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994B -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994B
TWI635994B TW105112285A TW105112285A TWI635994B TW I635994 B TWI635994 B TW I635994B TW 105112285 A TW105112285 A TW 105112285A TW 105112285 A TW105112285 A TW 105112285A TW I635994 B TWI635994 B TW I6359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ind
resin film
resi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2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8091A (zh
Inventor
久保公孝
Original Assignee
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8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8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9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6Heating or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36Feeding the material on to the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2Removing articles from moulds, cores or other substrates
    • B29C41/44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2Esters; Ether-esters of 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01/00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viscose,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B29K20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3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局面為具備形成長尺狀薄膜的形成步驟、將前述薄膜與搬送輥接觸而進行搬送的搬送步驟,與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進行接觸的側表面上,噴射前述風使風吹入的噴射步驟,吹入前述風的位置為,自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接觸的位置,於前述薄膜的長方向之45cm以內位置,前述風的溫度為,比吹入前述風的位置附近之環境溫度低10℃的溫度以上,高10℃的溫度以下者,前述風的速度為2~20m/秒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樹脂薄膜因有鑑於該化學特性、機械特性、及電特性等,使用於種種領域,例如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具體為在液晶顯示裝置之圖像顯示區域中,作為使用於保護偏光板之偏光元件時的透明保護薄膜等光學薄膜,配置種種樹脂薄膜。作為如此樹脂薄膜,例如廣泛使用具有優良纖維素酯薄膜等透明性之樹脂薄膜。
纖維素酯薄膜等樹脂薄膜可使用例如將纖維素酯系樹脂等原料樹脂溶解於溶劑中的樹脂溶液(摻合物)而製造。作為使用如此摻合物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具體例如可舉出溶液流延製膜法等。所謂溶液流延製膜法為於移動的支持體上流延摻合物形成流延膜(web),乾燥至可剝離之程度後,作為薄膜,自前述支持體剝離,將剝離的薄膜以搬送輥一邊搬送一邊使其乾燥,使其延伸後,製造出長尺狀樹脂薄膜之方法。
製造如此樹脂薄膜時,可使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搬 送方法。專利文獻1中記載對於可撓性帶材於該長方向賦予張力下進行搬送的方法中,於該帶材的兩側緣部一邊吹入空氣一邊進行搬送的可撓性帶材之搬送方法。專利文獻1中揭示藉由於帶材的側緣端部吹入空氣後,可防止搬送中之帶狀端部的彎曲之內容。
又,製造樹脂薄膜時,自支持體進行剝離的薄膜上會有產生傷痕的情況。例如將自支持體進行剝離的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在搬送輥上因薄膜的滑潤而有薄膜受傷害的情況產生。作為光學薄膜,要求如此傷痕等損傷可減少的樹脂薄膜。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8-34551號公報
[發明之概要]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該情事所得者,以提供可充分抑制傷痕產生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為目的。
本發明之一局面為具備形成長尺狀薄膜的形成步驟、將前述薄膜與搬送輥接觸進行搬送的搬送步驟、與於與前述薄膜的前述搬送輥接觸之側表面受風吹下,噴射前述風之噴射步驟,面對前述風之位置為自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之接觸位置,於前述薄膜長方向為45cm以內之位置, 前述風之溫度為比面對前述風之位置鄰近環境溫度低10℃之溫度以上且高10℃之溫度以下,前述風之速度係以2~20m/秒者為特徵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上述以及其他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利點可由以下詳細記載與圖面來瞭解。
1‧‧‧搬送輥
2‧‧‧噴射裝置
3‧‧‧風
11‧‧‧無端傳送帶支持體
12‧‧‧一對輥
13‧‧‧剝離輥
14‧‧‧樹脂溶液(摻合物)
15‧‧‧薄膜
15a‧‧‧接觸側表面
15b‧‧‧反側表面
15c‧‧‧吹入位置
15d‧‧‧接觸位置
16‧‧‧延伸裝置
17‧‧‧乾燥裝置
17a‧‧‧高溫區域
17b‧‧‧低溫區域
17c‧‧‧搬送輥
18‧‧‧加熱空氣
18a‧‧‧加熱空氣
18b‧‧‧加熱空氣
19‧‧‧捲取裝置
20‧‧‧延模頭
[圖1]圖1表示欲說明具備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噴射步驟之概略圖。
[圖2]圖2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的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的基本構成之一例示概略圖。
[圖3]圖3表示具備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之噴射步驟的一例示概略圖。
[圖4]圖4表示具備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之造方法的噴射步驟之其他一例示概略圖。
[實施發明的形態]
另一方面,圖像顯示裝置為要求薄型輕量化、大畫面化、及高精細化等。於圖像顯示裝置作為光學薄膜而適用的樹脂薄膜亦隨著這些要求,逐漸要求薄膜化、闊寬化、及高品質化等。製造薄樹脂薄膜時,如上述在製造中之薄膜在搬送輥上會滑潤而更容易產生薄膜之傷痕。
又,作為光學薄膜,要求傷痕等損傷較少的樹脂薄膜。由此如上述在搬送輥上因薄膜的滑潤所引起的傷痕產生等損傷產生可充分受到抑制,且製造薄樹脂薄膜時亦可充分地抑制該損傷的製造方法受到期待。
本發明者欲抑制如上述的傷痕產生,將製造中之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於薄膜表面對著風的事進行檢討。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為於可撓性帶材之兩側緣部一邊吹入空氣,一邊進行搬送之搬送方法。然而,依據本發明者的檢討,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方法中,無法充分地抑制如上述的傷痕產生。
因此,本發明者進一步檢討結果,發現將製造中之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於與前述薄膜的搬送輥進行接觸的側表面對著風時,可使其不容易產生如上述的傷痕。且,本發明者著重於對於該薄膜面對之風的條件,得到如以下之本發明。
