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4166A -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4166A
CN101034166A CNA200710101877XA CN200710101877A CN101034166A CN 101034166 A CN101034166 A CN 101034166A CN A200710101877X A CNA200710101877X A CN A200710101877XA CN 200710101877 A CN200710101877 A CN 200710101877A CN 101034166 A CN101034166 A CN 101034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droplet
glare
glar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18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0482C (zh
Inventor
村上隆
川上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34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04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04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1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 regula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Abstract

一种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用喷墨装置将油墨液滴喷射到透明基材上以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细观凹凸结构;其中油墨包含能够赋予透明基材抗眩光性的组分。

Description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申请(发明名称: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申请日:2003年10月29日;申请号200310102689.0)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良抗眩光功能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现有技术
近年来,薄型轻质的笔记本电脑的开发发展很快。相应地也强烈要求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偏振板保护膜越来越薄、性能越来越好。另外,为了提高目视性而设置的抗反射层,或者抗反光在表面形成凹凸,形成一种使反射光散射的防眩层以显示降低刺激眼睛的性能。带有这样抗眩光层的计算机或文字信息处理机等液晶图像显示装置(也称液晶显示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
抗反射层或抗眩光层,可根据用途制成各种各样的类型或改进性能,通过把具有这些功能的各种膜配置在液晶显示器的前面,为了提高显示器的目视性,现已采用赋予抗反射功能或抗眩光功能的方法。在这些用作前面板的光学膜上,设置以涂布或溅射等方法形成的抗反射层或抗眩光层。
抗眩光层就是通过反射在表面的图像轮廓晕色,使反射图像的目视性降低,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等中使用时,使人感觉不到会有反射图像。
通过在表面设置适当的凹凸,可以呈现如上所述的性质。此前,作为形成这种凹凸的方法,提出一种把微粒添加至涂布液中的方法(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此外,还有已知的方法是,特开平6-234175号公开的进行压纹加工的方法、特开昭63-298201号公开的规定转印的方法等。然而,通过压纹加工或转印形成凹凸的方法,生产性差,极难以形成特别细微的凹凸结构。
另一方面,作为用微粒形成凹凸的方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把微粒,例如把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分散在树脂等的粘合剂中,制成涂布液,进行涂布,在表面形成凹凸结构。在该法中,在粘合剂层中存在的形成凹凸的微粒,由于微粒必须进行适当分散,所以,很难有效地形成所希望的凹凸结构,作为这样抗眩光膜,要想得到充分防止闪耀的效果会有很大困难。另外,在改变凹凸的形状时,必须对微粒的粒径、配比量、膜厚等加以修正,品种的更换非常烦杂。另外,为了达到所希望的凹凸结构,必须采用较大粒径的微粒,结果引起清晰度等下降。另外,在通过上述涂布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中,常常发生各种涂布斑点以及,与支撑体或下部层的粘合性降低,生产性变差,所以,迫切希望开发新的改良办法。
另一方面,作为形成功能性层的方法之一,已知有把含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和各种微粒的涂布液,涂布在基材上后,照射光化学辐射或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固化的方法(例如,参照特许文献2~4)。然而,采用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通过涂布方式形成抗眩光层时,与上述情况相同,为了有效地形成所希望的凹凸结构,必须适当控制涂布液或涂布条件,这将增加品种更换时的作业量,在多品种生产中,成为生产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另外,为了改善目视性,此前,也在显示装置表面设置过抗眩光层或抗反射层,但是,伴随着显示装置的彩色化、高精细化,要求目视性更加优良的抗眩光膜。
[特许文献1]特开昭59-58036号公报(权利要求范围)
[特许文献2]特开2001-310912号公报(权利要求范围)
[特许文献3]特开2002-114928号公报(权利要求范围)
[特许文献4]特开2002-120311号公报(权利要求范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膜的物理性能(膜的均匀性、粘合性)良好,防止闪耀刺眼效果好、清晰度、目视性及动画显示时控制黑色效果好的抗眩光层的形成方法、抗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方法来完成。
(1).一种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用喷墨装置将油墨液滴喷射到透明基材上以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细微凹凸结构,
其中油墨包含能够赋予透明基材抗眩光性的组分;
(2).(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细微凹凸结构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5-5.0微米;
(3).(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细微凹凸结构包含每100平方微米1-50个高度(a)为0.5-10微米的凸起,前提条件是每个高度(a)是从凹凸底部测定的;
(4).(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能够赋予透明基材抗眩光性的组分是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
(5).(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在完成喷射步骤后,在透明基材上进行光化学辐射;
(6).(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能够赋予透明基材抗眩光性的组分是光热固性树脂;
(7).(6)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加热透明基材上的油墨液滴以便固化喷射的油墨液滴;
(8).(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喷射至少两种彼此具有不同组成的油墨以便形成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凸起;
(9).(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
(i)喷射至少两种彼此具有不同组成的油墨;以及
(ii)喷射的具有不同组成的油墨液滴彼此具有不同的粒径;
(10).(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使用第一油墨液滴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第一细微凹凸结构,然后使用第二油墨液滴形成第二细微凹凸结构,用第一油墨产生的油墨液滴的直径大于用第二油墨产生的油墨液滴的直径;
(11).(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油墨液滴包含直径比油墨液滴的直径小的颗粒;
(12).(10)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油墨液滴中的颗粒是液体颗粒;
(13).(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液体颗粒和油墨中使用的介质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值至少为0.01;
(14).(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将喷墨装置中的喷墨头部分进行微小振动,使得在喷墨步骤中油墨液滴无规地沉积在透明基材上;
(15).(1)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透明基材上具有至少一个硬涂层,且将油墨液滴喷射到硬涂层上;
(16).(15)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将硬涂层进行半固化,然后将油墨液滴喷射到半固化的硬涂层上;
(17).(15)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将硬涂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将油墨液滴喷射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硬涂层上;
(18).(15)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硬涂层中加入了增塑剂;
(19).一种形成抗眩光膜的方法,包括通过(1)中所述的方法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的抗眩光层;
(20).(19)中所述的形成抗眩光膜的方法,其中在抗眩光层上进一步设置抗反射层;
(21).一种抗眩光膜,其是通过(19)中所述的方法形成的;
(22).一种形成(21)中所述的抗眩光膜的喷墨装置,其中喷墨装置设置有光化学辐射曝光段或加热段,所述光化学辐射曝光段或加热段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使得光化学辐射或热量不直接施加到喷墨头部分;
(23).一种偏振板,包含(21)中所述的抗眩光膜;
(24).一种显示器,包含(23)中所述的偏振板。
本发明人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悉心探讨的结果发现,在透明基材上,采用喷墨方式喷射油墨液滴,该油墨液滴含有形成细微凹凸结构的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在该基材表面上形成具有细微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借此,形成具有防止闪耀效果、清晰度、目视性优良的抗眩光层,进而完成本发明。
详细地说,作为细微凹凸结构,其中,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在0.05~5.0Vm范围内,或者,优选以凹部底面作为基准每100μm2有1~50个突起部的高度a为0.5~10.0μm,另外,所述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就是通过采用光化学辐射固化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可以实现上述规定的极细微的结构。另外,作为采用喷墨方式喷射上述液滴,采用2种以上组成不同的油墨液滴,形成折射率不同的凹凸结构,或者,采用2种以上粒径不同的油墨液滴,用粒径大的油墨液滴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细微凹凸结构后,再用比该油墨液滴粒径小的油墨液滴,形成更加细微的凹凸结构,或者,在油墨液滴中含有比该油墨液滴粒径小的微粒或细小液滴,借此,可更加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抗眩光膜是在透明基材上形成上述规定的抗眩光层而构成的,仅在透明基材上直接设置抗眩光层非常不可,但是,更优选在具有1层以上的硬涂层的透明基材上设置。此时的硬涂层,在形成抗眩光层凹凸结构时,即使未固化的也可以,但是,优选硬涂层处于半固化状态设置抗眩光层,另外,把硬涂层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后,设置抗眩光层,或者,优选硬涂层含有增塑剂,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提高硬涂层和抗眩光层之间的粘合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抗眩光膜中,用上述方法,优选在透明基材上设置硬涂层、抗眩光层后,再在其表面设置一种抗反射层。通过这样的结构,采用极细微的凹凸结构,可以实现良好的抗眩光效果和抗反射效果,实现具有良好目视性的抗眩光膜。
下面,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中,在透明基材上通过喷墨方式喷出油墨液滴,该油墨液滴含有形成更细微凹凸结构的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在该基材表面上形成具有细微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这是本发明的特征。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细微凹凸结构的形状之一,是指用JIS B 0601规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5~5μm的凹凸形状,优选的Ra为0.07~1μm,最优选的是Ra为0.1~5μm的凹凸形状。
本发明规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系指由JIS表面粗糙度的JIS-B-0601定义的,由下式求出的值,用微米(μm)表示。
[数1]
Ra=1/L∫0 L..|f(x)|dx
作为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的测定方法,在25℃、65%RH环境下,在测定试样彼此不重叠的条件下,24小时湿度调节后,在所述环境下进行测定后求出。此时,所说不重叠的条件,例如,系指把试样的边缘部分架高的状态下加以卷绕的方法、或在试样和试样之间插入纸张加以重叠的方法,或者用厚纸制成框架,把四角加以固定的方法。作为测定装置,例如,可以举出WYKO公司制造的RSTPLUS非接触式三维微表面形状测定系统等。
另外,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其他的细微凹凸结构的形状,优选以凹部底面作为基准,每100μm2有1~50个突起部,其高度a为0.5~10.0μm。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b)是在透明基材上,采用喷墨方式设置由凹凸结构构成的抗眩光层之例的模式图。
图2(a)-(c)是显示构成发本明涉及的抗眩光层另一个凹凸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3(a)-(b)是显示采用本发明涉及的喷墨方法的喷墨头之例的截面图。
图4(a)-(b)是显示本发明采用的喷墨头部、喷咀板之例的概要图。
图5(a)-(c)是显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喷墨方式之例的模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纤维素酯膜制造时采用的优选制造装置之例的概要图。
图7(a)-(b)是采用喷墨方式,由粒径大的油墨液滴形成细微结构后,再由粒径较小的油墨液滴,形成更加细微结构之例的模式图。
图8是在透明基材上采用喷墨方式设置抗眩光层,制造抗眩光膜的流程模式图。
发明的公开
图1是在透明基材上,采用喷墨方式设置由凹凸结构构成的抗眩光层之例的模式图。
图1(a)是由凹凸结构构成的抗眩光层的立体图,图1(b)是截面图。
如图1(b)中所示,在透明基材1上设置由1层或几层构成的硬涂层2后,用喷墨方式,通过油墨液滴3形成的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之例,但是,本发明中规定以凹部底面作为基准产生的高度a,是这样定义,以底部硬涂层表面作为底面,直至凹部结构顶部的高度(μm)。
抗眩光层表面的细微凹凸,可通过市场销售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或市场销售的光学干涉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进行测定。例如,采用光学干涉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对约4000μm2范围(55μm×75μm),测定2维凹凸,凹凸从底部侧类似等高线加以分色表示。
这里以相邻的底部作为基准测定的高度为0.5μm~10μm的突起部加以计数,用每100μm2面积的数目表示。测定是以每1m2抗眩光膜的任意10个点作为平均值而求出的。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抗眩光层的凹凸结构形状,在图1(b)中,显示了使呈锥型的突起部弹着之例,但本发明又不限于上述凹凸结构。
图2是显示构成抗眩光层的另一个凹凸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2(a)是用球体形状弹着的凹凸结构之一,通过适当调整射出的油墨液滴粘度或油墨液滴和油墨弹着面的接触角,可以形成这种形状的凹凸结构。本发明采用的喷墨方式形成凹凸结构的形成方法,与采用原来的涂布方式等形成抗眩光层的形成方法相比,可以形成任意形状的凹凸结构,这是本发明的一大特征。
图2(b)是显示由半圆形凹凸结构构成的抗眩光层之例的截面图。
作为上述凹凸结构的配置,在上图的说明中已经显示每隔一定间隔进行突起弹着,然而,如图2(c)所示,不设置间隔,可以用突起部把整个弹着面覆盖。
作为本发明的抗眩光膜的构成,只要是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抗眩光层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的是在透明基材上设置1层以上的硬涂层后,优选采用喷墨方式,设置由上述规定的凹凸结构构成的抗眩光层。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喷墨方式加以说明。
图3是显示本发明涉及的喷墨方法中使用的油墨喷头之例的截面图。
图3(a)是油墨喷头的截面图,图3(b)是图3(a)A-A线切向放大图。图中,11为基板,12为压电元件,13为通路板,13a为油墨通路,13b为壁部,14为液体室的构成部件,14a为液体室,15为油墨供给管,16为喷咀板,16a为喷咀,17为驱动用电路印刷板(PCB),18为导线部,19为驱动电极,20为槽,21为保护板,22为流体电阻,23、24为电极,25为上部隔壁,26为加热器,27为加热器电源,28为导热材料,10为油墨喷头。
在集成化的油墨喷头10中,由电极23、24层压而成的压电元件12,对应于流路13a,在该流路13a的方向上进行形成槽加工,分成槽20和驱动压电元件12b和非驱动压电元件12a。在槽20中封入填充剂。在进行过槽加工的压电元件12中,通过上部隔壁25与流路板13接合。即,所述上部隔壁25,由非驱动压电元件12a和将相邻通路隔开的壁部13b支撑。驱动压电元件12b的宽度比流路13a的宽度稍窄一些,当从驱动用电路印刷板(PCB)上的驱动电路选择的驱动压电元件12b,施加脉冲信号电压时,该驱动压电元件12b在厚度方向变化,通过上部隔壁25,改变流路13a的容积,结果是从喷咀板16的喷咀16a喷出油墨液滴。
