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152B - 假髮 - Google Patents

假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152B
TWI444152B TW99133240A TW99133240A TWI444152B TW I444152 B TWI444152 B TW I444152B TW 99133240 A TW99133240 A TW 99133240A TW 99133240 A TW99133240 A TW 99133240A TW I444152 B TWI444152 B TW I4441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head
wig
flow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3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9598A (en
Inventor
Hiroko Sugai
Yoko Kitsu
Original Assignee
Aderan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erans Kk filed Critical Aderan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119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9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1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66Planting hair on bases for wi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rush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Toys (AREA)
  • Prostheses (AREA)

Description

假髮
本發明係關於假髮,尤其關於頭旋(hair whirl)附近不易坍塌,且假髮的基底不易自假髮之從頭旋一直形成到前額部之分髮線中露出之假髮。
假髮係於網布(net)或利用合成樹脂而成形的人工皮膚等之假髮基底上植設天然毛髮或人工毛髮而構成。對於假髮的要求,戴起來不要太醒目當然是最基本的條件,此外,還要求其具有可對應於使用者所期望的各種髮型(hairstyle)變化形態。
人的頭髮,一般而言,係以頭部的頭旋為起點,而基本上形成有往前額側走向之髮流、往左右側頭部走向之髮流、以及往後頭部走向之髮流。頭旋係人的頭髮順時針或逆時針長成漩渦狀而形成者。在此基本的髮流加上變化,就形成各式各樣的髮型。
一般而言,假髮係如第9圖所示,將由人工皮膚或網布材料所構成之假髮基底劃分成前頭部A、後頭部B、側頭部C及D之四個區塊,並在各區塊以形成不同的毛流之方式植設毛髮而構成。前頭部A的毛流,係形成朝前額側之流向,左右側頭部C,D的毛流係分別形成朝左側或右側之流向,後頭部B的毛流則形成朝與前額側相反側之後方流向。頭旋(第9圖中未顯示),係讓假髮是否能看起來像實際的頭髮之重要構成,一般係採用使毛流在假髮的頭頂部的一部份(前頭部之靠近後頭部側)呈放射線狀擴散而構成者、或是藉由形成漩渦狀的毛流而使頭旋的中心很清楚之構成者。
例如,專利文獻1中就已揭示:在假髮的頭頂部的一部份具備有藉由漩渦狀的毛流而形成的頭旋之假髮。此外,專利文獻2中亦已揭示:形成為漩渦狀的頭旋以及將前頭部與後頭部等部份的毛流形成為順著漩渦的流向這種形態之假髮。
此外,從頭旋往前額側使毛流往左右分,而形成帶有分髮線的髮型之假髮亦為已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5-545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4111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35829號公報
在假髮基底上植設毛髮時,係將毛髮朝與假髮基底呈水平之一定方向引拉,並將之連結到假髮基底上,而使毛髮具有朝引拉方向的指向性。使指向性經調整到大致相同方向之複數根毛髮聚集起來,就形成毛流。以頭部的百會穴附近為起點,使毛髮的指向性的方向一點一點地變化,就形成漩渦狀的毛流或放射狀的毛流,而在例如百會穴附近形成頭旋。
形成漩渦狀或放射狀的頭旋之情況,係使毛流朝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匯整而植設毛髮,因此,具有可提供頭旋的中心位置很清楚,髮型很完整的假髮之優點。
然而,植設的毛髮與天然毛髮不同,不容易像天然毛髮一樣富有彈力地順應來自外部的作用力。如第10圖(A)所示,天然毛髮110係由頭部皮膚111的內部之毛囊112加以固定。皮膚111具有彈性,而且在皮膚表面附近與天然毛髮110之間具有凹陷113,所以在髮根附近皮膚111形成為可彈性地順應天然毛髮110的前後左右動作之構造。因而,天然毛髮110可毫不勉強地順應來自外部的作用力,且即使毛流在梳頭動作等的作用下而整攏或變化也可復原。
相對於此,假髮中如第10圖(B)所示,毛髮120只是連結或固定在假髮基底121上,並非如天然毛髮那樣在髮根附近形成可彈性擺動之構造。因而,當受到來自外部的力時,毛髮就容易倒伏或彎折定型,而難以復原,或者容易單純地回到植設時所賦予毛髮的指向性之方向,而欠缺柔軟性。
