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5004C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5004C
CN100545004C CNB2004100974397A CN200410097439A CN100545004C CN 100545004 C CN100545004 C CN 100545004C CN B2004100974397 A CNB2004100974397 A CN B2004100974397A CN 200410097439 A CN200410097439 A CN 200410097439A CN 100545004 C CN100545004 C CN 1005450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ous body
rolling stock
car
tread portion
gang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74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8657A (zh
Inventor
浅贺哲也
松村宽
铃木久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ransport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Tokyu C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u Car Corp filed Critical Tokyu Ca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8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8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0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00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2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for carri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3/00Construction of steps for railway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vehicle sides, e.g. clearance lights
    • B60Q1/323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vehicle sides, e.g. clearance lights on or for doors
    • B60Q1/32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vehicle sides, e.g. clearance lights on or for doors for signalling that a door is open or intended to be open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13/00Other auxiliaries or accessories for railways
    • B61K13/04Passenger-warning devices attached to vehicles; Safety device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s to passengers when entering or leaving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铁路车辆中所设置的鞋底摩擦部(10)具有,作为脚踏板功能的大体水平状的踏板部(11)。而且,由于在设置于该踏板部(11)的外端的发光体保持部(12)内收容有发光体部(14),所以通过发光体部(14)的点亮或熄灭,可以在车辆一侧提醒在站台的边缘与车辆(1)之间存在有间隙和台阶差,而且,也能够对残疾人及高龄者明确指出车辆出入口(4)的存在。特别是在站台上没有明确指明出入口(乘降口)的位置的情况下非常有效。所以,采用这样的鞋底摩擦部(10),作为顺利乘降的设备极为有效,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务人员与乘客的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实施种种针对乘客等的安全对策。例如,在目前一般使用的铁路车辆中,在车体的出入口安装有开关自如的自动或手动车门,在出入口的地板侧固定有鞋底摩擦部(足下摩擦部),该鞋底摩擦部有助于防止在乘客从出入口乘降时的地板面的磨损,并增加了其强度,以及防止乘客脚下打滑。(例如,参照特开2000-108898号日本公开专利公报)。
所述的目前在铁路车辆中所使用的鞋底摩擦部,照顾到乘客的乘降而具有适当的形状,通过防止打滑,谋求确保乘客乘降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然而,在站台与车辆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与台阶差。但是作为使乘客意识到这一点,或向残疾人及高龄者明确指明车辆出入口的存在的对策,虽然在站台一侧存在,但在车辆一侧却未采取任何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乘客及乘务人员乘降时能够确保安全的车辆。
