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6288B -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6288B
CN101206288B CN2007101361401A CN200710136140A CN101206288B CN 101206288 B CN101206288 B CN 101206288B CN 2007101361401 A CN2007101361401 A CN 2007101361401A CN 200710136140 A CN200710136140 A CN 200710136140A CN 101206288 B CN101206288 B CN 101206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xternal connection
connection terminals
terminal unit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61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6288A (zh
Inventor
上野修
逆井一宏
经塚信也
大谷修
立石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6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6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3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4Optical details, e.g. printed circuits comprising integral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93Flexibl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一对光路部,其中每一个都包括用于执行光电转换并接收或输出光信号的光学元件;光配线部,其包括用于在所述一对光路部之间传送光信号的光配线;以及电配线部,其包括用于传送与所述光电转换无关的电力或电信号的电配线,所述电配线部包括叠置在所述光配线部之上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一对光路部中的每一个分开且不叠置在所述一对光路部中的每一个之上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针对诸如蜂窝式电话、个人计算机或PDA(个人数字助理)的信息处理装置并伴随处理信号的传送容量的增长,提出了采用光配线作为其内部配线的一部分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6-91241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6-140233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6-91241号公报中描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柔性半透明的印刷线路板和分别设置在该板表面上两端处的两个电连接器。在电连接器之一附近安装有包括发光元件和驱动IC的光电转换器,而在另一电连接器附近安装有包括光接收元件和信号放大IC的光电转换器。此外,在所述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电配线,所述电配线连接在两个电连接器之间、一个电连接器与驱动IC之间、以及另一电连接器与信号放大IC之间,在所述板的背面上布置有光波导,并且所述光波导光学连接到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光接收元件。
日本特开2006-140233号公报中描述的光电布线模块包括:板,在该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导电电路;光接收元件,其连接到所述导电电路的一端;和发光元件,其连接到所述导电电路的另一端。在所述板的背面上设置有包括芯和包层的光配线,在所述芯中形成有反射镜用以将所述芯与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光接收元件光学地相耦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和一种采用该模块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光电复合布线模块柔性极好并具有优异的电磁噪声特性,而且便于在狭窄区域内进行布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如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和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实现该目的。
(1)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
一对光路(optical circuit)部,其中每一个都包括用于执行光电转换并接收或输出光信号的光学元件;
光配线部,其包括用于在所述一对光路部之间传送光信号的光配线;以及
电配线部,其包括用于传送与所述光电转换无关的电力或电信号的电配线,所述电配线部包括叠置在所述光配线部之上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一对光路部中的每一个分开且不叠置在所述一对光路部中的每一个之上的第二部分。
(2)根据第(1)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光配线部和所述电配线部是柔性的。
(3)根据第(1)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电配线部与所述光配线部之间有间隙。
(4)根据第(1)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一对光路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电配线部在电气上分开。
(5)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
配线部,该配线部包括:包含光配线的光配线部;和包含电配线的第一电配线部,所述光配线部和所述第一电配线部彼此叠置;和
一对分别位于所述配线部的端部处的端子单元,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光信号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用于电信号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
光路部,其包括光学连接到所述光配线的光学元件;
第二电配线部,其与所述光路部分开且不叠置在所述光路部之上,所述第二电配线部将所述电配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以及
第三电配线部,其将所述光路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
(6)根据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光配线部和所述光路部成直线布置。
(7)根据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光路部成直线布置。
(8)根据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在所述配线部的纵向上对准。
(9)根据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在与所述配线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对准。