在流路板13上,通过导热材料28分别与加热器26粘合。导热材料28包裹至喷咀面四周。导热材料28把来自加热器26的热以良好的效率传导给流路板13,并且,把来自加热器26的热运送至喷咀面附近,目的是加热喷咀面附近的空气,因此,采用热传导率好的材料。例如,优选铝、铁、镍、铜、不锈钢等金属,或SiC、BeO、AlN等陶瓷材料。
当驱动压电元件时,把流路的长度方向变成垂直的方向,改变流路的容积,通过其容积变化则从喷咀射出油墨液滴。给与压电元件以时常保持流路容积缩小的信号,对选择的流路向着流路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改变后,通过再次施加脉冲信号使流路容积缩小,从与流路对应的喷咀中,喷射出油墨液滴。
图4显示本发明中使用的油墨喷头部、喷咀板之例的概要图。
在图4中,图4(a)是头部截面图,图4(b)是喷咀板的平面图。图中,1为透明基材,31为油墨液滴,32为喷咀,29为光化学辐射照射部。从喷咀32喷出的油墨液滴31飞向透明基材1上,并加以附着。在透明基材1上飞弹付着的油墨液滴,在液滴的上部配置光化学辐射照射部29,直接受光化学辐射的照射,进行固化。还有,35是保持透明基材1的背辊。
在本发明中,如图4(b)所示,喷墨头部的喷咀,最好设置成锯齿状,另外,优选在透明基材1的传送方向并列地多段设置。另外,在油墨喷出时,在喷墨头部产生细微的振动,优选使油墨随机地弹着至透明基材上。借此,可以抑制干涉条纹的发生。细微的振动,可通过高频电压、声波、超声波等产生,对此未作特别限定。
本发明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优选采用喷墨方式从多个喷咀喷出油墨小液滴而形成,图5显示本发明优选使用的喷墨方式之一。
在图5中,图5(a)的方法是把喷头10配置在透明基材1的宽度方向,一边传送透明基材1一边在其表面上形成抗眩光层(线型头方式),图5(b)的方法是喷头10一边在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在其表面形成抗眩光层(平面喷头方式),图5(c)的方法是喷头10一边在透明基材1上的宽度方向扫描一边在其表面形成抗眩光层(绞盘方式),任何一种方式均可以采用,然而,在本发明中,从生产性的观点考虑,线型头方式是优选的。还有,图5(a)~(c)中的29,是采用下述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作为油墨时使用的光化学辐射照射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图5(a)、(b)、(c)的透明基材传送方向下侧,也可以设置另外的光化学辐射照射部。
在本发明中,为了形成细微的凹凸,作为油墨液滴,优选0.1~100pl,更优选0.1~50pl,特别优选0.1~10pl。在上述条件下,通过喷射油墨液滴,可以得到具有目视性优良的细微凹凸的抗眩光膜。
另外,油墨液滴的粘度,优选25℃时为0.1~100mPa·s,更优选0.1~50mPa·s。
下面,对本发明所能使用的透明基材加以说明。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透明基材,优选的条件是,必须是容易制造的,与抗眩光层或抗反射层等的粘合性良好,光学各向同性,光学透明的材料。
本发明中所谓的透明,是指可见光透过率在60%以上,优选80%以上,特别优选90%以上。
只要具有上述性质均可作为透明基材,但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纤维素酯类膜、聚酯类膜、聚碳酸酯类膜、聚丙烯酸酯类膜、聚砜(包括聚醚砜)类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玻璃纸、纤维素二乙酸酯膜、纤维素三乙酸酯膜、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膜、聚偏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烯醇膜、间规聚苯乙烯类膜、聚碳酸酯类膜、降冰片烯树脂类膜(ア一トン(JSR公司制造))、ゼオネツクス、ゼオネア(2种为日本ゼオン公司制造)、聚甲基戊烷膜、聚醚酮膜、聚醚酮酰亚胺膜、聚酰胺膜、氟树脂膜、尼龙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丙烯酸膜、或玻璃板等。其中,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砜(包括聚醚砜),在本发明中,从制造、成本、透明性、各向同性、粘合性等观点考虑,特别优选纤维素酯膜(例如,コニカタツク产品名KC8UX2MW、KC4UX2MW、KC50UN、KC12VR)(コニカ(株)制造)。
作为透明基材的光学特性,膜厚方向的延迟Rt优选0nm~300nm,面内方向的延迟R0优选0nm~1000nm。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纤维素酯膜作为透明基材。作为纤维素酯,优选的是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其中优选的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
特别是乙酰基的取代度为X、丙酰基或丁酰基的取代度为Y时,X和Y处于下列范围使用优选在具有纤维素的混合脂肪酸酯的透明基材上,设置抗眩光层和抗反射层的防眩膜。
2.3≤X+Y≤3.0
0.1≤Y≤1.2
特别优选,2.5≤X+Y≤2.85
0.3≤Y≤1.2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透明基材当使用纤维素酯膜时,作为纤维素酯的原料纤维素,未作特别限定,但是,可以包括棉花短绒、木材浆(针叶树、阔叶树浆)、洋麻等。从其中得到的纤维素酯可以分别以任何比例加以混合。这些纤维素酯,当酰化剂为酸酐(醋酸酐、丙酸酐、丁酸酐)时,采用醋酸等有机酸或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采用硫酸等质子性催化剂,并和纤维素原料反应制得。
在酰化剂为酰氯(CH3COCl、C2H5COCl、C3H7COCl)时,采用胺等碱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具体的,参考特开平10-45804号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合成。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与各取代度一致并使之与上述酰化剂的量混合反应得到,纤维素酯,这些酰化剂和纤维素分子的羟基反应。纤维素分子以多个丙三醇单元连接而构成的,在丙三醇单元中有三个羟基。在该三个羟基中衍生酰基的数目称作取代度(摩尔%)。例如,纤维素三乙酸酯,是丙三醇单元的三个羟基全部结合了乙酰基(实际上为2.6~3.0)。
作为本发明所用的纤维素酯,除了可以优选采用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或者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等乙酰基以外,还结合有丙酸酯基或丁酸酯基的纤维素混合脂肪酸酯。还有,作为形成丁酸酯的丁酰基,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支链状的。
含有丙酸酯基作为取代基的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可以用作液晶图像显示装置之膜。
酰基取代度的测定方法,按照ASTM-D817-96的标准进行测定。
优选纤维素酯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0~250,000,成型时的机械强度大,并且可以得到合适的涂布漆粘度,更优选80,000~150,000。
下面对采用流延制膜法来制作支撑体方法加以说明。
这些纤维素酯,优选使用下述方法进行制造。如后面将叙述的,一般把被称作溶液流延制膜法的纤维素酯溶解液(涂布漆),例如,在无限传送无端部的金属带或旋转的金属鼓的用于流延的支撑体上,从加压模具流延涂布漆(铸塑)成膜。
作为制造该涂布漆时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优选既可以溶解纤维素酯,又具有适当的沸点,例如,可以举出二氯甲烷、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戊酯、丙酮、四氢呋喃、1,3-二氧杂五环、1,4-二·烷、环己酮、甲酸乙酯、2,2,2-三氟乙醇、2,2,3,3-四氟-1-丙醇、1,3-二氟-2-丙醇、1,1,1,3,3,3-六氟-2-甲基-2-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2,2,3,3,3-五氟-1-丙醇、硝基乙烷、1,3-二甲基-2-咪唑啉等,但其中优选二氯甲烷等有机卤化物、二氧杂五环衍生物、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即,良溶剂)。
另外,如下列制膜工序所示,在蒸发溶剂工序中,从流延用支撑体上形成的膜(涂布漆膜)干燥溶剂时,从防止膜发泡的观点看,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沸点,优选30~80℃,例如,上述良溶剂的沸点为二氯甲烷(沸点40.4℃)、醋酸甲酯(沸点56.32℃)、丙酮(沸点56.3℃)、醋酸乙酯(沸点76.82℃)等。
在上述记载的良溶剂中,优选采用溶解性优良的二氯甲烷、醋酸甲酯,特别优选二氯甲烷含量所占整个有机溶剂含量的50质量%以上。
除上述有机溶剂外,优选含有0.1质量%~30质量%的碳原子数为1~4个的醇。特别优选含有5~30质量%的上述醇。这是由于,上述记载的涂布漆在流延用支撑体上流延后,开始蒸发溶剂时,醇的比例增加,膜(涂布漆膜)发生凝胶化,膜变硬,这时,就要使用从流延用支撑体上容易剥离的凝胶化溶剂,当它们的比例小时,非氯类有机溶剂具有促进纤维素酯溶解的作用。
作为碳原子数1~4个的醇,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
这些溶剂中,从涂布漆稳定性良好、沸点较低、干燥性好且无毒等方面考虑,优选乙醇。优选以二氯甲烷为70质量%~95质量%计,所含乙醇为5质量%~30质量%的溶剂。也可以用醋酸甲酯代替二氯甲烷。此时,也可用冷却溶解法制造涂布漆。
本发明中所用的纤维素酯膜,优选的是至少在宽度方向拉伸的膜,特别优选的是,在溶液流延工序剥离残留溶剂量达到3质量%~40质量%时,在宽度方向拉伸1.01~1.5倍的膜,更优选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2个方向均拉伸的膜,剥离残留溶剂量达到3质量%~40质量%时,优选在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各拉伸1.01~1.5倍的膜。借此,可以得到目视性优良的具有抗眩光性、低反射性膜。进一步,通过双螺杆拉伸并进行后述的滚花加工,长型抗眩光膜在以辊状保存中,卷绕的形状可得到显著改善。
作为此时的拉伸倍数,优选1.01~1.5倍,特别优选1.03~1.45倍。
更优选的是,把下面所述的内侧面的突起数调整至规定的范围内,借此,可以得到辊状抗眩光膜的保存稳定性的提高效果。
在本发明中,双螺杆拉伸的纤维素酯膜,其光透过率在90%以上,更优选93%以上的透明支撑体。
本发明涉及的纤维素酯膜支撑体,其厚度优选10μm~100μm,透湿性在200g/m2·24小时以下,更优选10~180g/m2·24小时以下,特别优选160g/m2·24小时以下。特别是,膜厚为10μm~60μm时,优选透湿性在上述范围内。
这里,支撑体的透湿性可以按照JIS Z 0208记载的方法测定各种试样的透湿性。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长膜,具体的可以采用100m~5000m左右的膜,通常以辊状提供。另外,上述长膜,可以进行下述滚花加工。此时对滚花加工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中,优选对上述长膜宽度方向的两端做成凹凸状,使端部体积增大,进行所谓滚花加工。这里,所谓滚花高度的定义如下。
对滚花高度(a:μm)的膜厚(d:μm)的比例X(%)=(a/d)×100
在本发明中,优选X=1~25%的范围,更优选5%~20%,特别优选10%~15%。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滚花加工,优选在成膜工序干燥结束之后,而在卷膜工序之前进行。
当本发明采用纤维素酯膜作为抗眩光膜支撑体时,优选含有与后述的硬涂层中所用的相同的增塑剂。
这些增塑剂最好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所述增塑剂的用量,从膜的性能和加工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以纤维素酯计为1质量%~20质量%,特别优选3质量%~13质量%。
对本发明涉及的支撑体中所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加以说明。对用于抗眩光性低反射膜的支持体,优选采用紫外线吸收剂。
用于本发明的抗眩光膜的支撑体,如后述油墨中详细说明的一样优选使用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优良吸收紫外线能力波长为370nm以下,并且在具有良好的液晶显示性方面,优选使用对波长为400nm以上的可见光吸收少者。
另外,由于赋予了本发明中所用的纤维素酯膜的滑动性,可以采用油墨中记载的相同的微粒。
向本发明所用的纤维素酯膜中添加的微粒其一次平均粒径,从抑制光雾的观点考虑,优选20nm以下,更加优选5~16nm,特别优选5~12nm。优选这些微粒形成0.1~5μm粒径的二次粒子含在纤维素酯膜中,优选平均粒径为0.1~2μm,更优选0.2~0.6μm。由此,在膜表面形成高0.1~1.0μm左右的凹凸,因此,可以赋予膜表面适当的滑动性。
本发明中所用的微粒一次平均粒径的测定,可以采用透过型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万~200万倍)进行粒子的观察,观察100个粒子,求其平均值作为一次平均粒径。
作为微粒的表观比重,优选70g/l以上,更优选90~200g/l,特别优选100~200g/l。表观比重愈大,愈可以制成高浓度的分散液,由于光雾、凝聚物良好,是优选的,另外,在配制本发明的那种固体成分浓度高的涂布漆时,特别优选上述的微粒子。
一级粒子平均粒径在20nm以下、表观比重在70g/l以上的二氧化硅微粒,例如,通过把气化的四氯化硅和氢气的混合物,在1000~1200℃的空气中燃烧而得到。另外,例如,可以使用从市场购得的商品名アエロジル200V、アエロジルR972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造)等。
上述表观比重,是将二氧化硅微粒定量地放入量筒内,测定此时的重量,依下式算出:
表观比重(g/l)=二氧化硅质量(g)÷二氧化硅的体积(l)
作为制备本发明中所用的微粒分散液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下列3种。
《配制方法A》
把溶剂和微粒搅拌混合后,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将其作为微粒分散液。将微粒分散液添加至涂布漆中进行搅拌。
《配制方法B》
把溶剂和微粒搅拌混合后,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将其作为微粒分散液。另外往溶剂中添加少量的纤维素三乙酸酯,搅拌溶解。往其中添加上述微粒分散液,进行搅拌。将其作为微粒添加液。将该微粒添加液用联机混合器,与涂布漆进行充分混合。
《配制方法C》
往溶剂中添加少量的纤维素三乙酸酯,搅拌溶解。往其中添加微粒,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将其作为微粒添加液。将该微粒添加液用联机混合器,与涂布漆进行充分混合。
配制方法A,具有优良的二氧化硅微粒分散性,配制方法C的优点是二氧化硅微粒难以再凝聚。其中,上述配制方法B,是具备上述两种方法优点,即优选二氧化硅微粒分散性、二氧化硅微粒难以再凝聚的配制方法。
《分散方法》
二氧化硅微粒和溶剂等加以混合、分散时的二氧化硅浓度优选5质量%~30质量%,更优选10质量%~25质量%,最优选15质量%~20质量%。分散浓度高者,溶液浊度对添加量有下降的倾向,光雾、凝聚物优化,所以优选。
所用的溶剂,优选低级醇类,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低级醇以外的溶剂,未作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用作纤维素酯成膜时的溶剂。
二氧化硅微粒对纤维素酯的添加量,对纤维素酯100质量份,二氧化硅微粒优选0.01质量份~0.3质量份,更优选0.05质量份~0.2质量份,最优选0.08质量份~0.12质量份。添加量多者,动摩擦系数优良,添加量少者,光雾低,凝聚物少,是优良。
分散机,可使用一般的分散机。分散机可大致区分为介质分散机和非介质分散机。对二氧化硅微粒的分散,使用非介质分散机,光雾低,故优选。
作为介质分散机,可以举出球磨机、砂磨机、泰诺磨机等。
作为非介质分散机,有超声波型、离心型和高压型等,但是,在本发明中,优选高压分散装置。高压分散装置是把微粒和溶剂混合成的组合物,在细管中高速通过,形成高剪断或高压状态等特殊条件的装置。用高压分散装置处理时,例如,在管径1~2000μm的细管中装置内部的最大压力达到9.807MPa以上作为优选。更优选19.613MPa以上。此时,优选最高到达速度在100m/秒以上,导热速度在420kJ/小时以上。
上述高压分散装置,可以举出Microfluidics Corporation公司制造的超高压均化器(商品名マイクロフルイダイザ)或ナノマイザ公司制造的ナノマイザ,其他还有マントンゴ一リン型高压分散装置,例如イズミフ一ドマシナリ制造的均化器、三和机械(株)制造的UHN-01等。
另外,可使含微粒的涂布漆直接在流延支撑体上流延,能得到滑动性好、光雾低的膜,故作优选。
还有,卷绕成辊状后,至产品出厂前的一段时间内,因为污染或静电而使灰尘附着等,因此,为了保护制品,通常要进行包装加工。对其包装材料而言只要能达到上述保护目的即可并未作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的是不妨碍残留溶剂从膜挥发的材料。具体可以举出聚乙烯、聚酯、聚丙烯、尼龙、聚苯乙烯、纸、各种无纺布等。纤维织成交叉网眼的更是优选的。
本发明涉及的纤维素酯膜,也可以是采用多种涂布漆的共流延法等形成的多层结构。
所谓共流延法,是通过不同的模具依次形成两层或三层结构的多层流延方法,在具有两个或三个狭缝的模具内进行合流形成两层或三层结构可以是同时流延多层方法,依次流延多层和将同时流延多层加以组合的多层流延方法中任何一种。
本发明涉及的纤维素酯膜制造时所用的优选制造装置之例,用图6加以说明。
在图6中,循环的不锈钢带51,在干燥区53和干燥区54之间循环。涂布漆组合物,从模具头52,在流延部55,在循环的不锈钢带51上流延,沿着箭头方向运送,在干燥区53和干燥区54进行干燥,在剥离部56,用剥离辊57从循环的不锈钢带51上剥离。剥离下来的膜再次通过第一干燥区58,从第二干燥区60运送至第三干燥区61,在卷绕部62卷成产品。还有,第一干燥区58和第三干燥区61由于路线长,用输送辊59加以输送。
在第二干燥区,用拉幅机等拉伸装置,在宽度方向或者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两个方向进行拉伸。
还有,本发明所用的纤维素酯成膜时光点杂质少,优选用作支撑体。在本发明中,所谓光点杂质是指进行垂直将两块偏振板(交叉的偏光镜),在其间配置纤维素酯膜,一个面触及光源的光,在另一个面观察纤维素酯膜时,可以看到光源的漏光点。
此时,用于评价的偏振板,而优选用无光点杂质的保护膜制造,优选使用玻璃板保护偏振元件。光点杂质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认为是纤维素酯中含有的未醋酸化的纤维素所造成的。应采取的对策是,可以采用未醋酸化的纤维素量少的纤维素酯,或者把纤维素酯溶解的涂布漆加以过滤等可将其除去或减少。另外,薄膜的厚度愈薄,单位面积的光点杂质数愈少,膜中所含的纤维素酯的含量愈少,光点杂质就越少。
光点杂质,优选光点直径在0.01mm以上的光点在200个/cm2,更优选的是100个/cm2以下,50个/cm2以下、30个/cm2以下、10个/cm2以下,特别优选0。
还有,就0.005mm~0.01mm的光点优选在200个/cm2以下,更优选100个/cm2以下,50个/cm2以下、30个/cm2以下、10个/cm2以下,特别优选0。就0.005mm以下的光点优选少者。
通过过滤除去光点杂质时,使纤维素酯单独溶解后通过过滤比添加增塑剂加以混合的组合物进行过滤,光点杂质除去的效率高,故优选。作为过滤材料,优选采用玻璃纤维、纤维素纤维、滤纸、四氟乙烯树脂等公知的氟树脂材料,但是,使用陶瓷、金属等也作为优选。绝对过滤精度,优选50μm以下,更优选30μm以下、10μm以下,特别优选5μm以下。
