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6847B -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6847B
CN106256847B CN201610423907.8A CN201610423907A CN106256847B CN 106256847 B CN106256847 B CN 106256847B CN 201610423907 A CN201610423907 A CN 201610423907A CN 106256847 B CN106256847 B CN 106256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ind
resin
resin film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239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6847A (zh
Inventor
久保公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5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6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6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6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6Heating or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36Feeding the material on to the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2Removing articles from moulds, cores or other substrates
    • B29C41/44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2Esters; Ether-esters of 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01/00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viscose,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B29K20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3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形成长条状膜的形成工序、使所述膜与输送辊接触而进行输送的输送工序、和以所述膜的与所述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表面被风吹到的方式喷射所述风的喷射工序,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是在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所述膜与所述输送辊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的位置,所述风的温度是比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低10℃的温度以上且高10℃的温度以下的温度,所述风的速度为2~20m/秒。

Description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树脂膜鉴于其化学特性、机械特性及电特性等,被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具体而言,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中,作为用于保护偏振片的偏光元件的透明保护膜等光学膜,配置了各种树脂膜。作为这种树脂膜,例如广泛使用纤维素酯膜等透明性优异的树脂膜。
纤维素酯膜等树脂膜可以使用例如使纤维素酯类树脂等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而形成的树脂溶液(胶浆)来制造。作为使用了这种胶浆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溶液流延制膜法等。溶液流延制膜法为如下方法:在移动的支持体上流延胶浆而形成流延膜(原膜),干燥至可剥离的程度之后,作为膜从所述支持体上剥离,一边用输送辊输送剥离的膜,一边进行干燥,或进行拉伸,制造长条状的树脂膜。
在制造这种树脂膜时,有时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输送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挠性长条状材料的输送方法,其一边对挠性长条状材料的长度方向上赋予张力,一边进行输送,其中,一边向该长条状材料的两侧的边缘部喷吹空气,一边输送。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向长条状材料的侧缘端部喷吹空气从而防止输送中的长条状端部的弯曲。
另外,在制造树脂膜时,从支持体上剥离的膜有时会发生损伤。例如,用输送辊输送从支持体上剥离的膜的情况下,有时膜会在输送辊上滑动而导致膜损伤。作为光学膜,要求这种损伤等受损少的树脂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4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充分地抑制了损伤的产生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形成长条状的膜的形成工序、使所述膜与输送辊接触而输送的输送工序、以及以所述膜的与所述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表面被风吹到的方式喷射所述风的喷射工序,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是在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所述膜与所述输送辊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的位置,所述风的温度是比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低10℃的温度以上且高10℃的温度以下的温度,所述风的速度为2~20m/秒。
上述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由以下的详细记载和附图来清楚阐述。
附图说明
图1(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包括的喷射工序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树脂膜制造方法的树脂膜制造装置的基本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树脂膜制造方法中所包括的喷射工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树脂膜制造方法中所包括的喷射工序的另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图像显示装置要求薄型轻量化、大画面化及高精细化等。作为光学膜而被适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树脂膜也为了适应这些要求而越来越要求薄膜化、宽幅化及高品质化等。制造薄的树脂膜时,容易产生如上所述的制造中的膜在输送辊上滑动导致的膜损伤。
另外,作为光学膜,要求损伤等受损少的树脂膜。因此,要求满足以下条件的制造方法:充分地抑制如上所述的因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产生的损伤等受损的产生,即使在制造薄的树脂膜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地抑制其损伤的产生。
本发明人为了抑制如上所述的损伤的产生,在用输送辊输送制造中的膜时,研究了对膜的表面吹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是一边在挠性长条状材料的两侧的边缘部喷吹空气、一边输送的输送方法。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有时不能充分地抑制如上所述的损伤的产生。
因此,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发现:在用输送辊输送制造中的膜时,在所述膜的与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表面被风吹到时,不易产生如上所述的损伤。另外,本发明人着眼于吹到该膜上的风的条件,直至想到如下的本发明。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长条状的膜的形成工序、和使所述膜与输送辊接触并输送的输送工序。
而且,如图1所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膜15的与输送辊1接触的一侧的表面15a被风3吹到的方式将所述风3从喷射装置2中喷射的喷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记载的是从喷射装置2中喷射风3,但只要可以在膜的规定位置被规定条件的风吹到,则喷射风的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
