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4221C -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4221C
CN100564221C CNB2005800293317A CN200580029331A CN100564221C CN 100564221 C CN100564221 C CN 100564221C CN B2005800293317 A CNB2005800293317 A CN B2005800293317A CN 200580029331 A CN200580029331 A CN 200580029331A CN 100564221 C CN100564221 C CN 1005642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mentioned
holding body
sleeve pip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9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0251A (zh
Inventor
光井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0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0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42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422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其包括把持绳索的绳索把持体、和使绳索把持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移位的把持体移位装置。把持体移位装置具有旋合于绳索把持体的螺杆。通过转动螺杆,螺杆相对于绳索把持体移位。通过由套管承受相对于绳索把持体移位的螺杆,绳索把持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移位。通过绳索把持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的移位,绳索的末端部被拉入到设于套管的过绳孔内。

Description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其用于将绳索的末端部拉入到套管内,以便将套管和穿过套管的绳索相互连接起来。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的绳索末端部需要预先安装套管,以便将绳索连接到例如轿厢或对重等上。通常将在绳索末端部安装套管称为套绳操作(socketing)。套绳操作是通过牵引穿过了套管的绳索使绳索的末端部深入到套管内来进行的。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绳索的末端部拉入到套管内,提出了钢丝绳的套绳用夹具装置,该钢丝绳的套绳用夹具装置使用牵引操作装置来牵引夹紧了绳索的绳索夹紧夹具。在载持有牵引操作装置的底盘上固定有:用于固定套管的套管固定用夹具、和与牵引操作装置内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牵引操作装置通过使小齿轮旋转而沿着齿条在底盘上移动。牵引操作装置由于移动而牵引绳索夹紧夹具,从而,绳索的末端部被拉入到套管内(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3-227084号
然而,在现有的钢丝绳的套绳用夹具装置中,由于需要具有齿轮机构的牵引操作装置等,所以结构变得复杂。并且装置本身也变得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结构并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用于将绳索的末端部拉入到过绳孔内,以便将设有过绳孔的套管和穿过过绳孔的绳索连接起来,该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包括:绳索把持体,其把持绳索;和把持体移位装置,其具有旋合于绳索把持体的螺杆,通过转动螺杆使螺杆相对于绳索把持体移位,通过由套管承受相对于绳索把持体移位的螺杆,来使绳索把持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移位,把持体移位装置通过使绳索把持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移位,来将绳索的末端部拉入到过绳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正在进行图1中的绳索和绳索固定件的连接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主视图。此外,图1是表示绳索和绳索固定件的连接完成时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正在进行图1中的绳索5和绳索固定件1的连接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绳索固定件1具有套管3、和从套管3延伸出来的棒状的杆2。在杆2的伸出端部设有用于把杆2固定在例如轿厢或对重等上的螺纹部4。
在套管3上设有绳索5穿过的过绳孔6。过绳孔6具有设在套管3的前端部(套管3的远离杆2的一侧的端部)的绳索侧开口部6a、和设在套管3的中间部的杆侧开口部6b。过绳孔6的内径在套管3的前端部最小,其随着接近杆2而连续地增大。即,绳索侧开口部6a的内径小于杆侧开口部6b的内径。
楔块(楔)7从杆侧开口部6b插入到过绳孔6内。在楔块7的外周部设有槽部8。绳索5沿着槽部8绕在楔块7上,由此绳索5反转。
绳索5具有:主体部5a;末端部5b,其与主体部5a连续并绕在楔块7上;和返回部5c,其与末端部5b连续,该返回部5c因通过楔块7产生的反转而向相反方向返回。
绳索5从绳索侧开口部6a插入到过绳孔6内并通过楔块7反转,然后从绳索侧开口部6a拉出到套管3外。即,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从共同的绳索侧开口部6a向套管3外拉出。
