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057B - wig - Google Patents

wi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057B
TWI576057B TW101128431A TW101128431A TWI576057B TW I576057 B TWI576057 B TW I576057B TW 101128431 A TW101128431 A TW 101128431A TW 101128431 A TW101128431 A TW 101128431A TW I576057 B TWI576057 B TW I5760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wig
region
hair piec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5485A (zh
Inventor
Nobuyuki Miyatake
Kumiko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Adera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era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era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5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0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41Bases for wi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假髮
本發明是關於在假髮基底植設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的假髮,尤其是關於讓上述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具有預定的捲曲之假髮。
很多假髮,是在例如由聚氨酯等的合成樹脂製的人工皮膚所構成的假髮基底、或藉由將合成纖維等編成網眼狀的網子所形成的假髮基底、或在將人工皮膚與網子組合形成的假髮基底,植設人工頭髮或人髮等的天然頭髮所形成。
近年來,即使是植設相同量的頭髮(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的假髮,其傾向是喜好更具髮量感的假髮。
因此,在假髮基底上植設的頭髮賦予捲曲度(也就是捲髮)讓其具有預定的捲曲直徑的假髮越來越普及。
賦予頭髮的捲曲度的捲曲直徑較大者,頭髮在從接近垂直的狀態從假髮基底立起之後,因應捲曲直徑而漸漸朝橫方向擴張,而會有容易達到髮量感的傾向。可是捲曲直徑較大的話,其立起部分的長度會變長,所以會因為微風等的輕微外力而讓頭髮容易塌下,而結果會有無法得到所需要的髮量感的情況的問題。
另一方面,捲曲直徑較小的話,從假髮基底以接近垂直的狀態立起的部分的長度變短,而能有效地防止頭髮因 為輕微的外力倒塌。
可是由於捲曲直徑較小,所以問題是通常很難獲得所需要的髮量感。
因此,在專利文獻1揭示的假髮,揭示了一種以預定的比例將捲曲直徑不同的頭髮混合植設,來提升髮量感的假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183214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假髮,藉由將捲曲直徑不同的頭髮混合配置,藉由讓捲曲直徑較小的頭髮支撐捲曲直徑較大的頭髮的立起部(基端部),來防止捲曲直徑較大的頭髮倒下。
可是從外觀、觸感及流行性的觀點來看,由於限制於可適用的頭髮的剛性的範圍,捲曲直徑較小的頭髮的支撐性不夠,所以會有讓捲曲直徑較大的頭髮塌下而無法得到所需要的髮量感的情況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要提供一種假髮,藉由更確實地防止捲曲直徑較大的頭髮倒塌,而讓頭髮更確實地具有所 需要的髮量感。
本發明的第1型態,包含有: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第一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一頭髮的假髮基底的第一區域、以及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較上述第一捲曲直徑更小的第二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二頭髮的假髮基底的第二區域;具有讓上述第一區域與上述第二區域鄰接而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
本發明的第2型態,在第1型態的假髮其中,具有複數的上述交互配置部。
本發明的第3型態,在第1或2型態的假髮其中,將上述假髮基底區分為複數的區段,該複數的區段的其中之一具有上述交互配置部,上述複數的區段的另一個,具有第二交互配置部,該第二交互配置部讓第三區域與第四區域鄰接而交互配置;該第三區域,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與第一捲曲直徑不同的第三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三頭髮;該第四區域,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較上述第三捲曲直徑更小的第四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四頭髮。