以下對於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做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受到這些限定者。
又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為具備形成長尺狀薄膜的形成步驟與將前述薄膜與搬送輥進行接觸而搬送的搬送步驟。
而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為如圖1所示,具備使於與薄膜15的搬送輥1進行接觸之側表面15a上面對風3,將前述風3自噴射裝置2進行噴射的噴射步驟。且在圖1中,雖記載自噴射裝置2噴射風3,但若可於薄膜的所定 位置吹入所定條件之風即可,噴射風的方法等並無特別限定。
首先,對於具備於與薄膜15的搬送輥1接觸的側表面15a面對風3,但與薄膜15的搬送輥1接觸之方法的噴射步驟進行說明時的概略圖。圖1(a)表示可將樹脂薄膜在搬送輥不會彎曲下進行搬送之情況,圖1(b)表示將樹脂薄膜於搬送輥捲入下進行搬送之情況。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搬送步驟若為將在形成步驟所形成的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之步驟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含有如圖1(a)所示搬送之情況,亦包含如圖1(b)所示搬送之情況。
又,欲將前述噴射步驟如以下的條件而噴射風3。前述噴射步驟如圖1所示,面對前述風3的位置15c為自前述薄膜15與前述搬送輥1接觸的位置15d至於薄膜15的長方向(搬送方向)之45cm以內位置。又,在前述噴射步驟中前述薄膜1所面對的風3為,比面對前述風3之位置15c的鄰近之環境溫度低10℃之溫度以上且高10℃之溫度以下。即,若前述風3之溫度為面對前述風的位置15c之鄰近環境溫度為T℃時其為T-10~T+10℃。又,在前述噴射步驟中面對前述薄膜15之風3的速度為2~20m/秒。
藉由具備如此噴射步驟,即在如上述條件下,藉由於薄膜面對風,在搬送輥上因薄膜的滑潤,可抑制薄膜傷痕的產生。
又,面對前述風3之位置15c如上述,自前述薄膜15與前述搬送輥1所接觸的位置15d的距離L若在於前述薄膜15之長方向45cm以內者即可,以1~30cm為佳,以3~15cm為較佳。若該距離過長時,有面對風在搬送輥上藉由薄膜滑潤而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的效果會難以達成的傾向產生。又,欲使該效果可進一步發揮,若該距離過短時,自薄膜與搬送輥之接觸側,因於薄膜表面面對風,故風之流動在搬送輥有被阻礙之顧慮。因此,若在上述範圍內之距離時,可有效地抑制傷痕的產生。
又,前述風3之溫度以與前述環境溫度沒有太大差異者佳。具體為前述風3之溫度如上述為T-10~T+10℃,以T-8~T+8℃為較佳,以T-5~T+5℃為較佳。若該溫度過低或過高時,有在搬送步驟之溫度管理變的困難之傾向。若在上述範圍內之溫度,由藉由將風面對薄膜,面對風的位置附近的環境溫度不會產生太大變動的觀點來看為佳。
又,前述風3之速度為2~20m/秒,以3~16m/秒為佳,以4~12m/秒為較佳。該速度若過低時,面對風,藉由在搬送輥上薄膜之滑潤,有有效地抑制對薄膜的傷痕產生之傾向。又,為使進一步發揮該效果,若該速度提高過度時,在搬送輥進行搬送的薄膜所面對的風會過強,使得薄膜的飄動變大,有容易產生薄膜斷裂等不適當的情況之傾向。若在上述範圍內之速度,可抑制前述不適當的情況產生下,可藉由在搬送輥上薄膜的滑潤而可抑制薄膜的傷 痕產生。
由上述,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於製造樹脂薄膜時,即使將製造中之薄膜在搬送輥進行搬送,亦可充分地抑制傷痕產生。
前述噴出步驟為將在前述形成步驟所形成的薄膜藉由在前述搬送步驟的搬送而製造樹脂薄膜之方法中,於搬送中之薄膜在上述條件下,面對風之步驟的即可,並無特別限定。
又,前述形成步驟若可形成長尺狀薄膜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另一方面,若將含有溶劑之狀態的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有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即具備前述噴射步驟即可,即使將如此容易產生傷痕的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藉由前述噴射步驟,可充分抑制如此傷痕的產生。因此,前述形成步驟即使在形成含有較多溶劑之薄膜的步驟,例如可舉出如後述,可藉由溶液流延製膜法而可連續形成長尺狀薄膜之步驟等。具體而言,前述形成步驟以具備將含有透明性樹脂之樹脂溶液,自移動支持體上闊寬方向進行流延而形成流延膜之流延步驟、自前述支持體剝離前述流延膜,得到前述薄膜之剝離步驟者為佳。
又,前述搬送步驟若為將在前述形成步驟所形成之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的步驟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為前述形成步驟為藉由溶液流延製膜法連續地形成長尺狀薄膜的步驟時,將在前述剝離步驟進行剝離的薄膜,以複數 搬送輥進行搬送的步驟等可舉出。又,以如此複數搬送輥搬運薄膜時,對於前述噴射步驟,面對前述風之位置可為自複數滾筒中至少1個搬送輥與搬送中之薄膜接觸的位置之距離45cm以內。藉由此將搬送輥上因薄膜的滑潤而有效地抑制薄膜的傷痕的產生。又,面對於薄膜容易產生傷害的搬送輥之風吹位置因自該搬送輥與搬送中之薄膜接觸的位置為距離45cm以內者,可進一步有效地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
藉由如上述之溶液流延製膜法的形成步驟可連續地供給於前述搬送步驟或前述噴射步驟的薄膜。因此,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形成步驟若為藉由如上述溶液流延製膜法之形成步驟即可,可製造出充分抑制傷痕產生的樹脂薄膜,即可連續地製造出傷痕較少的樹脂薄膜。
又,於前述搬送步驟中之前述薄膜的搬送張力以30~160N/m為佳,以110~150N/m為較佳,以130~140N/m為更佳。若前述搬送張力過低時,薄膜的飄動會過大,有著薄膜斷裂等不適合情況產生的傾向。又,若前述搬送張力過高時,即使對薄膜吹風,無法充分減弱對輥的薄膜之密著,有降低抑制傷痕產生的效果之傾向。
又,於前述搬送步驟中,前述薄膜的搬送速度以50~130m/分者為佳,以80~110m/分者為較佳,以90~100m/分為更佳。前述搬送速度若過低時,薄膜的飄動會變的過大,有著薄膜斷裂等不適合情況容易產生的傾向。 又,若前述搬送速度過高時,即使對薄膜吹風,無法充分減弱對輥的薄膜之密著,有著降低抑制產生傷痕的效果之傾向。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若具備前述形成步驟、前述搬送步驟及前述噴射步驟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例如對於溶液流延製膜法,自支持體剝離薄膜後,對於經剝離的薄膜,施予前述搬送步驟及前述噴射步驟,製造樹脂薄膜之方法等可舉出。具體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係具備將含有透明性樹脂的樹脂溶液(摻合物)於移動的支持體上自延模頭進行流延而形成流延膜(web)之流延步驟、將前述流延膜自前述支持體作為薄膜而進行剝離的剝離步驟、與對於經剝離的薄膜實施的前述搬送步驟及前述噴射步驟,所謂藉由溶液流延製膜法之製造方法。又,作為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除上述各步驟以外,亦可具備將經剝離的薄膜進行乾燥的乾燥步驟、將經剝離的薄膜進行延伸之延伸步驟、及將最終得到的樹脂薄膜進行捲取成為輥體之捲取步驟亦可。
又,藉由如此溶液流延製膜法的製造方法,例如可藉由如圖2所示溶液流延製膜法並經樹脂薄膜的製造裝置等而進行。且,作為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若為進行前述各步驟者即可,並未限定於圖2所示者,亦可為其他構成。又,所謂此薄膜表示由於支持體上流延的摻合物所成的流延膜(web)在支持體上被乾燥,成為自支持體剝離的狀態以後者。
