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2891A - 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2891A
CN101152891A CNA2007101491725A CN200710149172A CN101152891A CN 101152891 A CN101152891 A CN 101152891A CN A2007101491725 A CNA2007101491725 A CN A2007101491725A CN 200710149172 A CN200710149172 A CN 200710149172A CN 101152891 A CN101152891 A CN 101152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ehicle body
hydraulic pressure
brake
pressure reg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1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2891B (zh
Inventor
山仓裕
三木聪介
涩川岳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2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2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8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7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 B60T8/368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 B60T8/368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modulator unit on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deceleration
    • B60T8/3225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ngle-track vehicles,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8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brak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在不压迫进气系统等其它零件的配置空间的情况下配置ABS调节器,并在此基础上,使支承部成为刚性高的部分。将前轮制动器用ABS调节器(21)借助单元支承撑杆(60)支承在比右侧主管(21)的最大宽部更靠前方的倾斜部侧面上,并配置在覆盖其前方的前整流罩(7)的内侧空间内。通过将ABS调节器(61)配置在主管(21)的外侧,可以不必配置在左右的主管(21)内侧空间内以导致压迫其他零件的配设空间,另外,可以利用刚性高的主管(21)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尤其涉及有利于液压调节器配置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两轮摩托车的液压式前轮制动器以及后轮制动器中,用于避免车轮抱死的ABS装置是公知的,将作为用于这方面的液压调整机构的液压调节器(ABS调节器)配置在例如头管前方且前整流罩的内侧、或枢轴附近的情况也已公知。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05174号公报
但是,若将液压调节器向上述那样的位置配置,则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这些部分是进气系统等其它零件的配置空间,并且是大小比较有限的空间,同时,液压调节器是比较大型的部件,因此必需要考虑到不压迫配置在这部分的其它零件的配置空间,所以布置较为困难。另外,由于液压调节器是重量大的零件,所以,若设置刚性高的支承部件,则重量就会增大。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在不压迫其它零件的配置空间的基础上,使支承部成为刚性高的部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的技术方案1是,该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具有液压制动器以及对液压进行调整,防止车轮抱死的液压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设置覆盖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的车身罩,将上述液压调节器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的外侧且上述车身罩的内侧。
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之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调节器为前轮制动器用,上述车身车架具有头管,和从该头管开始外开状地倾斜并向后方延伸的主管,并且,上述液压调节器被支承在主管的上述倾斜部分侧面,上述车身罩是覆盖上述头管的周围的前罩。
