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4127C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4127C
CN100474127C CNB2004800252045A CN200480025204A CN100474127C CN 100474127 C CN100474127 C CN 100474127C CN B2004800252045 A CNB2004800252045 A CN B2004800252045A CN 200480025204 A CN200480025204 A CN 200480025204A CN 100474127 C CN100474127 C CN 1004741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expression
resin
residue
millili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52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6176A (zh
Inventor
熊野勇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6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6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1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12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03G5/0672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s
    • G03G5/0674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03G5/061473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plural alkenyl groups linked directly to the same aryl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03G5/0672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和长寿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该感光体甚至在反复使用时也很难发生化学上和电学上的劣化,因此可以保持优异的电学特性,该感光体的感光层表面不会因为与显影装置、显影剂或纸接触而发生磨损或留下伤痕或出现膜剥落,该感光体在机械特性方面亦性能优异。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含有具有重复酯结构的聚酯树脂,所述重复酯结构包括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通式(1)中,R1至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5表示烷基。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电子照相感光体用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树脂在耐磨性、表面滑润性、制备成涂布液时的可溶性以及该涂布液的贮存稳定性方面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电响应特性。
背景技术
因为可以提供即时且高质量的图像,电子照相技术在复印机和各种打印机的领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
就电子照相技术的核心——感光体来说,已使用具有无污染、易成膜、易制造等优点的采用有机光电导材料的感光体。
作为采用有机光电导材料的感光体,已知的有,在粘合剂树脂中通过分散光电导性细粉而获得的所谓分散型感光体,和通过层叠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而获得的层叠型感光体。层叠型感光体很有可能成为占主流地位的一种感光体,其原因是,可以通过组合使用都具有高效率的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来提供一种高感光度的感光体;亦由于其具有较宽的材料选择范围所以可以获得高安全性的感光体;而且,因为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涂布来形成感光层,所以它具有高生产性,因而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因此,层叠型感光体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且已经进入实际应用。
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步骤,即充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除电等周期中反复使用时,会受到各种应力以致劣化。所述劣化包括由下述事实引起的化学的或电学的劣化。即,由例如通常作为充电器使用的电晕充电器引起的臭氧或NOx的强氧化作用会引起对感光层的化学损伤,在图像曝光时产生的载流子(电流)通过感光层内部,感光层的组合物被除电用光线或来自外部的光线分解。此外,作为所述劣化之外的其它劣化,还有由于用清洁刮板、磁刷等擦拭或与显影剂或纸接触等造成的感光层表面上的磨损或出现伤痕或膜剥落等机械劣化。特别是,发生在感光层表面的所述损伤往往在拷贝图像上显现出来。因此,这直接损害图像质量,所以这是限制感光体寿命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增强电学和化学耐久性以及增强机械强度是开发长寿命感光体的必要条件。
在普通感光体不具有例如表面保护层等功能层的情况下,感光层将承受所述负荷。感光层通常含有粘合剂树脂和光电导材料。粘合剂树脂在实质上决定了强度。然而,由于光电导材料掺入的量相当大,尚未获得足够的机械强度。
另外,目前存在对适用于高速电子照相法的材料的需求以满足高速印刷的增长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所需求的感光体不仅要具有高感光度和长的寿命,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以便减少感光体在曝光和显影之间的时间长度。已知的是,虽然响应特性通过电荷输送层,特别是电荷输送材料来控制,但也会因为粘合剂树脂而发生很大变化。
通过在基体上使用浸涂、喷雾涂布、喷射涂布(nozzle coating)、绕线棒涂布(bar coating)、辊涂、刮刀涂布等方法,涂布含有光电导材料、粘合剂树脂等的涂布液,来形成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各层。在所述形成各层的方法中,已采用公知的涂布涂布液的方法,该涂布液是例如通过将需要包含在该层中的材料溶于溶剂中而获得的。在许多方法中,涂布液是预先制备和保存的。因此,要求粘合剂树脂在用于涂布工艺中的溶剂中具有优异的可溶性和溶解后涂布液的稳定性。
作为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已经使用了热塑性树脂和各种热固性树脂,包括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乙烯基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酯、聚砜、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和硅酮树脂。在众多的粘合剂树脂中,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较优良的性能,因此迄今已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聚碳酸酯树脂,并且它们已经进入到实际应用(例如:JP-A-50-98332、JP-A-59-71057、JP-A-59-184251、JP-A-5-21478)。
另一方面,使用商品名为“U-polymer”的市售聚芳酯树脂作为粘合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技术已经公开,据称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与使用聚碳酸酯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在感光度方面特别优异(例如JP-A-56-135844)。
此外,使用以具有特定结构的二价酚组分的聚芳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技术已经公开,并且公知的是,制造感光体时的溶液稳定性已经提高,而且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机械强度、特别是耐磨性方面性能优异(例如:JP-A-3-6567、JP-A-10-288845)。
然而,传统的感光体仍有以下所述缺点,它的表面会因为例如以调色剂来进行的显影、纸张引起的磨擦和清洁部件(刮板)所致的磨擦等实际负荷而磨损,或者其表面可能留下伤痕。因此,就现状而言,传统感光体的印刷性能在实用中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采用传统已知的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虽然已经提高了强度等,但是从电学特性来看是不够的,在将该树脂制成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布液时,该液体在稳定性方面较差且可能会出现白色混浊或凝胶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感光体的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布液具有高稳定性,由此得到的感光体电学特性优异且还具有高机械强度,甚至在承受例如以调色剂进行的显影、纸张引起的磨擦和清洁部件(刮板)所致的磨擦等实际负荷时,感光体的表面也不容易被磨损或者留下伤痕。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把特定的聚酯树脂加入到感光层可获得具有足够机械特性的感光体,该聚酯树脂在用于生成感光层的涂布液所用的溶剂中具有很高的可溶性,因而提供了涂布液的优异稳定性,同时该感光体电学特性优异,本发明人从而实现了本发明。
换句话说,本发明在于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感光体含有导电性基体以及在该基体上形成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层含有一种具有重复酯结构的聚酯树脂,所述重复酯结构包括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081
通式(1)中,R1至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5表示烷基。
发明效果
如本发明所述,通过把本发明的特定聚酯树脂加入到感光层,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感光体的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布液具有高稳定性,该感光体电学特性优异而且还具有高机械强度,而且其表面不容易因为例如以调色剂进行的显影、纸张引起的磨擦和清洁部件(刮板)所致的磨擦等实际负荷而磨损或者留下伤痕。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说明配备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感光体,2 充电装置(充电辊),3 曝光装置,4 显影装置,5 转印装置,6 清洁装置,7 定影装置,41 显影槽,42 搅拌器,43 供给辊,44 显影辊,55 控制部件,71 上定影部件(定影辊),72 下定影部件(定影辊),73 加热装置,T 调色剂,P 记录纸(纸,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优选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可是,下述说明仅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典型实例,在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和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多种变化和变型。
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含有一种具有重复酯结构的聚酯树脂,所述重复酯结构包含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091
通式(1)中,R1至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5表示烷基。
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含有上述聚酯树脂,该树脂被用作形成在感光体的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中的粘合剂树脂。
对于本发明感光层的特定结构,可以举出下述实例:
层叠型感光体,该感光体通过在导电性基体上把以电荷产生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电荷产生层和以电荷输送材料与粘合剂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电荷输送层,依次进行层叠来获得,
逆序式二层型感光体,该感光体通过在导电性基体上把以电荷输送材料与粘合剂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电荷输送层和以电荷产生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电荷产生层,依次进行层叠来获得,以及
分散型(单层型)感光体,该感光体通过在导电性基体上在含有电荷输送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的层中分散电荷产生材料来获得的。
在本发明中,通常将聚酯树脂用于含有电荷输送材料的层,优选的是将聚酯树脂用于在层叠型感光层中的电荷输送层。
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可以通过与其他树脂混合的方式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的组合使用的其他树脂可以是例如热塑性树脂和各种热固性树脂,包括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等乙烯基聚合物及它们的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酯、聚酯聚碳酸酯、聚砜、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和硅酮树脂。在所述树脂之中,优选的是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聚碳酸酯树脂。
组合使用的其他树脂的量可以是任何比例,但是,优选的是,在含有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的层中,所述其他树脂的量不大于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的量;更优选的是,以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为基准,最多为20重量%。如果组合使用的其他树脂的量太大,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效果往往会很小。
