一定时间的紫外线。如果通过水喷射等对利用紫外线照射而曝光的部分进行水洗从而显影,可以获得具有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的丝网104固定于丝网框102的丝网部件114。
另外,丝网框102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木材、铝、不锈钢、塑料等。其中,优选质量轻且刚性高的铝。多孔质材料的原料例如可以使用滑石、尼龙(注册商标)、聚酯、聚丙烯酸酯、不锈钢等,其中从摩擦等导致的对被印刷物的负担可以减小的方面出发,优选为聚酯。另外,从对于外压的复原性方面出发,优选为聚丙烯酸酯。
感光乳剂例如可以使用将重氮盐或重铬酸盐混合溶解在PVA或醋酸乙烯酯乳液中的乳剂等。丝网104的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的筛目数(每1英寸的线材的根数)优选为100~600。线材的线宽优选为20μm~100μm。筛目数和线材的线宽在该范围内时,不会发生含树脂涂料的通过故障或涂覆不均,可以涂覆含树脂涂料。另外,多个第1孔和多个第2孔的网孔没有限定。
以下对于使用铝作为丝网框102、使用由聚酯构成的多孔质材料作为丝网的材料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第2工序。但是,丝网框102或丝网104使用其它材料时也发挥与该例相同的效果。
首先,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丝网104中的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11上滴加含树脂涂料103。滴加例如通过分散器等进行。含树脂涂料103的滴加量只要是形成一层的涂料层(固化后成为树脂层)的必要量则没有特别限定,为了进行顺畅且确实的涂覆,优选多于形成一层的涂料层所必需的量。另外,当一次性供给多于一层涂料层形成所必需量的含树脂涂料时,即便在形成一层涂料层后不补充含树脂涂料,通过附着在刮板101的含树脂涂料也可以形成1层以上的其它涂料层。
图3A和图3B所示的例子中,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11存在于丝网104的刮板101的行进方向两端部中的行进开始端部的附近。刮板101配置在与供给至丝网104上的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11的含树脂涂料103更靠行进开始侧的位置上。
接着,一边在丝网104上施加荷重一边使刮板101在丝网104上滑动,从而通过丝网104的涂覆区域106。随着刮板101的滑动,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通过涂覆区域106的多个第1孔内,涂覆在第1信息记录部602。对于未涂覆在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残留的含树脂涂料103,或者留在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之间的区域113,或者通过除去区域107的多个第2孔内而从丝网104上除去。图4A和图4B所示的例子中,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留在区域113中。留于区域113的含树脂涂料103例如如下述(1)和/或(2)所述从丝网104上除去。
(1)通过含树脂涂料103自身的流动性而慢慢地向除去区域107内移动,从而从丝网104上除去。
(2)在另外的多层信息介质的制造过程中,与上述同样地形成涂料层。通过在形成该涂料层时残留的剩余含树脂涂料,已经留在区域113的含树脂涂料103从区域113中被挤出,进入到除去区域107内,从而从丝网104上除去。
对于供给至丝网104上的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当过低时,涂覆后的含树脂涂料的流动性变得过高。当含树脂涂料103的流动性过高时,含树脂涂料103从第1信号基板601渗出,或者固化后在第1信号基板105的周缘端部发生树脂的隆起。另一方面,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过高时,含树脂涂料103难以通过涂覆区域106的第1孔内。因此,难以将含树脂涂料103涂覆于第1信息记录部602。考虑到温度变化和/或湿度变化所引起的对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的影响等,供给至丝网104的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在25℃的气氛下优选为30cps~10000cps(30mPa·s~10000mPa·s)、更优选为1000cps~5000cps(1000mPa·s~5000mPa·s)。
另外,本申请中,粘度是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的值。使用旋转粘度计的粘度测定方法利用的是转子的旋转转矩与粘度成比例。转子例如使用圆筒形的转子或旋转叶片等。旋转转矩是指将放入到试样(含树脂涂料)中的转子通过介由棒状轴连接的电机等以一定速度持续旋转所需要的力。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所制造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使用具有开口数为0.85的物镜和波长405nm的激光光源的记录再生头,按照能够再生信息的方式使树脂层603、605、607(参照图1)的平均厚度达到例如5μm~25μm。
含树脂涂料103的涂覆范围可以通过选择丝网104的涂覆区域106的面积和形状等而控制。本实施方式中,第1信号基板601的外径Φ例如为120mm。第1信号基板601例如具有直径Φ15mm的中心孔610(参照图1)。对于这种第1信号基板601,例如仅在比第1信号基板601的内径更靠外侧的区域(例如距离中心10mm以上的区域)、且比第1信号基板601的外径更靠内侧的区域(例如距离中心59.5mm以内的区域)上使用具有可以涂覆含树脂涂料103的涂覆区域106的丝网104。使用这种丝网104时,可以将含树脂涂料105涂覆在第1信号基板601的除去外周缘部601a(参照图1)和内周缘部601b(参照图1)之外的第1信号基板601上、即涂覆在直径119mm的圆内、直径20mm的圆外(参照图4A)。
在第1信号基板601的外周缘部601a(参照图1)或内周缘部601b(参照图1)上也涂覆含树脂涂料103时,当使含树脂涂料103所含的树脂固化时,涂覆在各边缘部的树脂由于表面张力而隆起。结果,各边缘部上的树脂层603、605、607(参照图1)的厚度明显大于树脂层603、605、607的其它部分的厚度。因此,树脂层603、605、607的厚度均匀性变差。树脂层603、605、607的厚度变化在使用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时,由于球面像差的增大会引起光斑的尺寸变化。而且,上述厚度变化也会对维持光斑在信息面上的焦点的聚焦控制、使光斑随动于信号列的追踪控制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结果是会产生对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无法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的问题。另外,由于含树脂涂料从第1信号基板601中渗出,因此会发生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外径各自的尺寸精度变差、美观也受损等问题。
但是,如上所述,当将丝网104的涂覆区域106的面积和形状等设定为包括在与丝网104相对的第1信号基板601的平面内时,可以抑制树脂层603、605、607(参照图1)的厚度变化和光路长度的变化。结果,可以提供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增大所导致的光斑的尺寸变化、聚焦控制和追踪控制也稳定地进行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另外,可以提供尺寸精度良好、外观良好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对于丝网104的除去区域107的面积或形状等,只要可以充分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则没有特别限定,如图3B所示,优选与刮板101行进方向X垂直的除去区域107的宽度W2大于刮板101的宽度W1。这是由于,当宽度W2大于宽度W1时,如图4B所示,还可以高效地除去从刮板101的两端101a、101b渗出的含树脂涂料103。另外,除去区域107的面积越大,可以越有效地除去含树脂涂料。
对于丝网104的除去区域107的配置位置,只要沿着刮板101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比涂覆区域106更靠行进方向终止侧的位置上,且与涂覆区域106不连接,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以剩余的含树脂涂料103不逆流而浸入到涂覆区域106内的程度分开。
在含树脂涂料103中,为了抑制涂覆时的空气混入,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其原因在于,当使用混入有空气的含树脂涂料103时,树脂层的厚度均匀性受损,同时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特性或再生特性变差。
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优选使涂料层110的流平化(表面凹凸的平滑化)更良好地进行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作为除去混入到含树脂涂料103中的气泡的方法,优选采用下述(1)~(3)的方法。