(10)根据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来加强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平行于所述配线部的纵向布置。
(11)根据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位于所述光路部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柔性部。
(12)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
配线部,该配线部包括:包含光配线的光配线部;和包含电配线的第一电配线部,所述光配线部和所述第一电配线部彼此叠置;
分别位于所述配线部的端部处的第一端子单元和第二端子单元,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光信号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和用于电信号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以及
第三端子单元,其从所述第一电配线部叉分出,所述第三端子单元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单元或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中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的用于电配线的第三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
光路部,其包括光学连接到所述光配线的光学元件;
第二电配线部,其与所述光路部分开且不叠置在所述光路部之上,所述第二电配线部将所述电配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以及
第三电配线部,其将所述光路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子。
(13)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其包括操作按钮;
第二壳体,其包括显示器;
枢轴(hinge),其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耦接;以及
根据第(1)项至第(11)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双向地传送信号。
(14)根据第(13)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为蜂窝式电话。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2是不含光波导的图1所示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3A是沿图1中A-A截取的截面图,图3B是沿图1中B-B截取的截面图;
图4A至图4C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柔性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6是不含光波导的图5所示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柔性印刷线路板的背面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柔性印刷线路板的背面的平面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蜂窝式电话的正视图,图9B是该蜂窝式电话的后视图,图9C是该蜂窝式电话的枢轴部的详细截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将光电复合布线模块插入枢轴筒的通孔的方法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柔性印刷线路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文第(1)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狭窄区域内进行布线,并且电磁噪声特性优异。
根据上文第(2)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可以通过使光配线或叠置在光配线之上的电配线弯曲或扭曲来实现布线。
根据上文第(3)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与无间隙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抗弯刚度,并可获得优异的柔性。
根据上文第(4)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与不将光路部和电配线部在电气上分开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优异的电磁噪声特性。
根据上文第(5)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可以在狭窄区域内进行布线,并且可以提供优异的电磁噪声特性。
根据上文第(6)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可成直线地布置光配线,从而能够提供良好的光信号传送特性。
根据上文第(7)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配线长度可以相等,从而能够提供更为良好的光信号传送特性。
根据上文第(8)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由于需要一个连接器来连接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故使得组装配置高效。
根据上文第(9)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由于需要一个连接器来连接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故使得组装配置高效。
根据上文第(10)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可将端子沿配线部的纵轴方向卷起,从而甚至可以在诸如枢轴的中空部的狭窄区域内进行布线。
根据上文第(11)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可以容易地将光电复合布线模块插入直径很小的枢轴内。
根据上文第(12)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可以增加电配线的自由度。
根据上文第(13)项和第(14)项,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在狭窄区域内进行布线,从而能够提供电磁噪声特性优异的小型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一对光路部,其中每一个都包括用于执行光电转换并且接收或输出光信号的光学元件;光配线部,其包括用于在所述一对光路部之间传送光信号的光配线;和电配线部,其包括用于传送与所述光电转换无关的电力或电信号的电配线,所述电配线部叠置在所述光配线部之上、并与所述一对光路部中的每一个都分开且不叠置在所述一对光路部件中的每一个之上。
