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4025B - 篷和推車 - Google Patents

篷和推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4025B
TWI734025B TW107130423A TW107130423A TWI734025B TW I734025 B TWI734025 B TW I734025B TW 107130423 A TW107130423 A TW 107130423A TW 107130423 A TW107130423 A TW 107130423A TW I734025 B TWI734025 B TW I7340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canopy
tent
stroller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481A (zh
Inventor
浅野順一
川田敬弘
寺内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2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02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4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 B62B9/142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by flexible canopies, covers or 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0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使得能夠用篷覆蓋更前方的區域。用於推車主體(2)的篷(100)具備篷布(101)和支承篷布(101)的支承裝置(110),支承裝置(110)具有與推車主體(2)連接的基部件(120)、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的中間部件(140)、以及樞軸安裝於中間部件(140)並包含作為支承篷布(101)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一骨部(131)的骨部件(150)。

Description

篷和推車
本發明涉及用於推車的篷和具備篷的推車。
以往,在嬰兒車等推車上設置有篷。以往的篷通常具有基部、相對於基部可擺動的多個篷骨和被篷骨支承的篷布。篷骨形成為大致U字形,其兩個基端部樞軸安裝於各自對應的一側的基部。藉由把持篷布的前端使篷骨相對於基部擺動,從而將該篷展開或折疊。並且,伴隨於此,能夠將篷布展開和將篷布疊起。篷在其被展開的狀態下遮擋陽光,能夠為乘坐於座椅的嬰幼兒提供遮陽的環境。
作為對這樣的篷的需求之一,有在全展開狀態下將整個座椅覆蓋的需求。為了覆蓋整個座椅,可以考慮使篷骨的長度變長。另一方面,在篷從折疊狀態轉換為展開狀態時,篷骨在由大致U字形的把手包圍的區域內通過。因此,篷骨的尺寸被限制為能夠在由把手包圍的區域內通過的尺寸。由於篷骨的尺寸被限制,因此用篷能夠覆蓋的範圍也被限制。並且,通常,篷以能夠覆蓋座椅的後方側區域的方式設置。因此,用篷無法覆蓋到座椅的前端,成為乘坐於座椅的嬰幼兒的腳受到陽光照射的狀態。或者是,為了保護嬰幼兒的腳免受陽光照射,需要有追加的罩部。
本發明是考慮到以上的點而做出的,目的在於提供能夠覆蓋更廣的範圍的篷。或者,目的在於提供具備能夠覆蓋座椅的前方側區域的篷的推車。
本發明的篷是用於推車主體的篷,其具備:篷布以及支承裝置,其支承所述篷布,所述支承裝置具有:基部件,其與所述推車主體連接;中間部件,其樞軸安裝於所述基部件;以及骨部件,其樞軸安裝於所述中間部件,並包含作為支承所述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一骨部。
在本發明的篷中,也可以構成為:所述中間部件包含樞軸安裝於所述基部件和所述骨部件的連結部、以及從所述連結部延伸出的第二骨部,所述第二骨部作為支承所述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
另外,本發明的篷也可以構成為:在折疊狀態下,在所述骨部件的樞軸安裝於所述中間部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骨部的與所述連結部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另外,在本發明的篷中,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支承裝置還具有其他骨部件,所述其他骨部件樞軸安裝於所述基部件並包含作為支承所述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三骨部。
另外,在本發明的篷中,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支承裝置還具有其他骨部件,所述其他骨部件樞軸安裝於所述基部件並包含作為支承所述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三骨部,在折疊狀態下,在所述其他骨部件的樞軸安裝於所述基部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骨部的與所述連結部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本發明的推車具備:推車主體,其具有座椅支承部;以及與所述推車主體連接的上述的篷,在所述篷的全展開狀態下,所述篷的前端位於比所述座椅支承部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推車中,也可以構成為:在所述篷的全展開狀態下,所述篷的前方側側緣從水平方向向下且向前方延伸。
在本發明的推車中,也可以構成為:所述推車主體還具有配置於所述座椅支承部的左右的一對扶手,在所述篷的全展開狀態下,所述篷的前方側側緣沿著所述扶手。
在本發明的推車中,也可以構成為:所述篷布具有前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在所述篷的全展開狀態下伸出到比所述骨部件靠下側的位置,所述前端部分包含板部件。
根據本發明的篷,能夠覆蓋更廣的範圍。另外,根據本發明的推車,篷能夠覆蓋到座椅支承部的前端。
1:推車
2:推車主體
10:嬰兒車
11:嬰兒車主體
12:主體框架
15:把手
15a、41a、42a:直線部
15b、41b、42b、43b:中間部
16:滑動部件
17:第一卡合突起
18:操作部件
18a:遠端操作裝置
19:鎖定部件
22:前腿
23:前輪
24:後腿
25:後輪
26:腳踏部
27:後側連結杆
28:保護部件
29:前腿支承構件
30:扶手
31:第一連接件
32:第二連接件
40:座椅支承部
40a、100a:前端
41:座部支承構件
41c:座部連結部件
42:背部支承構件
43:側部支承構件
43a:側方部
44:頭部連結部件
50:軸部件
51:凸起部
90:座椅
91:座部
92:背部
93:側部
100:篷
101:篷布
102:前方部分
102a:第一網狀部
102b:第一蓋部
103:後方部分
103a:第二網狀部
103b:第二蓋部
104:前端部分
104a:板部件
104b:側緣
105:後端部分
110:支承裝置
120:基部件
121、161:安裝部
121a:舌部
121b:卡合突起
122:基部板狀部
122a:第一樞軸安裝部
122b:第二樞軸安裝部
122c:擺動範圍限制壁
123:基部卡合面
123a、155a:軸部
131:第一篷骨
132:第二篷骨
133:第三篷骨
134:補助芯材
140:中間部件
141、162:連結部
143:第三樞軸安裝部
144:第四樞軸安裝部
145、146:軸承孔
147、154:保持部
148: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
149: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
150:骨部件
151:連接部
152:第五樞軸安裝部
155:骨部件樞軸安裝面
157:骨部件卡合面
160:連接部件
162a:卡合孔
170:第一凹凸構造
170a:第一凹部
171a:第一凸部
172、182:擺動範圍限制突起
173、183:擺動範圍限制壁
180:第二凹凸構造
180a:第二凹部
181a:第二凸部
As、At:擺動軸線
第1圖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圖,是表示推車主體處於展開狀態、篷處於折疊狀態的推車的立體圖。
第2圖是表示第1圖所示的推車的側視圖,是篷處於全展開狀態的圖。
第3圖是表示第2圖所示的推車的推車主體和篷中所包含的支承裝置的立體圖。