(1)在涂覆含树脂涂料103后,在涂料层110上进行信号转印,接着进行涂料层110所含树脂的固化。涂覆含树脂涂料而形成涂料层后,将涂料层放置预定时间后进行信号转印。信号转印例如使用具有凹凸表面作为信息面的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参照图5A)进行。放置环境可以是大气压下,但优选减压下(例如1Pa~100Pa)。优选的放置时间由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或放置环境等左右,但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越高则越需要长时间。通常为1~5分钟左右。通过放置预定时间,在除去含树脂涂料103所含气泡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涂料层110的流平化,因此优选。另外,“平滑”的程度只要是第1信号基板601与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参照图5A)的粘贴良好地进行的程度就足够了。
(2)在含树脂涂料中混入消泡剂。消泡剂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系消泡剂、非有机硅系消泡剂等。其中,从良好地确保树脂层603、605、607(参照图1)的透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非有机硅系消泡剂。作为非有机硅系消泡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2-乙基己醇、聚丙烯电介质、油酸等。
(3)使用预先脱泡过的含树脂涂料。脱泡在通过旋转泵等减压了的金属制滚筒容器内等进行。
采用(1)~(3)所产生的除气泡效果根据含树脂涂料的材料或粘度等的不同而不同,但通过组合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含树脂涂料中的气泡。
如上所述,可以形成高精度且厚度均匀性良好的涂料层110(参照图4A)。
接着,从工作台109中取出在一个主面的上方形成有涂料层110的第1信号基板601,将另外的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第1信号基板601固定在工作台109上。反复进行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第1信号基板601的替换和在刮板101的行进方向X上的滑动,并对多个第1信息记录部进行含树脂涂料103的涂覆,可以连续地形成涂料层。
更具体地说,例如对不同的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第1信号基板601进行使用图3A~图4B说明的处理。含树脂涂料103向丝网104的供给可以在每形成1层涂料层110时进行,或者在每形成多个涂料层110时进行。
形成各涂料层110后,对于图4A所示的刮板101,在与行进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滑动。当同时进行刮板101向该反方向的滑动和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第1信号基板601的替换时,可以缩短其它树脂层形成所花费的单位产品生产时间。
接着,说明第2工序中含树脂涂料103的涂覆后的处理。
如图5A所示,将在一个主面上方形成有涂料层110的第1信号基板601配置在减压槽801中。通过使中央圆凸(center boss)806通过形成于第1信号基板601的中心部的中心孔601,将第1信号基板601固定在预定位置上。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也配置在减压槽801中。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优选含有例如与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剥离性良好的聚烯烃。另外,聚烯烃由于成形性良好,可以通过例如注射压缩成形等树脂成形法容易地形成具有含有凹坑或引导槽的凹凸形状的信息面,因此作为信号转印用基板802的材料是适合的。
而且,由于聚烯烃可以透射紫外线,因此当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向涂料层110照射紫外线时,可以高效地固化涂料层110所含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聚烯烃,例如可以举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环烯烃。
第1信号基板601的平均厚度例如为1.1mm时,信号转印用基板802的平均厚度例如优选为0.6mm。当使用比第1信号基板601薄的信号转印用基板802时,由于厚度差别所导致的刚性差,可以容易地进行树脂固化后的信号转印用基板802的剥离。
减压槽801内可以通过旋转泵或机械增压泵等减压泵803进行排气,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压至预定的气压。本实施方式中,当减压槽801内例如达到100Pa以下的真空度时,如图5B所示,介由涂料层110和第1信息记录部602将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和第1信号基板601进行粘贴。此时,通过加压板804对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加压,从而将信号转印用基板802的凹凸面作为信息面转印至涂料层110。由于减压槽801内被减压,因此可以在涂料层110和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之间不混入气泡的情况下粘贴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和第1信号基板601。另外,将含树脂涂料涂覆在第1信息记录部602时,还可以除去混入在涂料层内的气泡。
接着,将粘贴后的第1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从减压槽801中取出。接着,如图5C所示,通过配置在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上方的紫外线照射装置805,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向涂料层110照射紫外线,将含树脂涂料所含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从而将涂料层110制成树脂层。
接着,将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从树脂层603剥离(参照图5D)。此时,优选向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和树脂层603之间吹入压缩气体。这样,形成具有信息面的树脂层603。
另外,对于紫外线的照射和/或信号转印用基板802的剥离,与粘贴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和第1信号基板601时同样,也可以在减压气氛下进行。
接着,作为第1工序,与第1信息记录部602同样地通过溅射等方法形成第2信息记录部604。进而,对于第3~4信息记录部606、608也同样地形成。另外,作为第2工序,树脂层605、607也同样地形成。即,在形成第1信息记录部602和树脂层603后,进一步地依次分别进行必要次数的第1工序和第2工序(参照图1)。
最后,在第4信息记录部608上形成透明层609。透明层609例如使用以相对于记录再生光基本透明的(具有透射性)的丙烯酸树脂为主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树脂而形成。对于透明层609,例如与树脂层603、605、607同样,通过将透明层609形成用的涂料通过丝网后涂覆在第4信息记录部608等上而形成(参照图1)。
第4信息记录部608正上方的透明层609的平均厚度按照从透明层609的表面至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距离达到100μm左右的方式,根据配置于透明层609和第1信息记录部602之间的树脂层603、605、607的厚度来决定。上述100μm是可以校正本次所用记录再生头所导致的球面像差的界限。
例如,树脂层603、605、607的平均厚度为9.5μm、13.5μm、17.5μm时,透明层609的平均厚度为59.5μm(100μm-9.5μm-13.5μm-17.5μm)。树脂层603、605、607的平均厚度均为10μm时,透明层609的平均厚度为70μm(100μm-10μm×3层)。另外,第1~4信息记录部的各厚度与树脂层603、605、607或透明层609的厚度相比,由于极其薄,因此可以忽略。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树脂层603、605、607和第1~第4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均形成在第1信号基板601的除去外周缘部601a和内周缘部601b之外的第1信号基板601上(参照图1)。因此,透明层609可以按照第1信号基板601的外周缘部601a和内周缘部601b接合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可以通过透明层609和第1信号基板601来包围第1~4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和树脂层603、605、607。聚碳酸酯与固化前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和固化后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粘接性较高。因此,当使用聚碳酸酯作为第1信号基板601的材料、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透明层609的材料时,可以抑制由于湿气等原因导致的各树脂层与接触于这些树脂层的信息记录部发生剥离。
上述说明了通过在第1信号基板的上方形成涂料层后重叠信号转印基板而将信号转印至涂料层的情况。但是,例如由于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比较低而难以形成所需厚度的树脂层时,可以如下所述地形成涂料层。
将第1含树脂涂料通过第1丝网的孔后涂覆在信号转印用基板802上。另一方面,将第2含树脂涂料通过第2丝网后涂覆在第1信号基板的上方。第1丝网和第2丝网可以分别使用与使用图3A~图4B说明的丝网104同样的丝网。在第1含树脂涂料和第2含树脂涂料中可以使用与使用图3A~图4B说明的例子相同的涂料。