首先,相比于在膜15的与输送辊1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15b被风吹到,在膜15的与输送辊1接触的一侧的表面15a被风3吹到时,可以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导致的膜的损伤。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包括的喷射工序的概略图。图1(a)示出树脂膜不会因为输送辊而弯曲地进行输送的情况,图1(b)示出使树脂膜卷绕在输送辊上进行输送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工序只要是用输送辊输送在形成工序中所形成的膜的工序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1(a)所示输送的情况也包含如图1(b)所示输送的情况。
另外,所述喷射工序按照以下条件喷射风3。所述喷射工序如图1所示,被所述风3吹到的位置15c是在膜15的长度方向(输送方向)上距所述膜15与所述输送辊1接触的位置15d为45cm以内的位置。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吹到所述膜1上的风3的温度是比被所述风3吹到的位置15c的附近的氛围温度低10℃的温度以上且高10℃的温度以下的温度。即,就所述风3的温度而言,如果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15c的附近的氛围温度为T℃的话,则为(T-10)℃~(T+10)℃。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吹到所述膜15上的风3的速度为2~20m/秒。
通过具备这种喷射工序,即通过在如上所述的条件下向膜吹风,可以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导致的膜的损伤的产生。
另外,如上所述,被所述风3吹到的位置15c距所述膜15与所述输送辊1接触的位置15d的距离L只要在所述膜15的长度方向上为45cm以内即可,优选为1~30cm,更优选为3~15cm。该距离过长时,存在不易发挥被风吹到而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发生膜损伤的效果的倾向。另外,为了更加发挥该效果,过于缩短该距离时,膜表面从膜的与输送辊接触的一侧被风吹到,因此,风的流动有可能被输送辊阻挡。由此,调整为上述范围内的距离时,可以有效地抑制损伤的产生。
另外,所述风3的温度优选与所述氛围温度没有太大差异。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所述风3的温度为(T-10)~(T+10)℃,优选为(T-8)~(T+8)℃,更优选为(T-5)~(T+5)℃。该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存在输送工序中的温度控制变得困难的倾向。如果是上述范围内的温度,则被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不会因为膜受到风吹而有较大的变动,从这一点考虑,是优选的。
另外,所述风3的速度为2~20m/秒。优选为3~16m/秒,更优选为4~12m/秒。该速度过低时,存在不易发挥被风吹到而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发生膜损伤的效果的倾向。另外,为了进一步发挥该效果而过于提高该速度时,存在吹到用输送辊输送的膜上的风过强,膜的晃动变大、容易产生膜断裂等不良倾向。如果采用上述范围内的速度,则可以抑制所述不良情况的产生,并且可以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产生膜损伤。
由以上的情况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制造方法,在制造树脂膜时,即使用输送辊输送制造中的膜,也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
所述喷出工序只要是在所述输送工序中输送所述形成工序形成的膜这样的树脂膜制造方法中,在上述条件下使输送中的膜被风吹到的工序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所述形成工序只要能形成长条状的膜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另一方面,用输送辊输送含有溶剂的状态的膜时,存在容易产生损伤的倾向。只要是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即只要具备所述喷射工序,即使在用输送辊输送这种容易产生损伤的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所述喷射工序充分地抑制这种损伤的产生。因此,所述形成工序可以是形成较多地含有溶剂的膜的工序,可列举例如后述的可以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连续地形成长条状的膜的工序等。具体而言,所述形成工序优选具备: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从流延模中流延在行进的支持体上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工序;从所述支持体上剥离所述流延膜而得到所述膜的剥离工序。
另外,所述输送工序只要是用输送辊输送在所述形成工序中形成的膜的工序,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所述形成工序是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连续地形成长条状的膜的工序的情况下,可列举用多个输送辊输送在所述剥离工序中被剥离的膜的工序等。另外,这样用多个输送辊输送膜的情况下,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距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输送辊与输送中的膜接触的位置的距离为45cm以内。如此,可以有效地抑制膜在该输送辊上滑动而产生的膜损伤。另外,容易使膜产生损伤的输送辊被风吹到的位置距该输送辊与输送中的膜接触的位置的距离为45cm以内,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膜发生损伤。
如上所述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进行的形成工序可以连续地供给用于所述输送工序或所述喷射工序的膜。因此,就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而言,只要所述形成工序为如上所述的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进行的形成工序,就可以连续地制造充分地抑制损伤产生的树脂膜、即损伤少的树脂膜。
另外,所述输送工序中的所述膜的输送张力优选为30~160N/m,更优选为110~150N/m,进一步优选为130~140N/m。所述输送张力过低时,存在膜的晃动变大、容易产生膜断裂等不良的倾向。另外,所述输送张力过高时,存在即使向膜吹风,也不能充分地削弱膜对辊的密合、抑制损伤的产生的效果会有降低的倾向。
另外,所述输送工序中的所述膜的输送速度优选为50~130m/分钟,更优选为80~110m/分钟,进一步优选为90~100m/分钟。所述输送速度过低时,存在膜的晃动变大、容易产生膜断裂等不良的倾向。另外,所述输送速度过高时,存在即使向膜吹风,也不能充分地削弱膜对辊的密合、抑制损伤的产生的效果有降低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只要具备所述形成工序、所述输送工序及所述喷射工序,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从支持体上剥离膜之后,对被剥离的膜实施所述输送工序及所述喷射工序而制造树脂膜的方法等。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是利用所谓的溶液流延制膜法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流延工序,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胶浆)从流延模中流延在行进的支持体上而形成流延膜(原膜);剥离工序,将所述流延膜从所述支持体上剥离成为膜;对被剥离的膜实施的所述输送工序及所述喷射工序。另外,作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除上述各工序之外,还可以具备:对剥离后的膜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对剥离后的膜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及将最终得到的树脂膜卷绕而为卷体的卷绕工序。
另外,这种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的制造方法例如采用图2所示的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等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只要是进行所述各工序的装置即可,不限于图2所示的装置,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装置。另外,这里的膜是指:流延在支持体上的由胶浆构成的流延膜(原膜)在支持体上被干燥,成为可以从支持体上剥离的状态以后的膜。
图2是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的基本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包括:环状带支持体11、流延模20、剥离辊13、拉伸装置16、干燥装置17及卷绕装置19等。流延模20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胶浆)14喷出成条带状,流延在环状带支持体11的表面上。所述环状带支持体11由一对辊12可驱动地支撑,形成从流延模20中流延得到的由树脂溶液14形成的流延膜(原膜),一边进行输送,一边干燥至能够用所述剥离辊13剥离的程度。而且,所述剥离辊13将干燥至某种程度的流延膜从所述环状带支持体11上剥离,得到膜15。被剥离的膜15利用拉伸装置16在宽度方向等规定的方向进行拉伸。另外,被拉伸的膜15利用干燥装置17进一步进行干燥,将经干燥的膜F作为树脂膜由卷绕装置19卷绕成卷状。
