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5867C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5867C
CN100385867C CNB038139324A CN03813932A CN100385867C CN 100385867 C CN100385867 C CN 100385867C CN B038139324 A CNB038139324 A CN B038139324A CN 03813932 A CN03813932 A CN 03813932A CN 100385867 C CN100385867 C CN 1003858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tt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sett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39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3181A (zh
Inventor
小松崎顺子
佐藤真
野田卓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63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3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58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58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04L63/0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for key exchange, e.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4Grouping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容易的操作进行通信设置的一种通信系统、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接入点(11)具有通信设置信息,用于在终端装置(13)和接入点(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通信设置信息被提供给标签12,并通过在IC标签阅读器/写入器(21)和标签(12)之间的近距离无接触通信将其存储在标签(12)中。当把该标签(12)放置在终端装置(13)的一个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上时,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从标签12读取通信设置信息,并存储该通信设置信息。终端装置(13)根据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为与接入点11的通信执行通信设置,并与接入点11进行无线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一种信息装置与方法,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容易的操作进行通信设置的一种通信系统、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作为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技术,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802.11标准的无线LAN(局域网络)系统,已被视为一种十分有用的系统。由于无线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不具有方向性以及径向地传输的无线电波,所以可以宽范围地进行装置之间的连接。
IEEE 802.11标准包括使用5GHz带宽的、并且允许数据以54Mbps的最大速度进行数据传输的IEEE 802.11a方案,以及使用2.4GHz带宽的、并且允许数据以11Mbps的最大速度进行数据传输的IEEE 802.11b方案。
在具有强方向性的通信系统中,例如在根据IrDA(红外数据协会)等的通信系统中,必须将要连接到与之建立通信的特定目标的装置适当地布置。然而,在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中,不要求这样的位置限制。
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的连接模式包括两种类型,即一种基础设施模式(一对多的通信),这一模式为这样一种网络结构:把站(例如通用个人计算机等)连接于一个用作中继的接入点;一种特设(adhoc)模式(一对一的通信),为站之间的一种网络结构。
把一个接入点能够与某一站进行通信的范围称作基本服务区(以下也将其称为BSA)。由于站随用户的移动而移动,所以当站移出基本服务区时,通信可能会变得不可能。因此,为了允许即使当站移出接入点的基本服务区时也能使用无线通信,已实现了一种漫游技术,在这一技术中,提供了多个通过一个有线LAN(一个分布式系统)互连在一起的接入点;以及一个站,可以将该站无缝地连接于该站所移动到的一个区域中的新的接入点。
把通过以这一方式提供的多个接入点加以扩展的通信使能范围称为扩展的服务区(ESA)。在这一情况下,站可以从多个接入点接收信号,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执行与一个从其接收了一个较强信号的接入点的通信。
然而,传统上,在使用IEEE 802.11标准等的无线LAN的无线通信中,当由接入点、站等形成的一个网络时,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用户必须在所有站中设置将被形成的网络中所固有的信息,从而导致较差的可用性。
另外,当一个站与另一个站进行通信时,如果在该站的一个搜寻范围中存在多个站,则该站可能检测到存在于该搜寻范围中的多个其它的站。因此,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用户可能把其所占有的一个站连接于所希望的站之外的一个站。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情况,产生了本发明,而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能够在装置之间容易与快速地进行通信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由下列构成:一个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占有用于建立通信的通信设置信息;以及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用于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用于建立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提供部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以及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采集部件;以及用于根据所述采集部件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其中,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三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的提供部件;以及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其中,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提供步骤;以及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其中,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部件;以及根据所述采集部件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其中,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步骤;以及一个根据通过所述采集步骤的处理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其中,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具有一个用于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的提供部件和一个用于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以及一个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具有一个用于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的采集部件(acquiring mechanism)和一个用于根据采集部件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
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用于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与一个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的提供部件和一个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
可以形成一个第一通信部件,以和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还可以提供一个存储部件,用于存储通信设置信息;以及形成提供部件,用于读取存储部件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并将其提供给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可以形成提供部件,以拥有一个用于把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一个记录媒体中的记录部件,以及用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从记录媒体中读取通信设置信息,并使用这一信息。
记录媒体可以为一种便携卡。
可以形成记录部件,以通过无接触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可以形成记录部件,以通过接触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提供部件可以具有一个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接触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并且可以形成第二通信部件,以通过无接触无线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提供部件可以具有一个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红外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并且形成第二通信部件,以通过红外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不同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这样的信息:指出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可以占有这一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关于一个信息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可占有(hold)这一通信设置信息的期限。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关于一个通信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期限。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这样的信息:当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最新采集了通信设置信息时,是否把已采集到的通信设置信息更新成新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一个不同于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IP地址,以允许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通过信息处理装置与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可以形成第一通信部件,以把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连接于Internet。
本发明的一种第一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向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与之建立通信的提供步骤,以及一个与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记录媒体上的一个第一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向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提供步骤,以及一个控制与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第一程序导致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计算机执行一个向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与之通信的提供步骤,以及一个控制与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用于从一个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部件,以及一个根据采集部件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
可以形成第一通信部件,以和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可以形成采集部件,以拥有一个用于从一个记录媒体读取通信设置信息的读取部件,其中记录媒体具有由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记录于其上的通信设置信息。
记录媒体可以为一种便携卡。
可以形成读取部件,以通过无接触通信读取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读取部件,以通过接触通信读取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提供一个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由采集部件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可以占有通信设置信息,当该信息指示不允许占有该通信设置信息时,则可以提供一个控制部件,以从存储部件删除通信设置信息来进行控制。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关于一个信息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占有通信设置信息的期限,而且当信息有效期已过时,可以提供一个控制部件,用于从存储部件删除通信设置信息来进行控制。
可以提供一个记录部件,用于记录存储部件存储在一个记录媒体中的通信设置信息,以及可以从不同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读取由记录部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不同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而且当该信息指示不允许提供通信设置信息时,可以提供一个控制部件,以进行控制,以致于记录部件不在记录媒体上记录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关于一个通信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期限,而且当通信有效期已过时,可以提供一个控制部件,以进行控制,以致于第一通信部件不与第一其它信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可以形成通信设置信息,以包括不同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IP地址,以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通过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与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可以形成采集部件,以拥有一个第二通信部件,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接触无线通信,以及可以形成第二通信部件,以通过无接触无线通信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
可以形成采集部件,以拥有一个第二通信部件,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红外通信,以及可以形成第二通信部件,以通过红外通信,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
本发明的一种第二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步骤,以及一个根据通过采集步骤的处理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与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记录媒体上的一种第二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步骤,以及一个根据通过采集步骤的处理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控制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第二程序,导致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计算机执行一个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步骤,以及一个根据通过采集步骤的处理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控制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步骤。
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第一信息处理装置把用于建立通信的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以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另外,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根据所采集的信息设置信息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记录媒体、以及程序中,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配备有用于建立通信的通信设置信息,以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记录媒体、以及程序中,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根据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2示出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配置实例;
图3示出了管理条件的一个配置实例;
图4是一个结构图,示出了接入点的一个配置实例;
图5是一个结构图,示出了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的一个配置实例;
图6是一个结构图,示出了终端装置的一个配置实例;
图7是一个结构图,示出了标签的一个配置实例;
图8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接入点的通信设置信息描述处理;
图9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标签的通信设置信息描述处理;
图10示出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描述实例;
图11示出了管理条件的一个描述实例;
图12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采集处理;
图13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设置处理;
图14是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管理处理的一个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向其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另一个图;
图16是示出了向其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又一个图;
图17是示出了向其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再一个图;
图18是示出了向其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再又一个图;
图19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通信设置信息采集处理;
图20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通信设置信息提供处理;
图21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描述处理的流程图;
图23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24是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另一个图;
图25是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又一个图;
图26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27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另一个图;
图28示出了管理条件的一个说明实例;