本發明的第4型態,在第1或2型態的假髮其中,將上述假髮基底區分為複數的區段,該複數的區段的其中之一具有上述交互配置部,上述複數的區段的另一個,具有第三交互配置部,該第三交互配置部讓上述第一區域與第 五區域鄰接而交互配置;該第五區域,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較上述第一捲曲直徑更小且與上述第二捲曲直徑不同的第五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五頭髮。
本發明的第5型態,在第1~4型態其中之一的假髮其中,沿著上述假髮基底的外周形成上述第一區域。
本發明的第6型態,在第1~5型態其中之一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一捲曲直徑為20mm~80mm。
本發明的第7型態,在第1~6型態其中之一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二捲曲直徑為上述第一捲曲直徑的40%~70%。
本發明的第8型態,在第1~7型態其中之一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二區域的寬度與上述第一區域的寬度的比,為1:1.5~1:4。
本發明的第9型態,在第1~8型態其中之一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一區域,是每一平方公分植設有50~90支上述第一頭髮。
本發明的第10型態,在第1~9型態其中之一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二區域,是每一平方公分植設有50~90支上述第二頭髮。
本發明的假髮,是將植設有複數的具有較大捲曲直徑的頭髮的區域、與植設有複數的具有較小捲曲直徑的頭髮的區域,鄰接而交互配置。因此,能提供一種假髮,藉由 更確實地防止捲曲直徑較大的頭髮倒塌,而藉此讓頭髮具有所需要的髮量感。
以下根據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以下的說明,雖然因應需要使用顯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上」、「下」、「右」、「左」、「縱」、「橫」及包含這些用語的其他用語),而這些用語的使用是為了參考圖面容易了解發明,並不是藉由這些用語來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而在複數的圖面中表示的相同圖號的部分表示相同部分或構件。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假髮所包含的植設有具有第一捲曲直徑R1的髮片(第一頭髮)的第一區域(1)、與植設有具有較第一捲曲直徑R1更小的第二捲曲直徑R2的髮片(第二頭髮)的第二區域(2),鄰接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6的示意立體圖。
第2圖為在第1圖的網狀的假髮基底10的複數的橫方向的絲線8A其中一條上植設的髮片1及髮片2的詳細情形的顯示圖,第2圖(a)是顯示藉由髮片2未支撐髮片1的情況,第2圖(b)是顯示藉由髮片2支撐髮片1的局部的情況。
在第1圖及第2圖,為了容易辨識各區域(1)及(2)而以虛線顯示。
在第1圖,如果圖示的髮片1及2的量太多的話,則 圖會變的很繁雜,會很難辨識髮片的植設位置及捲曲的狀態,所以省略了髮片1及2的局部的記載(在假髮基底10,記載著在其橫方向的絲線8A與縱方向的絲線8B相交的部分上植設的髮片1及2,在橫方向的絲線8A上且縱方向的絲線8B未相交的部分上植設的髮片1及2則省略記載)。
各區域(1)及(2),是分別植設有假髮基底10上的頭髮(髮片)的區域。
在第一區域(1)植設有複數(多數)的髮片1,分別具有較大的捲曲直徑。
而且在一個第一區域(1)內配置的髮片1具有相同的捲曲直徑。
在本說明書,所謂相同的捲曲直徑,代表在工業上相同的捲曲直徑。例如,代表:大致全部的髮片的捲曲直徑,在同區域配置的複數的髮片的捲曲直徑的算術平均值(髮片在20條以上的情況,使用任選的20條的髮片的捲曲直徑的平均值)的正負10%以內的範圍。
而髮片的捲曲直徑,是將髮片1從假髮基底10切離之後,將髮片放置於平板上,藉此讓髮片成為在平板上形成的大致圓弧狀的形狀的直徑所求出。
髮片1的較佳捲曲直徑為20mm~80mm。髮片1的捲曲直徑,在該範圍內的話則能獲得充份的髮量感,且髮片2能容易地支撐髮片1。
在第二區域(2)植設有複數(多數)的髮片2,具有 較第一區域(1)的髮片1更小的捲曲直徑。而且在一個第二區域(2)內配置的髮片2具有相同捲曲直徑。
髮片2的捲曲直徑,為髮片1的捲曲直徑的40~70%較佳,更好為50~60%。髮片2的捲曲直徑,藉由在該範圍內則更能確實地支撐髮片1。
第一頭髮1的捲曲直徑與第二頭髮2的捲曲直徑的比率,是藉由將髮片1與髮片2的個別的平均值(例如分別將任選的20條(如果同一區域(1)及(2)內的髮片的數量少於20條的話則用全部)從假髮基底10切下測定所得到的平均值)相比所求出。
然後將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交互鄰接配置,形成交互配置部6。這裡所謂的交互配置,如第1圖所示,互相鄰接的各區域(1)與(2)之中至少一方,配置有兩個以上。
本案發明者發現,藉由設置交互配置部6,能使植設於假髮基底的頭髮的髮量感增加。
而推測這是由以下的原因所導致。
