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6784B -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6784B
CN102596784B CN200980162164.1A CN200980162164A CN102596784B CN 102596784 B CN102596784 B CN 102596784B CN 200980162164 A CN200980162164 A CN 200980162164A CN 102596784 B CN102596784 B CN 102596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pe
main rope
elastomeric overmold
overmold body
peripher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1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6784A (zh
Inventor
肥田政彦
光井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6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6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6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6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悬吊升降体的主绳索与套管连接。在套管的外周部设置有凸部和凹部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套管的外周部被弹性包覆体包覆。在弹性包覆体的内周部,在弹性包覆体将套管的外周部包覆起来的状态下形成有与套管侧嵌合部嵌合的包覆体侧嵌合部,在所述套管设置有供所述主绳索通过的主绳索通孔,所述主绳索在啮入到所述主绳索通孔的内表面和楔块之间的状态下与所述套管连接。

Description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具有与悬吊升降体(例如轿厢或对重等)的主绳索连接的套管(Socket),且安装于升降体或井道内的固定部材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下述这样的电梯装置:将多个主绳索固定件排列安装在轿厢的上部,利用分别与各主绳索固定件连接的多个主绳索来悬吊轿厢。各主绳索固定件具有与主绳索的端部连接的套管。而且,各主绳索固定件经由弹簧安装于轿厢。因此,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存在下述可能:在升降轿厢时,各主绳索固定件倾斜而导致套管彼此接触,从而产生噪音。
以往,为了防止套管彼此接触所产生的噪音,提出了一种将具有比套管的宽度尺寸大的尺寸的弹性块安装于各主绳索的电梯用绳索装置。弹性块配置在主绳索固定件的附近。在各主绳索固定件倾斜时,通过使弹性块首先彼此接触来防止套管彼此接触(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以往,为了防止套管彼此接触所产生的噪音,还提出了一种利用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部材将套管的整个外周面覆盖起来的电梯用绳索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34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将弹性块安装于各主绳索的现有的电梯用绳索装置中,为了将弹性块安装至主绳索而需要安装件(例如螺栓等),因此,弹性块的安装作业会花费工夫,并且成本也会增加。
而且,在利用弹性部材将套管的整个外周面覆盖起来的现有的电梯用绳索装置中,通过使难以滑动的弹性部材彼此反复接触,可能会使弹性部材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弹性部材从套管脱落。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能够防止套管彼此接触所产生的噪音,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性包覆体从套管脱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包括:套管,其与悬吊升降体的主绳索连接,并且在该套管的外周部设置有凸部和凹部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和弹性包覆体,其包覆套管的外周部,并且在将套管的外周部包覆起来的状态下,在该弹性包覆体的内周部形成有与套管侧嵌合部嵌合的包覆体侧嵌合部;在所述套管设置有供所述主绳索通过的主绳索通孔,所述主绳索在啮入到所述主绳索通孔的内表面和楔块之间的状态下与所述套管连接。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中,套管侧嵌合部形成于套管的外周部,在弹性包覆体将套管的外周部包覆起来的状态下,在弹性包覆体的内周部形成有与套管侧嵌合部嵌合的包覆体侧嵌合部,因此,能够利用弹性包覆体防止互相相邻的套管彼此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因套管彼此接触而产生噪音。而且,即使安装于互相相邻的套管的弹性包覆体彼此接触,也能够利用套管侧嵌合部阻止弹性包覆体相对于套管的移位,从而能够使弹性包覆体相对于套管的位置难以偏移。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性包覆体从套管脱落。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将弹性包覆体安装至套管的安装件,因此还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第1主绳索固定装置的重要部位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第1主绳索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套管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的弹性包覆体从套管脱落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的套管和弹性包覆体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弹性包覆体从套管脱落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的重要部位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将轿厢(升降体)2和对重(升降体)3设置成能够升降。而且,在井道1内设置有曳引机(驱动装置)4,所述曳引机(驱动装置)4产生使轿厢2和对重3升降的驱动力。
曳引机4具有:包含马达的曳引机主体(驱动装置主体)5;和通过曳引机主体5旋转的驱动绳轮6。在驱动绳轮6绕挂有多根主绳索7。轿厢2和对重3被各主绳索7悬吊着。