图29示出了向其施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30示出向其施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31是示出向其施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另一个图;
图32是示出向其施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又一个图;
图33是示出向其施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34是示出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配置实例的图;
图35是示出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说明实例的图;
图36是用于说明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37是接续图36的用于解释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39是示出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说明实例的图;
图40是用于说明终端装置的通信设置信息采集处理的流程图;
图41用于说明接入点的通信设置信息提供处理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43是示出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说明实例的图;以及
图44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通信系统的配置实例。图1示出了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的一个实例。在该通信系统中,通过导线把一个接入点11连接到Internet 11。
接入点11包含一个IC(集成电路)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用于把根据IEEE 802.11标准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设置所需的信息(以下将这一信息称为通信设置信息)传输到一个标签(IC卡)12。在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和标签12之间无接触地近距通信。另外,接入点11还执行与一个终端装置13的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以中继终端装置13和另一个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以及与Internet 1的连接。在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中,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之间或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距离,通常为数十米或更短。
标签12近距地与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进行无接触通信。当标签12从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接收到通信设置信息时,其存储该信息。另外,当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向标签12请求通信设置信息时,标签12把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传输到终端装置13。
例如,由一台通用的个人计算机等形成终端装置13,而且终端装置13还包含用于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通信的一个通信装置,以与接入点11或另一个终端装置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另外,终端装置13还包含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并且近距地与标签12进行无接触通信,以采集通信设置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1~3描述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概况。
在图1的步骤S1处,用户把标签12非常靠近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近距地与标签12进行无接触通信,并且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图2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和图3中所示的管理条件。在通信组形成信息中,描述了为进行通信设置,终端装置13所需的信息。在管理条件中,描述了管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条件。
在图2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在从上数第一行中,示出了一个作为标题的网络名,其用于标识一个无线LAN通信网络。在图2中,把“测试AP”描述为这一网络名的一个例子。在从上数第二行中,描述了作为ID的一个SSID(服务集合标识),其用于标识IEEE 802.11标准的一个无线LAN。为接入点和终端装置各设置一个SSID,仅当它们的SSID匹配时,才允许进行通信。在图2中,把“0x123456”描述为一个实例。
在图2中,从上数第三行中,描述了作为加入通信组所需的鉴别信息的一个WEP(有线等效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密钥。当在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之间或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使用对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或对终端装置来说为公用的一个WEP密钥,对将加以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将数据加以传送。因此,甚至是当不具有公用WEP密钥的装置拦截通信数据时,通信数据也不会被解密。在图2中,把“Ox123456789“示为一个实例。
在图2中,在从上数第四行中,示出了一个通信组模式。作为通信组模式,至少规定了基础设施模式和特设模式之一。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规定了“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模式)”。
接下来,在图3中所示的管理条件中,从上向下数的第一行中,示出了一个与图2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相关的URI(统一资源标识符)。例如,在这一URI中,描述了接入点11的制造商等的一个Web页。
在图3中,在从上数第二行中,示出了信息“占有允许”,用于指定当终端装置13采集通信设置信息时其是否可以占有图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当占有允许为“禁止”时,终端装置的CPU 201(参见图6),根据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通信组形成信息)执行其自己的通信设置,然后丢弃通信设置信息。当占有允许为“允许”时,终端装置13的CPU 201根据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通信组形成信息)执行其自己的通信设置,然后占有这一通信设置信息,而不是丢弃它。在图3中,“允许”被示为一个例子。
在图3中,从上数第三行中,示出了信息“提供允许”,用于指定终端装置13是否可以把所采集的从而所占有的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另一个装置。终端装置13不仅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到接入点11以及从接入点11接收通信设置信息,而且还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到另一个装置以及从另一个装置接收通信设置信息。当提供允许为“禁止”时,从而终端装置13的CPU 201不能把所占有的通信设置信息传输到标签12。当提供允许为“允许”时,从而终端装置13的CPU 201可以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以将其存储在标签12中。当把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另一个终端装置时,则该提供的终端装置可以根据通信设置信息进行无线LAN的通信设置。
在图4中,在从上数第四行中,示出了一个通信有效期,在这一通信有效期中,终端装置13可以通过根据所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所进行的通信设置进行通信。例如,在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把通信有效期示“2002/05/06”,意味着2002年5月6日切断连接之前允许进行通信。在通信有效期之前终端装置13的CPU 201允许终端装置13与另一个装置(接入点11)进行通信,但在通信有效期过后,阻止终端装置13与其它装置进行通信。作为通信有效期,如图3中所示,可以指出一个日期,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3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之后指出天数。
在图3中,在从上数第五行中,示出了终端装置13本身所占有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信息有效期。具体地讲,当终端装置13采集并占有通信设置信息时,示出了终端装置13可以通过通信设置信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通信的时间限制。在信息有效期过后,终端装置13的CPU 201丢弃通信设置信息。在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把信息有效期示为“2002/04/05”,意味着2002年4月5日丢弃连接之前允许占有。作为信息有效期,可以如图3中所示,指出一个日期,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3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之后指定天数。
在图3中,在从上数第六行中,示出了一个信息更新条件,当终端装置13的CPU 201采集类似于所占有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时,则该信息更新条件指定把已经占有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更新成新采集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所应遵循的条件。在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除WEP密钥之外相同”,意味着当除WEP密钥之外通信组形成信息相同时,终端装置13的CPU 201使用新采集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更新已经占有的通信组形成信息。除此之外,作为信息更新条件,可以这样地设置条件:如果整个通信组形成信息不完全匹配,则不进行更新,或只要通信组形成信息有一个元素匹配,就进行更新。
返回到图1,在步骤S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1处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3处,用户把其中存储了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从标签12接收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处,终端装置13存储在步骤S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设置信息,为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方案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6处,根据在步骤S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接入点11进行IEEE802.11方案的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用户可以容易与快速地进行通信设置,而无需通过标签12执行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提供给终端装置13的繁琐的录入工作。另外,用户还遵循这样一个规程:把标签12放置在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之上,然后把标签12放在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上,以致使于用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形成在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之间所进行的通信设置。而且,通过这样做,可以有把握地在所希望的装置之间(在图1中,为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之间)进行通信设置。因此,用户可以防止终端装置13和除所希望的装置之外的其它的错误的连接。
接下来,图4是一个方框图,示出了接入点11中的配置的一个实例。在图4中,CPU 101根据一个存储在ROM 102中的程序和一个从存储部分109加载到RAM 103中的程序,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RAM 103还具有存储在其中的、CPU 101执行各种类型的适当处理所需的数据。
通过总线104把CPU 101、ROM 102以及RAM 103互相连接在一起。而且,还把一个输入/输出接口105连接于总线104。
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5的是一个操作部分16,由一系列按钮等形成,用于从用户那里接收各种设置的操作的装入;一个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以下将参照图5描述其详细的配置),用于与标签12进行通信;一个音频输出部分107,用于输出音频,以向用户通告接入点11等的操作状态;一个指示器108,由一个LED(发光二极管)等形成,以向用户通告接入点11等的操作状态;存储部分109,由硬盘等形成,用于存储适当的通信设置信息等;一个无线通信部分110,用于通过天线1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一个通信部分112,用于通过一个网络进行通信处理,其中该网络包括Internet 1和一个有线LAN;以及一个红外通信部分113,用于通过红外通信传输和接收通信设置信息。例如,通信部分112把终端装置13的连接中继到Internet 1。通信部分112把一个通过Internet 1所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安装在存储部分109上。以这一方式,可以适当地更新用于控制接入点11的程序。
当需要时,还把一个驱动器114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5,以及适当地把一个半导体存储器115安装在其上。当需要时,把一个从半导体存储器115读取的计算机程序安装在存储部分109上。当半导体存储器115拥有存储于其中的通信设置信息时,当需要时,把从半导体存储器115读取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109中。
接下来,图5示出了图4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中的配置的一个实例。一个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由一个电阻器R1、一个电容器C1、一个线圈L1形成,并且把由一个处理部分152所产生的信息信号和电力传输给标签12的一个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参见图7)。另外,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还从标签12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记录一个信息信号,并且将其提供给处理部分152。预先把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的自然谐振频率(以下将其称为自然谐振频率)设置成一个预定的值,这一预定的值具有电容器C1的电容和线圈L2的电感。
处理部分152包含一个微型计算机161、一个编码/解码电路162、一个载波生成电路163、一个ASK(振幅键控)调制电路164,以及一个解调电路165。微型计算机161控制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的每一部分,以执行用于传输和记录数据的处理。编码/解码电路162把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5所提供的数据编码为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 code)等,并且对从标签12所接收的以及由解调电路165所解调的信息信号进行解码,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5把所获得的数据提供给接入点11的每一部分。载波生成电路163生成一个将传输给标签12的载波,并且将其提供给ASK调制电路164。ASK调制电路164根据编码/解码电路162所编码的信号,对从载波生成电路163所提供的载波进行振幅调制,并且将其提供给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
解调电路165对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所接收的一个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编码/解码电路162。应该加以注意的是,在以下的描述中,除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以外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的基本内部配置与以上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内部配置相类似。
接下来,图6是一个方框图,示出了终端装置13中的配置的一个实例。在图6中,CPU 201根据存储在ROM 202中的一个程序和从存储部分209加载于RAM 203的一个程序,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RAM 203还具有存储在其中的CPU 201,以执行各种适当类型的处理所需的数据等。
通过总线204把CPU 201、ROM 202以及RAM 203互相连接在一起,输入输出接口205也连接到总线204。
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05的是,一个操作部分206,由一个键盘、一个鼠标器等形成,用于从用户接收操作的装入;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用于执行与标签12的通信;一个音频输出部分207,用于输出音频;一个显示器208,由一个CRT(阴极射线管)、一个LCD(液晶显示器)等形成;存储部分209,由一个硬盘等形成,用于存储所接收的适当的通信设置信息等;一个无线通信部分210,用于通过天线2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以及一个红外通信部分212,用于通过红外通信传输和接收通信设置信息。无线通信部分210执行和接入点11的通信或者在终端装置之间执行通信处理。
当需要时,还把驱动器213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05,并且适当地把一个磁盘231、一个光盘232、一个磁光盘233或一个半导体存储器234安装在其上。如所需,把一个从它们之中所读取的计算机程序安装在存储部分209上。
图6中的终端装置13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的基本内部配置与图5中所示的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内部配置类似。
接下来,图7示出了标签12的详细配置的一个实例。例如,标签12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例如,电磁地耦合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由一个电阻器R2、一个电容器C2以及一个线圈L2组成,并且把处理部分263所产生并由LS(负载开关)调制电路262所调制的信息信号传输到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另外,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还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接收一个信息信号,并且将其提供给处理部分263。预先把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的自然谐振频率设置成一个预定的值,这一预定的值具有电容器C2的电容和线圈L2的电感。
LS调制电路部分262由一个电阻器R3和一个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开关SW组成,并根据从处理部分263向调制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为1还是为0,MOS开关SW在开和关之间切换,并且将切换结果提供给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
处理部分263包含一个微型计算机271、一个IC电力生成电路272、一个时钟提取电路273、一个ASK(振幅键控)解调电路274、一个编码/解码电路275、一个逻辑电路276以及一个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77。微型计算机271控制标签12的每一部分,以执行对将加以传输或将加以接收的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数据的传输和接收的处理。IC电力生成电路272根据从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所接收的一个信号,为标签12生成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所需的电力,并且将电力提供给每一部分。时钟提取电路273从由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所接收的信号中提取一个时钟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微型计算机271。