第4圖是表示把手、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連接位置的立體圖。
第5圖是表示處於折疊狀態的推車主體的側視圖。
第6圖是表示篷處於全展開狀態時的支承裝置的立體圖。
第7圖是表示第6圖所示的支承裝置的基部件、中間部件和骨部件的立體圖。
第8圖是表示第6圖所示的一對連接部件的立體圖。
第9圖是表示第6圖所示的一對基部件的立體圖。
第10圖是表示第6圖所示的中間部件的兩端部的立體圖。
第11圖是表示第6圖所示的骨部件的兩端部的立體圖。
第12A圖是以折疊狀態表示第2圖所示的篷的側視圖。
第12B圖是以半展開狀態表示第2圖所示的篷的側視圖。
第12C圖是以全展開狀態表示第2圖所示的篷的側視圖。
本發明的推車1具有推車主體2和與推車主體2連接的篷100。推車1例如是嬰兒車。推車主體2例如是嬰兒車主體,具有提供兒童乘入的空間。篷100遮擋陽光和風雨等,為推車主體2上的兒童提供舒適的環境。尤其是,本發明的篷100如後所述,以能夠展開和折疊的方式構成,並為了能夠覆蓋推車主體2的提供兒童乘入的整個空間而精心設計。
以下,參照第1圖至第12C圖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在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推車1作為嬰兒車而構成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
首先,參照第1圖和第2圖,說明嬰兒車10的整體結構。在第1圖和第2圖中示出了形成推車1的嬰兒車10和篷100的整體結構。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嬰兒車10在整體上形成為以沿前後方向的寬度方向中心面為中心大致對稱的結構。如第1圖和第2圖所示,嬰兒車10具有構成框架的嬰兒車主體11、安裝於嬰兒車主體11的座椅90和與嬰兒車主體11連接的篷100。
參照第3圖~第5圖,說明形成推車主體2的嬰兒車主體11的整體結構。在第3圖中示出了嬰兒車主體11的整體結構。另外,在第4圖中,嬰兒車主體11與把手15的連接部分被放大地示出。另外,在第5圖中,示出了處於折疊 狀態的嬰兒車主體11。如第3圖和第5圖所示,嬰兒車主體11具有主體框架12和可擺動地安裝於主體框架12的把手15。
嬰兒車主體11如廣泛普及的那樣(例如日本特開2005-082082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6-117012號公報)可折疊地構成,能夠從第1圖和第2圖所示的展開狀態向第5圖所示的折疊狀態折疊,另外,能夠從折疊狀態向展開狀態展開。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嬰兒車主體11中,藉由使把手15相對於嬰兒車10的主體框架12擺動,從而能夠實現如下兩種操作:操作者(保護者)從嬰幼兒的背面側把持把手15來操縱嬰兒車10,以嬰幼兒朝向行進方向的前方的方式使嬰兒車10行走(背面推動狀態);以及,操作者從與嬰幼兒相對的前腿側的位置把持把手15來操縱嬰兒車10,以嬰兒車10的後腿側成為行進方向的前方的方式使嬰兒車10行走(對面推動狀態)。
這裡,在本說明書中,在沒有特別的說明的情況下,針對推車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用語意為在以背面推動狀態使處於展開狀態的推車前進的狀況下所判斷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在圖示的例子中,在沒有特別的說明的情況下,針對嬰兒車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用語意為以乘坐在處於展開狀態的嬰兒車中的嬰幼兒為基準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具體來說,推車(嬰兒車)的「前後方向」是第1圖中將紙面的左下和右上連結的方向,相當於第2圖中的紙面的左右方向。並且,只要沒有特別的說明,「前」在圖示的例子中是指乘車的嬰幼兒所朝向的一側,第1圖中的紙面的左下側以及第2圖中的紙面的左側成為推車(嬰兒車)的「前側」。另一方面,推車(嬰兒車) 的「上下方向」是與前後方向正交且與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為水平面的情況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寬度方向」是橫向,是與「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中的任一方都正交的方向。
主體框架12具有左右分別配置的一對前腿22、左右分別配置的一對後腿24、左右分別配置的一對作為側框架件的扶手30、以及左右分別配置的一對第一連接件31和左右分別配置的一對第二連接件32。在前腿22的下端設置有前輪23,在後腿24的下端設置有後輪25。另外,在圖示的例子中,支承座椅90的座椅支承部40位於一對前腿22之間且位於一對後腿24之間。
前腿22的上端部分可轉動(可擺動)地與配置於對應的一側(左側或右側)的扶手30的前方部分連接。同樣地,後腿24的上端部分可轉動(可擺動)地與配置於對應的一側(左側或右側)的扶手30的前方部分連接。另外,第一連接件31的上方部分可轉動(可擺動)地與配置於對應的一側(左側或右側)的扶手30的後端部分連接。
接下來,左側的第二連接件32將左側的後腿24與左側的第一連接件31連結。同樣地,右側的第二連接件32將右側的後腿24與右側的第一連接件31連結。各第二連接件32在其一部分可轉動(可擺動)地與後腿24的中間部分連接,在另外的部分可轉動地與第一連接件31的下方部分連接。
如第4圖所示,圖示的第二連接件32經由沿嬰兒車1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軸部件50可轉動地與第一連接件31連接。如後所述,軸部件50除了可轉動地貫穿第二連接件32和第一連接件31之外,還可轉動地貫穿把手15以及後述的座椅支承部40的座部支承構件41和背部支承構件42。另外,第二連接件32經由沿嬰兒車1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凸起部51與後腿24連結。
接下來,說明座椅支承部40。首先,如第1圖所示,座椅90具有座部91、背部92和側部93。並且,如第3圖所示,座椅支承部40包含支承座椅90的座部91的座部支承構件41、支承座椅90的背部92的背部支承構件42和支承座椅90的側部93的側部支承構件43。另外,座椅支承部40包含將背部支承構件42與側部支承構件43連結的頭部連結部件44。
背部支承構件42包含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直線狀的一對直線部42a、以及將一對直線部42a之間連結的中間部42b,背部支承構件42整體上具有大致U字形的形狀。背部支承構件42的U字的兩端部分以相對於對應的一側的第二連接件32可轉動(可擺動)的方式連結到該第二連接件32。
座部支承構件41包含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直線狀的一對直線部41a、以及將一對直線部41a之間連結的中間部41b,座部支承構件41在整體上具有大致U字形的形狀。座部支承構件41的U字的兩端部分以相對於背部支承構件42的U字的兩端部分中的對應的一側的端部可轉動(可擺動)的方式連結到該對應的一側的端部。直線部41a的前方側部分被配置於對應的一側(左側或右側)的前腿支承構件29從下方進行支承,該前腿支承構件29從前腿22向後方且向上方延伸出。在座部支承構件41的U字的兩端部之間設置有座部連結部件41c。
側部支承構件43包含彼此大致平行地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側方部43a、以及將一對側方部43a之間連結的中間部43b,側部支承構件43在整體上具有大致U字形的形狀。側部支承構件43的U字的兩端部分以相對於對應的一側的扶手30的後端部可轉動(可擺動)的方式連結到該對應的一側的扶手30的後端部。
頭部連結部件44是一對大致直線狀的部件。各頭部連結部件44的一方的端部以相對於背部支承構件42的中間部42b可轉動(可擺動)的方式連結到該中間部42b。另外,各頭部連結部件44的另一方的端部以相對於側部支承構件43的中間部43b可轉動(可擺動)的方式連結到該中間部43b。
如第4圖所示,圖示的背部支承構件42的U字的兩端部分經由軸部件50可轉動(可擺動)地與對應的一側的第二連接件32連接。另外,圖示的座部支承構件41的U字的兩端部分經由軸部件50可轉動(可擺動)地與對應的一側的背部支承構件42的直線部42a連接。
回到第3圖,作為沿寬度方向延伸的構成要素,圖示的嬰兒車10的主體框架12具有將一對前腿22之間連結的腳踏部(前側連結杆)26、以及將一對後腿24之間連結的後側連結杆27。另外,在一對扶手30之間可拆卸地設置有能夠彎曲的保護部件28。
