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7696B - Optical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optical media play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optical media play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7696B
TWI647696B TW103124312A TW103124312A TWI647696B TW I647696 B TWI647696 B TW I647696B TW 103124312 A TW103124312 A TW 103124312A TW 103124312 A TW103124312 A TW 103124312A TW I647696 B TWI647696 B TW I6476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edia
channels
equalization
signa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4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3110A (zh
Inventor
西紀彰
齊藤公博
白石淳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3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3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7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76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係將形成複數個軌道之光媒體光學性地播放者,且具有:檢測部,其將自光媒體返回之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與徑向方向之外側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與於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及與除上述區域以外之區域對應之一個信道,且形成各個信道之檢測信號;多路輸入均衡器部,其具有分別被供給複數個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複數個均衡器單元,將複數個均衡器單元之輸出進行運算並作為均衡信號輸出,且將兩個區域之間之相位差設定為特定之相位差;及二值化部,其對均衡信號進行二值化處理而獲得二值資料。

Description

光媒體播放裝置及光媒體播放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播放光碟等光媒體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及光媒體播放方法。
作為謀求光碟之高密度化之方法,存在使信道位元長度即標記長度變短而於線密度方向謀求高密度化之方法,另一方法係使軌道間距變窄之方法。然而,若於線密度方向謀求高密度化,則產生碼間干涉增大之問題。又,若使軌道間距變窄,則來自鄰接軌道之資訊之漏入(鄰接軌道串擾)增大。提出有用以降低鄰接軌道串擾(以下僅適當地稱為串擾)之方法。
於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有如下方法,即,將播放對象之軌道及其兩側之軌道各自之播放信號供給至自適應均衡器單元,且控制自適應均衡器單元之抽頭係數,藉此消除串擾。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079385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方法,為了同時讀取播放對象之軌道及兩側之軌道,而必需3束光束。必須將藉由3束光束而讀取之播放信號之相位對準。亦可利用1束光束依次播放3個軌道而使播放信號同步化。從 而必需用於同步化之記憶體。因此,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方法,存在光學拾取器之構成變得複雜或相位對準變得複雜而使電路規模變大之問題。進而,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方法,並未提及於線密度方向謀求高密度化。
因此,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用一個軌道之播放信號消除串擾,並且可於線密度方向謀求高密度化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及光媒體播放方法。
本揭示係一種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係將形成複數個軌道之光媒體光學性地播放者,且具有:檢測部,其將自光媒體返回之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與徑向方向之外側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與於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及與除上述區域以外之區域對應之一個信道,且形成各個信道之檢測信號;多路輸入均衡器部,其具有分別被供給複數個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複數個均衡器單元,將複數個均衡器單元之輸出進行運算並作為均衡信號輸出,且將兩個區域之間之相位差設定為特定之相位差;及二值化部,其對均衡信號進行二值化處理而獲得二值資料。
根據本揭示,可僅使用播放對象之軌道之讀取輸出而消除串擾。因此,無須使用讀取用之3束光束,進而無須利用1束光束連續地播放3個軌道且藉由記憶體而同步化。因此,存在如下優點,即光學拾取器之構成不複雜,無需相位對準,且記憶體不會增大。藉此,可以更簡單之構成謀求光碟之高密度化。進而,本揭示可於徑向方向及線密度方向謀求高密度化。再者,不一定限定為此處所記載之效果,亦可為本揭示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1‧‧‧半導體雷射
2‧‧‧準直透鏡
3‧‧‧偏光分束器
4‧‧‧物鏡
5‧‧‧透鏡
6‧‧‧光檢測器
11‧‧‧A/D轉換器
12‧‧‧PLL
13‧‧‧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
14‧‧‧二值化檢測器
15‧‧‧PR捲積器
16‧‧‧均衡誤差運算器
17‧‧‧加法電路
21~23‧‧‧自適應均衡器單元
24‧‧‧加法器
25‧‧‧減法器
26‧‧‧係數乘法器
30-1~30-n‧‧‧延遲元件
31-1~31-n‧‧‧係數乘法器
32-0~32-n‧‧‧運算器
33-0~33-n‧‧‧積分器
34‧‧‧加法器
100‧‧‧光碟
101‧‧‧光學拾取器
102‧‧‧主軸馬達
103‧‧‧螺紋絲桿(進給馬達)
104‧‧‧矩陣電路
105‧‧‧資料檢測處理部
106‧‧‧抖動信號處理電路
107‧‧‧編碼/解碼部
108‧‧‧主機介面
109‧‧‧位址解碼器
110‧‧‧系統控制器
111‧‧‧光學區塊伺服電路
112‧‧‧主軸伺服電路
113‧‧‧雷射驅動器
114‧‧‧記錄補償部
115‧‧‧螺紋絲桿驅動器
116‧‧‧ADIP解調處理部
117‧‧‧主軸驅動器
118‧‧‧驅動器
200‧‧‧主機機器
圖1係表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光碟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表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光學拾取器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3係一實施形態中之資料檢測處理部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4係資料檢測處理部中之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5係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6係均衡誤差運算器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7係用以說明區域分割之圖案之複數個例的概略圖。
圖8係表示與圖案R2相關之頻率振幅特性之曲線圖。
圖9A、B係表示與圖案R2相關之抽頭係數及頻率相位特性之曲線圖。
圖10係用以針對圖案R2說明散焦容限(defocus margin)之曲線圖。
圖11係用以針對圖案R2說明對於徑向方向之彗形像差(coma aberration)之容限之曲線圖。
圖12係用以針對圖案H3A及H4C說明散焦容限之曲線圖。
圖13係用以針對圖案H3A及H4C說明對於光碟之徑向方向之彗形像差之容限之曲線圖。
圖14係用以針對圖案H3A及H4C說明對於光碟之切向方向之彗形像差之容限之曲線圖。
圖15係表示與圖案H3A相關之頻率振幅特性之曲線圖。
圖16A、B係表示與圖案H3A相關之抽頭係數及頻率相位特性之曲線圖。
圖17係表示固定之線密度與指標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18係用於說明散焦容限之曲線圖。
圖19係用於說明徑向方向之彗形像差容限之曲線圖。
圖20係表示與圖案HT4A相關之頻率振幅特性之曲線圖。
圖21A、B係表示與圖案HT4A相關之抽頭係數及頻率相位特性之曲線圖。
圖22係表示區域分割之具體例之概略圖。
圖23係由分割位置之變更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容限之擴大之曲線圖。
圖24A-D係表示受到透鏡位移之影響之例的概略圖。
圖25係表示透鏡位移對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26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27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28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29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散焦特性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0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散焦特性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1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散焦特性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2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3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散焦特性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4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5A-C係表示透鏡位移對散焦特性之影響之曲線圖。