本发明中的车辆具有,用于开闭设置在车体上的出入口的车门,及沿所述出入口的下缘设置的射出光的发光体部。
根据该车辆,通过发光体部的点亮或熄灭,能够在车辆一侧提醒在站台的边缘与车辆之间存在间隙及台阶差。所以能够提高乘客及乘务人员乘降时的安全。
所述发光体部在车外侧优选沿所述出入口的下缘设置。而且,所述发光体部优选向上方射出光。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明确表示出入口下边缘的位置。
本发明的车辆还优选具有,用于将所述发光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具有与所述车体大体平行固定的平板状的踏板部,及被设置于所述踏板部的外端,且从所述踏板部向下方突出的,提供用于收容所述发光体部的空间的发光体保持部。
即,保持装置具有作为脚踏功能的大体水平的平板状的踏板部。而且,由于在被设置于该踏板部的外端的发光体保持部内收容有发光体部,所以通过发光体部的点亮或熄灭,能够在车辆一侧提醒在站台边缘与车辆之间存在有间隙及台阶差。而且,还能够对残疾人及高龄者明确指明车辆的出入口的存在。特别是在站台上未明确指出出入口(乘降口)的位置的情况下,更为有效。所以,这样的保持装置的采用,不仅作为顺利乘降的设备极为有效,而且在确保乘务人员与乘客的安全性上也极为有效。而且,由于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保持装置在车体上固定发光体部,所以发光体部的操作处理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车内侧的地板面和踏板部的上面被沿规定的基准面设置。由于根据这样的结构,减小了踏板部与车内一侧地板面之间的台阶差,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出入口附近的安全性。本发明的车辆还优选具有支撑所述踏板部的支撑面,且所述支撑面被设置于所述规定的基准面的下方。通过该支撑面的采用,能够使车内侧的地板面与踏板部的上面容易地沿着上述规定的基准面。
在本发明的车辆中,发光体保持部优选在所述车体的外侧,比所述地板面向下方突出。由于根据这样的结构,发光体保持部不会在出入口造成障碍,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车辆中,最好在所述踏板部的上面形成凹凸形状的防滑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通过发光体部的点亮或熄灭而提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在脚下容易打滑的雨雪天气也能够确保安全性。
而且,本发明的车辆,还优选具有用于收容被设置于所述发光体部的连接端子的连接收存箱,该连接收存箱对于所述车体的侧板可自由装卸。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如果从车体上卸下连接收存箱的话,就能够解除从发光部延伸出的连接端子和从车体侧延伸出的连接端子之间的连结,所以能够容易处理检修时光源的灯泡断电。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中,优选在所述发光体保持部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空间内收容长方体状的所述发光体部的开口部;所述发光体部优选具有:在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LED,及收容LED的框体;所述框体优选具有隔离形成于所述框体内的上部且收容LED的水密性光源收容空间、与形成于所述框体内的下部且收容螺丝座的螺丝收容空间的隔离壁;在与设置于所述螺丝座上的内螺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螺丝贯通孔的底壁;以及透过从所述LED所射出的光的上壁。
由于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发光体保持部上设置有开口部,所以发光体部的装卸容易。所以,成为了能够容易处理光源灯泡断电的结构。而且,通过在光源中采用LED,能够容易地控制其点亮或熄灭。并且,在框体内,通过隔离壁隔离光源收容空间与螺丝收容空间。所以,在通过螺丝将发光体部固定于发光体保持部时,不会发生从螺丝贯通孔及内螺纹部所侵入的水通过隔离壁到达光源收容空间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收容于光源收容空间内的LED的断路。
而且,本发明的车辆,具有进行用于从发光体部射出光的电流供给控制的发光控制部;所述发光控制部优选具有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在接受用于能进行所述开门动作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发光体部供给电流,在接受用于能进行所述关门动作的关闭信号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发光体部的电流供给;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车门关闭时停止对所述发光体部供给电流,在所述车门打开时向所述发光体部供给电流。