(聚酯树脂)
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含有一种具有重复酯结构的聚酯树脂,所述重复酯结构包括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该聚酯树脂可以是带有能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其他树脂所具有的重复结构的共聚物。在所述情况下,其他重复结构可以是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结构或者聚酯树脂的重复结构。更具体地说,所述聚酯树脂可以是作为带有聚碳酸酯树脂所具有的重复结构的共聚物的聚酯聚碳酸酯树脂,或者是带有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具有的重复结构不同的其它聚酯树脂的重复结构的共聚物。在它们之中,优选的是聚酯树脂共聚物。在所述情况下,优选的是含有具有芳族二羧酸残基的重复结构的共聚物,该重复结构与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所具有的相同。
在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是聚酯树脂共聚物的情况下,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量,优选为全部共聚物聚酯树脂的至少10重量%,更优选为至少20重量%,特别优选为至少30重量%。
通式(1)中,R1至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5表示烷基。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但是所述烷基含有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1或2,以便改善作为粘合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的特性。
R1至R4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为烷基,R1和R3更优选为独立的烷基,R1和R3特别优选为独立的甲基,以便改善在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布液中的可溶性。
R1至R4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为氢原子,并且特别优选R2和R4为氢原子,以便提高机械特性,特别是耐磨性。
具体地说,提供以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的二价酚组分可以是,例如,1,1-二(4-羟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乙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5-二乙基苯基)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乙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丙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5-二丙基苯基)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丙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5-二叔丁基甲基苯基)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叔丁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乙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5-二乙基苯基)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乙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丙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5-二丙基苯基)丙烷、1-(4-羟基苯基)-1-(4-羟基-3-丙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3,5-二叔丁基甲基苯基)丙烷或者1-(4-羟基苯基)-1-(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优选的是其中R5为甲基,例如1,1-二(4-羟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1,1-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乙烷或1-(4-羟基苯基)-1-(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而特别优选的是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
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重复酯结构含有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该芳族二羧酸残基优选为对苯二甲酰或间苯二甲酰残基,而该聚酯树脂可以是具有含对苯二甲酰残基的重复结构和含间苯二甲酰残基的重复结构的共聚物。作为与对苯二甲酰基和间苯二甲酰基对应的芳族二羧酸,使用对苯二酸衍生物和间苯二酸衍生物。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例如对苯二甲酰卤和间苯二甲酰卤。特别是,优选使用对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此外,它们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在所述的情况中,作为含有对苯二甲酰基的重复结构和含有间苯二甲酰基的重复结构的摩尔比,以含有对苯二甲酰基的重复结构和含有间苯二甲酰基的重复结构的总量为基础,含有对苯二甲酰基的结构的比例一般是至少1重量%且至多为100重量%,优选为至少50重量%,特别优选为至少90重量%,而且更进一步优选全部结构由含有对苯二甲酰基的重复结构组成。如果含有对苯二甲酰基的结构的比例小,在感光体形成时电学特性往往会降低或者机械特性往往会降低。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可以是作为带有其他重复结构的共聚物的聚酯树脂。在所述情况下,所述聚酯树脂优选具有包含以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重复酯结构,和包含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重复酯结构:
对于{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和{含有以通式(3)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摩尔比,{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相对于{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与含有以通式(3)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总和}的比例一般至少为10%,优选为至少20%,特别优选为至少50%,一般至多为90%,优选至多为80%,特别优选为至多70%。如果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的重复结构的摩尔比太低,溶剂中的可溶性和溶液的稳定性往往会很差,而如果摩尔比太高,则感光体的机械特性往往会降低。
此外,在以通式(3)表示的二价酚残基之中,优选的是以下述通式(4)、(5)和(6)表示的残基。在所述情况下,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树脂特别优选具有至少两种类型的重复酯结构,所述重复酯结构选自由包含所述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组成的组。更进一步,所述的聚酯树脂优选至少含有以通式(4)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
Figure C200480025204D00131
具体地说,与以通式(4)、(5)和(6)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对应的二价酚组分可以分别是:二(4-羟基苯基)甲烷(在下文中有时称为p,p’-BPF)、(2-羟基苯基)(4-羟基苯基)甲烷(在下文中有时称为o,p’-BPF)和二(2-羟基苯基)甲烷(在下文中有时称为o,o’-BPF)。
当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结构摩尔比为m,含有以通式(4)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结构摩尔比为n,含有以通式(5)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结构摩尔比为o,以及含有以通式(6)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结构摩尔比为p(此时m+n+o+p=1)时,m/(m+n+o+p)一般至少为0.1,优选为至少0.3,且一般至多为0.9,优选为至多0.7。n/(m+n+o+p)一般至少为0.01,优选为至少0.1,且一般至多为0.4,优选为至多0.3。o/(m+n+o+p)一般至多为0.6,优选为至多0.5,而p/(m+n+o+p)一般至多为0.3,优选为至多0.2。此外,(m+n):(o+p)的范围一般是3:7至95:5,更优选的范围是5:5至9:1。
如果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摩尔比太高,机械特性往往会降低,而如果该摩尔比太低,则该聚酯树脂在常用于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有机溶剂中的可溶性和涂布液的稳定性往往会很差。此外,如果含有以通式(4)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摩尔比太高,则该聚酯树脂在常用于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有机溶剂中的可溶性和涂布液的稳定性往往会很差,而如果该摩尔比太低,感光体的机械特性往往会降低。此外,如果含有以通式(5)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摩尔比太高,则在树脂聚合反应时的反应性往往会降低,由此控制分子量往往会很困难,或往往难以获得高分子量的产物。如果含有以通式(6)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摩尔比太高,感光体的机械特性,特别是耐磨性往往会降低。
{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与含有以通式(4)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总和}相对于{含有以通式(5)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与含有以通式(6)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酯结构的总和}的比例对例如树脂制备的容易程度、电学特性的优劣和机械特性的优劣等性能和特性的平衡有影响。
(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树脂的生产方法)
作为用于生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树脂的生产方法,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反应方法。例如,可以是界面聚合方法、熔融聚合方法或溶液聚合方法。
例如,在采用界面聚合方法生产的情况下,将含有溶于碱性水溶液的二价酚组分的溶液和溶有芳族二甲酰氯组分的卤化烃溶液混合。此时,作为催化剂,季铵盐或季鎓盐可以存在于其中。考虑到生产性,聚合反应温度优选为0~40℃,聚合反应时间优选为2~12小时。在聚合反应完成之后,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用已知的方法洗涤并回收溶于有机相的聚合物,以获得目标树脂。
所用的碱性组分可以是,例如,诸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碱性组分的量优选为反应体系中含有的酚式羟基的1.01至3倍当量。
所用的卤化烃可以是,例如,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或二氯代苯。
用作催化剂的季铵盐或季鎓盐可以是,例如,诸如三丁胺或三辛胺等叔烷基胺的盐酸盐、溴酸盐或碘酸盐等盐类;或苄基三乙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丁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鎓、三乙基十八烷基溴化鎓、氯化N-十二烷基砒啶鎓或氯化N-十二烷基甲代砒啶鎓。
此外,在聚合反应时,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可以存在的有烷基酚,例如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邻乙基苯酚、间乙基苯酚、对乙基苯酚、邻丙基苯酚、间丙基苯酚、对丙基苯酚、邻叔丁基苯酚、间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戊基酚、己基酚、辛基酚、壬基酚、2,6-二甲基酚衍生物或2-甲基酚衍生物;诸如邻苯基苯酚、间苯基苯酚、对苯基苯酚等单官能的酚;或者单官能酰卤,例如乙酰氯、丁酰氯、辛酰氯、苯甲酰氯、苯磺酰氯、苯亚磺酰氯、亚磺酰氯或苯膦酰氯或者它们的取代产物。在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之中,从高度的分子量调节特性考虑,优选的是2-甲基酚衍生物。
2-甲基酚衍生物的具体实例包括邻甲酚、2,5-二甲基酚、2,3,5-三甲基酚、2,4,5-三甲基酚、2,3,4,5-四甲基酚、2,5-二甲基-4-叔丁基酚、2,5-二甲基-4-壬基酚、2,5-二甲基-4-乙酰苯酚和α-生育酚。在它们之中,从所形成的聚合物的溶液稳定性考虑,优选的是2,3,5-三甲基酚。
在具有包含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结构的聚酯树脂即本发明的感光层所具有的聚酯树脂中,在分子链末端存在的基团(例如由上述分子量调节剂衍生的基团)是不包括在重复单元中的。
作为本发明的感光层所具有的聚酯树脂,具有包含以通式(1)表示的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残基的重复结构的聚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一般为至少10,000,优选为至少15,000,更优选为至少20,000,同时一般为最多300,000,优选为最多100,000,更优选为最多50,000。如果粘均分子量小于10,000,该树脂的机械强度往往会降低,这样是不实用的,同时如果粘均分子量为至少300,000,往往难以涂布成适当的厚度。
(电子照相感光体)