把手15以相對於由以上的結構構成的嬰兒車主體11的主體框架12可擺動的方式連接到該主體框架12。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把手15包含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直線狀的一對直線部15a、以及將一對直線部15a之間連結的中間部15b,把手15在整體上具有大致U字形的形狀。把手15的U字的兩端部分以相對於對應的一側的第一連接件31可轉動(可擺動)的方式連結到該第一連接件31。
此外,如第4圖所示,在圖示的例子中,一根軸部件50貫穿把手15和第一連接件31,並將它們保持為可轉動。根據這樣的結構,如第2圖所示,把手15相對於主體框架12擺動,把手15的直線部15a沿著扶手30在扶手30的側方移動。
此外,如第4圖所示,軸部件50還貫穿了第二連接件32、座椅支承部40的座部支承構件41和背部支承構件42,將第二連接件32、座椅支承部40的座部支承構件41和背部支承構件42保持為可轉動。即,在圖示的本實施方式中,把手15相對於第一連接件31的轉動軸線(擺動中心)跟第一連接件31與第二連接件32的轉動軸線、第二連接件32與座椅支承部40的背部支承構件42的轉動軸線以及座椅支承部40的背部支承構件42與座部支承構件41的轉動軸線一致,沿嬰兒車10的寬度方向(橫向)延伸。
如第3圖所示,在能夠在扶手30的側方移動的把手15的一對直線部15a上,分別設置有相對於直線部15a可以滑動的滑動部件16。各滑動部件16在把手15的對應的直線部15a上被在直線部15a內設置的彈簧(未圖示)朝向下方(U字的端部的一方)施力。另一方面,如第2圖所示,在嬰兒車10上設置有與一對滑動部件16分別卡合並限制把手15的轉動的一對卡合部(第一卡合突起17和第二卡合突起(未圖示))。藉由使設置於前方的第一卡合突起17與滑動部件16卡合並相互卡定,從而如第2圖中雙點劃線所示,把手15被固定於前方位置(對面推動位置)。另一方面,藉由使設置於後方的第二卡合突起與滑動部件16卡合並相互卡定,從而如第2圖中實線所示,把手15被固定於後方位置(背面推動位置)。在圖示的例子中,第一卡合突起17設置於扶手30,第二卡合突起設置於第一連接件31。
另外,如第3圖所示,把手15具有可滑動地設置於把手15的直線部15a上的操作部件18、以及設置於把手15的中間部15b上並能夠對操作部件18的滑動進行遠端操作的遠端操作裝置18a。如第4圖所示,在處於展開狀態的嬰兒車10中,當把手15配置於後方位置(背面位置)時,把手15上的操作部件18從下 方與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連接件31上的鎖定部件19抵接。在第一連接件31上,各鎖定部件19被在第一連接件31內設置的彈簧(未圖示)朝向下方(U字的端部的一方)施力,換言之,是朝向第一連接件31與第二連接件32的連結位置施力。並且,在嬰兒車10處於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的情況下,鎖定部件19與第二連接件32卡合,對第二連接件32與第一連接件31的相對轉動進行約束。因此,嬰兒車10被保持為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
在由以上結構構成的嬰兒車10的嬰兒車主體11上,如第1圖所示地安裝有具有座部91、背部92和側部93的座椅90。
具有以上的整體結構的嬰兒車10(嬰兒車主體11)藉由如下那樣使各構成部件彼此轉動,從而能夠進行折疊。
在把手15配置於前方位置(第2圖的雙點劃線的位置)的情況下,首先,使把手15相對於嬰兒車主體11的主體框架12擺動,使把手15向後方位置(第2圖的實線的位置)移動。然後,藉由配置於後方位置的把手15上的滑動部件16與嬰兒車主體11的第一連接件31上的第二卡合部的卡合,將把手15相對於嬰兒車10固定。此時,在其下端部分可擺動地與第一連接件31連接的把手15藉由滑動部件16與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相對於第一連接件31被固定。然後,在以下的折疊操作中,在側視時、即從嬰兒車10的寬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把手15的下方部分進行與第一連接件31相同的動作。
接下來,藉由操作遠端操作裝置18a,解除第一連接件31與第二連接件32經由鎖定部件19的卡合。具體來說,利用遠端操作裝置18a使操作部件18進行動作,同時,經由操作部件18使第一連接件31上的鎖定部件19進行動作,解除第一連接件31相對於第二連接件32的固定,進而解除第一連接件31相對於 其他構成要素的固定。應予說明,此時,嬰兒車10處於展開狀態,第一連接件31的下端部分與後腿24的中間部分抵接。
從該狀態開始,將配置於後方位置的把手15暫時地向後上方拉起,然後向下方壓下。此時,如上所述,第一連接件31與把手15一起進行動作。因此,第一連接件31從後腿24離開,第二連接件32相對於後腿24沿第2圖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伴隨著該操作,扶手30相對於第一連接件31沿第2圖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藉由這樣的操作,在從嬰兒車的寬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在側視時),把手15一邊保持與前腿22大致平行的關係一邊以接近前腿22的方式移動,從而前後方向上的嬰兒車10的尺寸小型化。另外,如第5圖所示,在將嬰兒車10沿前後方向折疊時,在把手15與前腿22保持著大致平行的狀態下,把手15的配置位置降低。其結果是不僅是嬰兒車10在前後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嬰兒車10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能夠小型化。
另一方面,要將嬰兒車10(嬰兒車主體11)從折疊狀態展開,只要進行與上述的折疊操作相反的操作即可。
接下來,參照第1圖至第3圖和第6圖至第12C圖說明篷元件100。如第2圖所示,篷元件100具有篷布101和支承篷布101的支承裝置110。如第6圖所示,支承裝置110包含形成與嬰兒車主體11的連接位置的基部件120、以及相對於基部件120可擺動的大致U字形的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由大致細板形狀或線形狀的金屬或樹脂等形成。篷布101安裝於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在圖示的例子中,第一篷骨131配置於第二篷骨132的前方或上方。第二篷骨132配置於第三篷骨133的前方或上方。藉由使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 及第三篷骨133相對於彼此擺動,從而如第12A圖至第12C圖所示,能夠使篷元件100成為折疊狀態或半展開狀態或全展開狀態。
這裡,如第12A圖所示,折疊狀態是指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在後述的各自的擺動範圍內彼此最接近的狀態。另外,如第12C圖所示,全展開狀態是指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在各自的擺動範圍內彼此最遠離的狀態。另外,半展開狀態是指第12A圖所示的折疊狀態與第12C圖所示的全展開狀態之間的中間狀態。
作為對圖示的篷的需求之一,有將整個座椅覆蓋的需求。為了覆蓋整個座椅,可以考慮使篷骨的長度變長。另一方面,如從第1圖和第2圖理解的那樣,在從折疊狀態轉換為展開狀態時,篷骨在由大致U字形的把手15包圍的區域內通過。因此,篷骨的尺寸被限制為能夠在由由把手包圍的區域內通過的尺寸。如果篷骨的尺寸被限制,則篷能夠覆蓋的範圍也被限制。並且,通常,篷被設置為能夠覆蓋座椅的後方側區域。因此,用篷無法覆蓋到座椅的前端。
考慮到該情況,本發明的篷100是為了能夠遍及更廣範圍地覆蓋座椅支承部40(從而覆蓋座椅90)而精心設計。並且,本發明的作為推車1的嬰兒車10如第2圖所示,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篷100的前端100a位於比座椅支承部40的前端40a靠前方的位置,並覆蓋座椅支承部40的前方側區域。
以下,說明篷100的各構成要素。首先,說明篷布101。篷布101採用例如布等能夠遮擋陽光和風雨的柔軟的材料而形成。篷布101能夠採用各種公知的材料。例如,從能夠採光、通氣、透視等觀點出發,篷布101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網格材料等形成。此外,篷布101也可以是具有不沾水性、防水性、耐水度等功能的材料。在圖示的例子中,篷布101包含設置於第一篷骨131與第二篷 骨132之間的前方部分102和從後方與前方部分102連接的後方部分103。篷布101還具有從與後方部分103相反的一側與前方部分102連接的前端部分104和從與前方部分102相反的一側與後方部分103連接的後端部分105。