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所接收的信号是一个由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ASK调制电路所调制的信号。ASK解调电路274对所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编码/解码电路275。编码/解码电路275对ASK解调电路274所提供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其提供给逻辑电路276。另外,编码/解码电路275还对从逻辑电路276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将其提供给LS调制电路部分262。逻辑电路276根据从编码/解码电路275所提供的数据,执行一个预定的处理、读取存储在EEPROM 277中的数据内容、并且将提供给编码/解码电路275、把新的数据写入277或删除该数据。
例如,EEPROM 277根据来自逻辑电路276的一个请求,存储诸如通信设置信息等预定的数据、读取并提供其、或删除其。
应该加以注意的是,尽管是在把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作为一个例子描述为标签12的一个通信伙伴的情况下对标签12进行了以上的描述,但也可以使用与以上所提到的方法相类似的方法,与另一种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包括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进行通信。
此处,作为一个例子,通过使用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和标签12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描述了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和标签12之间的通信处理。
首先,存在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处理部分152中的载波生成电路163以13.5MHz的频率生成一个载波。接下来,处理部分152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5采集数据。编码/解码电路162把所采集的数据编码为曼彻斯特码,并且将其提供给ASK调制电路164。
然后,ASK调制电路164根据编码/解码电路162向其输入的解码的数据,对载波进行ASK调制。把ASK调制的信号提供给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根据所提供的调制信号生成一个电磁场。
由于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所生成的电磁场的电磁感应,在标签12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中感应了电动势。IC电力生成电路272根据所感应的电动势形成一个电力电路,并且把必要的电力提供给每一部分。
接下来,时钟提取电路273从所感应的电动势中提取时钟分量,并且将其提供给微型计算机271。ASK解调电路274根据所感应的电动势的电压振幅变化对ASK调制的信号进行ASK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编码/解码电路275。由于已经把所调制的信号编码为曼彻斯特码,所以编码/解码电路275对所解调的信号进行解码,并且将其提供给逻辑电路276。
逻辑电路276根据一个预设置的预定的程序,把所提供的数据存储在EEPROM 277中、读取存储在EEPROM 277中的数据、或删除其。逻辑电路276还形成将传输给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信息。
然后,编码/解码电路275把逻辑电路276所形成的信息编码为曼彻斯特码,并且将其提供给LS调制电路部分262。LS调制电路部分262根据从编码/解码电路275所提供的信号,改变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的阻抗,以进行LS调制。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传输所调制的信号。
在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中,一个未经调制的恒流载波流动,并且根据标签12的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的阻抗变化在这一载波中感应电压振幅变化。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检测这一变化,以从标签12接收这一信号。
解调电路165根据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的阻抗变化基于所感应的电压振幅变化对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编码/解码电路162。编码/解码电路162对从解调电路165所提供的信号进行解码、产生数据、并且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把数据提供给接入点11的一个预定的部分。
如上所述,在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和标签12之间传输和接收信息。
尽管在以上的描述中,编码为曼彻斯特码,但编码并不局限于编码为曼彻斯特码。另外,尽管在以上所提到的例子中,载波生成电路163所生成的载波的频率为13.5MHz,但载波的频率并不局限于13.5MHz。
在以下的描述中,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和标签12之间的数据的传输与接收,将使用以上所描述的处理,但将省略详细的描述。另外,也类似地执行除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之外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与标签12之间的数据的传输与接收。
接下来,将描述图1中步骤S1处的处理,即,参照图8中的流程图,描述接入点11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描述的处理。另外,此处还参照图9的流程图,描述标签12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描述的处理。
例如,当按下操作部分106的一个按钮以输入用于传输通信组形成信息的命令时,接入点11开始检测标签12。于是,在图8中的步骤S51处,接入点11的CPU 101监视操作部分106,并且确定是否按下了操作部分1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传输,然后在步骤S51处反复地执行这一处理,以等待,直至按下了操作部分1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传输。
当用户按下操作部分106的预定的按钮时,CPU 101确定,在步骤S51处,按下了操作部分1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传输,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52。
在步骤S52处,CPU 101指示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开始对标签12的检测。在步骤S53处,CPU 101继续监视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并等待,直至其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接收到检测标签12的通知。
处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近范围的用户所持的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161等待,直至其在步骤S71接收到用于检测标签12的电磁波,在接收到用于检测标签12的电磁波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2,在步骤S72处,微型计算机161通过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传输一个答复信号。
当从标签12接收到答复信号时,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向CPU 101发送一个通知。于是,在步骤S53处,接入点11的CPU 101确定,它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那里接收到检测到标签12的通知,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54,在步骤S54处,CPU 101读取存储在存储部分109中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将其提供给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把所提供的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21。
图10描述了在步骤S54处从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所传输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描述实例。另外,图11示出了在步骤S54处从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传输的管理条件的一个描述实例。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eXtensible--eXtensible标签语言)形式描述了图10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和图11中的管理条件。
在图10中,从上数第一行中的标签<红外>和从上数第七行中的标签</红外>相应于图2中的通信网络模式,并且指示通信组模式为基础设施模式。图10中,夹在从上数第二行中的标签<标题>和标签</标题>之间的字符串“测试AP”相应于图2中的网络名,并且指示网络名为“测试AP”。
图10中,从上数第三行中的标签<IEEE 802.11a>和从上数第六行的标签</IEEE 802.11a>指示通信组形成信息与IEEE 802.11a方案的通信相关。当指出了IEEE 802.11b方案时,标签<IEEE 802.11b></IEEE 802.11b>指示把IEEE802.11b方案通信用作这些标签。另外,当指出蓝牙
Figure C0381393200251
通信方案时,标签<蓝牙></蓝牙>指示把蓝牙通信方案用作这些标签。
图10中,夹在从上数第四行中的标签<ssid>和</ssid>之间的字符串“0x123456”相应于图2中的SSID。另外,图10中,从上数第五行中的标签<WEP密钥></WEP密钥>之间的字符串“0x1234567890”相应于图2中的WEP密钥。
在图11中所示的管理条件的描述实例中,夹在从上数第一行的标签<标题>和</标题>之间的字符串“测试管理”代表管理条件的标题。图11中,夹在从上数第二行中标签<uri></uri>之间的字符串http://www.wi-fi.org相应于图3中的相关的URI。图11中,夹在从上数第三行中标签<红外></红外>之间的字符串“通信组形成信息”指示通信管理条件与图10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相关联。实际上,在标签<红外></红外>之间描述了用于标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字符串。
图11中,从上数第四行中的标签<占有允许></占有允许>相应于图3中占有允许,夹在标签<占有允许></占有允许>之间的字符串“允许”表示可以占有通信设置信息。图11中,从上数第五行中的标签<提供允许></提供允许>相应于图3中的提供允许,夹在标签<提供允许></提供允许>之间的字符串中的“允许”表示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另一个装置。
图11中,从上数第六行中的标签<通信有效期></通信有效期>相应于图3中的通信有效期,夹在标签<通信有效期></通信有效期>之间的字符串中的“20020506”表示通信有效期于2002年5月6日结束。图11中,从上数第七行中的标签<信息有效期></信息有效期相应于图3中的信息有效期,夹在标签<信息有效期>和</信息有效期>之间的字符串“20020405”指示信息有效期于2002年4月15日结束。图11中,从上数第八行中的标签<信息更新条件></信息更新条件>相应于图3中的信息更新条件,夹在标签<信息更新条件></信息更新条件>之间的字符串中“除WEP密钥外相同”指示:当除了WEP密钥之外,通信组形成信息是相同的时,使用新采集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更新已经占有的通信组形成信息。
返回到图9,在步骤S73处,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161确定其是否从接入点11接收到通信设置信息和用于存储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当其从接入点11接收到通信设置信息和用于存储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4,在S74处,微型计算机161把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EEPROM 277中。
如上所述,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传输到标签12。
在以上的描述中,当从操作部分106输入预定的操作时,接入点11开始标签12的检测处理。然而,当输入预定的操作时,接入点并非必须开始标签12的检测处理。即,接入点11可以一直对标签12进行检测。接入点11一直执行对标签12的检测,是高效的,例如当把接入点11连接于一个针对家庭应用的电源时。
另外,在以上的描述中,当在步骤S53处CPU 101在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检测到标签12之前继续等待时,向CPU 101的等待强加一个时间周期的限制是可行的。例如,当在这一时间限制内没有检测到标签12,则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结束对标签12的检测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2描述图1中步骤S3和步骤S4处的处理。即,采集终端装置13的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另外,在这一情况中,将参照图11中的流程图描述标签12的处理。
例如,当按下了形成操作部分206的键盘的一个预定的键以输入用于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时,终端装置13开始检测标签12。然后,在图12中的步骤S91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监视操作部分206,并且确定是否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在步骤S91处CPU201反复地执行这一处理,持续等待,直至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
当用户按下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时,在步骤S91处CPU 201确定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92。
在步骤S92处,CPU 201指示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开始检测标签12。在步骤S93处,CPU 201继续监视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并且等待,直到其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接收到检测到标签12的一个通知。
在这一情况中,用户所持被放置在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附近的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161等待,直至其在步骤S71接收到用于检测标签12的电磁波,处理前进到步骤S72,在步骤S72处,它通过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传输一个答复信号。
当从标签12的接收到答复信号时,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向CPU 201发送一个通知。然后,在步骤S93处,终端装置13的CPU201确定其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接收到了对标签12进行检测的通知。处理前进到步骤S84,在步骤S84处,CPU 20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向标签12请求通信设置信息。
在这一情况下,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161确定所接收的命令不是一条用于存储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即在步骤S73处所接收的命令是一条用于传输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5。在步骤S75处,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161读取在图9的步骤S74处存储在EEPROM 277中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通过天线谐振电路部分261将其传输到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
在图12中的步骤S95处,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从标签12接收通信设置信息。然后,在步骤S96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把在步骤S95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
如上所述,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标签12提供给终端装置13。
在以上的描述中,当从操作部分206输入了预定的操作时,终端装置13开始标签12的检测处理。然而,当输入了预定的操作时,并非必须开始标签12的检测处理。即,终端装置13可以一直对标签12进行检测。终端装置13一直执行对标签12的检测,是高效的,例如当把终端装置13连接于一个针对家庭应用的电源时。
接下来,描述图1中的步骤S5处的处理。即参照图13中的流程图描述终端装置13的设置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执行图13中的流程图的处理,例如,当录用户通过操作部分206输入了用于设置无线LAN通信的命令时,或当初始化要求无线LAN通信的应用软件时等。
在步骤S151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存取存储部分209,以确定是否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当未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则结束处理。在这一情况下,可以在显示器208上显示缺少通信设置信息的一个错误显示。
在步骤S151处,当CPU 201确定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了存储部分209中,处理前进到步骤S152。在步骤S152处,CPU确定是否把一或多条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当把一条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53。
在步骤S153处,CPU 201确定终端装置13是否拥有一个在通信设置信息中指定的通信装置。具体地讲,例如,在图10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从上数第三行中的标签<IEEE 802.11a>和上数的第六行中的标签</IEEE802.11>中所描述的,通信设置信息中定义了无线通信的类型。然后,CPU 201确定无线通信部分210是否可以执行通信组形成信息中所定义的类型的无线通信。因此,当CPU 201确定,具有通信设置信息中所指定的一个通信装置时,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54,在步骤S154处,CPU 201根据通信组形成信息执行对无线LAN的通信设置。此后,终端装置13可以通过无线LAN,使用此处所进行的设置,与接入点11进行通信。
在步骤S153处,当CPU 201确定不具有通信设置信息中所指定的一个通信装置时,则跳过步骤S154,以结束处理。此时,可以在显示器208上显示一个错误显示,指示:终端装置13不具有通信组设置信息中所指定的一个通信装置。
在步骤S152处,当CPU 201确定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设置信息不是单一的一条通信设置信息,即把多条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55。
在步骤S155处,CPU 201从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多条通信设置信息读取网络名,使得显示器208显示网络名的列表,并且从用户那里接收对网络名的一个选择。在步骤S156处,CPU 201等待,直至从该网络名列表中选择了一个网络名。当用户通过操作部分206选择了网络名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53,针对相应于在步骤S156处所选择的网络名的通信设置信息,重复步骤S153以及其后的处理。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13根据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进行无线通信设置。
接下来,参照图14中的流程图,描述管理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
在步骤S181处,终端装置13读取包含于通信设置信息中的管理条件,并且确定占有允许是否为允许,以确定是否允许对通信设置信息的占有。当不允许对通信设置信息的占有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82,在步骤S182处,从存储部分209中删除该通信设置信息,以结束处理。
在步骤S181处,当CPU 201确定允许占有通信设置信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83,在步骤S183处,CPU 201读取包含于通信设置信息中的管理条件,并且根据信息更新条件确定是否在存储于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存在与包含于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相匹配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因此,当CPU 201确定在存储于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未提交与包含于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相匹配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84,在步骤S184处,CPU 201把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并且结束处理。