圖2表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的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的基本構成之一例示概略圖。樹脂薄膜的製造裝置為具備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延模頭20、剝離輥13、延伸裝置16、乾燥裝置17、及捲取裝置19等。延模頭20係將含有透明性樹脂之樹脂溶液(摻合物)14以帶狀方式吐出,流延至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之表面上。前述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可藉由一對輥12可驅動下被支持,形成自延模頭20流延的樹脂溶液14所成的流延膜(web),一邊搬送一邊以前述剝離輥13乾燥至可剝離的程度。而前述剝離輥13係將乾燥至某程度的流延膜自前述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剝離,得到薄膜15。經剝離的薄膜15藉由延伸裝置16,於寬方向等所定方向進行延伸。又,經延伸的薄膜15藉由乾燥裝置17進一步乾燥,將經乾燥的薄膜F作為樹脂薄膜由捲取裝置19捲取成輥狀。
前述延模頭20若可將摻合物14以帶狀方式吐出,流延於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表面上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前述延模頭20係自連接於上端部的摻合物供給管供給摻合物。而該供給的摻合物自前述延模頭20於前述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吐出,於前述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上形成網絡(web)。
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如圖2所示,其為無限行走的無端傳送帶,例如使用表面為鏡面之無限行走的金屬製無端傳送帶等為佳。作為無端傳送帶,由流延膜之剝離性的 觀點來看,例如使用由不銹鋼等所成的傳送帶為佳。又,取代無端傳送帶支持體,亦可使用滾筒支持體。作為該滾筒支持體,例如使用表面為鏡面之轉動金屬製滾筒等為佳。
而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為一般搬運形成於該表面上之流延膜(web),一邊乾燥摻合物中之溶劑。前述乾燥,例如可將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進行加熱,或對網絡(web)衝加熱風而進行。
剝離輥13為配置於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之摻合物所流延的側表面附近,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與剝離輥13之距離以1~100mm為佳。又,剝離輥13使用於剝離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上之某程度乾燥的網絡(web)時。
延伸裝置16係將自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經剝離的薄膜15往與網絡(web)搬送方向成垂直的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方向)進行延伸。具體而言,將與薄膜搬送方向為垂直方向的兩端部以夾具等捉住,藉由加大對向夾具間的距離,往TD方向延伸。
乾燥裝置17為具備複數搬送輥,將該輥間在搬運薄膜期間乾燥薄膜。此時,如圖2所示,可將加熱空氣18藉由流通於乾燥裝置17內進行乾燥,或亦可使用紅外線等進行乾燥,或亦可併用加熱空氣與紅外線進行乾燥。由簡便的觀點來看,使用加熱空氣為佳。又,乾燥裝置17為可將延伸裝置16含於內部。
又,乾燥裝置17可具備作為薄膜15行走的區域之複 數區域。具體為乾燥裝置17如圖2所示,作為薄膜15行走的區域,可舉出具備高溫區域17a與比該高溫區域17a的溫度更低之低溫區域17b的裝置等。該高溫區域17a,例如為欲乾燥薄膜15之區域等,低溫區域17b,例如為將以高溫區域17a經加熱的薄膜進行除熱的區域等。又,乾燥裝置17可具備高溫區域17a及低溫區域17b以外的其他區域。又,如此將高溫區域17a通過薄膜15後,通過低溫區域17b時,有增加薄膜傷痕的傾向。此為如上述,因薄膜15自高溫區域17a至低溫區域17b出來,故容易產生薄膜的蛇行。如此蛇行為薄膜越薄越容易產生,此由本發明者發現。即,複數搬送輥之中,在與高溫區域17a最近的低溫區域17b之搬送輥(低溫側搬送輥)17c上因薄膜的滑潤而產生多處傷痕,此由本發明者所發現。因此,自該低溫側搬送輥17c與薄膜15接觸的位置,於薄膜15的長方向之45cm以內,藉由其他搬送輥接近低溫側搬送輥17c之位置上,吹入前述風,進行前述噴射步驟。即,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自低溫側搬送輥17c與薄膜15的接觸位置,於薄膜15之長方向的45cm以內,藉由其他搬送輥接近低溫側搬送輥17c的位置上,欲在上述條件下吹入風,具備可噴射風的噴射裝置2者為佳。於如此位置,欲在上述條件下吹入風,藉由噴射風,可有效果地抑制薄膜的傷痕之產生。又,在前述噴射步驟,吹入風的位置附近環境溫度於此為低溫區域之溫度。
又,薄膜在低溫區域出來時容易蛇行,其原因考慮為 藉由低溫區域之搬送輥與薄膜之溫度差,提高搬送輥與薄膜的密著性之故。由此亦可考慮到加溫低溫側搬送輥,但在低溫區域的溫度管理變得困難。如此依據本實施形態,無須提高搬送輥之溫度,由可抑制對薄膜的傷害產生的觀點來看為佳。
又,低溫區域17b比高溫區域17a低於80℃以上者為佳,低於90~150℃者為較佳,低於110~130℃者為更佳。若具有如此溫度差時,如上述,有著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但無關此事,依據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可充分抑制該傷痕的產生。由此即使高溫區域與低溫區域的溫度差大,亦可充分抑制傷痕產生,故於製造時變化其溫度時,可急激地使溫度產生變化,有效率地製造樹脂薄膜。又,若該溫度差過小時,在搬送輥上因薄膜潤滑不容易產生傷痕,即使非有關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亦有不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
又,前述吹風的位置附近之環境溫度以10~110℃為佳,以35~85℃為較佳,以50~70℃為更佳。即,於此低溫區域之溫度以10~110℃為佳。前述環境溫度,即前述低溫區域的溫度過低時,前述溫度差會變大,而有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或前述溫度差為適當時,前述高溫區域的溫度會有過低的情況,有著在前述高溫區域之處理無法良好進行的傾向。又,若前述環境溫度過高時,有著樹脂薄膜之蛇行產生時的傷害變大之傾向。由此若吹風的位置附近之環境溫度為上述範圍內,無須特別將前述環境溫度 設定至過低或過高,可抑制傷痕的產生。因此,可適當地製造出傷痕產生受到充分抑制的樹脂薄膜。
又,前述低溫側搬送輥17c為配置於自薄膜15放入低溫區域17b後15秒以內所接觸的位置者為佳。又,該位置如前述,以15秒以內的位置為佳,以1~9秒以內的位置為較佳,以2~5秒以內的位置為更佳。存在於低溫區域的搬送輥之中,最接近高溫區域的搬送輥之低溫側搬送輥若配置在上述位置時,如上述,有著更容易引起藉由低溫側搬送輥的傷痕產生之傾向。無關此,若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可充分地抑制該傷痕的產生。由此,即使搬運輥配置於自高溫區域進入低溫區域後馬上與薄膜接觸,亦可充分抑制傷痕的產生。因此,製造中即使配置可適當地搬運薄膜的搬送輥,亦可充分抑制傷痕產生,故可有效率地製造出可充分傷痕產生的樹脂薄膜。
又,作為將前述薄膜自高溫區域以搬運輥搬運至低溫區域的情況,如上述在乾燥裝置說明,若為前述薄膜自高溫區域以搬運輥搬運至低溫區域的情況,並無限定於此。例如延伸裝置內在高溫區域字延伸裝置出來的區域亦可作為低溫區域。又,亦可將乾燥裝置內為高溫區域,自乾燥裝置出來的區域作為低溫區域。
又,前述噴射裝置2若在上述條件下將風可吹向薄膜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
又,作為自高溫區域移動薄膜至低溫區域之情況,雖 在前述乾燥裝置17中已說明,於將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若薄膜能自高溫區域移動至低溫區域,在與上述情況相同的條件下將風吹向薄膜者為較佳。
又,在前述噴射步驟被噴射的風,如上述,自薄膜與搬送輥之接觸位置,於薄膜長方向的45cm以內位置上吹即可,如圖1及圖2所示,由薄膜的搬送方向上游側吹至下游側者為佳。於下游側吹時,因薄膜在搬送輥上為滑潤,故進一步抑制傷痕的產生。具體為前述噴射步驟為由與前述低溫側搬送輥接觸位置,對前述薄膜之搬送方向下游側吹入前述風者為佳。
又,在前述噴射步驟噴射的風可通過薄膜的寬方向全體吹入,如圖3所示,亦可吹向薄膜之兩端部。且,圖3表示於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所具備的噴射步驟之一例示概略圖。
