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3853C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3853C
CN100543853C CNB2005800012544A CN200580001254A CN100543853C CN 100543853 C CN100543853 C CN 100543853C CN B2005800012544 A CNB2005800012544 A CN B2005800012544A CN 200580001254 A CN200580001254 A CN 200580001254A CN 100543853 C CN100543853 C CN 1005438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signal substrate
resin bed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1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9154A (zh
Inventor
富山盛央
锦织圭史
留河优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9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9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8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85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信号基板(601)、配置在信号基板(601)上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树脂层的工序,在树脂层(603)的形成工序中,在除信号基板(601)的边缘部(601a、601b)的信号基板(601)上,通过孔版的孔涂敷含树脂涂料,隔着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将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树脂层,然后,从脂层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

Description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为目的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由信息设备或影像音响设备等处理的信息量的扩大,数据存取容易、可以存储大容量数据、且可对应设备的小型化的光盘等信息记录介质受到注目。此外,关于信息记录介质研究了信息的高密度记录化,作为可高密度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提出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利用具有包括波长为约400nm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NA)为0.85的聚光透镜的光头的记录再现装置,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中,例如,对单一的记录层可存储25GB左右的容量的数据,对双层的记录层可存储50GB左右的容量的数据。
接着,利用图7A~图9J来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图7A~图7F表示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使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母盘)的制造方法。首先,在玻璃板201上涂敷光致抗蚀剂等感光材料来形成感光膜202(参照图7A)。接着,利用激光203进行用于将凹坑和导引槽等的图案转印到感光膜202的曝光(参照图7B)。在图7B中,202a是照射激光203的部分(曝光部)。曝光部的感光材料通过经由显影工序而除去,得到凹坑和导引槽等图案204形成在玻璃板201上的光记录原盘205(参照图7C)。接着,利用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在图案204上形成导电膜206。于是,图案204的形状被转印到导电膜206(参照图7C及图7D)。接着,在导电膜206上形成镀膜207,提高导电膜206的刚度,并且使导电膜206具有厚度(参照图7E)。接着,将由镀膜207和导电膜206构成的层叠体从光记录原盘205剥离而得到母盘208(参照图7F)。
图8表示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截面图。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第一信号基板301。在第一信号基板301上配置有第一信息记录部302,在第一信息记录部302上配置有第二信号基板303。第二信息记录部304、透明层305、及透明基板306按该顺序配置在第二信号基板303上。为了将透明基板306粘贴在第二信息记录部304上而设置了透明层305。
第一信号基板301具有有凹坑和导引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利用图7F所示的母盘208,通过射出压缩成型法成型第一信号基板301时形成该信息面。第一信号基板301的平均厚度是1.1mm左右。第一信息记录部302和第二信息记录部304分别包含有记录膜和反射膜,利用溅射或蒸镀等方法来形成。
第二信号基板303在通过旋转涂敷法涂敷的光固化性树脂上粘贴具有凹凸面的信号转印用基板,在光固化性树脂固化后,通过从光固化性树脂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而形成。信号转印用基板与图7F所示的母盘208同样地具有凹凸面。
透明基板306由对记录再现光足够透明的材料构成。透明层305由光固化性树脂或感压粘接剂等粘接剂形成。将透明基板306和透明层305相加的平均厚度是0.075mm左右。通过从透明基板306侧入射记录再现激光而进行这样制作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
接着,利用图9A~图9J更详细地说明现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第一信号基板401的信息面上,利用溅射和蒸镀等方法形成第一信息记录部402。第一信号基板401利用吸引器等装置,处于固定在旋转台403上的状态(参照图9A)。接着,利用调合器(dispenser)将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404以描画具有期望的半径的圆的方式涂敷在第一信息记录部402。接着,将旋转台403进行旋转,延展涂料404。在延展时,由于离心力除去多余的树脂和气泡。通过任意地设定涂料404的粘度、旋转台的转数、旋转时间、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等),延展后的涂料404的厚度可以控制为预定的值。旋转停止后,通过利用光照射机405的光照射来固化涂料404,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404’(参照图9C)。
另一方面,在旋转台407上固定信号转印用基板406。信号转印用基板406具有与图7F所示的母盘208同样的凹凸面(参照图9D)。利用调合器以描画具有期望的半径的圆的方式将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408涂敷在信号转印用基板406上。接着,将旋转台407进行旋转,延展涂料408。利用与涂料404的情况同样的方法可以控制延展后的涂料408的厚度(参照图9E)。停止旋转台407的旋转之后,通过利用了光照射机409的光照射来固化涂料408,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408’(参照图9F)。
接着,在旋转台403上隔着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412,以光固化性树脂层408’和404’相对置的方式使基板410和基板411重合,该状态下使旋转台403旋转(参照图9G)。通过旋转台403的旋转,涂料412被控制(延展)为期望的厚度。然后,通过利用了光照射机405的光照射,固化涂料412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412’(参照图9H)。接着,从光固化性树脂层408’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406。
此外,对于包含在涂料404中的光固化性树脂,选择与第一信息记录部402和光固化性树脂层412’的粘接性良好的树脂。对于包含在涂料408中的光固化性树脂,选择与信号转印用基板406的剥离性优良、且与光固化性树脂层412’的粘接性良好的树脂。涂料404、412、408的粘度为了可以形成较薄的光固化性树脂层,均被调整为大约150mPa·s左右。此外,由光固化性树脂层404’、408’、412’构成的一体化物(也称为树脂层),相当于图8中的第二信号基板303。为便于说明,上述一体化物的厚度被记述为比图8中的第二信号基板303的厚度厚。
接着,光固化性树脂层408’的第一信号基板401侧的面的相反面上,即在第二信息面上利用溅射和蒸镀等方法形成第二信息记录部413,在第二信息记录部413上涂敷透明层415形成用的、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涂料。接着,在被涂敷的涂料上粘贴透明基板414之后,通过旋转旋转台403,除去混入涂料中的气泡,并且延展涂料。然后,经过透明基板414对涂料照射预定的波长的光使光固化性树脂固化,将涂料作为透明层415(参照图9I)。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092969号公报
但是,若利用旋转涂敷法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就产生圆周方向的细微的膜厚变动或半径方向的较大的膜厚变动。特别是,在具备多个信息记录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配置在相邻的信息记录部间的信号基板(树脂层)的膜厚变动的相加,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整体的厚度变动增大。