圖36係表示區域分割之圖案之具體例的概略圖。
圖37係用於說明徑向方向之彗形像差容限之曲線圖。
圖38係用於說明徑向方向之彗形像差容限之曲線圖。
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係本揭示之較佳具體例,被附加有技術上較佳之各種限定。然而,本揭示之範圍於以下之說明中,尤其是只要 無限定本揭示之意旨之記載,則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
再者,本揭示之說明係按照下述順序而完成。
<1.一實施形態>
<2.變化例>
<1.一實施形態>
「光碟裝置」
適用本揭示之光碟裝置如圖1所示般具備:光學拾取器101,其對作為光記錄媒體之光碟100進行資訊之記錄播放;及主軸馬達102,其使光碟100旋轉。為了使光學拾取器101向光碟100之直徑方向移動,而設置有螺紋絲桿(進給馬達)103。
作為光碟100,可使用BD(Blu-ray(登錄商標)Disc,藍光光碟)等高密度光碟。BD係具有單面單層為約25GB、及單面雙層為約50GB之記錄容量之高密度光碟。於BD規格中,為了使光束點直徑較小,而使光源波長為405nm,使物鏡之數值孔徑NA(Numerical Aperture)變大為0.85。於CD(compact disc,光碟)規格中,光源波長:780nm,NA:0.45,光點直徑:2.11μm,於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化多功能光碟)規格中,光源波長:650nm,NA:0.6,光點直徑:1.32μm。於BD規格中,可將光點直徑縮窄至0.58μm。
進而,近年來,對於BD(Blu-ray(登錄商標)Disc),使信道位元長度即標記長度變短而於線密度方向謀求高密度化,實現3層為100GB及4層為128GB之大容量化之BDXL(登錄商標)得以實用化。
除此以外,為了進一步增大記錄容量,較理想為採用於溝槽軌道及岸台軌道之兩者記錄資料之方法(適當稱為岸台/溝槽記錄方式)的光碟。再者,將槽稱為溝槽,且將藉由溝槽形成之軌道稱為溝槽軌道。溝槽被定義為於製造光碟時藉由雷射光照射之部分,將夾於鄰接之溝槽之間之區域稱為岸台,且將藉由岸台形成之軌道稱為岸台軌 道。進而,若為積層有複數個資訊記錄層之多層光碟,則可進一步增加記錄容量。
當將此種可高密度記錄之光碟100裝填於光碟裝置時,該光碟100於記錄/播放時藉由主軸馬達102以恆定線速度(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或恆定角速度(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旋轉驅動。為了使抖動溝槽之相位於光碟100之半徑方向上一致,而較佳為CAV或ZCAV(zone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區位恆定角速度)。於播放時,對藉由光學拾取器(光學磁頭)101而記錄於光碟100上之軌道之標記資訊進行讀出。於對光碟100記錄資料時,藉由光學拾取器101而於光碟100上之軌道,以相變標記或色變標記之方式記錄使用者資料
於可記錄型光碟之情形時,於藉由抖動溝槽形成之軌道上記錄由相變標記形成之記錄標記,相變標記係藉由RLL(1,7)PP調變方式(RLL:Run Length Limited(運行長度限制);PP:Parity preserve(奇偶校驗保護)/Prohibit rmtr(重複最小過渡運行長度控制)(rmtr,repeated minimum transition run-length,重複最小過渡運行長度))等,於每1層為23.3GB之BD之情形時以線密度0.12μm/bit,0.08μm/channel bit記錄。同樣地以於25GB/層之BD之情形時為0.0745μm/channel bit、於32GB/層之BDXL(登錄商標)之情形時為0.05826μm/channel bit、於33.4GB/層之BDXL(登錄商標)情形時為0.05587μm/channel bit之方式,根據光碟類型而進行與信道位元長度對應之密度下之記錄。當將信道時脈週期設為「T」時,則標記長度為2T~8T。於唯讀光碟之情形時,未形成溝槽,但同樣地以RLL(1,7)PP調變方式調變之資料被以浮雕訊坑列之方式記錄。
於光碟100之內周區域等,藉由浮雕訊坑或抖動溝槽記錄作為播放專用之管理資訊之例如光碟之物理資訊等。亦藉由光學拾取器101進行該等資訊之讀出。進而,亦藉由光學拾取器101進行作為光碟100 上之溝槽軌道之抖動而被埋入之ADIP資訊之讀出。
於光學拾取器101內,構成有:成為雷射光源之雷射二極體;用以檢測反射光之光檢測器;成為雷射光之輸出端之物鏡;及經由物鏡對光碟記錄面照射雷射光,又將該雷射光之反射光引導至光檢測器之光學系統等。於光學拾取器101內,物鏡係藉由雙軸機構可向追蹤方向及聚焦方向移動被地保持。光學拾取器101整體被設為可藉由螺紋絲桿機構(thread mechanism)103向光碟半徑方向移動。對光學拾取器101之雷射二極體供給來自雷射驅動器113之驅動電流,從而雷射二極體產生雷射。
來自光碟100之反射光藉由光檢測器檢測,且作為與受光光量對應之電信號而被供給至矩陣電路104。於矩陣電路104,與來自作為光檢測器之複數個受光元件之輸出電流對應地具備電流電壓轉換電路、矩陣運算/放大電路等,藉由矩陣運算處理而產生必需之信號。考慮到信號傳輸品質,亦可於光檢測器元件內形成電流電壓轉換電路。例如產生相當於播放資料之播放資訊信號(RF(Radio Frequency,射頻)信號)、用於伺服控制之聚焦錯誤信號、追蹤錯誤信號等。進而,產生推挽信號作為溝槽抖動之信號、即檢測抖動之信號。
自矩陣電路104輸出之播放資訊信號向資料檢測處理部105供給,聚焦錯誤信號及追蹤錯誤信號向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供給,且推挽信號向抖動信號處理電路106供給。
資料檢測處理部105進行播放資訊信號之二值化處理。例如資料檢測處理部105中以如下方式完成處理,即進行RF信號之A/D轉換處理、利用PLL(phase locked loop,鎖相迴路)之播放時脈產生處理、PR(Partial Response,部分響應)均衡處理、維特比解碼(最大似然解碼)等,且藉由部分響應最大似然解碼處理(PRML檢測方式: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檢測方式)而獲得二值資料列。資料檢 測處理部105對後段之編碼/解碼部107供給作為自光碟100讀出之資訊之二值資料列。
編碼/解碼部107進行播放時之播放資料之解調、及記錄時之記錄資料之調變處理。即,於播放時,進行資料解調、去交錯、ECC(Error correction Code,錯誤校正碼)解碼、位址解碼等,於記錄時,進行ECC編碼、交錯、資料調變等。
於播放時,將已於資料檢測處理部105解碼之二值資料列供給至編碼/解碼部107。於編碼/解碼部107中,對二值資料列進行解調處理,獲得來自光碟100之播放資料。即,進行對如下資料之解調處理、及進行錯誤校正之ECC解碼處理而獲得來自光碟100之播放資料,該資料係被實施例如RLL(1,7)PP調變等運行長度限制碼調變而記錄於光碟100。
將已於編碼/解碼部107被解碼為播放資料之資料轉送至主機介面108,基於系統控制器110之指示而將上述資料轉送至主機機器200。所謂主機機器200係例如計算機裝置或AV(Audio-Visual,音頻視頻)系統機器等。
於對光碟100進行記錄/播放時,進行ADIP資訊之處理。即,作為溝槽抖動之信號而自矩陣電路104輸出之推挽信號設為於抖動信號處理電路106中被數位化之抖動資料。藉由PLL處理產生與推挽信號同步之時脈。抖動資料於ADIP解調處理部116中被解調為構成ADIP位址之資料串流而供給至位址解碼器109。位址解碼器109對被供給之資料進行解碼而獲得位址值,並將該資料供給至系統控制器110。
於記錄時,記錄資料係自主機機器200轉送而來,該記錄資料經由主機介面108供給至編碼/解碼部107。編碼/解碼部107進行作為記錄資料之編碼處理之錯誤校正碼附加(ECC編碼)、或交錯、子碼附加等。對已實施該等處理之資料,實施RLL(1-7)PP方式等運行長度限制 碼調變。
已於編碼/解碼部107處理之記錄資料供給至記錄補償部114。於記錄補償部114中,對記錄層之特性、雷射光之光點形狀、記錄線速度等進行雷射驅動脈衝波形調整作為記錄補償處理。繼而,將雷射驅動脈衝輸出至雷射驅動器113。
雷射驅動器113基於已進行記錄補償處理之雷射驅動脈衝,而於光學拾取器101內之雷射二極體流通電流而進行雷射發光。藉此,於光碟100形成有與記錄資料對應之標記。
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根據來自矩陣電路104之聚焦錯誤信號、追蹤錯誤信號產生聚焦、追蹤、螺紋絲桿之各種伺服驅動信號而執行伺服動作。即,根據聚焦錯誤信號、追蹤錯誤信號而產生聚焦驅動信號、追蹤驅動信號,藉由驅動器118驅動光學拾取器101內之雙軸機構之聚焦線圈、追蹤線圈。藉此,由光學拾取器101、矩陣電路104、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驅動器118、雙軸機構形成追蹤伺服迴路及聚焦伺服迴路。
進而,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110之軌道跳躍指令而使追蹤伺服迴路斷開,輸出跳躍驅動信號,藉此執行軌道跳躍動作。進而,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產生作為追蹤錯誤信號之低波段成分而獲得之螺紋絲桿錯誤信號,或基於來自系統控制器110之存取執行控制等而產生螺紋絲桿驅動信號,藉由螺紋絲桿驅動器115驅動螺紋絲桿機構103。
主軸伺服電路112進行使主軸馬達102 CLV旋轉或CAV旋轉之控制。主軸伺服電路112獲得利用PLL產生之針對抖動信號之時脈作為當前之主軸馬達102之旋轉速度資訊,且將其與特定之基準速度資訊進行比較,藉此產生主軸錯誤信號。進而,於資料播放時,由於藉由資料檢測處理部105內之PLL產生之播放時脈成為當前之主軸馬達102 之旋轉速度資訊,故而將其與特定之基準速度資訊進行比較,藉此產生主軸錯誤信號。然後,主軸伺服電路112輸出根據主軸錯誤信號而產生之主軸驅動信號,藉由主軸驅動器117使主軸馬達102執行CLV旋轉或CAV旋轉。
主軸伺服電路112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110之主軸突跳/制動控制信號而產生主軸驅動信號,亦使主軸馬達102執行啟動、停止、加速、減速等動作。
如以上之伺服系統及記錄播放系統之各種動作藉由由微型計算機形成之系統控制器110控制。系統控制器110係根據被經由主機介面108賦予之來自主機機器200之命令而執行各種處理。當例如自主機機器200輸出寫入命令(writecommand)時,系統控制器110首先使光學拾取器101移動至應寫入之位址。然後,藉由編碼/解碼部107對自主機機器200轉送而來之資料(例如視頻資料或聲頻資料等)如上所述般執行編碼處理。然後,藉由雷射驅動器113根據被編碼之資料驅動雷射發光而執行記錄。