通过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拉动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绳索5的末端部5b以卷绕在楔块7上的状态被拉入到过绳孔6内。另外,当绳索5的末端部5b被拉入到过绳孔6内时,绳索5的末端部5b啮入在过绳孔6的内表面和楔块7之间。
为了把末端部5b拉入到过绳孔6内,在绳索5上安装有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以下简称为“绳套装置”)9。绳套装置9具有把持绳索5的绳索把持体10、和使绳索把持体10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的把持体移位装置11。
绳索把持体10集体把持从绳索侧开口部6a拉出的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把持体移位装置11具有:旋合于绳索把持体10中的多个(在本示例中是两个)螺杆(顶升螺栓)12;和块体13,其配置在绳索把持体10和套管3之间,各螺杆12抵接于该块体13。
各螺杆12贯通绳索把持体10。另外,通过转动螺杆12,各螺杆12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向接近套管3和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各螺杆12向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移位的方向延伸。此外,各螺杆12相互平行地配置。
块体13夹在各螺杆12和套管3之间。另外,块体13与套管3的前端部抵接。在块体13上设有:与各螺杆12抵接的螺杆抵接面13a;和与套管3抵接的套管抵接面13b。螺杆抵接面13a和套管抵接面13b相互平行。在块体13上设有块体通孔14,该块体通孔14在螺杆抵接面13a和套管抵接面13b之间贯通块体13。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较松地穿过块体通孔14。
把持体移位装置11通过由套管3隔着块体13承受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移位的各螺杆12,来使绳索把持体10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即,把持体移位装置11通过由套管3限制各螺杆12和块体13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向接近套管3的方向的移位,来使绳索把持体10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的移位。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在图中,绳索把持体10具有:一对夹持部件15、16,它们集体夹持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和多个紧固装置17,它们将各夹持部件15、16彼此紧固在一起。绳索把持体10利用各紧固装置17对各夹持部件15、16的紧固力,来把持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
在各夹持部件15、16的相互对置的部分设有与所旋合的各螺杆12平行的绳索保持用槽部18、19。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以插入在各绳索保持用槽部18、19中的状态由各夹持部件15、16夹持。另外,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在由各夹持部件15、16夹持时相互接触。各绳索保持用槽部18、19各自的槽深是小于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各自的直径的尺寸。借助于各紧固装置17对各夹持部件15、16的紧固力,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在各绳索保持用槽部18、19内相互压靠在一起。由此,防止了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打滑。
各紧固装置17具有穿过了各夹持部件15、16的贯穿螺栓20、和与贯穿螺栓20旋合的螺母21。各贯穿螺栓20避开各绳索保持用槽部18、19地穿过各夹持部件15、16。另外,螺母21在各贯穿螺栓20上使用双螺母以防止相对于贯穿螺栓20的松动。各紧固装置17通过与贯穿螺栓20旋合的螺母21的紧固来使各夹持部件15、16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从而将各夹持部件15、16彼此紧固在一起。
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在图中,块体13具有多个(在本示例中是两个)分割部件22、23、和将各分割部件22、23彼此紧固在一起的多个紧固装置24。
在各分割部件22、23上设有通孔用槽部25、26。块体通孔14通过将各分割部件22、23相互组合、使各通孔用槽部25、26相互对置而形成。
各紧固装置24具有穿过各分割部件22、23的贯穿螺栓27、和与贯穿螺栓27旋合的螺母28。各贯穿螺栓27避开各通孔用槽部25、26地穿过各分割部件22、23。另外,螺母28在各贯穿螺栓27上使用双螺母以防止相对于贯穿螺栓27的松动。各紧固装置24通过与贯穿螺栓27旋合的螺母28的紧固来将各分割部件22、23紧固在一起。
下面说明将绳索5拉入到过绳孔6内时的步骤。首先将绳索5从绳索侧开口部6a插入到过绳孔6内,然后将所插入的绳索5从杆侧开口部6b拉出。然后沿着槽部8把绳索5绕挂在楔块7上,从而使绳索5反转。之后,将反转了的绳索5从杆侧开口部6b插入到过绳孔6内,然后将所插入的绳索5从绳索侧开口部6a拉出。
然后,利用各夹持部件15、16集体夹持绳索5的从绳索侧开口部6a拉出的部分,即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并用贯穿螺栓20和螺母21将各夹持部件15、16紧固在一起。即,通过绳索把持体10集体把持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
然后组合各分割部件22、23并使绳索5的在绳索把持体10和套管3之间的部分配置在各通孔用槽部25、26内,并用贯穿螺栓27和螺母28紧固各分割部件22、23。即,组装块体13使绳索5的在绳索把持体10和套管3之间的部分穿过块体通孔14内。然后使块体13的套管抵接面13b与套管3的前端部抵接。之后,转动各螺杆12,使各螺杆12与块体13的螺杆抵接面13a抵接(图2)。