在步骤S183处,当CPU 201确定在存储于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存在与包括在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相匹配的通信组形成信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85。CPU 201从存储部分209中删除被确定为要与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相匹配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和包含通信组形成信息的通信设置信息,把新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并且结束处理。
至此,已完成了对终端装置13的通信设置信息进行管理的处理。
尽管作为一个例子,针对其中把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包含在接入点11中的情况,进行了以上的描述,但也可以不按这一方式整体地形成它们,而是把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作为独立于接入点11的一个实体,并且将其外部地连接于接入点11,加以形成。相类似,尽管作为一个例子,针对其中把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包含在终端装置13中的情况,进行了以上的描述,但也可以不按这一方式整体地形成它们,而是把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作为独立于终端装置13的一个实体,并且将其外部地连接于终端装置13,加以形成。
另外尽管作为一个例子,当通过无接触通信、使用标签12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提供给终端装置13时,进行了以上的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局限于把标签12用作提供通信设置信息的一种媒体。作为用于提供通信设置信息的媒体,例如除了标签12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存储卡的半导体存储器。
具体地讲,把一个存储卡驱动器分别安装在每个接入点11和终端装置13中,首先,用户把一个存储卡插入接入点11的存储卡驱动器中。从而,接入点11使所占有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卡驱动器中。接下来,用户把存储卡从接入点11的存储卡驱动器中取出,并且将其插入终端装置13的存储卡驱动器中。终端装置13读取存储在存储卡中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该通信设置信息进行IEEE 802.11方案的无线通信的设置。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能的。不言而喻,也可以按与以上所提到的方法相类似的方法使用除了存储卡之外的任何存储机制(例如磁盘、光盘、磁光盘)设置从接入点11到设置13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图15、21、23、27、29以及33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所有例子中,,以这样的方式使用任意的存储机制取代标签12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图15中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变体。在图15中,由另一个设置终端装置302,而不是由接入点301向标签12提供通信设置信息。具体地讲,在图15中,接入点301不具有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另外,例如由一个管理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掌握设置终端装置302。管理人员预先使安装在设置终端装置302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标签12中。用户利用具有预先在其中存储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使终端装置13采集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进行通信设置。
以下,将描述图15中所示通信系统的概况。在图15的步骤S201处。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把标签12放置在设置终端装置30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附近。设置终端装置302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在步骤S20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20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203处,用户把其中具有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从标签12接收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204处,终端装置13存储在步骤S20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20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接入点30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206处,终端装置13根据在步骤S20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接入点30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能的。
另外,图16示出了与图1和15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16中,把标签12包含在一个接入点331中。而且,用户通过比终端装置13轻的一个便携式终端装置332而不是终端装置13,通过无线LAN与接入点331进行通信。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基本的内部配置与终端装置13相类似。
以下,描述图16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221处,接入点33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在步骤S22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22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223处,用户把便携式终端装置332非常靠近接入点331的标签12加以放置。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一个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41从标签12采集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224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存储在步骤S22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在步骤S22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接入点331进行I 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226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根据在步骤S22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接入点3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能的。
另外,图17描述不同于图1、15以及16中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17中,标签12包含在一个便携式终端装置381中。除了将其包含于标签12中外,便携式终端装置381的基本内部配置类似于终端装置13的基本内部配置。
以下,描述图17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241处,用户把便携式终端装置381非常靠近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加以放置。接入点1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包含在便携式终端装置381中的标签12。在步骤S241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24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243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8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91从标签12采集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244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81存储在步骤S24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而在步骤S24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246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81根据在步骤S24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能的。
另外,图18描述不同于图1、15以及17中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18中,未使用标签12,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直接从接入点11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和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与传输/接收数据。
以下,描述图18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271处,用户把便携式终端装置332非常靠近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加以放置。接入点1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包含在便携式终端装置332中的标签12。在步骤S272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存储在步骤S271处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273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274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根据在步骤S273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接下来,参照图19中的流程图描述图18中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采集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另外,还将参照图20中的流程图,描述图18中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提供接入点111的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
例如,当按下形成一个操作部分的预定的按钮以输入用于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命令时,便携式终端装置332开始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因此,在图19中的步骤S301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确定是否按下操作部分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对通信组形成信息进行采集,在步骤S301处反复执行这一处理,并等待,直至按下了以命令对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传输的操作部分的预定的按钮。
当用户按下该操作部分的预定的按钮时,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确定在步骤S301处按下了操作部分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对通信组形成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前进到步骤S302。
在步骤S302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指示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开始对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检测。在步骤S303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继续监视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并等待,直至其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接收到检测到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通知。
此时,接入点11的CPU 101等待,直至其在图20中的步骤S311处接收到用于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电磁波,在接收到用于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电磁波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312,在步骤S312处,其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传输一个答复信号。
当从接入点11接收到答复信号时,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向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CPU发送一个通知。然后,在步骤S303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确定它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接收到对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进行检测的通知,处理前进到步骤S304,在步骤S304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向接入点11请求通信设置信息。
在这一情况中,接入点11的CPU 101从便携式终端装置332接收该请求,并且在步骤S313处,确定接收到传输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处理前进到步骤S314。在步骤S314处,接入点11的CPU 101从存储部分109读取通信设置信息,并且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将其传输给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
在图19中的步骤S305处,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51从接入点1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21接收通信设置信息。然后,在步骤S306,便携式终端装置332把在步骤S305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中。
当接入点11的CPU 101在步骤S313确定没有接收到传输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时,CPU 101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直接提供给便携式终端装置332。
在以上的描述中,当操作部分输入了预定的操作时,便携式终端装置332开始对标签12的检测处理。然而,当输入了预定的操作时,并非必须开始标签12的检测处理。即,便携式终端装置332可以一直对标签12进行检测。便携式终端装置332一直执行对标签12的检测,是高效的,例如当把便携式终端装置332连接于一个针对家庭应用的电源时。
如图18~20中所示,当用户所持有的装置为一种诸如便携式终端装置332的小而轻的装置时,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直接从接入点11传输给便携式终端装置332,而无需特意使用标签12。如果可以把终端装置13非常靠近接入点11加以放置,则在终端装置13和接入点11之间采用图18~20中所示的方法,也是可能的。
以上所描述的图1和15~18中所示的通信系统,是针对其中按基础设施模式把本发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加以描述的。因此,以下将描述以特设模式把本发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情况。图21示出了当以特设模式在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通信设置的概况。
以下,参照图21,描述当以特设模式在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通信设置的概况。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的内部配置与终端装置13的内部配置相类似。另外,图21还示出了终端装置13-1预先占有通信设置信息时的一个例子。
在图21中的步骤S351处,用户把标签1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近距地与标签12进行无接触通信,并且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到标签12。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图2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和图3中所示的管理条件。
在步骤S35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351处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353处,用户把其中具有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从标签12接收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354处,终端装置13-2存储在步骤S325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35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终端装置1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356处,终端装置13-2根据在步骤S35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终端装置1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通过标签12把通信设置信息从终端装置13-1提供给终端装置13-2,因此允许用户容易与快速地进行通信设置,而且不需录入设置信息的负担。另外,用户遵循把标签12放置在终端装置13-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上规程,然后把标签12放置在终端装置13-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上,以致于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了在解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之间所进行的通信设置。而且,这样做,还能够有把握地在所希望的装置之间(在图21中,在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之间)进行通信设置。因此,用户可以防止把终端装置13-2错误地连接到除终端装置13-1之外的装置。
接下来,描述图21中步骤S351处的处理,即参照图22中的流程图描述终端装置13-1的通信设置信息描述。这里,标签12的通信设置信息描述的处理与参照图9所描述的标签12的通信设置信息描述的处理相同。
终端装置13-1开始对标签12的检测,例如,当按下形成操作部分206的键盘的一个预定的键以输入用于传输通信组形成信息的命令时。然后,在图22中的步骤S371处,终端装置13-1的一个CPU 201监视操作部分206,以确定是否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键以命令传输通信组形成信息,重复执行步骤S371处的处理,持续等待,直至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键以命令传输通信组形成信息。
当用户按下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键时,CPU 201确定在步骤S371处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键以命令传输通信组形成信息,处理前进到步骤S372。
在步骤S372处,CPU 201指示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开始对标签12的检测。在步骤S373处,CPU 201继续监视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以等待,直至其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接收到到检测到标签12的一个通知。
在这一情况中,用户把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非常靠近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加以放置,以等待,直至其接收到用于在步骤S71检测标签12的电磁波。在其接收到用于检测标签12的电磁波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2,在步骤S72处,其通过天线谐振电路部分151传输一个答复信号。
当从标签12接收到答复信号时,终端装置13-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向CPU 201发送一个通知。然后,在步骤S373处,终端装置13-1的CPU201确定,已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接收到检测到标签12的通知。处理前进到步骤S374,在步骤S374处,CPU 201读取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将其提供给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所提供的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