可以将它们适当组合后使用。过滤材料可以采用表面型也可以采用深度型,但是,深度型比较难以堵塞,故优选。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喷墨方式中采用的油墨加以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油墨,其特征在于,含有采用喷墨方式形成细微凹凸结构的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然而,作为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优选的是,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加以说明。
所谓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是指通过紫外线或电子束等光化学辐射照射,经过交联反应等固化的树脂。所述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其代表的物质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及电子束固性树脂,但采用紫外线或电子束以外的光化学辐射进行固化的树脂也可以。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固型丙烯酸聚氨酯树脂、紫外线固型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型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类树脂、或紫外线固型环氧树脂。
紫外线固型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一般使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或预聚物反应,把得到的生成物再通过与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下面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酯,只用丙烯酸酯表示)、2-羟基丙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可容易得到。例如,优选采用特开昭59-151110号记载的ユニデイツク1 7-806(大日本インク(株))100份和コロネ一トL(日本ポリウレタン(株))1份的混合物。
紫外线固型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一般可以简单地通过聚酯末端羟基或羧基与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之类的单体反应,而得到(例如,特开昭59-151112号)。
紫外线固型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是环氧树脂末端的羟基与丙烯酸、氯代丙烯酸、缩水甘油基丙烯酸酯之类的单体反应制得。
作为紫外线固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以举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
作为紫外线固型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型环氧树脂的例子,包括有用的环氧类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
(a)双酚A的缩水甘油醚(该化合物由环氧树脂和双酚A反应,作为聚合度不同的混合物得到)
(b)双酚A等有2个酚性质的OH的化合物与环氧树脂、环氧乙烷及/或环氧丙烷反应,其末端有缩水甘油醚基的化合物。
(c)4,4-亚甲基双酚的缩水甘油醚
(d)热塑性酚醛树脂或可溶性酚醛树脂的苯酚甲醛树脂的环氧化合物
(e)具有脂环式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草酸酯、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双(3,4-环氧-6-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庚二酸酯、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3,4-环氧-1-甲基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3,4-环氧-1-甲基环己基甲基-3’,4’-环氧-1’-甲基环己烷羧酸酯、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3’,4’-环氧-6’-甲基-1’-环己烷羧酸酯、2-(3,4-环氧环己基-5’,5’-螺环-3”,4”-环氧)环己烷-偏二·烷
(f)2元酸的二缩水甘油醚,例如,二缩水甘油基草酸酯、二缩水
甘油基己二酸酯、二缩水甘油基四氢酞酸酯、二缩水甘油基六氢酞酸酯、二缩水甘油基酞酸酯
(g)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例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共聚(乙二醇-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h)聚合物酸的缩水甘油酯,例如,聚丙烯酸聚缩水甘油酯、聚酯二缩水甘油酯
(i)多元醇的缩水甘油醚,例如,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二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缩水甘油醚、纤维素三缩水甘油醚
(j)2-氟烷基-1,2-二醇的缩水甘油醚,与上述低折射率物质的含氟树脂的含氟环氧化合物中举出的化合物之例相同。
(k)作为含氟烷烃末端二醇缩水甘油醚,可以举出上述低折射率物质的含氟树脂的含氟环氧化合物等。
上述环氧化合物的分子量,平均分子量在2000以下,优选1000以下。
上述环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辐射固化时,为了得到更高的硬度,混合具有(h)或(i)的多官能环氧基的化合物后使用效果效著。
使环氧类具有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进行阳离子聚合形成的光聚合引发剂或光敏剂,是一种通过照射光化学辐射可以释放阳离子聚合引发物质的化合物,特别优选,通过照射能放出具有阳离子聚合能力的路易斯酸的一组·盐。
具有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的环氧树脂,不仅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且,可通过阳离子聚合,形成聚合、交联结构或网络结构。与自由基聚合不同由于不受反应体系中氧的影响,所以优选光化学辐射反应性树脂。
本发明有用的光化学辐射反应性环氧树脂,通过光聚合引发剂或光敏剂聚合,所述光聚合引发剂或光敏剂是一种通过照射光化学辐射,释放引发阳离子聚合的物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特别优选通过照射能放出具有阳离子聚合能力的路易斯酸的一组盐。
其代表性化合物是以下列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a):
[(R1)a(R2)b(R3)c(R4)dZ]w+[MeXv]w-
式中,阳离子是盐,Z是S、Se、Te、P、As、Sb、Bi、O、卤原子(I、Br、Cl)、或N=N(重氮),R1、R2、R3、R4是相同或不同的有机基团。a、b、c、d分别为0~3的整数,a+b+c+d等于Z的价数。Me是卤化物络合物的中心原子金属或半金属(metalloid),B、P、As、Sb、Fe、Sn、Bi、Al、Ca、In、Ti、Zn、Sc、V、Cr、Mn、Co等。X为卤原子,w是卤化络合物离子的正电荷,v是卤化络合物离子中的卤原子数。
作为上述通式(a)的阴离子[MeXv]w-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四氟硼酸酯[BF4 -]、四氟磷酸酯[PF4 -]、四氟锑酸酯[SbF4 -]、四氟砷酸酯[AsF4 -]、四氯锑酸酯[SbCl4 -]等。
另外,作为其他阴离子,可以举出高氯酸离子(ClO- 4)、三氟甲基亚硫酸离子(CF3SO- 3)、氟磺酸离子(FSO- 3)、甲苯磺酸离子、三硝基苯酸阴离子等。
在这种盐中,特别是芳香族盐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来使用是有效的,其中,优选特开昭50-151996号、特开昭50-158680号公开的芳香族卤盐,特开昭50-151997号、特开昭52-30899号、特开昭59-55420号、特开昭55-125105号等公开的VIA族芳香族盐,特开昭56-8428号、特开昭56-149402号、特开昭57-192429号等公开的氧代锍盐,特公昭49-17040号等公开的芳香族重氮盐,美国专利第4,139,655号等公开的硫代吡喃盐等。另外,可以举出铝络合物或具有光分解性硅化合物类聚合引发剂等。上述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与二苯甲酮、苯偶因异丙醚、硫杂蒽等光敏剂合并使用。
另外,对于具有环氧丙烯酸酯基的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可以使用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磷化氢等光敏剂。在该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中使用的光敏剂或光引发剂,以0.1质量份~15质量份足以引发光反应(以具有紫外线反应性化合物100质量份计),优选1质量份~10质量份。该敏化剂优选在接近紫外线区~可见光区域具有吸收能力强的敏化剂。
在本发明采用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聚合引发剂,一般对光化学辐射固型环氧树脂(预聚物)1 00质量份优选使用0.1质量份~15质量份,更优在1质量份~10质量份范围内。
另外,环氧树脂也可以与上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型树脂、聚醚丙烯酸酯型树脂等联合使用,此时,优选将光化学辐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光化学辐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联合使用。
本发明涉及的抗眩光层,也可以采用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所用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是具有氧或硫的3元环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具有含氧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环,可以用卤原子、卤烷基、芳烷基、烷氧基、烯丙氧基、乙酰氧基取代。具体包括3,3-双(氯甲基)氧杂环丁烷、3,3-双(碘甲基)氧杂环丁烷、3,3-双(甲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3-双(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甲基-3-氯甲基氧杂环丁烷、3,3-双(乙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3-双(氟甲基)氧杂环丁烷、3,3-双(溴甲基)氧杂环丁烷、3,3-二甲基氧杂环丁烷等。还有,在本发明中,它们可以是单体、低聚物、聚合物中的任何一种。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如下,或者可从市售产品中适当选择并使用:
アデカオプトマ一KR、BY系列中の KR-400、KR-410、KR-550、KR-566、KR-567、BY-320B(以上、旭电化工业(株)制)、コ一エイハ一ド A-101-KK、A-101-WS、C-302、C-401-N、C-501、M-101、M-102、T-102、D-102、NS-101、FT-102Q8、MAG-1-P20、AG-106、M-101-C(広荣化学工业(株))、セイカビ一ムPHC2210(S)、PHCX-9(K-3)、PHC2213、DP-10、DP-20、DP-30、P1000、P1100、P1200、P1300、P1400、P1500、P1600、SCR900(大日精化工业(株))、KRM7033、KRM7039、KRM7130、KRM7131、UVECRYL29201、UVECRYL29202(ダイセル·コ一シ一ビ一(株))、RC-5015、RC-5016、RC-5020、RC-5031、RC-5100、RC-5102、RC-5120、RC-5122、RC-5152、RC-5171、RC-5180、RC-5181(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株))、オ一レツクスNo.340クリヤ(中国涂料(株)制)、サンラツドH-601、RC-750、RC-700、RC-600、RC-500、RC-611、RC-612(三洋化成工业(株))、SP-1509、SP-1507(昭和高分子(株))、RCC-15C(グレ一ス·ジヤパン(株))、アロニツクスM-6100、M-8030、M-8060(东亚合成(株))
在本发明涉及的油墨中,可把公知的热塑性树脂或明胶等亲水性树脂等的粘合剂在上述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中混合使用。这些树脂,优选其分子内具有极性基团。作为极性基团,可以举出-COOM、-OH、-NR2、-NR3X、-SO3M、OSO3M、-PO3M2、OPO3M(这里,M表示氢原子、碱金属或氨基,X表示能成胺盐的酸,R表示氢原子、烷基)等。
为了引发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进行光聚合或光交联反应,也可以仅使用上述光化学辐射反应性化合物进行,但这种聚合的感应周期长,或开始聚合缓慢,所以,优选使用光敏剂或光引发剂,借此,可以加快聚合反应。
本发明涉及的油墨,含有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时,在照射光化学辐射时,可以使用光反应引发剂、光敏剂。
具体的可以举出苯乙酮、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米蚩酮、á-アミロキシム酯、噻吨酮等及其衍生物。另外,在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合成中使用光反应剂时,可以使用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敏化剂。
另外,作为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时,在不妨碍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光固化作用的情况下,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在对波长为370nm以下的紫外线具有优良的吸收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液晶显示性能方面,优选使用少量吸收波长为400nm以上的可见光的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本发明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镍络合盐类化合物等,但又不限于这些。
作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采用以下列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是优选的。
[化1]
通式(1)
Figure A20071010187700251
式中R、R2、R3、R4及R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羟基、烷基、链烯基、芳基、烷氧基、酰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单或2烷基氨基、酰氨基或5~6元杂环,R4及R5关环、可形成5~6元碳环。
另外,这些上述基团也可以具有任意的取代基。
下面,举出本发明涉及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又不受其限定。
UV-1: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UV-2: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
UV-3: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UV-4: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
UV-5:2-(2’-羟基-3’-(3”,4”,5”,6”-四氢酞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UV-6: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
UV-7: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
UV-8:2-(2H-苯并三唑-2-基)-6-(直链及侧链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TINUVIN 171,Ciba制造)
UV-9:辛基-3-[3-叔丁基-4-羟基-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和2-乙基己基-3-[3-叔丁基-4-羟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的混合物(TINUVIN 109,Ciba制造)。
另外,作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采用下列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2]
通式(2)
式中Y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烷基、链烯基、烷氧基以及苯基,这些烷基、链烯基以及苯基也可以有取代基。A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苯基、环烷基、烷基羰基、烷基磺酰基或-CO(NH)n-1-D基,D表示烷基、链烯基、或可有取代基的苯基。m及n表示1或2。
在上述说明中,所述烷基,例如表示碳原子数至24的直链或支链脂肪族基团,所述烷氧基,例如表示碳原子数至18的烷氧基,所述链烯基,例如表示碳原子数至16的链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另外作为烷基、链烯基、苯基上的取代基,可以举出卤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氟原子等,还包括羟基、苯基(在该苯基上也可以取代烷基或卤原子等)等。
下面给出通式(2)表示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又不受其限定。
UV-10:2,4-二羟基二苯甲酮
UV-11: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UV-12:2-羟基-4-甲氧基-5-磺二苯甲酮
UV-13: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使用透明性好、防止偏振板及液晶劣化效果好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特别优选使用不要的颜色着色少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另外,特开2001-187825号公开的分配系数为9.2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它可使支撑体的表面质量提高,涂布性也好。特别优选采用分配系数为10.1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
另外,特开平6-148430号公开的以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特愿2000-156039号公开的以通式(3)、(6)、(7)表示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或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也可以优选使用。作为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市场销售的PUVA-30M(大冢化学(株)制造)。