所述流延模20只要可以将胶浆14喷出为条带状、并流延在环状带支持体11的表面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所述流延模20从与上端部连接的胶浆供给管供给胶浆。而且,其供给的胶浆从所述流延模20吐出至所述环状带支持体11,在所述环状带支持体11上形成原膜。
如图2所示,环状带支持体11为循环行进的环状带,优选使用例如表面为镜面的、循环行进的金属制成的环状带等。作为环状带,从流延膜的剥离性方面考虑,优选使用由例如不锈钢等制成的带。另外,可以使用滚筒支持体取代环状带支持体。作为该滚筒支持体,优选使用例如表面为镜面的、旋转的金属制成的滚筒等。
而且,环状带支持体11一边输送形成在其表面上的流延膜(原膜),一边使胶浆中的溶剂干燥。所述干燥通过例如将环状带支持体11进行加热、或向原膜喷吹加热风而进行。
剥离辊13配置于环状带支持体11的流延胶浆的一侧的表面附近,环状带支持体11和剥离辊13的距离优选为1~100mm。另外,剥离辊13在剥离环状带支持体11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干燥后的原膜时使用。
拉伸装置16将从环状带支持体11上剥离下来的膜15在与原膜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方向)上进行拉伸。具体而言,用夹具等把持与膜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使对置的夹具间的距离变大,由此,在TD方向上进行拉伸。
干燥装置17具备多个输送辊,在这些辊之间输送膜期间对膜进行干燥。此时,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使加热空气18在干燥装置17内流通而进行干燥,也可以使用红外线等进行干燥,或者,还可以将加热空气和红外线组合使用来进行干燥。从简便程度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加热空气。另外,干燥装置17可以在内部含有拉伸装置16。
另外,干燥装置17中,作为膜15移动的区域,可以具备多个区域。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就干燥装置17而言,可列举具备高温区域17a和温度低于该高温区域17a的低温区域17b作为膜15移动的区域的装置等。该高温区域17a为例如用于使膜15干燥的区域等,低温区域17b为例如将在高温区域17a中被加热的膜进行除热的区域等。另外,干燥装置17除高温区域17a及低温区域17b以外,可以具备其它区域。另外,这样使膜15通过高温区域17a之后,再通过低温区域17b时,存在膜的损伤增加的倾向。通常认为这是由于如上所述膜15刚刚从高温区域17a进入低温区域17b时,容易产生膜的蛇行而引起的。本发明人发现:膜越薄,越容易产生这种蛇行。即,本发明人发现:在多个输送辊中的位于离高温区域17a最近的低温区域17b的输送辊(低温侧输送辊)17c上,膜发生滑动导致的损伤较多。因此,进行所述喷射工序,其中,在膜15的长度方向上距该低温侧输送辊17c和膜15接触的位置45cm以内,且比其它输送辊更接近于低温侧输送辊17c的位置被所述风吹到。即,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优选具备可喷射风的喷射装置2:所述喷射装置2使得在上述条件下,膜15的长度方向上距低温侧输送辊17c和膜15接触的位置45cm以内,且比其它输送辊接近于低温侧输送辊17c的位置被风吹到。通过在上述条件下使这种位置被风吹到的方式喷射风,可以有效地抑制膜的损伤的产生。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在这里为低温区域的温度。
另外,通常认为膜在低温区域出现时容易蛇行是根据位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和膜的温度差、以及输送辊和膜的密合性提高而引起的。由此,也可以考虑将低温侧输送辊进行加热,但低温区域下的温度控制变得困难。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从不提高输送辊的温度、可以抑制膜的损伤的产生方面考虑,也优选。
另外,低温区域17b优选比高温区域17a低80℃以上,更优选低90~150℃,进一步优选低110~130℃。存在这种温度差时,存在更容易引起如上所述的损伤产生的倾向。尽管如此,但只要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其损伤的产生。由此,即使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大,也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所以,在制造时使温度变化时,可以急剧地发生温度变化,可以高效地制造树脂膜。另外,该温度差过小时,不易产生膜在输送辊上滑动导致的损伤,即使不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也存在不易产生损伤的倾向。
另外,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优选为10~110℃,更优选为35~85℃,进一步优选为50~70℃。即,在此,低温区域的温度优选为10~110℃。所述氛围温度、即所述低温区域的温度过低时,存在所述温度差过大、容易引起损伤产生的倾向。或者,所述温度差适合的情况下,存在所述高温区域的温度变得过低、不适合进行所述高温区域下的处理的倾向。另外,所述氛围温度过高时,存在树脂膜发生蛇行时损伤变大的倾向。由此,如果被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在上述范围内,则不会使所述氛围温度过低或过高,可以抑制损伤的产生。因此,可以优选制造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的树脂膜。
另外,所述低温侧输送辊17c优选配置于膜15进入低温区域17b后15秒以内所接触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该位置优选为15秒以内的位置,更优选为1~9秒以内的位置,进一步优选为2~5秒以内的位置。存在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中离高温区域最近的输送辊、即低温侧输送辊配置于上述的位置时,存在更容易引起如上所述的该低温侧输送辊导致产生损伤的倾向。尽管如此,但只要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该损伤的产生。由此,在刚刚从高温区域进入低温区域之后,即使配置与膜接触的输送辊,也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因此,即使配置了能够在制造中合适地输送膜的输送辊,也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
另外,对于所述膜从高温区域用输送辊输送至低温区域的情况,如上所述用干燥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所述膜为从高温区域用输送辊输送至低温区域的情况,就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拉伸装置内设为高温区域,将从拉伸装置中出来的区域设为低温区域。另外,也可以将干燥装置内设为高温区域,将从干燥装置中出来的区域设为低温区域。
另外,所述喷射装置2只要可以在上述的条件下向膜吹风,就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对于膜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移动的情况,在所述干燥装置17中进行了说明,但在用输送辊输送膜时,只要膜从高温区域移动至低温区域,则优选在与上述情况同样的条件下向膜吹风。
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喷射的风如上所述只要被吹到在膜的长度方向上距膜与输送辊接触的位置45cm以内的位置即可,如图1及图2所示,优选被吹到比膜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更靠下游侧。吹到下游侧,能够更加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产生的损伤。具体而言,所述喷射工序中,优选在相比于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接触的位置更靠所述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被所述风吹到。
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喷射的风既可以吹到膜的整个宽度方向,也可以如图3所示吹到膜的两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包括的喷射工序的一例的概略图。