又,在前述噴射步驟所噴射的風如圖3所示,自薄膜15的寬方向外側往前述薄膜15吹入之餘斜方向進行噴射的風為佳。即,前述噴射步驟為自前述薄膜的寬方向外側往前述薄膜吹入之前述風往斜面噴射者為佳。前述噴射步驟,具體如圖3所示,自設置於薄膜15的寬方向外側上方之噴射裝置2以斜面方向噴射風3,將風3面向薄膜15,例如面向薄膜15之端部等吹入者可舉出。若為如此風,藉由於製造中之薄膜吹入風,可使抑制薄膜傷寒產生的效果更進一步發揮。又,對於前述薄膜表面的該風之角度θ 1、θ 2以28~76°者為佳,以34~70°者為較佳。角 度θ 1、θ 2若過小時,有著抑制薄膜傷害的效果變小的傾向。又,即使使角度θ 1、θ 2變大,雖亦可抑制薄膜的傷痕,但角度θ 1、θ 2若過大時,會變成傾斜,而無法提高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之效果。又,薄膜的一方端部中之角度θ 1與另一方端部中之角度θ 2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又,以前述噴射步驟進行噴射的風如圖4所示,以自薄膜搬送方向下游側往上游側以斜面方向者為佳。即,欲使前述噴射步驟自前述薄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往上游側方向吹在前述薄膜上,將前述風以斜面方向噴射者為佳。若為如此風,藉由風吹在製造中之薄膜上,可進一步發揮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的效果。又,對於前述薄膜表面,該風角度θ 3以10~70°為佳,以20~55°為較佳。角度θ 3若過小時,有著抑制薄膜傷痕的效果變小之傾向。又,角度θ 3即使變大,亦可抑制薄膜的傷痕,但角度θ 3若過大時,會變得傾斜,無法提高抑制薄膜傷痕產生的效果。且圖4表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所具備的噴射步驟的其他一例示概略圖。
捲取裝置19為以乾燥裝置17將成為所定殘留溶劑率的薄膜F以捲芯捲取。又,將薄膜F以捲芯捲取前,於薄膜的寬方向兩端部藉由熱模壓印機構可施予壓印加工。且,捲取時的溫度,欲防止捲取後收縮所產生磨損、捲繞的鬆動等,以冷卻至室溫者為佳。所使用的捲取裝置並無特別限定而使用,可為一般使用的捲取裝置,可藉由定拉 伸法、恆轉矩方法、錐形拉伸法、內部應力一定程序拉伸控制法等捲取方法進行捲取。
又,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若可實施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樹脂薄膜的製造裝置為,可無須具備延伸裝置或乾燥裝置,又亦可非各1個,可具備複數個者。
又,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在上述說明的態樣中,作為支持體,雖可例示具備無端傳送帶支持體者,但亦可具備滾筒支持體者。具體為取代無端傳送帶支持體11,具備滾筒支持體以外,可與圖2所示樹脂薄膜的製造裝置之同樣樹脂薄膜的製造裝置等可舉出。又,作為滾筒支持體,例如可舉出於表面施予硬鉻鍍敷處理的不銹鋼鋼製之轉動驅動滾筒等。
以下對於在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樹脂溶液(摻合物)之組成做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樹脂溶液(摻合物)為可將透明性樹脂溶解於溶劑者。
前述透明性樹脂若為藉由溶液流延製膜法等成形為基板狀時具有透明性的樹脂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藉由溶液流延製膜法等製造較為容易,且與硬質塗布層等其他功能層的接著性亦優良,故於光學上為等方性等為佳。且,其中所謂透明性為,可見光的透過率為60%以上者,以80%以上為佳,較佳為90%以上。
作為前述透明性樹脂,具體例如可舉出纖維素二乙酸 酯樹脂、纖維素三乙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樹脂等纖維素酯系樹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乙烯萘二甲酸酯樹脂等聚酯系樹脂;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等丙烯酸系樹脂;聚碸(亦含聚迷碸)系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賽璐玢(Cellophane)、聚偏二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乙烯乙烯基醇樹脂、間規聚苯乙烯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聚甲基戊烯樹脂等乙烯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醚酮樹脂;聚醚酮醯亞胺樹脂;聚醯胺系樹脂;氟系樹脂等。這些中亦以纖維素酯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碸(含聚迷碸)系樹脂為佳。且,以纖維素酯系樹脂為佳,纖維素酯系樹脂之中亦以纖維素乙酸酯樹脂、纖維素丙酸酯樹脂、纖維素丁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樹脂、纖維素三乙酸酯樹脂為佳,以纖維素三乙酸酯樹脂為特佳。又,前述透明性樹脂可單獨使用上述例示的透明性樹脂,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其次,對於前述纖維素酯系樹脂做說明。
纖維素酯系樹脂之數平均分子量為30000~200000,但成型為樹脂薄膜時的機械性強度為強,且於溶液流延製膜法中,會成為適度摻合物黏度的觀點來看為佳。又,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以1~5的範圍內者為佳,以1.4~3的範圍內者為較佳。
又,纖維素酯系樹脂等樹脂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 布可使用凝膠滲透層析法或高速液體層析法進行測定。藉此,使用這些可算出數平均分子量(Mn)、重量平均分子量(Mw),計算出該比。
纖維素酯系樹脂中作為取代基為醯基,具體為可具有碳數2~4的醯基者為佳。作為該醯基的取代度,例如以2.2~2.95者為佳。又,作為該取代度,例如將乙醯基的取代度作為X,將丙醯基或丁醯基的取代度作為Y時,X與Y之合計值為2.2以上2.95以下,X比0大且2.95以下者為佳。
又,未經醯基取代的部分,通常作為羥基形式存在。這些纖維素酯系樹脂可藉由公知方法進行合成。醯基的取代度之測定方法可依據ASTM-D817-96的規定進行測定。
在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溶劑可使用含有對於前述透明性樹脂為良溶劑之溶劑。前述良溶劑藉由所使用的透明性樹脂而不同。例如透明性樹脂為纖維素酯系樹脂之情況時,藉由纖維素酯的醯基取代度,可變為良溶劑與弱溶劑,例如將丙酮作為溶劑使用時,在纖維素酯的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4)、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中成為良溶劑,在纖維素的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8)中成為弱溶劑。因此,藉由所使用的透明性樹脂,因良溶劑及弱溶劑會變得不一樣,故無法作為一例子來說明纖維素酯系樹脂之情況。
作為對纖維素酯系樹脂為良溶劑者,例如可舉出二氯甲烷等有機鹵素化合物、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戊 酯、丙酮、四氫呋喃、1,3-二呋喃、1,4-二噁烷、二呋喃衍生物、環己酮、甲酸乙酯、2,2,2-三氟乙醇、2,2,3,3-六氟-1-丙醇、1,3-二氟-2-丙醇、1,1,1,3,3,3-六氟-2-甲基-2-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2,2,3,3,3-五氟-1-丙醇、硝基乙烷等。這些之中,亦以二氯甲烷等有機鹵素化合物、二呋喃衍生物、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等為佳。這些中亦以二氯甲烷為佳。這些良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又,於摻合物中在不會析出透明性樹脂的範圍下,可含有弱溶劑。作為對於纖維素酯系樹脂之弱溶劑,例如可舉出甲醇、乙醇、n-丙醇、iso-丙醇、n-丁醇、sec-丁醇、tert-丁醇等碳原子數1~8的醇、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乙酸丙基、單氯苯、苯、環己烷、四氫呋喃、甲基溶纖劑、乙二醇單甲基醚等。彼等中亦以乙醇為佳。這些弱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又,在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樹脂溶液以不妨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下,可含有前述透明性樹脂、及前述溶劑以外的其他成分(添加劑)。作為前述添加劑,例如可舉出微粒子、可塑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熱安定化劑、導電性物質、難燃劑、滑劑、及消光劑等。