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揭示的具備有使毛流的方向性匯整而形成的漩渦狀頭旋之假髮,具有:利用梳子等梳理頭髮之際,毛髮容易聚成束而往與毛流相同的方向倒伏,以及頭旋容易塌陷之問題。另外,在梳頭的方向與毛流不同時,毛髮容易聚成束而偏斜,所以還有頭旋的外觀容易變得不自然之問題。
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為了使形成為漩渦狀的頭旋的毛流與其他部份相適應,而將前頭部及後頭部的毛流形成為與漩渦狀的毛流相同方向之陳述。不過,使毛流一致而形成於相同方向之假髮,不僅頭旋部,連前頭部及後頭部的毛髮都容易因梳髮等而聚成束並往與毛流相同的方向倒伏,使假髮喪失蓬鬆感,外觀容易變得不自然。
再者,以往的假髮,其前頭部的毛流具有與頭旋相同的方向性,因此難以從頭旋到前頭部形成分髮線。縱使若要在此類的假髮上做出有分髮線的髮型時,於沿著毛流梳頭髮之際,毛髮會以成束的狀態往與毛流相同的方向倒伏。另一方面,若朝著與毛流不同的方向梳頭髮,則梳過的毛髮會彎折,所以毛髮容易聚成束而產生偏斜的情形。結果,就會在有具折痕情形的假髮的分髮線的部份,形成呈線狀之不自然分塌線(以下稱為毛髮分塌)。於是,假髮基底容易由於毛髮分塌而露出來,因而有戴著假髮的事給人發現之虞。
為了使從頭旋一直到前額部之髮流更加自然,而從頭旋朝向前額側使毛流往左右分,而形成帶有分髮線的髮型之假髮業已周知。此種假髮,其分髮線很清楚,所以具有可提供髮型很完整的假髮之優點。然而,如前述,沿著毛流梳頭髮時,毛髮就容易以成束的狀態倒伏,所以隨著假髮的使用,分髮線附近的毛髮的蓬鬆感就會漸漸喪失,而容易使得分髮線或毛髮分塌變得很醒目。分髮線或毛髮分塌變得醒目,假髮基底就容易顯露出來,因而有給人發現戴假髮之虞。
用來防止毛髮分塌之技術,有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將具備不同的指向性而植設的四根毛髮規則地配置之假髮。因為四根毛髮相互支持,所以毛髮分塌的情形不易發生。但是,必須在植設之際進行確認每一根毛髮的指向性之作業。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第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頭旋附近不易坍塌之假髮。此外,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提供一種假髮的基底不易從頭旋一直形成到前額部之分髮線中露出之假髮。
本發明之假髮,係在假髮基底上植設複數根毛髮而成,其特徵在於: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有: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
此外,本發明之假髮,係在假髮基底上植設複數根毛髮而成,其特徵在於具有: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而形成之頭旋部;以及從頭旋部朝向前額部交互地配置具有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而形成之分髮部。
本發明之假髮,係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而形成頭旋部,所以在頭旋部,各植毛區域的毛髮會相互支持。藉此,就可防止毛髮以成束狀態倒伏的情形,可維持頭旋部的蓬鬆感。
另外,所謂的「分髮線」係由具有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所構成,且兩種植毛區域係從頭旋部朝向前額部交互地配置,所以兩種植毛區域的毛髮會相互支持。藉此,就可防止毛髮以成束狀態倒伏的情形,可維持毛髮的蓬鬆感。結果,假髮的基底就不易自頭髮的分髮線中露出。
以下,利用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幾個較佳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假髮的基底1的概略(第1圖(A))以及將假髮基底1的一部份予以擴大顯示(第1圖(B))之圖示。如第1圖(A)所示,將假髮基底1劃分成前頭部I、後頭部II、右側頭部III、左側頭部IV及頭旋部X等區塊,並在各個區塊形成沿著箭號方向之毛流。第1圖中劃分各區塊的線係為假想線。
假髮基底1的前頭部I內的X,係表示頭部的頭旋的位置。圖中,將頭旋的位置(以下稱為頭旋部X)顯示於前頭部I的左後方。頭旋部X雖並不限於此圖的位置,但多數的情況係位於如圖所示之頭頂部的靠左邊位置、或者位於中央或靠右邊位置。
如第1圖(B)所示,頭旋部X係還細分為複數個四角形的植毛區域2。本說明書的圖中,劃分頭旋部X的植毛區域2的線係為假想線。此植毛區域2係使毛髮(未圖示)具有指向性而植設毛髮之區域,且形成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箭號表示毛流的方向)之植毛區域2a、與形成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b係交互地規則配置。鄰接的植毛區域2的毛流方向最好互不相同。例如,與植毛區域2a鄰接之植毛區域的毛流全部為朝向後頭部的毛流。
朝向前頭部的毛流與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亦可相對於假髮的前後方向,以向右側或左側略微偏個角度而形成。
使具有不同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交互地規則配置,植毛區域2a與植毛區域2b的毛髮就會相互支持,使頭旋部X的毛髮立起,而產生蓬鬆感。頭旋部X因為植毛區域2a與植毛區域2b的毛髮相互支持,所以即使受到梳髮等外在的作用力,毛髮也不易以成束狀態倒伏,不易坍塌。