因为根据这样的结构,如果可能通过手动将门打开的话,就向发光体部供给电流,而在门关闭时停止对发光体部的电流供给,所以能够抑制不必要的电力消耗。而且,由于在可能通过手动打开门的动作时向发光体部供给电流,所以发光体部能够在车门打开之前发光。另外,最好所述第一开关线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线路,被并联设置在电位线与发光体部的输入端子之间。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中,所述发光控制部优选具有第三开关线路,其在所述车体的室内用照明为点亮时,停止向所述发光部的电流供给。由于根据这样的结构,仅在车体的室内照明用的灯点亮时,才有可能向发光体部供给电流,所以能够抑制不必要的电力消耗。而且,仅在夜间等特定需要发光部发光时,可能向发光体部供给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铁道车辆中使用了鞋底摩擦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鞋底摩擦部固定于出入口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鞋底摩擦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鞋底摩擦部的立体图。
图6是鞋底摩擦部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鞋底摩擦部的其他使用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为了控制从LED射出的光的发光控制部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车辆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的立体图。在图1所示的铁路车辆1中车体2的侧板3上,形成矩形的出入口4及窗口6。在各出入口4处,安装有以自动或手动开关的两种打开方式的门7。
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在门7的下端螺纹固定有导向片9,通过将导向片9插入设置在地板S侧的直线导向沟槽8内,从而达到无障碍。
在这样的出入口4处设置有保持装置,即鞋底摩擦部(足下摩擦部)10。鞋底摩擦部10是为了达到无障碍的部件,该鞋底摩擦部10被固定于室外一侧。例如,鞋底摩擦部10有助于防止到在从出入口乘降时地板面S的磨损,并增加地面强度,以及防止乘客等脚下打滑。
如图4及图5所示,鞋底摩擦部10具有平板状的踏板部11。踏板部11,例如可以由铝或不锈钢制成。该踏板部11在出入口4的地板S一侧遍及出入口4的大致整个宽度延伸。
在该踏板部11的上面,形成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凹凸状的防滑部11a。即,在踏板部11的上面,与出入口4的宽度方向同向延伸的凹部及凸部,被交替设置在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通过该防滑部11a,即使是在脚下易打滑的雨雪天气,也能够确保安全性。
而且,在鞋底摩擦部10的踏板部11上形成有贯通孔11b。踏板部11被通过螺丝15固定于侧出入口框架B上。该侧出入口框架B在地面S一侧划出出入口4,且其向车长方向延伸。
踏板部11与地板S大体配置于同一平面。即,踏板部11沿规定的基准面设置,车内一侧的地板S的上面(地板面)也沿规定的基准面设置。具体些说,侧出入口框架B的上面成为支撑踏板部11的支撑面,且该支撑面被设置在上述规定基准面的下方。通过在该支撑面支撑踏板部11,减少了踏板部11的上面与地板面之间的台阶差,从而达到无障碍(参照图3)。
在这样的踏板部11的外端,与其一体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发光体保持部12。即,发光体保持部12被设置于车外侧的地板面的下方。
发光体保持部12提供有收容发光体部14的空间。在该发光体保持部12的上部,形成有与踏板部11的长度大体相同的长方形的开口部13,并通过该开口部13,将长方形的发光体部14收容于上述空间。即,发光体部14被沿着向出入口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该出入口4的下端设置于车外侧,并且向上方射出光。
从该发光体部14的一端延伸有连接用绝缘电线16。在该连接用绝缘电线16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端子17。而且,在连接端子17的下端,与其一体形成有舌片12a。舌片12a与位于出入口4下方的侧板3的一部分相接。该舌片12a具有与发光体部14大体相同的长度,并通过与侧板3的表面相接,达到稳定发光体保持部12的目的(参照图3)。另外,虽然该发光体保持部12比侧板3更向外突出,但是该突出量应在车辆的车辆限度以内。
进而,在发光体保持部12的一端设置有延长部12b,并在该发光体保持部12上,形成有连通延长部12b内的空间与发光体保持部12的开口部13的连通孔18。该连通孔18具有能够使连接端子17贯通的大小。发光体部14侧的连接端子17,沿侧板3地通过延长部12b的空间被导出至外部,并且与从侧板3的开口3a导出至外部的电力供给侧绝缘电线19的连接端子20相连接。
而且,被配置在室外一侧的连接端子17、20,被通过金属制的连接器收容箱21所覆盖,连接器收容箱21的下端被稳定连接在延长部12b的上端。而且,该连接器收容箱21被通过螺丝22固定于车体2的侧板3上,并且可相对侧板3自由装卸。由此,能够根据需要从车体2上卸下连接器收容箱21。所以,如果以卸下连接器收容箱21的状态,断开发光体部14的连接端子17与车体2一侧的连接端子20之间的连接的话,就能够从发光体保持部12的开口部13拉出发光体部14,即使是在发光体部14的LED(光源)23中发生了灯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发光体部14更换为新的发光体部14。