為了使安裝於座椅支承部40的座椅90與篷100之間的空間換氣,前方部分102和後方部分103分別具有由網格材質形成的第一網狀部102a和第二網狀部103a。另外,在與第一網狀部102a和第二網狀部103a重疊的部分,分別設置有可開閉的第一蓋部102b和第二蓋部103b。如果翻開第一蓋部102b則第一網狀部102a露出。另外,如果翻開第二蓋部103b則第二網狀部103a露出。根據這樣的結構,即使用篷100將座椅90的上方覆蓋,也能夠藉由第一網狀部102a和/或第二網狀部103a進行座椅90與篷100之間的空間的換氣。
如第2圖所示,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前端部分104伸出到比第一篷骨131靠下側的位置,遮擋來自前方的陽光和風雨。前端部分104包含板部件104a,防止前端部分104被風吹起的情況、或是在篷100的半展開時前端部分104從座椅90上方垂下的情況。另外,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前端部分104的側緣(即篷100的前方側側緣)104b從水平方向向下且向前方延伸。因此,在座椅90的前方側區域中,能夠遮擋來自嬰兒車10的側方的陽光和風雨。進而,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前方側側緣104b沿著扶手30延伸。因此,能夠使篷100與嬰兒車主體11之間的間隙變小,能夠有效地遮擋來自嬰兒車10的側方的陽光和風雨。
另外,後端部分105伸出到比第三篷骨133靠下側的位置,防止在座椅90的側部93與篷100之間形成間隙。因此,能夠有效地遮擋來自嬰兒車10的後方的陽光和風雨。
在前端部分104與前方部分102的邊界區域,篷布101安裝於第一篷骨131。另外,在前方部分102與後方部分103的邊界區域,篷布101安裝於第二篷骨132。另外,在後方部分103與後端部分105的邊界區域,篷布101安裝於第三篷骨133。藉由這樣的篷布101的結構,篷布101的前方部分102和後方部分103隨著第一篷骨131、和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相對於彼此的擺動而被打開和被折疊。
另外,如第2圖所示,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參照第12C圖)或者半展開狀態(參照第12B圖)下,為了防止篷布101垮掉,也可以將輔助芯材134縫在篷布101上或內置於篷布101中。輔助芯材134例如可由比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更富有柔軟性的樹脂等形成。輔助芯材134與基部件120和後述的中間部件140的連結部141中的任一方都不連接,在這一點上與第一篷骨131、第二篷骨132以及第三篷骨133有區別。
應予說明,篷布101的大小根據第一篷骨131和第二篷骨132的以第三篷骨133為基準的可擺動範圍而適當設定。優選地,設定為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篷布101成為張緊的狀態的大小。
接下來,說明支承裝置110。支承裝置110具有與作為推車主體2的嬰兒車主體11連接的一對基部件120、兩端部樞軸安裝於一對基部件120的中間部件140、以及樞軸安裝於中間部件140的骨部件150。一對基部件120與固定於嬰兒車主體11的一對連接部件160連接。
首先,參照第7圖和第8圖說明連接部件160。如第7圖所示,連接部件160被固定在配置於對應的一側的扶手30的後方部分。如第8圖所示,各連 接部件160具有形成向嬰兒車主體11安裝的安裝位置的安裝部161、以及形成與基部件120連接的連接位置的連接部162。連接部件160例如由樹脂成型物形成。
如第7圖所示,安裝部161其前端部配置於座椅支承部40的側部支承構件43與扶手30的後端部之間,並藉由螺栓等相對於扶手30固定。另外,安裝部161在其後端部可轉動地與第一連接件31的上端部連接。應予說明,如第7圖所示,連接部件160以連接部162位於安裝部161的前方的方式配置。因此,篷100的基部件120的向嬰兒車主體11連接的連接位置位於比扶手30的後端部靠前側的位置。其結果是,相比於基部件120與扶手30的後端部連接的情況,能夠將篷100整體地配置於前方,容易用篷100覆蓋更前方的區域。
如第8圖所示,連接部162整體上形成上部開放的盒的形狀,提供後述的基部件120的安裝部121插入。連接部162在其寬度方向外側的面具有與安裝部121卡合的卡合孔162a。連接部件160例如由樹脂成型物形成。應予說明,在圖示的例子中,連接部件160是與嬰兒車主體11分體地形成的,但也可以一體地形成。
接下來,參照第6圖和第9圖說明基部件120。如第9圖所示,基部件120具有形成向連接部件160連接的連接位置的安裝部121、以及配置於安裝部121的上方的基部板狀部122。基部板狀部122具有提供中間部件140樞軸安裝的第一樞軸安裝部122a、以及提供第三篷骨133樞軸安裝的第二樞軸安裝部122b。基部件120例如由樹脂成型物形成。應予說明,在圖示的例子中,基部件120是與連接部件160分體地形成的,但也可以一體地形成。另外,基部件120也可以與構成推車主體2的構成部件(例如扶手30)一體地形成。
安裝部121在成為要與連接部件160的設置有卡合孔162a的面相對的面(即寬度方向外側的面)具有舌部121a。在舌部121a,設置有與卡合孔162a卡合的卡合突起121b。藉由卡合突起121b與卡合孔162a卡合,從而能夠維持為將篷100安裝於連接部件160的狀態。應予說明,舌部121a以隨著從其下端部起向上端部而朝向寬度方向外方傾斜的方式形成,但藉由對其上端部施加按壓力,從而變為朝向寬度方向內方傾斜。並且,在將篷100與嬰兒車主體11連接時,藉由向舌部121a的上端部施加按壓力,從而能夠將基部件120的安裝部121插入於連接部件160的連接部162內。因此,能夠將篷100與連接部件160連接。另外,在將篷100從嬰兒車主體11拆卸時,藉由向舌部121a的上端部施加按壓力,從而能夠解除基部件120的卡合突起121b與連接部件160的卡合孔162a的卡合。因此,能夠將篷100從連接部件160拆卸。
在第一樞軸安裝部122a的成為要與中間部件140相對的基部卡合面123,設置有軸部123a。如第6圖所示,軸部123a貫穿中間部件140而延伸。並且,中間部件140以由軸部123a的軸線劃定的擺動軸線As為中心,能夠相對於基部件120進行相對擺動。在圖示的例子中,在各基部件120,軸部123a朝向寬度方向外方地從基部板狀部122延伸出。因此,中間部件140的擺動軸線As與寬度方向平行。
如第6圖和第9圖所示,第二樞軸安裝部122b從基部板狀部122向後方延伸出。第二樞軸安裝部122b將作為第三骨部的第三篷骨133的端部保持為可轉動(可擺動)。第二樞軸安裝部122b在其下端部具有擺動範圍限制壁122c,該擺動範圍限制壁122c對第三篷骨133的從水平方向向下方的擺動進行限制。因此,在通常狀態下,第三篷骨133被擺動範圍限制壁122c從下方支承,被維持為 從基部件120向後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出的狀態。並且,根據需要,藉由把持第三篷骨133並抬起,從而能夠將篷100的後方側開放。應予說明,第三篷骨133也可以不能轉動(擺動)地與基部件120連接。在該情況下,第三篷骨133也可以與基部件120一體地形成。應予說明,如第3圖所示,在篷100的後方側,為了能夠在篷100的內側形成足夠的空間,第三篷骨133以從其兩端部沿寬度方向膨起的方式彎曲。
接下來,參照第6圖和第10圖說明中間部件140。中間部件140包含將基部件120與骨部件150連結的一對連結部141、以及從一對連結部141中的各個延伸出的作為第二骨部的第二篷骨132。各連結部141具有提供基部件120樞軸安裝的板狀的第三樞軸安裝部143、以及提供骨部件150樞軸安裝的板狀的第四樞軸安裝部144。中間部件140例如由樹脂成型物形成。
在第三樞軸安裝部143,形成有提供基部件120的軸部123a貫穿的軸承孔145。另外,在第四樞軸安裝部144,形成有提供後述的骨部件150的軸部155a貫穿的軸承孔146。進而,在第三樞軸安裝部143與第四樞軸安裝部144之間形成有保持部147,該保持部147提供第二篷骨132的一方或者另一方的端部插入並對該端部進行保持。應予說明,在圖示的例子中,作為第二骨部的第二篷骨132與連結部141是分體地形成的,但也可以一體地形成。應予說明,如根據第2圖理解的那樣,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第二篷骨132大致通過篷100的沿寬度方向的前後方向中心面。
接下來,參照第6圖和第11圖說明骨部件150。如第6圖所示,骨部件150包含與中間部件140的對應的一側的連結部141連接的一對連接部151、以及從一對連接部151中的各個延伸出的第一篷骨131。各連接部151包含提供中 間部件140的對應的一側的連結部141的第四樞軸安裝部144樞軸安裝的板狀的第五樞軸安裝部152、以及提供第一篷骨131的一方或另一方的端部插入並對該端部進行保持的保持部154。連接部151例如由樹脂成型物形成。應予說明,在圖示的例子中,作為第一骨部的第一篷骨131與連接部151是分體地形成的,但也可以一體地形成。另外,如根據第3圖理解的那樣,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為了能夠從保護部件28的側方區域向前方區域延伸,第一篷骨131以從其兩端部沿寬度方向膨起的方式彎曲。