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所喷射的风如图3所示,优选为从膜15的宽度方向外侧沿倾斜方向喷射并吹到所述膜15上的风。即,所述喷射工序中,优选从所述膜的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地喷射所述风并吹到所述膜上。所述喷射工序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可列举从设置于膜15的宽度方向外侧上方的喷射装置2向倾斜方向喷射风3,使风3吹到膜15、例如膜15的端部等。只要是这样的风,就可以更加发挥抑制制造中的膜被风吹到而产生的膜损伤的效果。另外,该风相对于所述膜的表面的角度θ1、θ2优选为28~76°,更优选为34~70°。角度θ1、θ2过小时,存在抑制膜损伤的效果变小的倾向。另外,即使角度θ1、θ2大,也可以抑制膜的损伤,但角度θ1、θ2过大时,无法提高倾斜地吹风从而抑制膜发生损伤的效果。另外,膜的一个端部的角度θ1和另一个端部的角度θ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喷射的风如图4所示,优选从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沿倾斜方向吹。即,所述喷射工序优选从所述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倾斜地喷射所述风并吹到所述膜。只要是这样的风,就可以进一步发挥抑制制造中的膜被风吹到而产生的膜损伤的效果。另外,该风相对于所述膜的表面的角度θ3优选为10~70°,更优选为20~55°。角度θ3过小时,存在抑制膜的损伤的效果变小的倾向。另外,即使角度θ3大,也可以抑制膜的损伤,但角度θ3过大时,无法提高倾斜地吹风从而抑制膜产生损伤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包含的喷射工序的其它一例的概略图。
卷绕装置19将在干燥装置17中达到规定残留溶剂率的膜F卷绕在卷芯上。另外,在将膜F卷绕在卷芯上之前,可以在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利用热压花机构实施压花加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卷绕后的收缩导致的擦伤、卷绕松弛等,卷绕时的温度优选冷却至室温。所使用的卷绕装置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可以为通常所使用的卷绕装置,可以用定张力法、定扭矩法、锥形张力法、内部应力一定的程序张力控制法等卷绕方法卷绕。
另外,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只要能够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可以不具备拉伸装置或干燥装置,另外,可以是分别具有多个,而不是分别具有1个。
另外,在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列举了具有环状带支持体作为支持体的装置,但可以是具有滚筒支持体作为支持体的装置。具体而言,除具有滚筒支持体取代环状带支持体11以外,可列举与图2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同样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等。另外,作为滚筒支持体,可列举例如在表面实施了镀硬铬处理的不锈钢制成的旋转驱动滚筒等。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溶液(胶浆)的组成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溶液(胶浆)为使透明性树脂溶解于溶剂而形成的。
所述透明性树脂只要是在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等成形为基板状时具有透明性的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容易通过溶液流延制膜法等来制造、与硬涂层等其它功能层的粘接性优异、光学上为各向同性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此,透明性是指可见光的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作为所述透明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纤维素二乙酸酯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树脂等纤维素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聚酯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丙烯酸类树脂;聚砜(也包括聚醚砜)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赛璐玢、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乙烯乙烯醇树脂、间规聚苯乙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聚甲基戊烯树脂等乙烯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聚醚酮树脂;聚醚酮酰亚胺树脂;聚酰胺类树脂;氟类树脂等。其中,优选纤维素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砜(包含聚醚砜)类树脂。进一步优选纤维素酯类树脂,在纤维素酯类树脂中,优选纤维素乙酸酯树脂、纤维素丙酸酯树脂、纤维丁酸酯素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树脂,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树脂。另外,所述透明性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上述例示的透明性树脂,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下面,对所述纤维素酯类树脂进行说明。
在成型为树脂膜时的机械强度强、且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获得适当的胶浆粘度方面,优选纤维素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0~200000。另外,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5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4~3的范围内。
另外,纤维素酯类树脂等树脂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因此,可以使用这些方法算出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计算其比值。
纤维素酯类树脂优选具有酰基、具体而言为碳原子数2~4的酰基作为取代基。作为该酰基的取代度,例如优选为2.2~2.95。另外,作为其取代度,例如将乙酰基的取代度设为X、将丙酰基或丁酰基的取代度设为Y时,X和Y的合计值为2.2以上2.95以下,优选为X大于0且为2.95以下。
另外,没有被酰基取代的部分通常以羟基形式存在。这些纤维素酯类树脂可以用公知的方法来合成。酰基的取代度的测定方法可以按照ASTM-D817-96的规定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含有所述透明性树脂的良溶剂的溶剂。所述良溶剂因使用的透明性树脂不同而不同。例如,透明性树脂为纤维素酯类树脂的情况下,根据纤维素酯的酰基取代度,良溶剂和不良溶剂也会有所变化,例如在将丙酮用作溶剂时,对于纤维素酯的乙酸酯(乙酰基取代度2.4)、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是良溶剂,而对于纤维素的乙酸酯(乙酰基取代度2.8)是不良溶剂。因此,根据使用的透明性树脂不同,良溶剂及不良溶剂有所不同,所以,作为一例,对纤维素酯类树脂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纤维素酯类树脂的良溶剂,可列举例如:二氯甲烷等有机卤化合物、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戊酯、丙酮、四氢呋喃、1,3-二氧杂戊环、1,4-二噁烷、二氧杂戊环衍生物、环己酮、甲酸乙酯、2,2,2-三氟乙醇、2,2,3,3-六氟-1-丙醇、1,3-二氟-2-丙醇、1,1,1,3,3,3-六氟-2-甲基-2-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2,2,3,3,3-五氟-1-丙醇、硝基乙烷等。其中,优选二氯甲烷等有机卤化合物、二氧杂戊环衍生物、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等。其中,优选二氯甲烷。这些良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在胶浆中可以在透明性树脂不析出的范围内含有不良溶剂。作为纤维素酯类树脂的不良溶剂,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碳原子数1~8的醇、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醋酸丙酯、单氯苯、苯、环己烷、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甲基醚等。其中,优选乙醇。这些不良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树脂溶液可以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所述透明性树脂及所述溶剂以外的其它成分(添加剂)。作为所述添加剂,可列举例如:微粒、增塑剂、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化剂、导电性物质、阻燃剂、润滑剂及消光剂等。
下面,作为制备胶浆的方法的一例,对使用了纤维素酯类树脂作为透明性树脂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制备胶浆时纤维素酯类树脂的溶解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一般的方法。从防止产生被称为凝胶或粉团的块状未溶解物方面考虑,优选通过组合加热和加压从而能够加热至常压下溶剂沸点以上使用,在常压下的沸点以上使纤维素酯类树脂溶解于溶剂。另外,还优选使用将纤维素酯类树脂与不良溶剂混合而使其湿润或溶胀之后,进一步添加良溶剂而溶解的方法。