其次作為調製摻合物的一方法例子,對於作為透明性樹脂使用纖維素酯系樹脂的情況作說明。
作為調製摻合物時的纖維素酯系樹脂之溶解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一般方法。藉由組合加熱與加壓,利 用在常壓中可加熱至溶劑沸點以上,在於常壓中之沸點以上,於溶劑溶解纖維素酯系樹脂,由可防止產生稱為凝膠或塊狀的塊狀未溶解物之觀點來看為佳。又,將纖維素酯系樹脂與弱溶劑混合後使其濕潤或膨潤後,進一步添加良溶劑進行溶解的方法亦佳。
其次,將所得之纖維素酯系樹脂的溶液使用濾紙等適當過濾材進行過濾。
如上述,所謂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可得到傷痕產生受到抑制的樹脂薄膜,即得到傷痕較少的樹脂薄膜。該樹脂薄膜可作為光學薄膜使用。藉此,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為,可將傷痕的產生充分受到抑制的樹脂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而製造。又,光學薄膜即使稍有傷痕在品質上亦成為問題,故藉由如此構成可製造出傷痕受到充分抑制之樹脂薄膜為佳。又,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作為樹脂薄膜以製造纖維素乙酸酯薄膜者為佳。藉此作為使用於光學薄膜等的纖維素乙酸酯薄膜,可得到傷痕較少且高品質之光學薄膜。
又,在前述噴射步驟,在吹入前述風的位置之前述薄膜的厚度以10~30μm為佳,以12~26μm為較佳,以14~22μm為更佳。該厚度為吹入前述風的位置之前述薄膜的厚度,在吹入前述風的位置之前述薄膜含有溶劑時,其為含有溶劑狀態之薄膜厚度。將如此薄之薄膜進行搬送後所得之樹脂薄膜可成為充分薄者。另一方面,再吹入風的 位置之薄膜厚度,若為如上述之厚度時,有著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所謂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可充分地抑制該傷痕的產生。因此,可製造出經充分抑制傷痕產生的薄樹脂薄膜。且,若薄膜過薄時,薄膜的飄動會變得過大,端部有著容易產生折痕的傾向。又,若薄膜過厚時,所得之樹脂薄膜會變得過厚。又,在搬送輥上會因薄膜的滑潤而不容易產生傷痕,即使非有關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亦有不會產生傷痕的傾向。
又,前述樹脂薄膜之厚度(膜厚)以由在吹入前述風的位置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內的薄膜所得之樹脂薄膜厚度者為佳。具體的前述樹脂薄膜之厚度(膜厚)以5~25μm以下者為佳。若為如此膜厚,由液晶顯示裝置之薄型化或樹脂薄膜之安定生產性等觀點來看為佳。因此,可得到可較佳實現液晶顯示裝置之薄型化等的樹脂薄膜。且,所謂此薄膜或樹脂薄膜之厚度(膜厚)為平均膜厚。作為該測定方法,例如可藉由Mitutoy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接觸式膜厚計,於薄膜的寬方向設定20~200處,測定膜厚,將該測定值的平均值作為膜厚算出。
又,其中所得之樹脂薄膜的寬度,由對大型液晶顯示裝置的使用、偏光板加工時之樹脂薄膜的使用效率、生產效率之觀點來看,以1000~4000mm為佳。
(偏光板)
藉由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樹 脂薄膜,可作為偏光板的保護薄膜使用。將如此樹脂薄膜作為保護薄膜使用的偏光板為具備偏光元件、與配置在前述偏光元件表面上的透明保護薄膜,前述透明保護薄膜為前述樹脂薄膜。所謂前述偏光元件為將入射光變成偏光而射出的光學元件。
作為前述偏光板,例如將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漬在碘溶液中藉由延伸所製作的偏光元件的至少一表面上,使用完全鹼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貼合前述樹脂薄膜者為佳。又,對於前述偏光元件的另一表面,亦可層合前述樹脂薄膜,或亦可層合其他偏光板用透明保護薄膜。
前述偏光板如上述,作為於偏光元件的至少一表面側層合的保護薄膜,使用前述樹脂薄膜者。此時,前述樹脂薄膜作為位相差薄膜驅動時,於樹脂薄膜的慢軸於偏光元件之吸收軸上配置成實質地平行或直交者為佳。
如此偏光板,作為透明保護薄膜,使用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樹脂薄膜。該樹脂薄膜即使較為薄,亦少傷痕的高品質者。因此,所得之偏光板即使較為薄亦為高品質者。藉此,所得之偏光板例如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時,其為可實現液晶顯示裝置之高畫質化者。
(液晶顯示裝置)
又,前述樹脂薄膜或前述偏光板可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具體而言前述偏光板可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偏光板使用。具備前述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為,具備液晶單元與 配置成可夾住前述液晶單元的2片偏光板,前述2片偏光板中至少一方為前述偏光板。且,所謂液晶單元為,於一對電極間填充液晶物質者,藉由對該電極輸入電壓,使液晶的配向狀態產生變化,透過光量受到控制。如此液晶顯示裝置作為偏光板用之透明保護薄膜使用前述偏光板。藉此,可使對比等提高,得到高畫質液晶顯示裝置。
本說明書如上述,雖揭示種種態樣之技術,其中主要技術則綜合如下述。
本發明之一局面為具備形成長尺狀薄膜的形成步驟、將前述薄膜與搬送輥接觸後進行搬送的搬送步驟、於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接觸的側表面上吹入風的噴射前述風的噴射步驟,吹入前述風的位置自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接觸的位置至於前述薄膜長方向的45cm以內之位置,前述風的溫度為比吹入前述風的位置附近的環境溫度低10℃的溫度以上且高10℃的溫度以下,前述風的速度為2~20m/秒者為特徵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若為如此構成,可提供傷痕產生充分被抑制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即,即使將製造中之薄膜以搬送輥搬送,在如上述條件下,藉由向薄膜吹入風,在搬送輥上的薄膜會滑潤而抑制薄膜傷痕的產生。又,藉由薄膜與搬送輥接觸的測知相反側表面吹入風,在如上述條件下,薄膜與搬送輥接觸的側之表面上吹入風較可在搬送輥上藉由薄膜的滑潤而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藉此,於製造樹脂薄膜時,將製造中的薄膜即使以搬送輥進行搬送,亦可充分抑制傷 痕的產生。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形成步驟以具備將含有透明性樹脂的樹脂溶液於移動的支持體上自延模頭進行流延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步驟、與自前述支持體剝離前述流延膜而得到前述薄膜之剝離步驟者為佳。
若為如此構成,可連續製造出傷痕產生充分受到抑制的樹脂薄膜。又,在如此溶液流延製膜法中,於剝離步驟後的薄膜,含有較多溶劑者為一般。如此含有較多溶劑的薄膜在搬送輥進行搬送時,有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即使為如此容易產生傷痕的薄膜,若以有關本發明之一局面的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亦可充分地抑制傷痕的產生。而如此溶液流延製膜法可將長尺上的樹脂薄膜進行連續性製造。因此,可連續地製造出傷痕產生充分受到抑制的樹脂薄膜。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搬送步驟為使用複數個前述搬送輥來搬運前述薄膜的步驟,前述噴射步驟為,自前述複數的搬送輥中至少1個搬送輥與前述薄膜進行接觸的位置至前述薄膜的長方向45cm以內之位置上,欲吹入風而噴射前述風之步驟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既可抑制薄膜上的傷痕產生,亦因在複數搬送輥上進行搬送,可較佳地搬運製造中之薄膜。且對於薄膜容易產生傷痕的搬送輥附近之薄膜上,以上述條件下吹入風時,可進一步抑制傷痕的產生。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搬送步驟為 使用複數個前述搬送輥來搬運前述薄膜,於前述薄膜通過高溫區域後,通過比前述高溫區域更低溫度的低溫區域的步驟,前述噴射步驟,以存在於前述低溫區域之前述搬送輥中,自離前述高溫區域最近的低溫側搬送輥與前述薄膜接觸的位置,至前述薄膜的長方向45cm以內,欲使比鄰近前述低溫側搬送輥的搬送輥更接近前述低溫側搬送輥的位置上吹入風,噴射前述風的步驟者為佳。