進而,於例如自主機機器200供給有要求轉送記錄於光碟100之某個資料之讀取命令之情形時,系統控制器110首先以所指示之位址為目標而進行尋道動作控制。即,對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輸出指令,執行以藉由尋道命令指定之位址為目標之光學拾取器101之存取動作。其後,進行用以將所指示之上述資料區間之資料轉送至主機機器200所必需之動作控制。即,自光碟100讀出資料,執行資料檢測處理部105、編碼/解碼部107中之播放處理,且轉送所要求之資料。
再者,圖1之例說明了連接於主機機器200之光碟裝置,但作為光碟裝置,亦可能存在不連接於其他機器之形態。於此情形時,設置有操作部或顯示部,或資料輸入輸出之介面部位之構成與圖1不同。即,只要根據使用者之操作進行記錄或播放,並且形成用於輸入輸出 各種資料之端子部即可。當然,作為光碟裝置之構成例,除此以外亦可考慮多種。
「光學拾取器」
繼而,使用圖2對用於上述光碟裝置之光學拾取器101進行說明。光學拾取器101使用例如波長λ為405nm之雷射光(光束),於光碟100記錄資訊,且自光碟100播放資訊。雷射光係自半導體雷射(LD:Laser Diode,雷射二極體)1出射。
雷射光係通過準直透鏡2、偏光分束器(PBS:Polarizing Beam Splitter)3、物鏡4而照射至光碟100上。偏光分束器3具有分離面,該分離面使例如P偏光大致100%透過,將S偏光大致100%反射。來自光碟100之記錄層之反射光於相同光路返回,並入射至偏光分束器3。藉由介置未圖示之λ/4元件,而使入射之雷射光於偏光分束器3大致100%反射。
於偏光分束器3反射之雷射光經由透鏡5而聚光於光檢測器6之受光面。光檢測器6係於受光面上具有將入射之光進行光電轉換之受光單元。受光單元藉由向光碟100之徑向方向(光碟直徑方向)及/或切向方向(軌道方向)延伸之分割線而被分割為複數個區域。光檢測器6根據受光單元之各區域之受光量而輸出複數個信道之電信號。再者,於下文對區域之分割方法進行敍述。
再者,圖2之光學拾取器101之構成表示用以說明本揭示之最小限度之構成要素,省略用以產生如下信號之信號等,即:經由矩陣電路104而輸出至光學區塊伺服電路111之聚焦錯誤信號、追蹤錯誤信號;或經由矩陣電路104而輸出至抖動信號處理電路106之推挽信號。除此以外,可為除圖2所示之構成以外之各種構成。
於本揭示中,將來自光碟100之返回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複數個區域,獲得與各區域對應之複數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作為獲得每個 區域之播放資訊信號之方法,可使用除分割光檢測器6之方法以外之方法。例如亦可使用如下方法,該方法係於通過物鏡4到達光檢測器6之光路中,配置用以分離複數個區域之光路轉換元件,且將藉由光路轉換元件分離之複數個光束供給至不同之光檢測器。作為光路轉換元件,可使用全像光學元件等繞射元件、或微透鏡陣列、微稜鏡等折射元件等。
「資料檢測處理部」
如上所述,將藉由光學拾取器101而自光碟100播放且與各區域對應之檢測信號供給至矩陣電路104,而作為與各區域對應之複數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資料檢測處理部105如圖3所示般具有A/D轉換器11,該A/D轉換器11被供給自矩陣電路104供給之播放資訊信號。再者,圖3及圖4係將例如來自光碟100之返回光束之剖面分割為3個區域,而自矩陣電路104獲得3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之一例。
針對A/D轉換器11之時脈係藉由PLL12形成。自矩陣電路104供給之播放資訊信號利用A/D轉換器11轉換為數位資料。將區域A~C之被數位化之3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表示為Sa~Sc。對PLL12供給藉由加法電路17將播放資訊信號Sa~Sc相加而得之信號。
進而,資料檢測處理部105具有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二值化檢測器14、PR捲積器15、均衡誤差運算器16。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對播放資訊信號Sa~Sc分別進行PR自適應均衡處理。即,對播放資訊信號Sa~Sc以近似於作為目標之PR波形之方式進行均衡。將各均衡輸出相加而輸出均衡信號y0。
再者,作為向PLL12輸入之信號,亦可使用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之輸出。於此情形時,將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之初始係數設定為預先設定之值。
二值化檢測器14設為例如維特比解碼器,對被PR均衡之均衡信 號y0進行最大似然解碼處理而獲得二值化資料DT。該二值化資料DT被供給至圖1所示之編碼/解碼部107而進行播放資料解調處理。維特比解碼係以如下方式構成:使用包含以特定長度之連續位元為單位而構成之複數個狀態、及藉由該等之間之遷移表示之分支之維特比檢測器,自所有之可能之位元序列中高效地檢測所需之位元序列。
於實際電路中,針對各狀態準備如下2種暫存器:稱為路徑度量暫存器之記憶到達該狀態之前之部分響應序列及信號之路徑度量的暫存器;及稱為路徑記憶體暫存器之記憶到達該狀態之前之位元序列之流向的暫存器。進而,針對各分支準備如下運算單元,該運算單元稱為分支度量單元,計算該位元中之部分響應序列及信號之路徑度量。
於該維特比解碼器中,可藉由通過狀態之一個路徑將各種各樣的位元序列以一對一的關係建立關聯。又,如通過該等路徑之部分響應序列與實際之信號(播放信號)之間之路徑度量係藉由將構成上述路徑之狀態間遷移、即分支中之上述分支度量依次相加而獲得。
進而,對於選擇如使路徑度量為最小般之路徑,可藉由一面將到達上述各狀態之2個以下之分支所具有之路徑度量之大小進行比較,一面依次選擇路徑度量較小之路徑而實現。藉由將該選擇資訊轉送至路徑記憶體暫存器,而記憶以位元序列表現到達各狀態之路徑之資訊。由於路徑記憶體暫存器之值依次被更新,並且最終收斂於使路徑度量為最小之位元序列中,故而輸出其結果。
於PR捲積器15中,如下述式所示般進行二值化結果之捲積處理而產生目標信號Zk。由於該目標信號Zk係捲積有二值檢測結果者,故而係無雜訊之理想信號。例如於PR(1,2,2,2,1)之情形時,毎個信道時脈之值P為(1,2,2,2,1)。約束長度為5。進而,於PR(1,2,3,3,3,2,1)之情形時,毎個信道時脈之值P為(1,2,3,3,3,2,1)。約束長度為7。於以雷射光之波長λ=405nm、物鏡 之NA=0.85、使軌道間距固定為0.32μm、且容量超過35GB之程度提高記錄密度之情形時,若使部分響應之約束長度自5變長至7而不提高檢測能力,則難以檢測。再者,於下述式中,d表示二值化資料。
均衡誤差運算器16根據來自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之均衡信號y0、及目標信號Zk,而求得均衡誤差ek,為了抽頭係數控制而將該均衡誤差ek供給至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如圖6所示,均衡誤差運算器16具備減法器25及係數乘法器26。減法器25將目標信號Zk自均衡信號y0減去。對該減法結果,藉由利用係數乘法器26乘以特定之係數a而產生均衡誤差ek。
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如圖4所示般具有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及加法器24。上述之播放資訊信號Sa輸入至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2,播放資訊信號Sa輸入至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播放資訊信號Sc輸入至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3。顯示區域分割數為3之情形時之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之構成。與區域分割數對應地具備自適應均衡器單元。
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之各者具有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有限衝擊響應)濾波器抽頭數、其運算精度(位元解析度)、自適應運算之更新增益之參數,對各者設定有最佳之值。對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之各者供給均衡誤差ek作為用於自適應控制之係數控制值。
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之輸出y1、y2、y3利用加法器24相加且作為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之均衡信號y0而輸出。該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之輸出目標成為將二值檢測結果捲積於PR(部分響應)之理想PR波形。
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係包含如例如圖5所示之FIR濾波器。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設為如下濾波器,該濾波器具有包含延遲元件30-1~30-n、係數乘法器31-1~31-n、加法器34之n+1段之抽頭。係數乘法器31-1~31-n分別對各時點之輸入x乘以抽頭係數C0~Cn。係數乘法器31-1~31-n之輸出利用加法器34相加且作為輸出y被取出。
為了進行自適應型均衡處理,而進行抽頭係數C0~Cn之控制。為此,設置有被輸入均衡誤差ek、及各抽頭輸入而進行運算之運算器32-0~32-n。又,設置有將各運算器32-0~32-n之輸出積分之積分器33-0~33-n。於運算器32-0~32-n之各者中,進行例如-1×ek×x之運算。上述運算器32-0~32-n之輸出利用積分器33-0~33-n積分,藉由該積分結果而對係數乘法器31-1~31-n之抽頭係數C0~Cn進行變更控制。再者,進行積分器33-0~33-n之積分係用以調整自適應係數控制之響應性。
於以上構成之資料檢測處理部105中,進行降低串擾等不需要之信號,並且進行二值化資料之解碼。
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2及23亦具有與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同樣之構成。對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供給共同之均衡誤差ek而進行自適應均衡。即,於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中,使播放資訊信號Sa、Sb、Sc之輸入信號頻率成分之誤差、相位畸變最佳化,即進行自適應PR均衡。即,根據運算器32-0~32-n中之-1×ek×x之運算結果而調整抽頭係數C0~Cn。上述情況為朝消除均衡誤差之方向調整 抽頭係數C0~Cn。