此外,在旋转涂敷法中,涂料到达被涂敷面的边缘部(在图8所示的例中的外周缘部)。因此,在通过光照射使光固化性树脂固化时,配置在边缘部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因表面张力而膨胀,其结果,被涂敷面的边缘部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层404’的厚度比被涂敷面的其它部分上会显著地增大(参照图9J)。该厚度变动导致由光固化性树脂层404’、408’、412’构成的一体化物(树脂层)的厚度变动。在使用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时,树脂层的厚度变动通过球面像差的增大引起光斑大小的变动。此外,上述厚度变动会对维持信息面上的光斑的焦点的聚焦控制、或使光斑追随信号列的跟踪控制造成坏影响。这些结果产生不能对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的问题。
此外,在旋转涂敷法中为了抑制上述厚度变动,必须制作用于控制旋转台的旋转速度和转数等复杂的程序。因此,在旋转涂敷法中要控制上述厚度变动,会产生增大生产节拍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良好地进行信息的再现或信息的记录再现、并且生产效率良好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2个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上述树脂层的工序,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除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基板上,通过孔版的孔涂敷含树脂涂料,隔着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将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上述树脂层,然后,从上述树脂层剥离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本发明的第二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2个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上述树脂层的工序,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除信号转印用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上,通过孔版的孔涂敷含树脂涂料,隔着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将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上述树脂层,然后,从上述树脂层剥离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本发明的第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2个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上述树脂层的工序,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除信号转印用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上,通过第一孔版的孔涂敷第一含树脂涂料,在除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基板上,通过第二孔版的孔涂敷第二含树脂涂料,隔着上述第一含树脂涂料和上述第二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将第一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和第二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上述树脂层,然后从上述树脂层剥离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并且生产效率高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信息记录部的放大部;
图3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C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D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4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的截面图,
图4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的截面图,
图4C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4D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5A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树脂层的厚度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5B是表示构成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树脂层的厚度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6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的截面图,
图6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的截面图,
图6C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的截面图,
图6D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的截面图,
图6E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的截面图;
图7A是说明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B是说明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C是说明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D是说明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E是说明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F是说明制作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时所用的基板制作用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8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A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B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C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D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E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F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G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H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I是说明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J是图9C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601   第一信号基板
601a  外周边缘部
601b  内周边缘部
602   第一信息记录部
603   树脂层
604   第二信息记录部
605   树脂层
606   第三信息记录部
607   树脂层
608   第四信息记录部
609   透明层
610   中心孔
103   台
104   孔版
105   含树脂涂料
105’ 含树脂涂料层
106   版框
107   刮板
108   涂刷器
701   减压槽
702   信号转印用基板
703   减压泵
704   加压板
705   紫外钱照射装置
706   中央毂
903   辊
904   紫外线照射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对用于分离相邻信息记录层部的树脂层,能够抑制信号基板的边缘部上的隆起,所以可以提供厚度变动被抑制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能够抑制由球面像差的增大引起的光斑尺寸的变动,稳定地进行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即,可以提供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此外,在第一~第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所以抑制了气泡混入到树脂层中,抑制了气泡混入光路中。由此,在利用上述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能够抑制由球面像差的增大引起的光斑尺寸的变动,稳定地进行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
此外,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不需要用于控制旋转台的旋转速度和转数等复杂的程序,比利用旋转涂敷法形成树脂层的情况,可以缩短生产节拍时间,生产效率高。