接着,介由第1含树脂涂料和第2含树脂涂料,在低于大气压的气压下粘贴第1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802。在使第1含树脂涂料和第2含树脂涂料粘附后,隔着信号转印基板向这些含树脂涂料照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这样,即便在含树脂涂料的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预定厚度的树脂层。
接着,研究在途中不补充含树脂涂料的情况下形成多个涂料层的情况。
根据下述条件,在途中不补充含树脂涂料的情况下形成了20层的涂料层110(参照图4A)。然后,测定将如此形成的各涂料层110所含的树脂固化而获得的各树脂层603(参照图1)的厚度。表1表示各树脂层603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最大厚度、厚度斑。另外,各树脂层的平均厚度的目标值为25μm。
涂料层的形成前的气氛温度25℃
第1信号基板601的形状:外径120mm、内径15mm
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形状:外径117mm、内径46mm
丝网的材料:在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参照图3B等)以外的区域上涂覆有乳化剂(重氮感光乳剂)的聚丙烯酸酯制筛网
涂覆区域106的筛目数:160(线宽:45μm)
除去区域的筛目数:100(线宽:70μm)
含树脂涂料的供给量:5ml
涂覆前的含树脂涂料103的粘度:2000mPa·s(气氛温度25℃)
涂覆前的丝网104和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最短距离:3.5mm
(树脂层厚度的测定位置)
各树脂层的厚度分别以6度间隔在以第1信号基板601的中心为中心的半径22mm、28mm、33mm、38mm、43mm、48mm、53mm、58mm、58.3mm、58.6mm的圆周上进行测定。即,对于测定位置相互不重复的600个位置测定各树脂层的厚度。表1的平均厚度是600个位置的厚度的平均值。
(树脂层厚度的测定方法)
树脂层的厚度通过利用了光的干涉效果的方法(PV法)进行测定。
该测定方法利用了以下性质:在树脂层表面反射的光与在其里面反射的光发生相互地干涉,这些反射光的相位一致时强度高,当偏离时强度弱。可以观测到随着波长的变化、反射光强度发生变化的干涉图案,由该图案的峰波长λ1和谷波长λ2为光路差2nd(n=树脂层的折射率、d=树脂层的厚度)的整数倍的关系,求得树脂层的厚度d。
在测定树脂层的厚度时,使用的是比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所使用的激光的波长更长的激光。这是由于,当在用于测定树脂层厚度的装置中使用发出与将记录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再生的激光相同波长的光的光源时,通过记录于信息记录部的信息而发生光衍射,该光衍射对树脂层的厚度测定造成不良影响。本例中,记录再生用的激光使用波长约为400nm左右的蓝色激光,因此使用波长为650nm左右的红色激光来测定树脂层的厚度。
表1中的厚度斑是指以“平均厚度25μm”为树脂层厚度的目标值而形成树脂层时的峰-峰值(PP值,peak to peak value)。例如,PP值为1.5μm时,表1中记为1.5μm。
表1
平均厚度(μm) | 最小值(μm) | 最大值(μm) | 厚度斑(μm) | |
第1张 | 24.8 | 24.0 | 25.5 | 1.5 |
第2张 | 25.1 | 24.1 | 26.0 | 1.9 |
第3张 | 25.0 | 24.2 | 25.8 | 1.6 |
第4张 | 25.2 | 24.0 | 25.8 | 1.8 |
第5张 | 25.2 | 24.3 | 25.8 | 1.5 |
第6张 | 25.8 | 25.0 | 26.8 | 1.8 |
第7张 | 25.9 | 24.9 | 26.6 | 1.7 |
第8张 | 26.0 | 24.9 | 26.9 | 2.0 |
第9张 | 26.2 | 25.1 | 27.0 | 1.9 |
第10张 | 26.1 | 25.2 | 27.2 | 2.0 |
第11张 | 27.0 | 26.0 | 28.0 | 2.0 |
第12张 | 27.2 | 25.7 | 28.6 | 2.9 |
第13张 | 28.0 | 25.0 | 28.8 | 3.8 |
第14张 | 28.8 | 26.5 | 30.0 | 3.5 |
第15张 | 29.0 | 26.4 | 30.0 | 3.6 |
第16张 | 29.3 | 27.2 | 31.0 | 3.8 |
第17张 | 29.7 | 28.0 | 31.3 | 3.3 |
第18张 | 30.0 | 29.1 | 32.2 | 3.1 |
第19张 | 30.8 | 28.9 | 32.5 | 3.6 |
第20张 | 31.2 | 29.3 | 32.5 | 3.2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为使用波长405nm光进行记录再生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树脂层的平均厚度的目标值为25μm时,关于树脂层允许的PP值为2.5μm。
如表1所示,第1~11层的涂料层的厚度斑为2.5μm以下。由此可以确认,即便在形成第11层涂料层之前不补充含树脂涂料,也可以形成在厚度斑方面实用上允许的11层的树脂层。
如表1所示,越在后面形成的树脂层则厚度斑越大,认为这是由于含树脂涂料的粘度和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含树脂涂料发生变质所导致的。含树脂涂料发生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含树脂涂料在移动中摄入空气以及移动导致的摩擦热的发生。
另外,在表1所示的例子是使用气氛温度25℃时的粘度为2000mPa·s的含树脂涂料时的结果,但使用25℃气氛下的粘度为1000~4000mPa·s的含树脂涂料时也获得同样的结果。
接着,研究在每形成10层的涂料层时追加30ml含树脂涂料,连续形成5000层的涂料层时的情况。
对5000层树脂层中的几个树脂层测定厚度,表2表示这些树脂层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最大厚度、厚度斑。初次的含树脂涂料的供给量也为30ml。形成5000层涂料层的过程中,使用水冷式空调向气氛中以10m3/min连续地供给22℃的风,以使得丝网温度和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树脂层的厚度测定方法通过与表1所示例相同的方法进行。其它条件与表1所示例子相同。
表2
平均厚度(μm) | 最小值(μm) | 最大值(μm) | 厚度斑(μm) | |
第1张 | 24.8 | 24.0 | 25.5 | 1.5 |
第2张 | 25.1 | 24.1 | 25.4 | 1.3 |
第3张 | 25.0 | 24.2 | 25.8 | 1.6 |
第4张 | 25.2 | 24.3 | 25.8 | 1.5 |
| ||||
第10张 | 25.4 | 24.9 | 26.1 | 1.2 |
| ||||
第100张 | 25.1 | 24.7 | 26.0 | 1.3 |
| ||||
第200张 | 25.3 | 24.4 | 26.0 | 1.6 |
| ||||
第500张 | 25.5 | 24.9 | 26.1 | 1.2 |
| ||||
第1000张 | 24.7 | 23.8 | 25.2 | 1.4 |
| ||||
第2000张 | 24.8 | 24.0 | 25.4 | 1.4 |
| ||||
第5000张 | 25.4 | 25.0 | 26.4 | 1.4 |
如表2所示,对于测定的全部树脂层,厚度斑为2.5μm以下,基本恒定。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也基本恒定。
表2所示的例子中,在每形成10层涂料层时追加30ml含树脂涂料。因此,例如第1信号基板601的外径为120mm、内径为15mm,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外径为117mm、内径为46mm时,树脂层603的形成所需要的含树脂涂料的量约为0.25ml。因此,形成10层树脂层所消耗的含树脂涂料的量仅为2.5ml。因此,在计算上,每形成10层的涂料层时,在丝网104上的除去区域107和涂覆区域106之间的区域113(参照图4B)中积累27.5ml(=30ml-2.5ml)的含树脂涂料103。这样,供给远远多于形成树脂层所需要的含树脂涂料量的含树脂涂料的原因在于,可以顺畅且确实地形成厚度斑小的涂料层。
如图4B所示,留在区域113的含树脂涂料通过追加的剩余含树脂涂料从区域113挤出,进入到除去区域107内。挤入到除去区域107内的含树脂涂料由于其自身重力而通过除去区域107的多个第2孔(例如网孔)内,从而慢慢从丝网104上除去。
另外,在除去区域107的下方设置有储存从丝网104上除去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108。因此,从丝网104上落下的含树脂涂料依次积累于该容器108内。因而,虽然在丝网104上每形成10层涂料层时,在计算上累积了27.5ml的剩余含树脂涂料,但由于剩余含树脂涂料从除去区域107中慢慢被除去,因此不用担心含树脂涂料从丝网104上溢出。
容器108的形状或开口面积等只要是可以收纳从丝网104上除去的含树脂涂料则并无特别限定。
储存在容器108内的含树脂涂料优选再循环处理后再利用。剩余的含树脂涂料由于长时间暴露于大气和/或擦涂在丝网104上,因此混入气泡或杂质的可能性较高。当在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混入有气泡或杂质的含树脂涂料时,不能进行良好的记录或再生。因此,必须在再使用前除去含树脂涂料中的气泡或杂质。
再循环处理例如通过下述方法(1)~(4)进行。
(1)通过过滤器除去含树脂涂料中的杂质。
(2)在减压槽内暂时放入含树脂涂料,除去含树脂涂料中的气泡。
(3)利用离心力除去含树脂涂料中的气泡。
(4)利用超声波使气泡从含树脂涂料中浮起或者将其破碎。
