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064C -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0064C
CN1240064C CNB028114973A CN02811497A CN1240064C CN 1240064 C CN1240064 C CN 1240064C CN B028114973 A CNB028114973 A CN B028114973A CN 02811497 A CN02811497 A CN 02811497A CN 1240064 C CN1240064 C CN 12400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ckness
signal
optic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1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5003A (zh
Inventor
林一英
久田和也
阿部伸也
东丸一弘
大野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5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5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00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00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protective topcoat layers
    • G11B7/25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protective topcoat layers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organic resi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7/2433Metals or elements of Groups 13, 14, 15 or 16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B, Si, Ge, As, Sb, Bi, Se or 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在信号基板(100)的一个主面上具有信号记录层(110)、和由第一透明层(115)以及由比第一透明层(115)更硬的第二透明层(120)构成的透明覆盖层(125)的,并通过该透明覆盖层(125)由照射到信号记录层的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记录介质中,由给定的厚度分布形成第一透明层(115),按照让透明覆盖层(125)的总厚度均匀而具有给定厚度那样形成第二透明层(120)。此时,第一透明层(115)也可以是由多层薄透明层积层而成。

Description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一主面具有信号记录层的信号基板的、通过在上述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透明覆盖层(例如厚度大约为0.1毫米)对光聚焦而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信息记录介质作为一种利用激光将信息高密度再生和储存的信息记录介质被广泛了解和普及。近年来,不仅要将声音信号,而且要将影视等运动图像作为信息进行记录,更大容量的光盘的数字化视频光盘(DVD)被开发、商品化并正在普及。对于象DVD这样的高密度光盘,使用激光波长较短并且数值孔径(NA)大的物镜。然而,波长越短、NA越高,将会缩小光盘翘曲的容许值。为了增大翘曲度的容许值,降低基板的厚度是有效的方法,例如,在DVD中,激光波长为650nm,NA为0.6、基板厚度为0.6mm。由于厚度为0.6mm的树脂基板,其单片的机械强度差,容易产生翘曲,DVD采用在记录信息面的内侧将两枚基板粘合的结构。进而,利用这种粘合的结构,在粘合的两枚基板中的一枚的信号记录面涂敷金、硅等透光性反射层,另一枚信号记录面涂敷原来的铝等形成的反射层后,按照让两枚信息记录面成为内侧那样进行粘合,从设有透光性反射层的基板侧可以读取双方信号记录面信号的单面双层信号再生DVD已经商品化。进一步提出的方案是:同样是两层结构,信号记录层不用金属反射层,设置有可改写的薄膜记录层的可改写型DVD。
再有,为进一步高密度化,提出有使用兰紫色激光(波长为400nm左右)光源的方案。这时,例如,记录再生侧的透明覆盖层的厚度为0.1mm,使用NA为0.85左右的透镜就可以形成超微细激光斑,实现信号的记录和再生。透明覆盖层的制作方式有以下两种:
(A)将比0.1mm稍微薄一些的透明基板用粘合剂直接粘结在1.1mm厚的信号基板的信号记录层侧。
(B)将0.1mm左右厚的透明树脂层直接涂敷在1.1mm厚的信号基板的信号记录层侧。
方法(A)只需粘结比0.1mm稍微薄一些的透明基板,容易形成0.1mm厚的透明涂敷层。但是,要求比0.1mm稍微薄一些的透明基板的厚度十分均一,价格昂贵。与之相对应,方法(B)由于使用透明树脂,例如CD保护层所用的树脂或者DVD粘合用树脂,价格便宜。
在利用兰紫色激光源(波长在400nm左右)的情况下,与以往的DVD不同,由于NA为0.85左右比较大,而聚光性高,因此对透明覆盖层的厚度非常敏感,另外,透镜和光盘的距离(动作距离)很小,光盘翘曲的变化、表面污物和尘埃等缺陷,容易发生聚焦易位、透镜碰撞的现象。于是,记录再生侧的透明涂敷层有可能与透镜碰撞而产生划伤。透明涂敷层表面如果产生划伤,就会在透明涂敷层的局部形成厚度的缺陷斑点,记录和再生特性会下降。虽然有为防止划伤而在透明涂敷层伤进一步形成保护层的方法,但是由于保护层形成后使得透明涂敷层的厚度缺陷斑点增大。
对于上述方法(B),由于只在信号基板的单面形成0.1mm左右的透明树脂构成的覆盖层,具有非对称结构,翘曲度有增大的趋势。作为透明树脂,通常以紫外线硬化树脂作为粘合剂使用,硬化收缩后,会向信号基板的信号记录层侧翘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透镜冲突等的影响的具有均匀保护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可以用光进行信号记录和再生的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光记录介质在信号基板的一主面上具有信号记录层、和由在该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层以及在该第一透明层上形成的比上述第一透明层硬的第二透明层所构成的透明覆盖层,根据通过该透明覆盖层照射到信号记录层的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该制造方法,根据所定的第一厚度分布形成第一透明层,并且根据让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的给定的第二厚度分布形成第二透明层,透明覆盖层的误差在±3微米以内。