被设置于这样的鞋底摩擦部10上的平板状踏板部11,具有作为乘客出入时脚踏板的功能,由于在设置该踏板部11的外端的发光体保持部12内设置有发光体部14,所以通过发光体部14内的LED(光源)23的点亮或熄灭,能够在车辆1一侧表明在站台的边缘与车体2之间存在有间隙及台阶差,也能够对残疾人或高龄者明确指出车辆1的出入口4的存在。特别是在站台上未明确指出车辆1的出入口(乘降口)4的位置的情况下更为有效。所以,这样的鞋底摩擦部10的采用,作为顺利乘降的设备极为有效,对进一步确保乘务人员与乘客的安全性也极为有效。
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发光体部14具有半透明的树脂制的框体25。该框体25形成为截面矩形的长方体状,且收容于发光体保持部12所提供的上述空间。而且,在该框体25内收容有在收容车门7的延长方向、即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单列且等间隔配置的高亮度型的白色LED(光源)23。而且,从各LED 23所射出的光,透过框体25的半透明上壁25a。
在发光体部14的框体25内,形成有上部沿车长方向延伸的水密型光源收存空间26和下部沿车长方向延伸的螺丝收容空间27。光源收存空间26与螺丝收容空间27被隔离壁28所分隔开,在框体25内形成上下两层结构。
而且,在光源收容空间26内收容有多个LED 23。LED 23例如是白色的LED,设置有50个左右。LED 23在基板29上被整齐地固定为一列。而且,通过将该基板29从框体25的横向插入在框体25内形成的插入沟槽30内,将LED 23固定于框体25。而且,通过将串连的多个LED23作为一组,再将各组并联电气接线,避免在基板25上并列的多个LED 23在断路时全部熄灭,进一步确保安全性。
而且,在螺丝收容空间27内收容有金属制的螺丝座31,该螺丝座31被连接固定于框体25的底壁25b。该螺丝座31在规定位置具有内螺纹31a。而且,在框体25的底壁25b上,在与内螺纹部3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纹通孔32,在发光体保持部12的底壁12c上,在对应于螺纹通孔32的位置上形成贯通孔33。所以,通过将从下方插入贯通孔33及螺纹通孔32内的螺丝35,螺纹固定于螺丝座31的内螺纹31a上,能够将发光体部14固定于发光体保持部12。
这样,由于发光体部14能够相对发光体保持部12可自由装卸,所以能够容易地处理LED 23的灯的损坏。而且,通过在光源23中采用LED,使点亮或熄灭的控制变得容易。而且,由于框体25被隔离壁28分割为光源收存空间26与螺丝收容空间27,所以在通过螺丝35将发光体部14固定于发光体保持部12时,从螺纹通孔32及内螺纹31a所侵入的水不会经隔离壁28到达光源收存空间26,能够防止LED 23的断路。
另外,将发光体部14固定于发光体保持部12,在发光体部14的框体25与发光体保持部12的内壁之间填充缓冲材料36,防止发光体部14的晃动。又在框体25与发光体保持部12的间隔填充密封材料37。
而且,虽然LED 23的点亮控制能够根据希望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考虑到乘客的安全性,优选在车门7打开之前使LED 23点亮,在门7完全关闭之后LED 23熄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固定于车门7上端的车门开关40(参照图1)和固定于车体2一侧的限位开关41(参照图1)的协同动作,进行LED 23的开灯/熄灯,使得与车门7的开闭相连动的控制变得容易。而且,也可以是在车门7的开关动作时熄灭LED 23。而且,也可以是在异常时乘客通过手动将车门7打开的情况下点亮LED 23。
图8是表示控制从LED射出的光的发光控制部的一例的图。图8所示的发光控制部60具有,开关(第三开关电路)62、电源电路64、开关(第二开关电路)66、开关(第一开关电路)68,以及开关70。在具有图8所示发光控制部60的车辆1中,车门7是通过手动打开的。而且,在该车辆1中,通过乘务人员对驾驶室内设置的操作面板80的释放按钮82的操作,车门7可由手动打开,通过乘务人员对该操作面板80的关闭按钮84的操作,车门7进行自动关闭动作。
开关62的一个的端子被连接于第一电源线72。对第一电源线72,例如供给110V的电力。开关62的另一个端子,被连接于电源线路64,电源线路64被连接在第二电源线74上,将流经开关62所接受的电力,例如变换为24V电压的电力。
开关62是与室内灯的开(ON)/关(OFF)相连动的开关,其在室内灯打开的情况下变为开(ON),并且将来自第一电源线72的电力供给电源装置64。所以,发光控制部60,能够仅在特别需要LED 23发光时的夜间才对LED23供给电流。
从电源线路64延伸正、负的电位线76、78,在正电位线76上连接有开关66的一个的端子及开关68的一个的端子。
开关66是与车门7的开闭相连动的开关,其在车门7关闭的状态下为关(OFF),切断电流,其在门7打开的状态下为开(ON),使电流通过。例如,在车门开关40与限位开关41相接触时,开关66通过接受从限位开关41所输出的信号成为开(ON)。
开关68是与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上述操作面板80的释放按钮82及关闭按钮84相连动的开关。开关68在释放按钮82被按下的情况下,接受从控制部86所输出的释放信号而成为开(ON),使电流通过。另一方面,开关68在关闭按钮84被按下的情况下,接受从门控制部86所输出的关闭信号,而成为关(OFF),切断电流。
在开关68上连接有开关70,该开关70是在该车辆1的车门7发生故障、门关闭的情况下,其成为关(OFF)的开关。
在发光控制部60中,在LED 23的正极上,并联连接有包含开关68及开关70的线路和包含开关66的线路,LED23的负极被连接于第二电位线78。