另外,为了提高采用喷墨方式形成的抗眩光层的耐热性,可以选用不抑制光固化反应的抗氧剂。例如,包括受阻酚衍生物、硫代丙酸衍生物、磷酸盐衍生物等。具体的包括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4,4’-亚丁基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三聚氰酸酯、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二-十八烷基-4-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磷酸酯等。
在本发明涉及的油墨中,优选含有SnO2、ITO、ZnO等导电性微粒或交联阳离子聚合物粒子等抗静电剂。另外,这些化合物,也可以添加至透明基材上设置的下述硬涂层中。
在本发明中,采用喷墨方式形成的抗眩光层含有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时,作为光化学辐射的照射方法,优选油墨液滴在透明基体上弹着后立即照射光化学辐射。
所谓本发明的油墨液滴在透明基体上弹着后立即的意思,具体是指,油墨液滴弹着后优选0.001~2.0秒之间,更优选0.001~1.0秒之间。当照射光源的照射间隔小于0.001秒时,喷咀部和照射光源的距离过于接近,因固化反应产生的升华物质造成喷头污染,或者照射光返回至油墨喷出部,在喷咀部发生固化,造成喷咀堵塞,不作优选。另外,当照射光源的照射间隔大于2.0秒时,由于弹着油墨液滴的流动、变形等,难以得到本发明中规定的凹凸结构。
为了防止上述照射时向喷咀部返回的光,在本发明的喷墨方式中,优选把活性光源照射部配置在不直接作用于喷头的喷咀部位置上,另外,照射的光化学辐射,优选通过其间设置遮光板,使不作用于喷头的喷咀部。
另外,油墨液滴弹着后立即照射光化学辐射,可以使弹着的油墨液滴流动性下降,照射程度以形成所希望的凹凸结构为宜,或处于半固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另外设置在下方的活性光源进行照射,使完全固化。借此,在喷头的喷咀部,可以防止光化学辐射作用而不引起堵塞。
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光化学辐射,只要是采用紫外线、电子束、γ射线等能使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活化的光源即可而未作特别限定,然而,优选紫外线、电子束,特别考虑操作方便、容易得到高能量的,则优选紫外线。作为紫外线光源使紫外线反应性化合物进行光聚合,只要能产生紫外线的任何一种光源均可。例如,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炭弧灯、金属卤灯、氙灯等。另外,还可以采用ArFエキシマ激光、KrFエキシマ激光、エキシマ灯或同步加速器放射光等。照射条件因灯而异,但照射光量优选在1mJ/cm2以上,更优选20mJ/cm2~10000mJ/cm2,特别优选50mJ/cm2~2000mJ/cm2
另外,也可以使用电子束。作为电子束,可以举出从考克饶夫特-瓦尔顿型、潘德格郎甫型、共振变压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动态钍射气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束加速器放出的具有50~1000keV、优选100~300keV能量的电子束。
在本发明中,照射活性线时的氛围中的氧浓度更优选在1%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有效促进光化学辐射的固化反应,也可以加热透明基材。作为加热方法,未作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加热板、加热辊、加热头、或向弹着的油墨表面吹热风等方法。另外,作为加热辊,可采用背辊,连续进行加热所述背辊是通过夹住喷墨部透明支撑体并位于相反侧。
作为加热温度,根据使用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的种类而不作统一规定,但是,优选温度范围以不影响透明基材热变形等为宜,优选30~200℃,更优选50~120℃,特别优选70~100℃。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热固性树脂加以说明。
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热固性树脂,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热固性聚酰胺酰亚胺等。
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例如,包括氧代酞酸类树脂、异酞酸类树脂、对苯二甲酸类树脂、双酚类树脂、丙二醇-马来酸类树脂、低苯乙烯挥发性树脂,所述低苯乙烯挥发性树脂将二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导入至不饱和聚酯中组成低分子量的树脂,或者添加了可以形成被膜的蜡剂、添加了热塑性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饱和聚酯等)的低收缩性树脂、反应型阻燃性树脂·添加型阻燃性树脂:所述反应型阻燃性树脂是将不饱和聚酯用溴直接溴化的或将氯桥酸、二溴辛戊二醇共聚等得到;所述添加型阻燃性树脂将氯代链烷烃、四溴双酚等卤化物和三氧化锑、磷化合物组合或将氢氧化铝等作为添加剂、刚性树脂所述刚性树脂是与聚氨酯或有机硅混合、或者加以IPN化(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伸长率)等。
所述环氧树脂,例如,包括双酚A型、漆用酚醛树脂型、双酚F型、含溴化双酚A型的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类、缩水甘油酯类、环式脂肪类、含杂环环氧类的特殊环氧树脂等。
所述乙烯酯树脂,例如,将普通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一元酸进行开环加成反应得到的低聚物,将该低聚物溶解在苯乙烯单体中的树脂。另外,在分子末端或侧链具有乙烯基的乙烯单体等特殊类型也包括在内。作为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的乙烯酯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双酚类、漆用酚醛树脂类、溴化双酚类等,所述特殊的乙烯酯树脂,可以举出乙烯酯聚氨酯类、三聚氰酸乙烯类、侧链乙烯酯等。
酚醛树脂,是将酚类和甲醛类作为原料通过缩聚得到的,有甲酚型和漆用酚醛树脂型。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包括马来酸类聚酰亚胺,例如,聚马来酰亚胺、聚氨基双马来酰亚胺、双马来酰亚胺·O,O’-二烯丙基双酚A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吖嗪树脂等,另外,降冰片烯二酸改性聚酰亚胺、以及己炔末端的聚酰亚胺等。
另外,上述部分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也可用作热固化性树脂。
还有,在由本发明涉及的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油墨中,也可以适当使用含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油墨中所述的抗氧剂及紫外线吸收剂。
在本发明中,在通过喷墨方式形成的抗眩光层中含有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作为加热方法,优选在油墨液滴于透明基材上弹着后立即进行加热处理。
所谓本发明的油墨液滴在透明基材上弹着后立即的意思,具体是指,与弹上油墨液滴的同时或在5秒以内开始加热作为优选,更优选在0.001~2.0秒之间。当加热间隔小于0.001秒时,喷咀部和加热部的距离过于接近,当热传送至喷头部时,在喷咀部因固化而造成喷咀堵塞,对此必须注意。另外,当加热间隔大于5.0秒时,由于弹着油墨液滴的流动、变形等,难以得到本发明中规定的凹凸结构。
为了防止上述加热时热向喷咀部的传送,在本发明的喷墨方式中,最好将加热部配置在不直接作用于喷头的喷咀部位置上。
所述加热方法,未作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加热板、加热辊、加热头、或向弹着的油墨表面吹热风等方法。另外,作为加热辊,采用将夹住喷墨部的透明支撑体并设置在反向侧的背辊,可以连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根据使用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的种类而不作统一规定,但是,优选对透明基材热变形不产生影响的温度范围,优选30~200℃,更优选50~120℃,特别优选70~100℃。
在本发明涉及的油墨中,所述赋予抗眩光性的化合物,可以采用上述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但是,优选使用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
在本发明涉及的油墨中,可根据需要包含溶剂。例如,在水性溶剂中溶解或分散所述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单体成分、或热固性树脂单体成分,也可以采用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以适当选择既可以是低沸点的也可以是高沸点的,这些溶剂的添加量、种类、组成,因调整油墨的粘度,最好适当调整。
所述在本发明的油墨中可以使用的溶剂,例如,包括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丁醇等醇类;丙酮、丁酮、环己酮等酮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等二醇类;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二乙基溶纤剂、二乙基卡必醇、丙二醇单甲醚等乙二醇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乳酸甲酯、乳酸乙酯、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戊酯等酯类;二乙醚等醚类、水等,这些溶剂既可单独使用也可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特别优选分子内具有醚键的,优选乙二醇醚类。
所述乙二醇醚类,具体的可以举出下列溶剂,但未作特别限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甲醚Ac、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乙醚Ac、乙二醇二乙醚等,其中Ac表示乙酸酯。在本发明涉及的油墨中,在上述溶剂中,优选沸点低于100℃的溶剂。
下面,对本发明中采用喷墨方式形成凹凸结构的优选方案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中,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的优选方法之一,是喷射2种以上折射率不同的油墨液滴的方法。详细地说,优选采用固化后在550nm折射率在0.01以上的2种以上的不同油墨液滴,形成目视性优良的抗眩光层。优选折射率之差在0.01~2.0,特别优选折射率之差在0.03~1.0的不同油墨液滴加以组合。在本发明涉及的油墨中,为了满足上述条件的方法,未作特别限定,例如,通过适当调整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的种类或添加量、或不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种类或添加量、其他添加剂的种类或添加量,可以实现。
在本发明中,作为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的又一优选方法,是喷射2种以上粒径不同的油墨液滴的形成方法,更优选采用粒径大的油墨液滴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细微凹凸结构后,再用比该油墨液滴小的油墨液滴,形成更细微凹凸结构。
图7是在透明基材上采用喷墨方式,采用粒径大的油墨液滴形成细微结构71后,用更小粒径的油墨液滴,形成更细微凹凸结构72之例的模式图。
图7(a)是采用较低粘度的油墨,设置锥型凸部71后,从其表面及未弹着部设置细小凸部72之例,图7(b)是控制油墨液滴和基材表面的接触角度,设置球体状凸部71’后,从其表面及未弹着部设置细小凸部72之例。
在本发明中,采用粒径不同的油墨液滴形成凹凸结构,由此,难以生成干涉条纹,同时,可以对形成显示装置的目视性良好的细微凹凸。各种油墨液滴优选在0.1~100pl,更优选0.1~50pl,特别优选0.1~10pl。采用2种以上大小不同的油墨液滴时,对平均粒径最大粒径的油墨液滴来说,平均粒径最小粒径的油墨液滴的体积优选0.1~80体积%,更优选1~60体积%,特别优选3~50体积%。另外,把3种以上体积不同的油墨液滴加以组合是更优选的方案。
另外,采用2种以上油墨液滴时,可以采用固体成分不同的油墨液滴。例如,主要从后面喷出的更细小液滴,与更大的油墨液滴相比,固体成分浓度设定在低值者是优选的。因此,通过适当调整各油墨液滴的固体成分浓度,可以容易的控制细微凹凸的形成及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中,把不同体积的油墨液滴加以组合形成凹凸时,大的油墨液滴在透明基板上弹着后,更细微的油墨液滴在其上弹着是优选的。使大的油墨液滴弹着后,在未固化的状态下,可以在其上使更细微的油墨液滴弹着,但是,在本发明中,优选使大的油墨液滴弹着后,照射光化学辐射,或进行加热处理使之完全固化,或制成半固化状态后,把更细微的油墨液滴弹着在其上。
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又一优选的形成方法是,优选油墨液滴含有比该油墨液滴粒径小的微粒。
在本发明中,作为可以含在油墨液滴中的微粒,例如,可以举出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
所述无机微粒,例如,优选含硅化合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滑石、粘土、煅烧的高岭土、煅烧的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以及磷酸钙等,更优选含硅的无机化合物或氧化锆,特别优选二氧化硅。
所述二氧化硅微粒,可以使用从市场购得的商品,例如,アエロジル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X50、TT600(以上均为日本アエロジル(株)产品)。
所述氧化锆微粒,可以使用从市场购得的商品,例如,アエロジルR976及R811(以上均为日本アエロジル(株)产品)。
另外,所述有机微粒,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树脂微粒、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微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微粒、有机硅类树脂微粒、聚苯乙烯类树脂微粒、聚碳酸酯树脂微粒、苯并二氨基三嗪类树脂微粒、蜜胺类树脂微粒、聚烯烃类树脂微粒、聚酯类树脂微粒、聚酰胺类树脂微粒、聚酰亚胺类树脂微粒、或聚氟乙烯类树脂微粒等。
本发明中所用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0.001~10μm,更优选0.005~3μm,特别优选0.01~1μm。也可以包含粒径或折射率不同的2种以上微粒。
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又一优选的形成方法,其油墨液滴优选含有微小液滴,该微小液滴具有比该油墨液滴更小的粒径。
本发明所说的微小液滴,优选,其具有比油墨液滴更小的粒径,处于相分离状态,或处于乳化状态,在油墨中以液态形式存在,与油墨主成分不相混合者是优选的,另外,油墨固化后,在550nm的折射率,优选与油墨液滴介质相差0.01以上。更优选折射率相差0.01~2.0,特别优选折射率相差0.03~1.0。
在上述油墨液滴中使用微粒时,引起喷头堵塞的可能性尚存,然而,特别优选如果采用液态物,则难以引起堵塞。另外,优选微小液滴本身也含有固化性成分,优选弹着后固化。由此,可以得到更细微的凹凸或光的散射效果,可以期待目视性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微小液滴,特别优选采用金属醇盐或其水解物或部分聚合物。
作为金属原子,可以举出Si、Ti、Zr等,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金属醇盐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硅烷偶合剂,四异丙基钛、四丁基钛、四丁基锆、四异丙基锆、四乙氧基钛等,但又不限于这些。这些金属醇盐,在油墨液滴于透明基材上弹着后,采用光化学辐射进行固化处理使其固化,可以形成因种类不同而折射率不同的凹凸结构。
下面,对本发明的抗眩光膜的其他构成要素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的抗眩光膜中,在透明基材上直接采用喷墨方式可以形成抗眩光层,然而,更优选在形成1层以上的硬涂层后,在该硬涂层表面上形成由凹凸结构构成的抗眩光层
硬涂层,优选使用与油墨中使用的相同的热固性树脂或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但是,特别优选紫外线固性树脂。另外,在硬涂层形成时,除上述各种树脂外,可以适当添加与油墨中记载的相同的光反应引发剂、光敏剂、抗氧剂、紫外线吸引剂、抗静电剂、无机微粒、有机微粒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硬涂层也可以由几层构成,但是,使油墨液滴弹着的硬涂层的最外层,优选含有增塑剂。
所述硬涂层中使用的增塑剂,例如,优选使用磷酸酯类增塑剂、酞酸酯类增塑剂、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苯均四酸酯类增塑剂、乙醇酸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等。
所述磷酸酯类增塑剂,例如,优选使用三苯基磷酸酯、三甲苯基磷酸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辛基二苯基磷酸酯、二苯基联苯基磷酸酯、三辛基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等;所述酞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二乙基酞酸酯、二甲氧基乙基酞酸酯、二甲基酞酸酯、二辛基酞酸酯、二丁基酞酸酯、二-2-乙基己基酞酸酯、丁基苄基酞酸酯、二苯基酞酸酯、二环己基酞酸酯等;所述偏苯三酸类增塑剂,可以采用三丁基偏苯三酸酯、三苯基偏苯三酸酯、三乙基偏苯三酸酯等;所述苯均四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四丁基苯均四酸酯、四苯基苯均四酸酯、四乙基苯均四酸酯;所述乙醇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醋精、酪酯、乙基酞酰乙基乙醇酸酯、甲基酞酰乙基乙醇酸酯、丁基酞酰丁基乙醇酸酯等;所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三乙基柠檬酸酯、三正丁基柠檬酸酯、乙酰基三乙基柠檬酸酯、乙酰基三正丁基柠檬酸酯、三乙基三正(2-乙基己基)柠檬酸酯等。其他的羧酸酯的例子,可以举出马来酸丁酯、蓖麻醇酸甲基乙酰酯、癸二酸二丁酯、各种偏苯三酸酯。
所述聚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脂肪族二元酸、脂环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等的二元酸和二醇的共聚物。对脂肪族二元酸未作特别限定,包括己二酸、癸二酸、酞酸、对苯二甲酸、1,4-环己基二羧酸等。所述二醇,包括乙二醇、二甘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2-丁二醇等。这些二元酸及二醇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特别是,优选使用特愿2000-338883号公开的具有以下添加物的纤维素酯:环氧类化合物、松香类化合物、苯酚漆型环氧树脂、甲酚漆型环氧树脂、酮树脂、甲苯磺酰胺树脂等。
作为上述化合物,可以举出从荒川化学工业(株)购得的KE-604和KE-610,其酸值分别为237和170。从荒川化学工业(株)购得的KE-100和KE-356,其酸值分别为8和0,其是松香酸、脱氢松香酸、巴拉西苷酸3者混合物的酯化物。另外,松香酸、脱氢松香酸、巴拉西苷酸3者混合物可从播磨化成(株)购得,酸值分别为167、168的G-7及ハ一ト一ルR-X。
所述环氧树脂,包括アラルダイド EPN1179及アラルダイド AER260,可从旭チバ(株)购得。
作为酮树脂,有ハイラツク110及ハイラツク110H,可从目立化成(株)购得。