这之后,在各螺杆12与块体13抵接的状态下,例如利用扳手等工具进一步转动各螺杆12。由此,使得绳索把持体10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这样,绳索5的末端部5b与楔块7一起从杆侧开口部6b拉入到过绳孔6内,绳索5的末端部5b从而啮入到过绳孔6的内表面与楔块7之间(图1)。
然后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步骤将块体13、绳索把持体10和各螺杆12从绳索5卸下,由此完成将绳索5的末端部5b拉入到过绳孔6内的作业。
在这样的绳套装置9中,利用绳索把持体10把持绳索5,螺杆12旋合在绳索把持体10中,由套管3承受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移位的螺杆12,由此使得绳索把持体10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因此能够避免使用齿轮机构等复杂的机构,从而能够简化绳套装置9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实现绳套装置9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由套管3通过块体13承受相对于绳索把持体10移位的螺杆12,所以例如在套管3的前端部没有设置用于使螺杆12抵接的充分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螺杆12与块体13抵接,从而能够限制螺杆12相对于套管3的移位。
另外,由于块体13具有通过相互组合而形成块体通孔14的多个分割部件22、23,所以即使在绳索5穿过块体通孔14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块体13分割,从而容易地卸下块体13。
实施方式2
在上述示例中,绳索把持体10只把持一根绳索5,但是绳索把持体也可以是将多根绳索5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集体进行把持的绳索夹。
即,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31具有:作为绳索把持体的绳索夹32,其将多根绳索5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集体进行把持;和把持体移位装置33,其使绳索夹32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
绳索夹32具有夹持各绳索5的一对夹持部件34、和将各夹持部件34彼此紧固的多个紧固装置35。绳索夹32利用各紧固装置35对各夹持部件34的紧固力来把持各绳索5。此外,各紧固装置35与实施方式1中的紧固装置17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各夹持部件34的相互对置的部分设有多个绳索保持用槽部36。各绳索保持用槽部36与实施方式1中的绳索保持用槽部18、19具有相同的结构。各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以插入在各绳索保持用槽部36中的状态与实施方式1一样地由各夹持部件34夹持。由此,防止了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从各绳索保持用槽部36内脱出。
把持体移位装置33与实施方式1中的把持体移位装置11具有相同的结构。即,把持体移位装置33具有:旋合在绳索夹32中的多个螺杆12;和块体13,其配置在绳索夹32和套管3之间,各螺杆12与该块体13抵接。把持体移位装置33通过使绳索夹32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来将末端部5b拉入到套管3内。
块体13与将绳索5的末端部5b作为拉入对象的套管3的前端部抵接。各螺杆12旋合在绳索夹32中,并且与块体13抵接。通过在各螺杆12与块体13抵接的状态下转动各螺杆12,绳索夹32向远离套管3的方向移位。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说明用于将绳索5拉入到套管3内的步骤。首先与实施方式1一样,使各绳索5分别穿过各个套管3,然后针对各套管3将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先从绳索侧开口部6a拉出。之后,利用绳索夹32集体把持各绳索5的主体部5a和返回部5c。这时,使各螺杆12旋合在绳索夹32中。
然后在绳索夹32和套管3之间组装块体13,并使多根绳索5中的某一根绳索5穿过块体通孔14,然后使块体13抵接在套管3的前端部。之后转动旋合在绳索夹32中的各螺杆12,使各螺杆12与块体13抵接。
此后,与实施方式1一样,进一步转动各螺杆12,将绳索5的末端部5b拉入到套管3内。然后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步骤将块体13分割并从绳索5上卸下,并将各螺杆12从绳索夹32卸下。
然后,改变绳索夹32中的各螺杆12的旋合位置,对于没有完成末端部5b的拉入的绳索5,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将末端部5b拉入到套管3内。这样,将各绳索5的末端部5b一个个地拉入到套管3内,从而将所有绳索5的末端部5b拉入到套管3内。
然后,从绳索夹32上卸下各螺杆12,并从绳索5上卸下块体13,从而完成将绳索5拉入到套管3内的作业。
在这样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31中,由于绳索把持体是集体保持彼此分开的多根绳索5的绳索夹32,所以不需要仅为了将绳索5拉入到套管3内而另外准备绳索把持体,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个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块体13具有多个分割部件22、23,但也可以使块体为一体成形而不可分割。这样,能够减少构成块体13的部件个数,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利用绳索把持体把持绳索5之后,绳索5不能穿过块体通孔14,所以在由绳索把持体把持绳索5之前,使绳索5穿过块体通孔14。