将本发明的上述树脂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树脂用作感光体的导电性基体上形成的感光层中的粘合剂树脂。
(基体)
作为导电性基体,主要使用的有:例如,诸如铝、铝合金、不锈钢、铜以及镍等金属材料;为保证导电性而加入有诸如金属、碳或氧化锡等导电性粉末的树脂材料;用例如铝、镍或ITO(铟锡氧化物)等导电性材料淀积或涂布在其表面上的树脂、玻璃或者纸张;等等。它们以鼓状、片状或带状等形式进行使用。换句话说,也可以使用为了控制导电性和表面特性或者掩盖缺陷,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电性基体上涂布具有适当电阻值的导电性材料而获得的基体。
当使用诸如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作为导电性基体时,也可以在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或成膜处理之后再使用它。当对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时,最好通过已知方法对其进行封孔处理。
例如,在如铬酸、硫酸、草酸、硼酸或氨基磺酸等酸性电解液中以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阳极氧化膜,而在硫酸中的阳极氧化处理会提供更优选的结果。在硫酸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情况下,优选的硫酸浓度为100克/升~300克/升,被溶解的铝的浓度为2克/升~15克/升,液体温度为15℃~30℃,电解电压为10伏~20伏,电流密度为0.5A/dm2~2A/dm2。但是,阳极氧化处理的条件并不限于上述条件。
优选的是对这样形成的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封孔处理可以用已知的方法进行,优选进行的是,例如,在含有氟化镍作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液中浸渍该膜的低温封孔处理,或者在含有乙酸镍作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液中浸渍该膜的高温封孔处理。
在上述低温封孔处理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氟化镍水溶液的浓度可以任意选择,而更优选的结果将在该浓度为3克/升~6克/升时获得。此外,为了平稳地进行封孔处理,处理温度为25℃~40℃,优选为30℃~35℃,氟化镍水溶液的pH值为4.5~6.5,优选为5.5~6.0。作为pH值调节剂,可以使用草酸、硼酸、甲酸、乙酸、氢氧化钠、乙酸钠、氨水等。优选的处理时间为每1微米膜厚度1~3分钟。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膜的物理特性,可以将氟化钴、乙酸钴、硫酸镍、表面活性剂等预先加入到氟化镍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之后进行干燥以完成低温封孔处理。在高温封孔处理的情况下,作为封孔剂,可以使用诸如乙酸镍、乙酸钴、乙酸铅、乙酸钴镍或硝酸钡等金属盐的水溶液,特别优选的是使用乙酸镍。在使用乙酸镍水溶液的情况下,优选浓度为5克/升~20克/升。进行该处理时的优选处理温度为80℃~100℃,更优选为90℃~98℃,乙酸镍水溶液的pH值为5.0~6.0。在这里,作为pH值调节剂,可以使用氨水、乙酸钠等。处理时间为至少10分钟,优选为至少20分钟。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该膜的物理特性,也可以将乙酸钠、有机羧酸、阴离子或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加入到乙酸镍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之后进行干燥以完成高温封孔处理。在平均膜厚度较厚的情况下,需要较强的封孔条件,例如封孔液的高浓度和在较高温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处理。因此,不仅生产性往往会劣化,而且很可能出现诸如沾污、灰尘或粉尘附着等表面缺陷。出于这种观点,阳极氧化膜的平均膜厚度一般优选为最多20微米,特别优选为最多7微米。
基体表面既可以光滑,也可以通过用特殊切削方法或进行研磨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化。此外,它也可以是通过在构成基体的材料中混入具有适当粒径的颗粒而使其表面粗糙化。
(基底层)
为了提高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的粘着性、粘结性等等,可以在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设置基底层。
可用的基底层可以是树脂、通过在树脂中分散金属氧化物颗粒等来获得的物质。
在基底层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实例包括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锌或氧化铁等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氧化物的颗粒;和诸如钛酸钙、钛酸锶、钛酸钡等包含多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氧化物的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它们中多种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来使用。在这些金属氧化物颗粒之中,优选的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铝,特别优选的是二氧化钛。可以用诸如氧化锡、氧化铝、氧化锑、氧化锆或二氧化硅等无机物质,或者用诸如硬脂酸、多元醇或硅酮等有机物质对氧化钛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可以使用任何结晶型的二氧化钛颗粒,例如金红石型、锐钛矿型、板钛矿型或非结晶形式。亦可以将多种结晶形式包含在其中。
此外,尽管可用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粒径可以是多种粒径,但是,其中,考虑到其特性和溶液稳定性,作为平均初级粒径,优选为至少10纳米和至多100纳米,尤其是,优选为至少10纳米和至多50纳米。
理想的是使基底层形成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于粘合剂树脂中而得到的结构。在基底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酪蛋白、聚丙烯酸、纤维素、明胶、淀粉、聚氨酯、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可以分别地单独使用它们,或者以用固化剂固化过的形式使用它们。在它们之中,优选的是醇溶性的共聚聚酰胺、改性聚酰胺等物质,因为其显示了良好的分散性和涂布性。
无机颗粒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可以任选,但是考虑到分散液的稳定性和涂布性,优选该混合比为10重量%~500重量%。
基底层的膜厚度可以任选,但是考虑到感光体特性和涂布性,该膜厚度优选为0.1微米~20微米。此外,已知的抗氧化剂等物质也可以加入基底层。
(电荷产生层)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一种层叠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用于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实例包括硒及其合金、硫化镉及其他无机光电导材料;和包括诸如酞菁颜料、偶氮颜料、喹吖酮颜料、靛蓝颜料、苝颜料、多环醌颜料、二苯并芘-5,10-二酮颜料以及苯并咪唑颜料的有机颜料等各种光电导材料。特别优选的是有机颜料,更优选的是酞菁颜料和偶氮颜料。这些电荷产生材料的微粒可用各种粘合剂树脂粘合以进行使用,所述粘合剂树脂有例如聚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乙酰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纤维素酯以及纤维素醚。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所用电荷产生材料的量为30~500重量份,而电荷产生层的膜厚度一般为0.1微米~1微米,优选为0.15微米~0.6微米。
当使用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时,具体地说,可以使用不含金属的酞菁以及与金属或者它们的氧化物、卤化物等发生络合的酞菁,所述金属如:铜、铟、镓、锡、钛、锌、钒、硅和锗等。与三价或三价以上的金属原子络合的配位体实例除了上面提到的氧原子和氯原子以外还有羟基和烷氧基等。具体地说,优选的是高感光度的X型和τ型的不含金属的酞菁;以及A型、B型、D型等钛氧基酞菁、钒氧基酞菁、氯铟酞菁、氯镓酞菁、羟基镓酞菁等等。此外,在本申请中提到的钛氧基酞菁的结晶型中,A型和B型分别被W.Heller等人(Zeit.Kristallogr.159(1982)173)称为I相和II相,A型是公知的稳定型。D型是以下的结晶型:其特征在于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中2θ±0.2°衍射角在27.3°处显示出清晰的峰。可以将酞菁化合物单独使用,或者以它们中几种物质的混合状态来使用。本发明中所用的酞菁化合物或者结晶态的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状态可以通过在后续步骤中混合相应的组分来获得,或通过在酞菁化合物的制造和处理工序,例如合成、形成颜料、结晶化等工序中产生混合状态来获得。这些处理,包括酸糊料处理、磨碎处理、溶剂处理等都是已知的。
(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中所含的电荷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吸电子物质,其包括诸如2,4,7-三硝基芴酮等芳族硝基化合物、诸如四氰基喹啉并二甲烷等氰基化合物、诸如联苯酚合苯醌等醌类;和给电子物质,其包括诸如咔唑衍生物、吲哚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吡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等杂环化合物;苯胺衍生物、腙衍生物、芳香胺衍生物、茋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烯胺化合物、由这些化合物中的多种化合物结合而获得的化合物以及在其主链或侧链上具有包含这些化合物的基团的聚合物等。在它们之中,优选的是咔唑衍生物、腙衍生物、芳香胺衍生物、茋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以及由这些衍生物中的多种物质结合而获得的物质;特别优选的是由选自芳香胺衍生物、茋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中的多种物质结合而获得的物质。
具体地说,优选使用的是具有以下述通式(7)表示的结构的物质:
Figure C200480025204D00201
在通式(7)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价杂环基团;m1和m2各自独立,它们表示0或1;在m1=0时的Ar5和在m2=0时的Ar6各自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单价杂环基团;在m1=1时的Ar5和在m2=1时的Ar6各自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价杂环基团;Q表示直接键合或者二价残基;R6至R13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团;n1至n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0~4的整数;而且Ar1~Ar6可以相互键合以形成环结构。
在通式(7)中,R6至R13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团。
所述烷基可以是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环戊基或环己基;在它们之中,优选的是C16的烷基。以芳基作为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是例如苄基或苯乙基;而优选的是C712的芳烷基。
此外,所述芳基可以是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或芘基,而优选的是C612的芳基。
此外,所述杂环基团优选是具有芳香性的杂环,其可以是,例如,呋喃基、噻吩基或吡啶基,更优选的是单环芳香杂环。
此外,R6~R13均最优选是甲基或苯基。
在通式(7)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价杂环基团;m1和m2各自独立,它们表示0或1;在m1=0时的Ar5和在m2=0时的Ar6各自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单价杂环基团;在m1=1时的Ar5和在m2=1时的Ar6各自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价杂环基团。所述芳基可以是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或芘基,而优选的是C6~14的芳基;所述亚芳基可以是例如亚苯基或亚萘基,而优选的是亚苯基;优选的单价杂环基团是具有芳香性的杂环,其可以是例如呋喃基、噻吩基或吡啶基,更优选的是单环芳香杂环;所述二价杂环基团优选是具有芳香性的杂环,其可以是例如亚吡啶基或亚噻吩基,更优选的是单环芳香杂环。
在它们之中,最优选的是,Ar1和Ar2均为亚苯基,而且Ar5和Ar6均为苯基。
在用R6~R13和Ar1~Ar6表示的基团中,所述烷基、芳基、芳烷基和杂环基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该取代基可以是,例如,氰基;硝基;羟基;诸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等卤素原子;诸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烷基;诸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等烷氧基;诸如甲硫基或乙硫基等烷硫基;诸如乙烯基或烯丙基等烯基;诸如苄基、萘基甲基或苯乙基等芳烷基;诸如苯氧基或甲苯氧基等芳氧基;诸如苄氧基或苯乙基氧基等芳基烷氧基;诸如苯基或萘基等芳基;诸如苯乙烯基或萘基乙烯基等芳基乙烯基;诸如乙酰基或苯甲酰基等酰基;诸如二甲基氨基或二乙基氨基等二烷基氨基;诸如二苯基氨基或二萘基氨基等二芳基氨基;诸如二苄基氨基或二苯乙基氨基等二芳烷基氨基;诸如二吡啶基氨基或二噻吩基氨基等二杂环基氨基;或二烯丙基氨基,或由上述氨基的取代基组合的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例如二取代基的氨基。
此外,这些取代基可通过单键、亚甲基、亚乙基、羰基、乙烯叉基、亚乙烯基(ethylenylene)等互相键合以形成环烃基或杂环基。
在它们之中,作为优选取代基,可以举出:卤素原子、氰基、羟基、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C1~6的烷硫基、C6~12的芳氧基、C6~12的芳硫基和C2~8的二烷基氨基。更优选的是卤素原子、C1~6的烷基和苯基,而特别优选的是甲基和苯基。
在通式(7)中,n1至n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0~4的整数,而且优选为0~2,特别优选为1。m1和m2各自表示0或1,优选为0。