由此,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侧的表面由于有比较坚硬的第二透明层,可以抵御较强的透镜冲突,而且可以均匀保持透明覆盖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可以用光进行信号记录和再生的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光记录介质在信号基板的一主面上具有信号记录层、和由在该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层以及在该第一透明层上形成的比上述第一透明层硬的第二透明层所构成的透明覆盖层,根据通过该透明覆盖层照射到信号记录层的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该制造方法,按照第一透明层整体具有给定的第一厚度分布对多层透明层积层后形成第一透明层,并且根据让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的给定的第二厚度分布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层。这样,通过将用薄透明层多层积层后形成第一透明层,可以易于形成精度好而且厚的第一透明层。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第一透明层的材料是硬化前的具有粘度V1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第二透明层的材料是硬化前的具有粘度V2的第二放射线硬化树脂,第二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后的硬度比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后的硬度硬,并且粘度V2<粘度V1。这时,也可以是,在第一透明层的形成中,根据从信号基板的内圆周到外圆周厚度变薄的厚度分布形成第一透明层,之后硬化,并且在第二透明层的形成中,根据从信号基板的内圆周到外圆周厚度变厚的厚度分布形成第二透明层。
根据上述构成,硬化后坚硬、并且粘度低的放射线硬化性硬制涂剂可以作为第二放射线硬化树脂用,能够保证透明覆盖层厚度均匀。粘度低的材料由于旋转涂敷自内圆周而外圆周厚度增加的倾向大,并且,高粘度材料在半径方向的厚度分布的倾向易于控制。因此,由粘度低的第二放射线硬化树脂构成的第二透明层的厚度分布,通过按照内圆周向外圆周渐薄旋转涂敷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可以抵消,可以让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采用旋转涂敷形成第一透明层,此时,根据时间控制在信号基板的设置了信号记录层的主面的内圆周部分上滴下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的量、滴下的时间,以及信号基板的转速。
依据上述构成,由于采用旋转涂敷形成第一透明层,可以容易降低透明覆盖层一周内的厚度缺陷。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采用旋转涂敷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层,此时,在信号基板的设置了信号记录层的主面的内圆周部分上滴下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信号基板,在整个主面上配置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然后,再次在上述主面的内圆周部上滴下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以比第一旋转速度小的第二旋转速度直到第一透明层整体的厚度分布达到了第一厚度分布之前让信号基板旋转。这样,可以获得第一透明层的所希望的厚度分布。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采用从内圆周至外圆周直径逐渐减小的多孔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丝网形成具有所述厚度分布的第一透明层。由于由此确定丝网上的孔内树脂的供给量,可以稳定得到第一透明层的所希望的厚度分布。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透明覆盖层的厚度误差控制在±3微米的范围。这样,即使采用记录和再生用高NA透镜也不会出现障碍而可以进行记录以及再生,可以获得良好的信号。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和形成了透明覆盖层的主面相反侧的主面上形成翘曲调整层。这样,翘曲调整层可以降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
透明覆盖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放射性硬化树脂,翘曲调整层可以采用收缩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按照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角在0.35度以下那样选择翘曲调整层的厚度和翘曲调整层的材料。根据该构成,光信息记录介质,即使由于透明覆盖层的形成向透明覆盖层侧翘曲,通过选择翘曲调整层的种类和厚度,可以将翘曲角控制在0.35度以下。另外,如果翘曲角小于0.35度,在记录信号再生装置中即便没有翘曲调整功能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记录以及再生特性。
再有,也可以是,翘曲调整层材料在形成时的收缩率比透明覆盖层的材料的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收缩率大,并且翘曲调整层的厚度比透明覆盖层的厚度薄。这样,由于翘曲调整层薄,而收缩率大,可以用少的材料有效进行翘曲的调整,实现更廉价的制造方法。
再有,翘曲调整层的材料和透明覆盖层的材料也可以相同。这样,由于容易让光信息记录介质在两面的收缩率相等,另外由于接近对称结构,不仅降低了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而且也降低了加速试验中的翘曲的变化。
再有,翘曲调整层的厚度和透明覆盖层的厚度也可以大致相同。这样,光信息记录介质变成完全对称的结构,翘曲度非常小,并且加速试验中的翘曲度变化也非常小。
再有,也可以用印刷形成翘曲调整层,处理时间短,并且可以均匀形成翘曲调整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在和相反侧的主面上按照形成可视觉识别的图案或者文字那样形成翘曲调整层。再有,在翘曲调整层的表面也可以印刷可以视觉识别的图片或文字。这样,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调整的同时,可以显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存储内容和制造商的信息,可以简化制造工序。
附图说明