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完成将绳索5拉入到套管3内之后,将块体13从绳索5上卸下,但是既可以在完成将绳索5拉入到套管3内之后将块体13从绳索5上卸下,也可以使块体13保持与套管3的前端部抵接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螺杆12与块体13抵接,套管3通过块体13承受相对于绳索把持体移位的各螺杆12,但是只要在套管3的前端部设有可使各螺杆12抵接的空间,也可以使各螺杆12与套管3的前端部直接抵接。这样,能够去掉块体13,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个数。另外,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绳索5拉入到套管3内的作业。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与绳索5连接的套管3是使绳索5的末端部5b啮入过绳孔6的内表面与楔块7之间的楔式套管,但是也可以是将通过分别翻折各股而构成的绳索末端部拉入到内部的巴氏合金式套管。在该情况下,绳索在从套管内穿过后打散为多股,然后将各股翻折从而构成末端部。另外,在绳索的从套管拉出的部分安装有绳索把持体,以便将末端部拉入到套管内。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其用于将绳索的末端部拉入到过绳孔内,以将设有上述过绳孔的套管和穿过了上述过绳孔的上述绳索连接起来,上述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包括:
绳索把持体,其把持上述绳索;和
把持体移位装置,其具有旋合于上述绳索把持体的螺杆,通过转动上述螺杆使上述螺杆相对于上述绳索把持体移位,通过由上述套管承受相对于上述绳索把持体移位的上述螺杆,来使上述绳索把持体向远离上述套管的方向移位,
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体移位装置通过使上述绳索把持体向远离上述套管的方向移位,来将上述绳索的末端部拉入到上述过绳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体移位装置还具有块体,该块体配置在上述套管和上述绳索把持体之间并且与上述套管抵接,
上述套管通过上述块体承受相对于上述绳索把持体移位的上述螺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块体上设有上述绳索所穿过的块体通孔,
上述块体具有通过相互组合来形成上述块体通孔的多个分割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绳索把持体是集体把持彼此分开的多根上述绳索的绳索夹。
CNB2005800293317A 2005-05-27 2005-05-27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2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9761 WO2006126276A1 (ja) 2005-05-27 2005-05-27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ソケッティ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0251A CN101010251A (zh) 2007-08-01
CN100564221C true CN100564221C (zh) 2009-12-02

Family

ID=3745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933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221C (zh) 2005-05-27 2005-05-27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84492A4 (zh)
JP (1) JPWO2006126276A1 (zh)
CN (1) CN100564221C (zh)
WO (1) WO20061262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555A (zh) * 2011-08-08 2013-02-13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尾绳悬挂装置及多绳摩擦轮式立井提升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71608B1 (ko) * 2003-03-18 2007-01-1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로프의 파지 구조체
FI120830B (fi) * 2008-08-13 2010-03-31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hissin kompensaatioköysien kiinnittämiseksi
JP4869385B2 (ja) * 2009-06-26 2012-0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ー
CN102596784B (zh) * 2009-10-29 2015-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WO2018157385A1 (zh) * 2017-03-03 2018-09-07 太原理工大学 钢丝绳悬挂装置、控制方法及多绳摩擦提升系统
EP3715304A4 (en) * 2017-11-20 2021-07-2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ROPE END FIXING DEVICE AND ROPE END FASTENING PROCEDURE
CN113474277B (zh) * 2019-05-27 2022-12-09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楔式绳索末端构件的安装夹具以及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4378C (de) * 1937-01-14 1939-11-27 Georg Schoenfeld Seilklemmkausche fuer Bergwerksfoerderanlagen u. dgl.