接着,使用滤纸等适当的过滤材料对得到的纤维素酯类树脂的溶液进行过滤。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可得到抑制了发生损伤的树脂膜,即损伤少的树脂膜。该树脂膜可以作为光学膜使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作为光学膜的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另外,光学膜即使为微小的伤,品质上也成为问题,因此,光学膜优选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充分地抑制损伤而制造的树脂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制造纤维素乙酸酯膜作为树脂膜。如此,作为优选用于光学膜等的纤维素乙酸酯膜,可得到损伤少的纤维素乙酸酯膜,可得到高品质的光学膜。
另外,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的所述膜的厚度优选为10~30μm,优选为12~26μm,更优选为14~22μm。该厚度为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处的所述膜的厚度,在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处的所述膜含有溶剂的情况下,为含有溶剂的状态的膜的厚度。在输送这种薄的膜之后得到的树脂膜可以得到非常薄的树脂膜。另一方面,只要被风吹到的位置处的膜的厚度为如上所述的厚度,则存在容易产生损伤的倾向。只要是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其损伤的产生。因此,可以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薄的树脂膜。需要说明的是,膜过薄的情况下,存在膜的晃动过大、容易出现端部折叠的倾向。另外,膜过厚的情况下,得到的树脂膜会变厚。另外,不易产生膜在输送辊上滑动导致的损伤,即使不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也有不发生损伤的倾向。
另外,就所述树脂膜的厚度(膜厚)而言,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处的厚度优选为上述范围内的膜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具体而言,所述树脂膜的厚度(膜厚)优选为5~25μm以下。只要是这种膜厚,则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或树脂膜的稳定生产率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因此,可得到能够优选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等的树脂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膜或树脂膜的厚度(膜厚)为平均膜厚。作为该测定方法,例如利用株式会社MITSUTOYO制造的接触式膜厚计、在膜的宽度方向上测定20~200处膜厚,将该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膜厚算出。
另外,从使用于大型液晶显示装置、偏振片加工时的树脂膜的使用效率、生产效率方面考虑,这里得到的树脂膜的宽度优选为1000~4000mm。
(偏振片)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树脂膜可以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使用。这样将树脂膜用作保护膜而得到的偏振片具备:偏光元件和配置于所述偏光元件表面上的透明保护膜,所述透明保护膜为所述树脂膜。所述偏光元件为将入射光变为偏振光而射出的光学元件。
作为所述偏振片,例如优选在通过偏光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使用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贴合所述树脂膜,所述偏光元件是将聚乙烯醇类膜浸渍于碘溶液中并进行拉伸而制作的。另外,可以在所述偏光元件的另一个表面也叠层所述树脂膜,还可以叠层其它偏振片用的透明保护膜。
所述偏振片如上所述作为叠层于偏光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侧的保护膜,使用所述树脂膜。此时,所述树脂膜作为位相差膜使用的情况下,优选按照实质上树脂膜的慢轴与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的方式配置。
这种偏振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作为透明保护膜。该树脂膜即使薄,损伤也很少,具有高品质。因此,得到的偏振片即使很薄,仍具有高品质。因此,得到的偏振片例如在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画质化。
(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所述树脂膜或所述偏振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所述偏振片可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使用。具有所述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和以夹持所述液晶单元的方式配置的2片偏振片,所述2片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偏振片。需要说明的是,液晶单元在一对电极间填充有液晶物质,通过对该电极施加电压,液晶的取向状态被改变,透射光量得以控制。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所述偏振片作为偏振片用的透明保护膜。如此,可得到对比度等得以提高的高画质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说明书如上所述公开了各种各样的方案的技术,将其中的主要技术方案归纳于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形成长条状膜的形成工序、使所述膜与输送辊接触并输送的输送工序、以使得所述膜的与所述输送辊接触一侧的表面被风吹到的方式喷射所述风的喷射工序,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为在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所述膜与所述输送辊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的位置,所述风的温度为比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低10℃的温度以上且高10℃的温度以下的温度,所述风的速度为2~20m/秒。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供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即,即使用输送辊输送制造中的膜,也可以在上述条件下使膜被风吹到而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产生的膜损伤。另外,相比于对膜的与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吹风,在上述条件下向膜的与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表面吹风,可以抑制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产生的膜的损伤。由此,在制造树脂膜时,即使用输送辊输送制造中的膜,仍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形成工序优选具备: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从流延模中流延在行进的支持体上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工序;从所述支持体上剥离所述流延膜而得到所述膜的剥离工序。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连续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另外,这种溶液流延制膜法中,在剥离工序后的膜中通常含有比较多的溶剂。将这种含有比较多的溶剂的膜用输送辊输送时,存在容易产生损伤的倾向。即使是这种容易产生损伤的膜,只要采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而且,这种溶液流延制膜法可以连续地制造长条状的树脂膜。因此,可以连续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输送工序优选为使用多个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膜的工序,所述喷射工序优选为喷射所述风,并使得在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所述多个输送辊中的至少1个输送辊和所述膜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的位置被风吹到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抑制膜发生损伤,并且用多个输送辊进行输送,所以,可以合适地输送制造中的膜。另外,对于膜而言,通过对容易产生损伤的输送辊的附近的膜在上述的条件下吹风,可以更加抑制损伤的产生。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输送工序为使用多个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膜在所述膜通过高温区域之后,通过比所述高温区域温度低的低温区域的工序,所述喷射工序优选为喷射所述风,并使得在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存在于所述低温区域的所述输送辊中的离所述高温区域最近的低温侧输送辊与所述膜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且比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相邻的输送辊更接近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的位置被风吹到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加抑制损伤的产生。另外,本发明人着眼于:为了对所述膜进行干燥等而用输送辊输送所述膜,并使得制造中的膜通过高温区域之后,通过比高温区域的温度低的低温区域时,容易产生膜的损伤。由此,通过在上述条件下对容易产生这种损伤的输送辊的附近的膜吹风,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抑制产生损伤的效果。