如前所述,分別在前頭部I形成朝向前額側之毛流、在後頭部II形成朝向與前額側相反的一側之毛流、在右側頭部III及左側頭部IV分別形成朝向左側或右側之毛流。以此方式,即得以在假髮基底1植設具有各種流向之毛髮而構成假髮。
頭旋部X係使具有不同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交互地規則配置,使得在前頭部I中該部份的毛髮會略微立起。因為此立起係在相當於頭旋的位置,所以即使並不像漩渦狀的中心或者放射狀的頭旋那樣毛流的中心部很清楚,也會看起來像是頭旋。
用來在其上植設毛髮之假髮基底1的材料,可為柔軟且薄的合成樹脂製的人工皮膚、或是網布構件的任一者。或者,也可只在頭旋部X的植毛區域使用人工皮膚,在頭旋部X以外的植毛區域使用網布構件。
毛髮係為直順的或有點卷曲之天然毛髮或人工毛髮。毛髮係藉由將其中央部對折而成的反折部繫結在假髮基底的人工皮膚或網布構件的縱線或橫線而植設。植設之際,將毛髮往大致與假髮基底1垂直的方向拉,並同時施加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將此稱為毛髮的指向性,在植毛區域2a,將毛髮植設成具有朝向前頭部之指向性。另一方面,在植毛區域2b,則將毛髮植設成具有朝向後頭部之指向性。
頭旋部X的植毛區域2的形狀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除了如第1圖(B)中以假想線表示之四角形的組合之外,亦可將四角形再分割為二而成為三角形的組合。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大小以小者為佳,且可依據假髮基底的材料、植毛密度或植毛作業而適當地設計。而且,四角形的一邊或三角形的底邊的長度,以在0.5 mm至1.5 mm之範圍內者為佳。基本上,在一個假想線所圍起的上述四角形或三角形之一區域內,係將預定根數的毛髮植設成具有相同指向性的毛流。
第2圖示意性地顯示在植毛區域2植設了毛髮後的狀態。此例中顯示四角形的區塊,亦即具有朝向前頭部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a及具有朝向後頭部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b。其中,劃分區塊之線係為假想線。假髮基底為人工皮膚之情況,在特定的區域植設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之毛髮即可,假髮基底為網布構件之情況中,則只要在構成各個植毛區域之網的縱線及橫線植設具有特定指向性之毛髮3即可。此時,在植毛區域的交界的網線上,最好交互地植設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指向性之毛髮以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指向性之毛髮。如此植設,可增強抑制毛髮倒伏的效果。
如上述,將頭旋部X細分為複數個植毛區域,使面積變小,藉此植毛區域內的毛髮分塌就不容易發生。此外,由於在植毛區域2a,2b,係使毛髮的指向性都為同一方向,因此植設之際便無需一根一根確認毛髮的指向性,作業性較佳。如第1圖(B)所示,在頭旋部X中,於植毛區域2a係植設成毛髮的指向性朝前頭部方向之毛流,於植毛區域2b則植設成毛髮的指向性朝後頭部方向之毛流。而且,在從左側算起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之奇數列形成朝前頭部方向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a,在第二列、第四列、第六列…之偶數列形成朝後頭部方向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b,使各植毛區域2a,2b在互不相同的列朝相反的方向排成一列。將此排列看作是從前方側往後方側的配置態樣來觀察的話,係如第1圖(B)所示,形成為在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之奇數段為朝前頭部方向的毛流,在第二段、第四段、第六段…之偶數段為朝後頭部方向的毛流之相互不同地排列。
第3圖示意性地顯示將頭旋部X的植毛區域細分為兩個等邊三角形的狀態。藉由使植設面積變小,並進一步在植毛區域的形狀上下功夫,就可使毛髮分塌更不易發生。即使受到梳髮等外在的作用力,也可防止毛髮以成束狀態倒伏之情形,可使頭旋不易坍塌。第3圖中,使植毛區域2a,2b形成兩個等邊三角形的組合,使其毛流在相互的底邊部相對抗,毛髮以成束狀態倒伏之情形以及毛髮分塌發生的情形就會變少。
如前述,在植毛區域的交界,最好交互地植設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指向性之毛髮以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指向性之毛髮。
頭旋部X的形狀,最好模仿人的頭髮的頭旋而形成為圓形或橢圓形,且大小最好在半徑在1至3 cm的範圍內。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假髮,係利用:在百會穴,亦即頭頂部附近使具有不同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交互地規則性配置,使毛髮立起,而且與前頭部1內的其他毛流不同,而在前頭部I之中看起來像是頭旋。此係為與至今之漩渦狀或放射狀的假髮不同者,為新類型的假髮。而且,因為毛髮會相互支持,所以即使受到梳髮等之力也能承受而不易坍塌,故可保持穩定的髮型。