在轿厢2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轿厢悬吊轮8,在对重3的上部设置有对重悬吊轮9。在井道1内的上部固定有水平配置的固定梁10。在固定梁10安装有轿厢侧反绳轮11、对重侧反绳轮12以及一对主绳索固定装置13、14。
各主绳索固定装置13、14分别具有:金属制成的多个套管15,其分别与各主绳索7连接;金属制成的多个杆16,其被分别安装各套管15,并通过在固定梁10设置的贯穿孔;以及多个弹簧(弹性体)17,其被压缩在设置于杆16的端部(上端部)的弹簧支承部16a和固定梁10之间,承受来自主绳索7的力。
各主绳索7的一端部分别与一个主绳索固定装置13的各套管15连接。各主绳索7的另一端部分别与另一个主绳索固定装置14的各套管15连接。各主绳索7从一个主绳索固定装置13开始按照各轿厢悬吊轮8、轿厢侧反绳轮11、驱动绳轮6、对重侧反绳轮12以及对重悬吊轮9的顺序被绕挂,并到达另一个主绳索固定装置14。即,将轿厢2和对重3的悬吊方式设定为2:1绕绳方式。轿厢2和对重3通过使驱动绳轮6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
图2是示出图1的主绳索固定装置13的重要部位主视图。而且,图3是示出图2的主绳索固定装置13的侧视图。并且,主绳索固定装置14的结构也与主绳索固定装置13的结构相同。在图中,各杆16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因此,各套管15也与各杆16之间的间隔相对应地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由于各杆16被弹簧17支承,因此,当使轿厢2和对重3升降时,各杆16有时会向使各套管15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向倾斜。
套管15的径向截面积(与杆16的中心轴线A(图3)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在套管15的中间部达到最大。因此,在套管15的外周部中,作为距离杆16的中心轴线A最远的部分的径向顶部15a位于套管15的中间部。而且,在套管15设置有供主绳索7通过的主绳索通孔18。主绳索通孔18具有:主绳索侧开口部18a,其位于套管15的末端部(套管15的远离杆16的一侧的端部);和杆侧开口部18b,其设置于比径向顶部15a靠近杆16的位置。主绳索通孔18的径向截面积在套管15的末端部达到最小,并且随着接近杆16而连续变大。
将楔块(楔子)19从杆侧开口部18b插入主绳索通孔18内。主绳索7通过卷绕在楔块19的外周部而翻转。主绳索7的卷绕于楔块19的部分与楔块19一起被拉入到主绳索通孔18内,由此使得主绳索7啮入到主绳索通孔18的内表面和楔块19之间。主绳索7在啮入到主绳索通孔18的内表面和楔块19之间的状态下与套管15连接。
图4是示出图3的套管15的放大图。在图中,在套管15的外周部,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形成有向套管1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0。凸部20以沿着套管15的周向围绕套管15的方式配置成环状。而且,凸部20配置在套管15的中间部和末端部之间的位置。而且,将从杆16的中心轴线A至凸部20的突出端部的距离D1设定得比从杆16的中心轴线A至套管15的径向顶部15a的距离D2小
套管15的外周部与凸部20一同被由能够伸缩的弹性材料(例如作为高分子材料的橡胶等)构成的管状的弹性包覆体21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中被弹性包覆体21包覆的部分是在杆16倾斜时套管15彼此接触的可能性较高的部分。在本例中,弹性包覆体21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中的从套管15的包含径向顶部15a的中间部至套管15的末端部的部分。
弹性包覆体21以被套管15弹性地扩展开的状态安装于套管15的外周部。即,弹性包覆体21向勒紧套管15的方向产生弹性回复力,并借助于该弹性回复力保持在套管15的外周部。
由于弹性包覆体21被套管15扩展开而使得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弹性包覆体21将套管15的外周部包覆起来的状态下,弹性包覆体21沿着凸部20的形状弹性变形,由此,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22作为包覆体侧嵌合部形成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
接下来,对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时的顺序进行说明。在将主绳索7与套管15连接之前,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在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时,首先,克服弹性包覆体21的弹性回复力一边扩展弹性包覆体21的开口部分,一边将套管15插入弹性包覆体21内。然后,使弹性包覆体21的开口部分收缩,使弹性包覆体21弹性地收缩。由此,使得套管15的外周部被弹性包覆体21包覆。此时,在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由于弹性包覆体21的弹性变形而产生沿着凸部20的形状形成的凹部22。
在将弹性包覆体21包覆于套管15后进行主绳索7与套管15的连接。并且,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的作业可以在制造工厂内进行,也可以在电梯的设置现场进行。
在这样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中,凸部(套管侧嵌合部)20形成于套管15的外周部,在弹性包覆体21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的状态下,在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形成有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包覆体侧嵌合部)22,因此,能够利用弹性包覆体21防止互相相邻的套管15彼此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因套管15彼此接触而产生噪音。而且,即使安装于互相相邻的套管15的弹性包覆体21彼此接触,也能够利用凸部20阻止弹性包覆体21相对于套管15的移位,从而能够使弹性包覆体21相对于套管15的位置难以偏移。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脱落。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的安装件,因此还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大幅减小弹性包覆体21的设置空间,从而还能够实现主绳索固定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而且,弹性包覆体21向勒紧套管15的方向产生弹性回复力,并利用该弹性回复力保持在套管15的外周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脱落。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凸部20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形成于套管15的外周部,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22作为包覆体侧嵌合部产生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但也可以使凹部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形成于套管15的外周部,并使与凹部嵌合的凸部作为包覆体侧嵌合部借助弹性包覆体21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