在通式(7)中,Q表示直接键合或者二价残基;而作为优选的二价残基,可以举出:第16(VIA)族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叉基或者含有互相键合的这些基团的物质,例如[-O-Z-O-]、[-Z-O-Z-]、[-S-Z-S-]或[-Z-Z-](其中O表示氧原子,S表示硫原子,而Z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
构成Q的亚烷基优选为含有1~6个碳的亚烷基,特别优选为亚甲基或亚乙基。此外,环烷叉基优选为含有5~8个碳的环烷叉基,更优选为环戊叉基或环己叉基。亚芳基优选为含有6~14个碳的亚芳基,特别优选为亚苯基或亚萘基。
此外,这些亚烷基、亚芳基和环烷叉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优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羟基、硝基、氰基、卤素原子、C1~6的烷基、C1~6的烯基和C6~14的芳基。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含有的特定电荷输送材料,可以是由JP-A-9-244278公开的芳基胺型化合物和由JP-A-2002-275133公开的芳基胺型化合物。
这些电荷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混合物组合使用。所述电荷输送材料与粘合剂树脂粘合以形成电荷输送层。电荷输送层可以由单层构成,或者可以是多个含有不同组分或不同组成比的层组成的层叠件。
对于粘合剂树脂相对于电荷输送材料的比率,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所用电荷输送材料的量一般为30~200重量份,优选为40~150重量份。此外,膜厚度一般为5微米~50微米,优选为10微米~45微米。
电荷输送层可以含有诸如已知的增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吸电子化合物、染料、颜料和匀涂剂等添加剂,以用来提高成膜性、可挠性、涂布性、耐污染性、耐气性(gas resistance)、耐光性等等。
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和受阻胺化合物。此外,染料和颜料的实例包括各种着色剂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分散型(单层型)感光层)
在使用分散型感光层的情况下,将上述的电荷产生材料分散在具有上述混合比例的电荷输送介质中。
在所述情况下所用的电荷产生材料的粒径必须足够地小,而且优选为小于或等于1微米,更优选为小于或等于0.5微米。如果在感光层中所分散的电荷产生材料的量太少,则不能获得足够的感光度。反之,如果太多,则出现诸如摩擦带电性的降低、感光度的降低等等不利的作用。因此,采用的电荷产生材料优选为0.5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20重量%。
所使用的感光层的膜厚度一般为5微米~50微米,优选为10微米~45微米。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接受的是,将用于提高成膜性、可挠性、机械强度等的已知的增塑剂、用于控制残余电势的添加剂、用于提高分散稳定性的分散剂、用于提高涂布性的匀涂剂、表面活性剂、例如硅油、含氟的油等其他添加剂加入其中。
为了防止感光层的磨损或者防止或减少由充电器等产生的放电产物所造成的感光层的劣化,亦可以在感光层之上设置保护层。
此外,为了减少感光体表面上的摩擦阻力或磨损,该表面层亦可以包含氟类树脂、有机硅树脂等等。此外,该表面层亦可以包含含有这些树脂的颗粒或者无机化合物的颗粒。
(层的形成方法)
构成感光体的各层是通过作为公知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的方法的例如以下的涂布方法涂布基体而形成的,所述涂布方法是例如浸涂、喷雾涂布、喷射涂布、绕线棒涂布、辊涂、刮刀涂布。在它们之中,考虑到高生产性,优选的是浸涂,但是该方法并不限于浸涂。
作为形成各层的方法,可以使用熟知的方法,其中将该层中需要包含的材料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以获得涂布液,随后涂布该涂布液。
(图像形成装置)
现在,将参照图1阐明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案,图1图解说明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然而,该实施方案并不限于下述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超出本发明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多种变化和变型。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1、充电装置2、曝光装置3和显影装置4,根据需要还可包括转印装置5、清洁装置6和定影装置7。
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是本发明的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即可,在图1中,作为它的一个实例,它是鼓状感光体,该感光体包含圆柱形导电性基体和在该基体表面上形成的上述感光层。沿着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外周表面,布置了充电装置2、曝光装置3、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5和清洁装置6。
充电装置2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带电,其均匀地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带有预定电势的电荷。在图1中,作为充电装置2的一个实例,展示了辊型充电装置(充电辊),此外也可适当地使用电晕充电装置,例如电晕管或充电电晕管(scorotron);接触式充电装置,例如充电刷;等等。
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充电装置2在许多情况下以包括这两者的处理盒(在下文可参阅感光体处理盒)的形式设计成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拆卸的方式。例如当电子照相感光体1或充电装置2劣化时,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将感光体处理盒取下,然后可以将另一新的感光体处理盒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此外,将在下文所述的调色剂贮备在调色剂处理盒中,在许多情况下调色剂处理盒被设计成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拆卸的形式,当所用的调色剂处理盒中的调色剂耗尽时,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将调色剂处理盒取下,然后可以将另一新的调色剂处理盒装上。此外,有时可以使用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1、充电装置2和调色剂这三者的处理盒。
对曝光装置3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可以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曝光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感光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即可。它的具体实例包括卤素灯、荧光灯、诸如半导体激光器或氦-氖激光器等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LED)。此外,曝光可以通过感光体的内部曝光法来进行。用于曝光的光是任选的,可以用来进行曝光的有,波长为780纳米的单色光、波长为600纳米~700纳米的略微偏向于短波侧的单色光、波长为380纳米~500纳米的短波单色光等。
对显影装置4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任选的装置,例如采用以下方法的装置:诸如瀑布显影(cascade development)、单组分导电调色剂显影或双组分磁刷显影等干式显影法或者湿式显影法。在图1中,显影装置4包括显影槽41、搅拌器42、供给辊43、显影辊44和控制部件45,而且调色剂T贮备在显影槽41中。此外,根据情况需要,显影装置4可以具有补给调色剂T的补给装置(未示出)。补给装置可以构成能够从诸如瓶或盒等容器补给调色剂T的形式。
供给辊43用例如导电性海绵构成。显影辊44是诸如铁、不锈钢、铝或镍等金属辊或者具有被覆有机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氟树脂等的所述金属辊的树脂辊。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对显影辊44的表面施加平滑处理或粗糙化处理。
将显影辊44配置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供给辊43之间,使显影辊44分别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供给辊43接触。供给辊43和显影辊44由旋转驱动机构(未标出)来转动。供给辊43承载所贮备的调色剂T且将调色剂T供应给显影辊44。显影辊44承载由供给辊43供给的调色剂T,并使调色剂T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接触。
使用例如有机硅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等的树脂刮板、例如不锈钢、铝、铜、黄铜或磷青铜等金属刮板或具有被覆树脂的所述金属刮板的刮板来形成控制部件45。控制部件45与显影辊44接触,且通过例如弹簧等以预定的力压在显影辊44的侧面(一般刮板的线性压力为5克/厘米~500克/厘米)。根据情况需要,控制部件45可以具有通过与调色剂T摩擦生电的方式使调色剂T带电的功能。
搅拌器42由旋转驱动机构来转动,搅动调色剂T且将调色剂T输送至供给辊43。可以装备具有不同叶片形状或尺寸的多个搅拌器42。
调色剂T的类型是任选的,除粉状的调色剂之外,可以使用通过例如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等方法获得的聚合调色剂等。特别是,使用聚合调色剂时,优选的是粒径大约为4微米~8微米的小粒径调色剂。此外,关于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可以富于变化地使用接近球状的颗粒和非球状的颗粒,例如马铃薯状的颗粒。聚合调色剂在带电均匀性和转印性方面是优异的,该聚合调色剂可有利地用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对转印装置5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采用任选方法的装置,所述方法有例如像电晕转印、辊转印或带转印之类的静电转印法、压力转印法或者粘着转印法。在这种情况下,转印装置5包括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相对配置的转印充电器、转印辊、转印带等等。转印装置5以与调色剂T的带电电势相反的极性施加预定的电压(转印电压),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纸页、介质)P。
对清洁装置6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刷清洁器、磁刷清洁器、静电刷清洁器、磁辊清洁器或刮板清洁器等任选的清洁装置。清洁装置6用于通过清洁部件将附着在感光体1上的残留调色剂刮去,从而回收残留的调色剂。如果没有或几乎没有残留调色剂,则不必设置清洁装置6。
定影装置7包括上定影部件(定影辊)71和下定影部件(定影辊)72,同时在定影部件71或72的内部设置了加热装置73。图1图解说明了一个实例,其中在定影部件71的内部设置了加热装置73。作为上定影部件71和下定影部件72之中的每一部件,均可以使用已知的热定影部件,例如包含诸如被覆了有机硅橡胶的不锈钢或铝等的金属圆柱体的定影辊、进一步被覆了氟树脂的定影辊或者定影片。此外,定影部件71和72各自可以具有可提供诸如硅油等防粘剂的结构,以便提高防粘性,或者具有可以通过例如弹簧等强制性地彼此施加压力的结构。
当转印在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穿过加热到预定温度的上定影部件71和下定影部件72时,该调色剂被加热到熔融状态,然后在通过之后冷却并且在记录纸P上定影。
对定影装置的类型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设置用于这种情况的定影装置,以及另外的使用诸如加热辊定影、快速定影、烘箱定影或压力定影等任选方法的定影装置。
在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子照相装置中,按以下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即:以充电装置2使感光体1的表面(感光面)带上预定电势(例如-600伏)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直流电压进行充电或者可以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至直流电压上来进行充电。
然后,根据所要记录的图像通过曝光装置3将带电的感光体1的感光面曝光,以便在该感光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通过显影装置4对感光体1的感光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显影装置4通过控制部件(显影刮板)45使得由供给辊43供给的调色剂T形成薄层,同时,用摩擦生电的方法使调色剂T带上预定极性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是指与感光体1的带电电势相同的极性,即负极性),在用显影辊44承载调色剂T的同时传送调色剂T,并使调色剂T与感光体1的表面接触。
当由显影辊44承载的带电的调色剂T与感光体1的表面接触时,在感光体1的感光面上形成与所述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由转印装置5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接着,用清洁装置6把感光体1的感光面上未转印的残留调色剂清除。
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之后,使记录纸通过定影装置7,以便使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纸P上,由此获得最终图像。
除上述结构之外,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具有能够进行除电步骤的结构。除电步骤是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体曝光来进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除电的步骤,而且作为除电装置,可以使用例如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等。另外,在多数情况下,以强度计,在除电步骤中所使用的光是曝光能量为用于曝光的光的曝光能量的至少三倍的光。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另外的改进结构,其可以具有,例如,能够进行诸如前曝光步骤或辅助充电步骤等步骤的结构、进行胶印的结构或者使用多类调色剂的全色串联结构。