“光配线部”的示例包括光波导或光纤,且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光配线,在数量上不对其加以特别限制。“电配线部”的示例包括:在绝缘件层的表面或背面或中间层上具有导电图案的柔性印刷线路板;以及同轴电缆或扁平电缆,并不对电配线的数量进行限制。“光学元件”的示例包括作为电光转换器的发光元件和作为光电转换器的光接收元件,在光配线的各个端部处布置有在数量上等于光配线数量的光学元件。作为要配置为一对光路部的光学元件组合,采用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或者一个或多个发光射元件、或一个或多个光接收元件。“光路部”的示例根据需要包括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和用于对光接收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叠置”不仅应用在光配线部和电配线部水平布置的情况中,而且还应用在光配线部和电配线部垂直或倾斜布置的情况中。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光电布线模块去除了光波导之后的平面图。图3A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B是沿图1中B-B线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下文称为“FPC”)2;和光波导(光配线部)3,其通过叠置在台座5A和5B上带有间隙地布置在FPC 2上方。此外,在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中,光波导3和光波导3叠置于其上方的FPC 2的部分提供了配线部10,在配线部10的各端部处有一对端子单元11A和11B的一个单元。
台座5A和5B由树脂(例如,环氧树脂)形成,并粘附到FPC 2和光波导3。在FPC 2与光波导3之间限定了由于台座5A和5B而带来的间隙;然而,可以用胶粘剂将光波导直接固定到FPC 2。
(FPC)
如图1和图2所示,FPC 2包括由绝缘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绝缘板件20。在绝缘板件20的一个端子单元11A的表面上形成有光路部4A、用于电配线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1A和用于光路部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2A,在绝缘板件20的另一端子单元11B的表面上形成有光路部4B、用于电配线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1B和用于光路部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2B。
此外,在绝缘板件20的表面上形成有电配线23用以连接在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之间。电配线23包括:第一电配线23a,其形成在配线部10中;第二电配线23b,其形成在端子单元11A和11B中,用于将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连接到第一电配线23a;第三电配线23c,其将外部连接端子22A连接到光路部4A和4B;第四电配线23d,用于光路部4A和4B中的内部连接。在配线部10中,第一电配线23a和光波导3叠置。在端子单元11A和11B中,第二电配线23b与光路部4A和4B不叠置地平行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即,光路部4A、第一电配线23a和光路部件4B按此顺序纵向布置。
FPC 2的形成有第一电配线23a的部分对应于第一电配线部,其中形成有第二电配线23b的部分对应于第二电配线部,并且其中形成有第三电配线23c的部分对应于第三电配线部。
对于第一电配线23a至第三电配线23c,采用诸如铜线图案的导电图案,而对于第四电配线23d,采用焊线或导电图案。在图1中,为方便起见,用两根线表示各光路部4A和4B中的第四电配线23d。
将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以及第一电配线23a和第二电配线23b与用于光路部4A和4B的外部连接端子22A和22B不同地接地,从而将端子21A和21B以及电配线23a和23b与端子22A和22B以及光路部4A和4B在电气上分开。
可以将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以及第一电配线23a和第二电配线23b形成在绝缘板件20的背面(与光波导3相对的表面)上,以防止噪声对光路部4A和4B的影响。
(光路部)
一个光路部4A包括:发光元件40A和光接收元件41A,它们光学连接到光波导3;驱动IC 42A,用于驱动发光元件40A;以及放大IC 43A,用于对由光接收元件41A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如光路部4A一样布置的另一光路部4B包括:发光元件40B和光接收元件41B,它们光学连接到光波导3;驱动IC 42B,用于驱动发光元件40B;以及放大IC 43B,用于对由光接收元件41B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光路部4A和4B覆盖有图中未示出的保护件。
由于布置有台座5A和5B并且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保护件,因此端子单元11A和11B的刚度(抗弯刚度)大于配线部10的刚度。
将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2A和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对准为使得可以将它们连接到单个连接器中。
对于发光元件40A和40B,可采用诸如表面发射二极管和表面发射激光器的表面光学元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发光元件40A和40B,采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具有电极的VCSEL(表面发射激光器)。对于光接收元件41A和41B,可采用诸如表面光电二极管的表面光学元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砷化镓PIN型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接收元件41A和41B。
光路部4A和4B可以包括除驱动IC 42A和42B以及放大IC 43A和43B之外的其他电路。此外,光路部4A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元件40A和驱动IC 42A,另一光路部4B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光接收元件41A和放大IC 43A。此外,光路部4A和4B的驱动IC 42A和42B或放大IC 43A和43B可以布置在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外部。
(光波导)
光波导3例如是大分子光波导,例如包括:厚度为50μm且宽度为50μm的两个芯30(光配线);形成在芯30周围的包层31;以及沿芯30的纵向形成在光波导的端部处的镜面32A和32B,所述镜面具有45度的倾斜角。芯3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在光波导3的宽度方向上比在厚度方向上长,例如,可以具有50μm的高度和100μm的宽度从而可以易于关于发光射元件40A和40B的发光射部40a以及光接收元件41A和41B的光接收部41a放置。
可以通过切割处理或激光处理获得镜面32A和32B。当要用保护件来覆盖围绕镜面32A和32B的区域时,可以在镜面32A和32B上淀积诸如铝的金属膜以提高反射效率。
(制造光波导的方法)
将如下制造光波导3。首先,利用光刻法制造具有与芯30相对应的凸部的母板(master plate)。然后,在具有凸部的母板的表面上涂敷粘度约500mPa·s至7000mPa·s且在紫外区或可见光区具有半透明性的固化树脂,例如分子中包含甲基硅氧烷基、乙基硅氧烷基或苯基硅氧烷基的可固化聚有机硅氧烷,用以提供树脂层。之后,对该层进行固化以提供固化层。此后,从母板上剥离固化层,以制备其中形成有与凸部相对应的凹部的模具。