图1A~1C表示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A、2B表示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分布的控制例的示意图
图3A~3C表示第一透明层的各工序中厚度分布的变化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形成的透明覆盖层的厚度分布的一例的图。
图5A~5E表示采用旋转涂敷形成第一透明层时的相对于旋转时间的厚度分布变化的示意图。
图6A~6C表示在信号基板上有两层信号记录层时的透明覆盖层的形成方法的图。
图7A、7B表示在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一透明层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A、8B表示依据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变化示意图。
图9表示翘曲调整层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10表示由于翘曲调整层形成对翘曲降低的图。
图11A、11B表示形成翘曲调整层的图案和文字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了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如图1A所示,首先制作厚度为1.1mm的信号基板100。在信号基板100的主面A上形成与信号相对应的凹凸105。信号基板100由被称作聚碳酸酯或者丙烯酸的塑料构成,主要由注塑形成法制作而成。另外一方法是利用2P法在支撑基板上复制与信号相对应的凹凸150。在与信号对应的凹凸105上形成记录膜106和信号记录层110。记录膜106是由金属反射膜、半导体膜(例如GeSbTe等相变膜)、电介质膜或色素膜中至少一种构成的多层膜或单层膜。记录膜106根据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不同,主要使用溅射法。色素膜用旋转涂敷法制作。另外,信号基板100上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设置具有包含与信号对应的凹凸105的多层记录膜的信号层(后述)。
如图1B所示,在信号记录层110上形成第一透明层115。此时,第一透明层115的厚度T(r)(r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沿半径方向按照图2A所示的分布那样形成。按照沿半径方向由内圆周至外圆周渐薄(内圆周的厚度T1>外圆周的厚度T2)那样,控制第一透明层115。作为第一透明层115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硬化树脂等放射线硬化树脂。这里,厚度之比T2/T1优选控制在0.9以上并且在0.99以下。只要比值T2/T1为该范围内的值,可以控制T1和T2的厚度。
然后,如图1C所示,在第一透明层115上进一步形成比第一透明层更坚硬的第二透明层120后,光信息记录介质130制造完成。第二透明层120的作用是保护第一透明层,使用了可以耐受透镜冲击的硬质材料。另外,第二透明层120的厚度T′(r)沿半径方向按照图2B所示的分布那样形成,即内圆周至外圆周沿半径方向渐厚分布。图2B所示的内圆周厚度T′1与外圆周T′2相比较,T′1<T′2。这里厚度之比T′1/T′2优选在0.5以上并且在0.7以下。只要比值T′1/T′2为该范围内的值,厚度T′1和T′2可以控制。这里要强调的是,第一透明层115的制作条件和透明层120的制作条件以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T(r)和T′(r)尽可能的在任何半径下都为100微米为原则。这样,如果很好的选择了各种形成条件,就可以形成厚度均匀的100微米的由第一透明层115和第二透明层120构成的透明覆盖层125。
以下具体说明第一和第二透明层115、120的采用旋转涂敷法的制作方法。
第一透明层的材料采用粘度为2000mPa.s的紫外线硬化树脂。起保护层作用的第二透明层材料用粘度为30mPa.s的具有紫外线硬化性的硬质涂剂。作为第一透明层材料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硬化后的硬度相当于铅笔的H硬度,作为第二透明层材料的硬质涂剂硬化后的硬度相当于铅笔的2H~3H。因此,记录和再生时即使透镜和第二透明层发生冲突也可以保护透明覆盖层表面不受划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层由两个透明层积层而成。首先在有信号记录层的信号基板的半径为15mm的位置上用3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滴成面包圈状,以1000rpm的转速旋转35秒。通过该旋转,制作成如图3A所示的厚度为65微米的大致均匀的第一透明层。接下来,在半径为15mm的位置上同样滴下0.3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以500rpm的速度旋转。通过该旋转工艺,在上道工序形成的65微米的均匀厚度透明层上面,形成厚度具有梯度的透明层,其结果,可以获得图3B所示的第一透明层的厚度分布。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粘度越高,在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分布就越好控制。然后对第一透明层进行紫外线硬化处理。这是为了防止在旋转涂敷形成第二透明层时,由于旋转使得一些紫外线硬化树脂向外延伸而破坏图3B所示的厚度分布。另外,在上述中,第一透明层虽然由两层透明层积层而成,也可以由多层透明层积层而成。
为了形成第二透明层120,在半径为15mm的位置将硬质涂剂以面包圈的形状滴下,以4000rpm的转速旋转5秒钟,用紫外线进行硬化处理。作为第二透明层的材料由于使用了硬度比第一透明层高的硬质涂剂,因此在记录和再生时即使与透镜冲突也不会划伤透明覆盖层表面。随着硬质涂剂的旋转,得到如图3C所示的自内圆周向外圆周逐渐增厚的厚度分布。因此,图3B所示的厚度分布和图3C所示的厚度分布加起来后,如图4所示,在信号基板上形成大致100微米的均匀、坚硬(即使与透镜冲突也不会划伤表面)的透明覆盖层。一般,为了光盘的记录和再生得到稳定的信号,记录和再生侧透明基板(对于本发明的形式是透明覆盖层)厚度误差的球面收差限制在30mλ。一般,在光盘的记录和再生中,记录再生侧的透明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明覆盖层)的厚度误差虽然产生球面象差为30mλ,但在稳定进行记录以及再生的容许值内。用于记录以及再生的光的波长为405nm时,如果透明覆盖层的厚度为100±3微米(误差3微米),则记录和再生用高NA透镜也能保证球面象差在30mλ内,可以毫无问题进行记录和再生,得到良好的信号。
如上所述,通过随时间适当控制在信号基板的内圆周滴下紫外线硬化树脂的量、滴下时间,以及信号基板的转速、可以形成具有预期厚度的透明层。
下面就采用旋转涂敷法形成第一透明层时的厚度控制加以说明。
图5A~5E表示用旋转涂敷法形成第一透明层时不同旋转时间对应的透明层厚度的变化状况。