以下,对具有该结构的发光控制部60的作用加以说明。这里,开关62及开关70作为开(ON)的开关。在车辆1行走时车门7关闭,且车门7不能被进行手动操作(供给关闭信号的状态)。所以,开关66及开关68成为关(OFF),不向LED 23供给电流。所以,在该状态下,LED 23不射出光。
如果在向站台的停车时等,由乘务人员等将按下操作面板80的释放按钮82的话,就输出释放信号,车门7能通过手动进行打开。开关68通过接受该释放信号而成为开(ON)。由此,通过包含开关68的线路向LED 23供给电流。所以,发光控制部60,如果车门7能够通过手动被打开的话,就通过在车门7被乘客等打开之前使LED 23发光,能够在门7由手动进行打开动作开始的同时乘客被提醒出入口的存在。
而且,如果手动将门7打开的话,开关66就成为开(ON)。如果在该状态下,按下操作面板80的关闭按钮84的话,就输出关闭信号,使得接受该关闭信号的开关68成为关(OFF),切断来自包含开关68的线路的电流,开始车门7的自动关闭动作。而且,如果车门7完全关闭的话,接受来自限位开关41的信号的开关66成为关(OFF),切断向LED 23供给的电流。由此,LED 23的发光停止。所以,根据该发光控制部60,由于在成为车门7完全关闭的状态之前,LED 23一直在发光,所以能够使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所希望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目前已存在的鞋底摩擦部44的上面,通过螺丝45固定所述鞋底摩擦部10,从而能够容易地适应于已有的铁路车辆。另外,车门7的导向轨46从地板S侧向外突出,并将导向轨46插入被设置在车门7的下端的导向沟槽47内。而且,在车门7的附近,还可以在室内一侧的鞋底摩擦部位上通过螺丝固定上述鞋底摩擦部10,在这种情况下,发光体保持部12被埋设在地板S内。
而且,树脂制的框体25,可以是透明或是半透明的,也可以为了提高强度,由铝等金属形成框体25。另外,在由树脂或金属构成的框体25为不透明的情况下,上壁25a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或树脂的其它部件而形成。而且,为了提高亮度,还可以在框体25的内壁面上形成反射膜。而且,在两层车辆中所设置的楼梯的各台阶上也可以使用所述鞋底摩擦部10。
以上,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在乘客及乘务人员等乘降时能够进一步确保安全性。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虽然涉及铁路车辆,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铁路车辆,其还可以适用于公共汽车等各种车辆,这一点该行业的人士都能够容易理解。

Claims (11)

1.一种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开闭车体的出入口的车门,沿所述出入口的下缘设置的、射出光的发光体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发光体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保持装置;
该保持装置具有:与所述车体大体平行固定的平板状的踏板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踏板部的外端、且从所述踏板部向下方突出的、提供用于收容所述发光体部的空间的发光体保持部;
在所述发光体保持部的上部,设置有长方体状的用于将所述发光体部收容于所述空间内的开口部,
所述发光体部具有在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成列配置的多个LED,以及收容所述LED的框体,
所述框体具有:用于隔离形成于所述框体内的上部、收容所述LED的水密型光源收存空间和形成于所述框体内的下部、收容螺丝座的螺丝收容空间的隔离壁;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螺丝座上的内螺纹部的位置形成有螺丝插通孔的底壁;以及透过从所述LED射出的光的上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部在车外侧沿所述出入口的下缘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部向上方射出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车内侧的地板面和所述踏板部的上面沿规定的基准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撑所述踏板部的支撑面,
所述支撑面被设置于比所述规定的基准面更靠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保持部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外侧,且设置在比所述地板面更靠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踏板部的上面,形成有凹凸形状的防滑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收容设置于所述发光体部的连接端子的连接收容箱,该连接收容箱相对所述车体的侧板可自由装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进行用于从所述发光体部射出光的电流供给控制的发光控制部,