而且,在上述的示例中,只有套管15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被弹性包覆体21包覆,但也可以利用弹性包覆体21将套管15的整个外周部包覆起来。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弹性包覆体21沿着凸部20的形状弹性变形,来在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产生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22,但也可以使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预先形成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
即,图5是示出在利用弹性包覆体21包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的套管15的外周部之前的状态的主视图。在图中,在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通过加工弹性包覆体21而预先形成有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31作为包覆体侧嵌合部。而且,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预先形成为与套管15的外周部的形状相一致。即,将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预先加工成分别与套管15的外周部和凸部20嵌合的形状。
通过使凹部31与凸部20嵌合来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通过使凹部31从凸部20脱离来将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卸下。即,弹性包覆体21能够相对于套管15进行装卸。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由于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31预先形成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因此,通过将凹部31与凸部20嵌合,能够容易地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的适当位置。
并且,在上述的示例中,凸部20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形成于套管15的外周部,与凸部20嵌合的凹部31作为包覆体侧嵌合部预先形成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但也可以使凹部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形成于套管15的外周部,并使与凹部嵌合的凸部作为包覆体侧嵌合部预先形成于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
实施方式3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的套管和弹性包覆体的侧视图。在图中,在套管15的末端部,作为限制部形成有向套管1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41。凸部41以沿着套管15的周向围绕套管15的方式配置成环状。
弹性包覆体21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中的从包含径向顶部15a的中间部至末端部近前的部分。即,弹性包覆体21避开凸部41地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凸部41露出。
凸部41在套管15的长度方向(沿着杆16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支承着弹性包覆体21。由此,弹性包覆体21朝向从套管15脱落的方向的移位被凸部41限制。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7是示出在利用弹性包覆体21包覆图6的套管15的外周部之前的状态的主视图。如图所示,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被预先加工成与套管15的外周部的形状相一致。在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时,一边使弹性包覆体21弹性变形,一边将套管15从末端部侧插入到弹性包覆体21内。将套管15插入到弹性包覆体21内直至凸部41露出。
在这样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中,在套管15的外周部形成有凸部41,弹性包覆体21避开凸部41地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弹性包覆体21朝向从套管15脱落的方向的移位被凸部41限制,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脱落。而且,能够减小弹性包覆体21的设置空间,从而也能够实现主绳索固定装置13、14整体的小型化。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的安装件,因此还能够降低成本。
并且,在上述的示例中,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被预先加工成与套管15的外周部的形状相一致,但也可以利用弹性包覆体21的弹性变形来使弹性包覆体21的内周部的形状成为沿着套管15的外周部的形状。这样,能够使弹性包覆体21产生朝向勒紧套管15的方向的弹性回复力,从而能够使弹性包覆体21相对于套管15更加难以偏移。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在所有的套管15都安装有弹性包覆体21,但由于只要在各套管15之间介入有弹性包覆体21即可,因此,也可以仅在各套管15中的一部分套管15安装弹性包覆体21。