此外,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利用丝网印刷法来涂敷含树脂涂料,所以比利用旋转涂敷法涂敷含树脂涂料的情况,可以迅速地形成厚度更均匀的树脂层。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可以高生产性地提供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最好是在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涂敷含树脂涂料之后,经过预定时间以后,贴合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这是因为,在上述预定时间内,自然地进行通过孔版的孔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表面凹凸的平滑化,良好地进行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的贴合。
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在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最好是涂敷含树脂涂料之后,在贴合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之前,加热涂敷在信号基板上的含树脂涂料。这是因为,迅速地进行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表面凹凸的平滑化。
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加热最好是以上述含树脂涂料的表面温度达到40℃~120℃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可以抑制由加热引起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的发生,并且提高含树脂涂料的平滑化的效率。根据同样的理由,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加热更好是以上述含树脂涂料的表面温度达到40℃~100℃的方式进行。
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最好是在涂敷上述含树脂涂料的当中,利用热风来加热上述含树脂涂料。此外,最好是对于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也利用热风来加热。通过并用加热和吹风,更效率且有效地进行含树脂涂料的平滑化,能够抑制混入较大的气泡。用热风的含树脂涂料的加热最好是以上述含树脂涂料的表面温度达到30℃~100℃的方式进行。
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树脂包含光固化性树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较好。紫外线固化树脂仅对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高敏感度地进行反应固化。因此,在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将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紫外线固化树脂)使用比紫外线长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来加热,紫外线固化树脂也不会因该电磁波而固化。因此,通过使用比紫外线长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来加热含树脂涂料,不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而迅速地进行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平滑化。
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树脂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加热,最好是利用比紫外线长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来进行。这是因为不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而进行含树脂涂料的平滑化。
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最好是30mPa·s~4000mPa·s(30cps~4000cps)。这是因为可以良好地进行通过了孔版的孔的含树脂涂料的涂敷,并且可以抑制涂敷在信号基板上的含树脂涂料向信号基板的边缘部流动且抑制边缘部的树脂层的突起。根据同样的现由,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更好是100mPa·s~4000mPa·s(100cps~4000cps)。
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对于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使信号基板与信号转印用基板贴合后,利用加压装置对信号转印用基板进行加压,将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树脂固化。这是因为良好地进行信号转印。
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树脂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信号转印用基板对于树脂固化所使用的照射光是透明的,最好是将上述照射光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照射到含树脂涂料上,使光固化性树脂固化。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容易且有效地形成树脂层。
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光固化性树脂是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情况下,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固化所使用的照射光,只要使用其波长区域在紫外线区域内的光即可。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含树脂涂料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情况下,最好是信号转印用基板含有聚烯烃。这是因为,聚烯烃是与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剥离性良好的村料,可以用较小的力从树脂层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还可以抑制树脂附着在信号转印用基板上。
在第一~二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信号基板是具有中心孔的圆盘状,在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最好是在信号基板的外周边缘部及内周边缘部的信号基板上涂敷含树脂涂料。
在第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是具有中心孔圆盘状,在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最好是在除了信号转印用基板的外周边缘部和内周边缘部的信号转印用基板上涂敷第一含树脂涂料,在信号基板的外周边缘部和内周边缘部的信号基板上涂敷第二含树脂涂料。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利用第一~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树脂层的厚度变动较少。因此,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的入射侧的面到各信息面为止的光路长的变动也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可以抑制由球面像差的增大引起的光斑尺寸的变动,还可以稳定地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因此,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可以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谓Blu-ray Disc(蓝光格式的盘)举例作为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存储卡、CD、DVD等。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第一信号基板601、和配置在第一信号基板601的信息面上的第一信息记录部602。第一信号基板601具有有凹坑和导引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此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第一信息记录部602上的第二信号基板603。第二信号基板603具有有凹坑和导引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与第一信号基板601侧的面相反的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该信息面上的第二信息记录部604。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第二信息记录部604上的第三信号基板605。第三信号基板605具有有凹坑和导引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与第二信号基板603侧的面相反的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该信息面上的第三信息记录部606。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第三信息记录部606上的第四信号基板607。第四信号基板607具有有凹坑、导引槽的面作为凹凸形状的信息面(与第三信号基板605侧的面相反的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配置在该信息面上的第四信息记录部608、和配置在第四信息记录部608上的透明层609。