技术方案3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之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调节器为后轮制动器用,上述车身车架是支承座椅的座椅轨,上述车身罩是覆盖上述座椅下方的车身的后整流罩,上述液压调节器被收纳配置在上述座椅的下方且上述后整流罩的内侧,并被上述座椅轨支承。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由于是在左右一对车身车架的外侧且是覆盖该部分的车身罩的内侧配设液压调节器,所以能够配设在比较大的空间内,能够不压迫进气系统等其它零件的配设空间而容易地配置液压调节器。另外,由于利用刚性高的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进行支承,所以能够使支承部件轻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2,由于上述液压调节器是前轮制动器用,上述车身车架具有头管和从该头管开始外开状地倾斜并向后方延伸的主管,并且,由于将上述液压调节器支承在主管的倾斜部分侧面,并配置在前整流罩内侧,所以,能够利用主管的倾斜部分侧面的比较大的空间,来配置前轮液压调节器。
根据技术方案3,由于是将液压调节器收纳配置在形成有比较大的空间的座椅的下方且后整流罩的内侧,所以,配置容易,同时,能够利用刚性高的座椅轨进行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涉及的两轮摩托车的右侧侧视图。
图2是表示车身左侧前部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3是后臂部分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车身前部侧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ABS调节器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6是ABS调节器以及操作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ABS调节器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ABS调节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单元支承撑杆的安装构造的图。
图10是表示托架的安装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后整流罩内侧的图。
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ABS调节器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车身后部右侧部分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4:车身车架、6:前轮制动器、7:前整流罩、8:车把、10:座椅、11:后整流罩、13:后轮制动器、14:停车制动器、20:头管、21:主管、60:单元支承撑杆、61:ABS调节器、64:操作机构、66:操作杆、160:单元支承撑杆、161:ABS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一个实施例。图1是有关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的右侧侧视图。在前轮1以及后轮2之间配置动力单元3,并被车身车架4支承。5是前叉,6是前轮制动器,7是前整流罩,7a是前照灯单元,8是车把,9是油箱罩,10是座椅,10a是前座椅,10b是靠背,10c是后座椅,11是后整流罩,11a是后照灯单元,12是后臂,13是后轮制动器,14是停车制动器。16是车把的把手(表示出右侧),16a是右杆,16c是前主缸,通过对杆的操作,可使液压式前轮制动器动作。19是扶手。
车把8的把手16位于油箱罩9的顶部上方,向后方较长地延伸至前缸34a和后缸34b之间空间的上方的位置。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杆17位于其下方。操作杆17位于座椅10侧视时的前端部的前方且附近的位置,前整流罩的侧面下端部7b面对与主管21交叉的部分附近并向下方露出。侧面下端部7b中的后部7c在侧视时向斜上后方延伸,与座椅10的前缘部重合。
前整流罩的侧面下端部7b和主管21的交叉部位于前缸34a和后缸34b之间所形成的倾斜的下凹空间在侧视时最上部的位置,操作杆17面对该空间。在油箱罩9的后部侧面形成有膝盖夹紧用的凹部9a,跨座在座椅10上的驾驶者的膝夹着这里。18是踏板,位于曲轴箱34c的侧面下部,其前端部与下管23交叉,并向其前方突出,把手16位于其后端部上方。
图2是表示车身左侧前部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车身车架4具有借助前叉5支承前轮1的头管20、在动力单元3上方从该头管20向后方延伸的主管21、在动力单元3的后方沿上下方向配设的中间管22、在动力单元3前方从头管20向下方延伸的下管23、以及沿前后方向配设在动力单元3的下方的底管24,使它们连接成环状,在其内侧支承着动力单元3。座椅轨25从主管21和中间管22的连接部附近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另外,还具有将中间管22和座椅轨25倾斜地连接的背撑杆26。
头管20转动自由地支承前叉5。在头管20上连结着主管21的前端部以及下管23的上端部,在头管20的后方且在主管21的前端部附近支承着空气过滤器27。空气管道28从空气过滤器27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在头管20的一侧向下弯曲,从下方吸入外界的空气。在空气过滤器27的后方,第一燃料箱29被支承在主管2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以及座椅轨25的前部。