所述发光控制部具有: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在接受用于可进行所述车门打开动作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发光体部供给电流,在接受用于关闭所述车门的关闭信号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发光体部的电流供给,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车门正在关闭时,停止向所述发光体部供给电流,在所述车门正在打开时,向所述发光体部供给电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并联设置于电位线和所述发光体部的输入端子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控制部还具有在所述车体的室内用照明未点亮时,停止向所述发光部的电流供给的第三开关电路。
CNB2004100974397A 2003-11-18 2004-11-18 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0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8367A JP4095951B2 (ja) 2003-11-18 2003-11-18 鉄道車両
JP2003388367 2003-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8657A CN1618657A (zh) 2005-05-25
CN100545004C true CN100545004C (zh) 2009-09-30

Family

ID=3443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743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004C (zh) 2003-11-18 2004-11-18 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533205B1 (zh)
JP (1) JP4095951B2 (zh)
KR (1) KR101087561B1 (zh)
CN (1) CN100545004C (zh)
DE (1) DE602004014883D1 (zh)
ES (1) ES2308088T3 (zh)
TW (1) TW2005172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7786B2 (ja) * 2005-06-13 2010-12-15 東急車輛製造株式会社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4538379B2 (ja) * 2005-06-13 2010-09-08 東急車輛製造株式会社 ステップライト装置
JP2007099041A (ja) * 2005-10-03 2007-04-19 Tokyo Denso Kk 電車のドアのガイドレール
JP2008174183A (ja) * 2007-01-22 2008-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踏み台一体型発光パネル
JP4913653B2 (ja) * 2007-04-05 2012-04-11 東急車輛製造株式会社 乗降口表示具
KR100827990B1 (ko) * 2007-06-29 2008-05-08 권의용 철도차량 연결통로의 연결 발판 구조
JP5171532B2 (ja) * 2007-10-16 2013-03-2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発光式握り棒
KR200446378Y1 (ko) * 2007-12-20 2009-10-27 김수군 전동차 출입문 이탈 방지편
DE102010004116A1 (de) * 2010-01-07 2011-07-14 TÜV NORD Sys Tec GmbH & Co. KG, 22525 Durchgang für ein Fahrzeug, eine Kabine oder dergleichen
KR101147070B1 (ko) * 2010-10-11 2012-05-17 (주) 첨성시스템 출입문 안전조명장치
EP2581642A1 (en) * 2011-10-13 2013-04-17 Scania CV AB (publ) Stairway configuration for vehicle
AT14212U1 (de) 2014-03-31 2015-06-15 Knorr Bremse Gmbh Division Ife Automatic Door Systems Beleuchtung für Fahrzeugtüren
ES2884126T3 (es) * 2017-06-01 2021-12-10 Jc Disseny Ingenieria I Aplicacions S L Tira de sellado para puertas de vehículos
JP6976149B2 (ja) * 2017-11-27 2021-12-08 株式会社総合車両製作所 鉄道車両
JP2019094019A (ja) * 2017-11-27 2019-06-20 株式会社総合車両製作所 鉄道車両
CN109278778A (zh) * 2018-09-03 2019-01-29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门踏板系统及轨道车辆