这些方法优选组合采用2种以上。例如,优选通过具有可以阻止直径10μm以上的杂质透过的程度的网孔的筒式过滤器,从再循环对象的含树脂涂料中除去杂质后,使用离心脱泡机从除去杂质后的含树脂涂料中除去气泡。当将经过这种再循环处理的含树脂涂料再次供给至丝网104上时,可以提高含树脂涂料的有效利用率。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每形成多个层(例如10层)的涂料层时供给含树脂涂料,也可以将树脂层的厚度和厚度斑基本保持在恒定,因此适于大批量生产。另外,由于在丝网104上设置有用于除去剩余含树脂涂料的除去区域107,因此可以将剩余的含树脂涂料从丝网104上除去。因此可以减少丝网的维护频率。进而,对于从丝网104上除去的剩余含树脂涂料,通过再循环处理,可以再次供给至丝网104上,因此含树脂涂料的有效利用率提高。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图6A~图8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
图6A和图7A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图6A为表示刚要涂覆之前的样子的图,图7A为表示刚涂覆之后的样子的图,图6B为表示刚要涂覆之前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图7B为表示刚涂覆之后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含树脂涂料903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1所用的含树脂涂料103相同的涂料。
这些图中,901表示刮板、902表示丝网框、903表示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含树脂涂料、904表示丝网、601表示第1信号基板、602表示第1信息记录部、906表示涂覆区域、907表示用于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903的除去区域、911表示涂料暂时保持区域、908表示用于收纳从丝网904除去的剩余的含树脂涂料903的容器、909表示工作台、910表示通过涂覆含树脂涂料903而形成在第1信号基板601上的涂料层。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工序中,除了下述(1)和(2)之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1)使用具有按照夹持涂覆区域106的方式而配置、且与涂覆区域106分开的1对除去辅助区域914的丝网904,以及(2)对应着设置该1对除去辅助区域914,改变用于收纳从丝网904除去的剩余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908的形状。因此,对于第1信号基板601的保持、刮板901的滑动等,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
本实施方式中,丝网904由于具有除去辅助区域914,因此可以高效地将剩余的含树脂涂料903从丝网904上除去。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908的平面形状例如为U字状。
另外,关于除去辅助区域914,与除去区域907同样,面积越大就越可以高效地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但是,只要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则其面积或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容器908的形状或开口面积等也同样。
图6B和图7B所示的例子中,除去辅助区域914与除去区域907相连,构成了除去辅助区域914和除去区域907连续的一个区域,因此可以高效地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是优选的。但是,除去辅助区域914并非必须与除去区域907相连。
构成除去辅助区域914的多个第3孔为网孔时,除去辅助区域914的筛目数优选为100~600,线材的线宽优选为20μm~100μm。
本实施方式中,在批量生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可以尽量减小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的树脂层603、605、607(参照图1)间的厚度不均,因此在每形成1层涂料层时,将含树脂涂料903供给至刮板901和涂料区域906之间、即涂料暂时保持区域911。
含树脂涂料903的供给量通过分散器等涂料供给部(未图示)进行。在例如第1信号基板601的外径为120mm、内径为15mm,第1信息记录部602的外径为117mm、内径为46mm时,每形成1层涂料层时补充10ml含树脂涂料903。另外,初次供给量也为10ml。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树脂层的平均厚度的目标值为25μm。形成1层树脂层603所需要的含树脂涂料903的量为0.25ml。因此,每形成1层涂料层,9.75ml的含树脂涂料残留在丝网904上。剩余的含树脂涂料的累积量多于实施方式1的情况。因此,丝网904即便除了除去区域907之外还具有除去辅助区域914,当连续形成多个涂料层时,根据情况,也有可能剩余的含树脂涂料浸入到涂覆区域906内,从而妨碍涂料层的形成。
这种情况下优选周期性地改变刮板901的冲程长度(在行进方向X上的滑动距离)。例如,优选使形成第21层的涂料层时的冲程长度长于形成第1层~第20层涂料层时的冲程长度,将累积在涂覆区域906和除去区域907之间的区域913的剩余含树脂涂料挤入到除去区域907内。形成各涂料层时,可以使刮板901滑动至除去区域907,但如上所述,当周期性地(例如每形成2个以上的涂料层时)改变刮板901的冲程长度时,可以高效地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因此可以高效地形成树脂层。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收纳在容器908内的含树脂涂料进行下述再循环处理。
首先,使上述含树脂涂料通过具有可以阻止直径5μm以上的杂质透过的程度的网孔的筒式过滤器,除去杂质。接着,使含树脂涂料返回至容器908内,通过使用旋转泵的排气,将容器908内减压至90kPa以下。通过将该状态保持1小时,进行脱泡处理。
通过一并进行第1信号基板601在工作台909上的固定和含树脂涂料903的供给或刮板901的位置校正等,可以进一步缩短单位产品生产时间。
对于树脂层605、607,与树脂层603同样地形成。第1~4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透明层609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从而获得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即,形成第1信息记录部602和树脂层603后,进一步依次分别进行必要次数的第1工序和第2工序。最后,在第4信息记录部608上形成透明层609(参照图1)。
接着,研究在每形成1层涂料层时,一边追加10ml含树脂涂料一边连续形成5000层树脂层的情况。
测定5000层树脂层中的几个树脂层的厚度,表3表示这些树脂层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最大厚度、厚度斑。初次供给量也为10ml。树脂层的厚度测定方法通过与表1所示的例子同样的方法进行。其它条件与表2所示例子相同。
表3
平均厚度(μm) | 最小值(μm) | 最大值(μm) | 厚度斑(μm) | |
第1张 | 25.2 | 24.4 | 25.7 | 1.3 |
第2张 | 25.1 | 24.1 | 25.4 | 1.3 |
第3张 | 25.2 | 24.3 | 25.7 | 1.4 |
第4张 | 25.2 | 24.3 | 25.8 | 1.5 |
| ||||
第10张 | 25.2 | 24.4 | 26.0 | 1.6 |
| ||||
第100张 | 25.1 | 24.7 | 25.8 | 1.1 |
| ||||
第200张 | 25.3 | 24.4 | 26.0 | 1.6 |
| ||||
第500张 | 25.0 | 24.0 | 25.5 | 1.5 |
| ||||
第1000张 | 24.9 | 24.0 | 25.5 | 1.5 |
| ||||
第2000张 | 25.1 | 24.4 | 25.4 | 1.0 |
| ||||
第5000张 | 25.1 | 24.4 | 26.1 | 1.7 |
比较表3所示的结果和表2所示的结果。表2中最薄的树脂层的厚度为23.8μm,最厚的树脂层的厚度为26.4μm,包含个体偏差的厚度斑为2.6μm(=26.4μm-23.8μm)。另一方面,表3中最薄的树脂层的厚度为24.0μm、最厚树脂层的厚度为26.1μm,包含个体偏差的厚度斑为2.1μm(=26.1μm-24.0μm)。由以上可确认,与每形成10层涂料层时补充含树脂涂料的情况相比,每形成1层涂料层时补充含树脂涂料的情况更可以形成平均厚度更接近目标值的树脂层,且对于各树脂层可以减小厚度斑。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使用图9A~图10B说明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
图9A和图10A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工序剖面图,图9A表示刚要涂覆之前的样子的图,图10A为表示刚涂覆之后的样子的图,图9B为表示刚要涂覆之前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图10B为表示刚涂覆之后的丝网和刮板的样子的俯视图。