作为对甲苯磺酰胺树脂,有トツプラ一,可从フジアミドケミカル(株)购得。
在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液滴弹着的硬涂层最表层中,优选含有0.1~10质量%增塑剂。例如,优选在上述硬涂层的涂布组合物中先添加增塑剂,或者,在硬涂层涂布前先在基材表面上涂布,或附着增塑剂。由此,可以改善固化后油墨液滴的密接性。
在本发明的硬涂层上涂布的溶剂,例如,可从烃类、醇类、酮类、酯类、乙二醇醚类、其他的溶剂中适当选择,或将它们加以混合使用。优选含丙二醇单(C1~C4)烷基醚或丙二醇单(C1~C4)烷基醚酯在5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5质量%~80质量%以上的溶剂。
把上述组成构成的硬涂层组合物涂布液在透明基板上涂布的方法,可以采用凹版印刷涂布、旋转涂布、钢丝涂布、辊涂布、反转涂布、挤压涂布、空气刮刀等公知的方法。涂布量在膜上使厚度达到5μm~20μm为适量,优选10μm~20μm。涂布速度优选10m/分~60m/分。另外,优选干燥膜厚达到1~10μm。
硬涂层组合物涂布干燥后,采用与油墨固化同样的方法,优选照射紫外线或电子束等光化学辐射,或采用加热处理方法使其固化,但是,所述光化学辐射的照射时间优选0.1秒~5分,从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效率、操作效率等考虑,更优选0.1秒~10秒。
在本发明中,用上述方法在透明基材上涂布的硬涂层,在未固化的状态,或完全固化终止后的任何一个时期,用喷墨方式,使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液滴弹着,然而,优选在硬涂层固化后用喷墨方式,使油墨液滴弹着,形成凹凸结构,特别优选在硬涂层半固化(半固化状态)时使油墨液滴弹着,形成凹凸结构,由于这种易形成细微结构,并且生产性优良,故优选还可以提高凹凸结构部和硬涂层表面之间的密接性。
另外,采用上述方法在透明基材上涂布的硬涂层表面上,在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液滴弹着之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这种可以形成更细微的凹凸结构,故作优选。特别优选大气压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氦、氩等稀有气体或氮气、空气等放电气体,并且根据需要,采用含氧、氢、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蒸汽、甲烷、四氟甲烷等至少1种的反应气进行表面改性,例如,参考特开2000-356714号公报公开的方法,在硬涂层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本发明涉及的抗眩光膜,优选在透明基材上涂布硬涂层、使其干燥后,采用本发明的喷墨方式,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再在抗眩光层上设置抗反射层或防污层。
本发明涉及的抗反射层,在抗眩光层上,优选从抗眩光层侧设置多个折射率层,再进一步优选依次层压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折射率的大小几乎取决于其中所含的金属或化合物,例如Ti高、Si低、含F化合物更低,通过这种组合,可以确定折射率。折射率和膜厚,可通过分光反射率的测定,计算得到。
本发明的抗眩光膜,在透明基材(支撑体)上具有抗眩光层,在其上,优选层压主要通过光的干涉来减少反射率,来考虑折射率、膜厚、层数、积层顺序。抗反射层,是由折射率比支撑体高的高折射率层和折射率比支撑体低的低折射率层加以组合而构成的。优选由3层以上的折射率层构成的抗反射层,从支撑体层侧层压折射率不同的3层,即依次层压中等折射率层(比支撑体或抗眩光层的折射率高,但比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低)/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或者,优选2层以上的高折射率层和2层以上的低折射率层交替层压而形成的4层以上的抗反射层结构。
另外,根据需要,最好在最表面的低折射率层上再设置防污层,使容易除去污染物及指纹。所述防污层,优选采用含氟有机硅烷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的抗反射层,也可以采用上述涂布方式形成,另外,还可采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CVD等干式工艺设置的金属氧化物层(SiO2、TiO2、Ta2O5、ZrO2、ZnO、SnO2、ITO等)。
所述本发明涉及的高折射率层,优选含有钛的氧化物。这些也可以作为微粒添加,但更优选的是把含有有机钛化合物单体、低聚物或它们的水解物的涂布液进行涂布、干燥而形成的折射率为1.55~2.5的层。
所述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钛化合物单体、低聚物,优选:Ti(OCH3)4、Ti(OC2H5)4、Ti(O-正-C3H7)4、Ti(O-异-C3H7)4、Ti(O-正-C4H9)4、Ti(O-正-C3H7)4的2~10聚体、Ti(O-异-C3H7)4的2~10聚体、Ti(O-正-C4H9)4的2~10聚体。它们可以单独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Ti(O-正-C3H7)4、Ti(O-异-C3H7)4、Ti(O-正-C4H9)4、Ti(O-正-C3H7)4的2~10聚体、Ti(O-正-C4H9)4的2~10聚体。
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钛化合物单体、低聚物或它们的水解物,优选涂布液中含有的固体成分为10~98质量%。更优选固体成分比例为50质量%~90质量%,尤其优选55质量%~90质量%。此外,在涂布组合物中,优选添加有机钛化合物的聚合物(事先把有机钛化合物进行水解,进行交联得到的)或氧化钛微粒。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涂布液中含有上述有机钛化合物单体、低聚物的部分水解物或完全水解物,其有机钛化合物单体、低聚物,自己进行缩合进行交联、形成网状结构。为了促进该反应,可以使用催化剂或固化剂,它们包括金属螯合物化合物、有机羧酸盐等有机金属化合物或,有氨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光产生的酸发生剂(光酸发生剂)等。在这些催化剂或固化剂中,特别优选的是铝螯合化合物和光酸氧化剂。所述铝螯合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乙基乙酰乙酸铝二异丙酸酯、铝三乙基乙酰乙酸酯、烷基乙酰乙酸铝二异丙酸酯、铝单乙酰基乙酸酯双乙基乙酰乙酸酯、铝三乙酰基乙酸酯等,作为光酸发生剂的例子,可以举出苄基三苯基,cl六氟磷酸酯、其他的  盐及三苯基六氟磷酸酯的盐等。
作为抗反射层的涂布液中固体成分比例,优选含有0.5质量%~20质量%的粘接剂者。
所述粘接剂,可以采用与在油墨中采用的同样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类活性能量线反应性化合物;环氧类活性能量线反应性化合物或氧杂环丁烷环类活性能量线反应性化合物:所述油墨:具有2个以上可聚合的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异丙基、环氧基、氧杂环丁烷环等聚合性基团,并通过照射光化学辐射形成交联结构或网状结构。这些化合物,包含单体、低聚物、聚合物。从聚合速度、反应性观点看,这些活性基团中,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环氧基,更加优选多官能单体或低聚物。也可优选使用在上述油墨及硬涂层中采用的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进一步,优选醇溶解性丙烯酸树脂。
在含有钛化合物的中~高折射率层中,优选采用醇溶解性丙烯酸树脂作为粘接剂,借此,可以得到膜厚均匀的中、高折射率层。具体的,优选使用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或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例如,使用正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异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共聚物,但是,共聚合成分又不限于这些。作为市场销售的商品,可以使用:
ダイヤナ一ルBR-50、BR-51、BR-52、BR-60、BR-64、BR-65、BR-70、BR-73、BR-75、BR-76、BR-77、BR-79、BR-80、BR-82、BR-83、BR-85、BR-87、BR-88、BR-89、BR-90、BR-93、BR-95、BR-96、BR-100、BR-101、BR-102、BR-105、BR-107、BR-108、BR-112、BR-113、BR-115、BR-116、BR-117、BR-118(以上均为三菱レ一ヨン(株)制)
在这些单体成分中,添加它们可以用作高折射率层粘接剂。通过改变粘接剂的添加比例,可以调整折射率。
在低折射率层中优选添加滑动剂,通过赋予滑动性,可以改善耐擦伤性。所述滑动剂,优选使用有机硅油或蜡状物质。
具体的优选使用山嵛酸、硬脂酰胺、二十五烷酸等高级脂肪酸或其衍生物、作为天然物的富含这些成分的巴西棕榈蜡、蜂蜡、褐煤蜡。可以举出,特公昭53-292号公开的聚有机硅氧烷、美国专利第4,275,146号公开的高级脂肪酸酰胺、特公昭58-33541号、英国专利第927,446号或特开昭55-126238号及特开昭58-90633号公开的高级脂肪酸酯(碳原子数10~24个的脂肪酸和碳原子数10~24个醇的酯)、美国专利第3,933,516号公开的高级脂肪酸金属盐、特开昭51-37217号公开的由碳原子数至10的二羧酸和脂肪酸或环式脂肪族二醇制成的聚酯化合物、特开平7-13292号公开的二羧酸和二醇构成的低聚酯等。
低折射率层中使用的滑动剂添加量,优选0.01mg/m2~10mg/m2。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至中折射率层或高折射率层中。
在本发明的低折射率层中优选添加表面活性剂、柔软剂、柔软平滑剂等,进而,改善耐擦伤性。其中,优选阴离子类或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例如,优选二烷基磺化琥珀酸钠盐、多元醇脂肪酸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物等。例如,可以采用:
リポオイルNT-6、NT12、NT-33、TC-1、TC-68、TC-78、CW-6、TCF-208、TCF-608、NKオイルCS-11、AW-9、AW-10、AW-20、ポリソフタ一N-606、涂料用添加剂PC-700(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等
本发明涉及的低折射率层,优选涂布设置氧化硅等硅化合物微粒或含氟有机化合物微粒等。所述优选的有机硅化合物,包括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通过将其水解,可以得到硅酸酯低聚物。水解反应,可
Figure A20071010187700381
用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往上述四烷氧基硅烷中添加一定的水,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一边蒸出副产品醇一边通常在室温~100℃使其反应。通过该反应,烷氧基硅烷发生水解,接着发生缩合反应,作为水解产物,可以得到具有2个羟基的液态硅酸酯低聚物(通常,平均聚合度为2~8,优选3~6)。
所述固化催化剂,可以举出酸、碱、有机金属、金属醇盐等,但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使用具有羰基或羧基的有机酸。例如,可以采用醋酸、聚丙烯酸、苯磺酸、对苯磺酸、甲基磺酸等。更优选有机酸,  1分子内有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例如,优选柠檬酸或酒石酸等羟基二羧酸。另外,更加优选有机酸为水溶性酸,例如,除上述柠檬酸或酒石酸以外,优选乙酰丙酸、甲酸、丙酸、苹果酸、琥珀酸、甲基琥珀酸、富马酸、乙二酸一酰醋酸、丙酮酸、2-羟基戊二酸、乙醇酸、D-甘油酸、D-葡糖酸、丙二酸、马来酸、草酸、异柠檬酸、乳酸等。还可适当使用安息香酸、羟基安息香酸、阿托酸等。
通过采用上述有机酸,不仅可以消除由于采用硫酸、盐酸、硝酸、次氯酸、硼酸等无机酸生产时对配管的腐蚀或安全性的担心,而且,水解时不产生凝胶化,可以得到稳定的水解产物。添加量,对部分水解物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优选0.2~5质量份。另外,关于水的添加量,只要是达到部分水解物理论值100%以上的添加量即可,相当于100~300%的量,优选添加相当于100~200%量。
这样得到的低折射率层使用的涂布组合物极稳定。
熟化工序
在本发明中,通过熟化工序可以充分促进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交联,所得到的被膜特性优良。熟化是把低聚物液体放置即可,放置时间是能使上述交联充分进行达到所希望的膜特性的时间。具体的也取决于所用催化剂的种类,例如,盐酸于室温1小时以上,马来酸数小时以上,8小时~1周左右是比较充分的,通常3天左右。熟化温度影响到熟化时间,在极寒冷地方,有时要加热至20℃左右进行。一般高温熟化快,但加热至100℃以上,发生凝胶化,所以,尽量加热至50~60℃最合适。另外,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硅酸盐低聚物,除了上述以外,例如,还可以采用具有环氧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等改牲的改性产物,它们单独或与上述硅酸盐低聚物合并使用。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低折射率层中可以含有氧化硅微粒。优选含有粒径0.1μm以下的氧化硅微粒。例如,可以添加アエロジル200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造)。特别优选采用表面经烷基修饰的氧化硅微粒,例如,优选添加从市场购得的アエロジルR972、R972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造)其表面用甲基修饰的氧化硅微粒。此外,也可以采用特开2001-2799号公开的表面用烷基取代的氧化硅微粒,在所述硅酸盐低聚物水解后,采用烷基硅烷偶合剂进行处理,也可以容易得到。其添加量,优选使低折射率层中的固体成分比例为0.1质量%~40质量%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各折射率层中,还可以添加用于折射率调整或改善膜质量的硅烷化合物。
在涂布本发明涉及的高~低折射率层(又称光学干涉层)时的涂布液中所用的溶剂,包括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丁醇等醇类;丙酮、丁酮、环己酮等酮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等二醇类;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二乙基溶纤剂、二乙基卡必醇、丙二醇单甲醚等乙二醇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乳酸甲酯、乳酸乙酯、水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特别优选分子内具有醚键者,更优选乙二醇醚类。
所述乙二醇醚类有丙二醇单(C1~C4)烷基醚、丙二醇单(C1~C4)烷基醚酯,具体的可以举出丙二醇单甲醚(PGME)、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正丙醚、丙二醇单异丙醚、丙二醇单丁醚等。另外,所述丙二醇单(C1~C4)烷基醚酯,特别包括丙二醇单(C1~C4)烷基醚乙酸酯,具体的包括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优选添加这些溶剂,在涂布液中占全部有机溶剂的1质量%~90质量%。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高~低折射率层的各层涂布液中优选添加各种涂平剂、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等低表面张力物质。
在本发明涉及的中~高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涂布后,为了促进含金属醇盐的组合物水解或固化,优选光化学辐射。更优选在涂布各层时照射活性能量线。
本发明使用的光化学辐射,可采用与油墨固化采用的同样的光源。照射条件因各种灯而异,但是,照射光量优选20mJ/cm2~10,000mJ/cm2,更优选100mJ/cm2~2,000mJ/cm2,特别优选400mJ/cm2~2,000mJ/cm2
使用紫外线时,多层抗反射层既可每层照射,也可以层压后进行照射,但特别优选多层层压后照射紫外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干工艺方法设置抗反射层,例如,按照特开平7-333404号、特开平11-133205号、特开平11-61406、特开2002-228803号各公报公开的方法,形成抗反射层或防污层,但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采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形成抗反射层。
下面,对本发明的抗眩光膜制造方法加以说明。
图8是在透明基板上采用喷墨方式设置抗眩光层,制造抗眩光膜的流程的模式图。详细地说,其流程是在透明基板上用涂布方式涂布硬涂层后,用喷墨方式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抗眩光层,然后,采用涂布方式设置多个抗反射层,制造抗眩光膜。
在图8中,从层压辊101不断出来的透明基材102,在第1涂布站A进行传送,用挤压式第1涂布器103涂布硬涂层。此时,硬涂层既可由单层构成,也可以是多层结构。涂布了硬涂层的透明基材102,再在干燥区105A进行干燥。干燥是从透明基材102的两面,通过控制温湿度的热风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硬涂层上,采用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作为粘合剂时,采用光化学辐射照射部106A,照射光化学辐射,例如通过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或者,控制照射量及照射条件,可以形成半固化状态。
其次,把采用喷墨方式设置的抗眩光层输送至第2涂布站B,但硬涂层优选处于半固化状态。或者,在形成抗眩光层之前,优选在等离子体处理部107进行表面处理。油墨喷出部109与油墨供给槽108相连,从其中提供油墨液。把图4(b)所示的多个油墨喷咀以锯齿状配置在透明基材的整个面上,油墨喷出部109把油墨液滴喷至硬涂层上,在其表面上形成凹凸结构。另外,在喷出2种以上油墨液滴时,从配置的2个以上油墨喷咀,喷出各种油墨液滴,或者,从随机的油墨喷咀,喷出油墨液滴。另外,配置多个油墨喷射部,从各个油墨喷射部喷出不同的油墨液滴。在本发明中,为了喷出0.1~100pl,根据情况,喷出0.1~10pl的细微液滴,对油墨液滴的飞散性,由于易受外部气流的影响,所以,将整个第2涂布站B最好用隔壁等覆盖,进行防风处理。另外,为了使1pl以下的极细液滴进行高精度飞散,在油墨喷出部109和透明基材102或背辊104B之间施加电压,给油墨液滴以电荷,优选用电来提高油墨液滴的飞散稳定性。另外,为了防止弹着的油墨液滴变形,优选使透明基材冷却,快速把弹着后的油墨液滴流动性降低。或者,使油墨液滴喷出后至弹着前在飞散中所含的溶剂挥发,在油墨液滴中所含的少量溶剂下弹着,优选形成更细微的凹凸结构。因此,提高油墨飞散空间的温度,或者,把气压控制在1个大气压以下,例如控制在20~100kPa最适合。
在硬涂层表面上弹着附上的油墨液滴,在采用光化学辐射固化性树脂时,采用配置在油墨喷出部109其后的光化学辐射照射部106B,照射光化学辐射,例如照射紫外线等使其固化。另外,在油墨液滴采用热固性树脂时,加热部110,例如采用加热板加热使其固化。另外,优选用背辊104B作为加热辊的加热手段。
在第2涂布站B中,光化学辐射照射部106B的照射光,为了对油墨喷出部109的油墨喷咀不产生直接影响,优选把光化学辐射照射部106B和油墨喷出部109以适当的间隔配置,或者,在光化学辐射照射部106B和油墨喷出部109之间设置遮光板等。另外,为了使加热部110不直接影响油墨喷出部109的油墨喷咀,用保温层包覆油墨喷出部109,或者,如图8所示,优选把加热部110配置在透明基材102的内侧,使不影响油墨喷出部109。
对透明基材102进行固化处理以保证弹着的油墨液滴形成的凹凸结构,在干燥区105B使不需要的有机溶剂等蒸发后,再用光化学辐射照射部106C照射光化学辐射,使固化完成。