然后,将粘附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脂环式丙烯酸树脂膜、脂环式烯烃树脂膜、三醋酸纤维素膜或碳氟树脂膜)的包层膜基件粘附到该模具上。接着,用固化树脂(例如,紫外固化或热固化的单体或低聚物或单体和低聚物的混合物,或者包括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或丙烯酸紫外固化树脂)填充该模具的凹部。此后,对该凹部中的固化树脂进行固化以形成芯30,然后除去模具。结果,芯30留在包层膜基件中。
接着,在形成了包层膜基件的芯30的表面上形成包覆层,从而覆盖芯3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膜、通过涂布并固化包层固化树脂而获得的层、或者将通过涂布并干燥大分子材料的溶液而获得的大分子膜作为包覆层。
最后,以一角度切掉要露出光波导3的芯的表面从而形成镜面32A和32B。此外,利用切割机平行地切芯30,从而完成了采用包层膜基件和包覆层作为包层31的光波导3。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柔性)
图4A至图4C是用于说明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柔性的图。FPC 2具有允许扭曲和沿厚度方向弯曲的柔性。由于光波导3是由聚合物制成的光波导,因此光波导3具有允许沿各个方向弯曲和扭曲的柔性。与配线部10相对应的FPC 2和光波导3物理上没有彼此粘附且是分开的。因此,整个配线部10具有允许如图4A和4B所示地沿厚度方向弯曲并允许如图4C中所示地扭曲的柔性。
FPC 2的端子单元11A或11B可以在光路部4A与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或22A和22B之间弯曲。当这些部分之一弯曲时,可以在诸如枢轴的中空部的小于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宽度的区域中进行布线。
(第二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图6是不含光波导的图5所示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平面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以及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2A和22B沿配线部10的纵向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配线部的纵向布置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以及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2A和22B。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2A、光波导3以及用于光路部的另一外部连接端子22B成直线布置。
外部连接端子21A、21B、22A和22B关于配线部10的纵向垂直布置,并且由于配线部10是柔性的,所以该结构可变形并穿过枢轴的中空部。
当需要加强外部连接端子21A、21B、22A和22B时,在装配过程中限制了结构要穿过枢轴的中空部所需的柔性。因此,只需例如通过加热来减小外部连接端子22A和22B以及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的抗弯刚度以获得柔性。
(第三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柔性印刷线路板的背面的平面图。根据本实施例,针对第一实施例的FPC 2的端子单元11A和11B的背面设置了多个加强件6A和6B。
即,平行于配线部10的纵向在FPC 2的端子单元11A和11B的背面的对应于外部连接端子21A、21B、22A和22B的部分上布置有加强件组6A和6B(每组中有三个加强件),从而可以利用连接器获得良好的连接,并且端子11A和11B可以容易地绕配线部10的纵向轴弯曲。
(第四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柔性印刷线路板的背面的平面图。根据本实施例,针对第二实施例的FPC 2的端子单元11A和11B的背面设置了多个加强件7A和7B。
即,平行于配线部10的纵向并对应于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和21B以及对应于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2A和22B,在FPC 2的端子单元11A和11B的背面的对应于外部连接端子21A、21B、22A和22B的部分上布置有加强件组6A和6B(每组中有两个加强件)。结果,可以利用连接器获得良好的连接,并且端子11A和11B可以容易地绕配线部10的纵向轴弯曲。
正如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那样,在狭窄区域(例如,枢轴的中空部)中完成了针对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布线之后,可以为端子单元11A和11B提供加强件。
(第五实施例)
图9A至图9C是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蜂窝式电话的图。即,图9A是蜂窝式电话的正视图,图9B是后视图,图9C是枢轴部的详细截面图。
如图9A所示,蜂窝式电话100包括:第一壳体100A,其包括操作按钮部101;第二壳体100B,其包括显示器102;以及摄像头(未示出);第一枢轴110A,其按照第二壳体100B可以绕第一旋转轴R1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将第二壳体100B和第一壳体100A相耦接;以及第二枢轴110B,其按照第一壳体100A可以绕第二旋转轴R2转动的方式将第一壳体100A和第二壳体100B相耦接。
此外,如图9B所示,蜂窝式电话100还包括:第一板103A,其设置在操作按钮部101的背面上;第二板103B,其设置在液晶显示器102的背面上;第一连接器104A和第二连接器104B,其分别针对第一板103A和第二板103B而设置;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其连接在第一连接器104A与第二连接器104B之间;第一盖105A,其覆盖操作按钮部101的整个背面;以及第二盖105B,其覆盖液晶显示单元102的整个背面。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之一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
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第一枢轴110A包括分别位于其左侧和右侧的第一枢轴筒111A和第二枢轴筒111B。通过枢轴装配件115和第二枢轴110B,第一枢轴筒111A固定到第一壳体100A,第二枢轴筒111B固定到第二壳体100B。如图9C所示,在第一枢轴筒111A中形成有耦接凹部113,而在第二枢轴筒111B中形成有耦接凸部114,并且耦接凹部113和耦接凸部114耦接在一起并可转动。此外,在第一枢轴筒111A和第二枢轴筒111B中形成有其中可插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通孔112A和112B。
在弯成U形的枢轴装配件115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115a,并且在中央部的两侧的竖立部中形成有开口115b