这些图中,1001表示刮板、1002表示丝网框、1003表示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含树脂涂料、1004表示丝网、601表示第1信号基板、602表示第1信息记录部、1006表示涂覆区域、1007表示用于除去剩余的含树脂涂料1003的除去区域、1011表示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013表示涂覆区域1006和除去区域1007间的区域,1008表示用于收纳从丝网1004除去的剩余的含树脂涂料1003的容器、1009表示工作台、1010表示通过涂覆含树脂涂料903而形成在第1信号基板601上方的涂料层。含树脂涂料1003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1所用的含树脂涂料103同样的涂料。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工序中,使丝网100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以使得除去区域1007低于涂覆区域1006。并且,第1信息记录部602和工作台1009对应着丝网1004也倾斜相同角度。在此状态下,在第1信息记录部602上涂覆含树脂涂料1003。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之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第1信号基板601的保持、刮板1001的滑动等,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对于倾斜角度,优选为5度~30度。本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使倾斜角度为10度。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按照除去区域1007低于涂覆区域1006的方式使丝网100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涂覆含树脂涂料。因此,即便不像实施方式2所示那样增长刮板1001的冲程长度、或者在丝网1004上设置除去辅助区域等,也可以更为确实地将剩余的含树脂涂料1003从丝网1004上除去。
树脂层605、607与树脂层603同样地形成。第1~4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透明层609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从而获得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即,形成第1信息记录部602和树脂层603后,进一步依次分别进行必要次数的第1工序和第2工序。最后在第4信息记录部608上形成透明层609(参照图1)。
由以上可知,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2同样,也可以形成具有所需厚度且厚度均匀性良好的树脂层。因此,可以提供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生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使用图11和图12说明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整体的构成概念图,图12表示构成上述制造装置的树脂层形成部(在多层信号记录介质的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印刷装置)的构成概念图。本实施方式中,以形成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为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构成和动作。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具有信息记录部形成部705、树脂层形成部707和透明层形成部706。树脂层形成部707由印刷部701、信号转印部702、树脂固化实施部703和剥离处理部704构成。该制造装置中,如后所述可以连续地制造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信息记录部形成部705例如由以往优良的溅射装置或蒸镀装置等薄膜形成装置构成。信息记录部形成部705中,首先对多个第1信号基板601依次形成第1信息记录部602(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
如图12所示,构成树脂层形成部707的印刷部701例如具有丝网701b、涂料供给部701d、刮板701e和用于收纳剩余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701f。
丝网701b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丝网104(参照图3B或图4B等)同样,具有用于暂时保持含树脂涂料的涂料暂时保持区域111、涂覆区域106和除去区域107。涂料供给部701d为可以将颗粒状的含树脂涂料701c供给至丝网701b上的例如分散器。另外,丝网701b与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丝网904(参照图6B和图7B等)同样,还可以具有除去辅助区域914。
刮板701e可以一边在丝网701b上施加荷重一边在丝网701b上滑动。当相对于丝网701b滑动刮板701e时,例如将由涂料供给部701d供给至丝网104上的含树脂涂料701c的一部分通过涂覆区域涂覆在第1信息记录部602(参照图1等)。
如图12所示,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的第1信号基板601被运送至配置于印刷部701内的工作台708,通过上述印刷部701,含树脂涂料701c被涂覆在第1信号基板601上的第1信息记录部。这样,在第1信息记录部上形成含有未固化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涂料层。
丝网701b具有可以将形成涂料层后残留的含树脂涂料从丝网701b上除去的除去区域,因此从除去区域中除去。剩余含树脂涂料的除去在进行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的第1信号基板601的替换的过程中和/或在替换后的形成有第1信息记录部的第1信号基板601上形成涂料层的过程中从除去区域中除去。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优选具有可以将第1信号基板601暂时吸附固定在工作台708上的抽吸手段。作为抽吸手段,例如可以举出真空等。
如图12所示,信号转印部702具有多个信号转印用基板702a。各信号转印用基板702a具有凹凸面作为信息面。对于通过运送部713被运送到信号转印部702内的各涂料层,按照上述信息面相接触的方式粘贴涂料层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12。由此,将信号转印用基板的信息面转印至涂料层。利用运送部713的运送沿图中箭头方向进行。
如图12所示,树脂固化实施部703由能够照射紫外线的光照射装置712构成。当对于运送至树脂固化实施部703内的各涂料层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712照射紫外线时,各涂料层所含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从而形成树脂层603(参照图1)。
构成树脂层形成部707的剥离处理部704内,对于运送至剥离处理部704内的由第1信号基板、第1信息记录部、树脂层和信号转印用基板构成的结构体,在树脂层和信号转印用基板的界面处进行分离为2个的剥离处理。剥离处理部704例如由能够保持信号转印用基板709和含有形成有信息面的树脂层的结构体710的1对吸附衬垫、插入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9和上述结构体710的界面以将它们剥离的金属板等构成。另外,图12中,709为从树脂层上剥离的信号转印用基板,710为含有形成有信息面的树脂层的结构体。
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层形成部的一系列处理(树脂层形成工序)在使用减压泵711将整个树脂层形成部707保持在减压氛围下而进行。图12中,713为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713与用于能够将树脂层形成部707内的压力保持在恒定的压力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这样,当在减压气氛中进行含树脂涂料的涂覆、信号的转印、树脂的固化和剥离处理的整个处理时,可以降低污染,可减少气泡混入到树脂层中,且还可以减少气泡混入到印刷中的含树脂涂料中。
如此获得的多个结构体710依次以预定次数被运送到信息记录部形成部和树脂层形成部,在各个结构体710上形成第2~4信息记录部604、606、608和树脂层605、607(参照图1)。即,形成第1信息记录部602和树脂层603后,进一步依次分别进行必要次数的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和树脂层形成工序(参照图1)。
形成第4信息记录部608(参照图1)后,如图11所示,通过透明层形成部706形成透明层609(参照图1)。透明层例如由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涂料形成时,透明层形成部706具有透明层形成用的印刷部和透明层形成用的树脂固化实施部。透明层形成用的印刷部的构成例如可以与树脂层形成部的印刷部相同,仅关于丝网,可以使用透明层形成专用的丝网。透明层形成用的树脂固化实施部与树脂层形成部的树脂固化实施部同样,可以由放射紫外线的光照射装置构成。
实施方式1~4中,均举例说明了具有4个信息记录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但是,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并无限于该例。对于制造装置,也并不限于制造具有4个信息记录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部的数量通过调整第1信号基板、各树脂层、透明层等的厚度,可以为2个或3个,还可以为5个以上。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部的信息记录介质可以记录再生大容量的信息。
实施方式1~4中,第1~第4信息记录部均具有从第1信号基板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反射膜503、第1电介质膜504、记录膜505和第2电介质膜506的结构(参照图2),第1~第4信息记录部并非局限于该方式。各信息记录部可以至少含有记录膜,可以没有其它膜中的至少1个,还可以含有这些膜以外的膜。对于反射膜503、第1电介质膜504、记录膜505和第2电介质膜506的材料,并非限定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材料,分别可以为公知材料的任一种。