若為如此構成,可更抑制傷痕的產生。又,本發明者欲進行前述薄膜的乾燥等,將製造中之薄膜通過高溫區域後,通過比此更低的低溫區域下,將前述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時,注意到薄膜傷痕容易產生。因此,於如此容易產生傷痕的搬送輥的附近薄膜上,以上述條件下吹入風,可更有效地發揮抑制傷痕產生的效果。
而注意到該傷痕在薄膜越薄下越顯著地產生。此為薄膜由低溫區域出來時,會容易呈蛇行的傾向,藉此在搬送輥上會因薄膜的滑潤而使薄膜受傷,此由本發明者們推察到。藉由該薄膜的蛇行之薄膜的身痕亦藉由有關本發明之一局面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而充分地受到抑制。
又,薄膜在低溫區域出來時,容易有蛇行的傾向,本發明者推測該原因為在低溫區域之搬送輥與薄膜的溫度差,造成這些密著性的提高而引起。由此得知,可考慮提高在低溫區域之搬送輥的溫度,但會使在低溫區域的溫度管理變得困難。此困難點在有關本發明之一局面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可無須提高在低溫區域之搬送輥的溫度, 亦可抑制傷痕的產生。
由上述得知,依據上述構成,可提供可進一步抑制傷痕產生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低溫區域比前述高溫區域低80℃以上者為佳。
若在如此溫度差時,如上述,有著容易引起傷痕產生的傾向。但即使如此,依據有關本發明之一局面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可充分抑制該傷痕的產生。由此即使高溫區域與低溫區域之溫度差大,因可充分抑制傷痕的產生,故在製造時使溫度產生變化時,可急激地使溫度變化,有效率地製造樹脂薄膜。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將前述低溫側搬送輥配置於當前述薄膜進入前述低溫區域後15秒以內接觸的位置者為佳。
存在於低溫區域的搬送輥之中,與高溫區域最近的搬送輥之低溫側搬送輥,配置在上述位置時,如上述,有著介著該低溫側搬送輥容易引起傷痕的傾向。但即使如此,依據有關本發明之一局面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可充分地抑制該傷痕的產生。由此即使搬送輥被配置成自高溫區域進入低溫區域後馬上與薄膜接觸,亦可充分抑制傷痕產生。藉此,於製造中即使配置可良好地搬運薄膜的搬送輥,因可充分抑制傷痕產生,故可有效率地製造出充分抑制傷痕產生的樹脂薄膜。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在前述噴射步驟 中,由與前述低溫側搬送輥接觸的位置,對於前述薄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吹入前述風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於製造樹脂薄膜時,即使以搬送輥進行搬送,亦可進一步抑制傷痕的產生。此可推想為若具有如此風,藉由對製造中之薄膜吹入風,可進一步發揮抑制薄膜的身痕產生的效果。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噴射步驟自前述薄膜的寬方向外側斜向噴射而對前述薄膜吹前述風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於製造樹脂薄膜時,即使以搬送輥進行搬送,可進一步抑制傷痕的產生。此可推想為若具有如此風,藉由對製造中之薄膜吹入風,可進一步發揮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的效果。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噴射步驟為,自前述薄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往上游側,斜向噴射成對前述薄膜吹入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於製造樹脂薄膜時,即使以搬送輥進行搬送,亦可進一步抑制傷痕的產生。此可推想為若具有如此風,藉由對製造中的薄膜吹入風,可進一步發揮抑制薄膜的傷痕產生。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在前述噴射步驟,吹入前述風的位置的前述薄膜厚度以10~30μm者為佳。
依據為如此構成,可製造出傷痕的產生受到充分抑制 之薄樹脂薄膜。即,在吹風的位置之薄膜厚度若為如此厚度,如上述,具有容易產生傷痕的傾向。但與此無關,若為有關本發明之一局面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可充分抑制該傷痕的產生。藉此,即使為容易產生傷痕的薄樹脂薄膜亦可製造出傷痕的產生受到抑制的樹脂薄膜。依據上述構成,可提供可製造傷痕的產生充分被抑制的薄樹脂薄膜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吹入前述風的位置附近之環境溫度以10~110℃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可良好地製造出傷痕的產生充分被抑制的樹脂薄膜。又,不會使吹入風的位置附近之環境溫度特地過度降低或過度升高,而可抑制傷痕的產生。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薄膜之搬送張力以30~160N/m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可良好地製造出傷痕的產生充分被抑制的樹脂薄膜。又,不會使薄膜的搬送張力特別地過度降低或過度升高,而可抑制傷痕的產生。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薄膜的搬送速度以50~130m/分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可良好地製造出傷痕的產生充分被抑制的樹脂薄膜。又,不會使薄膜的搬送速度特別過度降低或過度升高,而可抑制傷痕的產生。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作為前述樹脂薄膜以製造光學薄膜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可製造出作為光學薄膜之傷痕的產生受到充分抑制之樹脂薄膜。又,因為對於光學薄膜而言,稍微的傷痕亦造成品質上之問題,故以藉由如此構成使傷痕充分受到抑制所製造之樹脂薄膜為佳。
又,對於前述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作為前述樹脂薄膜以製造纖維素乙酸酯薄膜者為佳。
依據如此構成,可將良好地使用於光學薄膜等之纖維素乙酸酯薄膜在充分抑制傷痕的產生下而製造。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傷痕的產生充分被抑制的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以下舉出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受到這些限定者。
[實施例] [實施例1~3、比較例1,2] (摻合物之調製)
首先,於放有二氯甲烷418質量份及乙醇23質量份之溶解桶中,添加作為透明性樹脂的纖維素三乙酸酯樹脂(乙醯基之取代度2.88)100質量份,進一步添加三苯基磷酸鹽8質量份、乙基鄰苯二甲基乙基甘醇2質量份、Tinuvin326(BASF日本股份有限公司製)1質量份、及Aerosil200V(Nippon Aerosil股份有限公司製)0.1質量份。而升高溫度至液溫為80℃後,進行3時間攪拌。藉此得到樹脂溶液。其後攪拌終了後,放置至液溫成為43 ℃。而將放置後之樹脂溶液使用過濾精度0.005mm的濾紙進行過濾。將過濾後的樹脂溶液藉由放置一晚,使樹脂溶液中之氣泡脫泡。將如此所得之樹脂溶液作為摻合物使用,如下述製造出樹脂薄膜。
(樹脂薄膜之製造)
首先調整所得之摻合物的溫度為35℃,調整無端傳送帶支持體的溫度為20℃。而使用如圖2所示的樹脂薄膜之製造裝置,如表1的條件下,製造出樹脂薄膜。
又,作為無端傳送帶支持體,使用由不銹鋼(SUS316製),且藉由掃描型原子間力顯微鏡(AFM)的3次元表面粗度(Ra)研磨至平均1.0nm的超鏡面之無限傳送帶所成的無端傳送帶支持體。
而藉著由無端傳送帶支持體側之乾燥機將30℃乾燥風送至無端傳送帶支持體上的網絡(web),使網絡(web)乾燥。將該乾燥的網絡(web)自無端傳送帶支持體作為薄膜而剝離。將經剝離的薄膜以搬送輥一邊搬送下,一邊乾燥至殘留溶劑率為80質量%。