首先,如图5A所示,将第一透明层的材料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通过喷嘴1100滴在信号基板100上。图中点划线C是中间有孔的信号基板100的中轴线。优选将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在信号基板100的有信号记录层那一面的内圆周部分环状滴下。
然后,如图5B所示,用一定转速将信号基板100以中轴线C为中心旋转。由信号基板100的旋转速度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向外圆周扩散。经过一定旋转时间,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沿半径方向的厚度分布依次如图5C、5D、5E所示变化。
图5C是旋转开始后经过时间t1的模样,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到达外圆周。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的厚度分布P1,由于内圆周的离心力比外圆周小,而且与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的供给点近,与外圆周比内圆周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的量多,因此该厚度分布呈越到内圆周厚度越厚的趋势。
图5D表示经过时间t2(t1<t2)后的样子,在内圆周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进一步向外圆周扩散,厚度分布P2为从内圆周到外圆周的厚度基本一致。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保持这样的厚度分布时间非常短暂。也就是说是从图5C所示状态转移到图5E所示状态的极短的期间。随着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的粘度越高,图5D所示状态保持时间越长。由图5D的状态可以实现图3A所示的厚度分布。
经过时间t3(t2<t3)后成为图5E所示状态。这个状态也可以说是一个稳定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最初在内圆周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1101完全移动到外圆周。厚度分布P3为自内圆周到外圆周逐渐加厚。
由于旋转的持续,树脂向外圆周扩散,厚度分布P1(t=t1)、P2(t=t2)、P3(t=t3)的平均值随着旋转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也就是说,通过根据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粘度控制旋转涂敷的转速、旋转时间,可以实现图5C~5E所示的所希望的厚度分布P1、P2、P3。
在涂层厚度薄的情况下,控制厚度的均匀性、得到所希望的厚度分布较为容易,因此可以考虑用反复涂敷多层薄涂层的方法得到比较厚的所希望的厚度和厚度分别。即用具有P1、P2和P3厚度分布的薄透明层多次反复形成,可以很容易形成具有所希望的厚度和厚度分布的第一透明层。例如,图5C的分布为厚度10微米,内圆周和外圆周厚度相差2微米,这种条件的旋转涂敷重复6次,则可以得到具有平均厚度60微米,内圆周和外圆周厚度差为12微米厚度分布的透明层。另外图5C和图5D的分布也可以组合。通过组合,内圆周和外圆周的厚度差可以很精确进行调整,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各种厚度分布。
(实施方式2)
这里,就在记录介质深度方向有两层信号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给予说明。
如图6A所示,在信号基板100上,第一信号记录层110之下通过介入分离层1001形成第二信号记录层1000。第二信号记录层1000由与第二信号相对应的凹凸1005和第二记录膜1006构成。
如图6B所示,在第一信号记录层110上形成第一透明层115,进而在其上如图6C所示采用实施方式1所示方法形成第二透明层120。
分离层1001的厚度是由与第一信号对应的凹凸105、与第二信号对应的凹凸1005的记录密度决定的记录再生用透镜的数值孔径来决定。这里数值孔径为0.85。在这种情况下,分离层的厚度只要在10~40微米之间即可。另外,与图1所示情况不同,由于有了厚度为10~40微米的分离层1001,如果设定自第二信号记录层1000到透明覆盖层125表面的距离为100微米,则透明覆盖层125的厚度优选在60~90微米。从透明覆盖层侧记录和再生信号时,第二信号记录层1000离透明覆盖层125的表面距离较远,因此与信号记录层110相比,由光信息记录介质130翘曲而产生的信号劣化增大。因此为了抑制第二信号记录层1000信号的劣化,透明覆盖层125有必要考虑到分离层1000的厚度,要比100微米更薄一些。另外,这里虽然对有两层信号记录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使设置3层以上的记录层,也可以适用同样的方法。这时,有必要根据信号记录层数调整透明覆盖层和分离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依照离透明覆盖层表面最远的信号记录层间距离为100微米的原则来选择覆盖层和分离层的厚度。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是利用丝网印刷形成第一透明层的方法。对于第二透明层的型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图7A是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形成第一透明层用的丝网。如图所示,丝网500上面同心圆状分布很多孔510,这些孔的直径D(R)与这些孔到中心的距离(半径)R相关。图7B表示丝网500上设置的孔的直径D(R)与相应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只要随着距离R的增加,相应让孔的直径D(R)减小即可。在信号基板100上放置丝网500,用刮板等从丝网500上方将放射性硬化树脂过滤进行丝网印刷的方法,形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图1B所示的透明层115。从丝网500的直径D(R)大的孔向信号基板提供更多的放射性硬化树脂,而随着直径D(R)的减小其供给量减少。树脂通过丝网500提供给信号基板之后,利用紫外线等放射线对第一透明层进行硬化处理。具体的孔的直径D(R)与所使用的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粘度密切相关。通过针对使用的放射性硬化树脂粘度适当选择D(R)的方案,可以形成图2A或者图3B所示厚度分布的第一透明层。如果在该第一透明层上用和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形成硬度更高的第二透明层(例如用硬质涂剂的透明层),则可以得到均匀的可以耐受透镜冲击的透明覆盖层。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说明在有信号基板的和具有透明覆盖层的主面相反侧的主面上进一步形成翘曲调整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利用光信号透过约0.1mm的透明覆盖层聚焦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由于厚度为1.1mm的信号基板只有一侧主面设有0.1mm的透明覆盖层而形成非对称结构,具有翘曲的倾向。特别是使用放射性硬化树脂形成透明覆盖层时,如图8A所示,由于放射性硬化树脂的硬化收缩,光信息记录介质向设有透明覆盖层610一侧翘曲。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这种翘曲,如图8B所示,在和透明覆盖层610相反侧的主面上形成翘曲调整层620。