此外,在本申请中,第二~四信号基板603、605、607还称为树脂层603、605、607。
第一信号基板601为了抑制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刚度、以及确保与其它光盘的(CD、DVD等)的互换性,由外径φ120mm、平均厚度1.1mm的圆板来形成。作为第一信号基板601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和丙烯类树脂等。在图1所示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作为第一信号基板601的材料使用聚碳酸酯。
使用图7F所示的母盘208,在成型第一信号基板601时形成凹凸形状的信息面。第一信号基板601例如可以利用射出压缩成型法等成型法来形成。第一信号基板601在其中心部具有直径φ15mm的中心孔601。通过该中心孔610在由播放器进行的信息的记录再现时,在播放器的预定位置可旋转地保持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形成在第一信号基601上的树脂层(第二~四信号基板)603、605、607和透明层609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在形成这些层时产生光固化收缩。但是,在以信息面为上的情况下,该光固化收缩会给第一信号基板601带来弯曲。因此,在形成树脂层603、605、607及透明层609之后,第一信号基板601预先形成为具有相反的弯曲,以便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不产生弯曲。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ROM)的情况下,第一信息记录部602例如将Al、Ag、Au、Si、SiO2等金属或半导体、电介质作为材料,利用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
接着,利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是一次写入(Write Once)型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的第一信息记录部602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信息记录部602例如由AlCr构成的反射膜503、由ZnS构成的第一介质膜504、由TeOPd构成的记录膜505、由ZnS构成的第二介质膜506从第一信号基板601(参照图1)侧按该顺序配置的结构。这些层均利用例如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反射膜503的材料,可以取代AlCr与再现专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同样地使用以Ag或Au等金属为主成分的材料。
对于第二信息记录部604、第三信息记录部606及第四信息记录部608也做成与第一信息记录部602同样的结构。调整反射膜503的厚度、除去反射膜503、及/或调整第一介质膜504和记录膜505的厚度,由此,可以调整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光学特性。此外,第一~四信息记录部可以做成还具有色素膜(未图示)等的结构。
树脂层603(第二信号基板)对记录再现光几乎透明。树脂层603最好是例如由以丙烯树脂为主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紫外线固化树脂仅对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高敏感地进行反应固化。因此,在树脂层603的形成工序中,利用比紫外线长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来加热第一信息记录部602上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也不会因该电磁波固化。因此,通过使用比紫外线长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来加热含树脂涂料,不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进行含树脂涂料表面的平滑化。
树脂层603例如如下那样地制作。将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含树脂涂料(有时只称为“涂料”),通过树脂层603形成用的孔版的孔,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涂敷。在被涂敷的涂料上,将具有信息面的信号转印用基板以该信息面相对的方式按压的状态下,利用紫外线使包含在涂料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接着,从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此外,含树脂涂料,在除第一信号基板601的边缘部(外周边缘部601a、内周边缘部601b)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涂敷。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形成有第一信息记录部602,涂料就隔着第一信息记录部602涂敷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
对于树脂层605、607(第三~四信号基板)也是用与树脂层603(第二信号基板)同样的材料和方法,形成为同样的形状。
含树脂涂料除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树脂以外,可以包含用于粘度调整的溶媒、开始固化剂等。
透明层609对记录再现光几乎透明。透明层609例如最好是由以丙烯树脂为主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对于透明层609也用与树脂层同样的方法来形成。透明层609覆盖第一~四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和树脂层603、605、607,例如形成为其一部分与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外周边缘部601a及内周边缘部601b接合。
接着,利用图3A~图6E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图3A~图4D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第一信号基板601的信息面上,形成包含记录膜和反射膜等的第一信息记录部602。记录膜和反射膜等均利用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第一信号基板601根据需要,通过抽真空机等装置,固定在与第一信息记录部侧的面相反面侧配置的台103上。
接着,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空着预定间隔配置具有预定尺寸的网眼的孔版401。孔版104使用如下的孔版:向与第一信号基板601侧的面相反面上供给的含树脂涂料105,通过网眼涂敷在第一信息记录部602上时,可以将涂敷量限制为适当的量,可以进行均匀的涂敷。
接着,说明孔版104的制作方法。首先,在版框106上贴上孔版用材料,在孔版用材料涂敷感光乳剂。接着,利用遮光掩膜遮盖除被涂敷的孔版用材料的预定位置以外(形成多个孔的位置)的部分。利用曝光装置对孔版用材料照射一定时间的紫外线。将利用紫外线照射曝光的感光乳剂通过喷射水等进行水洗来显影,得到孔版104。
此外,版框106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木材、铝、不锈钢、塑料等,其中最好是轻量且刚度高的铝。孔版用材料可以使用例如丝、尼龙(注册商标)、不锈钢、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树脂材料,其中,最好是对于从外施加的压力变形小的不锈钢。感光乳剂例如可以使用重氮盐或重铬酸盐在PVA或醋酸乙烯乳剂混合溶解的乳剂。孔版用材料的预定位置的网眼数(每一英寸线材的根数)最好是150~600。若网眼数在该范围内,可以不产生含树脂涂料的通过不良或涂敷不均匀,而涂敷含树脂涂料。此外,孔版的孔不被网眼限定。
[表1]
Figure C200580001254D00231
表1是表示含树脂涂料的粘度和树脂层的状态的关系的表格。如表1所示,若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是30mPa·s~4000mPa·s(30cps~4000cps),可知能够形成良好的树脂层。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比30mPa·s(30cps)低的情况下,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有些会流到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基板端面。若含树脂涂料的粘度超过4000mPa·s(4000cps),含树脂涂料难以通过孔版的孔,所以难以涂敷涂料。根据以上,若考虑因环境的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含树脂涂料的粘度下降,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最好是100mPa·s~4000mPa·s(100cps~4000cps)。
此外,在本申请中,粘度是用旋转粘度计来测定的值。使用了旋转粘度计的粘度的测定方法是利用转子的转矩与粘度成比例的原理。转子例如使用圆筒形的辊或翅片。转矩是指将投入到试料(含树脂涂料)中的转子利用通过棒状的轴连结的电机以一定速度持续旋转所需要的力。
通过选择孔版104中的孔的形成区域,限制含树脂涂料的涂敷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比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内径靠外侧的区域(例如、从中心离开10.5mm以上的区域),并且比外径靠内侧的区域(例如、距中心59.75mm以内的距离),使用可以涂敷含树脂涂料105的孔版104(参照图3A)。若使用这样的孔版104,在除第一信号基板601的边缘部601a、601b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即直径φ119.5mm的圆内、直径φ21mm的圆外,可以涂敷含树脂涂料105。