在第一燃料箱29的后方且下方,第二燃料箱30被支承在座椅轨25上。第二燃料箱30被收容在由中间管22、座椅轨25以及背撑杆26所包围的空间内,第二燃料箱30的前部在上下方向与第一燃料箱29重合。
在中间管22的上部,在向前方弯曲并与主管21连接的部分附近的肩部,设置向上方以及后方突出的撑杆31,在这里支承着构成后悬挂装置的减振单元32的上部。撑杆31被配置成偏向车身左侧,减振单元32在车身的左侧面向斜下后方延伸,其下部支承在后臂12的中间部。
动力单元3具有V型水冷4循环式的发动机34和变速箱35。发动机34具有前缸34a和后缸34b以及曲轴箱34c,从前缸34a、后缸34b延伸出的排气管36a、36b在发动机34的右侧方回集到集合管36c后,在车身右侧与变速箱35的后方附近且后臂12下方的第一消音器37相连接。36d是排气管罩。第一消音器37为细长形沿着车宽方向配置,后部排气管36e从其右侧再向后方延伸,与呈细长形、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后臂12的右侧方的第二消音器38连接。散热器39被支承在下管23上,用于对发动机34进行冷却。40是枢轴,被设置在中间管2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后臂12其前端部由设置在中间管2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枢轴40可向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支承,并且,在其后端部右侧一侧对后轮2进行单悬臂支承。
后轮2的驱动形式是轴驱动式。借助轴驱动机构41,将动力单元3的输出轴43的旋转输出向在后臂12的后端部左侧部形成的齿轮箱44传递,驱动后轮2旋转。
在后轮2上安装有与其一体旋转的制动盘15,由后轮制动器13的液压式制动卡钳13a以及停车制动器14的手动式卡钳14a进行制动。液压式制动卡钳13a被安装在齿轮箱44上,通过沿后臂12的上表面配置的制动管13b的液压产生动作。手动式卡钳14a也安装在齿轮箱44上,通过沿后臂12的下表面布线的制动索14b产生动作。另外,液压式制动卡钳13a和手动式卡钳14a被设置在制动盘15的上下大致对称的位置上。
制动索14b比枢轴40靠近上方,横贯中间管22,沿主管21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与设置在主管21上的停车杆(参照图5)连接,通过对杆的操作,手动操作停车制动器14。
制动管13b在枢轴40的附近向上方延伸,然后,与制动索14b一起沿主管21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与设置在车把8的左侧把手16附近的后主缸16d连接,通过左侧杆16b,向后轮制动器13输入液压,使卡钳13a动作。
图3是后臂12部分的俯视剖视图。输出轴43和驱动轴45通过万向节46连结,万向节46由防尘罩42覆盖。
后臂12与在车身左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臂部47和在其前部向车宽方向扩展的交叉部48形成为一体,整个后臂12呈中空状。交叉部48在后轮2的前方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状。臂部47的内部构成在前后方向贯通的轴通路49,驱动轴45在前后方向插通其内部。在轴通路49的前侧开口50上安装着防尘罩42的后端部,在被收容在其内侧的万向节46上连结着驱动轴45的前端部。
被结合在驱动轴45的后端的齿轮轴52从轴通路49的后侧开口部51开始向齿轮箱44内突出,安装在其后端的轴侧锥齿轮53与车轴侧锥齿轮54啮合。车轴侧锥齿轮54与驱动车轴56的一端结合,该驱动车轴56在车宽方向贯穿后轮2的轮毂55,驱动车轴5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57以及螺母58与轮毂55结合成一体。
驱动轴45的旋转驱动力从轴侧锥齿轮53向车轴侧锥齿轮54传递,使驱动车轴56旋转,进而,使在轮毂55与驱动车轴56一体化的后轮2旋转驱动。驱动车轴56通过轴承59a、59b被支承在齿轮箱44上,在驱动车轴56和轮毂55的匹配面,夹持着制动盘15,在将轮毂55安装连接在驱动车轴56的同时一起进行紧固。
通过从制动管13b供给的液压使活塞移动,将制动衬片向制动盘15推压,由此后轮制动器13的液压式制动卡钳13a进行制动。停车制动器14的手动式卡钳14a是通过拉拽制动索14b,将制动衬片向制动盘15推压从而进行制动的。这些都是公知的构造,故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4是车身前部侧主要部分的俯视图。该图用假想线表示前整流罩7,并且省略了油箱罩。车把8由车把罩8a覆盖,大致ハ字状地向后方展开,较长地延伸。前叉5、主管21、座椅轨25以及背撑杆26各设置左右一对。空气过滤器27被设置成在车宽方向横贯第一燃料箱29的前方,其前部在车身左侧向前方延伸,以确保大容量。
在把手16附近的车身右侧,设置有呈大致コ字状并向外侧伸出的单元支承撑杆60,在这里,该单元支承撑杆用于支承ABS调节器61。ABS调节器61是对前轮制动器6的液压进行减压控制,以避免车轮被抱死的公知的液压调节器。
在ABS调节器61的前方配置有散热器3的注水盖62。ABS调节器61以及注水盖62在主管21的外侧被收纳配置在前整流罩7的内侧。该部分被支承在比与从头管20向左右扩展并延伸的主管21的最大宽度部分更前方的倾斜部侧面上,覆盖该倾斜部前方的前整流罩7由于呈流线型的曲面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大的空间,因此,容易将ABS调节器61以及注水盖62收纳在这里,而且,即使将这里作为收纳空间,也可以配设在主管21的最大宽度的内侧,可以不必扩大车身宽度地进行配置。