标签12的微型计算机161确定在步骤S73处是否从终端装置13-1接收到通信设置信息和用于存储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当从终端装置13-1接收到通信设置信息和用于存储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4,在步骤S74处,其把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EEPROM 277中。
如上所述,把通信设置信息从终端装置13-1传输到标签12。
在以上的描述中,当已从操作部分输入预定的操作终端装置13-1开始时,标签12的检测处理。然而,当输入了预定的操作时,终端装置13-1不必须开始标签12的检测处理。即,终端装置13-1可以一直对标签12进行检测。终端装置13-1一直执行对标签12的检测,是高效的,例如当把终端装置13-1连接于一个针对家庭应用的电源时。
接下来,图23描述了图2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变体。在图23中,通过另一个设置终端装置302,而不是通过终端装置13-1,把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标签12。具体地讲,在图23中,一个终端装置421不具有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另外,例如,由一个管理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掌握设置终端装置302。管理人员使预先安装在设置终端装置302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标签12中。用户利用具有预先存储在其中的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使终端装置13采集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进行通信设置。除了未安装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外,终端装置421的内部配置与终端装置13的内部配置相类似。
以下,描述图23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图23中的步骤S401处,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把标签12在设置终端装置30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附近加以放置。设置终端装置302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在步骤S40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40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03处,用户把其中存储了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从标签12接收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04处,终端装置13存储在步骤S40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以及步骤S40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终端装置42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406处,终端装置13根据在步骤S20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终端装置42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另外,图24中示出了与图21和23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24中,把标签12包含于终端装置441中。
以下,描述图24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421.中,终端装置44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45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在步骤S42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421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23,用户把终端装置13非常靠近包含于终端装置441中的标签12加以放置。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从标签12采集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24中,终端装置13存储在步骤S42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42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终端装置44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426处,终端装置13根据在步骤S42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终端装置44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另外,图25描述了与图21、23以及24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25中,图24中所示的终端装置13预先占有通信设置信息,并且通过标签12把通信设置信息从终端装置13提供给终端装置441。
以下,描述图25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441处,用户把终端装置441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加以放置。终端装置13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包含在终端装置441中的标签12。在步骤S44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44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43处,终端装置44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91从标签12采集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44处,终端装置441存储在步骤S44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44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终端装置13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446处,终端装置441根据在步骤S44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终端装置13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另外,图26示出了与图21、23~25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26中,未使用标签12,而且终端装置13-2直接从终端装置13-1采集通信设置信息。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和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传输/接收数据。
以下,描述图26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461处,用户把终端装置13-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加以放置。终端装置13-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包含在终端装置13-1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在步骤S462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存储在步骤S461处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463处,终端装置13-2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终端装置1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464处,终端装置13-2根据在步骤S463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终端装置1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接下来,图27示出了特设模式的通信系统的一个应用。在图27中,一个回放数据服务器持有内容,例如电影和音乐,并且通过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把内容提供给一个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另外,回放数据服务器501还包含一个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以与标签12近距地进行通信。
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通过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接收内容,以回放内容。用户可以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
以下,描述图27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概况。
在图27中的步骤S501处,用户把标签12非常靠近回放数据服务器50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5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近距地与标签12进行无接触通信,并且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图28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和管理条件。
以XML形式描述图28中的管理条件。在图28中所示的管理条件的一个描述实例中,从上数第一行中的标签<占有允许></占有允许>相应于图3中的占有允许。夹在标签<占有允许></占有允许>之间的字符串“NG”表示不允许占有通信设置信息。图28中,从上数第二行中的标签<提供允许></提供允许>相应于图3中的提供允许。夹在标签<提供允许></提供允许>之间的字符串“NG”指示,不允许向另一个装置提供通信设置信息。
图28中,从上数第三行中的标签<通信有效期></通信有效期>相应于图3中的通信有效期,夹在标签<通信有效期>和</通信有效期>之间的字符串“未加限制的”指示不限制通信有效期。图28中,从上数第四行中的标签<信息有效期></信息有效期>相应于图3中的信息有效期,夹在标签<信息有效期>和</信息有效期>之间的字符串“无效”指示曾经把通信组形成信息设置倒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然后变为无效。图28中,从上数第五行中的标签<信息更新条件></信息更新条件>相应于图3中的信息更新条件,夹在标签<信息更新条件></信息更新条件>之间的字符串“无效”指示不更新通信组形成信息。
返回到图27,在步骤S50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501处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03处,用户把标签12非常靠近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从标签12接收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04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存储在步骤S50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505处,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设置信息,为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按IEEE 802.11标准进行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506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根据在步骤S50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按IEEE 802.11标准进行无线通信,以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采集内容数据。
在步骤S507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回放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所采集的内容,以允许用户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
如上所述,可以应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
接下来,图29描述了图27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变体。在图29中,通过另一个设置终端装置302,而不是通过回放数据服务器501向标签12提供通信设置信息。具体地讲,在图29中,回放数据服务器531不具有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另外,例如,由管理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掌握设置终端装置302。管理人员使预先安装在设置终端装置302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标签12中。用户利用具有预先存储在其中的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使便携式终端装置502采集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进行通信设置。
以下,描述图29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图29中的步骤S521处,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把标签12非常靠近设置终端装置30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加以放置。设置终端装置302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在步骤S52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52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23处,用户把其中具有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的标签12非常靠近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加以放置。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从标签12接收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24中,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存储在步骤S52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526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根据在步骤S20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以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采集内容数据。
在步骤S527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回放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所采集的内容,以允许用户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另外,图30示出了与图27和29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30中,把标签12包含于一个回放数据服务器541中。
以下,描述图30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541中,回放数据服务器54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5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标签12。在步骤S54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54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43处,用户把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非常靠近包含在回放数据服务器541中的标签12加以放置。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从标签12采集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44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存储在步骤S54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包含于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4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546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根据在步骤S54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4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以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采集内容数据。
在步骤S547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回放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所采集的内容,以允许用户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另外,图31描述了与图27、29以及30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31中的步骤S561处,用户把一个数据复制终端装置562非常靠近回放数据服务器501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加以放置。回放数据服务器50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传输通信设置信息到包含在数据回放终端装置中包含的标签12。在步骤S562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561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63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6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71从标签12采集存储在标签1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64中,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61存储在步骤S563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566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61根据在步骤S565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以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31采集内容数据。
在步骤S567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61回放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所采集的内容,以允许用户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另外,图32描述了与图27、29~31中的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图32中未使用标签12,而且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直接从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1采集通信设置信息。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和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传输/接收数据。
以下,描述图32中的通信系统的概况。在步骤S581处,用户把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非常靠近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加以放置。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1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1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包含在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中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在步骤S582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存储在步骤S581处通过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521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583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584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根据在步骤S583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以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获得内容数据。