现在,如图8A所示如果将水平线H和光信息记录介质600的透明覆盖层610的切线L所形成的夹角β定义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角(假定图8A所示翘曲的方向为正),则如图8B所示,通过形成翘曲调整层620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为β1(β1<β)。例如,当β1小于0.35度时,对于记录再生装置即便没有翘曲调整层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记录和再生特性。
作为翘曲调整层620的材料,选择具有比作为透明覆盖层610的材料采用的放射性硬化树脂的硬化收缩率大的硬化收缩率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紫外线硬化树脂等放射性硬化树脂,也可以是热硬化树脂。这时,需要让翘曲调整层620的厚度比透明覆盖层610的厚度薄。通过采用硬化收缩率大的材料作为翘曲调整层的材料,即使翘曲调整层薄,由于材料的硬化收缩率大,可以获得和透明覆盖层610的硬化收缩同等的收缩量,可以减少翘曲调整层的材料的使用量。
图9表示了用紫外线硬化树脂作为翘曲调整层620的材料时的翘曲调整层的形成方法。将光信息记录介质600通过介入透明覆盖层610固定在桌子710上。透明覆盖层610由硬化收缩率为3%的紫外线硬化树脂构成。翘曲调整层的材料用硬化收缩率为7%,粘度30mPa·s的紫外线硬化树脂620a。在和透明覆盖层610相反侧的面上滴下紫外线硬化树脂620a,用5000rpm的速度将桌子710旋转30秒,则紫外线硬化树脂620a向外延伸。在与透明覆盖层相反侧的面上均匀配置了紫外线硬化树脂后,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硬化,形成翘曲调整层620。此时,翘曲调整层的厚度大约1微米。图10表示了形成了翘曲调整层后翘曲的变化。翘曲调整层形成之前,在半径为58mm的位置翘曲角为0.5度,形成翘曲调整层后减小0.2度,翘曲角小于0.35度。
以上虽然对透明覆盖层和翘曲调整层的材料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这时,由于硬化收缩率相同,根据形成透明覆盖层后的翘曲的大小,按照减小翘曲角的原则决定翘曲调整层的厚度。另外,根据控制加速试验翘曲角的变化,透明覆盖层和翘曲调整层的材料使用相同的材料,大致相同厚度,即厚度可以约为0.1mm。但是,由于目的在于翘曲的调整,厚度均匀性只要到一定程度,并不需要严格要求。翘曲调整层也可以采用实施方式1的方式多个薄层积层形成。
(实施方式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为目的形成翘曲调整层,进一步,也可以利用该翘曲调整层来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信息的内容。例如,如图11A所示,翘曲调整层901的表面也可以用墨水910印上规定的图案或者文字。另外,如图11B所示,翘曲调整层930分布在光信息记录介质950的面上一部分或全部上,可以形成看得见的所需视觉效果的图案或文字。像图11A那样印制印墨910时,由于印墨影响了翘曲度,印墨910应尽可能的薄。或者,由于印墨印刷形成的翘曲量过多,有必要调整翘曲调整层901的厚度。对于图11B,由于翘曲调整层根据图案和文字的形状而分布,有可能局部出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为了防止由此带来的翘曲,优选应尽可能增加翘曲调整层的面积。图11B中图案和文字为中空,并且图案和文字的面积较小,中空部分也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翘曲调整层。翘曲调整层也可以用印刷形成。
根据以上方法,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调整的同时,可以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内容、制造厂商等情报,可以简化制造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性,翘曲调整层可以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或胶印的方法来形成图11A和图11B的图案和文字。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在通过由在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层、和在第一透明层上形成的比第一透明层更坚硬的第二透明层所构成的总厚度为约0.1mm的透明覆盖层、进行聚光后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透明覆盖层的表面硬,可以防止因记录和再生时与透镜的冲突而产生的划伤,另外以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为原则控制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分布,透明覆盖层的厚度可以保持均匀。
另外,由于在和形成透明覆盖层的主面相反侧的另一主面上形成翘曲调整层,可以降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
以上就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对于同业者而言显然可以进行其它多种变形、修正、其他利用。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此揭示特定实施例,而只能由权限要求书的范围所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是用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介质在信号基板的一主面上具有信号记录层、和由在该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层以及在该第一透明层上形成的比所述第一透明层硬的第二透明层所构成的透明覆盖层,根据通过该透明覆盖层照射到信号记录层的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
所述方法,根据所定的第一厚度分布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层,并且