图5是从油箱罩9的后方表示ABS调节器61的支承部的立体图,表示的是透过了油箱罩9的内部的状态。主管21为左右一对,从头管20开始展开,并向后方延伸,单元支承撑杆60从其右侧侧部开始向右侧且前整流罩7的内侧空间内伸出。而且,成为座椅10的前端部前方的前整流罩7在与油箱罩9相连的部分,在前缸34a的上方且在第一燃料箱29的前方收纳有空气过滤器27的部分(参照图4)是向车宽方向扩大的最大扩宽部分,在该最大扩宽部分附近部的下方,配置着ABS调节器61以及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
在单元支承撑杆60上设置着托架63,在这里支承ABS调节器61(图中无法看到)。另外,在单元支承撑杆60的后方,设置有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托架63具有设置在主管21上的基部板65以及操作杆66,在通过操作杆66转动的板(后述)上连接着制动索14b的前端。
操作机构64设置在车身右侧,通过驾驶员的右手,对操作杆66进行操作,制动索14b从车身右侧的操作机构64向上方延伸,向其后车身左侧弯曲,沿左侧的主管21向后方延伸,并向配置在后轮2的车身左侧的停车制动器14延伸(参照图2以及3)。
前整流罩7的侧面向外侧弯曲并伸出,利用该最向侧面伸出的部分的内侧空间将单元支承撑杆60配置在其间。前整流罩的侧面下端部7b向着座椅10的前端、越接近座椅10的前端越向车身内收缩,在与座椅10的前端的相接处宽度最窄。操作杆66的位置与该狭窄的部分相比位于前方,且与膝盖夹紧凹部9a(图1)的位置相比也位于前方,在乘员的脚难以触及的位置,向侧面下端部7b的下方露出。
图6是设置有ABS调节器61以及操作机构64的部分的侧视图,ABS调节器61位于前缸34a的上方,操作机构64与前缸34a的顶部相比位于后侧上方。
单元支承撑杆60支承着大致L字状的托架63,ABS调节器61被支承在其上。
图7是从车身前方表示ABS调节器61的安装状态的图。单元支承撑杆60在前整流罩7的内侧向车身侧方伸出,并且,通过使下部侧向外侧斜上地倾斜,由此,减少下部的伸出量,前整流罩7的下部没有向外侧很大地膨出,防止了横倾角的增大。ABS调节器61由单元支承撑杆60包围并位于其内侧,单元支承撑杆60也兼作对ABS调节器61的外侧部分进行保护的防护部件。图中的符号96是从前主缸16c延伸出的制动管,其经过万向节67与泵91连接。98是将泵91和前轮制动器6连接的管。
ABS调节器61相对于由头管20、主管21、下管23以及加强管67a等构成的车身车架前部位于其外侧。由此,不必将ABS调节器61向车身车架前部内侧布置即可,容易进行布置,由于没有配置在头管20的后方且主管21的内侧空间中,所以,不会对设置在该处的进气系统等其它零件的设置空间产生压迫。
图8是从后方且下方表示ABS调节器6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ABS调节器61放置在托架63上,底部通过橡胶固定件63a安装。另外,后部也象后述那样,通过被橡胶固定,由此整个ABS调节器61被防振支承在托架63上。ABS调节器61是将电动马达90、泵91以及电磁阀92一体化的液压控制单元,93是执行器。
这样,由于在前整流罩7处,与油箱罩9相连的最大扩宽部分附近部的下方配置ABS调节器61以及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所以不需要为了配置这些零件,将前整流罩7加宽到超出最大扩宽部分的宽度,能够容易地确保在车身车架外侧的设置空间。
图9表示单元支承撑杆60的安装构造。作为单元支承撑杆60的安装对象的车身车架部分具有加强管67b和加强管67a,该加强管67b倾斜地连结头管20的下部以及下管23的前端部和主管21;该加强管67a倾斜地连结该加强管67b和下管23。在主管21上焊接有撑杆68,在加强管67a上也焊接有撑杆69。在各撑杆68以及69上分别设置有焊接螺栓(在图中无法见到)。
单元支承撑杆60具有侧视时大致水平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60a和从其前方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前部60b,以及从上部60a的后端向内侧直角弯曲并向内侧水平延伸的后侧横向部60c,在后侧横向部60c上向下突出地形成撑杆60d。设置前侧横向部60e,该前侧横向部60e从前部60b的下端开始直角弯曲,与后侧横向部60c平行地向内侧延伸。该各部由单一的管部件形成为连续的一体。
在后侧横向部60c的一端设置有托架80,该托架80在设置于其一端的通孔80a处,利用螺栓81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焊接于主管21上的撑杆68的焊接螺母上。在前侧横向部60e的前端也设置有同样的托架82,其也是在通孔82a处,利用螺栓81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设置于加强管67a上的撑杆69的焊接螺母上。在托架82上也设置其它的通孔82b。
图10是表示托架63的安装方法的图。在后侧横向部60c和前侧横向部60e之间安装有托架63。托架63是冲压成型品,一体地具有从后侧横向部60c向下方延伸的后壁83,和从其下端弯曲并向前方延伸的底壁84以及将底壁84的前端内侧端部和后壁83的上端内侧端部间进行连结的内侧壁85,在底壁84的前端外侧一体地形成有固定部86。在固定部86上橡胶固定有(省略图示)ABS调节器61。在内侧壁85的前端部安装焊接螺母85a,将它与撑杆82的通孔82b相重叠,并用螺栓85b紧固,由此,将托架63的前端侧安装到前侧横向部60e。
在后壁83的上部设置焊接螺母87,将后壁83的上部重叠到设置在后侧横向部60c上的撑杆60d上,将焊接螺母87重叠到安装于撑杆60d上的橡胶88上,将通过了橡胶88的螺栓89紧固在焊接螺母87上,由此,将后壁83的上部向后侧横向部60c的撑杆60d进行橡胶固定。
这样,由于是将ABS调节器61配设在从头管20扩开并延伸的左右一对主管21中的倾斜部侧面的空间内,所以可以配设在比较大的空间中,可以不压迫进气系统等其他零件的设置空间而进行配置。特别是,若配置在比油箱罩9的膝盖夹紧凹部9a更前侧的、且为了燃料箱,而做成的前整流罩7最大宽度的部分的前方,则更容易确保配置空间。另外,由于是利用刚性高的左右一对主管21进行支承,所以可以使支承部件轻量化。在此基础上,由于可以配置在前轮制动器附近的位置上,所以可以尽可能地缩短配管。