如此一來,於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中,使用均衡誤差ek將抽頭係數C0~Cn朝成為目標頻率特性之方向自適應控制。自適應均衡器單元21、22、23之輸出y1、y2、y3利用加法器24相加而獲得之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之均衡信號y0成為串擾等得以降低之信號。
「區域分割之圖案」
首先對本說明書中之區域分割之圖案之例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作為將自光碟100返回之光束之剖面之區域分割之圖案而存在複數個圖案。對各圖案進行說明。再者,圖中之圓表示光束之剖面之外周。正方形表示例如檢測用之光檢測器之受光單元的區域。再者,區域分割圖之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分別對應於返回光束之切向方向、徑向方向。進而,圖7所示之區域分割圖案為一例,亦可為除圖7所示者以外之圖案。例如分割線並不限定於直線,亦可為如圓弧之曲線。
‧圖案R2
圖案R2係藉由向切向方向延長之2條分割線將光束於徑向方向上分割為區域A與區域B(=B1+B2)之兩個區域之例。與區域B1及B2之受光信號對應之電信號相加而設為1個信道之信號。即,圖3之例係內側信道(區域A)及外側信道(區域B1+B2)之2個信道之例。將此種區域分割稱為圖案R2。
‧圖案R3
於圖案R2中,將外側之兩個區域作為與B及C不同之信道區域而處理。將此種區域分割之圖案稱為R3。獲得與3個區域對應之3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H3A
圖案H3A係針對圖案R2,藉由向徑向方向延伸之分割線而將區 域A之上下區隔開,於切向方向之上下形成區域C1及C2,且使剩餘之中央區域為A。即,圖案H3A係分割為區域A、區域(B1+B2)、區域C(=C1+C2)之3個的圖案。獲得與3個區域對應之3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H4C
圖案H4C係將圖案H3A之上下之區域C1及C2進而於切向方向進行2分割而形成區域D1及D2者。即,圖案H4C係分割為區域A、區域(B1+B2)、區域C(=C1+C2)、區域D(=D1+D2)之4個的圖案。獲得與4個區域對應之4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T3A
圖案T3A係將圖案H3A之上下之區域C1及C2以分別覆蓋區域B1及B2之方式延長而得之圖案。圖案T3A係分割為區域A、區域(B1+B2)、區域C(=C1+C2)之3個的圖案。獲得與3個區域對應之3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X4A
圖案X4A係於圖案H3A中使將區域A於切向方向分割之分割線延長而形成4角之區域B2、B3、C2、C3者。圖案X4A係將光束剖面分割為區域A、區域(B1+B2+B3)、區域C(=C1+C2+C3)、區域D(D1+D2)之4個的圖案。獲得與4個區域對應之4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Hi3A
圖案Hi3A係如下圖案,即於圖案H3A中,於上下之區域C1及C2內,使切向方向之分割線為1條而不設置區域C2。其結果為中央區域A之中心位置相對於光束剖面之中心位置而於切向方向上向下方偏移,獲得包含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2個信道之3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Hi3B
圖案Hi3B係進行與圖案Hi3A同樣之區域分割者。但上側之區域C1之寬度較圖案Hi3A中之區域C1寬。
‧圖案HT4A
圖案HT4A係使圖案H3A之區域C2為第4信道之區域D者。圖案HT4A係將光束剖面分割為區域A、區域(B1+B2)、區域C、區域D之4個的圖案。獲得與4個區域對應且包含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3個信道之4個信道之信號。
‧HTR5A
圖案HTR5A係將圖案HT4A中之徑向方向外側之兩個區域B1及B2作為不同之信道區域而獲得5個信道之信號者。
‧圖案T4A
圖案T4A係將圖案HT4A之上下之區域C及D以分別覆蓋區域B1及B2之方式延長而得之圖案。圖案T4A係分割為區域A、區域(B1+B2)、區域C、區域D之4個的圖案。獲得與4個區域對應且包含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3個信道之4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Hi4A
圖案Hi4A係於圖案HT4A中鄰接於區域C之下側而設置區域D之圖案。其結果為中央區域A之中心位置相對於光束剖面之中心位置而於切向方向朝下方偏移。獲得包含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3個信道之4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L6A
圖案L6A設置鄰接於圖案HT4A之上下之區域C及D之各者之下側的區域E及F。自區域A~F之各者獲得包含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5個信道之6個信道之信號。
‧圖案LR7A
圖案LR7A係於圖案L6A中,使區域B1為區域B,使區域B2為區域G。自區域A~G之各者獲得7個信道之信號。
以下,基於各個圖案之模擬結果進行說明。模擬條件如下所 述。
‧Tp=0.225μm(岸台、接地之各者為此)
‧NA=0.85
‧PR(1233321)
‧評價指標:e-MLSE(下文進行敍述)
‧標記寬度=Tp×0.7
‧有光碟雜訊、放大器雜訊
又,線密度係使用於直徑為120mm之光碟中軌道間距Tp=0.32μm時之面容量進行表示。
尤其是於「低線密度」之情形時,
‧LD35.18(GB)‧‧‧0.053μm/channel bit、Tp=0.32μm時,面容量為35.18GB。
‧Tp=0.225μm(岸台、接地之各者為此)時,與LD35.18 GB合併,面容量為50.0GB。
又,於「高線密度」之情形時,
‧LD41(GB)‧‧‧0.04547μm/channel bit、Tp=0.32μm時,面容量為41GB。
‧Tp=0.225μm(岸台、溝槽之各者為此)時,與LD41 GB合併,面容量為58.3GB。
「圖案R2中之自適應型濾波器特性」
作為本揭示之比較例,對圖案R2之低線密度之情形時之自適應型濾波器特性進行說明。此處,當使光瞳半徑為1.0時,則徑向方向之區域分割位置成為±0.55之位置。如上所述,複數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於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中進行處理。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13具有與信道數量相等之自適應均衡器單元。使自適應均衡器單元為FIR濾波器之構成,各者之抽頭係數被自適應地控制。
針對圖案R2,將模擬結果之頻率振幅特性於圖8中表示。特性L1係與外側之區域B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特性L2係與內側之區域A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再者,特性係攝動原點上之特性例。此處所述之攝動原點意指散焦或光碟偏斜(disk skew)等全部位於原點,於進行自適應控制之情形時基本上獲得大致最好之結果之狀態。
於頻率振幅特性中,橫軸為n/(256T)(n:橫軸之值)。例如於(n=64)之情形時,(64/256T)=(1/4T)。例如於使用RLL(1,7)PP調變方式之情形時,若使信道時脈週期為「T」,則標記長度為2T~8T。(1/4T)係2T之標記重複之情形時之頻率。於圖8之特性中,2T之標記成為不可播放之頻率區域,3T之標記成為可播放之特性。
圖9A表示圖案R2之各信道之抽頭係數。例如使FIR濾波器之抽頭數為31抽頭。圖9B表示各信道之頻率相位特性。頻率相位特性表示2個信道之間之相位差。如圖9B所示,成為於2個信道之間相位差較小者。
「播放性能」
將關於圖案R2之播放性能之模擬結果表示於圖10及圖11中。該等圖表示低線密度之情形中圖案R2之區域分割之效果。
線密度係使用於直徑為120mm之光碟中軌道間距Tp=0.32μm時之面容量進行表示。
‧LD35.18(GB)‧‧‧0.053μm/channel bit、Tp=0.32μm時,面容量為35.18GB。
‧Tp=0.225μm(岸台、接地之各者為此)時,與LD35.18 GB合併,面容量為50.0GB。
‧NA=0.85
‧PR(1233321)
‧評價指標:e-MLSE
‧標記寬度=Tp×0.7
‧有光碟雜訊、放大器雜訊
‧當使光瞳半徑為1.0時,徑向方向之區域分割位置成為±0.55之位置。
於此種條件下,e-MLSE得以改善。
就成為e-MLSE≦15%之容限寬度而言,相對於無分割(表示為e-MLSE之曲線圖)時完全無容限之情況,如圖10所示,散焦容限W20總寬成為0.21(相當於±0.18μm)。如圖11所示,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W31總寬成為0.25(相當於±0.44deg)。
圖10之曲線圖之橫軸係藉由波長而標準化之散焦量。0值意指散焦量為0。於實際播放時,由於產生散焦,故而必須具有與散焦相對之容限。
於(標準化之散焦量對指標)之曲線圖中,意指e-MLSE之值越小則播放性能越高。作為一例,較佳為e-MLSE之值大致為0.15以下。因此,散焦容限係與e-MLSE之值大致為0.15以下之範圍之寬度對應。該寬度越大,則散焦容限越大。
作為容限,除散焦容限以外,光碟之偏斜之容限亦為重要。圖11表示與光碟之徑向方向之偏斜對應之3次彗形像差W31(利用波長進行標準化之像差係數)之容限。作為一例,較佳為e-MLSE之值大致為0.15以下。因此,彗形像差容限係與e-MLSE之值大致為0.15以下之範圍之寬度對應。該寬度越大,則徑向方向光碟偏斜容限越大。
圖10及圖11之曲線圖之縱軸係用以表示播放性能之指標。例如作為指標,已知有i-MLSE之值。MLSE(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rror,最大似然順序錯誤)係使用實際信號之位準相對於使用維特比檢測出之資料而設定之目標位準之差,計算與錯誤概率對應之指標 者。於BDXL(登錄商標)之情形時,使用稱為i-MLSE之方法,對容易引起若干錯誤之資料圖案加權而進行計算。
再者,於與BDXL(登錄商標)相比使記錄密度更高之情形時,容易引起錯誤之資料圖案不同。其結果為先前之信號指標值即i-MLSE之誤差成為問題。因此,於本揭示中,為了有效地說明而使用更高線密度下之信號指標值之精度改善所必需之、追加了新的資料圖案之與i-MLSE不同之信號評價值。以下,將精度得以改善之新的指標值稱為e-MLSE。
e-MLSE中所追加之資料圖案為以下3種。
圖案列之記為1之位元係針對檢測圖案,表示因錯誤圖案引起位元顛倒之地方。
追加圖案(1):10111101