实施方式1~4中,举例说明了圆盘状的所谓光盘,但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并非限定于该例。例如存储卡等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实施方式1~4中,树脂层具有通过信号转印用基板转印的信息面,但例如为全息照相存储卡等之类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树脂层可以不具有上述信息面。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可以形成厚度均匀性高的树脂层,因此可以生产率良好地提供良好地进行信息的再生或信息的记录再生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不仅限于有中心孔的圆盘形的蓝光光盘,还可以适用于存储卡、CD、VCD、全息照相存储卡等。
Claims (20)
1.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为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工序:
第1工序,其在所述信号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上形成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和
第2工序,其使供给至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利用在所述丝网上滑动刮板而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内,从而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而形成所述树脂层;
将所述第1工序和所述第2工序分别进行预定次数,
在各第2工序中,使未涂覆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的所述丝网上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丝网上除去的所述含树脂涂料进行再循环处理后再次供给至所述丝网上。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丝网还进一步具有在所述涂覆区域的周围沿着所述刮板的行进方向设置的具有多个第3孔的除去辅助区域。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丝网还进一步具有按照夹持所述涂覆区域的方式配置的1对除去辅助区域,且各除去辅助区域具有多个第3孔。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工序中,按照所述除去区域低于所述涂覆区域的方式使所述丝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使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对应于所述丝网也倾斜,在此状态下,将所述含树脂涂料涂覆在所述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从而形成所述涂料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工序中,介由所述涂料层将具有凹凸表面的信号转印用基板和所述信号基板粘贴,并在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后,将所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从所述树脂层上剥离。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低于大气压的气压下将所述信号转印用基板和所述信号基板粘贴。
8.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其是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的。
9.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为用于制造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形成所述信息记录部的信息记录部形成部和形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部,
所述树脂层形成部含有印刷部和树脂固化实施部,
其中所述印刷部含有: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能够向所述丝网上供给所述含树脂涂料的树脂供给部;能够在所述丝网上滑动、且通过在所述丝网上滑动而使利用所述涂料供给手段供给至所述丝网上的所述含树脂涂料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从而能够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的刮板,
所述树脂固化实施部能够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
所述除去区域通过使未涂覆于所述信息记录部上而残留在所述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能够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印刷部还进一步含有能够收纳从所述丝网上除去的含树脂涂料的容器。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树脂层形成部还进一步含有信号转印部和剥离处理部,所述信号转印部含有具有凹凸面作为信息面、且通过粘贴在所述涂料层上而能够将信息面转印至所述涂料层上的信号转印用基板,所述剥离处理部将所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从所述树脂层上剥离。
12.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树脂层形成部还进一步具有能够以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所述信号基板的工作台。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丝网按照所述除去区域低于所述涂覆区域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所述工作台对应于所述丝网也倾斜。
14.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其还进一步具有再循环机构,该再循环机构将能够收纳在所述容器中的所述含树脂涂料进行再循环处理,并能够将再循环处理后的所述含树脂涂料供给至所述涂料供给手段。
15.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丝网还进一步具有在所述涂覆区域的周围沿着所述刮板的行进方向设置的具有多个第3孔的除去辅助区域。
16.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丝网还进一步具有按照夹持所述涂覆区域的方式配置的1对除去辅助区域,且各除去辅助区域具有多个第3孔。
17.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除去区域与所述除去辅助区域相连。
18.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用丝网,其为构成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的丝网,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涂覆区域,其具有多个第1孔,且能够使供给至所述丝网上的所述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而涂覆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上;和
除去区域,其具有多个第2孔,且能够通过使未涂覆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上而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19.连续制造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为将含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和配置在所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且所述信息记录部和树脂层配置在信号基板上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连续制造多个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工序:
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其在所述信号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上形成预定的信息记录部;和
树脂层形成工序,其使供给至含有具有多个第1孔的涂覆区域和具有多个第2孔的除去区域的丝网上的含树脂涂料的一部分利用在所述丝网上滑动刮板而通过所述多个第1孔内,从而在预定的信息记录部上形成涂料层,将所述涂料层中所含的树脂固化而形成所述树脂层;
为了制造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将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和树脂层形成工序分别进行预定次数,
使未涂覆在各信息记录部上的残留的含树脂涂料的至少一部分在每形成1个以上的涂料层时或形成其它涂料层的过程中通过多个第2孔内,从而将其从所述丝网上除去。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续制造多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每形成1层涂料层时,在所述丝网上补充含树脂涂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9889/2005 | 2005-08-30 | ||