捲曲直徑較大的髮片1,因應於其捲曲直徑,從基端(假髮基底10)起,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立起,隨著朝向前端漸漸朝外側(側方,在第1圖及第2圖為朝左方向)擴展。
因此,髮片1,從基端(假髮基底)可以達到更高的位置,可以達到更好的髮量感。
可是,捲曲直徑較大的髮片,與捲曲直徑較小的相同 長度的髮片相比的話,會有容易因為風等的外力塌下的缺點。而髮片塌下的話,則無法從假髮基底(基端)將髮片供給到較高的位置,所以很難達到充分的髮量感。
另一方面,髮片2,由於捲曲直徑較小,所以從基端(假髮基底10)立起之後,不會到達像髮片1這樣高的位置,朝向前端朝外側(側方,在第1圖及第2圖為朝左方向)擴展。因此,相較於髮片1對於提升髮量感的幫助較小。
可是,其優點是即使受到外力也不易塌下。
而且藉由將植設有複數髮片1的第一區域(1)與植設有複數髮片2的第二區域(2)交互配置,則即使藉由外力等讓髮片1傾倒,也藉由捲曲直徑較小的髮片2支撐髮片1,防止髮片1倒下,結果能確保充分的髮量感。
針對該髮片2所進行對髮片1的支撐,使用第2圖示意性顯示。
第2圖(a)是顯示外力未作用於髮片1及髮片2的狀態。髮片1及髮片2都未倒塌,所以髮片2未支撐髮片1。
在第2圖(b),外力(要將髮片朝圖的左方向倒下的力)作用於髮片1及2。
捲曲直徑較小的髮片2,幾乎未受外力的影響,並未特別傾倒。另一方面,捲曲直徑較大的髮片1,容易藉由外力傾倒。在第2圖(b),髮片1之中的髮片1A與2A藉由外力朝左方向傾倒。
可是,髮片2與髮片1接觸(尤其在接近基端的部分接觸),藉由讓髮片2支撐髮片1A及髮片1B,則髮片1A及髮片1B,未進一步傾倒,於是能充分幫助髮片1A及1B其髮量感的提升。例如在第2圖(b)所示的例子,髮片1A及1B,雖然傾倒,但其前端位於較髮片2的前端更高的位置,所以有助於髮量感的提升。
在顯示髮片1(也包含相當第2圖(b)的髮片1A及1B)未傾倒的狀態的第2圖(a),當然髮片1的前端位於較髮片2的前端更高的位置,於是有助於髮量感的提升。
如上述已知的假髮是將捲曲直徑不同的頭髮混合植設,而仍有時無法得到充分的髮量感。
這是在將具有兩種捲曲直徑的頭髮隨機混合的狀態,基本上是讓一條捲曲直徑較小的髮片支撐一條捲曲直徑較大的髮片,如果具有較大捲曲直徑的髮片,朝與具有較小捲曲直徑的髮片的位置的方向稍微不同的方向傾倒的話,則具有較小捲曲直徑的髮片無法支撐具有較大捲曲直徑的髮片,且將傾斜的具有較大捲曲直徑的髮片支撐的具有較小捲曲直徑的髮片只有一條,所以無法充分支撐,具有較大捲曲直徑的髮片仍會倒塌。
相對的在本發明,例如在第1圖,如果是位於右側的第一區域(1)的頭髮朝左方向傾倒時,不只與絲線8A平行的方向,即使朝與該方向偏離的方向傾倒,如第1圖所示在第二區域(2)在與絲線8B平行的方向都植設有複數 的髮片2,所以限制其傾倒向朝向帶狀第二區域(2)內的任一部分的方向,而能確實地藉由第二區域(2)的髮片2支撐髮片1。
並且由於能以第二區域(2)內的複數的髮片2支撐傾倒的髮片1,所以能更確實地防止髮片1傾倒。
在上述第1圖的右側的第一區域(1)的右側進一步配置第二區域(2)的情況(也就是在第一區域(1)的兩側配置第二區域(2)的情況),該第一區域(1)的髮片1即使朝左右方向任一方傾倒,都會被第二區域(2)支撐,所以能防止其傾倒。
以上的結構,是本案發明者們發現藉由設置:將各區域(1)及(2)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6,使頭髮的髮量感提升的方法所提出的結構,並不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接著在以下顯示構成交互配置部6的各元件的詳細情形。
形成有第一區域(1)及第二區域(2)的假髮基底10,包含有:例如將由聚氨酯等的合成樹脂製所構成的人工皮膚或合成纖維等的纖維編成網眼狀所形成的網子所形成的網狀假髮基底、或在將人工皮膚與網子組合形成的假髮基底,也可使用在假髮使用的各種假髮基底。
在第1圖所示的例子,是使用網眼為四角形的網狀假髮基底,配置成讓朝橫方向延伸的絲線8A與朝縱方向延伸的絲線8B正交,例如也可使用具有六角形的網眼構造 等的已知的各種的網狀形狀。
接著針對在假髮基底10設置的各區域(1)及(2)來說明。
如上述,本發明的假髮,具有:讓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互相鄰接而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6。本發明的假髮,包含有至少一個交互配置部6,而包含有複數的交互配置部6較佳。
藉由包含有複數的交互配置部6,則在各個部分能得到頭髮的所需要的髮量感。
第一區域(1)及第二區域(2),寬度為3mm以上且15mm以下較佳。寬度3mm以上的第二區域(2),能更確實支撐第一區域(1)的髮片1,第一區域(1)能更確實達到髮量感。而寬度15mm以下的話,當觀察假髮時,難以辨別髮片1與髮片2分離,能夠降低他人辨識出穿戴著假髮的可能性。
這裡所謂的寬度,是代表在各區域(1)與(2)交互配置的方向的各個區域的長度。
髮片1及髮片2,也可以分別為由聚醯胺樹脂等的合成樹脂等所構成的人工頭髮,或者也可是人髮等的天然頭髮。
在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例子,使用一條髮材,在該髮材的大致中央對折,將大致中央部捲繞綁接在構成假髮基底10的網子的絲線(在圖中,綁接的部分的詳細記載省略)。藉此由一條髮材,得到其一端側與另一端側的兩 條髮片1或髮片2。
可是並不限定於此,也可藉由將一條髮片的一端固定於假髮基底,將另一端作為自由端,藉此得到一條髮片1或髮片2。
在第一區域(1),髮片1是每1平方公分植設50條~90條較佳。也就是說,如第1圖所示,將一條髮材對折植設,而得到兩條髮片1的情況,每1平方公分植設有25條~45條的髮材。