如第11圖所示,在與中間部件140相對的第五樞軸安裝部152的骨部件樞軸安裝面155,設置有軸部155a。如第6圖所示,軸部155a貫穿中間部件140而延伸。連接部151以由軸部155a的軸線劃定的擺動軸線At為中心,能夠相對於中間部件140進行相對擺動。在圖示的例子中,在各連接部151,軸部155a朝向寬度方向外方地從第五樞軸安裝部152延伸出。因此,骨部件150與中間部件140的相對擺動的擺動軸線At與寬度方向平行,或與擺動軸線As平行。
應予說明,在圖示的例子中,支承裝置110被設計為在篷100的折疊狀態下,在第一篷骨131的樞軸安裝於中間部件140的端部和第二篷骨132的與連結部141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防止在第一篷骨131與第二篷骨132之間夾入衣物等。另外,在圖示的例子中,支承裝置110被設計為在篷100的折疊狀態下,在第三篷骨133的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的端部和第二篷骨132的與連結部141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防止在第二篷骨132與第三篷骨133之間夾入衣物等。
如第7圖清楚所示,在圖示的例子中,中間部件140的第三樞軸安裝部143從沿著擺動軸線As的一側(寬度方向上的外方)與基部件120的基部板狀 部122抵接。並且,基部件120的朝向沿著擺動軸線As的一側的基部卡合面123(參照第9圖)能夠與中間部件140的第三樞軸安裝部143的朝向沿著擺動軸線As的另一側的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參照第10圖)卡合。
藉由基部卡合面123與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卡合,從而具有第二篷骨132的中間部件140被維持在相對於基部件120的多個預定的相對位置中的某一個。具體來說,在基部卡合面123和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之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一凹凸構造170,且在基部卡合面123和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之中的另一方,設置有能夠與第一凹凸構造170卡合的第一凸部171a。
在圖示的例子中,如第10圖所示,在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形成有第一凹凸構造170。第一凹凸構造170由形成於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的多個第一凹部170a形成。各第一凹部170a在與擺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深度。在圖示的例子中,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點對稱地設置有兩組的第一凹部組。在各第一凹部組中,六個第一凹部170a在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每隔中心角15°地分開設置。
另一方面,如第9圖所示,在基部卡合面123設置有第一凸部171a。第一凸部171a沿與擺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從基部卡合面123突出。第一凸部171a的粗細和長度被確定為至少其前端能夠進入第一凹凸構造170的第一凹部170a。另外,第一凸部171a與第一凹部170a同樣地,在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分開地設置。在圖示的例子中,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點對稱地設置有兩組的第一凸部組。在各第一凸部組中設置有兩個第一凸部171a。兩個第一凸部171a以與第一凹部170a相同的間距配置。
另外,如第9圖所示,在基部卡合面123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突起172。另一方面,如圖10所示,在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壁173。通過擺動範圍限制突起172與擺動範圍限制壁173抵接,從而劃定第二篷骨132能夠相對於基部件120相對擺動的範圍。
根據以上的結構,藉由基部卡合面123與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卡合,從而具有第二篷骨132的中間部件140被維持在相對於基部件120的多個預定的相對位置中的某一個。即,藉由基部卡合面123與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的卡合,產生限制中間部件140相對於基部件120的擺動的限制力。但是,如果用比該限制力大的力使中間部件140相對於基部件120擺動,則基部卡合面123與第三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8的卡合因彈性變形而被解除,能夠使中間部件140相對於基部件120擺動。
應予說明,藉由使中間部件140相對於基部件120擺動,從而能夠使第二骨部件132向連結部141連接的連接位置向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移動。同時,也能夠使包含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向中間部件140樞軸安裝的樞軸安裝位置向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移動。藉由使第二骨部件132向連結部141連接的連接位置向前方移動,從而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的前後方向的中心位於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另外,藉由使骨部件150向中間部件140樞軸安裝的樞軸安裝位置向前方移動,從而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的第一篷骨131的前端、即篷100的前端相比於骨部件150直接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的情況,位於靠前方的位置。
另外,如第7圖清楚所示,在圖示的例子中,骨部件150的第五樞軸安裝部152從沿著擺動軸線At的另一側(寬度方向上的內方)與中間部件140的 第四樞軸安裝部144抵接。並且,中間部件140的第四樞軸安裝部144的朝向沿著擺動軸線At的另一側的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參照第10圖)能夠與骨部件150的連接部151的朝向沿著擺動軸線At的一側的骨部件卡合面157(參照第11圖)卡合。
藉由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與骨部件卡合面157卡合,從而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被維持在相對於中間部件140的多個預定的相對位置中的某一個。具體來說,在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和骨部件卡合面157之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二凹凸構造180,並且在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和骨部件卡合面157之中的另一方設置有能夠與第二凹凸構造180卡合的第二凸部181a。
在圖示的例子中,如第10圖所示,在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形成有第二凹凸構造180。第二凹凸構造180由形成於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的多個第二凹部180a形成。各第二凹部180a在與擺動軸線At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深度。多個第二凹部180a在以擺動軸線At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等間隔地分開設置。在第10圖所示的例子中,24個第二凹部180a在以擺動軸線At為中心的圓周上每隔中心角15°地分開設置。