JP2005249889 | 2005-08-30 | ||
PCT/JP2006/317112 WO2007026765A1 (ja) | 2005-08-30 | 2006-08-30 |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装置とこの製造装置を構成する多層情報記録媒体製造用スクリー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3507A true CN101243507A (zh) | 2008-08-13 |
CN101243507B CN101243507B (zh) | 2010-05-19 |
Family
ID=37808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301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3507B (zh) | 2005-08-30 | 2006-08-30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构成该装置的丝网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07867B2 (zh) |
EP (1) | EP1926098B1 (zh) |
JP (1) | JP4827848B2 (zh) |
KR (1) | KR20080039905A (zh) |
CN (1) | CN101243507B (zh) |
DE (1) | DE602006011185D1 (zh) |
TW (1) | TWI385658B (zh) |
WO (1) | WO200702676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83568A (zh) * | 2017-06-02 | 2018-12-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61177A1 (en) * | 2007-08-30 | 2009-03-05 | Kriha James A | Method of printing using high performance two-component reactive inks and coatings with flexographic printing process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53942B2 (ja) | 1990-01-08 | 1996-11-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JP2757520B2 (ja) | 1990-01-30 | 1998-05-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
US5336531A (en) | 1990-02-06 | 1994-08-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agneto-optical dis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
EP0443522B1 (en) * | 1990-02-22 | 1996-10-30 | Sony Corporation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JP2511175B2 (ja) | 1990-05-25 | 1996-06-26 | 日立テクノ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スクリ―ン印刷装置 |
JP3057211B2 (ja) | 1991-04-02 | 2000-06-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欠陥検査方法 |
US5312663A (en) | 1991-12-27 | 1994-05-1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ptical element having durability enhancing layer |
DE4200715A1 (de) | 1992-01-14 | 1993-07-15 | Bayer Ag | Vinylpolymerisat-dispersionen |
JP3225643B2 (ja) | 1992-11-25 | 2001-11-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基準位置合わせ用マスター装置 |
JPH08167178A (ja) | 1994-12-12 | 1996-06-25 | Canon Inc | 光記録媒体用スタンパー原盤の製造方法 |
US5708652A (en) * | 1995-02-28 | 1998-01-13 | Sony Corporation | Multi-layer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US6676791B1 (en) | 1995-03-24 | 2004-01-13 | Jvc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Multilayered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a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
JPH0935336A (ja) | 1995-07-20 | 1997-02-07 | Sony Corp | 光デイスクの製造方法 |
CN1157724A (zh) | 1995-12-07 | 1997-08-27 | 吴远界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膏 |
KR20000010532A (ko) | 1996-04-19 | 2000-02-15 | 모리시타 요이찌 | 접착식 광디스크 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
DE69703331T2 (de) | 1996-09-12 | 2001-03-15 |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Holding Inc., Basel |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arbstoffzusammensetzungen auf Basis von Acrylat |
JPH11102542A (ja) | 1997-09-30 | 1999-04-13 | Nitto Denko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法 |
JP3581246B2 (ja) | 1997-12-17 | 2004-10-27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貼り合わせ型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
JP4039731B2 (ja) * | 1998-04-17 | 2008-01-30 | 谷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 ペーストのスクリーン印刷におけるスクリーン版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JP3831118B2 (ja) * | 1998-06-12 | 2006-10-11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0030312A (ja) * | 1998-07-08 | 2000-01-28 | Tomoe Engineering Co Ltd | 接着剤塗布用金属スクリーン |
US20020043555A1 (en) * | 2000-03-17 | 2002-04-18 | Mader Durell Thomas | Machine to line containers with film |
JP2001307381A (ja) | 2000-04-24 | 2001-11-02 | Sony Corp | 光学記録媒体 |
EP1152407A3 (en) | 2000-04-25 | 2006-10-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disk,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WO2001086648A1 (fr) * | 2000-04-25 | 2001-11-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substrat de dis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e disque optique |
JP4281232B2 (ja) | 2000-08-31 | 2009-06-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TW591654B (en) | 2000-09-12 | 2004-06-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JP2002092969A (ja) | 2000-09-13 | 2002-03-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
CN1157724C (zh) * | 2000-11-02 | 2004-07-14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多层光信息记录载体的制造方法 |
EP1403861B1 (en) * | 2001-06-07 | 2007-02-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