第二枢轴110B是筒形,并且形成有穿过第二枢轴110B的通孔110a。此外,在第二枢轴110B中形成有凹槽110b用以与枢轴装配件115的开口115a嵌合,并且利用该凹槽110b,将第二枢轴110B固定到第二壳体100B。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将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插入第一枢轴筒111A和第二枢轴筒111B的通孔112A和112B的方法的图。图10A所示的示例是采用第一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其不包括加强件)的情况,图10B所示的示例是采用第三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情况。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示例大小如下所示。
(1)FPC 2的配线部10:约2mm宽
(2)FPC 2的端子单元11A和11B:约4mm宽
(3)光波导3:约1.5mm宽
当第一枢轴110A的第一枢轴筒111A和第二枢轴筒111B的通孔112A和通孔112B以及第二枢轴110B的通孔110a的所定义的大小约为3mm时,通过绕配线部10的纵向轴滚转端子单元11A和11B而将具有上述尺寸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插入到第一枢轴筒111A和第二枢轴筒111B,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此外,FPC 2的配线部10(其内半径约为2mm)沿厚度方向弯曲。
(蜂窝式电话的操作)
下面将说明蜂窝式电话100的操作。当用户操纵操作按钮部101时,通过第一连接器104A从第一板103A向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A传送电力或控制用电信号。将在外部连接端子21A处接收到的电力或电信号传送到电配线23和另一外部连接端子21B,并通过液晶显示单元102的第二连接器104B将其传送到第二板103B。
当通过第一连接器104A将诸如图像信号的发送指令信号从第一板103A传送到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1A时,光路部4A的驱动IC 42A基于所述发送指令信号驱动发光元件40A,并允许发光部40a生成光信号。由发光部40a生成的光信号进入光波导3的一端,被镜面32A反射,在芯30内被全反射,并被传送至另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光信号被镜面32B反射,随后被光路部4B的光接收元件41B的光接收部41a接收,并且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放大IC 43B对该电信号进行放大,并且由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2B将经放大的信号通过第二连接器104B输出到第二板103B。通过这一处理,在液晶显示器102上显示图像。
当用户操纵了操作按钮101并利用照相机拍摄了图片时,将由摄像头获得的图像信号通过第二连接器104B从第二板103B传送到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用于光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21B。然后,以如上述同样的方式,光路部4B的驱动IC 42B允许发光元件40B生成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经过镜面32B、芯30和镜面32A,进入光路部4A的光接收元件41A,并被转换为电信号。由放大IC 43A对该电信号进行放大,并由另一外部连接端子22A将经放大的信号通过第一连接器104A输出到第一板103A。
光路部4A和4B以及第一电配线23a和第二电配线23b形成在电学上不同的区域中。此外,当由驱动IC 42A和42B驱动光路部4A和4B的发光元件40A和40B时,在驱动IC 42A和42B周边产生噪声;然而,该噪声很难与第一电配线23a和第二电配线23b电磁耦合。
当在第一枢轴110A处第二壳体100B相对于第一壳体100A打开或关闭时,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随着第二壳体100B打开或关闭而弯曲或扭曲。此外,当在第二枢轴110B处第二壳体100B相对于第一壳体100A转动时,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随着第二壳体100B转动而扭曲。
在本实施例中,将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应用于蜂窝式电话。然而,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也可以应用于诸如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式终端的信息处理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也可应用于不包括第二枢轴110B的蜂窝式电话。
(第六实施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的平面图。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具有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一枢轴110A。将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插入第一枢轴110A的通孔112A和112B,然后将第一枢轴110A附接到诸如蜂窝式电话100的装置。可将第一枢轴110A与第二实施例到第四实施例中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之一进行装配。此外,可以将第一枢轴110A和第二枢轴110B与光电复合布线模块1进行装配,或仅装配第二枢轴110B。
(第七实施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的柔性印刷线路板的平面图。对于柔性印刷线路板,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一对端子单元(第一端子单元和第二端子单元)11A和11B之外,还设置了第三端子单元11C。即,第一实施例中的端子单元11B的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21B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三端子单元11C中,从第一端子单元11A的外部连接端子21A延伸到外部连接端子21B的电配线23a分叉开而进入第二端子单元11B和第三端子单元11C以用于连接。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实施。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各实施例的构成要件进行任意组合。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变型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
配线部,该配线部配置为使得包含光配线的光配线部和第一电配线部彼此叠置;
设置在所述配线部的两端部处的一对端子单元,所述一对端子单元包括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
设置在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上的一对光路部,其包括通过光电转换并输入或输出光信号而光学连接到所述光配线的光学元件;
设置在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上的第二电配线部,其将所述配线部的第一电配线部电连接到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以及