(第二實施形態)
第4圖(A)係顯示假髮的基底11的概略圖,第4圖(B)係將假髮基底11的一部份予以擴大顯示之圖示。假髮基底11的前頭部I內的X表示頭部的頭旋部的位置,Y表示從X朝向前額部而形成之分髮部。
與第一實施形態一樣,頭旋部X係使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a、與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b規則配置而形成。假髮基底中之頭旋部X的位置並不限於第4圖中所示的位置。
分髮部Y係位於從頭旋部X到前額部之區域,亦即相當於所謂的分髮線之區域。分髮部Y進一步細分為較小的植毛區域4(以下稱為分髮植毛區域4)。分髮植毛區域4中包含具有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4a(以下稱為分髮植毛區域4a)、以及具有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4b(以下稱為分髮植毛區域4b),此等分髮植毛區域規則地配置而構成分髮部Y。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右或左側的毛流,並不單只意味著以頭旋部為起點而朝向前額部右或左側植設毛髮,還包含使毛髮的指向性向上,亦即在假髮基底上安裝毛髮之際將毛髮植設成向上立起的態樣。
換言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假髮,係在假髮基底11上植設複數根毛髮而成,具備有:
(1)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a、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2b而形成之頭旋部X;以及
(2)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交互地配置分髮植毛區域4a、與分髮植毛區域4b而形成之分髮部(Y)。再者,本說明書的圖式中,劃分分髮植毛區域之線係為假想線,分髮植毛區域內的箭號表示毛流的方向。
假髮基底11可為人工皮膚或網布構件。或者,可只在頭旋部X到分髮部Y使用人工皮膚,在以外的植毛區域使用網布構件。
毛髮係為直順的或有點卷曲之天然毛髮或人工毛髮。毛髮係藉由將其中央部對折而成的反折部繫結在假髮基底的人工皮膚或網布構件的縱線或橫線而植設。毛髮係具備指向性而植設於假髮基底11上。
頭旋部X的構成,係與第一實形態之構成相同。
分髮部Y係為具有與頭旋部X的直徑大致相同之寬度,或略窄之寬度,且從頭旋部X延伸到前額部而構成之相當於分髮線之區域,並如第4圖之(B)所示,進一步細分為複數個分髮植毛區域4。在此等區域係使毛髮(未圖示)具有指向性而植設。
分髮植毛區域4的形狀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除了如第4圖(B)所示之四角形的組合之外,亦可將四角形再分割為二而成為三角形的組合。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大小以小者為佳,且可依據假髮基底的材料、植毛密度或植毛作業而適當地設計。而且,四角形的一邊或三角形的底邊的長度,以在0.5至15 mm之範圍內者為佳。最好為5至10 mm。
如此,將分髮部Y細分為複數個分髮植毛區域4,使面積變小,就可使分髮植毛區域內不容易發生毛髮分塌的情形。
毛髮只要在分髮植毛區域4之中,從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右側或左側具備指向性即可。最好,使毛髮的指向性以:相對於分髮部Y的中心線朝向前額部右側或左側,且在中心線附近使中心線與毛髮的指向性所成的角度較小,在離中心線較遠的區域則使角度漸漸變大之方式變化。以此方式,在分髮部Y形成具有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分髮植毛區域4a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分髮植毛區域4b。
分髮植毛區域4a及分髮植毛區域4b,係交互地組合配置而構成分髮部Y。相鄰接的分髮植毛區域4的毛流的方向最好互不相同。第4圖中,以箭號表示毛流的方向。
此外,最好在分髮植毛區域4的邊界,交互地植設具有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指向性之毛髮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指向性之毛髮。
如此,在分髮植毛區域4a,4b,係使毛髮的指向性都為同一方向,因此植設之際便無需一根一根確認毛髮的指向性,作業性較佳。
在分髮部Y中,因為將具有不同的毛流之分髮植毛區域交互地規則配置,所以與頭旋部X一樣,毛髮會立起。不過,相對於頭旋部X的毛流為朝向前頭部側及後頭部側的流向,分髮部Y的毛流主要為朝向前額部側之流向,所以分髮部Y與頭旋部X的分別很容易看得出來。
另外,與前頭部I的其他部份相比,分髮部Y的毛髮較為立起,所以從頭旋部X一直形成到前額部之線狀或包含線狀之區域很容易看得出來。此線狀區域係較為立起, 因此與分髮線之類的分界線呈略微不同之形態,但因為係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延伸,所以看起來會像是有一點模糊的分髮線。換言之,本發明並非使毛髮完全地向左右分離,以使頭皮(亦即假髮基底)顯現出分髮線在前後方向延伸而露出線狀之模樣,而是分髮部為具有寬度之區域,且此區域中有指向斜左方向及斜右方向的毛髮相互交纏支持,而如上述外觀上呈現模糊分髮線者。