在步骤S585处,数据回放终端装置502回放从回放数据服务器501所采集的内容,以允许用户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
以上的设置或许是可行的。
例如,当一个终端装置A已经与接入点11进行通信,而且另一个终端装置B正准备与终端装置A进行通信时,在某些情况下,希望把终端装置B连接于接入点11,以经由接入点11在终端装置A和终端装置B之间进行通信,而不是在终端装置A和终端装置B之间建立新通信。然后,接下来,参照图33描述这样一种情况中的处理的概况。
在图33中,假设终端装置13-1为一个已经建立了与接入点11的通信的装置。另外,终端装置13-2是一个准备经由接入点11与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的装置。
在图3的步骤S601处,终端装置13-1已经建立了与接入点11的通信,并且,例如,经由接入点11将其连接于Internet 1。
在步骤S602处,用户把标签12非常靠近终端装置13-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加以放置。终端装置13-1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与标签12近距地进行无接触通信,以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传输给标签12。图34示出了在步骤S602处包括在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传输给标签12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例子。
图34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从上数第一~第四行中所示的信息与图2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从上数第一~第四行中所示的信息相同。图34中所示的组形成信息还包括一个占有装置IP地址,如从上数第五行中所示。例如,在占有装置IP地址中,描述了当图33中的终端装置13-2经由接入点11接入终端装置13-1时所需的终端装置13-1的一个IP地址。作为一个例子,在图34中,把这一IP地址描述为“12.34.56.78”。在图33中的步骤S602处,包括在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传输给标签12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管理条件与图3中所示的管理条件相同。
接下来,图35以XML形式示出了包括在在图33中步骤S602处从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1传输给标签12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例子。
图35中从上数第一~第六行中所示的描述实例,与图10中从通信组形成信息的顶部数第一~第六行中的描述实例相同。在图35中所示的描述实例中,把<IP地址>12.34.56.78.</IP地址>新插入在图10中所示的描述实例中从上数第五和第六行之间。这一<IP地址>12.34.56.78.</IP地址>相应于图34中的占有装置IP地址。
返回到图33,在步骤S603处,标签12存储在步骤S602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在步骤S604处,用户把标签12放置在终端装置13-2的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附近。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2从标签12接收通信设置信息。在步骤S605处,终端装置13-2存储在步骤S640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
在步骤S606处,终端装置13-2根据在步骤S605处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为经由接入点11把终端装置13-2连接于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607处,终端装置13-2通过无线通信与接入点11进行通信。在这一情况中,终端装置13-2请求接入点11传输终端装置13-1的IP地址,并且在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之间中继。
接入点11根据来自终端装置13-2的请求,在终端装置13-2和终端装置13-1之间基于IP地址建立通信。
如上所述,允许终端装置13-2与已经建立了与接入点11的通信的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
接下来,描述图33中步骤S606处的处理,即参照图36和37的流程图描述设置终端装置13-2的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
在步骤S631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接收一条用于初始化应用软件的命令,例如通过操作部分206,并且初始化所指定的应用软件。
在步骤S632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存取存储部分209,以确定是否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了存储部分209中。当未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33。在步骤S633中,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确定是否把一个相关的URI存储在了存储部分209中。当存储了相关的URI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34,在步骤S634处,CPU 201初始化一个浏览器,并且把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URI显示在显示器208上。
具体地讲,取决于标签12和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之间的距离以及如何把标签12放置在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31上,通常不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标签12提供给终端装置13-2。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通信设置信息的相关的URI从标签12提供给终端装置13-2。在这一情况下,CPU 201初始化浏览器,并且把相关的URI显示在显示器208上。
此处,把相关的URI设置成一个客户服务网点,该客户服务网点从用户那里接收询问与申诉,以当用户在对终端装置13-2的无线通信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因不充足的通信设置信息不能按其所希望的那样进行设置时,自动地显示该客户服务网点。于是,用户可以在显示于显示器208上的客户服务网点中询问关于通信设置的问题等。
当可以预先把终端装置13-2经由接入点11连接于Internet 1时,步骤S633和步骤S634可被处理为的处理。当不能把终端装置13-2经由接入点11连接于Internet 1时,CPU 201结束处理,而不执行步骤S633和步骤S634处的处理。
在步骤S632处,当CPU 201确定把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了存储部分209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35。在步骤S635处,CPU 201确定是把一个或多个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当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设置信息不止一条时,即当把多个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36。
在步骤S636处,CPU 201从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多条通信设置信息中读取网络名,把网络名的列表显示在显示器208上,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对网络名的一个选择。在步骤S637处,CPU 201等待,直至从网络名的列表中选择了一个网络名。当用户通过操作部分206选择了网络名时,处理前进到图37中的步骤S638。
在步骤S635处,当CPU 201确定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的通信设置信息是一条时,跳过步骤S636和步骤S637处的处理,处理前进到步骤S638。
在步骤S638处,CPU 201确定终端装置13是否具有通信设置信息中所指定的一个通信装置。具体地讲,例如在图35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中,如从上数第三行中的标签<IEEE 802.11a>和从上数第六行中的标签</IEEE
802.11a>中所示,该通信设置信息定义了无线通信类型。然后,CPU 201确定是否可以执行通信组形成信息中所定义的类型的无线通信。
结果,当CPU 201确定不具有通信设置信息中所指定的一个通信装置时,CPU 201结束图36和37中所示的处理系列。在步骤S638处,当CPU 201确定具有通信设置信息中所指定的一个通信装置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39,在步骤S639处,CPU 201确定在步骤S631处所初始化的应用是否执行与作为通信伙伴的某一特定装置的通信,当CPU 201确定该应用执行与作为通信伙伴的某一特定装置的通信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40。
在步骤S640处,CPU 201读取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并且确定通信伙伴(终端装置13-1)的IP地址是否包括在通信组形成信息中。当确定通信伙伴的IP地址包含于通信组形成信息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41。在步骤S640处,CPU确定通信伙伴的IP地址是否未包括在通信组形成信息中,则CPU 201结束图36和31中所示的处理系列。
在步骤S641处,CPU 201从通信组形成信息中读取通信伙伴的IP地址,并且对这一IP地址进行设置,以能够通过在步骤S631处所初始化的应用软件与通信伙伴(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
在步骤S642处,CPU 201根据通信组形成信息进行设置,以能够与通信伙伴(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此后,允许终端装置13-2根据此处所进行的设置与通信伙伴(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13根据所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设置。
在以上的描述中,通过标签12或IC标签阅读器/书写器之间的直接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从通信设置信息的提供方的装置提供给接收方的装置。然而,不言而喻,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红外通信传输和接收设置信息。以下,针对一个其中在使用红外通信时传输和接收通信设置信息的实例进行描述。
图38示出了一个其中通过红外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传输给设置终端13的实例。在图38中的步骤S701处,接入点11把通信设置信息从一个红外通信部分113传输到终端装置13的一个红外通信部分212。图39示出了包括在从接入点11的红外通信部分113传输到终端装置13的一个红外通信部分212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设置信息的一个描述实例。图39描述了把包含于从接入点11的红外通信部分113传输给终端装置13的红外通信部分212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设置信息的一个描述实例。
在图39中,从上数第一行中的标签<接入点>和从上数第七行中的标签</接入点>指示与接入点(基础设施模式)的连接。在图39中,在从上数第二行中标签<标题>和</标题>之间描述了一个网络名。在图39中,从上数第三行中的标签<802.11b>的标签和从上数第六行中的标签</802.11b>示出与IEEE 802.11方案通信相关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在图39中,从上数第四行中的标签<essid>和</essid>之间描述了一个SSID。在图39中,从上数第五行中的标签<WEP密钥>和</WEP密钥>之间描述了一个WEP密钥。在图39中,把“0000”描述为SSID。在图39中,把“sample”描述为WEP密钥。
返回到图38,当终端装置13从接入点11接收通信设置信息时,它存储在步骤S702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方案的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704处,终端装置13根据在步骤S703处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接入点11进行IEEE 802.11方案的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红外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提供给终端装置13。接下来,描述图38中步骤S701处的处理,即参照图40和41的流程图,描述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传输给终端装置13的处理。图40示出了从接入点11采集通信设置信息的处理,图41描述了把接入点11的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终端装置13的处理。
例如,当按下形成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输入用于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的命令的时,终端装置13-1开始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然后,在图40中的S751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确定是否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反复执行步骤S751处的处理,持续等待,直至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传输通信组形成信息。
当用户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时,终端装置13的CPU 201确定在步骤S751处按下了操作部分206的预定的按钮以命令采集通信组形成信息,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52。
在步骤S752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指示红外通信部分212开始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在步骤S753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持续监视红外通信部分212,以等待,直至其从红外通信部分212接收到一个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通知。
此时,接入点11的CPU 101等待,直至其在图41中的步骤S771处接收到用于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红外线,在接收到了用于检测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红外线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72,在步骤S772处,其通过红外通信部分113传输一个答复信号。
当通过红外通信部分212从接入点11接收到答复信号时,终端装置13的CPU 201确定在步骤S753处接收到检测到通信组形成信息的提供源的通知,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54。在步骤S754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把一个用于请求通信设置信息的信号从红外通信部分212传输到接入点11。
在这一情况下,接入点11的CPU 101从终端装置13接收该请求,在步骤S773处确定接收到了用于一条传输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处理前进到步骤S774。在步骤S774处,接入点11的CPU 101从存储部分109读取通信设置信息,并且通过红外通信部分113将其传输到终端装置13的红外通信部分212。
在步骤S775处,终端装置13的CPU 201通过红外通信部分212,接收由接入点11在步骤S774处所传输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756处把在步骤S755处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中。
当接入点11的CPU 101在步骤S773处确定没有接收到用于传输通信设置信息的命令时,CPU 101结束处理系列。
如上所述,通过红外通信,把通信设置信息从接入点11提供给终端装置13。
在以上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在基础设施模式,通过红外通信传输和接收通信设置信息的例子。然而,也可以按特设模式,通过红外通信传输和接收通信设置信息。图42示出了按特设模式,通过红外通信传输和接收通信设置信息一个例子。在以下的描述中,针对分别标识两个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进行描述。另外,例如用“-1”把终端装置13-1中的部件指定为“红外通信部分212-1”,以及例如用“-2”把终端装置13-2中的部件指定为“红外通信部分212-2”,以对它们相互加以区别。
在图42中的步骤S801处,终端装置13-1的CPU 201-1通过红外通信部分212-1把通信设置信息传输给包含在终端装置13-2中的红外通信部分212-2。图43示出了包括在从设置终端装置13-1的红外通信部分212-1所传输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的一个描述实例。
在图43中,从上数第一行中的标签<局部网络>和从上数第七行中的标签</局部网络>,指示特设模式,在图43中,在从上数第二行中的标签<标题>和</标题>之间描述一个网络名。在图43中,把“local-net”描述为网络名。在图43中,从上数第三行中的标签<802.11b>和从上数第六行中的标签</802.11b>示出了与IEEE 802.11方案通信相关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在图43中,从上数第四行中的<essid>和</essid>的标签之间描述了一个SSID。在图43中,“0000”被描述为SSID。在图43中,在上数第五行中的标签<WEP密钥>和</WEP密钥>之间描述了一个WEP密钥。在图43中,把“sample”描述为WEP密钥。
在步骤S802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把在步骤S801处通过红外通信部分212-2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2中。
在步骤S803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读取在步骤S802处存储在存储部分209-2中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于包括在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为与终端装置1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通信,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804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根据在步骤S803所进行的通信设置,与终端装置13-1进行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
已经参照图33描述了当终端装置13-1已在与接入点11进行通信,而另一个终端装置13-2正准备经由接入点11与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的处理的概况。在这一情况中,相类似,可以在不使用标签12的情况下,把通信设置信息从终端装置13-1传输给终端装置13-2。接下来,参照图44描述这一情况的一个例子。
在图44中,假设终端装置13-1为已经建立了与接入点11的通信的一个装置。假设终端装置13-2为正准备经由接入点11与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的一个装置。
在图44的步骤S851中,例如,终端装置13-1已建立了与接入点11的通信,并且经由接入点11将其连接于Internet 1。
在这一状态下,当终端装置13-2的用户希望与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时,用户操作终端装置13-2的操作部分206-2,以命令建立与终端装置13-1的通信。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接收该命令的输入,并且请求从红外通信部分212-2到终端装置13-1的通信设置信息。当终端装置13-1的CPU 201-1通过红外通信部分212-1接收到该请求时,在步骤S852处,它把通信设置信息从红外通信部分212-1传输到终端装置13-2。包括在在步骤S852处所传输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通信组形成信息,类似于图34和35中所示的通信组形成信息。另外,包括在在步骤S852处所传输的通信设置信息中的管理条件,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管理条件。
在步骤S852,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通过红外通信部分212-2接收终端装置13-1所传输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在步骤S853处把所接收的通信设置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209-2中。