追加圖案(2):1011110111101
追加圖案(3):10111100111101
附帶言之,於與i-MLSE之精度為充分的先前之BDXL(登錄商標)同等之線密度下,e-MLSE與i-MLSE大體一致,於更高之線密度下,誤差改善之量出現差分。指標值相對於實用且重要之錯誤率之理論上之相關關係於兩者相同。因此,雖然存在運算上之不同、適用線密度之範圍之不同,但兩者表示之信號品質之評價值以相同感覺把握亦無妨。再者,於本揭示中,亦可使用除e-MLSE以外之指標。
於圖案R2之情形時,直接活用串擾成分原本具有之振幅相位特性,信道間之相位差幾乎不改變,利用振幅特性之信道間平衡而改善信號特性。圖案R2係於徑向方向進行內外分割者,具有抑制於使軌道間距變窄之情形時產生之來自鄰接軌道之串擾的效果。因此,如圖案R2般,僅於徑向方向進行區域分割之例中,存在無法充分應對由切向方向之碼間干渉等所致之信號劣化之問題。以下說明之本揭示考 慮到上述問題。
「於切向方向進而進行區域分割之(圖案H3A及H4C)」
作為於切向方向進而進行區域分割之例,將圖案H3A及H4C(參照圖7)之播放性能表示於圖12、圖13及圖14中。圖12係(標準化之散焦量對指標)之曲線圖。圖13係(標準化之徑向方向之偏斜量對指標)之曲線圖。圖14係(標準化之切向方向之偏斜量對指標)之曲線圖。
該等圖表示低線密度之情形時之切向方向分割之效果。
模擬係於下述之條件下進行。
‧LD35.18(GB)‧‧‧0.053μm/channel bit
‧Tp=0.225μm(岸台、溝槽之各者),面容量為50.0GB。
‧NA=0.85
‧PR(1233321)
‧評價指標:e-MLSE
‧標記寬度=Tp×0.7
‧有光碟雜訊、放大器雜訊
‧當將光瞳半徑設為1.0時,徑向方向之區域分割位置於成為±0.55之位置上共同,切向方向之區域分割位置設為成為±0.65、±0.30之位置。
如自圖12~圖14得知般,若於切向方向進而進行區域分割,則與僅於徑向方向進行區域分割之圖案R2相比,曲線圖之底部更靠下,容限擴大。
於此種條件下,圖案H3A如下所述般改善容限。
散焦容限W20總寬成為0.27(相當於±0.23μm)。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W31總寬成為0.30(相當於±0.53deg)。
於此種條件下,圖案H4C如下所述般改善容限。
散焦容限W20總寬成為0.275(相當於±0.235μm)。徑向方向彗形 像差容限W31總寬成為0.30(相當於±0.53deg)。
如上所述,藉由除於徑向方向以外還於切向方向進而進行區域分割,而與僅於徑向方向之分割進行比較,可使播放性能更高。再者,本說明書之說明中,自適應均衡器單元(FIR濾波器)之抽頭係數設為自適應地控制者。然而,於模擬結果求得最好之抽頭係數之情形時,亦可使用將抽頭係數固定之均衡器單元,或使用具有同等特性之除FIR濾波器以外之類比濾波器、數位濾波器。於性能方面自適應型優異,但因不進行抽頭係數之自適應控制,故而較佳,故而可使處理及硬件簡化。又,亦可於複數個信道中之一部分信道使用固定類型之均衡器單元,於其他信道使用自適應型均衡器單元。
「圖案H3A中之自適應型光電濾波器特性」
對圖案H3A之低線密度之情形之自適應型光電濾波器特性進行說明。針對圖案H3A(參照圖7),將模擬結果之頻率振幅特性表示於圖15中。特性L1係與徑向方向外側之區域B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特性L2係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C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特性L3係與中央區域A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再者,特性係攝動原點上之特性例。
圖16A表示圖案H3A之各信道之抽頭係數。例如使FIR濾波器之抽頭數為31抽頭。圖16B表示各信道之頻率相位特性。頻率相位特性表示3個信道內之2個信道之間之相位差。特性L11係分別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C、及徑向方向外側之區域B對應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之間的相位差。特性L12係分別與中央區域A、及徑向方向外側之區域B對應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之間的相位差。特性L13係分別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C、及中央區域A對應之信道之播放資訊信號之間的相位差。
如上所述,H3A之濾波器特性具有如下所述之特徵。
‧針對3個信道之各區域之每個區域而構成具有振幅、相位均大為不同之頻率特性之濾波器,可實現良好之播放信號播放。
‧於相當於3T信號之頻帶(由虛線包圍而表示之橫軸之值43附近)中,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C、及徑向方向外側之區域B之相位相對於中央區域而偏移180deg。
‧中央區域設為將相當於4T信號之頻帶(由虛線包圍而表示之橫軸之值32附近)阻斷之特性,抑制由串擾所致之假信號。
‧切向方向外側應有助於短標記播放,將相當於8T信號之頻帶(由虛線包圍而表示之橫軸之值16附近)阻斷。
如此,針對每個區域構成高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帶通濾波器、帶阻(或陷波)濾波器等,而實現於光學、電性上均不能實現之濾波器特性。
圖17表示(NA=0.85、Tp=0.225、PR(1233321))固定下之線密度與指標之關係。若製作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信道,則即便為相同PR等級,亦可良好地播放更高線密度之信號。如圖案Hi3B般,即使於切向方向之分割位置之最佳化下,亦可改善特性。若於攝動中心設為e-MLSE≦10%,則圖案R2及H3A達到LD38 GB。相對於此,Hi3B、HT4A、Hi4A可達到LD41 GB。
「切向方向分割之高線密度化效果」
將圖案H3A、Hi3A、Hi3B、HT4A、Hi4A與比較用之圖案R2及H3A(參照圖7)之播放性能表示於圖18及圖19中。圖18係(標準化之散焦量對指標)之曲線圖。圖19係(標準化之徑向方向之偏斜量對指標)之曲線圖。
該等圖表示高線密度之情形時之切向方向分割之效果。
模擬係於下述之條件下進行。
‧LD41(GB)‧‧‧0.04547μm/channel bit
‧Tp=0.225μm(岸台、溝槽之各者為此)時,與LD41(GB)合併,面容量為58.3GB。
‧NA=0.85
‧PR(1233321)
‧評價指標:e-MLSE
‧標記寬度=Tp×0.7
‧有光碟雜訊、放大器雜訊
‧當使光瞳半徑為1.0時,徑向方向之區域分割位置於±0.55之位置上共同,切向方向之區域分割位置設為成為±0.30及±0.65之位置。
如自圖18及圖19得知,於LD41 GB之高線密度下,於不具有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信道之圖案R2及H3A中,e-MLSE推移15%左右。相對於此,於具有切向方向之中心位置不同之信道之圖案Hi3A、Hi3B、HT4A、Hi4A中,可充分確保e-MLSE≦15%之容限寬度。尤其是,圖案HT4A於LD41 GB下,成為與LD35.18 GB下之圖案H3A同等之容限寬度。
「圖案HT4A中之自適應型光電濾波器特性」
對圖案HT4A(參照圖7)之高線密度之情形之自適應型光電濾波器特性進行說明。針對圖案HT4A,將模擬結果之頻率振幅特性表示於圖20中。特性L21係與徑向方向外側之區域B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特性L22係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C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特性L23係與中央區域A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特性L24係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D對應之信道之頻率振幅特性。再者,特性係攝動原點上之特性例。
圖21A表示圖案HT4A之各信道之抽頭係數。例如使FIR濾波器之抽頭數為31抽頭。圖21B表示各信道之頻率相位特性。頻率相位特性表示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C對應之信道、及與切向方向外側之區域 D對應之信道之間之相位差。
HT4A之濾波器特性具有如下所述之特徵。
‧與圖案H3A同樣地,中央區域為低通特性,切向方向外側區域為高通特性(此處所述之高通性係相對性地且高通性地表現通過有助於信號播放之頻帶內之與更短標記對應之帶域的帶通特性)。
‧進而,於圖案H4TA中,切向方向之外側區域獨立地成為2個信道,該2個區域構成如下濾波器,該濾波器於相當於3T、4T之頻帶(橫軸之43、32值之附近)相位差成為120~90deg左右(觀察抽頭係數可知,為2時脈量)。藉此,可相對於單純之總和信號之播放振幅,更高靈敏度地檢測短標記。藉由亦於短標記播放活用區域間之相位差,從而實現高線密度區域中之良好之播放信號特性。
如亦自上述之線密度相關性之曲線圖得知,若存在如圖案Hi3A~Hi3B般,藉由分割位置之變更而不依賴於線密度便可改善特性之情況,則亦存在如HT4A及Hi4A般,藉由線密度而特性反轉之情況。圖22表示區域分割之若干具體例。於已決定了系統更為重視之線密度(面容量)之情形時,可針對此使分割圖案最佳化。
「區域分割之特性最佳化」
繼而,以獲得良好之特性之分割圖案之種類較多之低線密度之情形為例,對分割圖案之最佳化進行表示。
‧LD35.18(GB)‧‧‧0.053μm/channel bit
‧Tp=0.225μm(岸台、溝槽分別為此),面容量為50GB。
‧NA=0.85
‧PR(1233321)
‧評價指標:e-MLSE
‧標記寬度=Tp×0.7
‧有光碟雜訊、放大器雜訊
圖23表示由分割位置之變更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容限之擴大。分割位置為圖案HT4A、H3A之徑向方向±0.55、切向方向±0.65。圖案T4A、T3A於徑向方向±0.7、切向方向±0.6,分割形狀均變更4角。
如自圖23得知,圖案HT4A中,徑向方向彗形像差(coma)容限W31之總寬成為0.32(相當於±0.56deg)。圖案T4A中,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W31之總寬成為0.34(相當於±0.60deg)。圖案H3A中,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W31之總寬成為0.30(相當於±0.53deg)。圖案T3A中,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W31之總寬成為0.32(相當於±0.56deg)。
「使徑向方向分割之外側區域為獨立之效果」
圖24係僅分割徑向方向而形成3個區域之圖案,表示類比性地根據物鏡之透鏡位移(於圖中記為LS)而移動視野之情形。作為圖案,假定R2(區域A、B1、B2)及R3(區域A、B、C)。透鏡位移於徑向方向產生0.2(由於使光束之剖面之直徑為2.0,故而0.2為10%)。