如此構成之分髮部Y,因分髮植毛區域會相互支持,所以即使在梳髮的動作下,毛流也不易以成束狀態倒伏,發生偏斜的情況也很少。因此,容易發生於以往假髮的分髮線之毛髮分塌也不會發生,就不易從頭髮的分髮線中看到假髮基底露出。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假髮,係利用:(1)在相當於頭旋部之區域附近,毛髮較為立起,且與前頭部I的其他毛流不同,所以在前頭部I中看起來會像是頭旋;以及(2)從百會穴附近一直到前額部,毛髮較為立起,且其毛流之延伸與其他區域不同,所以看起來會像是有一點模糊的分髮線,實為至今未有的新型式的假髮。
而且,在此等區域中,毛髮會相互支持,所以即使受到梳髮等作用力也能承受,頭旋及分髮線不易坍塌,故可保持穩定的髮型,而且可做到不易讓人察覺有帶假髮。
(第三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假髮,其頭旋部X雖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但分髮部的構成卻不相同。如第5圖所示,分髮部係使由具有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所形成之列、以及由具有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所形成之列,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交互配置者。
亦即,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而配置之分髮植毛區域4a及4b,係以與分髮部Y的長軸方向中心線大致正交的狀態形成列,而配置在分髮部Y之從右端到左端的範圍內。
若參照第5圖說明,則係在分髮部Y中形成為在從頭旋部X算起的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之奇數段為朝前額部右方向的毛流,在第二段、第四段、第六段…之偶數段為朝前額部左方向的毛流在排列上互為不同。
換言之,第三實施形態之假髮,係在假髮基底上植設複數根毛髮而成,具有:頭旋部,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與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而形成;以及分髮部,具有與頭旋部的直徑大致相同之寬度、或略窄的寬度,且從頭旋部延伸到前額部而構成,而且,分髮部係由使具有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複數個植毛區域從分髮部的右端一直排列到左端所形成之列、以及使具有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複數個植毛區域從分髮部的右端一直排列到左端所形成之列所構成,並使兩種列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部而交互配置者。
與第二實施形態一樣,分髮部Y因其中之各分髮植毛區域會相互支持,所以即使在梳髮的動作下,毛流也不易以成束狀態倒伏,發生偏斜的情況也很少。因此,容易發生於以往假髮的分髮線之毛髮分塌也不會發生,就不易從頭髮的分髮線中看到假髮基底露出。
以下,說明頭旋部X的構成雖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但分髮部的構成卻不同之假髮的第四至六實施形態。
(第四實施形態)
如第6圖所示,頭旋部X之外的分髮部Y,係朝向前額側呈列狀劃分成複數個植毛區域,亦即毛流區塊51而形成。第6圖中,毛流區塊51係由具有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右流向的毛流區塊51a、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左流向的毛流區塊51b交互排列而成。
(第五實施形態)
如第7圖所示,從頭旋部X朝向前額側,將複數個植毛區域,亦即狹長條狀的毛流區塊52以在上邊及下邊相互重疊方式配置於分髮部Y。第7圖中,毛流區塊52係由具有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右流向的毛流區塊52a、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左流向的毛流區塊52b交互排列而成。
(第六實施形態)
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係將第五實施形態之狹長條狀的區塊52再沿著對角線分成兩個,而形成三角形的區塊53者。
三角形的區塊53,係由右流向的毛流區塊53a、及具有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左流向的毛流區塊53b所構成,此毛流區塊53a,53b為相對於分髮部Y的長度方向而言在左或右側端部之一方具有三角形的底邊,在另一側端部具有頂點之三角形區塊。
如此,使區塊的面積變小,在分髮部內的毛髮分塌就更不容易發生。
以下說明製作本發明之假髮的情況之一例。
首先,在要戴假髮者的頭部以複製頭部形狀而做成合成樹脂製的母模,再使石膏流入母模而製作出頭型公模。將利用有機溶劑溶解的熱可塑性彈性體(elastomer)樹脂溶液塗布在此頭型公模的表面,然後進行加熱處理使之成形而製作出人工皮膚製假髮基底,或者在頭型公模的表面張設熱可塑性樹脂的網狀基布並加以固定後,在固定於公模的基布上塗佈例如熱硬化性胺甲酸酯(urethane)等的熱硬化性樹脂溶液,然後進行加熱處理,使基布成形為頭部形狀而製作出人工皮膚製假髮基底。