另一方面,如第11圖所示,在骨部件卡合面157設置有第二凸部181a。第二凸部181a沿與擺動軸線At平行的方向從骨部件卡合面157突出。第二凸部181a的粗細和長度被確定為至少其前端能夠進入第二凹凸構造180的第二凹部180a。另外,第二凸部181a與第二凹部180a同樣地,在以擺動軸線At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分開地設置。在圖示的例子中,以擺動軸線At為中心點對稱地設置有兩組的第二凸部組。在各第二凸部組中設置有兩個第二凸部181a。兩個第二凸部181a以與第二凹部180a的間距對應的間距配置。
另外,如第11圖所示,在骨部件卡合面157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突起182。另一方面,如第10圖所示,在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壁183。藉由擺動範圍限制突起182與擺動範圍限制壁183抵接,從而劃定第一篷骨131能夠相對於中間部件140相對擺動的範圍。
根據以上的結構,藉由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與骨部件卡合面157卡合,從而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被維持在相對於中間部件140的多個預定的相對位置中的某一個。即,藉由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與骨部件卡合面157的卡合,從而產生限制骨部件150相對於中間部件140的擺動的限制力。但是,如果用比該限制力大的力使骨部件150相對於中間部件140擺動,則第四樞軸安裝部卡合面149與骨部件卡合面157的卡合因彈性變形而被解除,能夠使骨部件150相對於中間部件140擺動。
接下來,參照第12A圖至第12C圖,說明由以上的結構構成的篷在展開操作和折疊操作中的作用。
首先,說明在展開操作中的作用。如第12A圖所示,在篷100的折疊狀態下,第一篷骨131和第二篷骨132向後方擺動。並且,第一篷骨131和第二篷骨132在各自的可擺動範圍內最接近第三篷骨133。此時,連結部141的第四樞軸安裝部144與第三樞軸安裝部143沿大致上下方向對齊,並位於基部件120的上方。因此,包含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的兩端部位於基部件120的上方。另外,在篷100的側視圖中,骨部件150的第一篷骨131延伸的方向與第三樞軸安裝部143和第四樞軸安裝部144排列的方向大致正交。
接下來,如果從第12A圖所示的狀態把持篷100的前端而使第一篷骨131向前方(第12A圖中的逆時針)擺動,則篷100如第12B圖所示地展開。此 時,如第12B圖所示,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繞軸部155a相對於中間部件140轉動(擺動)。因此,第一篷骨131從第二篷骨132離開,篷布101的前方部分102被打開。
另外,藉由對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施加使其向前方擺動的力,從而對中間部件140也施加使其向前方擺動的力,中間部件140繞軸部123a相對於基部件120轉動(擺動)。因此,第二篷骨132從第三篷骨133離開,篷布101的後方部分103被打開。此時,提供骨部件150樞軸安裝的中間部件140的連結部141以軸部123a為中心向前方傾斜。因此,提供骨部件150樞軸安裝的第四樞軸安裝部144向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移動。因此,第一篷骨131的兩端部也向前方移動。另外,第二篷骨132的向連結部141連接的連接位置也向前方移動。
接下來,如果從第12B圖所示的狀態進一步使第一篷骨131向前方擺動(第12A圖中的逆時針),則篷如第12C圖所示,篷100進一步展開。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相對於中間部件140進一步擺動。此時,如第12C圖所示,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繞軸部155a相對於中間部件140進一步轉動(擺動)。因此,第一篷骨131從第二篷骨132進一步離開,篷布101的前方部分102進一步被打開。
另外,藉由對具有第一篷骨131的骨部件150施加使其向前方擺動的力,從而對中間部件140也施加使其向前方擺動的力,使得中間部件140繞軸部123a相對於基部件120進一步轉動(擺動)。因此,第二篷骨132從第三篷骨133進一步離開,篷布101的後方部分103進一步被打開。此時,提供骨部件150樞軸安裝的連結部141以軸部123a為中心進一步向前方傾斜,提供骨部件150樞軸安裝的第四樞軸安裝部144向比基部件120進一步靠前方的位置移動。因此,第一 篷骨131的兩端部也進一步向前方移動。另外,第二篷骨132向連結部141連接的連接位置也進一步向前方移動。
然後,當骨部件150擺動至由擺動範圍限制壁183和擺動範圍限制突起182劃定的能夠相對於中間部件140相對擺動的範圍,另外,中間部件140擺動至由擺動範圍限制壁173和擺動範圍限制突起172劃定的能夠相對於基部件120相對擺動的範圍時,篷100成為全展開狀態(參照第12C圖)。在該狀態下,第一篷骨131向前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另外第二篷骨132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另外,篷100的位於沿寬度方向的前後方向中心面上的第二篷骨132位於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另外,第一篷骨131的兩端部位於比第二篷骨132進一步靠前方的位置。
這裡,在以往的篷中,通常篷骨直接樞軸安裝於設置在扶手的後端部或者其附近(因而是推車主體的後方側)的基部件。因此,篷的全展開時的沿寬度方向的前後方向中心面位於扶手後端部或者其附近。另外,規定全展開狀態下的篷的前端的篷骨從扶手的後端部或者其附近延伸出。因此,以往的篷無法覆蓋至座椅支承部的前端部。
但是,如第12A圖至第12C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篷100在全展開狀態下,規定篷100的前端的第一篷骨131的兩端部從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延伸。因此,篷100能夠覆蓋至座椅支承部40的前端。進而,本實施方式的篷100在全展開狀態下,篷100的前後方向中心面位於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即使乘坐於座椅90的嬰幼兒橫臥或起身,也能夠在篷布101與嬰幼兒之間確保充分的距離,能夠為嬰幼兒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並且,如第2圖所示,在處於全展開狀態的篷100中,前端部分104伸出到比第一篷骨131靠下側的位置,並覆蓋座椅支承部40的前方。另外,前端部還覆蓋座椅90的前方側區域的側方。具體來說,前端部分104的側緣(因而是篷100的前方側側緣)104b比水平方向向下且向前方地沿扶手30延伸。
另一方面,在進行篷100的折疊操作的情況下,進行與上述的展開操作相反的操作即可。
如以上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篷100是用於推車主體2的篷100,具備篷布101和支承篷布101的支承裝置110,支承裝置110具有與推車主體2連接的基部件120、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的中間部件140、以及樞軸安裝於中間部件140並包含作為支承篷布101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一骨部131的骨部件150。