而且,发明人着眼于:膜越薄,越会显著地发生该损伤。该情况下,膜进入低温区域时,存在容易蛇行的倾向,由此,本发明人推测:膜在输送辊上滑动而导致膜损伤。只要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该膜的蛇行导致的膜的损伤。
另外,本发明人推测:膜进入低温区域时,存在容易蛇行的倾向,是由于位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和膜的温度差,而使它们的密合性升高而引起的。由此,也可以考虑提高位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的温度,这样,在低温区域的温度控制变得困难。在这一点上,只要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在不提高位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的温度的情况下抑制损伤的产生。
由以上的情况,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提供更加抑制了发生损伤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低温区域比所述高温区域低80℃以上。
存在这种温度差时,存在如上所述的容易产生损伤的倾向。尽管如此,但是,只要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其损伤的产生。由此,即使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大,也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所以,在制造时使温度变化时,可以急剧地发生温度变化,可以有效地制造树脂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低温侧输送辊优选配置在所述膜进入所述低温区域后15秒以内接触的位置。
存在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中的、离高温区域最近的输送辊即低温侧输送辊配置于上述位置时,存在容易引起如上所述的该低温侧输送辊导致的损伤产生的倾向。尽管如此,但是,只要是采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该损伤的产生。由此,在从高温区域刚进入低温区域之后,即使配置与膜接触的输送辊,也能够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因此,即使在制造中设置可以合适地输送膜的输送辊,也可以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所以,可以高效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所述喷射工序中,优选向相比于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接触的位置更靠所述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吹所述风。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在制造树脂膜时,即使用输送辊输送,也可以进一步抑制损伤的产生。认为这是因为只要是这样的风,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对制造中的膜吹风来抑制膜损伤的产生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所述喷射工序中,优选从所述膜的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地喷射所述风并吹到所述膜。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在制造树脂膜时,即使用输送辊输送,也能够进一步抑制损伤的产生。认为这是因为只要是这样的风,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对制造中的膜吹风来抑制膜损伤的产生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所述喷射工序中,优选从所述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倾斜地喷射所述风并吹到所述膜。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在制造树脂膜时,即使用输送辊输送,也能够更加抑制损伤的产生。认为这是因为只要是这样的风,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对制造中的膜吹风来抑制膜损伤的产生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处的所述膜的厚度优选为10~30μm。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薄的树脂膜。即,只要被风吹到的位置处的膜厚度为上述厚度,则如上所述存在容易产生损伤的倾向。尽管如此,但只要采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就可以充分地抑制其损伤的产生。由此,即使是采用容易产生损伤的薄的树脂膜,也可以制造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即,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提供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能够制造薄的树脂膜的树脂膜制造方法。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优选为10~110℃。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合适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另外,使被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不特别过低或过高,可以抑制损伤的产生。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膜的输送张力优选为30~160N/m。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合适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的产生的树脂膜。另外,使膜的输送张力不特别过低或过高,可以抑制损伤的产生。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膜的输送速度优选为50~130m/分钟。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合适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另外,使膜的输送速度不特别过低或过高,可以抑制损伤的产生。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树脂膜优选用于制造光学膜。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充分地抑制了损伤的产生的树脂膜制成光学膜。另外,光学膜中,即使是微小的伤也会在品质上成为问题,因此,优选根据这样的构成充分地抑制了损伤而制造的树脂膜。
另外,在所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制造作为所述树脂膜的纤维素乙酸酯膜。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充分地抑制损伤的产生的情况下制造适合用于光学膜等的纤维素乙酸酯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充分地抑制了损伤产生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1~3、比较例1、2]
(胶浆的制备)
首先,在放入了二氯甲烷418质量份及乙醇23质量份的溶解罐中添加作为透明性树脂的纤维素三乙酸酯树脂(乙酰基的取代度为2.88)100质量份,进一步添加磷酸三苯酯8质量份、邻苯二甲酸(甲酯)乙醇酸乙酯2质量份、Tinuvin326(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1质量份、及AEROSIL 200V(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0.1质量份。而且,升温至液体温度成为80℃之后,搅拌3小时。由此,得到了树脂溶液。然后,结束搅拌,放置至液体温度变为43℃。而且,使用过滤精度0.005mm的滤纸过滤放置后的树脂溶液。通过将过滤后的树脂溶液放置一夜,使树脂溶液中的气泡脱泡。将这样得到的树脂溶液作为胶浆使用,如下地制造树脂膜。