在步骤S854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从存储部分209-2读取在步骤S853处所存储的通信设置信息,并且根据通信设置信息为经由接入点11把终端装置13-2与终端装置13-1相连,进行通信设置。
在步骤S855处,终端装置13-2的CPU 201-2经由无线通信部分210,通过无线通信与接入点11进行通信。在这一情况下,终端装置13-2请求接入点11传输终端装置13-1的IP地址,并中继终端装置13-1和终端装置13-2之间的通信。
在步骤S856处,接入点11根据来自终端装置13-2的请求、依据IP地址接入终端装置13-1,并且建立终端装置13-2和终端装置13-1之间的通信。
如上所述,允许终端装置13-2与已经建立了与接入点11的通信的终端装置13-1进行通信。
尽管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作为一个例子,针对IEEE 802.11方案的无线通信进行了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局限于IEEE 802.11方案的无线通信。例如,还可将本发明应用于非IEEE 802.11方案的蓝牙无线通信。另外,不言而喻,本发明还应用于其它任意无线通信。
可以通过硬件,也可以通过软件,执行以上所提到的处理系列。当通过软件执行这一处理系列时,把一个形成该软件的程序安装在结合于专用硬件的一台计算机(例如,CPU 101、201)中,或者,例如,安装在一台能够从一个程序存储媒体安装各种程序,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中。
例如,用于存储安装在计算机中、并且能够由计算机加以执行的程序的程序存储媒体,由磁盘231(包括软盘)、光盘232(包括CD-ROM(只读存储器紧致盘)、DVD)、磁光盘233或由半导体存储器115,234等组成的封装媒体形成。当需要时,通过一个接口,例如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媒体,例如局域网、Internet、以及数字卫星广播,实现把程序向程序存储媒体的存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用于描述媒体所提供的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根据所描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所执行的处理,而且还包括不必按时间序列所执行的处理以及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
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涉及由一系列装置所形成的整个装置。
产业上的可应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建立装置之间的通信。
另外,根据本发明,用户还可以容易和快速地进行通信设置,而且无需繁重地录入设置信息。另外,用户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装置之间所进行的通信设置。而且,用户还能够有把握地在所希望的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设置。

Claims (32)

1.一种通信系统,由下列构成:一个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占有用于建立通信的通信设置信息;以及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用于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用于建立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用于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提供部件;以及
用于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以及
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用于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采集部件;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采集部件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其中,
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三信息处理装置。
2.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的提供部件;以及
用于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其中,
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一个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以及
所述提供部件,用于读取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将其提供给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部件具有用于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一个记录媒体中的记录部件;以及
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记录媒体中读取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使用这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媒体是一种便携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通过无接触通信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通过接触通信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部件具有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接触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部件通过所述无接触无线通信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部件具有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红外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件;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部件通过所述红外通信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关于一个信息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期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关于一个通信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期限。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当已采集到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最新采集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时,是否把已采集到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更新成新采集的通信设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一个不同于已采集到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IP地址,以允许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把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连接到Internet。
1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提供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提供步骤;以及
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其中,
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1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部件;以及
根据所述采集部件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件;其中,
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部件具有一个用于从一个记录媒体读出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读取部件,其中该记录媒体具有由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记录于其上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媒体是一种便携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部件通过无接触通信读取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部件通过接触通信读取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一个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由所述采集部件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信息指示不允许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则提供一个控制部件执行控制以从所述存储部件删除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关于一个信息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期限;以及
当所述信息有效期已过时,还提供一个控制部件,以执行控制以从所述存储部件删除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记录部件,用于把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记录在一个记录媒体中;以及
从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读取由所述记录部件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指示不允许提供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则提供一个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致于所述记录部件不在所述记录媒体上记录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关于一个通信有效期的信息,用于限制允许已采集到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期限;以及
如果通信有效期已过,还提供一个控制部件,以进行控制,以致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不执行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通信装置的通信。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IP地址,以允许已采集到所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部件拥有一个第二通信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无接触无线通信;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部件,通过所述无接触无线通信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部件具有一个第二通信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红外通信;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部件通过所述红外通信,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设置信息。
3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采集通信设置信息以建立通信的采集步骤;以及
一个根据通过所述采集步骤的处理所采集的所述通信设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步骤;其中,
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占有所述通信设置信息,并且还包括这样的信息:指示是否允许已采集到通信设置信息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把所述通信设置信息提供给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其它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CNB038139324A 2002-04-25 2003-04-07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58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3361/2002 2002-04-25
JP2002123361 2002-04-25
JP2002269953A JP3748106B2 (ja) 2002-04-25 2002-09-17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69953/2002 2002-09-17
PCT/JP2003/004384 WO2003092222A1 (fr) 2002-04-25 2003-04-07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informations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3181A CN1663181A (zh) 2005-08-31
CN100385867C true CN100385867C (zh) 2008-04-30

Family

ID=29272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39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5867C (zh) 2002-04-25 2003-04-07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565107B2 (zh)
EP (1) EP1499067B1 (zh)
JP (1) JP3748106B2 (zh)
KR (1) KR100971824B1 (zh)
CN (1) CN100385867C (zh)
AU (1) AU2003236284A1 (zh)
WO (1) WO2003092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3500A (ja) * 2003-07-14 2005-02-03 Hitachi Ltd アンテナコイルの設計装置および設計方法
JP2005065018A (ja) * 2003-08-18 2005-03-10 Nec Corp 無線lan接続システム、無線lan接続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JP3951986B2 (ja) * 2003-08-27 2007-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ステーション
GB2408181B (en) * 2003-11-13 2005-10-19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network
US20050198233A1 (en) * 2004-01-07 2005-09-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network settings of thin client devices using portable storage media
US7657612B2 (en) * 2004-01-07 2010-02-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XML schema for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US20050198221A1 (en) * 2004-01-07 2005-09-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 portable media device
US7546357B2 (en) 2004-01-07 2009-06-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network settings using portable storage media
JP4698149B2 (ja) * 2004-02-05 2011-06-08 九州日本電気ソフトウェア株式会社 食品管理方法
JP2005285091A (ja) * 2004-03-04 2005-10-13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情報端末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方法
JP4305234B2 (ja) * 2004-03-18 2009-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公衆無線lan接続サービス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312642B2 (ja) * 2004-03-31 2009-08-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無線lan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042723B2 (ja) * 2004-06-01 2008-0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06015266A2 (en) 2004-07-30 2006-02-09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ing the secure deployment of networks
JP2006146460A (ja) * 2004-11-18 2006-06-08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記憶装置、並びに制御装置
JP2006166311A (ja) * 2004-12-10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843072B1 (ko) * 2005-02-03 2008-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DE102005032692B4 (de) 2005-03-09 2015-11-26 Avm Audiovisuelles Marketing Und Computersysteme Gmb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von Schnittstellen einer drahtlosen Verbind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WO2006100714A1 (ja) * 2005-03-18 2006-09-28 Fujitsu Limited 旅客及び貨物を輸送する手段における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287767A (ja) * 2005-04-04 2006-10-19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756898B2 (ja) * 2005-04-20 2011-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281705B2 (ja) * 2005-04-27 2009-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アドホック接続設定情報配布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アドホック接続設定情報配布方法
US8244179B2 (en) 2005-05-12 2012-08-14 Robin Dua Wireless inter-device data processing configured through inter-device transmitted data
JP3975364B2 (ja) * 2005-05-31 2007-09-1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4774823B2 (ja) * 2005-06-16 2011-09-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設定方法、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2007065729A (ja) * 2005-08-29 2007-03-15 Keyence Corp コード情報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JP4750515B2 (ja) * 2005-09-07 2011-08-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安全な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を構築するシステム
JP4619251B2 (ja) * 2005-09-22 2011-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局、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33661A (ja) * 2005-11-10 2007-05-31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
DE102005056852A1 (de) * 2005-11-28 2007-06-14 ASTRA Gesellschaft für Asset Management mbH & Co. KG Wächterschutz- und Kontrollsystem
JP4506658B2 (ja) 2005-11-30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設定情報提供方法,設定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1816845B1 (de) * 2006-02-06 2020-03-04 Swisscom A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ortsabhängigen Vergebührung von Dienstleistungen