以該範圍的密度植設髮片1的話,外表自然且能得到髮量感。
在第二區域(2),髮片2是每1平方公分植設50條~90條較佳。也就是說,如第1圖所示,將一條髮材對折植設,而得到兩條髮片2的情況,每1平方公分植設有25條~45條的髮材。
以該範圍的密度植設髮片2的話,外表自然且能確實支撐髮片1。
髮片1及髮片2,包含綁接及黏接的將頭髮固定於假髮基底的型態的已知的各種型態,植設於假髮基底10即可。
在第1圖所示的實施方式,髮片1及髮片2,雖然是沿著橫方向的絲線8A或縱方向的絲線8B整排植設,而除此之外,也可以例如交錯狀植設,在規則配置的前提故意在幾處不植設打亂規則性,使其看起來更自然,或隨機植設等的各種配置方式都可以。
在第一區域(1)植設的髮片1與在第二區域(2)植設的髮片2,由相同材料構成也可以,或由不同材料構成也可以。
在第一區域(1)植設的髮片1與在第二區域(2)植設的髮片2,具有相同粗度也可以,或具有不同粗度也可以。
在第一區域(1)植設的髮片1與在第二區域(2)植設的髮片2,具有相同長度也可以,或具有不同長度也可以。
當髮片1與髮片2由相同材料構成且具有相同長度時,只要使用相同髮材(或髮片),改變賦予的捲曲直徑,則能準備髮片1與髮片2,能以高生產性得到本案的假髮。
另一方面,藉由使髮片1與髮片2的長度不同,分別成為適合的長度,可得到更自然的輪廓,且更可降低他人辨識出穿戴假髮的情形。
在一個第一區域(1)植設的複數的髮片1的前端,因應於假髮配置的部位,朝向相同方向也可以,或朝向不同方向也可以。
同樣地在同一個第二區域(2)植設的複數的髮片2的前端,因應於假髮配置的部位,朝向相同方向也可以,或朝向不同方向也可以。
第3圖是本發明的包含交互配置部6的假髮100的上視圖。
在第3圖,與第1圖及第2圖同樣地,為了更明確地辨識各區域(1)及(2)而以虛線顯示。
本發明的假髮,最好區分為複數的區段,各個區段具有交互配置部6。
人的頭上生長的頭髮,其粗度、數量(密度)及起伏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會因為頭部的位置而不同。區段,其目的是模仿人的頭部希望作成更自然的假髮所設的。而區段,是表示頭髮的髮流方向、頭髮的密度、捲曲直徑、頭髮的長度及頭髮的顏色的至少一種不同的區劃。
在第3圖以實線顯示各區段的交界。假髮100,具有:前頭部11、後頭部13、頂部12、左側頭部14、及右側頭部15的五個區段。
各個區段,具有:讓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互相鄰接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6。
在各個第一區域(1)植設髮片1,在各個第二區域(2)植設髮片2,在第3圖,為了能容易辨識各區域(1)、(2)的配置及區段的配置,而省略髮片(第一頭髮)1及髮片(第二頭髮)2的記載。
每個區段所使用的髮片1及髮片2的長度、顏色、捲曲直徑、植設密度及粗度的任一種以上變更也可以。藉由每個區段將這些條件變更,則能更仔細地回應穿戴者的需求。
針對藉由區段變更捲曲直徑的情況來詳細敘述。
具有複數區段的情況,每個區段讓第一區域(1)的 髮片1的捲曲直徑不同也可以,或者幾個區段的髮片1具有相同捲曲直徑,其他區段的髮片1具有不同的捲曲直徑也可以。
同樣地針對第二區域(2)的髮片2,在具有較相同區段的第一區域(1)的髮片2更小的捲曲直徑的限制下,讓每個區段的第二區域(2)的髮片2的捲曲直徑不同也可以,或幾個區段的髮片2具有相同捲曲直徑,其他區段的髮片2具有不同的捲曲直徑也可以。
例如,以第3圖所示的假髮100為例子的話,前頭部11、後頭部13、頂部12、左側頭部14及右側頭部15,各個第一區域(1)的髮片1的捲曲直徑互相不同,連同該條件或取代該條件,讓各個第二區域(2)的髮片2的捲曲直徑互相不同也可以。
左側頭部14及右側頭部15的第一區域(1)的髮片1,具有相同捲曲直徑,除此之外的前頭部11、後頭部13及頂部12的第一區域(1)的髮片1,具有與其他區段的髮片1不同的捲曲直徑等,幾個區段的髮片1具有與其他區段的髮片1相同的捲曲直徑也可以。
同樣地左側頭部14及右側頭部15的第二區域(2)的髮片2,具有相同捲曲直徑,除此之外的前頭部11、後頭部13及頂部12的第二區域(2)的髮片2,具有與其他區段的髮片2不同的捲曲直徑等,幾個區段的髮片2具有與其他區段的髮片2相同的捲曲直徑也可以。
本發明的假髮,沿著假髮基底的外周設置有第一區域 (1)較佳。也就是說,在假髮100,如第3圖所示,沿著假髮基底10的外周設置的內周線5與外周之間成為第一區域(1)。
藉由在假髮100的外周部,植設具有較大捲曲直徑的髮片1,則能降低讓他人辨識出穿戴假髮的情形的可能性。
尤其在將假髮穿戴於穿戴者仍留有本身頭髮的頭上的情況,捲曲直徑較大的髮片1與本身的頭髮能容易地混合,結果能顯著地降低讓他人辨識出穿戴假髮的情形的可能性。
針對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的寬度,雖然例如每個區段來決定也可以,而最好是當第二區域(2)的寬度為1時,則第一區域(1)的寬度為1.5~4較佳。讓植設有具有較大捲曲直徑,使髮量感更增加的髮片1的第一區域(1)更多,並且能提供用來支撐髮片1的充分的量的髮片2。
更好的方式是當第二區域(2)的寬度為1時,第一區域(1)的寬度大概為2。
例如在第3圖所示的頂部12,寬度10mm的第一區域(1)與寬度5mm的第二區域(2),是從假髮基底10的前頭方向,通過假髮基底的中心C1而朝向後頭部方向,互相鄰接而交互配置。
在後頭部13、左側頭部14及右側頭部15,從假髮基底10的外周朝向假髮基底10的中心C1,有沿著假髮基 底10的外周設置的寬度5mm的第一區域(1),並且從中心朝向上方向及下方向具有寬度減少(最大部分寬度約5mm)的第一區域(1)(也就是將兩個第一區域(1)合併而形成寬度5~10mm的第一區域(1)),然後將寬度5mm的第二區域(2)與寬度10mm的第一區域(1)交互配置。