(树脂膜的制造)
首先,将得到的胶浆的温度调整为35℃,将环状带支持体的温度调整为20℃。而且,使用图2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在表1的条件下制备树脂膜。
另外,作为环状带支持体,使用环状带构成的环状带支持体,所述环状带由不锈钢(SUS316制成)制成,且抛光成扫描型原子间力显微镜(AFM)测定的3维表面粗糙度(Ra)为平均1.0nm的超镜面。
而且,从环状带支持体侧的干燥机中将30℃的干燥风吹送至环状带支持体的原膜上,使原膜干燥。将该干燥后的原膜从环状带支持体上剥离得到膜。一边用输送辊输送剥离后的膜,一边干燥至残留溶剂率为80质量%。
使用拉伸装置(拉幅机)、在100℃的环境下一边用夹具把持膜的两端、一边在TD方向对该干燥后的膜拉伸6%之后,释放夹具。
而且,一边用输送辊输送拉伸后的膜,一边使用干燥装置在125℃下使其干燥。在干燥装置中的存在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中的、离高温区域最近的输送辊即低温侧输送辊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附近(距低温侧输送辊8cm的位置),在表1中记载的条件下使膜被来自输送辊的风吹到。此时,从与膜表面垂直的方向吹风。需要说明的是,该低温侧输送辊配置于膜进入低温区域后经15秒所到达的位置。
然后,通过用卷绕装置卷绕干燥后的膜,可得到被卷绕成辊状的树脂膜。
这样得到的树脂膜为宽度2000mm、卷绕长度3000m的纤维素三乙酸酯膜。
[评价(擦伤)]
得到的树脂膜如下进行评价。
用反射型CCD观察得到的树脂膜的表面。此时,统计每100m2中长度为5cm以上的擦伤的条数。如果该条数为1条以下,则评价为“◎”,如果为2~7条,则评价为“○”,如果为8条以上,则评价为“×”。将其结果示于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由于在低温区域吹风,因此,被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为低温区域的氛围温度。
Figure BDA0001017166080000201
[比较例3]
低温侧输送辊配置于膜进入低温区域后超过15秒所到达的位置时,即使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3同样,得到的树脂膜的擦伤的评价也为“×”。
[比较例4]
将风速设为低于2m/秒时,即使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3同样,得到的树脂膜的擦伤的评价也为“×”。
[比较例5]
将风速设为超过20m/秒时,即使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3同样,膜的晃动也激烈,在输送辊上断裂。因此,不能连续地生产树脂膜。
[比较例6]
距存在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中的、离高温区域最近的输送辊即低温侧输送辊超过45cm的位置的膜被风吹到时,即使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3同样,得到的树脂膜的擦伤的评价也为“×”。
由以上的情况得知:用输送辊输送制造中的膜,在膜的长度方向上距该输送中的膜的与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的、膜和输送辊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的位置被风吹到,且所述风的风速为2~20m/秒,其所述风的温度为比被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低10℃的温度以上且高10℃的温度以下的温度,由此可以得到擦伤少的树脂膜。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以风相对于膜表面的角度θ1、θ2为50°的方式从膜的宽度方向外侧向膜的两端部倾斜地吹风,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
得到的树脂膜的擦伤评价为“◎”。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以风相对于膜表面的角度θ3为30°的方式从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倾斜地吹风,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
得到的树脂膜的擦伤评价为“◎”。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除在存在于低温区域的输送辊中的、离高温区域最近的输送辊即低温侧输送辊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附近(离低温侧输送辊5cm的位置)被风吹到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
得到的树脂膜的擦伤评价为“◎”。
由以上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得知:低温侧输送辊的上游8cm的位置被风速为2~20m/秒且与低温侧区域的温度差为10℃以内的风吹到的情况(实施例1~6)下,与并非如此的情况(比较例1~6)相比,抑制了擦伤的产生。
另外可知:在实施例4~6那样的条件下被风吹到时,可以进一步抑制擦伤的产生。具体而言,得知:从膜的宽度方向外侧从倾斜方向吹风并使风吹到膜上时,可以进一步抑制擦伤的产生。另外可知:从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从倾斜方向吹风并使风吹到膜上时,可以进一步抑制擦伤的产生。另外可知:通过使被风吹到的位置更接近于低温侧输送辊,可以进一步抑制擦伤的产生。
本申请以2015年6月16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5-120988号为基础,其内容包含在本申请中。
为了展现本发明,在上文中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适当且充分地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应该认识到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或改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的变更方式或改良方式只要不是脱离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的水平,则被解释为该变更方式或该改良方式包括在该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充分地抑制了损伤的产生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Claims (14)

1.一种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形成工序,形成长条状膜;
输送工序,使所述膜与输送辊接触而进行输送;以及
喷射工序,以所述膜的与所述输送辊接触的一侧的表面被风吹到的方式喷射所述风,其中,
所述输送工序是使用多个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膜,在所述膜通过高温区域之后,通过温度比所述高温区域低的低温区域的工序,
所述喷射工序是喷射所述风的工序,并使得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存在于所述低温区域的所述输送辊中离所述高温区域最近的低温侧输送辊与所述膜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并且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相邻的输送辊相比更靠近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的位置被风吹到,
所述风的温度是比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低10℃的温度以上且高10℃的温度以下的温度,
所述风的速度为2~20m/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形成工序包括:
流延工序,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从流延模流延在行进的支持体上而形成流延膜;
剥离工序,从所述支持体剥离所述流延膜而得到所述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输送工序是使用多个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膜的工序,