此外,在上述一例中,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外周边缘部601a是从外周不到0.25mm的区域,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内周边缘部601b是从内周不到3mm的区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边缘部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例如具有外周信息信号区域的情况下,最好是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外周边缘部601a例如比外周信息信号区域靠外侧。例如,在Blu-ray Disc中,距中心的距离比58.5mm远的区域,成为外周边缘部601a。此外,在外周信息信号区域中,记录有关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外周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例如在比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内周靠内侧具有用于防止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损伤保护环的情况下,所谓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内周边缘部601b,表示在比保护环靠外侧的区域中,比第一信息记录部602靠内侧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介质,在保护环外侧,例如有时具有利用夹紧机构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区域(以下还称为(夹紧区域))。例如,在Blu-ray Disc中,夹紧区域距中心的距离为6.5mm以上11.5mm以下的区域。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夹紧区域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内周边缘部601b成为第一信号基板601中比夹紧区域靠内侧的区域、或夹紧区域及比夹紧区域靠内侧的区域。在夹紧区域上,如果局部存在树脂层,则不理想。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例如可以具有记录了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有关的信息的内周信息信号区域。该情况下,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内周边缘部601b,例如可以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中比内周信息信号区域靠内侧。该情况下,例如在Blu-ray Disc中,距中心的距离比21.0mm更近的区域成为内周边缘部601b。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对于树脂层的形成工序,在除第一信号基板的边缘部的第一信号基板上,通过孔版的孔涂敷含树脂涂料,对树脂层可以抑制第一信号基板的边缘部(外周边缘部及内周边缘部)上的、树脂层的隆起或突出。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抑制外周边缘部和内周边缘部中的厚度变动、及光路长度的变动,作为结果可以抑制由球面像差的增大引起的光斑尺寸的变动,还稳定地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提供尺寸精度优良、外观良好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含树脂涂料105向第一信号基板601的涂敷(转移)如下地进行。首先,在孔版104上滑动刮板107,在孔版104的多个孔中填充含树脂涂料105(参照图3A和B)。接着,以对孔版104施加预定的压力的方式使涂刷器108滑动。由此,将填充在孔版104的孔中的含树脂涂料,从孔中挤出,涂敷到第一信号基板601上(参照图3C)。
此外,含树脂涂料105向第一信号基板601上的涂敷不局限于上述方法。根据孔版104和含树脂涂料的种类,含树脂涂料105容易通过孔版104的孔。该情况下,仅使涂刷器108滑动,就可以进行含树脂涂料105向多个孔的填充和向第一信号基板601上的涂敷。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得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形成为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例如为10μm~25μm,以便利用具备数值孔径为0.85的物镜和波长405nm的激光光源的记录再现头可以记录再现。刮板107和涂刷器108利用硅橡胶或聚氨脂、不锈钢等材料形成。被涂敷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的含树脂涂料105的厚度(量)根据涂刷器108相对于孔版104的角度或由涂刷机108产生的压力、涂刷机108的移动速度等来决定。因此,最好是调整为上述角度、压力和速度恒定。
被涂敷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的含树脂涂料经过孔版104的孔进行涂敷,因此,在刚涂敷之后,具有涂敷图案(孔版图案)。因此,在涂敷含树脂涂料后,通过放置预定时间,进行含树脂涂料的平坦化(表面凹凸的平滑化)以便缓和由涂敷图案产生的含树脂涂料105表面的凹凸程度。上述预定时间,随着含树脂涂料的粘度等不同,一般最好是4秒~120秒程度。例如,涂敷时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是30mPa·s~4000mPa·s的情况下,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比较低且触变性(チクソ性)低的情况下,刚涂敷后立即开始平坦化,以4秒左右表面变平滑。另一方面,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比较高且触变性高的情况下,含树脂涂料流动迟缓,难以进行平坦化,在120秒左右表面变平滑。此外,“平滑”的程度,只要是可以良好地进行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参照4A)的贴合的程度就足够。
若加热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迅速地进行平坦化,更为理想。作为加热处理装置,例如,使用远红外线加热器较好,以便不会固化含树脂涂料中包含的紫外线固化树脂。
[表2]
Figure C200580001254D00271
表2表示含树脂涂料的表面温度和涂敷图案的残留程度的关系。涂敷图案的残留程度由目视来确认。如表2所示,若将含树脂涂料加热到表面温度达到40℃~120℃的范围,则可抑制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变质,可以大致消除凹凸,进行了最佳的平坦化。若考虑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变形,含树脂涂料的表面温度更好是在40℃~100℃的范围。
此外,使用非接触式放射温度计来测量了表面温度。
这样,若将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加热到其表面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可以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迅速地形成均匀厚度的含树脂涂料层105’(参照图3D)。
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在涂敷含树脂涂料当中,可以利用热风来加热含树脂涂料。此外,可以利用热风来加热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这是因为,通过并用加热和送风,可以更高效且有效地进行含树脂涂料的平滑化,还能够抑制大气泡的混入。由热风的含树脂涂料的加热最好是以上述含树脂涂料的表面温度达到30℃~100℃的方式进行。
图4A~图4D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表示将信号转印到含树脂涂料的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在一个主面上形成了含树脂涂料层105’的第一信号基板601配置在减压槽701中。在形成于第一信号基板601的中心部的中心孔611中穿过中央毂706,将第一信号基板601固定在预定的位置。同时,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也配置在减压槽701中。信号转印用基板702最好是含有例如与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剥离性良好的材料即聚烯烃。聚烯烃在因成型性良好而能够容易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信息面的方面,也适合作为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材料。
此外,聚烯烃具有透射紫外线的性质,如果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对含树脂涂料照射紫外线,可以高效率地对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进行固化。作为聚烯烃例如可举出将环戊二烯作为原料的环烯烃。
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平均厚度例如为1.1mm的情况下,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平均厚度例如最好是0.6mm。若使用比第一信号基板601薄的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则由于因厚度的不同产生的刚度差,容易进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剥离。
减压槽701内可以通过回转泵或机械升压泵等减压泵703排气,在短时间内可以减压到预定的气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减压槽701内例如达到100Pa以下的真空度时,将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和第一信号基板601隔着含树脂涂料层105’和第一信息记录部602贴合。