在第3圖,針對區段11~15內的第二區域(2)與第一區域(1)的交互配置,由於圖面的空間的限制,只顯示各區段具有的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交互配置的型態為最小限度的數量的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
於是在各區段,實際上具有較第3圖所示更多數量的第二區域(2)與第一區域(1),應注意其交互配置的方式。
在前頭部11,從假髮基底10的外周朝向假髮基底10的中心C1,有沿著假髮基底10的外周設置的寬度5mm的第一區域(1),並且具有3處寬度變寬的部分的複雜形狀(最大部分寬度約5mm)的第一區域(1)(也就是將兩個第一區域(1)合併而形成寬度5~10mm的第一區域(1)),然後將寬度5mm的第二區域(2)與寬度10mm的第一區域(1)交互配置。
也就是說,區段11~15,都符合上述較佳的第二區域(2)與第一區域(1)的寬度的比115~1:4及較佳的寬度的比1:2。
第4圖為具有與假髮100不同形態的區段的假髮200的上視圖。與第3圖同樣地在第4圖也以實線顯示區段的交界。
假髮200,與假髮100不同,具有交界為曲線的五個區段:前額部21、後頭部22、側周部23、頭頂部24及前頭部25。
該區段的配置,與第3圖所示的五個區段不同,是依照人的頭的形狀來區分,能更確實地避免所植設的頭髮分開、或一看則看出是假髮這樣不自然的外觀的情形,可指示更仔細的頭髮的數量(密度)、長度、顏色、捲曲度,可得到更高滿意度的假髮。
區段21~25,具有分別將第一區域(1)與第二區域(2)互相鄰接配置的交互配置部6。
在區段21~25內的第一區域(1)及第二區域(2)的配置,可因應各區段的形狀等來任意決定。
也可如第4圖所示直接使用與假髮100相同的配置方式。
在該情況,在第4圖以虛線包圍顯示的一個第一區域(1)及第二區域(2)之中,涵蓋兩個以上的區段。
在涵蓋複數的區段配置的第一區域(1),其髮片1,具有在每個區段決定的捲曲直徑、長度、顏色、植設密度及粗度等。於是,如果這些特性因區段而不同的話,在以虛線包圍的一個第一區域(1)之中,植設有因應區段而不同的髮片1。
同樣地在涵蓋複數的區段配置的第二區域(2),其髮片1,具有在每個區段決定的捲曲直徑、長度、顏色、植設密度及粗度等。於是,如果這些特性因區段而不同的話,在以虛線包圍的一個第二區域(2)之中,植設有因應區段而不同的髮片2。
也就是說,以虛線包圍的一個第一區域(1),實質上成為藉由區段的交界線所區劃的複數的第一區域(1),同樣地以虛線包圍的一個第二區域(2),實質上成為藉由區段的交界線所區劃的複數的第二區域(2)。
接著說明假髮100及200的製造方法。
請注意以下所示的製造方法為舉例,並非要限定製造方法。
首先,以下述順序來製作假髮基底10。
假髮基底為以網子底材做為材料的網狀假髮基底的情況,在假髮穿戴者的頭部形狀的公模的石膏上,配置固定所需要的網子,從上面為了容易對應石膏的形狀且有良好的保持性而塗佈上以有機溶劑溶解聚氨酯等的樹脂而成的樹脂溶液然後乾燥,藉由將樹脂從石膏脫離,則得到與穿戴者的頭部形狀對應的假髮基底。
假髮基底將合成樹脂製的薄片材料作為原料的所謂人工皮膚的情況,在塗佈上以有機溶劑溶解的樹脂溶液然後乾燥後,從假髮穿戴者的頭部形狀的公模的石膏將樹脂卸下,得到與穿戴者的頭部形狀對應的假髮基底。或者將薄片狀的合成樹脂從假髮穿戴者的頭部形狀公模的石膏上覆 蓋固定,然後將其加熱使樹脂變形成對應於石膏的形狀之後,將樹脂從石膏脫離,則得到與穿戴者的頭部形狀對應的假髮基底。
作為此時使用的樹脂,為具有柔軟性的聚氨酯或矽氧樹脂等的熱可塑性合成橡膠較佳。
接著準備在髮片1及髮片2使用的髮片或髮材(用來對折得到兩條髮片所用的頭髮,對折前的狀態)。
作為所使用的髮片(或髮材),可使用由聚醯胺樹脂等所構成的人工頭髮等的既有的人工頭髮或人髮等的天然頭髮或使用兩者。
這些髮片或頭髮,分別具有作為髮片1及髮片2(在假髮具有區段的情況為各區段的髮片1及髮片2)的適當的材質、粗度、長度、顏色等的特性。
針對髮片1及髮片2的捲曲直徑,在將髮片1及髮片2植設於假髮基底10之後,以吹風機等加熱賦予捲曲度而成為所需要的捲曲值即可。
可是,最好例如在植設於假髮基底10之前,將髮片或髮材捲繞於具有預定直徑的管體之後,藉由將其加熱保持等,而賦予預定的捲曲直徑較佳。
相較於在植設後,在第一捲曲直徑R1及第二捲曲直徑R2的每個區域賦予捲曲度讓其成為不同捲曲直徑的方式,生產性較優異。
接著將準備好的髮片(或髮材)植設於假髮基底10。
在假髮基底10,預先將區段(有設置的情況)及第一 區域(1)與第二區域(2)所構成的部分分別作成能辨識,而植設適當的髮片(髮材)。
例如如第1圖所示,假髮基底10為網子,在將髮材從大致中央部對折而得到髮片1及髮片2的情況,使用鉤針,將兩個對折的髮材的折返部,綁結在構成網子的絲線(例如橫方向絲線8A及/或縱方向的絲線8B),來植設髮片1及髮片2。
將髮材綁結在絲線的方法,可使用包含例如在日本特開2007-92202號公報所揭示的方法及在假髮製造所使用的習知的方法。
在假髮基底由人工皮膚構成的情況,則將鉤針插通於假髮基底,在鉤針的前端的鉤部勾住對折的髮材的環部(折返部),迴旋鉤針在讓其與環部的卡合不會解開的狀態,將前端鉤部鉤在髮材的解放端部側,然後從環部中拔出等的已知的方法,來將髮材綁結於假髮基底。
將髮片或髮材植設於假髮基底的方法,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使用綁結及黏接的使用於假髮製造的已知的任意方法。
在第一區域(1)或第二區域(2)的寬度較寬的情況,也可將一個區域的寬度方向區分為兩個以上的小區域,在一個小區域內植設全部的髮片1或髮片2之後,在下個小區域植設髮片1或髮片2。