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制备例、实施例和对比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决不限于下述制备例中的生产方法。
(树脂的制备)
(粘均分子量)
将树脂溶于二氯甲烷以制备浓度C为6.00克/升的溶液。通过使用乌氏(Ubbellohde)毛细管粘度计(其中溶剂(二氯甲烷)的下落时间t0为136.16秒),在设定为20.0℃的恒温水槽中测定样品溶液的下落时间t。根据下述公式计算粘均分子量Mv。
a=0.438×ηsp+1           ηsp=t/t0-1
b=100×ηsp/C             C=6.00(g/L)
η=b/a
Mv=3207×η1.205
制备例1(实施例1的树脂A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25.06克)和软化水(845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该溶液加入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在下文有时称为BPOCE)(57.25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6258克)和2,3,6-三甲基苯酚(1.1904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48.91克)和二氯甲烷(423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聚合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入反应槽。进一步连续搅拌达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70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乙酸(9.09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当量氢氧化钠水溶液(85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当量盐酸(850毫升)洗涤二次,另外用软化水(850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5600毫升)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A。获得的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为54,2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291
制备例2(实施例2的树脂B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2.76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该溶液加入BPOCE(14.58克)和二(4-羟基-3-甲基苯基)甲烷(在下文有时称为BPOCF)(13.74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188克)和2,3,6-三甲基苯酚(0.6063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4.91克)和二氯甲烷(211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35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乙酸(4.63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当量氢氧化钠水溶液(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当量盐酸(423毫升)洗涤二次,另外用软化水(423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28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B。获得的树脂B的粘均分子量为66,4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01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3(实施例3的树脂C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3.80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该溶液加入1,1-二(4-羟基苯基)乙烷(在下文有时称为BPE)(13.94克)与由二(4-羟基苯基)甲烷(在下文有时称为p,p’-BPF)、(2-羟基苯基)(4-羟基苯基)甲烷(在下文有时称为o,p’-BPF)和二(2-羟基甲基苯基)甲烷(在下文有时称为o,o’-BPF)组成的混合物(BPF-D,由本州化学(株)制造,混合比p,p’-BPF:o,p’-BPF:o,o’-BPF=约35:48:17)(13.03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446克)和2,3,6-三甲基苯酚(0.6555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6.93克)和二氯甲烷(211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35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乙酸(5.00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当量氢氧化钠水溶液(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当量盐酸(423毫升)洗涤二次,另外用软化水(423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28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C。获得的树脂C的粘均分子量为32,9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11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4(实施例4的树脂D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25.92克)和软化水(845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该溶液加入BPOCE(41.45克)与由p,p’-BPF和o,p’-BPF组成的混合物(混合比p,p’-BPF:o,p’-BPF=约40:60)(14.68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2升的反应槽中。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6473克)和2,3,5-三甲基苯酚(1.2311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50.59克)和二氯甲烷(423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70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乙酸(9.40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85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850毫升)洗涤二次,另外用软化水(850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56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D。获得的树脂D的粘均分子量为44,8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5(实施例5的树脂E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出氢氧化钠(27.22克)和软化水(845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BPOCE(18.91克)与由p,p’-BPF、o,p’-BPF和o,o’-BPF组成的混合物(BPF-D,由本州化学(株)制造,混合比p,p’-BPF:o,p’-BPF:o,o’-BPF=约35:48:17)(36.46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6710克)和2,3,5-三甲基苯酚(0.3542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53.13克)和二氯甲烷(423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70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乙酸(9.87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85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850毫升)洗涤二次,另外用软化水(850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56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E。获得的树脂E的粘均分子量为59,6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31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6(对比例1的树脂F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2.08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加入2,2-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在下文有时称为BPC)(29.20克),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018克)和2,3,6-三甲基苯酚(0.5741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3.59克)和二氯甲烷(211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35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乙酸(9.09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再用软化水(423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28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F。获得的树脂F的粘均分子量为52,4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制备例7(对比例2的树脂G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5.04克)和软化水(1122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加入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在下文有时称为BPA)(16.32克)与由p,p’-BPF、o,p’-BPF和o,o’-BPF组成的混合物(BPF-D,由本州化学(株)制造,混合比p,p’-BPF:o,p’-BPF:o,o’-BPF=约35:48:17)(14.31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1862克)和对叔丁基苯酚(0.4294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9.35克)和二氯甲烷(560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30分钟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4小时。然后,将乙酸(4.96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56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56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再用软化水(560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28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G。获得的树脂G的粘均分子量为39,1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51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8(对比例3的树脂H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2.62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加入BPC(21.35克)与由p,p’-BPF、o,p’-BPF和o,o’-BPF组成的混合物(BPF-D,由本州化学(株)制造,混合比p,p’-BPF:o,p’-BPF:o,o’-BPF=约35:48:17)(7.15克),搅拌使之溶解,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152克)和2,3,5-三甲基苯酚(0.5996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6.64克)和二氯甲烷(211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35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乙酸(4.58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再用软化水(423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28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H。获得的树脂H的粘均分子量为40,9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61