所述喷射工序是喷射所述风的工序,并使得所述膜的长度方向上距所述多个输送辊中的至少1个输送辊与所述膜接触的位置为45cm以内的位置被风吹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低温区域比所述高温区域低8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低温侧输送辊配置于所述膜进入所述低温区域后15秒以内所接触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喷射工序中,所述膜的与所述低温侧输送辊接触的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被所述风吹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喷射工序中,从所述膜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地喷射所述风,并使所述风吹到所述膜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喷射工序中,从所述膜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倾斜地喷射所述风并使所述风吹到所述膜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喷射工序中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处的所述膜的厚度为10~30μ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被所述风吹到的位置附近的氛围温度为10~11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膜的输送张力为30~160N/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膜的输送速度为50~130m/分钟。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制造作为所述树脂膜的光学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制造作为所述树脂膜的纤维素乙酸酯膜。
CN201610423907.8A 2015-06-16 2016-06-15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256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0988 2015-06-16
JP2015120988A JP6558092B2 (ja) 2015-06-16 2015-06-16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6847A CN106256847A (zh) 2016-12-28
CN106256847B true CN106256847B (zh) 2020-06-23

Family

ID=5771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3907.8A Active CN106256847B (zh) 2015-06-16 2016-06-15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58092B2 (zh)
KR (1) KR20160148454A (zh)
CN (1) CN106256847B (zh)
TW (1) TWI63599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466A (zh) * 2010-03-10 2012-11-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拉幅机装置及拉幅机装置内的异物除去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4551A (ja) 1994-07-25 1996-02-06 Sony Corp 可撓性帯材の搬送方法
JP2002321235A (ja) * 2001-04-24 2002-11-05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3941860B2 (ja) * 2002-03-12 2007-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4280486B2 (ja) * 2002-11-25 2009-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2004322352A (ja) * 2003-04-22 2004-11-1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233424B2 (ja) * 2003-09-22 2009-03-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390254B2 (ja) * 2003-12-01 2009-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TWI449655B (zh) * 2006-09-27 2014-08-21 Fujifilm Corp 薄片導引滾輪及薄片輸送設備
JP2008089806A (ja) * 2006-09-29 2008-04-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5309779B2 (ja) * 2008-08-11 2013-10-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2011139998A (ja) * 2010-01-07 2011-07-21 Clean Technology Kk 薄膜塗工装置並びに両面薄膜塗工装置
JP5630496B2 (ja) * 2010-02-24 2014-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表面改質樹脂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11602A (ja) * 2010-11-25 2012-06-1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6264373B2 (ja) * 2013-05-24 2018-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466A (zh) * 2010-03-10 2012-11-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拉幅机装置及拉幅机装置内的异物除去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8092B2 (ja) 2019-08-14
TWI635994B (zh) 2018-09-21
TW201708091A (zh) 2017-03-01
KR20160148454A (ko) 2016-12-26
CN106256847A (zh) 2016-12-28
JP2017001874A (ja)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6336B (zh)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7533253B (zh) 带有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6743502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335697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偏光膜および偏光板、ならびに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407866B1 (ko) 수지 필름, 수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60150011A (ko) 수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수지 필름 제조용 지지체
CN107107404B (zh) 聚乙烯醇系薄膜、聚乙烯醇系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膜及偏振片
CN106256847B (zh)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CN110431458B (zh) 聚乙烯醇系薄膜、偏光膜、偏光板及聚乙烯醇系薄膜的制造方法
JP6601414B2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6076070A1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160148455A (ko) 수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480148B (zh)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esin film, a casting die,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resin film, a resin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252581B2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33543B2 (ja)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JP7192198B2 (ja) 偏光膜用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偏光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93868A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023312A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96161A1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樹脂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733542B2 (ja)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KR20170041904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필름
WO2014141615A1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