设置在所述一对端子单元上的第三电配线部,其将所述光路部电连接到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排列成单一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与所述光配线部和所述叠置在该光配线部上的第一电配线部对应的至少一部分是柔性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与所述光配线部对应的一部分和与所述叠置在该光配线部上的第一电配线部对应的一部分之间叠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光路部与所述第一电配线部和第二电配线部在电气上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光配线部和所述一对光路部成直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光配线部、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一对光路部成直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在所述配线部的纵向上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在与所述配线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对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一对端子单元包括多个加强构件,所述多个加强构件平行于所述配线部的纵向布置在与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对应的一部分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端子单元包括至少位于所述光路部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柔性部。
11.一种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包括:
配线部,该配线部配置为使得包含光配线的光配线部和第一电配线部彼此叠置;
设置在所述配线部的两端部处的第一端子单元和第二端子单元,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
第三端子单元,其形成为从所述第一电配线部叉分出,所述第三端子单元包括通过电配线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单元或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中的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的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
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上的一对光路部,其包括通过光电转换并输入或输出光信号而光学连接到所述光配线的光学元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上的第二电配线部,其将所述配线部的第一电配线部电连接到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上的第三电配线部,其将所述光路部电连接到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用于光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用于电配线的外部连接端子排列成单一直线。
12.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其包括操作按钮;
第二壳体,其包括显示器;
枢轴,其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耦接;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布线模块,该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传送信号。
CN2007101361401A 2006-12-22 2007-07-18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Active CN101206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5835 2006-12-22
JP2006345835A JP4096988B1 (ja) 2006-12-22 2006-12-22 光電複合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6-345835 2006-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288A CN101206288A (zh) 2008-06-25
CN101206288B true CN101206288B (zh) 2012-04-25

Family

ID=3954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61401A Active CN101206288B (zh) 2006-12-22 2007-07-18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51660B2 (zh)
JP (1) JP4096988B1 (zh)
KR (2) KR100908616B1 (zh)
CN (1) CN1012062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5127B2 (en) * 2007-09-19 2011-05-17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pluggable optical interconnect
JPWO2009096067A1 (ja) * 2008-02-01 2011-05-26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光電気混載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4911130B2 (ja) * 2008-07-08 2012-04-0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配線
JP5160346B2 (ja) * 2008-08-26 2013-03-13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光電複合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09934B2 (ja) * 2008-11-07 2012-12-26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光電気混載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5515377B2 (ja) * 2009-04-03 2014-06-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86777A (ja) * 2009-06-15 2010-12-24 Toshiba Corp 光電気配線フィルム及び光電気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1017985A (ja) * 2009-07-10 2011-01-27 Molex Inc 光コネクタ組立体、光コネクタ組立体用のケーブル及び光コネクタ組立体用のプラグ
JP2011022198A (ja) 2009-07-13 2011-02-03 Molex Inc 光コネクタ