这时,通过加压板704对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进行加压,在含树脂涂料层105’上转印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凹凸面作为信息面。因为减压槽701内被减压,所以含树脂涂料层105’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之间不混入气泡,可以贴合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和第一信号基板601(参照图4B)。此外,通过孔版的孔在第一信号基板601上涂敷含树脂涂料105时,可以去除混入含树脂涂料内的气泡。
接着,将贴合的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从减压槽701中取出。接着,通过配置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上方的紫外线照射装置705,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对含树脂涂料层105’照射紫外线,将包含在含树脂涂料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将含树脂涂料层105’作为树脂层(参照图4C)。
接着,从固化后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这时,最好是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和树脂层之间吹入压缩空气。这样,形成具有信息面的树脂层603(参照图4D)。
接着,通过溅射等方法与第一信息记录部602同样地形成第二信息记录部604。树脂层605也与树脂层603同样地形成。此外,第三~四信息记录部606、608、树脂层607也同样地形成。接着,在第四信息记录部608上形成透明层609。透明层609使用对记录再现光几乎透明(具有透射性)的、以丙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来形成。透明层609也与树脂层同样地通过孔版的孔在第四信息记录部608等上涂敷透明层609形成用的涂料来形成(参照图1)。
第四信息记录部608的正上方的透明层609的平均厚度根据夹在透明层609和第一信息记录部602之间的树脂层603、605、607的厚度来决定,以便透明层609的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部602的距离成为100μm左右。上述100μm是由这次使用的记录再现头产生的球面像差的可校正界限。
例如,树脂603、605、607的平均厚度分别是25μm的情况下,透明层609的平均厚度设为25μm(100μm—25μm×3层)。此外,树脂层603、605、607的平均厚度是10μm的情况下,透明层609的平均厚度设为70μm(100μm—10μm×3层)。此外,第一~四信息记录部的各厚度与树脂层和透明层609的厚度比较,薄一定的数量级,所以可以忽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树脂层603、605、607和第一~第四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均形成在除了第一信号基板601的边缘部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参照图1)。因此,透明层609可以形成为与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外周边缘部601a和内周边缘部601b接合。因此,将第一~四信息记录部602、604、606、608和树脂层603、605、607,可以利用透明层609和第一信号基板601来包围。聚碳酸酯与固化之前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和固化之后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粘接性高。因此,如果使用聚碳酸酯作为第一信号基板601的材料,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透明层609的材料,则可以抑制由湿气等原因引起的树脂层和信息记录部剥离的情况。
图5A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树脂层的厚度的测量结果,图5B表示构成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树脂层的厚度的测量结果。树脂层的厚度在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为中心的半径20mm、30mm、40mm、50mm、59mm的圆周上分别以15度间隔进行了测量。即,测量部位不重复地对120个部位测量了树脂层的厚度。
此外,由利用光的干涉效果的方法(PV法)来测量了树脂层的厚度。该测量方法利用了如下的性质:由树脂层的表面反射的光与由其背面反射的光互相产生干涉,这些反射光的相位一致时强度增大、偏移时强度削弱。观测到随着波长的变化反射光强度变化的干涉图案,根据该图案的峰值波长λ1及谷值波长λ2是光程差2nd(n=树脂层的折射率、树脂的厚度)的整数倍的关系,可以得出树脂层的厚度d。
树脂层的厚度的测量中,使用比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所用的激光波长长的激光。这是因为,将射出与对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信息进行记录再现的激光同等波长的光的光源使用于测量树脂层的厚度的装置的情况下,通过记录在信息记录部的信息来产生光衍射,该光衍射对树脂层的厚度测量造成坏影响。例如,使用波长400nm左右的蓝色激光作为记录再现用的激光时,使用波长650nm左右的红色激光测量树脂层的厚度。
将平均厚度20μm作为树脂层厚度的目标值而形成了树脂层的情况下的厚度的不均匀,如图5A所示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抑制为±1μm以内。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现有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树脂层的厚度的不均匀比±1μm大。此外,如果以测量部位不重复的方式将测量数设为120进行测量的树脂层厚度的平均值作为树脂层的平均厚度,则树脂层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是上述平均厚度的10%以下。
在上述中,在除第一信号基板601的边缘部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涂敷含树脂涂料,隔着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将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形成了具有信息面的树脂层603,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除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边缘部以外的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上涂敷含树脂涂料,隔着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将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形成具有信息面的树脂层。
此外,例如通过使用粘度比较低的含树脂涂料,难以形成期望的厚度的树脂层的情况下,可以在除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边缘部以外的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上通过第一孔版的孔涂敷第一含树脂涂料,在除第一信号基板601的边缘部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通过第二孔版的孔涂敷第二含树脂涂料,隔着含树脂涂料,将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形成具有信息面的树脂层。第一孔版和第二孔版分别使用与用图3A~图3D来说明的孔版104同样的孔版即可。
第一含树脂涂料和第二含树脂涂料的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含树脂涂料和第二含树脂涂料分别包含光固化性树脂和粘接性树脂(例如、丙烯类树脂的共聚合体)的情况下,例如为了提高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和树脂层的剥离性、及/或提高第一信号基板601和树脂层的粘接性,使第一含树脂涂料中的光固化树脂的含有量比第二含树脂涂料中的光固化树脂高、及/或第二含树脂涂料中的粘接性树脂的含有量比第一含树脂涂料中的粘接性树脂高。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利用图6A~图6E进行说明。
图6A~图6B是表示利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向含树脂涂料层105’转印信号的形态的截面图。利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在涂敷于第一信号基板601上的含树脂涂料层105’上粘贴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参照图6A)。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上配置有圆筒形状的辊903,使辊903旋转移动,通过辊903对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进行加压(参照图6B)。这样,将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之后,如果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上移动加压机构(辊903),并且通过加压机构(辊903)对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进行加压,则良好地进行向含树脂涂料105’的信号的转印。