「使徑向方向分割之外側區域為獨立之效果1」
關於該等圖案,將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容限之模擬結果表示於圖25之曲線圖中。根據圖25,R2(LS 0.2)圖案之彗形像差之容限降低。即,於徑向方向分割之情形時,使外側之兩個區域為獨立可減少視野移動之影響。再者,加強視野移動之方法,如下所述存在其他方法。
「透鏡位移時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容限變化」
針對圖案R3,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變化表示於圖26A中。圖26B表示位移0.2,圖26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26A得知,只要使分割寬度為最佳化,便可抑制由視野移動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容限寬度之變化。
針對圖案T4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 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變化表示於圖27A中。圖27B表示位移0.2,圖27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27A得知,可確保由視野移動所形成之容限寬度。但中心稍微位移。
針對圖案T3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變化表示於圖28A中。圖28B表示位移0.2,圖28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28A得知,由視野移動所形成之容限寬度急劇變窄。因此,於圖案T3A之情形時,必須抑制視野移動量。
「透鏡位移時之散焦容限變化」
針對圖案R3,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散焦特性變化表示於圖29A中。圖29B表示位移0.2,圖29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29A得知,只要使分割寬度為最佳化,便可抑制由視野移動所致之散焦容限寬度之變化。
針對圖案T4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散焦特性變化表示於圖30A中。圖30B表示位移0.2,圖30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30A得知,可確保由視野移動所致之散焦容限寬度。
針對圖案T3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散焦特性變化表示於圖31A中。圖31B表示位移0.2,圖31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31A得知,由視野移動所形成之散焦容限寬度急劇變窄。因此,於圖案T3A之情形時,必須抑制視野移動量。
「3個信道中透鏡位移較大之圖案」
如自上述之圖26A所示之特性得知,圖案R3係較圖案T3A於3個信道中透鏡位移較大者。即,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於無透鏡位移之情況下為±0.125(相當於±0.44deg),於透鏡位移為0.2之情況下為±0.125(相當於±0.44deg)。
存在Hi3A,其係3個信道之圖案,且作為透鏡位移較大之圖案。針對圖案Hi3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徑 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變化表示於圖32A中。圖32B表示位移0.2,圖32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32A得知,可與4個信道之圖案T4A(參照圖27)相同程度地確保由視野移動所致之容限寬度。即,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於無透鏡位移之情況下為±0.16(相當於±0.56deg),於透鏡位移為0.2之情況下為-0.155~+0.12(相當於-0.54deg~+0.42deg)。
針對圖案Hi3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散焦特性變化表示於圖33A中。圖33B表示位移0.2,圖33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33A得知,可與4個信道之圖案T4A(參照圖29)相同程度地確保由視野移動所形成之容限寬度。即,散焦容限於無透鏡位移之情況下為0.25(相當於±0.21μm),於透鏡位移為0.2之情況下為0.24(相當於±0.20μm)。
「4個信道中透鏡位移較大之圖案」
如自上述之圖27A所示之特性得知,圖案T4A係較圖案T3A於4個信道中透鏡位移較大者。即,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於無透鏡位移之情況下為±0.17(相當於±0.60deg),於透鏡位移為0.2之情況下為-0.17~+0.135(相當於-0.60deg~+0.47deg)。
存在X4A,其係4個信道之圖案,且作為透鏡位移較大之圖案。針對圖案X4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變化表示於圖34A中。圖34B表示位移0.2,圖34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34A得知,幾乎無由視野移動所致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之容限變化。即,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於無透鏡位移之情況下為±0.17(相當於±0.60deg),於透鏡位移為0.2之情況下為±0.16(相當於±0.56deg)。
針對圖案X4A,將由類比性之視野移動(位移0.1及位移0.2)所致之散焦特性變化表示於圖35A中。圖35B表示位移0.2,圖35C表示無位移。如自圖35A得知,由視野移動所致之散焦容限之變化較小。 即,散焦容限於無透鏡位移之情況下為0.265(相當於±0.225μm),於透鏡位移為0.2之情況下為0.25(相當於±0.21μm)。
「使徑向方向分割之外側區域為獨立之效果2」
圖36表示圖案HT4A、HTR5A、L6A及LR7A。將該等圖案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表示於圖37及圖38中。圖37表示於不進行區域分割之情形時,圖案HT4A、HTR5A之各者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圖38表示於不進行區域分割之情形時,圖案LR7A、L9A之各者之徑向方向彗形像差特性。如自圖37及圖38得知,藉由與切向方向分割組合,可擴大徑向方向彗形像差容限。
再者,本揭示亦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
一種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係將形成複數個軌道之光媒體光學性地播放者,且具有:檢測部,其將自光媒體返回之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與徑向方向之外側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與於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及與除上述區域以外之區域對應之一個信道,且形成上述各個信道之檢測信號;多路輸入均衡器部,其具有分別被供給上述複數個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複數個均衡器單元,將複數個上述均衡器單元之輸出進行運算並作為均衡信號輸出,且將上述兩個區域之間之相位差設定為特定之相位差:及二值化部,其對上述均衡信號進行二值化處理而獲得二值資料。
(2)
一種光媒體播放裝置,其將上述多路輸入均衡器部設為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之構成, 且具有如下均衡誤差運算部,該均衡誤差運算部根據基於上述二值化部之二值檢測結果而獲得之均衡目標信號、及自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輸出之均衡信號而求得均衡誤差,且將該均衡誤差作為用於自適應均衡之控制信號而供給至上述自適應均衡器單元。
(3)
如技術方案2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對上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檢測信號進行部分響應均衡處理,上述二值化部進行最大似然解碼處理作為對於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之均衡信號之二值化處理,及上述均衡誤差運算部藉由使用以利用上述最大似然解碼之二值檢測結果之捲積處理獲得之均衡目標信號、及自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輸出之均衡信號之運算,而求得均衡誤差。
(4)
如(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設為:上述檢測部具有與上述複數個區域對應地分割之檢測器,且自上述光檢測器取出上述複數個區域之檢測信號。
(5)
如(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於通過物鏡到達檢測器之光路中,配置用以分離上述複數個區域之光路轉換元件,且將藉由上述光路轉換元件而分離之複數個光束分別輸入至不同之檢測器。
(6)
如(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光媒體交替地形成有岸台及溝槽,且於上述岸台及上述溝槽之兩者記錄資訊。
(7)
一種光媒體播放方法,其係將形成複數個軌道之光媒體光學性地播放之光媒體播放方法,且將自光媒體返回之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與徑向方向之外側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與於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及與除上述區域以外之區域對應之一個信道,且藉由檢測部形成上述各個信道之檢測信號,藉由多路輸入均衡器部,將分別被供給上述複數個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複數個均衡器單元之輸出進行運算並作為均衡信號輸出,且將上述兩個區域之間之相位差設定為特定之相位差,對上述均衡信號藉由二值化部進行二值化處理而獲得二值資料。