DE102020004412A1 (de) * 2020-07-22 2022-01-27 Knorr-Brems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ichtleisteneinrichtung für einen Türflügel eines Einstiegssystems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CN115071766B (zh) * 2022-07-27 2022-11-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间隙缓解装置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548Y2 (zh) 1985-04-03 1989-09-27
GB9708573D0 (en) * 1997-04-29 1997-06-18 Malham Lighting Design Ltd Lighting arrangements
JP4173588B2 (ja) * 1998-10-08 2008-10-29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気密式引戸装置
JP2000219130A (ja) * 1999-01-28 2000-08-08 Shin Karasawa プラットホームの安全表示装置
JP2000255318A (ja) 1999-03-10 2000-09-19 Taisei Seisakusho:Kk 自動車のステップ明示装置
DE20205304U1 (de) * 2002-04-05 2002-07-25 Dwa Deutsche Waggonbau Gmbh Trittstufe für Einstiegsbereich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7286A (en) 2005-06-01
ES2308088T3 (es) 2008-12-01
EP1533205B1 (en) 2008-07-09
EP1533205A1 (en) 2005-05-25
DE602004014883D1 (de) 2008-08-21
JP2005145343A (ja) 2005-06-09
CN1618657A (zh) 2005-05-25
JP4095951B2 (ja) 2008-06-04
KR20050048504A (ko) 2005-05-24
KR101087561B1 (ko) 2011-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5004C (zh) 车辆
CN102036900B (zh) 用于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扶手
US7178956B2 (en) Interior illumination lamp
JP4538379B2 (ja) ステップライト装置
WO2008105871A1 (en) Illuminated elevator door sill
JP2005145344A (ja) ステップライト
CN105818736A (zh) 车辆内部照明装置
JP200808794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表示装置
KR102025549B1 (ko) 점등블록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665805B2 (en) Lighting device
JP3047333B2 (ja) 遠隔制御用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JP2000255953A (ja) エレベータ
JP4847065B2 (ja) 鉄道車両用照明装置
CN212220573U (zh) 客舱旅客服务单元及安装有该单元的飞机
JP2007099041A (ja) 電車のドアのガイドレール
US2003007631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02000365A (ja) 電動式移動棚装置
JP71204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上作業の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KR20110101421A (ko) 전동차 출입문 표시등 제어회로
JP2008106555A (ja) 照明付階段
KR0122579Y1 (ko) 자동차의 트렁크 룸램프겸 휴대용 랜턴
WO2006027419A1 (en) Light fitting
ITTO20120965A1 (it) Plafoniera riconfigurabile autoveicolistica
JP2004277111A (ja) エレベータ電源システム
JP2000140138A (ja) 緊急出口照明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TRANSPORT ENGINEERING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KYU CAR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APAN TRANSPORT ENGINEER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Tokyu Car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