带有抗眩光层的透明基材102,通过第3涂布站C,或者,在设置多个抗反射层时通过第4涂布站D、第5涂布站(未图示),与第1涂布站A同样,进行涂布、干燥、固化处理,制成抗眩光膜,然后,层压在卷绕辊113上。
在图8中,示出作为抗反射层形成方法的涂布方法,但是,也可用公知的大气压等离子体方法代替涂布方法,形成抗反射层或防污层。
按上法制成的抗眩光膜,优选用作偏振板保护膜,在偏光镜的至少1个面上层压,可以制成贴合的偏振板,或者,也可以用作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各种装置的前面板。
对使用本发明的抗眩光膜的偏振板,以及用该偏振板的显示装置加以说明。
作为偏振板中使用的偏光镜,可以采用公知的偏光镜。所谓偏光镜,是仅通过一定方向偏波面光的元件,现在已知的代表性的偏光镜,是采用聚乙烯醇类偏振膜,其分为在聚乙烯醇类偏振膜中用碘染色的和用双色性染料染色的偏振膜。这些是用聚乙烯醇水溶液制膜,将其进行单向拉伸进行染色,或染色后进行单向拉伸,优选采用经过硼化合物耐久性处理后的偏光镜。
偏振板,是把这样得到的偏光镜和本发明的抗眩光膜进行贴合制成的。或者,也可以在抗眩光膜内侧通过涂布设置偏光镜。
本发明涉及的偏振板,可采用一般的方法制作。例如,把本发明的抗眩光膜进行碱处理,于溴溶液中浸渍拉伸,在制成的偏光膜的两面,用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贴合的方法。所谓上述碱皂化处理,为使此时的水系粘合剂润湿良好,提高粘合性,把纤维素酯膜在高温强碱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此时,通过在抗反射层表面上设置具有重复剥离性保护膜(例如,聚乙烯等聚烯烃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制),进而,降低碱或污染物的污染。
将本发明的抗眩光膜用作一侧偏振板保护膜时,对另一侧的偏振板保护膜,则可以使之具有光学补偿功能。例如,直接或通过定向层,涂布液晶而设置定向、固定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例如,采用混合定向的固定化层),将其用作偏振板保护膜,可以制成具有视野扩大效果的偏振板。
还有,根据需要,可以使抗反射层表面具有防污性或设置防污层。作为防污层,优选采用有机硅类或氟类的公知的化合物,其膜厚为1~30nm。
代表性的偏振板的构成如下所示。
防污层/抗反射层/抗眩光层/纤维素酯膜/偏光镜/纤维素酯膜/定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液晶晶泡侧)
这样得到的偏振板,既可设置在液晶晶泡的1个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两面上。本发明的抗眩光膜,粘贴在液晶晶泡上,使防反光层向外,制得显示装置。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抗眩光膜,可以提供一种高精细的目视性优良的显示装置。
实施例
下面给出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但本发明又不受其局限。
实施例1
《透明基材的制造》
配制下列各种添加液、各种涂布漆,制成作为透明基材的纤维素酯膜。
纤维素酯膜的制造
氧化硅分散液A 的配制:
アエロジルR972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                  1kg
乙醇                                                 9kg
将以上原料用溶解器搅拌混合30分钟后,用マントンゴ一リン型高压分散装置进行分散,配制成氧化硅分散液A。
<添加液B的配制>
纤维素三乙酸酯(乙酰基取代度为2.88)                   6kg
二氯甲烷                                             140kg
将上述原料放入密闭容器内,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过滤。一边搅拌一边往其中添加10kg的上述氧化硅分散液A,再搅拌30分钟后,过滤,制成添加液B。
<涂布漆C的配制>
二氯甲烷                                             440kg
乙醇                                                 35kg
纤维素三乙酸酯(乙酰基取代度为2.88)                   100kg
三苯基磷酸酯                                         10kg
乙基酞酰乙基乙醇酸酯                                 2kg
チヌビン326(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            0.3kg
チヌビン109(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            0.5kg
チヌビン171(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            0.5kg
把上述溶剂投入密闭容器,边搅拌边投入其他的原材料,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进行混合。把涂布漆降至流延的温度,静置1夜,进行脱泡操作后,采用安积滤纸(株)生产的安积滤纸No.244进行过滤。再往上述溶液中添加3kg添加液B,用直列混合器(东レ(株)制造的静止型管内混合机Hi-Mixer,SWJ)混合10分钟、过滤,配制成涂布漆C。
涂布漆C过滤后,采用带式流延装置,使35℃涂布漆在35℃的不锈钢带支撑体上均匀流延。然后,在支撑体上使干燥后,从不锈钢带支撑体上剥离膜。此时膜上残留的溶剂量为80%。从不锈钢带支撑体上剥离后,在80℃的干燥区使干燥1分钟后,用双螺杆拉伸拉幅机,在残留溶剂量为3~10质量%时,于100℃氛围中在长度方向拉伸1.03倍,在宽度方向拉伸1.1倍,放开宽度把持,一边用多个辊传送一边在125℃干燥区完成干燥,在膜的两端进行宽10mm、高10μm的滚花加工,制成膜厚80μm的纤维素酯膜。
《抗眩光膜的制造》
<硬涂层的涂布>
在纤维素酯膜的1个面上,用窄缝模具涂布下列硬涂层涂布组合物,缓慢提高热风的温度、风速,最后在85℃进行干燥,接着,从光化学辐射照射部用115mJ/cm2的照射强度照射紫外线,设置干燥膜厚5μm、中心线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12nm的硬涂层。
<硬涂层涂布组合物>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单体                     60质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聚体                   20质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聚体以上的组分         20质量份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光反应引发剂                 4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                                 75质量份
丁酮                                         75质量份
<抗反射层的形成>
在上述方法形成的硬涂层上,以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次序涂布抗反射层,制成抗眩光膜1。
<中折射率层的涂布>
在纤维素酯膜硬涂层上,用挤出涂布器涂布下列中折射率层组合物,设置中折射率层,于80℃干燥5分钟后,用高压水银灯(80W)照射紫外线175mJ/cm2使其固化,使厚度为78nm。该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0。
<中折射率层组合物>
异丙醇                                          510质量份
水                                              2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                                    227质量份
丁酮                                            84质量份
四(正)丁氧基钛                                  39质量份
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公司制造,KBM503)
                                                6质量份
5%丙烯酸树脂溶液(三菱レ一ヨン(株),ダイヤナ一ルBR-102,溶于溶剂丙二醇单甲醚)                                     31质量份
10%硅油(信越化学(株),KF-96-1,000CS,溶剂为丁酮)
                                                1.5质量份
<高折射率层的形成>
在上述中折射率层上,用挤出涂布器涂布下列高折射率层组合物,设置高折射率层,于80℃干燥5分钟,用高压水银灯(80W)照射175mJ/cm2紫外线使其固化,使膜厚度达到66nm。该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85。
<高折射率层组合物>
异丙醇                                           445质量份
水                                               1.5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                                     223质量份
丁酮                                             73质量份
四(正)丁氧基钛                                   545质量份
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公司制造,KBM503)
                                                 0.8质量份
10%硅油(信越化学(株)公司制造,KF-96-1,000CS,溶剂为丁酮)
                                                 1.4质量份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在上述高折射率层上,用挤出涂布器涂布下列低折射率层组合物,设置低折射率层,于80℃干燥5分钟后,再于120℃干燥5分钟,然后,照射175mJ/cm2紫外线使其固化,使膜厚度达到95nm。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5。
<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A的配制>
把四乙氧基硅烷580g和乙醇1144g进行混合,往其中添加柠檬酸水溶液(柠檬酸1水合物5.4g溶于水272g)后,于室温(25℃)搅拌1小时,制得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A。
<低折射率层组合物>
丙二醇单甲醚                                     303质量份
异丙醇                                           305质量份
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A                              139质量份
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公司制造,KBM503)
                                                 1.6质量份
10%FZ-2207、丙二醇单甲醚溶液(日本ユニカ一公司制造)
                                                 1.3质量份
《抗眩光膜2的制造》
除了在上述制成的抗眩光膜1中涂设硬涂层后,用涂布方式形成下述抗眩光层,然后,设置抗反射层以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制成抗眩光膜2。
[抗眩光层的涂布]
在硬涂层上,把下列抗眩光层涂布组合物用窄缝模具进行涂布,使湿膜厚达到10μm,缓慢提高热风的温度、风速,最后在85℃进行干燥,接着,在光化学辐射照射部用115mJ/cm2的照射强度照射紫外线,并设置干燥膜厚为5μm的抗眩光层。
<抗眩光层涂布组合物>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单体                        60质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聚体                      20质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聚体以上的组分            20质量份
合成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1.8μm)                8质量份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光反应引发剂                    4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                                    75质量份
丁酮                                            75质量份
《抗眩光膜3的制作》
除在上述制成的抗眩光膜1中涂设硬涂层后,用涂布方式形成下述抗眩光层,然后,设置抗反射层以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制成抗眩光膜3。
[抗眩光层的形成]
在硬涂层上,用喷墨方式把下列抗眩光层油墨液1作为油墨液滴以1pl喷出,0.2秒后,在光化学辐射照射部用100mJ/cm2的照射强度照射紫外线,缓慢提高热风的温度、风速,最后在85℃进行干燥,再用100mJ/cm2的照射强度照射紫外线,形成中心线表面粗糙度为2μm、以凹部底面作基准的高度a为0.5~10.0μm,每100μm2有1个凹凸的抗眩光层。
<喷墨射出方法>
喷墨装置,使用线型喷头方式(图4(a)),准备10台具有喷咀口径为3.5μm的规定数目的油墨喷头。油墨喷头使用图3所示的喷头。
<抗眩光层油墨液1的组成>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含有2聚体及3聚体以上的成分)
                                               100质量份
光反应引发剂(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4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                                   30质量份
丁酮                                           100质量份
《抗眩光膜4~9的制作》
除了把上述抗眩光膜3中的抗眩光层油墨液的种类(上述抗眩光层油墨液1及下述抗眩光层油墨液2、3)及油墨液用量,变成表1所示的以外,其它操作均同前,制作抗眩光膜4~9。
<抗眩光层油墨液2的组成>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含有2聚体及3聚体以上的成分)
                                                100质量份
光反应引发剂(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4质量份
丙酮                                            900质量份
异丙醇                                          10质量份
醋酸乙酯                                        10质量份
<抗眩光层油墨液3的组成>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含有2聚体及3聚体以上的成分)
                                                100质量份
光反应引发剂(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4质量份
丙酮                                            10000质量份
异丙醇                                          5质量份
醋酸乙酯                                        5质量份
《抗眩光膜10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9制作中形成的抗眩光层上,在油墨适量0.1pl的条件下,再喷射抗眩光层油墨3,同样地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再形成细微的凹凸以外,其它操作同前,制成抗眩光膜10。
《抗眩光膜11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8制作中,硬涂层在半固化状态,用喷墨方式形成抗眩光层以外,其它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1。
《抗眩光膜12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8制作中,在硬涂层涂布液中添加1质量份三苯基磷酸酯作为增塑剂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2。
《抗眩光膜13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8制作中,在用喷墨方式形成抗眩光层以前,把硬涂层表面,在含1%氧的氮气中,在大气压下采用100kHz高频电压,用等离子体放电进行表面处理后,用喷墨方式,形成抗眩光层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3。
《抗眩光膜14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11制作的抗眩光层油墨液1中添加约12nm的气相法二氧化硅(トクヤマ制造,レオロシルQS-20)1质量份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4。
《抗眩光膜15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11制作的抗眩光层油墨液1中添加下列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20质量份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5。
<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作为细小液滴含在油墨中>
把四乙氧基硅烷580质量份和乙醇1100质量份加以混合,添加柠檬酸1水合物5.4质量份溶于水300质量份的溶液,于室温搅拌1小时,配制成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
《抗眩光膜16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11制作的抗眩光层形成时,同时喷射0.5pl和0.3pl油墨液滴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6。
《抗眩光膜17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11制作中喷射0.5pl油墨液滴,在照射光化学辐射1秒后,喷射0.3pl油墨液滴,同样使其固化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7。
《抗眩光膜18的制作》
除了在上述抗眩光膜11制作中把抗眩光层形成时的光化学辐射照射时间变成油墨弹着4秒后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制成抗眩光膜18。
表1
防止眩光膜序号 下层硬涂层特征                                          抗眩光层的形成方法         表面特性 备考