接着,根据图8-10,说明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操作机构64的基部板65通过螺栓94拆装自由地安装在主管21上的撑杆95上(图8)。撑杆95位于用于安装单元支承撑杆60的撑杆68的附近(图9),操作机构64和ABS调节器61前后接近地被支承在主管21上。
如图8所示,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具有在轴70处其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基部板65上的转动板71,制动索14b的下端连结在作为转动板71的中间部的卡定部71a上。在设置于卡定部71a和轴70之间的突部71b上,拉簧72被设置在突部71b与基部板65之间,对弹压转动板71向逆时针转动方向施力。
突起71d设置在前端部71c上,与操作杆66的转动一体地沿基部板65的弧状部65a移动,与设置在弧状部65a的一端的挡块(图中无法看到)接触并停止。另外,在弧状部65a的另一端也形成有在操作杆66的转动轨迹上突出的锁止部65b。
轴70与转动板71和在基部板65的相反一侧从操作杆66开始延伸的杆臂73连结成一体,以轴70为中心,向后方拉拽操作杆66,使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若这样,则抵抗拉簧72的弹力,使拉簧72向同方向一体转动,拉拽制动索14b,由此,使手动式卡钳14a动作,进行制动。
此时,在杆臂73越过了锁止部65b时,锁止部65b限制杆臂73的返回。
若拉拽操作杆66,将杆臂73从锁止部65b卸下后,放开操作杆66,则通过拉簧72,转动板7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放松制动索14b,释放停车制动器14。操作杆66从前整流罩的侧面下端部7b向下方伸出,操作机构64的其他部分全部被收纳在前整流罩的内侧(参照图5以及6)。根据该锁止构造,可通过简单的构造,进行针对操作杆66的转动的锁止。但是,锁止机构也可以利用棘轮机构等公知的构造,通过拉拽操作杆66来进行推拉锁定、推拉释放的操作。
这样,在构成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后,则将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设置在从头管20覆盖到座椅10附近的前整流罩7内,使操作杆66位于侧视时比座椅10的前端部更靠前且其附近的位置,且以面临前整流罩7的侧面下端部7b的方式露出,因此,不必使身体前倾很多,即可操作操作杆66,提高了操作性。另外,由于停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64收纳在前整流罩7内侧,因此,能够避免不经意的操作。特别是,若配置在比油箱罩9的膝盖夹紧凹部9a更靠前的、且为了燃料箱,前整流罩7的最大宽度的部分的下方,则更容易避免不经意的接触。
另外,由于是将操作机构64设置在主管21上,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刚性高的主管21。在此基础上,通过安装在被配置于车身右侧的右侧主管21上,可以设置在适合右手操作的位置上。
图11-图13表示应用于后制动器用ABS的其它的实施例。但是,作为该安装对象的车辆与图1所示的车辆相同,因此,共同的部分使用同样的符号。图11是表示将构成后整流罩11的侧部的侧面板11b拆下,显示后整流罩内侧的状态的图。在后整流罩11的后部,通过扶手轨19以及构成后整流罩11的侧部的侧面板11b夹持后骑乘单元11a,将在后制动器中使用的ABS调节器161收纳在成为骑乘单元11a的前方的后整流罩11的内侧。
座椅轨25具有在靠背10b的下方向斜上后方延伸的倾斜部25a,和与之相连的、并在后座椅10c的下方大致水平地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水平部25b。
背撑杆26也具有在座椅轨25的下方隔开间隔延伸的倾斜部26a、和与之相连的、并大致沿后整流罩11的下端前部向后方延伸的水平部26b、和与之相连的、并从后整流罩1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间部向上方弯曲并向水平部25b延伸的上下部26c、以及与之相连的、并以与上下部26c重叠的方式,再次向后方弯回的水平部26d,在倾斜部25a以及水平部25b和水平部26b之间形成空间100,将ABS调节器161配设在这里。
在该空间100内,在侧视时呈大致L字状的单元支承撑杆160架设在座椅轨25的水平部25b与背撑杆26之间,背撑杆26上的架设位置在水平部26b和倾斜部26a之间。单元支承撑杆160以及ABS调节器161与单元支承撑杆60以及ABS调节器61相同。ABS调节器61是通过对后轮制动器13进行液压控制来防止后轮抱死的部件,虽然省略了配管,但其与后轮制动器的卡钳连接,适时地进行减压,控制制动力。
在单元支承撑杆160上安装有与托架63相同的托架163。托架163的后端部通过橡胶188被橡胶固定在设置于单元支承撑杆160的后端部的撑杆160d上,前端部虽然未图示出,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被安装在背撑杆26侧。102是安装在倾斜部25a以及水平部25b上的交叉板,在这里安装有扶手轨19。