DE725805C (de) * 1938-08-16 1942-09-30 Josef Heuer Seileinband mit Klemmkauschen
DE879906C (de) * 1948-10-02 1953-10-05 Georg Schoenfeld Lastaufhaengung an Seilen, insbesondere bei Zwischengeschirren von Foerderkoerben
DE856502C (de) * 1949-10-07 1952-11-20 Demag Ag Haubenklemmkausche fuer Foerderseile
DE1010713B (de) * 1954-01-15 1957-06-19 Hammerwerk Richard Naescher Seilkauscheneinband fuer Foerderkoerbe od. dgl.
DE3823854A1 (de) * 1987-07-15 1989-02-02 Heuer Hammer Gmbh & Co Kg Klemmkausche
JPH0285546A (ja) * 1988-09-22 1990-03-27 Hitachi Ltd ロープ締結装置
JPH0958944A (ja) * 1995-08-22 1997-03-04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調整装置
JP3878857B2 (ja) * 2002-02-05 2007-02-0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ロープのソケッティング用治具装置およびソケッティング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555A (zh) * 2011-08-08 2013-02-13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尾绳悬挂装置及多绳摩擦轮式立井提升系统
CN102923555B (zh) * 2011-08-08 2015-03-18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尾绳悬挂装置及多绳摩擦轮式立井提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126276A1 (ja) 2008-12-25
EP1884492A1 (en) 2008-02-06
WO2006126276A1 (ja) 2006-11-30
EP1884492A4 (en) 2013-01-16
CN101010251A (zh)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4221C (zh)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EP2557295B1 (de)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n Riementrieb und Elektromasch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Spannvorrichtung
JP6153607B2 (ja) 車両フレームを有する自動車
GB2581285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mooring line to a body
US5312061A (en) Clamping mechanism for securing a rope to a winch drum
CN101934744B (zh) 一种带制动器的弹簧补偿装置
CA2458948C (en) A yielding rock bolt
EP1760027A1 (de) Tragmittelendverbindung für einen Aufzug
AU2021101229A4 (en) Roof support assembly
EP0697973A1 (de) Transportseilbahn
DE2408851A1 (de) Strangverbindung zum festklemmen von kabeln
EP2261162A1 (de) Tragmittelendverbindung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EP2201177A1 (de) Bremsvorrichtung
JP4530347B2 (ja) トロリー線接続作業用仮留め装置
DE102006052046A1 (de) Antrieb für Aufzüge
KR101246227B1 (ko) 인입 크레인
DE102008017883B4 (de) Abgasanlage
DE102012012446B4 (de)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Fahrzeugsitzes an Karosserieteilen eines Fahrzeuges
KR20070088491A (ko) 엘리베이터의 로프 소켓팅 장치
DE102011105697B4 (de) Bandstraffer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DE3705126C2 (zh)
CH364283A (de) Ringförmiger Stollenausbaurahmen aus Stahlsegmenten
WO2011073152A1 (de) Tragmittelendverbindung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DE8219546U1 (de) Schleifzylinder
DE202017002331U1 (de) Auflaufbremse mit einem in der Zugstange integrierten und verbundenen hydraulischen Zylinder mit Arbeitskolben bzw. Kolbenstange, welche mit dem Deichselgehäuserohr verbunden, über ein Langloch in der Zustange betätigt wi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