在本實施方式的篷100中,支承篷布101的支承裝置110的骨部件150不直接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而是樞軸安裝於中間部件140,該中間部件140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在這樣的支承裝置110中,藉由使中間部件140向前方擺動,從而能夠使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規定篷100的前端的第一骨部131的兩端部移動到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因此,篷100能覆蓋到更前方的區域。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中間部件140包含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和骨部件150的連結部141、以及從連結部141延伸出的第二骨部132,第二骨部132作為支承篷布101的篷骨發揮作用。在該情況下,藉由使中間部件140向前方擺動,從而能夠使中間部件140的第二骨部132延伸出的位置移動到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其結果是能夠使篷100的前後方向上的中心移動到比基部件120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即使乘坐於座椅90的嬰幼兒橫臥或者起身,也能夠在篷布101與嬰幼兒之間確保充分的距離,能夠為嬰幼兒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篷100在折疊狀態下,在骨部件150的樞軸安裝於中間部件140的端部和第二骨部132的與連結部141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在該情況下,能夠有效地抑制在骨部件150與第二骨部132之間夾入衣物等的情況。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承裝置110還具有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並包含作為支承篷布101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三骨部133的其他骨部件。在該情況下,在篷100的後方側,能夠在篷100的內側形成充分的空間。另外,能夠根據需要將篷100的後方側開放。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承裝置110還具有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並包含作為支承篷布101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三骨部的其他骨部件133。並且,在折疊狀態下,在其他骨部件133的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的端部和第二骨部132的與所述連結部141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在該情況下,能夠有效地抑制在樞軸安裝於基部件120的骨部件133與中間部件140的第二骨部132之間夾入衣物等的情況。
另外,如上,根據本實施方式,推車1具備推車主體2和與推車主體2連接的上述的篷100,推車主體2具有座椅支承部40。並且,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篷100的前端位於比座椅支承部40的前端100a靠前方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的推車1中,篷100能夠覆蓋至座椅支承部40的前端。因此,在座椅支承部40的前方側區域也能夠遮擋來自上方的雨和陽光。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篷100在其全展開狀態下,所述篷100的前方側側緣104b從水平方向向下且向前方延伸。在該情況下,在座椅支承部40的前方側區域能夠遮擋來自側方的陽光和風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推車主體2還具有配置於座椅支承部40的左右的一對扶手30,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篷100的前方側側緣104b沿著扶手30。在該情況下,在篷100的前方側,能夠減小篷100與推車主體2的間隙。其結果是,在座椅支承部40的前方側區域,能夠更有效地遮擋來自側方的陽光和風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篷布101具有在篷100的全展開狀態下伸出到比骨部件150靠下側的位置的前端部分104,前端部分104包含板部件104a。在該情況下,能夠遮擋來自座椅支承部40的前方的雨和陽光。另外,防止篷布101的前端部分104被風吹起、或是在篷100的半展開狀態下從上方垂下的情況。
應予說明,以上說明了針對上述的實施方式的幾個變形例,但當然也可以將多個變形例適當組合來使用。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將本發明申請的篷用於推車的情況,但也可以用於推車以外的物品,更具體來說,也可以用於嬰幼兒用椅子、嬰幼兒用床等。
2:推車主體
11:嬰兒車主體
12:主體框架
15:把手
15a、41a、42a:直線部
15b、41b、42b、43b:中間部
16:滑動部件
17:第一卡合突起
18:操作部件
18a:遠端操作裝置
19:鎖定部件
22:前腿
23:前輪
24:後腿
25:後輪
26:腳踏部
27:後側連結杆
28:保護部件
29:前腿支承構件
30:扶手
31:第一連接件
32:第二連接件
40:座椅支承部
41:座部支承構件
41c:座部連結部件
42:背部支承構件
43:側部支承構件
43a:側方部
44:頭部連結部件
50:軸部件
51:凸起部
110:支承裝置
131:第一篷骨
132:第二篷骨
133:第三篷骨
160:連接部件

Claims (10)

  1. 一種篷,用於推車主體,該篷包含:篷布;以及支承裝置,其支承該篷布,該支承裝置具有:基部件,其與該推車主體連接;中間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基部件的第一樞軸安裝部;骨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中間部件,並包含作為支承該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一骨部;以及其他骨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基部件的與該第一樞軸安裝部不同的第二樞軸安裝部,並包含作為支承該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的第三骨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篷,其中該中間部件包含樞軸安裝於該基部件和包含該第一骨部的該骨部件的連結部、以及從該連結部延伸出的第二骨部,該第二骨部作為支承該篷布的篷骨發揮作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篷,其中在折疊狀態下,在包含該第一骨部的該骨部件的樞軸安裝於該中間部件的端部與該第二骨部的與該連結部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篷,其中在折疊狀態下,在該其他骨部件的樞軸安裝於該基部件的端部與該第二骨部的與該連結部連接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5. 一種推車,其包含: 推車主體,其具有座椅支承部;以及與該推車主體連接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篷,在該篷的全展開狀態下,該篷的前端位於比該座椅支承部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推車,其中該推車主體還具有配置於該座椅支承部的左右的一對扶手,在該篷的全展開狀態下,該篷的前方側側緣沿著該扶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推車,其中篷布具有前端部分,該前端部分在該篷的全展開狀態下伸出到比該骨部件靠下側的位置,該前端部分包含板部件。
  8. 一種推車,其包含:推車主體,其具有座椅支承部;以及與該推車主體連接的篷,該蓬包括蓬布以及支承該蓬布的支承裝置,該支承裝置具有:基部件,其與該推車主體連接;中間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基部件;以及骨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中間部件,並包含作為支承該蓬布的蓬骨發揮作用的第一骨部;該推車主體還具有配置於該座椅支承部的左右的一對扶手,在該蓬的全展開狀態下,該蓬的前方側側緣沿著該扶手。
  9. 一種推車,其包含: 推車主體,其具有座椅支承部;以及與該推車主體連接的篷,該蓬包括蓬布以及支承該蓬布的支承裝置,該支承裝置具有:基部件,其與該推車主體連接;中間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基部件;以及骨部件,其樞軸安裝於該中間部件,並包含作為支承該蓬布的蓬骨發揮作用的第一骨部;該篷布具有前端部分,該前端部分在該篷的全展開狀態下伸出到比該骨部件靠下側的位置,該前端部分包含板部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及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推車,其中:該中間部件具有供包含該第一骨部的該骨部件進行樞軸安裝的樞軸安裝部,供包含該第一骨部的該骨部件進行樞軸安裝的該樞軸安裝部在該蓬的展開狀態下位於比該基部件靠前方的位置。