辊903具有加热机构的情况根据需要对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进行加压及加热,并且也可以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上移动辊903。该情况下,良好的进行向含树脂涂料层105’的信号的转印。固化前的紫外线固化树脂通过加热而粘度下降,所以容易且良好地进行槽和凹坑等微细形状的转印。
由辊903进行的加压最好是在30kgf/cm2~100kgf/cm2(29.4×105Pa~98.1×105Pa)的范围内进行。施加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压力越大,转印性越好,但是压力过大时,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产生弯曲、及/或产生树脂层的厚度变动。如果压力在上述范围内,不会产生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和树脂层的厚度变动,良好地进行信号的转印。
辊903的表面温度最好是在摄氏25℃~摄氏100℃。若温度过高,则产生树脂层的变质及/及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辊903的表面温度在上述范围内,不会产生树脂层的变质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良好地进行信号的转印。
此外,可以减少由辊903的加压产生的包含在含树脂涂料105’中的气泡。但是,最好是将形成了第一信息记录部602的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配置在减压槽701内之后,在减压槽701内贴合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这是因为,可以除去树脂涂料的涂敷时混入的气泡,并且可以减少贴合第一信号基板601和信号转印用基板702时混入的气泡。
接着,通过设置在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上方的紫外线照射机904,经过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对含树脂涂料层105’照射照射光,固化包含在含树脂涂料层105’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信号转印用基板702的材料使用对上述照射光实质上透明的聚烯烃树脂(参照图6C)。
接着,从固化后的含树脂涂料层105’(树脂层603)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702。这时,如果将压缩空气吹入信号转印用基板702和树脂层603之间,可以一边维持第一信息记录部602和树脂层603的接合状态,一边从树脂层603容易地剥离信号转印用基板702。
接着,对第二信息记录部604也与第一信息记录部602同样地利用溅射等方法形成(参照图6D)。树脂层605也与树脂层603同样地形成。此外,第三~四信息记录部606、608、树脂层607也同样地形成。接着,在第四信息记录部上形成透明层609。透明层609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参照图6E)。
在实施方式1和2中,均将具备4个信息记录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举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不局限于此。信息记录部的个数通过调整第一信号基板、树脂层、透明层等的厚度,可以取2个或3个,也可以是5个以上。具备多个信息记录部的信息记录介质可以记录再现大容量的信息。
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第一~第四信息记录部都是反射膜503、第一介质膜504、记录膜505、第二介质膜506从第一信号基板侧按该顺序配置的结构(参照图2),第一~第四信息记录部不局限于该方式。各信息记录部至少包含记录膜即可,也可以没有其它膜中至少一个,也可以包括这些膜以外的膜。
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将圆盘状的所谓Blu-ray盘为例,说明了在除第一信号基板601的外周边缘部601a和内周边缘部601b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涂敷含树脂涂料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例如存储卡等没有中心孔601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在除第一信号基板的外周边缘部以外的第一信号基板601上涂敷含树脂涂料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良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或信息的再现、且生产效率良好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高生产性地提供良好地进行信息的再现、或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具有中心孔的圆盘形的Blu-ray Disc,还适用于存储卡、CD、DVD、全息存储器等。

Claims (21)

1.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3个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的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
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形成上述信息记录部之中的一个,
树脂层形成工序,形成上述树脂层,及
透明层形成工序,在各进行了规定次数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和树脂层形成工序之后,形成透明层,
在上述树脂层形成工序中,
在除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基板上,通过孔版的孔涂敷含树脂涂料,
隔着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信号转印用基板,
将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上述树脂层,然后,
从上述树脂层剥离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在上述透明层形成工序中,
形成上述透明层,以便覆盖大于等于3个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及配置在相邻的上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上述树脂层,而且,上述透明层与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相接合,
各树脂层的主面的一部分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
各树脂层的端面不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而与上述透明层直接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涂敷上述含树脂涂料之后,在经过预定时间后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涂敷上述含树脂涂料之后、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之前,加热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加热到其表面温度达到40℃~12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加热到其表面温度达到40℃~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涂敷上述含树脂涂料的过程中,使用热风来加热上述含树脂涂料。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热风来加热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加热到其表面温度达到30℃~1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上述含树脂涂料中的上述树脂包含光固化性树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固化性树脂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涂敷上述含树脂涂料之后、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之前,利用比紫外线长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来加热上述被涂敷的含树脂涂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是30mPa·s~4000mPa·s。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的粘度是100mPa·s~4000mPa·s。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形成工序中,在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之后,通过加压机构对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进行加压后,固化包含在上述含树脂涂料中的树脂。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对上述树脂的固化所使用的照射光透明;
经过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向上述含树脂涂料照射上述照射光来固化上述树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包含聚烯烃树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基板是具有中心孔的圆盘状;
在除上述信号基板的外周边缘部和内周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基板上涂敷上述含树脂涂料。