JP5290074B2 (ja) 2009-07-13 2013-09-1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光コネクタ
JP5102815B2 (ja) * 2009-08-31 2012-12-19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66086A (ja) 2009-09-15 2011-03-31 Toshiba Corp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ア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装置
JP2011082209A (ja) * 2009-10-02 2011-04-21 Toshiba Corp 光電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1085647A (ja) * 2009-10-13 2011-04-28 Hitachi Chem Co Ltd 光導波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45026B2 (ja) * 2009-10-22 2014-03-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光複合ハーネス
JP2011095333A (ja) * 2009-10-27 2011-05-12 Toshiba Corp 実装構造体
US8682003B2 (en) * 2009-11-19 2014-03-25 Apple Inc. Equipment with optical paths for noise cancellation signals
US8718294B2 (en) 2009-11-19 2014-05-06 Apple Inc. Audio connectors with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capabilities
US8577195B2 (en) * 2009-11-19 2013-11-05 Apple Inc. Interface accessories wi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aths
US8573861B2 (en) * 2009-11-19 2013-11-05 Apple Inc. Audio jacks wi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aths
US8651750B2 (en) * 2009-11-19 2014-02-18 Apple Inc. Audio connectors with optical structures and electrical contacts
JP2011118306A (ja) * 2009-12-07 2011-06-16 Omron Corp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光伝送モジュールの組立方法、及び光伝送方法
JP5407829B2 (ja) * 2009-12-15 2014-02-0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光電気混載基板、光モジュール、光電気混載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192851A (ja) 2010-03-15 2011-09-29 Omron Corp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光伝送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248119A (ja) * 2010-05-27 2011-12-08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71665B1 (ko) 2010-12-09 2012-08-06 스미토모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소직경 동축 케이블 하니스, 및 기판이 붙어 있는 소직경 동축 케이블 하니스
JP2012148008A (ja) * 2011-01-20 2012-08-09 Terumo Corp 輸液ポンプ
JP5522076B2 (ja) * 2011-02-16 2014-06-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光ケーブル
US9203523B2 (en) 2011-04-29 2015-12-01 Mellanox Technologies Denmark Aps Modular chip layout for active optical links
WO2012146249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Iptronics A/S Modular chip layout for active optical links
JP5840411B2 (ja) * 2011-08-05 2016-01-06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光電気混載可撓性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受発光素子実装方法
CN103149647A (zh) * 2011-12-06 2013-06-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封装结构
JP2013167750A (ja) * 2012-02-15 2013-08-29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428997A (zh) * 2012-05-23 2013-12-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电电路板及电路板模块
TWI637669B (zh) * 2013-07-12 2018-10-01 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Wearable assembly method of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shaft member
JP6474060B2 (ja) * 2013-10-31 2019-02-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電気混載基板
CN103617833B (zh) * 2013-11-26 2016-11-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模块
US9583126B1 (en) * 2015-10-23 2017-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path flex circuit
CN105929494B (zh) * 2016-06-30 2018-06-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DE102016216811A1 (de) 2016-09-06 2018-03-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ptokoppler mit einer optischen Übertragungsstrecke und elektrischen Anschlüssen und elektronische Baugruppe, in der ein solcher Optokoppler eingebaut ist