也就是說,例如在第3圖所示的假髮100,在區段11、區段12、及區段13,在寬度1cm的第一區域(1)植 設髮片1的情況,例如區分為寬度5mm的兩個小區域,在一個小區域植設全部需要的髮片1之後,再於一個小區域植設髮片1。
植設方式通常如上述是使用鉤針用人工方式進行,即使是植設相同髮片(或髮材)的一個區域,在寬度較寬的情況(例如寬度為5mm程度以上的情況),分成小區域的方式,其加工能更漂亮(自然)。
如上述,在植設的髮材或髮片預先具有預定捲曲直徑的情況,藉由以上的步驟能得到本發明的假髮。
另一方面,在未預先將捲曲度賦予髮片(或髮材)的情況,則使用吹風機、電棒等在每個第一區域(1)及第二區域(2),賦予捲曲度讓髮片具有所需要的捲曲直徑,而能得到本發明的假髮。
1‧‧‧髮片(第一頭髮)
2‧‧‧髮片(第二頭髮)
5‧‧‧內周線
6‧‧‧交互配置部
8A‧‧‧橫方向絲線
8B‧‧‧縱方向絲線
10‧‧‧假髮基底
11‧‧‧前頭部
12‧‧‧頂部
13‧‧‧後頭部
14‧‧‧左側頭部
15‧‧‧右側頭部
100、200‧‧‧假髮
(1)‧‧‧第一區域
(2)‧‧‧第二區域
R1‧‧‧第一捲曲直徑
R2‧‧‧第二捲曲直徑
第1圖是顯示植設有具有第一捲曲直徑R1的髮片(第一頭髮)的第一區域(1)、與植設有具有較第一捲曲直徑R1更小的第二捲曲直徑R2的髮片(第二頭髮)的第二區域(2),鄰接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6的示意立體圖。
第2圖為在第1圖的網狀的假髮基底10的複數的橫方向的絲線8A其中一條上植設的髮片1及髮片2的詳細情形的顯示圖,第2圖(a)是顯示藉由髮片2未支撐髮片1的情況,第2圖(b)是顯示藉由髮片2支撐髮片1 的局部的情況。
第3圖是本發明的包含交互配置部6的假髮100的上視圖。
第4圖是具有與假髮100不同型態的區段的假髮200的上視圖。
1‧‧‧髮片(第一頭髮)
2‧‧‧髮片(第二頭髮)
6‧‧‧交互配置部
8A‧‧‧橫方向絲線
8B‧‧‧縱方向絲線
10‧‧‧假髮基底
(1)‧‧‧第一區域
(2)‧‧‧第二區域
R1‧‧‧第一捲曲直徑
R2‧‧‧第二捲曲直徑

Claims (8)

  1. 一種假髮,其特徵為:包含有: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第一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一頭髮的假髮基底的第一區域、以及植設有由人工頭髮或天然頭髮所構成,具有較上述第一捲曲直徑更小的第二捲曲直徑的複數的第二頭髮的上述假髮基底的第二區域;具有讓上述第一區域與上述第二區域鄰接而交互配置的交互配置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假髮,其中具有複數的上述交互配置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假髮,其中沿著上述假髮基底的外周形成上述第一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一捲曲直徑為20mm~80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二捲曲直徑為上述第一捲曲直徑的40%~7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二區域的寬度與上述第一區域的寬度的比,為1:1.5~1:4。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一區域,是每一平方公分植設有50~90支上述第一頭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假髮,其中上述第二 區域,是每一平方公分植設有50~90支上述第二頭髮。
TW101128431A 2011-08-08 2012-08-07 wig TWI576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678A JP5858679B2 (ja) 2011-08-08 2011-08-08 かつ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485A TW201325485A (zh) 2013-07-01
TWI576057B true TWI576057B (zh) 2017-04-01

Family

ID=4766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431A TWI576057B (zh) 2011-08-08 2012-08-07 wig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16908B2 (zh)
JP (1) JP5858679B2 (zh)
CN (1) CN103763958B (zh)
CA (1) CA2844201C (zh)
HK (1) HK1195459A1 (zh)
TW (1) TWI576057B (zh)
WO (1) WO2013021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437B2 (ja) * 2014-02-19 2018-06-20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かつら、及び、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JP6371551B2 (ja) * 2014-03-26 2018-08-08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かつら用毛髪及びそのかつら用毛髪を用いるかつら