18.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3个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的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
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形成上述信息记录部之中的一个,
树脂层形成工序,形成上述树脂层,及
透明层形成工序,在各进行了规定次数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和树脂层形成工序之后,形成透明层,
在上述树脂层形成工序中,
在除信号转印用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上,通过孔版的孔涂敷含树脂涂料,
隔着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将被涂敷的上述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上述树脂层,然后,
从上述树脂层剥离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在上述透明层形成工序中,
形成上述透明层,以便覆盖大于等于3个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及配置在相邻的上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上述树脂层,而且,上述透明层与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相接合,
各树脂层的主面的一部分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
各树脂层的端面不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而与上述透明层直接接合。
19.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3个的信息记录部、以及配置在相邻的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
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形成上述信息记录部之中的一个,
树脂层形成工序,形成上述树脂层,及
透明层形成工序,在各进行了规定次数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形成工序和树脂层形成工序之后,形成透明层,
在上述树脂层形成工序中,
在除信号转印用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上,通过第一孔版的孔涂敷第一含树脂涂料,
在除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基板上,通过第二孔版的孔涂敷第二含树脂涂料,
隔着上述第一含树脂涂料和上述第二含树脂涂料,在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下贴合上述信号基板和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将上述第一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和上述第二含树脂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固化来形成上述树脂层,然后,
从上述树脂层剥离上述信号转印用基板,
在上述透明层形成工序中,
形成上述透明层,以便覆盖大于等于3个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及配置在相邻的上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上述树脂层,而且,上述透明层与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相接合,
各树脂层的主面的一部分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
各树脂层的端面不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而与上述透明层直接接合。
20.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21.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括信号基板、配置在上述信号基板上的大于等于3个的信息记录部、配置在相邻的信息记录部之间的树脂层、以及透明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层形成在除信号基板的边缘部以外的上述信号基板上,
将以测量部位互不重复地方式设定测量数为120来进行测量的上述树脂层厚度的平均值,设定为上述树脂层的平均厚度时,上述树脂层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小于等于上述平均厚度的10%,
上述透明层覆盖大于等于3个的上述信息记录部及配置在相邻的上述信息记录部之间的上述树脂层,而且,上述透明层与上述信号基板的边缘部相接合,
各树脂层的主面的一部分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
各树脂层的端面不与相邻的树脂层相接,而与上述透明层直接接合。
CNB2005800012544A 2004-07-21 2005-07-20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8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2711 2004-07-21
JP212711/2004 2004-07-21
JP011203/2005 2005-0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9154A CN1879154A (zh) 2006-12-13
CN100543853C true CN100543853C (zh) 2009-09-23

Family

ID=3751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125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853C (zh) 2004-07-21 2005-07-20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3853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9154A (zh) 200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WO2005088629A1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96348B1 (ko) 광학 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1669991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066489B2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43853C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61541B (zh) 光盘的制造方法和光盘
CN101176153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JPH0997452A (ja) 多層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036135A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CN101243507B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构成该装置的丝网
WO2008041526A1 (fr)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la fabrication d'un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JP2009043330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WO2007058309A2 (ja)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20050005284A1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4106401B2 (ja) 光学式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2367235A (ja) 多層構造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4686287B2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27654A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18573B2 (ja) 光ディス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263792A (ja) フレキシブル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光ディスク
JP2003045091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164726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記録媒体
JP2003109251A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保護膜形成性樹脂材料
JP2004178756A (ja) 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JP2004164727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