按照具有让所述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的给定的第二厚度分布那样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层,
所述透明覆盖层的误差在±3微米以内。
2.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是用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介质在信号基板的一主面上具有信号记录层、和由在该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层以及在该第一透明层上形成的比所述第一透明层硬的第二透明层所构成的透明覆盖层,根据通过该透明覆盖层照射到信号记录层的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
所述方法,按照第一透明层整体具有给定的第一厚度分布那样对多层透明层积层后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层,并且
按照具有让所述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的给定的第二厚度分布那样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层的材料是硬化前的具有粘度V1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所述第二透明层的材料是硬化前的具有粘度V2的第二放射线硬化树脂,第二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后的硬度比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后的硬度硬,并且粘度V2<粘度V1,
在所述第一透明层的形成中,根据从信号基板的内圆周到外圆周厚度变薄的厚度分布形成第一透明层,之后硬化,
在所述第二透明层的形成中,根据从信号基板的内圆周到外圆周厚度变厚的厚度分布形成第二透明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旋转涂敷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层,此时,根据时间控制在信号基板的设置了信号记录层的主面的内圆周部分上滴下的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的量、滴下的时间,以及信号基板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旋转涂敷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层,此时,在信号基板的设置了信号记录层的主面的内圆周部分上滴下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信号基板,在整个主面上配置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然后,再次在所述主面的内圆周部上滴下第一放射线硬化树脂,以比第一旋转速度小的第二旋转速度直到第一透明层整体的厚度分布达到了所述第一厚度分布之前让信号基板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层内圆周的厚度T1和第一透明层外圆周的厚度T2之比T2/T1在0.90以上并且在0.99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层内圆周的厚度T′1和第二透明层外圆周的厚度T′2之比T′2/T′1在0.5以上并且在0.7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层的形成中,采用从内圆周至外圆周直径逐渐减小的多孔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丝网形成具有所述厚度分布的第一透明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和形成了所述透明覆盖层的主面相反侧的主面上形成翘曲调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覆盖层的材料是放射线硬化树脂,作为所述翘曲调整层的材料采用具有收缩性的材料,按照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角控制在0.35度以下那样,选择所述翘曲调整层的厚度和所述翘曲调整层材料的收缩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曲调整层材料的硬化收缩率比所述透明覆盖层的材料的放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收缩率大,并且所述翘曲调整层的厚度比所述透明覆盖层的厚度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曲调整层的材料和所述透明覆盖层的材料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曲调整层的厚度和所述透明覆盖层的厚度大致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曲调整层用印刷的方法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形成可视觉识别的图案或者文字那样在和所述相反侧的主面上形成翘曲调整层。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所述翘曲调整层的表面印刷可视觉识别的图案或者文字。
17.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是用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介质在信号基板的一主面上具有信号记录层、和由在该信号记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层以及在该第一透明层上形成的比所述第一透明层硬的第二透明层所构成的透明覆盖层,根据通过该透明覆盖层照射到信号记录层的光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生,
所述方法,根据所定的第一厚度分布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层,并且
按照具有让所述透明覆盖层的总厚度均匀的给定的第二厚度分布那样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层,
进一步,在和形成了所述透明覆盖层的主面相反侧的主面上形成翘曲调整层,
所述透明覆盖层的误差在±3微米以内。
CNB028114973A 2001-06-07 2002-05-31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400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2778/2001 2001-06-07