即,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的重要部位主视图。在图中,各套管15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弹性包覆体21仅设置在互相相邻的套管15中的任意一方。在该示例中,仅在3个套管15中的位于中央的套管15设置有弹性包覆体21。因此,位于两侧的两个套管15的外周部完全露出。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中,由于仅在互相相邻的套管15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弹性包覆体21,因此,能够防止套管15彼此接触所产生的噪音。而且,即使杆16发生倾斜,由于树脂制成的弹性包覆体21和金属制成的套管15接触,因此,能够使弹性包覆体21受到的摩擦力为比弹性包覆体21彼此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小的摩擦力。由此,能够使弹性包覆体21相对于套管15难以偏移,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脱落。而且,由于不用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所有的套管15也行,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还能够实现主绳索固定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在上述的示例中,凸部20作为套管侧嵌合部设置于套管15的外周部,但没有凸部20也行。即使这样,由于弹性包覆体21和套管15相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比弹性包覆体21彼此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小,因此弹性包覆体21相对于套管15难以偏移,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脱落。
而且,在上述的示例中,套管15和弹性包覆体21的结构形成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但也可以使套管15和弹性包覆体21的结构形成为与实施方式2或3相同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弹性包覆体21弹性变形来将弹性包覆体21设置于套管15的外周部,但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来将弹性包覆体21设置于套管15的外周部。在这种情况下,将构成弹性包覆体21的材料设定为热塑性树脂。而且,在注塑成型中,将套管15插入到型箱内,并将液状树脂注入套管15的外周部和型箱的内周部之间的空间,然后经过冷却而形成凝固的树脂作为弹性包覆体21。即使这样,也能够利用弹性包覆体21容易地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弹性包覆体21弹性变形来将弹性包覆体21设置于套管15的外周部,但也可以使构成弹性包覆体21的材料为受热收缩的树脂,利用热收缩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的外周部。这样,仅通过对弹性包覆体21加热就能够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至套管15的外周部,能够使利用弹性包覆体21包覆套管15的外周部的作业比较容易。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透明材料来构成弹性包覆体21。这样,能够在将弹性包覆体21安装于套管15的状态下对套管15有无异常(例如裂纹等)进行目视检查。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阻燃性的材料来构成弹性包覆体21。这样,能够抑制火灾的发生,即使在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火势蔓延。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弹性包覆体21能够相对于套管15进行装卸,但也可以经由粘结剂将弹性包覆体21粘接于套管15的外周部。这样,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性包覆体21从套管15脱落。
而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轿厢2和对重3的悬吊方式为2:1绕绳方式,但也可以将轿厢2和对重3的悬吊方式设定为1:1绕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将与主绳索7的一端部连接的一个主绳索固定装置13安装于轿厢2,将与主绳索7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另一个主绳索固定装置14安装于对重3。
标号说明
2:轿厢(升降体);3:对重(升降体);15:套管;20:凸部(套管侧嵌合部);21:弹性包覆体;22、31:凹部(包覆体侧嵌合部);41:凸部(限制部)。

Claims (9)

1.一种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所述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包括:
套管,其与悬吊升降体的主绳索连接,并且在该套管的外周部设置有凸部和凹部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套管侧嵌合部;和
弹性包覆体,其包覆所述套管的外周部,并且在将所述套管的外周部包覆起来的状态下,在该弹性包覆体的内周部形成有与所述套管侧嵌合部嵌合的包覆体侧嵌合部;
在所述套管设置有供所述主绳索通过的主绳索通孔,
所述主绳索在啮入到所述主绳索通孔的内表面和楔块之间的状态下与所述套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通过加工所述弹性包覆体而在所述弹性包覆体的内周部预先形成有所述包覆体侧嵌合部。
3.一种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所述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包括:
套管,其与悬吊升降体的主绳索连接,并且在该套管的外周部设置有凸部;和
弹性包覆体,其避开所述凸部地包覆所述套管的外周部,并且该弹性包覆体朝向从所述套管脱落的方向的移位被所述凸部限制;
在所述套管设置有供所述主绳索通过的主绳索通孔,
所述主绳索在啮入到所述主绳索通孔的内表面和楔块之间的状态下与所述套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包覆体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并通过注塑成型而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包覆体由受热收缩的树脂构成,并通过热收缩而安装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包覆体朝向勒紧所述套管的方向产生弹性回复力,并借助于所述弹性回复力而保持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包覆体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包覆体由阻燃性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包覆体经由粘结剂粘接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部。