<2.變化例>
以上,已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了說明,但並非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基於本揭示之技術思想進行各種變化。例如上述之雷射光源之波長、軌道間距、記錄線密度之數值等為一例,亦可使用其他數值。進而,作為用以評價播放性能之指標,亦可使用除上述指標以外之指標。進而,亦可將本揭示適用於對光碟僅進行記錄及播放之一者之光碟裝置。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之構成、方法、步驟、形狀、材料及數值等只要不脫離本揭示之主旨,可相互組合。

Claims (11)

  1. 一種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係將形成複數個軌道之光媒體光學性地播放者,且具有:檢測部,其將自光媒體返回之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複數個信道(channel),該複數個信道包含:與徑向(radial)方向之外側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與於切向(tangential)方向上位置不同之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及與剩餘之中央之區域對應之一個信道;且該檢測部形成上述各個信道之檢測信號;多路輸入均衡器部(multi-input equalizer unit),其具有分別被供給上述複數個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複數個均衡器單元,將上述檢測信號均衡化且將複數個上述均衡器單元之輸出進行運算並作為均衡信號而輸出,上述複數個均衡器單元包含具有被控制之抽頭係數(tap coefficient)之FIR濾波器,並將與兩個上述區域對應之兩個信道之間之相位差設定為特定之相位差;及二值化部,其對上述均衡信號進行二值化處理而獲得二值資料。
  2. 如請求項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多路輸入均衡器部設為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multi-input adaptive equalizer unit)之構成,且該光媒體播放裝置具有均衡誤差運算部,該均衡誤差運算部根據基於上述二值化部之二值檢測結果而獲得之均衡目標信號、及自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輸出之均衡信號而求得均衡誤差,且將該均衡誤差作為用於自適應均衡之控制信號而 供給至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單元。
  3. 如請求項2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對上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檢測信號進行部分響應(partial response)均衡處理,上述二值化部進行最大似然解碼處理(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process)作為對於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之均衡信號之二值化處理,上述均衡誤差運算部藉由使用:以利用上述最大似然解碼的二值檢測結果之捲積(convolution)處理獲得之均衡目標信號、及自上述多路輸入自適應均衡器部輸出之均衡信號之運算,而求得均衡誤差。
  4. 如請求項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設為:上述檢測部具有與上述複數個區域對應地分割之檢測器,且自上述檢測部取出上述複數個區域之檢測信號。
  5. 如請求項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於通過物鏡到達檢測器之光路中,配置用以將上述複數個區域分離之光路轉換元件,且將藉由上述光路轉換元件而分離之複數個光束分別輸入至不同之檢測器。
  6. 如請求項1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光媒體交替地形成有岸台(land)及溝槽(groove),且於上述岸台及上述溝槽之兩者記錄資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多路輸入均衡器部具有如下特性:最短標記(shortest mark)之長度小於可播放長度(reproducible length),其係基於波長及數值孔徑(NA)而決定者。
  8. 如請求項7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 被供應與上述徑向方向之上述外側區域對應之上述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至少一均衡器部,被供應與於上述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上述區域對應之上述信道之檢測信號之至少一均衡器部,及被供應與其他區域對應之上述信道之檢測信號之均衡器部係:被設定為具有如下濾波特性:振幅及/或相位之頻率特性為不同。
  9. 如請求項7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信道包含:抽頭係數之正最大值及負最大值為實質相同之信道。
  10. 如請求項7之光媒體播放裝置,其包含第一及第二均衡器部,其被供應與於上述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數個區域對應之第一及第二信道之檢測信號;其中抽頭之位置(tap position)係上述第一均衡器部之抽頭係數之正最大值與上述第二均衡器部之抽頭係數之正最大值為不同之位置。
  11. 一種光媒體播放方法,其係將形成複數個軌道之光媒體光學性地播放之光媒體播放方法,且將自光媒體返回之光束之剖面分割為複數個信道,該複數個信道包含:與徑向方向之外側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與於切向方向上位置不同之區域對應之至少一個信道、及與剩餘之中央之區域對應之一個信道,且藉由檢測部而形成上述各個信道之檢測信號;藉由多路輸入均衡器部,將上述複數個檢測信號均衡化且將 分別被供給上述複數個信道之檢測信號的複數個均衡器單元之輸出進行運算並作為均衡信號而輸出,且上述複數個均衡器單元包括具有被控制之抽頭係數之FIR濾波器,並將兩個上述區域之間之相位差設定為特定之相位差;且對上述均衡信號藉由二值化部進行二值化處理而獲得二值資料。
TW103124312A 2013-08-14 2014-07-15 Optical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optical media playing method TWI647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8485 2013-08-14
JP2013168485 2013-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3110A TW201513110A (zh) 2015-04-01
TWI647696B true TWI647696B (zh) 2019-01-11

Family

ID=5246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312A TWI647696B (zh) 2013-08-14 2014-07-15 Optical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optical media play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43389B2 (zh)
EP (1) EP3035332B1 (zh)
JP (1) JP6428619B2 (zh)
CN (1) CN105453177B (zh)
TW (1) TWI647696B (zh)
WO (1) WO20150227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1377B2 (ja) 2013-04-01 2017-09-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US9531472B2 (en) * 2013-05-06 2016-1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herent waveform conversion in optical networks
WO2014207972A1 (ja) 2013-06-28 2014-12-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JP6167918B2 (ja) 2013-08-14 2017-07-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JP6868782B2 (ja) * 2016-02-05 2021-05-1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3761A (ja) * 2002-01-25 2003-08-08 Hitachi Ltd 等化器、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US20050068864A1 (en) * 1999-07-08 200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error detection in optical disk driver
JP2008108325A (ja) * 2006-10-24 2008-05-08 Ricoh Co Ltd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
TW201035080A (en) * 2002-02-12 2010-10-01 Adeka Corp Otical recording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66932B1 (zh) 1973-03-02 1977-09-02 Thomson Brandt
JPS57111838A (en) 1980-12-27 1982-07-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er
DE68921173T2 (de) 1988-12-21 1995-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atenaufzeichnungs-wiedergabegerät auf einer Aufzeichnungsscheibe.