KR100791291B1 (ko) * 2006-02-10 2008-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에서 drm 컨텐츠를 로밍하여 사용하는 방법 및장치
EP1985058A4 (en) * 2006-02-14 2010-07-14 Novatel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NODE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781139B2 (ja) * 2006-03-20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95859B2 (ja) * 2006-06-14 2011-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JP2008022525A (ja) * 2006-06-15 2008-01-31 Ricoh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21212B2 (ja) 2006-11-17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902857B2 (ja) * 2006-12-18 2012-03-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4777229B2 (ja) 2006-12-20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478991B2 (en) 2006-12-20 2013-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managing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nstructing computer to execute the control method
JP4799469B2 (ja) 2007-04-16 2011-10-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
JP4922812B2 (ja) 2007-04-16 2012-04-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055505A (ja) * 2007-08-29 2009-03-12 Nec Infrontia Corp 携帯情報端末固有情報設定システム、携帯情報端末、固有情報設定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264125B2 (ja) * 2007-09-05 201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317093B2 (en) 2007-10-30 2012-11-27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121490B2 (ja) * 2008-02-18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GB0805803D0 (en) * 2008-03-31 2008-04-30 British Telecomm Method of installing a wireless network
JP5169493B2 (ja) * 2008-05-29 2013-03-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72788B2 (ja) 2008-09-19 2012-11-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
US8290435B1 (en) * 2008-09-30 2012-10-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277527A (ja) 2009-06-01 2010-12-09 Sony Corp 通信装置、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非接触通信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102009040027A1 (de) * 2009-09-03 2011-03-10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Aktivieren eines tragbaren Datenträgers
JP2010161780A (ja) * 2010-01-25 2010-07-22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設定情報提供方法、設定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543202B1 (en) * 2010-03-01 2014-01-01 ABB Research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temporarily connected devices
JP5515879B2 (ja) * 2010-03-09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201165B2 (ja) * 2010-04-12 2013-06-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
JP2011250153A (ja) * 2010-05-27 2011-12-08 Cri Middleware Co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通信機器、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DE102010031931A1 (de) * 2010-07-22 2012-01-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Registrieren eine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an einer Basiseinrichtung sowie entsprechendes System
US9021108B2 (en) * 2010-09-27 2015-04-2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ccess of a first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o at least one network accessible by a seco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8732319B2 (en) * 2011-06-10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xt awareness proximity-based establish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JP5903870B2 (ja) * 2011-12-19 2016-04-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携帯端末
JP2013143616A (ja) 2012-01-10 2013-07-22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無線通信端末、情報提供媒体、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57736A (ja) * 2012-01-27 2013-08-15 Canon Inc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828772B2 (ja) 2012-01-27 2015-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98144A (zh) * 2012-03-02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NFC进行Wi-Fi连接的方法、系统和终端
KR101323266B1 (ko) * 2012-03-05 2013-10-30 주식회사 러브이즈터치 Ieee 802.11을 이용한 네트워킹 방법
JP2012161095A (ja) * 2012-04-27 2012-08-23 Ne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37462B2 (ja) * 2012-07-03 2015-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設定情報提供方法、設定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929590B2 (ja) * 2012-07-27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008646B2 (ja) * 2012-08-03 2016-10-19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アーツ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玩具
US9154297B2 (en) 2012-12-18 2015-10-06 Nagravision S.A. Method for grant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s access to a local area network
EP2747468A1 (en) * 2012-12-18 2014-06-25 Nagravision S.A. Method for granting access to a network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US20140298024A1 (en) * 2012-12-18 2014-10-02 Nagravision S.A. Method for granting access to a network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JP2014158109A (ja) * 2013-02-14 2014-08-28 Brilliantservice Co Ltd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近距離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近距離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756136B2 (ja) * 2013-02-25 2015-07-29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079969B2 (ja) * 2013-12-26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オケシステム及びカラオケ装置
JP6474969B2 (ja) * 2014-06-02 2019-02-2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情報取得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情報取得プログラム
JP6582379B2 (ja) 2014-09-18 2019-10-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6100720A (ja) * 2014-11-20 2016-05-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無線接続システム、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プログラム
JP6515526B2 (ja) 2014-12-24 2019-05-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管理装置、通信管理方法及び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7069840B (zh) * 2016-02-10 2022-05-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线连接设定系统
JP2018069858A (ja) 2016-10-26 2018-05-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通信装置およびペアリングの方法
JP6946687B2 (ja) * 2017-03-21 2021-10-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携帯端末
JP2018056999A (ja) * 2017-10-25 2018-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X線センサ
JP7035481B2 (ja) * 2017-11-22 2022-03-1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設定システム、設定装置、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20190473A1 (en) 2019-03-15 2020-09-24 Omron Corporation Safety device configuration clon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009A (zh) * 1997-08-15 1999-02-24 索尼公司 信息通讯系统
JP2000148637A (ja) * 1998-11-10 2000-05-30 Toshiba Corp 通信方法、携帯端末装置及び計算機装置
EP1102454A1 (en) * 1999-06-29 2001-05-23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02016988A (ja) * 2000-06-30 2002-01-18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2024109A (ja) * 2000-07-10 2002-01-25 Casio Comput Co Ltd 通信端末と携帯端末、及び通信端末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携帯端末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EP1182833A1 (en) * 2000-08-21 2002-0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cash register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5401A (en) 1992-12-15 1995-11-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information transfer
US6046676A (en) 1997-11-14 2000-04-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 powered electronic memory identification tag with dual communication ports
US6177860B1 (en) 1997-11-17 2001-0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economical direct connected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and tracking computers
EP0946022B1 (en) * 1998-03-26 2013-12-18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Email access control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identification concealment mechanism
US6876295B1 (en) * 1998-12-16 2005-04-05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nfigurable via passive tags
JP3494998B2 (ja) * 2001-01-25 2004-02-09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特定情報の保存方法、通信特定情報の保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通信特定情報の保存プログラム
US6694115B2 (en) * 2002-01-29 2004-0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ltering print configurations for authorized us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009A (zh) * 1997-08-15 1999-02-24 索尼公司 信息通讯系统
JP2000148637A (ja) * 1998-11-10 2000-05-30 Toshiba Corp 通信方法、携帯端末装置及び計算機装置
EP1102454A1 (en) * 1999-06-29 2001-05-23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321386A (zh) * 1999-06-29 2001-11-07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终端装置
JP2002016988A (ja) * 2000-06-30 2002-01-18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2024109A (ja) * 2000-07-10 2002-01-25 Casio Comput Co Ltd 通信端末と携帯端末、及び通信端末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携帯端末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EP1182833A1 (en) * 2000-08-21 2002-0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cash register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48106B2 (ja) 2006-02-22
EP1499067A4 (en) 2010-12-29
KR100971824B1 (ko) 2010-07-22
CN1663181A (zh) 2005-08-31
US7565107B2 (en) 2009-07-21
KR20050008695A (ko) 2005-01-21
US20050272371A1 (en) 2005-12-08
WO2003092222A1 (fr) 2003-11-06
JP2004007351A (ja) 2004-01-08
AU2003236284A1 (en) 2003-11-10
EP1499067A1 (en) 2005-01-19
EP1499067B1 (en)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867C (zh)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CN101312419B (zh) 在Zigbee PAN中使用移动通信终端发送/接收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0359867C (zh) 通信系统与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信息处理终端与方法
EP1427145B1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CN1643806B (zh) 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发现
EP1443414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014173B2 (ja) NFCによりWi−Fi接続を行う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
US872562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context information based selective data provision by identification means
CN101557550B (zh) 信息处理系统、通信终端、信息处理单元和程序
JP4709895B2 (ja) 多重プロトコルによ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非接触式icカード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KR100875214B1 (ko) 식별 수단에 의한 정보 기반의 자동적이고 선택적인 데이터취급 및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03224677A (ja)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1364911A (zh) 可实现设备识别的家电网络系统
WO2003053008A1 (fr)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ede associe
CN101692741A (zh)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系统
US935132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stablishment
CN103828441A (zh) 识别辅助的无线网络连接
CN103250442A (zh) 获得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KR101081535B1 (ko) Rfid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통신방법및 장치
JP4019261B2 (ja)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3226925A (zh) 一种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CN101212787A (zh) 个性化信息发布的系统和方法
JP2003067677A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用リーダライタシステム
KR20070073019A (ko) Rfid를 이용한 숙박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A2201232A1 (en)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