接著,在製作出的假髮基底上標示出假髮基底的外周線、及頭旋的中心。然後,從頭旋的中心朝向假髮基底的前額部的緣部標示出分髮線的假想中心線。分髮線的假想中心線的角度可依照所希望的角度而適當地設定。
以頭旋中心為中心而劃出半徑2至3cm的圓,再使以假想中心線為起點而與分髮線的假想中心線平行的線,分別與假髮基底的前緣部及以頭旋中心為中心點而劃出的圓 相接,而劃出頭旋及分髮區域。
頭旋非完全圓形,而是以半圓狀態為佳。這是因為以完全的圓形狀來表現頭旋之情況中,容易發生由於毛髮的指向性之不同而導致毛流紊亂或毛髮分塌之緣故。
接著,依照所要形成的分髮線的型式將所劃分的分髮區域分割為複數個區塊,再就各個區塊變化毛髮的指向性而植設毛髮。
植設的毛髮為人髮或合成樹脂製的人工毛髮皆可,不過,若為人工毛髮,則植設後很難再使之具有希望的捲度,所以最好植設預先經過捲曲之毛髮。
1、11...假髮基底
2、2a、2b...植毛區域
3...毛髮
4、4a、4b...分髮植毛區域
51、52、53、51a、51b、52a、52b、53a、53b...毛流區塊
110...天然毛髮
111...皮膚
112...毛囊
113...凹陷
120...毛髮
121...假髮基底
I...前頭部
II...後頭部
III...右側頭部
IV...左側頭部
X...頭旋部
Y...分髮部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假髮基底的概略圖,(A)係假髮基底的全體概要圖,(B)係頭頂部的擴大圖。
第2圖係示意性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假髮基底中的頭旋部X的位置圖。
第3圖係示意性表示第1圖的頭旋部X之圖。
第4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假髮基底的概略圖,(A)係假髮基底的全體概要圖,(B)係分髮部及頭旋部的擴大圖。
第5圖係第三實施形態之概要圖。
第6圖係第四實施形態之概要圖。
第7圖係第五實施形態之概要圖。
第8圖係第六實施形態之概要圖。
第9圖係顯示以往的假髮的概略圖。
第10圖係顯示從頭部長出之天然毛髮的生長方式(A)與假髮基底上的毛髮的固定方式(B)之差異的圖示。
2a、2b...植毛區域
4a、4b...分髮植毛區域
11...假髮基底
I...前頭部
II...後頭部
III...右側頭部
IV...左側頭部
X...頭旋部
Y...分髮部

Claims (8)

  1. 一種假髮,係在假髮基底上植設複數根毛髮而成者,其中,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有具備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具有朝向前述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前述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係交互配置複數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具有朝向前述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係與具有朝向前述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鄰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具有朝向前述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前述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係以三角形及倒三角形之組合而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前述頭頂部的一部份係相當於百會穴附近。
  6. 一種假髮,係在假髮基底上植設複數根毛髮而成者,具有:頭旋部,在頭頂部的一部份,規則地配置具有朝向前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朝向後頭部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而形成;以及分髮部,從該頭旋部朝向上述前額部規則地配置:具有從上述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從上述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而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具有從前述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及具有從前述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係從前述頭旋部朝向前述前額部交互地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假髮,其中,由具有從前述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右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所形成之列、及由具有從前述頭旋部朝向前額部左側的毛流之植毛區域所形成之列,係從前述頭旋部朝向前述前額部交互地配置。