图12是拆下侧面板11b(图11)表示ABS调节器16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后整流罩11的底部11c兼作后挡泥板,在车宽方向形成最高的山形截面,未图示的侧面板11b通过自攻螺钉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其侧部。单元支承撑杆160以及ABS调节器161被收纳在扶手轨19以及后座椅10c和底部11c之间,以从座椅10c和底部11c向侧方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另外,由于避开了兼作后挡泥板的底部11c的中央部而配置在外侧最低的位置,所以,成为配置在作为最高位置的后轮2侧面的位置。而且,由于后整流罩11配置在宽度最大的靠背10b的附近,所以,能够轻易地确保位于座椅轨25以及背撑杆26的各侧向且为后整流罩11的内侧的空间在配置上有足够的容量。
单元支承撑杆160具有上部160a、前部160b、后侧横向部160c以及前侧横向部160e。在后侧横向部160c上,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设置着撑杆160d(图11)。ABS调节器161被收纳在单元支承撑杆160的内侧,ABS调节器161具有电动马达190、泵191以及电磁阀192。
图13是表示单元支承撑杆160的安装状态的车身右侧部分的俯视图。单元支承撑杆160俯视时呈大致コ字状,被设置成向座椅轨25以及背撑杆26的侧方伸出,并被收纳在后整流罩11的内侧的空间。ABS调节器161被单元支承撑杆160包围并位于其内侧,在电动马达190的下方,水平部26b贯穿前后方向。配置该ABS调节器161的位置是后整流罩11宽度最大的位置。
在设置着单元支承撑杆160的部分,座椅轨25和背撑杆26依然在左右方向分离,在比单元支承撑杆160靠后的位置,水平部25b和水平部26d的各后端被连结成一体。
交叉板102具有被架设在左右的座椅轨之间的前侧交叉部102a、重叠在水平部25b上的直线部102b、沿后侧横向部60c的后方侧,以与后侧横向部60c大致相等的长度向侧方突出的阶梯部102c以及将该阶梯部102c作为前端,包围水平部25b以及水平部26d的各后端部和两侧的大致U字形的后侧交叉部102d,交叉板102在凸缘102e、102f、102g处被安装在座椅轨25侧。
这样,则可以有效利用后整流罩11的内部空间,来收纳后轮制动器用的ABS调节器161,可以灵活应用空闲的空间,轻易地进行布置。另外,由于被后整流罩11包围,不会从外侧看到ABS调节器161,所以不需要进行专门针对ABS调节器161的外观处理,能够提高美观性。再有,通过配置在靠背10b附近,可以配置在后整流罩11的最大宽度部分,容易确保配置空间。而且,因为配设在靠近后轮制动器的位置,所以能够缩短配管,可以简化配管和轻型化。在此基础上,因为配置在车身较高的位置,所以容易进行液压系统的排气。

Claims (3)

1.一种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具有液压制动器,以及对液压进行调整,防止车轮抱死的液压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设置覆盖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的车身罩,将上述液压调节器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的外侧且上述车身罩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调节器为前轮制动器用,上述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具有头管,和从头管开始外开状地倾斜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管,并且,上述液压调节器被支承在主管的上述倾斜部分侧面,上述车身罩是覆盖上述头管周围的前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调节器为后轮制动器用,上述左右一对的车身车架是支承座椅的左右一对座椅轨,上述车身罩是覆盖上述座椅下方的车身的后整流罩,上述液压调节器被收纳配置在上述座椅的下方且上述后整流罩的内侧,并被上述座椅轨支承。
CN2007101491725A 2006-09-29 2007-09-05 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2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8419A JP4743535B2 (ja) 2006-09-29 2006-09-29 自動2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268419/2006 2006-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891A true CN101152891A (zh) 2008-04-02
CN101152891B CN101152891B (zh) 2012-06-06

Family

ID=3925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91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2891B (zh) 2006-09-29 2007-09-05 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42484B2 (zh)
JP (1) JP4743535B2 (zh)
CN (1) CN101152891B (zh)
TW (1) TW20082721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9451A (zh) * 2011-02-23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05722753A (zh) * 2013-11-29 2016-06-29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7878658A (zh) * 2016-09-29 2018-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轮制动装置