形成方式   油墨种类 油墨液滴量(pl) 油墨液充填物     紫外线照射时间(秒) 油墨种类           第2射出油墨 表面粗糙度Ra(μm)     *1
油墨液滴量(pl) 射出时期
1 完全固化 -   - - -     - - - - -     - 比较例
2 完全固化 涂布方式   - - -     - - - - 0.4     1 比较例
3 完全固化 喷墨   1 1.0 -     弹着后0.2 - - - 1.0     1 本发明
4 完全固化 喷墨   1 3.0 -     弹着后0.2 - - - 3.0     0.2 本发明
5 完全固化 喷墨   1 2.0 -     弹着后0.2 - - - 2.0     0.4 本发明
6 完全固化 喷墨   2 0.5 -     弹着后0.2 - - - 0.5     5 本发明
7 完全固化 喷墨   3 0.1 -     弹着后0.2 - - - 0.1     46 本发明
8 完全固化 喷墨   2 0.3 -     弹着后0.2 - - - 0.3     26 本发明
9 完全固化 喷墨   2 0.3 -     弹着后0.2 - - - 0.3     28 本发明
10 完全固化 喷墨   2 0.3 -     弹着后0.2 3 0.1 固化后 0.3     41 本发明
11 半固化 喷墨   2 0.3 -     弹着后0.2 - - - 0.3     21 本发明
12 含增塑剂 喷墨   2 0.3 -     弹着后0.2 - - - 0.3     25 本发明
13 等离子体处理 喷墨   2 0.3 -     弹着后0.2 - - - 0.3     28 本发明
14 半固化 喷墨   2 0.5 二氧化硅粒子     弹着后0.2 - - - 0.3     35 本发明
15 半固化 喷墨   2 0.5 微小液滴     弹着后0.2 - - - 0.2     42 本发明
16 半固化 喷墨   2 0.5 -     弹着后0.2 3 0.3 同时 0.3     12 本发明
17 半固化 喷墨   2 0.5 -     弹着后0.2 3 0.3 1秒后 0.3     18 本发明
18 半固化 喷墨   2 0.5 -     弹着后4.0 - - - 0.1     10 本发明
*1:以凹部底为基准,其高度a为0.5~10.0μm的凸起,每100μm2的个数(凸起个数/100μm2)
(凸起个数用光学干涉式表面粗糙度计测定)
《抗眩光膜的评价》
对包括上述制作的抗反射层的抗眩光膜1~18进行下列各种评价。
<粘接性评价>
按照JIS K 5400标准进行围棋方格试验。具体的是采用形成所得到的抗眩光膜的抗眩光层的工艺中的试样,每隔1mm作1根纵向标记、横向连接11根,制成100个1mm正方形的围棋方格,在其个上粘贴透明粘合带,90°快速剥离,统计剥离时残留的方格数,进行下列等级评价。
A:100
B:95~99
C:90~94
D:70~89
E:69以下
C级以上具有实用性。
<反射性评价>
对制成的各种抗眩光膜(1m2)的反射光色斑用眼进行观察,按下列等级进行评价。
A:未确认反射光的色调变化。
B:反射光的色调稍有变化(面积在5%以下)。
C:极少部分确认反射光的色调变化(面积在5%以上~10%以下)。
D:确认部分反射光的色调变化(面积在10%以上~30%以下)。
E:确认整个都有反射光的色调变化。
<目视性评价>
关于各抗眩光膜的目视性,用抗眩光膜1~18,按下法制成偏振板1~18,把这些偏振板安装在液晶显示板上,评价目视性。
按下列方法,分别把抗眩光膜和用作该膜支撑体的纤维素酯膜各1块,用作偏振板保护膜,制作偏振板。
a)偏光膜的制作
把厚度为120μm的长形聚乙烯醇膜进行单螺杆拉伸(温度110℃,拉伸倍数5倍)。将其在由溴0.075g、溴化钾6g、水100g构成水溶液中浸渍60秒,然后,在由溴化钾6g、硼酸7.5g、水100g构成的68℃水溶液中浸渍,将其水洗、干燥,得到长形的偏光膜。
b)偏振板的制作
然后,按照下列工序1~5,把偏光膜和偏振板用保护膜贴合,制成偏振板。
工序1:把长形的纤维素酯膜和抗眩光膜1,在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60℃浸渍90秒钟,然后,进行水洗、干燥。在设置抗眩光膜的抗反射层的面上,先把剥离性保护膜(聚乙烯)粘贴加以保护。
同样,把长形的纤维素酯膜在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60℃浸渍90秒钟,然后,进行水洗、干燥。
工序2:把上述长形的偏光膜在固体成分2质量%的聚乙烯醇粘合剂槽中浸渍1~2秒钟。
工序3:把附着在工序2中偏光膜上的过量粘合剂轻轻除去,将其用工序1中碱处理过的纤维素酯膜和抗眩光膜1夹住,加以层压配置。
工序4:用2个旋转的辊,以20~30N/cm2的压力,以约2m/min的速度加以贴合。此时,应注意不要带入气泡进行操作。
工序5:在80℃的干燥机中,把上述工序4制成的试样,干燥处理2分钟,制成本发明的偏振板1。
除了用抗眩光膜1代替抗眩光膜2~18,作为一侧的偏光片保护膜以外,其余进行同样操作,分别制成偏光片2~18。
把从市场购得的液晶显示板(NEC制,彩色液晶显示器,MultiSyncLCD1525J:型号,LA-1529HM)的最外面的偏振板,注意深深的加以剥离,在其上粘贴与偏光方向一致的偏振板1~18。
把上述得到的液晶显示板配置在离地板80cm高的桌子上,在离地板3m高的天花板上,把白色荧光灯(FLR40S·D/M-X,松下电器产业(株)制)40W×2个作为1组,以1.5m间隔,配置10组。此时,评价者处于液晶板显示板的正面时,从评价者头上向后方配置,使上述荧光灯能照到天花板上。液晶板对着桌子,从垂直方向倾钭25°,荧光灯反射出来,评价荧光灯对画面的易见性(目视性),按下列等级进行评价。
A:完全不会注意到最靠近荧光灯的反射,另外,8号字大小以下的文字可清晰地读出。
B:几乎注意不到最靠近的荧光灯反射,8号字大小以下的文字可清晰地读出。
C:稍微注意到靠近荧光灯的反射,但远离荧光灯的反射没有问题,8号字大小以下的文字还能读出。
D:注意到远离的荧光灯反射问题,8号字大小以下的文字很难读出。
E:明显注意到荧光灯反射有问题,反射的部分,不能读出8号字大小以下的文字。
<图像质量及清晰度评价>
在上述目视性评价中制成的各液晶板上,显示出用于动画及清晰度评价用的测试图像,图像的紧凑及清晰度按下列基准进行评价。
A:动画时控制黑色效果非常好,并且,试验图像极清晰地显示出来。
B:动画时控制黑色效果良好,并且,高频试验图像清晰度稍低,但没有大问题
C:动画时控制黑色稍弱,另外,高频及中高频试验图像清晰度稍低,实用性上无问题
D:动画时控制黑色弱,并且,全部波长区域的试验图像清晰度降低,实用性上有问题
E:动画时控制黑色差,并且,全部波长区域的试验图像明亮的清晰度降低,有实用性问题
以上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
表2
抗眩光膜序号    抗眩光膜评价        偏光片评价   备考
粘接性 反射性 目视性 画质及清晰度
1 - E E E   比较例
2 C D D D   比较例
3 B B B B   本发明
4 B B B B   本发明
5 B B B B   本发明
6 B B A A   本发明
7 B B A A   本发明
8 B B A A   本发明
9 B B A A   本发明
10 B B A A   本发明
11 A A A A   本发明
12 A A A A   本发明
13 A A A A   本发明
14 A A A A   本发明
15 A A A A   本发明
16 A A A A   本发明
17 A A A A   本发明
18 B B B B   本发明
从表2的结果可见,采用喷墨方式形成抗眩光层的本发明抗眩光膜,与比较例相比,粘接性、膜均匀性良好,另外在液晶板上使用时,注意不到反射,同时,表示动画时的控制黑色效果良好,得到鲜明度优良的图像。其中,特别是抗眩光膜6~17,显示更良好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的物性(膜均匀性、粘接性)良好,抗闪耀效果、清晰度、目视性及动画显示时控制黑色优良的抗眩光层形成方法、抗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抗眩光层形成的喷墨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用喷墨装置将油墨液滴喷射到透明基材上以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细微凹凸结构;
其中油墨包含能够赋予透明基材抗眩光性的组分,其中油墨液滴包含直径比油墨液滴的直径小的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油墨液滴中的颗粒是液体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液体颗粒和油墨中使用的介质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值至少为0.01。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细微凹凸结构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5-5.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细微凹凸结构包含每100平方微米1-50个高度(a)为0.5-10微米的凸起,前提条件是每个高度(a)是从凹凸底部测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喷射至少两种彼此具有不同组成的油墨以便形成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
(i)喷射至少两种彼此具有不同组成的油墨;以及
(ii)喷射的具有不同组成的油墨液滴彼此具有不同的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使用第一油墨液滴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第一细微凹凸结构,然后使用第二油墨液滴形成第二细微凹凸结构,用第一油墨产生的油墨液滴的直径大于用第二油墨产生的油墨液滴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将喷墨装置中的喷墨头部分进行微小振动,使得在喷墨步骤中油墨液滴无规地沉积在透明基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透明基材上具有至少一个硬涂层,且将油墨液滴喷射到硬涂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将硬涂层进行半固化,然后将油墨液滴喷射到半固化的硬涂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将硬涂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将油墨液滴喷射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硬涂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其中硬涂层中加入了增塑剂。
14.一种形成抗眩光膜的方法,包括通过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的抗眩光层,其中在抗眩光层上进一步设置抗反射层。
15.一种形成抗眩光膜的喷墨装置,其中抗眩光膜是通过权利要求14的方法形成的,其中喷墨装置设置有光化学辐射曝光段或加热段,所述光化学辐射曝光段或加热段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使得光化学辐射或热量不直接施加到喷墨头部分。
CN200710101877A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4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19665A JP4506070B2 (ja) 2002-11-01 2002-11-01 防眩層の形成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防眩層形成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319665/02 2002-11-0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26890A Division CN1327251C (zh)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166A true CN101034166A (zh) 2007-09-12
CN100580482C CN100580482C (zh) 2010-01-13

Family

ID=3221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8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9826B (zh)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CN2007101018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482C (zh)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CNB2003101026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251C (zh)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8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9826B (zh)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26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251C (zh) 2002-11-01 2003-10-29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38163B2 (zh)
JP (1) JP4506070B2 (zh)
KR (1) KR101090580B1 (zh)
CN (3) CN101109826B (zh)
TW (1) TWI27328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002B (zh) * 2014-08-05 2016-11-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結構及電子裝置
CN108351439A (zh) * 2015-09-24 2018-07-31 雷根照明设备股份公司 光学膜和具有此类光学膜的灯具
CN111474768A (zh) * 2020-04-21 2020-07-3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与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6234B2 (en) 2001-04-25 2006-06-27 Alcove Surfaces Gmbh Stamping tool, casting mold and methods for structuring a surface of a work piece
US7148937B2 (en) * 2004-05-21 2006-12-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play comprising blended mixture of different uniform domain sizes with the ratio of smallest to largest domain size no more than 1:2
JP2005342929A (ja) * 2004-06-01 2005-12-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樹脂フィルムを用いて作製した偏光板、及び偏光板を用いて作製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03511A (ja) * 2004-06-16 2006-01-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130471A (ja) * 2004-11-09 2006-05-25 Toshiba Corp 液滴噴射塗布方法及び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4760275B2 (ja) * 2005-05-23 2011-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7375039B2 (en) * 2005-05-24 2008-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cal plasma processing
CN1955765B (zh) * 2005-08-02 2010-06-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抗反射膜以及它们的生产方法、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07046275A1 (ja) * 2005-10-19 2007-04-2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7121605A (ja) * 2005-10-27 2007-05-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製造方法、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07066467A1 (ja) * 2005-12-05 2007-06-1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081132A1 (en) * 2006-03-30 2008-04-03 Bourdelais Robert P Light redirecting film having surface nano-nodules
TW200816880A (en) * 2006-05-30 2008-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generating metho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using same, and device using these methods
WO2008026454A1 (fr) * 2006-08-31 2008-03-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m optiqu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film optique, plaque de polarisation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JP4902437B2 (ja) * 2006-09-27 2012-03-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07414B2 (ja) * 2006-09-29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07413B2 (ja) * 2006-09-29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09433B2 (ja) * 2007-01-25 2011-01-1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木質基材の化粧方法および化粧された木質基材
EP1955858B1 (en) * 2007-02-06 2014-06-18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device
JP4924505B2 (ja) * 2007-03-31 2012-04-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0951290B1 (ko) * 2007-05-16 2010-04-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눈부심 방지 필름
WO2008143180A1 (ja) * 2007-05-22 2008-11-27 Ulvac, Inc. スペーサの配置方法