CN200980162164.1A 2009-10-29 2009-10-29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Active CN102596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8597 WO2011052057A1 (ja) 2009-10-29 2009-10-29 エレベータの主索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6784A CN102596784A (zh) 2012-07-18
CN102596784B true CN102596784B (zh) 2015-07-08

Family

ID=4392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164.1A Active CN102596784B (zh) 2009-10-29 2009-10-29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95207A4 (zh)
JP (1) JPWO2011052057A1 (zh)
KR (1) KR101363191B1 (zh)
CN (1) CN102596784B (zh)
WO (1) WO20110520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35070B1 (de) * 2012-12-18 2016-12-07 Inventio AG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ausgleichselement einer aufzugsanlage
CN105035912A (zh) * 2015-09-08 2015-11-11 布劳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轿厢绳头座
CN108861954A (zh) * 2017-05-11 2018-11-23 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梯的曳引带及包括该曳引带的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70056U (zh) * 1976-11-12 1978-06-12
JPS59141597U (ja) * 1983-03-09 1984-09-2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ワイヤ−ロ−プの端末部
JPS6072462U (ja) * 1983-10-21 1985-05-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巻上ロ−プ留め保護具
JPH08109586A (ja) * 1994-08-12 1996-04-30 Kunio Ichikawa ロープの表示・被覆構造
JP3958854B2 (ja) * 1997-12-26 2007-08-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帯、紐状体の端末カバー
JP4324484B2 (ja) * 2004-01-07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
JP2006143435A (ja) 2004-11-22 2006-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ロープ装置
JP2006244443A (ja) * 2005-03-03 2006-09-14 Yasuhiro Tomita 二輪車等のクラッチやブレーキのレバーの被覆
CN100564221C (zh) * 2005-05-27 2009-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绳头组合装置
JP4169750B2 (ja) * 2005-07-28 2008-10-22 ゼット株式会社 球技用バットの形成方法
JP2009202453A (ja) * 2008-02-28 2009-09-10 Pilot Corporation 筆記具の軸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52057A1 (ja) 2013-03-14
CN102596784A (zh) 2012-07-18
EP2495207A4 (en) 2014-12-17
EP2495207A1 (en) 2012-09-05
KR20120041244A (ko) 2012-04-30
WO2011052057A1 (ja) 2011-05-05
KR101363191B1 (ko)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8848A (zh) 稳定杆衬套附接组件
CN101663222B (zh) 电梯传送带、生产这种电梯传送带的方法以及具有这种传送带的电梯设备
CN102596784B (zh) 电梯的主绳索固定装置
CN105579379A (zh) 绳索端头组件和电梯
CN101112955A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电梯
US20110108372A1 (en) Tension member and polymer jacket assembly including a geometry stabilizer in the jacket
CN102741581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气动弹簧装置
EP1028082A2 (en) Elevator system
CN104350301A (zh) 用于监控制动衬片磨损的监控装置的接触导体的固定装置
KR101561048B1 (ko) 케이블 트레이
JP2006335567A (ja) 数本のケーブルを接続する、機械的にプラスの接続部を有する支持手段
CN103159116B (zh) 平型复合钢带导向滑轮
CN106276561A (zh) 自动扶梯梯级的防跳止动机构及自动扶梯
US9555579B2 (en) Tension member and polymer jacket assembly including a geometry stabilizer in the jacket
KR102289360B1 (ko) 송전케이블용 행거
CN109572637B (zh) 一种汽车储水箱悬浮吊架及储水箱安装结构
CN203754234U (zh) 一种吊管机吊钩组件用安全装置
CN106043343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水平梁防脱吊挂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轨道车辆
JP3186502U (ja) 車両用のタイヤチェーン
CN103112772A (zh) 一种乘客电梯的新型曳引方法
CN102535643A (zh) 一种用于连接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组件
CN211308334U (zh) 扶手支架、扶手总成和车辆
CN203713878U (zh) 一种磨耗套
CN217214216U (zh) 一种耐弯折汽车线缆
JP2022042382A (ja) 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