CN109398573A (zh) * 2018-11-06 2019-03-01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cbs系统、安装方法及安装cbs系统的摩托车
CN112424036A (zh) * 2018-07-24 2021-02-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7712B2 (en) * 2007-02-28 2009-10-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side cover for motorcycle
JP5210020B2 (ja) * 2008-03-31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5112144B2 (ja) * 2008-03-31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990208B2 (ja) * 2008-03-31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5025582B2 (ja) * 2008-07-07 2012-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09207B2 (ja) * 2008-09-24 2012-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789392B2 (ja) * 2011-03-30 2015-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864878B2 (ja) * 2011-03-30 2016-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627112B2 (ja) * 2011-07-01 2014-1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685172B2 (ja) * 2011-09-28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764025B2 (ja) * 2011-09-28 2015-08-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72618B2 (ja) * 2011-11-16 2014-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D739311S1 (en) * 2013-01-14 2015-09-22 Touratech Ag Engine guard for motorcycle
CN105026250B (zh) * 2013-02-28 2018-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JP6122732B2 (ja) * 2013-08-09 2017-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881125B2 (ja) * 2014-02-26 2016-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制動力伝達部材の配索構造
JP6133923B2 (ja) * 2015-03-25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221163B2 (ja) * 2015-08-05 2017-11-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224148B2 (ja) 2016-03-15 2017-11-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モジュレータ支持構造
JP6404308B2 (ja) * 2016-12-27 2018-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642837B2 (ja) * 2017-12-28 2020-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配置構造
CN112543732B (zh) * 2018-08-09 2022-04-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JP7122227B2 (ja) * 2018-11-02 2022-08-19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3134B2 (ja) 1991-10-17 2000-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アンチロック制動装置
JP3366174B2 (ja) * 1996-02-13 2003-01-14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
JPH10181546A (ja) * 1996-12-24 1998-07-07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IN2003DE00452A (zh) 2002-03-29 2015-05-01 Honda Motor Co Ltd
JP4354784B2 (ja) * 2003-11-17 2009-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力調整装置