TW107130423A 2017-08-30 2018-08-30 篷和推車 TWI734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5927A JP6858404B2 (ja) 2017-08-30 2017-08-30 幌およびカート
JP2017-165927 2017-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481A TW201912481A (zh) 2019-04-01
TWI734025B true TWI734025B (zh) 2021-07-21

Family

ID=6551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423A TWI734025B (zh) 2017-08-30 2018-08-30 篷和推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58404B2 (zh)
KR (1) KR102309259B1 (zh)
CN (1) CN109421782B (zh)
TW (1) TWI734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99037B2 (ja) * 2020-02-03 2024-06-13 ニューウェルブラン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乳母車
JP7428526B2 (ja) * 2020-02-03 2024-02-06 ニューウェルブラン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乳母車
CN114435454A (zh) * 2020-10-30 2022-05-06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顶篷调整机构及婴儿载具
KR20230128112A (ko) * 2021-03-23 2023-09-01 콤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모차
CN114771632B (zh) * 2022-04-07 2024-02-27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副篷组件及儿童推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163A (zh) * 1995-06-07 1998-07-08 斯蒂芬·迈克尔·屈斯特 个人护篷
JP2012192755A (ja) * 2011-03-15 2012-10-11 Richell Corp ベビーカーの幌、該幌が取り付けられたベビーカー
TW201618991A (zh) * 2014-09-22 2016-06-01 Combi Corp 嬰兒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3684A1 (de) * 1982-06-25 1983-12-29 Erhard 8620 Lichtenfels Bräutigam Verdeck fuer kinder- oder puppenwagen oder dergleichen
US5687985A (en) * 1994-11-04 1997-11-18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Stroller, reclining and canopy tensioning mechanisms thereof
CN2633698Y (zh) * 2003-06-19 2004-08-18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婴儿车
US20060038368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Stephen Hu Sunshade device for stroller
TW200613181A (en) * 2004-10-19 2006-05-01 Combi Corp Stroller hood
CN201201634Y (zh) * 2008-04-30 2009-03-04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的篷插座结构
CN201597616U (zh) * 2009-11-27 2010-10-0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
CN201670256U (zh) * 2010-04-23 2010-12-15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顶篷
CN103723181B (zh) * 2012-10-15 2016-12-21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顶篷装置、婴幼儿载具及其顶篷连接机构
CN103407480B (zh) * 2013-07-08 2016-07-06 慈溪市宗汉弘盛塑料制品厂 一种婴儿手推车
JP6771859B2 (ja) * 2015-02-17 2020-10-21 コンビ株式会社 幌、育児器具、乳母車、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ペット用カ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163A (zh) * 1995-06-07 1998-07-08 斯蒂芬·迈克尔·屈斯特 个人护篷
JP2012192755A (ja) * 2011-03-15 2012-10-11 Richell Corp ベビーカーの幌、該幌が取り付けられたベビーカー
TW201618991A (zh) * 2014-09-22 2016-06-01 Combi Corp 嬰兒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1782B (zh) 2022-12-30
KR102309259B1 (ko) 2021-10-06
CN109421782A (zh) 2019-03-05
JP2019043231A (ja) 2019-03-22
TW201912481A (zh) 2019-04-01
KR20190024794A (ko) 2019-03-08
JP6858404B2 (ja) 202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4025B (zh) 篷和推車
US20120062001A1 (en) Versatile Canopy for a Child Seating Device
JP4757594B2 (ja) ベビーカー
US20080179848A1 (en) Adjustable carrying device for a people carrier, such as a perambulator or stroller
TWI680074B (zh) 嬰兒車
CN105882721B (zh) 车篷、育儿用具、婴儿车、儿童座椅以及宠物用推车
TWI648184B (zh) Baby carriage
TWI659878B (zh) Baby carriage
TWI621558B (zh) 防護構件及嬰兒車
KR101075107B1 (ko) 유모차의 차양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모차
JP4841879B2 (ja) ベビーカー
KR100856086B1 (ko) 차양 및 상기 차양이 장착되는 유모차
KR102488863B1 (ko) 커버, 유모차용 수납 주머니 부착 커버 및 유모차
US20080185029A1 (en) Fold-up canopy for a people carrier, such as a perambulator or stroller
JP4722334B2 (ja) ベビーカーの幌装置
JP6234699B2 (ja) 乳母車用のレインカバー及び乳母車
TWI547402B (zh) Baby carriage
KR20190093517A (ko) 차양 및 차양을 구비한 육아 기구
JP4489927B2 (ja) 乳母車用の幌
WO2022201331A1 (ja) 幌および育児器具
JP6938042B2 (ja) 幌装置、育児器具、およびペット用カート
JP2019127166A (ja) ベビーカー用カバー
JP2022024641A (ja) 乳母車
JPH0537736Y2 (zh)
JP7051126B2 (ja) 自転車用子供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