每个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9(对比例4的树脂I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2.64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加入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在下文有时称为Tm-BPF)(21.39克)与由p,p’-BPF、o,p’-BPF和o,o’-BPF组成的混合物(BPF-D,由本州化学(株)制造,混合比p,p’-BPF:o,p’-BPF:o,o’-BPF=约35:48:17)(7.16克),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2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158克)和2,3,6-三甲基苯酚(0.600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4.56克)和二氯甲烷(211毫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35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乙酸(4.59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再用软化水(423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30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I。获得的树脂I的粘均分子量为49,0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10(实施例6的树脂J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2.99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将获得的水溶液、BPE(13.12克)和BPOCE(14.84克)混合,且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244克)和对叔丁基苯酚(0.681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5.35克)溶于二氯甲烷(211毫升)中,且将所得的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
在反应槽的外部温度保持在20℃的同时,搅拌反应槽中的碱性水溶液,用1小时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到反应槽中。进一步连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35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乙酸(5.10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且将有机层分离。将该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423毫升)洗涤二次,然后再用软化水(423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30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树脂J。获得的树脂J的粘均分子量为69,5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11(实施例7树脂K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3.72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BPOCE(6.27克)与由p,p’-BPF和o,p’-BPF组成的混合物(p,p’:o,p’=约40:60)(20.73克),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427克)和对叔丁基苯酚(0.719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6.78克)溶于二氯甲烷(211毫升)中,且将所得的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然后,用与制备例10中相同的方法获得目标芳香族聚酯树脂K。获得的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40,9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82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12(实施例8的树脂L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3.59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BPOCE(3.23克)与由p,p’-BPF和o,p’-BPF组成的混合物(p,p’:o,p’=约40:60)(24.02克),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438克)和对叔丁基苯酚(0.182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7.22克)溶于二氯甲烷(211毫升)中,且将所得的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然后,用与制备例10中相同的方法获得目标芳香族聚酯树脂L。获得的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43,9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391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13(实施例9的树脂M的制备)
在1升的烧杯中称取氢氧化钠(13.72克)和软化水(423毫升),搅拌使之溶解。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1-(4-羟基苯基)-1-(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在下文有时称为PHOCE)(8.86克)与由p,p’-BPF和o,p’-BPF组成的混合物(p,p’:o,p’=约40:60)(18.14克),且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所得的碱性水溶液转移到1升的反应槽。然后,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427克)和对叔丁基苯酚(0.719克)依次加入反应槽。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26.78克)溶于二氯甲烷(211毫升)中,且将所得的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然后,用与制备例10中相同的方法获得目标芳香族聚酯树脂M。获得的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32,700。该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25204D00401
各重复结构之后的数值表示摩尔比。
制备例14
(用于实施例7~9的芳香族聚酯聚碳酸酯树脂N的制备)
(聚碳酸酯低聚物的制备)
将100重量份的BPC、37.8重量份的氢氧化钠、568重量份的水、0.284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和446重量份二氯甲烷加入到装有搅拌器的反应槽中,并且进行搅拌。在反应槽的温度保持在0℃~10℃的同时,将94.3重量份的光气以约5小时的时间吹入,从而进行反应。反应完成之后,单独收集含有聚碳酸酯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获得的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的分析结果如下。
低聚物浓度(注释1):16.8重量%
末端氯甲酸酯基浓度(注释2):0.479N
末端酚式羟基浓度(注释3):0.250N
(注释1):由将溶液蒸干而测得。
(注释2):用0.2N氢氧化钠水溶液对与苯胺反应而获得的盐酸苯胺盐进行中和滴定。
(注释3):用比色法在546纳米处测定溶解于二氯甲烷、四氯化钛或乙酸溶液时的显色情况。
(芳香族聚酯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
将氢氧化钠(4.39克)、软化水(87.9毫升)、BPC(7.421克)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3957克)加入到100毫升的烧杯中,搅拌使之溶解,从而制备碱性水溶液。
然后,将上述制得的聚碳酸酯低聚物(209.52毫升)和二氯甲烷(42毫升)投入到装有搅拌器的2升反应槽中,在以200转/分钟搅拌的同时保持聚合槽的外部温度为20℃。然后,将上述制备的碱性水溶液依次加入以引发聚合反应。在连续搅拌3小时之后,加入软化水200毫升且停止搅拌。此时,采集5毫升的二氯甲烷层样品,以便测定所生成的聚碳酸酯嵌段的粘均分子量。将软化水5毫升和35%的盐酸0.2毫升加到所采集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并且进行搅拌,之后,将该溶液静置。
单独地将氢氧化钠(15.98克)、软化水(600毫升)、由p,p’-BPF、o,p’-BPF和o,o’-BPF组成的混合物(BPF-D,由本州化学(株)制造,p,p’:o,p’:o,o’=约35:48:17)(29.43克)和对叔丁基苯酚(0.441克)加入到1000毫升烧杯中,且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将碱性水溶液加入反应槽。然后,在以200转/分钟搅拌的同时,进一步加入二氯甲烷200毫升。
单独地将对苯二甲酰氯(31.19克)溶解于二氯甲烷(150毫升)中,将所得到的溶液转移到滴液漏斗中。
在搅拌反应槽中的溶液的同时,用30分钟将二氯甲烷溶液从滴液漏斗逐滴地加入该反应槽中。进一步以300转/分钟连续搅拌3小时,然后将二氯甲烷(400毫升)加入其中,再连续搅拌3.5小时。然后,将乙酸(5.79毫升)加入其中,接着搅拌30分钟,然后停止搅拌,分离有机层。将有机层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94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用0.1N盐酸(940毫升)洗涤二次,然后再用软化水(940毫升)洗涤二次。
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甲醇(4,900毫升)中而获得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该沉淀,将其干燥以获得目标芳香族聚酯聚碳酸酯树脂N。获得的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57,900。此外,将在聚合反应中途采集的二氯甲烷溶液用软化水洗涤一次,将有机层倒入甲醇(30毫升),对所获得的沉淀物进行过滤和干燥,从而获得聚碳酸酯嵌段。获得的聚碳酸酯嵌段的粘均分子量为12,900。
用制备例制备的树脂的组成和粘均分子量的总结见表1。
Figure C200480025204D00421
(感光体的生产)
实施例1
将10重量份氧钛酞菁和150重量份4-甲氧基-4-甲基戊-2-酮混合,并用砂磨机对其进行粉碎和分散处理,以制备颜料分散液,所述氧钛酞菁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中,在9.3°、10.6°、13.2°、15.1°、15.7°、16.1°、20.8°、23.3°、26.3°和27.1°的布拉格角(2θ±0.2°)处显示强衍射峰。将该颜料分散液与聚乙烯醇缩丁醛(由电气化学工业(株)制造,商品名“Denka Butyral #6000C)的50重量份5重量%的1,2-二甲氧基乙烷溶液和苯氧基树脂(由联碳公司(Union Carbide)制造,商品名PKHH)的50重量份5重量%的1,2-二甲氧基乙烷溶液混合,之后加入适当量的1,2-二甲氧基乙烷,以制备最终固体组分浓度为4.0%的分散液。
将这样获得的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液在表面上有铝汽相淀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涂布,并将其干燥,以使干燥后的膜厚度为0.4微米,从而提供电荷产生层。
在电荷产生层上,涂布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的涂布液,所述涂布液是通过混合以下物质而得到:50重量份含有以下述电荷输送材料(1)为主要成分的异构体的电荷输送材料、100重量份以制备例1制备的树脂A、8重量份抗氧化剂(Irganox1076)、0.03重量份作为匀涂剂的硅油和640重量份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溶剂(四氢呋喃80重量%,甲苯20重量%)。
然后在125℃干燥20分钟以提供电荷输送层,以便使干燥后的膜厚度为20微米,从而生产出感光体A。在这里,树脂A在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溶剂中的可溶性很好。此外,即使将该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的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也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
实施例2
除了用树脂B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A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B。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
实施例3
除了用树脂C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A,并且用二氯乙烷代替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溶剂以外,进行同实施例1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C。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
实施例4和5
除了用树脂D或E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A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D和E。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也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
实施例6
除了使用制备例10制备的树脂J和下述电荷输送材料(2)分别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A和电荷输送材料(1)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J。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磨损试验和电学特性测试的结果见表2。
Figure C200480025204D00441
实施例7
除了使用含有90重量份以制备例11制备的树脂K和10重量份以制备例14制备的树脂N的混合物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J之外,进行同实施例6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K。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磨损试验和电学特性测试的结果见表2。
实施例8
除了用制备例12制备的树脂L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K之外,进行同实施例7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L。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磨损试验和电学特性测试的结果见表2。