US6767980B2 (en) | 2002-04-19 | 2004-07-27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Reactive diluent an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
JP2004005836A (ja) | 2002-05-31 | 2004-01-08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多層の相変化型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多層の相変化型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MXPA03005877A (es) | 2002-07-04 | 2006-04-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Medio de grabacion de datos opticos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del mismo. |
JP2004039136A (ja) | 2002-07-04 | 2004-02-05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光学多層記録媒体成形用透明スタンパおよび光学多層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JP2004130557A (ja) | 2002-10-08 | 2004-04-3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微細な凹凸の製造方法 |
EP1571659B1 (en) | 2002-10-30 | 2012-08-01 | TDK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valuating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
JP2005071571A (ja) * | 2003-08-07 | 2005-03-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7858290B2 (en) * | 2003-10-02 | 2010-12-2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4308741B2 (ja) * | 2003-10-02 | 2009-08-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6009161A1 (ja) * | 2004-07-21 | 2006-01-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63649B2 (ja) | 2004-09-30 | 2009-11-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全反射減衰を利用した測定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6218433A (ja) * | 2005-02-14 | 2006-08-2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ブレード塗布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06224057A (ja) * | 2005-02-21 | 2006-08-3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ブレード塗布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2006
- 2006-08-30 WO PCT/JP2006/317112 patent/WO20070267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8-30 US US11/997,509 patent/US80078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30 DE DE602006011185T patent/DE602006011185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8-30 EP EP06810036A patent/EP192609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8-30 TW TW095131946A patent/TWI38565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8-30 JP JP2007533294A patent/JP48278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30 KR KR1020087003727A patent/KR2008003990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8-30 CN CN2006800301500A patent/CN1012435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83568A (zh) * | 2017-06-02 | 2018-12-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06011185D1 (de) | 2010-01-28 |
KR20080039905A (ko) | 2008-05-07 |
CN101243507B (zh) | 2010-05-19 |
TW200741693A (en) | 2007-11-01 |
EP1926098A1 (en) | 2008-05-28 |
EP1926098B1 (en) | 2009-12-16 |
WO2007026765A1 (ja) | 2007-03-08 |
EP1926098A4 (en) | 2008-12-31 |
US8007867B2 (en) | 2011-08-30 |
JPWO2007026765A1 (ja) | 2009-03-26 |
TWI385658B (zh) | 2013-02-11 |
US20100151177A1 (en) | 2010-06-17 |
JP4827848B2 (ja) | 201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0760B (zh)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 |
JP2001523372A (ja) | 光メモリ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法 | |
CN1291132A (zh) | 光学记录介质的组配方法和装置 | |
CN101243507B (zh)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构成该装置的丝网 | |
US20060059501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 |
CN1240064C (zh) |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 |
CN1656548A (zh) | 制造光学存储介质的方法和光学存储介质 | |
EP1669991B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
US20070228375A1 (en) |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US20090309906A1 (en) | Inkjet application device,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medium | |
CN101176153A (zh)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3022586A (ja) | 光情報媒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0543853C (zh)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373482C (zh) | 光盘片的制造方法及光盘片积层体的搬运方法 | |
JP4106401B2 (ja) | 光学式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JPH0375944B2 (zh) | ||
JP2007294003A (ja) | 光情報記録媒体 | |
JP2007136344A (ja) | スピンコート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07226907A (ja) |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3059099A (ja) |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9314676A (ja) | 光学式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
JP2004178756A (ja) | 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 |
JPH09306032A (ja) | 光学式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
JP2004342237A (ja) |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
JPH11110834A (ja) |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