CN105011445B (zh) * 2015-07-20 2016-08-24 蔡磊 一种发装及其制作方法
US9486023B1 (en) * 2015-08-18 2016-11-08 Shake-N-Go Fashion, Inc. Artificial h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AU2017302022B2 (en) 2016-07-28 2021-12-16 Lashify, Inc. Artificial lash extensions
KR102276395B1 (ko) 2016-12-20 2021-07-13 래쉬파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인공속눈썹 연장부에 사용하는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케이스
EP3866630A4 (en) 2018-10-19 2022-07-20 Lashify, Inc. CASES FOR STORAGE OF FALSE EYELASHES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1686171S (zh) 2018-10-19 2021-05-24
US11832669B2 (en) 2019-01-14 2023-12-05 Lashify, Inc. Lash extens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US20210195975A1 (en) * 2019-06-13 2021-07-01 Yuan Yuan Wig base and wig
CN211747241U (zh) 2019-10-03 2020-10-27 莱施菲公司 人造睫毛装置及睫毛延长装置
JP6978627B1 (ja) * 2021-06-17 2021-12-08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及び増毛部材
WO2023182074A1 (ja) * 2022-03-23 2023-09-28 株式会社カネカ 自動植毛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1944145B1 (en) * 2023-08-29 2024-04-02 Hyun Joo Shim Wig capable of forming volume with wig yar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06108A (ja) * 1989-12-31 1991-09-09 Aderans Co Ltd かつら
JP2006183214A (ja) * 2004-12-28 2006-07-13 Aderans Co Ltd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09338A (ja) * 2005-06-28 2007-01-18 Aderans Co Ltd 複数色の毛髪を植設してなるかつ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14301A (en) * 1953-07-01 1957-11-26 Joseph H Schmitz Artificial hair pie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3670741A (en) * 1970-08-04 1972-06-20 Jitsuo Utsunomiya Method of making artificial hair pieces
US3910291A (en) * 1972-10-02 1975-10-07 Nak Yang Kim Artificial hai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3970092A (en) * 1973-10-01 1976-07-20 Nelson Charles W Method of attaching a hairpiece
JPS53141187U (zh) * 1977-04-08 1978-11-08
JPS6031862B2 (ja) * 1977-05-16 1985-07-24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陽イオン交換膜の製造方法
US4739777A (en) * 1985-06-26 1988-04-26 Apollo Hair Systems, Inc. Hair replacement having color highlight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S63219608A (ja) * 1987-03-02 1988-09-13 巻島 幸三 髪飾り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34903A (ja) * 1989-03-07 1990-09-18 Hamada:Kk 補毛具
JPH1193011A (ja) * 1997-09-11 1999-04-06 Art Nature:Kk 開閉かつら