实施例9
除了用制备例13制备的树脂M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K之外,进行同实施例7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M。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室温放置1星期之后,没有观察到诸如固化等变化。磨损试验和电学特性测试的结果见表2。
对比例1和2
除了使用树脂F或G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C之外,进行同实施例3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F和G。
对比例3和4
除了使用树脂H或I代替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树脂A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体H和I。
对获得的感光体A至M进行下述评价。
(电学特性)
通过使用根据电子写真学会的测试标准制造的电子照相特性评价装置(《电子照相——基础与应用,第二辑》(“Electrophotography—Bases andapplications,second series”)第404~405页,电子写真学会(the Society ofElectrophotography)编辑,Corona Co.出版),以下述方法进行试验。在铝制鼓上贴附上述感光体而形成圆筒状,确保在铝制鼓和感光体的铝基体之间的导通。然后,使该鼓在恒定的每分钟转数下旋转,以通过充电、曝光、电势测定和除电的循环来进行电学特性评价试验。在该步骤中,表面的初始电势设定为-700V,使用780纳米单色光源进行曝光,使用660纳米单色光源进行除电,测试在以2.4μJ/厘米2的曝光光线照射时的表面电势(在下文有时称为VL)。对于VL的测试,用于从曝光到电势测试所需的时间设定为139毫秒。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50%(在下文有时称为NN环境)、以及温度为5℃且相对湿度为10%(在下文有时称为LL环境)的环境下进行该测试。VL值的绝对值越小,则响应特性越好。测试结果见表2。
(磨损试验)
将感光体膜切成直径10厘米的圆形,以便用泰伯(Taber)磨损试验机(由东洋精机社制造)进行磨损评价。试验条件为在23℃、50%相对湿度的气氛下,使用磨损轮(truck wheel)CS-10F且无负荷(磨损轮的自身重量),通过比较试验前后的重量来测定1000转之后的磨损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感光体的电学特性和耐磨性
Figure C200480025204D00471
根据上述结果发现,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在通常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中显示出了很高的溶解性和涂布液的高稳定性,而且含有所述聚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机械特性、耐磨性和电学特性方面是优异的。
(感光鼓的制备)
(基底层用分散液的制备)
将氧化钛(由石原产业(株)制造,商品名TTO55N(平均初级粒径约40纳米))和用量相对于氧化钛为3重量%的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与两倍重量于氧化钛的甲醇混合而获得浆料。对干燥后的浆料进行30分钟的120℃~140℃的热处理,进而用甲醇洗涤并将其干燥,以获得疏水化氧化钛,用球磨机将所述疏水化氧化钛分散在甲醇/1-丙醇=7/3的混合溶剂中,以获得疏水化氧化钛的分散浆料。对该分散浆料、甲醇/1-丙醇(重量比7/3)的混合溶剂和以下共聚聚酰胺的粒料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并混合,以便使聚酰胺粒料溶解,然后,进行超声分散处理,以制备固体组分浓度为16重量%的基底层用分散液,该分散液含有的疏水化氧化钛/共聚聚酰胺的重量比为3/1,所述共聚聚酰胺包含组成摩尔比为60%/15%/5%/15%/5%的ε-己内酰胺(以下式A)/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以下式B)/六亚甲基二胺(以下式C)/十亚甲基二羧酸(以下式D)/十八亚甲基二羧酸(以下式E):
Figure C200480025204D00481
(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的制备)
将10份氧钛酞菁加入到150份1,2-二甲氧基乙烷中,并用砂磨机进行粉碎分散处理,以制备颜料分散液,所述氧钛酞菁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中,在9.3°、10.6°、13.2°、15.1°、15.7°、16.1°、20.8°、23.3°、26.3°和27.1°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衍射峰。
将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由电气化学工业(株)制造,商品名“DenkaButyral #6000C)溶解于95份1,2-二甲氧基乙烷溶液中,以制备固体组分浓度为5%的粘合剂溶液1。
将5份苯氧基树脂(由联碳公司(Union Carbide)制造,商品名PKHH)溶解于95份1,2-二甲氧基乙烷溶液中,以制备固体组分浓度为5.0%的粘合剂溶液2。
向160份上述制备的颜料分散液中加入50份粘合剂溶液1、50份粘合剂溶液2、适当量的1,2-二甲氧基乙烷和适当量的4-甲氧基-4-甲基戊-2-酮,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α,所述分散液α的固体组分浓度为4.0%,且其中1,2-二甲氧基乙烷:4-甲氧基-4-甲基戊-2-酮=9:1。
将10份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中在27.3°的布拉格角(2θ±0.2°)处显示最大衍射峰的氧钛酞菁加入到150份1,2-二甲氧基乙烷中,用砂磨机进行粉碎分散处理,以制备颜料分散液。
向160份该颜料分散液中加入100份含有溶解于95份1,2-二甲氧基乙烷的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由电气化学工业(株)制造,商品名“DenkaButyral #6000C)且固体组分浓度为5.0%的粘合剂溶液、适当量的1,2-二甲氧基乙烷和适当量的4-甲氧基-4-甲基戊-2-酮,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1,所述分散液β1的固体组分浓度为4.0%,且其中1,2-二甲氧基乙烷:4-甲氧基-4-甲基戊-2-酮为9:1。
将10份氧钛酞菁加入到150份1,2-二甲氧基乙烷中,并用砂磨机进行粉碎分散处理,以制备颜料分散液,所述氧钛酞菁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中,在9.3°、10.6°、13.2°、15.1°、15.7°、16.1°、20.8°、23.3°、26.3°和27.1°的布拉格角(2θ±0.2°)处显示出强衍射峰。
向160份该颜料分散液中加入100份含有溶解于95份1,2-二甲氧基乙烷的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由电气化学工业(株)制造,商品名“DenkaButyral #6000C)且固体组分浓度为5.0%的粘合剂溶液、适当量的1,2-二甲氧基乙烷和适当量的4-甲氧基-4-甲基戊-2-酮,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2,所述分散液β2的固体组分浓度为4.0%,且其中1,2-二甲氧基乙烷:4-甲氧基-4-甲基戊-2-酮=9:1。
将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1和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2以8:2的比例混合,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
实施例10
对外径30毫米、长285毫米和壁厚1.0毫米的铝合金制圆柱体的经过镜面精加工的表面施加阳极氧化处理,然后用含有乙酸镍为主要成分的封孔剂进行封孔处理,以形成大约6微米的阳极氧化膜(耐酸铝膜)。用上述制备的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α对该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使得干燥后的膜厚度为0.3微米,从而形成电荷产生层。
然后,使用以下液体对其上已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从而提供干燥后厚度为20微米的电荷输送层,所述液体含有溶解于四氢呋喃:甲苯=80:20的混合溶剂中的50份上述电荷输送材料(2)、100份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的以制备例1制备的树脂A和0.05份硅油(由信越化学社制造,商品名KF96)。这样获得的感光鼓将被称为A1。
实施例11
除了用制备例4制备的树脂D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0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D1。
实施例12
除了用制备例5制备的树脂E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0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E1。
对比例7
除了用制备例9制备的树脂I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0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I1。
实施例13
使用上述制备的基底层用分散液对外径30毫米、长254毫米和壁厚0.75毫米的铝合金制圆柱体的经过镜面精加工的表面进行浸渍涂布,以形成膜厚度约为1.3微米的基底层。用上述制备的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对该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以形成电荷产生层,使得干燥后的膜厚度为0.3微米。
然后,使用以下液体对其上已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以形成干燥后的厚度为25微米的电荷输送层,所述液体含有溶解于四氢呋喃:甲苯为80∶20的混合溶剂中的50份上述电荷输送材料(2)、100份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的以制备例1制备的聚丙烯酸酯树脂A和0.05份硅油(由信越化学社制造,商品名KF96)。这样获得的感光鼓将被称为A2。
实施例14
除了用制备例4制备的树脂D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3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D2。
实施例15
除了用制备例5制备的树脂E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3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E2。
对比例8
除了用制备例9制备的树脂I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3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I2。
实施例16
对外径30毫米、长346毫米和壁厚1.0毫米的铝合金制圆柱体的经过镜面精加工的表面施加阳极氧化处理,然后用含有乙酸镍为主要成分的封孔剂进行封孔处理,以形成约6微米的阳极氧化膜(耐酸铝膜)。用上述制备的基底层用分散液对该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以形成膜厚度约1.3微米的基底层。用上述制备的电荷产生层用分散液β1对该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以形成干燥后的膜厚度为约0.3微米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使用以下液体对其上已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圆柱体进行浸渍涂布,以形成干燥后的膜厚度为25微米的电荷输送层,所述液体含有溶解于四氢呋喃:甲苯=80:20的混合溶剂中的30份上述电荷输送材料(2)、100份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的以制备例4制备的树脂D、4份抗氧化剂(Irganox 1076)和0.03份硅油(由信越化学社制造,商品名KF96)。这样获得的感光鼓将被称为D3。
实施例17
除了用制备例5制备的树脂E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6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E3。
对比例9
除了用制备例9制备的树脂I作为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进行同实施例16中一样的操作,以生产感光鼓I3。
(通过耐印刷试验测定膜减少量)
把各种感光鼓A1、D1、E1和I1安装到市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由精工爱普生公司生产的LP3000C)上,在室温和正常湿度下用单色(黑)模式形成24,000张图像。
此时,测定图像形成前的感光层的膜厚度和24,000张图像形成之后的膜厚度,计算相对于每10,000张所形成图像的膜减少量。该结果见表3。
然后,把各种感光鼓A2、D2、E2和I2安装到市售的单色激光打印机(由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生产,Optra S2450,24张/分钟A4纵向进纸,施加直流电压的辊式充电,辊式转印)上,在室温和正常湿度下形成30,000张图像。根据图像形成前后的膜厚度之差计算每10,000张的膜减少量。该结果见表3。
然后,把各种感光鼓D3、E3和I3安装到市售的数字复印机(由松下电器社生产,WORKIO DP3200)上,在室温和正常湿度下形成30,000张图像。根据图像形成前后的膜厚度之差计算每10,000张的膜减少量。该结果见表3。
表3 通过市售的图像形成设备形成图像时,感光体的膜刮擦量
Figure C200480025204D00531
无论采用哪种图像形成设备,与对比例的感光体相比,实施例的感光体中在10,000张图像形成后感光层的膜刮擦量较少,从而得知本发明的感光体在耐磨性方面表现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提供适用于诸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等电子照相设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将日本专利申请2003-310700(申请日为2003年9月2日)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摘要在内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整体加入本文。