CN207321622U (zh) * 2017-06-06 2018-05-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软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70992B (zh) * 2017-06-15 2023-04-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JP7076968B2 (ja) 2017-08-22 2022-05-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CN113632182B (zh) * 2019-03-29 2022-12-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CN112822416B (zh) * 2019-11-15 2022-09-09 合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输系统及图像传输方法
JP2021120994A (ja) * 2020-01-30 2021-08-19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光検出ユニット
TWI745868B (zh) * 2020-02-18 2021-11-11 喆光照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消除或降低寄生電容的層疊光耦合器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8519A (ja) 1993-04-20 1994-11-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フレキシブル電気光混載配線板
US6477284B1 (en) 1999-06-14 2002-11-05 Nec Corporation Photo-electric combined substrate, optical waveguid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for
JP3833131B2 (ja) 2002-03-25 2006-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
JP2005004014A (ja) 2003-06-12 2005-01-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平面光波回路
JP2005134577A (ja) 2003-10-29 2005-05-26 Ngk Spark Plug Co Ltd 自己形成光導波路構造体、光電気複合配線構造体
JP2006042307A (ja) 2004-03-12 2006-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機器
US7130511B2 (en) * 2004-03-30 2006-10-31 Motorola, Inc. Flexible active signal cable
JP2005317658A (ja) 2004-04-27 2005-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電気一括接続基板
JP2006039151A (ja) 2004-07-26 2006-02-09 Ntt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光電気複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91241A (ja) 2004-09-22 2006-04-06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配線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091500A (ja) 2004-09-24 2006-04-06 Mitsui Chemicals Inc 光導波路が嵌め込まれた光導波路基板および光電気混載基板
JP4074285B2 (ja) 2004-10-29 2008-04-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フラット状のケーブルの挿通構造及び挿通方法
JP4498102B2 (ja) 2004-11-10 2010-07-0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光電気配線板、および、光通信用デバイス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特开2005-4014 A,说明书摘要,图2.
JP特开2006-39151A 2006.02.09
JP特开2006-42307A 2006.02.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288A (zh) 2008-06-25
US20080152286A1 (en) 2008-06-26
JP4096988B1 (ja) 2008-06-04
JP2008159766A (ja) 2008-07-10
US7751660B2 (en) 2010-07-06
KR100908616B1 (ko) 2009-07-21
KR100908618B1 (ko) 2009-07-21
KR20090032061A (ko) 2009-03-31
KR20080059018A (ko) 200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6288B (zh) 光电复合布线模块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761107B (zh) 光电复合配线部件和使用该部件的电子设备
CN101324686B (zh) 光电复合传送组装件及光电复合传送模块
US7312520B2 (en) Interface module for connecting LSI packages, and LSI-incorporating apparatus
KR100878993B1 (ko) 유연성 액티브 신호 케이블
US8363993B2 (en)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1206282B (zh) 光配线基板
US6801693B1 (en) Optical backplane array connector
CN106646773A (zh) 光电转换组件
JP4923402B2 (ja)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気配線基板
CN106646772A (zh) 光电转换模组
US20210096312A1 (en) Optical fiber circuit board, multilayer optical fiber circuit board, and photo-electric hybrid circuit board
CN102326212B (zh) 复合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US7136543B2 (en) Mount assembly,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e and photoelectric circuit board
JP2024003201A (ja) 光電気複合伝送モジュール
JP4659082B2 (ja) 光電気複合配線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H10135911A (ja) 光信号分配回路基板
US20090116795A1 (en) Optical waveguide device
Cho et al. Chip-to-chip optical link by using optical wi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