JP4306442B2 (ja) * 2003-12-19 2009-08-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付自動二輪車
JP4851717B2 (ja) 2005-01-11 2012-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abs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JP4761994B2 (ja) * 2006-02-1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JP4680162B2 (ja) * 2006-09-29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9451A (zh) * 2011-02-23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02649451B (zh) * 2011-02-23 2014-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05722753A (zh) * 2013-11-29 2016-06-29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5722753B (zh) * 2013-11-29 2019-04-2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7878658A (zh) * 2016-09-29 2018-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轮制动装置
CN107878658B (zh) * 2016-09-29 2019-12-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轮制动装置
US10507884B2 (en) 2016-09-29 2019-12-17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brake device of vehicle
CN112424036A (zh) * 2018-07-24 2021-02-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424036B (zh) * 2018-07-24 2023-02-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398573A (zh) * 2018-11-06 2019-03-01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cbs系统、安装方法及安装cbs系统的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891B (zh) 2012-06-06
TW200827213A (en) 2008-07-01
JP2008087541A (ja) 2008-04-17
JP4743535B2 (ja) 2011-08-10
US20080079310A1 (en) 2008-04-03
TWI315275B (zh) 2009-10-01
US7942484B2 (en) 2011-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2891B (zh) 两轮摩托车用制动器装置
CN101152892B (zh) 驻车制动装置
JP4911973B2 (ja) 自動2輪車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の配置構造
KR101098596B1 (ko) 자동이륜차
US8651213B2 (en) Brake device for saddled vehicle
CN100400827C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123474C (zh)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JP350398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4825543B2 (ja) ブレーキ支持構造
CN100564148C (zh) 摇臂式悬挂装置
JP2013103693A (ja) 自動二輪車
EP2591962B1 (en) Motorcycle with ABS
US8393630B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EP1514790B1 (en) Brake hose support structure
JPH09123973A (ja) 自動二輪車
EP3835188B1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4694451B2 (ja) 前輪懸架装置
JP309473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アンチスキッドブレーキ装置
CN101224771B (zh)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CN2905641Y (zh) 摩托车制动的联合控制机构
JP3803888B2 (ja) トラクタのボンネット支持構造
JPH11105768A (ja) 電動自転車用のフレーム
JP685527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3335332B2 (ja) 乗用田植機
JP3310218B2 (ja) 乗用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