將該乾燥的薄膜使用延伸裝置(拉幅機),在100℃的環境下,將薄膜兩端以夾具捉住下,往TD方向延伸6%後,解放夾具。
而將經延伸的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下,使用乾燥裝置在125℃下使其乾燥。於乾燥裝置中之低溫區域所存在的搬送輥中,最接近高溫區域的搬送輥之低溫側搬送輥的 搬送方向上游側附近傍(自低溫側搬送輥為8cm的位置),自搬送輥側以表1所記載的條件下將風吹向薄膜。此時,將風對於薄膜表面自垂直方向吹入。且,將該低溫側搬送輥配置在薄膜進入低溫區域後15秒所到達的位置。
其後,藉由將經乾燥的薄膜以捲取裝置進行捲取,捲取成輥狀而得到樹脂薄膜。
如此所得之樹脂薄膜為寬2000mm、捲取長3000m之纖維素三乙酸酯薄膜。
[評估(擦傷)]
將所得之樹脂薄膜如下述進行評估。
將所得之樹脂薄膜表面以反射型CCD進行觀察。此時,計算每100m2的長度5cm以上之擦傷條數。該條數若為1條以下則評估為「◎」,若為2~7條則評估為「○」,若為8條以上則評估為「×」。其結果如表1所示。
且,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因在低溫區域吹入風,故吹風的位置附近之環境溫度為低溫區域之環境溫度。
[比較例3]
低溫側搬送輥若配置在超過薄膜進入低溫區域後至到達的15秒之位置時,即使在此以外條件與實施例1~3相同,所得之樹脂薄膜的擦傷評估皆為「×」。
[比較例4]
若風速未達2m/秒時,即使此以外的條件與實施例1~3相同,所得之樹脂薄膜的擦傷評估皆為「×」。
[比較例5]
若風速超過20m/秒時,即使此以外的條件與實施例1~3相同,因薄膜飄動為激烈,在搬送輥上會斷裂。因此,無法連續生產樹脂薄膜。
[比較例6]
於低溫區域所存在的搬送輥中,若對自最接近高溫區域的搬送輥之低溫側搬送輥,超過45cm之位置的薄膜上吹風時,即使此以外的條件與實施例1~3相同,所得之樹脂薄膜的擦傷之評估皆為、「×」。
由上述得知,將製造中之薄膜以搬送輥進行搬送,自與該搬送中之薄膜的搬送輥接觸的側表面之薄膜與搬送輥接觸的位置,至薄膜長方向為45cm以內之位置,將比吹風的位置附近的環境溫度低10℃的溫度以上高10℃的溫度以下之風,藉由風速2~20m/秒吹入時,可得到擦傷較 少的樹脂薄膜。
[實施例4]
如圖3所示,欲使對於薄膜表面的風角度θ 1、θ 2成50°,自薄膜寬方向外側除將風對薄膜兩端部成斜面吹入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下進行。
所得之樹脂薄膜的擦傷評估為「◎」。
[實施例5]
如圖4所示,欲使對於薄膜表面的風角度θ 3成30°,自薄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向著上游側,將風以斜面方向吹入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下進行。
所得之樹脂薄膜的擦傷評估為「◎」。
[實施例6]
如圖1所示,存在於低溫區域的搬送輥中,最接近高溫區域的搬送輥之低溫側搬送輥的搬送方向下游側附近(自低溫側搬送輥為5cm的位置),吹入風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下進行。
所得之樹脂薄膜的擦傷評估為「◎」。
由以上實施例及比較例得知,於自低溫側搬送輥8cm上游的位置,將與低溫側區域溫度的差為10℃以內之風,以風速2~20m/秒之情況下(實施例1~6),與非此情況下(比較例1~6)做比較,得知擦傷的產生受到抑 制。
又,將風如實施例4~6的條件下吹入時,得知可進一步抑制擦傷發生。具體為,得知自薄膜的寬方向外側,欲對薄膜吹入風,將風由斜面吹入時,可進一步抑制擦傷產生。又,得知欲自薄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往上游側,對薄膜吹入風,將風自斜面方向吹入時,可進一步抑制擦傷產生。又,得知將吹入風的位置藉由更接近低溫側搬送輥,可進一步抑制擦傷產生。
本申請案係以2015年6月16日在日本申請的專利申請特願2015-120988號作為基礎案所成者,該內容亦含於本案中。
欲表現本發明,於上述一邊參照圖一邊經由實施形態更確切且更充分地說明本發明,但必須認知只要為斯業者可容易變更及/或改良上述實施形態。因此,斯業者所實施的變更形態或改良形態只要非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請求項的權利範圍之水準者,該變更形態或該改良形態皆被解釋為包含於該請求項之權利範圍內。
[產業上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可充分抑制傷痕產生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Claims (15)

  1. 一種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形成長尺狀薄膜的形成步驟、將前述薄膜與搬送輥接觸並進行搬送的搬送步驟,與噴射前述風,使於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接觸的側表面吹入風之噴射步驟,吹入前述風的位置為,自前述薄膜與前述搬送輥接觸的位置,於前述薄膜的長方向45cm以內之位置,前述風的溫度為,比吹入前述風的位置附近的環境溫度低10℃的溫度以上,高10℃的溫度以下,前述風的速度為2~20m/秒。
  2.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形成步驟為具備,將含有透明性樹脂的樹脂溶液,於移動的支持體上自延模頭進行流延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步驟,與自前述支持體將前述流延膜進行剝離,得到前述薄膜之剝離步驟。
  3.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搬送步驟為,使用複數個前述搬送輥,搬運前述薄膜的步驟,前述噴射步驟為,自前述複數個搬送輥中至少1個搬送輥與前述薄膜進行接觸的位置,於前述薄膜的長方向之45cm以內的位置上,噴射前述風使風吹入的步驟。
  4.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搬送步驟為,使用複數個前述搬送輥,搬運前述薄膜,於前述薄膜通過高溫區域後,通過比前述高溫區域低的溫度之低溫區域的步驟,前述噴射步驟為,存在於前述低溫區域的前述搬送輥中,自與前述高溫區域最接近的低溫側搬送輥與前述薄膜進行接觸的位置,於前述薄膜的長方向之45cm以內,且比鄰接前述低溫側搬送輥的搬送輥,更接近前述低溫側搬送輥的位置上,噴射前述風使風吹入的步驟。
  5. 如請求項4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低溫區域為比前述高溫區域低80℃以上者。
  6. 如請求項4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低溫側搬送輥為配置在自前述薄膜進入前述低溫區域後15秒以內接觸的位置上。
  7. 如請求項4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噴射步驟為,比前述低溫側搬送輥進行接觸的位置,於前述薄膜的搬送方向更下游側,吹入前述風。
  8.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噴射步驟為,自前述薄膜的寬方向外側,將前述風進行斜面噴射,使其吹向前述薄膜。
  9.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噴射步驟為,自前述薄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往上游側,將前述風進行斜面噴射,使其吹向前述薄膜。
  10.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以前述噴射步驟,將前述風吹入的位置的前述薄膜厚度為10~30μm。
  11.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吹入前述風的位置附近的環境溫度為10~110℃。
  12.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薄膜的搬送張力為30~160N/m。
  13.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薄膜的搬送速度為50~130m/分。
  14.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製造出作為前述樹脂薄膜之光學薄膜。
  15. 如請求項1之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製造出作為前述樹脂薄膜的纖維素乙酸酯薄膜。
TW105112285A 2015-06-16 2016-04-20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TWI635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0988 2015-06-16