JP2723986B2 (ja) 1989-08-02 1998-03-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原盤の作製方法
JP2760099B2 (ja) 1989-11-15 1998-05-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923331B2 (ja) 1990-06-12 1999-07-2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JPH05242512A (ja) 1991-12-19 1993-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400189A (en) 1992-03-19 1995-03-21 Hitachi, Ltd.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productio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productio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JP3186221B2 (ja) 1992-06-02 2001-07-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情報再生装置
JP3166322B2 (ja) 1992-06-15 2001-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方法、再生装置
JP3267748B2 (ja) 1993-06-08 2002-03-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検出器
JPH0793757A (ja) 1993-09-22 1995-04-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JPH07234382A (ja) 1994-02-24 1995-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解像走査光学装置
JP3214537B2 (ja) * 1995-03-08 2001-10-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ビームを用いたデータ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69621678T2 (de) 1995-03-14 2002-11-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Lichtdetektor
US5621717A (en) 1995-06-07 1997-04-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ing optical disks having substrates with diverse axial thicknesses
US5907530A (en) 1995-08-30 1999-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pickup device
KR100200868B1 (ko) 1995-12-22 1999-06-15 윤종용 광픽업 장치
JP3563210B2 (ja) 1996-02-14 2004-09-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用光学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992965B1 (en) 1997-08-26 2006-01-31 D Data Inc. 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carrier
JPH11176019A (ja) 1997-10-06 1999-07-02 Fujitsu Ltd 光学的情報記憶装置
JP2000048488A (ja) * 1998-07-27 2000-02-18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クロストーク除去回路を有する記録情報再生装置
CN1197062C (zh) 1998-08-04 2005-04-13 索尼公司 集成光学元件及光学拾波器以及光盘装置
US6577568B1 (en) * 1999-03-30 2003-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ing tilt and aberration correction control system
KR100289726B1 (ko) 1999-04-22 2001-05-15 윤종용 신호간 간섭 및/또는 크로스토크 감소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01611B1 (ko) 1999-07-08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트랙킹 에러 검출방법 및 그에 적합한 장치
KR100644581B1 (ko) * 1999-10-30 2006-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랙킹 에러신호 검출장치 및 재생신호 검출장치
JP2001256731A (ja) 2000-01-07 2001-09-21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KR100636121B1 (ko) 2000-05-23 2006-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장치
KR100819625B1 (ko) 2000-07-12 2008-04-04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광 픽업 장치, 광 디스크 장치 및 트랙 인식 신호 검출방법
US6836456B2 (en) 2000-07-27 2004-12-28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7012875B2 (en) 2000-09-06 2006-03-14 Hitachi,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ing focal shift signals to control spherical aberration
KR100403622B1 (ko) 2001-04-12 2003-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장치 및 광스폿의 최적 포커싱 방법
JP2003030848A (ja) 2001-07-18 2003-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024559B2 (ja) * 2002-03-04 2007-12-19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光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再生方法
JP2004281026A (ja) 2002-08-23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装置及び光情報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方法
JP4023365B2 (ja) 2003-04-14 2007-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光学ヘッド、トラック誤差信号検出方法
JP2005332453A (ja) 2004-05-19 2005-12-02 Hitachi Ltd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961363A (zh) 2004-06-01 2007-05-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光学存储系统中消除径向对聚焦的串扰
JP2006127679A (ja) * 2004-10-29 2006-05-1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2006146979A (ja) 2004-11-16 2006-06-08 Tdk Corp 光ヘッドの焦点ズレ誤差信号検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ヘッド並びに光記録再生装置
US20060114791A1 (en) 2004-11-30 2006-06-01 Charles Marshall Ultra-high data density optical media system
JP2006338782A (ja) 2005-06-02 2006-12-14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344338A (ja) 2005-06-10 2006-12-21 Sony Corp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EP1912211B1 (en) 2005-08-01 2009-12-30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roducing optical disc signal,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07058887A (ja) 2005-08-22 2007-03-08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再生信号処理回路
JP2007122801A (ja) 2005-10-27 2007-05-17 Nidec Sankyo Corp 光記録ディスク装置
US20090290473A1 (en) 2005-12-09 2009-11-26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US20100157749A1 (en) * 2006-01-17 2010-06-24 Masatsugu Ogawa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Track Offset Adjust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830655B2 (ja) 2006-06-13 2011-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JP2008021369A (ja) * 2006-07-13 2008-01-31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
KR101039194B1 (ko) 2006-07-27 2011-06-0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디스크 매체 및 광디스크 장치
KR100772413B1 (ko) 2006-09-05 2007-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랙킹 에러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JP2008204517A (ja) 2007-02-19 2008-09-04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20080239428A1 (en) 2007-04-02 2008-10-02 Inphase Technologies, Inc. Non-ft plane angular filters
TWI440019B (zh) 2008-03-20 2014-06-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一種補償光碟機像散差的方法與裝置
JP5081737B2 (ja) 2008-06-18 2012-11-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学的情報記録方法、光学的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111477B2 (en) 2008-07-11 2012-02-07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2010244672A (ja) 2009-03-16 2010-10-28 Sony Optiarc Inc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光スポット位置制御装置、光スポット位置制御方法
JP5172755B2 (ja) 2009-03-24 2013-03-27 ソニーオプティアーク株式会社 光スポット位置制御装置、光スポット位置制御方法
JP2011081865A (ja) 2009-10-07 2011-04-21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記録方法
JP2011227979A (ja) 2010-04-02 2011-11-10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光照射方法
JP2011216171A (ja) 2010-04-02 2011-10-27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光照射方法
JP5726557B2 (ja) 2010-04-19 2015-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12018712A (ja) 2010-07-06 2012-01-26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2012079385A (ja) 2010-10-04 2012-04-19 Sony Corp データ検出装置、再生装置、データ検出方法
JP2012094219A (ja) 2010-10-28 2012-05-17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記録装置
JP5501217B2 (ja) 2010-12-27 2014-05-21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情報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方法
JP2012243363A (ja) 2011-05-20 2012-12-10 Sony Corp 再生方法、再生装置
JP2013186910A (ja) 2012-03-06 2013-09-19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駆動装置、クロストラック信号生成方法
JP2013251019A (ja) 2012-05-30 2013-12-12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6003366B2 (ja) 2012-08-06 2016-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JP2014035775A (ja) 2012-08-08 2014-02-24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WO2014054246A1 (ja) 2012-10-05 2014-04-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US8923105B2 (en) 2012-10-11 2014-12-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cross-talk reduction method, computer, player, and recorder
JP6201377B2 (ja) 2013-04-01 2017-09-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14216038A (ja) 2013-04-26 2014-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WO2014207972A1 (ja) 2013-06-28 2014-12-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JP6167918B2 (ja) 2013-08-14 2017-07-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JP6489126B2 (ja) 2014-07-11 2019-03-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8864A1 (en) * 1999-07-08 200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error detection in optical disk driver
JP2003223761A (ja) * 2002-01-25 2003-08-08 Hitachi Ltd 等化器、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TW201035080A (en) * 2002-02-12 2010-10-01 Adeka Corp Otical recording material
JP2008108325A (ja) * 2006-10-24 2008-05-08 Ricoh Co Ltd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3177A (zh) 2016-03-30
EP3035332A4 (en) 2017-08-09
EP3035332B1 (en) 2021-04-07
US20160218808A1 (en) 2016-07-28
TW201513110A (zh) 2015-04-01
JP6428619B2 (ja) 2018-11-28
WO2015022767A1 (ja) 2015-02-19
CN105453177B (zh) 2019-06-28
JPWO2015022767A1 (ja) 2017-03-02
EP3035332A1 (en) 2016-06-22
US9843389B2 (en) 201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7837B2 (en) Optical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medium reproduction method
JP6489126B2 (ja)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TWI647696B (zh) Optical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optical media playing method
JP6311711B2 (ja)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CN107210049B (zh) 光学介质再现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现方法
CN107077867B (zh) 光学介质再现装置、光学介质再现方法和光学介质
JP659777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