JP2001172778 2001-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5003A CN1515003A (zh) 2004-07-21
CN1240064C true CN1240064C (zh) 2006-02-01

Family

ID=1901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1497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0064C (zh) 2001-06-07 2002-05-31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20234B2 (zh)
EP (1) EP1403861B1 (zh)
JP (1) JP4097598B2 (zh)
KR (1) KR100858597B1 (zh)
CN (1) CN1240064C (zh)
DE (1) DE60218166T2 (zh)
TW (1) TW589640B (zh)
WO (1) WO2002101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8840C (zh) * 2002-05-10 2008-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造多层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方法和设备
US7662436B1 (en) * 2005-05-27 2010-02-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of spin coating a film of non-uniform thickness
WO2007026765A1 (ja) 2005-08-30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装置とこの製造装置を構成する多層情報記録媒体製造用スクリーン
JP4751699B2 (ja) * 2005-11-02 2011-08-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6013B2 (ja) * 2006-07-12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の製造方法
CA2569971A1 (en) * 2006-12-04 2008-06-04 Umedik Inc. Method for double-dip substrate spin optimization of coated micro array supports
US20100215891A1 (en) * 2007-10-17 2010-08-26 Jin Hong Kim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ecording medium
US20100255347A1 (en) * 2007-11-21 2010-10-07 Yuuko Tomekaw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0040075A (ja) 2008-08-01 2010-02-18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WO2010103853A1 (ja) * 2009-03-13 2010-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多層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多層情報記録媒体
US8739728B2 (en) * 2011-04-07 2014-06-03 Dynamic Micro System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Gmbh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oll-on coating
CZ308334B6 (cs) * 2019-07-04 2020-05-20 EternaLight s.r.o. Způsob výroby fotoluminiscenčního prvku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7341B2 (ja) * 1988-01-14 1996-07-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02203439A (ja) * 1989-02-01 1990-08-13 Toyobo Co Ltd 光記録媒体
JPH0319150A (ja) * 1989-06-15 1991-01-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263625A (ja) * 1990-03-14 1991-11-25 Asahi Chem Ind Co Ltd 情報記録用媒体
JPH0467332A (ja) * 1990-06-30 1992-03-03 Kyocer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104092B2 (ja) 1991-11-30 2000-10-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09180254A (ja) * 1995-12-28 1997-07-1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
JPH1074341A (ja) 1996-08-30 1998-03-17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1074342A (ja) 1996-08-30 1998-03-17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066471B2 (ja) 1997-02-14 2008-03-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3918221B2 (ja) 1997-03-12 2007-05-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装置及び保護膜形成方法
JPH10302309A (ja) 1997-04-25 1998-11-13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US6077349A (en) * 1997-08-20 2000-06-2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c-shaped recording medium
JP3557863B2 (ja) 1997-08-20 2004-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装置及び保護膜形成方法