JP2015120988A JP6558092B2 (ja) 2015-06-16 2015-06-16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8091A TW201708091A (zh) 2017-03-01
TWI635994B true TWI635994B (zh) 2018-09-21

Family

ID=5771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2285A TWI635994B (zh) 2015-06-16 2016-04-20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58092B2 (zh)
KR (1) KR20160148454A (zh)
CN (1) CN106256847B (zh)
TW (1) TWI63599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4871A (zh) * 2006-09-27 2008-09-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片材引导辊和片材传送设备
JP2010042886A (ja) * 2008-08-11 2010-02-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11602A (ja) * 2010-11-25 2012-06-1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4551A (ja) 1994-07-25 1996-02-06 Sony Corp 可撓性帯材の搬送方法
JP2002321235A (ja) * 2001-04-24 2002-11-05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3941860B2 (ja) * 2002-03-12 2007-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4280486B2 (ja) * 2002-11-25 2009-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2004322352A (ja) * 2003-04-22 2004-11-1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233424B2 (ja) * 2003-09-22 2009-03-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390254B2 (ja) * 2003-12-01 2009-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JP2008089806A (ja) * 2006-09-29 2008-04-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39998A (ja) * 2010-01-07 2011-07-21 Clean Technology Kk 薄膜塗工装置並びに両面薄膜塗工装置
JP5630496B2 (ja) * 2010-02-24 2014-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表面改質樹脂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79165B2 (ja) * 2010-03-10 2014-04-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テンタ装置及びテンタ装置内での異物除去方法並びに溶液製膜設備
WO2014188993A1 (ja) * 2013-05-24 2014-11-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4871A (zh) * 2006-09-27 2008-09-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片材引导辊和片材传送设备
JP2010042886A (ja) * 2008-08-11 2010-02-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11602A (ja) * 2010-11-25 2012-06-1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48454A (ko) 2016-12-26
JP6558092B2 (ja) 2019-08-14
TW201708091A (zh) 2017-03-01
CN106256847B (zh) 2020-06-23
JP2017001874A (ja) 2017-01-05
CN106256847A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613B (zh) An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 optical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642434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偏光膜
JP6586787B2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878778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7107404B (zh) 聚乙烯醇系薄膜、聚乙烯醇系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膜及偏振片
TWI635994B (zh)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JP2017109311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01414B2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7850716B (zh) 聚乙烯醇系薄膜和偏光膜
KR101618387B1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필름
JP6759690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膜
WO2016076070A1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33543B2 (ja)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TW201708090A (zh) 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JP7192198B2 (ja) 偏光膜用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偏光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8655B2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流延ダイ、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樹脂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93868A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50261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WO2011096161A1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樹脂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693248B (zh) 偏光膜之製造方法、偏光膜及偏光板
JP2005161619A (ja)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JP568274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7173819A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膜
JP2013136172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