Claims (9)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感光体包含导电性基体和形成在所述基体上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层含有具有重复酯结构的聚酯树脂,所述重复酯结构包含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
Figure C200480025204C00021
在通式(1)中,R1至R4各自独立,R1和R3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R2和R4表示氢原子;R5表示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是共聚物,而且含有以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所述重复酯结构的量为全部的所述聚酯树脂共聚物的至少10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是对苯二甲酰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通式(1)中,R1、R3和R5是甲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含有包含以通式(1)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重复酯结构,和包含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重复酯结构,所述通式(3)为:
Figure C200480025204C0003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通式(3)表示的二价酚残基含有的结构选自以下述通式(4)、(5)和(6)表示的结构,而且所述聚酯树脂含有包含所述二价酚残基和以通式(2)表示的芳族二羧酸残基的至少两类重复酯结构,所述通式(4)、(5)和(6)为:
Figure C200480025204C0003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至少有一个以通式(3)表示的二价酚残基是以通式(4)表示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5,000至100,0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含有以下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200480025204C00041
在通式(7)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亚芳基,或者二价杂环基团;m1和m2各自独立,它们表示0或1;在m1=0时的Ar5和在m2=0时的Ar6各自表示烷基、芳基或单价杂环基团;在m1=1时的Ar5和在m2=1时的Ar6各自表示亚烷基、亚芳基或二价杂环基团;Q表示直接键合或者二价残基;R6至R13各自独立,它们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团;n1至n4各自独立,它们表示0~4的整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含有由所述重复酯结构组成的聚酯树脂。
CNB2004800252045A 2003-09-02 2004-08-31 电子照相感光体 Active CN1004741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0700/2003 2003-09-02
JP2003310700 2003-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6176A CN1846176A (zh) 2006-10-11
CN100474127C true CN100474127C (zh) 2009-04-01

Family

ID=3426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52045A Active CN100474127C (zh) 2003-09-02 2004-08-31 电子照相感光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473507B2 (zh)
CN (1) CN100474127C (zh)
WO (1) WO20050245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8264B2 (en) * 2004-11-19 2012-05-1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ating fluid for forming undercoat lay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having undercoat layer formed by applying said coating fluid
TWI417687B (zh) * 2006-05-16 2013-12-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US8404411B2 (en) * 2006-05-18 2013-03-26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cartridge
CN101443709A (zh) * 2006-05-19 2009-05-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具有涂布该涂布液而成的底涂层的感光体、使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和使用该感光体的电子照相盒
EP2490077B1 (en) * 2009-10-15 2014-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ficating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CN105589308B (zh) * 2011-03-04 2019-10-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物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14115694A1 (ja) 2013-01-24 2014-07-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レ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WO2015005442A1 (ja) * 2013-07-12 2015-01-1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
JP2015078350A (ja) * 2013-09-12 2015-04-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5844A (en) 1980-03-26 1981-10-23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JPH036567A (ja) 1989-06-02 1991-01-1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584600B2 (ja) 1996-03-11 2004-11-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6030734A (en) 1996-03-11 2000-02-2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containing charge-transporting material with butadiene structure
JP4259628B2 (ja) 1997-04-16 2009-04-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6482560B2 (en) * 1999-12-20 2002-11-1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JP4409103B2 (ja) * 2000-03-24 2010-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長鎖アルキル基含有ビ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マー
JP2002107970A (ja) * 2000-09-28 2002-04-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084933B2 (ja) * 2001-03-09 2008-04-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054541B2 (ja) 2001-03-12 2008-02-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032213B2 (ja) 2001-03-14 2008-01-1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アリールアミン組成物および当該組成物を使用し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3082078A (ja) 2001-06-29 2003-03-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084976B2 (ja) * 2001-08-21 2008-04-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EP1286224A1 (en) * 2001-08-21 2003-02-26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JP4028781B2 (ja) * 2001-08-24 2007-12-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3195540A (ja) * 2001-12-27 2003-07-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214866B2 (ja) * 2003-08-28 2009-01-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336559B2 (ja) * 2003-10-08 2009-09-30 富士電機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20765B1 (ko) 2004-07-16 2013-01-09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사진 감광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73507B2 (en) 2009-01-06
US20060073400A1 (en) 2006-04-06
CN1846176A (zh) 2006-10-11
US7718337B2 (en) 2010-05-18
WO2005024521A1 (ja) 2005-03-17
US20090081570A1 (en)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5218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2087489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JP451796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548182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644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备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85266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包含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WO2014021341A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
CN100474127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0442145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JP612333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058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該感光体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67590B2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結晶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320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80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
JP447506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18159087A (ja)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602441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感光体を用いる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感光体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16882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フタロシアニン結晶
JP4379227B2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3949B2 (ja) ヒドラゾン系化合物、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1619A (ja) 有機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電子材料、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デバイス、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308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該感光体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586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33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7631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該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