JPH1173691A (ja) 1997-08-29 1999-03-1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ディスク
JP3876510B2 (ja) * 1997-12-25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11242829A (ja) 1997-12-26 1999-09-07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36476B1 (en) * 1997-12-26 2003-10-2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ith a substrate of two different resin layers
JPH11203726A (ja) 1998-01-09 1999-07-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
US6410116B1 (en) * 1999-03-19 2002-06-25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its fabrication process
JP2000339761A (ja) 1999-03-19 2000-12-08 Tdk Corp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93894A (ja) * 1999-04-07 2000-10-20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JP2001160241A (ja) * 1999-12-01 2001-06-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3022580A (ja) * 2001-05-02 2003-01-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情報記録担体の製造方法、情報記録担体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担体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18166D1 (de) 2007-03-29
US20040232570A1 (en) 2004-11-25
EP1403861A4 (en) 2005-09-07
JPWO2002101736A1 (ja) 2004-09-30
KR100858597B1 (ko) 2008-09-17
EP1403861B1 (en) 2007-02-14
EP1403861A1 (en) 2004-03-31
DE60218166T2 (de) 2007-11-22
US7820234B2 (en) 2010-10-26
CN1515003A (zh) 2004-07-21
KR20040043122A (ko) 2004-05-22
WO2002101736A1 (fr) 2002-12-19
TW589640B (en) 2004-06-01
JP4097598B2 (ja) 200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72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194436A (zh) 光记录介质及光盘设备
CN100454416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240064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175408C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US7161893B2 (en) Stamper for fabrication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form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area and light transmissive laye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258037B2 (ja) 光記録媒体と、こ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CN101151669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180413C (zh) 光学信息载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280807C (zh) 信息记录层的制造方法及光记录媒体制造方法
JPH09115191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66414A1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74342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5485287B2 (ja)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CN1305037C (zh) 高密度光盘记录介质、其制造方法、及其记录/再现装置
EP1926098B1 (en)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id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screen constituting said productio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070230320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831824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1534642A (zh) 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80298203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H1074341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097801A (ja)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光記録媒体の製造装置、及びインナーホルダー
CN101017679A (zh) 制造多层光记录介质的方法
JPH09293272A (ja) 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39250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