JPH11107023A (ja) * 1997-10-07 1999-04-20 Art Nature:Kk 生え際密着かつら
KR101028791B1 (ko) * 2006-02-17 2011-04-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니헤어 가발
EP2012609A1 (en) * 2006-04-19 2009-01-14 J.A. Alternatives Hair replacement for women
US8511320B2 (en) * 2006-07-18 2013-08-20 Kaneka Corporation Fiber bundle for artificial hair,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ber bundle for artificial hair, and head decoration product
EP2329733B1 (en) * 2008-09-30 2013-07-31 Kaneka Corporation Hair extension, hair accessory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air extension
JP5366749B2 (ja) * 2009-09-30 2013-12-11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06108A (ja) * 1989-12-31 1991-09-09 Aderans Co Ltd かつら
JP2006183214A (ja) * 2004-12-28 2006-07-13 Aderans Co Ltd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09338A (ja) * 2005-06-28 2007-01-18 Aderans Co Ltd 複数色の毛髪を植設してなるかつ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36134A (ja) 2013-02-21
WO2013021918A1 (ja) 2013-02-14
JP5858679B2 (ja) 2016-02-10
CA2844201C (en) 2020-03-10
CN103763958A (zh) 2014-04-30
HK1195459A1 (zh) 2014-11-14
CA2844201A1 (en) 2013-02-14
US20140283862A1 (en) 2014-09-25
US9516908B2 (en) 2016-12-13
CN103763958B (zh) 2015-11-25
TW201325485A (zh)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057B (zh) wig
JP4883568B2 (ja)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
US20070221240A1 (en) Multi-user adjustable hair exten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2512362B (zh) 人工毛发、人工毛发单元、人工毛发的施加方法、以及人工毛发单元的施加方法
WO2017049095A1 (en) Artificial h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2529576A (ja) 膨らみ効果を提供するヘアアディション
TWI444152B (zh) 假髮
US7614090B2 (en) Headwear piece with adjustable head receiving diameter
JP3272992B2 (ja) ヘアピースおよびそのネットベースの編成方法
US20060225758A1 (en) Stretch comb hair retainer
KR101852872B1 (ko) 가발 및 그 제작방법
JP2016211100A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JP2010144272A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かつら
JP6503426B2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JP6643021B2 (ja) かつら及び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CN205728248U (zh) 一种人造假发装置
JP2004068196A (ja) 部分かつら
CN217243014U (zh) 能够实现高马尾效果的配件饰品
JP5722478B2 (ja) 頭髪装身具用ベース
JP2007247078A (ja) かつら用ネットと該かつら用ネットを用いたかつら
JP2016017250A (ja) 前頭周縁に迷彩機能を備えるカツラベース、およびカツラ
JP5419843B2 (ja)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
CN112584721A (zh) 假发
JPH04110718U (ja) 自在ヘアピース
KR20160097488A (ko) 입체 직물 장신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