DE102007052133A1 (de) * 2007-09-04 2009-03-0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isches Bautei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Bauteils und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mit dem Bauteil
US20090145314A1 (en) * 2007-12-07 2009-06-11 Chemque, Inc. Intaglio Printing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Printed or Coated Materials Made Therewith
TWI377365B (en) * 2008-03-14 2012-11-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Method of anti-glare surface treatment
WO2009147858A1 (ja) * 2008-06-06 2009-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および反射防止膜を備える光学素子、ならびに、スタンパ、およびスタンパ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JP4798185B2 (ja) 2008-08-05 2011-10-1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造形装置
JP5112360B2 (ja) * 2009-02-27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WO2010143524A1 (ja) * 2009-06-10 2010-1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ナーリング部形成方法、可撓性帯状基材
US20120213971A1 (en) * 2009-11-06 2012-08-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die, and die
US10048411B2 (en) * 2010-06-25 2018-08-14 Andrew Richard Parker Optical effect structures
KR101290924B1 (ko) * 2010-10-18 2013-07-29 박성호 Uv 반응형 핫멜트 점착제를 사용한 통기성 테이프 제조방법
CN103154781A (zh) 2010-10-22 2013-06-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2071740A1 (zh) * 2010-12-03 2012-06-07 Lee Chun-Yuan 雾面基板与其制造方法
CN103998953B (zh) 2011-12-26 2017-03-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US9360747B2 (en) * 2012-03-02 2016-06-0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Transmission type screen
FR2992313B1 (fr) * 2012-06-21 2014-11-07 Eurokera Article vitroceram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2014188902A (ja) * 2013-03-27 2014-10-06 Oji Holdings Corp 表示物
CN103323902B (zh) * 2013-06-21 2016-03-16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炫目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6167005B2 (ja) * 2013-10-04 2017-07-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35450B2 (ja) * 2014-03-03 2016-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GB2527271A (en) * 2014-04-07 2015-12-23 Ujett D P Ltd Coated optical substrates
JP6565907B2 (ja) * 2014-05-30 2019-08-2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巻回体
US9851474B2 (en) * 2014-07-10 2017-12-26 Scivax Corporation Optica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3179280B1 (en) * 2014-08-04 2020-03-25 AGC Inc. Translucent structure
US10072169B2 (en) * 2015-02-09 2018-09-11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ink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2017072692A (ja) * 2015-10-06 2017-04-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チグレア層の形成方法、アンチグレア層、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536393B2 (ja) * 2015-12-18 2019-07-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177914A (ja) * 2017-04-10 2018-1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JP2019031599A (ja) 2017-08-07 2019-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KR102395686B1 (ko) * 2017-09-26 2022-05-06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653461B (zh) * 2018-01-02 2019-03-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光層的製造方法
CN109991687A (zh) * 2018-01-02 2019-07-0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光层的制造方法
US10823887B1 (en) * 2018-01-23 2020-11-03 Facebook Technologigegs, Llc Diffraction grating with a variable refractive index using multiple resins
US10996382B1 (en) 2018-01-23 2021-05-04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Diffraction grating with a variable refractive index formed using an energy gradient
US10895671B1 (en) 2018-01-23 2021-01-1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Diffraction grating with a variable refractive index using ion implantation
US11220028B1 (en) 2018-03-08 2022-01-1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thin, multi-bend optics by compression molding
JP6561193B1 (ja) * 2018-12-21 2019-08-14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すりガラス調の装飾シー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飾シート製造方法
CN110485664B (zh) * 2019-08-06 2021-04-13 佛山希望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凹纹及裂纹效果的制作工艺及其装饰板结构、制备系统
CN110485663B (zh) * 2019-08-06 2021-04-23 佛山希望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裂纹及凹纹的制作工艺及其装饰板结构、制备系统
CN111267488B (zh) * 2020-03-04 2021-06-15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喷墨打印机制备幕布折光层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TWI742936B (zh) * 2020-11-20 2021-10-11 大陸商廣東譽品實業有限公司 防眩光遮光片
US20240026179A1 (en) 2022-07-15 2024-01-25 Yeti Coolers, Llc Thermoplastic and thermosetting resin-containing ink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appl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0727A (en) * 1975-09-10 1977-08-09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flector
US4575730A (en) * 1984-11-14 1986-03-11 Metromedia, Inc. Ink jet printing randomizing droplet placement apparatus
JPH0618706A (ja) * 1992-01-24 1994-0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耐擦傷性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66530A (ja) * 1993-08-26 1995-03-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H10180950A (ja) * 1996-12-25 1998-07-07 Lintec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764844B1 (fr) * 1997-06-23 1999-08-06 Gemplus Card Int Reticulation d'encre u.v.
JP3914306B2 (ja) * 1997-10-02 2007-05-16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処理層
JPH11119001A (ja) * 1997-10-14 1999-04-30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JP3797641B2 (ja) * 1998-07-16 2006-07-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50027A (ja) * 1999-03-02 2000-09-14 Nec Corp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0067051A1 (fr) * 1999-04-28 2000-11-09 Asahi Lite Optical Co., Ltd. Lentille en plastic et son procede de traitement
JP3661491B2 (ja) * 1999-05-28 2005-06-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直線偏光板
JP3991518B2 (ja) * 1999-07-15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533852B2 (en) * 2000-01-31 2003-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ink, method for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color filter, color filter, method for produc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yellow ink
US6505942B2 (en) * 2000-04-07 2003-01-14 Tomoegawa Paper Co., Ltd. Anti-reflection material, polarization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JP4872142B2 (ja) * 2000-04-28 2012-02-08 Jsr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用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及び帯電防止性反射防止積層体
JP2002022908A (ja) * 2000-07-07 2002-01-23 Kimoto & Co Ltd 光拡散性シート
JP2002022952A (ja) * 2000-07-11 2002-01-23 Nitto Denko Corp 反射防止機能付き偏光板
JP2002169001A (ja) * 2000-09-22 2002-06-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14928A (ja) * 2000-10-06 2002-04-1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半導体超微粒子を含有する塗布組成物
JP2002120311A (ja) * 2000-10-13 2002-04-23 Jsr Corp 構造体
US6545422B1 (en) * 2000-10-27 2003-04-08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ocket for use with a micro-component in a light-emitting panel
CN1235063C (zh) * 2001-02-16 2006-01-0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突起膜及其制造方法
JP4284006B2 (ja) * 2001-04-10 2009-06-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002B (zh) * 2014-08-05 2016-11-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結構及電子裝置
CN108351439A (zh) * 2015-09-24 2018-07-31 雷根照明设备股份公司 光学膜和具有此类光学膜的灯具
CN111474768A (zh) * 2020-04-21 2020-07-3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与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90580B1 (ko) 2011-12-08
TW200417754A (en) 2004-09-16
CN1327251C (zh) 2007-07-18
CN1501100A (zh) 2004-06-02
JP2004151642A (ja) 2004-05-27
JP4506070B2 (ja) 2010-07-21
US20040091642A1 (en) 2004-05-13
CN100580482C (zh) 2010-01-13
CN101109826B (zh) 2010-10-13
TWI273282B (en) 2007-02-11
CN101109826A (zh) 2008-01-23
US7638163B2 (en) 2009-12-29
KR20040038764A (ko) 200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4166A (zh) 形成抗眩光层的方法、抗眩光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形成抗眩光层的油墨喷射装置
CN1272467C (zh) 薄膜形成方法、光学膜及偏振膜
CN1305949C (zh) 有机-无机杂化膜、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偏振片
CN1821813A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法、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831568A (zh) 防眩目性膜、防眩目性膜的制法、防眩目性防反射膜、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204420C (zh) 光学补偿膜,用该膜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867620A (zh) 拉伸纤维素酯膜、硬涂膜、防反射膜、光学补偿膜、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CN1760245A (zh)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片、显示装置
CN1266489C (zh) 防反射薄膜、起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及表面保护板
CN1573371A (zh) 硬涂覆膜、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CN1894601A (zh) 防反射膜、电磁屏蔽性光透射性窗材、气体放电型发光面板、平板显示面板、橱窗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1045347A (zh) 硬涂薄膜、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673778A (zh) 防反射膜、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790060A (zh) 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46520A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551908A (zh) 紫外光固化的防紫外组合物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CN1675303A (zh) 含有光固化型含氟聚合物的光学材料及光固化型含氟树脂组合物
CN1922513A (zh) 偏光板保护膜、具有防反射功能的偏光板和光学产品
CN1860383A (zh) 包含多层抗反射叠层的光学制品和其制造方法
CN1738711A (zh) 含二氧化硅的层状结构和用于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层的涂料组合物
CN1398305A (zh) 薄膜形成方法、具有薄膜的物品、光学膜、介电体覆盖电极及等离子体放电处理装置
CN101052685A (zh) 固化组合物、抗反射薄膜及其生产方法、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957271A (zh) 起偏振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694926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它的模制品
CN1908700A (zh) 防反射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