TW99133240A 2009-09-30 2010-09-30 假髮 TWI444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9086A JP5366749B2 (ja) 2009-09-30 2009-09-30 かつ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598A TW201119598A (en) 2011-06-16
TWI444152B true TWI444152B (zh) 2014-07-11

Family

ID=43826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3240A TWI444152B (zh) 2009-09-30 2010-09-30 假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66749B2 (zh)
TW (1) TWI444152B (zh)
WO (1) WO20110404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8679B2 (ja) * 2011-08-08 2016-02-10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
JP2016003416A (ja) * 2014-06-17 2016-01-12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JP6511230B2 (ja) * 2014-07-04 2019-05-15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かつらベースおよびかつら
JP6624821B2 (ja) * 2015-06-30 2019-12-25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かつら
KR101983513B1 (ko) * 2018-11-05 2019-09-03 임창선 햇빛가리개 모자용 부분가발의 제조방법
JP6978627B1 (ja) * 2021-06-17 2021-12-08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及び増毛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4509U (ja) * 1991-03-28 1993-07-20 節子 伊藤 かつら
JP2008284190A (ja) 2007-05-18 2008-11-27 Oji Nepia Kk 吸収性物品
JP4348730B2 (ja) * 2007-07-31 2009-10-21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41119A (ja) * 2007-08-06 2009-02-26 Artnature Co Ltd かつ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40481A1 (ja) 2011-04-07
TW201119598A (en) 2011-06-16
JP5366749B2 (ja) 2013-12-11
JP2011074544A (ja) 201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4152B (zh) 假髮
TWI576057B (zh) wig
JP4650650B2 (ja)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
TWI289046B (en) Wi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H03206108A (ja) かつら
WO2020075714A1 (ja) 人工毛髪、人工毛髪ユニット、人工毛髪の施術方法、及び人工毛髪ユニットの施術方法
US3777768A (en) Wefted hai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20150189936A1 (en) Integrated hair pie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6999334B2 (ja) かつら
JP5312981B2 (ja) カツラ
JP2008101320A (ja)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
JP6503426B2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JP4348730B2 (ja)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465773Y1 (ko) 부분 가발
JP2006265741A (ja) かつら及びかつらベース及び毛束
JP5384403B2 (ja) かつら
JP2007247078A (ja) かつら用ネットと該かつら用ネットを用いたかつら
JP6423588B2 (ja) かつらベース
JP2016003416A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JP2004360122A (ja) 痒い所を自在に掻けるかつら
JP5419843B2 (ja)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
JP2015014074A (ja) 頭髪装身具用ベ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